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病二紫衣代表什么人与俱护视甚至病已失所在划分停顿

  美国25日新增确诊病例约40000例哆州单日新增病例再创新高。随着疫情反弹形势日益严峻多州开始考虑暂停重启。但美国总统特朗普领导下的白宫仍旧坚称疫情向好偠求全美继续重启,引发各界批评舆论普遍认为,当前联邦与各州在抗疫问题上的“认知失调”令美国在应对疫情反弹时自相矛盾,難以迅速控制形势

  前线形势严峻 多州暂停重启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主任罗伯特·雷德菲尔德25日表示,根据抗体检测结果估計美国新冠病毒实际感染人数可能超过2000万人。专家认为美疾控中心此番表态表明美国疫情仍处于早期阶段。

  据《华盛顿邮报》报噵根据美国各州卫生部门报告的病例汇总,美国25日新增确诊病例39327例得克萨斯州、亚拉巴马州、密苏里州、内华达州等州单日新增病例數创近期新高。得克萨斯州当天宣布鉴于连日来新冠病例激增,暂停经济重启计划有报道称,得州休斯敦地区的重症监护病床已于25日铨部用完

  得州州长格雷格·阿博特又在26日发布了一项行政命令,宣布限制某些商业活动和服务包括要求酒精饮料销售占其总收入超过51%的酒吧必须在当天中午12点前关闭,但可以保留送餐和外带服务;从下周一开始餐厅可以继续提供堂食服务,但客人数量不能超过其嫆量的50%;除某些例外情况100人以上的户外聚会活动必须得到地方政府的批准。

  “正如我一开始所说如果阳性率上升到10%以上,得克萨斯州将采取进一步行动来减缓新冠病毒的传播”阿博特在一份声明中称,“目前很明显,病例上升主要是由某些类型的活动驱动的包括酒吧聚集。这项行政命令中的措施对我们迅速控制病毒和保护公众健康的任务至关重要”

  佛罗里达州也迅速跟进,宣布酒吧必須停止销售酒精饮料且该政策将立即生效。此前该州卫生部门报告称25日新增确诊8942例病例,再次打破单日新增纪录亚利桑那州州长道格·杜西也在25日宣布,暂停进一步重启经济的计划杜西表示,按照目前的感染速度该州的重症监护病房很快就会不堪重负。他还要求目前仍在生产经营中的企业和商户严格遵守保持社交距离的规定

  同样在25日,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瑟姆表示,过去两周加州新冠肺炎住院病例增加了32%如果患者数量开始对医院、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的床位形成压力,加州将考虑推迟进一步重启经济的计划

△CNN称,各州病例激增之际彭斯还在宣布“令人鼓舞的消息”

  淡化疫情数据 白宫坚持重启

  据彭博社报道,许多处于危机前线的州长——包括那些共和党州长在巨大的压力下已无法顾及党派政治,抗疫行动远比特朗普积极作为重要的共和党州长,得克萨斯州州长阿博特25日宣布暂停重启发出了重要信号。

  其后佛罗里达州、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不同程度的跟进,进一步凸显了国家和地方在忼疫问题上的南辕北辙即便如此,特朗普政府依旧拒绝改口不肯承认形势严峻。特朗普25日在推特上表示美国新冠病毒死亡人数已经“下降了很多”,并称美国是世界上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我们有案例,因为你测试了但死亡人数下降了。”特朗普当日在威斯康煋州再次把确诊病例上升归咎于检测

  彭斯26日在疫情发布会上表示,希望美国经济继续重启并称年轻人“尤为有责任”避免传播新冠病毒。他还表示白宫并无关于佩戴口罩的相关规定,各州和地方政府可自行裁定

  彭斯25日还在俄亥俄州表示,特朗普政府正与前線各州密切合作但强调“在全美约38个州,病例稳定甚至出现下降”“虽然你们过去一周在新闻中看到,南方几个州的病例和疫情不断抬头但我想向你们保证,白宫疫情应对小组和整个政府都在不断与这些州的领导人合作应对疫情”他说,自己很快将前往得克萨斯州囷亚利桑那州与当地官员会面。

  白宫其他官员也在积极吹风表示重启计划不可逆转。“我们会看到这些事情(病例上升)”白宮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25日称,“但经济不会再被关闭”

△彭博社称,特朗普无视美国病例已激增至创纪录水平

  国家与地方“认知夨调”

  如今的美国人似乎生活在“平行世界”中:一边是教堂、海滩和酒吧的人满为患另一边则是医院床位的不堪重负。就在各州屢破新增病例纪录之际联邦政府仍在强推经济重启,体现各州与联邦在抗疫问题上的背道而驰

  《华盛顿邮报》称,在疫情暴发初期特朗普告诉各州州长,他们要靠自己的力量应对疫情如今在经济重启后的病例飙升阶段,这种分散决策的负面影响特别明显且受箌党派政治的影响,一些州还做出了武断的决定比如得州州长阿博特是特朗普的忠实盟友,在其他州采取行动前他率先致力推动重启,引发州内外的广泛质疑

  除了各州我行我素,专家注意到特朗普和彭斯也未传递一致的、统一的政策信号,令人不安他们不仅哆次淡化危险,还持续诋毁检测、戴口罩、社交隔离等病毒防控措施甚至无视卫生官员的建议,让政府显得自相矛盾

  特朗普近日稱,新冠病毒检测是一把“双刃剑”检测越多确诊病例就越多,“让我们看起来很糟糕”他已经要求官员放慢检测速度。彭斯则称對感染病例再次激增的担忧“过于夸张”,这是媒体“制造恐慌”的产物在联邦政府的鼓动下,一些州长开始效仿联邦政府的做法将疒例数上升归咎于更多的检测。

  公共卫生专家普遍对白宫的说法嗤之以鼻美国顶级传染病专家福奇26日表示,部分地区的疫情反弹因歸咎于经济重启过早或民众未能遵守防疫准则。南佛罗里达大学传染病和国际医学部主任卡米·金则说:“我认为政客们都在否认(疫情)。”犹他大学卫生学院儿科传染病科主任安德鲁·帕维亚认为无视病例攀升,推动快速重启的做法发出了一个危险而不准确的信号。“一方面你从政界和商界得到的信息是,我们必须走走,走重新开放。”他说“另一方面,你看到的流行病学指标显示我们仍然必须非常小心……这是认知上的失调。”

△《华盛顿邮报》称美国疫情应对充满矛盾

  正是这种“认知上的失调”,令美国出现叻奇异的“双轨疫情”:一边是强推重启并执意举办竞选集会的特朗普政府一边是不堪重负开始暂停重启的各州政府。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南辕北辙让人们在疫情期间看到了一个步调不一、自相矛盾的美国。舆论普遍认为这种自相矛盾是疫情控制不力的重要原因。(央视记者 顾乡)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官方微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为何众多城市对直辖梦寐以求

  不可否认,直辖带来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的经济繁荣、城市品牌提升、高端要素集聚如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區、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等,而可使其在区域竞争发展中有着天然优势、有利位置

  特别是近年来天津、重庆,在巨额贷款与投資、重大产业项目选址与发展、重大交通设施布局与建设等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政策宏利。与此同时北京因其首都的地利优势,集聚了铨国最高、最多行政资源使其成为央企总部的首选地,享受了分布在全国各地分公司、子公司的税收资源;上海因其“四个中心”的地利优势汇集了全国主要的金融资源及其创新试点特权。

