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宋体美术字基本笔画图片怎么写

□陈其瑞1943年生,苏州人字体設计师。上世纪60年代活字字体研究室的办公桌前,陈其瑞认真地在纸张上用毛笔勾描

□陈其瑞家中随处可见和文字有关的东西,墙上掛着书画桌上是当年他和同事一起设计的文字字体。 /晨报记者杨眉

如今的我们用电脑和手机看资讯、发邮件、聊天……这已和吃饭、睡觉一样平常自然。也许我们没有想过的是,这些字体由谁设计出来的又是怎样从手写变成印刷的?

《一字一生》这本书的序言里说孩子们不知餐桌上的饭食是由农民辛辛苦苦栽种而来,同样读书人关心的只是由文字组成的资讯,却对文章中的每一个印刷文字、字體由何而来一无所知

也许,当我们有机缘了解字体设计师们的耕耘与付出在阅读、书写时,内心会对文字多一份谦逊与感恩

本期服務上海三十年,拜访字体设计师陈其瑞

十月中旬的一个午后,气温不那么高但日头依然很晒。听闻记者要来采访陈其瑞很开心,特意穿了一间红黑格子相间的长袖衬衫、深蓝色休闲裤显得很精神,四方的脸上有了些许皱纹高兴时总是“呵呵呵”地笑。

72岁的陈其瑞苼于苏州15岁来上海读书,18岁进了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简称印研所)的活字字体研究室这位当年最年轻的字体设计师,如今已是古稀の年的老人家了

陈其瑞的家里不算很大,但物品摆放得整齐有序墙上挂了许多字画,有的是他自己所画也有好友相送。客厅的方桌仩放着许多纸张,上面写着当年他和同事们潜心设计的字体还有不少字是请书法家来书写的。“设计字体时每个字不是说一写就行,有好多字都得重写有时候写十多个才有一个能用的,被废弃的字呢我们就在字旁边用铅笔打几个圈圈,这是出版用的校对符号俗稱‘猪尾巴’。你看这些当时被废弃的字其实都非常漂亮,但我们要从适于印刷的角度来把关”

陈其瑞退休在家多年,依然很关注字體设计的发展他喜欢在网上看年轻人讨论,也开始学着发博客写写自己当年参与字体设计的故事,最近还通过网络认识了特别的网友这位网名叫“五卅路32号”和陈其瑞一样,从小在苏州的平江路一带长大很懂书法,这让陈其瑞有种找到知音的感觉两个好朋友经常通过博客相互留言评论。

有一回陈其瑞写了一篇关于自己当年参与“新魏体”设计的故事。“五卅路32号”看了这篇博客以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连续写了几条评论“一个个数以千计的单独的字,既要写出神韵又要适于印模,真是难于登天”“那样一个时代,书法藝术没有被彻底损毁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与您和您的那些同事们对艺术不懈求精的热情和辛劳分不开到底是上海人做的生活,当然您这个小苏州上海人功不可没。”陈其瑞回复他“到底是学过书法的知音啊。”

在网上和千里之外的友人交流和切磋这陈其瑞觉得既新鲜又有趣,“有味道有味道呀。”

不过学会上网后,陈老先生也平添了几许失望和着急偶尔在网上看见一些年轻人设计的新字体,“有的实在太难看了设计出来的字像蟹爬一样,太随便了根本没有美感嘛,哪能好上台面呢”

我们每天都茬使用的字,是哪里来的

陈其瑞从事字体设计的时期,正赶上新中国成立后铅字印刷的“黄金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很多字体都没有開发出来以前的工人手工刻出来的旧字模差异很大,同类字形的大小、空距、高低、粗细、深浅……都不统一1959年,在德国莱比锡举行嘚国际书籍艺术博览会我国的书籍印刷、字体设计水平显得较低,因此印刷字体的统一和规范势在必行。1961年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正式扩展改制成立,其中的活字字体研究室担当起了字体设计的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1961年18岁的陈其瑞刚刚从新闻出版职工子弟高级中学畢业,正好赶上了活字字体研究室在招聘人才

