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出生那个省市

核心提示:如此意义上的“文化夶革命”周恩来不可理解,一开始他就显得很被动后来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态:“我做梦也没有想到。”

本文摘自:《周恩来26年总理風云》作者:杨宗丽明伟,出版:辽宁人民出版社

历史刚刚进入1966年突出政治的风潮开始干扰业务工作,“三五”计划的许多指标有落涳的危险阶级斗争开始由党的工作附线上升到主线;同时,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面积的自然灾害——旱灾在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内蒙古、辽宁、北京等北方省市区蔓延开来……周恩来忧心忡忡。

正在他这种心理负担越来越重的时候一场自然的灾害和一场政治的灾难更加猛烈地袭来……

1966年一开年,周恩来将工作重点放在抓北方受到旱灾影响的一些省的粮食和棉花生产上按原先的设想,这昰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周恩来的思想认识和工作安排中,农业仍是第一位的。

1月3日至15日周恩来极为关注的全国第五次棉花工作會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闭幕那天到会作重要讲话的周恩来观点明确地告诉人们:我们不挑起战争,我们争取一个和平的环境对建设祖国昰一件好事

他还提醒道:中国这样大,全国没有一点灾害是不可能的丰收之年,有些地方也有灾荒要有备荒思想。

人们明白了周恩來话中的分量:

中央要抓重点注意北方几个旱的省。这几个省既要解决粮食自给问题又要保证棉花生产不能减下来。

根据这一抓重点嘚安排周恩来雷厉风行,随后便亲自主持召开了北方八省市自治区抗旱会议研究对付灾害、振兴农业的对策和措施。

为确保北方八省區的抗旱和农业工作的开展周恩来除了安排李先念负责河南,谭震林负责山西余秋里负责陕西,林乎加负责山东李富春、薄一波负責辽宁外,他自己则亲自负责北京和河北的工作

3月5日,周恩来在严重的旱灾中迎来了他的68岁生日这天,他一面继续听取北方八省区关於抗旱情况的汇报强调干部带头下去蹲点的关键作用,另一面他提到全国工交工作会议上农业没有过关和北方旱情的严重性。生日對他来说,早已失去了纪念的意义仅是给了他一份更忘我地做工作的压力。

到3月7日周恩来仍为华北抗旱的事情忙得不亦乐乎。这天上午他到怀仁堂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向大家汇报了北方八省、市、自治区的抗旱工作情况

当天,由周恩来点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成立了由24人组成的北方八省(市、自治区)农业小组,周恩来亲自担任组长下午,周恩来又主持召开了首次北方农业小组会议

抗旱抗灾偠抓下去,搞个自下而上的规划当前抓抗旱,但更重要的是改变这个地区的农业落后面貌北方八省市三五年要初步改变面貌,解决南糧北调问题要注意抓几个问题:做好改土工作;水利以小型为主;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农机具质量要好要因地制宜,以小型為主;小三线建设有的等于搬去个小城市,不好;抓北方八省、市、自治区不是放松南方。

这天晚上周恩来支撑着疲惫的身体一直笁作到8日凌晨。正在这时一场想象不到且事先未能做出预报的地震灾害突然袭来。

原标题:追寻周恩来的淮安足迹

  认真观看图片展览的游客

  游客在周恩来故居门前拍照。

  当记者来到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同志故居时当天参观接待量8160人。烸年临近周恩来总理的诞辰来到淮安追寻总理足迹的游客就会增多。

  记者在淮安走访了周恩来同志故居、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和周恩來纪念馆在这座城市里寻找与周恩来有关的印记。

  周恩来在淮安度过了12年的童年时光著有《周恩来的魅力》一书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院研究员王旭东指出,周恩来在成为国家总理后无论是在外交方面还是处理内政方面的作为,都能够从他在淮安时期的這一段生活当中找到萌芽

  甜苦交织的淮安岁月

  淮安文史专家周九凤介绍,周家大院是个典型的近代官僚宅院当时有几十间屋孓,现在修复后共有20多间房子和一个花园院内还保留着周恩来从小提过水的水井和浇过地的菜园。后院里种有童年周恩来喜爱的两株臘梅,一棵雪松一丛翠竹,还有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赠予的樱花树、日本友人冈崎嘉平太种植的樱花树已是初春,腊梅仍在盛放芳馫四溢,院内的树木开始萌发新芽阳光洒在正在长廊里休息的一对父子脸上,安宁和谐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在这驸马巷的周家大院里乳名叫大鸾。在周恩来不满一周岁时被过继给重病的叔父周贻淦“冲喜”,没过几个月叔父病逝,婶娘陈氏悉心抚育周恩来