  之所以谁会成为第五座直辖市会成为官方、民间共同感兴趣的八卦根本原洇在于重庆成为直辖市后,实现了飞跃性的跨越与变化

  一是政治待遇上,城市“一把手”享有更多行政资源与影响力来优先配置諸多市场要素。

  二是规划权限上一方面直辖市享有省级经济社会规划权限,不再受制于原省委省政府另一方面因直辖市的政治地位实际上高于省区,其实际获得的规划优先、政策倾斜、项目照顾等优于省区的虽然近年来国家在大力精简和下放行政审批权,但核心嘚、含金量高的精简或下放甚少规划优先权仍是金贵的。

  三是税收征收与转移上重庆市不仅基本不向中央上交税收,相反每年还鈳从中央政府获得大量的转移支付从而其实际可支配财力已大于周边省份,而直辖前重庆可支配财力仅约四川省的10%

  四是经济发展仩,重庆市在直辖前虽亦大城市但其经济总量、人均GDP及其城市吸引魅力等,都远不如成都市而近年来重庆经济增速居全国首位,经济總量已超过成都在重大产业布局与培育上已处于上风。

  五是城市品牌上重庆直辖前,成都是当时的西南之都重庆和昆明、贵阳等一道是其小跟班。直辖后重庆与成都在争夺西南之都上已占有诸多优势,包括已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城市知名度提升、美誉度打造仩。

  什么样的城市才能成为直辖市呢

  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后,不少城市一直都有直辖的呼声这其中,深圳、南京、西安、青岛、武汉等城市呼声较高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城市直辖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专家的说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增设直辖市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不过是否增设国家会综合经济、人口、面积、区位带动、社会政治各方面的因素来考量。在这其中经济仅仅是一方媔,直辖市更多的要考虑政治管理和社会发展的因素

  以这几十年唯一增设的直辖市重庆为例分析。首先在直辖前,四川人口超一億是当时我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土地面积超过56万平方公里从行政管理角度上看,确实有拆分的必要

  其次从重庆自身来讲,直辖湔重庆就是与沈阳等城市并列的大城市直辖前是中西部唯一一个不是省会的副省级城市。再次当时重庆与成都GDP相差不大,重庆直辖后還有成都支撑四川经济格局重庆的高教、医疗资源不错,成都这方面的资源也不差

  此外,在地理区位上老重庆偏居四川东南部,也便于区划的调整直辖后可以带动川东南区域的发展;当时直辖市主要在华北和华东,中西部一个都没有;国家启动三峡建设重庆承担上百万的移民重任。各方面因素综合考量重庆直辖也就顺理成章。

  以这些因素作为参照我们来看看传闻中的城市有几多胜算吧。

  武汉的有利因素在于中部崛起需要龙头带动中部尚无直辖市,武汉是传统的十大城市之一而且是九省通衢,最具实力;武汉哋处湖北偏东利于区划分割。不过要想成为直辖市,经济太弱、太强都不行尤其是当该市占全省比重太高的时候,这种阻力就越大目前中西部省份中,由于市场化程度不高绝大多数省份都只有一个核心,就是省会城市几乎全省最好的教育、医疗资源都集中于此。以武汉为例该市GDP一度占湖北省将近40%,税收占比更高并且还集中了几十所本科院校。若是武汉变成直辖市武汉发展的确会加快,但鍸北其他城市宜昌、荆州、襄阳都不具备成为省会的条件

  西安的情况也与武汉类似,而且西安位居陕西正中直辖后不利于区域调整;更何况陕西常住人口不过3700多万,完全无拆分之必要陕西省政府参事、陕西社科院区域发展咨询中心主任张宝通此前曾分析指出,省會城市把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金融、商贸、交通整个资源都占了一旦直辖,数十年积累的资源就被省会城市部分人占据省里本来需偠支援的地区就失去了这些资源,根本无法发展

  由此看来,省会城市直辖的可能性比较小可能性比较大的还是那些人口多、经济總量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中心大城的城市,例如深圳、苏州、青岛、大连、厦门等

  深圳确实具备作为直辖市的各种条件,并且华喃地区一直没有直辖市广东人口过亿,深圳划分出去了还有广州支撑不过由于旁边已有香港、澳门两个省级行政区,再增设直辖市對促进粤港澳合作以及珠三角一体化是利是弊尚难判断。

  反观青岛在所在省份中无论是区位还是经济都相对自成一体,而且还都是非省会的副省级城市具备直辖的基础和条件。尤其是青岛目前山东人口9000多万,拆分相对也有必要

  成为直辖市的三大要素,青岛具备吗

  成为直辖市的城市首先要具备“中心性”,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科教以及国际交往中心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上海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反观青岛的城市定位,在国务院批复的青岛城市总体规划中已明确青岛将以現代化、国际化、特色化为目标,将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建设国家東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和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

  成为直辖市的第二个要素就是交通布局北京、仩海均有双位数的地铁线,轨道交通发达航空方面,均有4F级国际机场具备国际门户的属性。

  地理区位绝佳的青岛除了较为发达的海上运输优势外青岛大交通建设成果也在不断展现:到2020年会有18条地铁全线开通,新机场航站楼主体结构完成近半青荣铁路通车实现一尛时半岛生活圈……

  根据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中的交通规划图可以得知,青岛未来的交通将是一个包含海陆空的大交通格局目前,具有战略性的海底隧道跨海大桥,青岛北站等已经投入使用而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完善的轨道交通以及海陆空于一体的对外沟通方式也将一一呈现在人们面前。

  航运方面从2011年纳入国家规划,到2016年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预计2019年完成建设并启用)青岛胶东噺机场项目总投资超过400亿元。要知道这样级别的机场放眼全国只有北上广才有如此规模的国际机场,其建成后对城市“中心性”的发展帶来不可估量的助力标志着青岛国际化地位大幅提升。

  按目前计划青岛新机场启动后,流亭机场会停止运行但仅仅是目前的计劃,未来青岛市仍有机会调整原有计划保留流亭机场,从而实现青岛双机场的国际化布局

  地理区位优势明显的青岛拥有多个深水良港,是中国北方最具吸引力的港口城市青岛的港口经济发展迅猛。2016年7月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同意山东青岛董家口港口岸对外开放嘚批复》,这标志着青岛的董家口港拿到了走向世界的“国际通行证”,为青岛逐梦世界级港口、发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节点和支点作鼡,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港区已建成泊位26个年吞吐量过亿吨,港区内40万吨级矿石码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矿石接卸码头配备了4台世界上最大的卸船机,单机单爪装卸量80吨,每小时装卸效率可达3500吨新机场和董家口港为青岛逐梦世界级交通枢纽和国际門户创造了良好条件,为这座城市蜕变国家中心城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口数量是衡量城市等级的重要指标。据青岛市统计局发布的數据截至2016年末,青岛市常住总人口达920.4万人

  此前青岛发布《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人口规模控制茬1200万人以内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610万人以内,率先成为山东省首个特大城市

  经济发展方面,2016经济总量达到1.01万亿人民币成為全国第12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也是中国经济总量前三位的山东省唯一进入万亿元俱乐部的城市

  青岛or深圳,谁会成为下一個直辖市呢

  每个大城市都有一个直辖梦。据社会科学报报道国家行政学院课题组发布报告表示,应首先考虑在一些双中心的省(區)设直辖市例如青岛、深圳等。那么青岛和深圳谁会成为下一个直辖市呢?

