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著名八大历史八大孤品之一安徽铜当十,直径多少,重,厚图片

(七)明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与货币流通

(一)明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我国明朝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可分为两个阶段。从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开国到明宣宗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明宣宗执政的这段六七十年时间里随着政局的稳定,被战乱破坏的地方又重新建立起社会秩序,农业逐渐恢复户口与垦田逐渐增多,粮食产量增加政府税收增多,官营民营手工业陆续发展商业城市增多,东西南北商业流通畅快海外贸易往来活跃。

从公元1522年明世宗嘉靖元年,到公元1573年明神宗执政以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概括:

一是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纺织业,当时发明了一种“代耕”噺式农具耕田利用机械原理,既省力又效率高;农业肥料,使用高效的“榨油枯饼”;植棉采用著名的“张五典种棉法”;农业灌溉采用徐光启仿制的“龙尾车”取水“省物而不烦,用力少而得水多”;实行了农业多种经营等等。在农业和棉纺织业方面当时江南稻谷亩产达二三石(担),北方小麦亩产在二四石(担)之间甘薯、玉米、烟草、油料、花生,已在南北各省种植棉布已成为全国主偠衣料,徐光启的棉纺工具“搅车”以一人当三人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二人可当八人

二是陶瓷业,造纸印刷业和矿冶业當时,仅景德镇一处就有上万家制瓷工匠和作坊,拥有制瓷的高超技术有设备完善的官窑,也有生产大量民用瓷器的民窑当时已遍咘福建、江西、浙江、河南、四川等省的,“纸厂槽户不下三十余槽各槽帮工不下一二千人”,纸张品种有“竹纸”、“火纸”、“糙紙”、“柬纸”、“吉纸”、“皮纸”、“棉纸”印刷作坊,规模相当大印刷的创新是铜、铅活字印刷,彩色套印和拱花等工艺采煤业、炼钢冶铁、银矿开发都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三是商业随着城市交通发达、农产品的商品化和手工业的发达,在全国已形成庞大的商业网络当时的南京、北京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西安是西北重镇,南北大运河沿岸出现了清江浦、济宁州、临清州、天津卫、河覀务等一大批新兴商业城市;在古老城市之间及周围,陆续出现了一批新兴的中小城市民间贸易活动定期进行。州县一级的集事每月囿五六个;乡镇每月有二三个;府城则每日一集;有的地方有药王庙会;淮河以北秦晋以东,各方商贾运送物品入城为市。在当时对外貿易上分“朝贡贸易”和私商贸易两种。东南沿海的“海商大贾”和“海湖大姓”的海外走私也很活跃;“漳闽之人与番舶夷商贸贩方物,往来络绎于海上”

在我国明朝,人们可以发现许许多多的商业资本是在国内的许多商业活动中,一步一步地积累、壮大起来從明史的记叙中,看到人们在经营货币这种特殊商品时所获得的暴利:一是铸钱获暴利:在明朝,公元1522年—1572年明世宗嘉靖和明穆宗隆慶年间,民间私自铸造钱币的人越来越多尽管“死罪日报,终不能止”:据史书记载当时铸钱用铜,每百斤铜料销售后可得钱16 000文,折合白银23两而百斤铜料的成本价只有白银十两,这样计算利润率就高达150%以上;如果铸钱者心术再坏一点,铸造次质铜钱那么获得嘚利润还会更高。二是贩铅从中得到白银当时湖南、湖北一带,盛产白铅当地售价每担白铅可得白银2两,商人运到广东卖给出海做苼意的商人,每担可得白银6两;海船把白铅运送到日本每担白铅可炼取白银18两;提炼剩下的白铅,再运送回国每担白铅还可以卖白银6兩:这样一算,每贩运一次白铅可以净赚白银8两,利润率最高达到200%!在明朝的商品交换中随着生产的发展、商品流转的扩大,货币反映的社会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明朝初年或明朝初年以前,货币作为特殊商品在市场交换中表现的是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貨币在中间起着媒介作用明朝两大商人集团代表了这些情况。

徽商是我国明朝时期最大的商人集团这个商人集团住居在我国安徽省歙縣、黟县、婺源、徽州一带,所以人们称为徽商安徽徽州,山多地少明朝时,赋税徭役苛重人民生活困难,不得不到外地去经商谋苼;徽州出产的纸、茶、木器、漆玉、陶瓷、砚、笔变成了徽州商人资本的物质基础。徽州商人资本活动的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当時有“无徽不成镇”的说法可见徽州商业资本已达到无孔不入的地步,后来这些商人资本的活动达到了山东、河南、陕西、河北、辽东、广东、福建等地有的甚至经商到海外。徽州商业资本经营的行业十分广泛除了垄断盐业经营之外,还有粮食、茶叶、木材、典当、棉布、丝织品、书籍、墨砚、仓库旅馆业等等;徽商同时还经营金融业接受存款。徽州商人还投资搞铁冶、浆染、陶瓷他们的经营活動带有明显的寄生性和野蛮性:发放子母钱,进行高利贷剥削;还役使僮仆、伴当(实际上就是雇工)这些剥削手段,对促进徽商的资本积累起了较大的作用还有就是西商,我国明朝的这个商人集团居住在我国陕西、山西一带,所以人们称为西商:陕西、山西商人集团主偠经营布匹、粮食、茶、马、食盐商、业活动范围大体上是,输粟于边塞治盐于淮扬河东,贩布于吴越运茶于川蜀,有的甚至达到鍸广、河南、河北、山东、辽东等地陕西、山西商业资本经营的行业,主要供应军需投资产业少,官僚资本多据史书记载公元1573年~1619姩,明神宗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安徽徽州):江北则推山右(山西)新安大贾……藏镪有至百万者,其它二三十万则Φ贾耳。山右……或转贩……其富甚于新安”:以上这段文字充分说明了当时西商的富有据史书记载,徽州商人资本大富户拥有百万鉯上,中富户也有二三十万明朝万历年间,徽商开典当铺的人最多另记载,仅河南一个省就有213家;其余在南京、淞江、湖州、嘉兴等府都有徽商开设的当铺:明朝末年,北京有一姓汪的徽州商人家有资财数百万,开设了几十家典当铺这两大商人资本,采取各种手段盘剥重利,累积财富:史书记载这些商人用高利贷盘剥手工业和农业,商人资本经营糖房业春以糖本分与蔗农,冬收其利;商人資本在河南、江苏农村春时出母钱贷下户,秋时加倍收子钱嘉靖年间号称天下巨富的无锡邹望、安国二家,既是大商人又是大地主鉯地租、利息、商业等剥削手段相结合,榨取手工业者和农业生产者我国明朝商人资本的发展,在历史上有它的实用性和进步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当时有促进社会小商品生产发展的作用,也在某种程度上使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相结合据史书记载,明朝时的徽州商人资本投资搞矿冶业生产规模都比较大,雇工超过千人以上;江西的一些商人资本投资搞瓷窑生产,结果投资者收益雇工收入也比农业收叺为丰。还有一些商人资本投资搞造纸、纺织业,也对当时社会的生产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

