怎不叫人喜爱。 句尾是句号还是感叹号

规则 8. 篇章要以段落为单位:一段┅主题

如果要写的主题范围较窄或者你只想简要地陈述一下,也许就没必要再对这一主题进行细分因此,不管是一篇简短的描述、一蔀文学作品的概要、一个事件的简介、一次行动的大纲抑或是一个简单想法的阐述,所有这些最好用一个自然段写成。写完之后再檢查一下,看看这样写是否比分几段写效果更好

然而,一般情况下一个大主题需要分成几个小主题,每个小主题再各写成一段之所鉯采取“一段一主题”的方式,当然是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每段的开始都提示着读者:新一论述将展开

文章的长短不一,小主题展开嘚幅度也随之不一例如,一本书或一首诗的简短介绍可能只有一段再长一点儿的可能有两段:

写给文学班的一篇诗歌品评,可能有七段:

F. 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气质风格

G. 与其他作品的关系

诗歌不同那么C段和D段的内容也就不同。一般说来C段会表明诗歌创作真实或虚构的背景(即情境),如果这些有必要阐明的话;然后点明主题概述其发展深化。如果诗歌通篇为第三人称叙事那么C段仅需对情节做一个简單概述即可。D段则应阐明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并分析它们是如何突显出来的或指出这首叙事诗主要强调了哪几点。

一部小说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

一个历史事件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

当真正写这两个主题其中之一时作者可能会发现,有必要将以上所列举的一个或多個小标题再进行细分

通常,单句不能独立成段但过渡句是个例外。它常见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中用以指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材、指南或者其他著作中也常有单句成段而且很多主题都是一带而过。

在对话中每一次说话,即便只有一个单词也应单独成段;也就是說,每换一人说话就要另起一段。当既有对话又有叙述时最好能从印刷精良的小说作品中学习如何运用这条规则。

规则 9. 通常以一个主题句来开始一个段落,并在结尾处首尾呼应

这样做仍是为了便于读者阅读这里所推荐的这种方法可以让读者在开始阅读每一段落时就清楚每一段落的写作目的,并且在读完一段之后仍不忘该段的写作目的因此,通常最佳的段落写作,尤其是在说明文和议论文中应昰这样的:

(1)主题句出现在段首或段首附近;

(2)随后的句子解释、论证或展开主题句中的观点;

(3)最后一句要么强调主题句中的观點,要么说明某个重要结论

注意,千万不要出现段尾跑题的现象或者以一个无关紧要的细节来收尾的情况

如果一段落属于整篇文章的┅部分,那么就要点明它与上文之间的关系或它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要做到这点,有时仅靠主题句中的一个单词或短语即可得知,如again(另外此外),therefore(因此)for the same reason(基于相同的原因)。但有时在主题句出现之前,使用一个或多个引导句或过渡句不失为一种更好的办法。如果需要多个此类句子一般说来,最好将过渡句独立成段

如上所述,作者可以根据其写作意图通过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方式将整個段落与主题句联系起来。他/她还可以通过重申主题、对其术语下定义、否定其对立观点、举例说明等方法让主题句的含义更加清晰明确;还可以通过检验来论证它或通过展现主题的内涵与推论来进一步阐明它。在长段落中作者也可以同时使用以上提到的这几种方法。唎如:

① 那么要想好好享受徒步旅行,就应该独自行走② 如果结伴而行,哪怕是两两而行徒步远足也会变为徒有其名,本质上更像昰一次野炊③ 徒步旅行就应该独自行走,因为其本质是自由;因为你可以停下来也可以继续走,可以走这条路也可以走那条路,随惢所欲;还因为你要有自己的步调既不需要跟紧竞走冠军,也无须迈着小步和女孩聊天。④ 你必须保持心胸开阔并从所见之物中汲取智慧。⑤ 你要海纳百川包容万象。⑥ 黑兹利特说:“我不明白边走边谈有何益处⑦ 当我身处乡村时,我希望像乡下人那样过简单纯粹的生活”这才是独自旅行的真正意义所在。⑧ 在静谧的清晨你的身边不应有嘈杂的吵闹声干扰你的沉思。⑨ 一个一直在思考的人是鈈可能放任自己于户外运动所带来的陶醉之中的这种沉醉开始时大脑眩晕昏沉,最终进入一种了然的平静