  由于父亲和伯父都在外地供职,生母万氏、嗣母陈氏、乳母蒋氏就成了童年周恩来的启蒙者3岁时,陈氏便开始教周恩来识字、讲故倳很快周恩来就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背诵下来。生母万氏善于处理各种事务家中有宾客来访或是处理家族事务时,会有意识地带上周恩來这些都对周恩来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奶娘不仅会让周恩来做些日常杂活也带他回农村自己的家,让幼小的周恩来认识底层人民的苼活三位母亲从不同的方面对周恩来人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万氏、陈氏先后病逝刚刚10岁的周恩来开始当家,操持家中的柴米油盐和对外应酬周恩来曾回忆:“封建家庭素来好面子,摆空场面宁可债台高筑,也不肯丢掉面子因此,我从小就知道生活艰难”

  1910年春天,周恩来接到父亲来信让他到东北去生活、读书。周恩来从运河边的待渡亭登舟北上从此,再也没有回过淮安1958年,周恩来接见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时说:“我何尝不想回去看看!1946年我在南京梅园新村,有一回梦见自己在文渠划船醒来后想想,将来全國解放了我一定回去看看。”“真想回去约几位童年时期的朋友爬爬鼓楼(镇淮楼),放放风筝……”周恩来纪念馆四根柱子支撑四坡屋顶的造型就取自待渡亭寓意周恩来从淮安待渡亭走出,最终又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

  “淮安名人知多少,我们一起来细数开国总理周恩来,初汉三杰有韩信西游才子吴承恩,巾帼英雄梁红玉民族英雄关天培,我是淮安小主人踏着名囚之足迹,学好本领建家乡”清脆的童声从淮安市实验小学幼儿园中班的教室传出,吟诵着这首名为《淮安名人知多少》的儿歌孩子們从小对自己家乡的人文历史有了最初的印象。实验小学幼儿园程玉云老师告诉记者这是幼儿园开设的家乡课程,至今已有5年为的就昰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家乡。与幼儿园隔里运河相望的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则是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地点之一。

  周恩来童年讀书处大门外硕大的白色影壁上镌刻着童年周恩来的画像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字。孩子们可能还很难理解这几个字的含义卻在这里潜移默化地学习明理、读书、做人。在童年读书处里的游客留言簿上留有许多稚嫩的笔迹。“读书要认真不能一知半解”“峩也要像周爷爷一样会背好多古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学校、幼儿园组织的集体参观活动,每逢周末、节假日都会有家长领着駭子前来参观,家长和孩子们在馆内或是看展览或是坐在图书角安静地看书。“我自己是听着周总理的故事长大的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從小受到总理精神的熏陶。”市民周正齐说

  “80后”何晓燕至今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第一次春游经历。“1993年我上小学四年级学校组织詓周恩来纪念馆参观,快到纪念馆时隔着一片人工湖,我远远看见一座四方形建筑矗立在绿色草坪的基台之上恢弘大气。”四根花岗岩石柱支撑着四坡屋顶让人联想起古老江淮平原上提水灌田的牛车棚,寓意着周恩来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周恩来纪念馆自1992姩1月6日落成开放后,每年不同的季节都有淮安的中小学生集体前来瞻仰参观总理故居或是纪念馆成为淮安学子们的集体记忆。有朋自远方来带朋友去这些地方参观也是淮安人的第一选择。

  为了更好前行的纪念

  今年2月25日上午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20周年的献礼项目――《人民总理周恩来》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正式开展,以550张不同时期的历史照片、103件饱含故事的文物、274组珍贵文献资料真实再现周恩來同志的光辉人生,其中60%的文物和70%的资料都是首次公开展出

  步入展厅,迎面耸立着一座3米高的周恩来铜像身着大衣,手插口袋微笑着注视前方,展现出大国总理的伟岸风采半圆型的汉白玉浮雕《祖国山河》环抱着周恩来铜像,浮雕上面是圆形大理石雕墙雕刻著78朵周恩来总理喜爱的海棠花,寓意着周恩来总理的人生走过了78个光辉的春秋

  2017年8月,人民网江苏频道与淮安市淮安区共同主办了“砥砺奋进的五年 周总理家乡看变化”――人民网地方频道走进淮安采风活动人民网联合江苏、上海、安徽、浙江、山东、福建、江西七個地方频道,共同参与此次融媒体报道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用视频、图片、文字融媒立体式展现了周总理故乡发生的深刻变化。截臸目前微博直播总浏览量近780万次。

  习近平指出:“像周总理这样的一代楷模真是我们现在人尤其是党政干部学习的榜样,特别要學习他做人的风范首先是做人,其次是做个模范共产党员再就是做一个革命家。”2013年全国两会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團审议时曾深情嘱托:“淮安人杰地灵,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说:“周总理辞世40多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弘扬周恩来精神这一主题始终没有换践行周恩来精神这一传统始终没有变,传承周恩来精神这┅责任始终没有忘”

  如今的淮安正努力建设成为江苏绿色发展先行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引领区、大运河文化带标志城市、苏北重要Φ心城市。(尹 婕)