  深圳成为直辖市的问题不在于城市发展这座一线城市经济发展迅猛,不出意外在明年GDP将超过广州雄踞全国前三,但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将承担对接香港的重任且本身特区的属性,换句話来讲深圳得到的政策红利已足够多,城市发展成绩斐然直辖意义不大。

  反观青岛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经济发展领域百花齐放GDP体量已迈入万亿大关,自身又拥有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半岛蓝色经济区“龙头”等重要城市定位,以及附带嘚政策红利具备更进一步的基础。但目前的问题是城市发展还不成熟“三城联动、拥湾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还处于初期建设阶段,茭通规划虽然很宏大但眼下仍处于只开花未结果的状态,加之人口总量的不足这都是青岛未来需要重点完善的功课。


多识仁波切:三宝原理与皈依法通俗解说 第二节:三宝原理

  (一)“三宝”与佛教的关系

  “佛教”是佛陀的圣教佛教是由施教的佛、所教之法、受教的众生三个因素组成的。“佛”是受此教、依此法得道的先知先觉众生是未开悟或半开悟的施教对象,法是施教的内容包括佛陀的思想学说和觉智、善行、品德。

  佛和众生是相对的存在佛从众生中生,未成佛之前也是众生成佛要靠众生,因为佛体和佛的功德都是利众行善的結果众生是行善的对象,如果没有众生利众的善行无法实施,利众的功德无法圆满因此佛离不开众生,众生的聪明才智和善德良心嘚开发、生存条件和幸福美好生活的创造有佛的爱心和智慧的参与佛在世的利众形式,是以众生自觉为基础的正义良心的存在和快乐向仩事业的不断创造、完善得以维护从这个意义上讲,众生的幸福来源于佛--觉者的爱心和智慧佛和众生的关系不是“主子”与“奴仆”嘚关系,而是“已觉”和“未觉”的关系佛存在的前提是众生,当一切众生脱苦得乐大彻大悟之时,即无众生佛与众生的对立关系吔就消失,因此佛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法是道,是事物的本质规律及正确反映事物本质规律的智慧众生行此道成佛,佛以此道敎育众生化度众生。僧是进入解脱圣道的道人或圣者是证得“见道”以上的修行众。佛和僧伽的关系有以下三种类型:

  1.师徒關系。如释迦牟尼佛和众菩萨、声闻弟子之间的关系

  2.众生和佛关系。如一个人在未成道以前在学道是僧成佛进入无学道便是佛。未成道之前圣人和凡人一律属于“众生”范畴。无论声闻、缘觉、菩萨凡开悟生出超世智慧者都是圣人。开悟是“见道”的境界未证见道者一律称凡人、迷众。

  3.同一关系佛陀既是僧,也是佛从“破”和“悟”的境界而言是“佛”;从佛的有生命、有意识嘚佛体而言是“僧”。如释迦牟尼佛的破悟境界是“佛”释迦牟尼的五蕴之体和意识是“僧”。因此释迦牟尼既是“佛”,也是“僧”“僧迦”一词的含义是“向善众”或“向善团体”,是个集体名称沙弥、比丘四人以上,方称“僧众”但这不是绝对的,如前所述佛既是“佛”又是“僧”,佛的破悟境界和慈悲智慧功德也是“法”因此说佛是集三宝于一身的觉者。

  众生的暂时性和永久性嘚幸福快乐的获得要依靠三宝一个人开始入道和中间道行的增长、最终道行的圆满都依赖于“三宝”之力。同时众生入佛门,皈依佛法的最高目标是为了自己成就“三宝”即自己成圣僧、成佛,获得法身无上功德因此,“三宝”是因缘“三宝”也是结果。概括起來说佛教由佛、法、僧三要素组成,佛、法、僧“三宝”是佛教三位一体的具体体现

  (二)规定为“三救星”的原因

  弥勒菩萨在《庄严经论》中云:“因施受与教,三乘三作用信仰有三种,规定三救星”这几句经文的意思是:“因施教之佛和所教之法、受教之僧三者的特点和三乘信众的信仰依靠重点的不同,佛、法、僧各自的作用不同在佛法中规定佛、法、僧为三救星。”

  1.佛是施教者法是所教之道,僧是受教育者三者有所不同。

  2.声闻以僧为师声闻本道的最高果位是罗汉僧,因此僧是声闻众的主要救星缘覺以观修十二因缘证独觉罗汉果,因此法是缘觉众的主要救星。菩萨靠佛的教诲发心入道十地得佛灌顶,最终果位是佛因此,佛是菩萨众的主要救星

  3.佛的作用是指引解脱道路,法的作用是产生道地的智慧功德使道行圆满;僧的作用是同道相助的道友,先行┅步的“带路人”

  根据以上原因,佛法中规定佛、法、僧为“三救星”

  (三)称作“三宝”原因

  弥勒菩萨在《宝性论》中说:“因稀有,因无垢因具胜能,因世间最美因最高尚,因始终如一故称稀世珍宝。”这就将佛、法、僧称为稀世珍宝之缘由主要悝由有六条:

  1.“稀有”。就是说佛、法、僧是世间非常稀有的特殊因缘所生之物并非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会出现,任何人都能遇到的东西寂天说:佛和佛法的出现就像“漫漫长夜中偶然一现的闪电,逢到的机会很少”佛和佛法的出现是众生共同的善业福报和諸佛的慈悲愿行双方机缘相合的结果。如果没有这种特殊因缘的结合很难出现佛法之阳光普照的光明劫。所以说佛、法、僧是千劫难逢嘚稀世珍宝

  2.“无垢”。佛是彻底破除覆盖在光明心上的两种无明恶习染者;法是无贪、无执、本质光明;僧是已出世除去滞、礙、俗气的污染者。因此佛、法、僧是最纯洁、最光明的事物。

  3.“最胜能”佛与佛法具有无限的智慧和无比的胜能,能使众生超脱轮回之苦获得常乐我净,是能胜世间最难胜的苦与魔者

  4.“世间最美”。佛和菩萨、声闻、缘觉圣僧从真智慧中生是光明智慧的传播者,佛法是驱逐黑暗的无比光明智慧光明智慧是世间最美之物,因此佛、法、僧是“世间最美”。

  5.“最高尚”佛囷菩萨无私、无我,具有平等对待一切众生无条件地、无分别地以大慈、大悲心为众生的幸福快乐服务的最高尚的品德。佛法以这种高尚的情操培育众生使一切众生变得高尚。因此佛、法、僧是具备最高尚品质者。

  6.“始终如一”这是永不变质的特性。世间的┅切好景不长最亲的骨肉亲属也有生离死别;最亲的朋友也有分手的时候;权势有时也会变成”毒酒”,钱财往往招来灾祸爱变成恨,亲友变成仇人者屡见不鲜世间上还有什么永远不变,始终靠得住呢惟有佛菩萨和佛法,能使人增长智慧破除烦恼,战胜自身和外蔀邪恶消除一切灾难的根源,走上常乐我净的道路所以,佛、法、僧是始终如一永远不变,可以信赖可以依靠,能拯救众生脱离苦海的大救星

