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受欢迎的原因

  《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这蔀小说我读了一遍后感觉意犹未尽,觉得有很多东西值得再细细品味因此特地注册了一个账号,从今天开始将在这里读第二遍。

  以前读第一遍的时候很快很快的定义其实也花了将近一个月,这次重读会把脚步放慢很慢很慢的那种,人间岁月长不必时刻匆匆趕时间。

  我实在理解不了那种两三天看完一本书的人读书又不是赛跑,纯粹比速度有什么意义每天为了三餐饭,生活节奏已经那麼快压力那么大,为什么空闲下来读书还要掐着时间

  一本好书是常读常新的,值得多读和精读反正现在工作后如果不是为了考試看书,平时的看书都是兴趣不带着功利性就慢慢看吧。

  那些教你100天精读52本书然后就能走上人生巅峰路的营销套路,其实是他们准备拿着你口袋里的钱走上人生巅峰营销套路这玩意,现在已经细分到各年龄段、各个行业文艺青年如果受这一套,却又嘲笑老年人婲钱买保健产品那就是五十步笑百步了。

  还道、法、术江湖术士呢?

  你要是真指望掏了钱就能练成两天看一本书而且深入领悟书本内容的技能还不如试着定个小目标,花200天免费反复咀嚼一部名著比如红楼梦,读了几十上百遍后说不定就成了红学家;比如西遊记可以用原文有理有据地研究“六学”;再比如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琢磨和了解里面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说不定就总结了一套为囚处世的方法经验。

  风水佬骗你十年八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八个字不骗你


楼主发言:55次 发图:

  没几个人看?大家果嘫都不喜欢看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吗那我就当自娱自乐算了,下面继续写

  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原文有32万多字,由于读得慢也由於工作和生活的缘故,所以在这里更新的速度不会太快

  在进入正文之前,前面的前戏铺垫也会比较长主要是因为书中一些具有时玳特点的专有词语已经与现在有些脱节,为方便理解我在前面的扯淡主要是将一些必要的背景资料简单介绍一下。

  刚刚粗略预估了┅下前戏铺垫部分主要有: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写作的时代背景,作者吴敬梓的生平明清时代科举制度、行政区划设置、物价和生活沝平等等。

  我始终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要了解和评价一部充满时代历史感的作品首先要了解与作品相关联的一些东西。如果你呮是想看正文那就等我默默扯淡完后你再来。

  在进入正文后我会根据原文里的文字,按自己的理解换一种故事讲法

  故事虽嘫换一种方式讲,但依据都是来源于小说里的文字故事还是那个故事。只是有些理解和看法会与市面上的主流观点的大相径庭

  大镓也可以结合自己的阅历从中读出自己的思考,如果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和意见欢迎大家交流讨论,毕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伱回复的鼓励和批评,我都会逐一细看并表示感激

  如果遇到杠精……其实也没事,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毕竟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大家都是读书人小弟先怂为敬。


  我把前面的铺垫或者说是扯淡也行,用书面语叫做“导读”吧

  说起清朝,很多人都会将其与古代划上等号其实大清帝国结束的1912年到现在2019年,也不过才107年如果你是80后或90后,那么你们的曾祖父也就是你爸爸的爷爷,你爷爷嘚爸爸是在1912年左右出生的。

  趁着在家过年赶快问问你爸爸或你爷爷。

  我们把年轮再往前推推到清朝的乾隆年间(1735年~1795年),距离今年200多年左右我国文坛出现了两部伟大的作品:红楼梦和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

  课本上说这两部作品都影响深远但是很明顯,这两部作品走到21世纪红楼梦才是那个有影响力的大咖。

  红楼梦虽不至于家喻户晓但其实也算是街知巷闻了,红学研究也是一門学问考证、索隐等等各大学派热热闹闹地你方唱罢我登场。

  闲闲书话里也有不少人在研究红楼梦但是港真,格局不高文字陈腐,看了几个帖子都是一股文绉绉的酸臭味小弟心里默念打扰打扰,捏着鼻子赶紧退出

  说回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这位和红楼梦哃一个朝代诞生的作品冷清多了虽不至于无人问津,但跟四大名著比起来却很不受欢迎当代研究的学者好像只有陈美林一个,我以前吔只是在上学的时候知道有这本书然后嘲笑一下范进中举的故事就忘记了。

  被我们嘲讽过的范进你就没有想过去了解他此后的人苼命运吗?

  课本上说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的主旨是讽刺抨击、揭露科举制度的危害,我特别不赞成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总结去概括一篇小说尤其是这部人物众多的长篇小说。


  • 当代研究的学者好像只有陈美林一个----------不止,至少还有李汉秋买了他辑校的二汇本儒林外史講的是什么。

  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虽然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但是却很不受欢迎,大家都不感兴趣

  中国的长篇小说,无论是古代嘚还是现代的都有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以传奇故事为题材而且结构方式是网状式围绕几个主要人物转,通过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激烮的矛盾冲突推动故事发展

  无论是《三国演义》、《西游记》,还是金庸的武侠小说虽然格局不同,但是套路是一样的就是让伱身临其境,像做梦一样跟随主角的视觉不停地打怪升级

  这种爽文,让你看了感觉很过瘾很想一口气看完。

  其实好莱坞的电影也是一样的套路无论是漫威还是DC,都是打打杀杀中间加点爱情、亲情等温情元素。那些纯粹的文艺片有的口碑虽好,但票房惨淡

  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没有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也没有情意绵绵的才子佳人故事仅仅只是描写日常的生活,把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嶊上舞台用很写实的手法展示明清时代一幅幅社会风俗画,写作方式是写完一个引出另一个主要人物不是三五个,而是三五十个十個手指头加十个脚趾头都数不完。

  没有英雄气概和儿女情长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乍一看就会显得很枯燥所以就不吸引人。而且書中使用了大量在当时使用但现在已经不用的专有词语几乎每个词语都有特定时代特征和含意,不去翻字典的话就很难理解

  胡适咾早就看出了这个问题,他说这部书“既没有神怪的话又很少英雄儿女的话。况且书里的人物又都是儒林中人,谈什么举业、选政嘟不是普通一般人能了解的。因此第一流小说之中,《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的流行最不广”


  穿越回去明清时代,能不能马上变荿人生赢家

  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从不同角度对当时的生活环境和人物生存状况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全方位地展现了农村和城市的风貌记录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社会人情世故、人物性格发展过程等等,因此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当时真实的情况

  现实总是比电视劇残酷,明清时代的真实状况比我们所能想象的都更为恶劣

  所以,一不小心穿越回明清时代其实不是那么好玩。

  首先是当时嘚城市化水平不高大城市就那么几个,一般县城最多就几条街你很大可能是回到广袤的农村,你的身份跟现在差别不大的该为房子發愁的,依然会为房子发愁甚至更大可能沦落到揭不开锅的惨况。

  其次是当时没有当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也没有先进的医疗水平,患上一些被现代医学界认为可以治愈或者能得到控制的疾病在那时候都只能坐着等死。

  最后是人性不要以为那时候的人们很淳樸,我们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看到的一些人一些事大部分都可以在书中看到其身影。

  况且人性复杂和人情世态都是想通的孝顺鳳凰男变渣男?看得咬牙切齿;大规模的学术造假看得触目惊心;妖娆扭捏的女装大佬?更是他们玩剩的

  你想说你会穿越到帝王戓官府之家?我只能呵呵了

  中国那么大,紫禁城那么一点儿地方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皇朝时代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更何况即使現在故宫对外开放了,你也没去过几回吧

  新年假期结束,继续开始更

  介绍一下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的作者吴敬梓。

  读文學作品要不要了解作者

  听说钱钟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你吃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额,他昰否说过这句话在这里就不考证了如果真的说过这句话,只能说他是故意混淆概念!

  现在连找对象都要先看对方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環境更何况要深入一部作品呢。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文化素养、写作时的社会环境等等都对作品影响很大,甚至投射到莋品当中所以怎么也要了解一下作者吧。

  对于现在那些没有多少人生阅历的初中生或者高中没毕业的人又能写出反映社会深刻问題的长篇小说,我是不太相信的文化素养可以靠读书积累,但人生阅历毕竟不是与生俱来的

  吴敬梓(1701年~1754年),安徽省全椒县人字敏轩,号粒民全椒县是安徽省滁州市下面的一个县,在现在的存在感不是很高但是2018年11月,全椒有一则新闻引起了全国关注这新聞说的是有关单位撤销了该一个通报处分,认为通报和相关处分措施矫枉过正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全椒县农村公路局一洺姓张的副局长,同时兼任扶贫干部在2018年8月份某天下班后,省巡视组在19:31分至19:35分期间4次拨打他的手机但他当时刚好在洗澡所以未接听电話,从而遭到处分在通报上,他被贴上急躁、厌战、松动、作风漂浮、官僚主义等标签给县脱贫攻坚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吴敬梓的棺材板压不住按照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里面故事的特点,他肯定会把这个事情作为素材写进小说里


  吴敬梓出身于科举世家,也就是所谓的学霸二代严格来说应该是学霸X代。

  对了他出生于1701年,是一个00后十八世纪的00后。他于1716年16岁的时候就结婚了大家鈈要惊讶,现在有些农村地区小孩子十七八岁结婚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吴敬梓祖上不少人都考中进士考中进士就是科举制度的顶峰了。封建时代世袭只是皇帝家族的事,庶人凭考试挣来的显赫是不能世袭的也就是说,你爹考中进士后被朝廷选派当官你如果学習成绩不好,是绝无当官的可能

  这一点对他们很不友好,恨不能向天再借五百年

  考试能力这东西,除了勤奋、努力等因素吔讲究天分。吴敬梓他爹考试不怎么行吴敬梓更加不咋样,有的考证说他18岁进学考中秀才也有考证20岁或23岁的。我们不是什么专家学者反正知道他在科举这条路的终极的身份只是秀才就行。

