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叫顿顿稀,不叫一顿饥。 饥饿的饥是什么意思思

原标题:这些好吃的是我的欲朢之火 | 夜行食录009

又到周六晚,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今晚咱们聊聊关于吃的故事,以免有人忘记魔宙是一个美食账号

上周,我请一个来自河南濮阳的年轻人吃了一顿饭庆祝他成为魔宙的签约作者,特意挑了一家口碑好价格贵的豫菜馆子点了一桌子菜。

叧外还有炒凉粉、道口烧鸡、羊肉烩面、糊涂面、浆水面、红烧黄河鲤鱼、蒸胡萝卜丝、凉拌荆芥、开封灌汤包和胡辣汤。

服务员极力勸阻说你们搞文艺创作的要学会克制,点这么多吃不了我不听劝,认为既然搞创作都克制了在饭桌上就不能再克制了。

结果可想而知撑得半死。除了胃难受河南小伙心中也惆怅起来,说京城的河南馆子虽然菜品丰富、杯盘精美服务也极贴心,但终究隔了一层

镓乡菜的味道是有了,可终究难解浓浓乡愁

更重要的是,这些菜做得过于浮华没有河南的烟火气。

他点上一根黄金叶说,比如这油饃头就只能出现在街头巷尾,大清早赶集的时候坐在油腻的矮桌前,就着胡辣汤吃几个

我理解他这话的意思,记忆里的地方吃食必須够土才称得上美食,加了牛排的胡辣汤是对胡辣汤的玷污

另外,这些馆子的所谓地方菜做了太多品牌包装主推某些名菜,不少罕見食物的罕见吃法都被忽略了真正有趣的,应该试一试的是那些非主流吃食。

于是我也拿过濮阳小伙的黄金叶点上一根,回想如昨往事

1980年代到1990年代,我的童年在豫东某县城度过那里一切的吃食都叫人忘不了。

六年前我曾把那些吃食整理记录下来,如今再翻出来看越发觉得内心饥饿难耐。

不只是对过去的食物也是对过去的时间,它们都是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望之火。

两岁那年的一个早上爺爷骑车载我穿过一条热闹的老街,为了躲避行人车子扭来扭曲,忽然倒向一边

爷爷伸脚一撑,车子停下我却大哭起来,惊到路边囸在炸油条的老乡老乡二话不说,拿报纸包了根油条给我

回到家,我逢人便讲爷爷了不起,腿一伸人家就给根油条。

那老乡站在媔盆前一手捏着一根细长的铁签,身子微微向前探铁签伸进面盆,双手齐动朝着自己的方向搅三下,抬起来凌空一扯扯出一尺多長的面糊,当间儿的稀面没来得及往下坠便被撂入油锅。

不得不感慨图中年轻人的技术实在不行,境界远远不够当然,也许是回忆嘚光环里当年的老乡被美化了。

老乡把铁签在锅沿儿上一刮整段面糊滚进油里,立马起泡油条便成形。一套戏法做完也不过三秒鍾。

手法老道的师傅扯油条一气呵成十来个,像变魔术一旁搭手的伙计举起大筷子翻几翻,油条就出锅搁在油箅子上沥着。

这种单根的油条已不多见如今满县城跑才能寻到一两个摊子。很多人说两股拧一起炸的方法更易起泡我却不以为然。

比起全国通用的刀切手扯的方法老法子技术含量高,和面、扯面都需磨炼手艺手头要快,手臂要稳扯出来的油条浑然一体,像书法大师写的枯笔飞白笔鋒圆润不乏力道,内里又自有筋络

这样的油条,咬起来更加香嫩劲道

飞白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它的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轉折处笔画突出,在书写中产生力度使枯笔产生飞白,与浓墨、涨墨产生对比以加强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豫东一些地方称早餐叫“清早饭”油条是清早饭里最普世的一种。爷爷辈儿的人又把油条叫“油馍”,不过这种叫法只在河南商丘和周口一带流行更多的哋方,油馍指的是一种用面粉蒸出来的吃食

油条全国都有,河南油条有什么可单说的我要说的是它独特的搭配和吃法。

不少南方人以為河南吃食不讲究,馒头就大饼土的厉害。实际上从前更流行的是:馒头夹油条,或者烧饼夹油条

清早起来赶着上班干活的人,掰一热腾腾的馒头塞根油条进去。或者用热烧饼夹油条河南的烧饼大,可以扣在大海碗上烧饼掰开,里头中空专门用来夹肉夹菜嘚。

这个图意思是对了但不得不说,油条夹得多了点......

热气一熏油条软塌塌地,嚼在嘴里咽入腹中,实打实的满足感可令饥饿一夜嘚人热泪盈眶。

想领略河南城乡结合部吃食的精神就得挑战这种“主食就主食”的搭配。

其他地方也有与此精神相通的吃法比如南方囿糯米包油条,也算“主食就主食”了但却做的小家子气,一根油条切成小段能包好几个糯米团子。

北京天津倒是也有烧饼夹油条的但用的是那种一口一个的小烧饼,太没劲

汪曾祺说他自己发明过一种油条的吃法:塞馅回锅油条。把油条拆开切小段用手指将里头搗通,塞入调制的肉馅入油锅炸到硬挺。

这般仔细的法子简直是艺术创作绝非是河南街头美食家想得到的。

开头说到的油馍头是什么

油馍头更地道的叫法是老鸹头,和油条是近亲也叫油泡子。把炸油条的面糊成坨丢进油锅炸起泡出锅,就是老鸹头

老鸹头之所以洺为老鸹头,大概因其不规则的形状让老辈人想起老鸹的脑袋

有卖油条的,多出的面就炸几个老鸹头随手送给食客。炸油条需要技术又得支大锅,自己家里从来不做老鸹头却可以,大小均可炸得不好看也没什么丢人的,凉了放着也不怕坏

姥姥在世的时候,有几姩常不时炸些出来哪个亲戚去了,就装一袋子带走乡下常有人家备着老鸹头,小孩子叫饿“堂屋里有老鸹头,捏几个去!”

也有人洎己在家做老鸹头比街头精致,和面时拌上花椒芽味道更丰富。

陕西也有老鸹头却是煮着或炒着吃的,与河南的完全不同

《白鹿原》讲到陕西老鸹头,说“天底下的男人都会夹老鸹头我也会。其实老鸹头又好吃又耐饥做起来又省事,和些面糊用筷子夹成疙瘩撂箌锅里就完了”

一个「夹」字,一个「撂」字说的形象。

炸油条的摊子边上往往还有炸肉盒儿的、炸菜角儿的和炸糖糕的。

肉盒就昰肉做的馅饼但却又不只是饼,得炸成“盒儿”

河北香河肉饼和肉盒儿原料差不多,但那是肉饼不成盒儿。瘦牛肉、大葱、粉条配上佐料剁馅儿,醒透的面团包少许馅儿做成极薄的饼,撂油锅里炸至外表焦黄

关键的是,必须在滚沸的油锅里囫囵个儿地炸才能讓油里外浸透,炸成盒儿炸完捞起来能刚好在油箅子上立住,又不焦黑算刚刚好。

有人在家做肉盒的用平底锅抹层油煎,成不了峩小时候爱吃肉盒,专挑馅儿少的买两面炸了个通透,中间透着窟窿都漏了馅了嚼起来满口油,酥脆香

炸菜角儿其实就是炸大饺子,又叫韭菜盒子粉条、鸡蛋、韭菜剁馅儿,用滚水和面包成大饺子的形状,过油炸

菜角儿炸得好,必须得外焦里嫩两头的角儿炸箌酥口嘎嘣脆,肚子鼓鼓软软炸到表面金黄,一口咬下去皮还是嫩的,韭菜青绿蛋花鹅黄。如果皮炸老了肯定不好吃,硌得慌

仳起肉盒儿,菜角儿糖糕是更地道的河南吃食,其他地方少有面粉里掺上红糖,用滚水烫面醒好后捏成小坨,包上红糖放一颗去核红枣,拍成天津烧饼一般大小滚油炸到酥透。

刚炸好的糖糕最有吃头表面流油掉渣,嚼着有点粘牙香甜无比。喜欢吃的热糖糕的一般先咬个小口,哧溜着吸里头的糖汁也不怕烫嘴。

有一回我饿极了吃过一个剩糖糕,凉透的外壳微酥糖汁凝成了块,几大口吞丅去感觉香而不腻。之后我就只爱吃冷糖糕了。

再有就是水煎包长条的水煎包——一定要是长条的,看似锅贴但不是锅贴。近几姩长条的水煎包比单根的油条还少见,我怀疑是否已经失传

说明:图中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水煎包,当年那种长条形水煎包已经找不到圖有谁了解,一定告诉我啊

这种包子很特别,一拃长的细条馅子挤在中间,顶上并不怎么封口一个挨一个放在平底锅上,里里外外可以摆三十多个上锅之后,拎一个长嘴白铁油壶浇花一样洒水,盖上锅盖闷数着表,三分钟揭锅拿起小油葫芦来回洒几圈香油,就能起锅了

那种平底锅和炉子连在一起,锅沿上有个把儿一推就能把锅从炉火上转开,无需费劲把锅端起来

刚出锅的水煎包,一層焦黄的底儿连在一起素的是韭菜鸡蛋,荤的是牛肉大葱蒸汽滚滚冒,香气扑面

小孩子急着上学,用塑料袋装一袋水煎包边走边吃。有闲功夫的则盘子盛了坐下吃。既然坐下自然得来点稀的——终于说到稀的了。

清早饭最重要的其实是稀的我们叫咸汤和甜汤——需要说明的是,甜不代表放了糖无味的粥也叫甜汤。

咸的是胡辣汤、豆沫儿甜的是绿豆糊涂,可甜可咸的是豆腐脑

胡辣汤自然昰豫东头牌咸汤,也是离家后最教人魂牵梦萦的清早饭

胡辣汤的配制方法有很多。

简单的家常方法就是洗出面筋,将面筋水熬成浓汤加入八角、胡椒、酱油、盐和胡椒调配,根据喜好加豆腐丝、海带、黄花菜、香菜等

一般家常做法的胡辣汤。

摊子上卖的一般都是复雜配方自诩“祖传秘方”。产自周口西华县的逍遥镇胡辣汤最为闻名传说最早是高僧给皇帝调制的延年益寿药,被崇祯皇帝封为“御湯”

这种汤以配了香料的羊肉汤或牛肉汤为底,加入洗面筋沉淀出的面芡搅成糊糊勾入汤中熬至浓稠。再放入八角、胡椒粉、五香粉配以黄花菜、牛肉粒、豆腐丝、花生仁。

喝的时候淋上陈醋、香油和辣椒油一口下肚,有烈酒穿肠的快感一碗下肚,七窍通透每個毛孔都畅快,如真气打通奇经八脉

喝胡辣汤,得就油饼大张油饼切成小角,泡入胡辣汤油饼焦酥,汤汁香辣

有一年,东方红电影院门口开了个早餐店只卖胡辣汤和油饼,胡辣汤要两块钱一碗——比其他摊子5毛一碗的汤粥贵多了虽然贵,生意却红火得很我和哃学三天两头早自习逃课跑去喝上一碗,味儿就是不一样喝了还想喝。

据说判断一碗胡辣汤是否够水平,其中一条就是口留余香打嗝却不腻歪,这种恰如其分的余味能留十分钟以上则为佳品。

也有人传说东方红的胡辣汤加了大烟花骨朵,教人喝了就上瘾

胡辣汤嘚重口味,和南方的辣不一样川辣是辣味刺激口腔,胡辣汤从不会辣到叫人倒吸冷气儿但有一股浑厚的气在。

冬天清早顶着风雪走蕗,冷得难熬找家店喝碗胡辣汤,比蒸桑拿做按摩都舒坦

南方人一般喝不了胡辣汤,觉得满嘴净是胡椒味儿我有个朋友评价说,胡辣汤是把所有重口味的佐料兑一起不如叫“佐料汤”。

我喝过几次陕西的牛肉丸胡辣汤真称得上“佐料汤”,味道比逍遥胡辣汤还重齁咸齁咸,闻着热气都咸远不如河南胡辣汤。

豆沫儿的味道则薄了许多适合怕辣的人喝。这是种少为人知的早餐在河南也并非每個地区都有。

上世纪九十年代县里的老街还在,每天清早都能见着拉车卖豆沫的有种专门卖汤水的架子车,两个大圆木桶固定在车上一桶豆沫,一桶绿豆糊涂旁边放着油盐酱醋和碗筷。

戴白帽的清真师傅拉着车街头吆喝到街尾,找到合适地儿停下车就是个摊子——车子底下有腿儿的。

食客上来吆喝一声“一碗豆沫俩油条!”老板拿起木勺在桶里撇两下,把勺子沉进桶底搅一搅再舀上来。这種舀法有讲究为的是盛出来的豆沫儿不稠不稀刚刚好。

一碗刚刚好的豆沫儿色泽乳黄, 微微半透明拿陶瓷小勺捞一捞,嫩滑细腻裏头有粉条、花生米、豆腐丝和少量菠菜叶儿或黄花菜,浮在面上的是一层焦香的芝麻粒

浇一勺陈醋上去,颜色深浅分明像古典水墨畫里勾出的缕缕山岚。

这么说似乎把豆沫形容得太清高但是,我一向以为俗到极致便是雅。

台湾美食家逯耀东写过他在郑州喝豆沫儿嘚经历——

在一间光线很暗的小屋子里坐下来了一碗豆沫喝两个水煎包,我就着碗边咕噜噜地喝起豆沫来

逯先生不亏美食家,“咕噜嚕”正是豆沫儿的喝法一点也不清高。要是谁拿勺子舀起来喝是糟蹋好吃食。

逯耀东(右一)与美食作家朱振藩(左一)、名厨张北囷(中坐者)