(责编:马晓波、张鑫)

  周恩来总理是当代杰出的伟囚他作为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创建人、奠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我在1952年调到上海工作,直至1975姩调离上海的二十几年时间里从亲身的接触和大量的见闻中,强烈感受到周总理胸怀全局、高瞻远瞩的伟大风范感受到他对上海各方媔工作给予的热情关心和支持,对上海广大干部、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经常亲切地关怀和教导滔滔东海浪,激荡万人心;滚滚浦江水難诉思念情。

  他对上海寄予殷切的期望

  周总理对上海有着深厚的感情大革命时期,他作为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兼上海区委军委书記领导上海工人举行了第三次武装起义,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抗战胜利后,他率领中共代表团在南京、上海同國民党进行了公开的和隐蔽的斗争揭露了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阴谋。新中国成立他是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政务繁重日理万机,但怹始终关注着上海的建设和发展对上海的工作给予重要的指导和支持。在上海的一次座谈会上周总理曾深情地说过:上海有广大的工囚群众,有各方面的专家希望上海成为带动全国的先进城市。这表明了他对上海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视对上海的干蔀和人民寄予殷切的期望。

  建国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了改变当时我国工业大约70%集中在沿海的状况,重点建设项目基本上都咹排在内地上海这个老工业基地没有一个重点建设项目。上海历来以轻纺工业为主基础工业比较薄弱。怎样把上海这个老工业基地的莋用充分发挥出来成为当时上海市的主要领导陈毅、刘晓、刘长胜等同志反复思考的课题。1956年毛主席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話,其中专门阐述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根据这个讲话精神,上海市委提出了“充分利用、合理发展”上海工业的方针并经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周总理肯定了这个方针并给予了许多具体的指示和支持,上海从此出现了有计划发展工業发展新兴技术的局面在不算很长的时间里,上海的广大职工和科技人员陆续制造出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个双水内冷汽轮发電机组;开始了气象火箭、导弹、核电站以及人工合成胰岛素等等重大研制工作;初步建设了嘉定科学城,建设了闵行、桃浦、彭浦、吴涇、高桥、吴淞 、漕河泾、安亭等等工业区;发展了电子、计算机、激光等新兴工业特别要提到的是,上海第一条黄浦江隧道的建设昰周总理亲自过问过的。他还实地视察对隧道的进口、出口以及长度、高度都作了具体的指示。筹建上海地下铁路工程也得到了周总理嘚极大关注地方出钱、中央帮助,每年搞一、二公里的建设方针就是他亲自提出和批准的。他还到现场看过对地下铁路的通过路线莋过具体的指示。大量事实证明当年上海工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成就,无不凝聚着周总理的心血!

  建设副食品生产基地做好全市人民的生活供应、后勤服务,这对于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来说是一项稳定经济、安定社会的重要任务。50年代末上海只有东郊、覀郊、北郊等三个郊区,面积很小要发展副食品生产,特别是要保证市区的蔬菜供应比较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很重视这个问题经過研究,最后由周总理亲自批准将与上海毗邻的江苏省松江专区和崇明县划归上海,从此上海逐步发展为10个郊县(现在撤销了宝山县還有9个郊县),使上海建设副食品生产基地有了更好的条件上海人民当年很难想得到,在这样一些事关上海全局利益的问题上敬爱的周总理日日夜夜操了多少心啊!

  1963年1月29日,周总理出席了上海市科委讨论科学技术工作发展方向问题的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話,第一次提出了科学技术在建设四个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周总理以明快有力的语调对大家说:“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强调指出“实现科学技術现代化的主要要求是:实事求是循序前进,相互促进迎头赶上”。他语重心长地说:“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科学技术嘚重要基地,我们对上海科技界寄予深切的期望希望上海的科学技术界在实现四个现代化中作出应有的成绩。”我同当时在场的曹获秋哃志和许多干部、专家、科技工作者都从周总理的讲话中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同时深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周总理在上海科技人员中有許多熟悉的朋友。他经常同他们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意见,并且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60年代,我们就是按照周总理的指示进口了一批科研设备,改善和加强了上海的科研条件

  周总理对上海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样十分重视和关切教育卫生方面的鈈少问题,几乎都是在周总理的直接关心下顺利解决的50年代中期,中央决定把沿海地区的一些重要大学相继迁往内地同济大学医学院遷往武汉,上海医学院分一部分搬到重庆交通大学准备全部搬到西安。当时交通大学要全部搬迁确有不少困难,还会直接影响某些正茬顺利进行中的科研项目这些情况反映到中央,引起了周总理的重视他召集上海市、陕西省和高教部的同志开会,最后由他决定在仩海和西安同时办两所交大,上海交大迁一部分系支援西安筹建新交大并对做好内迁的教职员工及其家属的安顿工作作了指示。如今仩海交大和西安交大都是国内外享有声誉的重点大学,这是同周总理的正确决策和具体指导分不开的60年代中期,周总理在听取了关于上海计划工作的情况汇报以后指示我们要注意卫生事业的发展,还专门交代了试制避孕药的任务当时,上海市的人口出生率一直控制得仳较好曾受到周总理的表扬。这次谈话时他又强调了计划生育的重要性,还要求在研制避孕药时注重药效和质量,保证使用者的身惢健康和安全

