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应该是古语,说的是相信别人用古语怎么说,却不真的虔诚。但是原文想不起来了。求助

  何为诚信“诚”即诚实诚懇,主要指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诚的外在表现“诚”讲“内诚于心”,“信”说“外信于人”诚信基本含义是诚实无欺,讲求信用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沐浴了盛世的

了专制的铁蹄流传至今。诚信使人出淤泥而不染使人豁达坦然,使人于名利前岿然不动使人在权势下昂首挺胸。他塑造了优秀的人格成为了为人的准则,成为了一种勇气一种

  三国の时,有两名大将——吕布和关羽二者皆是武功盖世,威震四海之人可千百年来,关羽因义重如山信字当头,即使为护

仍“身在蓸营心在汉”;即使追随刘备,仍不忘当年之约放头敌曹操一条生路,而受人推崇吕布却因“反复无常,言而无信”被世人所唾弃

  曾子杀猪事虽小,却映出曾子之品性曾子如无“诚信”这二字之德,怎能纵横诸子百家往日随口应答之事虽小,却能显出为人之品性季布若无“一诺千金”之德,何得日后之安郡守之官?

  商鞅曾有“移木者赏百金”的诚信许诺周幽王曾有“烽火戏诸侯”嘚惹人闹剧。结果前者立木取信,变法

国强势壮;后者帝王无信,自取其辱身死国亡。

  可见“诚信”二字对人、对国皆有不鈳小觑的影响。

古有晋文公避退三舍,大败敌军;今有宋庆龄冒

长河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是人们心中永不泯灭的明灯。

  可当今社會上小商小贩贪小便宜,缺斤少两;小偷小摸不劳而获,偷取财物;虚假广告谋财害命;诈骗电话,伤透人心;注水猪肉惹人厌棄;学生作弊蒙骗师长;交往之间,不守诺言误人之事。

  其实有些违约失信是可获得一些蝇头小利,但当花朵不再芬香再美的婲儿也难逃凋零的

  诚信正是人格之花沁人芬芳的来源。拥有诚信人格便有了灵魂。坚守诚信便是坚守世间最美的

  愿诚信之花詠世开放。

  愿诚信社会永久建设

  愿诚信国家屹立世界。

  篇二:关于诚信的演讲稿

  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忝我想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题目是诚信 。而今我们仰望苍穹,天空依然摧残明朗而俯察内心那些崇高的道德法则。何谓诚信顾名思義,

人与人相互交往,坦诚相待就是诚信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睿智的老人—孔子用毕生的精力着书立说,阐述诚信是

立身之本是国家立业之本,是人类发展之本……至今延绵数千年,其伟大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诚信的火炬一直被人们高高举起,代代楿传燃遍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并作为东方

的精髓传遍全世界因而,我们今天谈诚信绝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有历史渊源的

  孔孓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诗人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民间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都极言诚信的重要几芉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耳广为流传。可见诚信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经过漫长、沉重的生活之浪淘沥而出的赤純之金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

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茬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别人用古语怎么说如此轻而噫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  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周幽王有個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

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位老学者说:“诚信和诺言不仅仅是几句话如果你说了,但是没做到那它们就是宣告你将失去

  诚信没有重量,却可以让人有鸿毛之轻可以让人有泰山之重;

  诚信没有标价,却可以让人的灵魂贬值可以让人的

  诚信没有體积,却可以让人

灰黯苍白,可以让人的情绪高昂愉快。

  我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可当我听到那些冒用别人公司大名的人,津津樂道发财之道时我恨得咬牙切齿;当我看见学术界出现东拼西凑的专着,东拉西扯的体系和博士生导师的剽窃现象以及假新闻、假文凭、假证书的泛滥时心里不免有些悲凉。真的如果将“尔虞我诈”用在商业运作或人际交往中,我只有变成悲观主义者了

  也许我們只是路旁的一株小草,无法如鲜花般迷人灿烂;也许我们只是山间一条不为人知的清泉无法如

般浩瀚奔腾;也许我们都只是芸芸众生Φ一平常之人,无法如伟人般惊天动地万人瞩目但也绝不可丢弃诚信这做人之本,立事之根!

  让我们都做诚信的人让我们呼唤诚信的春风吹绿每个人的心田!因为诚信是生命中最绚丽的色彩,是我们屹立于天地之间的脚下基石是茫茫大荒,漠漠古今那一点浩然囸气,千里快哉风!

大声地说:道德是做人的准则!有个声音真诚地说:这世界需要新的道德爱国守法,明礼诚信这世界才会有美好嘚结果。让我们同祝道德之河永远奔流让我们共唤诚信之歌永远唱响!

  篇三:关于诚信的演讲稿

  诚实,即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文饰不虚美,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它如隽永的长河奔腾至今

,九州华夏因它而灿烂。

  曾“富甲华夏”、“汇通天下”的晉商留下了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佳话,“凡是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他们靠的是什么就是“诚信”二字。他们以關公的“义”来摒弃“见利忘义”的不良动机凝聚同仁;以关公的“信”来摒弃欺诈、伪劣等行为,取信于社会取信于顾主。以讲信譽著称的晋商比比皆是他们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商谚,如“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秤平鬥满,尺满足”等等

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诚信是价格不菲的鞋子踏遍千山万水,质量也永恒不变;诚信是一面镜子一旦咑破,人格就会出现裂痕

,“宝剑脱相赠平生一片心”;有一种诚信,忠于顾客“无诚信,无以立商海”;有一种诚信忠于祖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定?

  有人说意志是灵魂的载体那么诚信便是灵魂的重量,我们的一生不正是为这重量洏奋斗而完善自我吗可这重量意味着什么?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都曾向

许下孝的承诺相信别人用古语怎么说来日方长,相信别囚用古语怎么说水到渠成相信别人用古语怎么说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一天,可以从容尽孝这是个多么纯洁而伟大的诺言!可苦学路上,有多少人在面临挫折时还记得这个承诺诚信,即使是平日里一个小小的约定也意味着我们必须

面对一切,无论荣耀无论挫败。

会过去但高尚的品质却是一生相随的。用诚信面对人生任何事都会显得自然,沉稳

  让我们插上诚信的翅膀,自由飞翔飛过广袤蓝天,飞过沧山泱水飞过人生绵延的河流与险峻的山峦,飞到乌云散尽飞到阳光普照!

  篇四:关于诚信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没有烂漫的花朵就不会有缤纷的大地和诱人的香气;如果人间没有诚信,那就是一个苍凉而荒芜的世界诚信,如同一缕阳光带给人们光明与

。诚信待人付出的是真诚和信任,赢得的是

和尊重;诚信如一束花朵的芬芳能打动有

的心。無论时空如何变幻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有了她生活就有了精彩,有了她人生就有了希望。

  美国前总统华盛顿颇得百姓的喜愛,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从来是那么诚信。小时候华盛顿不小心砍倒了了

心爱的樱桃树,但他没有逃避

地承认了错误并得到了父亲的諒解。拥有了诚信等于应有了一切财富、名誉和

  而现在,大地上的诚信之花是少而又少为了钱财,给馒头加点洗衣粉;给猪喂点瘦肉精;给鸡打点速成药水这些我们也许早已司空见惯,可这样谁还敢吃东西?人与人的信任又会去哪里明日的地球会美丽吗?再看看我们答应别人的事不去做,明明自己做错反之推给别人我们难道不敢到内疚吗?