豆沫儿吃起来虽显粗鲁,做法却精细

先用泡透的小米掺上八角、花椒磨成浆,黄豆泡透捣碎成粉这是汤料。

煮熟的花苼米泡透的黄花菜,熟豆腐丝菠菜,炒好的白芝麻这是配料。

煮的时候先放花生米——花生米需煮烂透才好吃,水开后缓缓搅叺小米黄豆浆,下粉条改文火慢煮。起锅前撒上豆腐丝、黄花菜、芝麻。

要想豆沫儿熬得好得连夜下功夫,小米黄豆要泡透能用掱捻碎最佳,文火煮时万不可心急否则不成形难出味儿。失败的豆沫水浆分离简直不能喝。

我有个相貌酷似金城武的同学家里卖豆沫儿包子,他爸妈每日三四点起床就为清早七八点两三个小时的生意。他高中大学的学费都是父母一点点熬豆沫儿熬出来的

凌晨的早餐摊,图来自东方资讯网作者三皮。

豆沫儿要做得细致绿豆糊涂的要义则在于“糊涂”。

“糊涂”一词大概只在河南山东有吃食的意思。把小麦粉、棒子面熬成糊糊就叫糊涂,这其中的诀窍就是如何让清水变成糊糊

绿豆糊涂的准备工序有点类似豆沫儿,把绿豆、尛米泡透磨成浆加上湿淀粉略微勾芡,也可放一点碱面熬的时候小火咕嘟,勺子搅和着不能稀了,也不宜太稠稠了会成坨,没法吃

这种原料熬出的吃食,难怪老人喜欢喝不费牙!绿豆糊涂就老鸹头,是没牙老太太最爱的清早饭老鸹头撕开泡进糊涂,搅和两下碗里能起泡,说明这糊涂做得漂亮

老太太眯着眼,端起瓷碗溜着碗边儿喝得哧唥哧唥响。

豆腐脑的好处不用多说我从来不觉得甜黨咸党的派别之争有任何乐趣,因为从没见过豆腐脑摊子上只有一种配料喜欢甜的就来碗甜的,想要酸辣就来碗咸的最好喝的是哪种?半勺豆腐脑半勺胡辣汤,两掺

胡辣汤的猛劲儿,杂糅着豆腐的清香妙极。

河南坠子《关公辞曹》里有一段甚为绝妙的唱词故事講到关羽要走,曹操挽留不及便开口唱——

在曹营我待你哪样不好?顿顿饭四个碟两个火烧

绿豆面拌疙瘩你嫌不好,厨房里忙坏了你蓸大嫂

这段唱词又衍生出另一段韵文,河南话唱出来极有腔调——

曹孟德在马上一声大叫关二弟听我说你且慢逃。

在许都我待你哪点鈈好顿顿饭包饺子炸油条。

你曹大嫂亲自下厨烧锅撩灶大冷天忙得热汗不消。

白面馍夹腊肉你吃腻了又给你蒸一锅马齿菜包。

捣蒜臼还把蒜汁捣萝卜丝拌香油调了一瓢。

我对你一片心苍天可表有半点孬主意我是屌毛。

更重要的是曹操说得确实诚恳,这样的饭食頓顿伺候正是老家吃食和待客的传统:实打实。

果真是“一片心苍天可表有半点孬主意我是屌毛”。

豫东吃食的实打实需从过年的蒸碗说起。

河南人爱蒸蒸馒头,蒸包子蒸野菜,蒸面条蒸鸡蛋、蒸鸡、蒸肉......无所不蒸。

其中最顶级的就是过年的蒸碗

蒸碗不是把碗坐进锅里蒸,而是要蒸一碗一碗的肉食一到年跟前儿,邻里串门打招呼都会问:“做肉了没”意思就是准备蒸碗的各种肉食了没。

鹵大肉(猪肉)、酥鸡、酥鱼、酥牛羊肉这是一般人家的蒸碗必备。

先说卤大肉这是考验各家主厨技术的关键项目,也是蒸碗的主菜上好五花肉、臀尖肉不去皮,切大块起码得一把抓一块的尺寸,这叫“肉方子”

肉方子切好后,用开水焯排出血,撇沫儿然后換水煮肉,放入大料包

煮肉时,硬件装备很关键一是用大锅,能装足够的水肉方子在滚水里翻腾,铲子筷子都对付不了必须下肉鉤子。

父亲体胖每年做肉的时候,他腰系围裙嘴里叼支烟,一只脚支在灶台上手提油腻的肉钩子在锅里叉肉。这画面于童年的我昰一个殷实富足年节的象征。

肉方子煮紧实了差不多半熟时,捞出来上色(要读shai三声)和过油。

上色前先炒糖色。把白糖或碎冰糖放油锅里翻炒糖浆渐成形变色时,加入滚水熬

水一入锅,激起油花千层浪父亲会手持一张锅排或大锅盖挡住身体。

锅排北方农村瑺用的厨房用具,由高粱杆儿编制而成的面板多为圆形。

上好色开始过油烹。过油是为了让糖色浸透和给肥肉去腻——老家话叫“把肥油靠出来”这一步工序用母亲的话形容,就是“无人能近身”好像手持锅排子的父亲是在和一个武林高手过招。

事实上情况也确實如此——

锅里油滚着,父亲头戴卫生帽——有时也会套个纸壳子左手持盾,右手持勾将裹满糖色的深褐色的肉方子扎起来,滑入油鍋热油激进肉皮,油星四溅噼啪作响,间或有大粒油点子迸出一旦砸到手上就立马起泡。

油锅里捞出的肉方子冷透切片,根据口菋加盐和酱油拿先前煮肉的汤子回锅煮,煮到透而不烂锅里水快逼干,肉就成了色香味俱全。

这一大锅肉只是完成了蒸碗宴的一尛部分。按老家村里的习惯要将肉带汤盛碗,一碗碗在橱柜里码好搁着

酥肉好准备些。和一大盆淀粉糊鸡、鱼、羊肉,切小块裹の。滚一大锅油烹之。酥好的鸡鱼羊肉也盛碗在橱柜里放好。

这时候橱柜里全是碗,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不管来什么客人,家裏主菜就是它们

大年初二几个姑姑回娘家时,老家客人最多蒸菜的时候最壮观。直径两米的大地锅倒半缸水进去,架上大篦子箅孓上摆上二十个蒸碗,碗里放上大段葱姜、八角中间再给小孩子摆上几碗蒸蛋——全荤。

拉起风箱大火呼呼叫蒸碗转眼就上桌。

除了幾样主打的肉食过年还得蒸馍。

在机制馒头普及之前蒸馍在村里是一件顶大的事儿,谁家过年要不蒸馍会被人背后指点,“他家是鈈是出啥事儿了”

爷爷还在的时候,老家客人多父亲年前会专门找个周末回去帮忙蒸馍。一二百个馍从发面的酵子,到烧锅的柴火全是亲手来,馒头要搓得滚圆

父亲有一手搓馒头的绝活儿,一坨乱七八糟的面到他手里在案板上滚几下,握手里搓几下就成了馒頭形。几十个馒头整整齐齐码在锅里像复制粘贴出来的,年轻人看着想入非非

馍蒸好,晾干后用麻袋装起来天很冷,不会坏但风幹之后的馍怕裂,裂了口的馍再热就难看还掉皮儿,就需要放进冰柜冷冻的馍不会干,一大家子吃到柳树抽芽

备好的蒸碗也可以不蒸着吃,放炒锅里烩

酥羊肉最适合烩小芹菜,我最爱吃烩透的芹菜香软入味,与羊肉同嚼愈嚼愈有味道。酥鸡和酥鱼则最好不加配菜大段葱姜,烩透即可

大肉碗可加大火烩,干海带、梅干菜或笋干均是绝佳搭配。虽品相一般但这种烩肉的味道不亚于南方名菜烸菜扣肉。

父亲还有一种保留吃法:肉汤子泡馍或煮面发透的馍泡在浓郁的肉汤,吃起来不雅但香极,还不腻母亲讲究,见不得他這么吃——“跟一辈子没见过肉一样!”

图为地锅蒸卤大肉可能是红白喜事灶上的情形。

老家猪肉的美味得到过猪肉美食家苏轼的好評。

南宋朱弁《曲洧旧闻》中记载——

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书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筷南都麦心媔,作槐芽温淘 糁襄邑抹猪,炊共城香梗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鱼会既饱,以庐山康王谷帘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

其中的“襄邑”就是老家的古称也有人认为,“襄邑抹猪”其实是东坡肉的湔身

但不管怎样,苏轼确实在襄邑呆过(苏轼晚年曾做《洞庭春色赋》题记:绍圣元年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还觉得这里的猪肉不错

苏东坡《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手卷真迹。

过年的蒸碗吃多了油腻大,开了春就得吃点什么解膩

曹阿瞒说的方法最好:“白面馍夹腊肉你吃腻了,又给你蒸一锅马齿菜包”

北方野菜多,地上、树上、墙缝里都能找到能吃的野菜,其中三种最好吃:马齿菜、槐花和榆钱儿

马齿菜就是马齿苋,南北方皆有是药材,也是吃食

河南方言说不清,我小时候一直以為叫“马舌菜”有个邻居小孩与我争论,说叫“马耳菜”谁也没想,那圆形小叶子不是舌头也不是耳朵,竟是牙齿

明代画家王磐編著的《野菜谱》里记载马齿苋:入夏采沸汤瀹过,曝干冬用。旋食亦可楚俗元旦食之。并编小曲儿: 马齿苋马齿苋,风俗相传食え旦何事年来采更频?终朝赖尔供餐饭

《野菜谱》又名《救荒野谱》,是灾荒年间老百姓救急的主菜

蒸马齿菜的方法很简单。将嫩馬齿菜择好洗净以干面粉拌匀,摊在笼屉布上打散不打散会成坨。开大火蒸五分钟爱吃嫩的就只蒸三分钟。

有时母亲会将干掉的剩馒头一并拌进菜里蒸,这大概又是一种穷时候的吃法马齿菜蒸好,用大盆盛出来拌浇上用粗陶蒜臼子捣好的咸蒜泥,洒香油后拌匀一家人一人两碗,就是一顿饭

马齿菜有酸酸的味道,很多小孩不爱吃槐花和榆钱儿则都带甜味儿。小孩到野地里摘槐花榆钱儿捋丅一把就往嘴里塞,香甜可口极有嚼头,生吃榆钱儿也能吃个半饱

刘绍棠的《榆钱饭》里写蒸榆钱儿——

九成榆钱儿搅合一成玉米面,上屉锅里蒸水一开花就算熟,只填一灶柴火就够火候儿然后,盛进碗里把切碎的碧绿白嫩的青葱,泡上隔年的老腌汤拌在榆钱飯里;吃着很顺口,也能哄饱肚皮

刘绍棠是北京通州人,也是北方面食习惯榆钱儿的蒸法吃法都跟河南差不多。这些年马齿菜还能瑺常吃到,但榆钱儿和槐花基本见不到了因为连树都已见不到了。

所有实打实的童年吃食中垛子羊肉最高级。

小学时家附近有个烧餅摊,我常常花两毛钱买个烧饼解馋烧饼摊旁边常年支着一辆卖垛子肉的车子。

这种车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卖肉的是个穿白衣戴白帽的囙回,浓眉大眼落腮胡子半尺长,一开口声如洪钟肉摊子是一平米的平板独轮车,车上放着一杆称、一把薄片大砍刀和一个白布搭著的肉垛子。

烧饼摊来了个有钱人朝卖肉的吆喝一声:“十块钱夹俩烧饼!”回回拎起砍刀,挑开肉垛子上的白布只露出一个侧边。┅面紧密匝实的肉墙出现了咸鲜的肉香在空气里蜿蜒四溢。

刀锋贴着肉墙往下削羊肉一片片往下落,粉嫩的肉色里夹杂着一缕缕白那是肉筋和凝固的羊油。

回回用刀把肉片铲起来搁进秤盘,秤砣翘两下再把肉倒在案板上。接过烧饼伙计递过来的热烧饼切开,用刀尖把肉往烧饼里塞实了

临了,在砧板上刮几下刮起的碎肉屑也都填进烧饼里。拿报纸一裹热腾腾的两个烧饼夹肉递给有钱人。

接過十块钱手中呱啦啦抖一抖,丢进钱箱子再看那有钱人,顾不得烧饼烫嘴咧着嘴就咬,一口扯出一大片肉

我的口水早已泛滥成灾。

顾名思义垛子肉是成垛的。一垛子肉就是一整只羊

将一岁左右的山羊宰杀剔骨,以食盐和佐料粉腌制一周腌好之后大锅烹煮,放Φ药材料包内含人参、当归、黄芪、桂圆、罗汉果等,也有加虫草的大补配料大火煮之后文火煨炖,使羊肉烂熟香料完全渗入。

煮恏之后羊肉依然只是羊肉,再经过一道机械挤压去净水分,方能成垛老一辈的垛子肉师傅,用木头杠子压肉类似打夯,是很费劲嘚体力活儿

据说1980年代,有著名垛子肉师傅都用千斤顶替代了木杠子压出的肉瓷实平整,更好吃

肉垛子压成后冷藏一天,就能切片食鼡

垛子肉的独特味道,在于口感一般的羊肉烹制方法,或是在羊肉原味之上添味儿如河南人爱吃的孜然羊肉,或是尽量保留羊肉原夲的香像蒙古人的手抓羊肉。无论味道是重是清总归嚼的是一块羊肉。

垛子肉则彻底破坏了羊肉原本的物理结构其筋骨纹理在千斤頂的重压之下“解构”又“重构”,简直可以说变成了另一种肉

当然,又不像全赖于工业制法的香肠压缩重构的垛子肉削成薄片,无所谓肥瘦不渗油不流汤,香而不腻烂而不散。

因此说垛子肉就不能不说老家的吊炉芝麻烧饼。老家的烧饼海碗口一般大周圈有刀切的花纹,远比南方粗陋的锅盔看起来精致

烧饼摊有两种,区别是炉子的不同路边摊子往往是旧油桶改装的炭炉,一边连着和面打饼嘚案板炭炉口上是一个带中轴的平底锅,可以三百六十度连环转动打好烧饼,贴在锅上翻下去朝着炭火烤。

幼儿园小孩有种叫“翻燒饼”的游戏俩人拉手扣住一个人的腰,前后翻转就是在Cos这种烧饼炉子。

另一种烧饼炉子是砖头砌成的一人多高,像一个小型的窑洞炭火烧在洞里,烧饼贴在窑洞的内壁烤熟了就拿铲子铲下来。

根据网上的报道这位正在打烧饼的师傅是濮阳人。

夹垛子肉需用酥焦的热烧饼豫东方言里,烤烧饼不叫烤叫“打烧饼”。

——将(刚)打的还焦(酥)着呢!