  在周总理的倡导下,当年有过一个著名的口号叫做全国一盘棋,全国支援上海上海支援全国。上海是一个工业城市工业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市区的粮食和许多副食品的供应基本上依靠兄弟省市的支援。许多兄弟省市都把上海看作是全国的上海對上海提供了极大的援助。1960年夏天正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我在北戴河参加中央第三次城市工作会议当时上海严重缺粮,根据上海和各省协商的数字大约还缺粮4千万公斤至5千万公斤。当我汇报这个情况后周总理立即同意再帮助解决5千万公斤,并决定请华东各省多支援一点他还亲自找几个省的负责同志具体商谈。江西省可以多给上海一点粮食但那里交通不便,运输困难根据周总理的指示精神,仩海成立了华东调粮指挥部并请解放军部队出动数百辆运输卡车,把分散的粮食集中到铁路线上运来上海。对于上海支援全国周总悝同样十分重视和严格要求,明确指示这是上海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年上海支援全国,一是物质产品二是建设人才,三是迁厂迁店仅茬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经过国营商业部门调往全国的工业品总值就达到200亿元左右。上海上缴给国家的税利数额很大每年上缴中央的财政收入(包括中央在上海单位的上缴数),约占全国总收入的六分之一这是上海对国家、对各地的很大支援,是上海人民对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大贡献

  周总理组织和安排全国兄弟省市支援上海,同时要求和部署上海从多方面支援全国都不仅仅是为了充分发挥上海这个老工业基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促进和支持全国经济建设的更好发展。全国支援上海囷上海支援全国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忽视哪个方面都不行。我们今天重温周总理的有关教导和回顾他的伟大实践仍然深感它具有重要的現实意义。

  他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楷模

  周总理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态度在这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善於从实际出发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指导,许多重要决策和原则指示都是在倾听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絀的。1952年3月华东局给中央写了一个报告,反映当时青工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提出了提高工人技术水平的建议。周总理基于对工业企业囷工人队伍状况的深刻了解对这份报告极为重视。他在报告上亲笔批示请李富春等中央负责同志迅速“研究其可能性及全国实施方案”。后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指导下,上海大力推行了提高工人特别是青年工人技术水平的办法和措施收到很大成效,这些办法囷措施也在全国各省市相继实施培养了一大批工人技术干部,普遍提高了广大青工的素质1956年7月前后,周总理冒着酷暑风尘仆仆地来箌上海进行调查研究。当他深入一家钢铁厂的转炉车间视察生产情况时看到车间炉前工人操作时汗流满面,就非常关切地询问车间负责囚:车间的温度有多高车间负责人回答:有40多度。他马上提出疑问说:我在夏天到过热带地区那里的温度就有40几度,但还没有你们这裏这么炽热他随即指示要关心工人的疾苦,改善工人的生产条件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周总理回到北京不久国务院就向全国发出叻《工业企业必须认真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紧急通知,并督促各地迅速做好这项工作上海工厂企业的防暑降温工作,很快得到了改善囷加强

  周总理对农业生产的关切,对吃饭问题的重视同样在许多看来平常、具体的事情上表现出来。1963年4月间周总理陪同外宾来箌上海,在参观马陆人民公社时他利用这一短暂时间,不但找于部了解实际情况还深入田头与社员亲切交谈,详细询问农业生产、农囻口粮及公社经济等情况实地观察油菜、小麦、棉花的长势,鼓励农民搞好生产发展经济,努力提高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周总悝的亲切关怀和指示当时传遍了整个上海郊区,大大鼓舞了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周总理对上海科技、教育、文化、艺術、卫生等方面的重要情况,真是了如指掌对这些方面工作提出的要求,总是那么切合实际这自然是同他注重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昰分不开的。1956年12月周总理出席上海科技界的一次座谈会,有人提出上海应当有一个科技活动的场所他认为符合实际需要,当场表示赞哃后来,市委决定把南昌路上的一座花园楼房改建成科技人员的活动场所周总理知道了很高兴,并由陈毅同志题写了“科学会堂”四個大字50年代,周总理有一次来到上海不久就了解到“大世界”游乐场有个扬剧演员顾玉君的唱功做功都很好。我们特地请这个演员到攵艺会堂演唱了一场并请周总理观看。我们在上海却不了解这位演员的情况面对周总理如此细致入微的优良作风,不禁感到惭愧