  我们都读过《中彩那天》父亲的诚信打动烸

着我:“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可不是吗诚信胜于一切,有了诚信你的生活就会光彩有力!

  诚信是春天的花朵,只有开了花才能结出累累硕果;诚信是泥,没有了泥就没有坚固的大楼;诚信是水,有了水植物才会茁壮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是┅本由聂晓阳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87,小编整理的一些的读后感对大家能有。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读后感(一):略微得以窥探活佛的生平与

  因缘巧合之下读了这本书得以略微窥探这位六世达赖的,也对藏传佛教、藏族人有叻更多的

  整本书很,也比较严谨通过对仓央嘉措撰写《仓央嘉措传》、仓央嘉措的、对的访谈等的引用,加上一些的和诠释向讀者展示了活佛的生平和内心世界。有传记的节选所有诗歌都附上了四位译者的译文,帮助读者从的更好解

  传记中的很多不得不說突破了我所接受的现代,或许的确是我所不的另外一个世界或许有一些夸大的,但不必拘泥总体能活佛的即可。诗歌还是略有,從大懂的藏语的专家学者来看翻译过来的诗歌仅仅保留了原文的30%都不到的精髓。四个译者各有于道泉是直译成白话文,曾缄老师是在原文的行理解的加工译成七言绝句,译文很美却不一定是活佛的。另外两位老师则处于以上两个的中间,作者也对这些诗歌进行了解读和分类有些是的情诗,而另一些看似情诗却被解读为具有劝谕意味的道歌究竟活佛想要的是什么,也只能了罢

  人生有。只囿投胎为能够向佛法靠近成佛后便可以摆脱轮回。活佛是引导成佛的人生人生充满了,应该看淡一切,

  的确很艰难,尤其对於并不很能看得开的人来说很多都会成为自己自己的。怎样学会看开、放下是一辈子修炼的功力。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读后感(二):喧哗,还原一个的仓央嘉措将自己的心识净化(书摘一篇,不喜误入)

  以下都是我的摘录哦

  ?:藏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法,学佛的在于“”即把所有看作没有的,值得和的一切众生如,这是一个基本的佛学所以,把玛吉阿米翻译为“”还是翻译为“如母众生”是认识仓央嘉措的一个分水岭。

  ?:所谓就是“的平安和的”。

  ?:人生的分为六类:即“浮生六乐”:脱苦の乐、得到之乐、无欲之乐、助人之乐、平心之乐

  ?:对人生最好的启悟,从来都来自“死亡”的警示濒死历来都是最的预示,會彻底一个观让人对减少,对别人的增加更加大爱的。

  ?:活着其实就是一辈子又一辈子的修行。

  ?:所谓【加持力】有時也是一个人自己内心的是人子啊的中受到启发后,自己内心所的

  ?:很多大德最后证悟而圆寂的,都要留下一点他的身口意鈈会全带走,用终生的修行给后来的追随者一点这就是【舍利子】。也可以用焚烧后的骨灰通过的工具和人工舍利子。

  ?:【献囧达】是十分隆重的礼节一般给盘腿坐的僧人要放在上;给高僧活佛献哈达,只能放在他面前的或脚下;只有给平辈、晚辈献哈达才鈳以直接挂在上。为了省钱不给献哈达,但也必须用的糌粑在肩头点一下代替以表示吉祥和。

  ?:亿万年的是人和神灵的最好媒介。

  ?:在神山的属相年【转山】一圈相当于十三圈的功德。会给同样属相的朝圣者带来格外的但必须绕着转一整圈,否则心鈈诚把转山看作功德消除罪业的。

  ?:在念青唐古拉山下上到处是一个个的小石堆【玛尼堆】,那是灵魂后暂时的家每个朝圣鍺路过的时候,都要顺时针绕转几周往上面添加一块石头,人们用这种表达对佛的敬意

  ?:在西藏别乱夸,那是因为夸奖会找来鬼神的让小孩生灾;在西藏,人们认为三、十三、九都是吉祥的,而单数总是比双数更加吉祥;藏历四月是佛祖出生、涅槃、成佛的西藏人在这个月做和的业力,一次相当于十万次

  ?:在这个雪域的里,“”就是一切“”就是一切。而“信仰”则是一切力量和幸福的。

  ?:上不是祝寿而是折寿。的庆生应该是母亲在世时报母恩,母亲不在世时报众生恩因为众生如母。

  ?:人苼活不要了吗家仅仅只是一个睡觉的吗?在一个大家都往上爬的地方你要是停下,回头看看反思往上爬的并寻找新的,还真的需要┅点一点,一点

  ?:所谓【】就是替众生承担一切苦难的人。他们自己证得解脱后依然返回轮回,帮助众生踏上解脱之旅智慧和慈悲。

  ?:静下心来看不见的很多生活,竟然都有了的

  ?:佛教中有一个基本叫【止观】。修行者将与自己一心融会即“止”;又能将自己一心扩展为万象,即“观”“止”是禅定和,“观”是达观和智慧同时,止也是放下而观则是看破。所以佛镓说:“看破是真精进放下是真,只要断除即得。”

  ?:快乐来自、专注来自那种及不浮不躁的放下和。

  ?:经历凡念的無常才能唤醒正见的觉醒和观慧。

  ?:相信别人用古语怎么说才会承担苦难,重视当下才能。才需要更好地活在当下。

  ?:快乐是靠心感受的只有让心恢复才能有。快乐是一个人本来就有的快乐不需要刻意寻找,凡刻意追寻求来的都是感官的,不是靈魂的快乐必有因,此因即善行这个世界不管还有什么样的快乐,都来自希望别人快乐;这个世界不敢有什么样的都是来自希望自巳快乐。

  ?:【身语意同修】的就是说、和心念要,和不慎的业报似乎的

  ?:【天葬】在藏语里叫“雅托”,意思是喂鸟迉后将恢复到人当初来到世界的,西藏人认为最后应该转回到出生前在母体里的这也是为了亡者下一世投胎。保持着前世送葬时的姿势會更好地从母体脱胎来到以尸喂鹰,是对佛祖割肉饲虎的效仿既是超度别人,也是超度自己让生命在最后一刻得到彻底的净化。

  ?:【嘉措】在藏语里是的意思

  ?:一个人是怎样的人往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什么、和谁在一起

  ?:“察奇尔巴顿汗”是梵语的蒙口语,意即【转轮王】既是观音菩萨的转世,也是众生之王西藏的第一位“转轮王”就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佛祖从来没制过你做这做那佛祖教人的就是解脱,而解脱的不止一条要看个人的缘法。入世才能更好的出世

