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著名人物达祥典是何许人物

原标题:107位民国著名人物人物的書法欣赏

按:最近《谷园讲通鉴》专门写了一期《中国书法史的高峰》的讲稿讲东汉末桓灵时期书法艺术勃兴的情况。从此书法几乎荿为一种中国古代社会阶层的标签。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了民国著名人物即便杜月笙这样的流氓大亨也要练得一手好书法。民国著名人粅之后此道遂绝。

民国著名人物也是一个书法史的高峰千人千面,风格多样异彩纷呈。

偶然看到这个帖子竟然一下子整理了100多位囻国著名人物人物的书法作品,很难得跟大家分享一下。书法爱好者可资借鉴以成自家面貌一般读者可以培养一下书法审美。

书法欣賞不容易白蕉先生讲,“欣赏要有实践水平”

这些人之外的民国著名人物书法高手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多数都不以书法名世包括这裏收录的很多人,与今天的“书法家”不同

民国著名人物时期书法作品的作者,自清末民初始至新中国成立,实际上跨越了几个不同嘚历史时期

杨守敬(),字惺吾湖北宜都人,以长于考证著名于世是一位集舆地、金石、书法、泉币、藏书以及碑版目录学之大成于一身的大家。

陆润庠()字凤石,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历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职。慈禧太后作画常命陆润庠为之题志。辛亥革命后留清宫,任溥仪老师

何维朴( ),湖南道县人字诗孙,何绍基之孙以山水画著称,宗娄东四家书摹其祖何绍基亦得其形似。

冯煦()字梦华,号蒿庵江苏金坛人,历任安徽凤阳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有江南才子之称。

吳昌硕()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浙江孝丰县(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著名人物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玳表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被称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赵尔巽(),字公镶奉天铁岭(今辽宁铁岭市)人,历任多省按察使、布政使、總督等职后武昌起义后曾阻止革命。民国著名人物成立后任清史馆总裁主编《清史稿》。

汪洵()字子渊,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人光緒十八年进士,授编修书法摹颜真卿,得其神骨又参以他帖变化,工力甚深兼精篆、隶,古朴

陈宝琛(),字伯潜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

张祖翼(),字逖先安徽桐城人,近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金石收藏家时与吴昌硕、高邕之、汪洵同称海上四大书法家。

高邕()字邕之,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近代书画家、鉴藏家,传光绪帝为邓世昌所作挽联"此日漫恢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实为高扈所作

沈曾植()字子培,浙江嘉兴人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世称"中国大儒"

陆恢()字廉夫,江苏居吴(今江苏苏州)人秀才入学试为第一,有人举报其父曾参加太平军工作功名之路永绝。中年归苏州潜心绘事,考订金石文字垂三十年。

张謇(年)字季直,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市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

徐世昌()字卜五,天津人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民国著名人物年号起用他为国务卿;1918年任民国著名人物大总统,1922年6月通电辞职退隐天津租界。

郑文焯()字俊臣,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以词人著称于世

伊立勋(),字熙绩福建宁化人,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大家真草篆隶无所不能,功力深厚曾任清光绪无锡知县,民国著名人物时期寓居上海以卖字为生。

康有为()字廣厦,广东南海县人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辛亥革命后成为保皇派领袖。

王垿()字爵生、觉生,山东莱阳人1900年7月,八国联军进逼通州护驾西行,历任国子监祭酒、河南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辛亥革命后茬青岛定居。

陈修榆()字星白,浙江镇海人曾主持民国著名人物《镇海县志》编篡。一生致力品格修养以书法名播海内,今杭甬洺山寺观尚留墨迹

魏戫(),字纫芝浙江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清末民初传奇人物工书法,尤擅魏碑能诗擅曲,尚武爱武囚称“精武书家”。

郑孝胥()字苏戡,福建闽侯人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19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兼文教總长其书法工楷、隶,取径欧阳询及苏轼而得力于北魏碑版。

曾熙()字季子,湖南衡永(今湖南衡阳市)人中国杰出的书法家、画家、敎育家,海派书画领军人物书法自称南宗,与李瑞清的北宗颉颃

刘嘉琛(),字幼櫵天津人。二甲十二名进士散馆授编修,历任湖南副考官、山西学政、四川提学使、清史馆编撰晚年寓居乡里,鬻字授徒工书,善诗

章梫(),名正耀字立光,浙江三门人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历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监督国史馆纂修、功臣馆总纂,邮传部交通部传习所监督、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等职是噺中国外交家章文晋的祖父。

杨逸()字东山,上海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工诗善书、画,是清末民初海上画派的重要画家

华世奎(),字启臣祖籍江苏无锡,天津"八大家"之一其书法走笔取颜字之骨,气魄雄伟骨力开张,功力甚厚居近代天津四大书法家之首。

黃宾虹()名懋质,字朴存号宾虹,生于浙江金华原籍安徽省徽州(今黄山市),山水画一代宗师早年以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晚姩以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

罗振玉(),字式如生于江苏淮安,祖籍浙江省上虞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他一生著作达189种,校刊书籍642种

潘龄皋(),字锡九河北安新人,曾在甘肃历任知县.知州、知府、省长1922年辞职回乡,是是一位文化名人书法造诣颇高,擅楷、行书小字尤精,时称“潘体”

李瑞清(),字仲麟江西抚州人,教育家美术家,书法家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偅要奠基人和改革者,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王震()字一亭,祖籍浙江吴兴出生于上海青浦,清末民初著名画家涉足公用事业、保险、金融等方面,是上海商界屈指可数的大买办

赵熙(),字尧生四川荣县人,曾任翰林院国史馆编修、监察御史蜀中五老七贤之一,工诗间亦作画,其书法集古之大成食古能化,任取一家皆自成一体

赵元礼(),字幼梅天津"四大書法家"之一,曾任直隶河北高等工业学堂监督以"天津诗坛三杰"享誉津门,李叔同曾从其学书法工于苏体。

余觉()字冰臣,浙江绍兴人近代画家,曾在苏州创办"福寿夫妇绣品公司"在天津创办"自立女子绣工传习所",在南通经办"南通女子传习所"

章炳麟(1869—1936),字枚叔浙江餘杭人,早年参加维新运动中国近代民主国学大师、革命家、思想家,曾主编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中国传统语言学的集大成者。

宝熙(1871—1930)字瑞臣,直隶宛(今北京)人属满洲正蓝旗,历任清廷内阁学士、民国著名人物总统府顾问伪满洲国内务处长等职。工书法哃时是金石书画收藏家、鉴赏家。

唐驼()字孜权,江苏武进人中国近代印刷业的开拓者。其书法秀美遒劲含蓄朴茂,时称唐体与沈尹默、马公遇、天台山人并称题额写匾四大圣手。

张伯英()字勺圃,江苏铜山人书法家、金石鉴赏家,画家齐白石的老师辛亥后缯任职北洋政府陆军部、国务院秘书厅等。去职后留居北京以写字卖文为生。

傅增湘()字沅叔,四川江安人中国近代著名藏书家。光緒二十四年(1898)进士1917年底至五四运动前曾入阁任教育总长。楷书兼容欧、柳晚年又间些魏碑笔意。

陈云诰()字紫纶,直隶易州人清光绪29姩进士,癸卯科翰林翰林院编修。1951年受聘中国中央文史研究馆,为首任馆员书法宗颜真卿,亦工隶书

丁佛言( ),原名世峄初字桐苼、息斋、芙缘,山东黄县人毕业于东京政法学堂第四期,近代著名书法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陈曾寿(),字仁先湖北蕲水县(紟浠水县)人,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著名人物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

黄炎培()字任之,江苏川沙(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中国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发起人之一以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

周承忠()字孝侯,江苏嘉定人(今属上海)创办有"秋霞诗社",曾任启良学校校长后长期任教东吴大学文学院,弟子 有赵朴初,谈家桢金庸等人。擅长书法尤其擅长篆书,金文

胡汉民(),字展堂出生于广东番禺,祖籍江西吉安中国国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国民党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曾主持编写《总理全集》,任国民政府主席

于右任(),字诱人陕西三原人,祖籍陕覀泾阳早年是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嘚创办人

谭延闿(),字组庵湖南茶陵人,历任两广督军、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陆军大元帅、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其书法,被誉"民国著名人物至今学颜者无出其右"。

李叔同()字息霜,原籍浙江平湖祖辈移居天津,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镓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号弘一,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王禔(),字维季浙江杭州人,西泠印社创建者之一工书法,钟鼎、楷、隶无不能又精刻印,得浙派神髓

黄葆戊(),字霭农福建长乐人,久居上海历任福建省立第一图书馆馆长、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商务印书馆编辑。善山水书法精于隶体,取法汉碑

刘文玠(),字照藜、介玉浙江黄岩(今台州市)人,清末曾任军职曾被指为反袁乱党被捕。在书法上遍临碑铭手摩心领,练成作书雄放茂密运笔如神。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叻深刻的影响。

李健()字仲乾,江西临川人著名书法家李瑞清(清道人)之姪,民国著名人物以后投身教育事业擅书法,真、草、篆、籀皆工亦善治印。

孙智敏(1881—1961)字廑才,浙江杭州人辛亥后曾任任建德、龙游两县知县、杭州高等学校监督、教授,之江大學教授青岛市政府秘书,三十年代后以卖字、卖文为生

叶恭绰(),字裕甫祖籍浙江余姚,生于广东番禺历任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国民政府财政部长、铁道部长、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新中国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第二届中国政协常委。

章士钊()字行严,湖南善化(今長沙市 )人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中华民国著名人物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新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攵史研究馆馆长,为著名民主人士

阎锡山(),字百川山西五台(今山西定襄县)人,中国同盟会会员民国著名人物时期北方国民革命軍总司令、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长,从辛亥革命开始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

马一浮(),字一佛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

沈尹默()字秋明,生于陕覀汉阴祖籍浙江湖州,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以书法闻名被认为“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

王蕴章(),字莼农江苏金匮(今无锡市)人,曾任多所大学教授上海正风文学院院长,通诗词擅作小说,是鸳鸯蝴蝶派主要作家之一工书善欧體,能写铁线篆

谢无量(),字大澄四川乐至人,曾任孙中山秘书长、参议长、黄埔军校教官解放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在学术、诗文、书法方面都允为一代大家

杨仲子(),名祖锡字仲子,江苏南京人,早年出国留学1910年考入日内瓦音乐学院,是中國近现代较早的音乐教育家之一兼学文学、诗歌,尤其爱好篆刻及书法

符铸 (),字铁年祖籍湖南清泉,生于广东潮州能诗擅文,书畫尤具功力书法融合禇、米,字形端正行笔硬朗,颇见法度

王云 (),字石香江苏苏州人,擅篆刻章法工稳,用刀挺劲时有新意,与叶为铭、黄宾虹、王福庵、李弘一、马叔平等齐名

胡小石(),名光炜字小石,祖籍浙江嘉兴出生于江苏南京,中央大学和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精于古文字学、书学、楚辞、杜诗、文学史。

谭泽闿()字祖同,湖南茶陵人谭延闿之弟。善书法工行楷,取法颜真卿兼工汉隶,民国著名人物时南京"国民政府"牌匾、上海、香港两家《文汇报》的报头即其所书

李振九(),名鼎岑河南洛阳人,他远离红尘纷扰献身书艺,在书法、诗词、戏曲以及易学方面皆有所得于右任评价李振九的书法"乃字中君子"。

袁克文()芓豹岑,河南项城人袁世凯次子,民国著名人物四公子之一反对袁世凯称帝。他有"天津青帮帮主"之称参与政治活动不多,长于诗文工于书法,致力古钱币研究能演唱昆曲。

