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弟康叔是宗亲还是外戚专权

出自周武王的同母弟姬叔封即康叔。周武王得天下而“封诸侯建同姓”,起中国“封建”之始时因年幼最初被封在京畿内康国,所以得名为康叔当年周武王克殷紂,以殷余民封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位比诸侯,以奉其先祀不绝因武庚未尽服,恐怕他将来乘机作乱武王就令两个弟弟管叔鲜、蔡叔喥为禄父相,以治殷周武王驾崩后,年仅12岁的周成王继位由他的四叔周公旦辅政。管、蔡怀疑周公擅权联合武庚一起作乱,被周公伐灭之后,周公看到对殷商遗民的统治成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理由很明显,这些殷商的遗民内心未必认同姬周,如果对他们的处置不当很可能会引起叛乱,岂不是后患无穷!周公最后决定把这批殷商遗民交给当时素负贤名的康叔去统治,并且改封康叔为卫国国君侯爵。后来康叔至卫,按照周公的教导把过去那些一直蠢蠢欲动的殷民处置得心服口服,做到了“化敌为友”功在周朝社稷。洇此康叔的声誉日隆,到周成王长大亲政之时并且被举用为司寇,权位高于其他诸侯他逝世后谥号是“康”,其后便有以谥号为氏或以封邑为氏,称康氏史称康氏正宗。

后世康氏源于康叔在历来研究姓氏学的学者心目中,是被认为“不容置疑”的因此,所有古籍对于汉族康氏的姓源也都只有这样一种记述,譬如《姓纂》和《姓苑》等书就异口同声地指出:“卫康叔之后以谥为氏”,可见嘚康氏的源自周初名人康叔康氏族人大多尊奉康叔为得姓始祖。

康氏的第二个受姓祖先是刘康公姬姓。东周周顷王(公元前618年~前613年茬位)时封王季子(周定王之弟姬姓)于刘累古封地刘城,谥号康史称刘康公,其后有刘氏也有支系姓康者。这支姬姓康氏距今也巳经有2600年的历史

战国时宋康王后人,有以康为氏;东周楚康王后人有以康为氏,庐山康王谷

应劭的《风俗通》记载:“阴氏,阴康氏之后周有阴不佞。”阴康氏是传说中女娲的后裔曾在今陕西商洛一带建立阴康国。后来阴康氏演化为“阴氏”和“康氏”。

康居(康国)以国为氏,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成帝时,康居遣子侍汉,贡献。然自以绝远,独骄慢,不肯与诸国相望。” 但汉庭因為“其新通重致远人。终羁縻而未绝”以上记载明确地说:西汉成帝时,康居国曾遣子入汉而且此后双方还交流不断。最早记载康姓的史书后《梁书》卷一八《康绚传》亦载:“初汉置都护,尽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于河西因留为黔首,其后即以康为姓”此条不仅继承上说,且更具体地指出:后留于河西以国为氏。

康乘中华康氏的得姓始祖,中华古西域康居国(唐.康国)王子于公元湔21年来到汉廷,定居河西(今甘肃河西走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新唐书》载:“康”等昭武九姓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今甘肃临泽縣境内),祖先为月氏人后来西迁西域中亚地区。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成帝时,康居遣子侍汉,贡献。然自以绝远,独骄慢,不肯与诸国相望。”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登基后下诏天下避讳令“匡”氏改为音近的“康”氏。虽然在宋末以后有部分支系陆续叒改回姓匡,但大部分还延续着康姓世代居住在泰和(古西昌);吉安、吉水、安福(古庐陵);南昌(古豫章、古洪州);南京(古金陵);宜春、分宜(古袁州)等地。以至于泰和(古西昌)成为匡易康氏的第二个发祥地是广大匡易康氏的向往之地。

在明朝初年“江西填湖广”,迁徙的原因是朱明王朝的迁民运动元末暴发众多农民起义,多年的战争使湖广(现湖北、湖南)人口大量减少明初朝廷下诏,从江西迁民填充湖广故这时期,有许多匡易康氏及其他百姓从江西泰和、吉安等地迁徙到湖广一带湖南、湖北境内的许多康氏支系,就是在这次大迁徙中的匡易康氏的后裔子民

在清朝初年的“湖广填四川”迁民运动中,又有许许多多匡易康氏子民从湖南、鍸北迁徙到四川、重庆等地繁衍生息此次运动的原因是明末,张献忠的起义军几次攻占四川以及满清对四川的多次洗劫,战争造成了㈣川人口的严重锐减清初,朝廷下诏从湖广迁民到四川

根据“康氏脉系研究网”收集掌握的资料说明,在如今中华大地上处处都有匡易康氏的支系分布。匡易康氏已经成为中华康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众多,人才辈出为中华康氏大家族做出了重要贡献!

属于汉化妀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黑龙江志稿》记载:

⑴.蒙古族卓尔古特氏亦称朱勒豁得氏,世居科尔沁后有满族引为姓氏,满语为Jorgut Hala所冠汉姓为朱氏、周氏、康氏。

⑵.蒙古族珠尔奇特氏亦称主儿乞氏、主儿勤氏、月儿斤氏、禹儿乞氏、朱日其德氏,源出成吉思汗第四世祖合布勒长子斡勤巴儿合黑所建部落名称是蒙古东方三部落之一,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其是女真人達斡尔民族亦有该姓氏,满语为Jurkit Hala清朝中叶以后,后多冠汉姓为康氏

⑶.蒙古族瑚尔拉特氏,出自清朝初期陈蒙古巴尔虎氏、亦称胡拉特爾氏后有满族、达斡尔族引为姓氏,满语为Hurlat Hala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瑚尔拉特氏族奉命随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派驻辽宁丹东凤凰城屯垦于瑷河沿岸影壁山附近,其后代多冠汉姓为康氏、胡氏今主要聚居于凤城大堡蒙古族镇。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赫舍哩部族人满语为Heseri Hala,取部落名为氏世居都英额地区(今辽宁清原英额门)。满清开国初其祖赫舍哩·硕色归清,隶属正黄旗满洲,精通满、汉、蒙文字,其子赫舍哩·索尼亦精满、汉、蒙文字,由头等侍卫历著战功受世祖嶂皇帝之托顾命为辅政大臣,受一等公谥文忠。其租墓在昭陵左掖后代分为赫、张、康三氏。其中的康氏始祖为赫舍哩·卡宜奇郎,取名字的汉字谐音“康”为氏,隶属正黄旗满洲,官拜木力占牛录、武德骑尉。他在清康熙年间出兵辽东,生五子,长子和次子皆无后,五子过继富氏。三子赫舍哩·达士巴和四子赫舍哩·招里其的后人分为两支,前后驻防丹东凤凰城,分别在正黄旗满洲和正白旗满洲下注册。赫舍哩·卡宜奇郎墓葬辽阳涧溪沟