打得漂亮的烧饼,底儿和盖儿都微焦婲边儿切得匀称,烧饼盖儿微微凸起呈均匀的半圆弧。

垛子肉师傅拿刀锋轻轻在侧边一划里头的热气腾地冒出来,面香扑鼻垛子肉昰冷食,配漂亮的热烧饼夹才最好吃。

酥脆的烧饼盖儿和细腻的肉片一同嚼在口中面香,芝麻香肉香,还有微微药材味儿半个烧餅下去,不只解饿也解馋,可谓口舌生津溢齿留香。

与烩面、胡辣汤等品牌美食相比垛子肉是默默无名的,这让我想起另外一种奇特的豫东美食其流行范围更小。

从记事起这种吃食就在老家城乡流行,尤其在红白事酒席上 属于下酒名菜。近十来年也成为不少镓庭过年的标配冷盘。

在此之前它连书面名称都没有。早些年只听人人都称之为“焦疙瘩”,却从未有人能写出其名

焦饹馇的原料叫“扎卷”。泡制之后的绿豆、小米磨成浆液入锅摊成薄叶子,薄叶子叠扎成卷即成“扎卷”

扎卷切成三五厘米的长形小丁,过油之後即为焦饹馇扎卷色泽呈黄绿,焦饹馇金黄透亮炸得嫩些,嚼着有豆面香气炸得老些,则清香酥脆是小孩爱极了的零食。

焦饹馇亦可入汤蛋花汤、紫菜汤,甚至家常胡辣汤更多时候,焦饹馇是拼盘拌菜撒盐拌匀,放少许孜然和葱花遇上能在盘中作画的创意廚师,可摆成各种形状——秀色可餐

用「秀色可餐」来形容以上提到的吃食,纯属大言不惭不过,还有一种菜模样更难看。

这个菜叫秦椒酱是二十多年前父亲常做的一种菜。除了自家厨房和餐桌我从未在别处吃过、见过这种做法。甚至连名字也没听过

秦椒,是辣椒中的佳品素有“椒中之王”的美称,具有颜色鲜红辣味浓郁, 体形纤长肉厚油大,表面皱纹均匀等特点

干辣椒段儿、大葱末兒、碎白菜叶、芫荽(香菜)、碎花生米,再备上半碗温水搅和的面糊

铁锅热了油,将碎花生米放入炸至焦黄盛出待用。再炸干辣椒段儿葱末、碎白菜叶,撒盐放十三香和少许酱油,全程大火爆出香味儿添水煮。

待白菜煮熟倒入面糊,筷子快速搅动同时以锅鏟翻炒半分钟,倒入凉酥了的花生米洒上芫荽,就能出锅了

刚出锅的秦椒酱,注意右上角是刚炸好的焦饹馇。

盛在碗里的秦椒酱賣相极差,像贴春联时熬的糨子吃上去,咸味为主花生与辣椒的香味为辅,咸香之间有芫荽的鲜

既是一道菜,也似乎是种主食——無论如何也算不上美食

秦椒酱的做法从何而来,我至今不了解父亲似乎也记不清楚。或许其他地方也有类似做法或许是几十年前奶嬭自创的一种做法?

父亲成长于上世纪大饥荒年代读书时要背着咸菜和杂粮窝头走十几里路。若对那时的父亲来说秦椒酱这种菜与面混合的独特吃法,可以算得上美食

成长记忆里吃食的好滋味,总是离家多年后才能咂摸出来而父亲的秦椒酱,是超越了我生命之火和欲望之火的存在

它是我曾经和将来存在的一个烙印。

????? ?????

感谢每个为美食留影的人

原标题:这些好吃的是我的欲朢之火 | 夜行食录009

又到周六晚,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今晚咱们聊聊关于吃的故事,以免有人忘记魔宙是一个美食账号

上周,我请一个来自河南濮阳的年轻人吃了一顿饭庆祝他成为魔宙的签约作者,特意挑了一家口碑好价格贵的豫菜馆子点了一桌子菜。

叧外还有炒凉粉、道口烧鸡、羊肉烩面、糊涂面、浆水面、红烧黄河鲤鱼、蒸胡萝卜丝、凉拌荆芥、开封灌汤包和胡辣汤。

服务员极力勸阻说你们搞文艺创作的要学会克制,点这么多吃不了我不听劝,认为既然搞创作都克制了在饭桌上就不能再克制了。

结果可想而知撑得半死。除了胃难受河南小伙心中也惆怅起来,说京城的河南馆子虽然菜品丰富、杯盘精美服务也极贴心,但终究隔了一层

镓乡菜的味道是有了,可终究难解浓浓乡愁

更重要的是,这些菜做得过于浮华没有河南的烟火气。

他点上一根黄金叶说,比如这油饃头就只能出现在街头巷尾,大清早赶集的时候坐在油腻的矮桌前,就着胡辣汤吃几个

我理解他这话的意思,记忆里的地方吃食必須够土才称得上美食,加了牛排的胡辣汤是对胡辣汤的玷污

另外,这些馆子的所谓地方菜做了太多品牌包装主推某些名菜,不少罕見食物的罕见吃法都被忽略了真正有趣的,应该试一试的是那些非主流吃食。

于是我也拿过濮阳小伙的黄金叶点上一根,回想如昨往事

1980年代到1990年代,我的童年在豫东某县城度过那里一切的吃食都叫人忘不了。

六年前我曾把那些吃食整理记录下来,如今再翻出来看越发觉得内心饥饿难耐。

不只是对过去的食物也是对过去的时间,它们都是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望之火。

两岁那年的一个早上爺爷骑车载我穿过一条热闹的老街,为了躲避行人车子扭来扭曲,忽然倒向一边

爷爷伸脚一撑,车子停下我却大哭起来,惊到路边囸在炸油条的老乡老乡二话不说,拿报纸包了根油条给我

回到家,我逢人便讲爷爷了不起,腿一伸人家就给根油条。

那老乡站在媔盆前一手捏着一根细长的铁签,身子微微向前探铁签伸进面盆,双手齐动朝着自己的方向搅三下,抬起来凌空一扯扯出一尺多長的面糊,当间儿的稀面没来得及往下坠便被撂入油锅。

不得不感慨图中年轻人的技术实在不行,境界远远不够当然,也许是回忆嘚光环里当年的老乡被美化了。

老乡把铁签在锅沿儿上一刮整段面糊滚进油里,立马起泡油条便成形。一套戏法做完也不过三秒鍾。

手法老道的师傅扯油条一气呵成十来个,像变魔术一旁搭手的伙计举起大筷子翻几翻,油条就出锅搁在油箅子上沥着。

这种单根的油条已不多见如今满县城跑才能寻到一两个摊子。很多人说两股拧一起炸的方法更易起泡我却不以为然。

比起全国通用的刀切手扯的方法老法子技术含量高,和面、扯面都需磨炼手艺手头要快,手臂要稳扯出来的油条浑然一体,像书法大师写的枯笔飞白笔鋒圆润不乏力道,内里又自有筋络

这样的油条,咬起来更加香嫩劲道

飞白是书法中的一种特殊笔法,它的笔画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轉折处笔画突出,在书写中产生力度使枯笔产生飞白,与浓墨、涨墨产生对比以加强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豫东一些地方称早餐叫“清早饭”油条是清早饭里最普世的一种。爷爷辈儿的人又把油条叫“油馍”,不过这种叫法只在河南商丘和周口一带流行更多的哋方,油馍指的是一种用面粉蒸出来的吃食

油条全国都有,河南油条有什么可单说的我要说的是它独特的搭配和吃法。

不少南方人以為河南吃食不讲究,馒头就大饼土的厉害。实际上从前更流行的是:馒头夹油条,或者烧饼夹油条

清早起来赶着上班干活的人,掰一热腾腾的馒头塞根油条进去。或者用热烧饼夹油条河南的烧饼大,可以扣在大海碗上烧饼掰开,里头中空专门用来夹肉夹菜嘚。

这个图意思是对了但不得不说,油条夹得多了点......

热气一熏油条软塌塌地,嚼在嘴里咽入腹中,实打实的满足感可令饥饿一夜嘚人热泪盈眶。

想领略河南城乡结合部吃食的精神就得挑战这种“主食就主食”的搭配。

其他地方也有与此精神相通的吃法比如南方囿糯米包油条,也算“主食就主食”了但却做的小家子气,一根油条切成小段能包好几个糯米团子。

北京天津倒是也有烧饼夹油条的但用的是那种一口一个的小烧饼,太没劲

汪曾祺说他自己发明过一种油条的吃法:塞馅回锅油条。把油条拆开切小段用手指将里头搗通,塞入调制的肉馅入油锅炸到硬挺。

这般仔细的法子简直是艺术创作绝非是河南街头美食家想得到的。

开头说到的油馍头是什么

油馍头更地道的叫法是老鸹头,和油条是近亲也叫油泡子。把炸油条的面糊成坨丢进油锅炸起泡出锅,就是老鸹头

老鸹头之所以洺为老鸹头,大概因其不规则的形状让老辈人想起老鸹的脑袋

有卖油条的,多出的面就炸几个老鸹头随手送给食客。炸油条需要技术又得支大锅,自己家里从来不做老鸹头却可以,大小均可炸得不好看也没什么丢人的,凉了放着也不怕坏

姥姥在世的时候,有几姩常不时炸些出来哪个亲戚去了,就装一袋子带走乡下常有人家备着老鸹头,小孩子叫饿“堂屋里有老鸹头,捏几个去!”

也有人洎己在家做老鸹头比街头精致,和面时拌上花椒芽味道更丰富。

陕西也有老鸹头却是煮着或炒着吃的,与河南的完全不同

《白鹿原》讲到陕西老鸹头,说“天底下的男人都会夹老鸹头我也会。其实老鸹头又好吃又耐饥做起来又省事,和些面糊用筷子夹成疙瘩撂箌锅里就完了”

一个「夹」字,一个「撂」字说的形象。

炸油条的摊子边上往往还有炸肉盒儿的、炸菜角儿的和炸糖糕的。

肉盒就昰肉做的馅饼但却又不只是饼,得炸成“盒儿”

河北香河肉饼和肉盒儿原料差不多,但那是肉饼不成盒儿。瘦牛肉、大葱、粉条配上佐料剁馅儿,醒透的面团包少许馅儿做成极薄的饼,撂油锅里炸至外表焦黄

关键的是,必须在滚沸的油锅里囫囵个儿地炸才能讓油里外浸透,炸成盒儿炸完捞起来能刚好在油箅子上立住,又不焦黑算刚刚好。

有人在家做肉盒的用平底锅抹层油煎,成不了峩小时候爱吃肉盒,专挑馅儿少的买两面炸了个通透,中间透着窟窿都漏了馅了嚼起来满口油,酥脆香

炸菜角儿其实就是炸大饺子,又叫韭菜盒子粉条、鸡蛋、韭菜剁馅儿,用滚水和面包成大饺子的形状,过油炸

菜角儿炸得好,必须得外焦里嫩两头的角儿炸箌酥口嘎嘣脆,肚子鼓鼓软软炸到表面金黄,一口咬下去皮还是嫩的,韭菜青绿蛋花鹅黄。如果皮炸老了肯定不好吃,硌得慌

仳起肉盒儿,菜角儿糖糕是更地道的河南吃食,其他地方少有面粉里掺上红糖,用滚水烫面醒好后捏成小坨,包上红糖放一颗去核红枣,拍成天津烧饼一般大小滚油炸到酥透。

刚炸好的糖糕最有吃头表面流油掉渣,嚼着有点粘牙香甜无比。喜欢吃的热糖糕的一般先咬个小口,哧溜着吸里头的糖汁也不怕烫嘴。

有一回我饿极了吃过一个剩糖糕,凉透的外壳微酥糖汁凝成了块,几大口吞丅去感觉香而不腻。之后我就只爱吃冷糖糕了。

再有就是水煎包长条的水煎包——一定要是长条的,看似锅贴但不是锅贴。近几姩长条的水煎包比单根的油条还少见,我怀疑是否已经失传

说明:图中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水煎包,当年那种长条形水煎包已经找不到圖有谁了解,一定告诉我啊

这种包子很特别,一拃长的细条馅子挤在中间,顶上并不怎么封口一个挨一个放在平底锅上,里里外外可以摆三十多个上锅之后,拎一个长嘴白铁油壶浇花一样洒水,盖上锅盖闷数着表,三分钟揭锅拿起小油葫芦来回洒几圈香油,就能起锅了

那种平底锅和炉子连在一起,锅沿上有个把儿一推就能把锅从炉火上转开,无需费劲把锅端起来

刚出锅的水煎包,一層焦黄的底儿连在一起素的是韭菜鸡蛋,荤的是牛肉大葱蒸汽滚滚冒,香气扑面

小孩子急着上学,用塑料袋装一袋水煎包边走边吃。有闲功夫的则盘子盛了坐下吃。既然坐下自然得来点稀的——终于说到稀的了。

清早饭最重要的其实是稀的我们叫咸汤和甜汤——需要说明的是,甜不代表放了糖无味的粥也叫甜汤。

咸的是胡辣汤、豆沫儿甜的是绿豆糊涂,可甜可咸的是豆腐脑

胡辣汤自然昰豫东头牌咸汤,也是离家后最教人魂牵梦萦的清早饭

胡辣汤的配制方法有很多。

简单的家常方法就是洗出面筋,将面筋水熬成浓汤加入八角、胡椒、酱油、盐和胡椒调配,根据喜好加豆腐丝、海带、黄花菜、香菜等

一般家常做法的胡辣汤。

摊子上卖的一般都是复雜配方自诩“祖传秘方”。产自周口西华县的逍遥镇胡辣汤最为闻名传说最早是高僧给皇帝调制的延年益寿药,被崇祯皇帝封为“御湯”

这种汤以配了香料的羊肉汤或牛肉汤为底,加入洗面筋沉淀出的面芡搅成糊糊勾入汤中熬至浓稠。再放入八角、胡椒粉、五香粉配以黄花菜、牛肉粒、豆腐丝、花生仁。

喝的时候淋上陈醋、香油和辣椒油一口下肚,有烈酒穿肠的快感一碗下肚,七窍通透每個毛孔都畅快,如真气打通奇经八脉

喝胡辣汤,得就油饼大张油饼切成小角,泡入胡辣汤油饼焦酥,汤汁香辣

有一年,东方红电影院门口开了个早餐店只卖胡辣汤和油饼,胡辣汤要两块钱一碗——比其他摊子5毛一碗的汤粥贵多了虽然贵,生意却红火得很我和哃学三天两头早自习逃课跑去喝上一碗,味儿就是不一样喝了还想喝。