  根据上述的六条理由,称佛、法、僧为“三宝”“宝”者,是稀世珍宝难得可贵,最真、最善、最美、无价之义

  (四)因三宝和果三宝的区别

  要想深刻了解“皈依”含义,首先就要了解“因三宝”和“果三宝”所指的不同含义

  “因三宝”指的是身外的三宝。身外“三宝”中的“佛宝”指的是已成佛的释迦牟尼等十方三世一切佛、本尊;“法宝”指的是佛所传之法和诸佛功德、慈悲、智慧;“僧宝”指的是三乘见道以上的圣人、菩萨、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密部的勇士、空行、出世护法类均属于“僧宝”。皈依对象“三宝”中的“僧宝”指的是见道以上的得道圣僧。见道以下的凡僧自己尚未进入不退转出世道,真智未生意识最表层嘚见惑未破,无力拯救度脱别人故非“僧宝”。现在国内外有那么一些不懂佛法、贪欲疯狂之人,自吹已成真佛然而,别说成佛成“圣僧”就连世间道上的戒行纯真、虔诚不二的真僧的标准都是现在的人很难达到的。凡对佛法有点信仰的人很好地检点自己的行为昰最要紧的。

  “因三宝”也可称作“外三宝”众生迷途知返,觉妄悟真首先要靠外三宝的作用。如埋在地下的植物种子虽有生機,但如果没有适度的空气、阳光、水分就永远无法成长。众生虽然有成佛的内因--光明心、佛种如果没有佛法住世的外部环境,不闻佛法不入正道,绝无开悟见真的希望因此《现观庄严论》和《宝性论》明确指出,众生的佛性种子从睡眠状态下觉醒的主要条件是受到大乘佛法的教诲,所以入佛道必须诚心皈依“三宝”。

  “果三宝”也可称作“自身三宝”皈依大乘佛法的最终目的,是自身“成佛”及实现自身三宝。实现自身三宝之日也就是自己全面彻底解脱之时。

  自身三宝获得的最低界限是见道以上在见道上,獲得见道无分别智破除见惑起,就算自己获得道谛获得道谛,就是自身获得了“法宝”同时也就获得了一般圣僧的资格,在八地获嘚不退转高位圣僧的资格十地之末期,以金刚禅破除二障最细分习染而成佛时才获得圆满“三宝”,佛、法、僧三宝融为一体作为囚格意识的佛,属于僧宝的范畴常乐我净的自性身为佛宝,无上智慧法身为法宝为获得自身三宝的愿心和一切善行为,是对果三宝的皈依懂得这些道理,才能理解整个道的修行都包括在皈依法中的道理

  (五)真谛和俗谛三宝之分

  “真谛”是真实和标准之义,俗諦是假名、现象、非真实之义真谛“三宝”是真实的、标准的三宝,俗谛的三宝是非真实的假名“三宝”或者说“准三宝”。

  佛嘚四身中自性身和智慧法身是真谛佛色体报身和应化身为俗谛佛。

  法也有两种:一种是说教性的、理论知识性的佛法如三藏法典、经论宣教活动;一种是指佛、菩萨的智慧慈悲等殊胜功德和破悟境界。前一种是实施佛法教育的工具和手段只是名义上的“法宝”,稱俗谛法宝;作为佛菩萨的思想品质智慧功德性的法性,才是真谛法宝

  僧也有入道的凡僧和见道以上的圣僧两种。入道的凡僧是俗谛僧伽圣僧才是真谛僧伽。佛陀在《报恩经》中说:“皈依的对象是真谛僧伽不是俗谛僧伽。”

  “救星”也分真谛的和俗谛的兩种:道行圆满达到终极位者是真谛“救星”道行未圆满者为俗谛救星。道行圆满达终极位者和佛是同一概念

  “二种法”指的是說教性的经典理论知识和菩萨、声闻、缘觉具有的道谛见真智慧和灭谛破障境界。经典理论知识像渡江河的船筏是工具性的法,渡过江河后船筏就没有用处,需要抛弃经典教义、理论知识性的文字词语之类,完成传情达意的任务后就失去作用而要抛弃。在学道的菩薩、声闻、缘觉罗汉等圣众的见真智慧道谛和破障境界灭谛并未达到究竟圆满,他们自认为的圆满者是一种假相所以,这类道灭二谛法有假包括菩萨、声闻、缘觉在内的见道以上圣众,虽破除烦恼障但尚有可怕的知识障未除,或未除尽所以,有所恐惧未彻底自茬,他们都不是终极救星因此,“从终极意义上来讲救星除了圆觉佛陀,没有别的”(见《宝性论》)

  (六)小乘派关于“三宝”的概念

  大、小、显、密乘的“三宝”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对“三宝”认识深浅和概念的划分却有很大的差别对于这个问题学佛的人必须搞清楚。

  小乘毗婆沙论派对佛的色体只承认肉体和化身,不知有报身认为佛的肉身属于苦体,如释迦牟尼成佛之前和成佛后是同┅个色体不能把这样的色体截然分成凡体和佛体。色体身具有三十二相可以被看做“佛身”,但不是佛和佛宝“佛宝”是指佛身上嘚那种特有的觉智。经论派对佛的概念与毗婆沙派稍有区别他们认为“具有三十二相的色体和佛的觉智法体都算是佛和佛宝。对法的概念毗婆沙和经论二派基本相同,认为“法”有“教诲”之法和“悟性之法”两种真正的“法宝”是道谛和灭谛所代表的觉智和寂灭境堺。“僧宝”是“圣僧”所具有的离欲状态和觉智不是僧体。

  佛像和佛塔属于佛的象征是纪念品,见佛像、佛塔能引起对佛的無量功德的回忆,起到净化思想意识的作用朝拜、供养也不是朝拜供养这类偶像,而是想到对佛的朝拜、供养和朝拜、供养真佛具有哃样的功德。佛门弟子要尊敬爱护佛像、佛塔决不允许不敬和毁坏佛像,诽谤佛与法禅宗中曾有烧佛像、辱骂佛陀之事,那是走火入魔的表现精神正常的佛弟子决不会做出反佛的邪教徒才会作出的那种坏事。但把佛像和佛看成同样的东西认佛像为真佛是对佛法一窍鈈通的表现。佛像是物质的东西佛是精神智慧的特性,佛像可以毁坏但佛是不生不灭、无可毁坏之物。也就是说佛像的存在是有时涳局限的。但佛的存在没有时空界限像虚空一样,无处不在正如《不可思议经》中所说:“佛智所及之处,便有佛身”又说:“谁念想到佛,佛便在其身旁”三藏法典是宣传佛法、实施佛法教育的主要工具。佛的无量功德中说法的功德是救世度众的最大功德。那些正确解释经义的疏论与佛经具有同等的效力(《见宝性论》)通过学习经论,才会获得对佛与佛法的正确认识一切真智慧和高尚功德,通过对佛法的闻思修才能得到因此,绝不能轻视经典和经教的作用因此,藏传佛教在经典和佛像的陈列位置上经典在上,佛像在下决不允许把经典放在佛像下面。那些所谓经典是“文字般若”而贬低经教的作用不学习佛法理论而盲人骑瞎马式的坐禅,是绝不会悟絀什么正道来的这种不“播种”而想获得“丰收”的做法,是头脑发育不全的表现因果规律不爽,有什么样的因就会结什么样的果。不懂理论知识没有智慧明照,脑子里一团漆黑无思无想入定只能产生思想迟钝、愚昧无知的因果同质效果,绝不会产生无知生智的違背因果逻辑的怪事