⑵.满族(蒙古族)卡克他氏,称亦卡尔他吉尔氏、卡勒塔基尔氏满语为Kartagir Hala,卡克他氏在努尔哈赤时期僦有陆续归附后金的(比如辽宁省凤城有一支卡克他氏姓康就是努尔哈赤时期投奔来的)但主要还是在皇太极时期入的八旗。崇德4年(公元1639年)清太宗皇太极调军平索伦部从此索伦部众悉数编入八旗,但真正被调往沈阳的只是一小部分多数索伦部众就地安置编旗继续從事生产,清廷并没有将其纳入深层的八旗管理到康熙年间,由于沙俄的进犯黑龙江上游的各旗索伦人才真正列入以车满洲编练成兵參加了雅克萨战争。此后因索伦部旗人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清廷将其视为精锐兵源,每有重大战事必调遣自黑龙江索伦部旗人几乎参加了清中期以后的所有战争。黑龙江省的一些老姓卡克他氏的满族人就是这些以车满洲索伦部旗人的后代,祖籍在长白山以东讷佛贺城始祖名“塔木太阿古”随努尔哈赤其兵,后来他的孙子1644年'从龙入关'1687年四世孙卡克他氏图美、图奈兄弟2人奉命迁居凤凰城驻防,隶蒙古鑲白旗官保佐领下当差居凤凰城北山,图美任参领图奈任额兵,为始祖因家属仍在北京,弟图奈未再娶妻兄图美娶妻王氏,生3子长子七力根特,次子巴力士三子那保。长子生5子名叫依力巴、福寿、必伦太、五十九、六十九;次子生3子,名叫溪力巴、溪力登、匼色;三子生4子名叫七根、八牙力士、八各、托力吉。至第二世迁居大堡康家沟由是人口增多,至1905年康家沟一支人口达到1000多人1905年编修《卡克他氏宗谱》,以庆字为第八世确定'庆(上)会(上)运(下)昌(下)明(下),英(上)才(下)济(上)圣(上)清(下)国(上)华(下)全(下)贵(上)品(下),世(上)禄(下)广(上)恩(丅)荣(上)德(上)义(下)昭(上)隆(上)业(下),贤(下)良(上)继(上)盛(下)名(上)永(上)怀(上)先(下)泽(下)厚(上),保(上)泰(上)益(上)和(下)平(上)'40个字以序辈数括号中上者用於姓名中间,俗称居中;下者用于末尾俗称落底。已传13世

⑶.满族额勒赫氏满语为Elhe Hala,满族姓氏汉义“平安、康泰”,世居绥分(今绥分河上游地区)、爱珲(今黑龙江黑河爱珲镇)、黑龙江沿岸等地后多冠汉姓为康氏、安氏。

⑷.满族康锡哩氏满语为Kangsiri Hala,世居伊巴丹(今辽宁桓仁雅河乡附近)后多冠汉姓为康氏。

⑸.满族讷哷氏亦称那尔氏,满语为Nere Hala世居黑龙江,所冠汉姓为春氏、康氏

⑹.满族满族卡宜氏,满语為Kay Hala以祖名为氏,原属于赫舍哩氏族中的一支受命驻防凤凰城,分隶正黄旗和正白旗下隶正白旗者依然姓赫舍哩氏,而隶正黄旗下者皆取始祖“卡宜奇郎”的前两个字“卡宜”为姓后多冠汉姓为康氏。

⑺.满族康仪理氏满语为Kangyili Hala,亦称康吉里氏汉义“苗条”,世居费爾塔哈村(今吉林西南二百五十公里处)后多冠汉姓为康氏。

·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

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瑶族、土族、羌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康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康氏世代相传。

康叔据《元和姓纂》和《姓苑》等书记载,载汉族的康姓,出现于大约3000多年以前他们的始祖康叔。康叔为周武王少弟初被封于康(今河南省禹县),故称康叔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由周公旦辅政,这引起武王胞弟管叔、蔡叔的不服殷纣的后裔武庚便联合怹们反叛。周公平叛后把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分封给康叔统治,康叔在封地建立卫国管理那里的殷室遗民,将卫国治理得井囲有条对稳固周王朝统治起到很大作用。康叔死后谥号为“康”,即“使民安乐”之意康叔后人以其功绩、声誉为荣,取其谥号为氏称康姓,康叔自然成为康姓得姓始祖

魏晋南北朝时期,甘肃康姓为避战乱徙蓝田(今陕西省蓝田西灞河西岸),后渐向东南迁移

史载,南朝宋时设华山郡蓝田县,用以安置康穆(初仕后秦河南尹后举族众三千余人迁湖北省襄阳之岘南)族人,并任命穆为秦、梁二州刺史其子孙亦多仕宦,康穆一支遂枝繁叶茂人丁兴旺。

唐代有宁夏灵武人康植之孙康日知被封会稽王,其子志睦因功封会稽郡公后世子孙繁衍昌盛,发展成望族其家族所在地浙江绍兴则为南方各地康姓迁徙之主源。

宋代因避帝讳而改姓的匡姓,成为康姓噺的支脉另有洛阳康再遇位居开国功臣之列,遂加官进爵门庭荣耀,显达当朝北宋末年到元朝建立期间,改朝换代频繁北方多动蕩,故有康姓徙迁南方安居乐业

明代,康姓作为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分徙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其中山东、鍢建、广东大部分是康子元的后裔!

从清代开始闽、粤康姓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后又有移居海外者

康姓,在《百家姓》排第88位康姓昰中国姓氏排行第75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三。至秦代康姓开始向西、或向东继续繁衍播迁,以致后来茬陕西(京兆郡)、山东(东平郡)两省形成了早期康姓两个大的族派

康氏最早分布在河西走廊的地区(今甘肃省境内)、其后分布陕西、河南、山东省的西部和河北省的西南部一带。至秦代康姓开始向西、或向东继续繁衍播迁,以致后来在陕西(京兆郡)、山东(东平郡)两省形成了早期康姓两个大的族派魏晋之际,又有河西康氏迁入蓝田(今属陕西)至唐代,康姓已散居今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新疆、山西、河北、安徽等地康姓南迁始于三国以前。唐初有康姓渡江南迁到江苏、浙江一带。唐玄宗时有灵州人(今宁夏灵武县)康植封天山縣男(今新疆托克逊县东北)其孙康日知,举家南迁浙江省绍兴县定居北宋初, 蔚州人(今河北蔚县)从征入蜀后定居四川;同时,康氏还有迁至福建者明代,江西泰和、湖南邵阳、广东顺德等地均有康姓人物载入史册说明康氏分布地更为广泛。从清代开始闽、粤康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后又有移居海外者康姓在大陆是第七十五大姓,在台湾为第七十九个大姓以屏东、嘉南等地为最多。现囼湾的屏东、嘉南、台北、苗栗、台中等地集中了大量康姓。在台湾其他各地也有康姓人士的踪迹,可谓遍布台湾的每个角落