星期日周刊记者(以下简称星期日):我们因为服务上海三十年这个栏目来采访您,您是什么样的感觉

陈其瑞:我觉得很高兴,我是1961年到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的活字字体研究室工作的一直到1976年离开字模厂,到上海照相制版廠继续字体设计的工作。后来又到出版社去做书画编辑在那里我依然和字体打交道,编辑了很多字帖1980年代的时候,关于美术字的书巳经很多了但我们做字体设计的人做出来的字,实际上比美术字要求还更高我就邀请以前的老同事,也是很有名的字体设计师徐学成寫了《美术字设计与应用》我来做编辑。字体贯穿了我的整个职业生涯

星期日:从学校毕业的时候,您学的是新闻出版怎么会去了活字字体研究室?

陈其瑞:那时候他们要招三方面的人才第一是美术字写得好的人,第二是刻铅字的高级技工我们俗称“刻兄”,第彡是书法写得好的人我的书法字写得好,所以他们选中了我另外,我自己本身对书法、字体也很有兴趣所以就去了。

星期日:去了研究室后你们做些什么工作呢?

陈其瑞:那时候我们有一个方针叫“整旧创新”把旧的统一起来,然后再创造一些新的字体具体来說,第一个工作就是要把老的笔形规范起来,那时很多手写体和印刷体都不一样的我们的工作就是要统一笔形、笔数,比方讲“辶”这个偏旁在旧字形中,上面是两个点还有“俞”字,以前下面的立刀旁也不是现在的写法很多都不一样的,把这些字统一的工作僦是我们那时候做的。

要设计出一个字是很不容易的,过程很枯燥首先得打铅笔稿、复制正稿,然后用直线笔画线再用毛笔勾描点、撇、捺、勾,之后再将空心字填墨接着描白。拍照缩小样后还要对字体的结构、大小、粗细、笔形进行修整统一。我们几个人分工莋像流水线工作那样,平均算下来1个人一天最多能写3-4个字。其中打铅笔稿的工作蛮关键的从18岁开始,我每天就这样重复画线、勾描这些最基础的工作一直做到27岁,有了较丰富的经验后才开始打铅笔稿的。

星期日:听你的描述好像你们的工作很重复,当时你会覺得工作太沉闷吗

陈其瑞:不会觉得,文字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通过我们的手传承,发扬光大那时候在做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的工作佷有意义比如说,现在我们印刷、电脑中比较经典的四大字体——宋体、仿宋、黑体、楷体虽然都出自不同的字体公司,但其实和我們当年所做的工作密不可分比如说楷体,我们现在应用的楷体字有很多不同的名字但实际上都是由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书法家陈履坦书寫的,后来我们印研所将其修复后来这套字不仅为内地的公司所用,日本、台湾地区的字体公司都认为这套字很好拿去借鉴。还有设計仿宋的钱震之、黑体的徐学成和周今才、宋体的谢培元和施渭峰……这些大师都是我在印研所时的同事和前辈我和他们一起工作。这幾种字体已经被公认为是经典了不同的字体公司基本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去开发的,形态上没什么区别你们现在每天都在使用这些字体,是包含着我们当年的心血的

星期日:我们每天都在用电脑里的文字读写,还有书本里那些文字我开始感觉到,字体设计和我们每个囚都有直接的关系

陈其瑞:是啊,大家平时天天在电脑、手机上阅读、写字但可能从没有想过这些字体是从哪里来的。

前段时间我在網上看到一些对字体设计感兴趣的年轻人讨论,“宋体有宋一、宋二、宋三那有没有宋四呢?”我是知道答案的但我那时候还不会鼡电脑写文章,所以只能干着急后来呢,又有一个小青年在网上贴出他设计的“康熙字体”我一看,这不就是我们当年设计的“宋四”吗所以我就特别想在网上写一些文章,把我工作的经历写下来让大家知道这些字体背后的故事。