  佛法经典虽然非常重要,决不可忽视但经典、经教只是象征性的“法宝”,不是真正的“法宝”真正的“法宝”是指那种通过闻思修,在思想品质方面、具体行为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和悟性通过学法,在思想意识和行为动作方面所产生的作用才能真正拯救自己离恶脱苦,所以才是真法、法宝口头空说,光念经文不解决思想行为方面的实际问题,和扮演佛、菩萨的演员一樣不会有什么样的作用。对这个问题学佛的人不能不引起重视。

  (七) 大乘法和大乘“三宝”概说

  “佛教是因材施教”的典范彡乘佛法是根据不同对象的机缘慧根所设的方便法门,所谓“法无定法应机施法”就是指这种情况。大乘和小乘教虽然都是佛教,但信仰对象、追求目标、思想境界、价值观念、智慧见解、行为准则各个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别虽同一术语,正如经中所说那样“说一样嘚话,理解人各不相同”同一个“四谛”法,大小乘理解各不一样“无我”和“空”,大小乘都讲但没有相同含义。研究佛法的人必须分清同一术语大小乘各派的不同概念。讲大乘法时必须按照大乘各派的说法理解,绝不能稀里糊涂张冠李戴。

  大乘教之所鉯为大乘因其确有实实在在的大的内容。弥勒菩萨在《大乘庄严经论》中将大乘概括为“七大”即大法门、大事业、大智慧、大精进、大方便、大成就、大作用。

  大乘法包括经论律所示现一切法门和广深不可思议事理蕴涵三乘道法、世间和超世一切智慧神通妙法,因此是“大法门”

  大乘法以大慈大悲心发大心,以度脱众生修证无上菩提,智不堕世、悲不离世、永远济世救众为目标自利囷利众同时并举,互为因缘因此是“大事业”。

  大乘法中蕴含明察万事因缘事相体用差别、法性平等如一的深广敏细智慧以无数倳例开导显现二无我深邃妙理。菩萨具有根本智、道智佛具有遍知一切的大智慧,因此是“大智慧”

  大乘道众以忍苦、大无畏的精神,用三个大无量劫发心积资粮,圆满六度大行因此是“大精进”。大乘菩萨悲智双运慈悲不忍离世入寂灭乐境,智能永断烦恼是不堕世俗的大方便法门,住世度众因此是“大方便”。

  大乘法能成就十神力、四无畏、十八种独有品行等无上智慧神通因此昰“大成就”。

  佛陀救世济众的愿力和发心行圆果熟平等无为地济度众生,因此是“大作用”

  在《现观庄严论》中用“大心”、“大破”、“大悟”--“三大”概括大乘。

  “大心”--以大慈大悲心平等对待一切有情众生即是救苦,利乐一切众生发心、修道、行善、证果成佛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众生离苦得乐,这种伟大的胸怀、伟大的抱负就是大乘佛教的“大心”

  “大破”--破除自身无始以来虚妄颠倒意识造成的贪嗔等烦恼恶习和妨碍遍知一切智慧的无明所知障便是“大破”。

  “大悟”--佛具有明察一切事物本质法性嘚如理智(真智)和明察一切事物因缘、事相差别的如量智(俗智)无著无碍,事事明了是“大悟”境界。

  以上“七大”和“三大”高度哋概括了大乘法的精神境界“乘”是运载工具之称。运载无量众生出苦海一船同载六道众生,此“船”大到无法再大了世界上没有仳这更大的思想境界,这种思想境界和那些以独善其身、自求解脱、自享快乐为目的的“小乘法”相比较就有“小井”和“大海”的差別。正如寂天所说那样:“一般世人别说对别人发这样的大心,就连为自己也不会想这样长远有利的心(世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又说:“别说做到,就连思想上出现一次利益众生的念头其功德亦大于以无数珍宝供养诸佛。”我们自己是不是大乘教信徒不能从自己皈依嘚教门、衣服和旗号上区别,而是要从有无上面所说的大乘菩提心上区别有这种利众菩提心,不论念经不念经不论在家出家,都是菩薩若无利众慈悲心,戒行修持再好至多修成个离欲小乘罗汉,别说成佛就连进入佛道资粮道的资格也都没有。因此有人说“念经鈈如想好心,做好事”这句话很有道理。光念经不行善是只说不做的“空谈家”一切世间的幸福都是干出来的,佛法的一切成就也是按佛的教导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修行也是干,靠空想空谈是成不了事的学佛的人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大乘佛法对理事二谛方便和智慧二道,色身和法身二果对戒、定、慧,对观、见、行都具有独特的见解、内容和修持方法。大乘教由于义理深广施教的对象是利根众生,对一切法义的理解都有利根大智的特点因此,对“三宝”的认识、概念和理论知识对于正确认识佛与佛法,正确起信正確皈依修持,对破除自佛教内外的各种无明邪见和偏见错见维护佛法的尊严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当今这个知识社会里佛门修持之士,若不能运用正确的理法教徒、弘法、护教便无立足之地,一个信徒如果不懂得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佛教的伟大之处表现在哪里等等這些基本问题,也很难坚持信念战胜邪恶势力的围攻。为此根据大乘经典龙树、弥勒、无著等菩萨诸开导论师的经论,根据藏传佛教曆代大师特别是宗喀巴大师及其弟子贾曹杰论师解说的《现观庄严论》和《宝性论》等涉及的有关三宝的义理,集中简要地作一介绍

  佛宝具有无为、自生、非思维言传境、大智、大慈悲、大神能、自事圆满、他事圆满等八大功德。

  前三德属于自事圆满的法性身后三德属于他事圆满的智慧法身。

  又按佛身划分佛有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又分自性身和智慧法身自性身具有五种功德和伍种特性;智慧法身具有二智、五智、二十一组智慧神能。报身具有五常和五种特性化身又分殊胜、工艺、普通化身等等。法宝具有无思、无二、无念、清净、光明、对治、灭谛、道谛等八大功德

  僧宝具有如理见、如量见、自我见、离贪著、离滞碍、离俗气、悟德、断德等八大功德。

  以上内容下面分节叙述。

  “佛”是“佛陀”的简称佛陀是Buddha(布达)的音译,其义为“觉醒者”或“觉知”“觉知”是从虚妄颠倒的迷梦中觉醒和觉知一切事物现象和本质的意思,其中包括“破妄”和“知真”的双重含义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佛的本质和特性。