——节选自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徒步旅行》

① 主题句。② 通过否定对立观点使主题句的含义更加清楚。③ 以简略形式重申主题句并列举三个原因来支撑主题句;第三个原因——“你要有自己的步调”(“you must have your own pace”)——通过否定相反的观点而更加明晰。④ 以两种方式来表明第四个原因⑤ 换种方式来表明相同的原因。⑥ -⑦ 借由黑兹利特的话来表明相同的原因⑧ 以释义法重述黑兹利特的观点。⑨ 最后以强调和升华的语言来表明苐四个原因得出一个有力的结论。

① 18世纪出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历史观② 历史学家们开始相信,他们的使命与其说是描绘一幅蓝图不洳说是解决问题;解释或阐明国家发展、繁荣、衰落的各个阶段③ 道德史、工业史、思想史、艺术史,行为和信仰的变化不同阶段的主流思想,政治体制的兴衰变革等总而言之,所有国家福祉赖以实现的条件都已成为历史学家们的研究对象④ 他们探索而非书写历史,关注民众的历史而非君王们的历史。⑤ 他们尤其关注历史中的因果关系链⑥ 他们开始研究以往国家的生理学,并希望通过大规模的實验来推断出关乎社会福利主要依赖的条件的真正有价值的经验教训

——节选自莱基的《历史的政治价值》

① 主题句。② 更清晰地表达主题句的含义;定义新历史观③ 扩展定义。④ 通过对比来阐释定义⑤ 补充定义:新历史观的又一要素。 ⑥ 结论:新历史观带来的一个偅要影响

在记叙文和描写性的文章中,有时段落以一个简练、概括性的句子开始,以便将接下来的细节描写紧密结合在一起例如:

泹是,这种方法也不能滥用否则反而会弄巧成拙,显得矫揉造作更常见的情况是,起始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并预示段落接下來的发展方向例如:

最后,我想我应该朝俘虏营返回了

他从桌子上拿起那个沉甸甸的灯,开始探索

又上了一段台阶后,他们终于来箌了屋顶

然而,这种生动叙事的段落比较简短经常没有类似主题句的句子。分段只是为了修辞上停顿的需要以突显故事中的某些细節描写。

规则 10. 使用主动语态

主动语态通常比被动语态更直接、更有力例如:

我将永远记得我的第一次波士顿之旅。

这句要比后面这句好佷多:

我的第一次波士顿之旅将永远被我记得

后一句不像前一句那么直接、有力、简练。如果想让句子更简练作者可以省去by me:

我的第┅次波士顿之旅将永远被记得。

但这样一来句意就不明确了:我的第一次波士顿之旅将被谁铭记在心?是作者本人、未提及的其他人還是全世界?

当然这条规则绝不是要让作者彻底摒弃被动语态。在英语中被动语态也是常用的,有时甚至是必要的例如:

王政复辟時期的剧作家们如今已不受人们尊崇。

当代读者已不再尊崇王政复辟时期的剧作家们

如果所在段落描写的是王政复辟时期的剧作家们,則第一句适用;而如果所在段落描写的是当代读者的品位问题则第二句适用。这些例句说明使用哪种语态,通常依据句子具体需要哪個特定词做主语而定

通常情况下,要避免一个被动语态直接依存于另一个被动语态例如:

经证实,有人看见他进了那栋建筑

在以上兩组例句中,每组中的第一个例句之所以不妥是因为与第二个被动语态相关的词却做了第一个被动语态的主语。

还有一个常犯的错误是用一个表达整个行为的名词做被动结构的主语,使得后面的动词除了完成句子形式之外再无别的作用。例如:

这个地区1900年就考察过了
这些报道无法得到证实。

但通常使用主动语态可以让文章更有力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侧重情节描写的记叙文,也适用于其他各类文体通过用主动语态中的动词替换there is(有)或could be heard(能被听到)等平庸的表达,可以使苍白无力的描写或说明变得生动活泼、强有力例如:

房子某處的吉他声能被听到。 从房子的某处传来吉他舒缓而低沉的旋律
他从大学辍学的原因是他的健康状况恶化。 每况愈下的健康状况迫使他輟了学
没过多久,他就对自己说过的话感到很后悔 他很快就后悔自己说了那些话。

规则 11. 用肯定形式来陈述

陈述要明确表达观点避免單调乏味、苍白无力、犹豫不决、模棱两可的语言。Not是用来表达否认或对立的不要用于闪躲回避、含糊其辞的表述中。例如:

他不认为學拉丁语有多大用处
《驯悍记》在某些方面的描述苍白无力。莎士比亚没能将凯瑟琳刻画成一位令人赞赏的人物也没使比安卡成为莎壵比亚作品中能被人们铭记的重要人物。 《驯悍记》中的女性人物没什么吸引力凯瑟琳不令人喜爱。比安卡无足轻重

最后这个例子在妀写之前的表述是否定的、含糊不清的。因此改写后的版本仅是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一种揣测。

以上三组例句表明了not这个词自身固有的弱點不管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读者并不满足于被告知“不是什么”而更想知道“是什么”。因此一般说来,哪怕是否定意义也最恏用肯定形式表达出来。例如:

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对照表达效果更有力。例如:

并非不爱恺撒而是爱罗马更甚。

通常not以外的否定詞语气更为强烈。例如:

英国国旗上的太阳永不落

规则 12. 使用清晰、明确、具体的语言

语言明确优于笼统、清晰优于含糊、具体优于抽象。例如:

一段天气“恼人”的时期到来了
当拿得应得的报酬时,他表现得很满意 当把钱装进口袋时,他咧着嘴笑
在那些享受过这种體验的人中,有一种共识那就是冲浪能给人带来非常兴奋的体验。 凡是尝试过冲浪的人都认可它是最令人兴奋的一项运动

研究过写作技巧的人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引起并吸引住读者注意力的最可靠方法就是使语言清晰、明确、具体评论家们曾指出,荷马、但丁、莎壵比亚等最伟大作家们的作品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归因于他们明确且具体的用语。从另一位更现代的作家布朗宁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箌许多显著例子。比如在其《我已故的公爵夫人》中有这么几句:

先生,她对什么都一样!她胸口上

佩戴的我的赠品或落日的余光;

過分殷勤的傻子在园中攀折

给她的一枝樱桃,或她骑着

绕行花圃的白骡——所有这一切

都会使她同样地赞羡不绝

或至少泛起红晕。 (飞皛译)

在驯服海马这是件珍贵的收藏,

是克劳斯为我特制的青铜铸像 (飞白译)

这些诗句让人浮想联翩。回想一下在《圣普拉西德敎堂的主教吩咐后事》一诗中,布朗宁是如何运用细节和具体词汇传达出“复兴精神——它的世俗、反复无常、自豪、虚伪、对自身的无知、对艺术的热爱、对奢华的向往、对优美拉丁语的追求”(引用罗斯金对此诗的评论)

散文,尤其是记叙性和描述性散文也可采用哃样的手法使其生动自然。如果吉姆·霍金斯(Jim Hawkins)、戴维·贝尔福(David Balfour)、金姆(Kim)、诺斯托罗莫(Nostromo)等人物形象对无数读者来说至今仍栩栩如生如果在读卡莱尔(Carlyle)时,我们感到自己好像就在攻占巴士底狱的现场那么这都是因为作者笔下清晰的细节描写和具体的用词。當然不一定非要给出所有细节,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意义的。但是作者需给出所有重要的细节,且必须清晰有了如此清晰明确的描述,读者才能在想象空间中将自己投射进场景获得身临其境之感。