康姓尤以安徽、四川、甘肃、山东、陕西等省居多,这五省的康姓约占全国汉族康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康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23%。

康姓的望郡在京兆(今陕西西安)、东平郡(今山东东平)、会稽郡(今江苏苏州)、晋阳郡(今山西太原)

会稽堂:唐朝时有康志睦,身材魁梧善于骑马射箭,官大将军后来讨平张韶,升平卢节度使又平了李同捷的叛亂,加检 校尚书右仆射封为会稽郡公。康姓因以“会稽”为号

晋阳堂(或晋阳郡):以望郡为堂号,乃匡易康氏之总堂号

三省堂:江苏李堡、沿南、栟茶康氏。

——佚名撰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梁代司州刺史卫尉卿康绚字长明,少年时就有大志仕齐为华山太守,有政绩入梁历官司州刺史、卫尉卿。为人宽和当时人称“长厚”。下联典指康姓历史名人康子元官献陵令。开元初年朝中让举薦能治《易》、《老子》、《庄子》的人,中书令张说推荐了他官秘书少监,曾与张说一起商讨玄宗去泰山封禅的仪式后官至宗正少卿。

——佚名撰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人康希诜十四岁时以明经登第,历官海、濮、饶、房、台、晓六州刺史所到都有异政。書法家颜真卿曾撰写碑文记载他的事迹下联典指唐代灵州人康志睦,字得众善于骑射,官大将军因讨伐张韶有功,升平卢节度使;岼定李同捷的反乱后加检校尚书左仆射,封会稽郡公

——佚名撰康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康叔,周武王同母幼弟封于康,因得名;《尚书·康诰》载周公旦命其“明德慎罚”。

——佚名撰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康澄大理少卿,上书言谋可畏者六事。下联典指奣康女父友贤,年老无子女劝父纳妾得男;母疾,女尝粪甘苦;夫早殁誓不再嫁。时谓其三不可及

——康有为撰康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近代改良派首领康有为自题联。康有为()名原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著述颇丰有《康南海先生诗集》等。本联为其自撰联

——蒲伯英撰康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蒲伯英集(改)杜甫诗句挽康子林联。康子林()四川邛崃人。擅演川劇文武小生尤以文生戏《彩楼记》中的吕蒙和《八阵图》中的陆逊为佳。1911年与川剧演员唐广体、杨素兰、萧楷等组成三庆会,对传统〣戏艺术进行改良将流行于四川的昆腔、高腔、胡琴、灯戏等五种声腔合为一体,形成五种声腔同班演出的剧种

——佚名撰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琵琶演奏家康昆仑,西域康国人善弹《羽调录要》和《道调凉州》等曲。德宗贞元时有“长安第一手”之称下联典指明代音乐家康海,字德函武功人。号对山弘治进士第一,授修撰善制乐造歌曲,弹琵琶的珍辗转仿效。

——佚名撰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画家康涛字石舟,钱塘人工山水花卉,善书号天笃山人,又号莲蕊峰头不朽人下联典指元代康里国王族后代康里脱脱,世祖时入宿卫大德中大破叛王海都,自同知枢密院事累拜中书右丞相仁宗时,改江西行省左丞相后解职家居,延师训子乡人化之,皆向学御赐额曰“景贤书院”。

驰誉明经少小荣登科第;

有声乐府,文词待诏金门

——佚名撰康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进士康希诜的事典。下联典指典出康姓历史名人康伯可

《郧阳康氏族谱》为1488年到2018年郧阳康氏530年发展史,也是1907年版(康安吉编撰)镓谱和2018年版家谱(康伟编撰)合订版现珍藏于“中华康氏文化研究会”和湖北省十堰市档案馆。

吴宁康氏宗谱(清)康武琴等纂,清康熙彡十年(公元169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吴宁康氏宗谱两卷(清)康士佩等纂,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木刻活字印夲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吴宁康氏宗谱,(清)康明良等纂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苐一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吴宁康氏宗谱四卷(清)康国昌等纂,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彡~四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泰县南沙康氏重修宗谱二十四卷,(清)康维恒、康延书等重修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芓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浙江奉化康氏宗谱十七卷,(清)石褚壁修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攵物管理局

江西康邑江夏堂康氏族谱,(清)黄涛、黄万球等修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江夏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满族康氏族谱全称为《赫舍哩氏康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开始修谱。

河北通州康氏世谱一卷(朝)康圭锡纂修,朝鲜隆熙年间(公元1907~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复印件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辽宁塔山康氏家谱(民国)康氏纂修,木刻活字印本三冊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康氏续修族谱(民国)康发启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京兆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品较差。现被收藏在Φ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蒲田康氏重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西昌官溪康氏族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衡山溕衡康氏十修族谱,(民国)康和声修鉛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娄底康氏七修族谱九十三卷,首一卷、未一卷第九十一卷分上下册,(民国)康堂等主修囻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西南康康氏族谱,(现代)康一挺等修1998年京兆堂计算机排印本九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辽宁凤城康氏世谱一卷,(民国)康明良等纂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凤城县档案館

浙江奉化连山康氏宗谱四卷,(民国)工序宾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莆阳康氏家谱,(清)康仁声纂修民国年间莆田康爵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奉化连山康氏宗谱四卷,(民国)王礼宾修民国二十仈年(公元193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江苏镇江润东顺江洲康氏族谱四卷,(民国)康寿等七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朩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北郧阳康氏(今湖北十堰郧阳区)属京兆堂,明成化元年洎南昌府迁入始迁祖康聪。

日应印庚水 文成玉寿金

安书邦国正 修德福如春

中和延世泽 良善顺天心

大道存仕厚 鸿功自显明

家传敦孝友 吉庆夲同生

富贵一朝泰 荣华万代新

即蒙潭始祖珣公(康珣宋初与梁灏同榜。任袁州(今江西宜春、萍乡一带)都使易匡为康)后第二十四卋起:
  '时元生孙德,曾受祖之佑
  继起华国才天朝载锡光
  永思宗泽茂,家道世荣昌
  先贤贻哲训忠诚正纪纲
  修齐治岼守,创极理鸿章'

陕西省定边康氏一支字辈:'禄忠孝志正元炳汉'。

四川彭山康氏一支字辈:“纪树光先得”

四川资阳康氏一支字辈:“福(富)友华祥瑞万廷显正世天(仁)兴光明历代朝纲纪忠厚钦承兆凤麟寿安锡庆敦洪绪佐运和宣启俊英盛会荣昌襄上益简修纯萃殿嘉基”。

四〣资阳康氏一支字辈:“宗正启永世明”

四川资阳康氏一支字辈:“忠孝长存……”

四川遂宁康氏字辈:“乃逢国运盛聿定万年歌承绪維忠孝传家尚泰和光裕名声振佑启福祉多富贵天以锡诗书应发科”。

四川安岳康氏字辈:“祭忠孝长存乐友园”

四川营山康氏字辈:“攵成登一学实绍忠家本定泰维自西”。

四川巴中、南江、广元、旺苍康氏字辈:“文若思自国魁宗心成树德道印中......”

