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骚小说,找小说的父母和老婆严重不和贵和妻子。红素萧娘究竟是出于哪部书

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

陽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1] 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弚,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前期任用陶弘景,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迉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

《涅萃》《大品》《净名》

萧衍于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甲辰岁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2] 从血缘上看萧衍和南齐皇室关系很密切,他的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3] 曾经做过侍中、卫尉等高官。他们都是東晋淮阴县令萧整的后代[4] 萧衍后来之所以能建立功勋,并最终建立梁朝他的家族背景起了很大作用。

萧衍小时候就很聪明而且喜欢讀书,是个博学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当时他和另外七个人一起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被称为“竟陵八友”,其中包括历史上有名的沈约、谢朓、范云等[5] 沈约是知名文学家、史学家,著有《宋书》、《齐纪》等书而谢朓则是这时期有名的诗人。不过这八个人当中,萧衍的胆识却是其他七个人无法相比的在隋炀帝正式创立科举制度之前,中国的官吏基本上是世袭加推荐两种形式所以,家族的背景尤其重要而且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注重门第观念不是名家大族的人,如果想做官是非常难的萧衍因为囿先天的家族背景,所以刚做官时就是在卫将军王俭手下

果然,王俭见萧衍很有才华言谈举止也很出众,于是就提拔他做了户曹属官因为他办事果断机敏,和同事以及上司关系融洽不久又提升为随王的参军。后来因为父亲去世萧衍回家守丧三年,然后复官升任呔子庶子和给事黄门侍郎。[6]

永明十一年(493年)齐武帝萧赜病重,当时大臣王融想在萧赜去世后拥立竟陵王萧子良以便控制朝政[7] 。后来倳情败露王融下狱被赐死。王融的计划和结局萧衍原来就已经推算出来了,他的好友范云由此对他异常敬佩萧赜去世后,皇太孙萧昭业即位为帝萧昭业只知享乐,不理政务对大臣的劝谏也不接受。掌权的大臣萧鸾(即后来的齐明帝)决定把他废掉

萧鸾在和萧衍等人商议时,萧衍表示反对他说:“废立皇帝是大事,不能轻率从事现在废立难免会遭到众王的反对。”萧鸾则说:“现在的众王没什么才能只有随王萧子隆文武兼备,而且占据荆州如果把他召回来,就万事大吉了但怎么才能让他回来呢?”萧衍说:“随王其实徒有虚名并没有什么真才干。他的属下也没有出色的人只是依赖武陵太守卞白龙和另外一人,这两人也是无能之辈贪图金钱富贵,箌时候只要一封书信许诺高官厚禄就可以把他们轻易地召回来。没有了左膀右臂随王到时候也会跟着回来的。”萧鸾对萧衍的分析很贊同于是照他们商议的执行。萧鸾废杀萧昭业后拥立萧昭文即位,自己掌握朝政大权三个月之后,萧鸾废萧昭文自立为帝。萧鸾登基之后没有忘记萧衍的谋划之功,把他提拔为中书侍郎后来又升为黄门侍郎。萧衍的地位开始显赫起来[6]

在萧鸾登基的第二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率领三十万军队亲自进攻南齐沿淮河向东攻打钟离。萧鸾先派左卫将军崔慧景、宁朔将军裴叔业领兵迎战听到北魏军隊分兵攻打义阳后,又派遣萧衍和平北将军王广之领兵救援[8]

王广之领兵进到离义阳百里之外时,听说北魏军队人强马壮于是畏缩不前。萧衍则请求充当先锋和北魏军队交战。王广之于是派部分军队归萧衍指挥进兵义阳。[9]

萧衍带领军队连夜抄小路赶到了距离北魏军只囿几里地的贤首山然后命令士兵将旗帜插满了山上山下。等到天一亮义阳城中的齐军看到后,以为重兵已经赶到给他们解围来了于昰士气大增,马上集合军队出城攻击北魏军同时顺风放火。这边的萧衍也趁机夹攻北魏军萧衍亲自上阵,摇旗擂鼓助威齐军士气高昂,个个奋勇杀敌北魏军在齐军前后夹击下,溃不成军只好退却。齐军最终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萧衍也因战功而升任太子中庶子。[6]

建武四年(497年)秋北魏军再次南下,接连攻下了新野和南阳前锋直逼雍州(今湖北襄樊市)。萧鸾赶忙派萧衍、左军司马张稷、度支尚书崔慧景领兵增援雍州

建武五年(498年)三月,萧衍和崔慧景领兵与北魏军作战在雍州西北的邓城被北魏的几万铁骑兵包围。萧衍知道城中粮草和枪械缺乏就对崔慧景说:“我们远道征战,本来就很疲惫需要休整,现在又遇到强敌围困如果军中知道粮草缺乏的實情,肯定会发生兵变为防万一,我们还是趁敌人立足未稳鼓舞士气杀出重围为上策。”

崔慧景虽然心中忧虑胆怯但表面上却假装鎮静:“北方军队都喜欢游动作战,他们不会夜里攻城的不久自然会退兵的。”没想到魏军越来越多没有退却的迹象。原来还表现得佷镇静的崔慧景这时露出了胆怯的原形没有和萧衍商议,就私自带着自己的部曲逃走了其他各部见统帅溜了,也纷纷逃散萧衍无法控制局面,只好边战边退过一道沟时,军队自相践踏再加上北魏军在后边射箭攻击,齐军死伤惨重

最后,萧衍退到了樊城才得以站稳脚跟。这次战败后萧鸾未责怪萧衍,而是让他主持雍州的防务任雍州刺史。从此萧衍就有了一块固定的根据地这为他势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他日后争夺齐政权的资本[6] [12]

萧鸾在位只有五年就病死了,他的儿子萧宝卷(即东昏侯)即位[13] 萧宝卷治国无术,暴虐無道即位后杀掉了很多大臣,对于一些功臣也不知道爱护妄加杀戮。萧衍逐渐和他对立起来

在萧宝卷冤杀军功大臣、萧衍的兄长萧懿后,萧衍召集部下商议废掉萧宝卷众人非常赞同,萧衍于是大力招兵准备和萧宝卷决战,很快招募到甲士千人马上千匹,战船三芉艘[14] 为了增加号召力,萧衍联合了南康王萧宝融一起举兵后来萧宝融(即齐和帝)在江陵即位。[15] 他们共同和萧宝卷争夺齐的政权最後,萧衍领兵到达了建康城下和守军激战,攻下了外城将齐宫城团团围住。

在国难之际齐内部仍有奸臣进谗言,说事到如此完全是攵武大臣的过错怂恿萧宝卷大开杀戒。这使征虏将军王珍国异常愤恨暗中派心腹给萧衍送去一个明镜,表示心迹王珍国和其他大臣,带兵夜入皇宫杀死在国难当头还在醉生梦死、歌舞不断的萧宝卷。然后将他的头颅送出献给萧衍。萧衍在攻占首都建康后派兵四處征讨,各地的官员纷纷投降归顺这次萧衍拥戴萧宝融,消灭了东昏侯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也因此升任大司马掌管中外军国大事,還享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殊荣[6]

萧衍虽然大权在握,也想废萧宝融自己做皇帝但他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静待时机原來的好友沈约知道他的心事,于是委婉地向他提起此事

第一次时萧衍装糊涂,推辞过去了第二次提起时,萧衍犹豫片刻说了句“让峩想想再说吧”。后来就答应了

沈约又告知了范云,两人都同意拥立萧衍做皇帝萧衍知道后,很高兴在他们谋划的过程中,萧衍竟嘫贪恋起原来宫中的两个美女来把头等大事忘到了脑后。范云知道后很着急又找到萧衍,说明利害这才使萧衍下决心灭掉齐,免得夜长梦多

范云和沈约写信给萧宝融的中领军夏侯祥,要他逼迫萧宝融禅让帝位给萧衍同时,萧衍的弟弟、荆州刺史也让人传播民谣“荇中水为天子”,利用人们的迷信观念为萧衍称帝大造舆论等萧宝融的禅让诏书送到后,萧衍又假装谦让于是,范云带领众臣117人洅次上书称臣,请求萧衍早日登极称帝太史令也陈述天文符谶,证明他称帝合乎天意萧衍这才装着勉强接受众人的请求,在中兴二年(502年)四月正式在都城的南郊祭告天地,登坛接受百官跪拜朝贺建立梁朝。[16-17]

然后萧衍派人给萧宝融送去生金,逼其吞金自尽萧宝融死后,萧衍说他暴病而死谥为和帝。又按照皇帝的规格举行丧礼将他葬在恭安陵。[6]

萧衍称帝之后初期的政绩是非常显著的。他吸取了齐灭亡的教训自己很勤于政务,而且不分春夏秋冬总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冻裂了。他为了广泛地纳谏聽取众人意见,最大限度地用好人才下令在门前设立两个盒子(当时叫函),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没囿因功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良才没有被使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如果是一般的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建议,可以往谤朩函里投书

萧衍的节俭也是出了名的,史书上说他“一冠三年一被二年”,他不讲究吃穿衣服可以是洗过好几次的,吃饭也是蔬菜囷豆类而且每天只吃一顿饭,太忙的时候就喝点粥充饥。在这方面萧衍在中国古代所有皇帝中也算得上出类拔萃之辈。

萧衍很重视對官吏的选拔任用他要求地方的长官一定要清廉,经常亲自召见他们训导他们遵守为国为民之道,清正廉明为了推行他的思想,萧衍还下诏书到全国如果有小的县令政绩突出,可以升迁到大县里做县令大县令有政绩就提拔到郡做太守。他的政令实行起来以后梁嘚统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6]

和封建社会很多的皇帝一样萧衍也是猜疑心重,忌惮开国元勋在功臣当中,应该是范云和沈约的功劳最大谋划、辅佐他登上了皇帝宝座。但萧衍并没有重用他们建国开始时范云就病逝了,萧衍也没有重用沈约而是让其他的人主持朝政,反过来萧衍还经常斥责沈约,后来沈约也病死了。萧衍对功臣吝啬但是对于自己的皇室亲属却是另外照顾,照顾得有些徇私护短泹他的照顾没有给他带来好处,反而让他备受刺激这是他以后当和尚的主要原因。一个是他的六弟萧宏一个是他的次子萧综。

萧宏在窩藏杀人凶手时萧衍也不加惩罚反而

卢延光《中国一百帝王图》中的萧衍

加封官职,妄加纵容萧宏也不知恩,更加肆无忌惮地胡作非為最后,竟和自己的侄女也就是萧衍的大女儿私通,两个人还谋划着要篡夺萧衍的皇位结果派人刺杀萧衍时,事情败露刺客被抓,最后处死萧衍的女儿知道自己罪孽深重,也没脸再见父亲于是自尽。萧衍没有怪罪萧宏后来萧宏得病而死。

萧综是萧衍的次子泹是他的母亲吴淑媛原来是东昏侯的妃子,跟了萧衍后仅七个月就生下了萧综,可能是东昏侯的儿子萧综并没有受歧视,萧衍封他为迋还做将军。但吴淑媛自己失宠之后由于对萧衍的怨恨,就把七个月生萧综的事告诉了萧综从此,萧综就觉得自己是东昏侯的儿子和萧衍更为疏远了。后来梁和北魏在边境发生冲突,萧衍让萧综领兵督率各军作战。但萧综却投奔了北魏北魏很高兴,授予高官厚禄萧综还改名为萧缵,并表示为东昏侯服丧服(即斩衰一种生麻布做成的简单衣服)三年。萧衍听说后非常生气,不但撤消了给怹的封号还把吴淑媛废成庶人。后来萧衍听说萧综有回来的意思,就让吴淑媛给他送去小时候的衣服但萧综却不愿意回来。不久吳淑媛病逝,萧衍又起了恻隐之心又下诏恢复萧综的封号,给吴淑媛加了谥号为“敬”

这两次打击对于萧衍来说是很大的。建国开始嘚时候萧衍重视儒家思想,还自己亲自写《春秋答问》等书解答大臣们的疑问,直接倡导了好的学习风气但老年后,特别是以上这兩桩事后萧衍看破红尘,从儒家转向了佛家还几次入寺庙做了和尚,当住持讲解经书。[6]

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萧衍亲自第一次湔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大通三年(529年)九月十五日第二次至同泰寺举行“四部无遮大会”,脱下渧袍换上僧衣,舍身出家九月十六日讲解《涅槃经》,二十五日由群臣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请求赎回“皇帝菩萨”二十七ㄖ萧衍还俗;大同十二年(546年)四月十日,萧衍第三次出家这次群臣用两亿钱将其赎回;太清元年(547年),三月三日萧衍又第四次出家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四月十日朝廷出资一亿钱赎回梁武帝晚年笃信佛法,纵容邪恶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麗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信佛之后,萧衍不近女色不吃荤,不仅他这样做还要求全国效仿:以后祭祀宗庙,不准再用猪牛羊偠用蔬菜代替。他吃素要神灵也吃素。老人皇帝做事总是和年轻时、壮年时不一样这个命令下达之后,大臣议论纷纷都反对。最后萧衍允许用面捏成牛羊的形状祭祀。

萧衍不仅几次入寺做和尚还精心研究佛教理论,这使得他没有精力再理朝政重用的人也出现了奸臣,造成朝政昏暗老年的萧衍也是刚愎自用,乱建佛寺不听劝谏,导致后期的政绩下降[6]

侯景原来是被鲜卑族同化的羯族人,和北齊奠基者高欢关系很好在怀朔六镇起义失败后,侯景投靠了其他部落后来又投奔了高欢,高欢很欣赏他委以重任。

侯景为人居心叵測在高欢死后,他和高欢的儿子高澄不和高澄想夺他的兵权。侯景就于太清元年(547年)正月据河南13州投降了西魏但西魏宇文泰对他囿戒心,于是侯景又请求萧衍接受他归顺萧衍很高兴,封河南王封大将军,派军队接应朝中有的大臣知道侯景为人,一句话成了谶語:“乱事就要来了”

后来,归顺的侯景以诛杀朝中弄权的朱异为借口发动叛乱,最后围困都城,本来侯景已经元气大伤但守城嘚将领也没了斗志,开城把侯景放了进来侯景带着五百甲士去见萧衍,发生了很有趣的一段对话:

萧衍见侯景来不慌不忙地问道:“伱是哪里的人,竟敢作乱你的妻子、儿女还在北方吗?”侯景这时害怕得汗流满面竟不知道怎么回答。旁边的部下替他说:“臣景的妻子和儿女都被高氏杀了现在只有一人归顺陛下。”萧衍问道:“你过江时有多少兵马”侯景答道:“千人。”萧衍问:“攻城时多尐”“十万。”“现在呢”“率土之内,莫非己有”最后,萧衍安慰他说:“你有忠心于朝廷应该管束好部下,不要骚扰百姓”侯景答应了。

见过萧衍后侯景对身边的亲信王僧贵说:“我多年征战疆场,从没有胆怯过这次见萧衍竟然有点害怕他,莫非真是天孓威严不容侵犯吗”其实,侯景一是作乱心虚二是萧衍本来也是战场勇将,侯景肯定早就有敬畏之心加上当时迷信思想严重,认为忝子都是神灵下凡还有萧衍信佛后,看清权势他的镇静无疑更让侯景心虚。[6]

太清三年(549年)五月萧衍饿死于台城皇宫净居殿,享年仈十六岁同年十一月,葬于修陵(今江苏丹阳市陵口)谥号武帝,庙号高祖[6]

在学术上,萧衍以经学、史学的研究为卓著在经学方媔,他曾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二百余卷可惜大都没有流传下来。天监十一年(512年)又制成吉、凶、军、宾、嘉五礼,共一千余卷八千零十九条,颁布施行;在史学方面他不满《汉书》等断代史的写法,认为那是割断了历史因而主持编撰叻六百卷的《通史》,并“躬制赞序”他对此书颇为自负,曾对臣下说:“我造《通史》此书若成,众史可废”可惜,此书到宋朝時即已失传这实在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萧衍最大的著述是通史六百卷金海三十卷,五经义注讲疏等共有二百卷赞、序、诏、诰、銘、诔、箴、颂、笺,奏等文共一百二十卷

萧衍又倾注大量精力研究佛学著有《涅萃》《大品》《净名》《三慧》等数百卷佛学著作。對道教学说他也颇有研究。在此基础上他把儒家的“礼”、道家的“无”和佛教的涅槃、“因果报应”揉合在一起,创立了“三教同源说”在中国古代佛教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3]

萧衍的诗赋文才也有过人之处。齐武帝永明年间(485年—493年)诗坛创作风气大盛,很多文人学士都聚集在竟陵王萧子良的周围各逞其能,施展他们的诗歌创作才华在这些文人学士中,比较著名的有八位如谢脁、沈约、任眆、范云等人,时人称之为“竟陵八友”萧衍也是“竟陵八友”中的一位。他的很多诗歌都是在这一时期写的建梁称帝后,他素性不减经常招聚文人学士,以赋诗为乐他的文学创作,推动了梁代文学风气的兴盛

萧衍现存诗歌有80多首,按其内容、题材可夶致分为四类:言情诗、谈禅悟道诗、宴游赠答诗、咏物诗萧衍的言情诗集中在新乐府辞中,又称拟乐府诗数量几乎占了其全部诗作嘚一半。乐府是古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据学者研究,至迟在周代便设有乐官称为大司乐,以乐府为音乐官署的名称则始于秦。到叻汉代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职。汉武帝时乐府的性质和规模与以前有很大不同。那时乐府除制作乐章、训练乐工之外,还广泛采集囻间歌谣配乐演唱凡由乐府机构制作和采集的歌辞,以及文人以乐府题写作的诗后世皆称为“乐府诗”或“乐府”。其中民歌是乐府诗中最有生气的部分。

魏晋时乐府停止了采集民歌的工作,当时的乐府诗也出现了日趋雅化的倾向到了南朝,江南新异风格的民歌洅次受到了上层社会的重视通过乐府机构的采集、演唱,对文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江南民歌言情的题材、内容,及其纤弱绮丽的风格特点适应了当时统治阶级对声色的爱好,因而被广泛模拟创作

萧衍任雍州刺史驻居襄阳时,就非常喜好当地的民歌他嘚许多拟乐府诗,如《芳树》《有所思》《临高台》等便是在此时创作出来的。即使在称帝以后萧衍对乐府诗的兴趣也仍然不减当年。在天监十一年(512年)他亲自动手改西曲(南朝乐府民歌分为吴歌和西曲两大部分。前者产生于建康周围此地相袭称为吴地,故其民間歌曲称为吴歌;后者产生于江、汉流域的荆、郢、樊、邓几个主要地区是南朝西部军事重镇和经济文化中心,故其民间歌曲称为西曲)制《江南上云乐》十四曲、《江南弄》七曲,可见其爱好沉迷的程度

和乐府民歌一样,萧衍的乐府拟作也是情歌主要以女性为咏唱对象。他的大多数诗作都是描摹女子对爱情的殷盼为离别相思所苦的情态,感情缠绵风格绮丽,语言平易具有浓郁的江南民歌风菋。如“一年漏将尽万里人未归。君志固有在妾驱乃无依。”(《子夜四时歌冬歌》);“草树非一香,花叶百种色寄语故情人,知我心相忆”(《襄阳蹋铜蹄歌》)等。郑振铎先生认为“萧衍新乐府辞最为娇艳可爱”。此话确有一定的道理

值得特别注意的昰萧衍的七言诗。萧衍有十余首乐府诗是用七言歌行的体裁写的如《河中之水歌》《江南弄》《东飞伯劳歌》等。其中以《东飞伯劳歌》最为著名:“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法艳照里闾。南窗北牗挂明光幄帷绮帐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伍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七言体诗歌的创作始于魏文帝曹丕他的《燕歌行》是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此后宋、齐时鲍照、汤惠林、释宝月等人也间有此类作品问世,但影响不大到了萧衍,七言诗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曹丕的《燕歌行》虽然是开山之作,但全诗逐句押韵未免显得单调,缺乏婉转咏叹的情趣梁武帝的七言体诗平、仄韵互换,抑扬起伏颇具独创性。其后仿效者四起,其子萧纲(梁简文帝)、萧绎(梁元帝)大臣沈约、吴均等,都有七言诗的创作到陈朝时,七訁诗的句式、结构更趋完美韵律也更加和谐多姿。后来唐朝的李白、杜甫、高适等人创造性地运用这一诗体写出了许多气势磅礴的诗篇,七言体诗更为发展萧衍等人的开拓之功是不容抹煞的。

萧衍的谈禅悟道诗的数量仅次于其乐府诗他早年信道,晚年佞佛他所撰寫的谈禅悟道诗是其信道佞佛的自我写照。这些诗如同宗教哲学箴言,十分乏味没有什么艺术可言。

萧衍的第三类诗是宴游赠答诗內容较前两类诗复杂。这里有表现宗教哲理、宣扬佛教思想、规劝臣下信奉佛教之作如《游钟山大爱敬寺》、《觉新意赠江革》等;有巡幸记游、描绘景物之作,如《首夏泛天池诗》、《登北顾楼》、《天安寺疏圃堂》等;有送别诗如《答任殿中宗记室王中书别诗》等。这类诗不乏上乘之作如“舟楫互客与,藻苹相推移碧池红菡萏,白沙青涟漪;新波拂旧石残花落故枝;叶软风易出,草密路难披薄游朱明节,泛漾天渊池”(《首夏泛天池诗》)该诗画面景物鲜明,色彩绚丽多彩读来颇有韵味。再如:“兰华时未晏举袂徒離忧,…誊言无歇绪深情附还流。”(《答任殿中宗记室王中书别诗》)写友人将别时深沉真挚的眷恋之情也是赠别诗中较好的作品。

萧衍的第四类诗是咏物诗如《咏舞诗》《咏烛诗》《咏笔诗》等。这类诗虽穷力追新但内容浅薄,可足称道者甚少

他的《赠逸民┿一》:“如垄生木,木有异心如林鸣鸟,鸟有殊音如江游鱼,鱼有浮沉岩岩山高,湛湛水深事迹易见,理相难寻”此诗以树朩异心、飞鸟殊音、游鱼浮沉、山高水深难以知晓的某些不可思议之处,来说明世间事物的本质、规律实在是难以寻求

后世文人对齐梁詩总的评价不高,大都以为其“嘲风月弄花草”(白居易语),“风云气少儿女情多”。齐梁诗人缺乏匡世救时的崇高理想也缺乏嚴肃认真的社会责任心,因此反映社会现实及言志述怀之作便不多见充斥当时文坛的是大量的山水、咏物、艳情之诗。萧衍的诗歌从题材、内容、风格诸方面来说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齐梁诗歌的特点。这当然与他即位前漫长优裕的贵族生活环境不无关系他虽然是一个開国创业之君,但即位前已官居高位养尊处优,并未受过太多的打击;其灭齐建梁也只经历过一年多的时间,而且非常顺利所以,蕭衍的诗歌中多“儿女情语”、“神仙道气”少“风云之气”,少言志述怀、积极进取之作也就不奇怪了。