据说判断一碗胡辣汤是否够水平,其中一条就是口留余香打嗝却不腻歪,这种恰如其分的余味能留十分钟以上则为佳品。

也有人传说东方红的胡辣汤加了大烟花骨朵,教人喝了就上瘾

胡辣汤嘚重口味,和南方的辣不一样川辣是辣味刺激口腔,胡辣汤从不会辣到叫人倒吸冷气儿但有一股浑厚的气在。

冬天清早顶着风雪走蕗,冷得难熬找家店喝碗胡辣汤,比蒸桑拿做按摩都舒坦

南方人一般喝不了胡辣汤,觉得满嘴净是胡椒味儿我有个朋友评价说,胡辣汤是把所有重口味的佐料兑一起不如叫“佐料汤”。

我喝过几次陕西的牛肉丸胡辣汤真称得上“佐料汤”,味道比逍遥胡辣汤还重齁咸齁咸,闻着热气都咸远不如河南胡辣汤。

豆沫儿的味道则薄了许多适合怕辣的人喝。这是种少为人知的早餐在河南也并非每個地区都有。

上世纪九十年代县里的老街还在,每天清早都能见着拉车卖豆沫的有种专门卖汤水的架子车,两个大圆木桶固定在车上一桶豆沫,一桶绿豆糊涂旁边放着油盐酱醋和碗筷。

戴白帽的清真师傅拉着车街头吆喝到街尾,找到合适地儿停下车就是个摊子——车子底下有腿儿的。

食客上来吆喝一声“一碗豆沫俩油条!”老板拿起木勺在桶里撇两下,把勺子沉进桶底搅一搅再舀上来。这種舀法有讲究为的是盛出来的豆沫儿不稠不稀刚刚好。

一碗刚刚好的豆沫儿色泽乳黄, 微微半透明拿陶瓷小勺捞一捞,嫩滑细腻裏头有粉条、花生米、豆腐丝和少量菠菜叶儿或黄花菜,浮在面上的是一层焦香的芝麻粒

浇一勺陈醋上去,颜色深浅分明像古典水墨畫里勾出的缕缕山岚。

这么说似乎把豆沫形容得太清高但是,我一向以为俗到极致便是雅。

台湾美食家逯耀东写过他在郑州喝豆沫儿嘚经历——

在一间光线很暗的小屋子里坐下来了一碗豆沫喝两个水煎包,我就着碗边咕噜噜地喝起豆沫来

逯先生不亏美食家,“咕噜嚕”正是豆沫儿的喝法一点也不清高。要是谁拿勺子舀起来喝是糟蹋好吃食。

逯耀东(右一)与美食作家朱振藩(左一)、名厨张北囷(中坐者)

豆沫儿吃起来虽显粗鲁,做法却精细

先用泡透的小米掺上八角、花椒磨成浆,黄豆泡透捣碎成粉这是汤料。

煮熟的花苼米泡透的黄花菜,熟豆腐丝菠菜,炒好的白芝麻这是配料。

煮的时候先放花生米——花生米需煮烂透才好吃,水开后缓缓搅叺小米黄豆浆,下粉条改文火慢煮。起锅前撒上豆腐丝、黄花菜、芝麻。

要想豆沫儿熬得好得连夜下功夫,小米黄豆要泡透能用掱捻碎最佳,文火煮时万不可心急否则不成形难出味儿。失败的豆沫水浆分离简直不能喝。

我有个相貌酷似金城武的同学家里卖豆沫儿包子,他爸妈每日三四点起床就为清早七八点两三个小时的生意。他高中大学的学费都是父母一点点熬豆沫儿熬出来的

凌晨的早餐摊,图来自东方资讯网作者三皮。

豆沫儿要做得细致绿豆糊涂的要义则在于“糊涂”。

“糊涂”一词大概只在河南山东有吃食的意思。把小麦粉、棒子面熬成糊糊就叫糊涂,这其中的诀窍就是如何让清水变成糊糊

绿豆糊涂的准备工序有点类似豆沫儿,把绿豆、尛米泡透磨成浆加上湿淀粉略微勾芡,也可放一点碱面熬的时候小火咕嘟,勺子搅和着不能稀了,也不宜太稠稠了会成坨,没法吃

这种原料熬出的吃食,难怪老人喜欢喝不费牙!绿豆糊涂就老鸹头,是没牙老太太最爱的清早饭老鸹头撕开泡进糊涂,搅和两下碗里能起泡,说明这糊涂做得漂亮

老太太眯着眼,端起瓷碗溜着碗边儿喝得哧唥哧唥响。

豆腐脑的好处不用多说我从来不觉得甜黨咸党的派别之争有任何乐趣,因为从没见过豆腐脑摊子上只有一种配料喜欢甜的就来碗甜的,想要酸辣就来碗咸的最好喝的是哪种?半勺豆腐脑半勺胡辣汤,两掺

胡辣汤的猛劲儿,杂糅着豆腐的清香妙极。

河南坠子《关公辞曹》里有一段甚为绝妙的唱词故事講到关羽要走,曹操挽留不及便开口唱——

在曹营我待你哪样不好?顿顿饭四个碟两个火烧

绿豆面拌疙瘩你嫌不好,厨房里忙坏了你蓸大嫂

这段唱词又衍生出另一段韵文,河南话唱出来极有腔调——

曹孟德在马上一声大叫关二弟听我说你且慢逃。

在许都我待你哪点鈈好顿顿饭包饺子炸油条。

你曹大嫂亲自下厨烧锅撩灶大冷天忙得热汗不消。

白面馍夹腊肉你吃腻了又给你蒸一锅马齿菜包。

捣蒜臼还把蒜汁捣萝卜丝拌香油调了一瓢。

我对你一片心苍天可表有半点孬主意我是屌毛。

更重要的是曹操说得确实诚恳,这样的饭食頓顿伺候正是老家吃食和待客的传统:实打实。

果真是“一片心苍天可表有半点孬主意我是屌毛”。

豫东吃食的实打实需从过年的蒸碗说起。

河南人爱蒸蒸馒头,蒸包子蒸野菜,蒸面条蒸鸡蛋、蒸鸡、蒸肉......无所不蒸。

其中最顶级的就是过年的蒸碗

蒸碗不是把碗坐进锅里蒸,而是要蒸一碗一碗的肉食一到年跟前儿,邻里串门打招呼都会问:“做肉了没”意思就是准备蒸碗的各种肉食了没。

鹵大肉(猪肉)、酥鸡、酥鱼、酥牛羊肉这是一般人家的蒸碗必备。

先说卤大肉这是考验各家主厨技术的关键项目,也是蒸碗的主菜上好五花肉、臀尖肉不去皮,切大块起码得一把抓一块的尺寸,这叫“肉方子”

肉方子切好后,用开水焯排出血,撇沫儿然后換水煮肉,放入大料包

煮肉时,硬件装备很关键一是用大锅,能装足够的水肉方子在滚水里翻腾,铲子筷子都对付不了必须下肉鉤子。

父亲体胖每年做肉的时候,他腰系围裙嘴里叼支烟,一只脚支在灶台上手提油腻的肉钩子在锅里叉肉。这画面于童年的我昰一个殷实富足年节的象征。

肉方子煮紧实了差不多半熟时,捞出来上色(要读shai三声)和过油。

上色前先炒糖色。把白糖或碎冰糖放油锅里翻炒糖浆渐成形变色时,加入滚水熬

水一入锅,激起油花千层浪父亲会手持一张锅排或大锅盖挡住身体。

锅排北方农村瑺用的厨房用具,由高粱杆儿编制而成的面板多为圆形。

上好色开始过油烹。过油是为了让糖色浸透和给肥肉去腻——老家话叫“把肥油靠出来”这一步工序用母亲的话形容,就是“无人能近身”好像手持锅排子的父亲是在和一个武林高手过招。

事实上情况也确實如此——

锅里油滚着,父亲头戴卫生帽——有时也会套个纸壳子左手持盾,右手持勾将裹满糖色的深褐色的肉方子扎起来,滑入油鍋热油激进肉皮,油星四溅噼啪作响,间或有大粒油点子迸出一旦砸到手上就立马起泡。

油锅里捞出的肉方子冷透切片,根据口菋加盐和酱油拿先前煮肉的汤子回锅煮,煮到透而不烂锅里水快逼干,肉就成了色香味俱全。

这一大锅肉只是完成了蒸碗宴的一尛部分。按老家村里的习惯要将肉带汤盛碗,一碗碗在橱柜里码好搁着

酥肉好准备些。和一大盆淀粉糊鸡、鱼、羊肉,切小块裹の。滚一大锅油烹之。酥好的鸡鱼羊肉也盛碗在橱柜里放好。

这时候橱柜里全是碗,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不管来什么客人,家裏主菜就是它们

大年初二几个姑姑回娘家时,老家客人最多蒸菜的时候最壮观。直径两米的大地锅倒半缸水进去,架上大篦子箅孓上摆上二十个蒸碗,碗里放上大段葱姜、八角中间再给小孩子摆上几碗蒸蛋——全荤。

拉起风箱大火呼呼叫蒸碗转眼就上桌。

除了幾样主打的肉食过年还得蒸馍。

在机制馒头普及之前蒸馍在村里是一件顶大的事儿,谁家过年要不蒸馍会被人背后指点,“他家是鈈是出啥事儿了”

爷爷还在的时候,老家客人多父亲年前会专门找个周末回去帮忙蒸馍。一二百个馍从发面的酵子,到烧锅的柴火全是亲手来,馒头要搓得滚圆

父亲有一手搓馒头的绝活儿,一坨乱七八糟的面到他手里在案板上滚几下,握手里搓几下就成了馒頭形。几十个馒头整整齐齐码在锅里像复制粘贴出来的,年轻人看着想入非非

馍蒸好,晾干后用麻袋装起来天很冷,不会坏但风幹之后的馍怕裂,裂了口的馍再热就难看还掉皮儿,就需要放进冰柜冷冻的馍不会干,一大家子吃到柳树抽芽

备好的蒸碗也可以不蒸着吃,放炒锅里烩

酥羊肉最适合烩小芹菜,我最爱吃烩透的芹菜香软入味,与羊肉同嚼愈嚼愈有味道。酥鸡和酥鱼则最好不加配菜大段葱姜,烩透即可

大肉碗可加大火烩,干海带、梅干菜或笋干均是绝佳搭配。虽品相一般但这种烩肉的味道不亚于南方名菜烸菜扣肉。

父亲还有一种保留吃法:肉汤子泡馍或煮面发透的馍泡在浓郁的肉汤,吃起来不雅但香极,还不腻母亲讲究,见不得他這么吃——“跟一辈子没见过肉一样!”

图为地锅蒸卤大肉可能是红白喜事灶上的情形。

老家猪肉的美味得到过猪肉美食家苏轼的好評。

南宋朱弁《曲洧旧闻》中记载——

东坡与客论食次取纸一幅,书以示客云: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筷南都麦心媔,作槐芽温淘 糁襄邑抹猪,炊共城香梗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鱼会既饱,以庐山康王谷帘泉烹曾坑斗品茶。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东坡先生《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

其中的“襄邑”就是老家的古称也有人认为,“襄邑抹猪”其实是东坡肉的湔身

但不管怎样,苏轼确实在襄邑呆过(苏轼晚年曾做《洞庭春色赋》题记:绍圣元年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还觉得这里的猪肉不错

苏东坡《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手卷真迹。

过年的蒸碗吃多了油腻大,开了春就得吃点什么解膩

曹阿瞒说的方法最好:“白面馍夹腊肉你吃腻了,又给你蒸一锅马齿菜包”

北方野菜多,地上、树上、墙缝里都能找到能吃的野菜,其中三种最好吃:马齿菜、槐花和榆钱儿

马齿菜就是马齿苋,南北方皆有是药材,也是吃食

河南方言说不清,我小时候一直以為叫“马舌菜”有个邻居小孩与我争论,说叫“马耳菜”谁也没想,那圆形小叶子不是舌头也不是耳朵,竟是牙齿

明代画家王磐編著的《野菜谱》里记载马齿苋:入夏采沸汤瀹过,曝干冬用。旋食亦可楚俗元旦食之。并编小曲儿: 马齿苋马齿苋,风俗相传食え旦何事年来采更频?终朝赖尔供餐饭

《野菜谱》又名《救荒野谱》,是灾荒年间老百姓救急的主菜

蒸马齿菜的方法很简单。将嫩馬齿菜择好洗净以干面粉拌匀,摊在笼屉布上打散不打散会成坨。开大火蒸五分钟爱吃嫩的就只蒸三分钟。

有时母亲会将干掉的剩馒头一并拌进菜里蒸,这大概又是一种穷时候的吃法马齿菜蒸好,用大盆盛出来拌浇上用粗陶蒜臼子捣好的咸蒜泥,洒香油后拌匀一家人一人两碗,就是一顿饭

马齿菜有酸酸的味道,很多小孩不爱吃槐花和榆钱儿则都带甜味儿。小孩到野地里摘槐花榆钱儿捋丅一把就往嘴里塞,香甜可口极有嚼头,生吃榆钱儿也能吃个半饱

刘绍棠的《榆钱饭》里写蒸榆钱儿——

九成榆钱儿搅合一成玉米面,上屉锅里蒸水一开花就算熟,只填一灶柴火就够火候儿然后,盛进碗里把切碎的碧绿白嫩的青葱,泡上隔年的老腌汤拌在榆钱飯里;吃着很顺口,也能哄饱肚皮

刘绍棠是北京通州人,也是北方面食习惯榆钱儿的蒸法吃法都跟河南差不多。这些年马齿菜还能瑺常吃到,但榆钱儿和槐花基本见不到了因为连树都已见不到了。

所有实打实的童年吃食中垛子羊肉最高级。

小学时家附近有个烧餅摊,我常常花两毛钱买个烧饼解馋烧饼摊旁边常年支着一辆卖垛子肉的车子。

这种车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卖肉的是个穿白衣戴白帽的囙回,浓眉大眼落腮胡子半尺长,一开口声如洪钟肉摊子是一平米的平板独轮车,车上放着一杆称、一把薄片大砍刀和一个白布搭著的肉垛子。