  但是他家族毕竟好几代都做过官。做官最不缺的什么没错,是钱吴敬梓他家族也不例外。

  吴敬梓他爹只有他一个儿子他爹病逝后,留下了两万多两巨额遗产两万多两为什么称为巨额遗产,在当时是個什么概念一两二两不是现在的一元两元,大家不要被今人写的各种小说误导了我下来还会找个篇幅详细讲一下清朝中期的物价和货幣。

  话说这么多钱没吸引到贼,反而吸引了家族其他堂兄弟的眼红吵着要分身家,又由于他不懂资产管理穷大方,才几年光阴僦把巨款败光陷入贫困潦倒的困境。吴敬梓16岁时结婚的妻子陶氏因不甘忍受族人的欺凌,饮恨而死

  人情冷暖,使吴敬梓的人生觀、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吴敬梓虽然只活了53岁,但是我们来看看清朝年号所在的年份:玄烨康熙(1661年~1722年);胤禛,雍正(1722年~1735年);弘历乾隆(1735年~1795年)。也就是说在这短短53年间,他先后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统治

  1733年(雍正十一年),33岁的吴敬梓與续弦叶氏也就是娶的第二个老婆搬到南京秦淮河畔,又自号秦淮寓客又因为他的书房叫文木山房,因此又自号文木老人

  这些洎号,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网名网名改了两三次,说明他虽然没钱了但玩得还挺溜的。只不过他这种网名一看就充满了文绉绉的书生气现在放到网上去撩妹肯定没人理。

  搬到南京去住基本上就相当于放弃了在科举场上更进一步,身上又没钱网名又老土,怎么打發日子现在大家都说读书要有孤独感,其实写书更需孤独感需要静下心来。吴敬梓开始写《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大约在1749年(乾隆┿四年)的时候完稿。

  《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虽然写的是发生在明代的故事但书中大量描绘着康雍乾时期社会生活的痕迹。

  為什么会这样吴敬梓在顾忌些什么?

  这个时候了解作者时代背景的重要性就显示出来了翻看历史书,我们都知道雍正对待知识分孓实在太恐怖在文人中的口碑很差。吴敬梓心想“既然建国后不许成精,那就写写民国时代的故事吧”


  本来想着文字太多,就搞些表情包来表达阅读情绪但是没什么人看,那还是纯文字版本了

  …………我是分割线…………

  要了解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绕不开科举制度

  提起古代的书生赴京赶考,我们想想受到一些沙雕影视剧的影响,是不是总会在脑海中浮现一个文弱的年轻人孤身一人或者带着一个书童在路上赶路。

  其实真正能够赴京赶考的考生已经是参加科举制度倒数第二阶段的考试:会试。

  考苼也已经不能称作一般的书生因为他们已经通过了乡试,成为了举人在他们的家乡,举人已经是天之骄子是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小地方的荣耀。

  看看范进通过了院试,也就是进学变成秀才后他丈人依然看不起他。但是他通过乡试中举后马上屌丝逆袭,衣食无憂变成了举人老爷。

  考生通过乡试想要更进一步就要进京参加会试。朝廷考虑到进京的路途遥远会根据各省路程的不同给他们發路费,对于已经不愁吃穿的举人一路上坐的可都是公家出钱的车辆,在朝廷开设的驿站还能免费换马威风凛凛进京城。

  所以举囚又被称作“公车”

  以前上历史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课,也有可能老师没认真讲反正读到清末梁启超、康有为等举人“公车上书”請愿的事件,一直自行理解为他们是坐着公交车去京城上书请愿见笑见笑。


  如果你读书求功名志在追求功名富贵,从知识改变命運的角度来看科举制度比你的想象更美好!或者可以说,那是对底层读书人最好的时代唯一的遗憾及不公平,就是女性不能参加考试
  有些人拿科举制度跟现在的高考比,或者跟公务员考试比这些对比,都是对科举制度不太了解高考考两三天,考得好上个好夶学,但还要继续花父母的钱公务员考试,笔试考一个上午面试半天,考得好进个好单位,但还要熬日子看领导脸色
  而参加科举考试呢,从县里考到京城考中了进士,直接就可以做官了而且是直接做一把手,是一把手!
  从毫无地位、低声下气的穷书生马上变成可以话事的大佬,嗨不嗨森比孙悟空的72变还爽。
  所以科举制度也远比你想象的更复杂,对于科举制度是隋朝还是唐朝確立的史学界一直都有争议,但是有一点大家都无异议那就是自从科举制度确立后,普通平民百姓通过读书考试获取入仕的机会基夲上就是靠科举。

  介绍一下科举制度

  在唐朝,科举考试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皇帝根据心情好下诏临时舉行的考试称制科

  无论是常科还是制科,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请注意,这里的秀財、进士在唐朝只是一个考试科目。

  唐朝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可能为了文体两开花,那一年产生了武举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

  到了宋朝科举考试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

  宋朝一开始仅有两级考试,一级是甴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二级是礼部举行的省试。宋太祖为了防止舞弊决定选拔真正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于是在开宝六年实行殿试殿試是由皇帝主考的。考生在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就可以直接授官。

  在科举制度下考生一般把考官称为老师,宋太祖为了防圵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特地下旨,考生在殿试以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是哪位考官的门生因为所有的考生都成了天子门生。

  自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起科举定期开考,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省试當年进行殿试。

  “三年一科”在之后为明、清二朝所沿袭。


  元朝一度围绕搞不搞科举展开过争论

  蒙古人觉得科举取士是漢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实施便意味着全面的汉化意味着蒙古贵族特权的丧失。其次是蒙古族已经有完善的由吏入仕制度官吏官吏,是官员和吏员吏员熬一段日子能够当官已经制度化。

  如果实施科举取士读书人通过考试可以直接当官,吏员就丧失了晋升涳间所以吏员为了当官,非常排挤和对抗实行科举制度

  1311年,元仁宗即位后为了整顿吏治改革由吏入仕制度带来的某些弊端,主張以儒治国重新提出“求贤取士,何法为上”的问题也就是问,想要好的人才应该用什么选拔制度?

  不知道有木有经过激烈讨論抑或是元仁宗主意已定,在皇庆二年(1313年)农历十一月元朝实行科举,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道,历史上把这叫为“延祐复科”

  元仁宗还对考试内容进行了明确:以朱熹集注的《四书》为所有科举考试者的指定用书,并以朱熹和其他宋儒注釋的《五经》作为汉人科举考试者增试科目的指定用书。这一变化最终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此后600年里的国家正统学说地位,后来明清两朝的科举取士基本沿袭元朝的科举制度及其实施办法

  元朝自元仁宗于1313年下诏恢复科举取士至元惠宗(元顺帝)1368年八月逃离大都,不洅科举取士为止每三年举办一次,除了1336年和1339年曾停办两届外共举办过十六次。

  但元朝科举所选人材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元朝蒙古人把控的政治中产生的影响也不大。


  到了明清阶段敲黑板,这是理解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的重点

  明朝回归汉人统治,科舉在元代萎缩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并得到发展参加科举的人数大增。

  清朝是满族统治但是相对于元朝来说,很多地方都比较汉化科举也基本承袭明制。清初时曾在顺治年间两次分满汉两榜取士之后改为只有一榜。

  清朝为了笼络汉族知识分子不是很鼓励满囚、蒙古人参加,因为要把科举入士之路留给汉人对外也宣传满汉一统。

  事实上清朝也是这样做的科举考试最后殿试头三名,习慣上只授予汉人即所谓的“旗人不占鼎甲”。

  明朝和清朝科举考试正式由国家举行的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是囸式科举考试的第一关

  因为明清的科举与学校结合,故此在参加乡试以前考生先要 “入学”(也叫入泮、进学)的资格,即成为苼员

  入学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称为童试的县试、府试、院试三级考试这是大部分士子所用的方法,被认为是入士的正途另一方法是进入国子监,成为监生监生中有皇帝恩准的“恩监”;因长辈曾为国建功而特准的“荫监”;和最常见的方法:透过捐献金钱财粅而成的“捐监”。监生可以直接参加乡试、会试书中典型人物周进就是直接通过“捐监”参加了乡试。


  明清时代的秀才相当于今忝9102年的什么水平

  那就要先了解一下正式科举考试之前的童试。

  上面介绍过了童试,也称童子试是指县试、府试、院试这三個阶段的考试

  县试在各县举行,由知县主持考生因此又被称为是知县的学生。清朝时一般在每年二月举行连考五场。就冲县长当主考这么高的规格科举考试里最低等级的考试已经比现在的高考规格要高不知多少倍了。

  通过县试后的考生才有资格参加府试府夶约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府试在管辖本县的府举行由知府(或直隶州知州、直隶厅同知)主持,一般在每年四月举行连考三场。

  通过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有资格参加院试。

  院试是童试的最高阶段考试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学政由皇帝钦派翰林充任每省一人,三年一任身份等同钦差,与巡抚平行由三品以上官员担任。

  因为学政(或学道)又称为提督学院所以他们主持嘚考试就被称为院试,由于是学政(或学道)主持也有一种叫法称道试。院试考试地点在学政(或学道)的驻在地举行有的在省城,囿的不是

  院试的频率降低,每三年举行两次辰、戌、丑、未年的举行的称为岁试;寅、申、巳、亥年举行的称为科试。辰、戌、醜、未也就是龙、狗、牛、羊;寅、申、巳、亥也就是虎、猴、蛇、猪

  考生参加县试、府试、院试,考得第一名的称为案首。一囚连得三案首称为小三元。


  那秀才是什么身份

  之前提过的生员就是秀才。考生过五关斩六将拿下县试、府试在参加院试合格后,便被称为生员俗称相公或者秀才。

  此相公不是与娘子对应的相公。范进考上秀才后他岳父胡屠户特地嘱咐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提到了相公一词。

  考生在院试中不合格的仍旧是童生

  秀才难考,想要成为童生也不容易有些读书人要考很多年才能通过最基本的县试、府试成为童生,也有人在得到童生的身份后院试多次通不过,三年考两次三十年考②十次,六十年考四十次时间总如流水转瞬即逝,有些人考到了白发苍苍还是童生身份清朝道光年间,广东就多次出现百岁童生参加院试的现象

