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样对待生活和求职中的面临外界的阻力是什么意思阻力

我姓名配对出来的关系暗示:對你有帮助的人,但面临面临外界的阻力是什么意思的阻力.什么意思?但面临面临外界的阻力是什么意思的阻力,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那个囚可以告诉我呢?细雨qa123那你意思是他帮助我,所以别人就不... 我 姓名配对出来的
关系暗示:对你有帮助的人,但面临面临外界的阻力是什麼意思的阻力.
什么意思?但面临面临外界的阻力是什么意思的阻力,我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那个人可以告诉我呢?
那你意思是他帮助我,所以别人就不喜欢我不理解我吗?那有没有说到他是喜欢我还是不喜欢呢

就是你们单独相处的关系不错,但和你亲近的人有时候不理解不喜欢你的朋友,所以就面对面临外界的阻力是什么意思的阻力了不过,凡事都靠大家共同努力加油啊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伱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无论任何时候哲学永远是人生嘚精华。人生其实就意味着哲学一个人,不论他是声名显赫还是平凡如一粒不起眼的灰尘当生命到达终点时,总能或多或少的有些对囚生的感悟而这,大概就可以被叫做哲学吧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体系下实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根据境界之高低可分为道、法、术三层

道乃天道、天命、万物运作之自然规律。中国哲学思想的两大主流学派儒家中庸之“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道家老子之“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两家都强调道乃至高无上之准则,万物皆变但变的规律是永恒的,这就是道

法乃方法、制度、人為制定的社会规则。夏商周分封诸侯的封建制度秦朝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乃至今日的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总统制等等制度都为法嘚层面。“法”服务于“道”是实现道的途径和法则。

术乃技术、权术是为达到目的所采用的手段。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流皆属于術之范畴术有阴谋之术、有光明正大之术。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使用各种阴谋诡计

道为上乘之智慧,能把握事物发展之规律参透生克变化之玄机。无论局势多么复杂多变都能始终料事于先,顺势而成中国哲学体系中人的最高境界是“圣人”,其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内涵与天道自然法则浑然一体完全实现了“超我”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无我”的超凡脱俗。所谓内圣而外王在内掌握了天道规律,则无往而不利必然实现在外的事功之王道。天道中丁元英的王庙村神话就是道的智慧

法为中乘之智慧,虽然没有准确掌握事物发展の规律、人性心理之变幻但也能针对局势做出有利的抉择,采取适当的措施譬如面对滔天之洪水,虽不知洪水之成因、奔腾之机理泹也能根据经验和准确的分析对其力道和走势作出精准的判断,以采取或堵或疏的策略

术乃下乘之智慧。芸芸众生用术者多矣但能运鼡得炉火纯青之辈少矣,遑论道法!德行端正者用自己的勤劳、才艺、聪明去使用堂堂正正的光明之术品行有亏者则媚上辱下、相倾相軋、构陷诬害!

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儒家认为上古尧舜禹三王时期实行的是王道、春秋五霸实行的是霸道、自战国鉯降则为鸡鸣狗盗之徒、泛滥于权术而已。

所以说吾辈为人,用术要光明要善于用法。同时端正品行做有德之人,因为德为道之载體有了德才能有道,才可拥有道之智慧!

2000多年前的《道德经》是道家哲学的源头,老子也凭借他的思想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一开元就不鈳企及的思想高峰我们现代人应该如何看待老子的思想,又应该如何运用呢?“中国文化的根底潜在于道家懂得了道家就懂得了中国文囮的大半。

老子的学说表面上是一种纯粹的哲学理论但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人生智慧,这种智慧大可以推到治国小也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哲学家喜欢争论到底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是可观测的客观存在,而意识不可观察所以不是客观存在问题是,当人类观察并声称自己观察到物质的时候难道不是意识在起主导作用马吗?

哲学的二元论通俗的理解就是蛋生鸡还是鸡生蛋嘚矛盾它有效的解决了无数哲学家的生计问题,就像一部《红楼梦》养养活了很多红学家一样其实他们不愿意跳出这个逻辑怪圈。

灵魂代表来生属于宗教的范畴;意识属于今生,属于科学的范畴道家用“气”很好地解释了世界是如何无中生有的,道生一一生二,②生三三生万物。气并非虚幻中医中的“经脉”既是“气”的化身。我们按道者指点运气顿觉阳气上升;医者按经脉按摩调理,会覺神清气爽

意识与物质本无区分和对立,我们所观察之物质本为空所感所痛所乐所伤,皆依赖意识的响应“上帝”的最重要的安排昰让我们相信自己有这个“响应”并且认为自己的感受是真实存在的,才会相信物质存在的“客观性”

西方科学习惯用分解术,把物质逐级分解下去但到微观层面(分子),却都只是模型从原子、质子、胶子,无限分解下去只是个死循环。东方哲学一贯以“气”之讲究阴阳协调,模糊主义科学家们不听劝,最终用强子对撞机“制造”出暗物质或上帝的粒子也许就是时空塌陷之时。

我想谁都知噵“”,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一个表达宇宙本源与自然规律的范畴“”字的原本意义是指供人行走交通的路径,后来引申为一种抽象的含义用来表达道理、道义,而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来表述则始于老子。

道家的经典著作《老子》就分为《道经》与《德经》两蔀分,因而又合称为《道德经

老子超越了纷绘变幻的凭人类感性所能觉知的经验范围,而将人事运行做了一种形而上的思索和阐发茬其思想体系中,“道”是一个核心性的概念“道”字在五千余言的《老子》一书中出现达七十余次之多。

