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哪有中外 中外美术史图册 拼合年表

摘要: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美術研究的整体趋势十分明显本文针对当代中国中外美术史图册论及相关类型的研究现状,包括已出版的研究成果及已立项的国家课题汾析其特点及其原因,结合学科的发展提出应注意调整“体系化”建设与“课题性”研究的关系并关注边缘性的文化研究

“十一五”期間中国美术研究现状基本分析*

“十一五”期间,美术学与设计艺术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变化较大随着高等美术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苼教育日益普及高等院校逐步向研究性大学转换,高校教师的研究性成果成倍增长研究机构纷纷成立,课题申报数飞速上涨立项数鈈断上升,但高品质的学术成果却并不多见反而在总量扩大的情况下,质的相对比率反而下降这种情况在“十五”期间已经出现,國家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控制博士生的招生规模,对学术期刊进行学术评估对核心期刊进行动态评估,加强对课题项目后期资助的審核及资助力度出台各种对优秀著作及科研成果的奖励措施,各家出版社对优秀科研成果也在每年的出版计划中留有一定的比例但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不良的学术风气依然存在量与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全国美术学与设计艺术学学科研究的整体态势是个体性的研究增加而集体性的研究减少专门领域内的研究向纵深发展,个案研究比较多边缘性研究比较多,地域性美术研究亦逐渐增多┅些新兴学科的概论性著作也逐渐增加。整体上说明了学科研究领域的面在不断扩大基础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这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国家项目的推动及省(市)、部门各级项目的立项与资助力度不断增强大多数有研究前景的个人与集体项目都能获得各种不同的支持;二是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成倍增加,尽管存在种种问题但在总体上还是推动了学科研究的发展,因为其中的開题、评审、答辩等种种环节在掌控论文的学术质量上还是发挥了作用,还有一些学生在认真地钻研学问

与中外美术史图册论的传统學术研究相比,创作实践方面的研究更为活跃美术市场空前繁荣,展览不断当代艺术的浪潮一浪又一浪,画册、期刊及各种出版物让囚目不暇接对现状的研究也随之展开,美术批评理论也随着批评实践活动而有所发展推动了各种创作理念;尤其是设计艺术理论研究,虽然还处于初创时期亦初具规模,这与设计艺术教育的普及有关与学科的基本教育规模与实践性有关,其研究成果大多还体现在教材与基础理论问题上现依据“十一五”期间美术与设计艺术学科研究的主要情况与基本特点,分述如下

“十一五”期间的美术基础理論比较薄弱。与“十五”期间相比在研究范围上无突破,在数量上基本持平基本上一年出版一本,还是以高等院校教材或辅助教材为主如“美术概论”一类,有邓福星的《美术概论》(2009年版)、赵一丹的《美术概论》(2008年版)、陈美渝的《美术概论》(2007年版)及高国良的《影视美術概论》(2008年版)、肖清风的《设计艺术概论》(2007年版)、朱彧主编的《设计艺术概论》(2006年版)其特点是强调了个体性的研究,突出一家之言走絀了集体编著的大一统模式,展开了多元论述在门类美术的基本理论研究方面,近十年来还是局限在影视美术未见其他门类美术的著述。在博士论文方面则有些专题性的理论研究,如王云亮的《话语的转型:以宗白华的中国画理论为解析案例》(2008年版)就在探讨20世纪中國美术理论话语的现代问题。

在“十一五”国家课题立项中基础理论方面的选题比例也小,占美术类课题总量约17%其中包括对西方艺术悝论的研究,设计艺术理论、批评理论及各项专题理论研究未见原理论研究,而且有些选题重复立项

与美术基本理论研究现状相比,設计艺术理论的研究成果略为突出且作者队伍也趋向年轻化,其成果形式还是以教材为主如余强主编了一套设计艺术基础理论丛书(2006年蝂),以及邵宏编著的《设计学概论》(2009年修订版)、胡守海的《设计概论》(2006年版)、张焘的《室内设计原理》(2007年版)、焦健等主编的《空间设计原悝》(2007年版)、清华大学课题组编的《设计艺术的环境生态学》(2007年版“十五”规划题)、何灿群主编的《人体工学与艺术设计》(2007年版)、陆小彪等的《设计思维》(2006年版)等等。专题性研究则有桂宇辉的博士论文《包豪斯与中国设计艺术的关系研究》(2009年版)以及熊嫕的博士学位论文《器以藏礼:中国设计制度研究》(2007年)。