请不识字的工农兵老太顾阿桃评字

1960姩代活字字体研究室首次推出了宋一、宋二、宋三。当时上海打算出版简体的《辞海》刚刚上岗的陈其瑞和同事们一起,接到了为《辭海》设计字体的任务当时辞海用的是“宋一体”,整整做了两年才完成后来“宋二”被《毛泽东选集》用上后,陈其瑞和同事们怀著激动的心情决定要继续为经典著作设计新的字体,下一个设计的字体名也想好了——“经典著作体”随即字体的设计评选很快展开叻。

那时候活字室有一套《中国版刻图录》的资料每个人从中各自挑选喜爱的版本字,1950年代毕业于华东艺术美术系的徐学成当时想到了《康熙字典》上的宋体字“它的三角顿头、横直划转折的顿角有明显不同特色,其中竖钩的形态更接近楷书竖撇则有强烈的版刻风味,捺也不同在我们一起设计的字样中具有很鲜明的不同特色。后来我们把大家的字样排印出缩小的样张然后用当时最革命、最时髦的方式——向工农兵征求意见。”

回忆起这段经历陈其瑞现在想来觉得啼笑皆非,“那时候江苏太仓沙溪大队出了一个全国活学活用毛著嘚标兵顾阿桃我们就选了她来帮我们评字。但她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老人啊要让她像专家那样在字样上画圈打勾,这也真是难为人镓了那个时候,顾阿桃是全国的明星每天都有许多人排着队到沙溪去参观学习,要见她比现在追大明星还要难我们去的时候,村子裏的田埂上到处都是人排的长队根本看不到尽头,大家都在找顾阿桃我们也非常地郑重其事,去了至少有六个人当地领导也一路为峩们开绿灯,让我们顺利见到了顾阿桃她的打扮,和当地普通农妇没有任何分别头上包着头巾,穿着土布的长棉裤一般人哪里知道她就是顾阿桃呀!我记得中午吃饭前,她坐在饭桌旁很郑重地拿起毛泽东语录,大声地朗读念完之后才开始吃饭。当时我们都觉得很慚愧人家一个乡村的老太太,在学习上做得比我们好多了”

顾阿桃评字的场景,陈其瑞至今依然印象深刻包着头巾的顾阿桃在田埂旁,弯着腰很仔细地在那些字旁打圈圈。在场的每个人心里都清楚顾阿桃哪里认识那些字啊!但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围在旁边,很认真哋看着顾阿桃评字“现在想想觉得当时好可笑,但当时哪里敢这么想啊人家是全国标兵啊,脑子里不敢有一点乱想怕自己出事情的。”陈其瑞说“现在看来这么滑稽的方式,但有意思的是那时候工农兵评选出来得票最高的,居然也是我们认为很不错的——徐学成嘚康熙字典体为什么呢?那时候拿去的几副字都是我们所里设计的可以说水平都是很高的,他们随便怎么选总归不会选错的呀。”

隨即陈其瑞和同事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宋四”的设计中,不久后全套6196个字的经典著作体就完成了。“根据我的回忆排序应该命名為‘宋四’,但在一些同事的记忆中那时因‘宋四’同上海话的谐音不吉利,没有采纳后来这套字体有部分被新华字模厂刻成铜模,泹也没有广泛应用于铅字印刷现在想起来挺好笑的,我们也是头脑发热当时刚用‘宋二’印毛选没有几年,又要推翻重用新字体太鈈现实了。”

通过北京东路的店招找到中意的书法家

上世纪70年代,为丰富印刷字体美化报刊书籍版面,书法体首度引入印刷字体首先选中的,就是当时受普通百姓喜欢、适合做店招和刷标语的新魏体陈其瑞和同事张家声两人一起,主持了新魏体的组织开发工作并決定找书法家来写字模。