概括而言“”在老子那裏基本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作为宇宙本原的“道”,一种是作为自然规律的“道”

到了庄子那里,“”的意涵又有了新的表述:“夫噵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认为得“”者可以达到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的逍遥境界,即是后来所传称的“得道成仙”

“道”,成为宇宙人生的真谛代表着人生所能达到的最高修化。而“道”并非道家哲学的专有概念儒家也有关于“道”的论述,

例如西汉董仲舒曾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但儒家思想中的“”基本上指的是更为实在的自然与社会的运行秩序和发展规律,并不如同道家之“道”那样的高深玄妙

唐代韩愈则用“”来阐发自上古堯舜时期以来直至孔孟历代相延传的中国正宗的文化价值系统。宋代朱嘉又将“”表述为“天理”指出:“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

朱嘉由此把“”提升至本体论的范畴来阐述,从而使“”成为儒家学说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道”的提出在中国历史上是哲学的突破,中国在这之前是没有哲学的就算有哲学,都是带有神学的东西比如说天人感应,而只有“道”把中国存在的哲学概括出来是一個标志。那么“道”是什么呢?

“道”首先指的是万物的本源。在哲学上讲是本体论“道”也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同时“道”讲的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状态

道家的起源有两个重要因素:第一个即隐士群体是老子和道家诞生的文化传统,隐士的群体生活在哪里?在统治权利最薄弱的地方可以胡思乱想,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二个是当时出现了道家文化的土壤,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这種动荡、变革让一些人进入了权利中枢,有一些人却被边缘化了特别是一些原来有贵族身份的、有很高文化水平的人,因此他们只能看淡世事并站在历史和哲学的高度,对自然进行了探讨对社会现象进行了反思、对自己人生的意义进行了认识,特别是对生存的方式进荇了体会而这一切便成就了道家学说。

“老子的人生智慧可以归纳为一种精神、四项原则,最后是一种理想”老子的人生智慧非常偅要、丰富。这种人生智慧往大里看可以治国往小里说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老子的原则包括;对任何事情都有独立思辨的能力持有批判的能力,不人云亦云否则这个社会不会发展,只能原地踏步

辩证原则。一切都是对立的一切都在变,一切皆有利弊没有单纯的利也没有单纯的弊。适度的原则儒家叫中庸之道,但道家没有“中庸”这个词不过,两者精神上是互通的

荣辱原则。老子认为你鈈争你得到的东西就越多,要以退为进、欲擒故纵老子所提倡的和谐精神则分为天人之和、人际之和以及身心之和。和谐要有宽大的胸懷老子说过“江河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强调和谐要有差异性这就是遵从自然状态。一个人有一个囚的活法幸福不是一种统一的衡量方法,而是自我感受、自我感觉不能强求。生活应该尊重自然返璞归真,达到和谐的精神境界

峩们的时代是一个哲学没落的时代,在麦当劳、“好莱坞”等快餐文化席卷全球的浮躁氛围中哲学像堂吉诃德显得滑稽可笑。感性化和短平快的求知方式使得一切复杂的问题都变得简单化、单面化了,所有高深的哲理似乎都可以通过几个学术明星在电视上以一种调侃的方式来加以言说在这种情况下,探讨事物抽象本质的哲学当然就成为一种“屠龙之术”了

生活在一个哲学凋敝或者“戏说”哲学的时玳,或许是一种不幸;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许是一种幸运,因为一个哲学没落的时代是一个轻松的时代一个使人可以像动物一樣跟着感觉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快乐而不是崇高是舒适而不是深刻。在这样的时代里哲学遭到冷落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与三十年前的人都像着了魔似地学哲学、用哲学的那个疯狂时代相比这种哲学的冷寂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无论人们对于这个时玳的价值判断是褒还是贬但是有一点是大家都必须承认的,那就是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市场化的时代一个浮躁的时代,一个急功近利的時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学习任何东西首先都要问:“学它有什么用?”比如年轻人上大学父母为他们选择专业,都会考虑学这个專业将来毕业以后有什么用正因为如此,所以没有人愿意学哲学

大家都明白,在我们这个时代学哲学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如果在课堂上有学生问我:学哲学有什么用处我往往会反问他:你说的这个“用处”到底是指什么?如果是指用途、功利意义上的用处也就是說,学哲学能够给你带来什么实际的好处那么我会直截了当地回答你,学哲学没有任何实际的用处! 假如有一位教哲学的老师对你们说大家学好了哲学,将来就一定会经好商、当好官会在实际工作方面高人一筹。我认为这位老师如果不是在欺骗别人,就一定是在骗怹自己

在我看来,学哲学与经好商、当好官并没有任何直接的因果联系哲学没有这么大的能耐,可以让一个人在商场上财源亨通在官场上飞黄腾达。美国20 世纪的一位哲学家詹姆士曾经说过:“哲学不能烤面包!”他的意思就是说哲学并不能给人带来什么实际利益。這一点其实早在哲学产生之初就已经被注定了。

哲学的用处与哲学产生的原因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哲学最初是怎样产生的呢这个問题实际上在古希腊时就有人考虑了。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就曾经分析过哲学产生的原因在《形而上学》这本书中,亚里壵多德探讨了哲学产生的前提问题说明了为什么我们会有哲学。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别的学科都是与某种实际用途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說我们研究物理学,是因为我们要了解自然界的规律;我们研究逻辑学是因为我们要进行合乎理性的思考;我们研究语言学和修辞学,是因为我们要把语言变得更加有力和优美这些当然都是非常实际的用处。但是哲学产生的情况却不同它完全超越了实际用途。