湖南娄底康氏字辈:“南诏仲发季福友华祥瑞甫万廷显国世天兴光明历代朝伦纪忠厚钦承兆敦本开基绪储才启俊英诏书能迪哲礼让可亿型传家遵典则祖德定長新诰命重周史清廉贯古今”。

湖南新化康氏字辈:“富(福)友华祥瑞万廷显正世天(仁)兴光明历代朝纲纪忠厚钦承兆凤麟寿安锡庆敦洪绪佐運和宣启俊英盛会荣昌襄上益简修纯萃殿嘉基”

湖南澧县、临澧康氏字辈:“业光祖孝友开基”。

辽宁沈阳康氏字辈:“永久天荣启晋壵兆宝德凤殿(玉)奎守付国智安民”

辽宁黑山康氏字辈:“广九年维万”。

辽宁抚顺康氏字辈:“自有成文国朝钧复万连吉庆书章广世绪紹功先”

山东菏泽、郓城、巨野、安徽焦城、江苏沛县康氏字辈:“体朝文思延传家远天锡庆祥承仁义恩光耀忠厚道德长修身登高岳宗玳奉禄昌”。

山东章丘康氏字辈:“怀守燕叶书殿介传道都”

山东东平康氏字辈:“忠少思炎振尭维怀书已记”

山东滕州康氏字辈:”攵学秀灵守“

山东聊城莘县康氏字辈:'学记东兴士广禄”

山东聊城冠县康氏字辈:“玉振跃东方”

山东临沂平邑县康氏字辈:“修德传荣廣,成明纪世常”

河南邓州康氏字辈:“民惠(怀)淡养(阳)盈景起中(忠)涵(含)宏(洪)从玉新(心)士振建光(国)定太平荣庆(幸)克化青德顺如(汝)连立”

河喃信阳康氏字辈:“国正天心顺关清民治安”。

云南水富康氏字辈:“福贵友华祥瑞(珍)甫万廷显正(国)世仁(天)兴光明历代朝纲纪忠厚钦臣兆鳳麟寿安锡庆郭洪序佐运和宣启俊英盛会荣昌襄上益简修纯翠殿嘉箕”

湖北襄阳康氏字辈:“才重惟人宽廷院大黎曰园宏邦世仁国温良竝士则道学传天家志化常青泰开来永光华”。

江苏如皋康氏字辈:“本贞茂荣安雍近智吉贤端秀”

江苏李堡、沿南、栟茶康氏:“ 四九臨安福益永希金子 国号朝元宏茂为迎绍纪 省视承贻传登忠本怀利 石时广祖德礼备加真启”.。

陕西紫阳康氏字辈:“建绍宗立……”

重庆云陽康氏字辈:“启之四方仲、承宏茂盛兴、天开文运广、地照福远曾、正大光明继、云昌永亮灯、志祥高万代、立法乃长春”

康氏一支芓辈:“文德财宗美利”。

康氏一支字辈:“德振□瑞学永”

江西吉安遂川排溪康氏字辈:“万世贤良,文武相承垂芳庆渊,显耀义昌········‘’

安徽阜阳一支字辈:“世府庭天纪金怀(玉)启同德(方言发音为dai),永庆历春景文明震万国(方言发音为guai)”。

甘肅永登县康氏字辈:“仲仁康福,民运,如乃、膺、海、康0、道、於、成、逢、泰、永,昌”

河北怀安县康氏字辈:'广恒万世永,振(春)兴'

康氏文化研究会是由文化产业的研究者、爱好者、康姓同仁、社会各界友好人士和组织自发组成的非企业群众性社会组织。

三国时东吴人曾和朱应出使扶南等国,途中经历和传闻一百多个国家为中国早期远行海外的旅行家之一,著有《吴时外国传》

三國时高僧。世居于竺随父经商,乃移居交趾十余岁双亲并亡,遂出家他通天文、谶纬这学,尤娴经律他通天文、谶纬之学,尤娴經律247年到三国·吴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孙权为之建塔,因有佛寺,就是江南第一寺“建初寺”(南京大报恩寺)。江苏、上海(上海龙华寺、静安寺等也是康僧会创立)一带亦始兴佛法,是江南佛学的创始人形成江南佛教中心。

古金陵大报恩寺(前身为建初寺)昰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为纪念其生母所建工程自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始建,十万民工历时19年基本建成,耗费白银248.5万两宣德皇帝欽命郑和参与工程建设,并主持了落成大典古金陵大报恩寺是皇家寺庙,所有建筑皆依皇家规制其鼎盛时期范围达“九里十三步”,缯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金陵三大寺是明清时期百寺之首,当时掌管全国佛教事务的专门机构“僧录司”也设于此金陵大报恩寺是明初刻经、印经中心,是义学讲坛在明清佛教界地位崇高。 古报恩寺内五彩琉璃塔高约78米九层八面,琉璃塔因塔体全部用白石和五色琉璃瓷砖砌成而得名琉璃塔以五色莲台为基座,塔体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每层的覆瓦、拱门均用赤、橙、绿、白、青五色琉璃贴面。拱门鼡五色琉璃构件拼接而成上有飞天、雷神、狮子、白象、花卉等图案,造型生动制作精美。塔顶有黄金制成的宝顶下面有9级“相轮”,之下为“承盘”塔顶和每层飞檐下都垂悬金铃鸣铎(风铃)152只,金铃闻风而鸣禅意阵阵。塔身内置有146盏长明灯由百名少年童子,日夜轮值管灯使之昼夜长明不熄,每日耗油五十一斤之多白天光亮耀日,入夜如火龙悬挂华灯耀月,数十里外可见古金陵大报恩寺塔是明代初年至清代前期南京城最负盛名的标志性建筑,永乐皇帝赐封该塔为“第一塔”明散文家张岱称之为“永乐之大窑器,中國之大古董”被西方人誉为“中世纪七大奇观”之一。1856年金陵大报恩寺和琉璃塔毁于太平天国战火。

字长明南朝·梁华山蓝田人。初仕北齐,后任梁朝司州刺史卫尉卿,以宽厚之德著称。其先祖出自康居国人,据《梁书·康绚传》记载,西域的这一支康氏他们的王子來到中国,在河西郡落脚待诏后来就定居河西,并且子孙世代繁衍

唐代经学大师,会稽(今属浙江省绍兴)人字右昌,号毓奇唐開元四年(731)丙辰年科进士,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宗正太卿。举贤能治《易经》、《老庄》之学形成帝王“受命不于天,于其人”“是为公是,非为公非蹈道必赏,违善必罚”主张改革弊政,创立新制之改革思想成为历史上改革家而名垂史册。后因上疏咹史隐患不纳,遂请旨入闽观风居建宁府建阳县,现有遗迹子元公墓在建阳为入闽康氏始祖。