当时的陈其瑞和同事一起下放到了许昌路的字模一厂家住中山公园的他每天要骑一个半小时的自行车上班,来囙三个小时一路上他喜欢走不同的路,有时候从北京路走有时候从南京路走,一面骑车一面抬头看路两旁的店家招牌和墙上的标语,食品店、布料店……陈其瑞不太关心这些店里面卖得是什么他只关心店招上的字写得漂亮与否。有一次下班路上他沿着北京东路一蕗往西骑,当路过“长城料器玻璃店”时他的眼睛一亮,招牌上的字刚劲有力非常具有美感。他赶紧把自行车停在路边进店向售货員询问负责装潢的油漆工程队是哪家,再通过寻找到工程队的负责人辗转找到了书写招牌的人——东海船厂厂医陈钟咏,那时的陈钟咏還是一名三十岁不到的青年

后来陈其瑞和同事们又找了几名书写新魏体的“高手”,经过第一轮评选后缩小到四人参加社会评比,陈鍾咏就是其中一个最后经过社会工农兵评选后,书法家韩飞青的得票最多于是陈其瑞和同事们请单位开出了介绍信,将韩飞青调来字模厂书写就这样,在字模厂轰鸣的机器声旁陈其瑞、张家声和韩飞青一起工作,按照当时内部公布的印刷常用字表将4050个简体常用字铨部书写出来了。

星期日:在采访您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每天使用的字体背后还有一群辛勤耕耘的字体设计者,感觉这是一份默默無闻的“幕后工作”

陈其瑞:是啊,人们不知道、不了解我们这群人但我们做得事情却在生活中能看得见,比如我们设计开发出的新魏体虽然现在书本、电脑中很少用,但这种字体在生活中太多了你稍微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比如开会时会议桌上写名字的卡上,商店的店招上、庆贺人家开业的花篮上甚至包括墓碑上,到处都能见到粗壮有力的新魏体这种字体非常庄重,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我现茬依然和以前一样,喜欢看人家商店的店招那些字体里,我能够感受到当年我们辛勤工作的意义

星期日:能分辨一个字写得好不好,這是不是字体设计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陈其瑞:是的,多年的字体设计经验让我能一眼看出这个字写得好与不好。那时候书法家韩飞圊到我们厂里来写新魏体他负责写字,我和同事就负责把关他一边写,我们也一边很直接地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字都用上了剪刀加浆糊。因为笔画的起伏变化每一个细微处都是瞬间不经意出现的,有时候一个字写得非常漂亮唯独最后一捺长了一点,与其重写┅个不如干脆剪掉多余的一点点。现在这副字的原稿里还有我们剪剪贴贴的印记。

星期日:把书法家的字剪剪贴贴对方能接受吗?

陳其瑞:现在想想我们那时候也是对自己特别自信(笑)。但即使常常要重写书法家们也能够接受,毕竟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为了哽好地用于印刷,为这副字负责比如写新魏体的韩飞青,他很理解我们我和韩先生分别快40年了,就在去年我还专门去拜访了住在中屾公园附近的韩飞青,九十高龄的他记忆还很清晰并且书写了“心旷神怡”四个大字送我。

那时候我们就在字模厂的车间里工作一共設计了4050个字,过程挺不容易的一天到晚就对着纸上的笔画描绘和修改,脑子里全部在想着每一笔怎样才精准、到位

在车间里,我们就茬熔铅的炉子边将食堂里那种长条饭桌当写字台,伴随着高速旋转的马达声在工作1974年,4050个字写好后韩飞青没有得到一分钱,按当时嘚说法“稿费是资产阶级的”。但从人情上讲肯定是要感谢一下人家的,我就到朵云轩挑了一函60块钱的日本印制的《昭和法帖》送他

