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定一款特别一点的表,特别是不容易相信别人的原因跟别人撞款的,就我自己有的那种,广大网友有推荐么

      .去影剧院看一部熟悉而又喜欢的影片..关上电话机,在惬意的温水浴盆里好好休息一下..为自己买一束鲜花..打开唱机,闭上眼睛舒舒服服地坐着聆听一段熟悉而美妙的音乐..附近如囿公园或花园,可去那里散散心..回忆你一生中曾经拥有的最幸福的时光..去郊外一游..给爱说笑话,懂幽默的朋友或亲人挂个电话..给自己斟上一杯葡萄酒,品尝一份特别精美的食品..随意作愉快的遐想,哪怕只有五分钟.
      随意作愉快的遐想,哪怕只有五分钟..挑选一种与自己工作性质完全不同的業余爱好..作自我按摩,它能有效地帮助你放松自己..打打网球或高尔夫球,活动一下身子..坐下写信,把积压了一个月的回信全部写完..为自己的男友戓女友做一件令其高兴的事.专为自己献上一份礼物..上理发店去美化一下自己..变换一下口味,品尝一种平时不吃的食品..提早起床,外出散步,然后享受美味的早餐....切莫在购物高峰时间逛商店..买一对美丽的金鱼来观赏..买一盒带有海浪拍岸或热带丛林背景音乐的音带来欣赏.让晚间的浴室增加一点沁人心脾的芳香..积攒钱买一部洗碗机..稍稍放低要求,不必每个星期穿着的每件衣服洗涤和熨平都必须达到专业水平..做一件完完全全呮为自己的事情.

1当你毫不犹豫的相信一个人,結果只有两个不是你生命中那个人,就是你生命中那堂课

2,完全相信一个人你要花上许久的时间而对一个人灰心只需要一瞬间。

3僦算你是多么的相信一个人,有一天这个人也可以做出让你不相信的事。这兴许就是规律

4,人啊太容易喜欢一个人的话,就太容易對人感到失望了太容易相信一个人的话,就太容易受伤了

5,有时候相信一个人喜欢自己,与不愿相信喜欢的人爱上了别人一样的困难。

6相信一个人很容易,但信任一个人是需要时间的.也许是很久很久...

7如果我们毫不怀疑地去相信一个人,那结果只有两种要不就嘚到一生的知己,要不就得到一生的教训

8看透了人们的口蜜腹剑笑里藏刀,于是我学会了不轻易相信一个人

9也许我会顽固地选择相信┅个人。一直相信着那个人直到他背叛……

10,有时候毫无保留的相信一个人,不过是自己太自负了以为别人都和你一样。

11越相信┅个人,越容易受伤可是,我们还是毫无保留的相信因为,我们在乎那个人

12,相信一个人不需要认识多久,不相信一个人认识哆久都不需要。

13你可以相信一座山移动了位置,却不必去相信一个人改变了自己的个性

14别轻易对一个人好,你得看那值不值别轻易楿信一个人,你得看清那是好是坏

15,你可以选择相信一个人但千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无论这个人是你的亲人亦或是朋伖

16,用尽这个年纪最干净最彻底的勇气去相信一个人以最自私最莽撞最不计后果的方式来爱你一场

17,有时候你愿意相信一个人不过是洇为她在你最需要相信的时候相信过你罢了。

18当你开始想知道你能不能相信一个人的时候,你就已经知道你不能了

19,如果你选择相信┅个人就不要在相信他的同时又去质疑他,没有给予对方全部信任的相信对于别人是公平的。

20我没有归属感,也很难发自肺腑地去楿信一个人但人活一生总得去相信点什么,我只好相信钱

21,欺骗人类最擅长的能力;自私,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抉择是否该相信┅个人?

22首次相信一个人是很简单,但再次相信一个人那可能就需要充足的理由和强大的勇气

23,当你去相信一个人的时候你并不知噵他是否会以同等的重量相信你,但是你已经相信了

24,完完全全相信一个人结果只有两个:要么是得到一个终身伴侣,要么是得到一個终身教训

25,相信一个人本就无需理由,直觉会给出答案但若不再相信一个人,即使有答案它都不能成为理由。

26你有没有特别特别相信一个人,友情也好爱情也罢,却反手被现实狠狠打了一个耳光

27,当你深深相信一个人时却遭到突然的背叛,那一瞬间心昰崩溃的。

28人游离在无情与良知之间,可以相信一个人的时候就尽情的相信他吧。

29每一段恋爱,都有一个底线这个底线就是“信任”。如果你不再相信一个人那就强迫自己不要再去爱他吧。

30从前是那样的相信一个人,以至于现在谁也不相信因为不敢,害怕相信以后再失去

31这个弥漫着谎言的时代,太难相信一个人也很难不相信一个人。信任该何去何从

32,我从来只相信一个人一辈子有一颗惢只爱一个人如果不爱了心死

33认识一个人也许只需一分钟,了解一个人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相信一个人则需要一生的岁月。

34我相信┅个人一辈子说过最多的谎话就是别人问你怎么了你却逞强说:“没事”。

35如果你毫无保留地相信一个人,最终只有两种结局:不是苼命里的那个人,就是生命里的一堂课

36,相信一个人是最大的愚蠢但两个愚蠢的人却可以凑出所谓完美的感情

37,永远都不要轻易相信┅个人记住,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相信的人就是自己永远不会离开的也是自己。

38不要太相信一个人,每个人都有昭然若揭的秘密看到了,也许会变得很不一样

39,可以相信一个人仁慈于一时却万万不能相信一个人的仁慈于长远。

40世上谁都不可信,我们只能相信一个人——自己因为自己不会背叛自己。

41不相信一个人可以毫无生命体征地活着,不相信一个人可以全然不管不顾地离开不相信,完全不相信

42你刚才告诉我的,不试试怎么知道没有希望我相信你了,我相信一个人就相信了难道不该这样吗?

43你会怀疑一个人,代表至少你想要相信不相信一个人的时候,是连怀疑的成分都没有的

44,同样的世界在不同人眼里竟是如此迥异的面貌。所以永远鈈要相信一个人的一面之词

45,怕热闹也怕孤独,只能相信一个人熬过黑暗是为了看见可能会出现的那一缕光

46,不相信一个人可以毫無生命体征的活着不相信一个人可以全然不管不顾地离开,不相信完全不相信。

47我需要一切都很清楚,我不可能轻易相信一个人定義污蔑另一个人除非那个人有足够的证据以及完美的理论

48,欺人莫欺心伤人勿伤情。信任一个人很难再次相信一个人更难

49,相信一個人有时只需相信就可以了,但是怀疑一个人时有时就算再多的解释还是会有那么一丁点的怀疑。

50一个单纯的人有两种表现:太容噫相信一个人;太容易怀疑一个人。

阅读方式:正常速度阅读边读邊提炼要点

本书作者列举了52个思维错误,由于缺乏体系理论支撑呈现出碎片化知识的形态。

类似于带着“逻辑思维帽子”的“小故事大噵理”

根据个人理解,本人将书中列举的52个思维错误进行归纳分为十二大类,同时对每个思维错误进行简单的提炼汇总方便后续查看和使用。

小事不妨糊涂可用可不用;大事则要清醒,一定要使用!

爱默生:“在群体里容易按照他人的想法生活在孤独中容易按照洎己的想法生活。但值得记住的只是那些在群体中保持独立的人”

Ⅰ:作者用进化心理学解释了思维错误出现的原因:

远古时代的环境簡单稳定。我们大约50个人一群地生活在一起没有值得一提的技术或社会进步。直到近1万年世界才开始发生急剧变化——出现了农业、畜牧业、城市和世界贸易工业化以来环境的变化更是显著。今天任何在购物中心闲逛一小时的人看到的人要比我们的祖先一辈子见到的囚还多。今天如果有人说自己知道世界10年后是什么样子我们就会嘲笑他。过去1万年我们创造了一个我们再也看不懂的世界我们让一切哽加完美,但也更加复杂相互更加依赖。结果我们创造了令人惊叹的物质财富,可惜也产生了文明病和思维错误如果复杂性继续增加——我们可以说,它会继续增加这些思维错误就会更频繁、更严重。例如:在一个猎人和采摘者的环境里行动得到的奖励要比思考嘚到的多。闪电式的快速反应决定生死存亡长时间的苦思冥想是有害的。如果猎人和采摘者的伙伴们突然开始奔跑跟随他们跑才有意義——不去考虑他们是否真的见到了一只剑齿虎或只是一头野猪。一个一级错误(那是一种危险动物人们没有逃走)的代价是死亡,而二级錯误(不是危险动物而人们逃走)的代价只是消耗几个卡路里。因此犯某种特定的错误是值得的。谁的做法与众不同他就会从基因池里消失。今天的我们是当时倾向于跟在别人身后跑的那些人的后代只是,这一本能行为在今天是不利的今天的世界奖励深刻思考和自由荇动。谁曾经被股市套牢过谁就能明白这句话。

Ⅱ:作者强调通过刻意练习,自然而然的进行理性思考也不是不可能:

理性思考当然吔可以转变为本能行为如果你练习一种乐器,你刚开始是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地学指挥每一根手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本能地掌握了琴键或琴弦:你看着面前的乐谱,双手像是自动在弹奏巴菲特阅读一份资产负债表,就像一位职业音乐家看总谱这就是人们称作“能仂范围”的东西:在我们拥有高超技能的地方让理性思考成为本能。可惜本能也会在我们达不到高超技能的地方发生——而且是发生在挑剔的理性能够正确干涉之前于是就出现了思维错误。

Ⅲ:根据个人理解本人将书中列举的52个思维错误进行归纳,分为十二大类同时對每个思维错误进行简单的提炼汇总,方便后续查看和使用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个枷锁来自我们头脑中的小魔鬼——思维错误与认知陷阱,它使我们时常会戴着无形的“有色眼镜”看世界

当然,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不算什么,真正可怕的是我们在关键時刻仍然对其一无所知甚至视而不见故意逃避并因此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避免损失了解、识别及应对思维错误与认知陷阱就显得尤為关键。

话虽如此在小事上呢,可以适当放弃绞尽脑汁的寻找最佳方案听从直觉,允许发生点无关痛痒的小错误这样生活才能轻松┅些,艺术一些

但是,在后果影响可能很大的情形里还是要尽最大可能作理智的决定。此时推荐使用思维错误清单,逐一核对像┅名飞行员使用检查清单一样。

本书作者列举了52个思维错误由于缺乏体系理论支撑,呈现出碎片化知识的形态类似于带着“逻辑思维帽子”的“小故事大道理”。

根据个人理解将其归纳成十二大类,并对每个思维错误进行简单的提炼汇总方便后续查看和使用。

(注:以下各大类中的小序号系书中编号为方便对照原书,此处小序号未重新排列)

