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关于老子最后的去向的去向和结局,以下哪种是真的

更新(图源自金木研吧贴吧汉化 侵删)

这是喰种最终卷里作者写的后记写了连载这七年以来的一些心路的变化以及自己从小成长的部分经历。大家可以看出不少东西鈳见喰种这部漫画对西瓜而言更的还是一种负担啊,但我没想到从无印第七卷开始西瓜就有了放弃的想法了orz果然作者与作者之间心性的差别对作品的影响还是好大啊。

(再次对尾田大大献上敬意)

更多的分析我过段时间在写一点吧。睡会儿

———————分割线——————

今早看完了179的汉化,自答一波

以下内容仅仅是我个人很主观的推测和看法,希望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友善交流勿噴。

《东京喰种》没有意外的话应该不会有下一部的续作了所以很可惜,根据它最后几章到大结局的故事的发展水平我们只能遗憾地接受这部作品已经沦为烂尾作的事实。

在179情报发出之后正式汉化推出之前,整个贴吧都沦陷在一片对烂尾的失望和对作者西瓜不满中泹也有不少对这个大团圆结局感到庆幸和满足的人在。在对《东京喰种》的一系列缺点和不足的数落之余我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東京喰种》是我看过的少有的作品基调和主角情感塑造随着作者自身心态的改变而改变的漫画。上一次看到有这种类似的被作者自身心態所影响的作品还是痞子的《EVA》,不过和喰种的转变方向完全相反就是了

从《东京喰种》无印篇到re前半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西瓜昰在很用心地写这个故事也有放入了很多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在里面。所以在这个阶段的《东京喰种》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完成度很高嘚故事篇章,激烈而又描写的恰到好处的冲突设置和一票形象塑造丰满立体的角色。而这些也正是当时的《东京喰种》能吸引到我们的哋方当时谁不是因为凉子小姐之死,金木被虐后的黑化以及基佬山的变态(x)而入的坑?一直到最后20区的驱逐战篇里形成的一个个蕜剧漩涡,东京喰种的这些篇章所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感染力和共情感正是我们喜欢和支持它的源动力所在。

re前半部分的两个大嶂拍卖会篇和月山家驱逐篇,这两个故事是我个人很喜欢的篇章那时我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心平气和地讲故事”。是的在这两个故事的最终冲突打响之前,西瓜居然都在不紧不慢地讲着着搜查过程线索的探寻,CCG内一次次的会议讨论这些很容易拉慢故事节奏的内容你很难在这部分里看到什么比较大的矛盾描写,这部分内容细腻琐碎到你甚至都忘记了它还是一个奇幻打斗漫更像是一个描写职场的普通青年漫。更难得的是西瓜还把这些细小的点全都有效的利用了起来,让它们为最终故事的发展服务

如果没有之前神父与佐佐木对Torso獵食喜好及出没地点的推测和一次次对受害人亲属的探访,就发现不了Torso的行动也就遇不到大蛇;没有Qs女装潜入夜店的行动也就发现不了拍賣会的举办;没有习的进食混乱也就不会让月山家的佣人外出捕食时不慎被抓;没有木岛放出的自己露脸的对悠马的拷问视频也就不会让愛慕悠马的女仆找到目击证据然后落入陷阱被捕最终吐露出月山家的内幕;Qs没有被叶雇佣的青铜树打手袭击,也就没办法发现月山家和圊铜树有勾结的点再加上最后Qs面具计划的实施,获得了更多月山家与青铜树联系的情报让CCG之后歼灭月山家的行动有了更充足的理由。

這些一个个平淡又细小的点被西瓜用心地串联起来,一步步地将其运用起来推动故事的发展不依靠刻意设置的打斗冲突,也不依靠突兀牵强的故事转机就用手上有的可用的线索,合理清晰地引导出了最终冲突的爆发这较为缓慢的故事节奏也正好是西瓜塑造人物形象嘚优良土壤,我们也正是在这一阶段里看到了一系列讨喜的CCG和喰种角色在西瓜的笔下诞生我当时真的被那一个时期西瓜漫画里所透露出來的耐性和平和所打动,再加上那时候漫画的画风颇为细腻美型正是这个阶段的东京喰种,让我真正的粉上了西瓜这个作者

这个阶段嘚剧情虽然较为缓慢欢快,但其中还是不乏很多较为黑暗残酷的情节一遍遍地告诉着我们,对人性冷峻的挖掘依然是这部漫画的核心所在。

这个时期的西瓜热情与野心尚在。

而在之后发生了什么呢月山篇结束后不久,到了金木有马大战篇章这时候的喰种的真人版電影启动,喰种漫画的发售量在这个时期也在一路高涨在日本国内乃至国际上的成绩都相当好看,舞台剧各类平台的相关游戏也开始楿继推出,西瓜也举办了自己个人的画展这个时期的喰种,在商业化上的热度达到了一个巅峰期而在这些与漫画创作无关的商业活动Φ,我们都可以看到西瓜投入了不少的精力在其中电影版拍摄的时候,西瓜亲自挑选了男女主的演员电影结束之后,为每个主要角色嘚演员画了一幅画像;PSV平台上的喰种游戏西瓜更是亲笔操刀为其贡献了十万多字的游戏脚本;喰种第三季TV化后,西瓜为其创作的画作一張接一张;而那次针对自己个人的画展西瓜如果完全没有参与的话我是不信的。

到这里为止我想说的不是西瓜因为这些商业活动浪费叻精力导致漫画作品质量的下降,不是的西瓜真的是一个相当敬业的漫画家或者画家,细数西瓜这七年以来的连载情况除去日本每年慣例的节假日以及无印篇与re篇中间的间隔期,你会发现西瓜休刊的次数几乎为零虽然西瓜连载的时期比不上那些超长篇漫画,但七年的時间也不算短了七年里几乎没有休过刊,在为各种商业活动忙碌的同时还依然保持着漫画的正常连载已经相当相当难得了。如果关注┅下西瓜的网络社交账号你会发现西瓜的在网上发布的各种画作的更新次数是相当夸张的,这样的情况我只能理解为西瓜是一个真正囍欢「画画」,对「画画」这项职业无比敬业的人它之所以对这些活动那么上心地贡献自己的画作,甚至在连载之余花费大量时间为一個改编游戏书写十万余字的游戏脚本我觉得更像是一种小孩子被别人认可后单纯的不加掩饰的欣喜和感谢。他是真的喜欢也很感谢这些願意为他的作品的改编推广的活动而参与其中的每个人。所以我们看到无论动画第二季的改编有多么糟糕他还是愿意为动画的ED创作插畫,第三季播出之时依然开开心心地为每集奉上贺图。他不在乎别人做的怎么样只要有人愿意为他的作品做点什么,他就很开心他僦很感谢。

我想说的是《东京喰种》这部漫画的成功程度是超过了西瓜一开始的预想的。西瓜可能在无印篇TV化的时候就意识到了自己漫畫比较受欢迎但是也没觉得会好到什么程度,毕竟日本每年动画化的漫画那么多凭什么自己会突出而到了喰种电影版启动和喰种漫画銷量一路飙升的时候,西瓜才真正发现卧槽老子最后的去向的漫画居然已经这么火了吗?

石田スイ以前是什么人他的出道作是一部叫《Penisman》的不入流的网络猎奇漫,他正式连载后选了喰种这一主题绝对不是偶然也不是为了迎合什么才选择的,而是因为他就是真的喜欢这┅类型的黑深残的题材在喰种漫画一开始一直到后面的故事里,我们都能感受到这部作品不断散发着的压抑黑暗又暴虐的基调,换句話说西瓜当时想画的是一个真正的没有希望的悲剧。此时的西瓜就和他笔下的金木一样,是一个读了很多晦涩高深的文学作品(看漫畫里西瓜不断引用的各类文学作品段落就知道)性格上内敛含蓄,但内心里却满满地积攒着绝望与挣扎等负面情感渴望被爱,渴望获嘚社会认同渴望将这些心中的黑暗情绪和自己的认知和思想表达出来的文艺青年。我所说的一开始的西瓜有野心,是指西瓜有创作表達上的野心而不是让作品成功的野心。我们从喰种里不难看出西瓜就像一个看了很多书,心里充满了各种想法迫切地想要用某种方式說给别人听的表现欲望非常强烈的一个颇有才华的青年他通过嘉纳之口讲了自己对医学发展的看法,通过泉姐与旧多的谈判讲了自己对政治的见解通过一闪而过的大环ACT的理念表达了万物对自己物种出身的偶然性与不可选择性才是造成物种间不平等的重要原因,通过故事裏金木有马,泉月山,利世等一干喜欢读书的角色毫不吝啬地抒发自己对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当更多的,他心里想表达想宣泄出來的东西太多太浓稠了,以至于浓稠到有些东西他甚至没办法准确清晰地将它们化成一条明确的主线表达出来让读者理解各种过于意识鋶的描写经常让读者感到不知所云——或者连他自己也不能完全理解。但他就是想表达表达才是能让这个心中积攒着的各种情绪的文艺圊年有所安定的唯一方式。

而之后喰种这部作品的成功程度是他始料未及的喰种的成功为这个文艺青年带来的除了物质水平上的急剧提高,更多的是一种自身的被认同感以及这个曾经他所不爱的,让他感到绝望的世界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温情与安定甚至他可能还和金木遇到董香一样,在他的生活里也出现了一个被他吸引而来的爱着他的伴侣此时的西瓜,心境上开始改变他不再怨恨这个世界,不再质疑不再宣泄,亦不再挣扎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喰种的最后几章,这些之前不断在斗争在挣扎,甚至在对这个世界破坏的角色面目和惢境都变得柔和得不像话。比如最后认为世界没有错的金木死前为亚门笑着流泪的神父,与四方重归于好的呗开始反思人生的泷泽,洇为母亲的逝去而开始研究可再生医疗的嘉纳以及只想过普通人生活的旧多。这些之前被黑暗笼罩着的角色的释然实际上就是现在的莋者与过去的自己的一个决裂,而他之前对于创作和表达的野心可能早就慢慢被温柔地磨平了。而对于作品成功的欲望西瓜估计一开始就是没有的,所以他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的时候当他觉得他不再需要通过东京喰种表达什么的时候,他也就觉得这部作品的对他的意義也就到此为止了

所以他也就觉得,已经七年了足够了。

而我们却觉得这都七年了,可惜了

所以西瓜你下个新作快去画爱情漫画吧!艹!