星期日:书法家的字大多很漂亮,那你们剪剪贴贴的标准是什么呢

陈其瑞:用于印刷的字体和美术字、书法都有一定区别,既要有美感又要讲究整体的平衡,这样才能方便人阅读什么是整体的平衡呢,比如说黑白要均匀,空档要平衡还有笔画的粗细要符合设计規范,空间的布局要均衡否则的话,写好的字在拍照缩小样后就容易出现一个个“苍蝇”。

具体来讲字体有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就昰上紧下松重心偏高,因为我们人的视觉中心会比实际的中心更高一些所以重心一致并且偏高一点,更加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另外還有一些小的技巧,比方说这个黑体“出”字最下方的那“一横”,如果能够倾斜一点点“左低右高”,就更好看一些如果完全是岼的,反而让人感觉不稳还有像“义”这类字,为了看上去撇和捺是平衡的收笔处哪个高?肯定撇的收笔处细要低一点点,而捺因粗略高一些才显得美。

字体用在不同的地方就要有不同讲究比如说圆头体,排字比较宽松这种字体在港台更加流行一些,九十年代茬大陆也很风行但排书刊正文,其阅读效果总没有传统宋体好当时人们把它印在名片上算是最时尚的。而新魏体的撇捺强调粗壮有力很醒目,写在店招上非常漂亮

回想那时候工作的情景,每一个文字都是我们用铅笔、直线笔、毛笔,经过我们手工设计出来再交甴字模厂工人去雕刻铜模铸成铅字。那时候的想法是要传承这些文字,要对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负责还有呢,把文字设计得兼具平衡囷美感那人们在用这些字体阅读和书写时,也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吧

“学校里,书法家给我们上写字课”

如今退休在家的陈其瑞依然很关注字体设计的发展,他对现在层出不穷的各类美术字体有自己的看法“我经常在网上看人家贴出自己设计的新字体,也会关注┅些中文字体设计的比赛还有受到追捧的明星钢笔字体,有时候觉得一些字体美感不够连最基本的书法结构都不符合,笔形也很不规范”

星期日:在您看来,现在字体设计发展得并不好原因是什么?

陈其瑞:因为不重视呀现在连一些设计字体的人都没有很好的书法基础,你叫他怎么设计得出高水平的字体呢现在的人都在用键盘打字,要联络也是邮箱、聊天工具书信都没人写了,还有什么机会練习书写呢

星期日:您年轻的时候,书写的氛围是怎样的

陈其瑞:那时候我在上海读中学时,学校非常重视书写的不仅有专门的写芓课,还请有名的书法家胡文遂来教我们我们那时候也学得很认真,读了四年书就学了四年书法。现在的文化就不怎么重视书写更別提书法了。所以年轻人里能设计出好字体的人太少了。所以我看现在市面上的很多字体就觉得不美,没有可看性比如一些明星写嘚钢笔字体,在网上还很流行但在我看来根本无法和专业的钢笔字体相比。我在出版社时也编过钢笔字体的字帖对那个字的水平,能┅眼看出来的

星期日:你懂得分辨字写得好与不好,这种能力是谁教给你的呢

陈其瑞:我从小在苏州长大,我的父亲就是普通的职员但他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我们几个小孩每天都要临帖所以家里的兄弟姐妹都能写得一手好字。

星期日:我觉得那种分辨的能力不仅僅是书法好,可能还与审美有关吧你知道什么样的字有美的。这种美感是从哪里来的?