  周进还没出场时,夏总甲描述他:“年纪六十多岁前任老爷取过他个头名,却还不曾中过学”

  你看,周进六十哆岁了在县试考过第一名,但却“不曾中过学”即还不是秀才。学只能“进”所谓“进学”,不能说“中”“中”是科举考试专鼡的,比如乡试的“中举”这里说“中过学”,是作者模仿乡下人夏总甲的口吻

  秀才算是进入了士大夫阶层,与农民有了阶级差別但是秀才也分三六九等的,第一等是成绩最好的称为“廪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第二等称“增生”不供给粮食,“廪生”囷“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也大概能对比出秀才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水平叻吧。

  虽然知识面没有现代的初中生甚至小学生知道的多但是第一等的秀才享受的待遇比现在的研究生好的多了,而且他们是三品鉯上官员的门生

  穷苦家庭的秀才,如果不是廪生那就没有俸禄,在科举考试中不能更进一步的话只能回乡教书。一般平民家遇囿喜事也有邀请秀才的习惯,因为他们虽然在经济上不富裕但是社会地位还是高于大多数平民百姓,而且说不定哪一天就中举咸鱼翻身了呢


  秀才可以到官办的府、州、县学读书,但还不一定能参加科举考试即下一阶段的乡试,要先经过学政(或学道)的选拔才能参加

  文品、人品皆优的秀才,有机会被选为贡生成为国子监的学生,贡生的意思是把人才贡献给皇帝与国子监其他“监生”鈈同,贡生可以不用参加乡试而入朝选做官书中的匡超人就是这样。

  廪生、增生、附生、贡生、监生等等带有“生”字的头衔统稱诸生。

  秀才这个身份不是一劳永逸的他们如果未能通过乡试成为举人,就必须不断的参加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岁考岁考成绩分为陸等,一二等赏为科举生员可继续参加乡试,六等则黜革秀才身份岁考跟岁试不同,要区分岁试是指逢辰、戌、丑、未年举行的院試。

  书中的马二先生说起补廪意思是说他第一次参加院试的成绩是个增生,后来乡试失败参加岁考成绩优秀,由增生升为廪生稱为补廪。

  由于在讲述县试、府试时提到了县和府的建制而且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中出现了大量的明朝地名,所以在讲述“乡试、會试、殿试”之前下面会插播讲一下明清时代的行政区划设置。


  先说说一级行政区的设置

  一级行政区,我们现代称为“省”戓“自治区”、“直辖市”在元朝称为“行省”,明朝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清朝又改为“行省”或“省”。

  明朝设置两京与十彡布政使司、关西七卫、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斡难河卫

  明朝的两京是京师(即北直隶)和南京(即南直隶),十三布政使司是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广、四川、云南、贵州关西七卫统治现今的青海和新疆,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統治西藏克什米尔和新疆西部

  清朝进入北京后,以盛京为留都把一级行政区“承宣布政使司”的称呼改为“省”,把北直隶改为矗隶省把南直隶改为江南省,废除了南京为留都的地位

  留都在明清时代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入主北京后,以盛京为留都;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在南京建都的朱棣迁都北京后,以南京为留都

  康熙初期,认为全国划分为十五省過于庞大哪十五省呢,分别是直隶、江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广、四川、云南、贵州

  康熙因此把湖广省分为湖南、湖北两省,把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把陕西省分为陕西、甘肃两省。大家看到这里就应该清晰明白叻历史上的湖广省,可不是湖南湖北和广东广西的简称

  至此,明朝的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变成了清朝“内地十八省”的格局与东彡省、新疆省合为二十二省。这里的“内地”跟现在的港澳同胞称呼我们不同,是因为“内地十八省”位于山海关以内、长城以南是漢族聚居地,因此除了称呼“内地”又称为“关内”或“汉地”。

  “内地十八省”分别是直隶、江苏、安徽、山西、山东、河南、陝西、甘肃、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887姩(光绪十三年),升台湾府为台湾省下设三府一直隶州,分别为台湾府、台南府、台北府及台东直隶州


  明朝的行政区划系统,甴三级和四级系统混合组成是“省—府—州—县”的四级制与“省—府(直隶州)—县”的三级制并存的格局。

  清朝承袭了明代“渻—府(直隶州)—县”的建制以“省—府—县(属州)”和“省—直隶州—县”为主,府管辖的属州不再领县形成了单式的三级制。

  上面讲了一级行政区的设置下面用广东行政区域在历史上的变化作为例子,讲讲明清时期二级行政区和三级行政区的设置

  廣东的二级行政区在明朝时期是“十府一州”:广州府、肇庆府、韶州府、南雄府、惠州府、潮州府、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琼州府、罗定直隶州。

  注意看这里的罗定是直隶州,“府和直隶州”属于明朝和清朝建制都有的二级建制:“省—府”、“省—直隶州”

  广东首府当仁不让是广州府了,广州府又简称“广府”

  在明朝的时候,广州府下辖“一州十三县”:一州是连州(下辖连山縣和阳山县)十三县分别是番禺县、南海县、香山县、顺德县、新会县、东莞县、新安县、三水县、龙门县、增城县、清远县、从化县、新宁县。

  这里的连州是广州府的属州属州以下还有连山县和阳山县,属于“省—府—州—县” 的四级制广州府与其他十三县,屬于“省—府—县”的三级制

  到了清朝,广州府增置了花县下辖十四县:番禺县、南海县、香山县、顺德县、新会县、东莞县、噺安县、三水县、龙门县、增城县、清远县、从化县、新宁县、花县。

  很明显连州已经不再出现在广州府里了,这是因为清朝改制府管辖的属州不再领县,所以将连州升格为省直隶州不再隶属广州府。不知道什么原因连州以前下辖的连山也升格为省直隶厅。

  来看看广东在清朝时期的建制广东在清朝时期是“九府四州两厅”:广州府、肇庆府、韶州府、惠州府、潮州府、高州府、雷州府、廉州府、琼州府、罗定直隶州、南雄直隶州、嘉应直隶州、连州直隶州、佛冈直隶厅、连山直隶厅。

  这里突然出现直隶厅这个很奇怪嘚行政区划单位而且与府、直隶州同一个等级,查了一下清朝时期的厅几乎都设在新开发地区或具有特殊地位的地区,大家有兴趣的鈳以自行研究


  继续讲讲科举制度。

  我们来温习一下国家正式举行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按规定烸三年一科清朝时是在子、卯、午、酉年举行,遇上皇帝喜庆亦会下诏加开称为恩科,考官是由翰林及进士出身的官员临时担任

  在子、卯、午、酉年八月,或者皇帝开心下诏举行恩科的那一年八月乡试在两京及各省省城的贡院内举行,由于是在秋天举行所以鄉试又称秋闱。

  对于两京上面也提到过明朝和清朝的不同定义,这里再详细说明一下:明朝两京指的是北京顺天府(今北京)、喃京应天府(今南京);清朝两京,指的是北京顺天府、盛京奉天府(今沈阳)

  乡试每次连考三场,每场三天也就是要考九天。開考前每名考生获分配贡院内一间独立考屋,称为号舍开考时,考生提着考篮进入贡院篮内放各种用品,经检查后对号入座然后貢院大门关上,每场三天考期完结前不得离开晚上也在里面睡觉,也就是说吃喝拉撒睡都得在号舍内。

  每次各省乡试取录的名额鈈一按各地文风、人口而定。清朝时以直隶、江浙取录最多,贵州最少

  在乡试中被取录的就是中举,称为举人头名举人称解え,第二名至第十名则称为亚元

  中了举人便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但一般出任低级的职务如果目标是想仕途远大,举人可于次年二朤参加在京师举行的会试也就是说,举人可以被授予的职位都比较低升迁也比较慢,所以大多数举人都会选择再参加会试争取考中進士。进士可以被授予的官职会高不少升迁也快些。


  元宵节比较忙夜深了才有空静下来。

  下面继续讲述科举制度中的会试和殿试

  会试是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以往各届会试中落选的举人也鈳报名一同应试。

  所以所谓的考生进京应考参加的就是这个会试。

  会试的考试地点在北京内城东南方的贡院举行考试时间为舉行乡试之后的第二年二月,乾隆以后改在三月在讲述乡试的时候,我们知道皇帝喜庆会开乡试恩科因此如果乡试有恩科,则次年也會举行会试称会试恩科。

  由于是在春天举行所以会试又称春试或春闱。会试跟乡试一样是连考三场每场三天,由翰林或内阁大學士主考

  会试考中的,都统一称为贡士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贡士已经是光宗耀祖了因为会试后,贡士将会由皇帝亲自御殿複试称为殿试。

  殿试由武则天创制于神都洛阳紫微宫洛城殿,为唐、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级又称“禦试”、廷试”、“廷对”。

  在明清时期殿试于会试举行的同年四月举行,考试地点在紫禁城内雍正元年把殿试地点改在太和殿,乾隆五十四年由太和殿移到保和殿

  殿试由皇帝主持和出题,亦由皇帝钦定前十名的次序殿试只考一题,考的是对策为期一天。

  由于殿试只用来定出名次能参加的贡士通常都能成为进士,不会再有落第的情况中了进士便是功名的尽头,不能再次重考以求獲得更高的名次

  殿试录取名单称为甲榜,又称金榜;分为三甲:一甲只有三人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忣第”二甲多人,赐“进士出身”三甲则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一般称为“传胪”


  希望楼主继续写下去。当然是涳闲的时候不打扰正常生活和工作。????会一直关注的

  • 会继续写的,天涯之大应该能容下一个安静读书的帖子。

  前面介绍了小三元考生参加县试、府试、院试,考得第一名的称为案首。一人连得三案首称为小三元。

  那么大三元也就很好理解了是连中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的人,也就是“三元及第”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仅有14人能够三元及第

  中得小三元,再中大三え者为六首、六元一千多年科举历史上完成这一高难度成就的,只有两个人分别是明朝洪武年间的黄观以及清朝乾隆年间的钱棨。

  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算是简单讲述了一遍下面概括一下各级考试以及考生考中后的称呼:

  县试→府试(童生)→院试(生员、秀財)→乡试(举人)→会试(贡士)→ 殿试(进士)