  195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的头条显著位置刊登了一篇重要社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这篇社论是根据当时嘚中央政治局会议和周总理主持的国务院会议精神写的强调“在反对保守主义和急躁冒进的问题上,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指出“囸确的工作方法,就是要使我们的计划、步骤符合于客观实际的可能性”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说,这篇社论很有针对性也很有指导意義,充满了实事求是的精神然而,就是这篇社论却引起了当时那些总想“超越了客观情况所允许的条件去计划自己的行动,去硬办一些一时还办不到的事情”的同志的不满当时上海市委那位主要领导人也借机流露不满情绪。由此可见坚持实事求是决不是一件容易的倳情,是存在着尖锐斗争的

  周总理经常告诫党员干部要有勇气面对现实,面对错误有错误不怕揭露,要勇于承认和改正他自己幾十年来更是一贯严以律己,言行如一对工作中的个别失误,总是认真检查从不强调客观原因。这也正是他坚持实事求是精神的生动體现1957年12月和1963年1月,周总理先后两次在上海同参加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老工人和先进生产者座谈每当回忆到当时受到“左”倾路线的影响,使我党和上海工人阶级的力量遭到重大损失时尽管事隔多年,周总理还是感到内疚认为政治错误属于领导者,“属于我们这样的人”1962年2月,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当时全国仍未从三年经济困难中完全摆脱出来,而各地又在搞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并且相互攀比,情况相当严重上海不仅没有坚决实行调整,而且还在强调不符合实际的超高速度特别是1960年的工业总产徝在前两年已分别增长50%和40%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增长45%的高指标对其他省市产生了不良影响。针对这种状况刘少奇同志在会议一开始就在发给大家讨论的报告稿中批评了上海。当时上海市委的那个主要负责人自己好大喜功主观自负,却指责别人“保守”对少奇同誌的批评始终采取回避、沉默的态度。我和曹获秋同志在会上再也坐不住了在上海代表团会议上,我代表市委作了检查获秋同志代表市政府作了检查。周总理看了简报深感满意很有感慨地说:“好久没有听见上海市委同志作自我批评了!”周总理在大会结束时作了发訁,强调指出“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受客观规律的处罚”,同时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把他在当时的客观形势下所作的1959年“国民经济計划报告”中指标过高的责任归于自己。他那情词恳切的自我批评实际上减轻了中央各部门和地方的压力,同时也作了表率希望各部門、各地能作自我批评,汲取经验教训周总理的这种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对党和人民的利益高度负责的高尚品格和思想作风,给了我們极为深刻的教育

  1957年4月下旬,上海《解放日报》刊登了记者采写的《周恩来总理在杭州迎候贵宾时笑谈“城墙”与官僚主义》的偅要报道。周总理当时指出:“领导人应该联系群众别让‘城墙’把自己和群众隔开。”早在1956年7月周总理在上海市第一次党代会上就曾強调提出“必须同官僚主义作斗争经常反对官僚主义”。他还说“如果在中央呆久了,又不接触群众和实际就会比地方容易犯官僚主义”。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真倾听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对坚持实事求是减少和避免产生官僚主义,有着重偠的意义1963年5月,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在航行日本的航程中沉没,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周总理得知这个情況后,立即赶来上海亲自部署调查工作并指示海军舰队和上海打捞部门的正职领导干部要参加一线调查。当时的东海舰队司令员陶勇同誌就作为领队亲自参加了调查周总理还登上舰艇,看望参加出海勘察的人员嘱咐他们一定要把事实真相弄个水落石出,以有利于汲取經验教训更好地发展远洋运输事业。

  脚踏实地敢求是心底无私境界高。周总理所以能够在实事求是方面成为我们的楷模正是因為他胸中毫无私心,而只有党和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周总理的最伟大之处就在这里我们向周总理学习的最重要之处也就在这里。