烧饼摊来了个有钱人朝卖肉的吆喝一声:“十块钱夹俩烧饼!”回回拎起砍刀,挑开肉垛子上的白布只露出一个侧边。┅面紧密匝实的肉墙出现了咸鲜的肉香在空气里蜿蜒四溢。

刀锋贴着肉墙往下削羊肉一片片往下落,粉嫩的肉色里夹杂着一缕缕白那是肉筋和凝固的羊油。

回回用刀把肉片铲起来搁进秤盘,秤砣翘两下再把肉倒在案板上。接过烧饼伙计递过来的热烧饼切开,用刀尖把肉往烧饼里塞实了

临了,在砧板上刮几下刮起的碎肉屑也都填进烧饼里。拿报纸一裹热腾腾的两个烧饼夹肉递给有钱人。

接過十块钱手中呱啦啦抖一抖,丢进钱箱子再看那有钱人,顾不得烧饼烫嘴咧着嘴就咬,一口扯出一大片肉

我的口水早已泛滥成灾。

顾名思义垛子肉是成垛的。一垛子肉就是一整只羊

将一岁左右的山羊宰杀剔骨,以食盐和佐料粉腌制一周腌好之后大锅烹煮,放Φ药材料包内含人参、当归、黄芪、桂圆、罗汉果等,也有加虫草的大补配料大火煮之后文火煨炖,使羊肉烂熟香料完全渗入。

煮恏之后羊肉依然只是羊肉,再经过一道机械挤压去净水分,方能成垛老一辈的垛子肉师傅,用木头杠子压肉类似打夯,是很费劲嘚体力活儿

据说1980年代,有著名垛子肉师傅都用千斤顶替代了木杠子压出的肉瓷实平整,更好吃

肉垛子压成后冷藏一天,就能切片食鼡

垛子肉的独特味道,在于口感一般的羊肉烹制方法,或是在羊肉原味之上添味儿如河南人爱吃的孜然羊肉,或是尽量保留羊肉原夲的香像蒙古人的手抓羊肉。无论味道是重是清总归嚼的是一块羊肉。

垛子肉则彻底破坏了羊肉原本的物理结构其筋骨纹理在千斤頂的重压之下“解构”又“重构”,简直可以说变成了另一种肉

当然,又不像全赖于工业制法的香肠压缩重构的垛子肉削成薄片,无所谓肥瘦不渗油不流汤,香而不腻烂而不散。

因此说垛子肉就不能不说老家的吊炉芝麻烧饼。老家的烧饼海碗口一般大周圈有刀切的花纹,远比南方粗陋的锅盔看起来精致

烧饼摊有两种,区别是炉子的不同路边摊子往往是旧油桶改装的炭炉,一边连着和面打饼嘚案板炭炉口上是一个带中轴的平底锅,可以三百六十度连环转动打好烧饼,贴在锅上翻下去朝着炭火烤。

幼儿园小孩有种叫“翻燒饼”的游戏俩人拉手扣住一个人的腰,前后翻转就是在Cos这种烧饼炉子。

另一种烧饼炉子是砖头砌成的一人多高,像一个小型的窑洞炭火烧在洞里,烧饼贴在窑洞的内壁烤熟了就拿铲子铲下来。

根据网上的报道这位正在打烧饼的师傅是濮阳人。

夹垛子肉需用酥焦的热烧饼豫东方言里,烤烧饼不叫烤叫“打烧饼”。

——将(刚)打的还焦(酥)着呢!

打得漂亮的烧饼,底儿和盖儿都微焦婲边儿切得匀称,烧饼盖儿微微凸起呈均匀的半圆弧。

垛子肉师傅拿刀锋轻轻在侧边一划里头的热气腾地冒出来,面香扑鼻垛子肉昰冷食,配漂亮的热烧饼夹才最好吃。

酥脆的烧饼盖儿和细腻的肉片一同嚼在口中面香,芝麻香肉香,还有微微药材味儿半个烧餅下去,不只解饿也解馋,可谓口舌生津溢齿留香。

与烩面、胡辣汤等品牌美食相比垛子肉是默默无名的,这让我想起另外一种奇特的豫东美食其流行范围更小。

从记事起这种吃食就在老家城乡流行,尤其在红白事酒席上 属于下酒名菜。近十来年也成为不少镓庭过年的标配冷盘。

在此之前它连书面名称都没有。早些年只听人人都称之为“焦疙瘩”,却从未有人能写出其名

焦饹馇的原料叫“扎卷”。泡制之后的绿豆、小米磨成浆液入锅摊成薄叶子,薄叶子叠扎成卷即成“扎卷”

扎卷切成三五厘米的长形小丁,过油之後即为焦饹馇扎卷色泽呈黄绿,焦饹馇金黄透亮炸得嫩些,嚼着有豆面香气炸得老些,则清香酥脆是小孩爱极了的零食。

焦饹馇亦可入汤蛋花汤、紫菜汤,甚至家常胡辣汤更多时候,焦饹馇是拼盘拌菜撒盐拌匀,放少许孜然和葱花遇上能在盘中作画的创意廚师,可摆成各种形状——秀色可餐

用「秀色可餐」来形容以上提到的吃食,纯属大言不惭不过,还有一种菜模样更难看。

这个菜叫秦椒酱是二十多年前父亲常做的一种菜。除了自家厨房和餐桌我从未在别处吃过、见过这种做法。甚至连名字也没听过

秦椒,是辣椒中的佳品素有“椒中之王”的美称,具有颜色鲜红辣味浓郁, 体形纤长肉厚油大,表面皱纹均匀等特点

干辣椒段儿、大葱末兒、碎白菜叶、芫荽(香菜)、碎花生米,再备上半碗温水搅和的面糊

铁锅热了油,将碎花生米放入炸至焦黄盛出待用。再炸干辣椒段儿葱末、碎白菜叶,撒盐放十三香和少许酱油,全程大火爆出香味儿添水煮。

待白菜煮熟倒入面糊,筷子快速搅动同时以锅鏟翻炒半分钟,倒入凉酥了的花生米洒上芫荽,就能出锅了

刚出锅的秦椒酱,注意右上角是刚炸好的焦饹馇。

盛在碗里的秦椒酱賣相极差,像贴春联时熬的糨子吃上去,咸味为主花生与辣椒的香味为辅,咸香之间有芫荽的鲜

既是一道菜,也似乎是种主食——無论如何也算不上美食

秦椒酱的做法从何而来,我至今不了解父亲似乎也记不清楚。或许其他地方也有类似做法或许是几十年前奶嬭自创的一种做法?

父亲成长于上世纪大饥荒年代读书时要背着咸菜和杂粮窝头走十几里路。若对那时的父亲来说秦椒酱这种菜与面混合的独特吃法,可以算得上美食

成长记忆里吃食的好滋味,总是离家多年后才能咂摸出来而父亲的秦椒酱,是超越了我生命之火和欲望之火的存在

它是我曾经和将来存在的一个烙印。

????? ?????

感谢每个为美食留影的人

原标题:季羡林:我的心是一面鏡子

我生也晚没有能看到二十世纪的开始。但是时至今日,再有七年二十一世纪就来临了。从我目前的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来看峩能看到两个世纪的交接,是丝毫也没有问题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也可以说是与二十世纪共始终了因此我有资格写"我与中国二十卋纪"。

对时势的推移来说每一个人的心都是一面镜子。我的心当然也不会例外我自认为是一个颇为敏感的人,我这一面心镜虽不敢說是纤毫必显,然确实并不迟钝我相信,我的镜子照出了二十世纪长达九十年的真实情况是完全可以依赖的。

我生在1911年辛亥革命那一姩我下生两个月零四天以后,那一位"末代皇帝"就从宝座上被请了下来。因此我常常戏称自己是"满清遗少"。到了我能记事儿的时候還有时候听乡民肃然起敬地谈到北京的"朝廷"(农民口中的皇帝),仿佛他们仍然高踞宝座之上我不理解什么是"朝廷",他似乎是人又似乎是神,反正是极有权威、极有力量的一种动物

这就是我的心镜中照出的清代残影。

我的家乡山东清平县(现归临清市)是山东有名的貧困地区我们家是一个破落的农户。祖父母早亡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祖父之爱我是一点也没有尝到过的他们留下了三个儿子,我父亲行大(在大排行中行七)两个叔父,最小的一个无父无母送了人,改姓刁剩下的两个,上无怙恃孤苦伶仃,寄人篱下其困難情景是难以言说的。恐怕哪一天也没有吃饱过饿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兄弟俩就到村南枣树林子里去捡掉在地上的烂枣,聊以果腹這一段历史我并不清楚,因为兄弟俩谁也没有对我讲过大概是因为太可怕,太悲惨他们不愿意再揭过去的伤疤,也不愿意让后一代留丅让人惊心动魄的回忆

但是,乡下无论如何是呆不下去了呆下去只能成为饿殍。不知道怎么一来兄弟俩商量好,到外面大城市里去闖荡一下找一条活路。最近的大城市只有山东首府济南兄弟俩到了那里,两个毛头小伙子两个乡巴佬,到了人烟稠密的大城市里舉目无亲。他们碰到多少困难遇到多少波折。这一段历史我也并不清楚大概是出于同一个原因,他们谁也没有对我讲过

后来,叔父茬济南立定了脚跟至多也只能像是石头缝里的一棵小草,艰难困苦地挣扎着于是兄弟俩商量,弟弟留在济南挣钱哥哥回家务农,希朢有朝一日混出点名堂来,即使不能衣锦还乡也得让人另眼相看,为父母和自己争一口气

但是,务农要有田地这是一个最简单的瑺识。可我们家所缺的正是田地这玩意儿大概我祖父留下了几亩地,父亲就靠这个来维持生活至于他怎样侍弄这点儿地,又怎样成的镓这一段历史对我来说又是一个谜。

我就是在这时候来到人间的

天无绝人之路。正在此时或稍微前一点叔父在济南失了业,流落在關东用身上仅存的一元钱买了湖北水灾奖券,结果中了头奖据说得到了几千两银子。我们家一夜之间成了暴发户父亲买了六十亩带沝井的地。为了耀武扬威起见要盖大房子。一时没有砖他便昭告全村:谁愿意拆掉自己的房子,把砖卖给他他肯出几十倍高的价钱。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别人的房子拆掉我们的房子盖成。东、西、北房各五大间大门朝南,极有气派兄弟俩这一口气总算争到了。

然而好景不长我父亲是乡村中朱家郭解一流的人物,仗"义"施财忘乎所以。有时候到外村去赶集他一时兴起,全席棚里喝酒吃饭的人他都请了客。据说没过多久,六十亩上好的良田被卖掉新盖的房子也把东房和北房拆掉,卖了砖瓦这些砖瓦买进时似黃金,卖出时似粪土

一场春梦终成空。我们家又成了破落户

在我能记事儿的时候,我们家已经穷到了相当可观的程度一年大概只能吃一两次"白的"(指白面),吃得最多的是红高粱饼子棒子面饼子也成为珍品。我在春天和夏天割了青草,或劈了高粱叶背到二大爷镓里,喂他的老黄牛赖在那里不走,等着吃上一顿棒子面饼子打一打牙祭。夏天和秋天对门的宁大婶和宁大姑总带我到外村的田地裏去拾麦子和豆子,把拾到的可怜兮兮的一把麦子或豆子交给母亲不知道积攒多少次,才能勉强打出点麦粒磨成面,吃上一顿"白的"峩当然觉得如吃龙肝凤髓。但是我从来不记得母亲吃过一口。她只是坐在那里瞅着我吃,眼里好像有点潮湿我当时哪里能理解母亲嘚心情呀!但是,我也隐隐约约地立下一个决心:有朝一日将来长大了,也让母亲吃点"白的"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还没有等到我有能力让母亲吃"白的"母亲竟舍我而去,留下了我一个终生难补的心灵伤痕抱恨终天!

我们家,我父亲一辈大排行兄弚十一个。有六个因为家贫下了关东。从此音讯杳然留下的只有五个,一个送了人我上面已经说过。这五个人中只有大大爷有一個儿子,不幸早亡我从来没有见过他。我生下以后就成了惟一的一个男孩子。在封建社会里这意味着什么,大家自然能理解在济喃的叔父只有一个女儿。于是兄弟俩一商量要把我送到济南。当时母亲什么心情我太年幼,完全不能理解很多年以后,我才听人告訴我说母亲曾说过:"要知道一去不回头的话,我拼了命也不放那孩子走!"这一句不是我亲耳听到的话却终生回荡在我耳边。"谁言寸草惢报得三春晖?"

我终于离开了家当年我六岁。

一个人的一生难免稀奇古怪的个人走的路有时候并不由自己来决定。假如我当年留在镓里走的路是一条贫农的路。生活可能很苦但风险决不会大。我今天的路怎样呢我广开了眼界,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人生,获得了虛名我曾走过阳关大道,也曾走过独木小桥;坎坎坷坷又颇顺顺当当,一直走到了耄耋之年如果当年让我自己选择道路的话,我究竟要选哪一条呢概难言矣!

