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阜宁李家祠堂堂在哪

原标题:独特的文化符号承载浓厚乡愁 | 记载逝去时光的阜宁李家祠堂堂

祠堂根植于中国乡土社会,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其以“敬宗睦族”为核心理念,发挥着丰富多樣的文化功能从情感上讲,一座座古祠又承载着一代代乡亲子嗣的浓厚“乡愁”祠堂的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通过对祖先的祭祀以同姓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把整个家族成员联系起来并形成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

杨家镇杨家社区阜宁李家祠堂堂

去探寻深藏在祠堂背後的老故事

杨家镇杨家社区阜宁李家祠堂堂

祠堂位于杨家社区修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修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建筑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筑结构类型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川西祠堂式民居建筑。

阜宁李家祠堂堂位于杨家镇杨家社区

该社区曾经名为桂花林村

村口原有一棵非常大的桂花树

花开时节桂花香飘十里

枯死的树桩都有一丈多高

因此,这里也得名桂花林

这座空置的老屋阜宁李家祠堂堂它采用了深出檐小青瓦坡屋面。

阜宁李家祠堂堂建造时充分考虑了川西地区多雨少风的气候特点建成至今主体结构仍较为稳定。现存门厅與正房均为单层木穿斗结构建筑。门厅面阔三间小青瓦悬山屋面,中堆保存完整墙体为竹编壁和木镶板墙,保存较好正房面阔三間,木排架稳固但墙体破损垮塌,小青瓦屋面垮塌严重

据李永昌介绍,李家为清代“湖广填四川”时期迁入简阳的广东移民

“那时候一起迁进来的李家祖先一共是6个兄弟,其中最小的弟弟在路上饿死了为了祭奠他,李家人到这里定居后就为他修建了坟墓在祠堂内供奉香火。”

李氏家族是一个名门望族族上曾出过进士。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阜宁李家祠堂堂除了承担家族祭祀、聚会的功能之外,还被改造成了一座私塾供孩子们学习。

仍然能回忆起小时候祠堂的样子

“祠堂很大里面的陈设和一砖一瓦都精妙绝伦。祠堂门槛有80公分高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围着门槛爬上爬下。”

祠堂屋檐顶是一条龙脊两边有翘檐,正中间是一个耀武扬威的龙头进入大厅,正对着嘚是一条长6尺8的镀金匾额下面摆放着一个大大的香台。作为李氏家族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家族内的嫁娶都在祠堂中进行。

“在我还小的時候我记得李氏家族的新娘子在出嫁之前都要打扮一新,然后在两侧耳房中等待吉时等到跪拜祭祖之后,盖上盖头、踏出祠堂便成叻别家妇。同样的李氏家族的新郎迎娶新娘时,也要带着新娘来到祠堂祭祖礼成之后新娘才算是真正成为家族的一份子。整个过程神聖而庄严让我记忆犹新。”

“我对祠堂的感情很深一直觉得这是个很重要的地方。每年清明节我们都会举办清明会,已经不在村里嘚李家人也会不远千里赶回来参加大家欢聚一堂,感觉通过这种方式更加增进了亲人之间的感情

祠堂让李家人无论走到多远都记得住鄉愁,是大家扯不断的根”

祠堂是乡愁记忆的情感归宿

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程

并以不断的连续性,强大的凝聚力

对民族融合、国家統一发挥着特殊作用

记者 | 陈星竹 谷成斌

编辑 | 王雯丽郑玥岚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叢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書,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阜宁李家祠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