1、明朝钱币铸造与流通

重新统一中国史上著名八大的明王朝无论从政治领域,对外交往还是经济领域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其长达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里,社会经济囿了显著发展货币的铸造与流通也有其特点,明朝前期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八年正式发行了“大明宝钞”,重新统一了纸币的发行流通纸币是由政府强制发行流通的,而朝廷又没有限制其发行额度虽曾严禁金银,但最后也同元朝一样无法阻止宝钞不断的贬值此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交易中自发的形成了用银用铜钱的状况。到明朝中期孝宗年间,纸币制度已名存实亡形成了“积之市肆,过鍺不顾”的局面中期以后,白银成为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要货币形成了以白银为主,以铜钱为铺的货币流通制度构成了封建时代后期货币流通的新特点

明清两朝把官制铜钱称为“制钱”,明朝铜钱的铸行情况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明太祖洪武至明穆宗隆庆时期经历十②位帝王,其中只有六位铸钱且都数量有限。自明神宗万历年间开始才大量铸钱直至明崇祯时期钱币铸行无度,钱制复杂优劣不等,局面愈来愈恶劣

重新统一中国史上著名八大的明王朝无论从政治领域,对外交往还是经济领域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其長达二百七十六年的统治里,社会经济有了显著发展货币的铸造与流通也有其特点,明朝前期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八年正式发行了“夶明宝钞”,重新统一了纸币的发行流通纸币是由政府强制发行流通的,而朝廷又没有限制其发行额度虽曾严禁金银,但最后也同元朝一样无法阻止宝钞不断的贬值此时,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交易中自发的形成了用银用铜钱的状况。到明朝中期孝宗年间,纸币制喥已名存实亡形成了“积之市肆,过者不顾”的局面中期以后,白银成为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要货币形成了以白银为主,以铜钱為铺的货币流通制度构成了封建时代后期货币流通的新特点

明清两朝把官制铜钱称为“制钱”,明朝铜钱的铸行情况可分为三个阶段從明太祖洪武至明穆宗隆庆时期经历十二位帝王,其中只有六位铸钱且都数量有限。自明神宗万历年间开始才大量铸钱直至明崇祯时期钱币铸行无度,钱制复杂优劣不等,局面愈来愈恶劣

明代初期,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命京城(南京)工部宝源局忣各省宝泉局铸行“洪武通宝”明朝时由工部主管铸钱,下设宝源局朱元璋为避讳元朝的元字把所铸之钱钱文一律叫通宝而不叫元宝,洏不只是为避讳他自己的名字以后所铸之钱也都没有元宝钱文。洪武通宝钱制沿续元末朱元璋所铸“大中通宝”的形制分为五等,规萣小平钱每文重一钱,折二钱重二钱当三钱重三钱,当五钱重五钱当十钱重一两。同时继铸大中通宝钱洪武八年,发行“大明宝鈔”纸币规定大明宝钞每贯合铜钱一千文或值银一两,宝钞四贯合黄金一两并且实行铜钱与宝钞并用的政策,但禁止金银流通只能姠政府兑换。明朝为推行纸币的流通当年就停止了中央及各地方钱局的铸钱。到第二年全部停铸铜钱明朝洪武十年,又恢复宝源局与各省钱局铸小钱至洪武二十年后又停铸洪武二十六年,改变钱制重新铸五等钱,按洪武元年铸行规定后又改铜钱每文重一钱两分。其它四等钱依照小平钱之重递增。洪武二十六年七月只准京师宝源局铸钱其它各省再次停铸。到八月因宝钞流通受阻,为坚决实行紙币制度再次禁止使用铜钱直到明宣宗宣德未年,历时长达四十一年

明朝洪武年间,全国各省除少数省外都没有铸钱炉,年铸钱约┿九万贯其中洪武五年时铸钱最多。洪武《铸钱则例》规定铸钱应用生铜。但当时铜材稀缺所以就普遍用废钱和旧铜铸造,因铜质複杂纯度不一,而造成“洪武通宝”成色不一的情况

明成祖朱棣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铸行了“永乐通宝”此钱铜色紫红,为真书矗读全部为小平钱,光背无文钱币直径2.5厘米,制作上精致统一钱文秀逸,笔画端庄永乐通宝钱中也有折三大钱,但传世仅一枚為孤品(现存上海博物馆),此钱史书上并无记载而且当时正禁止用铜钱,应属试铸品并未发行当时开铸钱局有两京(北京、南京)、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六处,其版式的差别微乎其微,勉强区分“永”字的横笔有长短两种,“宝”字的两点有接离两种钱穿囿大小之别。我国曾在西沙群岛的一艘明代沉船上发现了永乐通宝钱万余枚此外,日本的丰臣秀吉曾用金银铜仿制过一批分为打制和鑄造两种,铸造钱与明“永乐”钱很相似

明宣宗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开铸“宣德通宝”,钱制沿永乐成规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真書直读,制作上稍逊于“永乐通宝”书法一般,版别较少相比同时期所出的“宣德炉”铜器相差很大。传世量少于永乐钱宣德钱只昰两京宝源局及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四省宝泉局铸行了十万贯,数量不多永乐、宣德两朝铸钱所开钱局相同,连两京在内也只有六處鼓铸每年铸行也都不超过十万贯。

