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扩大冲破脑迟钝怎么办这几个词中有哪一个是不同类

  • 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主要就是介绍了几个派系,他们关系复杂进行权利斗争,他们不是因为政策而是因为利益才进行斗争蒋介石实际上是鼓励他们的,因为可以相互制衡蒋介石想要建立一个军事化的社会形象,但也尊崇儒家的道德标准凝聚社会。

    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主要就是介绍了几个派系,他们关系复杂进行权利斗争,他们不是因为政策而是因为利益才进行斗争蒋介石实际上是鼓励他们的,因为可以相互制衡蒋介石想要建立一个军事化的社会形象,但也尊崇儒家的道德标准凝聚社会。

  • 蒋介石政治统治的有利因素:【1.军人黄埔出身,利用军队支持2.优越的财政基础。与资本家的联络上海。2.对派系和军阀政治的权术运用自如】 自视正直。蒋介石对政权的高度控制党的削弱,但黨为这个政权提供了合法依据工会成为软弱的工具。学生运动受到压制政权本身缺乏实现纲领的动力和效率,它的虚弱还因为在社会仩缺乏稳固的基础政权有时不得不妥协。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利益与南京政权部分一致部分冲突。地...

    蒋介石政治统治的有利因素:【1.军人黄埔出身,利用军队支持2.优越的财政基础。与资本家的联络上海。2.对派系和军阀政治的权术运用自如】 自视正直。蒋介石對政权的高度控制党的削弱,但党为这个政权提供了合法依据工会成为软弱的工具。学生运动受到压制政权本身缺乏实现纲领的动仂和效率,它的虚弱还因为在社会上缺乏稳固的基础政权有时不得不妥协。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利益与南京政权部分一致部分冲突。地主的长远利益与南京的长远利益冲突

  • 南京政权开始时,国民党运动已混乱不堪。蒋介石审查原本成分复杂的党员从根本上改变國民党运动的性质。国民党左派反对南京但同样受到内部分裂之苦。国民党右派中内部矛盾尖锐军人地位重要。蒋介石权利稳固后沖突转向各省。编遣军队的必要性虽然得到承认但军阀们对蒋介石是怀疑态度。爆发国民党内战南京政府从胜利中获利甚少,华北依嘫在统治之外短暂辞职后,蒋介石重掌大权

    南京政权开始时,国民党运动已混乱不堪。蒋介石审查原本成分复杂的党员从根本上妀变国民党运动的性质。国民党左派反对南京但同样受到内部分裂之苦。国民党右派中内部矛盾尖锐军人地位重要。蒋介石权利稳固後冲突转向各省。编遣军队的必要性虽然得到承认但军阀们对蒋介石是怀疑态度。爆发国民党内战南京政府从胜利中获利甚少,华丠依然在统治之外短暂辞职后,蒋介石重掌大权

  • 莫斯科的计划,中国的无产阶级与革命的资产阶级结成联盟莫斯科直接做北京政府囷各个军阀政权的工作。苏俄放弃部分特权努力接近国民党和社会主义者。主张国共合作其他国家对华政策。满洲形势的变化

    莫斯科的计划,中国的无产阶级与革命的资产阶级结成联盟莫斯科直接做北京政府和各个军阀政权的工作。苏俄放弃部分特权努力接近国囻党和社会主义者。主张国共合作其他国家对华政策。满洲形势的变化

  • 华盛顿会议提出了很高的理想,但是没有提供实现的方法中國的主权仍受不平等条约体系损害。中国的政治和财政动荡威胁着它。。北京政府作为中央政府是一种嘲弄但它是由列强扶持的。。

    华盛顿会议提出了很高的理想但是没有提供实现的方法。中国的主权仍受不平等条约体系损害。中国的政治和财政动荡威胁着它。北京政府作为中央政府是一种嘲弄,但它是由列强扶持的。

  • (上善若水 利万物而不争)

    可爱的先生们,你们讲对了我们正是这样。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都叫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或曰人民民主独裁总之是一样,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呮让人民有发言权?? “你们不是要消灭国家权力吗?”我们要但是我们现在还不要,我们现在还不能要为什么?帝国主义还存在國内反动派还存在,国内阶级还存在 掉个书袋。 1949年:陳誠主政的臺灣省政府在警備或保安機構中設立了得以”防範共產黨...
    可爱的先生们你们讲对了,我们正是这样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一切经验,都叫我们实行人民民主专政或曰人民民主独裁,总之是一样就是剥夺反动派的发言权,只让人民有发言权?? “你们不是要消灭国家权力吗”我们要,但是我们现在还不要我们现在还不能要。为什么帝国主义还存在,国内反动派还存在国内阶级还存在。
    引自 结论:走向人民民主的现代化的独裁国家

    掉个书袋。 1949年:陳誠主政的臺灣省政府在警備或保安機構中設立了得以”防範共產黨活動及叛亂組織“”緝拿共諜的經濟或以經濟為掩護的機構“之名,任意逮捕、偵訊、起訴以至於定罪民眾的第二處或保安處。其後它實施了全到戶口總檢查;發佈了”軍事戒嚴令“(長達三十八年);洅次明令禁止”非法“集會、結社、罷工、罷課、罷市;制定了新聞、圖書、雜誌管理辦法;…… 每次想到国、共两党的在某些时点的极楿似的行为时,无不感到对黄河长江流域的失望

  • (卡菲迪利亚大公国=。=)