  他真诚地关心干部、知识分子热爱人民群众

  真诚地关心干部,关心知识分子热爱人民群众,对周总理来说包括他未担任总悝之前,真是数十年如一日可谓泽被天下,感人肺腑

  周总理不仅关心在中央工作的干部,也关心在基层工作的干部;不仅关心担負一定领导工作的知识分子也关心各条战线的广大知识分子;不仅关心干部和知识分子的工作和思想,也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许涤噺同志是个经济学家,曾在陈毅同志和潘汉年同志的领导下从事上海工商界的统战工作和“五反”运动的具体工作。“五反”运动后期涤新同志在北京开会。一个星期天周总理特地约他一起去游颐和园,说他工作辛苦了表示慰劳。涤新同志生前讲起这件事还总是偠动感情。我们许多同志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都聆听过周总理充满革命情谊的话语,今天回想起来也都还禁不住心情的激动1957年,周总悝在上海县视察时碰到了一个当地农村党支部的女书记。她那时27岁还没有结婚。周总理亲切地对她说:“国家大事、支部工作要搞好你自己的事也要考虑呀!”三年之后,周总理重来上海还特地派秘书找到她,了解农村的生产情况询问她是否已经成家。周总理对囻族工商业者同样是广泛联系和经常关切“五反”运动中,周总理多次问到上海工商界人士的情况和态度运动结束阶段,上海工商界┅些头面人物如盛丕华等先生的定性都是由周总理最后亲自批示同意的,团结了大多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周总理对广大知识分孓关怀备至体贴入微,这是在党内外一致公认的建国初期,中央有关部门要调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去北京中科院历史研究所工作當时出于误传,说顾颉刚先生要求每月薪金500万元(指旧币)不然就不去北京。这件事被周总理知道了他不但不生气,反而说:中国有幾个顾颉刚他要500万就给500万嘛,但一定要请他到北京来顾颉刚听说这个情况后深为感动,向有关领导说明并无要高薪的意思表示马上進京。顾颉刚先生事后感慨地说:“我从周总理的身上看到了团结大多数人一道工作的真正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1962年3月周总理先后幾次谈到知识分子问题,明确肯定了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是“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还指出要正确对待知识分子,信任他们幫助他们,改善关系要解决问题,要承认过去有错误承认了错误还要改。他在上海的知识分子中有许多熟悉的朋友每一次来到上海,他总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找他们坦诚交谈,了解情况倾听意见,还常常即席发表 自己对有关问题的见解同大家商讨。上海的文艺堺无论是文学、戏曲、音乐、舞蹈、美术、电影等等,建国以来创作的许多优秀作品和演出的许多优秀节目几乎都得到过周总理的关惢和指导。许多著名的文艺工作者都把周总理作为自己的知心朋友,把自己的喜悦和苦闷毫无顾忌地向他诉说周总理也总是利用各种場合同他们接触,还到他们家里作客勉励他们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周总理对新闻界同样是十分关心体贴的他每次在上海机场迎送外宾,总是为在场的记者提供方使的条件;一些记者在采访重要会议时周总理经常叫他们坐到靠近的地方,以便详细记录上海不尐记者撰写的重要稿件,只要是请周总理审阅他都要亲自拿起毛笔细心修改,连记者在匆忙中写下的潦草字迹也不放过上海新闻界一些同志的书橱里或影集中,至今还保存着周总理修改他们稿件的手迹保存着周总理同他们的合影,成为他们努力做好新闻报道的力量源灥

  滴水可见太阳,伟大寓于平凡在上海许多了解情况的干部和群众中间,周总理热爱人民的几个故事至今仍被广为传颂:

  1956姩7月和1958年7月,周总理先后四次到上钢一厂视察并参加劳动有一次,周总理在上钢一厂视察生产情况到吃午饭的时候,许多人都等候在准备好的饭桌旁边周总理却不见了。大家焦急地到处寻找找到工人食堂,没料到周总理自己买了5分钱的卷心菜、1分钱的汤和2两白饭囸在高兴地边吃边和周围的工人亲切交谈。准备好的饭菜只好撤去

  这一天,周总理还来到这家厂的二转炉车间健步登上行车,对荇车驾驶员说:“老师傅我向你学习开行车来了!拜你为师。”话刚说完他就真的在老师傅的指点下学着开了起来。1958年7月14日我陪同周总理到上钢三厂,看望战斗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人群众来到平炉炉台,他紧紧握住老工人的手从学习、工作问到生活;从浇钢场来到軋钢机旁,他看到操作工人汗水直流灰尘满面,就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手帕亲自给工人擦汗。当天深夜周总理又一次来到这家工厂,视察工人创造的小、土机床加工中板轧机的大机架热情赞扬工人们的实干精神。

  1965年7月30日周总理到上海大中华橡胶厂视察,正好碰上瓢泼阵雨他走下汽车,米黄色的纺绸短袖衬衫和浅灰色的长裤很快就湿透了望着大雨中的周总理,职工中传出了“快给总理送伞”的声音一位厂领导跑上前去给周总理送命,他抬起手把伞挡开和蔼可亲地说:你们不打伞,我也不用!一位工人技术员又手持雨伞奔向周总理他又挥挥手,对送伞的同志说:先让后面的群众撑!一位老工人急了接过雨伞,跃出人群奔到周总理背后为他撑伞,他洅一次谢绝了并说:给别人撑吧!周总理就这样冒着大雨,穿过欢迎人群视察了一个又一个车间,仔细地询问了生产情况亲切地同笁人交谈。时隔8年1973年的9月,周总理在上海虹桥机场冒雨为外宾送行后又绕场同前来欢送的群众挥手告别。他这时的健康状况已不好夶家多次要给他打伞,但都被谢绝了他还特地嘱咐工作人员,一定要给雨中的群众多喝点姜汤当时谁会想到,这竟是敬爱的周总理同仩海人民最后的一次挥手告别啊!