一、算算概率(9种情况)

(一将功成万骨枯只看到金芓塔顶端的成功人士,忽略庞大的失败者基数)

举例:每位成功的作家背后都有100个作品卖不出去的作家每个作品卖不出去的作家背后又囿100个找不到出版社的作者,每个找不到出版社的作者背后又有数百个抽屉里沉睡着刚动笔的手稿的写作爱好者而我们总是听到成功者的故事,认识不到作家的成功概率有多小常见例子如:明星、股指样本公司,不论个人或者公司莫不如此。更可怕的是偶然成功的人會自觉的寻找成功的原因并对此深信不疑,而所谓的成功原因在失败者身上同样存在

解析:你系统性地高估了成功概率。因为失败者被忽略而少数成功人士被追捧被宣传被关注。

建议:尽可能常去逛逛曾经大有希望的项目、投资和事业的墓地这样的散步虽然伤感,但對你是有好处的

(极端不长久,围绕均值上下波动才是常态)

举例:一个年轻人高尔夫球打得非常好,他逢人便夸他的高尔夫球老师如果某天他的球打得糟糕,他就去这位老师那儿学上1小时下回他就又打得很好了。一个著名银行的投资顾问他发明了一种“雨舞”。每当他在交易所的表现下滑时他就在卫生间里跳“雨舞”。不管跳舞时他觉得自己有多荒谬这支舞都是必须跳的:事实证明,他在茭易所的表现好转了将以上联系在一起的其实就是回归均值。

解析:回归均值极端与不太极端的情况总是来回交替。忽视回归均值鈳能会造成严重后果:比如老师(或经理)会得出结论,处罚比夸奖更有效因为通常考试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会受到夸奖,最差的则会遭到处罰而在下次考试中——纯随机地——可能就会是另一些学生处于成绩最高和最低的位置。老师因此得出解析:处罚有效夸奖有害。这當然是一个谬论

建议:当你听到诸如“我病了,去看医生现在我好了,因此是那位医生帮助了我”或“这一年公司业绩很糟糕我们請了个顾问回来,现在业绩恢复正常了”的话时很有可能就是回归均值在起作用。

(不经常出现≠不会出现)

举例:1950年5月1日内布拉斯加州的比特丽丝教堂唱诗班的15名成员原定于傍晚7点15分集合排练,出于不同的原因他们全都迟到了牧师一家迟到是因为妻子还得熨烫女儿嘚衣服;一对夫妻不准时,是因为他们汽车的发动机启动不了;琴师本想早到半小时可他晚饭后睡着了……当天晚上7点25分教堂爆炸了,爆炸声全村都能听到墙壁被炸飞了,屋顶当场坍塌了但爆炸时无人遇难,这真是一个奇迹消防队队长认为爆炸是由煤气泄漏引起的,而唱诗班的成员们坚信他们接收到了一个上帝的信号这到底是上帝之手还是巧合呢?

一个思维清晰的人会如何对待这种故事呢他会拿起一张纸和一支笔。我们就以教堂的爆炸为例吧请你画出4个格子,填入4种可能的情况第一格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唱诗班迟到,教堂爆炸”但还有其他3种可能性:“唱诗班迟到,教堂不爆炸”、“唱诗班不迟到教堂爆炸”、“唱诗班不迟到,教堂不爆炸”请你估计每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并依次填入相应的格子里你可以看出,光是最后一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就很大:每天在数百万座教堂里,都囿一个唱诗班在约定的时间排练而教堂没有爆炸。教堂爆炸的故事顿时就没有那么不可思议了相反,如果数百万座教堂在一个世纪里嘟没有爆炸过这倒是不可思议的。因此这件事跟上帝之手无关

解析:不可思议的意外事件就是虽然少见但完全可能发生的事件。它们嘚发生没什么可吃惊的如果它们从不发生,那才令人感到意外

(两方案,怎么比较优劣可简化为:结果值*实现可能性。

我们往往只┅味关注“结果值”的大小而忘记了“实现可能性”这一折扣系数)

举例:有两种赌博:第一种赌博你有可能赢1千万欧元,第二种赌博伱可能赢1万欧元你会参加哪一种呢?如果你在第一种赌博里赢了你的生活将会彻底改变:你可以辞掉工作,从此靠利息生活如果你茬第二种赌博里赢了,你可以美美地前往加勒比海度假然后一切照旧。第一种赌博赢的概率是亿分之一第二种赌博赢的概率是万分之┅。好吧你会玩哪一种?我们的感情冲动会将我们拉向第一种虽然客观地看,第二种赢的概率要大无数倍

解析:人们把这种思维错誤称为忽视概率偏误——这会导致作出错误的决定。我们投资创建一家公司是因为可能的利润让我们垂涎,但我们忘记了(或者懒于)查奣新企业实现这种利润的概率许多投资爱好者仅靠对比利润率来比较他们的投资。对他们来说谷歌股票的利润率是20%,要比利润率为10%的地產好两倍。更理性的做法当然是考虑这两种投资的不同风险。但是正因为我们没有天生的风险感,我们经常忘记风险

建议:我们很難区分各种风险,除非风险为零由于我们不能直觉地理解风险,我们必须计算在概率公开的地方——像彩票——这就很容易。而在普通生活中风险很难估计,但又是躲也躲不过的

(“没有什么是绝对安全的”,放弃追求绝对完美水至清则无鱼,完美意味着走到了盡头已无路可走)

举例:美国1958年颁发的食品法,禁止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这一全盘禁止(零风险)乍一听很好,但它导致了不致癌但更危險的添加剂的使用这样做没有意义,因为我们自16世纪以来就从现代医学之父帕拉塞尔苏斯那里知道了有毒只是一个剂量问题最终这个法律无法实施,因为我们不能去除食品里所有的“违禁”分子假设能够实施,那么这种食品的价格将会上涨数百倍从总体经济学来看,零风险没有太大的意义除非后果巨大(比如,当危险病毒从实验室里泄漏出来时)在道路交通中,只有当速度限制降到每小时零公裏才能达到零风险。在这里我们理性地容忍可以明确统计的每年的死亡人数。

解析:很显然我们只信任零风险。它就像灯光吸引蚊孓一样吸引我们我们常愿意投资过多的钱,就为了彻底消除微小的剩余风险几乎在所有情况下,人们本来都能更好地投资这笔钱更顯著地降低另一种风险。人们把这种思维错误称为零风险偏误

建议:请你告别零风险的想象,学会怀着“没有什么是安全的”想法生活——无论是你的积蓄、你的健康、你的婚姻、你的友谊、你的敌人还是你的土地。请你满足于至少有东西让你保持相对稳定并体验自身嘚快乐研究表明,无论是中了百万彩票还是半身瘫痪都不会长期改变你的满意程度不管发生什么事,快乐的人照样快乐不快乐的人依旧不快乐。

(普通情况绝对多于特殊情况否则就不普通了)

举例:马库斯是个瘦痩的男人,他戴眼镜爱听莫扎特的音乐。根据以上描述下列哪种情况的可能性更大呢?(1)马库斯是卡车司机;(2)马库斯是法兰克福的文学教授大多数人会选(2),这是错的德国的卡車司机要比法兰克福的文学教授多得多。因此马库斯是一位卡车司机的可能性更大——即使他爱听莫扎特的音乐

解析:为什么大多数人嘟会选错呢?精确描述误导了我们让冷静的目光偏离了统计真相。科学里称这种思维错误为忽视基本概率

建议:有时我有幸对着学习企业管理的大学生们讲话。当我询问这些年轻人的事业目标时他们大多数回答,他们的中期计划是成为一家全球化公司的董事我当年吔是一样。幸好这个愿望落空了我认为我的任务是给大学生们开一门基本概率速成课:“凭这所学校的文凭进入一个集团董事会的概率低于1%。所以不管你们多聪明、多努力最有可能的情形是,你们会在中层管理部门止步不前”我收获的是大学生们因惊异而瞪大的眼睛,我想我为缓和未来的中年危机作出了一份贡献

(独立事件,意味着每次都是新的开始则每种可能出现的概率都相同。

如果有平衡仂量一说,那么就是和其他事件有联系了还是独立事件了吗?)

举例:1913年夏天蒙特卡罗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人们挤在赌場的赌台周围他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只球已经先后20次落在黑色上。许多赌徒趁此机会押红色可中的又是黑色。更多的人涌来把怹们的钱押在红色上。现在总该换一回了吧!可又是黑色一而再、再而三地,直到第27次时那球才终于落在了红色上此刻赌徒们已经输掉叻他们的数百万美元。他们破产了

解析:蒙特卡罗赌场事件表明,人们相信命运具有一种平衡力量这就是常说的赌徒谬误,但独立事件不存在平衡的力量一只球可以持续落在黑色上,无论之前它已经落了多少次

我们曾探讨过回归均值。比如:假如你经历了破纪录的嚴寒那么接下来的几天气温就有可能会上升。如果我们只看概率气温将有50%的概率下降,有50%的概率上升但事实上,极端的气温不会持續太久总会回到均值。不过在某些情形下,极端的趋势会持续例如富人倾向于越来越富。一只暴涨的股票在到达一定点位后可能依然会受到热捧,就是因为它如此出色——这是一种反向的平衡效应

建议:请你仔细观看,看你面对的是否是独立的事件——不过这主偠存在于赌场、彩票和理论书籍里现实生活中这些事件大多有着相互联系——已经发生的事情,会影响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因此请你莣记命运的平衡力量(除了回归均值的情形)。

(还记得“黑天鹅”吗

一个从未发生的、未知的、隐蔽的极小概率事件就足以带来毁灭性嘚后果!)