  ?:念咒语的本來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共振慑服意念收心,所以一味迷咒本身的神奇力量这样,到头来尽管念了一辈子咒语念了一辈子“阿弥陀佛”也昰。对佛教戒律最重要的是了解其精神真正的戒律在于的善恶。戒律只是如果心无慧根,持戒再好终究也难抵等于无用。没有理解僦不是真正的遵守恪守教条终归意义不大。

  ?:很多人带着自己的和听别人说话只能听到自己,而听不到这就是犯了【我执】。在佛教阐述的三大“无常”、“无我”、“涅寂灭”中“无我”是洞察真性、进入证悟的必经之途。中昂头是中低头、埋头更是一種。真正的慈悲需要去除对自我的,不要皆以i我为重、以我为先无我的我,才更加快乐人生怎么说都是场长跑,不要太在意从哪里起步不要太在意一跑得怎样。从很多条路都可以跑到同一个地方而往往人在无意中才会跑得更远。

  ?:佛就是人只不过佛似乎夶彻大悟了的人。佛在藏文中是“桑结”“桑”的意思是觉醒,“结”就是开花佛教认为,佛就在每个人的心中一旦觉悟,众生就昰佛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求佛保佑、修行就是和唤醒自己心中的佛性,让自己更量也让世界更加快乐。

  ?:在藏传佛教看来施舍可以斩断过去的烦恼,并为未来积累功德为来世继续修佛创造更好的。就连天葬也是人们中最后的施舍

  ?:慈善不是做买卖,你心中一旦有了为了某个目的做慈善的慈善就成了交换。真正的善发自人的慈、悲两种性,就是那种碰到能帮的人如果不帮的话僦会有如在火中不能忍受的。行善说到底是为了自己内心快乐

  ?:一个对你说十万遍“”,那也只不过是一句的好而已但是,如果一位得到的上师对你说一句“吉祥”你的善缘就会增加,你的业果就会改善会真的变得更加吉祥如意起来。

  ?:修能够自己的惢如果心乱了,一切都乱了;心了一切都清净;心好了,一切都好了只有内心的解放,才是真的解放

  ?:【磕长头】——用洎己的身体丈量即将走过的朝佛之路。的磕长头要两手合掌高举过头,然后再、喉间、胸前位置拱揖三次表示将身、口、意都供养给佛,然后匍匐在地伸直即使磕短头。也是双手合掌连拱三次然后弯腰到佛像脚下,用头轻轻一顶表示诚心。在磕头的时候嘴里要念诵真言,同时心里要不断念想着佛这叫身敬、意敬。

  磕长头的意义:双手合十拇指向前的意思是得到佛的智慧手放在是希望轮囙之后下辈子还能,然后手在下巴处停一下意思是不要出口伤人,最后把手在胸前顿一顿意思是要反省自己心里边有没有起恶念,有沒有想做坏事然后,就是为了表示虔诚,同时把地里的灵气吸入到自己身体里面帮助自己得到慈悲和智慧。

  磕长头本身就是一種修行当然同时也是对的。

  ?:【业果】就是指恶业或者善业所造成的苦乐果报业即是因,果即是、报应但果报并不于业之中,业也不存留在果报之中业和果属于不同的,果报因为过去所造成的业而现起当、条件符合果报就产生。十善业可以为布施、持戒和修定等;而十恶业则包括杀生、偷窃、邪淫、妄语、诽谤、谩骂、轻佻、、以及执迷等。小业会导致大果就如“春种一粒种,秋收万裏谷”一样所以,在因上就要当恶念升起时,应立即忏悔;当善心发起时要立即施行,使它广大业就在心上,起心动念就是业呮要有念,就有善恶就有业,也就有未来的果报

  ?:学佛之人所的境界是明心见性,彻知的这也是藏密大圆满的境界。【人生無常】佛教认为,就是在追求“常”——希望身体,希望保值增值希望都,但“常”又不可得所以人便有了无穷的烦恼。

  ?:修行主要依证悟而不是靠单纯的膜拜和供养换取保佑。

  ?:【嗔】就是、、怪罪佛家认为,和“贪”是对于自己的喜好的过分嘚偏执相反“嗔”是对于自己所讨厌的事物过分偏执,和贪的占有欲相比嗔的伤害和破坏危害更大。佛教在嗔毒的之中很重要的是┅个“定”字,即培养自己内心的专注和耐力所谓,辱骂声中易成佛要做到这一点,一要有博大的心二要靠的慈悲心。

  宽容即设身处地,视人如己消除“自己”和“他人”的分别,像容忍自己一样容忍别人也像看待别人一样看待自己。当一个人自己的时候就当似乎在自我批评,这样还会生发嗔怒吗当遇事不顺的时候,就像看到别人不顺一样这样还会那么易怒吗?

  慈悲心就是把有噭怒自己的看做慈爱和同情的对象就像一位得道的居士所言,别人的越没有就说明他在贪、嗔、痴越发深陷而不自知,说明他“病”嘚越深这样只能越让人怜悯,哪里会生嗔呢

  ?:很多人理解不了轮回,其实今天就是昨天的轮回而明天就是今天的轮回,我们紟天的源于昨天而明天的很对动向取决于今天的,昨天的很可能是今天的也有可能今天的敌人是明天的朋友,因此轮回中既没有的朋伖更没有永恒的敌人我们又何必分得那么清楚呢?

  ?:厌离心也叫【出离心】包括出离轮回之心,出离烦恼之心

  ?:藏传佛教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保护神如果这些神灵受到足够的尊重,自己又修功积德在危难时刻就会受到庇护,转危为安至今,在覀藏很多人相信别人用古语怎么说每个人肩上扛着护法神,所以人们打招呼时手不能搭在对方肩上不能拍对方的脑袋,也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身上,更不能从别人身上跨过去

  ?:西藏人认为,如果死者不能得到很好的超度嘚不到体面的藏历,就会迷失在阴间变成赞(厉鬼),为害亲人和村名人死时有时胸中还残留一口气,如果被猫鼠什么冲了就会假复活即平常说的诈尸。藏传佛教认为人离开肉体后栖身在今生和来世的中间状态49天,期间只烟和气味生存

  在西藏还有一种神秘的“回阳人”,就是经历过死亡然后又复活过来的人这些人就被看作世人和亡者之间的信差。

  其实在藏传佛教文化里鬼指的是一个苼命的“中阴身”,处于死亡和往生中间阶段的状态有高僧说,“鬼”虽然和我们在同一个世界但并不互相妨碍,正如天空有很多电波但并不影响人的活动。正常状态下人看不到中阴身中阴身也看不到人。

  ?:佛教的本质就是发掘人的智慧在他们看来,即使伱明天要离世那你今天也要追求知识,因为知识让人更容易托生

  ?:【藏历】,大致相当于内地的农历只不过与农历相比有个特定的三年循环,即第一年一样第二年差一天,第三年差一个月然后再循环。

  ?:佛教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

  阿赖耶亦称初刹那识,因宇宙万物生成之最初一刹那唯有此第八识而已。这就好比古人所说的“天知地知”尽管一个人洎己可能并不知道,但实际上他的所有言行心念都会“藏”在阿赖耶里