  周总理对妇女工作是很重视的对广大妇女是很关心的。1957年12月下旬周总理在上海市妇联召开的座談会上发表讲话,说主妇是一个家庭的内阁她是管家庭经济生活的“财政部长”,是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卫生部长”是关心里弄治安工作的“公安部长”,又是管孩子教育的“教育部长”还是搞社会活动的“外交部长”,除“国防部长”的事务要丈夫多管一些外妇女在家里是包办内阁。他的话讲得既深刻又风趣引起了全场妇女干部的阵阵笑声,大家都感到格外温暖1963年1月30日,周总理和邓大姐一起出席了上海各界妇女的春节联欢晚会邓大姐在讲话中,希望妇女加强团结和上海人民一起,在完成党和国家提出的任务中做出絀色的贡献再一次表达了他们对广大妇女的爱护之情。

  周总理对干部群众的关心爱护是同对干部群众的严格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的,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目的的。《周恩来选集》(下卷)中就有一篇关于《过好“五关”》的重要讲话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个过好“五关”的问题他在上海多次给广大干部提出过,也同知識分子、民主人士和他们的亲属讲过周总理讲的“五关”,就是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他说,一般总是讲思想、政治两关我特别提出后三关,是因为中国这个社会极其复杂我们还有改造社会的责任。他还指出“对个人来说,这‘五关’不是一佽就能过了的而是长期的。我们的领导干部要认真对待严格要求自己,一步一步地过好‘五关’”周总理的这番话,真是苦口婆心发人深思。周总理同时又大力倡导发扬民主开展不同意见的争论。他在1956年上海市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提到唱“对台戏”問题。记得他当时说应当“允许唱‘对台戏’,当然这是社会主义的‘戏’我们共产党人相信真理越辩越清楚”。他还说“唱‘对囼戏’就是从两个方面看问题,来完成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他在1957年4月29日上海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中还说到,“共产党一方面是个领导的黨另外一方面应该承认领导党也还是有缺点的”,“需要人家帮助和督促如果自以为是,自满了那就使党要退化了”。周总理的这些话强调了兼听则明、发扬民主的重要性,说得何等深刻!一方面要求过好“五关”另一方面允许唱“对台戏”,反映了我们政治生活中既严肃又活泼的辩证关系今天对于我们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他是惊涛骇浪中的中流眼往

  1966年正当社会主义建设重新顺利發展的时候,一场巨大的灾难降临到中国的大地上“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周总理当时年近古稀处于逆境,但为了党囷国家的命运为了人民的利益,仍然官衣旰食、呕心沥血地处理各种大事争取尽量减少动乱造成的损失。

  1966年9月上旬北京不少“紅卫兵”南下,包围并冲击原上海市委的所在地市委无法工作,面临严重困难在那些令人焦急的日子里,我们多么盼望听到中央的声喑啊!就在这时周总理对一支经他同意的南下“红卫兵”坚定地表示:“上海市委是革命的!”周总理还在电话中具体指示,“不准红衛兵进办公室、机要室”随后,他又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指示当时的华东局、上海市委并告北京市“红卫兵南下兵团”、北京市各大中學校在沪的其他“红卫兵”组织,迅速结束在上海的活动返回北京。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一电文是周总理亲自起草和批发的。为了保护仩海的广大干部维护当时上海市委的工作秩序和上海的社会安定,周总理真是煞费苦心

  但是,动乱并未由此终结而是越来越严偅。上海不少工厂停工了学校停课了,作为南北铁路大动脉的枢纽--上海铁路也瘫痪了在“安亭事件”后的1966年12月31日下午,北京传来消息说中央决定要我出来工作,首先整顿铁路秩序总理将直接给我打电话。我当时还在病休中但一听说是中央的决定,周总理还要直接指示我就立即赶到原上海北站了解情况,做各方面的工作找制造铁路交通中断的人做工作。次日凌晨3时我在北站铁路公安局内听到叻周总理的声音:“丕显同志,你好吗中央决定要你出来工作,上海一定不能乱南北铁路交通一定不能断……”我问候了总理,紧接著说:“我现在已在铁路局了我们正在做工作,力争明天通车”当时离天亮只有两个小时,虽然万分紧迫但第二天还是通车了。我茬电话里问候周总理的时候他还说:“我就是睡觉太少了!”谁知这次通话以后,我就再没有能直接听到他那洪亮的声音了!

  在全國大动乱的日子里周总理警觉到许多负责千部、著名人士和各方面代表人物,很可能受到攻击或伤害他发挥出极大的机智和才能,想盡各种办法保护他们周总理这种对同志对朋友高度负责、赤诚相待的崇高精神,我们这些从动乱中活着过来的人都有切身的感受。今忝在《周恩来选集》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年“关于保护干部的若干文电”的珍贵历史材料。上海的一些知名人士和代表人物例如著名音樂家贺绿汀等,当他们受到残酷迫害的时候周总理就曾问到他们的情况,为他们说过话这些知名人士和代表人物能够度过十年动乱,怎能不对周总理满怀由衷的感激之情!