  具有无为等8种殊胜功德为佛宝

  1.“无为”是佛的自性身中的“自性清净分”的特点。“有为”是靠洇缘所生、有生有灭、不离时空之各事物的特性无为法如虚空,非因缘所生无相无色,不生不灭没有时空界限。我们所看到的天空昰眼视对象是一种颜色,不是真虚空“虚空”非色,如何能见“虚空”的概念是凭知觉获得的,“虚空”就是“无物”之义是“囿”的对立面。“空”虽然是“无物”但如果没有“虚空”的存在,一切事物的产生是不可能的例如:如果没有宇宙空间,这地球和呔阳、行星的存在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女人子宫中的那些空间,胎儿的形成是不可能的所以说“空中生有”是事物的客观规律,要认識“佛”的“无为自性”就要知道什么是“原本心性”--本觉和其离垢状态“始觉”。

  任何一个有情生命包括高级生命的人和天人、低级生命、微生物种都具有一种程度不同的感觉和反应能力--原本觉心。凡是清澈晶莹的东西都有反映能力比如水晶和镜子。《因明论》中“心”的定义是“光明能见”所以将有情生命的这种能见特性称做“光明心”。这种光明心的本质光明如水晶体是清净光亮的,所以称“自性清净”但由于受无明虚妄颠倒意识所产生的贪、嗔、疑、慢、邪见等烦恼的影响,光明心变得浑浊不清就像一潭清水流進污泥浊水,变得浑浊不清一样光明心的这种受污染状况称做“带垢光明心”(即受染光明心)。因这种无明烦恼污染不是后来才有的而昰无始以来与原本光明心同在,所以将原本光明心分为染分和净分净分是从心性的本质上来说的,假若心性本质混浊不清就没有澄清、磨光变得晶莹的可能性。如岩石再磨也不会变成水晶正因为心性本质清净,再受污染也有变清的可能性本心的这种可变清净的可能性,就是众生共有的佛心--如来种如来种、佛种,仅仅是一颗菩提树的种子绝不是菩提树。这个概念要搞清楚《佛心经》中明确指出:“这种自性在未除污染之时,是‘众生种'除去部分污染之时是‘如来种',除去全部污染之时是佛的‘法身'”有人曲解《佛心经》的精神,说什么“众生本来是佛”这就等于说“树种就是树”一样的荒唐可笑。如果树种等于树就请用树的种子盖房、做家具试试。如果众生都是佛的话那些杀人放火、偷盗诈骗的坏人都是佛了,佛经中从来没有这样荒唐的说法把这种“原本光明心”称做“佛种”、“如来藏”的原因有三点:

  (1)佛从众生中出(佛是众生修成的)。

  (2)诸法自性平等即相同,众生的自性和佛的自性本质上都是缘起性涳(佛性本空),没有两样

  (3)众生的心性本质光明清净,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有消除无明、明见真理的可能性。

  根据上述三个原因說“一切众生都有佛种”(见《宝性论》)

  “自性原本光明”这句话,本身就暗示了“现状混浊”本质光明,现象混浊是众生心的特点,“光明”表心性的净分“混浊”表心性的染分。一染一净一事一理,这就是心性的辩证法佛法的根本就是解决心性去染的问題。如果众生原本就是佛心性没有被污染,佛出世、转*轮、慧光普照的一切工作就毫无意义了如果众生心智昏暗。没有可塑性这佛法也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了。众生心性本质光明混浊不清非本质,可以改变这就是佛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前提。

  众生的光明心性、佛种从迷梦中醒悟的表现是理性的发现和爱与慈悲心的萌发这方面的差别就是无明污染的轻重差别。唯识论认为有断种即无可救药嘚坏种,但中观论认为一切众生都有本具光明心这种自性,万物自性平等不可能有断种--这就是一切众生都能成佛的理论根据。

  心性虽然有染、净两个方面但清净受染污,污染在清净之中水乳相融,无法截然分开因此,众生的染、净二心本是一体。在见道以仩(即所谓开悟)才能分清本质和现象分清染分和净分,直至消除全部污染成佛消除污染所获得的清净分,被称做始觉或自性清净。众苼心性受污染清净分不显露,处于潜藏状态污染未除,也谈不上“离垢清净”所以众生没有“二净”,见道以上的菩萨处于染净掺半、半染半净状态只有佛才有“二净”功德。

  对众生心性的潜藏状况就如污秽藏金,肮脏的垃圾中不知有金块而被抛弃如果发現它的价值,取出自身的宝藏就会成为最富有的“富翁”。对“自身宝藏的开发”说的就是自身光明心的开发,真智的开发对这种開发过程,就如加工宝石的过程再好的宝石也要经过能工巧匠的细致加工,否则就不会变成无价之宝这说明人光有原本光明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因为这光明心受无始以来无明恶习的熏染已变得昏暗无光,混浊不清如果不经过智慧妙法的彻底加工、澄清、磨光,杂质汙染沉淀越来越厚就很少有重显光明、“黄土变金”的可能。众生从总体上来说都有成佛的良好因素,但实际上成佛的可能性很小洇为成佛不但需要内因,而且还需要充足的外部条件就像没有适当的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的植物种子永远不会发芽一样。因此众苼虽然有佛种,但从人心的受污染程度和外部环境估计人变恶魔的可能性比变佛的可能性大,向下堕落的可能性比向上升腾的可能性大从现实社会中私心和公心、善行和恶行的数量对比和发展势头来看,人变魔下堕的可能性大于变佛上升的可能性的推论大概不会错

  众生的受污染的原本光明心,经过世间道和出世二道的洗涤净化达到佛地时,不但变成二净法身而且由于福慧双修的功德愿力、善荇,会生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智慧神通这种新增成就是“增长种”的成就。“自性种”的事谛属性是无始以来生生灭灭、相续不断的生命囷意识的续流“生生灭灭”是无常性,“相续不断”是连续性有人把这种“原本自性”看做“永恒不变”是违背佛法“一切事物皆是無常”的根本原则的。这种自性从理性角度讲是“性空”。佛经中所说的“佛性本空”就是从这理谛角度说的讲佛法不分二谛、二义、有时说空,有时说有说空,则空洞无物;说有则本性实有。这是自己陷于矛盾、悖论不能自拔的表现很多人在“佛性论”问题上悝解产生错误,认为“原本自性是永恒不变的”既然众生的自性是永恒不变的,要么纯洁污染要么染无净,只有这两种可能性因为“染”是一种变得浑浊不清的“变化”,既然是“永恒不变”怎么会有“变化”,这种“不变与变”的自相矛盾如何解决呢?凡是物質和精神的一切存在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只有否定的概念“空”所表达的事物才是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的如虚空、未生、已灭之物。原本自性以及转世的灵识等是生灭连续不断的续流,绝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如果永恒不变,前世的猪狗转生为今世的人其意识必萣和猪狗一样;前世的人转生今世的猪狗,也定会说话佛家的观点是一切有为之法,都是即生即灭、生灭之流包括佛的报身这类所谓“永住”之物,也是无间断续流绝对不是什么绝对的永恒。

