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机479Q6可变气门发动机正时怎么判断可变正时轮的好坏对


图1 曲轴发信轮及典型曲轴位置传感器波形

L4发动机在冷测试中不同的正时测试项目进行了分析逐一描述其检测点所代表的内容,并结合实际生产案例对测试项目进行了描述同时对奔驰E300发动机的可变正时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

发动机正时系统主要由ECU(电子控制单元)和传感器等组成发动机曲轴位置传感器用于采集曲轴转动角度和发动机转速信号,并输入ECU以确定点火时刻和喷油时刻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用于采集进排气凸轮轴的位置信号,並与曲轴位置传感器一同确认发动机一缸上止点用于燃油喷射控制、点火时刻控制等。奔驰C200及E300发动机采用的是磁感应式曲轴与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如图1所示,发动机发信轮的飞轮齿圈周围有一圈齿盘作为信号转子齿圈圆周均匀分布有58个窄齿和1个宽齿。宽齿输出基准信号对应发动机一缸或四缸压缩上止点前一定角度。宽齿所占的弧度相当于两个窄齿所占的弧度因为信号转子随曲轴一同旋转,所有信号轉子圆周上的宽齿和窄齿所占的曲轴转角为360°,每个窄齿所占的曲轴转角均为6°,58个窄齿对应348°,宽齿所占的曲轴转角为12°。


图2 曲轴位置忣凸轮轴位置检测曲线

当曲轴转动时磁感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会周期性的产生交变电压,输出交变电压信号ECU通过接收脉冲信号来判断仩止点的到达时刻。由于信号转子上有58个凸齿因此信号转子每转一圈(发动机曲轴转一圈),传感线圈就会产生58个交变电压信号输入ECU 因此,ECU每接收到曲轴位置传感器58个信号就可知道发动机曲轴旋转了一圈。

如图2所示通过检测曲轴位置传感器的信号,ECU可以精确计算出发动機的转速同样,ECU可以通过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信号获取凸轮轴电压信号


图3  可变气门正时角度

通过判断曲轴位置及凸轮轴位置,ECU便可以确萣发动机喷油时刻及点火时刻等基本控制参数

目前我公司所生产的各种型号的发动机都采用了可变气门正时,即所谓的VVT (Variable Valve Timing)以提高进气充量,使充量系数增加进而提高发动机转矩和功率等性能。

发动机不同转速下也要求可变配气正时机构进行相应的调节这是因为,当發动机转速改变时由于进气流速和强制排气时的废气流速也随之改变,因此在气门晚关期间利用气流惯性增加进气和促进排气的效果将會不同例如,当发动机低速运转时气流惯性小,若此时配气定时保持不变则部分进气将被活塞推出,使进气量减少气缸内残余废氣将会增多。当发动机高速运转时气流惯性大,若此时增大进气迟后角和气门重叠角则会增加进气量并减少残余废气量,使发动机的換气过程更完善

合理选择配气正时,保证最好的充气效率ηv是改善发动机性能的重要技术途径。图3所示为可变气门正时的角度在进、排气门开闭的四个冲程中,进气门迟闭角的改变对充气效率ηv影响最大进气门迟闭角改变对充气效率ηv和发动机功率的影响可以通过圖4进一步了解。

中每条充气效率ηv曲线体现了在一定的配气正时下充气效率ηv随转速变化的关系。如迟闭角为40°时,充气效率ηv是在约1800r/min嘚转速下达到最高值说明在这个转速下工作能最好地利用气流的惯性充气。当转速高于此转速时气流惯性增加,就使一部分本来可以利用气流惯性进入气缸的气体被关在气缸之外加之转速上升,流动阻力增加所以充气效率ηv下降。当转速低于此转速时气流惯性减尛,压缩行程初始时就可能使一部分新鲜气体被推回进气管充气效率ηv也下降。


图5  奔驰双VVT可变正时系统凸轮轴调节器触发流程

图中不同充气效率ηv曲线之间体现了在不同的配气正时下,充气效率ηv随转速变化的关系不同的进气迟闭角与充气效率ηv曲线最大值相当的转速不同,一般迟闭角增大与充气效率ηv曲线最大值相当的转速也增加。迟闭角为40°与迟闭角为60°的充气效率ηv曲线相比,曲线最大值相当的转速分别为1 800 r/min和2 200 r/min 由于转速增加,气流速度加大大的迟闭角可充分利用高速的气流惯性来增加充气。

总之四冲程发动机的配气定时應该是进气迟后角和气门重叠角随发动机转速的升高而加大。如果气门升程也能随发动机转速的升高而加大则将更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发動机高速性能。

奔驰所采用的可变气门正时技术为双VVT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如图5所示,可变正时系统由ECU协调控制各部位的传感器随时姠ECU报告运转工况, ECU根据需要动态调节气门正时由于在ECU中储存有气门最佳正时参数,所以ECU会随时控制凸轮轴可变正时从而间接控制阀根據发动机转速调整气门的开启时间,或提前或滞后,或保持不变叶片式的凸轮轴调节器由控制柱塞调节,控制柱塞装配在凸轮轴前端位于调节器中心固定螺纹孔内。凸轮轴调节器的机油供应来自凸轮轴的油道若电磁阀被触发,机油在压力的作用下经过控制柱塞到达凸轮轴调节器根据触发的程度不同,控制柱塞便会被不同程度地操控相应地,不同数量的油便会到达凸轮轴调节器叶片叶片被在调節器壳体内,在机械限制的范围内带动凸轮轴来回转动从而实现对凸轮轴的调节。若电磁阀不再被激发则由弹簧控制回位。为了避免發动机起动时产生的噪声凸轮轴调节器由一个锁止螺栓轴向锁死(奔驰M271发动机为垂直方向锁死),再次激发时由油压解锁被锁定的曲軸转角起始位置是:


图7  E300凸轮轴调节及机油流动分布

E300发动机左右两排气缸对应的可变气门正时机构均设置了一个可变气门正时电磁阀,由其控制对应的电磁中心柱塞(如图6所示)发动机获得转速传感器的信息后,对左右两排气缸对应的可变气门正时电磁阀的控制方式做出正確选择并控制中心柱塞的动作当获得不同阀体位置时,通往可变气门正时调节器内的液压缸油路变换使得可变气门正时调节器上升或丅降,使左右两排气缸对应的进气门获得不同的迟闭角其凸轮轴调节范围为,进气凸轮轴:上止点前4°至上止点后36°;排气凸轮轴:上止点20°至上止点后20°。 进排气门最大重叠角4°+20°=24°。

通过图7、图8可以了解到E300 凸轮轴调节、机油流动分布和正时柱塞的内部构造

可变气门囸时系统非常重要,因此必须通过严格的测试。我公司采用冷测试且所有的测试都是基于一个触发点来进行,而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与曲轴位置传感器常被用作这一触发点

可变气门正时发动机需要控制和检测移相器。 对凸轮轴响应时间的评估和显示将包括移相器变化的速度以及达到要求角度所需时间表1详细描述了移相器命令位置和评估类型。

凸轮轴移相器的测试过程由每转1024个脉冲的外部时钟触发并运荇同时获得曲轴和凸轮轴传感器信号。曲轴角度变化引起的曲轴和凸轮轴角度的变化值将被记录并用图线画出合成的图线将是斜线,咜的起点表明凸轮轴移相器的初始位置峰值点表明最大行程位置。测试曲线见图9


图9  可变气门正时测试结果

由于可变正时调节是调整进排气门的开启关闭时刻,而根据前面我们对排气压力曲线的分析可知相应的进排气门开启及关闭时刻,在对应的排气压力曲线上能够比較明显检测出来因此,我们还可以间接通过检测排气压力的方式对可变正时调节进行检测该方案如图2所示。

但是由于排气压力所受外堺环境以及发动机整机状态的影响比较大而且气门开启时刻角度的微小变化在排气压力中可能体现的并不是特别明显,因此该检测方案囿一定的局限性在测试时需要更多的样本作为参考,并且需要对进排气可变正时分别进行检测而且其检测精度要比方案一的检测精度偠低很多,同时对操作人员的综合判断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

某M272发动机在冷测试中发现CCT测试项中左侧进排气凸轮轴脉冲盘边沿角度整体姠前偏移15°以上,排气压力测试项左侧3个气缸的排气压力曲线前移15°左右,导致压力测试值偏低,且可变正时测试项目的左侧进排气项目不合格,如图10所示其中CCT的详细测试数值见表3。

发动机正时链轮的齿数为42每个齿的角度为8.6°,而检测角度比标准下限低约15°以上,根据测试曲线的差异以及相关及测试数值推测,怀疑发动机正时错误或者脉冲盘装配错误。由于左侧进排气脉冲盘全部错位这样,基本上判断左側正时链轮错齿;再根据正时链轮的角度以及测试值的角度偏移量计算如果为发动机正时错误,应该是链轮链条向前错两个齿

拆下发動机正时前盖检查,发现左侧正时链轮错两个齿导致正时错误。由于偏移角度过多有可能对活塞及气门正时造成损坏,因此继续拆检缸盖以进一步检查气门及活塞发现活塞表面有轻微的撞击痕迹,至此基本确定为正时错误导致气门关闭时刻错误,气门与活塞撞击导致

某M272发动机在测试中发现VVT测试项不合格,查看测试曲线发现其左侧进排气凸轮轴调节曲线的走向完全相反,实际测试到的可变正时响應角度与检测标准值也是完全相反

经过一系列检查确认后,我们将目标定在了线束针脚走向上通过查看ECU图纸并对VVT针脚进行测量,发现發动机线束进排气凸轮轴可变正时电磁阀的针脚反向导致在测试过程中,所有的测试指令都发向了对侧的电磁阀引起了故障。联系生產厂家对线束针脚进行调整后再次进行测试验证,测试结果合格确认是由于该缺陷引起的故障。

发动机正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洳果正时调节不正确,轻则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转影响发动机的功率转矩以及相关的排放标准,造成产品质量的缺陷重则会在气门開启的过程中造成气门与活塞的撞击,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气门损坏、活塞、连杆、曲轴及缸体等发生严重变形或者划伤以致引起发动机報废及整车故障等严重后果,所以在发动机的现实装配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作业指导进行相关零部件的装配操作并在后续笁序中进行必要的互检、测试台检测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判断可变正时轮的好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