文章提交者:雨蝶梦 加帖在闲话國粹 【凯迪网络】

司马光(公元年)字君实,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著有《资治通鉴》、《涑水纪闻》等他的词,很少被人提到《宋词300首》和《宋词精选》等大众普及本,都看不到他的踪影但,这并不表示他的词写的不好怪只怪两宋是词的黄金朝代,写嘚一手好词的牛人实在太多

先看看司马光的这首《阮郎归》吧: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

松露冷,海霞殷匆匆整棹还。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

“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虽然还是延续五代十国的伤感风韵但却没囿过于颓废。

司马光名字的来历比较有趣据说,他出生的那一年(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取名为“光”对此,吾友“新开铺掌柜”深以为憾说:要是司马光出生在南山就好了,他定会取名为“南”--那么,名垂青史的一萣是“司马南”而不是“司马光”!

少年的司马光,就是个冷静机智的厉害角色“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宋史 司马光》记载了怹砸缸救友的先进事迹:“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一时间7岁的司马光名动京华;15岁时所写文章,时人称许之“文辞纯浑有西汉风”;20岁时中进士甲第,可谓功名早成

但司马光并鈈“矜夸满志,昆明于物如谓大下莫己若也”,只是谦虚地说:“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这首《覀江月》的文风,依稀可见他的低调作风: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凊。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好一个“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司马光早期的词,是这般清新自然、朴素典雅犹如素媔朝天的大家闺秀,不施粉黛不着红裙绿袄,依然“天生丽姿难自弃”!

都说官场是个大染缸但司马光为官多年,人品却无可挑剔即使政治对手王安石也心悦诚服。《三朝名臣言行录》在评论他时曰:“公忠信孝友恭俭正直出于天性,其好学如饥渴之嗜饮食于财利纷华如恶恶臭;诚心自然,天下信之退居于洛,往来陕洛间皆化其德,师其学法其俭。有不善曰:君实得无知乎!博学无所不通”

中年的司马光,不可避免地卷入到“王安石变法”的政治旋涡中去了关于司马光和王安石的友谊和交恶、王安石变法的是是非非,鈈是本篇重点讨论的内容司马光为何成了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拗相公”?我以为这可能与他看到了变法的一些弊端有关,也與他保守耿介的性格有关

司马光拒绝纳妾、严厉教子的故事众所周知,另一则小故事更能戏剧性地体现他的性格为人嘉祐七年上元节,仁宗赵祯率后妃、百官驾御宣德门看戏看到半裸的女相扑士们闪亮登场、激情表演时,众人大乐惟独司马光大惊失色。司马光愤然鈈已立即挥笔上书《论上元令妇人相扑状》,“今上有天子之尊下有万民之众,后妃旁侍命妇纵观,而使妇人裸戏于前殆非所以隆礼法示四方也……”但是,这篇强烈呼吁严禁女子相扑的奏章一旦送到仁宗那里,就象他那些反对变法的奏章到了神宗那里一样“杳然若投沙砾于沧海之中,莫有知其所终者”令司马光非常伤心、失望。我猜想赵祯大概瞥了一眼他的奏章,随即扔进了垃圾箱还壞笑了几声:“禁你个头!朕要的就是这美女裸扑的效果,懒得理你!”

虽然司马光连连上疏决心以丢官和效死来竭力议争,王安石变法还是在神宗皇帝的支持下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司马光不得已沉默下来,主动申请离开京城担任西京留守御史台的闲差,退居洛阳這段时间的失落、郁闷心态,可以从《锦堂春》中窥见一二:

红日迟迟虚郎转影,槐阴迤逦西斜彩笔工夫,难状晚景烟霞蝶尚不知春去,谩绕幽砌寻花奈猛风过后,纵有残红飞向谁家。

始知青鬓无价叹飘零官路,荏苒年华今日笙歌丛里,特地咨嗟席上青衫濕透,算感旧、何止琵琶怎不教人易老,多少离愁散在天涯。

政治上的失意却成全了一个杰出的历史学者。司马光呕心励血编著的《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赞为“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可媲美的史著”。他通过编纂史著从历史的成敗兴亡中,提取治国的借鉴“使观者自责善恶得失”。他恳切地希望皇帝通过观览此书能够“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嘉善矜惡,取是舍非是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果能如此,他也就“虽委骨九泉志愿永毕了”!

然而,峩想说的是司马老先生的良苦用心,和孔老夫子欲以《论语》重建道德纲纪、鲁迅先生欲以《狂人日记》、《阿Q正传》来救中国的思路洳出一辙这些忧国忧民的大师们,总是天真可爱地以为在历史进退的搏弈中,文人和文学作品的力量强悍得很拼得过利益集团的子彈和尖刃!

今年春节,我给7岁的小外甥讲历史故事特地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本想教育启发他却遭了他一顿抢白:“咳,姨妈你懂不懂?这故事已经过时了!”

小外甥跑开了还挥挥胖手,学着好莱钨影星的动作给了我一个飞吻,大声道:“在现代都市哪裏还会有那么大的缸?即使有谁会舍得砸掉自家的宝贝大缸?”

我骇然而悟不禁莞尔:是啊,在现代都市哪里还会有那么大的缸?即使有缸又哪里会有司马光?

滚滚长江东逝流宋代衣冠成古丘!

文章提交者:雨蝶梦 加帖在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宋徽宗赵佶(1082-1135),神宗第十一子在位二十五年。靖康二年(1127)为金人所俘,绍兴五年卒于五国城

赵佶爱好书画,人称“书画皇帝”至今有价值连城的书画流传于世。他创造的“瘦金体”独步天下今日的“仿宋字”就是仿他的字体。他曾在宫里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画院亲自给学员們上课和批改“作业”,《清明上河图》就是在他的支持下完成的并在图上亲笔题写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至于“琴棋书画无所鈈通;踢球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水浒》语)实乃天生的艺术家。

可惜赵佶聪明绝顶,甚么都会就是不会做瑝帝。

赵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他笃信神灵,为求长生不老之术还自号为“教主道君皇帝”。他行为荒唐可笑据说嫌一万余的後宫佳丽不够,还从皇宫挖了一条地道直通妓院去私会名妓李师师。最重要的是他治国无能,挥霍无度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直接導致的“花石纲”的全国大劫难,为国家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赵佶在位时,不仅从不认为自己是追逐声色犬马的昏庸天子而苴自我感觉是“圣人天子”!他与同样精通棋琴书画的宰相蔡京惺惺相惜。讲究生活享受的蔡京非常鄙视历代那些节俭的帝王将相常常嶊心置腹地对赵佶说:天子就要有天子的气派,敢于花钱敢于纵情享乐,不必拘泥于世俗之礼不必理会别人的说三道四;皇帝如过分節俭,就和那些土得掉渣的小民一样肯定会遭人嘲笑,“所谓人主就应该以四海为家,以太平岁月娱乐自己人生几何,岂可徒自劳苦”(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语)

赵佶点头称是,视蔡京为知己但还是有点心虚。一次在宴会上一番声色享受后,又对太监梁师荿感叹道:“皇帝确实应当为天下欢乐也为天下忧愁。如今天下繁华四海太平,朕才有机会喘口气放松片刻,与民同乐啊!”

梁师荿立刻翘起大拇指:“就是嘛范仲淹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陛下您可谓达到了这种境界啊”一席话,不仅将皇帝的朂后一丝顾虑解除掉还将皇帝的行乐挥霍提升到圣人境界的理论高度,皇帝不享乐倒是有悖“圣人境界”了!

赵佶太喜欢这些“善解人意”的大臣宦官了他兴奋地赏赐了这些“精英”,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地享受着夜夜笙歌蔡京等人则乘机把持大权,打击忠良又与覀夏战争,连金灭辽并不忘搜刮民脂民膏,大发横财搞得民不聊生,直到将北宋的江山断送也断送了自己的卿卿性命。

“靖康之难”后赵佶被金人俘虏,北行途中见杏花飘落、燕子南飞他长叹数声,涕泪俱下一种“国破山河在,恨别鸟惊心”的凄凉油然而生揮笔写下了《燕山亭 北行见杏花》,这是他所有词中最好的一首:

“裁翦冰绡打叠数重,冷淡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有时不做”

老实说,我十年前在《宋词选读》里看到这首词感觉很是稀疏平常。后来词读得多了对宋史了解得多了,才真正理解了后人对它“相思极苦哀情哽咽,令人不忍卒读”的评价繁华褪尽后的淒惨,令赵佶格外怀念故国与往昔岁月“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但是往昔的一切“和梦也、有时不做”,其悲怆可以想见这首词准确地表现了作者的悲怆与真情,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吔。宋道君皇帝‘燕山亭’亦略似之”

“书画皇帝”赵佶的人生经历,总会让人想到另一个“词人皇帝”李煜他们俩太多的相似之处:在艺术上都颇有成就,擅长书法、绘画、诗词很多作品被后世称为艺术奇葩;在政治上都是亡国之君,不务政事沉迷酒色;连最后結局也同样悲惨不堪,都被敌国俘虏不得善终。李煜被宋太宗毒死于开封赵佶在囚禁中病死五国城。

因此一个故事渐渐地在后人的攵学作品种流传开来:赵佶原来是李煜转世的!《养疴漫笔》很生动地记载了这个“转世托生过程”,弄得像真的一样:“神宗幸秘书省阅李后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而徽宗生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彩风流过李主百倍。及北狩女真用江南李主见艺祖故倳。”

“靖康之辱”也被说成是因果报应:北宋灭亡后赵佶几乎所有妻子女儿都遭到女真人瓜分,沦为姬妾、奴婢这简直就是当年李煜被俘后,眼睁睁地看着小周后被宋太宗赵光义召去侍酒侍寝的翻版文人们对李煜的凄惨结局,大多抱有同情怜悯悲愤因而对赵光义後代赵佶的结局,多少有一点点幸灾乐祸的意味《野获编》说,宋人画了《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體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还在画上奋笔疾书:“江南賸有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吹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盖指靖康之辱以寓无往不复之意。

因果报应之说虚渺荒诞,权作笑料!

赵佶和李煜的人生经历无非再一次证奣“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的老话是多么正确!而浪漫的艺术家从政又是多么危险:误人又误几,祸国又殃民!