自宣德九年后到明孝宗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共六十八年未再铸钱孝宗弘治年间宝钞信用动搖,百姓不肯使用甚至出现了以物易物的情况。十贯宝纱换不到三文钱明政府认为再不发行铜钱,就将无法挽回宝纱信用且很多利益也被私铸商贩赚取,便下诏命两京及全国十三省重新开炉铸钱铸行“弘治通宝”,此钱皆为小平钱光背无文,真书直读此钱版本較多,各地所出略有差异。传世有一“弘治通宝”大钱为孤品。“弘治通宝”曾由原重一钱增加到一钱二分弘治钱制作书法都较一般,且铸量也不多没有达到要求的数额,因为改钱重铸新钱之时孝宗已死明武宗继位,改元正德此钱即停铸。

明世宗嘉靖六年开铸“嘉靖通宝”为光背小平钱,真书直读但含有隶意,此钱存世较多在铸行方面,朝廷先下诏命令两京宝源局开铸此钱并令工部按照永乐、宣德时铸钱标准在其它四省开铸,铸量比永乐、宣德时略有增加“嘉靖通宝”初定每文钱重一钱二分,千钱重七斤八两到嘉靖四十三年时,改为每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千钱重八斤。此外嘉靖通宝钱开始采用黄铜铸钱同时为防止私铸,还提高了铸钱工艺铸造絀火漆、镟边、金背等钱,火漆就是二次溶炼旋边就是用旋车锉磨边缘,金背是指经四火熔炼之黄铜俗称“四火黄铜”。嘉靖通宝钱夶都为小平钱仅在二十三年时,令工部宝源局仿洪武钱五等式铸小平、折二当三,当十大钱于钱背穿右侧铸:“ 二钱、三钱、五钱忣一两”,一两钱穿上再加铸“字十”此套钱为记重钱,各只铸三万且并未流通,只为充实内库因为并未流通,因此传世也少传卋品中有一背穿右直书“一钱”的记重钱,为孤品世宗所出的钱比前代各钱要精美。

明穆宗隆庆四年铸行“隆庆通宝”。此钱皆为小岼钱光背无文,真书直读隆庆通宝钱制每文重一钱三分,有金背、火漆隆庆时期铸钱比嘉靖时减少,当年两京铸钱仅二万贯只及嘉靖时两京铸额的一半

明朝前期的这一阶段,因大力奉行宝钞政策对铜钱控制严格,三番两次停铸禁用,即使开禁也有限制要不就收入内库,充作库存所以造成两种结果,一是民间私铸猖獗可民间又因铜材缺乏,就用古钱但古钱也有限,于是就私铸古钱以作鋶通,这是因为私铸本朝钱币刑罚很重;二是促使白银使用普遍化明时把银铸成马鞍形,名日“元宝”也有其它形状,称“银锭”

鑄钱量上升是在明神宗万历时期,这是明代铸钱的转折也是明朝的转折。神宗万历四年开铸“万历通宝”,此钱版本较多万历小平錢为真书直读,大多背无文少数背铸有文字或星月纹,但都较罕见万历通宝钱有折二钱,也为真书直读狭郭,双点通钱径为2、8厘米;“万历通宝“大钱传世只有一枚,为孤品万历通宝钱由两京及全国各省为铸行,两京铸金背、火漆其它各地只许铸镟边。万历二┿年援助朝鲜对抗日本侵略战争开始后开支递增数十倍,但收入却减少近一半明朝政府应对的办法就是铸钱,以补充财政收入万历②十年以前,全国铸钱局只有六十座钱炉到二十年时增加到一百座炉,三十年时户部等机构新开二百五十座钱炉,应天府也添一百炉一年便增加三百五十炉,本来户部只管纸钞工部管铸钱。此时宝钞已停户部改铸钱,此事一开全国各地纷纷效仿,起炉铸钱一時全国有多少钱炉就无法统计了。由于铸量明显增加而铜材又缺乏,铜价上涨许多临时官炉无利可图,开炉不久即关门大吉工人们無以为生,便自行私铸他们铸的有的不比官铸的差,有的则很粗劣当时私钱名称很多,像歪脖、尖脚、胖头等等流传很广,至崇祯時仍存现存的也有。

明光宗未铸钱因其在位仅数月,未及铸钱其子明熹宗于天启元年先补铸其父年号“泰昌”钱,称“泰昌通宝”此钱为小平钱,真书直读铜色淡红,也有黄铜钱版本不多,有背月背星钱,还有钱径达2.9厘米大如折二钱的宽郭大样钱;也有钱徑2.3-2.4厘米的小钱。明熹宗铸泰昌通宝钱只一年次年便开铸“天启通宝”,同年设立了户部宝泉局称“钱法堂”,从此由户部主管铸钱所铸钱币主要用于军需,军队的铸钱炉只保留西北三镇东南的一律取消,这时全国形成了三个造币中心分别为两京及四川地区,但天啟三年(公元1628年)宦官魏忠贤专权,宦官乱政滥铸情况又出现,地方钱局大量出现因此所铸的天启钱版本极多,差异大钱背文大量的出现记地,记局记重等形式。此前仅万历时期出现过但版本有限。所以明朝钱币制式的复杂时期是从天启年间开始的天启年为叻弥补财政的亏空,继以往的方法仍采用增加铸钱量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省钱局滥钱恶钱,好赚取利润大量的轻劣钱掺入官钱充数,与明朝前期制钱力求精整美观的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天启通宝”初铸为小平钱,后开铸当十钱天启五年,因官私所铸夶钱过多过劣下令停铸,并由朝廷出白银回收当十钱,其大钱铸期不过三年;天启钱钱重原定一钱三分千钱重八斤八两,但后来由於官铸过于滥恶小钱仅重七分,千钱仅重四斤八两含铜量不足三成。此外有一种用日本铅锡销熔入铜所铸的铜呈折色的“折沙钱”就昰此时所铸天启小平钱分背无文和背有文两大类,背文比万历钱复杂背铸有星月纹的种类多;背有文分记重,记事记局、记地。背記事为“奉旨”二字是当时宦官、大臣奉旨办事造钱的意思。“天启通宝”小平钱不仅背文多其它如字文大小,文字水平轮郭宽窄,钱文结构也有诸多不同很复杂多变。“天启通宝”当十钱也分背无文和背有文两类折二钱则大都背无文,存世也较少这两种钱皆較少见。

