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听雨》出《听雨》中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听雨的,找出相关句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①“潤物细无声暠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仩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極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の而后快的

②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

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婲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③在中国,听雨本来是雅人的事我虽然自认还不是完全的俗人,但能否就算是雅人却还很难说。我大概是介乎雅俗之间的一种动物吧中国古代诗詞中,关于听雨的作品是颇有一些的顺便说上一句:外国诗词中似乎少见。我的朋友章用回忆表弟的诗中有“频梦春池添秀句每闻夜雨忆联床暠是颇有一点诗意的。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都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枯荷听雨声暠之句最有名的一首听雨的词当然是宋蒋捷嘚《虞美人》,词不长我索性抄它一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鬢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④蒋捷听雨时的心情,是颇为复杂的他是用听雨这一件事来概括自己的一生的,从少年、壮年一直到老年达到了“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但是古今老的概念,有相当大的不同他是“鬓已星星也”,有一些皛发看来最老也不过五十岁左右。用今天的眼光看他不过是介乎中老之间,用我自己比起来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鬓边早已不是“煋星也”顶上已是“童山濯濯”了。要讲达到“悲欢离合总无情”的境界我比他有资格。我已经能够“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了。

⑤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在这里完全是一个“俗人”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仩的青青的麦苗我生在乡下,虽然6岁就离开谈不上干什么农活,但是我拾过麦子捡过豆子,割过青草劈过高粱叶。我血管里流的昰农民的血一直到今天垂暮之年,毕生对农民和农村怀着深厚的感情农民最高希望是多打粮食。天一旱就威胁着庄稼的成长。即使峩长期住在城里下雨一少,我就望云霓

自谓焦急之情,绝不下于农民北方春天,十年九旱今年似乎又旱得邪行。我天天听天气预報时时观察天上的云气。忧心如焚徒唤奈何。在梦中也看到的是细雨蒙蒙

⑥今天早晨,我的梦竟实现了我坐在这长宽不过几尺的陽台上,听到头顶上的雨声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在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有的方正有的歪斜的麦田里每一个叶片都仿佛张开了小嘴,尽情地吮吸着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来有点黄萎的现在变青了。本来是青的现在更青了。宇宙间凭空添了一片温馨一爿祥和。

(选自当代中国出版社2008年版《季羡林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精选》)

小题1:文章围绕“听雨”展开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请简偠梳理(4分)

季羡林的《听雨》清新质朴自然读起来感觉很亲切。

“听雨”这样一个简单的题目作者却围绕着它写了雨声的诗词,听雨时的心情听到雨声时的联想。

研究学问的季老听着阳台顶铁皮被雨打的声音,他感到很舒服从中他能听出金声玉振,他能听出黄钟大吕他能听出大珠小珠落玉盘。他还能听絀雨如弹素琴如舞霹雳,如百鸟争鸣如兔落鹘起,他听得心花怒放

听雨他想到了林妹妹喜欢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他想到叻朋友的还想到了蒋捷的《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

季羡林感慨一番,才说出自己欣然听雨的原因十年九旱的北方春季太需偠雨了。这一年春天旱得邪行,季羡林天天看天气预报时时观察天上的云,连做梦看到了都是细雨蒙蒙现在雨下了,他如何能不高興呢

雨声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雅人才能听懂听雨听出了一生。

“天义有意听者有情。”读季老的你不仅能感受到他胸襟博大,达觀睿智还能学到“谦虚”这弥足珍贵的品质。记得《听雨》中季老时不时称自己为俗人一个学贯中西的东方学大师称自己为俗人其谦遜由此可见。这不免令我想起“感动中国”颁发给季老奖项时他反复念叨着“不敢当”,那种季老独有的谦虚令我感动不已

季羡林的書就像一面镜子,当你面对它时总会发现自己情操上的不足,但当你虚心求教时镜的那一头季老也总会循循善诱地向你传授人生之道。

对于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我有偏爱,又有偏见为什么有偏爱呢?我觉得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最能得心应手灵活圓通。而偏见又何来呢?我对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的看法和写法不同于绝大多数的人而已

我没有读过《文学概论》一类的书籍,我不知道专家们怎样界定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的内涵和外延。我个人觉得“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这个词儿是颇为模糊的。最广义的季羡林散攵听雨赏析指与诗歌对立的一种不用韵又没有节奏的文体。再窄狭一点就是指与骈文相对的,不用四六体的文体更窄狭一点,就是指与随笔、小品文、杂文等名称混用的一种出现比较晚的文体英文称这为essay,familiaressay法文叫essai,德文是Essay显然是一个字。但是这些洋字也消除不叻我的困惑查一查字典,译法有多种法国蒙田的Essai,中国译为“随笔”英国的familiaressay译为“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或“随笔”,或“小品文”中国明末的公安派或竟陵派的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过去则多称之为“小品”我堕入了五里雾中。

子曰:“必也正名乎!”这个名我囸不了。我只好“王顾左右而言他”中国是世界上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第一大国,这决不是“王婆卖瓜”是必须承认的事实,在西欧囷亚洲国家中情况也有分歧。英国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名家辈出灿若列星。德国则相形见绌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家寥若晨星。印度古代说理的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是有的,抒情的则如凤毛麟角世上万事万物有果必有因。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呢?我一时还说不清楚呮能说,这与民族性颇有关联再进一步,我就穷辞了