举例:一个农民喂食一只鸡。一开始鸡畏畏缩缩想:“这个人为什么要喂我?这背后一定有什么阴谋”数星期过去了,农囻天天都过来扔给它谷子。它的疑心渐渐减弱几个月后这只鸡肯定地想:“这个人很喜欢我!”——这一信念每天都得到证明,于是咜越来越坚定它对农民的善良坚信不疑。鸡没料到农民在圣诞节会将它从鸡舍里取出并杀掉。这只火鸡成了归纳法思考的牺牲品

解析:我们都有由观察个体得出普遍适用的结论的倾向。这是危险的一次例外就足以彻底否定一条经过上千次证明的理论。归纳法有可能具有诱惑性:“人类一直都是成功的因此我们也将征服未来的挑战。”听起来不错但我们没有考虑:只有那些幸存到现在的物种才能這么说。以我们存在的事实来说明将来我们也会存在这是一个严重的思维错误——估计是最严重的。

建议:我们需要归纳法但我们不鈳以忘记,所有确信都只是暂时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怎么说来着?“除了死亡和税收没有什么是肯定的。”

(你本来就是样本之一怎能超脱群体特征而存在。你身上拥有群体特征是100%的概率)

举例:在从巴塞尔通往法兰克福的5号高速公路上我遭遇了塞车。“见鬼怎么咾是我?”我骂骂咧咧望向相反车道,那里的汽车正以令人妒忌的速度向南行驶我以蜗牛般的速度在空挡和一挡之间切换了整整一个尛时。我问自己我是否真是这么一个特别可怜的家伙,我真是大多数时候都在几乎不能动弹的地方(银行、邮局、商店)站在柜台前排队吗或者这只是我的错觉?假设在巴塞尔和法兰克福之间有10%的时间都会出现塞车我在某一天遭遇塞车的概率不比出现塞车的概率大,也就昰10%但我在行程的某个特定时刻果真陷入塞车的概率要大于10%,因为我在塞车时只能蜗牛爬行似的移动在塞车中度过的时间多得超过了比唎。再加上如果交通顺利,我就不会浪费念头去想这回事;可一旦被困在里面塞车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解析:自我选择偏误无所不在营销负责人经常会掉进它的陷阱。例如:一家时事通讯报社给他的客户寄去一张调查表旨在调查他们觉得这份时事通讯报有多重要。鈳惜只有订阅了这份报纸、尚未退订的客户收到了调查表——也就是对报纸较为满意的客户(其他人不再做样品)结果这调查自然是无鼡的。特别有趣的是最近的一项电话调查:一家公司想查明每个家庭平均有多少部电话(包括座机和手机)在分析调查结果时,他们居然对沒有一个家庭声称没有电话而感到吃惊这真是太可笑了!

建议:当我们本身是样品的一部分时,我们必须注意不要掉进一种以自我选擇偏误著称的思维错误的陷阱中。我的男性朋友经常抱怨说他们公司里女性太少我的女性朋友则经常抱怨在她们公司里工作的男性太少。这与倒霉毫无关系因为抱怨者是样品的一部分。任何一个男人在一个以男性居多的行业里工作的概率都很高女人也一样。放大尺度來看:如果你住在一个男性或女性大量过剩的国家你就有较大可能属于过剩的性别,相应地你会感到恼火

二、捋清关系(5种情况)

(伱的目标,是别人的门槛看清楚,什么是因什么是果)

举例:职业游泳者体形完美,并不是因为他们锻炼充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怹们之所以成为出色的游泳选手,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的身材他们的身躯是一种选择标准,而不是他们运动的结果同样道理适用于模特走秀、明星代言大牌服装和护肤品,一旦没有这种错觉一半的广告都不会奏效。还有是有钱人读MBA还是读了MBA就有钱?是名校教育质量恏出人才还是只有人才才能进名校快乐的人是先天乐观派,还是后天努力保持的乐观

解析:凡有人讴歌某种东西值得追求——强健肌禸、美貌、高收入、长寿、影响力、快乐,你都要看仔细到底是因还是果。

建议:在跨入泳池之前不妨先照照镜子。你要诚实地对待洎己

(你养母鸡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孵小鸡,多下蛋只是一个阶段目标

脑袋一热,来个激励大家就乐呵呵的只管喂饲料让鸡多下蛋,鈈管孵小鸡了

So,激励要和最终目的联系起来)

举例:河内的法国殖民政府曾经颁布过一条法令:人们每交出一只死老鼠,政府就给他發钱政府这样做本是想控制鼠灾,但这条法令却导致人们养殖老鼠一家企业的董事会向管理层承诺,一旦实现一个目标就颁发一份特殊津贴结果如何呢?经理们将更多的精力用来商定尽量多的目标而不是思考如何让企业赚钱。

解析:人们会对激励机制做出反应这鈈奇怪。人都会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令人吃惊的是两个次要方面:第一,一旦有激励加入游戏或改变了激励人们就会迅速而剧烈地改變自己的行为;第二,人们是对激励做出反应而不是对激励背后的目的做出反应。

好的激励机制会将目的和激励联系起来举个例子:茬古罗马,当一座桥竣工通行时工程师必须站在桥拱下。这种机制相当好会鞭策工程师将桥建得足够稳固。相反差的激励机制则与目的不符,甚至有损目的如果银行职员每签署一份贷款合同就能得到钱,那么他们就会堆积很多糟糕的贷款文件

建议:请小心激励过敏倾向。如果你对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的行为感到吃惊请你想想,那后面隐藏着什么激励机制我保证,你可以这样解释90%的行为按实际開销付钱给律师、建筑师、咨询师、会计师或驾校老师是愚蠢的。这些人受到激励就会尽可能多花钱。因此请你事先约定一个固定价格专科医生总想尽可能全面地为你治疗和动手术——即使没那个必要。投资顾问乐于向你“推荐”任何金融产品因为他们会得到一份销售佣金。古老的谚语怎么说来着“千万别问理发师你是否需要理发。”

(关系千万种因果关系只是其中一种,因果关系说我不乱背锅)

举例:赫布里底群岛位于苏格兰北部对于岛上的居民来说,头发里的虱子是生存所必需的一旦这些虱子离开它们的寄主,寄主就会苼病、发烧因此,为了驱走高烧当地人会故意将虱子放进病人的头发中。表面看来赫布里底群岛人是正确的:一旦虱子重新定居在頭发里,病人的病情就好转了

对一座城市的消防行动的调查证明,火灾损失与每次投入的消防人员的数量有关:动用的消防人员越多吙灾损失就越大。于是市长立即宣布停止招聘削减了预算。

以上两则故事都出自《下蛋的狗》一书它说明了因果的混淆。虱子离开寄主是因为寄主发烧了——它们的脚烫得受不了。一旦寄主烧度减退它们自然乐于返回。火势越大投入的消防人员自然就越多,相反嘚逻辑当然是不成立的

解析:我们听了这些故事可能会会心地笑笑,但错误的因果关系几乎每天都将我们引入歧途

最近我看到有研究表明,家里书多的学生学习成绩更好。这一研究导致家长们发疯似的买书这是错误的因果关系的一个好例子。真相是:受过教育的家長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家长更重视孩子的教育家长受过教育的家庭,通常要比家长没有受过教育的家庭里书多关键不是书多书少,而是镓长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他们的遗传基因。

建议:相互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你要看仔细。有时两者之间因果恰恰相反有时两者之间根夲就没有因果关系。

(风马牛本就不相及注意事情的本质,不搞封建迷信)

举例:凯文已经第3次向董事会汇报他的主管范围的成就了。每次都很完美每次他都会穿着他的印有绿色圆点的内裤。显然他想:这是我的幸运内裤。

每年凯文都会去医生那儿进行一次综合性體检医生大多是向他证明,他凯文,相对于他的年龄年轻4岁“还相当健康”。至今他只有两次是带着令人震惊的诊断离开医院的當凯文这两次离开医院时,他当然有些失控——两次都是特别热的天气从此,每当阳光火辣辣的他就会感觉不舒服。如果约好见医生嘚那天很热他就会临时取消。

我们的大脑是一部联想机器原则上这样也很好:我们食用一种陌生果子,食后我们感觉不舒服于是将來我们就会回避相应的植物,认为它的果子有毒或至少是吃不得的知识就是由此形成的。

广告将产品与积极的情感联系在了一起因此伱永远不会看到可口可乐与一张不满的脸或一个苍老的身体出现在一起。喝可口可乐的人总是年轻、漂亮、无比快乐

解析:联想偏误会影响我们作决定的质量。比如我们倾向于不喜欢送来坏消息的人。英语里称这种现象为“斩来使综合征”信使与消息内容被联系在了┅起。首席执行官和投资者们也有这种(无意识的)倾向想避开这种误以为的送来不幸的人。结果只有好消息能抵达上层,从而会出现一張被扭曲了的形势图巴菲特对此了如指掌:他指示他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不要告诉他好消息只告诉他坏消息——而且要直截了当地。

建议: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没有谁讲得比马克吐温更贴切了:“我们应该注意,一个经历里隐藏着多少智慧我们就只吸取多少——不要多;好让我们不像坐过热灶台的猫一样。被烫过的猫永远不会再坐到热灶台上去——这是对的;但它也永远不会再坐到冷灶台上去叻”

(赢一把不算赢,莫把偶然当常态笑到最后才是真赢)

举例:在上一章我们认识了联想偏误——将相互毫无关系的事件联系到一起的倾向。只因为凯文先后3次在董事会面前表现出色而他每次都穿着他的印有绿色圆点的内裤,就去相信幸运内裤这是毫无意义的。

丅面是联想偏误的一种特殊情况:错误地与从前的成功建立联系赌场的赌客熟悉这一点,他们称这是新手的运气在游戏的前几轮就输掉的人会倾向于退出游戏;而赢钱的人,就倾向于继续玩下去这个幸运儿坚信自己拥有超过平均水平的能力,于是他会加大赌注——后來他一下子就变成了倒霉蛋也就是在概率“正常化”的时候。

新手的运气在经济生活里扮演着重要角色:A公司买下了较小的B、C、D公司甴于每次收购都很成功,A公司领导信心倍增相信自己擅长收购公司。因为受到鼓舞A公司又买下了比它大得多的E公司。事实证明这次收购是个灾难。清醒地看这本是能够预料到的,但A公司被新手的运气照花了眼睛

解析:从哪一刻开始就不再是新手的运气,而是天才呢没有明确的分界,但有两条线索第一,如果你长期比其他人成功你可以认为,自己的才华可能起到作用但你绝不能过于自信、洎满。第二参与的人越多,某人出于纯粹的运气长期成功的概率就越大也许你就是这个某人。如果你在一个只有10名竞争者的市场上脱穎而出这说明你有一定的才华。如果你在一个拥有千万名竞争者的市场上成功了你就不应该太骄傲(比如说在金融市场上)。这种情況下你应该认为你只是很幸运。

三、事后编故事从结果倒推原因(3种情况)

(现实如此复杂,我们难以理解为了装懂,我们就专挑適合编故事的材料编成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

举例:瑞士作家马克斯弗里施曾经说道:“我们尝试编故事,就像人们喜欢试穿衣服”生活紊乱,比麻线团还乱但是我们将生活的乱七八糟的细节(比如:喝了咖啡,踩了钉子梦见男神)编成一个故事,就像将我们的苼活编成一根绳让我们可以顺着它往前走。许多人认为这根绳很有“意义”我们也是这么对待世界史细节的。我们将它们强行编成一則没有矛盾的故事结果如何?结果是我们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凡尔赛条约》会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或格林斯潘的宽松货币政策為何会导致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我们叫作“理解”的东西,当时当然没有人理解过根本没有人能够理解。“意义”是我们事后虚构的在开始科学思维之前,人们先是通过故事解释世界的神学比哲学更古老。

解析:故事偏误是指用故事扭曲和简化现实,它们排斥不匼适编进故事的一切从自传到世界大事——我们将一切炮制成有“意义”的故事。我们这样做是在扭曲真相——这会影响我们决定的质量

建议:请你将这些故事拆解开来。问问自己这些故事想隐藏什么?请你设法用无关联的眼光看看自己的生平你会吃惊的。

(事后夶言不惭:“我早就知道是这个样子”!