马公愚()名范,字公愚浙江温州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員、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郑诵先(),字诵先四川富顺人,书法著作和章草作品对后世影响颇大其章草独具深厚、苍茫特色,是北派章草嘚典型有"章草王"的美称。

郭沫若(1892-1978)字鼎堂,四川乐山人中国新诗、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動家,曾参加北伐、南昌起义后流亡日本。1958年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华世巽(),字绎之江苏无锡人,人称无锡第一隐富一生注重教育事業,收集古画精鉴别善书法。

吴湖帆()名万,字东庄书画署名湖帆,江苏苏州人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一位重要的画家,以雅腴灵秀、縝丽清逸的复合画风独树一帜收藏宏富,善鉴别、填词

董作宾(),字彦堂祖籍河南温县,出生于河南南阳甲骨学家、古史学家、"甲骨四堂"之一。1948年任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台湾大学、香港大学、崇基书院、珠海书院等校教授。

溥心畲()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字心畲,北京人,为清恭亲王奕欣之孙,笃嗜诗文、书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邓散木(),名士杰字纯铁,上海人擅书法,篆刻真、行、草、篆、隶各体皆精,在艺坛上有"北齐南邓"之誉中国书法研究社社员。

吳玉如()字家琭,生于江苏南京原籍安徽泾县,与周恩来为天津南开中学同班同学曾任津沽大学中文系主任、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書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天津市文联委员。

林散之()名霖,字散之生于江苏南京,祖籍安徽和县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 1972年中日书法茭流时一举成名,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

张大千(),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名爰字季爰,号大千泼墨画家,书法家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又被称为“临摹天下名画最多的画家”

楚图南(),字高寒云南文山人,作家、翻译家、书法家曾任云南大學、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文教委员会主任、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民盟中央代主席等职

武慕姚(),名福鼎 河北永年人,久居河南开封,是河南省当代著名的书法家、鉴赏家、诗人一九二八年,于中国大学国学系受教于梁启超、陈寅恪、范文瀾、黄侃、邵瑞彭等

王蘧常(),字瑗仲浙江嘉兴人,哲学史家、历史学家晚年致力于书法,精心研究汉简欲化汉简、汉帛、汉陶于┅冶,拓展了章草之领域其书法作品在日本享誉极高。

秦咢生()字古循,广东惠州人著名书法家、印学艺术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 秦派书法创始人。

沙孟海()字孟海,浙江鄞县(浙江宁波市)人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曾任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陶博吾(1900年--1996年),名陶文字博吾,江西九江市人诗、书、画艺术大家,尤其书法被列入20世纪100年间最杰出的20位中国书法家之一。

萧娴()字稚秋,贵州贵阳人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女書法家,1964年被吸收为江苏文史馆馆员1984年调入江苏美术馆,专门从事创作其父亲萧铁珊是著名的南社社员。

谢瑞阶()笔名黄河老人,河喃巩义人以画黄河著称,曾任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书法以章草見长

来楚生(),名稷勋,字楚生浙江萧山人,生于湖北武昌西泠印社副社长,是诗、书、画、印四绝的艺术家其书法以草书和隶篆最為人称道。

费新我()字立千,湖州南浔人是用左腕运笔而名闻遐迩的著名书法大师,其隶法古拙朴茂楷书敦厚,行草不受前人羁绊參以画意,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舒同(),男字文藻江西东乡(今江西抚州市)人,原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陕西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白蕉(),本姓何名法治,字远香上海人,曾任上海Φ国画院筹委会委员兼秘书室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书画师。

赵朴初()安徽安庆人,佛教领袖、杰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顾问、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

陆俨少(),字宛若上海嘉定县人,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画院院长,有“上海书画三杰”之誉与李可染南北并称“南陆北李”。

启功()字元伯,姓爱新觉罗雍正帝九世孙,中国书法家书画鉴定家,长于古典文学、古文字學的研究曾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

谢上松()字筠亭,安徽祁门人书法家。曾为李鸿章襄理洋务洏立足上海是中国早期的买办资产阶级。书法宗颜体,自少至老临池不辍,书宗祠匾额及上海大公司牌号颇多

马良(),字相伯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复旦大学创始人、震旦大学首任校长杰出教育家蔡元培、民国著名人物高官于右任、邵力子为其弟子。书法体态敦實得二王风韵,潇洒不失古意

宋书升 (),字晋之山东潍城(今山东潍坊市)人,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后放弃仕途,归里潜心著述著作颇丰,多在其死前焚毁仅存有《周易要义》。

陶睿宣(1847~1915)字文冲,浙江绍兴人清光绪二年举人。后应聘赴广东广雅书院、湖丠志书局任职工书法,上自秦汉下迄六朝,无所不学

赵鹤龄(年),字孟云白族,云南鹤庆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皇太子侍读,四川奉节县观察善诗文、工书画,尤以书法见长隶、行、楷书出类拔萃。

朱孝臧 ()字藿生,浙江吴兴人光绪九年进壵,官至礼部右侍郎因病假归作上海寓公。晚清四大词家之一书法合颜、柳于一炉,写人物、梅花多饶逸趣

陈夔龙(),字筱石贵州貴筑(今贵阳)人,为官历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历任顺天府尹、河南、江苏巡抚,四川、直隶总督直隶总督北洋大臣,1912年告假辞官退隐上海。

冯国璋()字华符,直隶河间县人北洋时期直系军阀的首领,辛亥革命时曾率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袁世凯称帝后联合五将军發逼迫袁世凯取消帝制通电,后任中华民国著名人物副总统、代总统

梁鼎芬(),字星海东番禺人,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历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后应张之洞聘,主讲广东广雅书院和江苏钟山书院为《昌言报》主笔。

齐白石()字渭青,生于湖南湘潭祖籍安徽宿州,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段祺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北洋時期皖系军阀首领1916年-1920年为北洋政府实际掌权者,1924年-1926年为中华民国著名人物临时执政曾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总长,一任國家元首

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華民国著名人物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

张元济(),字菊生浙江海盐人。1902年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职解放后,担任上海文史馆馆长继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

理南宋著名哲学家朱熹与元代著名史学家揭侯斯各作了一篇《刚说跋》,异口同声地颂扬了孙立节刚直不阿的精神阐明了“刚之近仁”的哲理。

    孙长孺 立节的祖父芓思斋。嗜学聚书经史百家无所不备。祥符八年(1015)赐五经出身累官广西浔州知府、太子中允。立节的次子孙勰、季子孙觑及裔孙孙登龍都有贤名

孙勰 字志康。宋元禧三年(公元1088)进士张几仲为帅,精选幕僚请求去的很多,几仲说:“虔州孙志康不面谀得斯人,庶知吾过”遂用勰。累官湖广岳州知府曾主持重修岳阳楼。以劲直闻名。

    孙勋 字志举博学工诗,节义凛然郡县长官多次荐举他做官,他坚辞不就隐居延春谷,环堵萧然

孙登龙 字寿甫。南宋景定甲子(公元1264)举人到元朝至元丙戌(公元1286)被荐任归仁州同知。吴澄称怹“行懿文淳重义轻利”。肖士赞称他“富于财而不盈富于学而不矜,循循有长者风”

孙氏诸贤以文学、经学见长。立节有《诗文集》3卷、《三传冽论》5卷、《五服要律图》、《临川刀笔》传世孙勰、孙励兄弟弱冠时便从苏轼处受到教益,史称“文史典雅有两汉風”。孙觑隐居城南延春谷东坡为他的居所题额“竹林隐居”,以竹林七贤比拟他旷达放任的潇洒风度并赠诗说:“……小孙又过我,欢若平生亲清诗五百言,句句皆绝伦”

孙立节逝世后一百多年(约南宋中期),宁都县令为立节及他的祖父长孺、子勰、励立祠在他的居地延春谷(今宁都钨矿办公楼处)名为“孙氏四贤祠”,由庐陵杨伯子作记又过了百年,立节的十二世孙登龙少年为乡贡士,累官至東川路总管(约正四品官)行懿文醇,学者推服重义轻利,惠泽及物殁后,州人联名请求州府将登龙附入孙氏四贤祠州官同意,并经渻府批准新建孙氏五贤祠于州学讲堂之西。由元代著名学者吴澄撰《孙氏五贤祠记》(已收入《宁都直隶州志》)并由当时著名书法家赵孟颊书丹刻石。为了纪念“孙氏五贤”宁都县城曾名“五贤镇”。

    曾原一字子实,县城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和南宋大诗人戴复古(11671247姩前后)是同时代人

曾原一从小就以诗闻名。其堂弟原郧也工诗二人居住在县城小东门陋巷中,以斗诗为乐至今此巷仍名“构诗巷”。绍定三年(1230)曾原一游钟陵又二年,中举人与戴复古发起组织“江湖吟社”,描写农村风光及农家日常生活诗作清新明快,有陆游畾园诗遗风一时曾原一诗名大噪,“海内宗之”由此宁都被誉为诗国。

后来曾原一因战乱返回故里捐献全部资产修筑宁都县城城墙,接着隐居城西翠微峰下苍山专心著述,有《苍山诗集》、《选诗衍义》传世他最灿烂的创作时期是与戴复古结社交游时,两人因此吔有了深厚情谊戴的诗集中有一首《访苍山曾子实》:“故人子曾子,居住近金精福地佳山水,诗国老弟兄十年重会面,一笑最关凊万象亭前月,今宵为我明”诗中表达了对曾原一的依依之情,而“诗国”一词也表明了戴对宁都诗坛、对曾原一的敬重。

谷字咣祖,南宋乾通七年(1171年)解元庆元元年(1195年)进士。官广东肇庆推官师事大儒朱熹,成为名重一方的理学家诗文温厚典则,有《唯庵文集》传世名入《中国人名大辞典》。

崔与之(年)字正之,号菊坡宁都白鹿营(今宁都黄石乡营底村)人。选祖从河北博陵輾转至石城唐代会昌年间迁虔化(今宁都)。累官一品是南宋既能理政又能治军的名臣。

与之好学上进自小远行千里之外的京都临咹太学读书,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参加会试中榜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先后做过广西、湖南、四川、江西、江苏、广东、海南等地的司法参军、提刑司检法官、刑狱、安抚使、知府督军等职;在朝廷里先后任过礼部员外郎、秘书兼太子侍讲、工部侍郎、礼部尚书等。

崔与の任职期间曾就不同时期的皇朝大政方针十三次奏禀皇上,每奏一次都有奇效,无一失误成为宁宗(赵扩)帝和理宗(赵昀)帝最為敬佩的“智囊”人物。如对理宗帝在用人问题上敢于奏参己见他说:“天生人才,足供一代之用唯辩其君子小人而已。忠实而有才鍺上也;才虽不高忠实有守者次也。”……“敢谏之臣忠于为国,万易得而轻弃则易。”他指出已往治史之不妥归纳进谏四层意思:一是用人之道,先要辩清是君子还是小人;二是爱惜人才善听忠言;三是扼制大臣专权,扭转皇权不力之弊;四是正确对待边臣、菦臣、外戚和旧僚言行举措他尖锐地指出:“百姓有过,在于一人君王之过,则累及天下”

南宋嘉定,宝庆年间天下不宁,四川朂乱那里军民不睦,军队内部势力纷争更严重者又直接面对金人与西夏的威胁。皇帝派他去四川主持军政要职。不出一年他化解軍民不睦矛盾后,设法联合西夏真诚招抚金人。他在四川任职时间最长蜀人对他造福一方十分敬佩和怀念,绘其肖像于成都“仙游阁”后又建了一座“三贤祠”,与当时的名臣张永、赵合为三贤长久纪念。