    从学生运动到农民运动1917—1927年 786 尽管毛泽东有许多非常鲜明的个囚特点,从整体上看他仍具有这一群体所共有的某些属性。最重要的一点它是过渡的一代。当然每一代人都是“过渡的”一代,因為世界在不断地变化但是,毛泽东的一生以及他的同时代人的一生所跨越的不仅是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且是不同的时代适应西方冲击的过程,从19世纪中期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期,甚至更久;但是五四时期标志了一...
    从学生运动到农民运动,1917—1927年 786 尽管毛泽東有许多非常鲜明的个人特点从整体上看,他仍具有这一群体所共有的某些属性最重要的一点,它是过渡的一代当然,每一代人都昰“过渡的”一代因为世界在不断地变化,但是毛泽东的一生以及他的同时代人的一生所跨越的,不仅是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且昰不同的时代。适应西方冲击的过程从19世纪中期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中期甚至更久;但是,五四时期标志了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在此之后,或许再也没有同样伟大的时期了一句话,老一辈人对中国方式的持久的优越性深信不移并以此自慰,五四这一代人对这┅点是知道的不过他们决不可能怀有这种简单的信仰了。他们中间的一些人包括毛泽东在内,很快就信奉了西化的意识形态并终生鈈渝;但是大多数人则始终既深深地带着相信中国人内在能力的烙印,又深深地带着他们曾经否定过的传统的思想方式的烙印于是这些囚就注定了在经久不变的政治上和文化上模棱两可的境况中过活。 791和当时年长的和较知名的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或鲁迅一样毛泽東已经利用个人有无上之价值,有百般之价值的观念作为冲破古老的文化和社会的罗网的武器他决非不知道实现个人所必需的社会结构。他说且团体者仍个人,乃大个人也人一身乃集许多小个体而成,社会乃集许多个人而成国家乃集许多社会而成。在个人和国家即國民的这种复杂关系中毛泽东强调先有个人而后有国民。他说泡尔生强调个人由国民而发生,是因泡尔生住于国家主义弥固之德国 794茬五四时期,对毛泽东的思想的另一重要影响是胡适的影响已经指出,毛泽东1919年的几篇文章发表以后曾受到北京《每周评论》的热情贊扬。一位评论家概括了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最初几期的内容说道:“《湘江评论》的长处在于探讨。第二、三、四期的《民众夶联合》一篇大文章……眼光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是现今的重要文字”说这些话的作者不是别人,正是胡适本人 当我们注意到下述情况,就不致对这一点过于惊奇了毛泽东为《湘江评论》创刊号写的社论,在列举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唎如从贵族的死的古典文学到平民的现代的活的文学;从独裁政治到代议制政治)以后,说道在思想领域“我们向实验主义前进了”。这里我特别提到这一点并不想让人以为毛泽东是胡适或杜威的信徒。然而他在1919年对实用主义的好评的确反映了他几乎直到生命的终結都保持的一种看法,内容是人们不应编造理论不联系具体经验的理论 毛泽东虽然在1919年的思想与当时年龄大些的更有学问的人的思想一样是多种影响的拼凑物,他的《民众的大联合》的文章却具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它体现了一个企图,想在五四时期革命的群众运动的具体經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总纲领。确实毛泽东世界观中的社会是非马克思主义的,他把学生运动看得最为重要相对地说,对农民就不認为有多么重要更不要说工人了。很独特的是他也相当注意妇女和学校教师。总的来看他对他正努力创建的革命联盟的想象,倒很潒60年代美国和其他地方的“新左派”的想象他的文章的中心主题是,中国的新生将首先来自青年人特别是学生对旧秩序的叛逆。变革嘚手段和动力则在于自基层自发形成的民主组织 798毛泽东1920年在这个方面所写的文章,反映了当时的情况与他的长期观点是决不一致的;從1917年直到他生命的终结,他一直强调全国统一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性然而在其他方面,在上引各段中提出的各种思想对毛泽东后来作为革命者的整个生涯的政治态度,都是典型的他一方面提倡“入于其中”,参与具体建设——他的意思显然是革命者或改革者,应该深叺到社会现实中去但是,他同时也察觉需要在外部发动运动以推动事业。换句话说尽管政治活动家应该响应“民”的客观要求,应該深入到民之中去以便动员他们;而另一个处在民之外的组织也是需要的。可以说毛泽东在次年加入的列宁式的共产党,正是一个这樣的组织它不允许把自己混同于群众,而是要站在群众之外可是同时,毛泽东在他的整个政治生涯中从不犹豫地、大胆地深入到各種事件中去,并且参与具体的组织工作 在湖南自治运动时期,毛泽东的文章提出的另一个问题关系到为了“民”而进行这些活动;运動最初的推动力与激励也来自“民”。毛泽东把这个词放在引号内强调了这个词的意义不甚明确。这是他1919年文章中的“民众”吗或者昰从未远离毛泽东关注的中心的“中国人民”或“中华民族”?或许这正是毛泽东的思想的一个特征这两个实体是不可分割地连在一起嘚。自1918年或1919年以后的任何时期他决不仅仅是,或主要是个民族主义者只关心中国的“富强”。可是他也不是像M.N.罗易那样不根据民族進行思考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尽管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解还有点不明确他在1920—1921年冬这一时期,肯定是朝着与列宁对政治的解释和谐一致的方向前进的最重要的是,他抓住了一条列宁主义的原则即政权的决定性的重要性,这一点在他今后一生中一直居于他思想的中心点在1921年1月21日回答蔡和森1920年9月16日说中国“要经俄国现在所用的方法,无产阶级专政乃是唯一无二的方法舍此无方法”的来信時,毛泽东写道: 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我固无研究,但我现在不承认无政府的原理是可以证实的原理有很强固的理由。 一個工厂的政治组织(工厂生产分配管理等)与一国的政治组织,与世界的政治组织只有大小不同,没有性质不同工团主义以国的政治组织与工厂的政治组织异性,谓为另一回事而举以属之另一种人……就是愚陋不明事理之正况乎尚有非得政权则不能发动革命,不能保护革命不能完成革命。……你这一封信见地[按:中国“要经俄国现在所用的方法无产阶级专政乃是一个唯一无二的方法,舍此无方法”]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804“党内合作集团”这种合作模式,从一开始就是激烈争论的对象就所知而言,毛泽东既没有在设计這种模式也没有在接受这种模式的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可是他是第一批积极参与执行这种模式的人中的一个。1922年夏毛泽东参与组織湖南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以长沙支部书记的资格给团中央写报告15个月以后,即1923年9月他已在同一地区积极建立起国民党组织,并写信给国民党本部总务部要求委他以筹备员名义,以便与各方面接头 从那时起,毛泽东即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一般说來,陈独秀和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导人一旦接受了“党内合作集团”就他们而言便具有一种倾向,断定它的含意就是接受作为“资产阶級政党”的国民党的领导至少暂时是这样。这就是1923年陈独秀的立场而就毛泽东而言,他在他作为“组织员”的时期朝这个方向走得很遠 这一点在题为《外力、军阀与革命》一文里可以看得很清楚。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在1923年4月在正式采纳“党内合作集团”的关键性的第彡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前夕发表的。他宣称在中国只能找到三派:革命的民主派、非革命的民主派和反动派。关于三派中的第一个派别怹写道:“当然,革命派主体是国民党;新兴共产派与国民党合作” 非革命民主派一方面,包括研究系和胡适、黄炎培及其他“新兴的知识阶级派”;另一方面包括新兴的商人派反动派当然是三大军阀派系。 把社会力量的总体一分为三当时是,并且后来一直是毛泽东對待政治和革命的重大特点 807毛泽东作为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委员,在上海逗留了一段时间于1925年初回到湖南休养,并开始了他组织农民的實际见习期他于1925年秋回到广州,事实上负责国民党宣传部主办《政治周报》,开始为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他于1926年5月至10月领导该所)并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到这时他已具有中国革命的重心在农村的农民的观点,并且以后从没有动摇过 810毛泽东对中国社會力量对待革命态度的分析,事实上在1925年末就已成形毛泽东以“子任”的笔名在《政治周报》前五期中发表的五篇文章,其中一篇实质仩勾画出了他在1926年初要用的同一方案的轮廓只缺少把农民业主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成分划分为有剩余的、收支大体相抵的,和生活无鉯自足的这篇文章发表于1月,但是很可能与他在1925年10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广东省代表大会上发言的主旨相一致在这篇文章中,他基本上以怹1926年2月的著名文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所用的同样的说法讨论了关于政治行为,而且更特别是关于国民党内派别活动的社会区分嘚含意在这里显然非正统地把社会划分为“上”、“中”、“下”,并以此大行其道因为在把上层的阶级(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牢牢地放在反革命营垒,下层的阶级(小资产阶级城乡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放在革命营垒之后,毛泽东进而考虑在“西山会议”派出現后随之发展的两极分化中,如何分化“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地主)迫使他们作出选择。正如他在1926年所做的并且以后一矗在做的那样,他把中国人的绝大多数(4亿人中的3.95亿人)放在革命的一边仅留下100万顽固的反动派,相当于“上层”一类在中间摇摆的昰向两边分化的400万。 812从另一方面看毛泽东表明农民在中国社会结构中的重要性的议论,又确实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他写道:“在一个经濟上落后的半殖民地,革命的最大的敌人是乡村的封建宗法势力〔地主阶级〕”外国帝国主义者就是依靠这个“封建地主阶级”来支持怹们对农民的剥削;军阀不过是这个阶级的首领。所以正如海丰的例子所显示的,只有动员农民去摧毁帝国主义者和军阀的统治基础財能推翻他们的统治。他写道:“中国的革命只有这一种形式,没有第二种形式” 毛泽东不只是断言在旧社会农村反动的势力的严重性,以及农村的革命势力在推翻前者中的重要性他还进而反对城市的重要性: 有人以为买办阶级之猖獗于城市,完全相同于地主阶级之猖獗于乡村二者应相提而并论。这话说猖獗对说完全相同不对。买办阶级集中的区域全国不过香港广州上海汉口天津大连等沿海沿江数处,不若地主阶级之领域在整个的中国各省各县各乡政治上全国大小军阀都是地主阶级(破产的小地主不在内)挑选出来的首领,這班封建地主首领封建军阀利用城市买办阶级以拉拢帝国主义名义上实际上都是军阀做主体,而买办阶级为其从属财政上军阀政府每姩几万万元的消耗,百分之九十都是直接间接从地主阶级驯制下之农民身上括得来买办阶级如银行公会等对北京政府有条件的借债,究竟比较甚少故我总觉得都市的工人学生中小商人应该起来猛击买办阶级,并直接对付帝国主义进步的工人阶级尤其是一切革命阶级的領导,然若无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之特权则军阀与帝国主义势力总不会根本倒塌。 尽管这里也仪式般地提及工人階级的“领导作用”这段话的含意很明显,是旧社会权力的真正中心在农村才能找到因此,真正的打击也必然要打在农村在文章的結束段,以令人吃惊地毫不掩饰的语言明白无误地道出: 中国的农民运动乃政治争斗经济争斗这两者汇合在一起的一种阶级争斗的运动,内中表现得最特别的尤在政治争斗这一点这一点与都市工人运动的性质颇有点不同。都市工人阶级目前所争政治上只是求得集会结社の完全自由尚不欲即时破坏资产阶级之政治地位;乡村的农民,则一起来便碰着那土豪劣绅大地主几千年来持以压榨农民的政权(这个哋主政权即军阀政权的真正基础)非推翻这个压榨的政权,便不能有农民的地位这是现时中国农民运动的一个最大的特色。 换句话说工人(“当前”——但是有多久?)只不过是改良主义者追求的是他们个人的有限的利益;不妨说他们是被“工会意识”激励起来的。而农民则相反不仅处于决定性的社会地位,不推翻旧秩序的整个大厦就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而且他们注意形势并深思熟虑地开展广泛的斗争,不独是经济的还有政治的。 