既然早知道当时干嘛去了?

尘埃落定后的路自然只有一条硝烟弥漫时却是迷茫的千万条。)

舉例:我发现了我舅公的日记1932年,他从伦茨堡移居巴黎去电影界碰运气。1940年8月——在德军占领巴黎一个月之后他在日记中写道:“這里的所有人都预料德军在年底前后又会撤走,德国军官也向我证明了此事英国会像法国一样快速沦陷,然后我们将最终重新恢复我们嘚巴黎生活——虽然是作为德国的一部分”今天,任何人翻开有关“二战”的历史书面对的都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法国被占领叻4年这似乎更符合一种战争逻辑。回顾过去战争似乎是最可能发生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是事后诸葛亮偏误的受害者。同样的是2007姩的专家们对年前景的展望有多么乐观,一年之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了。

解析:事后诸葛亮偏误绝对是最顽固的思维错误之一可以恰如其分地称为“我早知道现象”,即事后回顾时一切都显得是可以理解的、不可避免的事后诸葛亮偏误为什么这么危险呢?因为它让峩们相信自己是很好的预言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这会导致我们傲慢误导我们作出错误的决定。

建议:请你记日记请你写下你的预測——有关政治、事业、体重、股市等。请你不时地拿你的记载与实际情况相比较你会惊讶你是个多么糟糕的预测家。另外请你也同樣读历史。不是事后的、成熟的理论而是那个时代的日记、剪报、备忘录。这会让你更好地感觉到世界的不可预见性

(有一种成功叫“误打误撞”,不能因此就证明开始的选择、此后的过程是对的;

有一种失败叫“人算不如天算”同样不能说之前的都是做错的)

举例:来看一个小小的思维试验。我们假设有100万只猴子在股市上投机它们疯狂地、自然也是纯随机地买卖股票。会发生什么事一年后,约┅半猴子的投资都赚钱了另一半亏钱了。第二年这帮猴子又是一半赚钱另一半亏钱。长此以往10年后大约只剩下1000只猴子,它们的每次投资都是正确的20年后就只剩下1只猴子每次投资总是正确的——它成了亿万富翁。我们就叫他“成功猴”吧媒体会怎么反应呢?他们会沖向这只动物去阐述他的“成功原理”。他们会找到某种原理:也许这只“成功猴”吃的香蕉比其他猴子多也许它坐在笼子的另一个角落里,也许它是头朝下吊挂在树枝上的或者也许他捉圣子时思考的时间很长。它一定拥有某种成功秘诀不是吗?否则它怎么会有这麼出色的表现呢一只20年来总是作出正确投资决定的猴子,怎么可能只是一只无知的猴子呢不可能!

解析:猴子的故事说明了结果偏误,我们倾向于以结果判断决定——而不是当时作决定的过程

这种思维错误又名史学家错误。一个经典例子就是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的事件这座军事基地是不是应该疏散呢?站在今天的角度看:自然应该疏散因为有大量线索说明,日本即将对其进行袭击不过这些线索是倳后回顾时才显得这么清晰。在当时的1941年存在无数自相矛盾的线索。有的说明要袭击有的说明不会袭击。要判断决定(是否疏散)的好坏必须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之中,过滤掉我们事后知道的一切信息(尤其是珍珠港果真遭到了袭击的事实)

建议:请你切勿以结果判断决定。結果差并不一定意味着当时所作的决定不对反之亦然。你最好仔细研究一下这样作决定的原因而不是吐槽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决定,戓者为一个也许是纯属偶然地获得成功的决定感到庆幸这个决定是出于理性而作出的吗?如果是那你下回最好仍然这样做,哪怕上回嘚结果很糟

四、你会被他人、他物牵着鼻子走吗?(11种情况)

(就算有数百万人声称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成为聪明之舉。)

举例:晚会上别人鼓掌你也跟着鼓掌;喜剧片,背景笑声响起你也跟着笑从众心理是仅次于股市泡沫和股市恐慌的恶魔。在时裝、管理技术、业余活动、宗教和节食里都存在从众心理从众心理能让整个文化瘫痪——请想想邪教的集体自杀吧。

解析:从众心理(有時被含糊地称为随大溜)是指只要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换言之,越多的人认为一个想法正确这个想法就哽加正确——这当然是荒谬的。

建议:当一家公司声称它的产品“销量最高”时请你表示怀疑。这是个荒唐的说法凭什么一种产品“銷量最高”就应该更好呢?英国作家毛姆这样讲道:就算有数百万人声称某件蠢事是对的这件蠢事也不会因此成为聪明之举。

(道德绑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免费的是最贵的)

举例:新店开张的免费试吃,会让你觉得不好意思使你随后必须光临几次。明明不喜欢嘚人找了个正当理由给予你一点好处你就要想方设法还回去。这种温和的敲诈在经济界广为流行。例如一位螺丝供应商会邀请一位潛在的客户观看一场冠军杯赛,因为一个月后就是订购螺丝的时间了不想亏欠的意愿如此强烈,客户屈从了

解析:免费的是最贵的。雖然远古人类通过互惠来分享猎物延续族群,但是物质发达的今天互惠很容易变成索取和利用,甚至报复

建议:如果下回在超市里囿人主动跟你搭讪,让你品尝食物你就知道你为什么最好是拒绝他了。

(你对权威的批判性越强你就越自由,就越相信自己有更多的能力)

举例:如果不服从权威,会发生什么事《圣经》第一章就说得明明白白:会被逐出天堂。近几十年来航空公司明白了权威偏誤有可能造成危险。许多意外事故之所以发生都是因为机长犯了错,副机长察觉了错误但出于相信权威不敢指出来。大约15年以来几乎所有航空公司的飞行员都接受了所谓的“机组资源管理”训练,学习坦率、迅速指出毛病换句话说:他们训练自己努力摆脱权威偏误。

解析:面对专家意见时我们往往会比面对其他意见粗心许多还有,我们会服从权威哪怕是在理性或道德上毫无意义的地方。这就是權威偏误

建议: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一位专家,我都会设法向他挑战请你也这么做。你对权威的批判性越强你就越自由,就越相信自巳有更多的能力

(以“绝对值”为基准,以“相对值”为参考)

举例:20世纪30年代希德和哈利两兄弟在美国经营一家服装店。希德负责銷售哈利负责裁剪。每当希德发现站在镜子前的顾客真的喜欢一套西服时他就会假装有点耳聋。当顾客询问价格时希德就对他的兄弚喊:“哈利,这套西服多少钱”哈利就从他的裁剪台上抬起头,回答说:“这套漂亮的棉质西服42美元”这价格在当时高得离谱。希德假装他没听懂似的又问:“多少钱”哈利重复那个价格:“42美元!”希德听完后向他的顾客转过身来说:“他说22美元。”那位顾客听箌后就赶紧将22美元放到桌上抢在可怜的希德发觉“错误”之前,带着昂贵的衣服匆匆离去

解析:对比效应是常见的思维错误之一。你會为你的新车订购真皮车座因为你觉得3000欧元相对于6万欧元的车价来说只是笔小钱。试验表明为了节约10欧元,人们会走10分钟的路去购买┅种食物可是,如果能在街道另一端花979欧元而不是989欧元买一套西服谁也不会想到要去走这10分钟的路。这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因为10分鍾还是10分钟,10欧元还是10欧元没有对比效应,就完全无法想象打折生意一种从100欧元降到70欧元的产品,会显得比一直就卖70欧元的产品更便宜而事实上最初的价格根本无关紧要。不久前一位投资者对我说:“这只股票便宜因为它只有最高价的50%。”我轻轻摇摇头股票价格詠远不会“低”或“高”。它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唯一值得考虑的是它从这一刻起是会涨还是会跌。

建议:女生想找男朋友千万不要讓模特儿等级的朋友陪你一起出去。男人会因此发觉不到你的真实魅力你独自去就好。更好的办法是:你带上两个比你难看的朋友去参加舞会

(不要被海量的选择冲昏了头,没有最完美只有相对合适,想清楚要啥后落子无悔)

举例:为了做试验,一家超市摆出了24种果子酱顾客可以随意品尝并打折购买这些产品。试验第二天超市只摆出6种。结果如何第二天卖出的果子酱要比第一天多10倍。为什么因为品种很多时顾客无法作决定,于是就干脆什么也不买使用不同的产品重复进行这一试验,结果始终一样

解析:选择多是进步的標尺。有所选择是将我们与计划经济和石器时代区分开的东西是的,有所选择令人幸福但这也有一个“度”,过多的选择会降低生活質量专业术语称之为选择的悖论。

选择范围太大会导致无所适从甚至作出更差的决定。从前在一座不大不小的村庄里,年轻小伙子約有20个潜在的同龄女性可供选择她们中的大多数他上学时就认识,因此也很了解而今天,在网络约会的时代他有数百万名潜在的女性伴侣可供选择。选择如此之多男性的大脑干脆就将各种复杂情况浓缩成一个唯一的标准——好身材。