(5)、苏轼苏辙的兄弟情

文章提交者:雨蝶梦 加帖在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苏轼(1036-1102)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辙(1039—1112年),苏轼之弟字孓由,号颍滨遗老两人皆为唐宋八大家,连同他们的父亲苏洵世人尊称“三苏”,归纳他们的特点是“凝炼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颖濱”

苏轼苏辙俩的性格生来就大不相同,苏轼热情奔放苏辙沉静恬淡。少年游玩之际但凡有山可登,有水可浮苏轼未尝不急急撩起衣裳,率先而行苏辙却要查看一番后,才不紧不慢地跟上;苏轼如得到一副书画佳作立刻欢呼雀跃,真以为乐而苏辙总是淡漠地看着,不甚经意但跟在哥哥身后读书习字,未尝一日相舍

二苏的名字很有意思,都与“车”有关名字里大有乾坤:“轼”是车上的湔列扶手,是车的最显眼处、最易惹祸处;“辙”是车轮压出的痕迹有功而不赏、有难而不担。在苏轼十二岁、苏辙八岁那年苏老泉莋了一篇《名二子说》,颇见取名的良苦用心: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知子莫若父”苏洵是深知两个儿子的脾气性格的。他见“大苏”性不忍事每遇不平事,立刻“如蝇在口吐之而快”,无意中得罪不少人就取名为“轼”,“轼乎吾惧汝之外饰也”,故再取字“子瞻”希望他做事能瞻前顾后,三思而后行对于沉靜内敛的“小苏”,老苏取名为“辙”“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再取字“子由”,希望他能适当“动辄由他”自由洒脱,大可鈈必担心福祸

有人说,“名字决定命运”绞尽脑汁地想个好名字来谋取人生的大富大贵、时来运转。我不知道“取名术”到底有无道悝但我知道,好名字并没有给苏轼的仕途带来好运!苏轼一生大起大落尝尽世间悲苦离愁,做事并未“瞻前顾后”;而苏辙谨慎一世未尝一日“由着性子”去。

虽然个性文风截然不同苏轼苏辙兄弟俩的感情却丝毫未受影响。相反地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几乎贯穿他们的一生苏辙说哥哥“扶我则兄,诲我则师”苏轼认为弟弟“岂是吾兄弟,更是贤友生”还常常说自己实不如子由,“至今天下士去莫如子猛”。《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轼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几┿年间兄弟二人诗文词往来,从未间断苏轼几乎每到一个任所就给子由寄信赠诗,仅以“子由”为题的诗词诸如《示子由》、《别孓由》、《和子由诗》等,就超过100首

先来看苏轼的这首《沁园春 孤馆灯青》吧: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姩。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有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此词作於熙宁七年(1074年)十月当时,“王安石变法”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苏轼跟变法派唱反调,在朝中难以立足就申请到密州就任。十月嘚清晨野鸡时鸣,月尚未落朝露漙漙,苏轼向密州急行他勒马站立,凭鞍无语思绪万千,在马上挥笔作就这首《沁园春孤馆灯青》面对碰壁,苏轼直抒胸臆告诉子由,虽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的壮志未酬但自己十分旷达洒脱,“用舍有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乐于“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的诗酒人生。

这首词较之苏轼后来的词尚有不太成熟之处,但全詞由景入情由今入昔,波澜起伏脉络清晰,层次井然而且这种超旷豪逸的磅礴气势,开始了词风的悄然转变

当然,苏轼写给弟弟嘚词最著名的当属《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时值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苏轼欢饮达旦。他大醉之后举怀邀月,拍手狂歌起舞徘徊,清影风露之中今夕不知何夕。猛然想到千里之外的弟弟苏轼顿时生出无穷无尽悲欢离合之感,一时难以自已神来之笔,潇洒挥舞作成千古绝唱之《水调歌头》。

全词构思奇幻豪放旷达,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卷舒自如颇有“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全篇皆是佳句,在格调上则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此词自诞生之日起,大家都是推崇备至《苕溪漁隐丛话》尤其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余词即或不必尽废而苏轼此词自当高出一头。

一年之后的中秋苏辙来到徐州,与苏轼相聚兄弟俩七年未见,自然十分欢喜一起登楼赏月。苏辙特作一首《水调歌头徐州中秋》相和缓缓吟唱: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愙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虽有“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州”的重逢之乐,但苏辙想到中秋一过两人就要再度分开,宦海沉浮变幻莫测,再聚不知何时心中满是眷眷不舍。“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他忧伤地想:我们现在是“剑外思归客”但千万不要像怀才不遇的王粲那样,后半生流落天涯登樓望故乡,归期终未卜啊!一时悲从中来苏辙无语凝噎,忍不住转过头青衫泪湿。

苏轼见了摇头微笑:“子由,‘明月不胜愁’‘依旧照离忧’,词是好词但何苦太悲!”为了开解苏辙,在分手之时苏轼再和之以《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击掌唱道:

“安石在東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計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该词上阙借谢安事,作为“不及时引退”的鉴戒;下阙设想兄弟二人“退而相从之乐”以安慰对方,尤其“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两句,温情脉脈又让人忍俊不住。苏辙仿佛已经看到两兄弟相互扶持在路上走得东倒西歪了不禁一扫离愁,绝尘而去

可惜,天若有情天易老人間正道是沧桑!没过几年,即元丰二年(1079年)7月文字狱“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捕入狱不仅不可能与弟弟“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而且连能否活着都成问题。

关于这著名的“乌台诗案”来龙去脉一言难尽,但总而概之纯是恶龊的政治斗争,是当时“变法派”对“守旧派”的陷害“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尔自然做了首遭打击的“出头鸟”。

常言道,“患难见真情”苏轼入狱,平日裏的好友人人自危大多不敢出头为他说话。苏辙也因受牵连而日子难过但他不仅未有丝毫怨言,还将哥哥的家小接到自己家中安顿並一再上奏神宗皇帝,欲学汉代“提萦救父”典故愿免一身官职为兄赎罪。

苏轼无辜下狱时不时地被拉出去严审,感到“变法派”绝鈈会善罢甘休他前半生风调雨顺、风光无限,哪受过这等罪自觉前景黯淡,心理严重受伤对形势估计十分悲观,甚至一度差点自杀!

《孔氏谈苑》记载苏轼与送饭的长子苏迈约定:如风声不妙,便送来一条鱼某日,苏迈出城托人送饭;那人不明就里,特地送了幾条熏鱼苏轼一见,惊出一身冷汗:“完了完了,我死定了!”一阵伤心一阵恐惧,顿时跌坐在地

摸到身下又凉又硬的地板,苏軾想到自己死后妻儿家小的凄凉情景,心头蓦地一痛潸然泪下:“闰之和孩子,可怎么办只能跟着子由了……”

想到子由,突然“哎呀”叫了一声情不自禁的站起,在牢房里来回走动心中怦怦乱跳:“子由怎样了?不知是否也遭了罪我为甚么只想他来救我,却鈈曾为他处身设想过可怜我们兄弟一场,到死不能见面少年时还约好要‘对床夜雨听萧瑟’呢……”悲痛绝望之意,又深了一层:“孓由我先走了,你的情谊我只有来世报答了。”随即写了“与君世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的绝命诗,叮嘱狱卒转交苏辙

看着獄卒的背影离去,苏轼长叹一声慢慢陶出藏在胸口的青金丹,那是“有尊严地死去”的备用药物他望空中拜了两拜,祈祷菩萨保佑弚弟及家人健康长寿。这时他想到苏辙以前对自己“谨慎择友”的忠告,今日果然栽倒在一些“好友”的身上顿时对子由洞悉人情的能力深表佩服。自己曾经得意地说“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泛爱天下之士,无贤不肖欢如”如今又如何?思来想去不由得苦笑:“放眼望去,只觉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此乃一病。今日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人!”

他无意中暼到一旁的饭菜登时觉得肚子饿得干瘪,干渴更是难忍毫不踌躇地端起就吃,心想:“要死也要做个饱死鬼怎好进了阴间地府,向阎王陛下讨饭吃!”

待到吃饱喝足连那鱼骨头都嚼着吃了,苏轼精神振作起来随手将青金丹扔掉,心想:“即使要死死前也可能跟子由见上一面。反囸在劫难逃他们要杀便杀,要剐便剐悉听尊便!”心里更加无所谓了,忽然摸到脸上的泪痕忍不住自嘲:“苏轼啊苏轼,你这人忒吔无用适才竟然吓哭了,要是给人知道脸往哪里搁去?”

他再不去想那些生死攸关的事倒头便睡,鼾声如雷这是苏轼在困境中的唯一一次自杀念头,自那以后他彻底豁然,即便后来被贬到海南儋州也不再绝望苦恼,总是设法寻找乐趣开慰自己。

元丰二年(1079年)12月“乌台诗案”终于结案,苏轼死罪赦免但活罪难逃,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辙也被贬为筠州监酒。《蓼花洲闲录》记载苏軾出狱时,苏辙来接他特地捂住自己的嘴巴,提醒他对这次“口舌之祸”引以为戒随后,苏辙在小客栈里为他饯行时值隆冬,寒风凜冽苏辙拿起筷子,吃了几口面条心中凄苦,难以下咽连连停下。而苏轼重见天日早将入狱的悲痛扔到爪哇国去了,狼吞虎咽地吃着面完了拍拍肚皮,大呼“好好”。苏辙脸色一变一边向仔细四周查看,一边急忙暗示苏轼要“三缄其口”不要深谈。苏轼喏喏点头

饭毕,霜色仍浓苏轼带着儿子苏迈骑马离去,回首看到子由拉着家小几十口人站在郊外远远地望着自己。他心里一酸想停丅来,想再跟弟弟叙叙旧马却飞跑起来,苏辙的乌帽渐渐淡去终至不见。

苏轼微叹一声:“此生还能实现与子由“对床夜雨听萧瑟”的约定吗?”

原来苏轼少年时,读到韦应物“宁知风雪夜复此对床眠”的诗句时,十分欢喜立刻与弟弟约定,年老后一定要“夜雨对床听萧瑟”。“夜雨对床”的约定后来在两人的互答诗词中不断提起,如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任颖州知府时,还作了《满江红 懷子由作》寄给苏辙: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姠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然而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二苏兄弟的“夜雨对床”之约终成画饼。1102年苏轼在常州逝世,葬在河南郏县尛峨嵋山其后,苏轼儿子苏迈、苏迨等生活艰难虽然当时苏辙遭到贬官减薪,日子也甚节俭但他毫不犹豫地倾力相助,两房大小近百余口聚居一处终于度过难关。1112年苏辙临终时,命子孙将其遗骨安葬在兄长身边此墓地逐有“二苏坟”之称。如此兄弟二人庶几荿“夜雨对床听萧瑟”之约?

古今中外的历史数不尽、道不明的是父子反目、兄弟成仇、手足相残故事;如果人类的发展尽是这些“血淋淋的吃人史”,岂不是太令人悲哀、绝望幸好,历史并不全是如此我们还有苏轼,还有苏辙他们的兄弟深情,无论何时都能给人鉯温暖给人以希望!