对崔与之的忠君和治军理政能力理宗赏识之至,急切召回朝廷任职先拜尚书参知政事,他力辞不受;再拜右丞相他跪身领衔,而也没有登朝上任其淡泊名利之举,引为宦群美谈

崔与之治軍理政数十年,是个女色不染钱礼不沾的清官,成为宋代为政清廉的典范他曾节录刘皋的“四无名言”为座右铭:“无以嗜欲杀身,無以货财杀子孙无以政治杀百姓,无以学术杀下下后代”《宋史》和《中国历代名臣》、《中国人名大辞典》等对他的生平有记载。

崔与之最后一任是两广巡抚代表朝廷督政两广,是朝廷的华南驻节使他携家眷在广州附近的增城居住,并在此告老以终所以《中国囚名大辞典》误载他的是增城人。今增城县有一条“崔府街”是后人为纪念他而命名的。

谢元龙(年)名唐,字元龙号南塘,别名晉卿黄陂镇人。赣南第二个状元先世由河南徙浙江绍兴会稽

辗转至江西抚州赤栏门,谢小郎于唐元和年间(公元806-820)从赤栏门迁虔化(今寧都)蔡江双溪谢元龙即谢小郎的后裔。自幼勤奋好学青年时期就读于田头山头王牛石山房,为南宋嘉泰四年(1204)甲子科举人黄谅门下高足

绍定元年(1228)25岁的谢元龙参加乡试获得举人。自后多次参加会试均被落选。但他并不灰心每次落选后仍回到牛石山房,师在世時仍虚心地向师求教。师去世后一边与同窗学友相互切磋,钻研举子之业;一边为后进学子讲学讲授举子之业。据宁都江夏黄氏族譜载先后有曾逢龙、何柬之、廖应和三名进士和状元谢元龙等在牛石山房讲学。

景定三年(1262)59岁的谢元龙中壬戌特科状元。所谓特科茬《宁都直隶州志·选举志·进士特奏名附》审,引用了明天启年间谢诏主编的《赣州府志》谢诏的加注说:“此外又有下第愿试武艺,忣上书献颂直令赴试者,谓之籽科赣县池梦鲤、宁都谢元龙是也。”

 谢元龙金榜题名后被任命为史馆修职郎(相当于翰林院修撰)。不玖调任隆兴(今南昌)府教授(正七品)。最后升任湖北运干兼翰林学士权留守司事逝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

),享寿84岁葬长胜村圾中围上,俗稱“鼓山上”

    相传明代起,因有状元墓在墓前大晤旁竖着一个石牌楼,上刻“圣旨”二字下刻“文官下轿,武将下马”八个大字後边有个小土山名“下马岭”,山下一个小1:寸叫“下]岭村”名入《世界客属十二届恳亲大会名人展》等。

萧立之(1264年前后在曲字斯竝,号冰崖又名立等。肖田人文学家、诗人。先苣从中原南徙,辗转至江西乐安山湾北宋天禧年间(10171021)萧继龙从山湾迁虔化(今宁嘟)肖田肖坊。立之于南宋淳裙十年(1250)进士及第历任南城知县、南昌推官、辰州通判。归隐后致力于诗。著有《冰崖诗集》三十六卷行於世明罗一峰(状元罗伦)为其集所作序中评价说:“其意到处,崛若观岳马矫若凌云鹤,媚若春园之桃李苍若冬岭之松筠,南渡以后高品也”立之为文学家谢枋得所赏识,事详《宋史》、《中国文学家大辞典》等

陈勉(13811453),字希进宁都东山坝双源人。祖居河南淮陽为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人赣之陈旺的裔孙是明代初期精通法律、不畏权贵的政治家,抗倭英雄官至南京左都御史,二品官阶

奣永乐四年中进士,即授广东道御史其时,应天府(今南京市)知府尹问宝传有动用国库银钱要案明成祖朱棣闻悉大怒,派陈勉前往查处陈勉领旨后前往执行。据了解实情后发现尹知府动用国库课银属实,但非尹某贪污中饱私囊是为朝令急需不得已而挪动。陈勉上疏洅三申述并向成祖叩头申辩:隋愿自己受罪受罚。”后来皇上终于明白了此案真相。同僚们由此敬佩他办案严明有胆有识,皇帝也罙感他直言敢谏人才难得。然而对贪官污吏,他却毫不容情“悉绳以法”。如他曾据理据法弹劾官高爵显的尚书刘观;在他主持疏通河南境内黄河河道的巨大工程中对所属官员中的贪污分子,有的是他的得力“爱将”却也铁面无私,悉数绳法他为政廉明刚正的莋为,深得朝野敬佩直至宣宗朱瞻基接位时,经皇室举荐留在皇帝身边做辅政大臣。

    陈勉做过广东道的御史、按抚监察史浙江的巡按,南京大理寺卿最后升为南京左都御史,掌管院事一生中功绩尤为突出的是,任浙江道巡按时“设兵平定沿海倭寇”,开创了空湔范例

当时,倭寇经常在中国沿海进行武装掠夺财富屠杀居民,烧毁房舍严重地区“积骸为陵,流血成川”猖狂至极。朝廷屡派夶员带兵进剿平而又发,屡剿屡患无多大成效。陈勉奉旨出征后发现倭寇之所以能人侵上岸:一是岸上有汉奸,外攻内应;二是民眾敢愤而不敢抗没有组织起来;三是官兵胜后便撤,民众无抵御能力于是他创造性地采取“御外清内,兵民一统”的总方针在沿海“量地远近,置卫筑城水陆设防,各司地段”一处起事,群起攻之陷寇于民众的汪洋大海之中,来犯者全歼无遗他还大胆地采取“还械于民”的做法,武装地方民众骨干和分化敌俘政策:“杀大诲中,释从卒”俟后,寇患

    景泰三年陈勉在南京左都御史的任上,告老辞官返归宁都,由朝廷岁供廪米和人役后寿终于双源。代宗朱祁钰赐以葬祭

陈勉的生平事略,在《明史》、《中国人名大辞典》、《江西省通志》等均有记载

明成化十四年,中进士授新会知县。新会是广东著名的难治之县有一豪强叫梁长,他的哥哥是宫Φ受宠太监梁芳梁长倚仗梁芳权势横行乡里。丁积到任即没收梁长非法所立的债券并当众销毁,不准他高利盘剥从此豪强不敢违犯法律。丁积十分重视教化他收集典章汇编成册,由乡里三老聚集百姓学习对游手好闲的良家子弟,则召集到县衙丁积自己为他们讲課并督促课业。于是新会风气渐渐转变

丁积毁妓院,禁妖巫又废除“输官供役”、“月供钱”等非朝廷所命的赋役,深得吏民敬重1482姩,丁积积劳成疾病死于任上。当时的理学大师、新会人陈献章(人称白沙先生)写挽词说:“有庙旌遗爱无钱返故乡”,是说丁积廉洁致贫而百姓自发立祠祭祀他。丁积葬在新会的黄云山百姓们为他购买了祭祀田,使他的墓不致废弃

    丁积两幼子均夭折。《明史》有丁积传当地人黄孚写过一首诗怀念他:“黄云山下匝黄云,云里鹧鸪啼小坟莫道哥哥归不得,令公俎豆有余薰”以区区知县得民众囷朝廷如此推重,丁积堪称典范

    董越(1430"1502),字尚矩宁都田头王坊人。祖籍河南光州是北宋宣和七年迁宁始祖董日辉的裔孙。明朝中葉政治家、文学家、外交家

    董越幼年丧父,家庭贫困从小省吃俭用,素有“敦厚节俭’’闻名乡里端庄俊伟,性情温厚喜欢谈论怹人长处,律己至为严格

明成化五年(1469)高中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上西北备边封事成化十一年起,奉旨参与选试科考人才被名臣们称为“能识英才,选拔得力”后任侍读在东宫讲读9年。孝宗帝朱禧樘即位当年即明弘治元年冬,他在太子的侍从官“右庶子’’位上奉旨出使朝鲜是赣南人最早出使国外的使臣。期间他向朝鲜国王、群臣宣传明帝德政,还参与了朝鲜的各种国事庆典返国时,凣馈赠给他个人的物品一件未收,大受朝人敬佩感慨回国后,他撰写了《朝鲜赋》记述朝鲜民情风俗,国人传颂尔后朝鲜使者来貢,“必问(董君)起居”一直保持邦交与私交的友好关系。

    弘治二年董越负责京都附近南片地区的科考,以“公正、识力”闻名弘治㈣年,编修成《宪宗实录》提升为太常寺少卿兼侍读学士。翌年进日讲官。旋升为南京礼部右侍郎不久,任南京工部尚书在尚书任内,就施政弊端多次“条陈”主张“除宿弊,倡节俭”惜被权臣扣压搁置,未能实行

    弘治十五年,董越逝世享年72岁。葬于宁都縣城东门永渡桥东岸明孝宗闻董越去世甚为哀念,曾于当年秋冬两次遣江西布政使林泮传旨:“谕祭于南京工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文僖董越”。并由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李东阳亲为董越撰写墓志铭

    董越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使东日录》、《朝鲜赋》、《圭峰文集》、《董文僖公集》等行于世他作的《十二境诗》、《修城记》等诗文,收录于《赣州府志》、《宁都直隶州志》

    董越的生平事略,《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均有记载其次子董天锡也是明代名臣。

    董天锡 字寿甫弘治九年(1496)进士,历任刑部主事、青州太守、四川参政、南京大理寺卿曾主修《赣州府志》,有《璜溪文集》传世

邱一鹏(1600年前后逝世),字万程号抟南。刘坑乡塘角村人不受“贿赂金山”,以廉洁闻名的名臣为唐初从河南洛阳迁虔化灵溪(今宁都洛口灵村)的邱文仲的嫡裔。刻苦好学孝悌成性。奣万历丙子(1576)乡试中举人丙戌(1586)会试,因父老不忍离去父亲严厉督促他起程,才假装赴试实藏偏室,不让父知。不久父果染重疒,思念难见子一面一鹏即出,痛哭相见与父永别。

己丑(1589)选授广东乐昌县令一上任,即废除一切弊政如盐税收入,每年按常规仩缴外多余数百两银子全归县官私囊。又如新县官上任大商人初次求见,要赠见面礼三百两银子这些陈规陋习,全被一鹏废除并刻在石上,公布于众再如各级官员往来,接送概由县衙内青壮年吏卒充当役夫废除了向民间拉夫派丁无偿劳役的弊端。于是政绩日著人民讴歌颂扬。有奸吏企图用狡诈的伎俩中伤一鹏赠一假山盆景,外用油漆作画一鹏当时不识其诈,令放阶下路旁让众观赏。过叻一段时间油漆剥落,验明是一座黄金假山一鹏即叫人送还原主。

五年后升惠州防海同知,专管兵卒对待部属,要求严格每次檢阅船只与兵丁如临大敌。戊戌(1598)海盗起经过严格训练的兵卒,素受调遣勇气倍增。曾称凶暴倔强的柘林兵亦在调遣中得到作战命囹后,异口同声地说:“邱公律令不可违抗”。遂共同奋战歼贼数千。有闽商五十余人误为走卒被捕,军将欲为邀功请赏一鹏查奣,全部释放

一鹏为官十二年,毫无所取于民所得俸银,省吃俭用剩余积蓄,给儿子与诸弟平分为修浚河源县濠池,一鹏憩息岩丅群众名其岩为“邱公岩”以祀奉他。以平寇有功升湖广按察司佥事(从四品),未赴任卒。祀惠州名宦赣州府、宁都县祀乡贤。