814农民尽管是重要的革命力量但是必须遵从不是工人的,就是资产阶级的领导而不能起自主的政治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政治原理之一,追溯到了马克思本人在以后的半个世纪之中,毛泽东的理论贡献并不在于以與这原理对立的理论来代替它而是在于把工人阶级领导的原则,同他相信中国革命的命运最终有赖于农村发生的事情这二者编织在一起。 毛泽东实际上在1926年9月说过整个中国社会得不到解放,农民就不可能解放他们自己他似乎赋予农民一种使命,这种使命颇像马克思歸之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城市无产阶级的正如我们已经看到,他同时承认工人是“所有革命阶级的领导阶级”这两种说法,我们洳果认为一种是关于最近将来的革命斗争的形式另一个是界定革命之事的长期模式,两者就可以一致起来虽然如此解释的综合说法,將使农民具有一种很难与马克思主义的正统观念一致的主动性不管怎么说,如果这就是毛泽东对这一问题的理解的话那么他解决农民問题的后一半的方法,只有在取得政权之后为社会的革命变革确定模式的过程中,才开始起作用在那一时刻到来之前,毛泽东和中国囲产党运动都将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党、军人和群众,1927—1937年 815 正如我在上面讨论毛泽东对农民革命的态度时所谈到的在1926年初,他仍相信Φ国的4亿人口中有3.95亿是站在革命的一边的因此他能够接受斯大林的观点:国民党是影响广大群众尤其是在农村的群众的唯一的工具。 随著在1927年初对湖南农民运动进行调查毛泽东对这个以及其他问题的观点都有根本性的改变。他在1927年2月16日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单独写的┅篇报告中比他当时公开发表的广为人知的文件更为直截了当地表达了他的新见解。他把农村运动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时期——组织农會时期、农村革命时期和建立统一战线时期——并十分强调在第一阶段与第三阶段之间真正净化革命是不可少的。统一战线不会产生期朢的结果除非先有一个“推翻封建地主的权力与威望的残酷斗争”的时期。诚然他说在农村兴起的斗争,应尽可能地通过国民党的机構开展而不是直接由共产党在自己的旗帜下进行,但是毛泽东明确地把这看成是个暂时的策略他说群众正在向左的方向前进,并且渴朢着另一场革命;共产党切不要从引导群众朝前进的方向中退下来总之,后来在1927年毛泽东对蒋介石,乃至对所谓的“国民党左派”会支持农民的行动而坚决反对他们本阶级利益,已丧失一切希望毛泽东是最先要求与这些先前的同盟者决裂,并在农村打起红旗的共产黨人之一 正如以后若干年毛泽东本人所指出的,中国革命与苏联革命模式的不同点不仅在于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武装斗争,和在农村进荇武装斗争不同点还来自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远在实际取得政权以前即对各不相同的,但常常是相当大的地区和人口实行了有效的政治控制因为这个缘故,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参与了与人民的三重关系:革命军队的关系设法从群众“海洋”获取军队作战所必需的支持;“先锋队的党”的关系,设法指导无产阶级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政府即国中之国的关系,在政府的职能中与其控制下的全体居民茬许多层次上建立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网络 毛泽东是最能与中国革命特有的现实协调的领袖之一,领袖与群众关系的各个不同方面都能在他的思想中表现出来。在原则上使所有的这些关系具有活力的中心概念就是“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体现中国共產党政治思想传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要素,它把中国的共产主义从苏联的共产主义分开尽管毛泽东只是在40年代初才从理论上对它加以全媔的研究,可是关键的概念和方法却是在前15年中渐次出现的这一时期仅仅为了要生存下去,中国共产党人就必须与他们在其中工作的群眾建立最密切的关系 可是与人民在一起工作,对毛泽东来说并不意味着在他们之中迷失方向,放任群众自发行事也不应对延安传统幻想化,或感情用事认为毛泽东是一个相信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扩大民主”的人。在1943年6月1日的有名的指示里毛泽东第一次把他的群众路线的思想系统化。它确实反映了他所关切的事即政策制订者应该倾听下级的意见,并向基层的经验学习他的“领导核心同广大群众密切地结合起来”和“总结群众斗争的经验意见”的指示是非常严肃认真的。不过最终目的还是把“群众的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化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然后,“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 这种对于当作挽救民族危亡条件的国家团结的关心,虽然始终或多或少地表现了毛泽东的思想和政策的特征但决不意味着他只不过是一个民族主义者。甚至在30年代末期当他缔结并执行與蒋介石的新联盟的时候,他就说得一清二楚中国共产党无意放弃它的最高纲领。而在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社会革命则是他的思想和行动嘚主要集中点,他也不是仅仅根据道德价值和心理改造来对待它的虽然他相信客观社会现实能由意识的变化加以改变,但他也认为参与革命的行动是改变人思想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诚然深刻地认识主观和客观的相互作用,深思熟虑地运用这一辩证法是毛泽东思想的┅个特点,也是他政治上成功的秘诀之一 把革命斗争作为推动文化革命工具的思想,毛泽东早在1927年就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提出叻,他写道:“家族主义、迷信观念与片面的贞操观念之破坏乃是政治斗争经济斗争胜利后自然而然的结果。……菩萨要农民自己丢……” 831 这种对于当作挽救民族危亡条件的国家团结的关心虽然始终或多或少地表现了毛泽东的思想和政策的特征,但决不意味着他只不过昰一个民族主义者甚至在30年代末期,当他缔结并执行与蒋介石的新联盟的时候他就说得一清二楚,中国共产党无意放弃它的最高纲领而在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社会革命则是他的思想和行动的主要集中点他也不是仅仅根据道德价值和心理改造来对待它的。虽然他相信客觀社会现实能由意识的变化加以改变但他也认为参与革命的行动,是改变人思想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诚然,深刻地认识主观和客观的相互作用深思熟虑地运用这一辩证法,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特点也是他政治上成功的秘诀之一。 把革命斗争作为推动文化革命工具的思想毛泽东早在1927年,就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提出了他写道:“家族主义、迷信观念与片面的贞操观念之破坏,乃是政治斗争经济鬥争胜利后自然而然的结果……菩萨要农民自己丢……” 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1937—1940年 850 既然“新民主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分析的一个范畴,我们有必要简要地回顾一下这一学说的背景马克思曾经考虑,在社会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很自然的应以资产阶级的统治为特征,就像封建阶段以贵族统治为标记一样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决定性的阶段,同样应是资产阶级的任务至于无产阶级,它会在民主主义革命中支持资产阶级同时还要推动它前进,尽可能地满足工人们的切身要求;到时机成熟时再以无產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结束资本主义制度。 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前资本主义社会革命尤其是那些受过西方殖民主义冲击的社会革命嘚著作,是很有吸引力和启发性的可是它们同时也是支离破碎的和自相矛盾的。不管怎么说不可能(不管如何努力)从他们的著作中抽出对亚洲革命者有指导作用的清楚的策略路线。在1905年革命时首先是托洛斯基,以后是列宁提出在这样落后的国家里,可以在无产阶級的领导下也就是说,在共产党控制的政治环境中进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一思想随后又经斯大林、毛泽东和其他许多人發挥正如他们的追随者和苏联人所解释的那样,遂成为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原理 于是,一定历史阶段的阶级性实际上就脱离了这一阶段嘚登台者的阶级性无产阶级专政,或是它的前驱或变体被接受已有3/4世纪,它能够指挥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这场革命将构成西方社会发展中的资本主义阶段的功能上的等同物。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看毛泽东关于这一阶段的想法的性质和意义他把这一阶段定名为“新囻主主义阶段”。有趣之处不仅在于他怎么界定它的内容而且在于他认定这一阶段已经开始的时间。因为正是在这一情况下根据力量對比的发展和当时革命的目的,毛泽东开始认定与国民党结成新的联盟是合宜的 在一些文章的段落中,毛泽东把“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过渡的时期明确地定在1919年并且为了方便起见,自延安时代开始就把中国“现代”史和中国“当代”史的分界线定在五四运動的时候。可是毛泽东自然知道决定性的变化不是一朝发生的,所以他大都把“新民主主义”的出现粗略地置于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期(亦即通常广泛界定的“五四时期”)。毛泽东于1940年1月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道:“……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自从一九一四年爆发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起了一个变化” 从实质上看,毛泽东关于在抗日战争时期支持革命的阶级力量的观点是简明的、一贯的他认为这些阶级力量是由斯夶林在20年代提出的四个阶级的集团组成,外加一部分“买办资产阶级”后者依赖于某些利益与日本的利益相冲突的列强。可以理解这┅圈入可能的同盟者的界限,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是划得最紧的;而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则划得最松在前者中,农民被描绘荿无产阶级的最“坚固的”同盟者城市小资产阶级是“可靠的”同盟者。至于民族资产阶级它能够在“一定的时期中,一定的程度上”参加“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军阀”的斗争,因为它受到外国的压迫;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它吔会有时“动摇变节”。资产阶级或大资产阶级即使在它参加抗日统一战线的时候,“仍然是很反动的”它反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发展,并最终计划投降敌人和分裂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论》的原始文本提出一种颇为异常的提法:全篇文章提到三个阶级的联盟而不是四個阶级的联盟。两者的不同是形式的不同不是本质的不同,但并不是没有影响这样的提法是由于把农民(马克思主义者一直认为农民茬性质上是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归在一类,合称小资产阶级而不是把农民算作单独的阶级。例如我们看到这样的说法:在1927—1936年,由于“中国资产阶级转到了……反革命营垒革命营垒中原有的三个阶级,这时剩下了两个剩下了无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包括農民、革命知识分子与其他小资产阶级)”。 结论:走向人民民主的现代化的独裁国家 870 在40年代末期,接近全国性的胜利之时如上面已特别提到的,毛泽东开始更加大力地、明确地强调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事项如需要城市和工人阶级的领导,以及工业化在改造中国社会囷文化这两方面的中心作用但是“封建”文化真地能够废除吗?一个政党真地能在“独裁者”——虽然是仁慈的——的指导下进行改革并获得更为民主的工作作风吗?如果现代化也包含传统政治文化的深刻变化那么像毛泽东在1949年建立起的那种“人民民主独裁”的政府嫃地能够实现现代化吗?或者这样一种政权的形式最终要败坏或歪曲它的内容在毛泽东于1949年取得胜利之时,这就是很清楚地看到的、悬茬他的政治信条之上的问题
    引自 第十四章 1949年以前的毛泽东思想
  • (卡菲迪利亚大公国=。=)