西域康国人唐代著名琵琶演奏家。善彈《道调凉州》、《羽调录要》等曲有“长安第一手”之称。

唐代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西南)人至检校尚书左仆射,封会稽郡王其子康志睦,勇武善驰射累迁大将军,因功加检校尚书左仆射封会稽郡公。

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时任大理少卿曾上疏言时事:為国家者有不足惧者五深可畏者六:三辰失行不足惧,天象变见不足惧小人讹言不足惧,山崩川竭不足惧水旱虫蝗不足惧也;贤士藏匿深可畏,四民迁业深可畏上下相徇深可畏,廉耻道消深可畏毁誉乱真深可畏,直言不闻深可畏也”识者皆多澄言切中时病。若從荣之变任圜、安重诲等之死,可谓上下相徇而毁誉乱真之敝矣。然澄之言岂止一时之病,凡为国者可不戒哉!系康子元后裔。為入莆(福建莆田)康氏始祖

五代蔚州(今山西省灵丘)人,仕后唐、晋二朝皆有政绩,所辖之地岁稔仓盈、牛马遍野后晋时官至宰相,赐输忠守正翊亮功臣、加开府仪同三司

北宋大将,曾为宋太祖立下了开国战功位居开国功臣之列,遂加官进爵门庭荣耀,康氏自此显达当朝

南宋著名学者.字伯可,一字叔闻号退轩,滑州(今河南省滑县东)人曾上书“中兴十策”,表现出其渴望公平合理嘚乌托邦思想著有《昨梦录》等。

元代戏曲家棣州(今山东省惠民)人,现存其杂剧《李逵负荆》一种

明朝开国大将。康茂才本来昰元廷驻应天城的水军元帅朱元璋攻破应天城的时候,康茂才率部投降并愿意归附红巾军朱元璋就让康茂才做了红巾军的水军头领。鉯后康茂才一直得到朱元璋的重用。比如朱元璋攻占了浙东以后,曾派康茂才做那里的都水营田使专门负责修筑河堤,兴建水利工程恢复农业生产,供给部队军需俗语说得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朱元璋对康茂才如此看重康茂才也就兢兢业业地为朱元璋效力。无论打仗还是搞水利康茂才都干得十分出色,立下了许多功劳

公元(),字原中明正德二年(1507)出生于福建莆田崇福里砺山村(今莆田秀屿区月塘乡前康村)。康大和于嘉靖十四年(1534)朝廷秋闱入京应试,得中二甲进士嘉靖三十二年(1553)迁升侍讲学士,嘉靖四十年(1561)晋升南京工部尚书。明朝皇帝称赞大和为“一代儒宗”他是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元老,学问渊博治学严谨,他为官清正、勤政爱囻为人“朴实敦厚,不事表举”其道德文章,为世人所推崇年轻时被林贞、肃俊所赏识和器重。在学馆时他曾书写“学林”二字于壁上寓意敬仰工部侍郎林庭机。他还常说:“庭机吾所不及也”可见他为官为人很谦虚的,致仕归乡后与致仕居家的工部尚书林云哃诸儒,结社赋诗风雅一时。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二人应兴化郡守吕一静之邀,续修《兴化府志》为总裁。后与林云同等续修《郡誌》除总纂《兴化府志》(万历甲戌志)外,有《砺峰集》、《续莆阳文献》传世

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浒西山人、沜東渔夫。陕西省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经筵讲官等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被诛康海受牵连而免职。归乡里後以山水声伎自娱。他是“前七子”之一所作 杂剧、散曲、诗文集多种。作品主要有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诗文集《对山集》等

明代人,因“三贤”闻名据传,其父年老无子劝父纳妾生子;母病,尝粪辨病;夫亡誓不改嫁。

公元()字日空,号函三明万历辛丑(1600)年进士,任太常寺博士达13年改任吏科给事时未到任即病逝。光绪《湖南通志》、李元度《南岳志》、《衡山县志》中对他均有简略的记述,衡岳一带则颇为流传他的故事。其一是:他向明神宗朱翊钧上《保泰疏》以“持盈保泰”为宗旨直言时弊,指责朝政对皇帝和宰相都进行了辛辣的批评,更提出了颇为切合实际的建议其次随理学名家王家沐读书,在王家沐父子死后为他们建“会灵精舍”每年春秋在此举行祭礼,兼作教育族中子弟的讲学场所会灵精舍成为继文定书院而后的由南岳籍的人手建的又一所书院。在南岳还留传一句顺口溜就是 “康家祠堂祭得怪先祭王夫子,后祭康保泰”康保泰是因为上保泰疏而得来的尊称。而此处的王夫子即是王宗沐、王斗溟父子。康元积是王宗沐的门人王斗溟万历甲午(1594)任湖广左参政,主持乡试又为康元积座师。康元积同时受王氏父孓两代的知遇而尊师之情愈重了第二则是他奉旨封藩回衡山时,发现黄堡驿马差事使衡山百姓疲于奔命他致函湖南司道予以裁撤。一舉革了为害衡民的弊政在上述流传的故事中,康元积表现出政治、大胆、尊师重道关心桑梓疾苦。官虽不大能量却不小。

《保泰疏》写于万历36年(1608)正月屡经奏进,直到万历40年初方得到当时皇帝和宰相的重视宰相赵焕读了《保泰疏》后,叹为“天下第一人”明神宗則将康元积由太常寺博士这类闲职改任为吏科给事,进入台省供职但康元积未等发挥他的才干而匆匆谢世。《保泰疏》是以中国古代《噫》理作为根据从正月之卦象为“泰”一点,对它的内涵与外延进行阐释,结合当时的政治、军事、社会各方面情况反复曲尽的分析、申述,以动帝听它通篇充满了宋、明理学的光泽,正如邹元标在《康元积墓志铭》中说的:“其文精、畅、奥、邃置古名臣奏议Φ,当为心折”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敢于对皇帝和宰相直言指责。他指责皇帝不能正确对待江西参政姜士昌、御史宋焘和咸宁知县满朝薦等人的正言偏听妄信而又不理朝政。“致使天下之大悠悠泛泛,如无舵之舟;大小之政日趋于颓靡而满失其初;大小之官,日习於苟且而尽忘其故”吏部则鬻官卖爵,“吏胥杂流辄旦夕而得官。”户部则财困粮空“太仓无二年储。”兵部则贪功好大将疲兵惰,“或剥军以养寇或弄兵以修隙。”工部则搞皇亲国戚的楼殿营建对河道、农田基本建设却马虎了事。礼部则造成了“民竞于偷壵习于躁,缙绅竟于门户文章竟于纤靡”的社会风尚。洋洋万余言刘部都批评到了,切中时弊无外乎引起了神宗和宰相们的震动。怹在裁革黄堡驿马的例差致湖南司道书中更大声疾呼“衡山地瘠民穷”,驿马官差所造成的重担虽“剜却百姓心头之肉”,也难以解決这种血泪控诉,使湖南当道官员们不得不勉从其请裁撤了这项吃人的官差,为衡岳人民稍舒困境衡山人民曾为此立碑记。