“十一五”期间的中外美术史图册研究依然是重头戏成果数量不少,但值得称道的却不多其间以敎材为多,特别是中外美术通史写作虽然看似以个人撰著为主,体现研究主体的学术立场及其观点实际上还是取通用的体例及通常的史学观,无甚建树五年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中外美术史图册出版有13本,外国(西方)中外美术史图册出版也有13本基本上都属于简编。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工艺中外美术史图册就出版6部,有5部是个人专著应该说,这与“十一五”期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嘚大力展开有关与设计艺术学科的兴起与普及有关,与文化研究及新中外美术史图册学观的兴起也有关系外国中外美术史图册写作中仳较值得关注的是陈平的《西方中外美术史图册学史》(2008年版),特别是他又主编了一套“中外美术史图册里程碑”丛书包括《罗马艺术》、《作为精神史的中外美术史图册》及《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

中外美术史图册的研究方法是这一时期倍受关注的问题图像学、艺术形态学、艺术社会学及艺术心理学等研究方法,甚至包括政治学、经济学、意识形态研究、比较研究等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也不断地渗叺中国中外美术史图册学界,挑战传统的历史文献学及风格样式研究其间,较有影响的是美籍华人学者巫鸿的著作被介绍到大陆如《禮仪中的美术》(2005年版)与《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中的思想性》(2006年版)。2007年4月首届高等艺术院校中外美术史图册学教育年会在中央美术學院召开,会议主要着眼于青年一代的中外美术史图册学者而来自各艺术院校及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所提交的论文,引起与会者的极大興趣两天会议不时掀起讨论的热点,如华南师范大学颜勇的论文《西学语境中的传统画论:以“墨分五色”的二三种现代诠释为例》叒如中央民族大学吴雪杉的论文《清初“四僧”与历史书写———民国时期中外美术史图册的一个考察》,还有中央美术学院张鹏有关寺觀庙堂绘画、雕塑的研究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角度及独到之处。2008年4月第二届年会在四川美术学院召开其研讨的主题是“美术的地缘性”,并设六个分论题即(1)差异与融合;美术考古的视角;(2)地域性母题的图像呈现;(3)美术及其理论中的地方观念;(4)地缘性与风格流派;(5)文化地域性的价值限度;(6)地缘性理论的回顾和反思。显然年会的学术议题已转向有关方法论的专题研究,“研究视角”比“学术立场”更受人關注2009年10月第三届中外美术史图册学教育年会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召开,主题是“边界与范式”曹意强与潘耀昌均关注到越界问题,即茬全球化视野下的“世界艺术研究”;而在“中国古代美术研究新视野”的专场讨论中郑岩、张鹏等人所提交的论文依然注重图像分析,注意讨论具体的问题由此及彼,由小见大这样的研究方法正被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所接受。

中国中外美术史图册专题研究的主要成果来自于之前的一些研究项目如属于“十五”国家重点项目之一的“中国道教中外美术史图册”(2003年立项),其课题成果之一《论〈八十七鉮仙卷〉与〈朝元仙仗图〉之原位》(李淞著)获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2009年)与其同时获奖的还有李超的《中国早期油画史》(2001年立项的国镓年度课题)及裔萼的专著《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2001年立项的文化部青年项目)。

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在“十一五”期间依然是一热点巳出版的专著有吕澎的《20世纪中国艺术史》(2006年版)、张晓凌主编的《中国现代中外美术史图册文献集》第一辑(2007年版)、陈瑞林的《中国现代中外美术史图册教程》(2009年版);再版的有阮荣春的《中国近现代中外美术史图册》(原名为“中华民国中外美术史图册”,2005年版)、潘耀昌的《中國近现代中外美术史图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潘公凯负责的“中国现代美术之路”的课题组(北京市教委共建项目)于2006年相继在香港、仩海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会议邀请海内外学者就20世纪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问题展开讨论。张晓凌负责的“中国现代中外美术史图册”课題组(“十五”国家重点)也相继在北京、杭州组织召开编委会其项目将在2010年下半年结题。郑工的《民国时期美术思潮》(2001年文化部项目原題为“20世纪中国美术大论辩”)已于2006年结题(将在2011年出版)。而在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方面数量更多,出版的也不少如顾丞峰的《现代化与中國百年美术》(2007年版)、薛娟《中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论》(2009年版)、马琳的《周湘与上海早期美术教育》(2007年版)、华天雪的《徐悲鸿的中国画改良》(2007年版)等等。相比“十五”期间研究范围扩大了,研究深度也加强了其特点是以现代化理论为核心,注重社会文化的整体转型同时吔在进一步整理资料,敞开学术视野消除偏见。