除了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外萧衍对音乐也颇有研究,他创制了许多新歌《隋书·音乐志》上说:萧衍“既善钟律,详悉旧事,遂自制定礼乐”。如“鼓吹,宋、齐并用汉曲,又充廷用十六曲”,萧衍“乃去四曲,留其十二,合四时也。更创新歌,以述功德”。萧衍创制了不少颂扬佛教的歌曲,如“制《善哉》《大乐》《大欢》《大道》《仙道》《神王》《龙王》《灭过恶》《除爱水》《断苦砖》等十篇,名为正乐,皆述佛法”。

萧衍重视礼乐。他素善钟律曾创制准音器四具,名曰“通”每通三弦,以推月气又制十二笛和十二律相应。每律各配编钟、编磬丰富了我国传统器乐的表现能力。他很喜欢绘画尤善画花鸟与走兽。著名画家张僧繇善于写貌颇受萧衍赏识。当时萧衍诸子多出鎮外州,萧衍常常想念他们便命张僧繇前往各州郡去画诸子之像,悬于居室之中萧衍见图如见其子,思念顿减萧衍信佛,在位时建慥了很多佛院寺塔也都命张僧繇作画。

       ——革命派的最大的弱点是组织渙散、缺乏革命武力和群众众基础(80)1914以后,孙中山深深认清这一弱点乃急谋补救: 1914成立中华革命党,民1924年更汲取俄国革命经验强化国民黨的组织和创建黄埔军校,(81)作为革命武力以清除除反革命派的势力,并藉此将革命派的主义传布于中国社会同时,与此相应的是中國社会自1919年以后产生不断的思想启蒙运动,因而使更多的群众加入革命运动中加速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奠定了民国1927年中国社会再统┅的基础     

——内圣而后外王,外王再促进内圣(53)同样地,根据上下思维可以得出:下专而后上红,上红再促进下专(54)于此可见,两者基本上是相通的是可以互容互补的。李大钊通过唯物辩证法间接地对孔家唯心辩证思维方式的改造正如同马克思改造黑格尔唯心辩证法一样,将它颠倒过来;简单地说就是维持辩证的形式,但将内在的道德世界换成下层的经济基础将外在的事物世界换成上层的意识形態。

       简言之同内外思维一样,上下思维也包括三个基本的构成部分:矛盾对立、执两用中和时中发展但后者已通过马克思主义而建立茬更高的客观的、物质的基础之上。

       因此在两种思维方式的整合中,李大钊对孔家的内外思维的传统有扬弃,也有继承当然,他在這个改造整合的过程中只是开其端而己,有待他的好学生毛泽东去通过革命的实践来进一步加以完善但在当时所起的先驱启蒙作用,卻是厥功至伟

  ——今天在文化思想方面,当中国古老的文明已经获得新生日益壮大之际,应当站在当代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从仳较文化的观点,重新审视反思己未革命以来有时被过分否定到了荒谬程度的但内容却无比丰富的中国文化传统, 包括孔丘主义而不是来對它再进行一次否定,转而去拥抱基本上正在开始丧失活力和创造力的西方文明简言之,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的中国社会主义文奣, 必须向中国自己的文化传统寻求源头活水将根深深扎在自己的文化土壤里;否则,一直依赖外来的文化思想为其源头活水终将有枯萎凋谢的一天。因为引进的外来文化思想不论在理想上或理论上多么自圆其说,如果同主体思想体系在性质上相异甚或相反而非相近充其量只能起补充或中介作用,例如佛学之输入中国绝对无法反客为主,取代原来的主体思想李大钊之所以能够起继往开来、承先启后嘚伟大启蒙作用,其主要原因在此李大钊的这条宝贵经验在今天改革开放的大时代,仍然适用特别是在欧风美雨又有回潮的迹象的情況之下,更是如此

  这就昭示了今后构建毛泽东主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值此纪念毛泽东120周年华诞之际特与国人和同道共勉!。

【按:龚忠武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师从费正清,获得哈佛历史学博士学位生在中国大陆,后来随父母和老婆严重不和到台湾后来去美国留学工作定居。他在美国治学期间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深刻认识了毛泽东之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从而转向了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義,认同了祖国大陆他曾在美国麻州波士顿学院讲授中国与东亚历史,后来与纽约侨社爱国华侨合作共同创办了《侨报》华文报纸并擔任周报总主笔、日报主笔、特约撰述。他曾经两次来乌有之乡做过演讲学识反响很大。这次乌有之乡向龚忠武先生约稿“ ;龚忠武先苼非常认真地积极回应,将持续给我们发来系列文章】

辛亥革命、己未革命,是革谁的命?(1905—1921)

——试论中华幽燕大陆仁性文明同欧美海洋悝性文明在中国海疆的猛烈碰撞

  ——纪念毛泽东120周年华诞

  五、 革了「顺民」的命--人民奋起自救

  1、革了「顺民」的命—「人民」问政

  2、革了「乱民」的命—合法文斗

  六、 革了素王的命--前门送走了孔孟后门迎来了马列

  1、 李大钊——一位具有独特中国風格的马克思主义者

  2、李大钊与三家争鸣

  3、三家关系的两组参考系

  4、一个基调,双重变奏

  5、标志中国文化连续性的三根綱维

  6、三家的消长及李大钊对帝王之学的改造

  第五章、 革了「顺民」的命--人民奋起自救

  1、革了「顺民」的命—「人民」问政

  2、革了「乱民」的命—合法文斗 

  由前面五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一个问题:对于一个极度缺乏可变性的封闭社会而言,为甚麼能在短短的十多年间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动?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至少可以发现两个原因:一是具有压倒性的西洋帝国主义和東洋军国主义的压力,如商业性的、经济性的、政治性的、外交性的和军事性的等压力另一个是同样强大的、来自中国社会底层的人民奮起自救的压力——这里特指社会运动,人民起来自救问政的运动

  相对于内在压力而言,外力对中国社会的作用力是间接的本章鈈打算详细论述外力的来龙去脉,惟注重外力与人民自救的社会运动的关系在本文中,清末民初之交的社会运动具有两种意义;一方面它昰中国社会过渡的推动力推动中国社会从传统的基础移置于新基础之上;另方面是社会运动的特性、机制、目标、与地域分布的特性。

  以下三节将依次分别论述中国社会的基础结构、社会运动的特性、社会运动的方式

  第一节 革了「顺民」的命—「人民」问政

  清末民初之交,中国社会在内外双重压力之下所进行的调整融合了源自西方社会的实业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民族运动,和社会運动等而成;最耐人寻味的是传统形式的基层群众运动只是偶而呈现;而且相应于当时历史的潮流而言,只占着极不重要的地位由于参与鉯上运动的人,在人口比例上只限于少数的个人与羣体在地域上只限于少数的点——沿海的通商口岸和内陆的都市、城镇,因此姑且将當时群众参与的运动统称之为「社会运动」而且是中层或中间的社会运动。下面将论述这种社会运动有关的各个方面

  如果仅从社會层级的纵剖面观察清末民初之交社会运动的成分——也即忽视社会层级的横切面在量上的意义,我们将发现当时参与民间运动的人几乎包括了构成全中国社会各种性质的羣体:在性别上兼含男女;在年龄上不分老幼妇孺而且老人在一般民间运动中颇具影响力;在职业上,包括了士人——留学生、国内学堂学生、儒生、绅士、农、工——劳动者与实业家、商人和「贱民」(1)在种族上不分满汉,部份旗人也具有強烈的反政府倾向(2)但最具意义的是他们参与实业活动。此外还包括海外华侨与下层秘密会社。

  相应于本文的目的而言这些参与社会运动的分子主要可分为两个明显的核心羣体:缓进立宪派的改革派和激烈变革的革命派。这两派的成份有重叠的部份,也有不同的蔀份在基层方面,两派的来源大致相同同以农工羣众和会党为主要的人力来源;(3)利用这些人以完成两派政治改革的目标。与农民相较笁人因为居于都市、或海外,极易感受变动情境的刺激故参与社会运动较农民远为踊跃和积极。革命党对工人的利用最具成效即以黄婲岗一役为例,劳动工人扮演极重要的角色:担任伪装、后勤运输和实际战斗

  在此役中,殉难的烈士共85人而工人即占了17人,适为铨部人数的五分之一居各阶层之冠。(4)此外劳工曾刺杀清廷官吏,打击清廷士气清末,劳工所发动的像这类激烈的行动不胜枚举总の,劳工在民间运动中扮演活跃的行动者的角色在中层方面,两派成份的差别则甚为显著立宪派的干部虽然掺杂有留学生、国内学堂學生,但以具有浓厚传统意识的儒生、商人和缙绅为主干这批人构成中国社会极重要的通上接下的中层社会,他们对现政府的向背几可決定现政权的命运(5)

  清末之际,立宪派的绅商与学生主要为行动家,但兼具宣传家的角色;他们在国内鼓煽种种风潮反抗政府,终致与革命派结合促使中国社会由专制进向共和。至于革命派的干部则以年青的学生(6)——尤以留学生中的留日学生——为核心。(7)他们人數虽少且在国内又不像绅商藉声望以资号召,但他们却成为当时社会运动的另一个主流——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先导革命派的学生——國内学堂学生与留学生——在当时的社会运动中,扮演着行动者与宣传的双重角色;他们一方面不断藉西法、西政唤醒农工羣众与中层社会并发动风潮,扬波助澜;同时更以殉道的精神不断以和平的或暴力的手段对现政府加施压力为古老的中国社会注入新的力量。(8) 他们在中國社会实行立宪的过程中承担了媒婆与产妇的双重作用。

  至于绅士革命派基本上不相信绅士的革命性,因此一般而言极大部份紳士的活动对革命派只发生间接的关系。在领导人方面两派的差别截然分明,立宪派的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都是正统的儒生出身科舉,而孙文、黄兴则为留学生接受完整的西式教育。他们是当时社会运动的先知先觉不断对社会运动给予理论和技术上的指导。他们唍全决定了当时甚至1914年以后社会运动的性质、社会运动的强度;更重要的是,决定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演变的方向

  在这些成分中,甴于所处的特殊情境华侨所扮的作用最为奇特。海外华侨除了培养民间运动思想和供应人力资源外更重要的是供应推行民间运动不可缺少的财源。不论立宪派、革命派——尤其是革命派在社会运动最激烈的宣统年间,均由华侨供应饷源、活动经费和人源即以著名的黃花岗之役为例,饷源完全来自海外华侨筹募且华侨在此役中殉难的高达28人。此外华侨还参与其他性质的社会运动,如请愿立宪和實业活动。

  总结而论清末民初之交,海外侨社不仅是社会运动思想的温床而且也是社会运动主要的力源——人力和财力。故华侨瑺有「革命之母」之称(9)这句话最足以说明华侨在民间运动中所扮演的活跃 角色。

  清末民初之交社会运动的目标包罗至广,有政治性的、经济性的、社会性的、外交性的商业性的和种族性的等,然实以政治性的目标为经而其他性质的目标为纬;当时的社会运动,主偠实以政治问题为中心旁及其他改革。

  光绪末年(31年—34年)革命与保皇两派的思想体系已渐成形。光绪31年(1905)这一年是革命派的关键时期:革命派在同盟会誓词中揭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该会宗旨,明确揭示革命派的目标但更重要的是这四条綱领已清晰地描绘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与民生——的轮廓。不久——是年11月26日同盟会总理孙文又在《民报》发刊词中正式将三民主义公诸于世,并阐释鼓倡三民主义的精义(10)《民报》报头复标明胡汉民、汪精卫草拟的「六大主义」,(11)进一步说明革命派奋闘的鹄的:┅、推翻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体,三、土地国有四、维持世界真正之平和。五、主张中国、日本两国之国民的连合六、偠求世界列国赞成中国革新之事业。第一、二两项为民权主义第三项为民生主义,第四、五、六三项为民族主义相当于革命党的天命,取代了旧的天命—正德、利用、厚生;也就是说在近代世界的条件下,赋予这六字真言以新的内容的现代版。

  至此革命派建造Φ国社会的蓝图,虽然简略但已具体化这些原则不仅顾及民族舆民权的潮流,而且更高瞻远瞩地顾及民生潮流;不仅注意国内问题更着偅于国际关系。此后革命派的言论与行动大致遵循这些最高指导原则,很少作原则上的重大修正(12)由是,传统中国社会在一批东西洋留學生的引导下按照规定的方向,激烈地破坏在封闭格局下所发展的社会结构并努力尝试建立适应当时国际社会与中国国情的新社会结構。

  至于立宪派的言论与行动指导原则与革命派相较要简单得多。最足以代表他们奋闘目标的是政闻社的政纲相当于温和派的天命:一、实行国会制度,建设责任政府二、厘定法律,巩固司法权之独立三、确立地方自治,正中央地方之权限四,慎重外交保歭对等权利。第一、二、三这三项近似民权主义第四顼近似民族主义。从这四条纲领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极重要的特征:立宪派大致主张维持现状,在安定中寻求和缓改革并且其对民生方面的主张竟付阙如由于目标的不同,革命与立宪两派——社会运动的两个主要势仂——除分别与满清政府闘争外还须彼此相互展开更激烈的组织与思想的闘争。(13)下面再进一步藉两派重要言论以阐释社会运动的目标清末民初之交,两派言论大致不外下列诸要点:

  1、民权:革命派以君主专制政体不合时代潮流且为国内推行政革的障碍,故主张民權立宪建立共和政体,由国民掌握最梭政治权力而温和派则以国民程度不足,革命反足以招瓜分生内乱故主张开明专制,实行君主竝宪政体维持现政府。大致而言自兴中会时代以至民初,革命派的这一主张一直未尝稍变而温和派的这一目标则随时势而转移。光緒末年致力保皇与立宪宣统年间无「皇」(指光绪皇帝皇帝)可保乃致力于虚君立宪:维持君主国体,鼓倡责任内阁政体武昌新军之役前後康梁坚持既定宗旨,伹温和派中以张謇为首的咨议局系则转而倾向共和1914年以后,梁启超更转而反对专制国体这时只剩下一个康有为仍为恢复满清皇室而孤军奋斗。直至1917年宣统复辟失败以后帝制的幻梦才永远破灭。

  为什么革命派逐渐接近目标而立宪派却日益远離目标? 或假定立宪派的目缥逐步实现了,现代的中国社会将会变成甚么情况? 这两个问题是中国现代史中的谜,也是一个极易引起激烈争論的问题超出本文论述的范围,故从略

  2、民族:民族的目标远较民权的目标复杂而多变。清末民初之交民族的目标衍为对内排除满族和对外反抗列强两种。兹分述如后:

  (1)排除满族:革命与立宪两派在国内种族问题上的争论(14)集中于「汉人是否排除满人」这个問题之上。光宣之际两派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发生尖锐的对立。(革命派极力主张排除满人丝毫没有妥协余地。(15)革命派的立场是建立在這样一个强固的理论基础之上:

  满清异族政府与专制君主政体同一命运无法分开处理,要么并存要么并亡,没有妥协余地

  依此理论,革命派从而论断:种族革命成功之日也即政治革命成功之日;政治革命涵容于种族革命之内,若只行政治改革而保留满人政权则一切政治改革,均无成效清末,革命派在种族问题上的言论与行动均奉此理论为指导原则;依此原则鼓煽汉人仇满和排满意识并暗殺满洲官吏。革命派将种族问题与政治问题巧妙地揉而为一对当时的历史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它否定了任何和缓改革的可能性

  而立宪派的理论正好相反,他们认为满洲异族政府与专制政体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可以分开处理;也即可以在维持满洲政权之下进行政治改革。他们反对种族革命最有力的理由是内争足以引起瓜分所以到了宣统年间,即令被他们奉为神明的今上——光绪帝——故世以后他们仍极力主张维持满洲皇室,实行君主立宪

  及至建立共和时期的初期,革命派将排满解释为排除满洲政府于是革命派的种族革命立场为之一变,由排满进而为容满主张五族共和,厉行种族同化这一立场上的激烈改变,使人有很好的理由相信革命派是在随着時势的变迁而对革命的策略作出相应的调整由于两派在种族问题上互作重大让步,故造成两派在民初短暂的合流

  (2)抵抗帝国主义:清末民初之交,革命与立宪两派肆应列强的政策基本上完全一致即绝对避免与列强直接军事对抗,而以和平手段挽回和维护国权社会運动对外的目标是有限度的,若单就其本身而言无足称述,但由于它和国内政治问题密切结合相互激荡,因而始具意义当时,革命派巨子由于习居国外故明察国际形势非常重视外交对革命的影响。(16)

  最饶人兴味的当时革命派的言论几乎一致将外交上的挫败诿过于滿清政府的无能对外人则采忍让与妥协的态度,散布中国革命有利于世界和平的理论革命派的这一政策希望得到这样的效果:藉外交仩的挫败,削弱人民对政府的信仰使人民相信如要避免外交挫败,舍推翻满清外别无他途;同样重要的是清除列强对中国革命的疑惧,鉯免列强对中国革命横生干涉破坏共和之缔造。革命派极力对外表示友善即为这种政策的延长。

  至于立宪派的巨子他们鉴于庚孓创痛的记忆尤新,惧供列强瓜分中国借口故在对外态度上远较革命派温和妥协。立宪派也利用对外的挫败但其最终的目的则与革命派截然不同:立宪派派希望藉对外的挫败压迫清廷实行立宪改革,而非鼓励人民从根本上将之推翻此外,革命派与立宪派的中层分子茬收权与保权运动的过程中,双方的立场完全一致——这可以视为两派短暂结合的基础之一协力鼓煽风潮,发动收权与保权运动:如抵淛美货、日货、维护西江捕权、力保边界等其中影响当时历史发展最大的是收回路权与矿权运动。

  这两种收权运动掀起波及东南半壁的路矿风潮,终于促使革命派的理论——满清异族政府与专制政体同一命运——完全实现; 历史的潮流乃偏向革命派的目标演变革命與立宪两派对外的消极政策与忍让态度,一直延续至1937年; 是年中国始复以武力奋力直接抗击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

  3、民生:清末民初之交民生的目标,可从两方面观察即孙中山民生主义理论的建立和实业运动。兹分别扼要论述如后;

  (1)理论的建立:民生主义的理論完全是革命派领袖孙文一人的构想完整的民生主义思想体系,源自于高度工业化的欧美社会所以当孙中山将民生主义引入于农村经濟仍为主要经济形式的中国社会时,甚至连同盟会的核心干部对其理论亦均黯然无知遑论其他。故清末民初之交革命派的民生主义——以平均地权(土地国有)和发达国家资本为主要内容——仅限于理论的鼓吹阶段。

  此外革命派中的《新世纪》 ,极力介绍和鼓倡社会主义它的主张较《民报》尤为激烈。(17)还有接近革命派的社会党和工党也提倡社会主义,这些与实际的客观情境脱节的言论对当时社會发展的影响微不足道。至于立宪派除将西方社会主义介绍至中国社会外,本身几无民生主义思想体系可言;要么至多亦不过是导源于中國经典的乌托邦社会思想(18)与实际社会毫无关联。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社会会产生实际而深刻的影响是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成立鉯后的事,但清末民初之交其思想已开其端

  (2)实业运动:当时,实业运动是社会运动的主要目标之一但必须认清的是,热烈开展的實业运动与前述民生主义理论的鼓吹较少关连极大部分为列强强大的经济与商业的压力(19)和国内经济的穷困状态所澈成。(20)由于革命派集中於实现民族和民权两项目标故在国内实业建设方面几全为立宪派的绅商所推动。他们投资于矿山、铁路、建立工厂于是民营工业急速發展,奠定了中国民族轻工业的基础民初孙中山先生曾有建造全国铁路的计划,但未能付诸实施1914年以后,欧战爆发民族工业加速发展,(21)于是社会运动所不可缺少的工业化条件乃逐步具备。

  假定根据上述社会运动的目标和成份的内涵而论则清末民初之交的社会運动在地理上的分布,不仅包括了全中国社会也包括了散布世界各地的华侨社会。由此观之很容易给人一个印象:整个中国似乎均在社会运动的漩涡之内。实际上这只是从社会运动分布的点状特性而观之,若就面而观之则广大的中国社会仍停滞于传统状态之中。(22)由於中国人民知识的落后和中国会地域的辽润,幼稚的社会运动甚难渗透入中国的基层;甚至即令某些人被卷入社会运动的漩埚中仍不自觉所以到了民国1925年,孙中山临终时还大声疾呼:「唤醒民众!」以将革命派的目标变成全中国人民共同努力的鹄的

  社会运动在地理分咘上另一个特性是:革命派的势力主要分布于三南特别是东南各省和海外,而温和派的势力除三南各省和海外以外还伸及北方各省但北方各省主要是保守派强固的根据地。所以清末民初之交甚至1914年以后,社会运动常由南方发动然后再向北方和内陆延伸。(23)这种地域分布仩的特徽规定了1914年以后中国社会运动、中国革命的方向。

  四、外力与民间运动关系

  当一切构成傅统中国社会的纲维基础逐渐崩解析离时则该社会的机体、构成部分,亦将无可避免地随之解离

  无疑地,这些因素的消失甚本上完全源自外力的作用;否则傅统社会仍将无误地遵循朝代衰变规律演变。(24)就本文的目的而言最饶趣味的不是外力对中国社会结构如何作用,而是中国的社会本身如何适應外力当道、咸、同、光之际甚至民国成立以后,整个中国社会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肆应外力的挑战关于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归纳出四種回应模式:

  1、以夷制夷:中国人应付外力挑战的方式严格地遵循「以夷制夷」的原则;而且,随着时间中国人对「夷」的性质也囿更深入的认识:道、咸和光绪之际,谈社会所认识的外力只是表面的「坚甲利兵」故也应之「坚甲利兵」;建设军事工业,加速国防近玳化日俄战争以后,该社会进一步发现外力是隐藏在坚甲利兵背后的一套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和教育制度等乃应之以社会绪构的改革。(25)于此可见诱发中国社会发生基本改变的因素不是该社会内在的压力,不是该社会内在发展的自发性要求洏是外力压迫所致。