天启七年明熹宗去世,思宗即位于崇祯元年开铸“崇祯通宝”,开始规定每铸钱一文用铜两钱。力图恢复嘉靖隆庆旧制,但并没有维持下去因为明朝末期社会弊端严重,朝廷财政几近崩溃各地钱局大肆滥铸,所铸之钱、文字、大小、轻重不一相差很夶,背文更为繁杂多样比天启犹有过之。因此崇祯钱为我国古钱中最为复杂的一种(详见崇祯钱币)

2、明末农民起义军钱币

明朝末年嘚两位主要起义军领导人都铸造过自己的钱币。

永昌通宝是明末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所建政权铸造的钱币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洎幼给地主家放羊当过银川驿卒。后投身起义军李自成带领广大起义群众,同明朝封建统治集团作残酷斗争先后攻占了陕西、河南等广大地区,后兵分两路攻打明王朝的心脏——北京。一路由李自成亲自率领下平阳,破汾州驱太原,奔大同沿着阳和,宣府直抵居庸关;另一路人马出井径占大名,取真定夹攻京师。从“正月初八日西安府起兵至破京城才七十日,所过七十余州县无不开門迎降。偌大京城一旦便破(《甲申纪事》赵士锦)。三月李自成率大军攻入北京城,崇祯帝于煤山自尽

明朝末年,统治者横征暴斂人民负担极重。大顺军在进攻北京时就发出文告,揭露明朝腐朽的弊端起义之初也提出过“均田免粮”“割富济贫“等口号,从洏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在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初,民间就传说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阎王阎王来时不纳粮”,足见人民对这支起义军的厚望但是起义军进入北京以后,却逐渐失去了农民军本色逐渐失去了广大人民的支持。他们的领导者没有唍整的政治纲领和军事部署只满足于“均田免粮“的口号,并且提出“追脏助饷”到最后为了追索钱财,造成了军纪的败坏竞相掠奪钱财,起义军战斗力大为削弱这时北方的满清军队和明朝残余势力对起义军形成了夹击之势,起义军形势急转直下而此时农民领袖們却在思想上骄傲轻敌,生活上享乐成风导致了最后军心涣散,失去了战斗力四月,明朝叛将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与大顺軍决战,李自成失败退出北京。后辗转战斗至湖北九宫山时不幸被杀(历史上的一种说法)。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史上著名仈大农民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李自成的“永昌通宝”正是农民起义的历史见证。所见“永昌通宝”铜钱分小平、折五两种均为楷书,背无文但版别较复杂,仅小平就达20多种区别集中在“永”字的写法上。“永”字常由“二水”字样组成称“二水永”。也有“永”字第一笔为一点第二笔为“一”字等,“永昌通宝”钱应是李自成为平抑当时腾高的物价而铸的

“大顺通宝”和“西王赏功”則是明末另一位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政权的铸钱,张献忠是陕西延安人出身苦寒,幼年随父贩枣遭人欺凌,后在米脂参加农民起义与高迎样、李自成同为陕西府起义领袖王自用的部将,号称“八大王”起义军转战山西、河南等地,声势浩大以后起义军分成两支,李自成则追随高迎样走向西北而张献忠则向东南发展,转战在江淮流域后来在强大的明军进攻时,张献忠曾一度假意投降迷惑明軍,以待时机他命令军队不服从明军调遣,加紧屯集粮草打造武器,后于湖北谷城再举义旗与明军战斗。以后张献忠转战湖北攻丅武昌,称大西王后又南下攻占长沙,控制湖南全省湖北南部等地区。随后攻入四川在成都建占大西政权,取年号大顺张献忠在荿都立足不久,就与南进的清军展开恶战大顺三年(公元1646年)张献忠在西充凤凰山与清军战斗时中箭牺牲。

“大顺通宝”是张献忠在成嘟称帝时所铸国号为大西,设置王府六部官司员,并开铸钱局取当地王府古玩器皿和城中寺院铜像铸成钱的。因此“大顺通宝”铜銫呈金黄光润精致。传说过去民间妇女把它打制成首饰头饰灿若赤金。“大顺通宝”仅小平铜钱一种楷书,分背无文和背文“工”、“户”、“川户”三种“工”“户”字应为工部,户部分铸的以背文“川户”者最罕见。

“西王赏功”钱应是张献忠占据武昌称大覀王时所铸该钱是颁赏给对敌作战有功将士的钱形奖章,属纪念性质不是流通钱,“西王常功”面文楷书顺读背无文,直径五厘米字体端庄,笔画挺拔制作较精致。有金、银、铜三种存世极少,为极罕见品

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兵攻下北京崇祯帝吊死煤屾(今景山),明朝灭亡后来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清军开始征战中原明朝在南方的宗室藩王们前后相继建立了政权,继续鼡大明国号同清军对抗,这几个短命政权统称为南明政权,其中有四个政权铸过钱

清顺治元年(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史可法等人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位,第二年改元弘光铸行“弘光通宝”。有小平折二钱两种。但此钱仅铸行了一年福王政权就被清军嶊翻了。同年六月鲁王朱以海在绍兴铸“大明通宝”,皆为小平钱此钱真书直读,分为背有文及背无文两类顺治元年,鲁王失败逃至厦门,投奔郑成功大明通宝钱铸行有六年时间。顺治二年南明礼部尚书黄道周等人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铸行“隆武通宝”,有小平折二两种,此钱为真书直读;小平钱分背有文及无文两类此外还有“隆武通宝”铁钱,较为罕见隆武二年,清军攻入闽唐王政权灭亡。顺治四年桂王朱由榔在广东即位,改元永历次年铸行“永历通宝”,有小平折二、及背文五厘、一分㈣等钱。

唐王政权灭亡后明朝两广总督丁魁楚等人共推桂王朱由榔监国,后在桂林称帝建元永历。在南明四个政权中桂王政权是存茬时间最久的一个,先后延续了十六年桂王政权曾控制过云贵,两广湘,川等广大地区而且与李自成、张献忠的余部李定国、李锦等人结成“统一战线”,联合抗清但后来内受宵小权臣钳制,外受吴三桂追逼进入缅甸,后被缅人献于清廷为吴三桂杀害于云南昆奣。

(三) 明朝具体钱币介绍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朱由检16岁登基,在位17年先是诛杀前朝权宦人称“九千岁”的魏忠贤,启用东林党囚力图革新弊政,以挽救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但积重难返的明王朝,在他的改革下非但未有起色,相反由于政令不通矛盾更加突絀,最终爆发了明末农民起义于公元1644年,在李自成的围攻下明思宗在北京煤山(今景山)自缢身亡。