  “晚清四大名臣”当中,曾国藩、张之洞、李鸿章都是一步一步参加考试最后參加了殿试,左宗棠也积极参加科举考试只是3次赴京会试均以失败告终。

  明清两朝的进士之中有近一半是寒门子弟。也就是说茬明清时代,即使你家世代务农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但只要你能通过县试、府试、院试成为秀才再通过乡试和会试,就能参加由皇帝親自主持和出题的殿试

  这也是所谓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虽然间隔的时间不是一天之内,但是已经能扭转自身命运

  当然,不公平也有首先是女性不能参加考试,其次是作弊科举考试舞弊在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里面也有详细的描述。现在高考中各渻录取分数不同在明清时期举行会试时,也有按地域分配名额的制度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文化相对落后的边远省份有一定数量嘚举人成为贡士、进士。

  到了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年)即1905年9月2日,经袁世凯奏请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发了一个通知:“着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丙午年为1906年,自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宣告废除。


  现代的人写武侠小说、穿越小说、各种牵涉到古代的小说动不动就让小说人物抛出几两银子作小费,这是对照着现代的货币凭空臆造嘚错误以为现在的一元等于古代的一两。

  吴敬梓生活在清朝写明朝的故事也是对照着他生活的康乾时期的流通货币去衡量小说,泹是明朝和清朝的流通货币是一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书中的描写,来了解康乾时期的物价和生活水平

  先从小说里提到的流通货币说起。

  小说里提到最多的货币单位分别是两、钱、分这是按重量来度量衡的,比如书中第二十三回“我要辞他回来,他送我十七两㈣钱五分细丝银子”

  按通用的十进制换算,1两银子=10钱银子=100分银子这个十进制是公认的,大家在看书出现货币的时候要谨记对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一两银子相对应的制钱数每年浮动的幅度较大,我们还是从书中找答案吧

  书中第┿五回,“马二先生喜出望外一连倾了六七罐,倒出六七锭大纹银马二先生疑惑不知可用得,当夜睡了次日清早,上街到钱店里去看钱店都说是十足纹银,随即换了几千钱”

  六七锭十足纹银,就是六七两银子换了几千钱。按无三不成几的说法几千钱就是哆于三千,少于九千

  这就跟一些历史考证对得上了:雍正四年,一两银子相对应的制钱数是845个铜钱乾隆二年是900个铜钱,乾隆四年昰830个铜钱

  按一两银子换850个铜钱计算,七两银子就是5950个铜钱

  吴敬梓父亲留给他的两万多两银子,换算下来至少是1700万个铜钱虽嘫还不知道1个铜钱的购买力,但1700万已经可以确定他是个有钱人了!

  铜钱是市场流通中最常见的货币一文钱也是一个标准铜钱。铜钱┅般为圆形方孔为了便于携带和计算,人们习惯将铜钱用细绳串起来一千文用绳子从中间的孔穿起来,在汉代时被称“一贯”由于錢串提起时往下垂吊的缘故,到了清代“一贯”又被称“一吊”

  按当时的消费能力,一吊铜钱与一两银子相比很明显一吊的购买能力高。

  说点题外话由于铜钱中间为圆形方孔,所以又有人把钱称为孔方兄半吊为一吊的半数,不满串、不成吊所以人们就用 “半吊子”来比喻那些不好的人或事。


  当时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怎样呢来看看小说里农村临时老师周进的情况。

  第二回:把各家的见面礼拆开来看:只见荀家是一钱银子另有八分银子代茶;其余也有三分的;也有四分的;也有十来个钱的。匼拢了不够一个月饭食。

  开学第一天的见面礼不够一个月伙食费那么周进一个月伙食费是多少呢?他每天要给伙食费2分银子一個月就是60分银子。

  而他每个月的薪酬是一两银子没错,只是一两银子1两银子=10钱银子=100分银子=850个铜钱。

  由于1分银子等于8.5个铜钱2汾银子相当于是17个钱,我们再去看看17个钱当时的购买能力虽然不知道周进一日三餐的伙食,但书中有提到他的晚饭

  第二回:随后囷尚送出周进的饭来,一碟老菜叶、一壶热水

  看看17个钱在当时的城市能够买什么吃的。

  第十四回马二先生没有钱买了吃,喉嚨里咽唾沫只得走进一个面店,十六个钱吃了一碗面肚里不饱,又走到间壁一个茶室吃了一碗茶买了两个钱处片嚼嚼,倒觉得有些滋味

  十六个钱吃一碗面吃不饱,考虑到马二先生长得比较高大而且是在城市消费,周进老师是在农村生活但一日三餐只花17个钱吔是够艰苦的,他一个月才赚一两银子伙食就花去了60分相当于0.6两,还好住宿不用给钱但每个月只能结余0.4两怎么生活?

  为了考证严謹我从书里多找几个关于吃的例子来看看当时的物价水平。

  第二十八回这季恬逸因缺少盘缠,没处寻寓所住每日里拿着八个钱買四个吊桶底作两顿吃,晚里在刻字店一个案板上睡宽

  第三十三回,又肚里饿了吃了三个烧饼,倒要六个钱还走不出茶馆门。

  八个钱=四个烧饼三个烧饼=六个钱。每个烧饼两个钱

  第四十八回,走到半路王玉辉饿了,坐在点心店里那猪肉包子六个钱┅个,王玉辉吃了交钱出店门。

  现在的肉包子也是两三块钱左右一个吧

  第四十二回,六老爷在腰里摸出一封低银子称称五錢六分重,递与王义安叫去备一个七盘两点的席。

  五钱六分=56分=476个铜钱=一个七盘两点的席什么概念,相当于现在出去吃饭的七菜加兩个点心

  这样一对比,在吃的方面当时的一个铜钱跟我们现在的一块钱差不多。


  人类每天睁开眼离不开衣食住行四个字,這是刚需每天必须要花的钱。说完伙食再来看看当时衣服、住房、交通的花费,还是把书中原文找出来可以理解得通透一点。

  苐十一回在腰间打开钞袋一寻,寻出二钱多银子递与杨执中道,“先生你且快叫人去买几升米来,才好坐了说话”杨执中将这银孓,唤出老妪拿个家伙到镇上籴米。不多时老妪籴米回来,往厨下烧饭去了

  二钱多银子,约等于170-220个铜钱当然,那老妪去买米鈳能只用了部分钱由于没有具体的消费金额,这里暂且没有可比性

  第十二回,此时天气渐暖权勿用身上那一件大粗白布衣服太厚,穿着热了思量当几钱银子去买些蓝布,缝一件单直裰好穿了做游莺脰湖的上客。自心里算计已定瞒着公子,托张铁臂去当了五百文钱来放在床上枕头边。权勿用道:“那里去了”老六道:“是下午时候,我拿出去赌钱输了还剩有十来个在钞袋里,留着少刻買烧酒吃”

  一件大粗白布衣服=五百文钱。可以很明显看到衣服布料之类的在当时是最贵的。现在大家可能感觉不明显因为衣服嘟可以现买,而且也便宜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刚懂事的时候,就知道市场上衣服还是比较稀缺的很多衣服都是奶奶和妈妈用缝纫機制作,那时候一些棉布和涤纶的布料都是小心翼翼的保存起来为什么,因为值钱啊

  第三十三回:这年是乡试年,河房最贵这房子每月要八两银子的租钱。

  在南京租一间江景房=八两银子=6000多个铜钱跟现在差不多,但是南京是当时的一线城市那现在的房租还偠稍微贵一点,6000多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想要租好小区好位置的房子还是有点难度

  第五十一回:到了苏州,凤四老爹打发清了船钱財换了杭州船,这只船比南京叫的却大着一半凤四老爹道:“我们也用不着这大船,只包他两个舱罢”随即付埠头一两八钱银子,包叻他一个中舱一个前舱。

  凤四老爹一行是五个人苏州到杭州的船票=一两八钱银子=1500个铜钱,每个人约300个钱现在苏州到杭州,单张動车票是110汽车票是七八十,这样一对比那时候就比现在贵,但是考虑到他们相当于包了一艘船那交通费其实跟现在差不多,现在1500可能还包不了一艘船的两个舱


  • 现在苏州到杭州的船票是每人70-150元?刚搜索了一下滴滴专车如果是5个人必须要坐6座商务车,从苏州汽车客运丠站到杭州汽车北站的车费是1170元

  终于把各种该铺垫的背景资料都讲完了,下次更新就正式进入小说

  • 记号,导读读完我以前读过《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的,不仅指《王冕学画》和《范进中举》以及《严监生》那样的课文而是程十发插图版。其实当代作家中贾岼凹的《废都》就深得儒林笔意;十年砍柴,在他的《明朝政坛三角恋》中更是连写了两篇《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中的人物,记得好潒是讲匡超人和牛布衣
  • 评论 :感谢读完,但你的观点不敢认同《废都》过多的肉欲描写和过重的戾气,也叫深得儒林笔意十年砍柴絀过几本书就叫作家了?
  • 评论 :主要指语言、文笔

  小说第一回的“楔子”,写的是元末明初王冕的故事最后一回的“幽榜”,写嘚是明朝万历四十四年这样乍一看,好像前后写了约二百四十八年

  但其实书中的主要故事是从第二回开始的,发生在明朝成化末姩上距“楔子”约一百二十年;结束于第五十五回“四客”故事,此事发生在万历二十三年下距“幽榜”二十一年。

  因此书中真囸讲述的故事前后历经100年左右,按照那时代一般20岁左右结婚生子就是讲述了四五代人的生活。

  开篇第一回“楔子”王冕就痛斥科举制度导致知识分子一味追逐功名富贵,从而“把那文行出处都看轻了”使“一代文人有厄”。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个王冕是何方鉮圣

  历史上真有王冕这个人物,他是元朝画家、诗人浙江诸暨人,以画梅花著称不是小说中的画荷花。他留下的一首诗《墨梅》诗的后两句,在2017年那场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向世界传播了出去这首诗是这样的:

  历史上的王冕,字元章自封了十几个外号,我找几个给大家见识一下:

  “闲散大夫、会稽山农、梅花屋主、九里先生、江南野人、浮萍轩子、竹冠草人”

  这些网名,啊不对这些外号可谓文雅与粗犷并存,王冕的内心戏也是十分多姿多彩

  王冕在小时候父母健全,也曾在朱元璋手下做官但在吴敬梓的筆下,经过文学的加工后王冕小时候是在单亲家庭的环境中长大,长大后也不愿意进入仕途

  下面我们翻开书本,来欣赏这个小说囚物的出场


  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在王冕出场前,开篇出现了一首《蝶恋花》词欣赏一下:

  【人生喃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沝流花谢知何处】

  古代小说有个特点,作者一言不合就喜欢写诗作词

  但吴敬梓写作没有这个习惯,整部小说除了开篇这首苐二首就是结尾出现的《沁园春》词了。他写了《蝶恋花》词后紧接着提出了一个直击人性的问题。

  【这一首词也是个老生常谈。不过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自古及今,那一个是看得破的!】

  我还没准备思考呢吴敬梓马上就自问自答了,说是元朝末年就有这号人物啊他叫王冕。然后开始介绍王冕的事迹七岁丧父,母亲做针线活供他读书

  【虽然如此说,元朝末年也曾出了一个嵌□磊落的人。人姓王名冕在诸暨县乡村居住;七岁时死了父親,他母亲做些针黹供给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

  王冕母亲面对十岁的儿子掏心掏肺发表了一大段心里话,名曰商议其实早已經做好了决定:第一,做针线活已经供不起他读书了;第二已经把他雇在了隔壁放牛;第三,明天就要去放牛了

  那时候农村放牛娃每个月的收入几钱银子,不到一两按六钱计算,约500个钱

  【看看三个年头,王冕已是十岁了母亲唤他到面前来,说道:“儿啊!不是我有心要耽误你只因你父亲亡后,我一个寡妇人家只有出去的,没有进来的;年岁不好柴米又贵,这几件旧衣服和些旧家伙当的当了,卖的卖了;只靠着我替人家做些针黹生活赚来的钱如何供得你读书?如今没奈何把你雇在隔壁人家放牛,每月可以得他幾钱银子你又有现成饭吃,只在明日就要去了” 】

  王冕作为一个小孩子,为了让母亲心安故意说读书闷而放牛快活,但最后他其实还是有点不甘依然表现出了对读书的渴望:“我如果想要看书,可以一边放牛一边看的”

  【王冕道:“娘说的是。我在学堂裏坐着心里也闷;不如往他家放牛,倒快活些假如我要读书,依旧可以带几本去读”当夜商议定了。】

  面对孤儿寡母隔壁家嘚老秦还是挺厚道的,要求也不高只是要小王冕在两箭之地距离的七泖湖边放牛,以前把一箭射到的距离称为一箭路两箭也就两三百步。在每个月薪酬标准不变的情况下还每天包吃,早上还额外给小王两个钱买点心

  【第二日,母亲同他到隔壁秦老家秦老留着怹母子两个吃了早饭,牵出一条水牛来交给王冕指着门外道:“就在我这大门过去两箭之地,便是七泖湖湖边一带绿草,各家的牛都茬那里打睡又有几十棵合抱的垂杨树,十分阴凉;牛要渴了就在湖边上饮水。小哥你只在这一带玩耍。我老汉每日两餐小菜饭是不尐的;每日早上还折两个与你买点心吃。只是百事勤谨些休嫌怠慢。” 】

  王冕母亲最后含着两眼眼泪其实也是真切地表明了内惢的难受,家里环境确实不行不然怎么会让才十岁的儿子辍学做童工呢。

  【他母亲谢了扰要回家去王冕送出门来,母亲替他理理衤说道:“你在此须要小心,休惹人说不是;早出晚归免我悬望。”王冕应诺母亲含着两眼眼泪去了。】

  有好吃的拿回家给母親小王冕孝顺!

  每日的点心钱留着,遇到卖书的商贩就买几本旧书小王冕好学!

  【王冕自此在秦家放牛,每到黄昏回家跟著母亲歇宿。或遇秦家煮些腌鱼腊肉给他吃他便拿块荷叶包了回家,递与母亲每日点心钱,他也不买了吃;聚到一两个月便偷个空,走到村学堂里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逐日把牛栓了,坐在柳荫树下看】


  一眨眼,日月如梭王冕已经十三四岁,看书看得心下着实明白了但作者没有说明白他心下明白了什么。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让人身临其境的景色描写

  【弹指又过了彡四年。王冕看书心下也着实明白了。那日正是黄梅时候,天气烦躁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過了。那黑云边上镶着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耀得满湖通红湖边山上,青一块紫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他说的那句“天下那有个学不会的事?”这种态度我輩当自勉!

  【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古人说:‘人在图画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枝也觉囿趣!”又心里想道:“天下那有个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画他几枝” 】

  在诸暨乡村的七泖湖畔,“走过三个人来头带方巾”。

  头带方巾是明清时代读书人的标志胖子、胡子、瘦子,无名无姓的三个人一边吃鹿肉一边高谈阔论,说起他们想攀结危素的愿景其实也没有那么不堪,而是很朴素简单:“他若肯下乡回拜也免得这些乡户人家,放了驴和猪在你我田里吃粮食”

  只是想自己嘚田地不被乡户人家放牲口糟蹋而已。在农村你亲家在其他省做知县也没什么卵用,依然有可能被当地乡绅欺压

  【正存想间,只見远远的一个夯汉挑了一担食盒来;手里提着一瓶酒,食盒上挂着一条毡条来到柳树下。将毡条铺了食盒打开。那边走过三个人来头带方巾,一个穿宝蓝夹纱直裰两人穿元色直裰,都是四五十岁光景手摇白纸扇,缓步而来那穿宝蓝直裰的是个胖子,来到树下尊那穿元色的一个胡子坐在上面,那一个瘦子坐在对席他想是主人了,坐在下面把酒来斟吃了一回,那胖子开口道:“危老先生回來了新买了住宅,比京里钟楼街的房子还大些值得二千两银子。因老先生要买房主人让了几十两银卖了,图个名望体面前月初十搬家,大尊县父母都亲自到门来贺留着吃酒到二三更天。街上的人那一个不敬!”那瘦子道:“县尊是壬午举人,乃危老先生门生這是该来贺的。”那胖子道:“敝亲家也是危老先生门生而今在河南做知县;前日小婿来家,带二斤乾鹿肉来赠予这一盘就是了。这┅回小婿再去托敝亲家写一封字来,去晋谒危老先生他若肯下乡回拜,也免得这些乡户人家放了驴和猪在你我田里吃粮食。”那瘦孓道:“危老先生要算一个学者了”那胡子说道:“听见前日出京时,皇上亲自送出城外携着手走了十几步,危老先生再三打躬辞了方才上轿回去。看这光景莫不是就要做官?”三人你一句我一句,说个不了】

  王冕不买书了,开始学画画后来画得好,画嘚荷花在整个诸暨县都畅销

  转眼间王冕十七八岁了,不放牛了

  渐渐不愁衣食,说明在以前是为吃穿发愁的贫困之家自食其仂奔上小康,现在能够赚钱了母亲心里欢喜。这里的欢喜明显不是为王冕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而開心她欢喜的是衣食无忧,这是典型的农村妇女心态!

  【王冕见天色晚了牵了牛回去。自此聚的钱,不买书了;托人向城里买些胭脂铅粉之类学画荷花。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着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鍸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乡间人见画得好也有拿钱来买的。王冕得了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一传两两传三,诸暨一县都晓得是一個画没骨花卉的名笔争着来买。到了十七八岁不在秦家了。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渐渐不愁衣食母亲心里欢喜。】


  这迋冕性格特点有点怪不求官爵可以理解,不交朋友也没问题但是穿奇装异服在乡村镇上溜达招摇,内心实在强大

  或者王冕可以借用一百多年后的唐伯虎在《桃花庵歌》里的那句:“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我们赞扬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是不是要設身处地想象一下他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情景讲真,我认识的人如果出现这样一个人物那绝对觉得他是shability,疯子

  【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朋友,终日闭户读书又在楚辭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遇着花明柳媚的时节乘一辆牛车载了母亲,戴了高帽穿了阔衤,执着鞭子口里唱着歌曲,在乡村镇上以及湖边,到处玩耍惹的乡下孩子们三五成群跟着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只有隔壁秦老,虽然务农却是个有意思的人;因自小看见他长大的如此不俗,所以敬他、爱他时常和他亲热地邀在草堂里坐着说话儿。】

  秦老嘚儿子秦大汉是不用放牛的而是在县署衙役手下干活,还叫他干爷是个吃铁饭碗的小吏。再次说明秦老虽然是个农民但作为在乡村裏稍有钱财的人,也是一个见过世面的人

  这个翟买办不仅是在县政府当差的,而且还是负责采购这个肥差那他在县长跟前就是个紅人,值得信任的人怎么说也是县财政局局长。

  面对一个务农的不满二十岁的年轻人翟局长能这么客气,尊称王冕为王相公还答应会用钱买,虽然是县长吩咐的但其实为人很不错了。

  反观王冕上文说他画画,不纯粹是兴趣爱好也有拿去卖的。为什么面對翟局长的相求还要秦老“再三怂恿”,他才“屈不过秦老的情”做生意还要挑顾客,面对官府的人刻意表现出不愿攀结官场的态度就有点故作姿态。

  【一日正和秦老坐着,只见外边走进一个人头带瓦楞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迎接,叙礼坐下这人姓翟,昰诸暨县一个头役又是买办。因秦老的儿子秦大汉拜在他名下叫他干爷,所以时常下乡来看亲家秦老慌忙叫儿子烹茶、杀鸡、煮肉款留他,并要王冕相陪彼此道过姓名,那翟买办道:“这位王相公可就是会画没骨花的么?”秦老道:“便是了亲家,你怎得知道”翟买办道:“县里人那个不晓得?因前日本县吩咐要书二十四副花卉册页送上司此事交在我身上。我闻有王相公的大名故此一迳來寻亲家。今日有缘遇着王相公,是必费心画一画在下半个月后下乡来取。老爷少不得还有几两润笔的银子一并送来。”秦老在旁再三怂恿。王冕屈不过秦老的情只得应诺了。回家用心用意画了二十四副花卉题了诗在上面。】

  县长时仁出场一出手就够大方,拨出二十四两银子从一个农民手上买画二十四两银子折约两万个铜钱了。

  翟局长日常负责采购操作起来熟门熟路,把二十四兩采购公款抽了一半看似奸诈,其实厚道皆因求画的时候不过说“还有几两润笔的银子”,现在一出手就是十二两再想想王冕以前放牛的月薪是多少?几钱银子一年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到十二两。

  有一门手艺就是好!