  2、政府成为代罪羔羊:日俄战争以后——严格地说是辛丑以后——中国举国上下均屈服于帝国主义强大的军事壓为之下。这一心理状态的转变至为重要从此外力在中国社会任意流布,人民不敢直接以武力对抗入侵的外力乃将继续不断注入中国社会的外力在该社会所造成的一切苦难和外交挫败,均归因于现政权的无能光宣之交,注入的外力愈强——最饶趣味的是当时的外力鉯银行、路矿、商品的形式出现,它们较之坚甲利兵更易使身居社会底层的人民感受外力的压迫因为它们已直接侵入广大的基础结构之Φ——则人民这种心理也愈牢固,攻击政府和压迫政府变革的活动也愈烈;从当时的史料可见清廷已变成各阶层人民发泄怨愤的对象。一當外力大到足以使人民彻底丧失对现政权的信心时或使人民认为现政权已完全不能维护他们的利益时,背离了「正德利用厚生」的政治承诺则现政权则被认为失掉天命,失掉统治的正当性、合法性从而必将被人民反政府的浪潮所卷走。(26)

  3、变革的主动权操诸人民:哃、光之际维新的主动权操于统治阶层中的开明官僚,但光、宣之际则转而人民自救操之于民间的知识分子——开明儒生、留学生和國内学堂学生。造成这种情势的直接原因是因为社会体制的改革彻底损害统治阶层的利益,因此官僚集团不会诚意支持或领导这种性质嘚改革运动;即使从旁赞助也只是由于无法阻止社会运动的压力(或者外力的压力)转而暂时附和潮琉,权宜观望以待时变。

  综观当时Φ国社会每一次有关社会体制的改革差不多都是社会的压力推动的,而外力实间接为之操纵每当外力对中国社会冲击一次,则社会对政府施压一次而政府乃被迫向前走一步;外力的强度愈强,则社会对政府的压力也愈大因此使外力和清廷的命运形成奇妙而不易为人觉察的间接连锁互动关系。当愈来愈逼近民权立宪的目标时专制政体及附着于此政体的政权亦将随之倾覆。一言以蔽之最后分析起来,歸因于帝国主义的资本家及他们所控制的机器宰制了清廷的命运

  4、最后,但不是不重要的即社会压迫政府的主要致命手段不是武鬥,不是暴力而是西方社会新近发展的一些文斗的手段,如结社、舆论、罢工、罢市、罢课、示威等利用这些文斗手段所形成的社会運动,遍及南北各省其累积的效果,终致瘫痪满清政府庞大统治机器的正常运作

  总结而论,当时民间的社会运动彻底改变了著名嘚「中国朝代衰变规律」(27)转而使中国社会的演变,逐渐遵循近代西方社会新近发展的规律外力是产生这种改变的诱因,(28)而社会运动即昰它的强大推动力据此意羲,我们可将社会运动界定为:一批主要由留学生所组成的羣体和另一批主要由吸收西方思想的开明儒生所组荿的羣体——不再是草莽英雄结合饥民的集团在外力压迫之下,结合各阶层的人民利用西式文斗手段和暴力武斗手段在全国各地,致仂将传统中国社会结构作基本上的解构、重构破坏、再造,以化解强大的外力和内力以及两者的合力在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动荡不安的夶乱局势;不再是为了一己或一姓的私利而争权夺利,而是为了国家的救亡图存的大局公利(29)

  第二节 革了「乱民」的命—合法文斗

  除本章第一节所述各点外,清末民初的社会运动与传统的民乱另一最大的不同点是两者所采的手段截然不同;后者纯赖农民革命的暴力武斗而前者则以结社、大众传播及和平手段为主的和平文斗,(30)复辅以军事行动这是由于近代军事武力的昂贵费用,和其压制性的破坏力使傳统「揭竿而起」式的暴力斗争方式无从发展故人民在内外力交相激迫之下被迫利用西式手段和统治体及帝国主义进行比较和平的斗争;哃时,并以此方式推动中国社会在经济、商业、社会等方面的近代化

  一般而论,立宪派几完全依赖这些从欧美社会新近发展的新的攵斗方式而革命派则两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这些西式手段对破坏传统中国社会的基础结构特别有效。宣统年间由于基础结构遭受嚴重的破坏,因而间接地促使建立在基础结构上面的满清专制政权也随之倾覆下面将分别论述结社和公共媒体对基础结构破坏的情形。

  结社在这里含有广泛的意义理论上特指由两人以上,为了特定目的所组成的任何性质的集合体据此意义,则清末民初之交中间組合——超家族社会——曾获得特别突出的发展。

  专制时代君主「利民之散而不聚」,和惧朋党之祸故立士民结社之禁。迨至满洲以异族入主中国结社之禁更严,士民动辄得咎此后,人民不再敢自结团体以舆政府为敌演至光绪中叶,形势一变结社之禁浙解;各种性质的社团纷纷出现。从历史的发展上看近代结社的始创大概循此顺序: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社会性的、外交性的、商业与经济性的。

  近代的革命结社最早始于光绪廿年(1894)10月孙中山所创建的兴中会。舆中会为革命派最早的组合属秘密革命性质,成立于檀香山次年7月,温和派的康有为、梁启超才创强学于京师属学术性质,采和缓渐进的改良立场其创办人除康梁外,还包开明官僚袁世凯、徐世昌此外,张之洞也从旁资助于此可见两派限于各自的特殊客观环境,其最初的旨趣即非常不同光绪二十一年(1895)以后,国人在饱受Φ日战争刺激之后朝野发奋图强,立会结社之风渐开各省私立的学术性组合大兴。然戊戌政变后清廷重申结社之禁。下至立宪运动结社之风复炽,从此莫可阻遏

  从法律上看,立宪运动对结社最具意义的影响是使结社获得合法地位光绪卅四年(1908)《钦定宪法大纲》的臣民之权利与义务一章中,明定臣民于法律范围内有结社之自由这是结社载在成文法之始。民初社会中的历次雏形宪法复予结社鉯更大限度的自由。至此结社在中国地位已不可撼动;野心家可以利用结社,但不能再像专制时代完全禁止结社

  清末民初之交,由於政府对适应激剧变动的形势显得无能为力于是人民乃起而自救,自动结社企圆代替政府应付急迫的挑战。当时结社的种类甚繁,夶致可归纳为以下数类:政治性、外交性、经济与商业性、社会性的和学术性的等五种下面将扼要论述各类结社发展的梗概及其对基础結构破坏的情形: .

  1政治性的:清末民初之交的政党演变已于第二章中详论,本节将论述介于政党和私党之间的结社这种中间形态的結社对推动中圆社会的过渡极具重要性。革命派的政治性结社极为发达可以明显地分为两类:

  (1)秘密的:革命派的目的是在推翻现政權及新政权所附着的政体,故革命派主要的结社是秘密的其核心组织为(中圆》同盟会,下设同盟会支部负责在全国各地策划和推动革命运动。

  (2)公开的:同盟会的外围组织采公开形式利用学术和其他等名目以资掩饰。如在湖北省革命派的公开结社有科学讲习所、ㄖ知会、羣治学社、振武学社、共进会、文学社、武昌安郡公益社等,这些结社罩上学术和其他外衣实际上都是革命机关。

  至于立憲派中康、梁系的结社由于旨在推动和缓改革而非倾覆现政权,大致采半公开形式较之革命派,温和派的结社远为单纯属康、梁系嘚结社有保皇会、国民宪政会和政闻社等,几无秘密的外围结社显然地,在组织斗争上温和派不逮革命派远甚这是后来革命派所以可鉯压制温和派的原因之一。

  此外非康、粱系的立宪派结社也极为乱达,大多以推行君宪和促进共和为名如预备立宪公会、国民联匼会、共和促进会等,种类庞杂举不胜举。其中影响当时最大的是各省韶议局联合会、国会请愿同志会它们不仅将孤立的各省咨议局勢力联为一体,动摇了牢固的省界观念而且由于它们集合了中层社会的势力,故在对政府施加压力方面也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它们對中国迅速过渡的贡献较之革命派的结社有过之无不及。

  虽然《钦定宪法大纲》允许人民有限度的结社自由但反政府的结社无疑哋仍在严禁之列。武昌新军之役却打破了这个在结社上的最后障碍宣统3年(1911)9月,上谕释放政治犯开党禁,(31)于是政治立场舆政府处于对立狀态的结社从此也可以公开的出现于社会这是对政治结社的重大进步,对一个实行民主共和政治的社会而论这是不可或缺的步骤。虽嘫政治结社之禁已解但一般社会人心仍力避党派之名,而以俱乐部等为名称于此可见旧观念之骤难排除,社会过渡无法迅速完成

  2、外交性的:光宣之交,入侵外力的性质大变:(32)列强一方面在其势力范围内谋取经济与商业利益另方面力图扩充其势力范围。它们侵畧的政策大致相同:积极推行路矿政策与银行政策尤侧重于铁路政策。列强藉此政策固可以将国内的剩余商品和剩余资本倾注于中国市场,解决了列强国内的经济危机(33)但却对中国社会结构造成高度复杂的效果。因为商品、路、矿与资本可以深深渗入社会基层,从而嚴重地破坏了中国社会结构的两个基石--农村经济和家族制度(34)因而几乎使人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感受到外力的刺激,利权的丧失和身家性命的威胁;不像早期坚甲利兵式的侵略,只有沿海沿江的少数居民可以感受外力的刺激当时,一般人反抗外力的理论是:若主权--路、矿、土地等权利--丧失则身家性命继之。(35)在列强竭力推行路矿政策之下国人对中国未来的命运均有危如风中残烛之感,因此激起国人图存嘚强烈反应羣体与国家的观念由是大兴。(36)

  铁路所经之地不限于一家、一县、一府或一省,因此抵抗外力也不是一家、一县、一府戓一省的事而是全体的责任;一家之力不足以抗外力则合一县之力,一县之力不足则合一府之力一府之力不足则合一省之力,一省之力鈈足则合数省之力还有,各地区唇齿互依的关系因一省之存亡,直接影响相邻各省的安危乃不得不合力以御侮。(37)由此三点可见外仂是中国近代集合体或国家观念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诱因。

  至于外力与结社的关系则随外力的性质而异:军事性的因法国耀兵于越南爿马,于是云南有片马保界会死绝会等结社;政治性的,因日法协约及澳门边界之争于是有福建求援会,汕头保权会等结社;经济舆商业性的因列强压迫清廷借贷剩余资本,或偿付外债于是有拒款会、筹还国债会等组合。或为了挽回利权如设立两广邮船会社。这些组匼既非血缘的也非地缘或业缘的,而是具有特定目的的超家族的组合因此对构建近代冲圆社会结构极具意义。

  3、经济与商业性的:清末民初之交立宪派中非康梁系的绅商,或为了救时济贫和挽回利权乃藉结社墩发展实业或为了维护利益藉结社以抗政府。前者如實业学社、工业建设会、武昌农业品评会、农学商会等;后者如保骆同志会其中以商会之设颇具意义。光绪33年(1907)农商部颁布商会章程(38)迨至辛亥年(1911)之设遍于南北各省。兹以汉口为例光绪33年(1907)设立商务总会,民圆元年(1912)成立汉口会馆公所联合会自此以后,各商帮间原有的地域观念日趋淡薄此外,经济与商业结社的学术化对实业的发展亦具有深远的影响,虽然在当时其效果难以觉察

  4、学术性的:研究教育的有教育会,研究宪法的有宪法讨论会研究地方自治的有广东自治研究社。研究医学的有内外城中西医学研究会研究国学的有中华囻国女子国学学会……。科学研究的精神已随着这些会社的出现均被带入各种行业这是将中国社会由儒家理学基础移置于科学基础之上嘚重要努力。

  5、社会性的:这种结社并非新创,但在清末民初之交无论在性质与数量上均获得突出的发展;戒除缠足有天足会,戒除吸烟的有禁烟会融合种族的有永合满汉会,破除阶嵌界划的有四民公会强健国民身体的有女子

  尚武会,联络地方感情的有同乡會联络同学感情的校友会,救灾的有江苏义赈会……等种类不一而足。

  以上所列举的结社只是抽样性的举例,由于资料的缺乏和本文目的所限,实际上无法将当时所有的结社逐类论述本文真正的目的是要从这些民间结社,观察它们对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忣其与清廷倾覆民国成立的关系。

  由上所论可以看出这些结社彻底改变了传统中国社会结构。从法律观点看它们是法人而不是洎然人。这种法人社团的存在--而且大量的存在是构成近代社会的必要条件;个人脱离家族纳入这些法人团体,于是中圆开始由以家族为单位的社会过渡到以个人为单位的社会家族制度因之破碎,个人可以任意进入各类社团因而将社会基层与政治组织紧密衔接。我们必须特别注意的是这些组合的功能并不像它们名称那样僵固,而是可以互相变换的;即除政治性的结社进行政治活动外其余结社也同样地可鉯进行政治性活动。清末民初之交由于政治问题最为迫切,故这些组合大部份均从事政治活动如汉口总商会过问川路,反对政府即為最好的例证。(39)从此民情可以藉这些机关--更加上各级的立法机构--尽情倾泻,终致汇为洪流而将清廷倾覆

  自然,结社也有消极的一媔随着群体的极度发展,同时旧的小羣观念依然存在甚至带入新的社团中,减低新社团的正常运作其中严重影响当时及以后历史发展的,是省界的观念及南北的观念由于实行地方自治及地方分权的倾向日重,使省界观念无法彻底铲除;此外由于外力长期侵蚀南北社會所造成的各方面之差异和裂变现象,也于这时呈现;(40)如武昌新军之役后形成南北对立状态。这两种观念严重地阻滞中国近代国家形态嘚迅速完成,而且更为1914年以后军阀的割据和南北相互讨伐的历史发展奠下理论的和实质的基础。

  二、文斗的和平手段

  社会运动嘚两个对象是清廷和列强但没有近代武力基础的社会势力如何对付这两个拥有近代武力的对手呢? 简言之,即以消极的和平文斗手段为辟爭方式兹简单论述如下:

  1、对清廷:社会运动的两大势力--革命派与立宪派--均采和平手段与清廷闘争,但前者另辅之以暴力手段而後者则纯赖和平手段。关于此点革命派中秦力山(41)和章炳麟(42)曾作过极精辟的说明。他们的斗争理论可概括为下列三个步骤交互进行:

  第一阶段:以和平手段--如罢工、示威、罢市、抗粮、抗捐、罢课(学潮》、(43)渗透、(44)散布谣言等方式,尽量制造骚乱

  第二阶段:乘间輔以武力。

  第三个步骤已将和平手段和暴力手段揉而为一而实以和平手段为主,辅之以军事行动革命派这一手段的优点是:可以「击其弱而避其强,劳其强而使之弱」终致使其精疲力竭。但其制胜之机决于拥有广大势力的中层社会对此理论运用的程度而定。就當时的情况而论在地域上当时两大运动中的立宪请愿风潮遍及北方—顺天、直隶、东三省,(45)而路矿风潮又遍及南方--两广、江苏、浙江、兩湖、四川等省 一南一北的确使清廷疲于奔命,穷于应付

  再者,更重要的是领导这两大风潮的均是立宪派中非康梁系中那些在社会上德高望重的绅士与实业家,如张謇、郑孝胥、汤寿潜、蒲殿俊、孙洪伊、马良等他们在旧社会中都是德高望重的公众人物,均有佷大的号召力(46)这批人的活动--加上学生及一般羣众应之于下,严重地削弱了清廷的诫信、民心—所谓的天命并瘫痪了当时社会功能的正瑺运作。处此情势下更加上官僚武以袁世凯为首的汉人集团,对清廷怀有二心在这种「既无天命,又失民心」的大势下清廷纵有精兵百万,但因失掉民心失掉天命,亦只有徒叹奈何就是天欲延之,亦不可得!

  2、对帝国主义:当时对付西方帝国主义的消极和平手段以抵制商品为主,拒绝购买美日两国的制造品这里须说明的是,社会运动在这方面进行的闘争所起的作用并不重要,甚至反遭清廷禁止但外人对这种方式的社会运动却获有深刻印象。(47)

  与结社即和平手段相似的公共媒体舆论--上书、通电、集会、演说、出版(著莋、报纸、杂志、传单等)--是社会运动第三种有效的文斗手段。

  近代工艺固可利用公共媒体传布收集的信息知识但同时它们也被用来莋政治闘争的利器。

  清末民初之交公共媒体在这两方面都被充份发挥无遗。由于当时雏形宪法明定人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集会、言論、著作、出版等自由这种法律上的保障--正确地说,这种观念上的进步使公共媒体急速发展;更重要的是,这种观念上的改变使明、清两代文字狱的惨祸不复见于民初!

  大体而言,公共传媒约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集会演说上书和通电。由于这类方式的费用极為低廉和适合温和派的缓进性格故成为温和派中非康梁系最重要的抗争手段。清末之际在内政弊端百出、边警频闻之际,绅商学生动輒上书、通电、集会、演说;或为西江捕权电阻英人要索或为外债集议拒款,或为苏苏杭甬路召集羣众大会发动街头演说等,不胜枚举对有众多文盲的中国社会而言,这类方式中的集会演说对推动社会运动贡献至巨大。此外颇饶趣味的是,到了1914年以后通电竟成了政府与民间的习惯,甚至到了1921年左右竟发展成为著名的「电报战」(48)

  第二类:出版。显然地报纸、杂志之兴,起源很早但清末民初,在立宪运动狂潮下报纸与杂志的出版特别发达。(49)约而言之报纸与杂志有两种用途:

  第一种:传布知识。清末民初报馆在开通民智,激励民气方面起了垄断性的角色它们不断将西方社会的政法、实业、教育、社会、哲学、科学等思想输进中国社会,更重要的昰使国民了解他们目前所处的地位--认清国内和国际的客观环境当时报纸与杂志之出版至为庞杂,社会各界几乎均有报纸、杂志刊行问世(50)使沉睡了干余年的中国学术界重现蓬勃生机;中国人的思想开始从专制君主钳制思想的愚民政策中解放出来。

  清末之际在传播政治知识信息方面,革命派所收的效果不及立宪派因为立宪派具有革命派所没有优点:如科举出身,旧学造诣精深及温和缓进的性格等。與革命派的背景相较立宪派的背景使他们更容易接近大众--尤其是非康梁系的中层社会—也不为清廷所忌而压制。因此一般大众、绅商、青年士子,尤其是儒生极易接受他们所传播的知识信息。(51)因此当时在国内执言论界牛耳的则推温和派的领袖康有为和粱启超,尤以「笔端常带感情」的梁启超、更为当时言论界之骄子(52)但却为革命派先解除革命的第一重障碍,这是立宪派中康梁系的言论间接对当时革命运动作出的最大贡献这是康梁始料未及的。(53)

  但革命派这一缺点却在另一方面得到补偿;革命派在传布种族、国内现状和国际形势嘚知识信息方面,颇易动人听闻--尤其是那些思想激进的青年学生但须注意的是,光宣之交两派的刊物均采秘密流行方式,由日本流入內地故收效颇受限制。纵令如此到了宣统末年,国人在两派不断鼓吹之下已在思想上--必须强调只是在思想上--准备好承受未来在国体、政体上的巨变。

  第二种;政治斗争显然地,政治性的出版常和学术性的出版密切关连一旦刊物的内容带有浓厚的煽动性,则使刊粅蒙上政治斗争的色彩在一个实行三权分立的立宪社会,理论上与实际上舆论辅助立法权而构成政治权力正常运作不可少的一环,各政党均设立言论机关或宣扬政纲,或从旁监督政府使循正轨民初之际,试行共和政治当时的大政党大多均有自己的言论机关,例如:

  国民党:国民报、民立报

  由此可见,民初之际国会成立以后,多少实现了这一理论但在政权动荡的状态中,报纸、杂志卻是反政府的最佳工具清末之际,革命派舆温和派的康梁系均有各自的言论机关、言论阵地:

  革命派:民报、中兴日报、星洲晨报等 . .

  康梁温和派:新民丛报、清议报、政论、国风报、总汇报等。

  雨派不断藉其机关报攻讦政府互相论战,宣扬各自的主义主張以感召羣众,激励人心背离现政权。由于它们的活动直接威胁政府的生存和官府的威权(54)故清廷屡下禁止报馆、严孥主笔上谕,并取缔言论激烈之书报(55)更于宣统元年(1909)9月通饬各报馆实行报律第七条,对舆论极力压抑1913年,二次革命后袁世凯为了压制反对政府言论,幾乎封禁所有国民党或亲国民党的报纸1914年3月,袁更颁行占星《暂行报纸条例》管制言论界。 至此民间新闻事业之发展,乃遭受严重頓挫

  由于清廷极力压制反政府言论,故革命派为了加强宣传效果不得不行秘密出版。对于此点:革命派理论家秦力山对此文斗的認识最为深刻他认为秘密出版有以下优点:可以避官方掣肘,可以传播革命思想种籽;可以扩大革命;可以利用时机创造或扩大风潮以困政府所以秦力山特别提醒他的同志注意研究和灵活运用此文斗利器。当时革命派的许多宣传品即循此方式流传内地--收效最显者的地方就昰具有新思想的学堂和新军。(56) 当川路风潮正炽烈时清廷曾发现匿名传单鼓动罢市、罢课,这也是秘密出版之一法

  由公共传媒的一般发展来看,对当时约产生下列影响:1、激励士气民气使人民保持高度改革和革命热情,这是社会运动不可少的要件;2、报章使文体大变破宗派家法之藩篱,同时由于与群众接触日繁,故亟需通俗白话文体和统一之语言;3、开通民智间接促成革命共和的迅速完成;4、蓬勃嘚新闻业,打破「庶人不议」的传统政治古训总之,公共媒体是推动中国社会加速过渡不可少的文斗利器

  总结民间运动的方式而論,革命派的斗争理论在近代政治斗争中极为有效它不仅使比它远为强大的对手穷于应付,而且更为传统中圆社会的政治格言「得民心鍺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提供了新的有效的近代证明方式

  清末之际,革命派与立宪派利用结社、和平手段舆公共媒体的文斗掱段已经分别而又共同协力有效地颠覆了古老的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依附于此结构的统治组织到了宣统末年,庞大大清帝国的大厦虽然尚未达到如秦力山所谓的「养之使彼应弦而落」的地步,但由清廷内部矛盾激化的政争与社会改革的潮流相汇合,因而提前敲响咜覆灭命运的丧钟虽然,由于促使共和国诞生的因素尚未完全形成--如革命派的实力不够强大、中层社会对共和社会的自觉尚不够明确、國民的教育落后、工商业的基础薄弱……等1912年共和国的诞生是早产的。它的催生婆便是舆摄政王载澧代表的满洲皇室势不两立、而对囲和向怀敌意的第四个政治势力,也即当时的实力派领袖人物野心勃勃的北洋武夫野心家,袁世凯

  结论:清末民初之交四大政治勢力的消长离合

  清末民初之交,尽管社会现象复杂而变幻多端但若从表面上观察,实可视为当时四大政治势力消长离合的互动过程(57)守旧的顽固势力,力求自保新生的革命势力,力求壮大;亦新亦旧、不新不旧的温和派则依违期间,谋取最大利益

  这四股政治勢力,革命派、立宪派(康梁派和议会派)、北洋武人与官僚集团和满洲皇室彼此展开激烈的闘争,不仅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还要企图将各自的信念和理念强加于人。就本文的需要而言绵延十年之久()的闘争过程约可分为下列三个明显的阶段:君宪运动时期、共和建立时期囷帝制运动初期,当时社会过渡的速度与其密切契合1905至1915年的10年间,中国社会则从政治斗争走向思想文化斗争寻找中国何去何从的道路,将在下一章中详论下面将扼要总结政治斗争的过程与结果。

  一、政治均衡力的变化

  首先说明政治均衡力这个概念所谓政治均衡力是指在三个以上政治势力的闘争中,若甲政治势力加入乙政治势力因而使乙政治势力取得明显优势时,则称甲为政治均衡力清末民初之交,社会过渡的速度是随着代表不同政治观点的各政治势力的变动而变动;君宪运动时期是立宪派的全盛时期政治的均衡力为北洋武人与官僚集团;共和建立时期是革命派的全盛畴期,其均衡力最先是温和派其次是北洋武人的官僚集团。帝制运动初期是北洋官僚与武人的全盛时期均衡的势力是立宪派。如北洋官僚武人集团附和立宪派则立宪派的君主立宪观点在理论上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態。

  必须在此顺便强调一个重要的历史缺憾就是中国社会在这次过渡转型中,构成广大社会基层的农民基本上却在这次政治斗争Φ缺席了,而在等待他们的历史时机!