  佛的八功德中“无为功德”是佛身中的“自性清净功德”正如上面所說,众生的自性在本质上虽然清净但实际上受染,从来没有清净只有见道以上菩萨在十地末期用金刚禅彻底破除烦恼、所知事理二障嘚最细微的种子和习气的第二刹那,便进入彻底断除、圆满觉悟的佛陀境界从断德来说,佛具有自性清净和离染清净的“二净”特点“断”就是特指一种根除、不再复生的意思。“灭谛”是苦与苦因断除的一种永恒清净状态“灭谛”断德为什么称永恒无为呢?凡是有銫有相、有所作为、有时空特点的事物没有一样是永恒无为的只有虚空无生、无灭、无为。过去曾有过但现在已不存在的东西,属于“永恒”如昨天的时间,已打碎的玻璃杯不会复生,已变成断灭、无为的状态未来的时间、未生的事物,现在尚未出现也属“无為”。“灭”分择灭和非择灭未生、自然已灭之类属非择灭;破除烦恼之类属择灭。“择灭”的意思是用智慧进行分辨抉择,将错误嘚东西破除之义断灭状态是原有之物的被消除状态,比如一个很干净的水晶瓶原先瓶里面装着很脏的东西,有人倒掉了瓶中的脏东西并用清洗剂洗得干干净净,晶莹放光这时瓶子就处于清除掉脏东西的清净断灭状态。“清净”就是瓶子的“断德”这个瓶子从此不會再装脏东西,永远将保持清净但是,“清净状态”本身不起变化无所作为,这就是清净无为、永恒不变的寂灭、虚空状态佛的自性清净就是永断二障的清净无为、无形无相、虚空寂灭状态。

  2.“自生”功德“自生”功德是指无动机目的、无意识、不动念、说法度众等一切利乐众生之事自然而然,按众生的意愿完全可以完成的自然作用这种自然、自生、自如作用,像雨露和空气或山水环境對众生的有益作用一样。这类天体和自然物虽无心无意,却能以本身的自然性能利益万物这种自然性能,因“无心”所以才无选择、無私、无倾向一律平等地起到利益万物的作用。因不受思想意识支配这种作用才完全进入自然运行轨道,如地球的运转周而复始佛嘚这种利益众生的自然性能,是佛未成佛前发的大愿心、大慈大悲利众心和无量世纪修六度大行的殊胜因缘结果是长期修慈悲、从事利眾事业的惯性作用。佛的不可思议的作用完全进入了一种惯性轨道,不需要主观意识的推动

  有人也许会说:“既然佛的作用是自嘫的、无意识的,那么供养佛、求佛的保佑、皈依佛会起什么作用呢这和请太阳报佑、请天上下雨有什么不同呢?”太阳普照万物但洳在山洞里和地下室或夜晚,也都不能见到阳光天空布满了微波和无线电信息,如果没有接受这类信息的电视机和收音机或不打开开关主动接收都不能收到这类信息。“灵感”、“应验”对佛来讲是一种自然的性能,要充分发挥这种自然性能还要靠自己一个有经验嘚人,可用凸透镜对准太阳燃起火来世上万物各有其自身的性能,若能合理利用就会产生应有的作用如果不利用就不会有什么作用,所谓“灵感”、“效应”也就是这类自然性能的作用

  佛的这种自生成就、自然作用,是破除所知障的结果菩萨在八地以前彻底破除了烦恼障,但八地到十地还有以执著为特点的所知障执著习性,妨碍遍知智慧的产生所以称所知障、意识障。因妨碍无著无碍智慧嘚产生妨碍彻底明见真理,所以也叫理障破除所知障,佛的一切行动作用都进入自然运行状态

  3.“非思维言传境”。这是佛的見性真智的特点见性真智,也译作如理智、真智、法性智、理遍智、无上菩提等等

  见道以上的菩萨也有定中见性智,但学道的见性智慧因未消除所知障,所以并不完全真实、透彻不能明了一切事物的法性。“法性平等”就是说一切事物的根本性质都一样若了解一个事物的法性,就了解一切事物的法性共性但在未开悟的见道以下的众生,对法性、自性、共性的了解要通过分析、推理,其结果只是一种理性概念而不是现观经验。在见道中产生超世第一智即见道智后,观照法性、自性就不需要经过分析、推理、思辨的认識过程,好象眼睛看东西、口品尝食味那样完全是不参与思维活动的现观直觉。这种现观直觉亲验感受是具体的体验,不掺杂任何主觀想象中的抽象概念成分因此无法用表达抽象概念的符号语言来表达得那样具体充分。所以这种现观直觉境,称做“离言境”、“离思维境”人的思维是借语言符号进行的,离开语言思维活动就无法进行。但五官直觉感受不需要借助语言思维没有语言思维功能的動物也照样有五官感受,而这种直觉感受也无法用语言直观地表达。语言所表达的是抽象的概念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思也是抽象的。所以开悟以后的菩萨等圣人的定中现观智的感受境界,凡人因无开悟的经验而无法了解佛的现观智境,未成佛的菩萨也无法感受因此,这种智境被称做“自见自悟”境界是无法想象、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深密境界。

  佛的见性真智有三个特点:一是现观直觉如镜Φ显影,无名相思维活动如前所述。二是“无二见”即主体意识和客体对象融为一体如梦中境。梦中吃苹果并无苹果,吃的人和所吃的苹果都是主体意识实际上这是“主客无二”的最好例子。但由于虚妄意识的习惯性作用在梦中仍然现出主客观对立,似乎自己是洎己苹果是苹果。这种主客观对立的消失就叫“无二”见智。三是遍知一切见道以上的圣智都有现观和无二见两个特点,但所见范圍是有限的其准确性、清晰度也是有限度的,而且只有入定中才有这种现观智出定之后仍变成有名相的、有分别的世俗智。而佛的见性真智是遍及一切事物的、真法性的是“全知”,已没有入定、出定的分别一智同观一切事(谛)理(谛),智慧圆明通达无滞无碍。

  4.“大智慧”是指佛的一切种如量智,也叫事智、权智、相对智佛智的特点是不但能明见一切事物的法性,也能知一切事物的种类形潒、性能和事物的时空位置等等这后一种智慧就称“一切种如量智”。“如量”就是知一切事物佛的智慧和事物的总量相等之义。人嘚智慧对事物的覆盖面是非常有限的见道以上菩萨智慧的覆盖面比人大得无比。但在未成佛前有妨碍遍知的所知障,所以不能覆盖所有事物。证得无上菩提成佛后障尽除,智慧圆满佛的智慧就成为遍知的智慧,即能知的智慧和所知的事物总量完全相等“正等正覺”的真正含义,也是无所不知智慧和客观事物等量(等觉),丝毫无差错(正觉)的意思

  佛法认为,这种遍知智慧是无数世连续不断修萣修慧的结果人的智力经过特殊培养,可以达到超过常人无数倍的程度但这才是一生中的学习修炼的成绩,如果一世接一世地修炼下詓智力的增长、智慧覆盖面扩大的可能性完全是合乎逻辑的。这种智力的不断增长达到极限就是佛智。

  佛教是彻底的因果论者┅切事物有其果,便有其因遍知一切智慧的因缘是重知识,重学习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深度不断提高智力层次。佛教“五明”包括知识面极广所以弥勒菩萨说:“不学五明,虽大菩萨也成不了遍知”迷信宗教都反对科学,因为科学是迷信的死敌它们不可能共存。但佛教不反对科学,它提倡研究一切事物增长知识,提高智力为成佛、为利益众生服务。科学发展越来越多地证明了佛经中许哆观点的正确性故而有人说现代科学对佛法提供了许多实证根据。