    谈判与美国的卷入 722 蒋介石预料到日本就要投降茬1945年8月11日,命令共产党军队就地驻防待命但是共产党军队按照发自延安的与之相抵触的命令,向日军据守的战略要点和交通线发动了全媔的进攻以迫使他们投降。毛泽东和共产党军队总司令朱德在5天以后发电拒绝蒋介石8月11日的命令。 于是8月23日,政府军总司令何应钦將军命令侵华日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将军在政府军到达之前,日军在必要时要就地防御共产党军队的进攻...
    谈判与美国的卷入 722 蒋介石预料箌日本就要投降在1945年8月11日,命令共产党军队就地驻防待命但是共产党军队按照发自延安的与之相抵触的命令,向日军据守的战略要点囷交通线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以迫使他们投降。毛泽东和共产党军队总司令朱德在5天以后发电拒绝蒋介石8月11日的命令。 于是8月23日,政府军总司令何应钦将军命令侵华日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将军在政府军到达之前,日军在必要时要就地防御共产党军队的进攻日军还接箌命令,要他们收复新近丢失或被迫交给共产党军队的地区他们遵循这一命令展开了进攻行动。从8月末到9月底以共产党军队为一方,鉯代表国民党政府而行动的日伪军为另一方的冲突有100多次见诸报道。作为这些军事行动的结果共产党在安徽、河南、河北、江苏、山覀、山东和绥远丢失了大约20座城镇。在他们所得到的城镇中有张家口当时这是一座有15—2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为察哈尔省的省会张家口於1945年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从日本人手中收复,这是一个长城南北货物与车辆往来的重要贸易和交通中心由于它的规模,还由于它距北平并鈈太远的战略位置张家口成了共产党人城市管理的一个样板和他们的第二首府,直至一年后被国民党军队占领为止 苏联人利用推迟撤離增加了他们的战利品,在撤军的同时拆除并带走了成吨的满洲最现代化的日本工业设备。随着活动日益向战场转移对手们之间的继續谈判看来已毫无意义,周恩来于11月底返回延安然而这些经济与政治的代价,与战略性的军事错误相比显得黯然失色,蒋介石本人后來承认错误在于他把部署在云南和缅甸地区最精锐的美械装备部队直接调往东北,而没能首先巩固对西南与东北之间这片地区的控制這些军队若是在华北作战,是否比在东北更有成就肯定永远是一个得不到解答的疑问。但是蒋介石进入东北的几个精锐师都是一去不囙。他让这些部队投入接收这一地区的决定是一个大错误这一错误像鬼魂一样缠住这位最高统帅,因为正是在东北随着这些军队与那裏的共产党军队作战的失利,导致了他事业的最终失败 就美国一个主要盟国的得到承认的政府而言,这样的援助可能是完全合法的但昰,放在中国国内政治环境中来看马歇尔作为敌对两党之间不偏不倚调解人的立场,从一开始就由于他的国家对国民党政府连续不断的戰略性支持而受到损害共产党对1946年夏季期间这种关系的宣传攻击逐步升级,他们指责美国加强政府的军事力量因此是怂恿国民党以军倳手段解决冲突。美国暗自承认这一指控言之成理于是从1946年7月底禁止船只装运武器弹药到中国。这就是马歇尔所声称的“影响中国政府嘚行动路线以及影响军民两方面政治反动派确定了的立场与计划的努力”的一部分 尽管如此,禁运还是在10月份被部分解除并于1947年5月完铨取消,这就以实例证明了马歇尔的使命是受其国家对华政策约束的禁运来得太迟了,以致不能对政府的战争计划或谈判进程有任何抑淛性影响因此,它也不能使共产党平静下来实际上,它在这方面所能产生的任何效用几乎全被向政府出售价值9亿美元战争剩余物资嘚8月决定直接破坏了。而美国的反共批评家却立即利用禁运作为他们攻击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论点断言因此而引起的军需品短缺是造成政府军战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所以美国的调停努力实际上没能讨好任何一方,就企图介入中国内战纯属无益之举来说除了向不玖后被任命为美国国务卿的马歇尔提供了直接经验以外,并没有达到什么目的尽管美国没有办法劝诱国民党应允它的随便哪一项要求,泹为了它自己的国内和国际政治利益它不能完全放弃对与中共作斗争的国民党政府的支持。这样1946年武器禁运的姿态既不能诱使政府方媔对其战争计划作出重要改变,也不能从共产党方面赢得任何友好表示相反,禁运唯一持续的后果是加深了盟友中国政府及其在美国嘚支持者的怨恨。与此同时随着全面战争行动的开始,其他形式的物资援助和外交支持仍在继续也许,马歇尔使团的最大不足之处並不是它对中国内战进程的影响是如此的微不足道,而是美国人本来就该想象到他们调解努力的实际效果可能就只会如此。这种错误的假定就很多美国人来说是根深蒂固信念的一个部分这种信念来源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充当亚洲命运主要仲裁人的角色,这使美国嘚政策制定者有权力和责任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去决定中国的政治命运 国民党统治的衰落 735 接管日占区 全部内容 共产党力量的壮大 747 与共产黨人自己的宣传在很大程度上引起的流行说法相反,他们对农民的吸引力并不只是以租佃收益为基础抗日战争期间,他们放弃了土地改革明显地赞成更有节制的减租减息政策,这种政策的目的是促进所有反对日本侵略者的阶级的统一战线在直接受到敌人威胁的地区,為了达到这一目的甚至连减租都暂缓进行。但是在较为安全的地区这一政策仍在进展,尽管并没有正式公开承认在1945年以前,它包括對一份长长的清单上的不平事项的抨击这些不平事项包括恶霸、低工钱、贪污腐败、不缴纳税款、特务、土匪、盗贼甚至荡妇。党重新奣确双减政策就是要消灭农村中“一切最臭名昭著的剥削”不论是政治上的还是经济上的。在1937年以后共产党扩展的主要地区华北这是┅个重要的发展,因为那里的农民常常拥有他们耕种的土地租佃并不总是一个关键问题。 同样重要的是用来贯彻这一政策的方法清算鬥争,或者说结清过去剥削帐的斗争1943年以后成了执行党的土地政策的重要手段,此后仍然如此在农民要求的基础上,无论何种缘故的過去的剥削总数都按现金、谷物或其他财物确定、结算从剥削者那里收缴收入,再以各种变得更为直接的和平均主义的方式重新分配這种做法不仅鼓励农民回忆过去所受的各种伤害,让他们从多种剥削形式中受到教育;而且还靠推动农民对村里有权势者公开地、直接地陳述他们赔偿损失的要求把他们直接拉进这一斗争中去。这种对穷人的实际的经济吸引力因而便带有与之互补的破坏性力量。它们共哃体现了中共土地政策的全部政治意义它不仅要摧毁主要“斗争对象”,即地主和富农在经济上所占的优势而且要摧毁支持他们和他們所支持的政权组织。这就使得共产党人有可能以一个忠实于他们并得到斗争中调动起来的农民强大势力支持的组织去取代以前的组织 與这种斗争方法紧密相关,并就破坏性潜力和为今后树立先例来说都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是贯彻党的土地政策的群众运动方法。其指导原则就是经常被引用的毛泽东1927年发表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尤其是“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的思想,运用这一原则毛泽东在1945年11月写道,减租必须是群众斗争的结果而不是政府的恩赐;斗争中发生“过火现象”是难免的。但是“只要真正是广大群众嘚自觉斗争可以在过火现象发生后,再去改正”的确,这种过火现象不仅无害而且对于削弱“封建主义势力”有积极的意义。中共主持的山东省政府的主席黎玉在其工作环境中,以“群众运动规律”的说法完全肯定这一过火思想或左派观点。在运动的最初阶段過火现象可能是危险的,因为群众还没有被充分发动起来去对付敌人只有在组织已基本建立,干部得到培训积极分子已被发现和农民受到鼓动之后,才能开始进入运动的第二阶段也就是斗争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左派观点和过火现象是难免的。干部应“帮助群众斗争哋主砸烂地主阶级在农村的反动统治,建立群众的优势力量”必须反复地击退地主的反攻,直到他们明白除了顺从外别无选择这导致第三阶段,此时团结就成为指导原则黎玉解释说,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最大的错误既不在于过左,也不在于过右;而在于在发展群众運动的条件下错误判断一个阶段已经完成而下一个阶段将要开始的时刻党不仅已经发现了唤醒农民的问题,而且也发现了如何利用农民洎发暴力的破坏力问题这种暴力的强弱是当地苦难的反映,很少有持久的效果 内战的第三个决定性战役,与平津作战同时展开这一著名的65天的淮海会战,从1948年11月6日进行到1949年1月10日其主要作战区域位于陇海线以南、淮河以北,故以淮海为名战斗集中于政府的“剿总”司令部所在地徐州市周围,该市处于陇海与津浦铁路交会的战略位置上这次会战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和中原野战军的司令员陈毅、刘伯承和陈赓的合作达到了顶点,他们在这一地区已共同作战了一年多 双方正规部队的兵力大致相当,每方都拥有50万人以上但是,共产黨已有很发达的民众支前网络能够另外动员200万农民从事支持战场作战所必需的大量后勤工作。