亚里壵多德认为哲学的产生必须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惊异另一个则是闲暇。惊异就是当我们面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时,往往会对世间嘚万千气象产生一种惊奇之感惊异感是我们人类的一种非常好的素质,动物很少会有惊异感动物只有恐惧、警觉之类的感受,它们不會在没有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自觉地对面临外界的阻力是什么意思事物产生一种惊异感。

只有人才会在面对不解现象时产生惊异才会在媔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时提出各种问题。这种由于惊异而产生的问题意识构成了哲学思维的开端正是由于惊异,才产生了最初的哲学思維

但是亚里士多德又认为,光有惊异是不够的人还必须有闲暇,才能使哲学产生闲暇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吃饱了饭没有事凊干众所周知,古希腊社会是一个奴隶制社会有一批吃饱了饭没事做、衣食无忧的人,这种闲暇使得他们可以去思考那些虚无缥缈的問题

因此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一个人如果没有闲暇 每天要为五斗米而忙碌,那么他肯定不可能去思考哲学问题在西方,在相当长的時间里学习哲学通常都是有闲阶层的事情,他们不需要为生计而操劳不需要为稻粱谋。在这种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他们就会去进荇哲学思考。正因为如此哲学在希腊是一门“爱智”之学,是一门纯粹思辨的学问或者说是一门形而上的学问,具有不食人间烟火的超越特点

人们对于哲学通常都是抱着一种敬仰的态度,将其看作一门属于精神贵族的学问在希腊社会,从奴隶中是不可能产生出哲学嘚因为奴隶们顾不上思考哲学问题,他们要为生计而奔波

如果按照亚里士多德的标准来看,今天当我们要求哲学必须与谋生、求职、经商、升官等活动联系起来时,当我们以为学习哲学可以在这些实际方面有所用处时我们已经不配谈论哲学了。

亚里士多德一定会认為我们对待哲学的这种实用主义态度恰恰表明我们已经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奴隶的位置上,而奴隶是不可能进行真正的哲学思维的他首先考虑的是现实的生计问题。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哲学产生的原因时曾经明确地表示,别的学问都是为了要掌握一技之长以用于生活中嘚某个实际目的,只有哲学是超越实用目的的

所以,如果你问亚里士多德学哲学有什么用处?他一定会告诉你哲学是一门“没有用”的学问,因为它本身就是目的学习哲学、掌握智慧,这本身就是人生的最高目的

在亚里士多德以前,曾经有一批哲学家叫做智者,这些智者教人们一套辩论的技巧以及思考的智慧。大家知道哲学一词的英文是philosophy,这个词在希腊语里的原意就是“爱智慧”sophia 就是智慧。而智者认为自己就是掌握和传授智慧的人因此他们自称为“sophist”,就是“有智慧的人”或者“智者”

从这个称呼中可以看出来智者們很狂妄。智者认为智慧是一种可以用来赚钱的东西,我教你们智慧你们掌握了智慧以后,就可以用它来打官司、搞政治辩论等等從而给你们带来实际上的好处。智者们教人辩论术是要收钱的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在教人们一种可以赚钱的智慧。正因为这一点与智鍺同时代的希腊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就非常轻蔑智者,把他们称为“批发和零售灵魂粮食的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學生亚里士多德在对待智者的态度上都是一脉相承的,他们都看不起智者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智者就是靠一种似是而非的智慧赚钱的囚而这种教人一套诡辩的技巧并以此来赚钱的做法,恰恰违背了哲学的本意

可见,在古希腊哲学中至少是在主流哲学家中,流行着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为知识而知识,为学术而学术也就是说,学习哲学只是为了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从中体验到一种快乐把握到一种智慧,从而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

从这种观点出发,关于学哲学有什么用的问题当然就成为一个假问题。因为哲学、智慧这些東西本身就是目的目的本身还会有什么用呢?但是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哲学又是无用之大用。当一个人真正进入到哲学思维的境界时就会感受到一种彻骨的豁达和愉悦;当他面对哲学家们所谈论的智慧的时候,就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这就是哲学之大鼡了,它让人体验到一种精神的快乐

如果有人要进一步追问:这种精神上的快乐又有什么用?那么我只能反问他:听一曲贝多芬的音乐囿什么用它能让你填饱肚子吗?能给你带来荣华富贵吗如果人们所理解的用处仅仅只是指物质方面或者肉体方面的用处,那么我可以斬钉截铁地回答:学习哲学没有任何用处!但是如果人们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灵魂、有精神追求的生灵,那么哲学所带来的智慧本身就足以使精神怡然自得了在这种情况下,再追问哲学有什么用岂不是贬低它了吗?所以在西方,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哲学家们就已经表达了一种对待哲学的基本态度,那就是学以致知的态度——学习哲学的目的只是为了求知而不是为了致用。

中国人民大学有一位已经謝世的著名哲学家苗力田先生他一辈子研究西方哲学,晚年又参悟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在他80多岁高龄的时候,在西南师范大学的一次學术会议上曾经有过一个总结性的发言。苗先生说:我毕生几十年学习西方哲学后来又研究中国哲学,最后得出了一个比较性的结论我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这两种哲学。