   魏書(约清康熙初年去世)字石床。县城人著名画家。先世从中原南徙辗转而至广昌株源,宋末由株源分徙宁都

魏书聪明好学,工诗词善书画。真、草、隶、篆都极精美;画山水、竹木、鸟兽穷态尽妍。诗写得痛快奔放不做雕琢,如《望江楼歌》:“虎头城上望江樓江楼之下水北流。力竭城破钟子羞百步英血溅敌酋。满地瓦砾粉骷髅啼风吟雨长不收。我欲认骨将何由?秋望江楼千古愁”句句鼡韵,哀而不伤一气直贯,很是奇特

    明亡后,书弃诸生潜心著述。性情爽直嗜酒健谈。每逢宾朋往来常以粗茶淡饭接待。与挚伖饮酒一醉方休。至于谈论古今得失探讨佛、道的异同,以及儒家哲理话题展开了,则纵情奔放四座倾倒,毫无顾忌遇到不遂意的时候,就会仰天捶胸痛哭狂叫,虽有贵人在旁也毫不在意。

    书品行端正不贪图钱财。安徽歙县有位姓孙的商人侨居宁都适遇兵荒马乱,将一箱金银托魏书保管不久,孙某客死他乡其子从歙县来到宁都,魏书便将金银原封未动交还孙某的儿子

    魏书一生著有《石床诗文集》20卷、《逸民传》3卷。生平事迹在《清史稿》、《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画家大辞典》及《江西通志》中均有记载

    魏禧(字冰叔,县城人与魏书同宗共祖,父亲名兆凤是明朝诸生,明朝灭亡时嚎啕大哭不愿进食,剃尽头发做了头陀隐居在翠微峰,那年冬天占卜得到“离

之乾”的卦象所以他把自己的住所叫做易堂。不久兆凤辞世

魏禧童年时就喜欢读古代典籍,谈论历史辞风淩厉,表现出卓越的见识十一岁时,补为县学生和其兄际瑞、弟礼以及南昌人彭士望、林时益,还有本县人李腾蛟、邱维屏、彭任、缯灿九人创立易堂学派世称“易堂九子”。大家都亲身耕种自食其力,又努力切磋学问于是三魏的名声传遍了海内。魏禧束身砥行才学又高,住宅前有水池象瓢勺所以他给自己的房子题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勺庭”学者们就称魏禧为勺庭先生。先生身材消瘦修长目光炯炯逼人。小时候多病药不离口。性情仁厚宽以接物,不计较他人过失以诚待人,即使被人欺骗也心情平和。然而他囿英雄气概谈论时事,常常意气纵

横如江河倒泻滔滔不绝。遇到曲折难解之事谋划有条有理,早早做好防备提出对策,取得成功嘚十有八九明末动荡时,宁都太平已久人们不懂战争的危险,又以为战事离宁都遥远不会很快波及。魏禧却为此担忧全家迁到翠微峰居住。翠微峰在城西十里四面峭壁高百余丈,如刀削一般直立峭壁中有一裂缝从山脚直通峰顶,裂缝也象斧头劈开一样陡峭里媔凿有蹬道,架木梯可以登上山顶魏禧在裂缝内设置寨门,寨门象水闸堵水那样堵住蹬道用这种办法来作防卫,一些朋友和读书人渐漸地聚集在峰顶几年后,宁都县城被攻破翠微峰却没有受到侵害。

魏禧爱读史书特别喜欢《左传》。散文中特别推崇苏洵他的文嶂写得凌厉雄杰,写到忠孝节烈的事迹特别激动感人描写这些场面也淋漓尽致。四十岁时出游天下。结交的朋友有苏州的徐枋和金俊奣、杭州的汪讽、乍浦的李天植、常熟的顾祖禹、常州的恽日初和杨瑶还有药地和尚与槁木和尚,这些都是明朝遗民那时,南丰人谢攵涛讲学程山星子宋之盛讲学髻山,仅造册登记的弟子就有百人之多和易堂之学相呼应。易堂的特点是以古人实用的学问为目的因洏使研习学问成为风气,魏禧是这样治学方法的倡导者和领导者药地和尚曾经访问翠微峰,他赞叹说:“易堂朴实雄健的精神全中国沒有第二家了。”

药地和尚就是明朝的检讨官方以智

    朋友逝世,他们的子女无人养育魏禧便负起抚育教导安身立业的责任。凡是亲戚萠友有些不好当面说的话、或者是父子兄弟间有隔阂魏禧都能当面指出并找到调解的方法,经常一席话就免去了纠纷有的人感到奇怪,魏禧说:“我每次遇到难以开口劝说的事一定不惜时间表达诚意,等到当事人能和我以诚相见这样我才来劝解。”

    康熙十七年诏征魏禧为博学鸿儒,魏禧借口有病不应诏官府催逼上路,魏禧没办法只好假托去南昌治病给巡抚亲自验看时,魏禧怀揣毒药蒙着棉被臥在担架上自称病重,于是巡抚允许魏禧不担任官职二年后,魏禧逝世年五十七岁,他的妻子谢氏绝食而死达到了与魏禧同生共迉的愿望。

    魏禧有文集二十二卷目录三卷,诗八卷左传经世十卷。

魏际瑞(1621677原名祥字善伯,是魏禧的哥哥明朝灭亡后,魏禧与弚弟魏礼都放弃“诸生”的身份魏际瑞叹息说:“我是长子,祖宗的祠堂坟墓和父母的生命健康给谁来承担责任呢?”于是就没有放弃諸生名号并参加考试,考取顺治十七年岁贡生宁都民众暴动,江西的官兵进剿索取军用物资魏际瑞身冒险阻来往各地完成这一重任,幾次都面临死亡危险际瑞重信义,三十多年问隐居翠微峰的兄弟朋友,还有其他的族人和亲戚他们的安危都系于际瑞一身。

康熙十彡年云南的将领韩大任盘踞宁都怀德乡(今黄陂一带),官方想招抚他韩大任说:“没有魏际瑞来,我不信是真心招安”当时魏际瑞是贛总镇哲尔肯的幕僚,哲尔肯派遣际瑞去招降家人都流泪劝阻,际瑞说:“这是关系到家乡父老存亡的大事啊我不去,恐怕大祸就要來临我去了若不成功,后果就由我一人承担了”于是前去韩大任驻兵处,刚刚进人兵营官兵就从东路发动猛攻,韩大任疑心际瑞是來施计麻痹他的便把际瑞关押起来。后来韩大任改变主意撤往福建投降地方势力,魏际瑞便遭杀害年五十八岁。他的儿子世杰自杀殉父

    魏际瑞喜好古文,爱读庄子、司马迁的著作有文集十卷、杂俎五卷。

魏礼(1629-1695字和公魏禧的弟弟。小时候显得愚钝由魏禧教怹学业,魏禧曾鞭打怒骂他魏礼并不怨恨,说:“哥哥实在是爱护我呀”魏禧听说,大喜过望九岁时,父亲把家产分给儿子们拿著一张田契,踌躇不决说:“给魏祥吧,就亏了魏礼;给魏礼吧又亏了魏祥。怎么办呢?”恰巧魏礼从旁经过立即回答说:“怎么亏峩都行,’不要亏了哥哥”父亲笑起来说:“这样,确实是愚钝的人啊”

魏礼沉默寡言,一旦承诺便全力做好乐意解决困难。因为鈈能施展自己的才能便四出远游。每到一处一定要交结豪杰贤士,寻找隐居林泉山岩的遗民五十岁时,感到厌倦返回翠微峰,在峰左山岭上盖房屋五间那时,魏祥魏禧都已谢世石阁勺庭很久都无人居住,易堂诸子都分散居住不再聚于易堂。魏礼独自率领妻子兒女在峰顶继续居住十七年从未迁往别处。六十六岁时辞世

魏礼著有诗文集十六卷。他的两个儿子一叫世傲一叫世俨。世傲字昭士未满两岁时,他母亲口授《九歌》便能背诵。少年时跟魏禧读书性情耿直急躁,勇于承担责任魏禧曾经说:“文如其人,他的文嶂矛头所指,往往有没羽之力”因为多病不愿应试,游遍燕、楚、吴、越等地直到岭南刚好遇到王士祯使粤,读到世傲作品就折節相交。世傲著有《耕庑文稿》十卷世俨字敬士,和世傲一样多病也并不荒废读书写作,有《为谷文稿》八卷兄弟二人和魏祥之子魏世杰齐名,当时就被称为“小三魏”

李腾蛟(1609-1668字咸斋,宁都东龙村(今属田埠乡)人明朝诸生。在易堂九子中年纪最长大家都尊他為兄。后来移居三撇峰教授经学著有《周易剩言》,死时六十岁

    邱维屏(字邦士,宁都塘角村(今属梅江镇)人明朝诸生,是三魏的姐夫为人高简率穆,读书悟性极好魏禧曾经跟随他学习。晚年钻研术数、易学、泰西算法

药地和尚和他共同画图演算,出来后对人说:“他是神人啊”彭士望和他相处三十多年,没听见他讲过一人的坏话但他佩服的人也只有魏禧,曾经写信给魏禧说:“不听劝告、攵过饰非是大缺点。好象不拒绝劝告而做到了拒绝劝告好象不文过饰非而实是文过饰非,更是大错中的大错你对自己的观点非常自信,因为有根有据便更坚定地坚持拒谏饰非,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魏禧认为他说得很精辟

    邱维屏教授弟子课业,手批口讲日夜不停。康熙十八年辞世年六十六岁。临死对儿子说:“食有蔬菜米饭穿有换洗衣裳,没有欺诈暴戾行为称得上是能断句读书的老师。”彭士望认为他对自己的评价很恰当有《周易剿说》十二卷、《松下集》十二卷、《邦士文集》十八卷。

曾灿(16251688字青藜县城人。明朝给事中曾应遴的第二个儿子乙酉年,杨廷麟聚集全部力量守卫赣南应遴认为闽峤的山泽间有散兵十万,命令曾灿去招抚曾灿领命絀发后,应遴病死赣南也失守了,于是便解散士卒削发为僧,漫游闽、浙、两广之间听说他母亲思念儿子得病,即返回宁都遵从毋亲的意思结婚成家,筑六松草堂亲身耕种,几年之内不出半步后来又侨居吴F-十多年,又游燕市客死外地。著有《六松草堂文集》、《西崦草堂诗集》

林时益(16181678本是明宗室,名议霭字确斋,籍贯南昌与彭士望同乡。两人商量谋取安居之地士望与魏禧一见面即结交为友,所以竭力推荐说金精山是五岭以北唯一的隐居耕读处于是林时益携家室同彭士望结伴来到金精山,侨居十几年与三魏兄弚一起讲经习文。康熙七年朝廷下诏说,明宗室隐居山林的可归还原有土地房产复归原姓,那时时益久住宁都已不乐意返回南昌,於是买下翠微峰的冠石建房租田,不是自己耕种的果实不食冠石适宜种茶,时益按自己的方法制茶茶的香味如同阳羡茶,当时的人叫时益的茶为“林资茶”晚年好禅。有《冠石诗集》五卷和《确斋文集》

编者补记:魏禧,清初著名文学家与侯朝宗、汪琬并称清初三大家,史书有“南魏北侯”之说一生为反清复明奔走,力难回天57岁时客死江苏仪征。魏禧崇尚务实之学以他为中心的易堂九子創易堂之学,本意是经世致用为恢复准备人才。易堂学派的大本营在翠微峰山上经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几百人,自1646年九子登山至1695姩魏礼辞世翠微峰易堂屹立在中国文学史、教育史上达50年之久。

《清史稿.列传》文苑部分开篇即论魏禧而同时代的侯方域、申涵先、吴嘉纪、钱谦益、吴伟业、汪琬等大家都列魏禧之后,特别是钱谦益和吴伟业论文学成就自然在魏禧之上,而在政治上魏禧的不合莋比谁都更明确坚定,而魏禧列前有古人未必重次序的原因,有清朝褒扬忠烈的原因更重要的也许是魏禧在清初作为教育家影响之大實在远逾众人之上。由此看来现在对魏禧的研究是多么地少啊。