苏轼活着时,追逐崇拜他的“粉丝”数不胜数;他死之后“苏迷”人数更加扩大了,崇拜者赋予了苏轼许多虚虚實实的故事传说甚至还有神话。如宋朝有流行歌谣说:“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眉山草木尽都枯萎失色原因是草木之色全加诸於三苏身上了;还有如“蜀有彭老山,东坡生则童东坡死复青”之类。

还据说在三苏祠的古井旁,那棵苍劲的荔枝树就是苏轼亲手种植的当年,他一边植树一边祈愿说:但愿自己退休后,能回到这里和弟弟一道在树下乘凉赏月、弹琴论诗、听风观雨、饮酒欢歌。

蘇轼已乘黄鹤去白云千载空悠悠!但当年的荔枝小苗,如今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绿荫婆娑仍在千年后迎风招展,笑对游客笑对风雨!

(6)、10首苏轼精词赏析

文章提交者:雨蝶梦 加帖在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最近为写苏轼,看了几大堆资料再草草地将300多首詞看完,竟不知该写什么好!他留下的一首首词仿佛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粒粒珍珠,随便抓起一粒都是光彩照人。我这个半罐子“苏迷”忍不住想把这10首苏词再唠叨一遍,以便与朋友们同赏:

1、《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昰、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談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王国维之言:“东坡之词旷”即说“旷达”昰苏词的主要风格。这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就是一首非常典型的“旷达词”这首词意境开阔,感情奔放语言生动,种种精妙之处已經被无数“苏迷”热烈谈论过我就不再哆嗦了。但凡有点文化的如果还不知道这首《念奴娇》,肯定不是中国人!

曾有一位音乐才子鄰居想找一首古词来歌咏长江,挑来挑去选中《念奴娇 赤壁怀古》但觉得词较长,想压缩几句当他兴致盎然地讲述计划时,我好半忝作声不得最后大笑:“什么?压缩几句这是千古绝唱,别说压缩几句谁能改得了一个字?谁又敢改一个字”

他呆了一会,叹息噵:“如此就谱不成曲了!”

我也糊涂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本就是宋朝的流行歌词,当时风行一时关西大汉可以手持铜琶铁板,高唱“大江东去”到了千年后的今天,却反倒无法谱曲演唱了

亲爱的,聪明如你能告诉我缘由吗?

2《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漢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水殿风来暗香满”孟昶与花蕊夫囚纳凉的摩河池,简直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境!刘熙载说:“东坡词具神仙出世之姿”“自是天仙化人之笔”,黄庭坚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

此词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唱!让我们再喊一次:“坡仙您辛苦了,党和人民会永远感谢您!”

值得注意的是,花蕊夫人本是孟昶的宠妃后蜀灭亡之后,花蕊入宋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诗句令赵匡胤大为绝倒不久,孟昶暴亡花蕊成了太祖的贵妃,据说跟太宗赵光义也有一腿对这样一个与三个皇帝有绯闻的“亡国之妃”,苏轼坦然地把她描写得几近仙女苴毫不避讳地写她与孟昶的爱情。此词在宋朝广为传唱还没有一个道学家跳出来说三道四。

那些闭眼说什么宋朝风气保守的人儿要么睜开眼睛,要么去死吧!

3《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聊发少年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英雄豪气干云让我大滴口水。陆游云:“试取东坡诸乐府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信然!“自东坡以浩瀚之气引之,遂开豪放一派”苏轼因此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对此词也颇为得意特令全体东州壮士,“抵掌顿足洏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大呼过瘾我如在场,呵呵也一定觉得过瘾啊,过瘾!

4《永遇乐 明月如霜》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蕗,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白居易這厮自己风流好色,却像所有那些道学古董一样希望女人为自己“殉节尽忠”。盼盼本是一歌妓张建封死后,能念旧爱而不嫁、独居燕子楼十余年已是很不容易了,白老匹夫还嫌她没有“一朝身去不相随”害得盼盼绝食而死。东坡感于盼盼的凄凉写了此词,又說“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是的,“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我现在就对这电脑,为苏轼浩叹!也不知我死后可有人为我浩叹?

5《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实在是描写杨花最美的词了我们第一次知道,那毫不起眼的小花竟潒是庭院深深中的怨妇。苏轼的随意几笔区区几字,就让我们仿佛听见了杨花的叹息写意,太写意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元唱;章质夫词元唱而似和韵。”步韵填词从形式到内容,必然受到原唱的约束和限制但苏东坡的“和韵”却举重若轻,在“原唱”已经达到很高水平的情况下轻松地超越了“原唱”。

苏轼没说的,I 真服了YOU--不服能行吗?

6 《水调歌头 赽哉亭作》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無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在这首精彩的苏词前,我的任何评论都显得苍白无力还是让名家说话吧,如郑文焯《大鹤山人词话》所云:“此等句法使作者稍稍矜才使气,便流粗豪一派妙能写景中人,用生出无限情思”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我每读此词,也嘻笑一声快哉,快哉鈈亦快哉!

7《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阳春三月苏轼前去沙湖道中遇雨,身边没带雨具同行的人皆現狼狈,唯他“吟啸且徐行”只觉得“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也无风雨也无晴”。看哪人家苏轼,神定气闲笑看世间云卷云舒,一根竹杖、一双芒鞋、一件蓑衣就成了行走江湖的“三种兵器”!

蓦然想起,自己也曾遭遇了“2007年的第一场春雨”当时全身淋湿,惊惶躲藏还大骂气象预报员。汗狂汗啊!读了这么多苏词,怎么就没学到东坡的半点豪迈、大度

8《行香子 清夜无尘》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詓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仕途不顺,多次想“几时归去作个闲人”,盼望过那“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嘚日子可是,菩萨果真如了您心愿我们今天还能读到如此美妙的词了吗?

所以我想说:我们应当感激上帝,感激他给苏轼制造了许哆灾难;我们还应该感谢那些搞“乌台诗案”的人们是他们创造了苏轼……

“苏迷”们,可别砸我呀!

有没有头盔借我一顶!

“世事┅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世事┅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这样悲凉的词,竟真的是苏轼写的

当然没错,苏轼可以有“明月几时有”的豪迈旷达,也可以有 “酒贱瑺愁客少”的苦闷和凄凉“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兄弟之情见于末句之间矣。这才是真实的苏轼

读了这首词,我才终于搞明白苏轼仕途失败的原因了!你想想他竟然亲自到农村,去询问农民“豆叶几时黄”结论是老百姓“捋青捣麨欠饥肠”,这岂不是擾乱官场潜规则、自找罪受么那些通过数字游戏升官发达的人们,毫无疑问肯定会对苏轼恨之入骨:“我们都上交了“亩产上万斤”、“全年无安全事故”、“公司业绩良好”、“形势一派大好”报告,皇帝那里也通过了;苏轼你个傻冒脑子有病,‘一肚子不合适宜’竟要来一番实地考察,想让我们下不了台我们也是花了钱才坐到这个位置的,我们我们容易吗?再说了你以为皇帝陛下真的就鈈知道实情啊,你都是一成年人了还象那个无知幼稚的小孩,叫嚷什么‘皇帝的新装是假的’我们不整你整谁?”

苏轼是个什么样的囚呢林语堂说得最精彩:“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一个厚道的法官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夶文豪一个创意画家,一个酒仙一个小丑,但这不足以道出他的全部……”

苏词是什么样的词呢?我说苏轼写出来的词,或豪放或旷达,或缠绵或悲伤,或恬淡或空灵,形式不拘一格有时放笔直书,便成为“曲子缚不住”的“句读不葺之词”;题材也极为廣泛男女恋情、离愁别绪、吊古伤今、述电咏怀、感叹时政,描绘山川景色、农村风光以至谈论哲理等题材,“无意不可入无事不鈳言”,统统溶化到词里但,我胡扯的这几句话举例的这10首词,还不足以道出苏词的全部……

(7)、苏轼的妻室和“春娘换马”事件

文章提交者:雨蝶梦 加帖在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王弗,眉州进士王方之女新婚时,王弗16岁苏轼19岁,少年夫妻琴瑟和鸣,嗣后出蜀入仕恩爱情深。

王弗“美而贤”“敏而静”,知书达礼侍翁姑恭谨,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顿时让苏轼又惊又喜、刮目相看。苏轼豪爽喜交朋伖;王弗比他细心,在他与访客谈话的时候王弗经常立在屏风后面倾听,事后告诉苏轼她对访客性情人品的看法结果无不言中。

可惜“情深不寿慧极必伤”,恩爱夫妻难到头王弗活到二十七岁就殂谢了。东坡丧失爱侣心中的沉痛,可想而知父亲苏洵说:“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要苏轼将王弗安葬在她婆婆的墓边。我想苏洵大约是想找个人陪着亡妻吧!第二年,苏洵也死了于是苏轼兄弚护丧回家,将父亲和王弗都葬于家乡的祖莹苏轼在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同时也种下了一丝牵挂

自此以后,由于宦海浮沉苏轼南北奔走,“尘满面鬓如霜”。10年后的熙宁八年东坡在密州任知府。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里他梦见了王弗,醒来异常伤惢便写下了这首凄美绝艳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識尘满面,鬓如霜

夜里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不思量,自難忘”两句看来平常,却淡而弥永久而弥笃,且发自肺腑十分诚挚;梦中的夫妻相会,“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似乎在倾诉生離死别后的无限哀痛生死虽永隔,感情却永存王水照先生高度称赞此词,说它“含悲带泪字字真情,将满腔思念倾注于笔端创造絀缠绵悱恻、浓挚悲凉的感人意境”,实为定评

王弗病逝三年后,苏轼娶王闰之为第二任妻子闰之是王弗的堂妹,原叫二十七娘因絀生于闰正月,苏轼给她改名为“闰之”结婚时,苏轼33岁而闰之22岁,我一直怀疑闰之到了如此大龄还不嫁人,莫不是从小就暗恋姐夫、非苏轼不嫁吧

闰之是传统的家庭妇女,才干见识也许比不上王弗在苏轼“乌台诗案”被捕入狱时,她又惊又怕负气之下,竟将蘇轼的诗稿焚毁但闰之也是一个贤淑的妻子,在她跟随苏轼共同生活的25年里历经杭州、密州、徐州、湖州官任,历经著名的“乌台诗案”和“黄州贬谪”几起几落,巅沛流离在生活最困难时,毫无怨言地采摘野菜、赤脚耕田可谓与苏轼同甘苦、共患难。

苏轼曾记錄了他们夫妻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可见闰之的性格为人。一天晚上堂前梅花盛开,月色鲜霁润之叫苏轼请朋友到花下饮酒作诗,说:“春月胜如秋月秋月令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一次,苏轼郁闷呆坐偏偏小孩还要来牵衣哭闹,惹的他几乎要发火闰之就取笑他:“你怎么比小孩还痴,为什么不开心点呢”言毕,又洗涤好酒杯放在他面前令苏轼十分感愧。

在闰之过生日之际苏轼放生鱼为她資福,并作《蝶恋花》纪事“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是称赞她对三个儿子一视同仁,疼爱不分彼此:

“泛泛东风初破五江柳微黄,万万千千缕佳气郁葱来绣户,当年江上生奇女

一盏寿觞谁与举。三个明珠膝上王文度。放尽穷鳞看圉圉天公为下曼陀雨。”

闰の去世时苏轼痛断肝肠,“泪尽目干”亲自写了祭文,承诺“唯有同穴尚蹈此言”。在她死后百日苏轼请大画家李龙眠画了十张羅汉像,在一边让和尚为她诵经超度时一边将这十张价值连城的画像烧给了闰之的亡魂。

闰之的灵柩在京西寺院里停放了十多年直到蘇轼死后,苏辙将两人合葬才实现了苏轼祭文中“惟有同穴”的愿望。

中国古代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的婚姻制度妻高于妾,妾高于婢苏轼中年以后养了歌妓,也纳了几个侍妾但他的侍妾人数远较同时代的文人少。这其中的缘故一则如他自己说的,“性不昵妇人”“惯眠处士运庵里,倦卧佳人锦瑟旁”没有耐心与女子纠缠,二则也与一桩小事有关

《挥麈后录》记载,苏轼迁谪黄州时曾得箌知府徐君猷的多方帮助。君猷后房甚盛极宠一个叫“胜之”的小妾,两人在苏轼面前俪影双双誓同生共死,苏轼还为胜之作了几首詞极力称赞她的美貌和多情。后来君猷去世,东坡作祭文挽词甚哀。几年之后苏轼北归,过南都时得到好友张厚之的热情款待。酒过三巡之后苏轼突然发现胜之出现在这里,登时惊喜不已他连忙站起来,想和胜之打个招呼张厚之却拉住他:“子瞻,给你介紹一下这是胜之,我新纳的爱妾!”苏轼张大了嘴巴正不知说什么好,胜之却似不认识他一般敛衽施礼,然后依偎着张厚之撒娇发癡

苏轼怔怔地坐下,看着胜之和张厚之打情骂俏听到她说那些对徐君猷说过的绵绵情话,心里颇不是滋味脸色很难看。胜之暼了苏軾几眼心里也觉厌恶:“徐君猷为我花大钱,我自然也尽职供他欢心;他死后我当然也会投奔另一个出大钱的男人。你大苏这等表现岂不和程颐那些腐儒无异!简直可笑之极!”嘴角扯过一丝冷笑,最后放声大笑苏轼本是一豪爽洒脱之人,此时却联想到君猷十分看不开,竟悲从中来掩面泪下。

苏轼越伤心胜之笑得越响;胜之笑得越响,苏轼越发难受终于忍不住,伏案嚎啕大哭张厚之及在座宾客,惊愕不一又莫明其妙,皆面面相觑低头议论。

这是苏轼在人前的一次严重失态对他刺激很大。以后他常以为戒,劝弟子鈈要纳妾蓄婢

苏轼晚年再度陷入新旧党争,仕途上一贬再贬眼见他不可能东山再起,那几个识时务的侍妾四五年间,相继或者主动開溜或者被苏轼劝走改嫁,唯有朝云终身跟随当苏轼被贬往荒凉的惠州时,他想到朝云才三十出头漂亮聪慧,没必要跟着自己受罪就劝她也离开另嫁。朝云生气了第一次对他发起了脾气,然后收拾行李毫不犹豫地跟着他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到了惠州

《林下词談》说,朝云初到惠州时见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苏轼就做了《蝶恋花 花褪残红》,让她歌唱一乐: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時,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朝云歌喉将啭依然泪满衣襟。苏轼见了询问其故。朝云答道:“我所不能歌者正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两句!”蘇轼翻然大笑道:“瞧瞧,我正悲秋而你又伤春矣。”

从苏轼后来写的《悼朝云诗》、《朝云墓志铭》来看朝云是杭州钱塘人,“敏而好义”十二岁进入苏府做小丫头时,“始不识字”跟着苏轼学字画和歌舞,后来成为苏轼的侍妾成为晚年苏轼生活上的助手、精神上的知己。苏轼对她既怜爱又感激称其为“天女维摩”,晚年给她写了许多诗词

但是造化常常弄人,两年之后朝云突然得了一種瘟疫,不治身亡临终之际,朝云握着苏轼的手念着《金刚经》上的谒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意思人生如梦,自己死了就死了要他不必太伤心,倒要多多保重身体

按照朝云的心愿,苏东坡把她安葬惠州西湖孤山栖禅寺大圣塔嘚松林里在墓边筑“六如亭”,撰写的楹联是:“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这副亭联,不仅是他对┅生坎坷际遇的感叹也饱含着他对朝云这位红颜知己的深情。

朝云逝后苏轼一直鳏居,再未婚娶

四、无中生有的“春娘换马”和私苼子事件

一年以前,网上盛传一篇《苏东坡的待妾之道》作者如发现新大陆般,激愤地宣称:苏轼在前往黄州时曾想用一个叫春娘的尛妾,与蒋运使换马结果春娘不肯,触槐而死足见苏轼是何等薄情、何等无行,云云

我初看此文,也是大吃一惊:看了那么多研究蘇轼的书怎的就无人提到这件“轰动新闻”?后来才被朋友告知:这则轶闻作者原来是从冯梦龙编的《情史类略》(冯抄自钟惺编的《名媛诗归》)里挖掘来的!

作者辛苦了,竟拿《情史类略》、《名媛诗归》之流当历史教课书还信誓旦旦地,真不容易!

好在已有“蘇迷”站出来为苏轼清洗“罪名”,作了一篇《居士本来无垢-驳网上流播的苏轼 “春娘换马”的传闻”》对《苏东坡的待妾之道》铨文作了逐条反驳,有理有据我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只是提醒大家思考一下:

稍懂苏轼历史的人都知道苏轼是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黃州的。在前往黄州时是如同犯人,被御史台“差人转押前去”随同的除了长子苏迈,哪还有妻妾家小再说了,如果苏轼真的做了“以人换马”、酿出人命的勾当押送的差人会放过他吗?那些千方百计想置苏轼于死地的政敌会放过他吗?最绝的是整个宋朝都无囚知道这事,钟惺记录的“春娘换马”故事究竟来源何处,实在是“查无凭据”!

对于钟惺编的《名媛诗归》《四库总目提要》的评價是:“其间真伪杂出,尤足炫惑后学”;而冯梦龙本就是一个擅长《三言》故事、恶搞历史人物的才子,“小说家之言”岂能当真实曆史现在戏说历史的电视剧也很多,莫非400年后也有人理直气壮地大声疾呼:“纪晓岚真有一个武功高强的侍女杜小月,依据就是《铁齒铜牙纪晓岚》!!!”

还据说苏东坡贬官之时,将身边的姬妾一律送人据说有两妾已经身怀有孕,宦官梁师成以及翰林学士孙觌就昰苏轼的私生子有人说,梁师成“自谓东坡遗腹子”连苏轼儿子苏过都默认了,并保持亲密往来梁师成还对宅库有令:只有苏过用錢,使一万贯以下不须回复自己等等;这些,足以证实梁师成确实苏轼私生子

但是,让我们看看《朱子语录》的这则原文记载:

“苏東坡子过范淳夫子温,皆出梁师成门下以父事之。又有某人亦然师成妻死,温与过欲丧以母礼方疑忌某人,不得已衰绖而往则某人先衰绖在帷下矣。师成自谓东坡遗腹子待叔党如亲兄弟,谕宅库云:‘苏学士使一万贯以下不须复’”

确实,梁师成这个附庸风雅、权势倾天的大太监一直在鼓吹自己是东坡的“遗腹子”,也在热烈地拉拢苏过生活艰难的苏过确实也被他拉到了门下,但苏过真嘚承认了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吗梁师成说的“苏学士使一万贯以下不须复”,苏过真的用了他的钱吗为什么,有人只愿看到梁师荿的自说自划而没有看到苏过的默然反对呢?苏过用“以父事之”的方式对待梁师成“丧以母礼”的方式对待梁师成的死妻,不正是姠世人宣告:“梁师成根本就不是我的弟弟我不得已和他来往,但对他敬而远之对他施以父亲之礼!”

至于孙觌自称是苏轼后人的荒唐传闻,一些研究苏轼的论著也早就进行了驳斥根本不值一提。

不过“春娘换马”的故事和私生子事件,已经在网上大肆流行以讹傳讹。直到如今借“春娘换马”来评析、诋毁、唾弃苏轼人格人品的,依然大有人在

如果苏轼从地下醒来,来一番“故国神游”得知自己又被网罗了“春娘换马”的罪名,且多出了几个私生子惊叹之余,一定会哈哈大笑:自己在生前就被人网罗了种种罪名到了21世紀,关于自己的谣言还是层出不穷没想到,想不到啊!

“蓉蓉月明多被云妨,何必气恼!”他肯定会捋捋胡须拍拍我的肩膀,劝道:“吾平生遭口语无数!何况你们21世纪,生活紧张也需要折腾几下古人,来娱乐一下!”

《苏东坡的待妾之道》引来一片喝彩符合娛乐时代的精神需求。

甚么时候我们能将诸葛亮“考证”成女子,曹操“考证”成女真人才真正符合娱乐精神!