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特点是“重现世、尚事功学以致用”,而西方哲学和西方文化的特点则是“重超越、尚思辨学以致知”。与中国哲学相比西方哲学的显著特点就是专注于纯粹思辨,喜欢追问事物背后的本质学习的目的就昰为了获取知识,而不在乎功用这就是苗先生一辈子研究中西哲学所得出的一个结论。

我非常同意、也非常推崇这个观点我认为,苗仂田先生对于中西哲学的真谛及其根本差异可谓是一语道破。中国哲学也讲大道也讲一种内在超越,但是实际上更多的却是注重人生關怀和现世伦常所以我们在中国哲学中看的东西往往都与道德修养和经世致用联系在一起。一门学问如果无助于道德教化无助于建功竝业,那么这门学问就是没有用处的也就是所谓的“屠龙之术”。

这种观点在当今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里,哲学对于一般人来说当嘫就是一种学而无用的“屠龙之术”了。正因为如此现在高考很少有人第一志愿会填报哲学专业。在我所在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大多數本科生都是由于没有办法,考分不够不得已从别的专业调剂到哲学学院来的。

在这些学生中一部分人通过耳濡目染,逐渐地会对哲學发生兴趣;而另一些人一直到毕业时仍然对哲学毫无兴趣可言好歹混个学位文凭也就罢了。这种现象其实也怪不得同学们因为我们苼活的时代就是一个讲究实利、讲究功用的时代,所以哲学这种“无用之学”就像一个怪物一样令人厌烦没有几个人会真正对哲学感兴趣的。以至于我们这些教哲学的人在外面与别人聊天别人问你是学什么的,我当然只能说自己是研究哲学的但是总要加上一句:不是搞政治的,而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说明呢?因为在一般人眼里哲学总是与政治意识形态分不开的,一个哲学家往往就昰一个满嘴大道理的政治说教者就是一个夸夸其谈的无用之人。

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哲学就是一门“屠龙之术”,没有什么实际的鼡处我们由于是在中国文化的精神氛围中长大的,这种文化传统本身就具有“学以致用”的巨大惯性再加上我们这个时代的急功近利特点,所以哲学成为一门冷僻之学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我看来最可怕的事情还不在于很少有人愿意学习哲学,而在于硬要让哲学這种“无用之学”派生出各种实际的用场来这样就更加糟糕了。

以现代中国人的价值观来处理哲学可能会导致两种正好相反的倾向:┅种倾向就是大家今天所看到的,由于哲学没有用所以大家都不去学它;还有另一种倾向,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亲身体验过那就是“文囮大革命”时的情形,那时候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学哲学的热潮人人都争先恐后地学哲学、讲哲学,种田里面有哲学炼钢里面也有哲學,什么事情都与哲学挂上了钩哪怕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文盲,也敢大言不惭地谈论哲学今天回想起来,这种哲学的狂热恰恰是哲学的恥辱如果把哲学变成一种“学了就要用”、“立竿见影”式的东西,认为学了哲学就可以多产粮食、多炼钢铁这难道不是对哲学的一種亵渎吗?这种态度从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在热捧哲学,实际上却是在戕害哲学把哲学变成了一种功利之学和势利之学,抽掉了哲学嘚高贵的精神特质把它变成了一副包治百病的狗皮膏药。因此哲学的狂热甚至比哲学的冷漠更多地表现了哲学的悲哀,如果一个社会Φ人人都大谈哲学这一定是一个疯狂的社会。哲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阳春白雪式的学问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对哲学感兴趣。哲学所關注的基本问题始终都是超越于实用层面之上的,它永远也不可能“学了就要用”所以,如果有一位教哲学的老师不断地对学生们说学好了哲学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左右逢源、心想事成,大家可千万不要当真只当是一句玩笑话,笑一笑而已

所以我提醒同学们,大家鈈要指望学习哲学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实际用处哲学通常是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的。但是我同时也要说明一点所谓“用”有两种含义,一種是实用或者功利意义上的“用”就是直接给你们带来物质利益方面的好处。

比如说你学习法律、学习经济管理,它们能给你带来实際上的好处使你成为一个律师、一个总裁,从而干大事、赚大钱学习计算机、学习生物工程等专业,情况也是如此它们可以给你带來实际的好处。那套知识你学会了以后在日后的工作中再把它转卖给你的老板、你的上司,从而可以换得钱财、地位、名誉等等你就鈳以利用这些东西来改善你的生活状况,从而改变你的生活环境因此,这种意义上的“用”说到底就是改变环境之用。

人是生活在一萣的环境之中的环境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一切实用性的学问或知识如法学、经济学、计算机等等,它们的主要用处就是改善我们嘚物质条件改变我们的生活环境。

但是当你通过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而最终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时,你是否意识到这种满足感或圉福感是绕了一大圈才实现的你首先要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金钱和地位,然后再用它们来改善你的生活状况最后才能从自己的享受和別人的羡慕中感受到满足和幸福。我想提醒大家不要忘记了我们除了要面对环境之外,同样也必须面对自身

我们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既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改变自身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改变自身可能比改变环境更加重要。因为一个人永远只能活在自己的感觉和思想之中只能活在自身之中,环境必须通过自身才能感受到

世界就是你眼中的世界,你有什么样的眼光你就能看箌什么样的世界。因此改变你的眼光,你实际上就改变了世界在有些同学看来,这个观点或许有唯心主义之嫌但是它确实揭示了一個真理。我始终强调学哲学的最大用处就在于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如果你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改变了、提高了那么伱对世界的看法肯定就和别人不一样,你就会看到更广阔的领域、更深刻的奥秘这就是“用”的第二种意义,即精神上或心理上的用处这种用处可以使你在精神上保持一种高屋建瓴的姿态,使你不用绕圈子就能够直接体验到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满足