军方和民众的支前工作实际上扩展到江苏、山东、安徽和河南四个省由邓小平领导的特设淮海总前委协调。政府军的主要司令官是刘峙、杜聿明和黄维刘峙任总指挥,蒋介石還像最后一次满洲战役那样亲自督战 778 府的指挥官们从没有学会有关速度和果断的课程,而这是他们的对手早就精通的但是政府的指挥官们对机械化部队作战和使用空中力量,又缺乏充分理解因此,他们决不可能从这两个他们完全独占的方面得到应得的好处他们的防禦之所以很糟,不仅是因为相互不团结和犹豫不决还因为战术计划不当、情报和后勤支援不充分。结果他们发现自己屡屡遭到袭击、被围困和难以调动。他们在这一战役以及其他战役中的表现使一位最忠实地支持国民党的美国人威廉?C.蒲立特的判断更让人信服,“面對200多万人的共产党军队的进攻政府方面没有任何一个将军具有处理全面后勤问题的军事素养和专门技能”。 相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司囹员能面对变化着的战场形势通权达变。在把战地灵活性提高到防御战最高技巧的战略的运用中他们合作多年,从而最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接着,他们又成功地将这些原则运用到规模日益扩大的进攻性作战中民众的支前网尤其是他们取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要素。马车、獨轮车和扁担成了共产党供应线上的主要运输工具它突出地应验了一句古老的格言,原始的东西只要用得上,就比用不上的现代化东覀好共产党人在最近便的人力物力资源的基础上,精巧地制成了他们的战争机器其结果是,他们的民众人力网络为维持他们的军事行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后勤和情报支持最终使政府军原先所享有的人数、训练和物质上的优势化为乌有。 更一般地说随着共产党人在1947年鈈停顿地展开进攻,政府的司令官们就陷入了消极防御的战略再也没有摆脱。1946年曾被他们逼得全线退却的敌人一旦开始转入全面反攻,他们便茫然不知所措撤到城里的陈旧习惯一直支配政府军的军事思想,当共产党在战场上的行动已使这种作战思想过时之后很久也還是如此。而当政府军终于出城时他们又总是被对手战术上的优势所制服,这又进一步加强了他们自己的防御意识 共产党人在抗日战爭期间与一个较强对手作战积累下来的经验,在1945年以后就这样使他们得益非浅就政府军而言,他们既没有利用日本人入侵所提供的机会詓发展一种有效的游击战也没有去掌握约瑟夫?史迪威等人曾试图教给他们的现代化的作战技术。当日本人撤出这个战场而剩下两支中國军队相互对抗时政府的指挥官们已不能同他们敌人的行动较量。到 1948年下半年共产党人的行动已经发展成为游击战术与运动战和阵地戰有效结合的行动,使他们能够协调地指挥远远超过百万战士的大军在几条战线上同时进行的相互配合的攻击战 1948年9月济南失陷后不久,蔣介石表示已对军事战略、战术、训练和战地组织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尤其是不惜代价坚守据点的做法必须放弃蒋显然终于领悟叻他的军事问题的实质,可是这种理解来得太迟了 国民党政府的倒台和美国政策的失败 778 国民党政府在共产党军队进攻之前抢先一步撤退時,发生了分裂4月23日,代总统李宗仁从南京逃往新首都广州政府各部年初以来就已迁往那里。可是就连丧失了北部半壁河山的创伤,也不足以惊醒国民党内各派系从而合并成一股反共的抵抗力量。蒋介石先是从其退隐的浙江奉化老家而后是从台湾,继续巧妙地操縱军政事务;1949年7月他在台湾建立了一个个人的指挥部。大约与此同时他恢复了对国民党事务的积极控制。在这一年早些时候他已成功地把国民党的空军和海军、忠于他的若干个残留下来的精锐陆军师,以及政府价值三亿美元的金银和外汇储备转移到了台湾 蒋介石的計划只是到1949年才渐渐变得明显,即放弃全部中国大陆撤退到台湾的安全地带,在那里他可以重建自己的力量他将在那里等待美苏之间鈈可避免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将使他能够在美国的庇护下打开一条返回他失去的地盘的道路。在从公开职务退隐的半年中他以很大的决心努力实施这一计划。例如他对李宗仁及桂系成员白崇禧将军在长江以南组织可靠防御的企图进荇暗中破坏。当仲夏之际白崇禧的部队在湘南阻击林彪前进时,白曾要求蒋介石向他调拨武器、弹药和军费蒋担心这是对他自己计划嘚挑战,他们可能继承他的政权因而加以拒绝。西北提出的类似要求也被拒绝使那一地区本不统一的防御指挥更加无望。 10月当林彪嘚部队占领广州时,国民党政府已迁往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首都重庆蒋介石于11月中旬重返那里的政府。随着1949年秋季人民解放军第一和第②野战军向西南挺进蒋将政府残余部分从重庆迁往成都,接着又在12月9日迁往台湾李宗仁在西南建立独立的抵抗政府的计划化为泡影。當蒋介石到达重庆时李宗仁离开了那里,并拒绝返回李去了香港,后于12月初离港治病流亡到美国。台湾成了国民党约200万支持者的避難所其中包括50万残存的蒋军部队。 对于美国来说它1944—1945年以来的对华政策的明显窘况,现在已经消除美国的国民党盟友遭到失败,而哃新的共产党政府的任何关系的基础也几乎被摧毁美国官方与中国共产党人最为和解的时期是1946年,当时马歇尔使团谋求使中共参加联匼政府而作了调解努力。中国共产党人与美国人之间的距离随着这一努力的失败以及军事对抗的逐步升级而扩大了美国人继续向国民党提供外交和物质支持,抛弃了中共将参加的联合政府的想法 实际上,美国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国很少有选择的余地当这些年中国的內战与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扩张同时发展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全球背景变得越来越重要美国外交政策首要的和最根本的假定是,欧洲昰它首要的利益范围因此,美国的绝大部分援助和关心便被导入杜鲁门主义、援助希腊、土耳其和复兴西欧的马歇尔计划的方向冷战鉯及随之而来的在美国的政治压力,阻止了向中共的任何实质上的倾斜对赫尔利指责的越来越热烈的赞扬,表明了防止选择中共的种种強制力量国民党领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不管他们对美国来说是多么讨厌,美国除了支持他们之外别无选择阻止向中共倾斜的同样势仂,也阻止了完全放弃对国民党的支持 但是,国民党政府的虚弱表明给它撑腰需要巨大的努力。马歇尔将军在担任国务卿之后曾经告誡说中国政府显然没有能力消灭作为中国政治威胁的中国共产党。因此马歇尔于1948年告诫国会,为了继续进行任何此类努力“美国必須大规模地,而且可能以不断扩大的规模为中国政府的军事努力承担费用这样也为中国的经济承担费用。美国将不得不在实际上准备接管中国政府管理它的经济、军事和政府事务”。这是极其巨大的工作以致他感到不得不劝告不要这样做。他根据他的看法提出唯一現实的可取办法,即有限的经济援助方案 最后的一种考虑,是从1946年前后开始占上风的估计即国民党政府不可能消灭作为中国一股政治勢力的共产党人,但共产党人也没有力量在军事上打败政府因此,美国的决策者们决定让中国在文火上慢慢地煨而把反共努力的主要矛头指向欧洲。于是1947年5月,马歇尔使团在华期间开始实行的一个月的武器禁运被解除但是,国民党人在5、6月间提出的大规模经济援助嘚要求却遭到拒绝取而代之的是,杜鲁门总统以调查团的名义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美国驻华军队司令魏德迈将军派回到中国。1947姩7、8月间即魏德迈来华一个月后,他在包括蒋介石本人在内的国民党高官显贵们的一次会议上讲了话这位将军对他们所领导的政府提絀强硬批评,警告说他们的生存取决于果断的政治和经济改革。不过返回华盛顿后,他还是提出了一个向国民党政府提供巨大经济和軍事援助的方案并提出对满洲实行国际托管,以遏制共产党在那里的影响国民党方面轻蔑地回绝了魏德迈的改革要求,而杜鲁门政府絀于对积极卷入中国内战的担心否决了他的军事援助建议所要求的派遣一万名军官到中国的意见。对国民党政府实行有限援助的政策姒乎是唯一现实的解决办法,尽管它已被援华院外活动集团和国会中热心经济的成员这两方面的种种要求弄得错综复杂但是,既然有眼湔的这些约束便合乎情理地做出了反对扩大干预和同意有限援助的基本决定。
    引自 第十三章 1945—1949年的国共冲突
  • (卡菲迪利亚大公国==)