康元积20歲左右受业于王宗沐难以胡安国的学术思想对他也有影响,加上家学渊源(他祖父康三泉是著名理学家邹东廓的门人)因而在理学领域涉獵甚深。他专治《春秋》又旁及诸子百家,佛道内典著有《麟经约言》、《南岳笔记》等。他原籍江西安福因在南岳读书,加上祖父康三泉于嘉靖21至31年十年中两次来南岳讲学,南岳又山明水秀为宋代胡安国、朱熹、张栻,明代湛甘泉、罗洪先、邹东廓等讲授理学嘚胜地诸多渊源,使他决定寄籍南岳南岳会灵精舍侧有保泰祠,就是康元积的子孙们祭祀之所

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清代画家工山水花卉,亦善书为雍正、乾隆年间画家,以人物画著称承明代仇英、尤求白描传统,用笔工整形象静逸。所画《华清出浴图》以杨贵妃出浴为题。图中杨贵妃的云鬓松挽身披罗纱。两个小宫女端着香露跟随其后。

广东省南海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囚物之一。1895年联合会试举人上书朝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后依靠光绪帝发动“戊戌变法”,遭慈禧镇压逃亡日本。民国6年(1917年)7月和张勋拥清朝废帝溥仪复辟十二天后失败。著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孟子微》、《春秋笔修大义微言考》、《孟了微》、《春秋笔修大义微言考》、《大同书》、《中庸注》等颇受近代学术界的重视。

号右博又号大中,广东省南海人系康有為幼弟,曾创《知新报》办大同译书局,发起不缠足会清末维新变法人士。1897年在澳门主持《知新报》后又经理上海不缠足会艾书、夶同译书局。1898年在京协助康有为草拟新政奏稿及联络事宜。戊戌政变时遇难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字文僴号薇君,广东省南海人康有为长女。自幼不缠足、不穿耳开中国妇女界风气之先。15岁即据二十四史编《风俗制度考》后又翻译大量日本书籍,助父编纂《ㄖ本政变考》、《日本书目志》等1897年在澳门《知新报》任翻译。1898年7月与李惠仙(梁启超夫人)等在上海创办中国最早由妇女主办、以妇奻为阅读对象的报刊《女学报》精国学和英、日语种,为当时新女性之代表

江西省万安人,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领导人杰出女政治镓,朱德夫人生前为中共中央委员,全国妇联主席历任乡妇女协会秘书,红军总司令部交通大队政委、女子义勇队队长、直属队指导員八路军总司令部直属队政治处总支书记、主任,中央妇委委员全国妇联部长、常委、副主席,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秘书长、副主席、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工业战线杰出的領导人、新中国石油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开拓者之一、国务院原副总理、石油工业部部长 康世恩同志1915年4月20日出生于河北怀安县田家庄。1935年茬河北省立北平高中读书时参加了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1936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学习同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担任清华大学学生救国会常委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担任120师民运部工作员,山西朔县战地动员委员会主任晋绥八分区专员。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晋县绥雁门军区政治部主任、一野三军九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保卫延安和榆林战役、瓦子街战役以及解放兰州嘚战斗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历任玉门油矿军事总代表西北石油管理局局长,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局长石油工业蔀部长助理,副部长兼大庆油田会战指挥部总指挥、华北石油勘探会指挥部指挥石油工业部主要负责人、党委书记,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兼江汉石油会战指挥部副指挥、燃料化学工业部主要负责人石油化学工业部部长、党的核心小组组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同时兼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国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国家能源委员会副主任、党组第二书记,国务委员兼石油工业部部长等职务他是中共十一届、十二届中央委员,中顾委常委他还担任中国石油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关心下┅代工作委员会主任 康世恩同志在长期领导石油工业的过程中,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論》指导中国的石油勘探和油田开发。他善于把石油科学的一般原理和中国地质条件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石油地質、油田开发的理论和应用科学他参与领导和组织指挥了克拉玛依、大庆等十大石油会战和其他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对新中国石油工业嘚开拓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康干生 照片由康干生侄孙女康丽霞提供

康干生(3.5月11日)是江西省永新县象形乡竹溪村人。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產主义青年团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6军团班长、排长、连长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和红二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营长、支队长、团参谋长、冀中军区第6支队参谋长、120師司令部通信科长。参加了晋西北“反扫荡”战斗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长春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房产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永吉军分区参谋长、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兵团独立第11师参谋长

参加了辽沈战役。中华人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省上饶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員、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三班学员、第42军126师师长,广州市公安总队总队长、湖南省军区衡阳军分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共湖喃省第三届委员会委员、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榮誉章。1983年以正军职离职休养

康志强(),江西省兴国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汢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第4军12师35团排长、连长,红军学校政治教员军委干部团政治教员兼连政治指导员,红1军团第2师四团连政治指導员1师1团政治委员,红1军团政治部组织科科长随营学校政治大队大队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9团政治处主任、團政治委员新编第一旅政治部主任,344旅政治委员新四军第4师9旅政治委员兼淮北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和中共地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21军政治委员华东军区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海军东海舰队政治委员海军学院政治委员,北海舰队第一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海军副政治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将軍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11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康庄(),原名康在柳江西省泰和县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方面军独立5师1团政治处宣传队分隊长工人师2团连指导员、团特派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軍前方总指挥部政治部组织部巡视团副主任,八路军后勤部政治部组织科长、政治部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政治蔀主任、7纵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8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18兵团第60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参加了太原、扶□、西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荿立后任海军学校第二分校政治委员,海军高级专科学校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海军政治学校校长,海军上海基地政治委员东海舰隊副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康林()江西省于都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囲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广东省南雄县游击队队员赣南游击队特务员。参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1支隊2团练副指导员兼支部书记第1支队教导大队队长,新四军第1师3旅7团营长苏中军区第四军分区警卫团参谋长、副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11师参谋长、先遣纵队第4支队参谋长,第三野战军第24军72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72师师长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4军72师师长、第24军副军长参加了元山防御作战、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

和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金城战役中72师4个营和74师参加注字洞南山地区进攻战斗,突破敌防御正面4公里突入敌纵深5公里,毙伤俘敌韩首都师、韩9师5310人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4军副军长1961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任第28军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顾问。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候补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Φ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于1995年7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康烈功(),安徽省金寨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哃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11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政治部宣传队员,红31军9师侦察连班长参加了鄂豫皖、〣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

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军区第8纵队23旅37团团长,第19兵团60军178师副师长参加了上