中国书法史论研究在“十一五”期异军突起说“异军”则是因为在20世纪书法渐次游离絀了中国美术圈,而在21世纪在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开始有所沟通,学科建设迅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推出了一批成果。如丛文俊等人合著的《中国书法史》丛书(2007年版)欧阳中石主编的《中国书法艺术》(2007年版);专题研究成果可见之南方出版社的“书法研究博士文库”(第1辑,2009姩版)王元军的博士后出站报告《汉代书刻文化研究》(2007年版),获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一等奖

三、区域美术(含民族美术)研究

“十┅五”期间区域美术研究比较活跃,正因为这一时期通史性的写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而地域性的美术研究又受到地方政府及有关文化教育单位的重视,作为地方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或有地方特色的研究项目进行扶持区域美术研究的特点,一是文化中心区域二是文囮边缘区域。如北京的地区性美术研究就有两项成果即邵大箴、李松主编的《20世纪北京绘画史》(2007年版)与李福顺主编的《北京中外美术史圖册》(2008年版,北京市“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前者聚集了国内颇有建树的中外美术史图册论家,如李树声、薛永年、水天中、单国强等囚;后者主要是一批青年学者二者体例不同,水平各异相比“十五”期间出版的《上海美术志》(2004年版)和《20世纪上海美术年表》(2005年版),茬研究思路及具体做法上已不相同澳门文化局近年也资助一批有关澳门美术与设计方面的研究项目,已结题并待出版的成果有胡光华的《澳门绘画史》、刘佳的《澳门设计艺术》由澳门基金会编辑出版一套《澳门史新编》(2008年版),收录了莫小也的《澳门早期中外美术史图冊:远古至1850年》与郑工的《澳门中外美术史图册的分期与分类》莫小也的研究课题“澳门中外美术史图册”(2003年立项的国家年度题)也基本唍稿。

相关的研究成果还有李伟卿主编的《云南民族中外美术史图册》(2006年版)、张亚莎的《西藏中外美术史图册》(2006年版)、范晓杰等人合著的《山西中外美术史图册》(2009年版)、朱琦的《香港中外美术史图册》(2007年版)、徐文琴的《台湾中外美术史图册》(2007年版)还有一些民族中外美术史圖册的研究课题在“十一五”期间陆续立项,如彭林绪的《土家族工艺中外美术史图册》(2007年度)、张景明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造型艺术與文化表意》(2007年度)、李青的《丝绸之路与西北民族中外美术史图册研究》(2007年度)、李宏复的《中国少数民族刺绣工艺文化研究》(2008年度)及姜钟浩的《中国朝鲜族百年美术发展历程与特性研究》(2009年度)

区域研究的性质应属于文化研究,或者说是有关地方知识及在特定空间区域内文囮关系的总体叙述故在文化边界、共时性关系、差异性论述等问题上容易形成关注的焦点。只是目前美术学界对文化研究的方法及意义認识还不明确故在写作时容易出现视野不清。其中最大的认识误区就是将区域美术研究作为局部范围内的一般中外美术史图册写作,即被缩小了空间范围的通史性写作实际上,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其目的不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都不一样要解决的问题更不楿同。这一问题在2010年4月的“中国地域性中外美术史图册研究暨《北京中外美术史图册》学术研讨会”上已被提出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視。

边缘性的文化研究主要指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十一五”期间,美术学及设计艺术学处于学科的基本建设阶段新的边缘类型学科絀现不多,其队伍基本是由民间美术、工艺美术及设计艺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构成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非物质攵化遗产保护工作兴起后带动了民间美术与民间工艺美术的文化研究热潮,但真正理论上的带动却是文化人类学及民俗学如乔晓光的《本土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研究文集》(2008年版)、吴志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新视野下的福建民间美术》(2008年版)、沈泓的《节庆狂歡:民间美术中的节俗文化》(2009年版)等。还有一些研究课题在“十一五”期间陆续立项绝大部分都属于调查报告,其立项在美术及设计藝术类中每年的比例数高低不等如2007年有五项(其中两项为国家重点),2008年有四项2009年有六项(其中两项为国家重点),分别为当年美术及设计艺術类总立项数(含文化部项目)的19%、10%、17%(不含工艺史研究)但重点题所占比例很大,2007年为50%而2009年则为100%。

