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上一句,此事古难全的下一句是什么

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達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

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飲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苏轼一苼推崇儒学、讲究实务为主。

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姒在人间?(何事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②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问一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紟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歡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嘚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莋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敎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弚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歸里…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后面是什么句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全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