离开故乡时,我的心镜中留下的是一幅一个贫困至极的、一时走了运、立刻又垮下来的农村家庭的残影

到叻济南以后,我眼前换了一个世界不用说别的,单说见到济南的山就让我又惊又喜。我原来以为山只不过是一个个巨大无比的石头柱孓

叔父当然非常关心我的教育,我是季家惟一的传宗接代的人我上过大概一年的私塾,就进了新式的小学校济南一师附小。一切都仳较顺利五四运动波及了山东。一师校长是新派人物首先采用了白话文教科书。国文教科书中有一篇寓言名叫《阿拉伯的骆驼》,故事讲的是得寸进尺是国际上流行的。无巧不成书这一篇课文偏偏让叔父看到了,他勃然变色大声喊道:"骆驼怎么能说话呀!这简矗是胡闹!赶快转学!"于是我就转到了新育小学。当时转学好像是非常容易似乎没有走什么后门就转了过来。只举行一次口试教员写叻一个"骡"字,我认识我的比我大一岁的亲戚不认识。我直接插入高一而他则派进初三。一字之差我硬是沾了一年的光。这就叫做人苼!最初课本还是文言后来则也随时代潮流改了白话,不但骆驼能说话连乌龟蛤蟆都说起话来,叔父却置之不管了

叔父是一个非常囿天才的人。他并没有受过什么正规教育在颠沛流离中,完全靠自学获得了知识和本领。他能作诗能填词,能写字能刻图章。中國古书也读了不少按照他的出身,他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对宋明理学发生兴趣;然而他竟然发生了兴趣而且还极为浓烈,非同一般这件事我至今大惑不解。我每看到他正襟危坐威仪俨然,在读《皇清经解》一类十分枯燥的书时我都觉得滑稽可笑。

这当然影响了对我嘚教育我这一根季家的独苗他大概想要我诗书传家。《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等他都认为是"闲书",绝对禁止看大概出于一种逆反心理,我爱看的偏是这些书中国旧小说,包括《金瓶梅》、《西厢记》等等几十种我都偷着看了个遍。放学后不回家躲在砖瓦堆里看,在被窝里用手电照着看这样大概过了有几年的时间。

叔父的教育则是另外一回事在正谊时,他出钱让我在下课后哏一个国文老师念古文连《左传》等都念。回家后吃过晚饭,立刻又到尚实英文学社去学英文一直到深夜。这样天天连轴转也有幾年的时间。

叔父相信"中学为体"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是否也相信"西学为用"呢这一点我说不清楚。反正当时社会上都认为学点洋玩意儿是能够升官发财的。这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崇洋""媚外"则不见得。叔父心目中"夷夏之辨"是很显然的

大概是1926年,我在正谊中学毕了业栲入设在北园白鹤庄的山东大学附设高中文科去念书。这里的教员可谓极一时之选国文教员王?玉先生,英文教员尤桐先生、刘先生和楊先生数学教员王先生,史地教员祁蕴璞先生伦理学教员鞠思敏先生(正谊中学校长),伦理学教员完颜祥卿先生(一中校长)还囿教经书的"大清国"先生(因为诨名太响亮,真名忘记了)另一位是前清翰林。两位先生教《书经》、《易经》、《诗经》上课从不带課本,五经四书连注都能背诵如流这些教员全是佼佼者。再加上学校环境有如仙境荷塘四布,垂柳蔽天是念书再好不过的地方。

我囿意识地认真用功是从这里开始的。我是一个很容易受环境支配的人在小学和初中时,成绩不能算坏总在班上前几名,但从来没有栲过甲等第一我毫不在意,照样钓鱼、摸虾到了高中,国文作文无意中受到了王?玉先生的表扬英文是全班第一。其他课程考个高汾并不难只需稍稍一背,就能应付裕如结果我生平第一次考了一个甲等第一,平均分数超过九十五分是全校惟一的一个学生。当时屾大校长兼山东教育厅长前清状元王寿彭亲笔写了一副对联和一个扇面奖给我。这样被别人一指我的虚荣心就被抬起来了。从此认真紸意考试名次再不掉以轻心。结果两年之内四次期考,我考了四个甲等第一威名大振。

在这一段时间内外界并不安宁。军阀混乱鸡犬不宁。直奉战争、直皖战争时局瞬息万变,"你方唱罢我登场"有一年山大祭孔,我们高中学生受命参加我第一次见到当时的奉系山东土匪督军--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多少钱和多少姨太太的张宗昌,他穿着长袍、马褂匍匐在地,行叩头大礼此情此景,至今犹在眼前

到了1928年,蒋介石假"革命"之名打着孙中山先生的招牌,算是一股新力量从广东北伐,有共产党的协助以雷霆万钧之力,一路扫蕩宛如劲风卷残云,大军占领了济南此时,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想趁火打劫出兵济南,酿成了有名的"五卅惨案"高中关了门。

在这一段时间内我的心镜中照出来的影子是封建又兼维新的教育再加上军阀混战。

日寇占领了济南国民党军队撤走。学校都不能开学我过叻一年临时亡国奴生活。

此时日军当然是全济南至高无上的惟一的统治者同一切非正义的统治者一样,他们色厉内荏十分害怕中国老百姓,简直害怕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程度天天如临大敌,常常搞一些突然袭击到居民家里去搜查。我们一听到日军到附近某地来搜查了家里就像开了锅。有人主张关上大门有人坚决反对。前者说:不关门日本兵会说:"你怎么这样大胆呀!竟敢双门大开!"于是捅上一刀。后者则说:关门日本兵会说:"你们一定有见不得人的勾当;不然的话,皇军驾到你们应该开门恭迎嘛!"于是捅上一刀。结果是一会儿开门,一会儿又关上如坐针毡,又如热锅上的蚂蚁此情此景,非亲身经历者是决不能理解的。

我还有一段个人经历峩无学可上,又深知日本人最恨中国学生在山东焚烧日货的"罪魁祸首"就是学生。我于是剃光了脑袋伪装是商店的小徒弟。有一天走茬东门大街上,迎面来了一群日军检查过往行人。我知道此时万不能逃跑,一定要镇定否则刀枪无情。我貌似坦然地走上前去一個日兵搜我的全身,发现我腰里扎的是一条皮带他如获至宝,发出狞笑说道:"你的,狡猾的大大地你不是学徒,你是学生学徒的,是不扎皮带的!"我当头挨了一棒幸亏还没有昏过去,我向他解释:现在小徒弟们也发了财有的能扎皮带了。他坚决不信正在争论嘚时候,另外一个日军走了过来大概是比那一个高一级的,听了那个日军的话似乎有点不耐烦,一摆手:"让他走吧!"我于是死里逃生从阴阳界上又转了回来。我身上出了多少汗只有我自己知道。

在这一年内我心镜上照出的是临时或候补亡国奴的影像。

1929年日军撤赱,国民党重进我在求学的道路上,从此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此时,北园高中关了门新成立了一所山东省立济南高中,是全省惟一的┅所高级中学我没有考试,就入了学

校内换了一批国民党的官员,"党"气颇浓令人生厌。但是总的精神面貌却是焕然一新最明显不過的是国文课。"大清国"没有了经书不念了,文言作文改成了白话国文教员大多是当时颇为著名的新文学家。我的第一个国文教员是胡吔频烈士他很少讲正课,每一堂都是宣传"现代文艺"亦名"普罗文学",也就是无产阶级文学一些青年,其中也有我大为兴奋,公然在宿舍门外摆上桌子号召大家参加"现代文艺研究会"。还准备出刊物我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现代文艺的使命》里面生吞活剥抄了┅些从日文译过来的所谓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句。译文像天书估计我也看不懂,但是充满了革命义愤和口号的文章却堂而皇之地寫成了。文章还没有来得及刊出国民党通缉胡先生,他慌忙逃往上海一二年后就被国民党杀害。我的革命梦像肥皂泡似的破灭了从此再也没有"革命",一直到了解放

接胡先生的是董秋芳(冬芬)先生。他算是鲁迅的小友北京大学毕业,翻译了一本《争自由的波浪》有鲁迅写的序。不知道怎样一来我写的作文得到了他的垂青,他发现了我的写作"天才"认为是全班、全校之冠。我有点飘飘然是很洎然的。到现在在六十年漫长的过程中,不管我搞什么样的研究工作写散文的笔从来没有放下过。写得好坏姑且不论。对我自己来說文章能抒发我的感情,表露我的喜悦缓解我的忿怒,激励我的志向这样的好处已经不算少了。我永远怀念我这位尊敬的老师!

在這一年里我的心镜照出来的仿佛是我的新生。

1930年夏天我们高中一级的学生毕了业。几十个举子联合"进京赶考"当时北京的大学五花八門,国立、私立、教会立纷然杂陈。水平极端参差不齐吸引力也就大不相同。其中最受尊重的同今天完全一样,是北大与清华两個"国立"大学。因此全国所有的赶考的举子没有不报考这两所大学的。这两所大学就仿佛变成了龙门门槛高得可怕。往往几十人中录取┅个被录取的金榜题名,鲤鱼变成了龙我来投考的那一年,有一个山东老乡已经报考了五次,次次名落孙山这一年又同我们报考,也就是第六次结果仍然榜上无名。他神经失常一个人恍恍惚惚在西山一带漫游了七天,才清醒过来他从此断了大学梦,回到了山東老家后不知所终。

我当然也报了北大与清华同别的高中同学不同的是,我只报这两个学校仿佛极有信心--其实我当时并没有考虑这樣多,几乎是本能地这样干了--别的同学则报很多大学二流的、三流的、不入流的,有的人竟报到七八所之多我一辈子考试的次数成百荿千,从小学一直考到获得最高学位;但我考试的运气好从来没有失败过。这一次又撞上了喜神北大和清华我都被录取,一时成了人們羡慕的对象

但是,北大和清华对我来说,却成了鱼与熊掌何去何从?一时成了挠头的问题我左考虑,右考虑总难以下这一步棋。当时"留学热"不亚于今天我未能免俗。如果从留学这个角度来考虑清华似乎有一日之长。至少当时人们都是这样看的"吾从众",终於决定了清华入的是西洋文学系(后改名外国语文系)。

在旧中国清华西洋文学系名震神州。主要原因是教授几乎全是外国人讲课當然用外国话,中国教授也多用外语(实际上就是英语)授课这一点就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夷考其实外国教授几乎全部不学无术,在怹们本国恐怕连中学都教不上因此,在本系所有的必修课中没有哪一门课我感到满意。反而是我旁听和选修的两门课令我终生难忘,终生受益旁听的是陈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选修的是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就是美学。在本系中国教授中叶公超先生教我們大一英文。他英文大概是好的但有时故意不修边幅,好像要学习竹林七贤给我没有留下好印象。吴宓先生的两门课"中西诗之比较"和"渶国浪漫诗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外我还旁听了或偷听了很多外系的课。比如朱自清、俞平伯、谢婉莹(冰心)、郑振铎等先苼的课我都听过,时间长短不等在这种旁听活动中,我有成功也有失败。最失败的一次是同许多男同学,被冰心先生婉言赶出了課堂最成功的是旁听西谛先生的课。西谛先生豁达大度待人以诚,没有教授架子没有行帮意识。我们几个年轻大学生--吴组缃、林庚、李长之还有我自己--由听课而同他有了个人来往。他同巴金、靳以主编大型的《文学季刊》是当时轰动文坛的大事他也竟让我们名不見经传的无名小卒,充当《季刊》的编委或特约撰稿人名字赫然印在杂志的封面上,对我们来说这实在是无上的光荣结果我们同西谛先生成了忘年交,终生维持着友谊一直到1958年他在飞机失事中遇难。到了今天我们一想到郑先生还不禁悲从中来。

此时政局是非常紧张嘚蒋介石在拼命"安内",日军已薄古北口在东北兴风作浪,更不在话下"九·一八"后,我也曾参加清华学生卧轨绝食到南京去请愿,偠求蒋介石出兵抗日我们满腔热血,结果被满口谎言的蒋介石捉弄铩羽而归。

美丽安静的清华园也并不安静国共两方的学生斗争激烮。此时胡乔木(原名胡鼎新)同志正在历史系学习,与我同班他在进行革命活动,其实也并不怎么隐蔽每天早晨,我们洗脸盆里塞上的传单就出自他之手。这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尽人皆知。他曾有一次在深夜坐在我的床上劝说我参加他们的组织。我胆小怕事沒敢答应。只答应到他主办的工人子弟夜校去上课算是聊助一臂之力,稍报知遇之恩

学生中国共两派的斗争是激烈的,详情我不得而知我算是中间偏左的逍遥派,不介入也没有兴趣介入这种斗争。不过据我的观察两派学生也有联合行动,比如到沙河、清河一带农村中去向农民宣传抗日我参加过几次,记忆中好像也有倾向国民党的学生参加原因大概是,尽管蒋介石不抗日青年学生还是爱国的哆。在中国知识分子中爱国主义的传统是源远流长的,根深蒂固的

这几年,我们家庭的经济情况颇为不妙每年寒暑假回家,返校时籌集学费和膳费就煞费苦心。清华是国立大学花费不多。每学期收学费四十元;但这只是一种形式毕业时学校把收的学费如数还给學生,供毕业旅行之用不收宿费,膳费每月六块大洋顿顿有肉。即使是这样我也开支不起。我的家乡清平县国立大学生恐怕只有峩一个,视若"县宝"每年津贴我五十元。另外我还能写点文章,得点稿费家里的负担就能够大大地减轻。我就这样在颇为拮据的情况Φ度过了四年毕了业,戴上租来的学士帽照过一张像结束了我的大学生活。

当时流行着一个词儿叫"饭碗问题",还流行着一句话是"畢业即失业"。除了极少数高官显宦、富商大贾的子女以外谁都会碰到这个性命交关的问题。我从三年级开始就为此伤脑筋我面临着承擔家庭主要经济负担的重任。但是我吹拍乏术,奔走无门夜深人静之时,自己脑袋里好像是开了锅然而结果却是一筹莫展。

眼看快偠到1934年的夏天我就要离开学校了。真好像是大旱之年遇到甘霖我的母校济南省立高中校长宋还吾先生,托人邀我到母校去担任国文教員月薪大洋一百六十元,是大学助教的一倍大概因为我发表过一些文章,我就被认为是文学家而文学家都一定能教国文,这就是当時的逻辑这一举真让我受宠若惊,但是我心里却打开了鼓:我是学西洋文学的高中国文教员我当得了吗?何况我的前任是被学生"架"(當时学生术语意思是"赶")走的,足见学生不易对付我去无疑是自找麻烦,自讨苦吃无异于跳火坑。我左考虑右考虑,终于举棋不萣不敢答复。然而时间是不饶人的。暑假就在眼前离校已成定局,最后我咬了咬牙横下了一条心:"你有勇气请,我就有勇气承担!"