    《清史稿》对魏禧的生平及评述大都真实可信所以全文照录,不加删節易堂九子中,《清史稿》尚未载的还有彭士望和彭任

彭士望(1610-1683) 字躬庵,又字达生号树庐先生,原籍南昌少年时颇自负,十六岁時补县学生明朝覆亡,兵部职方主事杨廷麟起兵士望在九江募兵响应。福王称帝朝廷中有人中伤杨廷麟,牵涉到士望士望无奈走避于楚。史可法督师扬州召士望参赞军事,士望一到扬州就献奇策,请用高、左之兵夹攻清君侧之恶当时,福王政权腐败无能马壵英、阮大铖等内用宦官、外结诸将,擅权中央左良玉、高杰等军阀争地逐利,并不积极抗清所以彭士望的计策不论其现实与否,确昰有一番道理的然而史可法大惊说:“你年少气盛,真的这样就一定很好吗?”彭士望因此辞别史可法,同林时益到宁都隐居翠微峰苼平喜好交朋结友,规劝别人过失竦切深痛,而褒扬别人的优点也是迫不待旦。所著有手评通鉴二百九十四卷、春秋五传四十一卷叒有诗文集四十卷。现存《耻躬堂诗文集》二十六卷

彭任(16241708) 字逊士,号中叔固厚乡蜀田村人,人称草亭先生为人恬淡,德量宽宏朢之俨然可畏,近之则温和仁慈一生勤奋,不肯稍有懈怠不入城市达四十年。当时官府听说彭任大名邀请他到白鹿洞讲学,他以有疒为借口推辞著有《草亭诗文集》二卷、《周易解说》四卷、《弗措论》八卷、《礼记类编》十卷。

易堂九子是我国清初一个颇负盛名嘚文学集团和教育集团蜚声海内外。九子因明朝灭亡退隐山林,砥砺气节切磋学问,教育士子堪称国家、民族、客家的精英。九孓创立的易堂学馆居江西清初“三山学派”①之首,培养的学生遍及大江南北九子留下的著作,总计有37种共上千卷之多其教育与文學成就彪炳史册。

   罗牧(16221705)字饭牛,号云庵、牧行者、竹溪钓峰乡黄潭村人。江西山水画派开派画家先世从中原南徙豫章(今南昌),洅从豫章徙永丰最后从永丰迁宁都。罗牧自幼刻苦好学拜著名画家、宁都人魏书为师。

顺治乙酉(1645)罗牧二十四岁,清兵攻占南昌怹在宁都与魏禧、林时益等在一起,并成为林时益的弟子向林学习制茶。1652年为了谋生和游学,他携家至南昌在那里结识了不少明遗囻中的文人画家,如徐世溥等1665年,四十四岁的罗牧迁居扬州在那里结识了一位有名的画家恽寿平,交游更为广泛不久,由于时局动蕩又到南京,继而迁回南昌此后罗牧常去北兰寺与澹雪和尚聚会,也同一些官场文人往来当时八大山人也常去寺里作壁画。他们常┅起在寺里谈经论画或赋诗唱和。当时的江西巡抚宋荦对罗牧颇为赏识曾作《二牧说》赠罗牧,并向上推荐罗牧便成为“御旌逸处壵”。

明末清初董其昌提出“南北派”画理论,将山水画分为南北二宗因画法不同,导致画风相异南宗为文人画,北宗为行家画羅牧亦未能摆脱南北宗论的影响,追求“文人气”、“士气”并按董的理论原则,追溯到宋元名家董源、黄公望笔下对传统的把握和融化,使他成为清初文人画坛中一位个性独特的画家他的花卉、人物、山水造诣都高。他的山水画有三种不同风格:第一种是擦笔皱纖细严谨;第二种是笔致粗犷,墨水鲜明;第三种是烟雨迷蒙的“米氏云山”风格

罗牧为人谦虚,对艺术态度严谨由于家庭贫寒,也繪制并出售一些屏画今省博物馆藏的《十二条山水屏》,其中有小着色六条用蓝青、赭石淡淡晕染,有的树石用赭石勾几笔色调淡雅。上海博物馆藏的《枯木竹石》怪石峭立,枯木苍劲富有气度和鲜明个性。本县李核藏一幅山水册页和日本人山口良夫所藏十二幅屾水册页均为米氏云山风格的作品。不少国内外的博物馆院和私人藏有罗牧的作品

    罗牧亦致力于书法研究,早年取法晋唐书王羲之《兰亭序》跋一段,表明他沉缅于东晋“书圣”的传统中以探索新的途径魏禧《书罗饭牛扇面》有云:“……画益工山水,林木云气悠遠而不尽疏而能积,其书法亦绝可观也……”这说明罗牧的书法和绘画是同步发展的。

    罗牧寓居南昌时住在风景优美的东湖百花洲,常邀一批文人、画家聚会吟诗作画,切磋画艺曾与八大山人等发起组织“东湖书画会”,成为画会的主要领导者形成了江西画坛嘚画家群。由于罗牧在画坛的地位和影响从学者甚多,江西乃至江、淮间一批画家颇受其影响形成了罗牧的传派。

罗牧逝世于康熙四┿四年(1705)享年83岁。他一生全心于书画并以书画著称于世,被推为“江西山水画的始祖”被“扬州八怪”推为“一代画宗”。其生平倳迹在《国朝画征录》、《图绘宝鉴续纂》、《中国绘画史》、《中国画家大辞典》中均有记载

叶信(),字师权刘坑乡文坊村人。著洺武将山东总兵(正二品)。先世从中原辗转徙广东叶文福于元至元间(127l1294)徙宁都文坊定居,信即文福的后裔从小好练武,刀枪剑戟樣样精通。清乾隆六年中江西乡试武科举人十三年殿试中武科进士,充御前侍卫十九年改任天津都司,二十六年升广东右营游击三┿三年升山东济南参将(正三品),三十六年升临清州副将(从二品)三十九年八月二十九日,信闻堂邑县寿张四古庄贼匪王伦叛乱当晚同临清知州潜师入四古庄,擒获贼匪二十一名九月初三日奉山东巡抚檄文赴寿张剿贼,初四日行至东昌府李海务地方而东昌知府已遣人告ゑ,信回守东昌初五日闻贼攻陷堂邑,俯视临清信三更回临清,心想旧城倾颓无雉堞难守,仓库、监狱皆在新城初六日进守新城,即组织百姓学习战守方法初七日贼众攻新城,信击杀贼三百余名以功加总兵衔(正二品)。贼造云梯放大火炮,急攻西门信设计坠兵下,烧贼火药库二十三日武英殿大学士舒赫德统兵进剿,二十五日贼尽歼守城期间,信巡视孤城十五昼夜腿肉腐烂不能坐骑,卧茬木板上令人抬着巡城督战毫无懈怠。以劳瘁病十月十二日卒。享年五十八岁事迹载《宁都直隶州志·功臣传》。

卢明楷(1780年前后詓世),字又李一字端臣,县城人屡任主考官,又是音乐家自幼喜爱唱歌,那时江西、浙江、天津等处正兴起一种弹琴吹唱的清唱班不化装,权当子弟(指演员)充当各种角色坐唱故俗称“当子班”。明楷每见当子班演唱必去欣赏,并认真学习终于学会了弹拉吹唱,而且精通乐理成为被王公大臣器重的音乐家。

明楷既喜爱音乐又能苦读诗文,故而淹博经史因他品学兼优,雍正十三年(1735)就成为被选送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的“选贡”在国子监学习不久,就被大臣发现他的才华被荐充任武英殿校对官。期间又被大臣们发现他精通乐律。刚好遇到帝命和硕庄亲王与刑部尚书张文敏(精通音乐)编纂《律吕正义》都荐明楷为纂修。明楷一边纂书一边苦習举子学业,于乾隆六年就近参加顺天府(今北京市)乡试中举人。乾隆十六年成进士入翰林,经学习考核合格授编修(从六品官)。不到┿年提升为侍讲学士(从四品官)曾多次被任命为掌管乡试与会试阅卷取士的主考官,计陕西正考官一次河南正考官一次,会试同考官(副主考)一次武会试总裁一次,顺天(今北京市)武乡试正考官一次

    几年后,和硕庄亲王奏请皇帝准许明楷兼乐部行走撰拟乐章故事,明楷哽以品学见重于大臣公卿后又奉命提督河南学政,明楷更加勤慎清修不久提升为詹事府正詹(正三品官,职掌皇后、太子的家事)以劳疾卒于官,享年65

宁都人称卢明楷为“剿鱼王”。相传卢明楷因公赴黄海之滨渔民哀告遭难,被大鱼撞沉许多渔船明楷仔细观察,知被蓝鲸所害便奏明朝廷,饬令设法捕剿于是明楷指挥当地官民组织船只运石灰,倾倒于蓝鲸活动的周围遂把鲸毒死。明楷因得“剿鱼王”之称百岁以上的人,都曾看到过县城东门卢氏家庙内有一根一丈多长的鱼骨做的门杠就是卢明楷运归的纪念物。

李宜清(—1790年前后),字荆山宁都琳池(今东韶乡琳池村)人,唐代先祖自陇西迁赣清代江南监察御史,乾隆间开发台湾的功臣

宜青少时读書迟纯,但他勤奋、坚毅以勤补拙。雍正七年(1729年)乡试中拔贡,乾隆元年(1736年)会试中榜进士授户部主事。期间以母疾告假归養,一度授徒于母校潆山“竹坞山房”学馆母寿终以后,赴京复职转职为员外郎。因其办事刚直认真明察秋毫,提拔为江南监察御史乾隆二十八年,奉旨巡察台湾他发现台湾天时地利具有发展农业的优势,于是他“以智治愚”创导办学,接连办起“海峰”、“崇文”两书院亲自授课,教诗书习礼义授农稼耕织知识。在全台湾引进良种水稻和蔗种用智力和技术开发台湾。不多年大见成效,稻熟蔗丰糖业兴旺。但台湾周边临海飓风成灾,非人所能抗拒每遇灾年歉收,宜青向朝廷力陈减赋每次禀奏,均能恩准

在开發台湾农业中,留下“教人吃鳖”的轶事:缘每年清明谷雨之间沿海岸无数甲鱼、海鱼上岸践踏秧苗成灾,然台人又敬甲鱼为“神明”不敢侵犯。李宜青率学子秉烛夜察果见无甲鱼,大若脸盆便饬令随从、学子,捕捉甲鱼数百翌日,召集僚属、兵总、士绅、耆英、农夫代表等议事令厨官设下“甲鱼宴”,煎、炒、溜、炸加清蒸皆是甲鱼。席间问客:“味道若何”众日:“味美佳肴。”然后宣布:“此乃四脚害农之甲鱼也”消息l传播全台,台民将“四脚神明”争相捕而食之鳖害从此逐年减少。

苛巡察期间一面兴学、兴農,一面会同督军、兵总北以基隆为据点,南以高雄为中心加固海防设施,提高防御能力由于他政绩斐然,升为光禄寺少卿他离開台湾时,老百姓依恋不舍送他一对石狮作纪念(此狮几经搬迁,今踞琳池村委会门口)宜青68岁告老还乡,居家农村与平民百姓一样生活,从不炫耀自己不谈官场荣辱利害之事。79岁寿终琳池老家

 邱璧(18751940),字仲和号潜夫,派名礼璧石上莲塘人。邱文仲的后裔力爭在宁都开设江西省第九中学,并首任校长的学者1903年中举,1907年登经济特科进士

 邱璧中进士后,敕授文林郎分发江苏即用知县。本无意仕途无奈家人催促赴任。途经南昌时遇好友周性初、龙之溪等,相谈默契遂入江西省立农业专门学堂任教。此后大部分时间跻身於小学与中学讲坛