  二:政治斗争的阶段

  光绪31年(1905)至宣统3年(1911)中国社会的过渡是在这种政治闘争的状态下进行的:

  立宪派热烈推动立宪运动——以召开国会为中心,或通电请愿、或上书请愿其中规模最大的达5次之多(光绪朝2次,宣统朝3次)此外立憲派的报章杂志,极力鼓倡立宪使立宪运动的高潮达于顶点。实力派的封疆大吏默察时势,附和立宪派的主张纷纷联名奏请立宪。(58)

  革命派除了文宣的文斗外,更不断在三南(东南、西南、正南)使用暴力武斗手段强力地推动民权立宪运动。

  在三个政治势力直接或间接的强大压力下清廷被迫亦步亦趋,不断推行改革措施;压力愈大则清廷推动的改革亦愈彻底。君宪运动时期由于立宪派主张茬现有基础上从事和缓改革,故较易为清廷和一般人所接受再加上武人官僚集团附和于上,所以立宪派的主张遂变成为当时的社会形态但立宪派派最大的弱点是它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势力,必须依附于另一有实力为后盾和能维护其利益的集团而存在;一旦这种条件消夨则立宪派将另寻新的依附对象。(59)所以宣统末年,严峻的政治势使温和立宪派逐渐转向革命派但不是变成革命派。

  (1)立宪运动:清廷在立宪请愿运动的强大压力下不得不虚与委蛇;初则拒斥请愿,继则遗回原籍或发戍边疆(60)最后不得已则推出皇族内阁。清廷这一连串行动触怒了立宪派和官僚武人集团;前者对清廷丧失信心不再对清廷寄予希望;而后者则因清廷利用立宪运动,排斥汉人将军、政、财權尽行揽入满人 ——尤其是皇族之手,而使满汉闘争达于白热化(61)因此,以袁世凯为首的汉人武人官僚集团乃暗藏异心。这一发展使茬社会上颇具影响力的温和立宪派派逐渐相信革命派的理论:唯有推翻满清政府,始能实行立宪于是温和派在心理上遂逐渐与革命派接菦。而武人官僚集团则伺机而勋利用混沌的局势以图利 。

  值得强调的是立宪运动使立宪派取得议会作为他们合法文斗的强固根据哋。由于议会是统治机构的政权的一部份(62)所以清廷只可压制,无法解散因而种下以后各省宣布独立和平革了清廷命的伏因。

  (2)铁路風潮:宣统3年(1911)4月1日催命的「铁路国有政策」颁下,于是铁路风潮遂起激起风潮的原因有三:一、清廷违背光绪将铁路发归商办的政策,失信于民;二、使股东蒙受损失;三、一般人——尤其是知识分子——认为将铁路收归国有实即为外人所有因此纷起反对,羣情愤激「海内汹汹,风潮剧烈」而清廷却坚持既定政策,不稍退让屡谕「决无反汗之理」;同时,人民则誓与路共存亡因此两个政洽势力遂无妥协余地;(63)立宪派的绅商乃心生独立之念,(64)对革命转生希望(65)

  清末之际,革命派的势力自同盟会成立以来即急速膨胀;同盟会成为革命派團结的中心组织知识分子加入者日众;他们的武力已发展至足以达到骚扰性破坏的地步,甚至闻革命党而色变的地步(66)他们的主义已渐为大眾了解和接受不再被目为逆党邪说。(67)这些条件使革命派勉强可以承担未来奠定新社会规模的重任总上所论,演至宣统3年(1911)客观条件已形成三个政治势力短暂合流的基础;他们的共同目标是革满洲现政权的命。

  辛亥年8月19日革命派发动武昌新军之役。是役规模虽然不大(68)但却发生奇妙的效果使中国社会自同光以来所潜伏的败象完全呈露;并且更重要的是在全国触发多米诺效应,各省继湖北之后相继独立囸式摆脱中央政府的控制,捣开了近代中国社会划时变革的序幕

  从湖北独立至成立南京临时政府,前后不到3个月使中国社会的过渡出奇迅速的原因有三:一、各省——尤其是南方各省——维护清廷命运的新军为革命份子渗透,将其转化为革命势力武昌之役即为最恏的例证。(69)二、咨议局及各地绅商所构成的温和派势力鉴于清廷已不可恃,并且为避免兵燹之祸乃转而与革命军合作,(70)以咨议局为据點推动各省独立新军、绅商与革命军合作是各省独立迅速成功的主要原因:当时宣告独立的24个省或府县中,全为新军、议局与绅商所共哃推动(71)革命党则从旁隐为操纵。(72)三、但最具汰定性的是以袁世凯为首的武人官僚集团的态度他们见民心已背清廷,乃采观望态度与革命军谋和(73)最后见清廷大势已去,转而利用混乱局势;表面上与革命党合作假装承认共和,(74)共建民国实则待机而动。

  以上三股力量從统治集团内部将帝国支解;通常其中任一力量背离君主均足以动摇君主之地位,而现在则同时与清廷为敌清廷焉有幸存之理?于是政权囷平地移于革命派之手,革命派的主义乃暂时变成当时的时髦思想这样和平过渡的方式对当时和以后的历史产生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洇为庞大的官僚武人集团有功于民国,或在变乱时彼等避难于租界中或因革命党的武力不足以将其摧毁,而使这批对立宪社会无法适应嘚集团丝毫无损地延续至共和时代从而严重地阻滞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过程。(75)最严重的是这集团轻易地从革命派的手中将政权夺回而使其成为当时社会的正统势力;北京临时政府时代,除满洲集团退出政坛及共和政治的一些表面形式外实际上统治羣体与前清并无二致。似此如何能期望这批人将中国社会引上共和立宪政治的常轨?

  在历史上,通常造成社会进步的因素同时也是后来促使社会迟滞后退的洇素。清末民初之交的历史演变又一次次证明了这个不变的法则: 大部分促使共和成立与阻滞和发展的力量来自同一来源。前面各章已详述了当时社会的基本改变同时也说明了这些改变的反复,这裹只扼要论述当时政治势力消长雕合的情况

  自从革了满洲的命,北京臨时政府成立后三个政治势力合作的基础消失,理论上各自循立宪政治常轨互争政权但实际上北洋官僚武人集团常将武力渗入政治,使共和时代的政争带有强烈的「马上得天下」的传统改朝换代的意味这一方式,使革命派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一、从组织上看同盟會这时已经分裂,章炳麟系因种族革命目的已达乃脱离同盟会另组中华民国联合会,湖北方面的同盟会会员也拥护黎元洪组织民社更嚴重的是民元(1912)8月,同盟会吸收大量投机逐利的政客组织国民党使同盟会丧失了原来的革命精神,将国民党变成政客谋取政治利益的工具

  二、从武力上看,由于缺乏财源使革命党甚至无法维持一支最起码的革命武力:当时,黄兴为筹措饷源「寝食俱废,至于吐血」;(76)并且袁世凯对南京留守财政百般刁难,肆意克扣迫使黄兴不得不以借外债、国民捐或遣散军队等方式以济急。于此可见革命派维歭一支革命武力的困难情形。相反的官僚武人集团却利用善后大借款暗中充实和扩展军力。两派胜负强弱之机全伏于此;枪杆子成为当時政治闘争的主要后盾。(77)

  三、构成中国中层社会伹却唯力是视的立宪派,这时却与革命派由合而分帝制运动初期的立宪派,或慑於袁世凯武力或厌恶民初的乱象和迷恋旧社会,或严重地缺乏实行民主政治的经验心理上感到迷悯(78);或对革命派中一些干部志得意骄的態度不满;或以革命派的干部少不更事,暗生轻视之心......这些原因均足以促使温和派倒向袁世凯革命派丧失这一极重要的羣众基础,自然难免遭受顿挫反观袁世凯,则玩弄政治权术利用北洋八镇之兵为后盾,一面收揽人心一面打击革命派的势力并图将其逐出中国,如暗殺革命派著名领袖宋教仁、枪杀张振武;(79)更重要是逼发赣宁之役以藉此清除革命势力,并将袁派势力伸展至久为革命派势力范围的南方各渻

  于是1913年后期及1914年的中国社会又被带回到君宪运动时代;袁世凯及附着他的北洋武人、官僚和政客,乃放手进行大规模的帝制运动囻初,袁世凯的肆行无忌及畅所欲为和革命党的不堪一击,使人有理由怀疑当初袁之通电拥护共和全出于他个人政治谋略的运用,并非有爱于共和政体

  由此看来,革命派的最大的弱点是组织涣散、缺乏革命武力和群众众基础(80)1914以后,孙中山深深认清这一弱点乃ゑ谋补救: 1914成立中华革命党,民1924年更汲取俄国革命经验强化国民党的组织和创建黄埔军校,(81)作为革命武力以清除除反革命派的势力,并藉此将革命派的主义传布于中国社会同时,与此相应的是中国社会自1919年以后产生不断的思想启蒙运动,因而使更多的群众加入革命运動中加速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奠定了民国1927年中国社会再统一的基础

  (1)《中兴日报》,1909年12月17日:「外部抉其势力令公司以借款。各府县村镇拒款会至千余起,认股约3000万小学堂学生至减膳资以附股,乞丐头亦认10股妓女亦开会演说,认购巨股其爱乡心较吾父咾兄弟如何?」

  (2) 《顺天时报》,宣统3年9月27日:「又言各驻防之苦状…… 以饿不死,冻不死之衣食而被将军、协领等层层剥刘,中饱私囊惟是我满人驻防仇政府之心,较滞放为更甚也岂独漠族士庶不能容忍,即彼满洲人民之对政府亦有离心离德之状」;蒋梦麟,《覀潮》页37:「当时的浙江高等学堂裹有10名旗人子弟。这几位青年人对 学校中的革命运动装聋作哑,应付得很得当其中一人,原是蒙古人的旋后裔肇他甚至告诉我,他也赞成革清朝的命」

  (3)华裔美籍教授邓嗣禹,曾对会党与革命党关系作过深刻的研究他的《海內外会党对于辛亥革命的贡献》一文共分八个部份,由这八个部份的标题我

  们即可清晰地窥知会党与清末革命运动的关系:一、孙先苼之故乡为会党与太平天国的活动中心之一;二、孙先生青年时代之良朋多属会党份子;三、中山先生最初的政党组织模仿秘密会社的;四、中屾先生的十次革命起义多半是会党领袖所主持的;五、最后的两次起义的经费多出自秘密会社新军的运动亦多由会党份子作媒介;六、上述┿次起义以外尚有多次起义与勇敢的行动为秘密会社

  所经营;七、辛亥以前会党领袖组织各种团体促成革命;八、辛亥革命第二首领黄舆戓亦为会党领袖。(参见吴相湘主编《中国现代史丛刊》,五1964年11月,台北) .

  (4)《中国劳工运动史》(一),页59.

  (5)梁启超曾比较研究中国曆代革命舆泰西革命结果发现中国不如泰西革命者共七点。其中第三点谓:「中国有上等下等社会革命而无中等社会革命。……泰西革命之所以成功者在有中等社会主持其事,中国革命之所以不成功者在无中等社会主持其事。」(参见《新民丛报》第46-48期合订本,《Φ国历史上革命之研究》页117)。

  梁任公的确指出了中层社会也即商人阶层在历史上所患的严重政治冷感症这种倾向,一直延续至清末民初之交故当时革命派的处境十分艰苦。但1905年以后情况有所好转,他们参与社会运动日渐活跃

  (6)蒋梦麟,《西潮》页43:「至尐有一个问题在脑子里很清楚的,那就是如何拯救祖国免受列强瓜分。革命正在迅速地在全国青年学生群中生根发展……」

  (8) 古楳,《现代中国及其教育》册下,页488:「…… 这些国内外学生又形成了改革政治的力量;有的参加立宪运动有的参加革命

  运动,不到┿年的光景竟联合推翻了君主专制的满清帝国……民国以前,如没有兴办新教育派遣留学生,我们深信中国政治革命绝不会在辛亥即鈳成功」

  (9)是孙中山自己说的,高度概括和肯定了海外华侨在辛亥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勋盖中国人侨居国外,古已有之但對于这些流寓海外的国人,中国历朝历代并不用「华侨」一词称之而是称其为「唐人」、「华人」、「北人」等,鸦片战争后则多了「華工」、「华民」和「华商」等称谓「华侨」一词最早见于1883年时堪称中国近代的一个先知先觉的智者郑观应呈李鸿章《禀列洋通商大臣李傅相为招商局与怡和太古订立合同》 中,内云:「凡南洋各埠华侨最多之处须逐渐布置,亦派船前往」另说,1898年日本横滨华侨学校荿立「华侨」一词才正式见诸文字。

  至于「华侨为革命之母」这句话确系孙中山自己说的他在各种场合和行文中经常有感而发。唎如黄三德曾云:「1911年6月15日洪门筹饷局正式成立……成立那天,孙中山亲自到会祝贺赞扬『华侨为革命之母』。当然此说尚不足为囿力的根据。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辛亥革命期间与孙中山有过交往,并给予赞助据他回忆,「孙先生看到华侨对革命的支持后很感动他说华侨是『革命之母』,而且说了不止一次」,陈的回忆是比较权威的证据考据史实,孙中山「华侨为革命之母」的观点朂早见诸文字的是其1916年《致海外革命同志书》一文中。1922年孙中山为菲律宾中国国民党分部落成题词,亦称:「我海外同志昔与文艰苦楿共,或输财以充军实或奋袂而杀国贼,其对革命之奋斗历数十年如一日,故革命史上无不有华侨二字。」1923年双十节孙中山在广州举行的国民党恳亲大会上,则明确地说:「本党最发达的地方是海外各埠海外华侨很多地方都有中国国民党。华侨的思想开通较早奣白本党主义在先,所以他们革命也是在先每次革命都是得海外同志的力量。」实际上「华侨为革命之母」的观点,还贯穿于诸多论述华侨与辛亥革命之间关系的大量著作中如张永福着《南洋与创立民国》、冯自由着《革命逸史》和《华侨革命开国史》、胡汉民着《喃洋与中国革命》。可见「华侨为革命之母」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孙中山生前讲话、行文中常常提起者,更为诸多革命元勋著述所引述

  于此可见,孙中山首倡和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源自海外侨社根在海外,对中国广大的、以农民为基础的社会底层來说完全是个很陌生的舶来品,得了与生俱来的先天不良残疾的产儿(参见黄小坚,「华侨为革命之母」考辨)

  (10)孙中山《民报》发刊词,第1期,1905年10月26日: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 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發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是皆基本于民,递嬗變易而欧美之人种胥冶化焉。其他旋维于小己大群之间而成为故说者皆此三者之充满发挥而旁及者耳。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洏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者, 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于囚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嗟夫!所陟卑者其所视不远游五都之市,见美服而求之忘其身之未称也,又但以当前者为至美近时志士舌敝唇枯,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 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纵能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之革命而况追逐于人已然之末轨者之终无成耶!夫欧美社會之祸,伏之数十年

  及今而后发见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11)《民报》,第3期1906年。

  (12)这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三大纲领﹐为当时政治革命的最高奋斗目标﹐荿为当时进步的政治团体(包括文学团体)的旗帜

  (13)《民报》第3号(1906年4月5日)曾发行号外,刊登革命派的《民报》与君宪派的《新民丛报》辩論的的纲领现摘要如下:

  一、《民报》主共和,《新民丛报》主专制;

  二、《民报》望国民以民权立宪;《新民丛报》望政府以开奣专制

  五、《民报》主张政洽革命,同时主张种族革命;《新民丛报》主张政府开明专制同时主张政治革命;

  六、《民报》以为國民革命,自颠覆专制而观则为政治革命;自驱除异族而观,则为种族革命;《新民丛报》以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不能兼容

  十二、《民报》鉴于世界前途,知社会问题必须解决故提倡社会主义;《新民丛报》以为社会主义不过煽动乞丐流氓之具。

  (14)革命派当时使用嘚「种族」的观念就是我们现在理解的「民族」的意思,是革命派误用了为了存真,只好将错就错袭用了

  (15)周弘然,《国父「上李鸿章书」的时代背景》:「革命排满思想起于会党,由来已久;而革命排满两观念结在一起公开号召,当在光绪25年(1899)年保皇会成立之后」;「在维新时代可采和平之手段」,故有上李鸿章书之事;及清廷禁止上书请愿改革无望,「不得不稍易以强迫便发起革命运动。」((參见《大陆杂志》卷23,号5,1961年9月台北)。

  (16)黄季陆《国父辛亥革命时的外交政策》,《中央日报》1966年1月1日:「我说中山先生所领导嘚革命能够终获成功,有异于康梁所领导之改良运动其关键全在于中山先生对国际情势有深切的了解,继之以高瞻远瞩因应得宜的外茭政策,便是这个道理」;同上:「中山先生曾说,革命成功一是靠武力,一是靠外交他之重视外交,实为其远大的政治作风重点之┅」

  重视外交,当然是正确的值得称许。但问题是他似乎没有真正认清帝国主义的侵略压榨中国的本质和面目。所以孙中山,不管以什么动听的理由为他对帝国主义的妥协立场和策略作辩护都是他革命理论中最大的败笔之一;如果只是一时的权宜策略,犹有可訁但事实证明,却得了严重的惧外媚外的软骨症而且还可以遗传给他的接班人和同志,从而为此后继承他的国民党迭遭失败最后丢掉了江山,埋下了伏因(当然无可否认,孙中山晚年似已醒悟,因而实行联俄容共政策但已时不我与,悔之晚矣);同时也反证马列主义堅决的反帝立场、理论和斗争的策略对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详见第六章

  (17)《新世纪》,第1集页5:「排满洲革命之一端,而不足所尽革命……若因其为满而排之,设皇帝非满人即不排之耶?若因其为皇而排之则凡皇帝皆排之也,故与其言排满何若言排皇然则排瑝遂足以尽革命耶?排皇不过是政洽革命,就不足以尽革命至社会革命始为完全之革命,即平尊卑也均贫富也。一言以毕之使大众享受平等待遇,去一切不公之事然社会革命必自倾覆强权始,倾覆强权必自皇帝始」

  (18)何干之,《中国启蒙运动史》页58:「康有为嘚大同篇,……以为诸苦的根源是九步……救苦的唯一法门是在打倒九重障碍;用现在术语来说,是打破国家的界限;铲除阶级的束缚沟通种族的感情,抹杀男女的界限消灭家庭的痛苦,消除生产的不均取消地方的界限,人己同权万物一体,……这是一个大乌托邦,没有经济基础的乌托邦」

  [近代帝国主义的巨大压力,加上近代资本主义的产业在中国同在世界其他地方一样,都是一直对和平構成的威胁]

  (20)康有为,《中国救国论》《不忍》,册1 1913年2月,页56:「今吾国几陷乞丐之域……盖不待列强一矢加遗而可亡国灭种矣!於是忧之者欲倡农工商矿之产业以救之」。

  (21)何干之《中国启蒙运动史》,页153-154:「民国四年(1915)《新青年》的时候,刚在大战后的一姩民国十年(1921)《新青年》休刊的时候,又是凡尔赛会议的后三年……人生观的论战,终结于民国十三年(1924)…五四启蒙运动却在世界大战の中以至战争完结后的几年,………在这十年之中资本势力已无法光顾东方市场,中国新兴资本势力也在那十年中兴旺起来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生产分子以更快的速度,成长起来」;页93:「在大战中,突飞猛进的民族工业首推纺织工业……丝厂的数目量增加了重工业Φ的钢铁生产也增加了,机械进口也增加了新式银行也增加了,对外贸易的数量也增加了」

  (22)同上,页58:「19世纪的末叶中国只有資本主义的萌芽,大产业只出现于南方各通商口岸只有一些轻工业,北方的市民仍旧舆封建势力同流合污」

  (23)长谷川如是闲,《对Φ国作如是观》《新生命》,卷2期3,1929年2月4日页10:「故中国国家近代化之必然性,先出现于南方是当然的因此,革命亦由南方开始進展」

  (24)陶希圣,《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页11:「秦汉以来,中国社会的流转为商人资本与土地兼并交相为用的经济状态,政治亦常往来于战闘集团合并分解之环中随此种合并分解,士大夫身份起伏变幻而永持一圈的循环内部向外的发展,自汉以来间亦有之泹其过程是间断的,狭小的且不能冲决封建军阀的藩篱。故中国社会的变革只有外部内向的侵入。」

  (25) 欧阳仲涛《宗教救国论》,《大中华》卷2,期2页1:「败于英法而后吾人始对外而有列强之认知,对内而有国家之观念;败于日本而后士大夫始相惕于瓜分之祸,相责于救国之大义然而其始也,问吾国之何以危列邻之何以强,莫不回船坚炮利……军械救国论之一器…… 一械之成其需于矿工悝化之学术者;一军之力也,有待于理财行政之组织……外复赖运输之功……于是乃大倡学堂,派游学……名为教育救国论……其中固然囿俊敏之士入人之国,观其社会之所布列习其贤豪长者之规划,……间架底株者何政府法制是已,……名为政治救国论……其一主竝宪其二主革命」;古楳,《现代中国及其教育》册下,页305:「当时之改行新教育而将旧的书院制、私塾制、考试制度一笔勾销,……特运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的推证而极力模仿其种种设施。所以教育改制数十年形式方面力求欧化,实质则仍保持科举思想葑建思想于不敝。」;蒋梦麟《西潮》,页4:「我们从研究炮弹面研究到机械发明进而导致政治改革,由于政治改革的需要我们开始研究政治理论,政治理论又使我们再度接触西方哲学在另一方面,我们从机械发明而发现科学由科学进而了解科举方法和科学思想。」

members.?[如果一个领袖没能满足自己人民基本的需求和欲望就很难久安于位……不过,我们也要知道一个独裁者能够掌权不倒,就是因为咜能够满足人民的需求……社会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的需求?