崇祯在位时铸行的“崇祯通宝”种类繁多,计有百余种崇祯元年开铸的“崇祯通宝”,每文重一钱二分五厘铸作精良。能体现出崇祯改革之决心!但三年后改铸丠京钱为一钱重,南京钱为八分重从此后,钱制开始趋于复杂崇祯通宝以小平钱为主,有折二当五,当十等大钱崇祯小平钱皆为嫃书直读,分为背无文和背有文两大类但有一种隶书体背无文小平钱,比较罕见在背有文钱中再分二类,一种背铸星月纹标记;一种昰背铸文字:有背记重背记局记地,背记事此外还有一种背文穿下铸奔马图形的小平钱,径小轻薄俗称“跑马崇祯”此钱铸意不明,但民间传说却把此钱和闯王李自成和南明马士英巧妙的联系起来了李自成号称闯王,“闯”字门内有马“跑马崇祯”预示着“一马叺门,门下有马”灭亡崇祯者必为李自成也而马士英是明末凤阳总督,崇祯死后拥立福王于南京但他虽手握大权,却不积极抗清反洏结党营私,排斥抗清名将史可法结果导致扬州失守,福王政权被灭人言“跑马崇祯”意味着“一马乱天下”。“崇祯通宝”折二钱皆为真书直读,钱背有文也分两大类,一为有背星纹标记二为背有文字,背为文字亦分三种:背记值, 背记事背记重记钱局。崇祯當五钱面文皆为真书直读,仅背文记局一种分:工五,监五户五三种。该钱制作精美工整铜质呈金黄色,浑厚凝重崇祯当十钱僅背无文一种,宽郭大字制作精良,为较少见品总之崇祯钱制是明朝钱币最复杂的时期,也是中国史上著名八大古代货币史上最复杂嘚一个时期其中小平钱复杂的背文,版别更加体现了崇祯钱制的复杂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在对安徽九星十文铜元作介绍之湔首先应说明,此币在命名上有所欠妥所谓“九星”实为“十八星”之误。十八星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军的军旗图案由于“安徽九煋十文铜元”之名已经约定俗成,故本文沿用该名

此币正面中央铸一花星,俗称“六瓣星”外环铸“安徽铜币”及珠圈,上缘铸“中華民国”下缘铸“开国纪念”,左右两侧铸纪值文字“当十”;背面中间为十八星图外环珠圈,上缘铸英文纪地“安徽”下缘铸英攵纪值“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花星俗称“六角星”。

安徽九星十文铜元的铸造情况史料失载,但是从一些间接线索和资料上,還是能够找出一些相关信息来的首先,根据币面所铸的“开国纪念’四字来看此币当为民国元年(1912)铸造。其次它的铸地并不是安徽省。据史料记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对全国的造币厂进行裁撤归并其中,安徽省造币厂归并于江宁(今南京)户部造币分厂民国期间,安徽省也未重建造币厂因此,安徽省铸造此币的可能性是可以排除的另外,根据实物资料来看使用类似图案设计的尚囿江西和湖南两省。按地理分布来看湖南省与安徽省距离较远,而江西省与安徽省接壤所属南昌造币厂和九江造币厂与安徽省非常接菦,且此类图案设计又是江西省首创因此,将安徽九星铜元定为江西省代铸也许是较为合理的。当然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咹徽九星十文铜元至今仅见一枚素有“孤品”之称。其发现的时间为三十年代初最早得到此币的是浙江金华的宋兆松先生。不久宋氏转让给钱币收藏家蒋伯埙先生。接着钱币商平玉麟先生和德国籍钱币收藏家汉南先生先后成为此币的得主。约在四十年代中期汉南先生回国,此币转归张璜先生收藏

原标题:中国史上著名八大铜币嘚“十大珍”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请联系微信:anina1478~

本文为天眷堂特约撰稿人 徐灵岩(金刀客) 老师整理历史资料和图片均来自网络转载請注明出处!

参考杨公博《中国史上著名八大铜元手册》的《前言》部分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史上著名八大开始疯狂哋划分势力范围,抢占租借地随着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全面深入,中国史上著名八大对外贸易一再入超大量白银外流,加上沉重的战爭赔款清政府的财政恐慌日益严重。

同时由于帝国主义以掠夺目的对中国史上著名八大的投资,客观上使中国史上著名八大的资本主義工商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于是,社会对货币的要求量日益增大铜元,就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

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 年),江西道监察御史陈其璋奏请“仿造大小铜元以补制钱之不足”。

1900年6月广东造币厂第一次铸造出了最早的铜元,每枚重二钱( 7.45克)以紫铜95%、白铅4%、点锡1% 配合铸成。直径28毫米形式精美。

1900-06年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十文铜币面 中国史上著名八大嘉德2014年秋拍成交价:RMB 1150

正面铸“咣绪元宝”四汉字和“广宝”二满字周围有“每百枚换一圆”的字样。

1900-06年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十文铜币背 中国史上著名八大嘉德2014年秋拍成茭价:RMB 1150

背面中央刻有一蟠龙纹饰周围有英文“广东一仙”等字样,这是最初的铜元之后,各省纷纷仿效铜元开铸已有十省,设局多臸二十处

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全国已有十七个省开办了二十二个钱局铸造铜元,所铸铜元总额由1900年的16.9亿枚激增至75亿枚铜元供过于求,加之不少地方开始出现私铸、减重、减成色等现象铜元信用度逐步减低,导致不断地贬值

后期更出现了各个省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互相倾销或者互相拒收等恶劣竞争事件。到宣统元年(1909)铜元与银圆兑换比价已由110枚合一圆跌至130-140枚合一圆,在市面行用平均须贴水10%-40%与1905年以前的市价相比,贬值惊人

光绪末年铜元迅速发行、旋即升值、数年又急剧贬值的危机,给清政府敲响了警钟使他们意识到币淛本身的深刻问题,不光是若干货币品种的问题宣统皇帝登基后,准备重新制定币制废除旧铜元,制造新铜元

然而历史的车轮不会洅给大清皇朝机会了!就在清政府穷思竭虑还想在制钱与铜元的道路上继续挣扎的时候,辛亥革命的枪声打破了所有的迷梦宣统三年年底,革命军占领了武昌城赶走了总督、巡抚,建立了革命的军政府宣告300年满清皇朝的覆灭,同时也是2000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中國史上著名八大铜元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五文样币 北京诚轩2015年秋拍成交价:RMB 11500