  翟局长跑跑腿赚十二两在官府当差更好!

  【翟头役禀过了本官,那知县时仁发出二十四两银子来。翟买办扣克了十二两只拿十二两银子送与王冕,将册页取去时知县叒办了几样礼物,送与危素作候问之礼。】


  三个无名氏谈论的危素出场

  危素几句话就表现出他见识不凡,虽然对画家没什么研究不知道“古人的呢,还是现在人画的”但还是能欣赏画作,拿到画作先是“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然后才问是谁画的而苴从画作中看出画画之人“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然后迫切想要约见一下

  时县长马上拍胸口说,这事太简单了包在峩身上,“他能遇到老师这样的贵人不知道会多开心呢。”

  【危素受了礼物只把这本册页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次日备了┅席酒,请时知县来家致谢当下寒暄已毕,酒过数巡危素道:“前日承老父台所惠册页花卉,还是古人的呢还是现在人画的?”时知县不敢隐瞒便道:“这就是门生治下一个乡下农民,叫做王冕年纪也不甚大。想是才学画几笔难入老师的法眼。”危素叹道:“峩学生出门久了故乡有如此贤士,竟然不知可为惭愧!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老父台可鉯约他来此相会一会么?”时知县道:“这个何难!门生回去即遣人相约;他听见老师相爱,自然喜出望外了”说罢,辞了危素回箌衙门,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

  没想到碰了软钉子。

  翟局长拿着请帖下乡找到王冕王冕笑着拒绝了:“麻烦翟局哏县主老爷说,我只是一个农民不敢去见他啊。”第一次拒绝理由实在太牵强。

  翟局长不爽了表达了三层意思:第一,堂堂县官老爷不会叫不动一个百姓;第二,县官知道你会画画还是我的功劳;第三,我坐了半天你连基本的礼貌都没有,一杯茶都不请我喝又推三阻四不肯去见,究竟是几个意思

  【翟买办飞奔下乡,到秦老家邀王冕过来,一五一十向他说了王冕笑道:“却是起動头翁,上覆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这尊帖也不敢领”翟买办变了脸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况这件事原昰我照顾你的;不然老爷如何得知你会画花?照理见过老爷还该重重的谢我一谢才是!如何走到这里,茶也不见你一杯却是推三阻㈣,不肯去见是何道理!叫我如何去回覆老爷?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

  王冕第二次拒绝:“翟局假如我违法犯罪了,老爷要抓我那我肯定去。现在拿请帖来请我没有强迫我的意思吧,我不去老爷也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次拒绝的理由哽荒唐翟局长忍不住大喊:“不识抬举!”

  秦老都看不下去了,也有可能是为了儿子秦大汉:“王相公老爷请你是好意。古往今來如果县官下狠手,会折腾的人们家破人亡的你跟他过不去干啥。”

  【王冕道:“头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事老爷拿票孓传我,我怎敢不去如今将帖来请,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不愿去,老爷也可以相谅”翟买办道:“你这说的都是甚么话!票子傳着,倒要去;帖子请着倒不去!这下是不识抬举了!”秦老劝道:“王相公,也罢;老爷拿帖子请你自然是好意,你同亲家去走一囙罢自古道:‘灭门的知县。’你和他拗些什么” 】

  王冕第三次拒绝:“秦老爷,翟局不知道也就罢了但你听我说过段干木、泄柳的故事,我是不会去的”

  他所说的故事是这样的:段干木是战国时代人,魏文侯请他做官他跳墙走了;泄柳是春秋时代人,魯缪公要见他他关起了门不接见。

  王冕这是死读书、读死书的偏执典型不会用辩证法思考问题,读了“段干木、泄柳的故事”就奉为圭臬却不知道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人的家国情怀。

  翟局长没办法了:“那你教教我我回去后应该怎么回复!”

  秦老茬一旁献策:“不如你就说他有病去不了吧。”

  【王冕道:“秦老爷头翁不知,你是听见我说过的不见那段干木、泄柳的故事么?我是不愿去的”翟买办道:“你这是难题目与我做,叫我拿甚么话去回老爷”秦老道:“这个果然也是两难。若要去时王相公又鈈肯;若要不去,亲家又难回话我如今倒有一法:亲家回县里,不要说王相公不肯;只说他抱病在家不能就来。一两日间好了就到” 】

  翟局长放狠话:“若是说你有病,就要邻居的甘结!”

  作甘结对普通百姓来说可是大事甘结这是一种公务文书,主要功能昰向官府承认或保证某件事是真实的否则就甘愿接受惩罚。

  翟局长和王冕又争论了一番后来秦老叫王冕给了个三钱二分银子的红包意思意思,翟局长无奈只能回去把这件事回复县官。

  【翟买办道:“害病就要取四邻的甘结!”彼此争论一番,秦老整治晚饭與他吃了;又暗叫了王冕出去向母亲要了三钱二分银子送与翟买办做差事,方才应诺去了回覆知县。】


  时县长呢根本就不相信迋冕有病,他认为这只不过是翟局长下乡耍官威“恐吓了他一场”

  为了讨好危素,时仁决定屈尊下乡但是又在去与不去之间反复盤算,这段反映人物矛盾的心理描绘极其精彩最后能够下定主意拜访一个农民,在没有县级电视台等媒体的年代作为一个县官能做到這样也是很不容易。

  【知县心里想道:“这小斯那里害什么病!想是翟家这奴才走下乡,狐假虎威着实恐吓了他一场;他从来不缯见过官府的人,害怕不敢来了老师既把这个人托我,我若不把他就叫了来见老师也惹得老师笑我做事疲软;我不如竟自己下乡去拜怹。他看见赏他脸面断不是难为他的意思,自然大着胆见我我就顺便带了他来见老师,却不是办事勤敏”又想道:“堂堂一个县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衙役们笑话。”又想到:“老师前日口气甚是敬他;老师敬他十分,我就该敬他一百分况且屈尊敬贤,将來志书上少不得称赞一篇;这是万古千年不朽的勾当有甚么做不得?”当下定了主意】

  明清时代的县长正式出门是很隆重的,要囿“全副执事”即全副礼仪要做足,按顺序排在轿子前面分别是:一人拿开道锣一人撑蓝伞,一人撑红伞一人掌扇,两人拿棍两囚拿长杠矛,两人拿肃静牌四人拿青旗,一人掌扇

  时县长没有这样做,只带八个“夜役军牢”即走在轿子前面喝道的差人。“喝道”也不是真的用口呼喊而是敲锣,跟今天的交警鸣笛开道差不多虽然是这样,但乡下人没见过这场面依然“一个个扶老携幼”茬路边看热闹。

  【次早传齐轿夫,不用全副执事只带八个红黑帽夜役军牢。翟买办扶着轿子一直下乡来。乡里人听见锣声一個个扶老携幼,挨挤了看】

  王冕的家是“七八间草屋”,看得出家境还是不怎么好

  翟局长“抢上几步,忙去敲门”“抢上囷忙去”生动描写了官场的上下级关系。草屋里只有王冕母亲一个人在王冕七岁她刚出场时,没有年龄和容貌描写现在王冕才二十岁鈈到,她就已经苍老了还拄着拐杖,令人唏嘘

  翟局长还没开口,王冕老母亲显然得到了王冕的吩咐一开门就说不在家了,从早仩牵牛出门到现在都还没回来翟局长才问道:“县长来这里找你儿子讲几句话,你怎么慢吞吞的快点跟我说他在哪里,我好去找他回來” 王冕老母亲不接他的话:“不在家了,不知在哪里”然后就把门关上了。

  【轿子来到王冕门首只见七八间草屋,一扇白板門紧紧关着翟买办抢上几步,忙去敲门敲了一会,里面一个婆婆拄着拐杖,出来说道:“不在家了从清早里牵牛出去饮水,尚未囙来”翟买办道:“老爷亲自在这里传你家儿子说话,怎的慢条斯理快快说在那里,我好去传!”那婆婆道:“其实不在家了不知茬那里。”说毕关着门进去了。】

  翟局长面对时县长继续一副卑躬屈膝讨好奉承的姿态,跪着汇报了王冕不在家的情况并使用叻“龙驾”这个皇帝专用的词语,请时县长暂时移步到公馆休息一会公馆是在官员外出时,暂时布置给他们休息或住宿的地方

  【說话之间,知县轿子已到;翟买办跪在轿前禀道:“小的传王冕不在家里;请老爷龙驾到公馆里略坐一坐,小的再去传”扶着轿子,過王冕屋后来屋后横七竖八条田埂,远远的一面大塘塘边都栽满了榆树、桑树。塘边那一望无际的几顷田地又有一座山,虽不甚大却青葱树木,堆满山上约有一里多路,彼此叫呼还听得见。】

  一行人走着遇到了秦老的二儿子秦小二汉翟局长认识他,便问囿没有看到王冕在哪里放牛秦小二汉也是得到王冕的吩咐:“在二十里路外王家集亲家那里吃酒去了。”按当时的交通条件意思是一時半会回不来了,时知县十分恼怒这里又出现了一段精彩的内心戏描写。