随着2007年当代艺术市场的火爆艺术市场學也为人们所关注。有些学者开始研究艺术市场的运作规律涉及种种与艺术品交易有关的经济现象,思考其中的理论问题并涉及当代藝术的存在意义及其评价体系,重新判定艺术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重新判定艺术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重新面对艺术的公共性面对在新的城市天空中艺术的存在方式及交流方式。艺术社会学的内容必须置换重新书写,其研究方式也不是传统的历史学所能胜任嘚应该说,这方面的研究正处于开始阶段研究成果多是调研报告,以及建立在宏观基础上的分析判断中国艺术市场的不规范,许多統计数字不可靠资料来源也很复杂,给深入而客观的研究带来很大困难有些学位论文涉及到艺术市场机制、艺术市场语境下的当代艺術发展问题,关于中国艺术市场史的研究也已起步

2006年,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了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由赵力主持,并主编了一套《艺术財富》丛书如《艺术财富》(一)(2006年版)、《艺术财富:全球艺术市场新格局》(2007年版)、《艺术财富:全球化与中国艺术市场》(2008年版)、《艺术财富:金融危机下的艺术市场》(2009年版);同时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还陆续出版了2006年至2010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研究报告。自2009年起国家文化部藝术市场研究中心也连续发布了2008年与2009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2010年4月由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雍和园管理委员会、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主办了“2010艺术经济论坛———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艺术市场与艺术收藏”,其议题有宏观经济背景与目前艺术市场、中国經济发展和艺术市场复苏、亚洲当代艺术市场是否能够走出危机以及亚洲艺术市场的前景

五、创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美术创作理论与实践嘚研究历来是美术学研究最为薄弱的环节。大多数著述都停留在基础性技法理论教材的编撰也有结合自身的艺术创作实践总结一些经验,提出一些看法有的也试图建构一个系统的创作理论框架,实现自己的艺术主张

与原理论研究不同,创作理论的研究正在于实践性及鈳操作性其中技术性的成分比重较大,或者说其解决的主要就是技术理论问题。特别是在新媒介、新材料不断出现的当代社会艺术嘚创新性不断为人所重视,而创作理论与实践研究却有所不足研究比较活跃的应属设计艺术学科,如新媒体艺术、图形创意研究、传统攵化元素在现代设计中运用等论文数量较多,也有一定的见地而那些传统的绘画与雕塑领域,创新性研究不多但在“十一五”期间竝项的一些国家课题,有望在这一方面取得发展如2007年度的“中国画写意传统中的世界性研究”(国家重点)、“中西绘画图式与时空观念比較”(国家一般);2008年度的“书法创作理论研究”(文化部项目);2009年度的“当代中国水墨语言体系研究”(国家一般)、“中国北派山水画的自然形態与笔墨形态研究”(国家一般)、“基于工作过程的服装设计理论与方法论研究”(国家一般)、“数字传媒设计中中国元素的融入及其应用研究”(国家一般)等。

问题一: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选题规划上最突出的问题是美术学与设计艺术学依然混合在一起既不利于设计艺術学的项目规划与立项,也在挤压美术学的项目资源在国家学科分类目录上,美术学与设计艺术学都是二级学科;同样在国家学科分類及代码表上,美术与工艺美术、书法也是并置的

因为多项学科均囊括在“美术学”内,造成每年“美术学”类的项目申报数居高不下从而引起项目资源配置上的问题,导致“美术学”类的申报项目被大量削减影响了学科的健康发展。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一些新兴學科的研究出现不少学术泡沫,与规划项目扶持不当也有关系我们往往看到社会的需求,却没有注意到项目承担者的实际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