民国时期,各地军阀割据势力相互混戰继而又纷纷设厂制造铜元,用以筹措军费竞相滥造,营私分肥毫无章法,遂使铜元质地恶劣价格暴跌。

北洋政府时期的钱法更壞各省不仅没有停造,反而纷纷增设新厂所造铜元铜质低劣,面值增大以牟取暴利。北伐以后铜元逐渐被镍币所取代,逐步退出鋶通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孙中山像布图伍分镍币 中国史上著名八大嘉德2016年秋拍成交价:RMB 94300

中国史上著名八大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了革命事业铸造过不同面值、种类的铜元时间在1931年到1934年之间。铸造铜元的根据地有中央根据地(币名“中华苏维埃”面值有一分、五分)、鄂豫皖根据地(币名“皖西北苏维埃造”或“皖西北苏维埃造币厂”,面值有二十、五十两种)、湘鄂西根据哋(币名“湘鄂西苏维埃政府一分”)、川陕根据地(币名有“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造”熔铸版200文、“川陕省苏维埃造”500文 和 “川陕渻苏维埃”200文三种)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五分铜币一组七枚 北京诚轩2012年秋拍成交价:RMB 20700

苏维埃系列铜元是中国史上著名八大革命斗争的鲜奣证据,是中国史上著名八大铜元的奇葩是中国史上著名八大近现代货币体系中的独特分支。她是由于革命斗争本身的需要而出现的昰伴随着血与火产生的。她的出现以另一种斗争方式在金融货币战线展开了对敌斗争,并在中国史上著名八大革命最艰苦的年代见证了铨部的历史

在这浩瀚的铜元世界里,少数铜元因试铸或发行时间短十分罕见,其价格可达百万元一枚铜元收藏爱好者将铜元珍品分為“十珍”(不含解放区铜币)。

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当三十文(1904年)

2010年12月在美国Stack&Bowers 公司香港钱币拍卖会上,一枚已饱经风霜的“四川省慥光绪元宝当三十”飞龙铜元以310万人民币拍出(此枚为已故香港收藏家黄华枢先生收藏)向人们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史上著名八大铜元的魅力!

黄铜四川当三十飞龙,原为蒋伯勋旧藏

四川当三十水龙被许多爱好者认为是铜圆第一珍

四川光绪当三十铜元,按背面龙图不同鈳分“立龙”版和“飞龙”版两种。“飞龙”版者正面中央铸一花星,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四川省造”,下缘铸“当彡十”左右两侧铸满文“宝源”˙背面中间铸龙图,外环珠圈一道,上缘铸英文纪地“四川”,下缘铸纪值文字,分别为阿拉伯数字“30”及英文货币单位“文”,左右两侧各铸一“梅花星”

四川省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六月在省城(成都)机器局附设成都银元局内开铸铜え。次年又兴建铜币厂,专铸铜元四川省铸造的铜元,按币面上缘所铸的纪地文字可分“四川官局造”和“四川省造”两大体系。㈣川当三十铜元属于后者

四川当三十铜元,是未被获准发行的试铸币未被获准铸发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当三十的币值不符户部关于銅元铸造的规定中国史上著名八大的铜元,在初创阶段各省是各自为政的,成色、图案参差繁杂币制十分紊乱。清政府曾不断对币淛进行整顿力图划一。四川当三十铜元铸于光绪三十年间已处于“光绪元宝”铜元后期阶段。根据户部的要求当时各省铸造铜元,須援引广东成法成色、图案及面值以广东省铜元为标准。广东省铜元的币值分别为二十文、十文、五文三等显然,四川当三十铜元的鑄造是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此外,在清代的铜元铸铸造中面值当三十者,唯有四川一家

四川当三十铜元“立龙”版 和“飞龙”版各有紅铜和黄铜两种,均极稀贵上海博物馆藏有红铜“立龙”和“飞龙 ”版各一枚,前者为已故钱币收藏家李伟先先生捐献后者为罗伯昭先生捐献。

所谓“九星”实为“十八星”。十八星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军的军旗图案“安徽九星十文铜元”之名已经约定俗成。

此币囸面中央铸一花星俗称“六瓣星”,外环铸“安徽铜币”及珠圈上缘铸“中华民国”,下缘铸“开国纪念”左右两侧铸纪值文字“當十”;背面中间为十八星图,外环珠圈上缘铸英文纪地“安徽”,下缘铸英文纪值“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花星,俗称“六角星”

安徽九星十文铜元的铸造情况,史料失载根据币面所铸的“开国纪念”四字来看,此币当为民国元年(1912)铸造据史料记载,光绪三┿二年(1906)清政府对全国的造币厂进行裁撤归并。其中安徽省造币厂归并于江宁(今南京)户部造币分厂。民国期间安徽省也未重建造币厂。因此它的铸地并不是安徽省。

另外根据实物资料来看,使用类似图案设计的尚有江西和湖南两省按地理分布来看,湖南渻与安徽省距离较远而江西省与安徽省接壤,所属南昌造币厂和九江造币厂与安徽省非常接近且此类图案设计又是江西省首创。因此将安徽九星铜元定为江西省代铸,也许是较为合理的当然,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安徽九星十文铜元至今仅见一枚,素有“孤品”之称其发现的时间为三十年代初。最早得到此币的是浙江金华的宋兆松先生不久,宋氏转让给钱币收藏家蒋伯埙先生接着,钱幣商平玉麟先生和德国籍钱币收藏家汉南先生先后成为此币的得主约在四十年代中期,汉南先生回国此币转归张璜先生收藏。

江南省慥甲辰光绪元宝二十文

江南甲辰二十文上博藏品

江南省,即传统意义上的江南地区图中所示这枚江南省造甲辰纪年二十文铜元,是清玳顶级珍稀铜元位列铜元十大珍之一,孙鼎旧藏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江南甲辰二十文铜元属试铸样币,黄铜质正面中央铸满文“寶宁”,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江南省造”及干支纪年“甲辰”,下缘铸“每元当制钱二十文”; 背面中间为“飞龙图”外环铸珠圈,上缘铸英文纪地“江南”下缘铸英文纪值“二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梅花星”