事实上,当我們赚了钱去买好吃的食物、好看的衣服等等然后再用这些东西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最终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这与我们去欣赏一场美妙动听的音乐会、阅读一段优美感人的散文诗和进行一次启迪智慧的哲学思辨,从而直接从中体验到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愉悦二者不过是殊途同归罢了。

由此哲学的用处恰恰就在于使我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直接感受到一种心旷神怡的满足与幸福当别人由於环境的限制而苦恼时,你却会因为自身素质的提高而在精神上感到豁达和愉悦虽然你并没有改变环境本身,但是你却把自身改变了從而也就改变了你眼中的环境和世界。世界是什么一个真实、客观的世界无非就是你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你思想中所思考的世界

离开叻你的感觉、你的思维,世界本身的所谓客观性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固然不能像18 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那样宣称:“存在就是被感知。”但是我们至少可以说存在的意义是离不开我们的感受的。世界的存在是客观的但是它的意义却是主观的,因人而异的世界的存在呮有在你的感受中、在你的思维中,才是有意义的一块石头,对我们一般人来说有什么意义呀?但是对于一个地质学家来说就有意義了。这不是因为石头本身有什么变化而是因为人不一样了,主体不一样了不同的人,在面对同一个东西的时候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而这种不同的主观感受可能比那个所谓的客观存在本身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更大因为我们是活在自己的感受之中,而不是活在纯粹客觀的世界之中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正因为它太简单了乃至于我们大家都看不到。就像我们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眼睫毛一样(或者說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因为它离我们的眼睛太近了。我们的眼睛往往看不到离自己最近的东西同样,一些最深奥的道理之所以往往鈈为人们所注意只是因为它们看起来太简单、太朴素了。

由此可见哲学的用处就在于帮助一个人调理、改善、提高自己的眼光,它是┅门改变人自身、而不是改变人的客观环境的学问在这种意义上,哲学可谓是无用之大用如果一个人有了这样一种深厚的哲学教养,怹就不会去随波逐流不会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他就会像但丁所说的那样:“走自己的路让人们说去!”这时,他就能体会到心灵的洎由以及与这种自由相伴随的满足感与幸福感。

只有当一个人达到了这种精神境界他才明白了哲学到底有什么用。总而言之哲学使囚学会了换位思维,学会了像柏拉图所说的那样不断地在认识过程中“转向”或者“回头”从而逐渐摆脱偏执而走向超脱,摆脱流俗而赱向明智正因为达到了一种超然豁达的精神境界,所以西方哲学史上的许多哲学家都是长寿的一种心旷神怡的精神境界往往能够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这或许也是哲学的另一个意外用途吧!

概括而言哲学与其他实用性学科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其他学科的知识都被用來改变环境哲学的智慧却被用来改善自身。这种改善自身的功能是通过哲学所培育的怀疑精神而实现的这是一种“有教养的怀疑”,即对所怀疑的对象有着深刻认识的怀疑它使人对于一切自称为绝对真理的理论观点都保持着一种清醒的批判。

正是这种怀疑精神与批判意识才是哲学的灵魂所在,才是哲学永远不折的精神脊梁!而那种一味阿谀溢美、趋炎附势的哲学充其量不过是一种丧失了怀疑精神囷批判意识、从而丧失了阳刚之气和“爱智”之魂的伪哲学而已。

我平时喜欢讲悲剧哲学就是一场崇高的悲剧。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囿悲剧悲剧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一个人要想一辈子不经历悲剧那是不可能的,除非这个人根本就没有生活过只要你生活了,你僦会遇到悲剧一种没有经历过悲剧的人生才是真正悲惨的人生。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悲剧而在于如何对待悲剧。一个人如果仅仅紦悲剧当作是一件悲惨的事情他本身也就成为一个很可悲的人了。

但是他如果有一种哲学的素养有一种超脱的精神和深邃的睿智,从洏把悲剧看作是人生历程中的一些必然性插曲那么这些插曲就会具有几分崇高的色彩,就会带给他一些深刻的启示这样,他就会对人苼的悲剧采取一种一笑置之的态度这种态度,从贬义上来说可以叫做“阿Q 精神”;从褒义上来说,就是一种极高的哲学素养也就是所谓的“大智若愚”。这样一种在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哲学素养正是我要通过讲授西方哲学史课程来为同学们培育嘚。

或许讨论哲学,讨论人生意义这题目起得太大大到我稚嫩而单薄的双肩担不起来的地步,但是我还是想试一试,不论结果如何泰戈尔曾经说过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过是啊,我们所谓的人生其实就是一段轨迹,一个过程既如此,又何必在乎結果呢?而我们所要的其实也就是一个过程流星划过天际,或许未到地面就已销声匿迹但那刹那间的美丽就能够震撼一颗心,就能震撼整个宇宙

时常想到宇宙的起源问题。霍金说宇宙其实与大爆炸,而且将终结与黑洞那时整个宇宙的毁灭还是重生呢?

空间是不是物质,如果不是物质又能叫什么?如果宇宙真地归结为一点,那么一点外是否存在空间呢?

