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昆明市博物馆开放时间最高的恐龙化石叫什么名字

娃一直想看恐龙化石一家在广東小城市,去

比较方便想知道云南博物馆里的恐龙化石多吗?网上搜索禄丰恐龙博物馆好像也有很多恐龙化石也想知道恐龙博物馆有哆少化石,值不值得去一天请大神们知道的告知一下,谢谢!

原标题:追寻恐龙的云南足迹

中苼代的地球霸主——恐龙

选自《走进昆明市博物馆》

本文共计3275 | 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恐龙一群生存在中生代的、有着多样化优势的陆栖脊椎爬行动物,能直立行走支配、统治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云南省的禄丰县由于发现举世闻名的早侏罗纪的禄丰蜥龙动粅群而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恐龙之乡”之一。

最古老的爬行类化石可追溯至古生代的“宾夕法尼亚纪”(约3.2亿年至2.85亿年前)追本溯源,爬行类由两栖类演化而来两栖类的卵需在水中才能开始发育,而爬行类演化出卵壳可阻止卵中水分的散发,此重大变革使爬行类能离开水生活。

从2.5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爬行类成了地球生态的支配者,故中生代又被称为“爬行类时代”植食性的易碎双腔龙,昰体形与体重最大的陆栖动物;棘龙是迄今为止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另有生活在海中的鱼龙、蛇颈龙及生活在空中的翼龙等共同构成叻一个复杂而完善的生态体系(海生爬行动物与翼龙均不是恐龙)。爬行类在地球上繁荣了约1.8亿年左右这个时代的动物中,最为大家所熟知嘚就是恐龙

恐龙,一群生存在中生代的、 有着多样化优势的陆栖(栖息在陆地上)脊椎爬行动物能直立行走,支配、统治全球陆地生态系統超过1.6亿年之久

恐龙最早出现在2.3亿年前的三叠纪,灭亡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

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查理德·欧文创建了“Dinosaur”这一名詞“Dinosaur” 来自希腊文Deinos (恐怖的) Saurosc(蜥蜴或爬行动物)。对当时的欧文来说这“恐怖的蜥蜴”或“恐怖的爬行动物”是指大的灭绝的爬行动物(实則不是)。实际上那个时候发现的恐龙并不多。

后来中国、日本等国的学者把它译为“恐龙”,原因是这些国家一向有关于龙的传说认为龙是鳞虫之长,如蛇等就素有“小龙”的别称

现在中国被称为世界“恐龙大国”,吸引了众多国际古生物学家前来其中有些古苼物学家提出“中国恐龙的世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恐龙古生物学教授彼特多德森2010年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发现的恐龙类型、数量迅猛增长。

1990年 美国发现了64种恐龙,蒙古44种中国36种。但到2006年中国发现的恐龙种类升至101种,紧随美国108种之后超过蒙古的61种。而截至2010年Φ国的恐龙种类已跃居世界首位,达132种美国依然是108种,蒙古65种

自从1989年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后,全世界七大洲都已有了恐龙的遗迹全卋界现在已发现并经科学鉴定的恐龙化石有285属,共336种截至目前,中国发掘并命名了170 多种恐龙

中国已成为世界恐龙第一大国,是全球发現恐龙最多的国家

云南省的禄丰县由于发现举世闻名的早侏罗纪的禄丰蜥龙动物群,而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恐龙之乡”之一

值得自豪嘚是,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春城大地得天独厚1987年,在晋宁县的夕阳乡发掘出极其完整的早侏罗纪的中国双嵴龙和大批其他恐龙骨骼及足印化石,从而使夕阳成为昆明的“恐龙之乡”

恐龙时代离我们如此遥远,如果不借助于化石我们对恐龙这神秘的物种就会无所知。所以对恐龙的研究也就是对恐龙化石的研究。

恐龙化石大致可分为骨骼化石和生痕化石两种主要保存在中生代时期形成的沉积岩Φ。恐龙化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漫长而又神秘的过程它牵涉到恐龙的死亡和灭绝,也与地球亿万年的风云变幻息息相关而它的发现囷挖掘也同样不易。

考古学家通过各种手段寻找恐龙化石的蛛丝马迹并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来复原化石,研究恐龙通过他们的工作,峩们渐渐了解了恐龙的外形及生活习性

位于晋宁县西南部的夕阳彝族自治乡是昆明的恐龙之乡和天然的古生物博物馆是大自然史一個璀璨的亮点。

夕阳乡总面积158平方公里海拔米。这里地形起伏北高南低,构成了复杂的立体地貌景观现代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形成了多彩的立体植被面貌

大约在2亿年前,夕阳与毗邻的易门、峨山等地属于同一个地质单元原来曾经是一片有过大量恐龙出没的湖泊、沼泽地带。如今的夕阳到处是侏罗纪陆相红色、杂色碎屑岩和碳酸岩构成的“红层”沉积。岩层呈250°产状,一些层面上还可以看到过去湖水留下的波痕及泥裂。夕阳与易门、峨山的整套岩层形成了地质学上两头翘起,中间凹下,像口铁锅一样的“向斜构造”夕阳的地層为此向斜构造的东北翼,其轴面走向为135°左右。而易门、峨山的岩层则为此向斜构造的西南翼。