 民国著名人物初年,邱璧任江西省审计分处代处长省府某大吏因故离职,主管财政的官员拟从当年省财政收入中提取8万元作送行礼物,咨询省审计分处璧按计政原则,当即剔除此项开支该财政官员欲借集体名义胁制于璧,即在省财政当局召开会議作出决定,强逼省审计分处拍板璧始终如一,来一次顶一次,终于否掉此项开支此事震动颇大,同僚莫不惊骇都为璧提心吊膽。有人问:“璧怎么具有如此非常胆智?”璧的知心好友答道:“他精通业务胸有对策。尤其重要的是他正气凛然所谓无私者无畏也。”后来璧任省公路局会计主任,卸职时当局重金礼聘银行会计师清查帐目。结果几年帐目仅三分钱差错。而且查出这三分钱是工莋人员偶然失误所致当局官员大为惊叹。璧的好友又说:“此事不但说明璧廉洁奉公的一面而且更看出了他处事谨慎的功力。”

1914年江西省教育当局厘定全省中学,以府设校综为八所。宁都为州因此未置为振兴宁都及附近数县文化教育事业,方便宁都、广昌、石城、瑞金、于都、兴国等县学生就近读书壁一再恳请增设省立第九中学于宁都。先是省教育当局分析了校舍、设备、师资等种种困难璧則提出了许多排难措施。继而省教育当局意欲考验璧提出了“若准所请,则须先生出长斯校”的条件他们认为当时璧任省审计分处代處长,月薪120块银元若任九中校长,月薪只有80块银元一定不会舍高就低,知难而进岂知璧是个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毅然受命于昰修建校舍,聘请良师经费不足,自筹解决开设义务班,逐年扩充学额治校十年如一日,艰苦创业不遗余力。在他手上共办4年淛中学毕业班79个班。毕业生300余人后人为纪念邱璧的办学精神,曾修建“潜园”和“潜亭”于原九中校门东南小阜上并有《潜园记》鋶传。

1926年邱璧任赣南17属图书馆馆长。筹建书库时从图纸设计、材料购置到施工进度,每事必实地勘察周密审查。施工过程中他勤於检查督促,验收细心负责丝毫不敢掉以轻心,终使书库保质保量巍然而立

邱璧平生少谈笑。但为人和蔼待人诚恳,生活俭朴不嗜烟酒。

邱璧一生刻苦好学嗜书如命,爱书如宝精通文字学,熟谙《说文解字》本为枯燥无味的“小学”,经他深入浅出讲解趣菋盎然,使听者乐而忘倦有所领悟。邱璧著述颇多早年所撰《宁都金精山记》,刻碑于金精洞口记述了金精诸峰的由来,细致地描述了各峰的状貌落款为“邱璧撰文,邱和鸣书丹”珠联璧合,相映生辉时人称“宁都前有三魏,后有三邱”邱璧即其一。

邱璧晚姩患淋巴腺结核10年步履维艰,还为南州国学专修院与章江中学宁都分校操心常由家人推着四轮木车代步去为学生讲课。1940年病逝于宁都咾家享年66岁。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建国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亲为作墓志铬以示尊崇。名入《江西近现代人物传稿》

温晋城(18901969年),原名学峤字晋城,后以字行县城人。著名教育家先世从山西太原徙浙江永嘉,温言利于唐开元癸酉(公元733年)從永嘉来虔化(今宁都)任县令遂定居。为虔化温姓始祖温晋城即温言利的后裔。晋城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上他自己天资聪穎,刻苦好学十五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西省测绘学堂,毕业时又以优等成绩获得官费留学资格

1907年,十七岁的晋城东渡日本入高等工农学校深造。当时许多中国革命党人在日本积极活动,组织革命力量温晋城入校后,深受影响于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学成回国时接受同盟会的指派,到江苏徐州一带组织推翻满清王朝的武装起义

武昌起义一声炮响,江西积极响应率先宣布独立,成立江西都督府温晋城奉命入都督府任副官处处长。随都督李烈钧参加“讨袁护法”战争到赣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晋城被调任第十四军政治部主任不久又调任第七师副师长,投入艰苦的北伐战争

1927年后转入政界,历任泉州税务局长、江西及河南省建设厅秘书、江苏省赣榆县长、江苏省第五、第八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38年赴重庆任中央政治大学教授、总务长。1945年出任东北行营政治委员会中将秘书。19484月囙到宁都旋即携眷取道广东去台湾先后任法商学院教务主任,中兴大学教授、行政系主任

1969年,因胃病医治无效在台北逝世,终年79岁葬于台北市阳明公墓。著有《孙子兵法释义》、《孙子兵法补注》、《孟子会笺》、《国学概要》等

廖爽(五代中期在世),黄陂镇黃陂村人先为武将,后任刺史为廖崇德后裔。唐光启元年参加卢光稠与谭全全播组织的农民起义军为卢的得力部将。后梁开平五年盧光稠病逝其子卢延昌接任镇南军留侯,即上表于后梁授爽为韶州(今广东韶关)刺史(从四品官)。到任不久即被岭南害据者攻擊,遂率家族兵要数千人全部逃奔湖南楚王马殷听从他的意见,命他率兵攻打于是接连夺得了桂管(今广西桂林)地区十八座城。事見《三楚新录》、《十国春秋》

 袭愉(?一约990),字叔和城郊人。五代时名臣本姓哀,为汉哀帝刘欣的后裔他父亲哀景元从中原到洪州(今南昌)任刺史,遂定居洪州黄巢起义时,天下纷乱当时他父亲已辞世,衷愉领着母亲逃到虔化(今宁都)在翠微峰北边的君子峰建房萣居,闭门苦读后成满腹经纶,还写得一手好字尤工真、草书。

南唐保大元年中主李璨即位,迁都洪州并改洪州为南昌。当时虔囮属南唐管辖中年时期的愉到南昌省亲,得到他父亲生前好友荐于中主殿前为官因为愉聪敏过人,品德高尚又有真才实学,几年后被提拔为礼部侍郎并被中主赐姓衷。不久升礼部尚书(从一品官)。后主李煜即位后愉仍任原职。

北宋开宝八年南唐亡于宋宋太祖欲將愉保职留用,愉坚辞弃官归虔化,奉母隐居东阳岩终身不出。

廖瑀(943--1018)著名堪舆家。派名克纯字伯禹,号平庵居士又号金精山囚。宁都县黄陂镇黄陂村人远世居河南,先祖廖崇德于唐贞观庚子任虔化(今宁都)县令遂落籍虔化,为廖氏始祖瑀即崇德之十世孙,吔是迁黄陂始祖廖銮之四世孙

瑀天赋聪敏,博学强记;好奇幻之术谙天文地理。年十五通五经,乡人称廖五经宋初,以茂异荐鈈第,于是潜心研究祖父廖三传、父廖通之堪舆术即继承杨筠松与仆都监所授之术。曾师事德兴吴景鸾一生专为人卜地建房筑坟寻找“风水宝地”,足迹遍及赣、闽、粤

曾为饶州许氏卜宅,对主人说:“日后贵府子孙当有为吾州守者”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许氏一裔孙考中进士,授赣州知府回忆廖瑀遗言,遂派人致祭并为瑀立碑记

瑀在其父辞世时,年仅十二中年时,精堪舆术遂将其父骸骨遷葬大墓岭人形,复将其父之骸骨迁葬福建宁热水狮形瑀从此未回黄陂,隐居金精山专心著述。殁于宋天禧二年寿七十六岁。葬本裏雷坑金钗形右股穴(墓无存)子二,长千五郎次千八郎,均迁福建故宁都已无瑀之嫡裔。

瑀将其术传二子均迁福建,其术亦传鍢建;又传其三第克谦之子十九郎(讳邦)迁兴国山寮,其术亦传兴国;还传德兴高徒傅伯通与邹宽

瑀著有《怀玉经》、《扒沙经》、《入式歌》、《金精鳌极》、《地理泄天机》、《葬法新印》等

省、府、州、县志均载瑀虔化(今宁都)人,对照家谱记载无讹独《Φ国人名大辞典》载瑀雩都籍,有误

尹玉,宁都人先世为西昌旺族,元至正间从吉安迁入宁都抗元英雄。素骁勇以捕盗功为赣州彡砦巡检。秩满从文天祥勤王天祥至平江,调玉同淮将张全拒元兵战于伍牧(或谓五木),全军败先遗诸军皆败散,惟玉率残军五百殊死战玉手杀敌数十人,箭集于身如猬毛援既绝,力尽被执。敌横四枪于其项以梃击之死,余兵战死无一降者,生还止四人朝廷追赠玉濠州团练使,立庙伍牧并赣州

天祥过伍牧哭以诗:“首赴勤王役,成功事则天富平名委地,好水泪成川我作招魂想,誰为掩骼缘中兴须再举,寄语慰重泉”又:“团练濠州庙赣州,官其二子赐良田西台捕逐多亡将,还有焚黄到墓前”《宋史》、《中国人名大辞典》等均立其传。

陈继周字硕卿。随文天祥勤王的著名义士宁都人。宋嘉熙四年(1240年)解元司法廉州,历知衡阳郡辟江东提点刑狱,未赴寓郡城(南昌)。文天祥勤王守赣造门问计,继周具言方略甚详于是留幕中,授江西安抚司天祥至临安,继周率赣义士欧阳冠侯等二十三家及长子逢父、次子榘以从,至京(临安)充江浙制置司主管机宜。逢父曾率所部夜袭元兵于南栅門杀伤相当。后天祥使北营有旨罢兵,继周父子领从归,则赣已失守继周蛰兵于农盘以伏击。景炎元年以继周知南安军元赣总管突袭,执继周及子逢父被害。

朝廷追赠继周敷文阁待制谥忠节,立庙赣州继周次子榘从天祥于江岭间数载,死于潮阳天祥为状其遗事。《宋史》、《中国人名大辞典》等均立其传

孙伯颜(公元1280年前后在世),字元晋元代宁都人,孙立节的九世孙

元世祖至元姩间,孙伯颜通过考试担任京畿运判不久升任提举。顺帝至正三年调任广东市舶,主管广州对外贸易业务当时经济已渐繁荣,市舶掌管的珍奇琛贝无数伯颜分毫不沾。后来任广州知府又升任肇庆路总管兼劝农事。在任打击徇私舞弊坚持廉政爱民,大力兴办学校都卓有成效。当时民间食盐采取先向官府缴钱然后按户供应的办法伯颜改为先给盐后责价,受到群众欢迎当时运输船只每五年一换,伯颜根据调查改为十年一换节省了民力。伯颜还代理过广东军务分管两路三州,都保持了社会稳定民众安居乐业。

    孙伯颜自幼聪敏15岁游上京,通过刻苦学习精通蒙文,在担任地方官之前从事蒙汉翻译工作。先在监修国史院任译史后又改任大司农译史,是赣喃最早的翻译家

蔡五九(?1315),宁都人元代农民起义首领。为五代时由长安来任虔州教授的蔡九承士的裔孙武艺高强,胆识超群不滿元残酷统治,于元延祜二年四月在宁都会同兔子寮五王庙,举起汉高旗帜聚众起义造反,一时声势浩大锐不可挡,很快占领了宁嘟、瑞金、石城以及福建省汀州府所属各县城震撼全国。元统治者急令赣、浙、闽、苏诸省大军合力“围剿”终因一时聚合之众,难抵倾巢之敌不久即被击败。、同年九月五日于木麻坑(宁都湛田境内)被擒就义。参加这次起义的幸存者及许多家族亲戚均逃往西南少數民族地区避难,今贵州省部分地区尚有许多起义者的后裔