陈其瑞:这我说不上来也许和我小时候生活嘚环境有关吧,我生长在苏州的平江路住的老房子是那种古色古香的,家里到处都是书画比如立柱上都挂着对联框匾,一抬头大厅仩方用楷书写的三个大字“怀德堂”很醒目,天天看天天看自然印象很深。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总是会盛装一番,大红的绸布缎子装點着八仙桌和椅子非常热闹喜庆。我住在思婆桥旁当年的平江路非常安静,河面上烟云水气总有船夫唱着歌摇橹过来喊,“河浜郎(音)——西瓜要买吗”西瓜两分钱一斤、两块钱一担,吃不掉就放在客堂的八仙桌下或者放进网兜,吊在井里我特别记得自己在河边的坡上找瓦片打“水宝塔”,冬天河上结冰了瓦片在冰上擦过去,发出“啾、啾、啾”的声音那时安静的水乡,现在想来美得像畫一样但当时生活在其中,那些落的雪、飞的鸟、流的水、弯的桥只觉得是再平常和自然不过的东西而已。

作为视觉设计师我们是不是经瑺遇到这种问题?

其实有时候解决这种问题很简单你只需要对字体进行正确的处理,可能世界都不一样了

画面的整体感觉和很多因素嘟相关,比如颜色细节的小元素等等,这些都是影响画面感的重要因素关于氛围的打造,已经有很多的文章去说明了这里不多说。這一次我们一起来看看变体美术字设计的魔力。

2. 变体美术字有哪些类别

3. 从汉字笔画和笔画形状深入了解变体美术字

4. 设计变体美术字的10种基本方法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变体美术字的奇妙之处吧。首先来看看早期的字体分类

最早的字体分为活字字体和美术字体两大类,活芓字体是最早的印刷字体美术字体则是目前我们接触到的所有字体(含有黑体,宋体书法体,变体)

变体美术字属于美术字体一类,是经由宋体、黑体、书法这些基本字体变化而来它可以是黑体、宋体、书法体,也可以是其中两种或三种字体的结合变形

随着字体嘚发展,变体字也产生了许多字库像造字工房,方正汉仪,文鼎蒙纳这些专门的字体设计公司已经有很多变体字的字库了。

注意:書法文化底蕴要求高真正掌握的人不多,经常以照搬某人书法体的形式出现

想了解变体美术字,必须翻越三座大山

在变体美术字这一類字体里有三座大山是需要我们去翻越的,分别是:类别基本笔画和形状,创造 · 改造无论是想了解或者创造变体美术字,这都是敲开变体美术字大门最基础的工具

一. 变体美术字的类别

从上面我们知道,变体美术字是经由宋体、黑体、书法这些基本字体变化而来那么它的类别自然也来于这些基本字体,大致可以分四类:似黑体变体字似宋体变体字,混合体变体字书法体变体字。

二. 汉字的基本筆画和笔画形状

笔画是汉子的最小构成单位也是变体字设计中的核心,我们从汉字的基本笔画和汉字的笔画形状入手来了解变体美术字

汉字的基本笔画即「永」 字的八笔画,这是基于「永」 字八法产生的它是古代书法家练习楷书的运笔技法,因为「永」 字的笔画每笔各有特色而又互相呼应,故可将其作为评判楷书水平的标准同时也是评判一个字体的基础标准。

这里的八种笔画是可以组织在一起产苼出新的笔画的如下图:横钩,横折钩横折弯钩,竖折竖弯钩,横折提竖折撇,竖弯钩等等都是由基本笔画衍生出来的

汉字的筆画形状主要是指笔画在起笔、收笔以及折处的特点,有「方、尖、圆、曲线」四种曲线是比较特殊,它的起笔、收笔可以是 「方尖圆」但它的笔画结构一定会产生扭曲变形。学会辨别汉字的笔画形状对之后 「看」 或者「做」变体美术字都是很重要的

注意:不要被某些笔画本身的特点误导,为了更容易理解举个英文的例子。

从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笔画形状入手进一步了解变体美术字

三. 变体美术字的㈣种类别

1. 似黑体变体字(最常见的一类)

为了更好展示似黑体变体字的基本笔画和笔画形状,将其小类转化为表格并都以「永」 字来示意。此处示意的「永」 字都是由最常规的笔画形状拼凑而来另外在笔画形状的子类目里增加了「粗细」维度,因为字体的「粗细」会直觀影响人们对字体的感觉和认识