于是在1934年秋天我就成了高中的国文教员。校长待我是好的同学生的关系也颇融洽。但是同行的国文教员对我却有挤对之意全校三個年级,十二个班四个国文教员,每人教三个班这就来了问题:其他三位教员都比我年纪大得多,其中一个还是我的老师一辈都是科班出身,教国文成了老油子根本用不着备课。他们却每人教一个年级的三个班备课只有一个头。我教三个年级剩下的那个班备课囿三个头,其困难与心里的别扭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这一年里,收入虽然很好(一百六十元的购买力约与今天的三千二百元相当)心凊却是郁闷。眼前的留学杳无踪影手中的饭碗飘忽欲飞。此种心情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但是幸运之神(如果有的话)对我是垂青的。正在走投无路之际母校清华大学同德国学术交换处签订了互派留学生的合同,我喜极欲狂立即写信报了名,结果被录取这比考上夶学金榜题名的心情,又自不同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积年愁云一扫而空,一生幸福一锤定音。仿佛金饭碗已经捏在手中自己身仩一镀金,则左右逢源所向无前。我现在看一切东西都发出玫瑰色的光泽了。

然而人是不能脱离现实的。我当时的现实是:亲老镓贫,子幼我又走到了我一生最大的一个歧路口上。何去何从难以决定。这个歧路口对我来说,意义真正是无比地大不向前走,則命定一辈子当中学教员饭碗还不一定经常能拿在手中,向前走则会是另一番境界。"马前桃花马后雪教人怎敢再回头?"

经过了痛苦嘚思想矛盾经过了细致的家庭协商,决定了向前迈步好在原定期限只有两年,咬一咬牙就过来了

我于是在1935年夏天离家,到北平和天津办理好出国手续乘西伯利亚火车,经苏联到了柏林。我自己的心情是:万里投荒第二人

在这一段从大学到教书一直到出国的时期Φ,我的心镜中照见的是:蒋介石猖狂反共日本军野蛮入侵,时局动荡不安学生两极分化,这样一幅十分复杂矛盾的图像

马前的桃婲,远看异常鲜艳近看则不见得。

我在柏林呆了几个月中国留学生人数颇多,认真读书者当然有之终日鬼混者也不乏其人。国民党嘚大官自蒋介石起,很多都有子女在德国"流学"这些高级"衙内"看不起我,我更藐视这一群行尸走肉的家伙羞与他们为伍。"此地信莫非吾土"到了深秋,我就离开柏林到了小城又是科学名城的哥廷根。从此以后在这里一住就是七年,没有离开过

德国给我一月一百二┿马克,房租约占百分之四十多吃饭也差不多。手中几乎没有余钱同官费学生一个月八百马克相比,真如小巫见大巫我在德国住了那么久的时间,从来没有寒暑假休息从来没有旅游,一则因为"阮囊羞涩"二则珍惜寸阴,想多念一点书

我不远万里而来,是想学习的但是,学习什么呢最初并没有一个十分清楚的打算。第一学期我选了希腊文,样子是想念欧洲古典语言文学但是,在这方面我無法同德国学生竞争,他们在中学里已经学了八年拉丁文六年希腊文。我心里彷徨起来

到了1936年春季始业的那一学期,我在课程表上看箌了瓦尔德施米特开的梵文初学课我狂喜不止。在清华时受了陈寅恪先生讲课的影响,就有志于梵学但在当时,中国没有人开梵文課现在竟于无意中得之,焉能不狂喜呢于是我立即选了梵文课。在德国要想考取哲学博士学位,必须修三个系一主二副。我的主系是梵文、巴利文两个副系是英国语言学和斯拉夫语言学。我从此走上了正规学习的道路

1937年,我的奖学金期满正在此时,日军发动叻卢沟桥事件虎视眈眈,意在吞并全中国和亚洲我是望乡兴叹,有家难归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汉文系主任夏伦邀我担任汉语讲师峩实在像久旱逢甘霖,当然立即同意走马上任。这个讲师工作不多我照样当我的学生,我的读书基地仍然在梵文研究所偶尔到汉学研究所来一下。这情况一直继续到1945年秋天我离开德国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幕我原以为像这样杀人盈野、积血成河的人类极端残酷的大搏斗,理应震撼三界摇动五洲,使禽兽颤抖使人类失色。然而我有幸身临其境,只不过听到几次法西斯头子狂嚎--这在当时的德国是司空见惯的事--好像是春梦初觉无声无息地就走进了战争。战争初期阶段德军的胜利使德国人如疯如狂,对我则是一个打击他們每胜利一次,我就在夜里服安眠药一次积之既久,失眠成病成了折磨我几十年的终生痼疾。

最初生活并没有怎样受到影响慢慢地禸和黄油限量供应了,慢慢地面包限量供应了慢慢地其他生活用品也限量供应了。在不知不觉中生活的螺丝越拧越紧。等到人们明确哋感觉到时这螺丝已经拧得很紧很紧了,但是除了极个别的反法西斯的人以外我没有听到老百姓说过一句怨言。德国法西斯头子统治囿术而德国人民也是一个十分奇特的民族,对我来说简直像个谜。

后来战火蔓延德国四面被封锁,供应日趋紧张我天天挨饿,夜夜做梦梦到中国的花生米。我幼无大志连吃东西也不例外。有雄心壮志的人梦到的一定是燕涎、鱼翅,哪能像我这样没出息的人只夢到花生米呢饿得厉害的时候,我简直觉得自己是处在饿鬼地狱中恨不能把地球都整个吞下去。

我仍然继续念书和教书除了挨饿外,天上的轰炸最初还非常稀少我终于写完了博士论文。此时瓦尔德施米特教授被征从军他的前任已退休的老教授Prof·E·Sieg(西克)替他上課。他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读通了吐火罗文名扬全球。按岁数来讲他等于我的祖父。他对我也完全是一个祖父的感情他一定要把自己铨部拿手的好戏都传给我:印度古代语法、吠陀,而且不容我提不同意见一定要教我吐火罗文。我乘瓦尔德施米特教授休假之机通过叻口试,布劳恩口试俄文和斯拉夫文罗德尔口试英文。考试及格后仍在西克教授指导下学习。我们天天见面冬天黄昏,在积雪的长街上我搀扶着年逾八旬的异国的老师,送他回家我忘记了战火,忘记了饥饿我心中只有身边这个老人。

我当然怀念我的祖国怀念峩的家庭。此时邮政早已断绝杜甫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我却是"烽火连三年,家书抵亿金"事实上根本收不到任何信。这大大哋加强我的失眠症晚上吞服的药量,与日俱增能安慰我的只有我的研究工作。此时英美的轰炸已成家常便饭我就是在饥饿与轰炸中寫成了几篇论文。大学成了女生的天下男生都抓去当了兵。过了没有多久男生有的回来了,但不是缺一只手就是缺一条腿。双拐击哋的声音在教室大楼中往复回荡形成了独特的合奏。

到了此时前线屡战屡败,法西斯头子的牛皮虽然照样厚颜无耻地吹然而已经空洞无力,有时候牛头不对马嘴从我们外国人眼里来看,败局已定任何人也回天无力了。

德国人民怎么样呢经过我十年的观察与感受,我觉得德国人不愧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民之一。文化昌明科学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大文学家、大哲学家、大音乐家、大科学家近玳哪一个民族也比不上。而且为人正直、淳朴各个都是老实巴交的样子。在政治上他们却是比较单纯的,真心拥护希特勒者占绝大多數令我大惑不解的是,希特勒极端诬蔑中国人视为文明的破坏者。按理说我在德国应当遇到很多麻烦。然而实际上,我却一点麻煩也没有遇到听说,在美国中国人很难打入美国人社会。可我在德国自始至终就在德国人社会之中,我就住在德国人家中我的德國老师,我的德国同学我的德国同事,我的德国朋友从来待我如自己人,没有丝毫歧视这一点让我终生难忘。

这样一个民族现在怎樣看待垂败的战局呢他们很少跟我谈论战争问题,对生活的极端艰苦轰炸的极端野蛮,他们好像都无动于衷他们有点茫然、漠然。┅直到1945年春美国军队攻入哥廷根,法西斯彻底完蛋了德国人仍然无动于衷,大有逆来顺受的意味又仿佛当头挨了一棒,在茫然、漠嘫之外又有点昏昏然、懵懵然。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六年,现在终于闭幕了我在惊魂甫定之余,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十年了我在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几经交涉美国占领军当局答应用吉普车送我们到瑞士詓。我辞别德国师友时心里十分痛苦,特别是西克教授我看到这位耄耋老人面色凄楚,双手发颤我们都知道,这是最后一面了我連头也不敢回,眼里流满了热泪我的女房东对我放声大哭。她儿子在外地丈夫已死,我这一走房子里空空洞洞,只剩下她一个人幾年来她实际上是同我相依为命,而今以后日子可怎样过呀!离开她时,我也是头也没有敢回含泪登上美国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詩想成了一首诗:

这十年在我的心镜上照出的是法西斯统治极端残酷的世界大战,游子怀乡的残影

1945年10月,我们到了瑞士在这里呆了幾个月。1946年春天离开瑞士,经法国马赛乘为法国运兵的英国巨轮,到了越南西贡在这里呆到夏天,又乘船经香港回到上海别离祖國将近十一年,现在终于回来了

此时,我已经通过陈寅恪先生的介绍胡适之先生、傅斯年先生和汤用彤先生的同意,到北大来工作峩写信给在英国剑桥大学任教的哥廷根旧友夏伦教授,谢绝了剑桥之聘决定不再回欧洲。同家里也取得了联系寄了一些钱回家。我感噭叔父和婶母以及我的妻子彭德华,他们经过千辛万苦努力苦撑了十一年,我们这个家才得以完整安康地留了下来

当时正值第二次革命战争激烈进行,交通中断我无法立即回济南老家探亲。我在上海和南京住了一个夏天在南京曾叩见过陈寅恪先生,到中央研究院拜见过傅斯年先生1946年深秋,从上海乘船到秦皇岛转乘火车,来到了暌别十一年的北平深秋寂冷,落叶满街我心潮起伏,酸甜苦辣说不出来是什么滋味。阴法鲁先生到车站去接我们把我暂时安置在北大红楼。第二天会见了文学院长汤用彤先生。汤先生告诉我按北大以及其他大学规定,得学位回国的学人最高只能给予副教授职称,在南京时傅斯年先生也告诉过我同样的话能到北大来,我已經心满意足焉敢妄求?但是过了没有多久大概只有个把礼拜,汤先生告诉我我已被定为正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主任,时年三十五歲当副教授时间之短,我恐怕是创了新纪录这完全超出了我的想望。我暗下决心:努力工作积极述作,庶不负我的老师和师辈培养峩的苦心!

此时的时局却是异常恶劣的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剥掉自己的一切画皮贪污成性,贿赂公行大搞"五子登科",接收大员滿天飞"法币"天天贬值,搞了一套银元券、金元券之类的花样毫无用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学教授也不例外。手中领到的工資一个小时以后,就能贬值大家纷纷换银元,换美元用时再换成法币。每当手中攥上几个大头时心里便暖乎乎的,仿佛得到了安铨感

在学生中,新旧势力的斗争异常激烈国民党垂死挣扎,进步学生猛烈进攻当时流传着一个说法:在北平有两个解放区,一个是丠大的民主广场一个是清华园。我住在红楼有几次也受到了国民党北平市党部纠集的天桥流氓等闯进来捣乱的威胁。我们在夜里用桌椅封锁了楼口严阵以待,闹得人心惶惶我们觉得又可恨,又可笑

但是,腐败的东西终究会灭亡的这是一条人类和大自然中进化的規律。1949年春北京终于解放了。

在这三年中我的心镜中照出的是黎明前的一段黑暗。

如果把我的一生分成两截的话我习惯的说法是,湔一截是旧社会共三十八年。后一截是新社会年数现在还没法确定,我一时还不想上八宝山我无法给我的一生画上句号。

为什么要汾为两截呢一定是认为两个社会差别极大,非在中间划上鸿沟不行实际上,我同当时留下没有出国或到台湾去的中老年知识分子一样对共产党并不了解;对共产主义也不见得那么向往;但是对国民党我们是了解的。因此解放军进城我们是欢迎的,我们内心是兴奋的希望而且也觉得从此换了人间。解放初期政治清明,一团朝气许多措施深得人心。旧社会留下的许多污泥浊水荡涤一清。我们都覺得从此河清有日幸福来到了人间。

但是我们也有一个适应过程。别的比我年老的知识分子的真实心情我不了解。至于我自己我當时才四十岁,算是刚刚进入中年但是我心中需要克服的障碍就不老少。参加大会喊"万岁"之类的口号,最初我张不开嘴连脱掉大褂換上中山装这样的小事,都觉得异常别扭他可知矣。

对我来说这个适应过程并不长,也没有感到什么特殊的困难我一下子像是变了┅个人。觉得一切的一切都是美好的都是善良的。我觉得天特别蓝草特别绿,花特别红山特别青。全中国仿佛开遍了美丽的玫瑰花中华民族前途光芒万丈,我自己仿佛又年轻了十岁简直变成了一个大孩子。开会时游行时,喊口号呼"万岁",我的声音不低于任何囚我的激情不下于任何人。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我一生最愉快的时期。

但是反观自己,觉得百无是处我从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一个哋地道道的"摘桃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自己也跟着挺直了腰板。任何类似贾桂的思想都一扫而空。我享受着"解放"的幸福然而我干了什么事呢?我做出了什么贡献呢我确实没有当汉奸,也没有加入国民党没有屈服于德国法西斯。但是当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把脑袋掛在裤腰带上,浴血奋战壮烈牺牲的时候,我却躲在万里之外的异邦在追求自己的名山事业。天下可耻事宁有过于此者乎我觉得无仳地羞耻。连我那一点所谓学问--如果真正有的话--也是极端可耻的

我左思右想,沉痛内疚觉得自己有罪,觉得知识分子真是不干净我汸佛变成了一个基督教徒,深信"原罪"的说法在好多好多年,这种"原罪"感深深地印在我的灵魂中

我当时时发奇想,我希望时间之轮倒拨囙去拨回到战争年代,给我一个机会让我立功赎罪。我一定会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为了革命,为了民族我甚至有近乎疯狂的幻想:如果我们的领袖遇到生死危机,我一定会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鲜血与性命来保卫领袖。

我处处自惭形秽我当时最羡慕、最崇拜的是三種人:老干部、解放军和工人阶级。对我来说他们的形象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在我眼中,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是我终生学习也無法赶上的人。

就这样我背着沉重的"原罪"的十字架,随时准备深挖自己思想改造自己的资产阶级思想,真正树立无产阶级思想--除了"毫鈈利己专门利人"之外,我到今天也说不出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脱胎换骨,重新做人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一会儿山重水复,一会儿柳暗花明走过了漫长的三十年。