同样在说明文和议论文中,作者也应注意对具体事例的把握哪怕是在论述一般性原理时,也必须给出具体的应用案例

具体表达有其优势,原因很明显那就是将词语转化为思想需要花些功夫。因为峩们不是泛泛思考而是具象思考——无论何时提到某类事物,我们都是通过在脑海里回想起它的各个部分来最终呈现出具体的它当用箌某个抽象词汇时,听者或读者不得不从自己存储的各种意象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来表示提到的种类如此一来,肯定会费时费力;如果使鼡某个具体词汇便会立刻引出某个适当的意象,既省时省力又印象深刻。

上面这段选自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的《款色哲学》(Philosophy of Style )并鼡以下两个句子来说明这一规则:

一个国家的礼仪、风俗、娱乐越残忍、野蛮,其刑法也就越严苛 人们越是乐于战斗、斗牛和角斗,就樾喜欢用绞刑、火刑和拷问台来惩罚人

规则 13. 删掉不必要的词

生动有力的英文写作应是简练的。就像一幅画中不应有多余的线条一台机器上不应有多余的零件一样,一个句子中不应有多余的词语、一个段落中不应有多余的句子这并不是要求作者笔下句句简练,或者避开所有细节只对主题概而述之,而是要求作者笔下的每个词都要发挥其作用

但许多常用表达都违背了这一原则。例如:

他的故事是一个離奇的故事

尤其是短语the fact that(……的事实),不管出现在什么句子中都应删除。例如:

提醒你……(通知你……)
我没意识到……(我不知道……)
他的兄弟他是同一家公司的员工…… 他的兄弟,同一家公司的员工……
特拉法尔加它是纳尔逊的最后一战…… 特拉法尔加,纳尔逊的最后一战……

肯定句比否定句更简练同样地,主动语态也比被动语态更简练规则 11和规则 12中的很多例句可以用来阐明这一规則。

违背简练原则的一种常见情况是用一连串的句子逐步地阐明一个复杂的想法如果能将这些句子组合成一句,那么文章会更简洁表達也更有力。例如:

麦克白野心勃勃这使得他想成为苏格兰的国王。女巫们告诉他他的愿望将会实现。当时苏格兰的国王是邓肯在妻子的怂恿下,麦克白谋杀了邓肯就这样,他成了继邓肯之后的国王 在妻子的怂恿下,麦克白通过谋杀邓肯成了苏格兰的下一任国王实现了自己的野心,也印证了女巫们的预言
有些事情不那么重要,但这些是最重要的尽管不是每天发生,但是它们出现的频率足以讓你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精神状态下:永远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所有之中最重要的事情出现了,不是每天都有但是至少频繁的让人┅直很紧张。

规则 14. 避免连续使用松散句

本规则针对的是某种结构松散的句子这种句子由两个并列分句组成,第二个分句由连词或关系词引导尽管单个这种句子无可非议(参见规则 4),但连续使用则会使文章变得单调、冗长乏味

一个写作技能不熟练的作者有时会用此类呴子写就整个段落,且频繁使用连词and, but, so来组织句子也使用一些非限制性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who, which, when, where, 以及连词while来组织句子,只是不像and, but, so那样频繁(參见规则 3)例如:

第三场募捐音乐会于昨晚举办,大量观众出席爱德华·阿普尔顿先生表演了独奏,波士顿交响乐团提供了器乐演奏。前者展示了自己作为一名一流艺术家的艺术造诣,后者证明了其盛誉名副其实该系列音乐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委员会对此非常满意并计劃今后每年都举办一次类似的音乐会。第四场音乐会将于5月10日星期二上演届时将为观众奉上同样精彩的表演。

上述这段文字不仅字句陈舊、空洞而且句子结构对仗呆板、韵律单调乏味,使得段落的表达力度很弱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规则 9中的例句,或者任一优秀的英語散文中的句子像《名利场》的开场白就写得非常引人入胜。

如果作者发现自己写出了一连串这样的松散句应重写其中一些以避免单調乏味,代之以简单句、由分号连接的两个分句组成的句子、由两个分句组成的圆周句(掉尾句)或由三个分句组成的松散句或掉尾句——根据能最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想法来选择最佳句型

规则 15. 用相似的形式表达并列的意思

本原则,即平行结构要求以相似的外在形式来组織内容和功能相似的句中成分。外在形式的相似可以使读者更容易辨识出内容和功能方面的相似之处《圣经》中的《十诫》、《八福》、《主祷文》里都可以看见平行结构的句子。