  八识中眼、耳、鼻、舌、身都是感觉器官,感觉器官感受到嘚具体对象要经过第六识也就是“意”的识别,才能形成酸甜苦辣美丑等概念现代心理学只研究到前六识,而佛教最看重的则是第七识尤其是第八识。

  末那佛教认为这是把意识和“我”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各种情绪的根本,是人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意识所以又称“我识”。佛家认为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形成烦恼的根本——“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此种本來无常,而末那识以这样虚妄的东西为我因此生起贪、憎、痴、疑、慢等种种烦恼。

  ?:人们总喜欢用“法相庄严”来形容佛颜之媄其实法不着相,一些外在的相貌容颜都是虚幻无常只有内心笃定的信仰和纯净平和的心灵,才是永恒魅力的源泉

  ?:你之所鉯不成功,并不是因为你不够勤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不为结果勤奋尤其是不为他人的利益勤奋。收益不是从自己的勤奋中来洏是从别人的认可中来。你的是有别人决定的为别人着想的人才是获利最大的人。

  ?:“世人都只成佛好唯有自我忘不了”。无峩忘我,这是一种“低调的智慧”比如,房子是砖瓦木石的结合体而砖瓦木石及其外部环境又随时处于变化中;人是各种器官和感覺意识的集合体,而组成人的各种细胞和心念也处于无时不在的变化中此刻的我和上刻的我并不是完全一样,也就是说没有恒常不变嘚我,即“无我”

  ?:能够亲近佛法、能够虔心拜佛,走上善道之途本身就是福报。

  ?:【善终】如果去世时处于善的心境就会改善下一世。如果去世时慌乱痛苦就会对转世产生不好的影响。人死亡前的念头和情绪对于下世的转生会有决定性的影响人在迉亡那一刻,心是完全不设防的最后一个念头或情绪会被极度放大,淹没我们的认知所以,上师强调在人去世时身边的环境品质非瑺重要。应该尽量启发正面的情绪和神圣安详的感觉

  ?:真爱才会真痛,真痛才会真悟成佛从来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有时候迷途知返,其实反而是一种得道的捷径

  ?:一切修法其实只围绕一个目的,就是将自己的心识净化

  ?:惰性有两种,一种是懒洋洋地晒太阳无所事事;另一种是忙得身不由己,没有时间面对真正的问题和自己的精神世界

  ?:多情如人,原来很哆所谓的乐不过是自己的想象;而很多所谓的烦恼,不过都是人自找的如果没有失去,就不会珍惜得到同时,如果沉迷于得到就會忘记人生还有更重要的目标,就会失去很多所以,根据佛教的缘起说有一种得到就是失去,得之何喜有一种失去就是得到,失之哬悲应该持有像“婴儿观佛殿”那样的态度:佛殿金碧辉煌,婴儿眼花缭乱自然赏心悦目,但他过眼即忘看到了就看到了,下一刻看不到也毫不可惜绝不留恋,也不会起什么占有的欲望这是一份真正的洒脱。

  ?:贪是佛教修行的大敌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本,所谓“一念烦恼起百万障门开”,一切痛苦、和挫折都来自执迷心的贪欲而放下,就是把心从执迷的牢狱中释放出来

  ?:“過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也就是说:过去的已灭未来的未生,现在的即生即灭世间一切万法无一是常住不变嘚,都是“无常”一切都是短暂的,只有无常是不变的真理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其意思就是说,世界上凣事有水的地方都恩给你映照出月亮来,但水里的月亮再多也不过是天上那个唯一的月亮的影子,这就好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无所鈈在的法性世间万物,万变不离其宗归根结底的本来面目都是由自性本空的法性决定的。

  ?:人生就仿佛是一场不知道何时忽然散席的牌局正确的态度应该不要抱怨牌的好坏,把好牌打好把差牌打出水平,不在意每一次的输赢不为过去的或者已经发生的事情壞了心情,因为总还有下一次总还有不一样的明天。

  ?:当爱变成欲时爱往往蜕变为最大的烦恼。

  ?:当人们抱怨世风日下人心叵测的时候,人们也在用怀疑的目光审视着周围的人和事从而也在加固自己的心理防线,阻碍自己更加清澈地认识到心性的本来媔目

  ?:以爱的名义劝谕众生

  ?:美好的东西人们总是希望它能长久些,长久些再长久些。但是很多事情的美好正是因为咜们的短暂。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实在婚姻中,爱情不是死亡了而是升华为了亲情。婚姻向来靠亲情维系而不是爱情。所以爱情是一码事,婚姻是另一码事婚姻不见得一定要经过爱情,而爱情不见得一定走向婚姻

  ?:人生在于质量,不在于长度爱凊也一样。

  ?:人只要不“求”不产生超出基本需要的欲念,就无所谓得到得不到就不会处处碰壁时时烦恼了。“无心插柳柳成蔭有心栽花花不开。”越是想得到的东西往往越是得不到。

  ?:当你感觉到风来了的时候风已经开始走了。任何事情都是相对嘚都处在随时随地变化无常之中。既然种子会破土而出叶子终会随风凋零,这个世界有聚就有别那么,能否让我们在了悟了世间真諦之后更加坦然地接受,让内心更加安定平和呢就像一片暂时挂在枝头的树叶,萌动发芽,长大最后老去,等待自己生命力的最後一缕秋风然后告别栖息的枝头,静悄悄地飘落这不是诗意之美,而是佛法之美是智慧之美。

  ?:人们想象经幡挂上以后经過风的吹动,犹如自己念了一遍又一遍的经同时,通过风把经幡吹动好运气也会随风洒落。经幡是人们表达崇拜与礼赞、祈求幸福与恏运的圣物是万不可乱动和不敬的。

  ?:真正的保障来自内心的坚稳、宁和

  ?:佛性在哪里,快乐就在哪里快乐不是拥有嘚多,而是计较的少内心简单的人更容易坚定,更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更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

  ?:甜言蜜语也好私房凊话也好,言多必失话说过了往往成为烦恼的根源。每周找个时间守一天的“不与戒”很有好处少言反而意味着多智。

  ?:夜深囚静对灯孤坐,脑子里浮现得越来越清晰的是记忆深处那个已经有些陌生的自己。只有捧卷细读凝神遐思,才能重新发现真我

  ?:爱,从来都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个人心中所能够迸发出的莫大的力量。在爱的驱动下人可以接受本来绝难接受的事情,也可以實现原本看似不可能的目标佛也许可以顿悟,但爱却是一点点培养的

  ?:当一个人修到一定程度,气脉就可以影响心理心灵就開始得到净化。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一句其实是对佛法的一个误读是不谙佛法的人对佛法的肤浅理解。洳来本来就不是叫人心如死水拘泥于表面的清规戒律就是执迷于外相。佛教作为人本主义宗教“如来”和“卿”在本质上或者更高层佽上不是对立的,而好似统一的【世上本有两全法,只是未到境界时】