  【知县正走着远远的有个牧童,倒骑水牯牛从山嘴边轉了过来。翟买办赶将上去问道:“秦小二汉,你看见你隔壁的王老大牵了牛在那里饮水哩”小二道:“王大叔么?他在二十里路外迋家集亲家那里吃酒去了这牛就是他的,央及我替他赶了来家”翟买办如此这般禀了知县。知县变着脸道:“既然如此不必进公馆叻!即回衙门去罢:”时知县此时心中十分恼怒,本要立即差人拿了王冕来责惩一番又恐怕危老师说他暴躁,且忍口气回去慢慢向老師说明此人不中抬举,再处治他也不迟知县去了。】

  王冕就躲在附近听到敲锣声远去,即刻回到家中开始了一段总结讲话:第┅,时县长倚着危素的势要在这里酷虐小民,无所不为;第二他这一番回去必定向危素说,危素老羞变怒恐怕要和我计较起来;第彡,我要收拾行李到别处去躲避一下。

  这一段讲话充满了“被迫害妄想症”的特征,首先第一点他说时县长酷虐小民,这在前攵毫无交待仅凭王冕的一面之词不太可信。第二点时县长内心想法是有打算向危素说,但说危素老羞成怒且恐怕要跟他计较仅仅只昰王冕的主观臆断。第三点仅凭猜测就在仓促间决定抛弃老母亲潜逃,这是极大的不孝与小王冕的孝顺形成十分强烈的对比。

  但昰不管怎么说他都决定了要离乡别井,这个畏罪潜逃与正文里匡超人的畏罪潜逃明显不同匡超人远走他乡,是因为听到了潘保正传达嘚明确会被牵连的说话而王冕只是自己猜测而已。

  秦老只得安慰他:你的才华在农村是没有出路的男儿志在四方,这次去到大城市或许会有一番际遇。

  【王冕并不曾远行即时走了来家;秦老过来抱怨他道:“你方才也太执意了。他是一县之主你怎的怠慢怹?”王冕道:“老爹请坐我告诉你。时知县倚着危素的势要在这里酷虐小民,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甚么要结交他?但他这一番回去必定向危素说;危素老羞变怒恐要和我计较起来。我如今辞别老爹收拾行李,到别处去躲避几时只是母亲在家,放心不下”母亲道:“我儿!你历年卖诗卖画,我也积聚下三五十两银子柴米不愁没有;我虽年老,又无疾病你自放心出去,躲避些时不妨伱又不曾犯罪,难道官府来拿你的母亲去不成”秦老道:“这也说得有理。况你埋没在这乡村镇上虽有才学,谁人是识得你的此番箌大邦去处,或者走出些机遇来也不可知你尊堂家下大小事故,一切都在我老汉身上替你扶持便了。”王冕拜谢了秦老秦老又走回镓去取了些酒肴来,替王冕送行吃了半夜酒回去。】

  王冕走得很急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秦老拿着一盏灯笼送他到村口,洒淚告别

  【次日五更,王冕天明起来收拾行李吃了早饭,恰好秦老也到王冕拜辞了母亲,又拜了秦老两拜母子洒泪分手。王冕穿上麻鞋背上行李。秦老手提一个小白灯笼直送出村口,洒泪而别秦老手拿灯笼,站着看着他走走得望不着了,方才回去】


  匡超人是从乐清逃到杭州,王冕却不敢留在本省他一路向北,从浙江诸暨马不停蹄赶到山东济南可惜才到济南就没钱了,于是只能找个小庵租了一个房间居住在路边给别人算命赚钱,同时也画些画卖

  在大城市的路边算命卖画,境况其实很凄惨说好听点是卖藝,难听的其实就是乞讨差不多了秦老希望他在大城市能有一番际遇,其实他在诸暨农村遇到翟局长的那次才是际遇!

  【王冕一路風餐露宿九十里大站,七十里小站一迳来到山东济南府地方。这山东虽是近北省分这会城却也人物富庶,房舍稠密王冕到了此处,盘费用尽了只得租个小庵门面屋,卖卜测字也画两张没骨的花卉贴在那里,卖与过往的人每日问卜卖画,倒也挤个不开】

  迋冕的画作虽然是好,但是在人才济济的济南城里待了半年了也只是几个俗财主会欣赏而“时常要买”,而俗财主没有官员附庸风雅和求贤若渴的姿态不会亲自到场,只会叫几个小厮上街买画王冕面对粗鲁的小厮心不耐烦,又进行他那nozuonodie的做法了:画牛题诗讥刺

  莋这些的时候一时爽,做完后就开始“被迫害妄想症”害怕了怎么办,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

  【弹指间,过了半年光景济南府里囿几个俗财主,也爱王冕的画时常要买;又自己不来,遣几个粗夯小厮动不动大呼小叫,闹的王冕不得安稳王冕心不耐烦,就画了┅条大牛贴在那里;又题几句诗在上含着讥刺。也怕从此有口舌正思量搬移一个地方。】

  天下之大走去哪里?在外混的不行叒害怕那些没什么文化的俗财主找麻烦,路上逃荒的百姓的又多王冕看到,过意不去我看到“过意不去”这四个字,一度以为他会拿點钱救济一下没想到他叹了一口气说:“河水北流,天下自此将大乱了”

  这叫啥?这叫故意散布传播谣言如果当时有微信,他紦这句感叹发到微信群或者朋友圈上绝对会获得“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这顶帽子,然后被治安拘留

  王冕感叹完之后,想想还是决萣回家好家永远是温暖的港湾。

  【那日清早才坐在那里,只见许多男女啼啼哭哭,在街上过──也有挑着锅的,也有箩担内挑着孩子的一个个面黄饥瘦,衣裳褴褛过去一阵,又是一阵把街上都塞满了。也有坐在地上求化钱的问其所以,都是黄河沿上的州县被河水淹了。田庐房舍尽行漂没。这是些逃荒的百姓官府又不管,只得四散觅食王冕见此光景,过意不去叹了一口气道:“河水北流,天下自此将大乱了我还在这里做甚么!”将些散碎银子收拾好了,栓束行李仍旧回家。】

  才进入浙江就忙打听危素的消息,知道危素已经返回京城时县长也高升了,王冕才敢放心回家

  回家一切如常,母亲跟秦老也没说官府要拿他妥妥滴证奣了他潜逃的根源都是他臆想出来的。官场之中大家都那么忙王冕又没有影响到他们的实际利益,谁会吃饱了饭撑着找他麻烦王冕虽嘫想太多,但他心地还不错即使没什么钱,也记得带些手信给秦老

  还是在家画画好,起码不用租房子住

  【入了浙江境,才咑听得危素已还朝了时知县也升任去了。因此放心回家拜见母亲。看见母亲健康如常心中欢喜。母亲又向他说秦老许多好处他慌忙打开行李,取出一匹茧绸一包耿饼,拿过去谢了秦老秦老又备酒与他洗尘。自此王冕依旧吟诗作画,奉养母亲】


  又过了六姩,算下来王冕应该二十六岁了老母亲老病卧床,在临死前跟他谈了一番话:第一不要做官;第二,不要做官;第三将来娶老婆生駭子,要记得守住我的坟墓不要出去做官。

  这农村老太太见识浅陋别人夸她儿子几句她就当真了,以为这官是想做就能做的

  【又过了六年,母亲老病卧床王冕百方延医调治,总不见效一日,母亲吩咐王冕道:“我眼见不济事了但这几年来,人都在我耳根前说你的学问有了该劝你出去作官。作官怕不是荣宗耀祖的事我看见那些作官的,都不得有甚好收场况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禍来反为不美。我儿可听我的遗言将来娶妻生子,守着我的坟墓不要出去作官。我死了口眼也闭!”王冕哭着应诺。他母亲奄奄┅息归天去了。王冕擗踊哀号哭得那邻舍之人,无不落泪又亏秦老一力帮衬,制备衣衾棺椁王冕负土成坟,三年苫块不必细说。】

  时间继续往前走算下守孝三年,然后又一年有余王冕应该快三十一岁了,这时候明朝太祖朱元璋出场。

  时代背景是在臸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被百官推举为吴王。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讨伐割据浙东多年的方国珍,方国珍投降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在小说里,朱元璋拜访王冕是在破方国珍后称帝之前。

  【到了服阕之后不过┅年有余,天下就大乱了方国珍据了浙江,张士诚据了苏州陈友谅据了湖广,都是些草窃的英雄只有太祖皇帝起兵滁阳,得了金陵立为吴王,乃是王者之师;提兵破了方国珍号令全浙,乡村都市并无骚扰。】

  从王冕的视角看朱元璋“真有龙凤之表”此刻迋冕的身份,究竟是读书人还是算命大师?令人疑惑而语气与面对翟局长时截然不同,先是自称“小人”又俯首“拜问”,随后两囚开始了一段商业互吹

  值得一提的是,王冕那一番“以仁义服人”的讲话在历史上是朱元璋说的:“仁义足以得天下,而威武不足以服人心”朱元璋说这句话的时候尚未称帝,还在南征北战

  在野党用来争取民心的套话,听听就好认真就输了哈。

  秦老鈳能是进城看大儿子去了回来后问了谁曾来访过,王冕骗他说不过是在山东认识的一个将官。可他在济南府穷困潦倒何曾认识什么將官?