写作技巧不熟练的作者经常违背这一原则错误地认为应该不断地变换句式以求表达方式多樣化。的确为了强调某一观点而对其进行重申时,作者需要变换句式作为例证,请参见规则 9中引用的史蒂文森所写的段落但除此之外,作者应遵循平行结构原则例如:

以前,人们通过讲教科书的方式来教授科学而如今采用实验室的方式。 以前人们通过讲教科书嘚方式来教授科学;如今,人们采用实验室的方式来教授科学

左边的例句给人的感觉是作者犹犹豫豫、缩手缩脚,好像不能或者害怕选擇一种表达方式并坚持到底右边的例句则表明作者至少已经选定了一种表达方式,并将其贯穿到底

根据本原则,若一个冠词或介词适鼡于一组词里的每个词要么只加在第一个词前面,要么每一个词前面都得加例如:

法国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

substitute)许多句孓之所以违背这条规则,有些是因为句子组织不当(如下面例句中的前三个)有些则是因为结构不同(如下面例句中的最后一个)。例洳:

这场仪式既冗长又乏味
不是靠说而是靠做的时候。
你要么准予他的请求要么承受他的怨恨。
我之所以反对是因为:第一,这种方法是不正当的;第二它也是违宪的。

可参见规则 12中的第三个例子和规则 13中的最后一个例子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需要表达大量相似的觀点比如二十个,该怎么写是不是必须得连续写二十个结构统一的句子?仔细想想你可能会发现,这种困难其实是不存在的:可以將这二十个观点分成几组只需在每组中遵循这一原则即可。否则最好将这些观点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来避开这一难题

规则 16. 将相關词放在一起

一个句子中各个单词的位置所在是表明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主要方式。因此作者须尽量将句意上相关的词或词组放在一起,并将不相关的分隔开来

通常,句子的主语和主要动词不应被短语或从句隔开如果这个短语或从句可以移至句首的话。例如:

在其第伍部作品《远足》中华兹华斯详细地描绘了这座教堂。
经过在贝塞麦转炉中的处理生铁就会变成钢。

不赞成这么做的理由是没有必要插入短语或从句来打乱主句的正常顺序然而,如果主语和主要动词之间插入的是一个关系从句或同位语这是可以接受的。在掉尾句中作者有时会刻意将句子的主语和主要动词隔开,以制造悬念这也是可以接受的(参见规则 18中的例句)。

通常关系代词应紧跟在其先荇词之后。例如:

他的眼里流露出一种神情这神情预示着恶作剧降临。 他的眼里流露出来恶作剧降临的神情
他写了三篇关于他在西班牙冒险经历的文章,并将它们发表在了《哈珀杂志》上 他在《哈珀杂志》上发表了三篇文章。这些文章是关于他在西班牙的冒险经历
這是威廉·亨利·哈里森的孙子本杰明·哈里森的肖像,他于1889年当选总统 这是本杰明·哈里森的肖像,他于1889年当选总统。他是威廉·亨利·哈里森的孙子。

如果先行词是一组词那么关系词应跟在这组词的末尾,除非句子有歧义例如:

一个已多方面评判的关于修订《谢尔曼法》的提案……
一项提案要求修订争议颇多的《谢尔曼法》。
威廉·亨利·哈里森的孙子,他……

同位语名词可以放在先行词和关系词の间因为这不会产生歧义。例如:

他的兄弟约克公爵遭到辉格党的敌视

修饰词应尽量靠近其所修饰的词。如果几个修饰词修饰的是同┅个词应合理排序,以免造成修饰不当例如:

并非所有成员都出席了。
R. E. 乔伊斯少校将于周二晚上八点在贝利礼堂做演讲欢迎大家前詓参加,演讲的题目为“我在美索不达米亚的经历” 周二晚上八点,R. E. 乔伊斯少校将在贝利礼堂做题为“我在美索不达米亚的经历”的演講欢迎大家前来参加。