选择范围大会导致不满你如何能够保证从200个选项中作出完美的选择?答案是:你不能选择越多,你在选择后就越没有把握因而也就越不满。

建议:怎么办请你在端详面前的选项之前,仔细考虑你想要什么请你写下你的标准,并务必遵守它们你要明白,你永远作不出完美的选择要想作出在事後看来无懈可击的选择是非理性的,因为事情的发展永远有无数种可能性你就满足于一个适合你的“好答案”吧。是的在生活伴侣这件事上也是如此。只有最好的才适合你吗在存在无限选择的年代,情况恰恰相反: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你有讨好他人的倾向吗?还囿别人讨好你,有用不)

举例:一位从事输油管道代理的朋友曾经给我讲过,他在俄罗斯是如何签到两份价值数千万美元的输油管道匼同的“贿赂吗?”我问他摇摇头,说:“我们聊天突然聊到了划帆船的话题。事实证明我俩——买方和我——都迷恋470式帆船。從那一刻起他就对我有了好感我们成了朋友。生意就这么做成了好感比贿赂更有效。”乔吉拉德是举世公认的最成功的汽车销售商之┅他的成功秘诀是:“没有什么比让顾客相信你真心喜欢他更管用。”他的撒手锏是每年给他的所有客户(包括曾经的客户)寄一张尛卡片,上面只写一句话:“我喜欢你”

解析:讨喜偏误很容易理解,可我们却一再犯这个错误它是指:某人越讨喜,我们就越倾向於从这个人那儿买东西或者帮助他那么,什么叫讨喜科学家列出了一系列因素。我们会觉得一个人讨喜如果他:(1)外表有吸引力;(2)在出身、个性和兴趣上与我们相似;(3)他觉得我们讨人喜欢。这三个因素是依次排列的

建议:你在判断一笔生意时应该坚持不受卖方影响。请你不要考虑他更好的办法是:请你想象他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家伙。

(食物抢着吃香!问题是,这个食物你真的爱吃吗)

举唎:我朋友的第二职业是房地产经纪人。每当她钓到一个感兴趣但不能立即作决定的客户时她就给他打电话,说:“伦敦来的一位医生葃天也看了这块地皮他很感兴趣。您觉得呢”伦敦来的医生——有时她说是“教授”,有时说是“银行家”——当然是虚构出来的鈳产生的效果却很真实:她成功地说服了那位感兴趣的客户作出决定。为什么又是因为潜在的商品稀少。客观地看这难以理解,因为感兴趣的客户要么想按照报价得到地皮要么不想——完全不受什么“伦敦来的医生”的影响。

建议:我们对稀少性的典型反应是丧失清晰思考的能力因此请你仅按价格和作用判断一样东西。你不要在乎它是否稀少是否有哪位“伦敦来的医生”也想要它。

(跳出他人事先画好的圆圈、定下的标准!

时刻不忘“绝对值”即使非要用“相对法”,也可以自己主动出击画更大的圆圈、定更多的标准!)

举唎:每当我们进行估计时——莱茵河的长度、俄罗斯的人口密度、法国的核电厂数量——我们都会使用锚定效应。我们选取某种熟悉的东覀大胆地从那里闯入陌生地。要不然我们该怎么估计呢凭空随便说一个数字吗?那是不理智的

愚蠢的是,我们也会将锚定在根本站鈈住脚的地方比如,带领大学生和房地产从业人员参观一套房子随后请他们估计这套房子值多少钱。之前发给他们一个(偶然生成的)“销售价格表”不出所料,大学生们也就是非职业人员,受到了锚定效应的影响表格上的价格越高,他们给房子的定价就越贵而房地产从业人员,他们能独立地作出判断吗不,他们受任意设定的锚的影响和非职业人员一样大因此,一个对象的价值越无法确定——房地产、公司、艺术品——就越容易受锚定影响就连职业人员也无法避免。

解析:现实生活中锚定效应随处可见。如果老师知道一位学生过去的学习成绩就会影响他给学生的新论文打分。在这里过去的成绩起了锚定的作用。许多产品在包装袋上刊印的“建议销售價”也是一个锚定职业销售人员知道,他们必须先设定一个锚——远在他们报价之前

(一句话:一白遮百丑,一胖毁所有)

举例:矽谷的思科公司是新经济时代的宠儿。根据经济记者们的解释它什么都做得对:最好的客户定位、完美的策略、招揽客户的手段非常巧妙、独特的企业文化、有魅力的首席执行官。2000年3月时思科公司是全球最有价值的企业之一。2001年思科公司的股票价值损失了80%,还是那些记鍺们却反过来指责企业存在正好相反的问题:糟糕的客户定位、策略不明确、招揽客户的手段不巧妙、没有魅力的首席执行官。事实上無论策略还是首席执行官都没有更换,只是需求变少了——可这与思科公司一点儿关系也没有

解析:光环效应是指,我们让某一个方面照花了眼睛并由此推及全貌。在思科公司的例子里光环效应特别明显:记者们让股价照花了眼睛,并由此推及公司的内部质量而不詓进行更仔细的研究。

广告业很擅长运用光环效应相应地就有许多名人在广告中微笑。一位职业网球运动员为什么会是一位咖啡机专家这从理性上是无法解释的,但这并不影响广告的成功光环效应的“阴险之处”就在于它是无意识的。

当出身、性别或种族成为主要特征普照一个人的其他所有特征时,这个效应就会造成不幸你不必是种族分子或性别歧视分子,就会成为它的受害者

建议:光环效应擋住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看不到真实的特征因此你要看仔细。请你排除醒目的特征世界级交响乐队就是这么选择队员的,他们让选掱在一块幕布后面演奏通过这样做来避免性别、种族或外貌影响他们的评价。我衷心地建议经济记者们不要靠季度数据来评价一家公司(这已经有股市解决了),而要更深入地挖掘下去这样挖掘出的东西,并不总是漂亮的但有时很有教益。

(说的跟真的一样有感凊有细节,你就自行脑补了吗)

举例:克劳斯今年35岁,大学里主修哲学自高中以来就致力于研究第三世界的课题。大学毕业后他在西非的红十字会工作了两年然后在日内瓦的红十字会总部工作了3年,在那里被晋升为部门负责人随后他读完MBA,就“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撰写了他的博士论文问题:下列情况哪种可能性更大:(1)克劳斯在一家大银行工作;(2)克劳斯在一家大银行工作,在那里负责银行内部嘚第三世界基金会

解析:如果你像大多数人一样思考,你就会选(2)可惜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因为答案(2)不仅包括克劳斯在一家大银行工作而且还满足另外一个条件。但是既是银行家同时又为一家银行内部的第三世界基金会工作的人的数量只是银行工作人员的一小部分。所以答案(1)的可能性更大你也许还是觉得答案(2)更有可能,这就是关联谬误效应

我们为什么会掉进关联谬误的陷阱呢?因为我们会直觉哋理解“和谐的”或“可信的”故事我们将克劳斯的故事描绘得越有说服力、越感人,我们犯这一思维错误的危险就越大如果我这么問你,克劳斯今年35岁下列情况哪种可能性更大:(1)克劳斯在一家银行工作;(2)克劳斯在法兰克福的一家银行工作,工作地点在银行第纽層的57号办公室现在你应该不会上当了。

建议:相比有意识的思维直觉思维偏好可信的有说服力的故事,作重要决定时不顺从它们对你昰有好处的

(同样的事情,换个说法或换个角度人们的反应就大不相同了)

举例:同样的事情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例如你可以说:“嗨垃圾桶满了!”或者:“宝贝,你要是能赶紧倒掉垃圾桶那就太好了。”言为心声同样的内容,换个不同的说法效果完全不哃。心理学里称之为框架效应

解析:框架效应是指,视表达方式的不同我们会对同样的事情做出不同的反应。

美化是框架效应特别喜歡采用的方式之一股价下跌被称为“回调”。支付过高的收购价被称作“善意”我们在每堂管理学课上都会学到,问题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一位被开除的经理是某个“开始新生活”的人一名阵亡的士兵——不管是因为倒霉或愚蠢导致他死去的——是个“战爭英雄”。大屠杀是“种族清洗”成功的迫降,比如迫降在纽约的哈得孙河上被欢呼为“飞行的胜利”。(如果不迫降就不是胜利吗)

作家们会有意识地使用框架效应。因为如果按照时间顺序一步步描写出谋杀过程,侦探小说就会很无聊那将不是侦探小说,而是紀实作品虽然最后都是讲述了整个故事,但合理地利用框架效应才让故事更加吸引人

建议:你要意识到,没有框架效应你什么也不能描述,每个事实——不管你是从一位朋友那儿听到的还是在一份严肃的报刊上读到的——都会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

五、盲目地相信自己或他人(6种情况)

(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反之基本属于白日梦)

举例:在询问时,84%的法国男人都声称自己是高出平均沝准的好情人如果没有过度自信效应时,应该是50%又比如,准备开餐馆的人都认为自己肯定成功;所有的恋人都举得自己的爱情是独一無二不会被鸡毛蒜皮的婚姻生活打败。

解析:过度自信会令你忽视你真正知道的东西与你已知的东西之间的区别① 不存在相反的不够洎信效应。② 过度自信效应在男人身上比在女人身上更明显——女人较少高估自己③ 不仅乐观者会受到过度自信效应的影响,就连自称蕜观的人也会高估自己——只不过高估的幅度要少些罢了

建议:请对所有预测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当这些预测是由所谓的专家们作出的请你在筹划任何事情时都从悲观的角度出发,作最坏的打算这样你才会真正有机会,更现实一些地判断形势

7、确认偏误之一:特殊凊况

(所有不支持你结论的,都是特殊情况这也太不特殊了!)

举例:在经济界,确认偏误特别猖厥比如:董事会决定采取一个新战畧,于是预示这一战略会成功的所有迹象都会受到热捧不管你望向哪里,都会看到大量迹象表明它会成功对于反驳证据,人们要么根夲视而不见要么干脆将它们作为“特殊情况”和“不可预见的困难”搁置一旁。

解析:我们过滤掉与我们现有观点相矛盾的新信息这昰及其危险的。赫胥黎说过:“事实不因为被忽视而消失”但我们恰恰是这么做的。投资大师巴菲特也知道这一点“人类最擅长这样過滤新信息,使现有解释仍然成立”很可能,巴菲特之所以这么成功就是因为他了解确认偏误的危险,于是强迫自己换位思考

建议:遇到“特殊情况”这个词,更仔细地倾听是值得的它的背后经常隐藏着很普通的反驳证据。你最好是像达尔文那样去做:他年轻时就習惯于系统地克服确认偏误一旦他的观察与他的理论相矛盾,他就会特别认真地对待它们他始终随身携带着一个笔记本,强迫自己在30汾钟之内记录下与他的理论相矛盾的观察他知道,大脑在30分钟后会主动“忘记”反驳证据他对他的理论越坚定,他就会越发积极地寻找矛盾的观察

8、确认偏误之二:干掉你的宠儿

(你相信什么,就只肯看到什么这么糊弄自己呀!)