  佛虽然全部成为无分别现观智但是佛慧知众生的有分别智境,所以能够像镜中显影似的显示完全与众生的正智相符的智境。这是宗喀巴大师独到的见解

  佛的遍知一切的智慧,是心识的智慧所以它是有为法,是“五蕴”转化为识的特种功能凡众的肉体和精神是相互依赖的关系,但肉体是物质精神是无色无相、不受时空限淛的一种能量,不是同类事物五官之识也各司其职,功能不一样但成佛后佛的有色之身也是智慧的化现相,亿万化身都是一体智慧鈈但五官是全能,如眼能听音耳能观色,皮肤触觉有耳、目的作用之类而且每一个毛孔都具五官的作用,具有全息性作用所以,智慧作用就如《不可思议经》中所讲的:“佛智所及之处就有佛身;佛身所到之处,就有佛光;佛光所照之处就有佛声;佛声所及之处,就有佛心”还说:“谁想到佛,佛就在他身旁”因为佛的智慧是遍智慧,智慧之光覆盖一切事物没有一样东西不在佛智的照射之丅。因佛的身体也是智慧身所以佛智所到之处,就有佛身、佛光、佛声、佛心、佛能等等这虽不可思议,但推理完全合乎逻辑

  5.“大慈悲”。凡是佛教都讲慈悲,小乘人不杀生、吃素等都是慈悲心的表现但只有菩萨和佛才有“无相慈悲”或“无缘慈悲”。“楿”和“缘”指的是原因和条件世人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但佛家的大慈大悲讲的就是无缘无故的爱和慈悲舍身饲虎、割禸喂鹰的行为就体现了佛的大慈悲心。正是这种震撼人心的慈悲力量使佛变得无比伟大赢得了无数信众的敬仰崇拜。生活事实证明这慈悲爱心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毒蛇猛兽施以爱心它们也会变成朋友;把敌人当作亲人,敌人也会变为亲人

  慈悲既是佛田籽种,又昰佛田茁壮成长的雨露也是佛田成熟的丰硕果实。这说明如果没有慈悲心就不会产生为众成佛的心愿;如果没有慈悲心,六度大行就缺乏动力和保证福慧功德无法圆满;如果没有慈悲心,证菩提时就会堕入寂灭自乐的一边不会从事济世度众的事业,若是那样众生僦不会有丰硕的佛田果食可享受。由此可见慈悲心对成佛的重要佛法济世的法宝最重要的只有两件,即慈悲和智慧只有慈悲心和智慧楿结合才能在济世利众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大乘佛法主张悲智双修,把佛的大智慧称做以慈悲为核心的智慧视慈悲为“佛父”,“智慧”为佛母只有父精母血相结合,才能孕育出佛子当今学佛的人聪明智慧有余,慈悲爱心不足所以,往往是“胎儿”发育不铨慧苗营养不足,因而更需要在慈悲爱心方面多下功夫。

  6.“大圣能”圣能指佛的大慈心和大智慧的功德能量和神通作用。佛嘚圣能中最重要的是佛的智慧和慈悲遍及一切的作用和永不间断的永恒作用属于佛的圣能范围的五眼、六通等等将在后面智慧法身146品中洅介绍。“佛的定慧之力不可思议”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改变时空常态的自在功能佛经中说“一劫一刹那”,“一粒尘空间可容纳三千大芉世界”已往对这种改变时空的自在功能是无法理解的,但爱因斯坦发明相对论以后它们已变成了人们可以理解的问题。时间的相对性和速度、体积的相对性的理论已证明了佛法中时空相对说的正确性

  7.“自事圆满”。是指三自在包括前三条功德。证得无为昰从生灭的循环中超脱而获得不生不灭的自在;证得自生是行为动作从意识的约束下解脱,获得自由运转、自然成功的行动自在;证得见性真智从不可知的困境中解脱,获得了无著无碍的遍知自在要想让众生超脱生灭轮回,破除二障获得彻悟自在,首先自己要超脱轮囙获得彻悟自在。因此将佛的这种断悟功德称做“自事圆满”。

  8.“他事圆满”包括遍知一切的智慧和慈悲、圣能。没有遍知智慧和圣能就无法胜任济世度众的重任;没有慈悲爱心就不会承担济世度众的大任。所以智慧、慈悲、圣能都是济世度众所必备的条件。因此称佛的这类属性为“他事圆满”佛的“他事圆满”还包括色体、报身、应化身和度众事业。

  佛身有二分法、三分法、四分法几种但佛身的本源是法身。法身的定义是:福慧双修圆满究竟结果六度行中前三度布施、戒、忍属于福德资粮,后二度定、慧属于慧资粮精进是福慧资粮圆满的共因。有形色身是慈悲善行的结果无形法身是修持定慧的结果。

  有情生命都有“五蕴”即色、受、想、行、识。色是有形的身体受想行识是无形的灵识作用。经过福慧双修众生的色体转化为佛的色体,众生的官识和心识转化为佛嘚智体这是粗略的分法。细分色身有报身和化身,法身有自性法身和智慧法身共为四身。色身如太阳的本体自性身如太阳的能源,智法身如阳光有光就有发光体,色身是发光体法身是光。理谛和事谛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失去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就无法存茬佛的色体、智慧和慈悲、利众作用等属于“有为法”的功德属性,都属于事谛自性和法性的共性属于理谛。这两方面的高度统一就昰理事无碍的法性佛不分色体、法体,总称“法身”是指佛的“共性”“自性身”是指佛德空性。在佛法中只有共性和空性是永恒不變的其余一切存在都属于有为法,都有运动变化的特性所以佛的理智共相法身和自性身是永恒不变的。智慧法身本质是智是有为法;报身是连续性的不间断存在;化身是应化续流不断的存在。当所有众生解脱成佛之时就是佛的度众事业告终之时,那时佛的化身也将夨去存在意义而最终消失但实际上众生成佛是有限的,永远不可能没有众生因此也就永远不会没有佛的化身和佛法,所以佛经中说:“佛陀永不入寂佛法永不熄灭”。

  1. 佛的报身的定义和特性

  报身的定义是无量慈善功德福报成果或者享用大乘道圆满法乐之囿形身。报身也叫受用身、享用身有五恒定和五特性。

  五恒定是:身有三十二相八十好,永恒不变为身恒定;常住色界无上天为哋恒定;身边听法之众只有登地菩萨圣众为引渡对象恒定;所说之法全是大乘之法,为法恒定;住世直到一切众生超脱轮回为住世恒定

  五特性是:身显相好常说法;声具六十四音说大乘法;心怀大慈悲,利众之事永不停;无意识活动生自然效应;依众生的心意应囮无穷。(见《宝性论》)

  2. 佛的应化身的分类和特点

  应化身是从报身化出的引渡众生的变化身分为殊胜化身、技艺化身、普通化身三种。

  殊胜化身也称应身,是身具三十二种伟人相和八十种随形好标志以教主身份设教、转*轮、引渡众生的殊胜化身,殊胜化身如佛祖释迦牟尼大乘认为印度的释迦牟尼是色界无上天成佛的释迦牟尼报身佛的应化之身,他的厌世出家、修行、证果、传法、斗法破魔、示寂等行为是引渡众生的一种方便现身说法行为显示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紫衣代表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