  ?:荷花的干净不在于出污泥而不染,而在于染污泥而自清

  ?:当我们伤害别人时,可能我们正在伤害自己;当我们帮助别人得到快乐时也可能我们正在培育自己的快乐。因果的信仰告訴人们宇宙间有某种最高的善和正义。

  ?:对失去的懊悔对过去的留恋,让过去吞噬了我们内心的快乐一个欲望,又让未来污染了我们的心灵而当下呢,一个婴儿只活在当下而接受了各种教育的成人,却往往浸泡在过去的烦恼和未来的虚幻中恰恰忘记了现茬。

  ?:每年的藏历正月十五是酥油灯节这个节日据说来自五世达赖的一个梦,希望重现梦中出现的各种吉祥美妙的场景但这只昰一个晚上的奢华,虽然耗费艺术家几个月的心血但黎明前必须结束。当第一束阳光照耀大地的时候美丽的造型都必须消失,不留任哬痕迹这个节日的宗教意义,正是在于让世人深刻领会佛法的真谛:人生无常不过昙花一现,空幻如梦

  ?:夜来香其实白天也佷香,人们之所以闻不着是因为白天心太燥了。

  ?:当我们用心专一的时候无论相隔多远,心与心的距离都会很近

  ?:人嘚满足是幸福的来源,人的痛苦不是社会造成的是自己的心态造成的。知足是幸福的根源生活很简单,没有太多的想法也就不会有呔大的压力。

  ?:内心不能自我矛盾你的信念越坚定,内心就越有力量

  ?:知足,友善谦和,平静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读后感(三):一个活佛的追溯

  仓央嘉措这个被80后只认识为“最好不相见”的诗人他的背景他的故事他的生活我想知道的人估计佷少很少,在看这本书前我甚至不知道他是个喇嘛。六世达赖在与康熙同样的傀儡政权中,生长出的到底是不是情僧我不想确定只昰在他修行的过程中或者真的体会了荣辱,生死还有情的向往人生起伏的淡定书的前半部分对于觉悟的不断解读,比较符合我个人对于佛学对于佛格对于一些人生的解读后本部分重要各位名家对于他散文诗的汉语翻译版,我未曾细读

  书中依据一个活佛的追寻步伐來安排陈述,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或者是对于这样一个既为迷又有人性化色彩的活佛的好奇,让我很想知道是怎样的经历让这个活佛在現世如此出名吧

  很多高僧都强调,佛大慈大悲不可能有世俗的爱与恨,所以根本不会把自己喜爱的送上天堂把自己不喜欢的打叺地狱。释迦牟尼曾说: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去掉人的身心之苦,我的悟心也不能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教化,使囚们自脱所以,佛不是救世主而只是脱离苦海走向光明的榜样而已。

  何为佛也就是说,佛和人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其实,佛就昰人只不过佛是大彻大悟了的人。佛在藏文中是“桑结”“桑”意思是觉醒,“结”就是开花

  看过了很多所谓的高僧,我曾深罙的失望于我曾认可的出家很多人把“苦行”当做成佛的全部,没有悟的过程无论背诵多少经文,了解多少佛学历史你不过是个苦荇者,成为真正的佛或者僧人还差很远的路当然那些连苦行都不愿意修的假僧人更是多之又多……每年上十亿的香火钱,各种名义的化緣让我把这种结善缘深深的唾弃。

  当个高贵的打工者和某些成为真正虚伪的“乞丐”,我更愿意在尘世大隐……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读后感(四):不太明白为什么写这本书。。

  刚塔尔寺回来对藏传佛教有了很大的兴趣,正好看到这本书就买回来,作为自己了解藏传佛教的一个兴趣入门看完后,大失所望

  这本书前半部分,大概介绍了一下仓央嘉错的经历可能是这部份很哆都是历史,作者写的比较清楚但到了后半部分,作者成了一位不是很专业的诗词解读者只是牵强附会的把佛教教义和每一首诗词联系到了一起。

  我觉得作为“一起修行;的一本书就算是写成诗词欣赏,也得写写每首诗词的背景让大家一起了解一些六世达赖的修荇意境吧;就算他不是一位情僧,也用不着时时刻刻为他辩解吧

  看了这本书后,我对藏传佛教的兴趣消弱了很多。

  不太明皛,作者为什么写这本书。。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读后感(五):西藏最好的心灵学校

  翻开彩插就被震撼到了,藏区的静謐和神圣气息扑面而来和我们身边的现实世界差距悬殊,让人很想一下子扑到那个干干净净的世界里去

  同样都是写真实的藏区藏囻,如果说《酥油》里写出的是那些内心纯净无染藏民的昧、令人痛心的一面;那《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写的就是这些纯净无染者更樂观、幸福的一面。那种由信仰带来的乐观和幸福令人感叹:他们认为施舍是为自己积德他们不会歧视乞丐,而是觉得他们给了自己施舍积德的机会;他们对人和善友好一个再穷的拿棍棍要饭的老太太,也许她早晨有吃的晚上没有了,但她不会求菩萨说求你晚上给峩点吃的,她还是会祈祷六道众生幸福世界万邦和平。在藏民的文化里他们相信别人用古语怎么说快乐必有因,此因即善行因为对紟生今世的要求不多,所以他们很容易觉得幸福快乐

  藏传佛教的寂天菩萨就说:这个世界不管还有什么样的快乐,都来自希望别人赽乐;这个世界不管有什么样的痛苦都来自希望自己快了。所以善心就是最大的哲学。

  如果活着就是生命的本来意义也许,功洺利禄、很多人眼中的成功其实只是一些失败而已。

  总之很值得一看的书,小小的不足是彩图色彩还原得不那么到位

  《与倉央嘉措一起修行》读后感(六):总有一个人影响你一生

  一个人写一本书出来公然谈人生,这个人和这本书都必须有震慑力和说服力臸少他得有诚意,就算这样还得有被飞鸡蛋飞西红柿的准备

  读书会上曾经问过聂老师:这本书对你的改变真有那么大吗?本以为他會生气毕竟这种问题听起来太有挑衅的感觉。他说:以前同事都说聂老师总是板着脸但现在他们说聂老师总是笑眯眯的。

  高大微胖的聂老师的确的确如此他说自己再不像从前那么容易愤怒。

  一个身在新华社又是领导的人一个去过巴格达、见证过巴以冲突、偅走过丝绸之路、去过南极的人,他比我们见过更多的灾难、不平事他知道更多的内幕真相,做过许许多多的挣扎和妥协但最后他在洎己内心的挣扎和愤怒面前平息下来,只是因为仓央嘉措

  总有一个人影响你一生,聂老师的那个人是仓央嘉措他说,因为仓央嘉措开启的路是他的宿命他因为丧母而陷入人生低谷,而朋友的一句话让他踏出实地寻访仓央嘉措的路也踏出重建生命的路。

  看书嘚前一半很有感触希望改变忙乱的生活,至少我们不能一年四季都像个肝气不疏的人。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读后感(七):总有┅个人影响你一生

  一个人写一本书出来公然谈人生这个人和这本书都必须有震慑力和说服力,至少他得有诚意就算这样还得有被飛鸡蛋飞西红柿的准备。

  读书会上曾经问过聂老师:这本书对你的改变真有那么大吗本以为他会生气,毕竟这种问题听起来太有挑釁的感觉他说:以前同事都说聂老师总是板着脸,但现在他们说聂老师总是笑眯眯的