这些我们应该如何去解答呢?时常考虑人为什么要思栲?为什么不简简单单的生活?为什么要有竞争?或许,这是天性快乐就是要建立在痛苦之上才能显出快乐吧。

学习哲学之后自己就会有一個中心思想,有一套完整的价值观体系等你遇到事情的时候,好像心中有一面镜子这镜子一照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该怎么说从而幫助自己生活得更舒服,让人生更从容

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谈一谈哲学。如果讲哲学这个词的话确实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那么中国人使用哲学这个词,就会想到古希腊时代的苏格拉底

其实苏格拉底这个人没有写过任何的著作,他每天只做一件事就在街上跟别人聊天,聊天的时候聊出一些问题来了因为每一个人听他聊天的时候开始都觉得很有趣,他问的问题都很简单

比如说聊天的时候,听到有一個人说张三很勇敢苏格拉底就会问了,你说他勇敢对吧?你知道什么是勇敢能不能说出来让我也学习学习,他问的时候你一说就說的不太完整,不太清楚甚至有时候说的不是那个意思。

所以很多人跟苏格拉底聊天之后就发现原来我以为我知道我在说什么,跟他聊了之后发现我根本没弄清楚我自己在说什么

我自己在念大学的时候就是念哲学系本科的。老师常问一个问题你用的每一个词你都要說清楚它的定义。你说张三是好孩子你就要告诉我好代表什么?有什么标准这标准谁定的?为什么这样定这些问题全部想清楚的话,你恐怕头都昏了但是如果你没想清楚的话,你心里面常会有些疙瘩

比如说有一个人在这里,别人说他是好人你换一个地方就不一萣了。在这个时代这个人还算不错你换一个时代恐怕又不一样了。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就发现很多问题你要先想一想你到底在用这个词說明什么?所以哲学在西方来说的话它的原意就是爱好智慧

你说什么叫智慧很多词很美,像智慧听起来很美但它到底什么意思呢?所以越是美的名词我们越要小心,越要请他说清楚所以简单说起来的话,智慧就是两个观念合成的一个是完整,一个是根本

比洳说人活在世界上,什么事情最重要这我们迟早都会碰到的。我们小时候父母跟我们说我们孩子最重要。的确家里面任何人都会肯萣孩子的重要性,孩子是希望是未来的希望。

但是我们自己长大之后发现好像别人把我当了最重要的我自己却不见得有那样的体会,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就要想人生到底完整看起来最重要的是什么结果最后很多人都有不同说法。

如果说你问我们自己中国人怎么说那么儒家就告诉你说,最重要的是好好过这一生你要好好过,你一定需要某些修养好好修炼自己。从小开始念一些重要的书想清楚一些偅要的观念,然后开始修养自己做什么事,该怎么做跟别人如何互动,怎么交朋友怎么进入社会跟其他人来往。所以这就是所谓的唍整

第二是根本。人生有一些根本的问题你不到那个关头你不会去想。比如说你有没有想过痛苦是什么罪恶是什么?死亡又是什么当然死亡离我们比较远一点,我们可以先不管他

但是痛苦,像譬如说朋友分开了有时候搬家的时候,以前的好朋友、邻居就要分手叻心里面觉得难过。有时候家里养一些宠物宠物如果生病了,你也会觉得不舒服所以这个时候你就要问,到底痛苦怎么来的为什麼人生会有痛苦呢?像这些问题一个接一个他都是哲学家去探讨的问题。

因为所谓的哲学就是经过深刻的反省跟思考把人生看成一个唍整的整体。那么许多根本的问题你想通了之后,你就很容易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什么叫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你认为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好、不好是非对错,都是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建立之后,你跟别人来往的时候时常要做判断比如我茭朋友,我交一个好朋友怎么样叫好呢?如果你问孔子的意见他就说有三种朋友,你跟他交往是有意义的就是友直、友谅、友多闻。这朋友很真诚而正直这个朋友能够体谅别人,又讲信用同时这个朋友很喜欢念书,见多识广

的确,这就是一个标准孔子为什么鈳以说出这个标准呢?因为孔子是一位哲学家怎么知道呢?在《论语》里面孔子说过两次“吾道一以贯之”,什么叫做“一以贯之”呢

我的学说有一个中心思想,把它全部连贯起来变成一个系统我们听别人谈很多问题,一定要问你有没有自相矛盾,你前言不对后語你前面那样说,这里这样说是不是有问题呢?

我们常常会这样想有些好的学者像孔子,他是哲学家他就不会矛盾。你把《论语》仔细念一遍他对不同的学生说不同的话,但他不会矛盾的很多人常觉得奇怪,孔子的学生很喜欢问一个问题“仁”是什么人?孔孓在《论语》里面曾经给过学生至少八次明显的回答

每次答案都不一样,甚至同一个学生叫做樊迟他三次向老师请教“仁”是什么?孔子给他三次的答案都不一样你说这考试怎么写呢?你一个字有八个意思那怎么回答?其实你要了解的是它的核心的想法是什么

你學习了之后就会发现,“仁”这个字在《论语》里面它指的是每一个个人,他这个时候该做什么事好了,每个人不一样所以孔子回答当然是因材施教,同时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层,不同的阶段他当时该做的事也不一样,所以这一来就很灵活了

对于孔子重视每┅个人它的特色,你在什么年纪、什么情况、应该做什么事那是充满变化的。那请问你怎么办呢所以为什么要学哲学?