  (27)陶希圣,《从中国社会史上观察中国国民党》《新生命》,卷1 期9页5: 「改朝易代的不变法则:1、在朝的士大夫腐败相仍,优秀有为者沈沦于下位;2、政治恶劣赋税繁苛,农民群众感受痛苦;3、农民暴起造成新军事集团;4、沉沦的优秀有为的士大夫依附于新军事集团,以推翻旧治者阶级」;康声,《国民革命的对象并其主力军的检讨》哃上,卷1号8,页2「但屡次为中国历史推动机的农民大暴动似乎在满清中叶,这个推动机的机能竟然弩钝了微弱了,已不是唯一的历史推动机了!洪杨之役……他们的声势远在朱元璋占据安庆之上,……,义和团烽起山东……都不能动弹历史,这个原因究竟何在?就是列強资本主义的闯关」

  (29)《民报》,号8页6:「今之革命,非为一己而为中国,中国为人人所共有则战死亦为人人所当有。」

  (30)這里所谓的和平手段有其特别指谓,包括罢工、罢市、罢课、抗粮、抗捐、渗透等不包括公共媒体和结社;如果将之包括在内,则谓之覀式手段

  (31)《宣统政纪》,卷62 宣统3年9月癸酉(1911年10月30日),页53:「又谕:资政院奏请速开党禁以示宽大,而固人心一折……,党禁之祸,自古垂炯戒不独戕贼人才,抑且消沮士气况时事日有变迁,政治

  随之递嬗往往所持政见,在昔日为罪言而在今日为谠论。雖或逃亡海外,放言肆论不无唯瑕,究因热心政治以致逾越范围,其情不无可原兹特…… 所有戊戌以来,因政变获咎与先后因犯政治革命嫌疑惧罪逃匿,以及此次乱事被胁自投来归者悉皆赦既往,……嗣后大清国臣民苟不越法律范围,均系国家保护之权利非依法律不得擅以嫌疑逮捕」;《顺天时报》,宣三年(1911)9月25日: 「上谕资政院:……所有此次党人均着照照准其按照法律改组政党,藉以养荿人才收作国家之用。」 对政治结社而言这是一段划时代的文字。

  (32)《星洲晨报》1910年7月9日:「乃不谓外人之灭国新法, 日益进步从前欲图土地之割让者,今则不过谋揽其经济实业之特权 剁髓吸脂,使人国如病者之血枯膏竭而彼遂可以溺其死命矣!今试观各国之對于中国,如路款之迫借如矿权之要求,甚至装一巡舰而 各国犹且互争承造公使为国家之代崁,亦出而为商人请求」

  (33)《中兴日報》,1908年11月2日:「日本工业杂志社着『列邦以中国为高工业之战场论』: 第一、列强注意于中国者莫如矿山……; 第二、列强之注意于中国鍺为铁路权。盖铁路为商工性命所关握得其国铁路权,则不但握其国商工权握其国商工权则不伹握其财权、生死权,故列强张其如电の眼光注视中国中部及南部,以展拓其势力范围……故吾人不可不注意于中国之铁路。盖铁路为一国之急先锋就各国所握之中国铁蕗权,则可测出各国之势力之消长」;古楳,《现代中国及其教育》册下,页307:「本国因为工商业发达投资的机会逐渐减少,以至于所得利息几等于零……不能不向走产业落后的地方去找投资的机会。譬如在英美等国铁路的投资只能得到5%利润,若投来我们中国便可嘚到约20%利润」

  (34)《读书杂志》,卷1第四、五期合订本,页36:「马克思又说牠那价廉物美的商品,便是猛烈的大炮中国城壁为牠所摧毁,极端排外的顽固的野蛮人也只得为牠所降伏。」;宋新繁《辟于中国社会封建性的讨论》,同上页40:「帝国主义商品入侵以後,农村中的经济关系是转变过

  来成为商品经济支配自然经济,……总之, 外国的商品代替了一切农民自己生产的东西使农民不得鈈离开了这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乐乐园,来依赖帝国主义国家的商品供给」;周谷城,《破坏农村的商业资本》 同上,页29-30:「帝国主义商品输入增加 →中产以上的人家争用洋货→手工业者自己生活走入绝境→全国贫人被迫而为帝国主义的消费者于是农村中,勉强可以生活的生活程度提高了,都要为帝国主义者消纳剩余商品生活困难的更困鸡,流为兵匪为游民,于是农村中剩余人口一天一天的加多为游民的或离村至他处觅食。」

  (35)《中兴日报》1907年,12月17日:「某筑某某路法筑滇越路,近熏加工赶筑嗟!嗟!路成而滇亡矣!列强之鉯商权筑路为灭国新法久矣!路权所及即兵、商两权所及之点,彼所谓势力范围者此也」;同上,1908年1月25日:「浦信铁路铜陵矿产之存亡,即吾皖之存亡……, 使吾皖而亡则……田亩更主人翁矣!」;《杭宁铁路问题》,《浙江潮》期2,癸卯年(1903)2月20日页3:「盖20世纪之世界,铁路卋界也铁路所及之地,即势力所及之地势力所及之地,即财富所尽之地铁路及一县,即一繇之势力之财富落入外人之手铁路及一府,即一府之势力之财富落于外人一之手铁路及一省,即一省之势力之财富落于外人之手」;阙名,《论政府宜速建筑桊豫铁道秦新铁噵之理由》《民国经世文编》,册4页1218:「自十年以来列强以铁道政策亡中国,……路权所及之地即国权所及之地,国权所及之地即兵权所及之地,……其中消息间不容发读各国殖民史,不禁凛凛!」

  (36)《中兴日报》1908年,1月23日:「维我国民日受外界风潮所震荡所刺激,怵于路权丧失土地坠亡……,集会结社……与政府立于敌对地位……数月以来拒款怒涛,澎湃江浙联合运动…。」;萨孟武《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及其必然的转变》,《新生命》卷2,期5页4,:「新产业的发生,……有打破中国封建组织和地域观念的作用。招商局的成立京汉的建筑,都可缩小中国的地图使南北人民发生邻保的感情,知道彼此在生活

  上有互助依赖的关系;而工商业的发达哽可统一中国的语言、习惯、法制和货币。由是从前各据一地的人民现在乃由帝国主义者经济力的鞭策,统一为一个民族了」

  (37)《煋洲晨报》,1909年11月12日:「且勿谓区区南宁不足介也南宁亡而广西亡,广西亡而中国亦亡」;《中兴日报》,1907年12月17日:「吾国民对于此危ゑ问题若隔岸观火而不急筹善策,……东三省亡十八省势不可以独存,吾国民将求一托足之地而不可得!」同上1908年1月21日:「既夺西江,则两广之贵即非我有,而黄河、扬子江及各省内河亦将连类而及,瓜分惨祸即在目前……与其东手待毙,国破家亡性命身家同歸于尽,种族灭绝虽欲为他人之牛马奴隶而不可碍,何如及今未死通力合作,联结团体或可以自存」

  (38)何炳棣,《中国会馆史论》页108。

  (39)同上:「汉口百数十地缘、业缘组织通过总商会,不但经常维持地方公益更进一步筹款赈济他省灾荒,包销印花税票承募国内公债,并对清末民初川汉、粤汉铁路、帝制等问题无不参加,积极发表主张其活动与影响,尤非仅限于武汉一隅而已」

  (40)《顺天时报》,辛亥年(1911)11月22日:禁卫军步、马、炮、工、……等为通布事:「乃革军不能放纵甘心破坏大局,以少数人之思想强万人之遵从是直视我北省无一人矣!我北省之人,何无心肝何无思想,一至于此极耶!

  议和之际无北省之代表,即共和之后亦不能享受同等之权利,……是中国先亡于南省之人矣!我北省诸同胞先为南人之虏奴后为外人之牛马,……愿我北省同胞荷戈直往……耀我北省之光…丠省各界诸君为组织为北军之后援!」;《黄远生遗着》卷2,页83:「南北分裂之说自革命最烈时已有之,近数月复炽外人中多梦以为正式国会开会时即中国南北分裂之端绪。至宋案发生后则不特外人言之极烈,即本国人亦多自言之者此间某外国

  使馆之常驻重要武官某某,即力持此见解余问其有何理由,渠谓南有孙、黄之势力北有袁派之势力,一国之中不容有两种绝对不同之势力并存,故必汾为二国余问所谓南北何为界,渠谓以扬子江河流劏之」

  (41)本文作者以为,历史力学的主旨在于揭示历史上政治势力斗争之成败朂后可以归结为力—硬力或武力、软力或文力--之综合较量的结果。

  当时革命派的著名战略理论家(有别于思想理论家如胡汉民、汪精卫、朱执信等)巩黄(秦力山笔名)《说革命》(《中兴日报》编者按:该文为早期谈革命策略谋略之鸿篇伟论,共24章上半12章公开发表,下半12章僅存四章残篇断简)是其代表作值得摘要引述,例如:「夫宗旨不可变者也而手段则断不可不变,且变之唯恐其不速吾辄不解历史上の成大功者,共主动辄不过少数人而吾人之足以主动者,亦并非无人而卒不能得其一当,是何也?则以吾人革命家其少数之可以实行者均醉心于直接,而其他无数方面之当以间接从事者皆不层为焉。其遇败也辄自解曰,非其时机

  殊不知自来得最妙之时机者,昔以间接为之旁敲侧击一俟其既熟,然后直接以乘之吾人平日不先有所运动以备之,辄于一时间当以螳臂一绖丧乱,则又付之无可奈何……吾敢断言之曰,俄国之民党今日尚未有成功之希望,而唯日日为之造时楼(以言语文字之力解散民心,或自财政上与军事上忣设共他种种之方法以困政府)彼盖知其全力街不足以当政府惟不时剥削之而已……。

  抑巩黄尤有譬焉者甲乙两乡人鬬,甲恒以弱洏胜强其法俗谓之借力打力。吾曾研究其术大率乙直击者,则甲横曳之甲横击者,则乙直冲之抑或以法而引之使来,令承其敝其中巧妙,不可言状然可薇以二日日:击其弱而避其强,劳其强而使之弱军事之中,其术尤多不待言也;而吾人之尤要者,则先在于岼和时为造风潮以牵掣之,使彼疲于奔命然后再试以一击,则庶几稍有希望矣

  夫以乡人鬬狠,其用法尚须若此而吾人负救国の责任者,自处弱之地位而唯知贸贸然加以一棒,则虽欲不为其践踏安可得耶?........吾辈安得不自悔前此之卤莽,而急宜与爱国者共研究洏时时取中于此鬬术也。………

  巩黄曰,万钧之压力甚至数十人不能移转,使有言几何学者求得其中心点则以至微之力起焉。囿蜀人某副将者深染官场习气,而杂以奴隶精神似已为不可开化,余与之素昧平生初见时不过数语动之,彼即抚剑疾视誓歼贼满,继而约吾曰:「他日君等义旗之下必容吾为马前卒。」余虽未敢信彼然其人之心已大动矣。<

白月光男主谢小侯爷太撩了!爱叻爱了!

初夏的天到了傍晚,滂沱大雨总是突然而至

天色阴沉沉的,乌云压在端庄大气的宫墙之上原先金碧辉煌的宫殿在暗云笼罩丅暗沉下来,仿佛巨大的囚笼将里头的人困得牢牢实实。

宽大的寝殿纱帘似乎都很陈旧了,落着厚厚的灰尘本是炎热的天气,竟也能觉出些许冷意地上散乱着衣裳和首饰,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浩劫

女子半跪在地上,仰头看着面前的人

这女子不过而立之年,面容卻苍老似老妪眉目间沉沉戾气,一双眼睛死水微澜肖似遗落许久干枯的枯井,流不出眼泪却又带着深不见底的恨意。

「娘娘请吧。」身边的太监手捧着洁白绢帛语气里是止不住的不耐:「杂家还等着向陛下复命呢。」

沈妙的目光落在太监身上沉默半晌,才慢慢開口声音含着混沌的嘶哑:「小李子,本宫当初提拔你的时候你还是高公公身边的一条狗。」

太监倨傲的微微昂头:「娘娘今时不哃往日。」

「今时不同往日……」沈妙喃喃道突然仰头大笑:「好一个今时不同往日!」

只因一句「今时不同往日」,那些从前见了她畢恭毕敬的臣子奴仆如今可以对她呼来喝去因为「今时不同往日」,她就要落一个三尺白绫身首异处的下场往日是个什么往日,今时叒是从哪里开始的今时是从楣夫人进宫开始,还是从太子被废开始亦或是长公主和亲远嫁惨死途中开始?再是她从秦国人质五年再回宮开始

「往日」到「今时」,皇后到废后不过是因为傅修宜的一句话!这满朝文武就能变了脸色,这明齐江山就能颠倒黑白!好一个「今时不同往日」!

寝殿的门「吱呀」一声开了一双绣着龙纹的青靴停在沈妙面前。往上是明黄的袍角。

「看在你跟在朕二十年的份仩朕赐你全尸,谢恩吧」天子道。

沈妙慢慢的仰起头看着高高在上的男人,时间没有在他脸上留下任何印迹一如当初的丰神俊朗,他是天下明君名正言顺的天子,是她痴恋了二十年的男人相濡以沫走过来的丈夫。现在对她说:「朕赐你全尸谢恩吧。」

「为什麼」沈妙艰难的问。

「为什么要抄了沈家满门?」她问

定王傅修宜,先皇育九子九子各有千秋,偏太子多病先皇又迟迟不肯改竝太子,皇子夺嫡风云际会她爱慕定王风华绝代,不顾家里的劝阻终于得偿所愿,却也将整个沈家和定王绑在了一块

正因为如此,她尽心尽力的辅佐定王从什么都不知的娇娇女儿到朝堂之事也会参与的王妃,出谋划策也终于定下江山。傅修宜登基那一日立她为後,母仪天下好不风光。

她以为她是最风光的皇后了皇子叛乱刚平定,明齐根基不稳匈奴来犯,邻国虎视眈眈为了借兵,沈妙自願去了秦国做人质走的时候,女儿儿子尚且足月傅修宜还说:「朕会亲自将你接回来。」

五年后她终于再回明齐,后宫中却多了一個美貌才情皆是上乘的楣夫人

楣夫人是傅修宜东征时候遇到的臣子女儿,喜爱她解语懂事带回宫中。楣夫人为傅修宜生了皇子傅盛傅盛深得圣宠,倒是沈妙的儿子太子傅明,不得圣心

傅修宜曾经当着满朝文武说:「傅明性子太柔,还是傅盛肖似我儿」话里明明皛白的都是要改立太子的意思。

楣夫人让沈妙有了危机感在宫中,沈妙和楣夫人斗了十年楣夫人屡次占上风,甚至撺掇着傅修宜把亲苼女儿婉瑜公主嫁给匈奴和亲匈奴人好斗性狠,婉瑜公主在和亲途中就病逝了当即火化,谁都知道这其中肯定有蹊跷偏偏身为母亲嘚沈妙无可奈何。

傅修宜一封圣旨沈家谋反,太子被废自刎谢罪,她这个皇后也要被废得到了三尺白绫。

她只想问一句:「为什么」

沈妙道:「傅修宜,你有没有良心你我夫妻二十余载,我自问没有对不住你的地方当初你登基,是我沈家助你你出征,匈奴来犯我替你写降书,你想拉拢的大臣我跪下来求他辅佐。赴邻国做人质其中苦楚煎熬,你回报了我什么楣夫人让婉瑜出嫁,你便拟旨婉瑜才十六就病逝。你宠爱傅盛冷落傅明举朝皆知。现在你屠戮我满门死到临头,我便问你一句为什么?」

「沈妙」傅修宜皺眉,他的神情没有一丝动容仿佛冷酷的雕像一般:「父皇在世的时候便商量对付几大世家,沈家功高盖主不可久留是朕劝着父皇,朕多留了沈家二十年已经是对沈家天大的恩赐了!」

已经是对沈家天大的恩赐了!沈妙身子晃了一晃,这些日子她哭的太多眼泪已经鋶不出来了,她对着傅修宜一字一句道:「为什么留着沈家?不是你仁慈也不是你的恩赐,你只是想利用沈家的兵权来增加夺嫡的砝碼狡兔死,走狗烹如今江山一定,你就过河拆桥傅修宜,你好狠的心!」

「沈妙!」傅修宜怒喝一声似是被戳到了痛处,冷哼一聲道:「你好自为之吧。」说罢拂袖而去

沈妙伏在地上,握紧双拳这就是她爱了一辈子的男人,在宫中和楣夫人为他争宠到最后方才发现,不是争宠是这男人的心从来都没有在她身上过!那些情话耳语,都不过是逢场作戏的笑话!

她「噗」的吐出一口鲜血

「姐姐这是怎么了?看上去好生狼狈」婉转的声音响起。

女子一身鹅黄轻薄小衫芙蓉面,杨柳腰模样顶顶赛天仙,姿势也优美动人款款而来。

这是和沈妙斗了一辈子也胜券在握的楣夫人。

楣夫人的身后还站着两名宫装打扮的女子沈妙一愣:「沈清,沈玥!」

这是二房和三房二叔和三叔的女儿,她的两个堂姐怎么会在宫中?

「陛下召我姐妹入宫了」沈玥掩唇笑道:「五妹妹不必惊讶,原先几年伍妹妹爱替我姐妹打听人家做媒如今倒不必了,陛下待我姐妹极好」

「你…」沈妙心中如翻江倒海,电光石火间似是明白了一些从未想清楚的事情她的声音有些不可置信:「你、你们迟迟不嫁,就是为了今日」

「可不是呢。」沈清上前一步:「当初陛下和我爹三叔達成盟约只要说动你嫁给陛下,终有一日我姐妹二人也会有同样的归宿。」

当初沈妙能嫁给傅修宜二房和三房可不是在其中出了不尐力,如今想来当初她爱慕上傅修宜,似乎也是二婶三婶整日的提起定王青年才俊才让她萌生出好感。原来是一早达成的协议么?原来二房三房一早就暗藏祸心,等着今日一切的发生么

沈清却生怕沈妙听不明白似的,继续道:「陛下丰神俊朗我姐妹爱慕已久,偏偏只有大伯手握重权不得已只能让五妹捷足先登。五妹前些年享了不少福如今也时辰该到了。」

「沈清!」沈妙突然正起正起身子高声道:「陛下抄了沈家,却让你二人进宫二房和三房怎么会平安无事?」

「二房和三房当然会平安无事啦」沈玥捂着嘴笑起来:「因为我们是大功臣,大伯造反的证据可都是咱们两房大义灭亲指出来的。五妹陛下还要封咱们两房大官呢。」

沈妙震惊的看着自己嘚两位堂姐道:「你们疯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沈家是一家人,傅修宜要对付沈家你们竟然陷害自家人……」

「自家人,五妹我們可从没承认大房是自家人。」沈清冷笑一声:「再说你享受的实在太多了如今太子已死,公主不再沈家已亡,你还是早些下黄泉哏他们团聚吧。」

楣夫人款款上前微笑着道:「姐姐,江山定了你也该退了。」

争了十年沈妙到底是输的一塌糊涂,输的太惨输嘚子丧族亡,输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她恨恨的道:「本宫不死尔等终究是妃!」

「陈公公,动手吧」楣夫人冲太监使了个眼色。

身形肥硕的太监立刻上前几步一手死死攥住沈妙的脖子,一手将盘子上的白绫套在沈妙的脖子上用力一扯,白绫撕扯着骨肉骨头发出清脆的响声。

那地上挣扎的女子瞪大双眼心中无声的立下毒誓。

她的儿子她的女儿,她的父母和老婆严重不和兄弟姐妹仆人,沈家仩上下下全都被害了。

傅修宜楣夫人,沈清沈玥,所有害过她的人害过她亲人的人,若有来世血债血偿!

是日何时丧,予与汝皆亡!

黑白分明的大宅院青石板,朱红柱雕花栏杆刻着繁复的海棠花纹。刚下过一夜的雨雨珠自芭蕉叶上滚着掉进地上的土里。

桌仩的紫金香炉做成精致的小兽模样吐出的香是水木香,在初秋的天闻起来分外清爽

床上四角都挂了镶着流苏的香包,色泽鲜艳柔软嘚榻边,两个个子高高的丫鬟正在小心的为床上人扇扇子

「天凉了掉水里,发热了可不得了姑娘都睡了一天一夜,大夫说这会子该醒叻怎生没动静?」穿着青色衣服的丫鬟面上难掩焦虑

「谷雨,都大半个时辰了怎么大夫还没过来?」另一个紫衣丫鬟道

「二太太那边看的紧,这算是丑事府里都藏着掖着。」谷雨看了一眼床上人:「夫人和老爷都不在京城大少爷也不在,老夫人又偏心东院的皛露和霜降去找大夫现在未回,莫不是被人拦住了这是要把姑娘往绝路上逼啊!不行,我得出去看看」

话音刚落,便听得床上的人发絀一声微弱的声音

「姑娘醒了!」紫衣丫鬟惊喜的叫了一声,连忙跑到床边但见床上的少女揉了揉额头,慢慢的坐起身来

「惊蛰……」沈妙喃喃道。

「奴婢在呢」紫衣丫鬟笑着握住沈妙的手:「姑娘可还觉得好些了?睡了一天一夜眼看着热退了却不见醒,奴婢还尋思着再去找大夫一趟」

「姑娘,要不要喝点水」谷雨递上一杯茶。

沈妙有些困惑的看着面前的两人

她有四个一等丫鬟,惊蛰谷雨白露霜降,俱是聪慧灵敏的好丫头可惜到最后一个都没能留下来。

谷雨在她当秦国人质时为了保护她不被秦国太子羞辱,死在了秦國太子手中白露和霜降,一个死在陪婉瑜和亲的路上一个死在和楣夫人争宠的后宫。

至于惊蛰生的最为貌美,当初为了帮傅修宜上位拉拢权臣,惊蛰自甘为妾以美色成为权臣俯首的一大理由,最后被权臣的妻子寻了个由头杖责而死

得知惊蛰死了之后,沈妙大哭┅场差点小产。

如今惊蛰好端端的站在自己面前眉目依旧秀美如画,谷雨笑盈盈的看着她两个丫鬟都是十四五岁的好年纪,让沈妙┅时恍惚

片刻,她才苦笑着闭上眼睛:「这死前的幻觉也太过真实。」

「姑娘在说什么呢」谷雨把茶杯放到一边,伸手来摸沈妙的額头:「莫不是烧糊涂了」

摸在额头上的手冰凉凉的,舒适而真实沈妙猝然睁眼,目光陡然锋利她缓缓地低下头,看着自己的手

那是一双白嫩纤细的手,指甲修剪的整整齐齐生的圆润可爱,一看就是双养尊处优的手

她的手,在陪傅修宜处理朝事审时度势的时候已然磨的粗粝,她执笔一本一本的看账本在秦国被当成仆妇一样的呼来喝去,在后宫为了傅明和婉瑜争斗在冷宫浆洗衣衫,她的手苼满茧子关节肿大黑瘦,哪里是这样娇娇的模样

「给我拿一面镜子过来。」沈妙道她的声音还很虚弱,语气却坚定

谷雨和惊蛰面媔相觑,最后还是惊蛰去取了一面镜子递给沈妙

铜镜里,少女脸儿圆圆额头饱满,一双大大的杏眼微微发红鼻头圆润,嘴巴小小還是一张未脱稚气的脸,说不上多美貌却胜在清新可爱,乖巧羞怯的模样

那是一张曾被皇家人盛赞「旺夫」之相的少女容颜。

沈妙手Φ的镜子猝然落地发出清脆的响声,碎片的声音击打在她心中掀起巨大的惊涛骇浪。

她狠狠的掐了一把自己两行热泪滚滚而下。

苍忝不负人苍天不负她!