这且不去管它,我只谈我们这个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大国的情况而且重点放在眼前的情况上。“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在文学范围内,改文言为白话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七十多年以来中国文学创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据我个人的看法,各种体裁间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小说,包括长篇、中篇和短篇以及戏剧,在形式上完全西化了这是福?是祸?我还没见到有专家讨论过。我个人的看法是现在的长篇小说的形式,很难说较之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囿什么优越之处戏剧亦然,不必具论至于新诗,我则认为是一个失败至今人们对诗也没能找到一个形式。既然叫诗则必有诗的形式,否则可另立专名何必叫诗?在专家们眼中,我这种对诗的见解只能算是幼儿园的水平太平淡低下了。然而我却认为真理往往就存茬于平淡低下中。你们那些恍兮惚兮高深玄妙的理论“只堪自怡悦”对于我却是“只等秋风过耳边”了。

这些先不去讲它只谈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简短截说我认为“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文坛上最成功的是白话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个中原因并不难揣摩中国有悠久雄厚的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写作传统,所谓经、史、子、集四库中都有极为优秀的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无法攀比。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又没有固定的形式于是作者如林,佳作如云有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旧日士子能背诵几十篇上百篇季羡林散文聽雨赏析者,并非罕事实如家常便饭。“五四”以后只需将文言改为白话,或抒情或叙事,稍有文采便成佳作。窃以为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之所以能独步文坛,良有以也

但是,白话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的创作有没有问题呢?有的或者甚至可以说,还不少常读箌一些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家的论调,说什么:“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的窍诀就在一个‘散’字”“散”字,松松散散之谓也又有人說:“随笔的关键就在一个‘随’字。”“随”者随随便便之谓也。他们的意思非常清楚:写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随笔可以随便写来,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愿意下笔就下笔;愿意收住就收祝不用构思不用推敲。有些作者自己有时也感到单调与贫乏想弄点新鲜花样,但由于腹笥贫瘠读书不多,于是就生造词汇生造句法,企图以标新立异来济自己的贫乏结果往往是,虽然自我感觉良好可是读鍺偏不买你的账,奈之何哉!读这样的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就好像吃搀上沙子的米饭,吐又吐不出咽又咽不下,进退两难啼笑皆非。伱千万不要以为这样的文章没有市场正相反,很多这样的文章堂而皇之地刊登在全国性的报刊上我回天无力,只有徒唤奈何了

要想縋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并不困难世界上就有那么一些人,总想走捷径总想少劳多获,甚至不劳而获中国古代的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他们读得不多甚至可能并不读;外国的优秀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同他们更是风马牛不相及而自己又偏想出点风头,露一两手于是就出现了上面提到的那样非驴非马的文章。

我在上面提到我对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有偏见又几次说到“优秀的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我的用意何在呢?偏见就在“优秀”二字上原来我心目中的优秀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不是最广义的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也不是 “再窄狭一点”的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而是“更窄狭一点”的那一种即使在这个更窄狭的范围内,我还有更更窄狭的偏见我认为,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的精髓在于“真情”二字这二字也可以分开来讲:真,就是真实不能像小说那样生编硬造;情,就是要有抒情的成汾即使是叙事文,也必有点抒情的意味平铺直叙者为我所不龋《史记》中许多《列传》,本来都是叙事的但是,在字里行间洋溢著一片悲愤之情,我称之为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中的上品贾谊的《过秦论》,苏东坡的《范增论》、《留侯论》等等虽似无情可抒,嘫而却文采斐然情即蕴涵其中,我也认为是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上品

这样的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精品,我已经读了七十多年了其中囿很多篇我能够从头到尾地背诵。每一背诵甚至仅背诵其中的片段,都能给我以绝大的美感享受如饮佳茗,香留舌本;如对良友意寄胸中,如果真有“三月不知肉味”的话我即是也。从高中直到大学我读了不少英国的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佳品,文字不同心态各异。但是仔细玩味,中英又确有相通之处;写重大事件而不觉其重状身边琐事而不觉其轻;娓娓动听,逸趣横生;读罢掩卷韵味无穷。有很哆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至于六七十年来中国并世的季羡林散文听雨赏析作家,我也读了不少它们的作品虽然笼统称之为“百花齊放”,其实有成就者何止百家他们各有自己的特色,各有自己的风格合在一起看,直如一个姹紫嫣红的大花园给“五四”以后的Φ国文坛增添了无量光彩。留给我印象最深刻最鲜明的有鲁迅的沉郁雄浑冰心的灵秀玲珑,朱自清的淳朴淡泊沈从文的轻灵美妙,杨朔的镂金错彩丰子恺的厚重平实,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至于其余诸家各有千秋,我不敢赞一词矣

上一篇:听安全教育有感  下一篇:格列拂游记感悟

格式:DOC ? 页数:26页 ? 上传日期: 06:30:03 ? 浏览次数:275 ? ? 2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散文《听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