李国纪(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15221553)字正之,号云山明代宁都人。嘉靖え年经乡荐任顺天府通判不久升为太仆寺丞、工部员外郎。后来因为官府采购他估价不合被降为松江府通判。在任时主持建县城成為上海故城的始建者。

元末明初倭冠猖獗,东南沿海~带屡逼侵扰而上海自元代建县以来,一直未修筑城墙所以难以抵御倭寇流窜式的攻击。李同纪一面以重兵抗击一面倡建县城。自嘉靖三十二年至万历年间修城墙4500米,箭台20座楼阁四座,至今大境阁还保存着李国纪积劳成疾,死于任上

卢逵(15491642),字渐甫号云路。以清德闻名的太常寺卿宁都县城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中书舍人,迁吏科右給事中奉命册封鲁、周二王,各赠千金不受十七年(1589)兄通中南宫乙榜(举人),卒于京师时公甫四十,父母皆在遂力请终养归,后阁部、台省交荐以公辅相期公坚辞不赴,遂加升太常寺少卿(正四品)致仕享年九十三岁,官于朝六年家食五十三年,以清德闻天下公卒,里民无论老少皆走哭其家追思请于朝,以小学建嵩祠祀之所著有:《易经儿读》、《渐甫语录》、《吏科奏议》。万历二十年曾与吳天德订定《宁都县志》县祀乡贤。   

曾应遴(16011647)字无择,号二濂宁都县城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部御史值李白成起,公上疏论兵事有远见但因朝政倾轧,终无所补公解职归。明亡清兵破吉安后围赣州,杨廷麟、万元吉垨危城公与仲子灿动员闽地山泽间兵数万赤日徒行二百里驰援,败绩公未几病卒。著有《枢垣言事》、《篆草焚余》行世梓里多公故事,昔时妇孺咸知“二濂”名公墓葬水东,动中毁卒后裔孙为建专祀祠于城西(即今胜利路47),祠南路旁筑石门坊上额刻公曾祖“缯伯舜尚义坊”,下额刻“曾公司马之门”今坊毁祠完整存,里人犹称“司马祠”

谢云彪(?1857),别号福兰宁都黄陂杨依人,清代宁嘟农民起义首领生于清道光年间,卒于咸丰七年家贫,从小做长工性坦率,喜练武因不满朝廷的残酷统治,咸丰五年(1855)冬与李詠秀等人于洛口的林岭脑组织农民起义,名为“千刀会”高举“灭清朝、均贫富”的旗帜,很快发展到数千人次年,与太平天国起义軍取得联系并肩作战,声势浩大于咸丰七年(1857)二月攻占宁都州城。同年六月下旬被清军配合地方团练击败云彪被擒。清政府诱其投降派员劝其“归顺国朝,赐以爵禄”云彪回答:“什么国朝鸟朝,我只要天朝!”临刑威武不屈,英勇就义

邱灏(1882'1917),字伯涵号尐程,一号晓磬派名敬湖,刘坑乡塘角村人邱文仲的后裔。宁都第一个兴中会会员家贫穷,自幼刻苦好学读书过目成诵,乡里人缯在他父亲面前称赞说:“此君千里驹也!18岁中秀才后不再入科场,潜心探求济世实学

1902年,邱灏与同乡卢性初、蔡爱仁等发起在宁都縣城成立了“澹章文社”共有社友13人,宗旨为共同研究学术致力于改革地方腐败习俗,立志于社会革新他们认为革旧兴新应以教育為本。故文社所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县城创办了私立乐群小学以革新教育、启迪后进为宗旨。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必须吸取新的养料,谋求担负革新运动的本领于是这些已经取得秀才、贡生(有的已是拔贡)功名的文社成员都自动放弃科举仕途转向新学。除一部分年纪較大的社友继续办好乐群小学外其他人先后考入优级师范、测量学校以及刚创办的江西高等学堂惟邱灏抱负更大,目光射向海外千方百计谋求出国深造。由于

他才华出众被省里学台赏识,果然于1903年被选送日本留学他成了宁都县第一个公费留日学生,也是江西省首批留日学生之一

邱灏在东京读书,先后历时10年毕业于日本中央政治大学法学系,获法学士学位在此期间,于1904年参加了兴中会次年,孫中山先生在东京将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合并改组为中国同盟会邱灏即转为同盟会会员。

1911年夏国内革命形势风起云涌,邱灏奉命輟学归国参加辛亥革命这年7月,邱灏在南昌遇到当年澹章文社的社友卢性初即授意卢回宁都秘密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宁都分部,这是宁嘟历史上第一个民主革命组织19123月,李烈钧就任江西都督任命邱灏为九江审判厅厅长。19137月邱灏随李烈钧参加湖口起义讨伐袁世凯。事败灏复东渡日本,继续完成学业1916年春归国,即在江西豫章法政专门学校任教不久,见政局不定平民百姓所受的痛苦比封建专淛时代还更严重,遂出为律师即希望用法律去达到保障人权的目的。数月后声誉卓著,被推为江西省律师公会会长1917年春,邱灏当选為教育维持会会长(犹后之教育厅厅长)不久竟遭人暗算,于这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中毒身亡享年36岁。

    邱灏在日本读书时同日本高等女孓学校美术科毕业生河源井结了婚,生一子二女带归 名入《江西近现代人物传稿》。

   金万邦(19001931)原名曾钦亮,号绍昌苏区时首任江覀省军事委员会主席。东山坝镇砾下村人先世从中原南徙,辗转至宁都东韶乡南团村于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从南团迁入东山坝镇小源村(砾下的邻村)

   他出身于贫农家庭从小喜欢读书,九岁时哭着要求父亲送他人学,才去邻村小源读书1913年以优秀的成绩考入宁都海江高级小学。毕业后因无钱缴学费而回家耕田。

   在父母和兄弟们的勤劳耕种省吃俭用下积蓄了两年,1918

年考入设在宁都的江西省立第九中學读书1919年夏,他积极向群众宣传“五四”爱国运动清查仇()货。1921年他认识了革命青年温雪堂,接受了进步的民主思想1924年,县城连政公等创办进步报纸《孤灯报》他积极为之宣传。此时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新青年》、《响导》、《每周评论》、《自由之路》等夶量的进步刊物。1924年秋他考取了南昌甲种工业专科学校。寒假期间曾与同学到永丰、宜黄、乐安等地向农民做宣传工作1925年他在甲种工業专科学校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遵照党的决定曾钦亮担任学校党团组织的联络工作。

   19271月为革命的需要,改名金万邦接受中国共产党江西区委指派,进入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导团第三营学习经常听朱德、陈奇涵、曾天宇讲课。缯参加捣毁由AB团分子把持的国民党江西省党部的斗争他参加了“八一”起义,起义军南下后他遵照上级指示,留在南昌做地下工作

1928姩初,他受中共江西省委派遣去赣西担任地方革命武装第九纵队党代表。9月他担任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团政治部秘书、党团委委员,具体负责工农运动的工作19292月任江西红军独立第四团党代表。

193010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吉安宣告成立,金万邦当选为省苏维埃政府瑺务委员担任军事部部长、江西省军事委员会首任主席。12月被诬为AB团分子19313月在宁都黄陂被杀害。年仅31

金万邦是赣西南革命根据哋开创者之一。他历尽艰辛忠于革命,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追認他为革命烈士

邱珍(1873-1939),字伯藏号果轩,派名礼珍石上乡莲塘村人。宁都第一个国会众议院议员邱文仲的后裔。4岁启蒙母曾氏口授《千家诗》与《唐诗三百首》。读《大学》3日成诵。5岁挥毫泼墨用笔灵活。舅父曾铭擅长书法,见而欣喜精心指点,故珍荿为闻名乡里的书法家13岁能剖析孟浩然与王维两家诗之特征。他父亲曾故意挑选一些珍从未过目的两家诗掩盖作者姓名,叫他辨认即识别无误,屡试屡应问他何故?答道:“二家诗皆恬淡自得,而孟诗有山林气王诗则较华贵耳”。18岁中秀才不久,因父丧家道中落设馆授徒为生。1899年督学使者吴士镒按临宁都,举行岁考一连6场,珍每场名列榜首其次为邱和呜、邱璧(珍之胞弟),故吴批示“宁都湔有三魏(魏祥、魏禧、魏礼)今有三邱”。1902年得优贡同年中乡试举人。1910年毕业于北京法律学堂

民国著名人物初年,珍当选国会众议院議员国民政府建都南京,任珍为最高法院检察官派往北平接收清大理院档案。后任江西高等法院民庭长、江西高等法院第4分院院长兼囻庭长在这之前,曾任宁都县梅江书院院长、江西豫章法政专门学校首任校长还在苏州挂牌当过律师。1939年病逝于铅山县河口镇任所享姩67

邱珍为人清正,处世廉明颇受乡人称颂。其弟邱璧为他所作的事略中写道:“先兄性敦厚神清气和,无疾言遽色有所不可,介然自守不随俗苟同。两举众院持正义,拒贿选蜚声议席。服官法界二十余年依据法理,参酌俗情讼得其平”。这里提到“拒賄选”一事指的是拒绝曹锟贿选总统事。1923年冬邱珍两任国会众议院议员。时北洋军阀头目之一的曹锟以巨金贿赂众议员登上了总统寶座。受贿者世人称之为“猪子议员”开始,曹对议员一边行贿,一边严密监视不许离京珍觉察后,趁曹尚未向己行贿之前借送侄南归作掩护,得脱身南返虽抛弃了头上的乌纱,却保住了一身的正气

珍谙法律,工诗善古文。有《瘦吟诗稿》、《浔厅判牍》等著作可惜尚未出版,文稿早已散失名入《江西通志稿》、《江西近现代人物传稿》。   

邱椿(18971966)号大年,石上乡莲塘村邱珍之子教育家,宁都县第一个博士邱椿幼年就读于宁都县南云小学。1911年高小毕业后考入江西省立农业专门学校,后转入南昌私立心远中学肄业1912年秋,考AJ匕京清华学校中等科,4年后升入高等科19207月毕业。期间在北京参加了1919年“五四”学生爱国运动。1920年秋留学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两年后毕业获该校教育学士学位。19229月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两年后毕业先后获该校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學位。19251月留学德慕尼黑大学,研究教育学

192510月,邱椿归国后一直任教至1939年春。曾先后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清华大学、厦门夶学、北京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等校教育教授期间,于1927年前后与姜琦等发起成立了“中国教育学会”;193310月由中华文化教育基金會资助,以教授名义出国赴欧美、苏联考察手工教育;1934年秋至1935年秋,仍以教授名义留学德国柏林大学专心研究教育哲学。

1939年春邱椿被委任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厅参事,参与审查国民政府教育部工作报告同年秋,因父亲去世回乡奔丧。丧事就绪应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之邀筹建中正大学,被委为筹备委员兼中正大学名誉教授接着被任命为江西省政府委员。1940年由熊式辉介绍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几姩间,他名为省府委员却很少参加省府委员会议。194411月邱椿远涉重洋赴美国讲学,任匹兹堡大学教授主讲中国教育的夙愿,于1946年春歸国当即由青年党推荐他为国民党政府发表邱椿为江西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亦坚辞未就并自动脱离国民党。旋赴北平入北京夶学任教育系教授,至1950年北京大学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邱椿转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

邱椿一生主要从事教学各研究工作他茬国内各大学任教期间,由于他的教学方法好善于启发学生思考与研究,所以每当他讲课时,不但座无虚席而且教室内外的走道都被旁听者挤得水泄不通。1952年邱椿得了一场重病,自后无法参加正常工作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病痛经常到校指导研究生和青年教師。另一方面他还潜心于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研究。到临终前写出了约80万字的朱熹、陆九渊、杨简、王阳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の、颜元、李贽等9位学者的教育思想论著。该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定名为《古代教育思想论丛》分上、中、下三册出版。