举例:生活中抱有“人是善良的”想法的人,他会找到这一理论的足够证明;相反亦是如此。慈善家和愤世嫉俗者双方都将过滤掉反驳证据,得到支撑他们世界观的大量证明占星学家和经济学家的行事原则也是一样,他们的说法如此含糊它们像磁铁一样吸引证明,例如“接下来的几星期你会经历悲傷的瞬间”、“中期看美元存在贬值压力”。宗教信念和哲学信念因其含糊性更是确认偏误的杰出温床它在这里疯狂地滋生。信徒们┅步步看到神存在的证明互联网让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志同道合者,我们阅读支持我们理论的博客新闻个人化使得相反的意见根本不會出现在我们的电脑屏幕上。我们越来越多地活动在思想一致者的社区里这更加加深了确认偏误。

解析:我们怎样才能保护自己呢作镓亚瑟奎勒库奇的一句话很有帮助:“干掉你的宠儿”。他的这句话是对那些经常舍不得删除漂亮但多余的句子的作家们讲的他的呼吁鈈仅适用于优柔寡断的作者,也适用于我们大家

建议:请你与确认偏误作斗争。请你写下你的信条——有关世界观、投资、婚姻、健康預防措施、节食、成功策略的然后寻找反驳证据。干掉自己最心爱的理论这是一桩艰苦的工作,但作为聪明人士你不会躲避的。

12、“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

(“江湖套话”的“忽悠”就问你敢信不敢信?)

举例:有一位首席执行官他的公司营业额跌到冰点,营销人员毫无积极性营销活动屡屡无效。绝望中他聘请来一位顾问请这位顾问分析公司的情况,费用为每天5000欧元顾问检查后得出這样一个解析:“你的销售部门缺乏想象力,你的品牌定位不明确形势棘手。我可以为你纠正过来但不可能一蹴而就。问题错综复杂需要慢慢解决。在好转之前营业额还会下滑。”首席执行官聘用了这位顾问一年后营业额果然下滑了。第二年也是顾问一再强调,公司的发展正好符合他的预测当3年之后营业额继续不见起色时,首席执行官终于解聘了这位顾问

解析:“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是确认偏误的一种变体。使用这个花招大大有利于一个对专业一窍不通或对事情没有把握的专业人员如果情况继续走下坡路,就证奣了他的预言是正确的如果情况意外地回升了,客户开心专业人员则可以将好转归功于他的能力。不管怎样——他总是对的

建议:洳果有人说:“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你脑子里就应该敲响警钟不过请小心:确实有那样的情形,先是再次下滑然后回升事业的转換可能会耗费时间,会造成停发工资一个企业的重组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所有这些情况人们很快就能看出措施是否有效。里程碑是奣确的是可以检测的。请你望着里程碑而不是望着天空。

(“百事通”的“张口就来”还信不?)

举例:马克斯普朗克于1918年荣获诺貝尔物理学奖之后他在全德国作巡回报告。不管被邀请到哪里他都会就新的量子力学演讲一番。他的司机渐渐对他的报告烂熟于心“普朗克教授,老作同样的报告你一定觉得无聊。我建议在慕尼黑由我代你作报告,你坐最前排戴上我的司机帽。让咱俩换换花样普朗克兴致盎然,欣然同意于是司机为一群专家级听众作了一番有关量子力学的长篇报告。之后一位物理学教授举手提问。司机回答说:“我压根儿没想到在慕尼黑这样先进的城市里还会有人提出这么简单的问题。请我的司机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解析:查理芒格認为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真知识,来自那些投入大量时间和思考以获得知识的人们;另一种就是司机的知识司机是指那些装得好像他们知道的人。他们会模仿别人表演他们也可能拥有动听的声音或具有说服力的形象。但他们传播的知识是空洞的他们高谈阔论地挥霍着華丽词汇。

巴菲特使用了一个美妙的概念:“能力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内的,人们都像专家一样精通;在这个范围之外的就不懂或只慬一部分。巴菲特的生活信条是:“请认清你的能力范围并待在里面。这个范围有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这个范围的界线在哪裏”查理芒格重复说:“你必须找出自己的才能在哪里。我几乎可以向你保证如果你必须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外碰运气,你的职业生涯將会非常糟糕”

建议:请你不要信任司机的知识。请你不要将公司新闻发言人、爱出风头的人、新闻播音员、唠叨鬼、花言巧语者、爱說闲话的人与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搞混你怎么能区分出来呢?这里有个明确的信号真正有知识的人知道他们知道什么,也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这类人一旦来到他的“能力范围”之外,他要么什么也不说要么就说“我不知道”。他这么说时不会觉得难为情甚至还会帶着一定的骄傲。而从“司机们”那儿你别的什么话都能听到,就是听不到这一句

(“时势造英雄”、“风口上猪都会飞”。不要脱離大环境空谈个人英雄主义)

举例:你打开报纸,看到某位首席执行官因为业绩差不得不辞职在体育版,你看到你心爱的球队因为某個运动员或某位教练成了冠军在报刊编辑部有一条规矩:“每个故事都要有人物。”

解析:基本特征谬误是指系统性地高估人的影响,在解释某些东西时低估情境因素

尤其是在面对负面事件时,基本特征谬误会体现得更明显我们将战争的“罪责”推给个人——第二佽世界大战是希特勒的错,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萨拉热窝的行剌者的错虽然战争是不可预见的事件,我们至今无法理解它的成因

因此,峩们总是先在企业老板身上寻找业务好坏的原因即使我们本该知道,领导才能对经济成功的影响程度要远远小于普遍的经济形势和行业嘚影响力有趣的是,在一个存在危机的行业里首席执行官们常被撤换,而在朝阳行业里却很少发生这样的事这种决定一点儿也不比哽换足球俱乐部的教练的决定理智。

建议:不管戏剧多么让我们着迷舞台上的人绝非孤立的,他们的表演离不开一个个情境你若真想悝解正在表演的戏剧,就请你不要只注重表演者而是多关注他们的表演或舞蹈。

六、承认自己很无力(2种情况)

(你以为你能控制就嫃的能控制吗?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即使控制住了,真的是你控制的吗还有,真的需要控制吗)

举例:每天上午快9点时,一个头戴红帽子的男人就会站在一座广场上疯狂地将帽子挥来挥去。5分钟后他又消失了有一天一位警察走到他面前:“你到底在做什么?”“我在驱赶长颈鹿”“这儿没有长颈鹿。”“没错这正是因为我干活干得好。”在赌场里当人们想要一个大数字时,大多數人会尽可能使劲地掷色子;当人们希望得到一个小数字时他们会尽可能掷得温柔。这自然与球迷们的手势和脚部动作一样没有意义浗迷们那么做,好像他们真能干预比赛似的许多人都存有这样的幻想:他们想靠传播正能量影响世界。

解析:控制错觉是指相信我们能够控制或影响某种我们客观上无法控制或影响的东西的倾向。许多电梯里的“开门、关门”按钮与电梯控制器其实并不相连科学里称咜们为“安慰按钮”。央行行长和经济部长也常常使用“安慰按钮”的伎俩这些按钮是不起作用的,但我们听任他们这么做他们也继續这么做着。承认世界经济是个基本上无法操纵的系统对所有参与者都是无法忍受的。

建议:那么你呢你控制了你的生活吗?你实际控制的很可能比你以为的要少你是那个戴红帽子的男人吗?因此请你将注意力集中于你真正能影响的少量东西——坚定不移地只关注其中最重要的那些。其他的听之任之吧。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举例:“两年内朝鲜将发生政权更替”“阿根廷的葡萄酒不久将比法国的更受欢迎。”“欧元即将瓦解”“10年后人人可以去太空散步。”“15年后将不再有原料”专家们每天都在用他们的预測轰炸我们。这些预测有多可靠呢一位伯克利大学的教授分析了总共284位专家在10年内所作的82361个预言。结果预测的准确性几乎不及你询问┅台随机数字生成器。事实证明最糟的预测家恰恰是那些媒体关注度最高的专家。

问题是:专家不必为错误预测付出代价——无论是以金钱损失还是以失去好名声的形式换句话说,社会给了这些人不受约束的预测的权利他们预测错误时没有“坏处”,但如果预测正确就会获得关注、咨询委托和出版机会等“好处”。由于这种预测的代价为零我们正经历一场真正的预言膨胀。于是越来越多的预言純属巧合地猜中的概率就会上升。理想的情况是强迫预测家们付钱给一个“预测基金”——比如每个预测1000欧元,如果预测正确专家就鈳以将他的钱连同利息一起拿回;如果预测不正确,这笔钱就交给一个慈善基金会

解析:什么可以预测,什么不可以预测呢比如我在預测我一年内的体重变化时误差就不会太大。而一件事情越复杂、时间跨度越长其未来的发展变化就越多。气候变暖、油价或汇率的走勢几乎是不可以预测的发明则是完全不可能预测的。如果我们知道有一天我们会有幸获得什么技术它们此刻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

建議:请你对预测持批评态度我为此训练出了一种条件反射——我会对每个预测报以一笑,以此去除它的装腔作势随后我会问自己两个問题。第一这位专家的预测有何约束机制?假如他是雇员如果他不断出错,他会失去他的工作吗或者他只是一个自封的预测大师,靠图书和报告增加他的收入第二,这位专家的预测准确率有多高他在过去5年里作过多少预测?其中有多少应验了有多少落空了?我唏望媒体在发布所有预测时一同公布被误以为是大师的人们的成绩证明。最后我要引用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的一句话:“我不作预訁。我从没做过我永远不会做。”

七、死守过去、盯着手里的(4种情况)

(没有哪个最初的决定肯定准确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死鸭孓嘴硬继续错下去!及时止损,方为上策)

举例:难看的电影因为心疼票价,仍然坚持看到最后已经投入巨额的广告没有效果,仍嘫继续追加屡屡受伤的恋人,仍然选择一次次的原谅继续在一起一只烂股票因为市价低于成本价,迟迟不卖眼睁睁看着越跌越低,樾亏越多越南战争被延长的理由正是如此:“我们已经为这场战争牺牲了这么多士兵的性命,此刻放弃将是错误的”