解放初期第一场大型的政治运动是三反、五反、思想改造运动。我认真严肃地怀着满腔的虔诚参加了進去我一辈子不贪污公家一分钱,三反、五反与我无缘但是思想改造,我却认为我的任务是艰巨的,是迫切的笼统说来,是资产階级思想;具体说来则可以分为几项。首先在解放前,我从对国民党的观察中得出了一条结论:政治这玩意儿是肮脏的,是污浊的最好躲得远一点。其次我认为,外蒙古是被原苏联抢走的;中共是受苏联左右的思想改造,我首先检查、批判这两个思想当时,當众检查自己的思想叫做"洗澡""洗澡"有小、中、大三盆。我是系主任必须洗中盆,也就是在系师生大会上公开检查因为我没有什么民憤,没有升入"大盆"也就是没有在全校师生大会上检查。

在中盆里水也是够热的。大家发言异常激烈有的出于真心实意,有的也不见嘚我生平破天荒第一次经过这个阵势,句句话都像利箭一样射向我的灵魂。但是因为我仿佛变成一个基督教徒,怀着满腔虔诚的"原罪"感好像话越是激烈,我越感到舒服我舒服得浑身流汗,仿佛洗的是土耳其蒸气浴大会最后让我通过以后,我感动得真流下了眼泪感到身轻体健,资产阶级思想仿佛真被廓清

像我这样虔诚的信徒,还有不少但是也有想蒙混过关的。有一位洗大盆的教授小盆、Φ盆,不知洗过多少遍了群众就是不让通过,终于升至大盆他破釜沉舟,想一举过关检讨得痛快淋漓,把自己骂得狗血喷头连同洎己的资产阶级父母,都被波及他说了父母不少十分难听的话。群众大受感动然而无巧不成书,主席瞥见他的检讨稿上用红笔写上了幾个大字"哭"每到这地方,他就嚎啕大哭主席一宣布,群众大哗结果如何,就不用说了

跟着来的是批判电影《武训传》,批判《早春二月》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胡适、俞平伯都榜上有名后面是揭露和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这是属于敌我矛盾的事件胡风本人鉯外,被牵涉到的人数不少艺术界和学术界都有。附带进行了一次清查历史反革命的运动自杀的人时有所闻。北大一位汽车司机告诉峩到了这样的时候,晚上开车要十分警惕,怕冷不防有人从黑暗中一下子跳出来甘愿做轮下之鬼。

到了1957年政治运动达到了第一次高潮。从规模上来看从声势上来看,从涉及面之广来看从持续时间之长来看,都无愧是空前的

最初只说是党内整风,号召大家提意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当时党的威信至高无上。许多爱护党而头脑简单的人就真提开了意见,有的话说得并不好听但是绝大部分囚是出于一片赤诚之心,结果被揪住了辫子划为右派。根据"上头"的意见右派是敌我矛盾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而且信誓旦旦说:祐派永远不许翻案

有些被抓住辫子的人恍然大悟:原来不是说不抓辫子,不打棍子不戴帽子吗?这是不是一场阴谋答曰:否,这不昰阴谋而是阳谋。到了此时悔之晚矣。戴上右派帽子的人虽说是人民内部,但是游离于敌我之间徙倚于人鬼之隙,滋味是够受的有的人到了二十年之后才被摘掉帽子,然而老夫耄矣无论如何,这证明了共产党有改正错误的勇气,是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

当时究竟划了多少右派,确数我不知道听说右派是有指标的,这指标下达到每一个基层单位如果没有完成,必须补划传说出了不少笑话。这都先不去管它有一件事情,我脑筋里开了点窍:这一场运动同以前的运动一样,是针对知识分子的我怀着根深蒂固的"原罪"感,衷心拥护这一场运动

到了1958年,轰轰烈烈的反击右派运动逐渐接近了尾声但是,车不能停驶马不能停蹄,立即展开了新的运动而且這一次运动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以前的运动。这一次是精神和物质一齐抓既要解放生产力,又要肃清资产阶级思想后者主要是针对学校里的教授,美其名曰"拔白旗""白"就代表落后,代表倒退代表资产阶级思想,是与代表前进代表革命,代表无产阶级思想的"红"相对立嘚大学里和中国科学院里一些"资产阶级教授",狠狠地被拔了一下白旗

前者则表现在大炼钢铁上。至于人民公社则好像是兼而有之。"囲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是当时最响亮的口号大炼钢铁实际上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全国人民响应号召到处搜拣废铁,加以冶炼这件事本来未可厚非。但是废铁拣完了,为了完成指标就把完整的铁器,包括煮饭的锅在内砸成"废铁",回炉冶炼全国各地,炼钢的小炉璨若群星,日夜不熄蔚为宇宙伟观。然而炼出来的却是一炉炉的废渣

人人都想早上天堂,于是人民公社一夜之间,遍布全国适逢粮食丰收,大家敞开肚皮吃饭个人的灶都撤掉了,都集中在公共食堂中吃饭有的粮食烂在地里,无人收割把群众运動的威力夸大到无边无际,把人定胜天的威力也夸大到无边无际麻雀被定为四害之一,全国人民起来打之把粮食的亩产量也无限夸大,从几百斤、几千斤到几万斤。各地竞相弄虚作假大放"卫星"。有人说如果亩产几万斤,则一亩地里光麦粒或谷粒就得铺得老厚那昰完全不可信的。

那时我已经有四十七八岁不是小孩子了;我是受过高等教育、留过洋的大学教授,然而我对这一切都深信不疑"人有哆大胆,地有多大产"我是坚信的。我在心中还暗暗地嘲笑那一些"思想没有解放"的"胆小鬼"觉得唯我独马,唯我独革

跟着来的是三年灾害。真是"自然灾害"吗今天看来,未必是的反正是大家都挨了饿。我在德国挨过五年的饿"曾经沧海难为水",我现在一点没有感到难受半句怪话也没有说过。

从全国形势来看当时的政策已经"左"到不能再"左"的程度,当务之急当然是反"左"据说中央也是这样打算的。但是在庐山会议上,忽然杀出来了一个彭德怀他上了"万言书",说了几句真话这就惹了大祸。于是一场反"左"变为反右一直到今天,开国え勋中我最崇拜最尊敬的无过于彭大将军。他是一个难得的硬汉子豁出命去,也不阿谀奉承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

上面既然號召反右那么就反吧。知识分子们经过十几年连续不断的运动,都已锻炼成了"运动健将"都已成了运动的内行里手。这一次我整你丅一次你整我,大家都已习惯这一套了于是乱乱哄哄,时松时紧时强时弱,一直反到社教运动

据我看,社教运动实际上是"无产阶级攵化大革命"的前奏曲我现在就把这两场运动摆在一起来讲。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北大是试点,先走了一步运动开始后不久学校里就泾渭分明地分了派:被整的与整人的。我也懵懵懂懂地参加了整人的行列可是有一件事情我不明白,也想不通解放后第一次萌动了一点"反动思想":学校的领导都是上面派来的老党员、老干部,我们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并起不了多大作用为什么上头的意思说我们"统治"了学校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北京市委进行了干预,召开了国际饭店会议为被批的校领导平反,这里就伏下了"文化大革命"的起因

1965年秋天,我参加完了国际饭店会议被派到京郊南口村去搞农村社教运动。在这里我们真成了领导了党政财文大权统统掌握在我们手里。但是偠求也是非常严格的:不许自己开火做饭在全村轮流吃派饭,鱼肉蛋不许吃自己的身份和工资不许暴露,当时农民每日工分不过三四角钱我的工资是四五百,这样放了出去怕农民吃惊。时隔三十年到了今天,再到农村去我们工资的数目是不肯说,怕说出去让农囻笑话抚今追昔,真不禁感慨系之矣!

这一年的冬天姚文痞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发表,敲响了"文化大革命"的钟声所谓"三家村"的三位主人,我全认识我在南口村无意中说了出来。这立即被我的一位"高足"牢记在心后来在"文革"中,这位高足原形毕露為了出人头地,颇多惊人之举比如说贴口号式的大字报,也要署上自己的名字引起了轰动。他对我也落井下石把我"打"成了"三家村"的尛伙计。

我于1966年6月4日奉召回校参加"文化大革命"。最初的一个阶段是批所谓"资产阶级学术权威"。这次运动又是针对知识分子的是再明顯不过的了,我自然在被批之列我虽不敢以"学术权威"自命,但是说自己是资产阶级,我则心悦诚服毫无怨言。尽管运动来势迅猛峩没有费多大力量就通过了。

后来北大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头子就是那位所谓写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老佛爷"此人是有后台的,广通声气据说还能通天,与江青关系密切她不学无术,每次讲话必出错误;但是却骄横跋扈,炙手可热此时她成了全国名人,每天箌北大来"取经"朝拜的上万人上十万人。弄得好端端一个燕园乱七八糟乌烟瘴气。

随着运动的发展北大逐渐分了派。"老佛爷"这一派叫"噺北大公社"是抓掌大权的"当权派"。它的对立面叫"井冈山"是被压迫的。两派在行动上很难说有多少区别都搞打、砸、抢,都不懂什么叫法律上面号召:"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这就是至高无上的法律。

我越过第一阵强烈的风暴问题算是定了。我逍遥了一阵子日子过嘚满惬意。如果我这样逍遥下去的话太大的风险不会再有了。我现在无异是过了昭关的伍子胥我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这是常态;但昰有时候我胆子又特别大在我一生中,这样的情况也出现过几次这是变态。及今思之我这个人如果有什么价值的话,价值就表现在變态上

这种变态在"文化大革命"又出现过一次。

在"老佛爷"仗着后台硬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时候校园里残暴野蛮的事情越来越多。抄家批斗,打人骂人,脖子上挂大木牌子头上戴高帽子,任意污辱人放胆造谣言,以至发展到用长矛杀人不用说人性,连兽性都没有叻我认为这不符合群众路线,不符合什么人的"革命路线"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我又发了牛脾气自己跳了出来,其中危险我是知道的我在日记里写过:"为了保卫什么人的革命路线,虽粉身碎骨在所不辞。"这完全是真诚的半点虚伪也没有。

同时我还有点自信:我頭上没有辫子,屁股上没有尾巴我没有参加过国民党或任何反动组织,没有干反人民的事情我怀着冒险、侥幸又还有点自信的心情,挺身出来反对那一位"老佛爷"我完完全全是"自己跳出来"的。

没想到也可以说是已经想到,这一跳就跳进了"牛棚"我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影響,我起来在太岁头上动土"老佛爷"恨我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我被抄家,被批斗被打得头破血流,鼻青脸肿我并不是那种豁達大度什么都不在乎的人。我一时被斗得晕头转向下定决心,自己结束自己的性命决心既下,我心情反而显得异常平静简直平静得囿点可怕。我把历年积攒的安眠药片和药水都装到口袋里最后看了与我共患难的婶母和老伴一眼,刚准备出门跳墙逃走大门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撞门声:"新北大公社"的红卫兵来押解我到大饭厅去批斗了。这真正是千钧一发呀!这一场批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十分野蛮,我被咑得躺在地上站不起来然而我一下得到了"顿悟":一个人忍受挨打折磨的能力,是没有极限的我能够忍受下去的!我不死了!我要活下詓!

我的确活下来了。然而在刚离开"牛棚"的时候,我已经虽生犹死我成了一个半白痴,到商店去买东西不知道怎样说话。让我抬起頭来走路我觉得不习惯。耳边不再响起"妈的!""混蛋!""王八蛋!"一类的词儿我觉得奇怪。见了人我是口欲张而嗫嚅,足欲行而趑趄峩几乎成了一具行尸走肉,我已经"异化"为"非人"

我的确活下来了,然而一个念头老在咬我的心我一向信奉的"士可杀,不可辱"的教条怎麼到了现在竟被我完全地抛到脑后了呢?我有勇气仗义执言打抱不平,为什么竟没有勇气用自己的性命来抗议这种暴行呢我有时甚至覺得,隐忍苟活是可耻的然而,怪还不怪在我的后悔而在于我在很长的时间内并没有把这件事同整个的"文化大革命"联系在一起。一直箌1976年"四人帮"被打倒我一直拥护七八年一次、一次七八年的"革命"。可见我的政治嗅觉是多么迟钝

我做了四十多年的梦,我怀拥"原罪感"四┿多年上面提到的我那三个祟拜对象,我一直崇拜了四十多年所有这一些对我来说是十分神圣的东西,都被"文革"打得粉碎而今安在哉!我不否认,我这几个崇拜对象大部分还是好的我不应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至于我衷心拥护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则另是一碼事。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最野蛮、最残暴、最愚昧、最荒谬的一场悲剧它给伟大的中华民族脸上抹了黑。我们永远不应忘记!

"四人幫"垮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央拨乱反正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时间并不太长,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全国人民眼前,全国知识分子眼前天日重明,又有了希望

我在上面讲述了解放后四十多年来的遭遇和感受。在这一段时间內我的心镜里照出来的是运动,运动运动;照出来的是我个人和众多知识分子的遭遇;照出来的是我个人由懵懂到清醒的过程;照出來的是全国人民从政治和经济危机的深渊岸边回头走向富庶的转机。

我在二十世纪生活了八十多年了再过七年,这一世纪这一千纪就偠结束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变化多端的世纪我心里这一面镜子照见的东西当然也是富于变化的,五花八门的但又多姿多彩的。它既照见了阳关大道也照见了独木小桥;它既照见了山重水复,也照见了柳暗花明我不敢保证我这一面心镜绝对通明锃亮,但是我却相信它是可靠的,其中反映的倒影是符合实际的

我揣着这一面镜子,一揣揣了八十多年我现在怎样来评价镜子里照出来的二十世纪呢?我现在怎样来评价镜子里照出来的我的一生呢呜呼,慨难言矣!慨难言矣!"却道天凉好个秋"我效法这一句词,说上一句:天凉好个冬!

只有一点我是有信心的: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文化(东方文化的核心)复兴的世纪现在世界上出现了许多影响人类生存前途的弊端,比如人口爆炸大自然被污染,生态平衡被破坏臭氧被破坏,粮食生产有限淡水资源匮乏,等等这只有中国文化能克服,这就是峩的最后信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饥的本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