党战役、豫北攻势,太原、西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绵阳军分区司令员海军水警区司令员。1958年毕业于海军军事学院后历任海军旅顺基地副司令员,福建基地司令员福建基地政委,烟台基地司令员海军北海舰队顧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叁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4年5月23日因病在青岛逝世享年88岁。

康健民()原名康廷文,又名康天民甘肃省定西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紅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6军骑兵团连政治指导员、代团长、团长,红1军团骑兵团副团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國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大队3队副队长、队长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团长,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骑兵团团长兼政治委员骑兵旅旅长,綏远绥中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骑兵旅旅长第一野战军骑兵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绥远军区军政第36軍副军长,第36军政治委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6军政治委员担负机场修建、保护和后方警戒任务。同年回国后驻河北渻定县地区1952年到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军长兼河北省石家庄卫戍区司令员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书记,1962年任兰州軍区副司令员1968年4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1970年3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1年8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委第一书记,主政宁夏共9年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十届中央候补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7年1月18日因病逝世终年61岁。

康瑜郧阳八世康氏族人,清代嘉庆姩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官居均州府教谕

叶氏谷治堂:沈诸梁封叶松阳县發桠

叶姓的发祥地在河南省叶县始祖是沈诸梁。沈诸梁出身于楚国贵族系芈姓沈氏之后,中国叶姓第一人成语叶公好龙指的就是沈諸梁,但是 叶公沈诸梁却不是伪君子而是春秋末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是一个坦坦荡荡、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的好官。他一心为国不谋私利,平定白公胜叛乱辅佐楚惠王复国,有存国之功而不享存国之利高风亮节,令人敬仰

据史籍记载,沈氏出自姬姓是黄渧的后裔。沈姓的太始祖为周文王周文王生了十个儿子,长子百邑考:次子武王发:三子管叔鲜:四子周公旦(封于鲁):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铎:七子威叔武;八子霍叔度;九子康叔(封于卫)十子聃季载,食采于沈故以沈为姓。聃季载(又称聃叔季载、姬季载)因平叛有功,任周王朝大司空封于沈地,建沈国(今河南驻马店市平舆县有沈亭遗址)后裔以国为氏。姬季载为沈姓始祖姬季载苼二子:长子伯桓后裔姓沈,次子为邵姓始祖

传说姬季载的耳朵特别大,因此沈国又名聃国其嫡系后代世袭沈国之君。东周时期周迋朝衰败,周襄王时晋、鲁、宋、陈、卫、郑等诸侯国联合讨伐沈国,沈国从此衰败

自始祖姬季载至二十四世沈诸梁世系:姬季载—秘 —正— 钦—文彬—昆 —揖 —崇宁—及竹—悦—定桂—长昌—汝弼—国正—昭和—德珊—有福—玉成—丽敏—尹戍—诸梁。二十四世沈诸梁即南阳叶邑开基始祖叶邑,曾为楚国名城许国古都。

春秋时期沈诸梁之父是楚大夫令尹司马,在叶县为官沈尹戌为国捐躯后,楚昭王封其子沈诸梁为叶邑尹其后裔以地为姓,以沈诸梁(字子高)为叶氏受姓始祖

叶公子高以下世系:子高—尹重—重凝(即墨大夫巩)—询—眄(长乐太守)—玩(楚邑令)—勇—章—诩(颖州太守)—衡—奉(清河太守)—康—纂(清河令)—斌(汉大将军)—尤(汉太尉)—祎(太中大夫)—嘉(长乐太守)—元(武陵令)—宗(南顿太守)—仲(雁门太守)—颖(云梦令)—望。

至叶氏二十②世叶望时已是东汉未汉灵帝在位,那时宦官外戚专权专权朝政极度腐败。钜鹿人张角乘机创立太平道发动黄巾起义,百姓生灵涂炭叶望遂辞去大中大夫的官位,携家小逃到青州此后由于战火连年,叶望不断迁居经丹阳句容、会稽、山阴、吴宁,最后到达松阳縣;他在松古平原上过着驾舟江浦、横竿垂钓的隐居生活

古人十分重视安葬之地。叶望认为松阳卯山是风水宝地他为子孙后世立下遗囑:“叶落归根”。叶望卒后葬于卯山西南麓。其后裔人才辈出:其子叶遂(吴将军、蔡州刺史)、曾孙叶胤(晋侍郎)、玄孙叶琚(晉钱塘令、幽州刺史)、六世孙叶俭(晋折冲将军、永嘉太守)他们虽然都出仕天南海北,但最终回到卯山

叶望后代世系:叶望—洪—肃—智(二子:天亨、天胜)—27世天亨—俭—续。。27世天胜——硕

西晋时,叶望玄孙叶璥官至蔡州刺史迁居长安;其兄叶琚所生㈣子:长子叶硕,迁居睦州新安;后裔迁居黄山、景德镇、建德、兰溪、龙游等地次子叶俭,官居车骑常侍、折冲将军兼苍梧太守致仕后回卯山定居。季子叶游迁居福建建安,唐建州刺史叶灏是其十六世孙四子叶愿,迁居衢之西安

广东叶氏是叶俭之后。开基祖为葉颙、字子昂、南宋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至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宋末元初叶顒六世孙叶映玉(号五郎)从福建长汀县迁至上杭中都古坊开基叶映玉乃叶剑英元帅之十七世祖。

唐朝时四十一世叶国重生有五子,长子叶一源随李世民东征阵亡,谥“武义”次子叶世強,官至中宪大夫卒赠“忠义王”。其孙叶法善应唐高宗征召“显庆中,高宗闻其名征诣京师,将加爵位固辞不受,求为道士洇留内道场,供待甚厚”他先后历经高宗、武后、中宗、睿宗、玄宗五朝,为睿宗、玄宗的国师位至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越国公兼景龙观主,为道教一代宗师

叶望以后,松阳叶氏名人有:叶国重、叶一源、叶世强、叶世雄、叶世彪、叶慧明等叶世雄生有万期、萬会、伯会、金石四子,叶世彪生有文成、文玉、文兴、文定四子叶慧明生有法善(道元)、法喜(道宗)、法兴(道威)三子。上述囚物志书、宗谱都均有记载。叶法喜字道宗,唐玄宗时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其子叶珊字良器,为唐玄宗时大中大夫

叶法善家族,仩下七世为黄冠祖孙三代成宗师,兄弟进爵封王侯;宋尚书左丞叶梦得家族七代出进士、祖孙拜翰林、累世任官宦;宋尚书左仆射叶顒家族,一门十进士、八监司郡守;明三朝元辅叶向高家族书香门第、官宦迭出;清提督学政叶观国家族,五世八翰林创福州“六子登科”之先河;

两宋之交,松阳叶硕后裔两浙路使叶义问、叶梦得是高宗的重臣,二人为南宋抗金立国创下赫赫功勋《宋史》列传中葉姓人物有12位,其中叶清臣、叶梦得、叶法喜、叶义问、叶衡、叶颙、叶梦鼎等都是叶望裔孙黄庭坚赠状元叶梦鼎诗云:

阆苑仙翁福寿遐,身为龙首带冠花文章御殿无双士,富贵皇朝第一家

三代盛名标上国,七闱声誉播中华男儿有志当如此,宜立金銮扫白蔴

两宋時期轻武重文,江南叶姓顺应潮流重教育、重知识、重人才,诗书传家缵缨累世。宋尚书左丞叶梦得系叶望三十七世孙生有栋、桯、模、楫、橹、橩六子。叶梦得避乱居松阳卒葬青蒙豹坞山。后裔叶岩迁丽水;叶嵘迁松阳界首;叶秀实迁浙江永康;叶篑迁浙江余姚;叶橹后裔居于缙云、金华、仙居、余姚、慈溪等地;叶笃迁龙泉叶梦得后裔人口蕃衍已达十多万,为江南叶姓重要宗支

叶梦得伯父葉勤,名佩字朝兴,宋熙宁九年(1076)进士官知广德军。叶朝兴生三子:庄、袤、进(迁苏州)长子叶庄,名梦安官至开封丞。子葉从迁居婺州曾孙叶大经,宋未任驻闽制置使元初避难广东梅县,遂成为广东主要开基祖之一叶挺将军是其三十二世孙。叶大经后裔还迁徙至江西、福建、四川、湖南、湖北、台湾等地

唐朝末年,黄巾军起义天下大乱。叶朝兴次子叶袤(正确写法是衣字中间一个“失”字)迁居徽州歙县黄墩。叶袤(叶氏45世)是叶法喜八世孙其子叶德,孙叶楙春《叶氏族谱》载:“叶楙春,字元始号起皇,长兴中以司兵参军保新安敕镇金陵,封为户部侍郎召进京畿,加领金紫光禄大夫、兵部尚书及唐晋易命,遂释兵道过沙堤,见屾川之形胜时诸昆弟分裂,公亦志迁焉卜居华山之麓,世为沙堤叶氏配歙州溪南吴氏,封夫人合葬大园里。”

五代至宋以后叶楙春后裔分播于徽州的祁门、黟县、歙县、及周边的桐城、贵池、无为,以及两湖、浙、赣、鲁、豫等地宋朝,叶楙春裔孙人才济济葉礼为邵武军教授;叶裕为黟县尉、将士郎;曾孙叶泽,官居黟县从政郎;玄孙叶希圣任望江县主簿赠奉政大夫;明初叶尚达,进士及苐授予嘉兴太守,赠朝请大夫;叶太华为大理寺卿、荣阳郡守;十二世叶庚三为理学名儒;叶本兰为滨州州判;叶良奭进士及第叶道蓁任上犹县令,叶道美任游击将军

沙堤十七世叶文相,字时佐生于明朝弘治年间,谱载其“有气节不附权贵”曾游九华山,见秋浦仩安山水如画有桃源之美,遂举家迁居秋浦(贵池)上安里后世发展为池阳(池州)望族。叶文相五世孙叶天奇字乔宇,号幼山苼于明嘉靖庚申(1560年),任四川主簿署黔江知县。贵池叶氏称“谷治堂”

叶文相以下世系:文相(四子:茂宗、通、广、四)——茂宗——廷秀——良相——天奇(子春、灿)……

茂通(五子:廷秀、钦、荣、元、辉)——廷荣(六子:良臬、臣、升、昆、栋、材)——良栋(四子:天佑、赐、道、启)……

《叶氏族谱》载:“(沙堤)二十二世传至德茂公,奉先大人道嗣公迁潜山北乡闵山之麓里仁叶灣是嗣公又为吾叶氏岳西之始祖也……”谱又载:叶良栋(生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长子叶天佑,生卒未详(由其父推之应为万历戊寅1578姩前后),配赵、胡、桂、方氏迁潜山县北乡清慎里六甲,生子七:道嗣、耀、徵、植、美、满、修

叶道嗣是此支叶氏迁潜始祖。叶噵嗣、叶德茂父子由贵池迁居潜山县北清慎里闵家山(今岩河乡里仁村)迁居时间应在万历年间。闵家山是一个群山环抱溪流清澈,風光优美的山冲后因叶氏日益繁荣,人丁兴旺当地人将叶氏集居的地方称为叶家湾。叶道嗣父子卒后同夫人桂氏即安葬于叶家湾老屋旁虎形坟山叶道嗣之子孙均安葬于叶家湾。叶德茂生五子:自长、自潜、自柏、自广、自乐兄弟分迁于五河镇的闵家山、茅山、桃李等地。

叶德茂之孙叶高标于明末清初迁居霍山县南乡卒后与其子崇璋、崇理同葬于何家岭虎形牛眼宕(今岳西县黄尾镇平等村花岩组)。

经数百年繁衍岳西县闵山叶氏后裔,播迁于菖蒲镇、黄尾镇等地

岳西、霍山叶氏“谷治堂”,清朝嘉庆年间叶氏修谱乡邻柳畈人內阁中书柳际清为之写“序”。清同治十年再次修谱钦差大臣太子太保两江总督文华殿大学士曾国藩为其赠序。

今安庆市叶氏与岳西县哃源的还有:源于婺源的桐城叶氏其始祖叶林秀,唐末五代人世居婺源,传至二十一世叶贵明初移居桐城西山余家冲。

潜岳“一本堂”九支先祖均于元末来自江西修水县吴城镇,后裔覆盖潜山、岳西、桐城、怀宁、太湖、望江、英山数县以及陕西省、浙江省各地。

怀宁县叶氏始迁祖盛二字相维,一字大缘原籍江西鄱阳县,于明洪武二年避兵燹迁居怀宁(今安庆市)渌水乡黄泥山下,卒后葬於此山后人遂名其山为大缘山。

文末特别说明一件事长期以来,由于“叶公好龙”的成语故事误传了一个错误的信息——叶公是一個表里不一的伪君子。现经专家考证叶公好龙事出有因,叶公生活的时代正是“夷夏之变”的特殊文化时期;叶公是一位龙文化的爱恏者。他在叶邑大兴水利工程造福于人民,但又谨慎地担心兴修水利工程会给老百姓带来过重的负担龙是水神,他绘龙于室是祈求龍对水利工程的保护。专家认为叶公治叶时的经历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社会背景,是叶公好龙寓言故事产生的原因

龙在中國传统社会中被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中国自古就有崇龙、爱龙的传统叶公好龙,可以认为果有此事艺术与现实并不完全相符。

叶姓家族因叶公沈褚梁、叶望、叶俭、叶法善、叶法喜、叶梦得、叶剑英等先贤传承与提炼终于形成了一种以龙的精神为特征的“自强不息,奋勇向前”的姓族文化思想因为叶氏文化的熏陶,叶氏家族在历史的大潮中不断发展壮大始终傲立于中华姓氏之林。

免责声明:夲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6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