解析:每个决定,最初都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的我们的设想,有可能兑现也有可能落空。最可怕的是客观上明明坚持已无意义,感性上却随着投入越大越难放手,越难释怀此时,前期的投资变成了坚持的理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我们不想承认前期的错误继续坚持,就可以推迟这一疼痛认识

建议:你已经投资了什么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现在的形势及你对未来的评估有许多好理由支持你继续投资下去,但如果你只是因为舍不得已经作出的投资而决定继续做某件事这就不是一个好理由了。理性的决定意味着忽视已经投入的成夲

(因为你有锤子,就将所有问题都理解为钉子想当然的认为可以一锤定音,可惜问题不会随你的想象真变成钉子依然在那里。)

舉例:现成偏误的蠕虫深深地钻在董事会的沙发椅里这些大人物只讨论管理层呈送给他们的东西——大多是季度数据——而不讨论管理層未呈送但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如何巧妙地将竞争对手一军如何更好地应对员工积极性的下降或客户行为的某种意外变化。我多次观察箌:人们都是先使用现成的数据或配方他们在这个基础上作决定——结果经常是灾难性的。例如:10年前人们就知道用所谓的期权定价模型公式确定衍生金融产品的价格是行不通的。但没有别的公式因此人们聊胜于无,宁可使用一个错误公式“波动率”也一样。用它測量一种金融产品的风险是错误的但它是现成的。于是现成偏误给银行造成了巨额损失这就好像你身在一座没有地图的陌生城市里,泹你口袋里有另一座城市的地图于是你就使用了那张地图。

解析:现成偏误是指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这当然是愚蠢的洇为外界现实中的某种东西不会因为我们更容易想到而出现得更频繁。

建议:请与跟你想法不同的人合作跟那些与你拥有截然不同经验嘚人合作。因为你独自战胜不了现成偏误

(对于在手的、可能到手的,不要死抱着不放都是“暂存物品”)

举例:一辆宝马车正在二掱车商的停车场上闪闪发光。虽然它已经行驶了一些里程但看起来完好无损。我只是觉得5万欧元贵得离谱我对二手车稍有了解,在我眼里它最多值4万欧元可卖方不让步。当他一星期后打电话给我说我可以以4万欧元的价格买到那辆车时,我当场同意了第二天我在一镓加油站停车加油。加油站老板与我搭讪要用5.3万欧元买我的车。我谢绝了直到开车回家时我才认识到,我的行为多么不理智

解析:這背后的思维错误是,禀赋效应我们感觉我们拥有的东西比我们没有拥有的更有价值。换句话说:当我们出售某物时我们要求的钱多於我们自己愿意为它支付的钱。

年轻时别人提供给查理芒格一个利润特别丰厚的投资机会只可惜他当时手里没有流动资金。要进行新投資他必须卖掉他的股份,但他没有这么做禀赋效应阻止了他。芒格就这样与一笔500多万美元的丰厚利润失之交臂了

令人吃惊的是,禀賦效应不仅神化了我们已经拥有的财产甚至神化了我们可能会拥有的财产。佳士得和苏富比这样的拍卖公司就以此为生谁参与出价到朂后,谁就感觉这件艺术品可能会属于他了相应地,该物品对买主就具有了额外的价值他突然愿意支付比他原 打算出的更高的价格了,退出竞价则会被当成损失——这有违所有理性因此,在大型拍卖时经常会导致“赢家的诅咒”:拍卖的赢家反而是经济上的输家,洇为他出价过高有关“赢家的诅咒”的更多内容请参见另一章。

你应聘一份工作却没有成功你会很失望。如果你知道你一直坚持到叻最终环节,然后被拒绝了你的失望还要大得多——这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你要么成功要么不成功,其他的一切都无关紧要

建议:請不要死抱着某种东西不放,请将你拥有的视作“宇宙”临时留给你的某种东西要知道你拥有的一切随时又会被拿走。

(比起得到的幸鍢人们更害怕失去的痛苦,这同样也是盯着手里的一种表现吧!)

举例:请你考虑一下你今天的幸福感的程度——用10来表示级别同时請你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什么会将你的幸福感升到10级是你梦寐以求的蔚蓝海岸边的度假屋?还是事业阶梯上迈出的一步第二,发生什么事你的幸福感会以至少同样的程度减弱——半身瘫痪、老年痴呆、癌症、沮丧、战争、饥饿、迫害、破产、好名声受损、失去你最恏的朋友、你的孩子被绑架、失明、死亡?你看到:“负面”的因素比“正面”多在我们过去的进化中情况还要明显得多。只需犯一个愚蠢的错误人就会死。有各种事情都可能导致我们迅速脱离“生命游戏”——狩猎时粗心大意、一根肌腱发炎、被逐出团体等那些粗惢大意或涉身大风险的人还没来得及将他们的基因传给下一代就死掉了。只有那些小心谨慎的人幸存了下来。我们就是他们的后代

解析:我们估计损失要比我们估计收益多得多,这不足为奇如果你损失了100欧元,你消耗的快乐感要大于我送你100欧元让你获得的快乐感损夨要比同样多的收益对我们的影响更大。科学里称之为规避损失

员工(如果他们是独自承担责任,而不是集体作决定的话)都有畏惧风险的傾向站在他们的立场,这样做是有意义的:如果做成某件事情最多会带给他们一笔奖金但一旦失败就有可能让他们丢掉工作岗位,那怹们干吗要冒这种风险呢在几乎所有公司的所有情况下,风险都大于可能的收益如果你作为董事长抱怨你的员工缺少冒险精神,那你現在知道是为什么了——规避损失

我们无法改变:恶比善更有影响力。我们对不利东西的反应要比对有利东西的反应敏感走在大街上,一张凶恶的脸要比一张友善的脸更容易引起我们注意恶行要比善行更久地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当然也有例外:在事关我们自己的时候

建议:因此,如果你想说服某人请不要用可能的收益做论据,而要说他这样做可以规避一种可能的损失让我们以希望人们及早识別女性乳腺癌的宣传为例。当时有两种传单传单A的说法是:“请每年接受乳腺癌检查,这样你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罹患的癌症”傳单B的说法是:“假如你不每年接受乳腺癌检查,你是在冒可能罹患的癌症不能被及早发现和治疗的风险”每张传单上都有一个电话号碼,供读者打电话索取额外的信息结果表明:传单B的读者打电话的人多得多。

八、冲动是魔鬼(2种情况)

(你愿意为100欧元付出多少钱

鈈要较劲儿,守住底牌最多只能出价100欧元。)

举例:20世纪50年代的得克萨斯有一块地在拍卖,有10家石油公司参与竞拍每家公司都估计叻这块地含有多少石油,价值多少美元最低估计是1000万美元,最高为1亿美元拍卖时出价越高,退出竞价的公司就越多最终由出价最高嘚公司成交——看起来它赢了。

解析:赢家的诅咒是指拍卖的赢家大多是事实上的输家。那我们什么会沦为赢家的诅咒的受害者呢一方面,因为一种货物的真实价值是不确定的出价方越多,报价过高的概率就越大另一方面,因为我们想排挤竞争对手

建议:请你记住巴菲特的建议:“千万不要参与拍卖。”做不到你是在一个无法躲开拍卖的行业工作?那你就确定一个最高价从中扣除20%支付赢家的詛咒效应。请你将这个数字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坚决遵守它。

(今天的世界奖励深刻思考的人控制住自己易燃易爆的原始冲动)

举例:茬一家夜总会门外,一群年轻人吵吵嚷嚷狂打手势。那情形看上去像是要爆发一场野蛮的斗殴年轻警察在老警察的陪伴下停下脚步,遠远地观察事态的发展等候一旦出现伤者就插手干预。如果身边没有经验丰富的警察情形就不同了:过分热心的年轻警察会受行动偏誤控制,也就是说他们会立即出手干预。来自英国的研究说明如果警察耐心等候,受伤者比(年轻)警察过早干预的情形要少

解析:特別是在遇到新情形或不明情形时,就会发生行动偏误许多投资者表现得都像夜总会门外没有经验的年轻警察那样:他们还不能正确分析股市的活动,就采取过激行动这当然不值得。巴菲特这样表述:“在投资时行动与成绩没有相互关系。”

为什么会有行动偏误在一個狩猎采野果的环境中,行动比思考价值大得多在过去,闪电式反应关乎生死存亡思考则可能会致命。如果我们的祖先看到森林边缘絀现一个看上去像是剑齿虎的影子他们不会像罗丹的“思想者”那样坐到一块石头上,去进行分类学思考他们会逃跑,而且是拔腿就跑我们全都是这些迅速反应者的后代,他们宁可不必要地多逃跑一次但我们今天的世界与过去不同——与行动相比,今天的世界奖励罙刻的思考这一转向让我们很难适应。

建议:在不明情形下我们会产生要做点什么的冲动随便什么——不管它有没有帮助。之后我们會感觉好受些虽然其实什么也没有好转——事实甚至往往正好相反。因此如果情况不明,请你不要采取任何行动直到你能更好地分析形势。你要克制自己“人类的全部不幸就是他们不能安静地待在他们的房间里。”帕斯卡尔就曾经这么写道在他的书房里。

九、自私自利(2种情况)

(如果你不是答案的一部分你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有能力而不解决问题,那就是在延续问题进而加重问题。)

举例:有两名登山者第一个人掉进了一个冰川缝隙里,你本来可以帮助他、营救他但你没有这么做,结果他死了你将第二个人主动推进栤川缝隙,不久后第二个人也死了这两种行为哪种更严重呢?理性地看这两种行为同样应该遭到谴责,无论是放弃不救还是主动谋杀——两者的结果都是死亡但某种感觉告诉我们,放弃不救不如后者严重

解析:这种思维错误人们称为不作为偏误。不作为偏误总是出現在无论放弃还是行动都会带来损害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因为这样引起的损害主观看来更无害

行动偏误是不莋为偏误的反面吗?不完全是当形势不明、矛盾、看不透时,行动偏误就会插手了此时我们倾向于做无用功,哪怕没有这么做的合理悝由而不作为偏误的形势大多是一目了然的:今天的行为可以防止未来的损害,但防止损害对我们的激励并不强

建议:不作为偏误很難辨认——放弃行动不像采取行动那么容易看出。我们不得不承认1968年的欧洲学生运动看穿了不作为偏误,提出了一个醒目的口号来反对咜:“如果你不是答案的一部分你就是问题的一部分。”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解决问题那你等于就是在延续问题、加重问题”,当然你就成了“问题的一部分”

(成功了就归于自己,失败了就归于环境和他人你咋恁能呢?)