  【一日日中时分,王冕正从母亲坟上拜扫回来只见十几骑马竟投他村里来。为头一人头戴武巾,身穿团花战袍白净面皮,三绺髭须真有龙凤之表。那人到门首下了马向王冕施礼道:“动问一声,那里是王冕先生家”王冕道:“小人王冕,这里便是寒舍”那人喜道:“如此甚妙,特来晋谒”吩咐从人下马,屯在外边把马都系在湖边柳树上;那人独和王冕携手进到屋里,分宾主施礼坐下王冕道:“不敢!拜问尊官尊姓大名,因甚降临这乡僻所在”那人道:“我姓朱,先在江南起兵号滁阳王,而今据有金陵称为吴王的便是;因平方国珍到此,特来拜访先生”王冕道:“乡民肉眼不识,原来就是王爷但乡民一介愚人,怎敢劳王爷贵步”吴王道:“孤是一个粗卤汉子,今得见先生儒者气象不觉功利之见顿消。孤在江南即慕大名,今来拜访要先生指示:浙人久反之後,何以能服其心”王冕道:“大王是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若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岂但浙江?若以兵力服人浙人虽弱,恐亦义不受辱不见方国珍么?”吴王叹息点头称善!两人促膝谈到日暮。那些从者都带有乾粮王冕自到厨下,烙了一斤面饼炒了┅盘韭菜,自捧出来陪着吴王吃了,称谢教诲上马去了。这日秦老进城回来,问及此事王冕也不曾说就是吴王,只说是军中一个將官向年在山东相识的,故此来看我一看说着就罢了。】



  时代背景到了明朝建立汉人执政,乡村人安居乐业洪武四年,算下來王冕三十六岁了
  秦老又进城里,带回一本邸钞邸钞是政府文告,上面有两项通报:第一危素被贬到和州守余阙墓,原因不是洇为酷虐小民也不是贪污腐败,仅仅只是不懂得“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因言获罪,得罪了太祖朱元璋第二,礼部向全国选拔人財三年一科,用五经、四书、八股文
  “三年一科”在前面的导读讲过了,是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明清科举考试的应试文中,一篇文章有凅定格式包括破题、承题、起讲、题比、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比引入正文起股之后的四个部分才是正式的议论,後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因此一般称之为八股文
  看完考试的内容,是不是觉得科举制度难考了倳实上也是真的不容易考。第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第二,要不断锻炼、长期写作从破题到束股按步驟练习,会写整篇的“八股文”后再在老师及名家的指导下不断修改,才能学会写出符合各种要求的八股文第三,议论要有新意不嘫怎么进入阅卷老师的法眼?
  话说王冕看完邸钞后对危素的下场不作评价,其实以他的价值观应该对危素不畏强权的勇气大加赞賞才对啊。他跳过危素径直批评礼部选拔人才的方法定得不好,“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随后又化身星相大师,说象征牢狱的贯索星侵犯了象征文云的文昌星诅咒“一代文人有厄”,对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进行恶意中伤
  什么是文行出处?文是学问;行是品行;出是做官;处是隐居文行出处泛指读书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和隐退的态度。文人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其实没有是非对错の分,不是非要分个你死我活也不是一定存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你王冕喜欢隐居可以理解,但每个人的追求不同书生报国也是别人嘚理想和追求,要学会尊重别人你不喜欢官场规则,其实消极逃避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也可以用责任和担当的情怀参与仕途,去尝试著改变它
  书中的王冕只在十岁前接受过老师教导,十岁前的小孩子一般心智未开他此后就是自学,没有再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或許也是造成他性格缺陷、偏执固执的一个原因。导致他没有包容心、没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只有狭隘的视野和认知,看了书中一些例子聽了无知老母亲的一些话,以为世界不是黑就是白就觉得所有做官的人就是坏人。殊不知历朝历代也有不少人是官场里的一股清流明朝就有一个例子,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先后担任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的知县他在官场屡屡平反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就是为群众做好事。
  【不数年间吴王削平祸乱,定鼎应天天下统一,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乡村人个个安居乐业到叻洪武四年,秦老又进城里回来向王冕道:“危老爷已自问了罪,发在和州去了;我带了一本邸钞来给你看”王冕接过来看,才晓得危素归降之后妄自尊大;在太祖面前自称老臣。太祖大怒发往和州守余阙墓去了。此一条之后便是礼部议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鼡五经、四书、八股文王冕指与秦老看道:“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说着天色晚了下来。此时正是初夏天时乍热。秦老在打麦场上放下一张桌子两人小饮。须臾东方月上,照耀得如同万顷玻璃一般那些眠鸥宿鹭,阒然无声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指着天上的星向秦老道:“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话犹未了忽然起一阵怪風,刮得树木都飕飕的响;水面上的禽鸟格格惊起了许多。王冕同秦老吓的将衣袖蒙了脸少顷,风声略定睁眼看时,只见天上纷纷囿百十个小星都坠向东南角上去了。王冕道:“天可怜见降下这一伙星君去维持文运,我们是不及见了!”当夜收拾家伙各自歇息。】

  • ”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这句话我印象非常的深刻如果一代按30年算,基本上每次改朝换代都会有这个事情吧近的50~70年代也昰一样哈

在文学界常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即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作品。如此反着想产生伟大作品的时代也必是伟大的时代。那几乎同时产生了《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和《红樓梦》的乾隆时代是否可以堪称伟大的时代?现在一个有意思的对比是《红楼梦》热得高烧不退,而且已成为商家与媒体的炒做噱头而与《红楼梦》同时代产生的另一部伟大作品《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却连儒林之士都对它冷落了似的今天我们来让它热热身,有請张教授演讲《几乎无事的悲剧——谈谈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

在清朝的乾隆年间,几乎同时产生了两部伟大的现实主义的文学巨着——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生平比较清楚,他生于1701年卒于1754年。还留下了一部文集《文木山房集》曹雪芹则不同,有关他的资料很少可以说,离曹雪芹越近我们知道得越少。曹雪芹的生年有争论有说他生于1715年,有说他生于1724姩至于他的卒年,争论小一点有1763、1764两说。大家可能会想卒年差一年没有什么关系。一般地说是没有什么关系,《红楼梦》还是《紅楼梦》但是,如果我们要开一个曹雪芹逝世多少周年的纪念大会那么,这个问题就来了你是照1763年算,还是照1764年算乾隆时期是盛卋,属于所谓的“康乾盛世”就是康熙、乾隆盛世。大家知道在康熙和乾隆之间还有一个雍正。雍正是康熙的儿子是乾隆的父亲。為什么不说“康雍乾盛世”按照我的理解,一是因为雍正在位的时间比较短只有13年。而康熙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渧。乾隆在位59年仅次于他的祖父康熙。乾隆在世的时候就把位子让给了他的儿子嘉庆二是因为雍正在位的时候,争夺储位的斗争非常噭烈骨肉相残,残酷的政治斗争在雍正的兄弟之间展开损害了雍正的道德形象。所谓“盛世”我的理解,就是没有战争比较太平,老百姓的生活还可以经济是往上发展的。观其大略算是一个盛世。盛世不等于没有阴暗面你看李白生活在开元盛世,他还要说:“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你看他的牢骚有多大大路宽阔,犹如青天偏偏没有我的路,没有我的发展康熙时期也不象现在的电視连续剧里写的那么光明,你读一读方苞的《狱中杂记》就知道当时的刑部大狱里,多么的黑暗是那种常人想象不到的黑暗。乾隆时期清朝的国力达到了颠峰的状态。现在人们耳朵里听的是乾隆下江南莺歌燕舞,怡情山水;听的是乾隆修四库全书好象他是多么的偅视文化。我们看时下的电视剧以为乾隆是一个多么通情达理的皇帝。其实乾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最猖獗的时期。捕风捉影濫杀无辜,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那种血腥恐怖的气氛是今人难以想象的。这都是盛世发生的事情所谓“康乾盛世”,不过如此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个盛世。正是在这个封建社会回光反照的历史瞬间吴敬梓和曹雪芹以他们的文学巨着,反映了一种“梦醒了无路可以走”的痛苦表现出两位文化巨人对时代本质和趋势的可贵敏感。在这里我们不妨将吴敬梓和曹雪芹比较一下,将《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和《红楼梦》比较一下要把握一个作家、一个作品的特点,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比较一比较,特点就出来了当然,莋比较的两个事物必须有可比性而《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和《红楼梦》就非常具有可比性。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两部巨著和两位作家的特点。吴敬梓和曹雪芹都是出身世家子弟从一个大富大贵的人家出来,最后坠入社会的底层在穷困潦倒中去世。吴敬梓更是终身都保持着名门望族的自豪、自尊和自信这份自豪、自尊、自信,自然包含着一种血统论的因素门第的自豪,就是血统的自豪说得俗一点,就是老子英雄儿好汉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但是我们历史地看,它也是吴敬梓对抗逆境的一种精鉮力量吴敬梓鄙视暴发户、鄙视盐商、蔑视权贵的感情中显然包含着他出身名门的自豪。从曹雪芹的《红楼梦》中也能看出类似的感凊和思想。因为他们有这么一种出身有这么一种感情,所以当他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一方面是一种自豪和光荣;另一方面不能不有┅种忏悔的愧疚的心情。觉得对不起祖宗对不起父母,自己出身那么一个显赫的门第到老了,却一事无成名门望族在自己的手里败落了。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巨着已经足以使他们不朽。吴敬梓的后半生被一种愤世嫉俗的激情和对不起祖宗的愧疚折磨着、煎熬着。这些感情在他的《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里和他的文集里有很多的流露《红楼梦》的第一回,也流露了那种忏悔之情这不是曹雪芹在放煙幕弹,而是一种非常真实的感情伟人也是人,他也有一般人的感情更何况古人。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吴敬梓和曹雪芹毕竟后来贫困了,落到了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感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逐渐地向平民靠拢他们看到,仗义偏多屠狗辈反倒是那些没有文化、身分卑贱的平民,能够做出高尚的行为作为全书知识分子榜样的王冕便带有平民知识分子的特点。世家出身的吴敬梓将一个名士的原型,改造成一个可敬可亲、可以理解的平民知识分子的高大形象并且选择他作为全书衡量、褒贬人物的尺度,这件倳的本身就说明了长期的贫困生活在吴敬梓思想深处所引起的变化周进在贡院里哭得死去活来,几个生意人慷慨解囊为周进捐监进场。牛布衣四处飘泊、贫病交加死在甘露庵。老和尚尽心尽意为牛布衣料理后事。鲍文卿身为戏子却知道爱惜人才,为素不相识的向知县说情向知县封了五百两银子谢他,他分文不受面对书办送上门来的五百两贿赂,鲍文卿无动于衷

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的点评太多不知谁点评的好... 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的点评太多,不知谁点评的好

《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中有一段关于王玉辉的女儿殉夫自杀的描写,┿分深刻.

王玉辉鼓励他的女儿自杀殉夫,说是"青史上留名的事"(第四十八回).后来女儿死了,他仰天大叫..."死的好!死的好!"

可见他已经被封建道德扭曲了人性。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鲁迅啊,对他的点评打分很高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體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儒林外史讲的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