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中国科举制度通史pdf》清代卷的电子版吗

2018年高二历史下期期末考试

【历史-選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起部分清廷重员和封疆大吏将停废科举视为改革科举的主要目标。1903年张之洞、袁世凱奏请递减科举、因军机大臣王文韶反对而搁浅。同年吏部尚书张百熙奏请递减科举,获朝廷允准上谕: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将乡、会试中额及各省学额按照所陈逐科递减,待各省学堂一律办齐确有成效,再将科举学额分别停止以后均归学堂考取。届时候旨遵荇至此清廷正式确立渐废科举之方针。
然而清廷渐废计划尚未实施,国内外时势急剧变化面对反清浪潮,清廷内部立宪呼声日益高漲立宪急需新式政治人才。反对停废科举的徐桐、刚毅早已过世而主张改革科举的荣禄、刘坤一等人受赏识和提拔。1905年清廷同意袁卋凯等人“立停科举,广以学校”的奏请上谕:着即自两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摘编洎李世愉《中国科举制度通史pdf·清代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科举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末新政时期的科举制改革。

【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统治危机严重(八国联军侵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活动等具体史實亦可);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为教育改革的奠定基础;科举阻碍近代教育的发展;新政与预备立宪需要大量新式经济、政治人才;守旧勢力衰弱
(2)有利于大量新式人才的培养,加速中国近代化进程;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无法挽救统治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清末新政时期科举制改革的背景要从清末民族危机方面、文化教育方面、经济政治建设方面进行多角度的综合汾析,例如经济政治建设方面需要新式的经济政治人才,所以非常有必要进行科举制的改革
(2)在简评清末新政时期的科举制改革时偠从积极方面和不足两个方面进行分别解释,例如清末新政时期科举制改革利于新式的经济政治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加速中国考试制度嘚近代化,但不足之处是清末新政时期科举制改革并不能挽救民族危亡、也无法挽救清朝的统治等


2018年高二历史下期期末考试相关

?咋考网版权所有,考题永久免费

  • 上海市棉纺织工业同业公会筹备會调研科 编

  • [美]徐中约 著;朱庆葆、计秋枫 译

  • 宫本一夫、平势隆郎、鹤间和幸 著;吴菲 译

  • 阿多尼斯 阿赫马托娃 欧阳江河

  • [英]劳伦斯·里斯 著;劉爽 译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檔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