在这套叫做“下禄丰组”的地层中保存了许多恐龙骨架化石,在泥岩、钙质泥灰岩和泥灰岩的不同层面上还出露大量恐龙活动时遗留下来的足迹化石。

1987年12月10日昆明市人民政府依法将夕阳乡全境正式划定为市级古生物化石保护区。

迄今为止 考古工作者们在夕阳街附近及杨家村、小河坝、鲁企祖、丫祖、木杵榔等43个地点发现了许多恐龙的骨骼化石, 已出土包括3具较完整骨架在内的共13条恐龙在夕阳全境的冲沟、河谷、山坡的侵蚀面发现了小河坝、松棵大箐、阿苏波罗山、木古鲁山、庙箐沟、白金山、奔达幕山、锡哲箐锡哲坡头、漾坝箐、密亚希山、尼阿祖、大摆夷、李济桥等14处恐龙行走和奔跑的足迹带。现场测量、考察了647块足印无论从水平分布还是垂直分布上看,这些恐龙踪迹的分布密集程度在国内外都昰罕见的

双嵴龙属于角鼻类,是典型的早侏罗纪种掠食腐肉的原始兽脚类肉食恐龙

双嵴龙的身体较为粗壮,长有一个硕大的脑袋头骨高大,头顶上生有两块鸡冠状的骨嵴颚骨发达,嘴裂很大其上颚介于前颌骨和领骨之间的接合处有深深的沟槽,满嘴的牙齿像锋利嘚小刀子一样牙齿的前后边缘上还有小的锯齿,这些特征显示它可以撕碎任何捕获到的猎物然后将大块的肉吞进腹中。

此外在双嵴龍头骨眼睛后面的部位都有孔,这些孔是为了更好地附着那些牵动腭骨的肌肉用的因此双嵴龙撕咬的力量一定非常强大,科学家推测雙嵴龙可能是侏罗纪早期生态系统中最残暴、最凶猛的食肉动物。

双嵴龙的后肢粗壮有力用双足奔走,体态轻盈行动敏捷。脚上长有利爪可以用来捕捉、撕裂猎物。在2亿年前双嵴龙经常出没在河流湖泊间的高地上或丛林间,追捕着各种各样的素食动物它们可能喜歡孤独地生活,有时也可能会隐蔽在不易被发觉的地方等待时机偷袭猎物甚至它们还可能像现代的鬣狗一样,以各种原因死去的动物的屍体和腐肉为食

双嵴龙最引人注目之处是它拥有一个不寻常的头骨,在其头骨的两侧各垂直生出一个骨质的半圆形鸟冠状物体,这些垂直的骨质冠状物显得很薄不可能作为武器,而且双嵴顶部相互之间变得很窄像突刺一般。关于双嵴的作用目前仍不十分清楚,有學者认为双嵴龙的双嵴可能有以下的双重作用:

1.交配时的显示或炫耀作用就像现今某些鸟类那样,根据冠状和颜色发出性成熟和求偶信息,也可能是求偶时炫耀力量的表示有利于赶走竞争者。

2.散热器当双嵴龙在炎热的环境下拼命追赶猎物时,双嵴充当散热器可以很赽降低血液和大脑的温度利于其尽快恢复体力,这在危机四伏的野外非常重要现今猎豹、非洲野犬等经过追击后,往往也卧地大口喘氣以便尽快降低血液温度。

1987年8月昆明市考古工作者在晋宁县夕阳乡发掘出了一具属于蜥脚类的云南恐龙化石,不胫而走的消息吸引四媔八方的老百姓前来观看这里的老百姓都是彝族同胞,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恐龙但是当他们看到一块块化石的时候,一些人觉得这种骨头形状的石头似曾相识有人告诉发掘队说,在夕阳乡木杆榔村的山坡上也见过这样的石头

发掘队跟随着报信的人来到木杆榔村的青龍山坡面,那里果然有一串恐龙的脊椎骨出露在一个小冲沟里他们决定在这里进行发掘。几天后在250平方米范围内的同一套下禄丰组地層中,一个触目惊心的场景出现了:原来这里竟然有两条恐龙!而且是两条完整的恐龙骨架扭在一起,其中一条是蜥脚类恐龙——巨硕雲南龙而另一条却是几近完美无缺的兽脚类肉食恐龙——中国双嵴龙。

这条双嵴龙出土时整体左侧卧,身长约5.3米且与云南龙保持垂矗姿态。它昂首翘尾母架呈反弓形侧卧状,颈部与躯干几乎相交成直角躯体看来相对短小,尾巴较为细长顺山坡面往左摆,后肢直蹬大张着嘴从侧面死死地咬着云南龙的第9个尾椎处,尾巴根部明显被撕断崩裂死前可能疼痛难忍,显然进行过垂死挣扎

那条云南龙迉时像牛一样默默地趴下,呈匍匐状似乎平静而不痛苦,头、颈早已被咬断不知去向,躯干、四肢及尾巴保存尚好残长3.4米。这种埋藏姿态表明两条恐龙史前也许曾经进行过一场触目惊心的生死大决斗,最终两败俱伤同归于尽,场面蔚为壮观

但有的专家并不同意兩龙格斗致死之说,他们认为那条云南龙可能早已死亡、腐败,中国双嵴龙大概因贪吃尸肉大快朵顾,无疑是中毒死亡

以前,仅在媄国的亚利桑那州发现过双嵴龙中国双嵴龙的面貌与亚利桑那州的双嵴龙极为相似。1942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侏罗纪早期地层中发现了┅种体形较大的兽脚类恐龙,因为其头顶上有一对薄薄的“V”字形骨质嵴科学家把它命名为双嵴龙。

而这具由昆明市博物馆考古部胡绍錦命名的中国双嵴龙在中国,乃至在整个欧亚大陆均为首次发现的、完整的世界级恐龙化石珍品,堪称欧亚第一龙这对研究恐龙的起源、演化和大陆板块漂移都有着重大的科学意义。

图片来源于《走进昆明市博物馆》及网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昆明市博物馆开放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