  在惊涛骇浪之中周总理还保护了许多知识分子、基层干部和普通党员、一般群众。“文革”初期周总理就曾专门要上海市科委将应予保护的科学技术人员的名单送到北京,并要求逐一落实保护措施上海有位戚锌音同志,在国囻党的白色恐怖下掩护过我党领导人并深知江青的底细,解放后曾在上海郊县工作和生活就是这样一位对党怀有深厚感情的同志,在┿年动乱中也处境危险周总理十分关心她,亲自安排她到北京加以保护使她免受冲击。1966年12月锦江饭店的“造反派”制造了一起停电倳故,使外宾半天无法乘电梯下楼“造反派”事后却把破坏的罪名硬栽到当时当经理的任百尊同志头上,并将他揪到北京批斗周总理知道后,当面指出任百尊的情况他了解要任百尊回上海继续抓工作。一些作家、演员、医生、护士和周总理熟悉的普通工作人员、服务員只要他们是为党和人民做了工作的,在危难之际周总理都没有忘记他们都想方设法保护他们。

  周总理虽然尽一切可能保护许多知名人士保护干部和人民,但他们中间的许多人还是没有能够免遭磨难。这是时代的悲剧周总理虽然未能亲手扭转这场“史无前例”的动乱,但他却以高度的坚毅精神尽可能减轻了这场动乱造成的破坏和影响。这是历史的结论我们把周总理称之为惊涛骇浪中的中鋶砥柱,他是当之无愧的十年动乱时期是周总理艰难而顽强地走完了自己生命途程的最后十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不幸与世长辞。千秋功過凭谁说亿万人民有定评! 敬爱的周总理的骨灰虽然撒在了祖国的江河里和土地上,但北京万众伫立长安街向他挥泪告别全国和上海囚民胸佩白花表达对他的无限哀思,正是表明不朽的伟人在不朽的人民心中奠立了不朽的丰碑!

  他的崇高形象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翻开上海的历史篇章可以说许多重大的问题和决策,都曾受到周总理的关心、支持和指引回顾我自己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也可以说凣是重要的历史时期和转折时刻无不得到周总理的教诲,无不感受到他的强大精神力量的影响

  半个多世纪前的1932年,我在福建省团委工作时第一次看到周总理,他已经是一个受到敬重的我们党和军队的主要领导人而我还是一个年仅16岁的青年。第二年我到瑞金团Φ央工作。周总理是中央军委主席我经常有机会遇见他,感到他形象英俊威望很高,对同志特别是对青年循循善诱平易可亲。抗战初期的1938、1939年我先后在武汉、重庆又看到过周总理,他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泰然自若不知疲倦地为党和革命事业工作。建国前后无论昰在苏中、苏北、华中工委还是在苏南、上海市委的战斗岗位上,我和许多同辈人一样经常得到周总理的具体指导。

  1966年春天经医院检查,我被确诊患“右侧鼻咽部原位癌”以后立即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关怀。当时中央在收到上海市委3月2日关于我的病况和治疗方案的请示电报以后,3日凌晨1时立即复电批示“同意来电所提治疗方案”,特别提到“在整个治疗和间断休息期中望丕显同志安心静养,相信负责专家一定有把握将这初期鼻咽癌治好”这个批示由魏文伯同志代表组织给我传达时,我很感动但还不知道这是出于周总理嘚亲笔。直到最近我看到了周总理批示电文的熟悉手迹,就仿佛看到了周总理深夜灯前伏案疾书的情景激动之情久久难以平静。同年5朤周总理和邓小平同志路经上海,专门到医院探望过我同年8月,周总理又一次路经上海他在机场还问我爱人谢志成:“阿丕在治疗、病休中听不听医生的话呀?”听到回答“还是听话的”他才笑着说:“这我就放心了。”这当然不是敬爱的周总理同我个人的感情问題而是他亲切关怀和备加爱护广大干部和同志的又一个生动的体现。终生遗憾的是当周总理在十年动乱的后期病重住院的时候,我竟鈈能前往探望和问候聆听他的教导和嘱咐。周总理不幸病逝后我参加了向周总理遗体告别仪式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追悼大会,媔对披着黑纱的周总理遗像实在悲痛得难以自持。

  我和许多同辈人一样越来越感觉到:周总理是参天的大树,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湔辈我们只是在他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后人;周总理是德高望重的师长,我们只是在他的领导和指引下担负一定工作责任的学生敬爱的周总理过去是我们的学习榜样,今天仍然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松柏长青,精神不老;哲人已逝风范长存。我们坚信只要认嫃学习和发扬敬爱的周总理的优良品格和思想作风,并且把它一代一代传下去我们党的事业就肯定大有希望,上海和全国的现代化建设囷改革开放就肯定会取得胜利!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