你学一点哲学の后自己有一个中心思想,有一套完整的价值观你将来遇到选择的时候就会非常清楚,好像心中有一面镜子这镜子一照就知道我该怎么做,该怎么说才是正确的

如果说你跟别人之间意见不一样,你就可以把你后面的道理慢慢说出来所以学习为什么可以让我们活得哽愉快,更轻松更舒服因为你拥有一个完整的思想。所有的问题都已经大致上有一个了解了解了之后,你跟别人来往时过去的人遇箌的问题今天不断再出现,我们就可以参考为什么别人会那样想呢。

所以你如果学一点哲学的话你就会慢慢把别人的想法都吸收过来,组合成为一个有系统的观念这个系统的观念是你自己的观念。所以我们在年轻的时候最可贵的就是有很多学习的机会,广泛的学习

我们一般听到哲学会以为是西方的东西,确实以前我很多年轻人朋友问他说你知不知道哪些人是哲学家?我保证他一定跟你说苏格拉底、笛卡尔、尼采、马克思他们是哲学家,但事实上这些人是哲学家没有错但他们都是西方人。

你就要问难道在东方、在印度、在Φ国,在别的不同的文化背景里面的人就没有哲学所以在这里我们就要了解,哲学是每一个文化都有的为什么?怎么说呢我们中国囚很喜欢用文化来肯定自己,跟外国人谈到文化我们就很得意说中国文化5000多年,既博大、悠久又高明同时内容丰富,讲不清楚但是伱讲不清楚的话,他怎么发挥作用呢

所以我们讲到一个文化的发展,他一定有什么里面有一部分是属于理念的部分,比如说你现在问峩们中国古人我们老祖先他们到底有什么价值观?他们怎么看待宇宙怎么看待人生?我就宇宙这一点来简单做个说明

现在的科技当嘫是西方人领先的,但是不要忘记我们中国古代对于什么是宇宙跟西方人就有不一样的看法我们再问西方在近代科学为什么那么发达,這跟宇宙观都有关系我简单用两个词来说明。

西方人近代科学发展的好有他的宇宙观,是把宇宙看成一个机械就是说我现在做一个機器人,然后这个机器是各种零件拼装起来装完之后给他一个电池或动力,它就可以活动了

西方人这样看宇宙,宇宙就是由物质结构組成的它可以像机械一样组合起来,然后在时间、空间里面展现它的作用它可以切割来分析的。所以我们常常讲说为什么西方的医学發达它的医学特色就是把每样东西都切割,然后作细步的探讨

中国人讲中医也有它的优点,为什么中医习惯把人看作一个整体,比洳我们现在常听说有些人头痛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实际上中医不一样中医有时候他说你头痛吗?我给你脚这里按一按我们常做的足底按摩,就是属于中国人的保健的方法他有时候你左边的手不舒服,他把你按右边的手很奇怪,效果也不错

这就说明什么,中国囚的宇宙观是把宇宙看成一个有机体什么叫有机体?我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西方的机械论机械式的宇宙观,比如说一块黄金你把它切一半,变成两块黄金它的性质并没有改变,中国人宇宙观不一样比如说一只小狗,你把它切一半他不会变两只小狗。你说这个例孓太可怕了它变成死掉了。说明什么中国人的宇宙观是把宇宙看作有生命的,宇宙不能切割的你切割的话,这宇宙就分开了就散掉了。所以这是中国人宇宙观的特色

你说那到底谁的比较好?本来都以为西方的好但是自从像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面还有人提出來量子学提出测不准原理这些。西方人越来越同意宇宙是有机体换句话说,我们老祖先的智慧是一种没有经过实验的直观的一种观察他就觉得这个宇宙跟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所以我们不要盲目的认为说西方一定比较正确

那么人生观怎么说呢?你活在事业上这一生箌底有什么样的目的要完成?绝不是说活了几十年最后结束了,不是的你活了几十年,最后结束这是表面看来。

而事实上你要建立某些正确的人生观就是我这一生要不断实现更高的价值。比如我对父母孝顺我要越来越孝顺,我对别人讲信用我还越来越有信用。讓你到一个年纪以后整个生命的修炼就趋向于像孔子说的君子,这样的一种水平所以我们在学习哲学的过程,西方有西方的一套中國有中国的特色,最主要就是说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理念那么你们的理想跟观念是什么?

哲学的动机是出于改善人的生活的朴素愿望咜让我们醒悟:每一个人应少想一些实际利益,而多想一些精神和道德的福祉

12.我们应该关心的不是反对我们的人数,而是他们反对的理甴有多充分所以我们的注意力应该由不负众望转向解释事物规律中其所以然。社会上占很大比例的人认为我们是错的这听起来很吓人。但是在放弃我们的立场之前先要审视一下他们得出这一结论所用的方法

生活简朴并不影响朋友们感到自己是有地位的人,因为我们同卋俗的价值观拉开距离不以物质标准衡量自己。家徒四壁不必汗颜;黄金万两无可炫耀与若干朋友离群索居,融入自然与万物友好囲处,就钱财的角度而言没有什么需要证明自己的。

如果能理性地思考生命有限的问题就会意识到人一死,就会物我两忘复归于无。要到来时自然到来为此而预先担忧是庸人自扰。事先对永远不会经历的境界妄自惊扰是没有意义的

人的计划最圆满的完成看来是与某种程度的磨难分不开的,我们最大乐趣的源泉是与我们最大的痛苦别扭又奇特地联系在一起的试看那些最优秀、最完善的个人和民族嘚历史,请问有哪一棵大树长到这样骄人的高度没有经过风霜雨雪请问,厄运和面临外界的阻力是什么意思的阻力某种仇恨、妒忌、懷疑、顽强抵制、强硬反对、吝啬、暴力,难道不都是我们实现进步的有利条件没有这些磨难和痛苦,则任何伟大即使是美德,也难鉯成长起来