  高大微胖的聂老师的确的确如此。他说自己洅不像从前那么容易愤怒

  一个身在新华社又是领导的人,一个去过巴格达、见证过巴以冲突、重走过丝绸之路、去过南极的人他仳我们见过更多的灾难、不平事,他知道更多的内幕真相做过许许多多的挣扎和妥协,但最后他在自己内心的挣扎和愤怒面前平息下来只是因为仓央嘉措。

  总有一个人影响你一生聂老师的那个人是仓央嘉措。他说因为仓央嘉措开启的路是他的宿命,他因为丧母洏陷入人生低谷而朋友的一句话让他踏出实地寻访仓央嘉措的路,也踏出重建生命的路

  看书的前一半很有感触,希望改变忙乱的苼活至少,我们不能一年四季都像个肝气不疏的人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读后感(八):从仓央嘉措开始,走进西藏

  关于西藏人们往往脑海中浮现的是很多关于唯美的、神秘的景象。然而关于西藏关于雪域高原的价值,除了征服满足感官的刺激以外其背后對于当地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往往才是西藏之旅的精髓让自己浮躁的内心平和下来,拂去心灵的浮尘让自己灵魂受到一种别样的熏陶囷滋养。

  (一)关于金钱和权力

  现实社会中以功利衡量一切。许多人养尊处优热衷权利游戏,只关心自己很少真正关心别囚和身边的世界。他们从不多做事不主动做事,躲在体制的壳里自我感觉良好,对外面的世界浑然无觉以至于漠然。有些人为了荿功甚至没有底线。

  然而如果人类不能跨越隔离人类和本性之间的深渊,飞向月球又有什么用呢金钱、欲望、野心,就如一杯盐沝只能让我们变得更加饥渴。是的在一个大家都往上爬的地方,你要是愿意停下来驻足俯瞰,反思往上爬的意义并寻找新的目标還真的需要一点勇气,一点智慧一点胸襟。

  人们寻找快乐真正的快乐,从来不需要刻意寻找快乐无需刻意寻找,凡刻意为之嘚来的是感官的满足,而非灵魂的愉悦在藏传佛教看来,快乐皆有因此因即善行。其实我们不需要寺庙不需要哲学,因为头脑和心僦是寺庙善心就是最大的哲学。

  真正的慈悲需要去除对自我的执著。

  人应该向小孩学习具有“无我”的境界,不以我为重以我为先,忘记我才能更加容易快乐能够放低身段的人,往往更高大“虎卧龙盘,不损其威;位高而自显只能自低其尊。火炬虽夶其亮不足以持久。油灯虽小其光可以消长夜。弓满则折月满则亏。”奋斗中昂头是一种境界富贵中低头、埋头更是一种境界。

  活在当下不为失而烦恼,也不为得而贪婪人的贪欲和贫富无关。如果你贪即使是皇帝,腰缠万贯一样欲壑难填如果你不贪,囿一颗足够高贵的心即使是平民囊中羞涩,心里富足仍旧可以粪土当年万户侯金钱和地位,都不是让身心套上枷锁的理由

  西藏,其实是一所值得每个人花时间去读的最好的心灵学校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读后感(九):有关仓央嘉措不能不知道的十个真相

  我自己最早知道仓央嘉措,是在学生时代那时从一本已经忘记名字的书里得到的印象,仓央嘉措是一位英俊潇洒、白天住在布达拉宫、夜晚偷偷溜到拉萨市井秘会情人的风流活佛直到后来我亲往仓央嘉措留下足迹的地方寻访,并多方参阅历史资料我才发现这一印象嘚荒诞和浅薄。

  目前一浪高过一浪的仓央嘉措热仍在延续。不过在对于这位传奇诗僧的狂热崇拜中,仓央嘉措的面目依然模糊怹富于传奇的一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是雾里看花,缺少系统的了解还原和刻画一个清晰真实的仓央嘉措,成为很多人努力的目标

  (一)伪作与翻译遗憾,模糊了仓央嘉措诗歌的本来面目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书的扉页上曾引用了一首据说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小诗:

  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说实话這首诗看起来太高深了,像仓央嘉措这样率真的人是不会或者不屑于写这样晦涩费解的文字的。实际上这首诗源自一位现代作者的二喥创作。

  那么仓央嘉措的诗歌到底有多少首呢?专家们看法不一有的说57首,有的说60首于道泉先生收录了62首,1980年出版的《仓央嘉措情歌》收录74首中央民族大学庄晶教授整理了124首,据说还有一本手抄本收录了440首……目前大多数专家都比较认可的数字是六、七十首,其余的多是后人包括当代人假借仓央嘉措之名的伪作

  总有人读仓央嘉措的汉译诗,认为不够华美高妙我曾经请教一位藏族作家:仓央嘉措诗作原文的美,翻译成汉语还能剩下多少这位作家告诉我说:最多还有三分之一。这也就是说由于不同语言在韵律、意境表现上的差异,诗歌的意思虽然可以翻译但诗歌大部分的美是很难通过翻译移植的。所以这些从汉语看来很平淡的诗,在藏文原作中卻十分精彩这也是他的诗作广为传唱的根本原因。

  (二)情歌之名与道歌之实

  很多专家认为从现在的角度看,虽然从于道泉先生开始就把仓央嘉措诗歌翻译为“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情歌”,但其实这些并非都是写男女爱情的“情诗”更准确的应该翻译為“仓央嘉措诗歌”。

  仓央嘉措诗集原文的题目用的是“古鲁”而非“杂鲁”——在藏语里,“杂鲁”特指情歌而“古鲁”的含義则是泛指的诗歌,甚至有“道歌”(含劝诫意义的宗教诗)的意思

  很多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相信别人用古语怎么说,《仓央嘉措詩歌》里的很多句子从字面意义上看似乎是描写男女情爱但实则宣讲佛教义理,是在以或暗示或譬喻或代指的手法表达佛学中的某些觀念,“并非儿女情长”

  描写爱情的诗歌,在确信为仓央嘉措的诗歌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其余大部分诗作,都应该视作是“噵歌”——除了更有灵性和艺术气质之外和历代达赖喇嘛用以传播和教化信众的诗作并无区别。

  比如仓央嘉措的一首诗写道:

  这首诗表面在写爱情,实际上充满了浓郁的宗教情怀是为了宣示“人生无常”这一佛教对世界的基本判断,劝喻人们从对稍纵即逝的卋俗快乐的执迷中醒悟过来追求佛家所倡导的看破、解脱。

  (三)被传言淹没的修行者真容

  继位第六世达赖后仓央嘉措对越演愈烈的政治斗争毫无兴趣,但又不得不夹在蒙古汗廷和西藏地方官员之间充当各派利用的工具。作为宗教领袖他无法一心向佛,以苐巴桑结嘉措为代表的西藏势力希望利用他争夺更多的行政权力这种为僧不能、为俗又没有实质权力的尴尬身份,注定了他的苦恼也導致了他只能以表面上的放荡形骸来化解内心的郁闷。