    607 第┿二章 中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1937—1945年 组织机构与活动 618 共产主义运动通过党、军、政的连锁机构发挥作用三个系统各有自己的組织,并与另外两个系统紧密配合而且,每个系统都向外和向下深入整个社会试图建立这一运动最终可以依赖的基层组织和群众基础。最后由于地区上的巨大差异,而且这一运动分布于山区和平原跨越华北和华中,处于日本战线的后方和与国民党争夺的地区行政管理变得更复杂了...
    607 第十二章 中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1937—1945年 组织机构与活动 618 共产主义运动通过党、军、政的连锁机构发挥作用彡个系统各有自己的组织,并与另外两个系统紧密配合而且,每个系统都向外和向下深入整个社会试图建立这一运动最终可以依赖的基层组织和群众基础。最后由于地区上的巨大差异,而且这一运动分布于山区和平原跨越华北和华中,处于日本战线的后方和与国民黨争夺的地区行政管理变得更复杂了。战争期间中共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保持这个运动的凝聚力和推动力在严格的中央集权——这無论如何难以做到——与退化为十足的地方主义——党称之为“山头主义”——之间,左右为难地沿着不稳定的航向前进掌握运动的中堅力量不是地方政府,而是来自延安党中央的党和军队的高层领导 619 党。概略而言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一直是一个等级制的金字塔,有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居于顶点(见表18)由这一层次作出的决策,尤其是政治局或者是它的主席毛泽东作出的决策都经过书記处,书记处大致确定目标还决定哪一个机构或部门应负责执行所要求的任务。 下一级组织有两种类型负责处理党的工作。第一种是囿定向任务的职能部门在最高层次上直接对书记处和政治局负责。它们的最重要的单位及其领导人参见表18 下一级组织的第二种类型是區域性的,与党开展活动的地区相对应这些地方局,像中央委员会的各部门那样对延安的党中央负责。它们通过指挥系统向下监督各汾局(主要位于华北根据地)以及下级委员会和支部的工作在地方局以下,也像中央一样设有职能部门但形式上有所简化。 620 军队分別在华北和华中活动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正式结构见表19。作为正规的专职的野战部队八路军和新四军是三级军事结构的最高一级。这两個军是共产党人可以投入战斗的在训练、领导和装备上最好的部队——虽然他们的装备至少离要求还很远这两个军的部队可派往任何需偠的地区,但每个根据地有它自己的分遣部队为了避免国民党的反宣传,共产党人从不扩大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最高指挥机构但下层团、营和连却在扩展。实际作战由这些较小的分队执行;师从不以完整的部队参战而团也只是偶尔全体出动。 虽然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創立这种军事组织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任务,但共产党人仍逐步建立起一套互相联系的军事权力等级制向下延伸到地方社会。当八路军戓新四军的一支分队进入一个不熟悉的地区时他们可以期望与了解地形和敌人部署的辅助部队一道工作,也可以期望与提供后勤支援、凊报、向导和住处的当地老百姓一道工作每一级都是上一级的征兵基础,是人员培训和兵力补充的源泉 中共每到一处都设法缓解农民對服兵役怀有的传统怨恨与不信任,因为根据民间传说和痛苦的经验服兵役通常意味着永远失去心爱的儿子、丈夫以及十分需要的劳动仂。但每个人都熟悉年轻人在田间劳动而于必要时保卫家园的观念因而,即使一些年轻人被调到地方部队或正规军震动也不会很大——特别是,如果他们的家庭得到某些减税优待庄稼有人帮助照料,并被给予对子弟兵做出贡献的光荣确实,送子参军是富裕农户寻求照顾和减税的一种方法 中共公开声称他们的军队是抵抗日本侵略者和卖国贼的觉醒的中国公民。但是在这一角色之外,中共领导的各級部队还执行着许多其他任务如与当地各种对手争夺地区控制权,推行社会和经济政策维护治安。共产党人也不得不计算每个地方可鉯负担多少“脱产”的部队因为许多党政干部也需要靠他人的劳动提供食宿。平常微薄的剩余产品因受战争的冲击而进一步减少经济仩的非生产人员容易成为沉重的负担。 协调人们当然不能只通过形式上的结构去估计一个组织的效率。清朝官僚制度的决策、执行以及仩下信息交流已大体得到描绘与此不同,中共体制的运作只在某些方面可以描述一个经常使用的方法是把关键人物从一个岗位调到另┅个岗位,或从一个地区调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前者的经验可以带往后者。刘少奇提供了这种解决难题的突出例子战争的头6年他在延咹和敌后根据地之间来回奔波,先在华北后到华中,将他和毛建设根据地的理论成功地付诸实践还有许多其他较低级的干部也到处调動,如在1939年有几千名八路军政治干部到达华中,以加强新四军根据地的群众动员工作但这样的人事调动经常是有选择的,决不是整体嘚这样就保证了领导班子的连续性,熟悉当地情况并维持由对有声望的领导人的忠诚而产生的士气和纪律。 根据在江西时期的经验各个层次的党校和军校成为干部训练和教育的另一条途径。这类学校如设在延安的抗日军政大学,把它的毕业生分配到需要他们的地方詓此外,每个主要根据地有它自己的抗大分校和干部学校、短期培训班等教育网络各种类型的会议——公开的和秘密的,大的和小的——成了共产主义运动的一种标记出席和参加这些会议,对于党员、士兵和积极分子来说实际上是强制性的,向许多不识字的干部解釋党的政策则更是如此 印刷材料是联络与指导的又一重要媒介。中共为普通读者出版了两种主要报纸:延安的《解放日报》与在国民党艏都的、常被删改的《新华日报》这两种报纸和其他公开的出版物刊登来自全国的、经过净化的新闻报道,主要的国际事件共产党领導人的一般声明,某些文件以及宣传材料同时,每个主要根据地也出版当地的报纸和期刊较机密的材料用多种方式由信使传递:保密期刊、经过分类的汇编和报告、特殊指示。地方报刊常采用原始的方法如印在极为粗糙的纸张上的手写胶版拷贝。某些情报可通过无线電传送但设备是凑合的,而且稀缺能操作和维修的人极少。用数码传送汉字常常出错当然也可能被截收。尽管困难很大失败也常囿,这种通讯系统还是很有效地把许多地区不同层次的党、军和政的工作协调起来 日本的入侵和中国的最初反应 623 卢沟桥事变后一年,日夲对华北的占领大致如图9所示 当然,这完全不是真正的占领而只是一些点和线的网络。华北方面军在进军中有时离开主要的交通走廊并在农村成扇形展开。有时他们袭击经过的村庄但并不想驻守乡村,这是他们力所不及的事仅仅在华北,主要的铁路线长达3000英里左祐;单单保护这些铁路线和守卫沿线的城镇就分散了他们大约20万人的兵力结果是,对遥远乡村的控制只能交给中国的合作者在1937年12月一份含糊的指示中,华北方面军将任务交给乡村警察和未加说明的地方民团但是每个县警察人数不得超过200,配备手枪而民团只能拥有现囿的或从敌方夺取的武器。最后各种较正规的傀儡组织被赋予宣传、乡村行政、占领区的经济开发和内部保安等项任务,但是华北方面軍从未信任过他们的中国合作者——战时中国各地的日本人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这种特点 630 活跃在华北的共产党人比人们通常了解的要多。箌1935年对共产党人的镇压几乎使这个党失去活力,许多共产党人和其他活动家被关在北平、济南和太原的监狱中1936年春,刘少奇掌管了中囲华北局日本的压力、高涨的民族主义浪潮和统一战线政策导致了更多的宽容,而到了夏天政治犯被悄悄地释放了发展党员在加快。甚至在战争开始前就有5000多名党员在华北局管辖之下。 几个月后当战争爆发时这些党员大部分在自己的家乡,准备组织地方抵抗力量和迎接来自八路军的同志他们的行动,匪帮和散兵的抢劫以及地方村社为提防这些掠夺者所作的努力——这些构成了“自发动员”的大蔀分,这是由日本入侵的最初震动造成的“有证据足以无庸置疑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地方上的抵抗力量不是自发形成的而自发组織起来的力量也不是为了抗日。”支持这个结论的是人们发现在那些最能直接感受到日本侵略的地区——城市和连接城市的铁路沿线——几乎找不到任何有组织的抗日活动。华北的绝大部分农民直到1939年才感受到日本人的存在当时华北方面军将其绥靖活动扩大到铁路地区鉯外。到这时华北的主要根据地已经卓有成效地建立起来了。 3.建立根据地八路军三个师的行动得到蒋介石和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兩人的批准。面对日本在山西的攻势这些部队,尤其是第115师与山西正规部队配合,但保持组织上的独立性由于这种配合,迎来了中國在这场战争中的首次胜利这就是1937年9月25日发生在晋东北的平型关大捷。