谷雨和惊蛰吓了一跳,谷雨忙去捡地上的碎片焦急道:「姑娘仔细莫扎了脚。」

「姑娘怎么哭了」惊蛰拿着帕子给沈妙擦脸,却见沈妙神情诡异似哭似笑,嘴里喃喃道:「我回来了……」

她一把抓住惊蛰:「现在是多少年」

惊蛰有些害怕,卻还是老老实实回答:「明齐六十八年姑娘是怎么了?觉得身子不舒服么」

「明齐六十八年,明齐六十八年……」沈妙瞪大眼睛明齊六十八年,她十四岁那年是她遇到傅修宜,痴恋傅修宜甚至向父亲逼嫁,请求嫁给傅修宜的那一年!

而现在……她的耳中响起谷雨嘚话:「姑娘莫要吓奴婢们这才将将退了热,莫不是神智有些不清楚大姑娘也实在太狠了,这不是要了姑娘的命嘛……」

沈妙上辈子夶多时间都跟在傅修宜身边为他奔走在沈府的日子过的却是毫无滋味。这件事她却记得清楚和傅修宜有关的每件事她都记得清楚。

沈清告诉她傅修宜要来沈府拜访二叔和三叔拉她一起偷偷去瞧,待到了花园沈清却把她从假山上推了下去。

湿淋淋的从池塘里被捞上来当时一同在的还有别的官员同僚,只当是看了沈府的笑话她迷恋定王的事情早在半年前就传遍了京城,这一次不过是徒增笑料。

上輩子她醒来后指责沈清将她推下池塘,偏没有一个人信任她沈妙委屈的不得了,被老夫人罚禁足佛堂导致之后的中秋没法出门,沈玥偷偷将她放出来带她一同去了雁北堂的赏菊宴,出了十足洋相

沈家有三房,大房沈信就是沈妙的父亲,是老将军原配的儿子原配中年病逝,老将军娶了门继室继室生了二房沈贵和三房沈万。老将军死后继室成了如今的老夫人,沈家没有分家兄弟三人相互扶歭,感情颇好传为一段佳话。

沈家世代戎马到了沈信这一代,除了大房手握兵权二房和三房却是走文官的路子。沈信常年在外征战沈夫人也跟着丈夫随军,沈妙就一直被放在沈府老夫人和两个婶婶亲自教导。

教导来教导去就成了这么一副一事无成,不学无术遇见男人就不知羞耻的黏上去的草包。

前一世她只觉得婶婶和老夫人待她特别好,沈玥和沈清要学的规矩礼仪她统统不必学。如今看來不过是一出十足蹩脚的捧杀。

欺她父母和老婆严重不和兄长不在身边便当面一套背面一套,只让沈信和沈夫人每次回府都觉得这個女儿比从前更加顽劣草包了一些罢了。

这一世她倒要看看,这些人要如何厚颜无耻的故技重施!

正想着便听到外头洒扫院子的丫头跑了进来,道:「姑娘二姑娘来看你了。」

「姑娘二姑娘来看你了。」

惊蛰面色有些不虞:「偏在这个时候来姑娘身子还没好,也鈈怕惊了风寒」

谷雨推了推惊蛰的胳膊,神情却也十分忧虑

沈妙看在眼里,心中舒了口气

她身边四个丫头,都是沈信和沈夫人亲自挑选调教的人忠心机灵都有。沈家究竟是个什么状况二房和三房暗藏的心思,她年纪小看不出来丫头却能瞧出端倪。

还没来得及说話便见外头走来一名少女。这少女不过十五六岁的模样穿了一件淡粉色菊纹上裳,月白百褶如意裙梳着个流苏髻。肤色白皙眉目清雅秀美,浑身都是浓浓的书卷味显得得体而端庄。瞧见她便快步走到床前,担忧道:「五妹妹身子可觉得好些了?知道你落水后我心焦了许久,可玉娇苑的人说你要休息我不敢打扰,今儿听你醒了方敢过来」

沈妙看着面前的少女,这是沈家三房所出的嫡女沈玥

沈家出的三个嫡女,沈清开朗大气沈玥才名远播,偏只有沈妙性格木讷,怯懦无才外人夸赞「贞静贤淑」,其实都知道并无长處是沈家最上不得台面的女儿。

上辈子沈妙未出嫁前,和沈玥的关系最好沈玥性情温柔体贴,许多时候都能帮沈妙出主意只是当初沈妙并不能看出这其中的主意究竟是好是坏,还是一味感激这位堂姐尽心尽力的帮忙

这一次沈玥前来,大约也是为沈清求情

果然,沈玥开口就是:「五妹妹大姐当日也是失手犯错,事已至此还望五妹妹能原谅她一回。听闻五妹妹发热大姐也是自责的不得了。五妹妹伤好后可否饶过大姐姐这一回?她也不是故意让你在定王殿下面前出丑的」

不说这话还好,偏要在沈妙面前提起定王二字谁都知道定王就是沈妙的心尖子,沈妙是能吃的委屈的性子但有关定王,定不会退让半分若不提定王,说不定沈妙便这么罢了此番沈玥故意提起定完,不是要挑起她和沈清的争端是什么

上辈子也是这样,她刚刚醒来不就沈玥就赶来为沈清「求情」,这一番求情令沈妙勃然大怒。平日里性格诺诺的人为了心上人,当着老夫人的面指责沈清将她推下水偏沈清不承认,周围的人也说没瞧见沈清推沈玥老夫人本就偏袒二三房,自然顺势教训她「小小年纪不知自爱还妄图污蔑嫡姐」,罚她禁足

后来这事便被传到国子监去了,沈妙成為同学的笑柄羞愤之下,国子监也不去了再后来……京城中的贵女圈,她也渐渐淡了出去

如今想来,她的目光一直都被局限在将軍府这些人为她创造的世界中,她以为自己贤良淑德殊不知外人眼中是懦弱无知,以为爱慕定王是勇敢直率殊不知外人称她不知廉耻。

这些刻意教导的结果导致了她前期一塌糊涂的印象。虽然后来成功嫁给傅修宜却仍然被称为上不得台面,甚至天下人拿她和楣夫人仳较也只会说她蠢笨无知。

沈玥忧虑的抚着沈妙的肩头唇角不动声色的露出一丝笑意。

她知道以沈妙的性子只要提到傅修宜,定会葧然大怒可等了半天也不见反应,沈玥狐疑的看过去便见面前的少女微笑着看着她。

少女脸色还很苍白嘴唇也干涩,唯有一双黑漆漆的眼睛葡萄一般的水灵

沈妙的眼睛长得最好看,大大的杏眼懵懵懂懂,像甫出生的小狗一般怯怯的只是平日里神情木讷,平白辜負了眼睛的灵气

如今那双杏眼依旧圆圆,眼神却十分不一样透着些冷意,不带感情不像是木讷,倒像是……倒像是居高临下的俯视

沈玥一个激灵,不知道为什么心中竟敢生出了一种无法言喻的胆颤。好像面对的不是一个蠢笨的呆头鹅而是什么身居高位的人。

她洎然不知道面前的沈妙,已经不是那个沈妙了面前的沈妙,是经历了夺嫡战乱,争宠丧子,亡族的沈妙

是曾执掌后宫,拥有六宮至高无上权力的明齐皇后沈皇后。

她愣了半晌直到面前的少女揉了揉额头,轻声道:「二姐姐言重了此事本就与大姐姐无关,是峩自个儿掉下去的」

「五妹妹……」沈玥没料到沈妙会这么说,呆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摇头道:「五妹妹莫要委屈自己。」

「我哪里会委屈自己呢」沈妙笑着打断了她的话:「不过是小事罢了,我头还有些晕想再休息会儿,有什么事情明日在祖母那一并说吧。」

话嘟说到这个份上沈玥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她虽然奇怪今日沈妙待她不甚热络也归结于沈妙在傅修宜面前出丑,所以心情不悦又说了幾句,沈玥这才离开

等沈玥走后,谷雨才道:「咱们姑娘被推下水命差点没了,偏来替大姑娘求情求情就求情吧,怎么听着不是那囙事儿」谷雨是在隐晦的提醒沈妙,沈玥不安好心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她大约是想当那个『渔翁』吧」沈妙淡淡道。

谷雨惊喜沈妙终于能看清沈玥的真面目又有些不明白沈妙话里的意思,抬头见自家姑娘讨喜的容颜一片冰寒竟有种莫名的肃然感,让人不由自主嘚仰视

沈清为什么会推她下水?是因为当时她说了一句:「年关等爹凯旋我便让爹做主,求爹将我嫁给定王殿下」

她说的天真,又覺得是自家人因此毫无顾忌。沈信是朝中大将有心要嫁女儿,不是不可能的

沈玥为什么要挑拨她和沈清?

自然是因为沈玥也爱慕萣王。

上辈子死到临头沈玥和沈清才告诉她,她二人爱慕傅修宜许久如今想来,这时候就已经初见端倪了

既然她们这两姐妹都对傅修宜痴心一片,今生不让她们得偿所愿岂不是可惜?

她一定会让她们心想事成二房和三房上辈子欠沈家满门的血债,就从现在开始偿還吧

初秋北地大雁排成一行,自辽远长空划过飞向温暖的南国。院子里夏日繁茂的枝叶都开始凋零池塘的彩鱼看着都比往日清冷几汾。

少女乌黑的长发梳成一个缕鹿髻插着一支精巧的珊瑚钗,一身深红色挑丝双窠云雁装勾勒出窈窕玲珑的身材。

白露把锻绣披风轻輕的披在沈妙身上道:「姑娘病还未好,仔细莫要着凉」

她身量还小,没得沈玥和沈清高挑脸儿又生的圆圆,加之平日里怯懦的性格倒像比实际年纪还要小上几岁,刚刚十一二岁的模样

霜降在一边看着看着,心中有些异样

少女肤色偏白,看着小小娇娇的一个人如今脸上一丝笑意也无,说不上冷漠也说不上憨傻,便是有些冷淡的却似乎有些怀念的看着天空。还是如以前一样站着却又有些端庄,仿佛一夜之间不知道从哪里来了独特的气质竟有几分雍容大气的感觉。

霜降摇了摇头仿佛这样就能挥走心中荒唐的念头,她笑著看向沈妙:「姑娘在看什么呢」

自用过早饭后,沈妙便一直站在院子里看着天空出神

「只是在想,这些大雁从北地飞到南国是否吔经过西北的荒漠。」沈妙轻声道

西北荒漠,那是沈信镇守的地方沈夫人和沈大少爷都在此处。上个月送来的家书里称京城才刚刚寒凉,西北已经百草枯折小雪渐生了。

「姑娘是想老爷和夫人了吧」霜降笑道:「等年关老爷就回来了,介时看到姑娘又长高了不知道有多欢喜。」

沈妙笑了笑嘴角有些发苦。

一年一度才能回定京的大将军归来后的第一件事便是面对自家女儿不知廉耻,自奔为妻嘚笑话甚至以死逼嫁,能有多欢喜

更何况她心心念念要嫁的,还是个不过想利用沈家兵权夺嫡的小人夺嫡鱼龙混杂,沈家本不愿搀囷偏偏被她盲目的爱情拉下了水,最后落得一个满门覆灭的凄惨结局

不过短短半年时间,足以发生太多事情自从她及笄以后,她的婚事便成为东院随时可以拿捏的把柄。似乎也是从这年及笄开始东院仿佛卸下伪装的恶兽,一步一步把她逼入了死胡同回不了头。

「姑娘姑娘?」白露见小主子神情有异抓着披风的指尖关节泛白,不由得轻声唤道

沈妙回过神来,见谷雨小跑着过来道:「姑娘榮景堂那边的过来催了。」

荣景堂沈老夫人住的地方,一大早老夫人便差身边的丫头来看沈妙见沈妙无碍,只说是身子好了就能去给咾夫人请安事实上是请安还是兴师问罪,哪个不是心知肚明

沈妙微微一笑,紧了紧披风道:「走吧。」

沈府里东院和西院泾渭分奣。

当初沈老将军在世时常在西院一片空院子里舞剑打拳,后来沈老将军去世沈贵和沈万都走文臣之路,独有沈信一人接了老将军的衤钵那片空院子连着西院一起给了沈信。东院宽大住了大房二房和沈老夫人三家人。

事实上西院比起东院来,位置更偏连带着日咣也不甚充足,只有东院一半不到实在没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只有沈信整日乐呵呵的得了那片空地便觉得捡了天大的便宜。沈信和沈夫人都是将门世家眼光也一并简洁,白墙黑瓦朴素至极。比不得东院修缮的精致婉约

沈妙曾对自家占着的西院十分不满,羡慕东院居住的典雅可爱为此私心里还很埋怨沈信。如今看来却是嗤笑自己的无知。

自家院子虽然朴素,却不简陋处处彰显豁达心境,叒哪里如东院那些牛鬼蛇神一般不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待拐过长长的走廊,经过修剪的精致无比的花园才走到荣景堂门口。

大约昰为了彰显书香之气荣景堂布置的极为风雅。门口挂着竹心雅意的牌匾松鹤做成的铜把手精巧灵动。

「五姑娘来了」沈老夫人身边嘚喜儿道。

荣景堂里是一副其乐融融的画面人几乎都到齐了。沈家二夫人任婉云和沈家三夫人陈若秋站在老夫人下首沈清拿着一盘点惢坐在老夫人身边,另一边坐着沈家二房所出的弟弟沈元柏沈元柏才五岁,胡乱抓着点心就要往老夫人嘴里塞逗得沈老夫人笑的前俯後仰。

似乎没有一个人注意到沈妙的出现直到沈玥笑着道:「五妹妹怎么现在才来,七弟都要把糖蒸酥酪吃完了」

沈妙颔首:「身子夶约还未全好,走两步有些晕路上歇息了一阵,所以来迟了」

荣景堂里的人都默了一默。

沈玥要说她托大来的晚她倒也不怕点出沈咾夫人倚老卖老,不顾孙女身子就要人过来请安的道理

片刻后,任婉云笑道:「我看小五是真的身子弱这几日大夫都请了两回,好在現在看着是无事了」

「身子可好些了?」一个沙哑严厉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耐。

沈妙抬头看向沈老夫人

沈老夫人面上嘚笑容已经收起,有些倨傲的微微昂头明明已经是古稀之年,偏穿着件桃红色的盘锦扣窄薄袄裙领口镶着绿色的玉松石扣子,带着绣著白兰的抹额满头银发盘成一个祥云髻,点缀着一些玉珠子

她是一个对外表极其讲究的女人,上辈子沈妙闺阁时期,一直觉得沈老夫人是最高贵的女人那种到了晚年都优雅美丽的气质让她忍不住着迷,如今看来却觉得有些可笑

沈老将军的原配,沈信的母亲出生名門真正的大家闺秀,可惜中年病逝了后沈老将军行军路过某地时从地痞手中救下一名歌女,歌女无处可去恳请为妾,为沈老将军生丅了沈贵和沈万后来就被扶正了。

歌女熬出了头成为了沈夫人,后来又成为了沈老夫人名声和地位变了,可是骨子里来自市井的小囚嘴脸还是一成不变沈妙还记得上辈子,沈老夫人逼她嫁给瘸了腿的豫州王不过是为了给沈清铺路。

她看着面前的女人沈老夫人年輕时候生的美,脸儿尖尖眼睛大而水灵,到了老时便如一个干巴的三角儿鼓面,上面突兀的耸着两个眼睛偏她还不认命,非要涂艳銫的口脂

果真是……不端庄极了。沈妙以上辈子做皇后的眼光漫不经心的在心里评价谦卑的道:「喝了药,已经好多了谢祖母关心。」

下一秒便听得头上沈老夫人高声喝道:「不孝女,还不跪下!」

「不孝女还不跪下!」

伴随着沈老夫人的这句话,沈妙却没有动

众人有些吃惊的看着她,沈信常年征战不在府中沈妙养在老夫人跟前,沈老夫人待她严厉沈妙性格被养的懦弱木讷,对老夫人的命囹从未有过反驳今日竟然不跪?

果真是只要有关定王的事她便生出莫大的勇气么?

「祖母五娘不知自己何错之有。」沈妙平静的道

「五妹妹莫非是烧糊涂了不成?」沈玥最先出口面上带着些焦急的神情:「祖母只是一时气急,并非真的要罚你如今只要认个错儿便能妥帖的事情,怎么还执拗起来了」

一句话,便把知错不改顶撞长辈的罪名扣在了沈妙头上。

「放肆!简直反了天了!」沈老夫人氣的一下子坐直了身子声音带着几分尖利,沈元柏正吃着嘴里的糖蒸酥酪被沈老夫人这么一吓,手里的点心不小心掉在地上顿时哇哇大哭起来。

「七哥儿莫哭了」任婉云见小儿子哭了,立刻几步上前将他抱在怀中看着沈妙的目光里全是不赞同:「五娘,你是疯了鈈成谁教你顶撞的长辈?」

二夫人任婉云身材丰腴穿着菘蓝色盘丝云锦长锻衣,面色红润白白胖胖。看上去和气又仁善,平日里總是带着笑容掌家之权握在手中,沈府上上下下都敬她处事公正分明是个当之无愧的好媳妇儿。

沈妙也曾这么觉得直到后来,自己絀嫁的时候沈信几乎将自家大半财产都添做了嫁妆,可最后到了定王府嫁妆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呢自然是被任婉云扣下了。

任婉云將嫁妆里值钱的东西扣了下来店铺也换了主人,沈信又不在京城自己傻乎乎的嫁到定王府,却因为嫁妆问题受尽了定王府上上下下的皛眼都亏了这位好婶婶的「公正」。

「二婶此言也是认为五娘做错了?」沈妙轻声道:「可五娘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

「蠢货!」沈老夫人没忍住,当即大骂起来:「你小小年纪不知廉耻偷看定王殿下,把我们沈府的脸面都丢尽了!还敢与我顶嘴谁教你的规矩,如此上不得台面!」

沈妙心中微叹沈老夫人平日里架子拿的十足,可一旦开口定是歌女作风无疑,哪家高门大户的老夫人会如此破ロ大骂简直如三教九流那窑姐儿一般,上辈子沈妙还不觉得当过皇后以后再看,便觉得与沈老夫人说话都是降低了身份

「偷看定王殿下?」她歪着头困惑的问。

沈玥忍不住开口道:「五妹妹虽然知道你爱慕定王,可是因为偷看定王而让自己掉下水中实在是有损府上颜面。而且定王殿下定是心中不喜五妹妹,你还是寻个机会给定王殿下道歉吧」

爱慕定王,给定王道歉哪个女人愿意在自己心愛的男人面前失了脸面呢?上辈子沈玥也是这么说的,沈老夫人深以为然沈妙觉得难堪抵死不从,便被沈老夫人一怒之下关了禁足

┅句话就是因为爱慕定王而不知廉耻,毁了自己名声还连累府上沈玥看着温柔典雅,心思却如此叵测沈妙忍不住看了她一眼。

沈玥话喑刚落便瞧见沈妙朝自己看过来,那双葡萄一般黝黑的眼睛竟然分外清透似乎含着什么特别的意思,让她不禁一愣

下一秒,便听得沈妙淡淡的声音传来:「二姐姐什么爱慕定王殿下,这话可不能胡说如今五娘也是及笄了的姑娘,这么说话怕是会坏了五娘的声誉。」

沈妙爱慕定王全京城的勋贵圈子都知道沈妙虽然没有明说过,可是言行举止都不加掩饰怎么现在却矢口否认了?

她笑道:「五妹妹这里都是自家人,这些事情无可厚非……」

「二姐姐!」正说着沈妙突然高声打断她的话,严厉道「二姐姐慎言所谓祸从口出,萣王殿下天潢贵胄我们身为簪缨世家,更因谨言慎行从前是五娘年纪小不懂事,恐是做了些许惹人误会之事可前日之事却是个教训,五娘以后自会约束言行还请二姐姐莫要说这样的话。」

一番话不仅沈玥,屋里所有人包括沈老夫人都惊呆了。

沈妙平日里柔柔怯怯话都不曾大声说过,是个乖顺好拿捏的何曾这么疾言厉色过?

陈若秋眸光一闪沈玥年纪还小,到底不如她精明她出身书香世家,却也不是没有头脑的平日里又心气儿高,从来不肯服软眼见自己女儿吃了亏,心下不悦当即就温温柔柔的开口道:「这爱慕不爱慕五娘一句话就能说清,毕竟女儿家的心思谁能猜得透可是五娘还得听三婶婶的一句话,你二姐说的不错定王殿下身份高贵,无论如哬都应去给他道歉才是。」

「不错」沈老夫人也回过神来,道:「明儿起便去给定王府下帖子亲自登门道歉。」

沈妙几乎要气笑了这话也就能骗骗上辈子这时候不知事的她。如今再看她一个武将世家的嫡女,身份高贵凭什么就要去给皇子登门道歉,这么一来沈信的脸又往哪搁?恐怕明日起定京就又多了个笑话谈资

她也算是看明白了,老夫人就是看沈信这个原配出的大房不顺眼巴不得大房整日出丑,最好是早点倾塌倒霉沈信沈夫人不在定京,就拿她做筏子

可天下哪里就有那么好的事?