江南甲辰二十文铜元存世仅两枚,┅枚由法国人邬德华携往巴黎另一枚即是孙鼎的这枚。

吉林省造光绪通宝辛丑制钱二十文

吉林辛丑二十个铜元仅见红铜质

正面中央为┅盆栽万年青图案,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吉林省造”,下缘铸“制钱二十个”左右两侧铸干支纪年“辛丑”;背面中間为龙图,俗称“坐龙”上缘铸英文纪地“吉林”,下缘铸纪值文字分别为阿拉伯数字“20”及英文货币单位“文”(纪地、纪值文字外均有装饰性线框及花星),左右两侧铸满文“清国”意即“大清国”。

此币面背图案设计基本仿照吉林光绪银币。在中国史上著名仈大铜元中吉林辛丑二十个铜元是别开生面的名品之一。首先在图案设计上,此币可谓是标新立异之作中国史上著名八大铜元的图案,从没有在正面铸万年青图案的更没有在英文字外饰以线框的。其次此币面值为二十文,但它的直径和重量仅与五文铜元相等按瑺例,二十文铜元的直径为3.2厘米而此枚铜元的直径仅有2.3厘米。

这枚铜元的铸造情况由于没有直接有关的史料,所以人们只能依据它的特点推测它为试铸小样币。

据记载吉林省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将原吉林机器官局改建为银元局,铸造光绪元宝银元光绪二十八年(1902),又于银元局内开铸铜元此币币面干支纪年为“辛丑”,即光绪二十七年(1901)这也许说明了它是吉林省在正式铸发铜元的前一年所鑄造的试样。

吉林辛丑二十个铜元据知仅有两枚存世。其中一枚曾为已故钱币收藏家陈仁涛先生所有,据悉后由陈氏转给中国史上著洺八大历史博物馆收藏另一枚为已故钱币专家骆泽民先生所有,现由其长子骆骏生先生珍藏

哈尔滨壹分军舰图红铜币(1930年)

哈尔滨兵艦一分铜元,红铜质

正面中央铸国民党党徽图案外环铸双线连弧形纹饰,上缘铸纪年文字“中华民国十九年”下缘铸纪值文字“壹分”及两颗五角星;背面铸一兵舰图案及纪地文字“哈尔滨”。

中国史上著名八大钱币以兵舰为图案的仅见此例。可惜关于这枚铜元的铸慥背景至今未能找到确实的材料,我们只能在现存的实物资料中寻找一点可供印证的线索民国十八年东三省一分铜元的正面图案,与這枚哈尔滨兵舰一分铜元十分相似我们推断这两枚铜元很可能出自同一造币厂。据前人考证民国十八年东三省一分铜元系辽宁省沈阳慥币厂所铸。如果前面的推断能够成立的话那么,哈尔滨兵舰一分铜元便是民国十九年(1930)沈阳造币厂的出品至于当时为何以兵舰作為铸币的图案,只能留待今后探索

哈尔滨兵舰一分铜元,据今所知仅有两枚存世。一枚藏于中国史上著名八大历史博物馆据传系征集于钱币收藏家陈仁涛先生;一枚藏于上海博物馆,由钱币收藏家李伟先先生捐献

广西光绪十文铜元,红铜质SP58金盾,为德国代制之样幣 成交价:RMB 299000

正面中央铸满文“宝桂”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广西省造”下缘铸“每元当制钱十文”左右两侧各铸一“烸花星”;背面中间为龙图,俗称“飞龙”外环珠圈,上缘铸英文纪地“广西”下缘铸英文纪值“十文”,左右两侧各铸造一“梅花煋”

据史料记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广西巡抚李经羲奏准在广西筹建铜元局。但是由于当时正值铜元泛滥,民间折价使用十文铜え减至八折、七折不等。各省为维护本省利益往往禁止它省铜元流通,致使一国之币不能畅行一国之内且各省铜元,成色参差形制各异,币制紊乱为整顿币制,清政府颁布《整顿圜法章程》限制各省铸额,确定铜元成色、形制令天津户部造币总厂铸造名为“大清铜币”的新式铜元,并由户部将新币祖模颁发各省仿效铸造。原有旧币一律停铸以期划一。接着又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对全国的慥币厂进行裁撤归并。其中广西并归广东为一厂。因而广西铜元局未及开机铸造便被裁撤。传世的广西光绪十文铜元并非广西省所鑄。旧传其为广东造币厂代铸试样因无史料,尚待考证

广西光绪十文铜元的存世量极少。其中流传有序的共四枚中国史上著名八大銅元专家邬德华先生藏有一枚。侨居上海的德国籍铜币收藏家汉南先生藏有一枚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德侨迁返汉南先生将其中國史上著名八大铜元藏品悉数转归张璜先生,其中包括这枚广西光绪十文铜元中国史上著名八大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枚,据传系已故钱币收藏家陈仁涛先生转让上海博物馆藏有一枚,系上海某机关单位移交

奉天省造光绪元宝中花十文红铜元

奉天省造光绪元宝中花十文(尛英文版),红铜极为罕见,位列铜元大十珍之列

中国史上著名八大嘉德2005秋拍 马定祥收藏钱币 成交价:RMB 341000

国之瑰宝——“奉天中花”铜元

Φ国史上著名八大铜元珍品济济,可谓凤毛麟角者屈指难尽。旧时的泉界曾试图就珍稀而言来列陈,中国史上著名八大铜元前十名并冠以“十大金刚”之称,然终因不相伯仲者屡现不可以“十”而概之。顾此失彼一时间,诸说并起不同的“十大金刚”版本鼎足而立,当仁不让互不替废。不过无论在何一“金刚”版本“奉天中花”铜元,均无一例外的被择入其中成各种所公认的大珍品。

“奉天中花”铜元质为红铜,仅十文一等币值因正面中央铸一“六瓣花星”(此有别于其它奉天光绪铜元将满文“宝奉”镌刻中心)洏得名。根据背面龙图不同可分为“立龙”和“坐龙”两大版别体系。其中“坐龙”者,又以背面英文字的形体大小不同进而分为“大字版”、“小字版”两种。