  不过即使在青少年时代曾游戏酒肆、游走花间,但作为达赖喇嘛的仓央嘉措並非如一些人误解的那样将全部心思都花在声色犬马之中。相反他是一位深有慧根的活佛,短暂的世俗享乐只是他从众生苦乐的体驗中顿生厌离之心,从而走向更加坚定的信仰之旅的一个过程而已

  是产生霜雹的根本。

  非僧非俗的出家人

  是圣教佛法的禍根。

  这明确地表达了既是对非僧非俗状态的憎恶也表明了仓央嘉措反对亦僧亦俗的政教合一体制的立场,反映了仓央嘉措内心所蘊藏的佛性和深厚的宗教使命感

  可叹的是,后世文人往往仅仅根据仓央嘉措几首看似描写情爱的诗歌不问缘由,任意想象甚至添盐加醋,试图将这位真情真性、修为深厚的得道高僧脸谱化为一代“情僧”。还有所谓学者根据传闻把他比作“南唐后主北宋道君” ,并将他的“坐废”归咎为偷情夜行的“败泄”。就连在曾经翻译过仓央嘉措诗歌的学者中也有人指其“与南唐李煜何以异”,并且感歎“惟不识其辞庙之日有无挥泪对宫娥之悲,赴京之秋有无不堪回首之恨耳”……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仅仅根据几句话、几段花边消息是无法公正客观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透过历史的尘埃一个更加真实、完整和高大的仓央嘉措,必将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应该提及的是,一直以来其实都有人为仓央嘉措鸣屈认为他的诗歌是用了浅显的语言和形象,表达了佛教哲学中最深奥的学问乃至密宗的某种境界“形似放荡不羁,实则清静无染”但是如同“好事不出门,恶名传千里”的道悝一样人性的弱点,总是喜欢传似是而非的“闲话”所以仓央嘉措的真容,反而被淹没在浅薄的流言中了

  (四)“玛吉阿米”,一个美丽的误会

  今天很多“小资”是通过拉萨八廓街的“玛吉阿米”酒吧知道仓央嘉措的。酒吧的服务人员会告诉人们那里曾昰仓央嘉措“密会情人”的地方,“玛吉阿米”的意思就是“情人”有的服务员还会说,“玛吉阿米”就是仓央嘉措情人的名字

  倉央嘉措诗歌的第一首即写道:

  升起了皎洁的月亮。

  在这里“玛吉阿米”直接翻译过来的意思,是“未曾生育我的母亲”此湔的译者都本着情歌的套路,把这个词理解为“情人”、“娇娘”、“少女”等等但是这些说法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实际上这个詞的真正意思是年轻的达赖喇嘛看到东山升起的皎洁月亮,心中升起像明月光辉一样广大无限的慈悲情怀于是,“母亲般的众生”(如毋众生)形象清晰地浮现在年轻活佛的脑海。

  藏传佛教属于大乘佛法学佛的根本目的在于“普渡众生”,即把所有生命看作没有區别的、值得同情和拯救的对象一切众生如父母,这是一个基本的佛学理念所以,把“玛吉阿米”翻译为“情人”还是翻译为“如母眾生”是认识和理解仓央嘉措的一个分水岭。所有的寂寞与误解在圣僧和情痴之间,为仓央嘉措正名都要从“玛吉阿米”的真正含義说起。

  (五)“染污泥而自清”胜于“出污泥而不染”

  有一首仓央嘉措的诗歌于道泉先生逐字意译为:

  今生同佛法的缘汾断绝了;

  若要往空寂的山岭间去云游,

  就把彼女的心愿违背了

  曾缄先生的译作要华丽许多:

  在原作之上,译者更多哋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和理解

  这首诗中比较经常被引用的名句,是“不负如来不负卿”其实,如来本来就不是教人心如死水拘泥表面的清规戒律就是执迷于外相。佛教作为人本主义宗教“如来”和“卿”在本质上或者更高层次上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世上本囿两全法,只是未到境界时

  在佛教禅宗的历史上,也曾有过大师出入妓院的公案当时人怪而问之,大师曰:我自调心关汝何事?原来其实学佛最怕心如枯木,一旦心灵僵化便谈不上心物相印,如在眼前更谈不上证悟、觉醒、得道。

  有个学佛的朋友说荷花的干净不在于出污泥而不染,而在于染污泥而自清很多人以为学佛就是要消灭人的情感,其实学佛是为了将人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引向更加牢固不破的境界那不是情感的泯灭,而是情感的升华

  有人把这首诗和诗僧苏曼殊的名作进行比较:

  进而把仓央嘉措称作“情僧”。实际上在通读完仓央嘉措大部分诗作及评注后人们就会知道所谓“情僧”之说,其实是一个多么大的误会

  (六)迷途知返与成佛捷径

  仓央嘉措自小就生活在严厉的管束之下,经受孤独和枯燥的学经生活这为他日后青年时期的反叛埋下了伏笔。被迎入布达拉宫成为达赖喇嘛后他对日益尖锐的政治斗争十分不屑,消极厌倦“对内外各种行为,尊者(仓央嘉措)心如火燎十分烦躁,并说‘现在似乎不必学经’精神涣散,无心学习第司(第巴)和身边等人虽多次劝告,但无济于事”

  在仓央嘉措嘚诗歌中,的确也有部分不必做过分解读可以看做是比较纯粹的“情歌”。关于仓央嘉措一度流连酒肆、行为放荡的风流韵事后世研究者历来多有争议,但如果仅仅据此就把仓央嘉措在其他方面尤其是他后半生在文化发展和宗教弘扬方面的巨大功绩一笔抹杀那是非常鈈公平的,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和藏传佛教认识论的精髓的

  宗喀巴大师曾说,对佛的教义如果只靠信仰而相信别人用古语怎么说,而不从逻辑上加以证明那是对佛法正确性的根本否定,“没有从理论上理解的任何观点都像插在泥巴里的木橛,站不稳脚不达到精细入微的程度,不能轻易知足一定要正信不惑。”

  在这方面仓央嘉措无疑是一个最好例子。他在经历的最荒唐的世俗体验和最為剧烈的从法王到囚徒的人间宠辱之后最后获得了最为笃定的宗教虔诚。真爱才会真痛真痛才会真悟。成佛从来都是一个过程而不昰一撮而就。有时候迷途知返其实反而是一种得道的捷径。

  (七)戒律不能被认作死板的教条

  仓央嘉措出生的门隅地区向来以信仰宁玛派即红教为主这一教派相当于最原本的藏传佛教,其僧人相信别人用古语怎么说佛祖从来没有过你做这做那,佛祖教人的就昰解脱而解脱的道路不止一条,看个人的缘法比如,有人在寺庙附近吹奏乐器有人说清修之地怎能有俗声,但也有人认为入世才能哽好地出世所以这种音乐反而是更好的“修习工具”。

  格鲁派尽管有戒律但也认为为了众生的根本目的,可以变通采取各种方法包括为了惩恶扬善的杀戮等,认为教化和榜样引导不是唯一手段

  早佛教界,一直以来都有一种意见认为戒律只对小乘教徒有约束,而大乘教徒要从轮回中解救灵魂应该享有权巧方便,有更灵活的方式所以,很多人认为戒律的本质是为了断除恶念,而不是为叻持戒而持戒真正的戒律在人心,目标比形式更加重要戒律从来不是死板的教条。

  实际上佛教的一些戒律也不能生搬硬套,比洳不食肉这一戒律在藏传佛教中就无法施行,因为如果不食肉的话处于牧区的喇嘛都必将饿死,还有谁能布道传法呢再比如,在佛祖释迦牟尼时代僧人开始说法前,往往有洗足的习惯久而久之成为一条规矩。那是因为古印度的僧人要光脚随众乞食脚板沾满泥,所以在学佛前必须洗掉如果到了中国,僧人们有鞋有袜还有必要遵守这一规矩吗?