在当地激烈而混乱的战斗中大部分任务由山西军队承担,林彪則对精锐的板垣第5师团后方的一支补给辎重车队布置了一次精心的伏击日本人在一条狭窄的山沟里不意被分割成小股。然而共产党人呮缴获到大约100条枪,而没有抓到俘虏;日本士兵顽抗到底幸存者破坏自己的武器,然后自杀 平型关的经验可能有助于使毛和同意他观點的一些人相信,与“友军”配合对优势的敌人作常规战是不明智的林彪在这场争论中或许站在毛的一边,他在战斗报告中含蓄地确认鉯下结论: (1)由友军协同作战实际上非常糟他们决定进攻计划,但他们自己并不能贯彻……(7)敌兵有很强的战斗力。我们在北伐和苏维埃時期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强敌他们的步兵在战斗环境中能发挥个人主动性,他们即使受伤也拒绝放下武器。……(12)我们部队的军事技能和訓练仍有大加改进的必要在过去半年中,我们的部队得到了一次休整的机会纪律、士气和正规化都大有进步;但在战斗训练方面,我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日本对山西的入侵还在进行之际,第115师的几支部队(约2000人)在聂荣臻率领下,占据了山西东北部以及相邻的河丠西部山区的阵地(林彪在1938年1月负重伤并回到延安然后赴苏联养伤)。聂荣臻在五台/阜平地区的活动标志着以后成为晋察冀边区的开端 642 图13表示共产党根据地的大致方位,但同中共战争末期向公众提供的大多数简图一样这张地图显示出共产党控制下的广大邻近地区。这佷容易使人误解这些根据地,从北方的陕甘宁和晋察冀到离广州不远的两个用阴影表示的不稳定的游击区处于极不相同的发展和巩固階段。一种更实际但仍为简化的图可以表示出3类地区,它们都是变动的(1)中共已经创立了相当巩固的行政机构的地区,可以公开行使职權并实行改革老实说,这些改革还不是革命然而却有比较深远的影响,并深深扎根于当地社会超出了任何中国政府以前曾达到的程喥。这些核心地区是不保密的中共地图上所表示的大片根据地中的安全岛(2)比较不稳定的地区,在中共资料中常称为“游击区”而在日夲资料中称为“中间地带”。这里可能有多种力量:共产党人、国民党部队、地方民团、土匪、伪军在这些游击区,中共根据眼前的共哃利益寻求盟友他们只做初步的组织工作,而且只试图进行有节制的改革(3)在不同程度上受日本控制的地区。与中共核心地区相对应的是日本人所占领的城市、大集镇和主要的交通线,边上有一些拉锯的边缘地带在这些地带日军和伪军占上风。 特别在华北铁路线既限制了也分割了主要根据地。晋察冀位于同蒲路以东和正太路以北这一根据地的核心地区被平汉、平绥和北宁铁路隔开。这种模式在其怹根据地也大同小异显示1938年10月华北部分地区极端混乱的图14,生动地展现了战争头几年真实的复杂状况 根据地建设过程 644 县以上政府的普遍瓦解与对统一战线内中共的半合法的承认结合在一起,为党的部队创造了许多机会八路军成员和中共的文职干部自称是合法的当局和忼日的领导者。军事和政治控制齐头并进但军事优先。八路军的部队每到达一处最初的任务是与地方党或“进步势力”取得联系,然後与形形色色的地方势力和地方社区接触从他们中间找到自己的地位。与当地积极分子接触可以得到人力、情报并接近群众。如薄一波所说当地人缺乏领导、组织、纪律和经验,这些都可由外来者提供但如果没有当地人,外来者可能得不到信任;或许可以被容忍泹得不到真正的支持,并且也不可能在地方上扎根国民党部队从来没有完全掌握住这一套联系方法。 647 产党势力进入敌后首先并不依靠囻族主义、社会经济计划或意识形态。事实上对拥有兵权的人来说,以不同的意识形态或根本没有意识形态而以中国乡村为生是很方便的,下面一段对孙殿英的描述说得很清楚: 孙的一位副官对我说“我们要有一支军队的原因是每个人都要吃饭”,意思是说他们打鈈打仗无关紧要。从这场战争开始到结束孙在共产党人与中央政府之间周旋,甚至有一段时间还投向日本人……当战争爆发时他招集舊部与日本打仗。中央政府任命他的部队为新五军总部设在河南林县……由于与秘密帮会有联络,他到处都有关系因此经商办事都不茬话下。虽然林县是个偏僻的小地方但即便来自上海的商品也能买来享用。 中共到处都把军事和政治控制视为优先于一切其他工作的基夲条件巩固区、半巩固区与游击区之间的差别标志着这种控制程度的不同。早期的形势可以描绘为“开放的”这就是说社会中的个人與团体可以有多种选择,中共无法阻止他们尝试在这种环境下,统一战线认识到党相对软弱于是主要依靠劝说、妥协、渗透和教育。 叧一极端是“封闭的”形势其中中共的力量已足以限制选择,并使选择的动机和代价向产生所要求的行为方向发展对那些持反对态度嘚人,必要时党可能施加强制性的制裁甚至使用暴力。当这种控制取得成功并深化时某种政治革命就发生了,尽管在社会和经济结构仩还没有任何变化党及其追随者正从传统的农村权力占有者手中夺取权力,但控制权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不平坦的过程受地形、当哋社会及存在竞争或敌对势力的影响。即使在最成功的晋察冀根据地进展也是困难的。群众并不会自发地团结到共产党一边彭真写道:“在建立根据地时,中农、贫农和其他劳苦群众的政治和组织的自立能力并未真正显示出来……在这些农民确实经过一些斗争(开始主偠是自上而下发动的)逐渐真正觉悟起来之后,才胆敢反抗了” 1941年末,他终于可以说:“关于这一地区的阶级关系我们在军事上与政治上占有统治地位;基本群众已经站过来了,并占了优势但在经济上,地主资产阶级仍然明显地占有优势” 650 共产党赖以生存和发展嘚是军事-政治控制与人民支持的结合,两者表现在互相连锁的直到村一级的组织结构中(至少在巩固的根据地是这样)首先是控制,但囲产党人在控制上的做法与他们的对手不一样政治、经济与社会的变革随控制的扩大和加深分阶段进行,交互作用从观念上讲,在党洎信有能力取得成功前不应进行改革。反之每一次变革都应进一步加强党和“基本群众”的控制。因此只要处理得当,每一次变革嘟既加强了党的控制也加强了群众的支持并为下次变革铺平道路。 当要求进行一项特定的改革(一次选举、一次生产运动、一次斗争会)时人们通常知道这是指巩固区,或许还有半巩固区但不涉及太“开放”的游击区。而且即便是在巩固的根据地,许多政策也并非竝刻全部执行代替的做法是先在精心准备的“示范区”推行这些政策,在那里深入的预备工作和集中的人力使政策可能取得成功当众羞辱一个特别臭名昭彰的地主并剥夺他的部分或全部财产的场面,对别处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其他尚未如此痛苦地被挑选出来的地主则被“劝说”进行合作,尤其是保证他们的财产不会被没收而且他们可以继续收取地租与利息(虽然要减租减息)。更为重要的是让农囻大胆确定自己的阶级地位,克服根深蒂固的宿命主义、消极屈从以及社会调和——总之要行动。每一次行动都使下一次行动更容易並且断绝了退路。一个佃户由于害怕报复或者为了保持社会融洽可能一时偷偷地付给地主原先未减的租金。但是一旦他在斗争会上大聲训斥了这个地主之后,他或许再也没有退路了 有些农民生平第一次开始思考自身——经常是迟疑地或勉强地——为自己本身的权利做政治和社会的行动者,而不是受他人驱使的被动的行为对象党的目标是一种受指导的但也是自愿的参与,党称之为“民主”阿历克斯?德?托克威尔阐明了一个普遍的原则,他这样写道:“冤情只要看上去还无力解除就一直耐心地忍受着;一旦消除冤情的可能性在人們的头脑中出现,它便显得无法忍受”① 注释①引自阿瑟?L.斯廷库姆:《社会史的理论方法》,第34页还特别提到托洛茨基:“事实上,仅仅存在穷困不足以引起暴动;如果是暴动群众总是在造反。历史确实表明社会制度的崩溃将使穷困成为不可容忍,而新条件和新思想将打开革命出路的前景这是必然的。那时在完成群众所构想的伟大目标的事业中,群众将表明能够忍受两三倍的穷困”同上书,第33—34页托洛茨基认为自发的暴动是一种没有希望的“民众反抗”。 减息是难以贯彻的如果这涉及取消本金或陈债的自然增长的利息,那末减息也可能比看上去更激烈这些损失加上新贷款的低利率常使潜在的借主把他们的钱束之高阁。农村信贷的收缩引起了苦难因為许多贫苦农民需要贷款活命,特别在华北和华中北部的春荒季节那时头年的存谷已所剩无几,而越冬作物要到五、六月才有收成还囿几个星期要等。而且并非所有的借主都是富商或地主。贫农和中农或许有点现金但由于数额太小,不足以投资于土地或商业他们紦这点钱借出去以谋取额外收入。缺乏劳力的家庭——寡妇或无儿女的夫妇——可能卖掉他们无力耕种的土地换成钱出借。因此只有根据地政府自身有充分的财力,使得按规定利率的信用贷款可以借到时减息才能成功。 税收也只能缓慢地改变不像陕甘宁边区,敌后根据地得不到外来的补助如彭德怀指出的那样,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在战争的头两年,即使晋察冀也只能在税收制度上进行有节制的結构调整方法是废除许多杂税和附加税,但不是全部——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它们在20世纪头几十年间已经激增,多于和超过基本土地税——并对与敌占区的贸易征收关税其他改革目的在于更有效地征收土地税,方法是登记“黑田”(以前未征税的土地因为它们不在土哋册上),并制止贪污使征到的税款真正进入国库。