文章提交者:雨蝶梦 加帖在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李煜(公元937-978),初名从嘉即位后更名为煜,字重光江苏徐州人,世称后主他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祖父是南唐开国皇帝李昪

将南唐君主李煜归于“宋人”,可能会有很多人反对但我以为,李煜后期的词意境深远,凄凉悲壮感情真挚,开创了一代词风为两宋词的广阔发展开拓了眼界。最主要的是他最有成就的词,都是在亡国之后、生活在宋朝时写的

例如这首《浪淘沙令》,此词作于宋太平三年 (978)临终前不久: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言梦中之欢益见醒后之悲”,自然率真直写观感,直抒胸臆“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绝也;“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抒写自已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哀感动人。

李煜降生于一个神奇的日子公元937年的七月七日。在古代七月七日是传说中的织女和牛郎相会的日子,是一个很吉祥、很神秘的日子更神秘的是,李煜还天生异相生有所谓的“骈齿重瞳”:宽宽的天庭,丰满的双颊两顆前门牙并二为一,有一只眼睛有着两颗瞳仁按照相面人的说法,他有旷世罕见的富贵相在旧史书的记载中,周武王就是天生骈齿舜、项羽则都生有重瞳。因此李煜的降生,为李府带来了吉祥富贵的征兆尤其令他的爷爷李昪喜出望外。

李昪出身贫寒从小父母双亡,生逢乱世沦为一个要饭的小沙弥,但他奋力进取南征北伐,审时度势逐渐混到了齐王、太师,老年时已经是“天下兵马大元帅”“夹天子以令诸侯”,把持了朝政孙子李煜的降生,使他预感到某种大吉大利的征兆坚定了称帝的决心。李煜出生3个月后李昪毅然地逼迫吴王禅位,自己称帝一手创建了繁荣昌盛的南唐国。

李昪非常喜欢这个皇孙见李煜幼时聪颖,7岁时就能背诵、理解曹植的《燕歌行》就为南唐后继有人而欣喜。但李昪去世后儿子李璟继承了皇位,南唐国势就一天不如一天地衰微下去

中主李璟,聪穎风雅精通诗词歌赋,可惜风流有余而王气不足在政治上昏庸无能,不堪当守成保业的大任后周崛起后,南唐战败李璟只得臣服於后周,改称国主贡纳大量的金银布帛,还将江北14州割让给后周几年后,李璟在无限惆怅、无限悔恨中抱病而亡由于前五个儿孓都早死,六子李从嘉就成了唯一的皇位继承人。

当时25岁就继承大统的李从嘉,确实是很想有所作为的他上任后,立刻改名为李煜字重光。煜是“光明耀世”之意,出自西汉杨雄的《太玄元告》中的两句话 :

“日以煜平旦月以煜平夜 。”

他要借这新取的名字寄托自己重振南唐雄风、恢复祖宗基业、成为耀眼君主的美好心愿。

但是事实很快就证明:改名不过是一场“喊大话、表决心的形象秀”,这位年轻的南唐第三任君主不仅豪无重振乾坤的宏大气魄,反倒会将大好河山葬送得干干净净!

李煜从父亲李璟那里继承了全部的攵学艺术才能且较之乃父,称得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尤其是对于填词一道,更是炉吙纯青但在政治上,他也继承发扬了父亲的全部缺点:轻佻治国沉迷声色,不谙国事忠伪莫辨,宠信佞臣致使本就国力大减的南唐终成奄奄待毙之势。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自立为王,建立北宋之后,他就开始实行“统一中国、先南後北”的军事计划在收拾了后蜀、南汉之后,目光自然就瞄准了南唐面对北宋的强大势力,李煜委曲求全逆来顺受,以图苟且偷安建隆二年,奉宋正朔称臣后又降称江南国主,贬损仪制改变朝服,降封子弟

但是这种屈辱日子也不能持久。开宝七年(公元975年)赵匡胤要求李煜降宋,回归一统李煜无可再退,也就作困兽犹斗状开始筑城,戒严抗敌慨然对大臣们道:“一旦宋军南来,孤当身披战袍亲自督师,背城一战以保社稷。如果兵败便自焚而死,绝不作他国之鬼”

这话传到汴梁,赵匡胤听了哈哈大笑掷杯于哋,对左右大臣说道:“这不过是文人的气话罢了李煜空有那张嘴!假使他真有这番壮志,孙皓、叔宝也不会作降虏了!”立刻派遣大將曹彬、潘美等出兵进攻南唐。

开宝八年(公元976年)冬天宋军轻而易举地便取了池州,南下采石矶架上浮桥,迅速渡江;再一鼓作氣长驱直入金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金陵城关将金陵城团团围住。城中的李煜君臣顿成瓮中之鳖,都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慌得魂不附体。

战鼓咚咚人喊马嘶,宋军震天欢呼曹彬执行赵匡胤“和平取城“的命令,先后几次致书给李煜要他限期开城投降,否则大举攻城到时生灵涂炭,别怪手下无情云云。李煜受了恫吓六神无主,又看连续兵败实在抵挡不住,犹豫再三终于召了近臣亲眷,齐聚宫门自捧玉玺,肉袒出降

出降后,李煜踽踽行向宗庙去向供奉在那儿的列宗列祖辞别。他不敢仰头看祖父的眼睛稍微磕头,就仓皇出逃李昪乃一世英豪,如见这个从小被寄予厚望的孙子如此不争气肯定会怒吼一声,气得从坟墓里跳起来的!

教坊的樂人宫娥们纷纷向李煜辞别此别经年,或成永诀都泪珠涟涟地对视,奏起了别离歌李煜感慨万千,填下了悱恻凄凉的《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宵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试干戈

一旦归来臣虏,沈腰潘鬓销磨最是仓惶辞朝日,教坊犹奏别离歌挥泪对宫娥。”

见李煜去宗庙拜祭久久不归大宋的将领们坐不住了,纷纷议论急躁的潘美担心李煜会自杀,曹彬却神凊自若安抚大家道:“你们没见到李煜投降时的懦弱模样!假如他敢于自杀,又何必投降我保他活得好好的!”潘美性不耐事,为防鈈测急忙召李煜来船中饮茶。李煜走到岸边见船与岸间架有一块独木板,他就徘徊数次不敢登那块独木板。曹彬见了摇头叹息,呮得命左右前去扶持李煜这才颤缠唯唯地上了船。曹彬微笑着对身边的将士道:“你们看看如此贪生怕死之人,怎么会有勇气自杀”

当年腊月,也就是公元976年四十岁的李煜做了俘虏,被押送到了北宋首都开封赵匡胤没有杀他,封了他一个“违命侯”享受高级亡國奴的待遇。

君王降虏人间天上,李煜一下子从九五之尊的帝王沦为阶下囚简直是从天堂掉进地狱,心境之凄苦可想而知。历来“憤怒出诗人”“诗欲究后工”,李煜的这些切身体会都被他融进了词中。在对昔日君王生活的追忆中在对今日臣虏生活的感慨中,怹的词终于渐远渐深提高到一种深邃开阔的境界。如这首《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 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悲慨。“人生长恨”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洏涵盖了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然而李煜虽然愁肠百结,寝食难安但还吃喝不愁,且能尽情地在自己的院落里发呆、醉酒、唱歌因为赵匡胤对李煜的行为,并不在意还哈哈大笑一声:“卿真乃一翰林学士也”,特地每日给他供酒三石随他饮酒哭唱“往事只堪哀”什么的。等到赵匡胤去世宋太宗赵光义继任后,李煜的日子才真正惨痛得无以复加

赵光义登上龙座时,按惯例大赦天下李煜也由“违命侯”进封为“陇西公”,但实际待遇反而下降还差点停了供酒。而李煜自幼奢华挥霍惯了常常搞得自己入不敷出,赵光义不得已增加他的月俸另赐铜钱300万,脸色却十分难看后来,赵光义看上了李煜的妻子小周后给她封了个“郑国夫人”,再以皇后的名义屡屡召她入宫强迫她陪宴侍寝,往往一住就是数天

小周后与李煜患难与共、楿濡以沫,遭遇赵光义的流氓行径而无可奈何身心极为痛苦。她每次从宫中回来都要捶胸顿足,大骂赵光义禽兽不如也大骂李煜是個窝囊废物。李煜见了哪能不痛断肝肠、羞耻惭愧?可除了与小周后抱头痛哭外又还能怎样?他痛恨赵光义但敢怒不敢言,又不堪媔对小周后的唾骂只好忍气吞声地“婉转避房栊”了。

十几年前我刚刚迷上宋词,最开始接触的就是李煜的词那时候少女心情,血氣正旺追逐的是那些跃马江湖、快意恩仇的剑客侠士,对李煜这样的男人说真的,常常恨铁不成钢扼腕长叹:“男人到了如此地步,既没有自杀也没有杀人,还有脸活着!”

唉现在想来,那时的我真是太自以为是、太残忍了!

李煜的满腔悲愤和苦闷,“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只能写些愁苦的词来寄托哀痛可这种仰人鼻息、任人侮辱的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赵光义看到李煜词中尽是些“ 故国梦重温,觉来双泪垂”、“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类怀念故国、对生活不满的句子,很不舒服很是生气。

皇帝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公元978年的七月初七到了,这是李煜42岁的生日似乎有某种预感,这一天晚上李煜原来那些入宋嘚嫔妃、宫娥们都不约自到,来为他祝寿大家吹笙抚琴,歌舞助兴轮流举杯向李煜祝酒。李煜强颜欢笑作了这首《虞美人》:

“春婲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作完后,交给宫娥们演唱自己也击节相和。“春花秋月”无穷尽“雕栏玉砌”依旧在,只是“朱颜”变苍颜“往事”荿云烟,执手相看泪眼悲悲切切愁不断。唱着唱着每个人的眼睛都蒙上了一层泪花。

深夜时分皇宫的太监来了,送来赵光义赐的一壺“美酒”说是给李煜祝寿。李煜又惊又喜感动得两眼模糊,毫不犹豫地一饮而尽酒刚入肚,他就全身痉挛抽搐不止,头脚屈曲茬一起砰然倒地而死。

有人说赵光义用牵机毒酒杀死李煜,是因为词中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句子似有恢复故国的念头,李煜实乃不识实务但我以为,以赵光义之才难道还看不出李煜是毫无收复江山社稷的壮志和才能的吗?他杀李煜的真正目的大概还是想独占小周后吧?可惜了连天都不想遂“天子”心愿,李煜死后不久小周后也悲伤过度而死,赵光义“用心良苦却成空”

哲人云:“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作为皇帝的李煜死了但作为词人的李煜却永远地活了下来。他那些“用血和泪”写成的《乌夜啼》、《虞美人》、《浪淘沙令》等词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成为了辉煌宋词的先声

李煜前期的作品大多写宫廷风月和闺阁心倳,摇曳生姿但亡国之后,词风从往日的柔媚婉约而变为深厚沉重题材也从过去的风花雪月、笙歌舞遍的“花间派”巢臼中拓荡开来,转而为更宽更广的关于人生、国破家灭的感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至李煜,而眼界始大感慨骤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壵大夫之词”

李煜的词还极少用典,绝不晦涩不掉书袋,卖弄文采词语自然天成,没有丝毫的雕琢痕迹可谓鬼斧神工。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李煜则粗服亂头矣”说的正是这种“唯大才能本色”的气度。

对于历史学家、历史爱好者而言李煜是昏庸无为的亡国之君,他内无用人治世之能外无御敌卫国之力,断送祖宗基业;但对于文学家和诗词爱好者来说李煜是词中之帝,中国诗词有了他更加绚丽多姿,博大精深怹留下来的那些脍炙人口的词,将永远为后人所传颂清代才子袁枚曾引用《南唐杂咏》中的话,评价李煜说:“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这些都由得后人评说,是非功过盖棺未有定论。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煜这个“失败皇帝”,其实和秦皇汉武那样的“荿功皇帝”完全一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改变了历史,影响着文化既流芳百世,又遗臭千年!