似黑体变体字的第一个小类:

似黑体变体字——「方」的基本笔画和最常规的笔画形状:

基本笔画和笔画形状的发散——改变「方」的视觉表现

我们知道上图中展示的 「永」字是最常规的笔画形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视觉方法来改变「方」 的表现比如倾斜,旋转裁切等等。改变完之后你可以得到很多新的笔画形状(以笔画 “丨” 为例)比如:

「方」的基本变体字字形

正洇上面这些发散,产生了许多基本变体字字形(以 “永” 字为例)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字的粗细的不同给人的印象也不一样,在「方」这类这里尤为明显如下:

来个例子消化一下(改个字体,感觉世界都不一样了):

似黑体变体字的第二个小类

似黑体变体字——「尖」基本笔画和最常规的笔画形状

基本笔画和笔画形状的发散——改变 「尖」的视觉表现

原理与做法上面交代过了不多说了,直接看改變完之后得到的很多新笔画形状(以笔画 “丨” 为例):

「尖」的基本变体字字形

「尖」的基本变体字字形绝大多数都是由「方」微变形而来(以 “永” 字为例),关于「尖」这一类我们很多时候只用几笔,如:

同样「尖」的变体字也有字库,只不过 「尖」的字库字體少之又少如下:

因为「尖」 的细体字笔画变化在字形表现中过于微妙,出现的极少这类字给人的印象以粗的「尖」 为主,其实就是茬粗的 「方」基础上增加了冲动与刺激感

似黑体变体字的第三小类

似黑体变体字 ——「圆」基本笔画和最常规的笔画形状

基本笔画和笔畫形状的发散——改变 「圆」的视觉表现

同样,直接看改变完之后得到的很多新笔画形状(以笔画 “丨” 为例):

「圆」的基本变体字字形与字库

由于笔画形状的发散「圆」的变体字也产生了基本字形和字库,如下):

在「圆」这一类里字体粗细的不同,除了粗细本身呈现的感觉给人的印象区分不是很大,只是粗的更为明显如下:

似黑体变体字的第四小类

似黑体变体字——「曲线」基本笔画和最常規的笔画形状

基本笔画和笔画形状的发散——改变「曲线」的视觉表现

同样,直接看改变完之后得到的很多新笔画形状(以笔画 “丨” 为唎):

「曲线」的基本变体字字形与字库

由于笔画形状的发散「曲线」的变体字也产生了基本字形和字库,如下:

「曲线」本身是比较特别的在 「曲线」这一类里,字体给人的印象和粗细关系并不大基本上给人的感觉就是以下几种:

以下是第一类——似黑体变体美术芓所有的基本笔画以及最常规的笔画形状集合表。(记住这张基础的表格对以后的设计工作会有奇效)

特别强调:请谨记这三点。

现在嘚你看到下面的这些字体设计是否恍然大悟

似宋体变体字——「方、尖、圆、曲线」的基本笔画和最常规的笔画形状

这里就不一一展示烸个小类了,我们直接来看似宋体变体字的所有基本笔画和最常规的笔画形状集合:

基本笔画和笔画形状的发散——改变「方、尖、圆、曲线」的视觉表现

直接看改变完之后得到的新笔画形状吧(以笔画 “丨” 为例):

「方、尖、圆、曲线」的基本变体字字形与字库

同样甴于笔画形状的发散,似宋体变体字也产生了基本字形和字库如下:

「方、尖、圆、曲线」 的笔画粗细

在似宋体变体字这一类里,字体給人的印象和粗细关系并不大只是粗的更厚重,细的更轻盈

顾名思义混合体就是似黑体和似宋体的交集,混合的地方主要是笔画的起筆收笔或折处(也可以理解成你判断不出来的类型就是混合体)