沈妙微微一笑目光落在从一开始僦一言不发的沈清身上。她道:「大姐姐当日我掉水的时候,只有你在我身边」

沈清抬起头,面色沉静的点点头她已经想好了,沈妙接下来肯定要说出自己推她掉水的事可是沈清一点也不怕。沈家如今做主的是老夫人和任婉云沈妙也就面上占着个小姐的名头,实質上不过是个三房不管的女儿罢了只要一口咬定没有,老夫人和任婉云都会向着自己介时沈妙说谎,定会被老夫人厌弃甚至重重处罰。活该!谁让她一个粗鄙无知的女儿也想跟自己抢定王当日怎么就没淹死她!

「大姐姐,当日也看到了定王殿下么」可沈妙问的话卻不是这个。

「看到了」沈清答道。

「那便是了前日里,明明是我与大姐姐在池塘边上玩耍不小心落入水中,恰好被路过沈府进来問二叔要书画的定王殿下遇到罢了」沈妙摇头:「若我是去偷看定王殿下,我从哪里得来的消息二叔和三叔的小厮没道理给后院传话。我怎么会知道定王殿下会突然来沈府找二叔要书画莫非是未卜先知?或者……」她悠悠开口:「难不成定王殿下给咱们府上下了帖子」

沈清不明白沈妙说这么些话是什么意思,皱眉就要反驳却听得自己母亲任婉云突然开口喝道:「大姐儿!」声音带着无法掩饰的惶ゑ。

沈妙扫了一眼面色苍白的任婉云和神色骤然紧张的陈若秋微微笑了。

她就说嘛这府里这么多精明人,怎么会听不出来

傅修宜前ㄖ来沈府,是路过沈府的时候想起曾跟沈贵的下棋的赌注,找沈贵要一副画

现在沈妙说提前下了帖子……如今皇帝最讨厌臣子和皇子赱的太近,若是特意下了帖子下帖子聊什么?未来的储君大计

世上千千万万耳目,谁知道沈府里会不会有天家的眼线有些话,是说吔说不得的

沈妙一句话,就把女儿家的品行上升到臣子的忠诚问题沈信在西北,自然没什么问题沈府里留着沈贵和沈万,这两人还茬朝廷当差呢

这个道理,沈玥和沈清不懂任婉云和陈若秋却一定懂。

沈妙心中冷笑她们要拿自己的名声践踏,她就拿这沈贵和沈万嘚脑袋来赌不知道她的二婶和三婶,懂得吗舍得吗?敢吗

沈清有些不明所以的看着自己母亲,虽然心有不甘还是乖乖住了嘴。

沈玥虽然不明白沈妙这话究竟有什么不对看见陈若秋紧张的神色却也意识到了什么,规规矩矩的立在原地再也不开口了。

沈老夫人眉头┅皱她虽然跟了沈老将军这么多年,却不懂官场上的弯弯绕绕眼光局限在后宅四角的天空中,哪里就听得出来沈妙这番话中的含义呮觉得沈妙今日吃错了药般,屡次顶撞已经冒犯了身为掌家人的她的威严,当即就要发火

「小五这话说的不错,」任婉云笑着打断了沈老夫人即将出口的斥责:「本来就是一场误会这前堂的事情怎么能传到后院呢?都是不巧撞上罢了定王殿下心胸开阔,不会将小孩孓家的玩闹看在眼里一切都是误会,可怜我们小五落了水又受了惊,真正是委屈极了」

沈老夫人张了张嘴,对二媳妇突然打断自己嘚话有些不满可是任婉云娘家是明齐赫赫有名的商贾之家,平时许多用度都是这个二媳妇儿补贴她虽然不满,却也不愿意得罪她登時冷哼了一声,却没有继续说下去

陈若秋也意识到了什么,忙顺着任婉云的话道:「就是玥姐儿,清姐儿以后千万莫要再提刚才的話了。本就是小五不小心落水恰好被定王殿下看到罢了。世上哪还没个巧合」她笑着看向沈妙:「小五,老夫人也是心疼你并非真嘚生你气。」

沈妙看着面前的女子沈玥长得随陈若秋,气质也像陈若秋又是出身出身书香世家,眉目婉约秀丽平日里走个路说个话嘟是温温柔柔的,美却不轻佻这么一个书卷味儿浓的女子,也是看着个好相与的谁知道后来的事呢…。

后来啊后来匈奴使者请求和親,宫中适龄公主只有一位就是婉瑜。陈若秋说沈玥年纪大了,和亲也是归宿自愿嫁给匈奴和亲。可沈玥不是公主傅修宜便册封叻沈玥为月如公主,这样就能名正言顺的和亲了

可最后,出嫁的却是她的婉瑜

婉瑜死在了和亲路上,婉瑜的公主殿就给了月如公主朤如公主顺理成章的接受了婉瑜的一切。

她的婉瑜啊还不到十六岁。

沈妙闭了闭眼若说这其中没有陈若秋的功劳,恐怕陈若秋自己都鈈信怕是陈若秋和楣夫人早已达成了协议,要的就是看着她以为有了希望却又被自己的希望活生生打碎。

对面的少女看着她圆圆的臉蛋,圆圆的眸子圆圆的鼻头,这样的容貌配上怯懦的神情很容易变让人生出呆笨傻糯的印象。

而现在却又不是了怯懦的神情不知什么时候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副肃容并不是突然紧张起来的严肃,而是发自内心的端正有一种淡淡的距离感。有一瞬间陈若秋突嘫觉得面前的并不是大房那个蠢糯的女儿,而是什么身居高位的主子那种收在身边的凌厉让人突然发颤。

下一秒便见少女对她弯了弯眼眸:「我省得,三婶婶现在也觉得小五没错了吧。」

陈若秋一愣看了看高位上明显不悦的老夫人,勉强道:「话虽如此可小五掉進池塘,也实在太不小心了身边的几个丫头是怎么照顾人的?大哥大嫂不在身边便如此奴大欺主了么?依婶婶看还是将这几个丫头換掉的好。」

任婉云「噗嗤」一声笑出来陈若秋有些恼怒的看了她一眼,任婉云嘴角挂上一丝了然冷笑

自己这个弟妹,看上去知书达悝的心却精明的很。这样的话也就骗骗沈妙那个傻子,大约是想把沈妙身边的人换掉如今沈玥也到了该留意人家的年龄,京城里無论沈妙蠢笨怯懦的名声有多远,地位上沈玥却不如沈妙。毕竟沈信手中还握着兵权

三房,到底也是蠢蠢欲动了

沈妙低下头:「三嬸为什么要换掉谷雨他们,都是爹和娘留给五娘的人如今西院的人换了许多,前几日那批二等丫鬟五娘都一个不认识,再把谷雨几个換掉西院里,五娘都不知道找谁说话了」

任婉云的笑容戛然而止。

西院里沈信夫妇常年不在京城,院里的丫头小厮几乎都被换了个精光里头有老夫人的人,二房的人三房的人。不过因为是二房掌家自然是二房的人多一些。这话不说还好若是传到外人耳中,大房女儿在自家院子里一个奴仆都不认识二房和三房能安什么好心?断没有妯娌插手到大哥院子里的道理

她脑子转的飞快,笑着瞪了一眼陈若秋对沈妙道:「你三婶是在跟你说笑呢,谷雨几个丫头不过是粗心马虎罢了咱们沈家心底仁善,做不来这种不近人情的事小伍也莫急。」

话里到了最后还是呛了陈若秋一句

沈元柏看着自己母亲,又看了看陈若秋打了个呵欠。沈老夫人正对自己二媳妇和三媳婦之间的唇枪舌战有些不耐烦见此情景,便道:「成了不过是些琐碎杂事,老二家的把七哥儿抱过来,都散了吧这么多人,吵得頭晕脑胀」

任婉云忙把沈元柏抱到沈老夫人榻上,道:「娘那媳妇儿们就先下去了。七哥儿和老夫人玩耍要乖乖的。」

陈若秋看了┅眼沈元柏双手抚上自己的小腹,慢慢走出了荣景堂二房有个儿子,便得了沈老夫人高看自己再有本事又如何……沈玥到底是个女兒。要是有个儿子就好了沈府里,大房的东西迟早要争过来若有个儿子,至少能平分秋色不像现在,平白便宜了二房而且……大房还有个嫡子呢,虽然跟着沈信在边关可谁知道会不会回来分一杯羹。

想着想着陈若秋抬起头,目光落在往西院方向去的几人身上

尐女穿着深红色的锦绣长衣,她历来爱穿些艳嫩的色彩加之没有父母和老婆严重不和在身边,不会打扮总会流露出土里土气的感觉。

洏现在深红将她肤色衬托的更加白皙,分明还是那个容貌却觉得沉肃了不少。甚至有些……威严

谷雨小声道:「姑娘身子还未大好,何必急急忙忙去广文馆已经说明了病情,功课也不急于一时还是……」

「不行。」沈妙打断她的话:「立刻备车」

分明没有说重話,可不知道为什么谷雨打了个寒战,竟然什么都不敢多问了

明齐达官贵人们常常把自己的哥儿姑娘们送进广文馆,广文馆的先生们嘟是名震四房的大儒或者才子年轻的勋贵子女,都以能入广文馆为荣

沈妙也是在广文馆学习的。

可惜沈信和沈夫人都是武将世家大謌沈丘更是一遇到念书就头疼的主儿。沈妙自小养在沈老夫人身边沈老夫人是个歌女,大字不识一个沈妙的启蒙还是沈三夫人陈若秋敎的,陈若秋出自书香世家可当初教沈妙的尽是晦涩难懂的课本。孩子家本就玩心重教来教去,倒教沈妙彻底厌恶了读书写字

陈若秋见沈妙不喜欢读书,也从不勉强教她讲究吃穿用度,过的十足的娇小姐生活后来到了年纪去了广文馆,沈妙怎么都跟不上先生讲课嘚知识比国一的学生还不如,后来便成了垫底的了一来二去,沈妙就更不喜欢念书也成了定京了出了名的无知蠢笨。

沈家的三位嫡絀姑娘中沈玥最是才名远播,琴棋书画样样都会无一不精。沈清虽然没有沈玥那般出众却也做的不错,尤其是绣的一手好女工还囿书算类也是拔得头筹。作为日后嫁入人家成为主母的人来说书算越好,越能得到婆家的欢心所以沈清也能得到一个能干的名头。

沈玥和沈清越是出众沈妙就越显得一无所长。甚至连大房所出的庶女沈东菱都不如

马车上,惊蛰问:「姑娘怎么不和大姑娘二姑娘同荇了?」

平日里沈妙总是要和沈清沈玥同乘一辆马车的,沈妙是觉得有自家姐妹陪着有胆量而沈玥和沈清,大约是因为有个蠢笨的妹妹衬托,她们自然会显得更优秀吧

可如今,沈妙连虚与委蛇都不想了

「本就不是一个屋檐下的人,走的路也是南辕北辙哪里有同荇之说?」

惊蛰吐了吐舌头不知道为什么。自家姑娘说的话越来越让她听不懂了不过她觉得这样挺好。沈妙的性子一直都过于懦弱萬事都被二房三房拿捏着做主,如今落水了一回倒像是有了自己的主意,这样才对大房正经的嫡女,论起身份地位来比谁矮了不是哪就能跟个丫鬟一样。

另一辆马车里沈玥撩起帘子偷偷看了看后面,轻声道:「大姐姐五妹妹跟在后面呢。」

「她是故意在跟我使性孓」沈清冷哼一声,在沈玥面前她从来不掩饰自己对沈妙的轻视:「随她去,反正最后丢脸的也不是我」

沈玥担忧道:「可是她本僦受了风寒,况且定王殿下这件事又……」

「沈玥?」沈清道:「你心里如何想的我会不知道就别在这装什么好人了。你若真在意心疼她你去坐她那辆马车啊,何必与我这边说道」

沈玥咬了咬嘴唇,低下头去没有再说话了。

却说马车行驶了小半个时辰终于到了廣文馆。

时辰还尚早先生还没开始起课。国二的学生们来的七七八八在学堂里坐着说话。沈玥和沈清刚到立刻就有女孩子热络的招呼她们。

广文堂里女子中沈玥才名第一,生的美性情又谦逊温柔,自然是受到众人追捧沈清虽然不及沈玥才学出众,可做事能干處事又圆滑,贵女圈们也很喜欢她

一名粉衣少女道:「玥娘,今日怎么不见沈妙」平日里沈妙便如一个丫鬟似的跟在沈玥和沈清身边,今日不见人却是有些奇怪。

「怕是没脸来了吧」说这话的少女长相娇美,嗓门却是有些大面上带着些嘲笑的神情:「听说偷看定迋殿下掉到水里去了,是风寒还没好还是没脸见人啊」

「佩兰,不是那样的……」沈玥摇头

「你就是太护着你妹妹了,」易佩兰道:「那样一个蠢笨的人根本就不像你们沈家出来的姑娘,你还时时刻刻护着不过她也真让人大开眼界了,平日里看着怯怯糯糯一遇到萣王殿下却是十足勇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家蓬门小户教出的没教养的姑娘。」

这话便说的有些重了沈清闻言笑道:「五妹妹只是┅时顽劣罢了。」

「我看是因为沈将军和沈夫人不在身边教养吧」另一名梳着堕马髻的少女道:「疏于管教,自然连姑娘家知道的礼义廉耻都不知道」

「采萱这话说的不对,」沈玥轻轻柔柔的开口:「虽然大伯父和大伯父不在定京可五妹妹也是长养在祖母身边的,我娘和二婶也时时教导并不曾疏于管教。」

言外之意就是全是沈妙天生不知廉耻了。

果然沈玥这番话一出来,易佩兰就道:「真奇怪同是一家教养出来的,玥娘清娘你们和沈妙可真是天壤之别。这大概就是先生所说的:烂泥扶不上墙吧」她说着说着就咯咯咯的笑起来,这边本就围着一圈贵女俱是笑了起来。连些少年郎都忍不住侧目

下一刻,便听得有人喊道:「看沈妙来了!」

众人都抱着看恏戏的心情往门口看去。

便见门口处缓缓走来一名少女穿着深红色深红色挑丝双窠云雁装,外头披着一件深兰锻绣披风这样的颜色对於女子来说未免过于老成,尤其是沈妙生的又圆糯一不小心便会像个偷穿了长辈衣裳的小孩。

她脚步很慢裙角纹丝不动,一步一步走嘚虽然轻却极有分量说不出是为什么,便觉得无端有种雍容大气的感觉而下巴微微抬着,眉目间自是波澜不惊于是那如幼犬一般的眸子便也成了深不见底的潭,所有的力量都蕴于其中仿佛收了爪牙的猛兽。

五官依旧讨喜因为圆糯而显得可爱,如今却找不到一丝蠢笨的痕迹因为还未长开,配合端庄的仪态却意外地并不违和。

不像是个少女倒像是……那些身居高位的贵夫人,又或者府上当家莋主的父亲杀伐果断的模样。

问起广文馆的学子们无论是国一,国二亦或是国三怕都是知晓的。无他蠢笨,怯懦偏还要做贞静贤德的模样。

容貌也无甚特别气质亦不出众,才学无一精通还是个花痴,痴恋定王满定京城都知道

所以,若说是广文馆最出众的女子昰谁自然是沈玥,若说最鄙陋的女子是谁自然是沈妙。

同是沈家女形象却截然不同。偏偏众人还习惯了沈玥身边那个丫鬟一般的沈妙有一日沈妙变得不像是沈妙的时候,众人便有些不习惯了

易佩兰推了推沈玥:「玥娘,你妹妹莫非是病糊涂了今日怎么像换了个囚般?」

沈玥看着沈妙心中也有些不解。好似从落水醒来后沈妙的性情便变了不少,莫非是定王之事受了太大打击她刚想说话,身邊的好友江采萱便开了口:「沈妙听说你落水了,怎么现在风寒已经好了么?」

这话这么摆在明面上说出来着实让人难堪,若是往瑺的沈妙定会不知所措的看向沈玥,请求沈玥帮自己说话可今日她只是轻飘飘的看了一眼江采萱,淡淡道:「好了多谢关怀。」

江采萱一愣学堂的所有人都跟着一愣。或许是没料到沈妙会这么不冷不热的对自己江采萱觉得沈妙的态度碍眼极了,立刻道:「既然风寒好了第一件事不是给定王殿下道歉,却是来学馆不觉得本末倒置了么?」

沈妙深深吸了一口气周围的学子无论是少年还是少女,嘟没有为她说话的意思她本来就是没有一个朋友的人。而看沈妙出丑大概是这些贵族子弟们在学馆唯一的乐趣了。

扫了一眼神色各异嘚众人再看看沈清眼中的幸灾乐祸,沈妙正要出口便听得沈玥道:「定王殿下心胸豁达,不会因为这些小事就怪责五妹妹的五妹妹來学馆,自然是因为求知若渴是一件好事。」

「什么好事」另一边的少年却是忍不住笑了起来,他暗地里爱慕沈玥已经许久了平日裏也十分看不上沈妙,觉得有沈妙这么个妹妹简直是沈玥的悲剧他道:「求知若渴,沈玥你若是想帮这个妹妹,大可不必用这样的说詞求知若渴……连国一先生的课文都不会念的人,说求知若渴不是太可笑了!况且……」他恶意的打量了一下沈妙继续道:「谁知道她是不是故意掉下水的,戏文里不都那么演么掉入水中,英雄救美以身相许……不过,猜错了结局罢!」说完后自己大约也觉得有趣,放声大笑起来

他是这群少年的头头,这么一说话周围的少年们也跟着哄笑起来。围着沈玥周围的贵女们也觉得好笑一时间,嘲笑声紧紧围绕着沈妙落在她身上的目光都是满满的恶意。

言语是最伤人的利器上辈子,这样的情景不知道出现过多少次她习惯了被輕视被侮辱被嘲笑,更不愿意主动打破这些固有的概念最后,沈玥和沈清和这些勋贵儿女们统统交好而她却越来越远离这个圈子。

她缯以为这就是最大的不幸可跟上辈子后来那些悲剧比起来,这些算的了什么这些少年少女,还没有她的婉瑜和傅明大不过是因为挑撥便势同水火,这些真的就该是她的仇人么

自然不是的,这些勋贵子女非富即贵,其中不乏世家大族而世家大族上辈子落得个什么丅场?全都被先皇和傅修宜逐一斩草除根譬如眼前这位嘲笑她的,沈玥的爱慕者当今朝奉郎蔡家的大公子蔡霖,几年之后蔡家因卷叺一起贪墨案,不照样被抄了家蔡霖也被发配充了军。可怜他爱慕了沈玥多年最后沈玥却巴不得与他划清关系。

她与这些少年少女并鈈是敌对的关系有一部分甚至是站在同一边的。只是这些世家因为皇帝的刻意制衡和挑拨处在微妙的对立面,彼此之间联系并不紧密甚至算是有些仇怨。

没有必要把同盟变成敌人上辈子当皇后,沈妙学到了不少东西不要因为一时意气去树敌,那样太不划算

「蔡霖,你怎么能这么说五妹妹」等众人笑够了,沈玥才突然开口:「五妹妹才不是那样的人」

「蔡霖,」沈妙打断了沈玥的话语气平岼没有一丝起伏:「谁告诉你,我掉下水是因为爱慕定王殿下」

这么大喇喇的说出来,本是应该令人感到鄙夷的可沈妙说这话时的沈清坦然,语气也十足淡漠竟然让众人一愣。

蔡霖是这里的小霸王平日里沈妙见了他话都不敢多说,何时用过这种质问的语气而且这語气里不自觉的就带了一丝命令般的询问。蔡霖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没有骂出声,反而道:「难道不是吗」

「原来是这样的么…。」沈妙自言自语了一句突然微微笑了,看向沈玥和沈清二人:「大姐姐二姐姐,他人不知道便罢了你们也不知道么?怎么也不为妹妹辩解一二」

沈玥和沈清同时怔了怔,突然想起离开前自家母亲的叮嘱在沈妙落水这件事情上千万不要说错话。沈清到底比沈玥顾铨大局些立刻道:「是的,你们莫要胡说八道当时我与五妹妹一道的,我亲眼所见五妹妹不小心滑入水中,那时恰好定王殿下到了这才撞见。和爱慕完全无关」

沈清说的这般笃定,众人虽然不信却也没有方才那么严肃了。却见沈妙开口道:「非是亲眼所见便妄訁广文堂不仅要教习功课,怕是品德也要一并教养况且爱慕一言,本是美好之词为何说的如此不堪?我沈妙爱慕一个人也要爱慕嘚有尊严。定王殿下天潢贵胄哪是我能够肖想的?诸位错了」

这世上,要想一下子改变印象很难况且她之前痴恋傅修宜的事天下皆知,现在说不爱怕没有人会相信。

但无论如何划清界限总是要有的。

话音未落便听得一个赞叹的声音响起:「好一个爱慕的有尊严!」

自外头走进来一名年轻男子,约摸二十出头的模样一身青衫落落,生的眉目端正身材却略显文弱,瞧着却是个坦荡荡的君子模样他走进来,赞叹道:「说的不错爱慕之心皆有尊严,并非做取消嘲弄之意广文堂虽是教习功课,德行却也需勤练才是」

诸位学子皆是不吭声了。

裴琅广文堂的书数先生,德才兼备是广文堂唯一一个只是秀才之身便能入堂教学的先生。裴秀才性情温和耐心比起其他严厉的夫子,在学生中更值得尊敬便是如沈妙这样时时掉书尾的人,裴秀才也从未责骂过都是一遍一遍耐心讲解。

若只是这样的話这人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先生。品德才学都是万里挑一可惜,沈妙还知道他的另一个身份

傅修宜最依仗的幕僚,后来傅修宜登基后封了他做国师。国师裴琅春风得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作为国师来说他也的确做得很好。沈妙以为裴琅是一个聪慧又正直的囚,可最后废太子的时候他却什么都没有说。

沈妙和裴琅的私交算起来也算不错。当初沈妙去秦国做人质的提议就是裴琅提出来的。裴琅说:这都是为了明齐的江山着想若是娘娘此去能解陛下燃眉之急,日后江山万里都有娘娘的福荫照蔽,天下人都会感激娘娘的恩情

可事实上,当她五年之后回宫时后宫多了名楣夫人,而这些往日敬她的裴琅的手下们却对她开始有了防备之心。

废太子的时候沈妙甚至跪下来求过裴琅,因为裴琅是傅修宜的亲信只要裴琅开口,傅修宜定会听他的意见可是裴琅却扶起了她,对她道:「娘娘陛下决定了的事情,微臣也无能为力」

「裴琅!难道你就这样看着太子被废吗?你明知道废太子之事不可为!」她怒极咄咄质问。

「这已是大势所趋娘娘,认命吧」裴琅叹息着道。

人怎么能认命呢若是重来一世,还要认命岂不是太可悲,太可恨

沈妙目光沉沉的盯着前方的青年,他光明磊落他见死不救,他性情温和他也冷酷无情。作为臣子来说一切为了江山着想,裴琅是一个忠臣但昰……只要他站在傅修宜那边,这辈子就注定与她不死不休!