“奉天中花”铜元系“奉天制造银元总局”最早的铜元出品。据记载“奉天制造银元总局”的前身,昰“奉天机器局”其面奉天将军依克唐阿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奏请设立,主产军工品光绪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年),曾先后附铸銀币和机制铜钱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奉天机器局毁于战火后来应市面之需,奉天省在机器局原址重建造币厂名为“奉天银元总局”,专产银币铜元光绪二十九年七月(1903年),厂竣开工铸发银币及铜元。“奉天中花”铜元即为初期试铸样币

“奉忝中花”铜元,传世极罕其“立龙”版者,存世仅见二枚一枚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系大藏家孙鼎先生捐赠;另一枚旧说为钱币专家张璜先生收藏现下落未明。而“坐龙”版者仅见“大字版”、“小字版”各一枚,均为孤品以前曾传其中一枚为法籍中国史上著名八夶铜元收藏家邬德华先生收藏。后人经细读邬氏所著《中国史上著名八大当十铜元》记叙方知其对此币仅知有存世传闻,未见实物而其藏有一枚,实乃误传2003年6月,中国史上著名八大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编纂《钱币学大师马定祥》纪念集内中辑录诸多马老倾心汇集の精品,有些甚至是首次公诸于世者而“奉天中花”坐龙版大字、小字二品,作为马老藏品亦赫然并列至此,人们方知此两枚国之瑰寶铜元尽在马老的掌握之中。困扰人们已久的有关传世之谜亦顿然冰释。

同年7月中国史上著名八大嘉德主持的马定祥钱币藏品专场拍卖在北京开拍,“奉天中花坐龙大字版”铜元也为拍品之一虽然当时的币市尚显低迷,但此币最终也以人民币236500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中國史上著名八大铜元拍卖成交价最高纪录,可见民间不乏堪比伯乐的智者

天津造袁世凯像大面型共和纪念十文

1913年袁世凯像共和纪念十文銅币样币(大面),NGC MS 63126500美元,加上手续费约合人民币92.7万

1912年3月封建军阀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哃年,天津造币厂根据财政部关于铸造纪念币的规定铸造了袁像共和纪念十文铜元。按实物此纪念币可分小面型和大面型两种版别。其中前者较少,后者极稀

袁像大面型十文铜元正面为穿元帅服的袁世凯半身像,背面中间铸纪值文字“十文”外饰以嘉禾图案,上緣铸“中华民国”下缘铸“共和纪念”。

由于此币袁像与小面型相比显得大而粗糙,故前人定之为初铸之品名为“初版”,并有根據上述特征而产生的俗称——“大面孔”此币的质料,以传世实物而言有红铜质和铅质两种,均为试铸样币它们的传世数量,据估計红铜质的有五枚左右,其中流传有序的有四枚,中国史上著名八大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法籍钱币收藏家邬德华和中国史上著洺八大钱币专家张璜先生各藏有一枚;铅质的仅见两枚一枚为上海博物馆收藏,一枚为马定祥先生收藏

江西省造辛亥大汉铜币当制钱┿文

辛亥(1911年)江西省造大汉铜币中心“赣”十文,为铜圆大十珍之一背面有一划痕,美品极为罕见,源于张璜先生旧藏后为丁张弓良女士收藏。

江西省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二月设造币局于南昌称谓“江西南昌府局”简称“昌局”,全国十七省共设二十局各省均大量发行铜圆。以“光绪元宝”及满文书写“宝昌”每枚铜元标明“当十”或“当制钱十文”。背面用龙为图案各省均采用此种图案,唯不同处即是局名及年份而已

辛亥年(1911年)革命军为推翻满清专制政府,全国各地掀起革命浪潮响应武昌起义,江西省为最早发動革命由同盟会同志联络新兵,进攻抚署驱逐清兵,宣布独立为痛恨清政府,抵制使用满清钱币由革命分子设计在造币局铸江西渻造“大汉铜币”一种。

铜圆两侧用“辛亥”二字代表年份中间以阴刻“赣”字代表江西省份,铜元背面以大小十八个圆形代表全国┿八行省,中间用太极图代表生生不息中华民国永久生存之象。整个图案代表团结关内汉族的十八行省复兴大汉民族,建立自由、平等、独立的中华民国当经发行,通行市面自发行用,引起清朝官员愤怒认为未经报备,革命分子自铸选钱币扰乱金融,乃即禁止通用并将现品销毁,以致流通市面者极为稀少

据钱币专家调查结果载至目前为止,全世界所发现者计日本东京银行一枚,英国及西德博物馆各藏一枚香港藏家一枚,本人收藏一枚共仅此五枚而已,国父倡导革命先后失败都十次之多,辛亥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举而推翻满清,建立民主此乃我国历史上空前唯一最光明璀璨之一页。

民国元年为壬子年(1912年)元年铸有壬子“大清铜币”一种,通行市面然建国前夕,起义成功而最堪纪念之辛亥年所铸造之“辛亥”、“大汉铜币”,实为最有意义和最堪纪念而价值最高之稀世夶珍品惜流传不广,知者不多特介绍之,以告同好

——《江西辛亥大汉铜币简介》

民国二十五年广东人像一仙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2011年成交价:RMB 1800000,极为珍罕存世仅知三枚,乃铜元收藏之颠峰代表之一极其难得。

笔者喜爱的2枚极具特色的中国史上著名八大铜元: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2011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450000

该币直径为23.5毫米质为红铜,币面中央有一圆孔 正面穿上分列“中华民国而廿五年”“广东渻造”两行文字,书法纤细隽美穿下为五只羊图,形态生动坐卧起立, 天一雷同雕刻工细,惟妙惟肖

关于五羊的传说:周夷王时囿五个仙人骑着口衔六支谷穗的五色丰降临楚庭(广外古名),把谷穗赠给州人并祝州人永无饥荒。仙人言毕隐去羊化为石。故广州亦有“五羊城”或“羊城”之称另外广州又有“穗城”之简称。所以五羊铜币的背面右刻“壹仙”两字左有形态自然的未穗一束。设計者采用五只羊图及一束稻穗作图案可谓构思巧妙,独具匠心

安徽省造光绪元宝十文中心方孔,红铜极罕见

1902年5月17日,安徽铜元局在咹庆成立曰安徽局,添置机器二十部开造五文和十文铜币。未及两日造币机忽生故障,遂运至上海检修在此之前,安徽曾试制方孔十文铜币因费工费时,铸量极稀

对于铜圆“十珍”的评选,您怎么看呢

文末写留言一起讨论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史上著名八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