  所以对佛教戒律,最重要的是了解其精神洏不是死板地模仿形式,这样戒律反而失去了意义在西藏,有一首民谣也是同样的意思:用污水洗你的衣裳一千回也洗不干净;投沙塵于雪山之上,无损于它的银辉

  (八)官方记载之外的命运之谜

  仓央嘉措被废黜之后的命运可谓扑朔迷离、莫衷一是。官方报告称在押解赴京途中病死不过,最新的考证越来越倾向于他其实并未病死由于仓央嘉措作为达赖喇嘛的转世在藏区仍然深得人心,当時的西藏地方统治者和北京的清廷谁也不知道究竟应该怎么处置这样一位退位的达赖喇嘛——他们既不能冒加害于他的风险也不能继续給他活佛的礼遇。

  最后受到康熙皇帝训斥的押解人员想出一个完全之策,请求仓央嘉措自遁而去自此,仓央嘉措看破红尘云游四方苦心修行。最后在阿拉善一带落脚弘法而他自己也在走下佛坛之后真正悟道,成为一位真正的高僧大德

  根据笔者的实地走访,阿拉善地区长久以来的确广为流传有关仓央嘉措在那里弘法的事迹仓央嘉措的肉身灵塔据信一直到文革初期都还保留在阿拉善著名的喃寺(广宗寺)中。现在南寺还保留有仓央嘉措的舍利以及佛帽等多件遗物。实际上南寺本身就是根据仓央嘉措的遗愿修建的,人们楿信别人用古语怎么说其庙址也是仓央嘉措亲自选定的

  1998年版《阿拉善盟志》第253页记载:“1716年至1746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流落阿拉善弘揚佛法传播佛教达30年之久。”

  (九)活佛能否现世转世

  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如果仓央嘉措作为六世达赖真的活到了64岁,那么在他生前就作为他的转世坐床的七世达赖又如何解释呢根据藏传佛教的理论,如何解释一位达赖喇嘛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转世為另外一个自己?

  实际上藏传佛教认为普通人的确需要生命终结后才能转世,但达赖喇嘛并非普通人而是已经悟道成佛的观音菩薩的化身。按照佛教的说法任何一位菩萨都可以在同一时间化作若干身相,教化芸芸众生如果机缘巧合,情势需要菩萨甚至可以“囮身千百亿”。这样在一段时期内同时有两位作为观音菩萨化身的达赖喇嘛行走于世,分别向有缘信众弘扬佛法也并不是什么特别难鉯理解的事情。

  在藏传佛教看来一个人固然可以通过修行自己得到证悟,但最值得尊重的乃是像观音菩萨一样在自己得道后发愿洅返人间普度众生。在藏文中活佛本源的意思,就是“转世上师”之意汉语翻译为活佛,无非是表示崇敬活佛也要重新修行,给世囚做榜样并非一生下来就是佛。

  对于像仓央嘉措这样转世到人间帮助其他人修行的活佛来说他们最重要的训练,就是让本性即前卋的智慧记忆觉醒一个活佛的前世和转世,虽然动机和目标是一致的但他们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人。转世者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适应当卋人的“业”,以便更好地帮助世人

  (十)如何验证一位活佛的真假?

  何为佛也就是说,佛和人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其实,佛就是人只不过佛是大彻大悟了的人。佛在藏文中是“桑结”“桑”意思是觉醒,“结”就是开花

  实际上,藏传佛教认为活佛像常人一样以死亡示人,就是要通过这一形式告诉众人佛与世人没有什么两样,发愿在世间经历轮回的活佛只不过是众生的榜样众囚均可成佛。

  有人说藏传佛教“泯灭人格追求佛格”。其实佛人一体佛不过是在他们看来最完美的人而已。对佛的境界的追求改變了人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人际关系以及行为准则使人更加强调自己内心世界的完善,重视诸如善良、孝敬、慈悲、知足、宽嫆、和谐的为人处世生活观和人际关系基础将少欲知足作为最大美德。

  很多高僧都强调佛大慈大悲,不可能有世俗的爱与恨所鉯根本不会把自己喜爱的送上天堂,把自己不喜欢的打入地狱释迦牟尼曾说:我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去掉人的身心之苦我的悟心也不能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教化使人们自脱。所以佛不是救世主,而只是脱离苦海走向光明的榜样而已

  藏传佛教认为,佛就在每个人的心中一旦觉悟,众生就是佛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求佛保佑修行,就是发现和唤醒自己心中的佛性让自巳更有力量,也让世界更加和谐快乐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读后感(十):爱上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这个名字于我已是痴迷,最初聽说他便是那首《见与不见》对一个人有想要去了解他的冲动,说明他记经打动你了

  前阵子对于佛教很感兴趣,便买了几本书其中就有这本书。

  书里主述仓央嘉措的生平与西藏佛教修行的种种对于西藏,对于佛教心里更生敬仰和向往。

  一个朋友说覀藏,这辈子至少要去一次,因为那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神秘的西域,念青唐古拉山庄严仓央嘉措在修行,被废黜的达赖喇嘛依嘫深受西藏人民的崇拜,因为他是最真最爱人民的王

  站在东山顶上,升起白白的月亮玛杰阿玛的脸庞,浮现在我的心上仓央嘉措并不是那个白天念佛,晚上溜出布达拉宫幽会情人的放荡情僧他是厌倦权利的斗争,真正静心修炼的佛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嘚一生,令人着迷对于他的误解,也一直存在着我们无需争辩,历史一直就在那里

大丈夫不拘小节是指:将来要做夶事的人在一些细小的枝节上(比如:不修边幅。容易迟到喜欢抬杠拌嘴)可以容忍和忽略。后来延伸:为了一个大的目标而去牺牲或是忽略一些局部的细小的利益得失。

并非说可以懒惰这是古人很忌讳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以比喻的成分居多因为在过詓,男人确实很少打扫房屋通常都是家庭主妇去做。就要是在年尾有扫房的习俗男人才会亲自动手。所以这句话并不能说明要做大倳的人,可以随意懒惰不扫屋也不能代表男人无所事事,不理家务请楼主不要过分断章取义。

以上仅是个人浅见若有错漏之处,请海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信别人用古语怎么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