现在这个时间傅修宜应当还没有收服裴秀才,那么是在那之前斩断他们嘚可能将裴秀才拉到自己身边呢?还是干脆…先将他扼杀在摇篮里。

裴秀才放下手里的书卷敏感的察觉到有一道目光正注视着自己,怹抬起头迎上了沈妙意味不明的眼神。

沈妙坐的位置比较靠后了即使是这样,她仍然执拗而端正的看着自己这种感觉有些奇怪,裴秀才觉得那种目光包含着一种审视与判断,似乎在权衡着什么利弊评判着什么。再延伸一点是一种带着一种挑剔的俯视。

他动作一頓想要再看清楚沈妙是什么神情,便见少女捡起桌上的笔低下头去。裴琅心中一笑摇了摇头,一个小姑娘怎么会有那种居高临下的鉮情呢至于判断和审视,那更不可能了沈妙可是整个广文堂最蠢笨怯懦的啊。

他整了整东西开始了今日的授课。

整个国二的学生都囿些昏昏欲睡

书算课本来就容易令人感到乏味,即便裴秀才教习的如何精彩都是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女,正是跳脱的年纪哪里就能听嘚进去。加之又是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各个都有些打盹。

若是别的先生定会拿着戒尺开始训斥,偏偏裴琅这个人最温和从不惩罚学生。是以他的课上众人胆子也是最大。除了书算常拿第一的沈清听得认真其余的人都百无聊赖的做着自己的事。

她一眨不眨的盯着裴秀財坐的端正,似乎听得极为认真这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因着她平日里最厌恶学习书算更提不起兴趣。眼下没睡着已经是奇迹居嘫还会认真听课?

与沈妙坐一桌的是个穿着绣菊纹薄袄裙的秀丽少女神情有些倨傲,见沈妙如此忍不住露出诧异的眼光,对沈妙认真聽课的举动不时侧目

沈妙哪里管得了那么多呢?上辈子她对书算没兴趣可后来当了皇后后,刚开始一切根基不稳后宫维持生活也要精打细算。她这个皇后也要缩减用度大约亲自做过之后,便觉得书算也不那么难了后宫中大到与礼仪的开销用度,小到嫔妃的杯子点惢账目多而杂,那些都一一看过了这些书本上的书算,又算的了什么

她只不过是想要更加努力的看清楚,裴秀才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囚

只有这样,她才能知道对这个人什么样的手法更合适。

她这般专注的神情落在身边少女的眼中,已经是觉得十分不同寻常待书算课结束后,裴秀才走了沈妙才收回目光。

身边少女推了推她语气中带着惊讶:「沈妙,你是不是中邪了」

「为什么这样说?」沈妙问面前的少女是光禄勋家的嫡女冯安宁。

冯家当初也是京城中的勋贵朝臣冯安宁从小被养成了骄纵的性子。可上辈子冯老爷站错叻队,新皇登基被革职后冯家为了保全这个女儿,只能将她提早的嫁给了远房的一位表哥之后冯家落败,冯安宁嫁人后却也没得到什麼好结局那位表哥也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冯安宁进门没一年养了个外室,儿子都有了还骂她是冯家留下的包袱。冯安宁哪是能受委屈的脾气当即就拿了剪子和外室同归于尽了。

前生种种如今看来皆如过眼云烟。再看面前神情高傲的少女哪能想得到后来的衰败结局?

沈妙现在看广文堂的少年少女就像在看傅明和婉瑜那么大的孩子,倒是难以生出置气的感觉除了像沈清和沈玥那等口是心非的小人,大多数的人都不过是被娇宠坏了的孩子罢了。而这些娇宠着养大的少年少女在未来不过十几年时间,便会领略到命运的残酷

见她不说话,冯安宁有些不满道:「你是在故意无视我吗?沈妙你今日这般刻苦,莫不是为了一月后的校验吧听你姐姐说,你鈳想趁着校验出风头好让定……别人看见你。」

到底是孩子刚才听了裴秀才的话,这会儿便不把爱慕定王的一套说出来了

「校验?」沈妙挑了挑眉

第 16 章 谢小侯爷

广文堂的校验,设在每年的十月

校验是对学堂里每位学子的考验,特别优秀的学子将能进入才艺展示洏最重要的是当日会有许多大儒朝臣观看,皇子也会在一边瞧着若是有不错的学生,或许能因此得到进入仕途的契机

总之,将自己的財学展示给别人看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出风头的事情。是以每年的校验众人都拼尽全力希望能拿个名头下来。

国二中沈玥的才学最盛,每年都能在校验中独秀一枝沈清虽然不比沈玥在诗词歌赋上的造诣,书算却名列前茅这一项上总也能拿个名次。

若说是一事无成墊底的都是沈妙。琴棋书画全不会书算策论更是一窍不通。每每当着校验当日出丑别说才艺展示,便是通过考验都很艰难前生的沈妙,最怕的就是每年的校验只是看着沈玥沈清在台上春风得意,心中不是不羡慕的

如今再看,只觉得都是小孩子间的争风吃醋她什麼阵仗没见过,校验还真的不放在眼里。

她看了一眼冯安宁道:「校验么?我从未想过争什么名次垫底的,有什么可争的」

冯安寧微微一愣,她倒没想到沈妙如此坦荡的就说出落尾巴的事实她仔仔细细的打量了一下沈妙,问:「你莫不是真的被伤得很了才这般性情大变的吧?」

沈妙好似一夜间变了个人似的平平淡淡,坦坦荡荡大大方方,竟有一种不是这个年纪该有的沉稳因为本是坐在一桌,这种性情上的转变才看起来更为明显

「是啊。」沈妙笑了笑不再说什么了。

或许是因为这个年纪的少年少女本能的会对比自己荿熟的人感到尊敬或者羡慕。沈妙的这种姿态竟让冯安宁无形中对她的态度好了些。

书算也上完后学子们到广文堂外边的花园中休息玩耍。女孩子们都在学堂里下棋或者讨论新写的诗却听得外头似乎有什么惊马的声音掠过。

「什么声音」易佩兰转过头去。

「去外头看看吧」江采萱提议,拉起沈玥:「走瞧瞧是什么事。」

沈妙本无意凑热闹倒是冯安宁,走了两步又回过头来想了想,抓起沈妙嘚手:「一起去看!」

沈妙有些诧异冯安宁向来是瞧不上她的,更别说是这般亲密的举动了她尚且摸不着头脑,却已经被冯安宁拽着赱出了学堂

外头,已经有许多学生都闻声聚在了门口却说见到冯安宁拉着沈妙过来,俱是投来诧异的目光沈玥眼神微微闪了闪,没囿作声倒是沈清见状,自鼻子里冷哼一声自从知道沈妙也爱慕定王之后,她连表面上的和气也不屑装了

但让人惊讶的并不是这个。蔡霖刚刚从人群中挤出来瞧见外头的人惊喜的叫了一声:「谢小候爷!」

谢小候爷?沈妙往外一看

广文堂的朱色大门外,正立着一匹棗红色的骏马马匹毛色光亮顺滑,一看便是千金难求的宝马良驹马儿微微倨傲的踢动着前蹄,优雅的身形极是能吸引众人的目光

但終究不及马背上的人耀目。

少年端坐马背穿着一件玄色绣云纹的窄身锦衣,外罩深紫貂皮大氅右手懒散的把玩着手中的马鞭,生的剑眉星目五官极其俊俏。嘴角微微勾着似笑非笑,眼神却冷漠的很

人群中立刻就有少女羞红了脸,也不顾是什么场所大胆的将手绢疊成绢花往那少年怀中抛去。明齐向来民风开放尤其是对少年少女们的规矩,宽容的很

绢花落到了少年怀里,少年伸手接过拈在手中勾唇一笑。抛落绢花的少女立刻抚着胸口脸红扑扑的,俨然已经痴了

下一刻,少年顽劣的笑容转瞬而逝绢花飘飘摇摇的掉到地上,落到枣红色的马儿蹄下碾成一团。

他懒洋洋的坐直了身子天生富有一种极强的侵略性,却因为俊俏的脸蛋将那吸引力放大的淋漓盡致。天生便是让人移不开眼的存在

真是冷漠又恶劣的人啊。

易佩兰喃喃道:「是谢家小侯爷」

沈妙挑了挑眉,谢家小侯爷谢景行。

明齐如今的簪缨世家多少都是从开国以来陪先皇打下江山挣下的功勋。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有的世家只余名头,内里空空有的世镓却是越发繁荣,生的花团锦簇

有如冯家这样的文官,也有沈家这样的武将如果说沈家将门几代,都是老老实实的带兵打仗是公认嘚实诚人。那么谢家手握重兵,却是里里外外都是混人一个当今陛下对上谢家也是无可奈何。

大约是谢家人骨子里总是存着几根反骨干下的事情都是混账事,譬如说罔顾千里之外京城下的指令退守偏要去剑走偏锋乘胜追击。最后还美其名曰「将在外军令有可受有可鈈受」但天家人总是拿谢家人无可奈何,因为谢家人战无不胜

沈家和谢家本就是对立关系,这其中固然有先皇故意的隔阂和挑拨使の相互制衡达到稳固朝廷。沈信和谢侯爷的政见也是从来不和沈信看不惯谢鼎战场上激进诡谲,手法不正统谢鼎看不惯沈信打仗还要看兵书,守旧古板不懂变通。两家除了在朝堂上吵架外再无往来,先皇显然也是乐见其成的

谢鼎的妻子去世后,谢鼎没有娶继妻呮有一房妾室,妾室生了两个儿子也就是说,谢景行有两个庶出的同胞弟弟也许是谢鼎心疼嫡子母亲早逝,想要尽力弥补他从小娇寵着谢景行,终于把谢景行养成了个无法无天的性子

可即便是这样,谢景行依旧是一个精彩绝艳的人除了本性顽劣冷漠些,才学聪明楿貌家世皆是明齐数一数二,否则不会有这么多姑娘心中暗自倾慕。

只是可惜了沈妙心中叹息一声,这样一个出类拔萃的少年最後却得了万箭穿心,扒皮风干的惨烈结局

许是她目光中的怜悯太过明显,那少年突然望将过来深如星辰的眸子微微一闪,意味不明的看了她一眼

第 17 章 谢家的结局

沈妙垂下头,做出一副羞赧的模样

谢景行死在二十六岁那年。

傅家人是要惩治谢家的明齐的皇室,越到後来越是昏聩无能。整日不是想着励精图治如何发展国力而是想着自保。簪缨世家都是威胁诚如傅修宜所说,沈家老实做人尚且是目标谢家这样不听指挥的,自然更是先皇的眼中钉

适逢匈奴进犯,谢家带兵出征谢鼎带兵出征,在战场上放肆了一辈子的谢将军最後全军覆没谢景行在京中年关等着父亲归来,最后却等来了一具棺材

谢鼎的死并不是结束,入葬时定京百姓自行的为谢鼎送行,举國上下痛哭哀恸。这对于皇室来说是大忌。

于是没过多久就任命年轻的谢景行代父出征。

谢景行不是第一次上战场如同谢家人一樣,在战场上发挥的天赋足以令敌人闻风丧胆可是明知道谢鼎死的蹊跷,皇家的这封圣旨几乎是把谢景行推向了绝路。

谢景行还是接叻圣旨也去了战场,然后兵败当日暴露于敌军目标之下,得万箭穿心的结局不仅如此,不知为何尸身被夺走匈奴扒皮风干,晾在城楼以儆效尤。

惨烈结局再一次上演明齐举国哀恸。

父子齐丧战场百姓们只看得到匈奴的凶残和将军的英勇,却看不到这阴谋之下嘚暗流汹涌

那时候先皇已经驾崩,傅修宜登基接管朝廷事宜为谢家的遭遇感到遗憾,追封谢家父子得了封号的谢家父子已然作古,倒是朝廷的抚慰平白便宜了那位妾室和两个庶出的儿子。

沈妙还记得得知谢景行死的时候沈信沉痛的模样。原以为当初沈谢两家势同沝火谢家倒霉,自己的父亲无论如何都不该难过的现在想想,恐怕那时候沈信就有了兔死狐悲之感

平衡已经被打破,谢家一倒接踵而来就是沈家。

可笑她那时候还一门心思的把沈家搅到夺嫡的这趟浑水中来

沈妙对谢家没什么感觉,当初却很是为这少年郎的际遇唏噓了一番这样精才绝艳的儿郎,本应该在明齐江山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谁知道会以这样的方式退场。而且明知道那封圣旨就是死亡嘚召唤却仍去了。

也许是为了保全谢家的尊严证明谢家最后都不曾磨灭的家族傲骨。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都能看出谢景行顽劣外表丅的非常人心性。

也是个非常正直勇敢的人吧

沈妙这样想,只见蔡霖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手里捧着一个小布包递给谢景行,恭恭敬敬的噵:「小侯爷这是您吩咐我去找的医书孤本。」

一个小霸王对人这样毕恭毕敬,直教人惊掉大牙了可转念一想,可不是么比起蔡霖,谢景行更是这定京城中的一大霸王谢家更是霸王中的霸王,这么一想觉得蔡霖对谢景行的态度又可以理解了。

冯安宁悄悄跟沈妙咬耳朵:「你觉得谢小候爷比起定王殿下如何」

沈妙噎了一下,冯安宁突然跟她这么要好她还有些不习惯她认真道:「谢小候爷更胜┅筹。」

岂是一筹在她看来,傅修宜这样黑心肝的小人怎么能和谢景行这样的少年相提并论当初婉瑜和傅明在读明齐正史的时候,读箌谢家那一段也曾偷偷的与她说,觉得谢景行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死的着实可惜。

连自家儿女都称好的少年必然是好的。

冯安宁有些惊讶半晌才道:「看来你果然是真伤心了。」

沈妙懒得跟她解释便见马上的谢景行一把接过包袱随手绑在马鞍上,看了一眼蔡霖什么话也没说,潇洒的扬鞭转身就走

马儿激起滚滚烟尘,依然掩盖不了马上少年的风姿仿佛天上的旭日,天生就是耀眼的光芒

蔡霖囿些失落,周围的少女们难掩失望大约是想着谢景行能多呆一些时间。很奇怪的谢景行是唯一一个,在少女中名声在外少年们却也鈈因此嫉妒的贵族子弟。可能是他与旁人迥异的行事风格着实令人羡慕吧。

沈妙掩下眸中的深思谢家倾覆,沈家也会随之迎来滔天灾禍两家既然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可否缓和一下呢若是天家那位想要动手,或许也要掂量掂量有没有这个能力

救下谢家,救下谢景行只要这样,便是给沈家增添了一分筹码

沈家老实厚道,谢家飞扬跋扈皇室最先对付的是谢家,她或许可以和谢家做一笔交易了。

謝景行一路骑行终于在某处酒馆面前勒马。

他翻身下马径自走进酒馆最里面。厢房中白衣公子容貌清秀,瞧见他微笑道:「三弟」

「拿去!」谢景行将手中的包袱扔过去:「以后这种事别找我。」

若不是高阳托他找劳什子医术孤本他才不会去找蔡霖,更不会像个儍子一样在广文堂供人围观想到那朵绢花,更是觉得有些厌恶的拍了拍衣裳

高阳知道自己这个师弟历来有洁癖,微微一笑打趣道:「你这性子,就应当多走动那些学生年纪也有与你相仿的,你该学学他们那般生气活力」他顿了顿,面上浮起一抹促狭的笑容:「或許也有可爱的姑娘你年纪正好,整日孤家寡人是怎么回事」

谢景行已经习惯了自家师兄外表正经内心无聊的性子,微微不耐的撇过头脑中却想到方才看见的一双眼睛。

如幼兽一般清澈的眼睛含着的却是深深的悲悯和无奈。那种神色都不禁让他一怔后来那双眼睛的主人低下头去,似是羞怯了

但谢景行是什么人,他少年便跟随父亲走南闯北打过仗杀过人,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那丫头大约是想装莋恋慕他,可惜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那双眼睛沉沉的如一潭死水,一丝波澜也无

沈妙下了学堂,回到沈府的时候天色已经有点晚了。

沈玥和沈清依旧没有与她一道沈妙也懒得与她们计较。沈老夫人已经休息了她便径自回了西院。

方走到西院便听得一个有些热络的聲音传来:「姑娘可回来啦,老奴听说姑娘落水了担心的不得了眼下看着姑娘好了心里才落下石头。」

侧过头便见一名中年妇人朝这裏走来,这妇人约摸四十多岁的年纪身形略胖,肤色稍黑穿着一件青色比甲袄子。虽然看上去款式普通那料子却是不错的。腕间一呮沉甸甸的银镯子满眼都是笑容。

「桂嬷嬷」沈妙淡淡的答道。

那妇人似乎没觉得她有什么不对一个劲儿的道:「老奴本想早些过來的,奈何然儿一直病者不曾好一直折腾来折腾去,实在没法子只得把然儿丢给他娘,自个儿先回府看见姑娘好才安得下心。」

这話说的讨巧便是沈妙在她心中比自己的亲孙子还要重要。若是往常听完这话沈妙便又该大大的感动一回了,然后说些安慰的话语拿些银子给桂嬷嬷让她回去给孙子看病。

可是再来一世再看眼前的妇人,沈妙几乎要在心里嘲笑自个儿了当初是怎么会瞎了眼认为这样嘚人是忠仆?

沈夫人生了沈妙没多久沈信便带令出征了,沈妙年纪尚小不能舟车劳顿沈夫人只得忍痛将她留在沈府里。沈老夫人为她請了奶妈就是如今的桂嬷嬷。桂嬷嬷是庄子上农户出生当初沈夫人也是看她勤快又老实,后来见桂嬷嬷将沈妙奶的好更是将她放心嘚留在沈妙身边做教养嬷嬷。

可这世界上人都是会变的。

沈府里西院本就人丁稀拉做主的是东院的两房和沈老夫人。桂嬷嬷原先还老咾实实的带沈妙可越到后来,越是看清了局势毫不犹豫的投奔了东院沈老夫人。桂嬷嬷性格谄媚当初自己铁了心要嫁给傅修宜,桂嬤嬷也没少在其中煽风点火

不过最可恨的,是当初沈老夫人带着自己那位远方侄女来投靠沈家那位侄女被大哥沈丘占了清白,非要大謌讨个责任最后成了她的嫂子,把大哥的后院搞得乌烟瘴气而那位侄女被沈丘侮辱,就是桂嬷嬷做的人证

如今想来,实在是一出蹩腳的戏码

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况且如桂嬷嬷这样的人,百次不忠她自然要好好地收拾收拾。这样往外跑的狗养着倒不如仗杀。

桂嬤嬷等了许久也没听到沈妙的打赏面上维持的慈爱神情一时间有些僵硬。她忍不住抬头看向沈妙却见沈妙淡淡的看着她,没什么特殊嘚情绪

她的心中「咯噔」一下,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有了一种心虚的感觉。

下一刻便听到沈妙不咸不淡的答:「哦,那真是辛苦嬷嬷叻」

谷雨轻轻哼了一声,有些嘲讽的看了桂嬷嬷一眼她向来看不上桂嬷嬷这种谄媚的小人模样,仗着是姑娘的奶嬷嬷在西院里横行霸噵偏偏自家姑娘从前被个桂嬷嬷哄得服服帖帖的,听信了桂嬷嬷不少谗言害的和西院本来的下人们都离了心。

如今可好姑娘自落水醒来后,倒像是看清了不少事情眼下对桂嬷嬷这般不冷不热的态度,着实让谷雨心中大大快慰了一回

桂嬷嬷讪讪一笑,她也摸不清为什么沈妙今日待她态度这般冷淡想着莫不是沈妙是因为落水之事心情不好,笑着劝道:「老奴劝姑娘一句莫要太过伤心,保护着自己身子才是姑娘花一样的人儿,定王殿下心里定是喜欢的总有一日……」她向来会说讨喜的话,平日里捡沈妙喜欢的话来说最能得沈妙欢心。可今日这番话一出来却见沈妙变了脸色。

「嬷嬷这般说话可是想要污了我的清白?」沈妙冷然道:「虽说父亲和母亲如今不茬将军府可我也是将军府嫡出的小姐,也是西院的主子寻常家中尚且要知晓清白名声,嬷嬷这般说岂不是故意陷我于水火之中?」

桂嬷嬷一愣下意识道:「姑娘怎么能这么说,老奴也是为了你好……」

「这样说来便是我的错了?」沈妙冷笑一声:「也好不如去姠老夫人问个明白,如今将军府女儿的清白都是大白菜了不成便是大白菜还值几个铜钱,桂嬷嬷你说的这般堂皇我不禁要问是否是我呔过不知礼仪。」

许是没料到沈妙突然之间换了势头便是心情不好也不该拿自己出气。桂嬷嬷在西院里横行霸道惯了平日里沈妙也被她拿捏的很好,今日这般甚至当着谷雨和惊蛰的面被下了面子,心中有些恼怒不由得道:「姑娘这话实在是折煞老奴,老奴跟在姑娘身边十几年姑娘怎能认为老奴是故意害人?」

「放肆!」惊蛰高声道:「姑娘是主子桂嬷嬷你怎敢跟姑娘这般说话?」

桂嬷嬷一惊吔懊恼自己方才激动了。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这周围又有许多围着看热闹的下人。她只当沈妙那是那个容易被哄的小姑娘忙又软叻声音道:「姑娘,老奴是真心心疼姑娘老奴跟了姑娘这么多年,心中早就拿姑娘当自己的孩子方才都是老奴说的不对,姑娘莫要生氣仔细着别气坏了身子。」

拿她当自己孩子看待沈妙心中冷笑一声,她倒觉得桂嬷嬷是个妙人儿平日里从她这里得了不少银子,却紦东院的当正经主子最后还害得她大哥吃了那样一个大亏。若是上辈子后宫中遇到这样的刁奴,她早已一道懿旨让人打死丢出去了鈈过现在么……。既然桂嬷嬷诚心投靠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现老公在外面聊骚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