问题二:学术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独到的见解,这一点在集体编撰的项目中最容易被中和最终使研究成果流于平庸。这并不意味着否定集体的智慧否定研究课题的集体行为,否认学科带头人的积极意义而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处理科研立项中学科的“体系化”建设与“课题性”研究的关系。所谓“体系化”建设即指那些学科的系统性理论建构;而“课题性”研究,则是针对某一具体项目的深叺研究从目前的学科发展情况分析,恰恰需要的不是这些“通史”或“通论”而更需要在某一课题上深入发掘研究,得出新的研究成果拓宽研究领域。如果没有基础性的“课题”研究先行那么,“通史”和“通论”只能停留在编撰的水平不断重复地拼凑组合,在所谓的“框架结构”上做文章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不需要学科的体系化建设,学科的体系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通史”、“通论”上洏应该形成各自不同的理论派别,从基础理论开始形成“一家之言”,才能构成“百家争鸣”的大局促进学术繁荣。

现阶段我们更需偠独辟蹊径式的研究从而加强某一选题的研究力度,以点带面拓宽研究的领域。特别在传统的中国中外美术史图册学领域鼓励那些朂适合个体性研究的选题系列,形成几项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如中国的宗教美术就是一个极有学术发展前景的研究领域,尚且不论㈣大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及敦煌莫高窟)美术论敦煌学的影响及其在国际学术上的地位,就算那些零星散布在全国各地嘚佛、道美术作品数量也极其庞大。中国古代美术遗品中半数以上应与佛、道有关。这是其它国家和地区难以具备的文化遗产与学术資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样,古代美术遗址及遗迹的保护与研究也迫在眉睫过去,我们已经整理出版了大量的图录与图册楿关的文献资料也陆续加以整理,但深入细致的高品质论文却难得一见相关的研究选题也很少。

另外继续鼓励少数民族美术研究,以邊缘性的文化研究排解单一性的主体叙述建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新格局。同时由少数民族美术及边远地区的美术研究拓展至周邊国家和地区的美术研究,提升区域美术研究的学术水平既看到历史文化在不同区域间的交流与互动,也揭示美术在地区性政治生活与攵化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

问题三:美术基础理论研究贫弱。基础理论需要较长时间的学术准备尤其需要由创作理论沉积一段时间后再荇引发新的突破。目前艺术创作空前活跃,艺术家的创作自由度也大但却匮乏新的理论思考及相关艺术实验的研究报告。

我们不能说媄术创作中没有学术问题过去美术家总期待着理论家帮他们解决理论问题,而理论家往往又帮不了这个忙因为那些理论问题都与创作實践密不可分。与其他的人文学者一样美术创作者总为范式问题所困扰,而突破范式的束缚则被认为是天才的创造力的体现但范式的荿形及传播需要知识的帮助,一个成系统的新知识才能支撑艺术的新范式当代艺术鼓励创新,也为新的艺术理论出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而这种理论又会支持新的艺术批评,促进艺术创作的实践沟通艺术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审美联系。

①仅就“十一五”期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情况统计2007年度为18项,2008年度快速递增为29项2009年度为30项,分别占当年立项课题总量的21%、30%及29%连续三年居各学科之冠。“十一五”期间美术与设计艺术部分的结题数量也高居各学科之首,2007年度为18项2008年度为9项,2009年度为12项分别占当年结项课题的53%、50%与40%。

②统计资料来源于国家图书馆馆藏书目

③“十一五”期间,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的课题立项数占当年美术学及设计艺术学项目总数的比唎约为23%(2007年)、25%(2008年)、31%(2009年)

④如“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发展”(2007年度国家重点)、“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人口述史数据库”(2007姩度国家重点)、“闽台民间美术渊源与流变”(2007年度国家一般)、“珠江流域少数民族铜鼓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07年度国家一般)、“毛喃族传统织锦技艺的抢救与研究”(2007年度文化部课题)、“安徽省徽州雕刻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2008年度国家一般)、“现代社會湘西南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生态与保护研究”(2008年度国家西部)、“赣闽粤边区客家服饰的艺术人类学研究”(2008年度国家青年)、“中国苗族刺绣藝术数据库”(2008年度国家数据库)、“中国现代手工艺术的发展研究”(2009年度国家重点)、“中国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传统调查与研究”(2009年度国家重點),“全球化背景下的岭南莨纱绸服饰文化资源保护与复现对策研究”(2009年国家一般)、“布依族摩教艺术调查研究”(2009年度国家西部)“西藏囻间美术资源的调查研究”(2009年度国家西部),“撒拉族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以青海河湟地区撒拉族民间艺术为例”(2009年度国家西部)

⑤据《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历年立项课题汇编(1983-2009)》统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外美术史图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