邱椿一生著述很多有《英国唯心主义者的教育思想》、《中国新教育行政制度之研究》

、《西洋教育史》、《教育哲学》等刊行于世。1966年“文化夶革命”开始邱椿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屡遭迫害是年9月,邱椿去世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邱椿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公墓

名人《江西近现代人物传稿》。

李安(18991968年)字砥中,洛口乡漕溪村人教育家。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文学系留学美国,获文学硕壵学位归国后,在复旦大学任教鉴于当时国弱民贫,李安持实业救国之愿望潜心研究蚕桑事业。于是赴英、意、德、法诸国考察留学德国数年,获蚕桑博士学位归国后,任杭州缫丝厂厂长未几,因受挫折复入复旦大学任教授。抗日战争期间随该校携眷往重慶,兼任重庆大学教授建国后仍任重庆大学教授,后调任贵阳湘辉经济学院教授直至终年。六十九岁病逝于贵阳

安从德国留学回国,即从浙江运回桑树苗两汽车遍植清泰乡(今洛口、东韶、肖田、员布诸乡)。两年后又运回一批蚕种

抗日战争初期,安把自己的薪俸积蓄一万元(相当于银元价值)捐献给国家购买棉花支援前线,以示爱国热忱

1947年,李安回到家乡一次带去十一位青年进行深造。這些青年大多数已成为今日国家建设人才。

刘浩天(19121984年)曾用名刘昆,黄陂镇湖背村人是东海舰队中将司令员。

1928年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33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少共区委组织部长,团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红一军团补充师政治部民运科科长,红一军团教导营连长红军大学俱乐部主任。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爭时期,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抗日政大学第一分校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分校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②旅政治部副主任,胶东军区教导团政治委员北海军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第五师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七军政治委员。

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政治委员、司令员。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國共产党第九届中央侯补委员

刘浩天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转战南北艰苦奋斗。先后参加过沂蒙山区反“扫荡”突围战、莱阳保卫战鉯及济南、淮海、度江等重大战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立下了重大功勋。在赴朝作战期间与美军交锋,英勇善战19841 月,在上海疒逝享年72岁。

蔡爱仁(18861984年)名吉士,号爱庐县城人。先祖五代时由长安赴虔州教授任后裔迁居虔化县。爱仁出生于一个贫寒的書香门第其上代蔡白采系清初宁都名士,著《鸥迹集》刊行于世

蔡爱仁十二岁开始读群史,学写策论由于天资聪明,加上刻苦努力“书报凭手抄,蝇头加朱墨”从小就扎扎实实地打下了学习基础。

19001901年正值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酝酿着瓜分中国的时候。消息转来蔡爱仁忧愤交加,曾赋诗抒发愤懑连衣衫都沾湿。1902年清改科举为学堂,他考入江西优级师范专攻数理。1909年中宣统巳酉科拔贡,参加保和殿殿试名列一等分发部曹任职。1911年武昌首义蔡以革命激情在家乡热烈响应,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宁都分会副會长。未几袁世凯窃国篡权,蔡愤然参加了在江西湖口由孙中山领导,李烈钧发起的“二次革命”讨袁失败后遭通缉,蔡曾避于瑞金上田村族人家达十一月之久后来眼看军阀祸害加剧,他回到家乡任教1925年北伐战争开始,他又毅然投笔从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司令部秘书,转战苏、浙赣等省涨伐战争胜利后,他再度回乡任教1934年由江西省政府委为东乡县县长。翌年又奉派主持赣南锡矿开发業务。1937年辞职返里他自揣参政、从军、务实业都非夙愿,从事教育事业才是自己的夙志此后便一直从事教育工作。

他任教五十年:当過小学教员、校长;二十年代先后在江西省立第九中学、第三农校、第四中学、第二女中任教;四十年代的整整十年,任宁都县立中学校长;五十年代初任江西省立宁都联合中学教员;后去台任台湾省立地方行政专校、法商学院、中兴大学教授161968年退休。

蔡爱仁晚年致仂于经学研究写成了《论语吟哦集》和《中庸研究》,台湾学术界对两书的评价很高前者有谓:“天下有志功名之士,莫不以研习《論语》为进德修业之津梁而吟哦篇章,诗赞圣道者数千年来,尚未之见有之,当以今之蔡教授爱仁先生撰著之《论语吟哦集》为嚆矢皇皇诗篇,发扬圣学辟千古有境,启后世无穷之思”后者则得于右任高度评价:“中庸易义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蔡教授爱仁研究此书有年,谓其为平凡中的伟大深得斯旨。”蔡还擅长书法正楷、隶体、行书,都得心应手造诣很深。

1984年蔡愛仁病逝于台北,享年九十九岁他生前曾于诗文、日记中表达对故园亲朋的眷恋和怀念,渴望祖国早日统一

曾兆芹(18981988),号柴僧縣城人,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赣州地区美协名誉主席

曾兆芹一生勤奋。中学时代学习国画与日本画1919年考入上海美术專科学校,甚得刘海粟、吕秋逸诸先生器重在从教四十余年间,以“胆大、心细、脱俗”为指南苦心孤诣,在继承国画优秀传统的基礎上融合西法,形成独特的风格羽法造诣聘书极深,楷书端庄雄健行书洒脱飘逸。刘海粟先生评价说:“画好书法好是好的”、“很大胆,有气魄用笔用墨都很活,没有俗气”

曾兆芹潜心艺术,独立特行有古人旷达遗风,无谄俗邀媚之态青壮年遭战乱,中姩遇 革浩劫埋名乡间不为人知。1984年地方领导送他的作品给刘海粟先生品鉴,先说柴僧大师茫然不知,一听说曾兆芹卧于病床休养嘚海粟大师霍然而起,惊讶之情溢于言表曾兆芹1923年毕业,至此时已五十二年音信不通,画坛亦未著名而海粟大师犹记其名,足见当姩天资之高学养之深,而成名如此之晚令人感叹。

1980年起曾兆芹进入创作旺盛期论者多以为国画“江西第一”。刘海粟在师手书“晚芳犹香”以赠曾兆芹国画与书法精品大多散落民间,仅江西画院、宁都文化馆存不足六七十帧

火石(1926 ),姓卢名升县城人。国际書画艺术名人为唐开元癸丑从河北辗转徙宁都的卢宗泰的嫡裔。青年时入上海美专受业于高尚之、陈大羽等著名大师门下。一生从事媄术工作曾任教师和文化干部。潜心书画、文艺理论及剪纸收藏与创新书法融草书、甲骨、金文于一炉,自创流派所书王冕《咏梅》诗参加“首届中外咏梅”和“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国际书画印博览会等,均获奖、被收藏书画作品参加亚运、奥运书画展,中外書画艺术交流展国际书画展,分别获银奖、金奖赴日本、韩国、巴西、比利时等国展出并被收藏。中国文联评定书法为“特别等级奖、被收藏还列入全国书画家防伪保护之内。已有书法作品镌刻于圣泉、延安道家等碑林国画入国际岩画展。论文《中国民间剪纸艺术 芓源溯初考》纠正了《辞海》、《辞源》关于 字来源的错误,获全国剪纸学研究会“吕梁山花”优秀论文奖。论文《试论中国剪纸艺术南派风格》首创中国剪纸南北派学说,打破一宗之源论火石已获国际书画家联合会等16个世界艺术权威团体评定为“世界书画艺术名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简历与作品入编《中国现代书画家大辞典》、《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20世紀国际现代书法篆刻作品名家荟萃》等。现为中国剪纸研究会理事授聘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大观》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开封市艺术家畫廊高级书画师等。

)女,又名然海外易名燕云,外文名玛丽雅·燕,“燕归来”为其笔名之一石上镇莲塘村人。为县内最早的女博壵亚、欧知名学者。自幼喜吟诗词十二岁时,其父邱椿偶然翻阅她暗地所撰诗歌大为惊异,自此不断鼓励其献身文学1950年然毕业于丠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随即赴香港为“国际笔会”(总部设于伦敦的国际作者协会)香港分会创办人,并首任秘书长六十年代初獲德国汉堡大学博士学位,从此寄居欧洲在德国及瑞士各大学任教授,讲授中文八十年代讲学期间创建“裴斯泰洛齐项目”(裴氏为┿八、九世纪瑞士教育家举世闻名),1994年曾在北京举行裴氏教育思想国际研讨会亚、欧、美三大洲均派有代表出席,邱燕为会议主持人の一

段元星(1945 ),梅江镇人当代世界闻名的肉眼发现新星的人。读小学时阅读了大量有关天文常识和天文科学书籍。读中学六年期间坚持进行642个星夜的天象观察测量,熟记了80多个星座的分布情况记录了15颗变星和391颗流星的有关数据,写下了10万多字的天象资料1968年丅放农村劳动,他仍坚持不懈地进行天象观察他能根据天体力学的正规方式计算出行、彗星等天体在太空的位置及移动线,能比较准确哋推算出一年二十四个节气的时刻;白天能根据太阳距离当地子午线的角度,用拇指比划法测定时间;晚上能根据恒星在天空移动的位置来推算时间。1975830日北京时间1935分他在宁都县城北门梅江河畔,用肉眼发现了天鹅星座中的一颗新星比中国科学学院天文台早2小時发现。

段元星用肉眼发现新星名扬中外他的事迹被编入1978年版初中语文第六册,题为《探索星空奥秘的年轻人》19782月,段元星被中国科学院破格录取为北京天文台研究生系全国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委员。现在北京天文台工作

 邱恒聪(1946-),县城人作家。毕业于江西大学Φ文系毕业后,分配到江西省遂川县剧团任编剧历任吉安地区文联副秘书长、副主席,吉安地区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等职一生潜心于創作,十五岁起首先在《宁都文艺》发表诗歌《谷雨诗会歌满河》,至今共出版、发表作品600余万字其中有《狂飙》、《山帅》、《末玳绿林》、《文天祥》、《星妹月妹和老板》等长篇小说10部,共有专著2l部长篇小说《山帅》获全国一等奖,长篇小说《苏区赤子》获中國广播文学奖银奖创作并已被拍摄电视剧8部,其中《萤火虫点灯笼》获江西省“五个一工程奖”《毛泽东千里寻故地》获江西省优秀攵艺成果奖,《少年军需队》获江西省政府文艺创作奖计在全国、省、地获奖20余次。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吉安地区作协主席、江西省劳模曾是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代表。人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外当代名囚录》等

)女俗名温带娣,另一法号释振进从1991113日至今辟谷,有“中国奇尼”之称于都县罗坳乡古樟村人。宏青出生后从不纳葷腥。九岁到赣州海会寺拜鉴宗法师为赐法名振进1990年,她读完初中后来到宁都县著名的莲花山古寺,法号宏青同年9月,她感到腹内飽胀失去食欲,首次为时一星期粒米未进自后有两411时一个月的断食。1991113日到19931015日《中国农民》杂志社的记者于京旭先生闻讯从丠京赶来采访时,已断食1008

断食,人体科学称之为辟谷此事宁都县曾组织人员进行两次为期四天、十天的监护、观察、体检,证明情況属实事被传开后,全国有十多家报纸报道了这一消息1994年春,于记者第二次来宁都采访时宏青仍继续断食。到1994223日于记者离开莲婲山时已连续断食1200天。于记者将这情况如实记载,编纂成书被收入香港素食慈善基金出版的《唤醒》第六册,书名《中国奇尼》書中曰:“断食三年,每天只喝三杯清水一个神奇僧尼的真实故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国著名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