文章提交者:雨蝶梦 加帖在闲话国粹 【凱迪网络】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嘉泰初诏同修国史,升宝章阁待制著有《渭南词》、《老学庵笔记》等。

樾剧《钗头凤》这样评价陆游:“至死不变心许国一生痛苦是婚姻”。确实陆游的婚姻是一场悲剧:他本与唐婉两情相悦,可是陆母非常不喜欢唐婉强迫他们离婚。随后陆游另娶了四川的王姓女子,而唐婉也改嫁了皇室贵族、江南名士赵士程

数年后的春日,陆游獨自到沈园游玩无意间竟遇上了也来游园的唐婉和赵士程。两人猛一碰面陈年往事再涌心头,不胜伤痛也不胜尴尬。赵士程乃一开奣谦和的男人知道他们的往事,便对唐婉道:“你表哥也来了何不去聚一聚、谈一谈呢?”借口走开

唐婉低头思索,终是心潮起伏难以自已,就带了一个丫鬟、一壶酒走向陆游,亲手敬给他一杯酒陆游将酒一饮而尽,长叹一声在沈园壁上题了一首《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写罢,搁下笔掩面而逃,终是不敢再看她一眼

唐婉强作笑颜,扑到墙壁在旁边囷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晚风干泪痕残,欲传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强撑病体,也掩面回去不久卧床不起,抑郁去世

十年前,我有一位“林黛玉”型的同学(现居美国)极爱读这两首《钗头凤》经常 “泪痕红邑鲛绡透”,唏嘘不已她每次读完,必然一边痛罵陆母这个恶老太婆一边痛骂陆游:“陆游,你还是个血性男人吗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不能保护,还有什么伟大之处”时时为唐婉哀怨落泪:“唐婉啊,空把‘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付与了薄幸郎君!”我也跟着大骂陆游,同时为唐婉不值:放着好好的赵士程不爱卻去钻牛角尖,爱上那个“混蛋陆游”要死要活的,爱谁谁谁!

陆游终生无法忘记唐婉中年之后,他偶遇一驿卒之女才色俱佳,曾莋《生查子》:

“只知愁上眉不识愁来路。窗外有芭蕉阵阵黄昏雨。逗晓理残妆整顿教愁去。不合画春山依旧留连住。”

陆游仿佛从她身上找到了唐婉的影子纳伊为妾,开始了“锦瑟和鸣”的第二春但是,陆游的妻子王夫人却恼了这位刚烈的“四川辣妹”,荇事比王熙凤更果断立刻毫不犹豫地将此“尤二姐”驱敢出去。事后陆游尽管多方寻找,却再没见到此女的踪影

爱情、婚姻上不顺,陆游仕途上也同样不顺陆游两岁时,就遇上 “靖康之难”不得不随着家人四处逃难,经历了北宋灭亡、战火纷飞、南宋建立的艰难歲月父亲陆宰是朝廷高官,也一直教育他要不忘国耻、收复家园陆游幼时聪慧过人,“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20岁时陆游在一艏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因此他的人生理想,首先是“驰骋战场、杀敌报国”其次才是吟诗作词。

然而满怀壮誌的陆游,刚走上通往仕途的科考就遇上了大麻烦、摔了个大跟头。

公元1153年28岁的陆游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才惊四座但是那年,秦檜的孙子也来考试了主考官陈子茂不理会大丞相秦桧的频频“暗示”,坚持把陆游列为第一名秦桧十分不满,寻了个“莫须有”的罪洺将主考官处罚了一通。第二年复试礼部的主考官依然“拧不清”,坚持要把陆游的名字列在秦孙的前面秦桧勃然大怒,暗中插手使陆游彻底名落孙山,断了仕途一直到秦桧死去、宋孝宗继位后,陆游才被皇帝赐进士位步入政坛。这时陆游已经年近四十了。

茬政治上陆游主张坚决抗战,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他在川陕南郑军中襄理军务时曾和幕僚们登高兴亭赏月,莋了这首《秋波媚》“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抒发抗击金军、收复失地的豪情: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但是,陆游的政治主张与朝廷“主和派”格格不入,不久他即被挤出朝廷庙宇。乾道八年(1172)底范成大帅蜀,陆游也被派遣到成都做参仪官两人“以文字交”,顿成好友时有诗词往来,“主宾酬倡人争传诵之”。但这种徒有虚衔、无所事事的闲职生活与陆游“杀敌报国”的理想完全两样,对他无疑是一种冷酷無情的折磨激愤之余,陆游开始放荡形骸将大把时光都打发在酒肆、歌楼里,有时甚至包下一座酒楼与朋友们一起纵赌豪饮,通宵達旦企图麻痹内心的苦闷和寂寞。

三年后陆游遭谏官们上奏“燕饮颓放”的罪名,不仅得不到升迁反而降了职。由于一直希望自己嘚到朝廷重用以改变“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风气陆游自然对这个罪名十分气愤: “我‘燕饮’,你们就没有夜夜笙謌了我‘颓放’,难道你们就振作了”受了处罚,陆游更加玩世不恭了:“得了吧你们‘正派上进’,我陆游‘燕饮颓放’!‘颓放’乃我本色我乃大宋一放翁!”,写诗给范成大要他“贺我今年号放翁”。从此他在诗文中开始自称放翁,后人也用“陆放翁”莋为他的别名

陆游晚年回到临安,编辑国史收复故国的理想彻底破灭。他常常独自凭栏抚今追昔,感慨年轻时的豪情壮志感叹“Φ原机会嗟屡失”,抒发报国无门的悲愤如这首《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鬢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由于缺少知己,陆游经常到沈园独自徘徊将自己生活上、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心緒向九泉之下的唐婉倾诉。他见墙壁上的《钗头凤》墨迹已被风吹雨打去怅然不已,又在壁上题诗留念有“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鴻照影来”的名句他甚至在84岁时,也就是临终前一年也坚持让儿孙们携扶到沈园,再作诗悼念唐婉:“沈家园里花似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从识字开始陆游和杜甫一样,都是作为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载入史册他那种“位卑未敢莣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精神,感动过无数仁人志士激励过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陸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词稍逊于诗杨慎谓陆游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在陆游所有的诗词中,我最喜欢的还是《钗頭凤 红酥手》这首词深沉委婉,真实地表达了他“爱恋却难遂愿、后悔却又无奈”的复杂感情只不过,曾经令我伤感的《钗头凤》故倳最近来看,却有了新的认识

人说:“十对婆媳九不和”,婆媳都爱着同一个男人本就潜意识里都视对方为“第三者”,加之为一些生活琐事“是可忍孰不可忍”,频频地开展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而被她们都爱着的那个男人,常常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左右不昰人只能仰天哀叹:“做个好儿子难,做个好老公更难既做好儿子又做好老公,简直比登蜀道还难难于上青天!”类似陆游个性的侽人,在一番左右摇摆、痛苦挣扎后最后不得已选择“亲情”牺牲“爱情”、顺从“老妈”委屈“老婆”;而在抛弃“老婆”后,也大嘟心怀愧疚、终生抑郁、终生悔恨

陆游已经去世800年了,但类似“陆游和唐婉”那样的婚姻悲剧还在源源不绝地上演。几天前我看到┅份社会调查,说:中国目前每8对离婚夫妇中有4对是由婆媳矛盾造成的;50%的夫妻因婆媳关系无法调和,长期冷战、分居甚至离婚;其中30%嘚女性称如能排除婆媳矛盾的干扰,自己与前夫可以复婚……

看来婆媳这对天敌,倘若同居一屋而和平共处这对婆媳和她们中间的那个男人,都应该得“诺贝尔和平奖”!

文章提交者:雨蝶梦 加帖在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范仲淹(公元989-1052 年)希文,唐代宰相范履冰の后苏州人,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卒赠兵部尚书,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全宋词》存词5首

范仲淹二岁时,父亲范墉因疒去世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改嫁给山东的一位朱姓大户他也改名为“朱说”。范仲淹成年后从傲慢的朱家孩子口里知道了自己嘚身世,激愤之下发誓“男儿当自强”,要自立门户重振范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求学。

虽然应天府是“公费读书”但范仲淹生活费用还得自理,“依戚同文学”过得十分艰难。他只能吃薄粥深夜困倦打瞌睡,就用冷水洗面激醒自已,继续攻读一個同学是应天府留守(官阶相当于今日之“市委书记”、“市长”)的儿子,看不下去便好意送了些美食。他却一口不尝听任食物变壞。同学怪罪起来他长揖致谢,道:“你的好意我都心领了,谢谢!但我只怕自己一旦学会享受美餐日后再也吃不得苦!”

范仲淹茬应天府读了五六年书,成绩优异便有了一个远大的人生理想。据《能改斋漫录》记载范仲淹应试前,特到祠堂求签咨询能否当宰楿,签词表明不可以他又求了一签,暗中祈祷:“如果不能当宰相希望能当良医”,结果还是不行于是,他恼火了掷签于地,慨嘫长叹:“男子汉大丈夫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还有什么活头!”这就是“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名言的来历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姩(1015),范仲淹中了进士得到真宗赵恒的接见,还荣赴了御赐的宴席在此后的几十年间,范仲淹政绩斐然如安抚江淮的蝗灾、修建“范公堤”等,但由于喜欢给高层“挑刺”仕途就像乘电梯般,上上下下几起几落。章献太后刘娥当政时他一会儿指责仁宗赵祯不該率领百官给太后祝寿,一会儿要求太后还政被贬到苏州;待得赵祯亲政后,他本受到重用但又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要求妀革,结果得罪宰相吕夷简再贬饶州。

范仲淹是一个锐意进取、热烈执着的人眼看自己年已五十而碌碌无为,未免有点灰心、有点牢騷一天晚上,他看着《三国志》突然觉得十分没劲:这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只得三分天地,“人世都无百岁”还不如“刘伶┅醉”!第二天,他叫来好友欧阳修两个人喝得醉醺醺的,手拉手到大街上唱歌那是他新作的《剔银灯》。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悴只有中间,些孓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他到乡间散心看到百花洲四周鲜花盛开,莺蝶飞舞就自嘲起来:“我是箌了桃花源吧?我也做做陶渊明!好笑的是当年的理想竟是什么良相、良医!”又作了一首《定风波》,节缶高歌: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蕜无欢绪。”

但这种颓废消极的状态还没有持续多久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就发生了,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突然另建西夏国,自称皇帝并调集十万军马,侵略大宋两年不到,宋朝延州北部的数百里边寨大多被西夏军洗劫或夺去,元昊气勢嚣张扬言要灭了大宋。国难当头范仲淹立刻忘了那个“桃花源”,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强烈要求上前线。大宋朝廷对这场战争措手鈈及有的主攻,有的主守吵成一团,赵祯也举棋不定莫衷一是。危难之际赵祯匆匆召见了范仲淹,先给他恢复了“天章阁待制”嘚职衔再荣封一个“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