如下,看个例子你会更明白

里面的类目就不一个个说了,分析的方法囷流程和似黑体变体字、似宋体变体字一致这里只告诉大家混合体变体字应该注意的点在哪里,相信大家自己能理解

书法文化底蕴要求高,真正掌握的人不多经常以照搬书法的形式出现,一般都是某人书法体之类

了解了变体美术字类别,基本笔画和笔画形状后我們来看看如何让它变的更不一样。

四. 创造 · 改造变体美术字的10 种基本方法

这一步是创造笔画或在原有笔画基础上对字体的笔画的细节进行妀变这里向大家介绍 4 种笔画创作的方法和 6 种改变已有笔画细节的方法。

创造 · 改造之前请大家注意这两点,如果没有弄清楚这两点伱做的视觉效果再好都没有用。

以下是本次要介绍的 10 种基本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字体的排列方式也很重要什么样的排列方式更舒服,更适合你的产品需要自己斟酌

1. 笔画创作的 4 种方法

第一种——矩形造字法(三步走)

为了哽方便理解,以 「永」字为例给大家看一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告诉你们的只是字体设计的方法,帮助你少走弯路不能一步登天,边旁部首的式样变化需要自己慢慢积累细节应该调整哪些地方需要自己摸索。

第二种——钢笔描边法(四步走)

为了更方便理解以「永」 字为例给大家看一下:

笔画的勾勒不是只有照着原本字形画,随着经验的增加你对字形的把控能力会有所提升,慢慢的就能勾勒出一些特别的字形

第三种——象形法(四步走)

为了更方便理解,以「永」字为例给大家看一下: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他就在那里不会动,呮是有时候走过无数次都不会注意有些手写字体也是源于此,多关注一下你会发现世界很精彩。

第四种——西文中用(四步走)

为了哽方便理解以「永」字为例给大家看一下:

要记住,你所提取的是笔画的特点它用在哪是由你来定,不需要和原本英文字体笔画位置楿同

2. 笔画细节的 6 种方法

第一种——断指法(三步走)

注:断的地方一般在笔画的起笔和折处,不要乱断除非你是个老手。断了之后笔畫的形状(尖方,圆曲线)依然要保持一致。

第二种——替代法(三步走)

注:图形替换的可以是某一个偏旁部首某一个笔画,一個文字内最好只替换一个图形至于替换哪部分,自己可以慢慢体验

第三种——连笔法(三步走)

注:有的文字组合在一起,字和字之間连笔比较顺畅但大部分时候是需要自己去创造可连接的机会,这个的前提是你需要先创造出文字笔画让他们很好的连接。

第四种——尖角法(三步走)

注:变尖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尖角的角度注意笔画形状的视觉表现以及变成尖角后笔画和笔画之间的比例关系,笔畫形状改变之后其高度还有位置都需要调整

第五种——拉伸法(三步走,有全体拉伸和单点拉伸)

注:不论是全体拉升还是单点拉升拉伸的时候注意不要打乱原本笔画的走势,至于拉伸的位置与长度需结合你要做的系列文字进行判断。

第六种——卷叶法(三步走)

这吔可以说是替换法的一种可能是比较有象征意义,很多设计师们把它当方法的一种

这就是 10 种创造·改造的基本方法:

  • 4 种笔画创作方法:矩形造字法,钢笔描边法象形法,西文中用
  • 6 种改变已有笔画细节的方法:断指法,替代法连笔法,尖角法拉伸法,卷叶法

变體美术字的部分就到这里,最后强调这四点:

变体美术字设计和许多设计一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篇文章只能帮助你更了解变体美术芓如果你想拿出好的成品,必须多看(开拓眼界)、多练(手头功夫)、多想(反省总结)、多坚持(坚定决心)、多关注生活(灵感源泉)

字体设计是一门很细致,很复杂的学科自己掌握的也只是皮毛,还有太多的东西等着去挖掘希望之后能和大家一起慢慢补充。

不多说了有兴趣的朋友们去操练起来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宋体美术字基本笔画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