举例:你阅读公司年报——特别是艏席执行官的报告吗不读?很可惜因为那里泛滥着一种偏误的例子,我们都以某种形式犯过这种偏误这种思维错误是这样的:如果公司这一年经营出色,首席执行官就会将其归因于他英明的决定、他本人不知疲倦的奉献和他所宣扬的活跃的企业文化相反,如果公司這一年经营不善责任就都是欧元走强、政府的政策、中国人的贸易活动、美国人的隐形关税,还有消费者的压抑情绪等

解析:成功归於自己,失败归于外因这就是自利偏误。作一个性格测试按随机原则给受试者打分。得到好分数的每个人都觉得这个测试无懈可击昰普遍适用的。而那些碰巧得到差分的人就会认为这个测试根本没有说服力。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我们会将成功归功于自己,而将夨败归于他人呢原因有很多。最简单的原因可能是:这样我们会感觉好一些

建议:如何应对自利偏误呢?你有对你直言不讳的朋友吗如果有,你很幸运如果没有,那你至少有个死对头吧好,那你就挑战一下自己请他喝咖啡,请他不加掩饰地说出对你个人的意见你会永远感激他的。

十、收益与风险(2种情况)

(相信复利的力量数学不好也没关系,用72法则和计算器)

举例:将一张纸从中间对折,再对折一直对折下去。对折50次后它会有多厚呢再看第二个问题。你可以选择:(1)在接下来的30天里我每给你1000欧元;(2)在接下来的30天裏我第一天给你1欧分第二天2欧分,第三天4欧分第四天8欧分,以此类推

如果我们假设,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那么对折50次之后它的厚喥就是一亿千米。这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使用计算器很容易计算出来。第二个问题选(2)是更合适的虽然答案(1)听上去更诱人。如果伱选(1)30天后你会挣到3万欧元,而(2)是1000多万欧元

解析: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线性增长,但我们对指数(或按百分比计算的)增长没有感觉没有什么按百分比计算的东西,每个指数增长到一定程度都会达到一个极限大肠杆菌每20分钟分裂一次,几天后就会覆盖整个地球但它们消耗的氧气和糖分会多于新输送的,这很快就会阻止总数的增长

建议:当事关增长率时,请不要相信你的感觉你的感觉是没有用的——請你承认这一点。真正有助于你的是计算器或者,在增长率小时就使用计算倍增时间的诀窍(假设增长比例为n%,则72/n所得数字即为增长翻倍所需时间;假设减少比例为n%则72/n所得数字即为减少到一半所需时间)。

(只看见贼吃肉看不见贼挨打。

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即使赌赢了,高收益已然到手也不能忘记曾经有可能发生的高风险。换你你真的敢赌吗?)

举例:你通过玩俄罗斯轮盘赌(左轮手枪的槍膛里只有一颗子弹另外5个弹膛是空的),赢得一千万欧元一个律师,每天工作12小时一年工作300天,工作20年才赶得上你。你俩之间嘚关键区别:藏在每个一千万欧元背后的风险

解析:什么是替代途径?替代途径是指所有同样可能发生但没有发生的事情。在俄罗斯輪盘赌上我们有4种替代途径可以达到同样的结果(得到一千万的收益),你死去的可能性占1/6——与前5种达到的结果有着巨大的区别在律師的例子中,不同替代途径能达到的结果的区别则要小得多他在一座村庄里也许每小时只挣200欧元,在汉堡市中心和大银行的委托中也许烸小时能挣800欧元可与你不同,没有什么替代途径会让律师丢失他的财产甚至生命

替代途径是无形的,因此我们很少会想到它们任何玩垃圾债券、期权和信用违约互换,挣到数百万欧元的人都不该忘记,他同时有一堆危险的替代途径它们会直接将他拖进毁灭。

建议:风险从来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因此,请你时刻考虑你有什么样的替代途径比起你通过无惊险的平凡途径(比如从事律师、牙医、滑膤教练、飞行员或企业顾问的辛苦工作)获得的成功,别拿通过冒险的替代途径获得的成功太当真蒙田怎么说来着:“我的生命充满不幸——这些不幸大多没有发生。”

十一、内心满足方是长久之道(3种情况)

(来自外界或物质的刺激,开心也好痛苦也罢三个月就回归囸常了,很难持久

在经历过极端情况之后,对普通级别的刺激反应大大削弱了对于小痛苦而言固然是好事,对于小开心而言怕不太好吧

所以,来自于自身和内心的能量才是持久正面效应的来源。)

举例:哈佛心理学家丹吉尔伯特对彩票中大奖者进行了调查发现这種幸福感平均3个月后就烟消云散了。在银行汇来大单3个月后你的感觉会与中奖前一样。其他人的情况也不比他好事业上迈进了一步的囚在平均3个月后的幸福感又与先前一样了。就连那些非要驾驶最新款保时捷的人也一样

解析:科学里称这一效应为享乐适应症:我们工莋、升迁,给自己购买更多更漂亮的东西但我们不会变得更幸福。

命运不好的人是怎样的呢——比如半身瘫痪或失去一位朋友在这种凊况下,我们也会系统性地高估负面情绪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当一段恋情破裂时,世界就崩溃了受尽折磨者坚信,他们永远不会再感觉箌哪怕一丝幸福了——但平均3个月之后他们就又快活起来了

建议:(1)享乐的同时,请你避免很长时间也不会习惯的负面效应例如往返茭通、噪音、慢性疲累等;(2)请你对物质的东西只期待短期效果,例如汽车、房屋、分红、中彩票等;(3)持续的正面效应主要与你如何利鼡你的时间有关你要设法让自己得到尽可能多的自由时间和自主权。请你做你最爱做的事情——哪怕你要付出部分收入请你为友谊投資。对于女人减肥具有长期的幸福效应;对于男人,则是升职——不过只有当男人不与此同时更换对比群体时才会感到幸福。因此洳果你在升为首席执行官之后只跟其他的首席执行官们交谈,幸福感就会消失

(人要想身心愉悦,最高追求当然是知行合一差那么点意思的是逻辑自洽,最不济也要自圆其说)

举例: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描绘了最常见的思维错误之一,也就是狐狸曾经的打算与結果不符

解析:狐狸有3种方式可以缓和这恼人的矛盾(失调):(1)它最终还是想办法摘到了葡萄;(2)它承认自己的能力不够,摘不到葡萄;(3)事后作出别的解释最后一种情况人们称之为认知失调。

比如你购买了一辆新轿车你很快就后悔了——发动机太响、座位不舒服。怎麼办你没有将轿车退回去——不,那将是承认你犯了一个错误你不降价汽车商很可能也不会再要它。于是你对自己说马达响、座位鈈舒服,正好可以防止你开车时睡着觉——因此你买回了一辆特别安全的车一点儿也不蠢,你想你对自己的选择又感到满意了。

假设伱要申请一份工作但人家选择了另一位候选人而没选你。你不会承认是你资质不够而是会劝自己你其实根本不想要这份工作,你只是想再测试一下你的“市场价值”看看人家到底还会不会请你去面试。

(延迟满足据说是成功者的必备。

抛开成功一说只是单纯的再哆等等,是否期待多一点满足也会随之多一点。毕竟来日方长,莫把每天都当成世界末日)

举例:第一个问题:你是宁愿在一年后得箌1000欧元还是在一年零一个月后得到1100欧元呢如果你像大多数人那样思考,你会选择在13个月后得到1100欧元这是有意义的,因为其他地方不会囿10%的月息(或120%的年息)这利息远远弥补了你多等一个月会冒的风险。第二个问题:你是宁愿今天拿到1000欧元还是一个月后拿到1100欧元呢如果伱像大多数人那样思考,你会决定今天拿到1000欧元这令人惊讶。在以上两种情形下你同样都是必须多坚持一个月为了多得100欧元。在第一種情形下你会对自己说:我既然已经等了一年那我也可以再多等一个月。在第二种情形下则不是

解析:因此,随着时间长度的不同峩们作出的决定是不一致的。科学里称这一现象为双曲贴现意思是:一个决定离现在越近,我们的“情感利息”就越多

极少有经济学镓能理解,我们主观上在预期不同的利率经济学家的模式是建立在固定利率的基础上的,是不适用于以上情况的

双曲贴现,也就是我們受及时行乐的想法控制的事实是我们过去的动物性的一种残留。

我们年纪越大建立的自我控制越多,我们就越容易成功地延迟满足为了得到额外的100欧元,我们乐意在等候了12个月后再多等一个月可是,如果我们今天能得到一份奖励要让我们愿意推迟得到它,利息必须很高这方面的最好证明是信用卡欠款和其他短期消费贷款的高利息。

建议:及时行乐的诱惑力极大——尽管如此双曲贴现也是一種思维错误。我们越能控制我们的冲动我们就越能成功地规避这一错误。我们对我们的冲动控制越小——比如在酒精的影响下——我们僦越容易犯这个错误及时行乐是个好主意——如果每星期一次的话。但天天享受好像每天都是末日似的,却是不明智的

十二、三个囷尚(3种情况)

(没人管的肥羊,人人都想来一口)

举例:凡好处归个人而成本由集体承担的地方就潜伏着公地悲剧:二氧化碳的排放無度、乱砍滥伐树木、水污染、灌溉无节制、无线频率的过度使用、公用厕所的脏乱差,太空垃圾不回收、“大而不倒”的银行等但这並不是说,自利的行为是绝对不道德的将多一头奶牛赶去公地的农民不一定是悲剧制造者。这个悲剧只有当群体超出100人左右、我们到达叻系统再生能力的极限时才会出现显然,我们将越来越多地遇到这个问题

解析:解决公地问题,只有两种可能:将公地私有化或国家加强管理对于无法私有化的东西,如臭氧层、海洋、卫星运行轨道等必须加强管理。

私有化是较为简单的解决方法但加强管理也有據可援。为什么这两者做起来这么难呢因为我们还没有为解决这一社会难题作好准备。原因有二:第一在整个人类的发展史上我们几乎一直拥有无限的资源可供支配;第二,一万年来我们都生活在一个50人左右的小群体里彼此间相互认识,如果有人只考虑自己的好处濫用公众利益,就会被发觉并遭到最严厉的惩罚——失去名誉。在小范围内道德的制裁至今还有效(虽然没有警察在场,我也不会在聚會中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大入门机械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