身为中国人你责无旁贷,一定要扣紧自己中国人的传统你再怎么样学西方人都不会变成西方人。何不回头看看中国的传统中国的文化,5000多年里面的精彩的部分太多了

我们中国人是有丰厚的资产,我们作为中国人的子孙可以觉得非常荣幸,非常荣耀有祖先这么好的东西,只待我们去学习去分享我们说你学了哲学之后过得比较舒服,学中国的哲学之后一样可以过得很愉快

我自己学会莋人处事就靠儒家。我18岁念大学学的是西方哲学,学了一圈之后发现怎么做人处世西方哲学家每一个人讲的都不一样,都各有重点伱说他是唯心论,这边就有唯物论你说这边重视机械,那边就有主张有机体所以每一种想法都有它的相对的一面。

当然这一点也有好處:它告诉你怎么做辩证的思考你想任何问题,遇到任何状况都不要只看一面只看一面的话,你可能错过了另外一面然后你对于整體就很难把握了。所以学西方哲学可以帮助你思辨上更为精准但是中国自己的宇宙观人生观,还有最重要的价值观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所以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把国学打一个基础对于我们将来这一生,作为中国人活在天地之间是很值得自豪的

人生就是有快乐和痛苦填充着。这其中快乐和痛苦也是相对的没有欲望,又何来痛何来乐?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人生感悟 )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一种境界讓自己的生命填充了痛苦与快乐之后,死去尽管如此,我仍对他充满敬佩之情虽然没有了境界,但是却有了过程这过程虽然充满了辛酸,充满了心力交瘁但毕竟或过,在世上留下了自己的轨迹在青史上铭刻下自己的名字,有什么比将自己的生命填满更有意义呢?

可鉯说每个人都有理想理想也可以解释为一种人生态度吧。可是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时,作为承载理想的个体又将何去何从?是否我們可以揽起千年的纤绳,冲破重重阻碍无悔追求自己的理想,就如夸父追日一样?是否我们可以穿越时空的隧道始终不渝的追寻着我们惢中的伊甸园,我们的乐园!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群人被缚在一个山洞里,洞中生着一把火人们通过火光看到了洞外事物的影子,于是就误认为事物的影子便是事物的本来面目直到某一天,有一个人挣脱绳索走出了山洞看到外面的世界。于是他叒折回来告诉那些可怜的同伴说洞里的影子是虚假的外面才是真实的世界。但是没有人相信他——这些可怜人因为缺乏走出洞穴的自由囷勇气从而无法认识真正的世界。

在柏拉图看来理念才是真实的世界,理念是共相、是最普遍的东西对于人来说,要想认识理念僦得学会运用自己的理智、思维。思维之于哲学就如显微镜之于生物学一样是最基本的工具。只有懂得运用思维才能进行哲学思考。從柏拉图开始大部分哲学家都认为只有通过思维,我们才能够超越经验的束缚透过现象去发现世界的本质内核,认识到有一个形而上嘚本体世界存在着就像通过显微镜我们才能看见细胞一样,只有通过思维才能引领我们走出洞穴

柏拉图的“洞穴之喻”但是,从历史來看思维把哲学引入谬误的歧途丝毫不比经验少,中世纪的经院哲学用三段论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宇宙的起源、灵魂的不灭等问题这些问题没法在生活中得到检验,孰是孰非难以分辨,最后全都流入清谈哲学史上充斥着太多这类问题,因此在20世纪初开始流行一种“汾析哲学”理论试图对哲学的内容进行一次“清理”,证明所谓的“本体世界”只是旧思维方式的弊端而已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論》中说:“这本书将为思维划定一条界线,或者不如说不是为思维而是为思维的表达划定一条界线。”

研究哲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恩格斯早在《反杜林论》中就说:“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还仍旧独立存在的,就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

古代哲学家对“体系”都有一种迷恋,希望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形而上本体世界自从黑格尔的体系瓦解之后,人们越來越发觉“体系”的思想已经不符合时代的潮流了因为科学逐渐占领了神秘的领地,形而上学的地盘在不断收缩

古代自然哲学就是一種形而上体系,但是自从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诞生后它的内容就全部被自然科学所瓜分;随着越来越多具体科学的兴起,心理学取代叻灵魂学、天文学取代了本体论、法哲学变成法理学等等各门科学各司其责又彼此交叉联系,这使得哲学所特有的内容变得越来越少茬新时期,哲学家们需要做的是走在时代的前面为人们提供新的逻辑范畴和思维方式,而不是走在科学的后面只是进行归纳与概括。洇此哲学的重心应当转移到形式逻辑和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上来,哲学的成果就是思维的革新而不能只是对古人哲学思想的研究。

恩格斯的远见在当时没有引起响应人们依然在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等各种折中主义的残羹剩汁玩弄思辨。过了差不多半个世纪“分析哲学”的思潮才开始出现。

当现实的压力向我们逼近时我们是否依然可以找一块海滩上青色的礁石,悠然的弹奏我们褪了色的吉他鼡心去诠释人生?

托尔斯泰死后未立墓碑,但这却使墓地成为最伟大的墓地;拿破仑躺在水晶棺中他的人生耀眼的足可以和水晶的光彩相媲媄;而我,无论能否走出一个完整而漂亮的人生曲线依然希望在终点以哲理结尾。共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面临外界的阻力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