规则 17. 在概述中坚持用一种时态

在概述一部戏剧的情节时应用一般现在时。概述一首诗、一个故事或一部小说时如果作者乐意,可以用一般过去时但最好还是用一般现在时。如果概述中用的是一般现在时那么先前的情节应用现在完成时;如果概述中用的是一般过去时,那么先前的情节应用过去完成时例如:

始料未及的是,约翰修士没能将劳伦斯修士的信交给罗密欧同时,甴于朱丽叶的父亲专横地更改了她的婚期她不得不在周二晚上服下了假死的药。结果巴尔萨泽将朱丽叶的“死”告诉了罗密欧,在这の后劳伦斯修士才获悉信未送到

但是,无论在概述中用的是何种时态间接引语或间接疑问句中的一般过去时保持不变。例如:

修士坦皛是他为二人主持了婚礼

除了上述的例外情况,无论作者选用什么时态都应“一用到底”。不断变换时态会给人留下反复不定、犹豫不决的印象(对比规则 15)。

在笔记本里、报纸上、文学手册里各种概述或总结必不可少。对于小学生来说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也昰一项有益的练习。然而在写文学批评或解读时,应避免将其写成一篇概述或总结可能会需要用一两句话来表明将要讨论的文章的主題或背景,也可能会引用大量细节来阐明文章的某些特点但你的目标应是写出一篇条理清晰、有理有据的议论文,而非一篇夹杂些许评論的概述或总结同样地,如果讨论涉及多部作品一般说来,最好不要按时间先后顺序逐一讨论而应在一开始就亮明总的结论。

规则 18. 將需要强调的词置于句末

通常对于作者最想突出表达的词或词组,最合适的位置是句末例如:

自那时起,人类在不屈不挠方面几乎毫無进展尽管在许多其他方面都已有进步。 自那时起人类在许多方面都有进步,但在不屈不挠方面几乎毫无进展
这种钢材主要用来制慥剃刀,因为它硬度高 由于硬度高,这种钢材主要被用来制造剃刀

如上述每组中的第二个句子所示,能被放置在句末这样显著位置的單词或词组通常是句子的逻辑谓语即句中提供新信息的部分。

掉尾句之所以能让表达更有力度是因为它突显了主句。例如:

400年前意夶利的一名航海者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自己国家衰落之际投身于环球航海探险活动,在为西班牙寻求一条向西通往印度群岛的航线以突围葡萄牙控制的要道的过程中,他偶然发现了美洲大陆

心怀这样的希望和信念,我强烈建议你排除万难,摒弃个人目标坚定不移、大義凛然地投身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中去。

句中的另一个显著位置是在句首除了主语,句中的任何成分被放在句首都会达到强调效果唎如:

欺骗和背叛是他永远不能原谅的。

历经了近三千年的风吹雨打这座建筑物的残垣断壁如此庞大且状态天然,一眼看上去像是天成の物

放在句首的主语也可能是被强调的,但仅靠其在句中的位置还不够在下面这个句子中:

君王们在他的神殿中祷告。

对kings的强调主要昰通过其本身的意义和上下文实现的如果想要专门强调主语,必须将其与谓语的位置调换一下例如:

一条蜿蜒的小溪在山谷间流淌而過。

把最需要突出的部分放在末尾既适用于句中的单词、段落中的句子,也适用于文章中的段落


  我喜欢的一个女孩子网名是句號,签名写了(当没人懂我时我学会了不解释)能看出来她是个怎么样的女孩

我喜欢的一个女孩子,网名是句号签名写了(当没人懂峩时,我学会了不解释)能看出来她是个怎么样的女孩子吗

不能但能知道她有些孤单,或者她的一些想法一些做法没有人理解,没有囚支持所以她需要一个能肯定她想法的人,或者她需要一个了解她的人但绝对不是同情她的人

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是一个很自主的女孩,她只需要懂她的人不懂她的她也懒得解释。应该长得漂亮所以自信,有自己的标准

找不到知心的朋伖,感觉身边的人不懂自己自己有自己的理由,却懒得为别人解释安静。

你和她这么说:我会呼吸像青草一样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