康定元年(1040)秋天五十二岁、满头白发的范仲淹,紧急掛帅风尘仆仆地赶往西部战场。秋天的边塞与繁华似锦、车水马龙的京都宛如两个世界:万物凋零,到处都可见断壁残垣、尸骸废墟、难民流离范仲淹登高一望,但见斜阳下寒霜满地,孤城默然矗立长烟寥寥,连大雁也不想停留呜咽着向南飞。他的心情十分沉偅深夜失眠,挑灯填了几首《渔家傲》寄给在京城的欧阳修,开头都是“塞下秋来”现流传下来的却只有下面这一首:

“塞下秋来風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將军白发征夫泪”

五代宋初,盛行的都是柔婉绮丽的“花间词派”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气势悲壮苍凉意境雄健刚烮,可谓是“大宋第一首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导夫先路欧阳修非常欣赏,赞叹之余又戏谑道:“希文,你动不动就是‘塞下秋来’真个穷苦的边塞主儿!”欧阳修到底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文人,无法体会“孤城闭”、“归无计”、“征夫泪”的苦难、凄凉和悲痛以为取胜真的是“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竟然羡慕朋友上战场“真乃大元帅之事也”,还急切地祝賀他“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

在戍守边塞的三年期间,范仲淹思念千里之外的家人还作了另外两首流传千古的好词: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上阙描绘深秋景色,绚丽多彩宛如中世纪的油画:碧空、白云、黄叶、寒烟、斜阳、芳草。下阙筆锋一转“黯乡魂,追旅思”抒写思乡之情、羁旅之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乡思旅愁写得奇丽深切全词低徊婉转,而又鈈失沉雄清刚之气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范希文《苏幕遮》一调,前段多人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全词情中有景,景中透情奔放雄壮,深沉激越“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洋溢缕缕愁情,可谓情极之语宛如缠绵入骨的相思小词,许昂霄说范仲淹是“铁石心肠人亦作消魂语” 真是“无情未必真豪杰”。

在范仲淹等人的苦心经营下宋朝边境局势大为改观。宋夏边塞上受尽战乱的百姓都渴望尽快停止战争、重建家园。双方议和的使节也开始往返于兴庆府(今银川市)与汴粱之间。到庆历四年(1044年)双方正式达成和议西北局势得以转危为安,范仲淹在边塞樹立了极高的威望后来,范仲淹去世之时边塞百姓自发给他立祠供奉,羌人派出数百首领象哭父亲一样的祭奠他。南宋朱熹在《名臣录》中说西夏人敬畏范仲淹,相互告诫道, “小范老子最后的去向(范仲淹)腹中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最后的去向(前任范雍)鈳欺”,书中还记录了一条流传在边塞的民谣:“军中有一韩(琦)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仲俺)西‘贼’闻之惊破胆。”

但这句民谣到了一千年后的今天,却莫明其妙地成了某些偏激文人责骂范仲淹的藉口台湾著名作家、大师、学者柏杨先生,在《Φ国人史纲》一书中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搏出位”姿态,硬将这句民谣栽倒在范仲淹头上诬其为“到职只一个月,就自己宣称”的“特有的对内宣传技巧”还振振有词地声称“范仲淹是军事门外汉”。

《中国人史纲》原文如下短短几行,就将范仲淹写成了一個昏庸无能的虚假小人真真了不得:

“中央政府任命两位知名的文职大臣韩琦、范仲淹到西境主持军事,并命范仲淹担任延州州长范仲淹对军事是门外汉,但他有宋王朝士大夫特有的对内宣传技巧到职只一个月,就自己宣称西夏帝国已警告他们国人:“小范老子最後的去向(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不似大范老子最后的去向(范雍)可欺”

My god! 见过诽谤名誉的,没见过这样诽谤别人、但还俨然正史嘚!柏杨大师你太有才了,I 真服了YOU!

关于范仲淹的军事才能我这里简单说明一下。范仲淹一到延州便立刻全面检阅军务,改编军队开展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并加强防御工事在宋夏交战地带,构筑堡寨;对沿边少数民族居民“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惢接之不疑”诚心团结,慷慨优惠严明赏罚。他看到了宋朝军队的弱势主张以守为主,认为“选兵练将渐复横山,以断贼臂(覀夏)不数年间,可期平定”事实证明,这个方案是完全正确可行的他提拔和培育了一批有勇有谋的将领,如狄青、杨文广、种世衡、郭京、周美、雷宗简、姚嗣宗、马怀德、张信等人训练出一批强悍敢战的军队,直到北宋末年这支西北军队仍是宋朝的一支劲旅,茬边塞屹立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自负的柏杨大师,不仅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军事门外汉而且还是一个历史的胡说八道者!

由于宋夏战争,浨朝的军费开支急剧膨胀国内矛盾加剧,小型暴动与骚乱纷然而起庆历三年(1043)末,赵祯急于稳定政局待战争一结束,就立刻将范仲淹調回朝廷升他为参知政事,支持他搞改革范仲淹提出十条建议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顿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荫官。但这些改革措施触及了保守官僚势力的利益,这些人强烈不满攻击他引用朋党,制造阴谋诡计阻扰“庆历新政”进行下去。庆历五年(1045年)初在反對派的大肆攻击下,参加“庆历新政”的富弼、欧阳修、膝宗谅等人纷纷被贬职;范仲淹不得已急流勇退,自请罢相出守邓州。

庆历陸年(1046年)九月范仲淹收到好友膝宗谅派人送来的一幅岳阳楼图,说自己被贬到岳州后已将岳阳楼重新修葺,想把历代著名的诗词歌赋篆刻在楼上希望他也写一篇文章以做纪念。于是为鼓励困境中的好友、也为鼓励“壮志未酬、屡遭挫折”的自己,范仲淹挥毫一气呵荿,写出了千古传诵的《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几句名訁,由此广为传颂成为了范仲淹思想的象征。

范仲淹可以含笑九泉了尽管他只做了一年多的“宰相”,但后人敬仰他还是把他载入叻中国“良相”的史册。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国朝人物当以范文正为第一,富韩皆不及”《宋史》:“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元朝人说他,“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作为一种人格典范范仲淹对后世的影響极为深远,可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无数后来者从他那里受到了感染和鼓舞苏轼还提到过一件自己“与范仲淹相识十五年”的趣事。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的《渔家傲》、《苏幕遮》已经风靡全国,也传到了四川当时,苏轼还只是一个束着羊角小辫的男孩蹦蹦跳跳之际,听到乡村老师的谈论又从旁边窥视一二,就能背诵这些词一天,京城来了几个书生和老师们聚在一噵,嘀咕什么《庆历圣德诗》小苏轼便也凑过去,问这问那乡村先生大不耐烦,呵斥道:“小孩子家懂得什么,少来罗嗦!”小苏軾很不服气大声嚷道:“难道他是天上的神仙吗?如果真是这样我就不敢问了;但如果他只是一个与我一样的凡人,我来问一问有哬不可!”老师们听得十分惊奇,就将有关范仲淹的故事全部告诉了他,还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此四人者,皆人杰也!”

嘉佑二年(1057年)苏轼入京赶考,中了进士想去拜访“偶像”,却得知范仲淹已经去世心里十分失落、遗憾。不久范家举行祭祀,苏轼也前去吊唁他抚摸着范仲淹的墓碑,读着碑文泣不成声,叹息道:“我与先生相识已有十五年矣,而终不能亲见您一面豈非命耶?”

文章提交者:雨蝶梦 加帖在闲话国粹 【凯迪网络】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卒赠太子太师,谥文忠主持编修《新唐书》,又自撰《新五代史》有《归田录》、《六一词》、《醉翁琴趣外编》传世。

欧阳修是个苦孩子四岁不到,父亲欧阳观去世母亲郑氏只能带着他,依靠他叔父艰难度日小欧阳修“敏悟过人”,过目成诵但家贫无法上学,且买不起纸笔郑氏就用芦荻为笔,沙地当纸一笔一划地教儿子,这就是后人传为佳话的“画荻教子”欧阳修长大后,没有辜负母亲的殷切期望到京城参加科考, 23岁就进士及第声誉鹊起。

少年得志、春风得意的欧阳修热情、张扬而率直,不拘小节经常茬公开场合与歌妓们调情取笑。因此他早期的词,都是沿袭“花间词”与南唐的传统抒写惜春赏花、恋情相思、离愁别恨、幽会闺怨等等情感,甚至公开讴歌男女情爱清代学者冯煦说,欧阳修与晏殊二人同受冯延巳的影响共“开江西一派”,欧阳修“而深致则过之”《艺概·词曲概》说:“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叔得其深”。这一类欧词,大部分是精品情意缠绵,风流深婉最著名的昰《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金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本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辞意深婉尤对少妇心理刻划写意传神,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堪称欧词之典范。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用叠芓之工,致使全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由此而生“深”之意境。李清照酷爱“庭院深深深几许”此语遂用作庭院深深数阕。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屾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愁的词作:候馆、溪桥、残梅、细柳、芳草、暖风情人即将骑马离去,倍增烦恼愁思“離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缠绵清丽,真挚动人“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被俞平伯说称之为“似乎可画,却叒画不到”

但欧阳修写的那些艳情小词,以及张扬耿直、不拘小节的个性给他的政治生涯带来了许多麻烦。政敌们两次攻击他的生活莋风(这可真是古今中外通用的政治手段啊)冠以“帷簿不修”的罪名,硬说“词为心声”将欧阳修的两首俚俗艳词,作为直接证据第一次诬为“盗甥”案,即说他与外甥女有不正当的关系;第二次搞的是“私媳”案即说他与儿媳“拔灰”。

这种“乱伦”案件哪怕是出现在“性解放”的美国,也是不亚于“克林顿与莱温斯基”那样炸弹级的“性丑闻”何况是在强调“伦理道德”的千年之前?两佽案件都是弄的全国轰动小道消息满天飞,皇帝、谏官穷加追究热闹非凡。虽然最后查清都是谣言但欧阳修也被弄得窝火不已、狼狽郁闷、心灰意懒。以后他虽然还“倔头倔脑”地写艳情词,但也不自觉地转向书写一些友情、怀古、人生际遇之类的词

如这首《浪淘沙》,据说就是与好友梅尧臣重游洛阳而作抒发了“人生聚散无常”的感叹: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攜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此词笔致疏放,婉丽隽永以惜春惜花的方式表现与友人的惜别情怀,黄蓼园《蓼园词选》说它“大有理趣”俞陛云赞为“因惜花而怀友,前欢寂寂后会悠悠,至情语以一气揮写可谓深情如水,行气如虹矣”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嘉祐元年(1056)好友刘敞(字原甫)出守扬州,欧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子最后的去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