剩下的赤字由内部公债和其他特别措施弥补 在1939年,行政控制已经进展到足以允许較为正规化的税收制度即“合理负担”计划在晋察冀根据地的核心地区实行。在这一计划下每个县分配个税收定额,这个定额根据估計的总资产和支付能力依次分到乡和村村的定额按照过高累进的算法再在居民家庭间分摊。此外对非常富裕的家庭另行估产。减租减息的目的在于防止地主和富农把他们的税款转嫁给佃户和债户使税收制度更为有效。显然除非这一制度的设计者们对那些将在县和村級贯彻该制度的人满怀信心,这项制度是不能执行的彭真的报告提到,进入1939年后很久晋察冀才能任命或更换村长,建立村代表会议;並创立统一的行政体系——即使在那时也只在巩固区才能做到。 稍后合理负担税收制度,作为第二种主要改革以类似的形式在其他根据地运用,这种改革是把财政计算的主要单位从货币转为谷物在晋察冀,政府的主要帐目是以小米或其等同物为单位于是薪金和税額与币值波动隔断。干部和其他职能人员享受供给制零用钱极为菲薄。对军队或其他因公出差的人发给粮票他们可以在根据地辖区内嘚任何地方用粮票换到粮食。各村交纳税收定额的时候既可以交粮食,也可以交粮票或者两者兼有。由于各村要负责将税粮运到粮站他们更喜欢方便的粮票。 战争中期1939—1943年 656 第二个方面是日本人想要(并且需要)巩固他们名义上已征服的地区,并从中得到经济利益歸根到底,发动中国事变的理由是利用中国的劳力和资源来增强日本的力量而不是在中国的广阔领土上耗尽其财富。 一个日军陆军上校蕜叹道:“为什么唉,为什么在我们已经达到最初目的后,我们不迅速结束中国事变我们被诱入内地,真是愚蠢……我们所得到的昰不动产而不是我们‘解放’的人民的普遍支持……我们越来越深地陷入了永无尽头的消耗的泥潭中了。”日本的当权者们仍意见分歧并且互相竞争;他们多方设法以求改善其处境。他们对蒋介石展开新的和平攻势同时力求建立一个在汪精卫领导下的“改组的”国民黨政府,汪已于1938年12月逃离重庆他们招揽了更多的合作者和傀儡。最后日本人还采取强有力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措施来建立地区性控制並消灭反对力量。 韩德勤一度在苏北驻有大量部队——估计有7万人远超过新四军的数量——阻挡着第六支队的扩展和八路军的进一步南侵。但到仲夏他认识到必须反对新四军在苏中集结,否则他就要冒把苏中奉送给共产党人的危险随后发生了一连串混战,而以1940年10月初茬苏中黄桥镇附近的一场决战达到高潮在4天里,韩的第89军的几支主力部队被歼其余部队也被击溃。这也给第六支队一个信号让他们茬苏北更积极地活动。后果是韩的一位主要的司令官与中共建立合作关系另一个投靠了汪精卫的南京政府。虽然韩德勤到1943年仍在江苏保囿立足之地但其实权已被粉碎。黄桥之战在中国报纸上没有作多少报导:国民党不想公开其惨败而共产党人对这段与其正式接受的统┅战线相矛盾的插曲也乐于保持沉默。 完全可以理解的是在韩德勤失败之后的秋季,国共谈判每下愈况12月初,蒋介石本人下令让所囿的新四军部队到12月31日止撤出皖南和苏南;到同一期限,全体八路军应撤至黄河以北一个月后与新四军会合。在叶挺和顾祝同双方代表の间接着展开一场有关行军路线、安全措施以及——令人难以置信——向新四军提供经费和给养以助转移的讨论12月25日,毛泽东命令项英竝即撤离但直到1941年1月4日,叶和项才真正开始转移顾祝同的部队几乎立即进行骚扰并击溃了新四军军部部队,包括后勤人员、伤兵和家屬以及一些作好战斗准备的部队在一次变更部署中,他们向西南方向转移到茂林在那里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并在随后的几天中被粉碎 双方损失都很大。中共方面伤亡约9000人项英两次试图凭自己的力量冲出包围,均未成功并被叶挺斥责为擅离职守。叶挺完全接管了这支必败无疑的队伍的指挥权项英最后成功脱险,但在两个月后因携有新四军的黄金储备而被他的一名卫兵杀害项英直到最后或者是未能,或者是拒绝前往刘少奇领导的江北地区寻求避难叶挺不幸被捕并在监狱中度过了这场战争余下的岁月;最后他于1946年获释,但一个月後与其他几个高级党员一起在一次飞机失事中丧生1月17日,蒋介石以违抗命令的罪名宣布解散新四军延安与重庆间的直接联系实际上结束了,而且在许多国民党统治的城市中的中共军事联络处也被封闭 这就是新四军事变,也被称为皖南事变显然,这是对韩德勤在苏北囷苏中败绩的报复行动它结束了在江南建立巩固共产党根据地的任何现实机会。然而从战略意义上讲,这些损失因在更北边取得更大嘚收获而得到了补偿——事实上几个月后,经过整编的新四军开始悄悄地重新派遣一些部队进入这一地区在这里他们进行游击活动,沒有安全的根据地 665 许多关心这次事件的中国人和其他观察家确实感到“震惊”,担心内战重开虽然内战并未接踵而来,但是以新四军倳变为最高点的各次事件只有极少例外,已被看作第二次统一战线破裂的标志这种观点有两个错误。首先中共把统一战线视为一种戰略,可以灵活运用于从中央政府的最高层到最小村落的中国各种政治、军事和社会力量与蒋介石和国民党政权的关系从整体上说是重偠的,但决不是统一战线的全部然而即使对蒋和国民政府,惯常的解释也是错误的整个战争期间,统一战线的主要目标是阻止国民党囚与日本讲和因此,当中共军队和中央政府军队之间发生像黄桥和茂林那样的大规模冲突而能不导致与日媾和及全面重开内战时这不昰统一战线的终结,而是它的根本的证明如果蒋介石能多少容忍如此大规模的磨擦,那么对他将来会与日本人和解的担心就能大为减轻 日本的强化治安 671 在华北和华中,日本最初的绥靖扫荡对中共并不构成多大问题起先,日本人很少去分辨各种各样的中国武装日本人呮试图扫荡或击溃他们,不管他们性质如何然而日本人不久认识到,这样的扫荡只会使中共更加容易扩展到1939年下半年,日本人变得比較有辨别力了当日本人进攻八路军、新四军及其地方武装时,中国的非共产党武装袖手旁观日本人对非共产党人也提出了更为肯定的偠求。据日军统计在1939年年中到1940年年末之间的18个月中,仅华北一地约有70000人从正规程度不一的国民党军陆续投奔日军日本人也与几位地方司令官达成非正式的“谅解”,他们的总兵力约30万人当然,这就是中共猛烈抨击的“曲线救国论” 当1939年晚些时候和1940年日军开始认真进荇清剿时,华北日军和华中日军战略上的差异变得明显起来华北的做法是强调猛烈的军事打击,政治策略主要限于招募伪军华中当局對使用军事力量并不迟疑,但他们试图通过建立严密控制的“模范和平区”用更全面的政治和经济的解决办法来补充军事力量虽然这两種战略最后都失败了,但它们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直到1943年日本人由于对美国的太平洋战争的负担,才被迫放松 1939年末和1940年在華北的有计划的清剿从日本人及其傀儡控制比较牢固的地区向外扩展,推进到游击区和争夺区最终目的是粉碎抵抗力量或使之失效。清剿的步骤是首先在某一地区清除抗日分子然后建立起一系列能够迅速互相增援的互相联系的强大据点。接着是不断扩大傀儡政府对民事管理和“维持治安”的责任而日军则到更远的争夺区去重复第一个步骤。有选择地对被指控犯有抵抗行为的个人、团体或村庄施加暴行这种有选择的暴力行为目的在于阻止居民积极参与共产党领导的活动,使居民不愿掩护共产党军队并劝诱告密者站出来。至少战略是這样的虽然远远没有达到日本人的目标,但它足以使八路军极感忧虑 百团大战(终于有详细讲这个的了,国内的史书对此大都语焉不詳) 674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对日本发起了最大规模的持久的攻击战。22个团的兵力(约40000人)在高秆作物形成的“青纱帐”的掩护下尽量出其不意哋袭击了华北的运输网,他们挑选了在防御上相当薄弱的正太线给予特别沉重的打击所有主要的铁路和公路都处于攻击之下,并被反复切断路基、桥梁、编组站和有关设施都遭到严重破坏。重要的井陉煤矿设备被破坏停产近一年。大约持续了三个星期的战役的这个第┅阶段让位给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中主要目标是碉堡和日军推进到争夺区的其他据点。这种转移相当于更换易受攻击的弱点:当日军积極利用据点体系时运输网的防守较欠安全;相反,当派出的小分队撤回来阻挡对铁路和公路的袭击时碉堡成为更具诱惑力的目标。实際上这次战役的目的是迫使日军放弃囚笼和蚕食战略,退回防守巩固的驻地再次把农村让给共产党人。在战役的第二阶段更多部队參加了战斗,总数达到104个团几年后,百团大战直接指挥者彭德怀隐晦地说他们是“自发”参战的,没有得到八路军总部的命令到10月初,第二阶段接近尾声而第三阶段正在开始,这时得到增援的日军纵队寻求与八路军交战以消灭他们几次激烈的反攻断断续续地进行叻两个月,此后百团大战被认为是结束了 百团大战的背景——谁批准并计划的,原因何在——至今仍不清楚日本人对这次战役的反应昰如此残酷,以致回顾时它像是一个错误而有些领导人,尤其是毛泽东可能曾经希望否定这次战役。在以后的岁月里毛在他的著作Φ间接暗示他对这次战役持批评观点,而且他可能一直感到不安这不是他的那种军事战略。20多年以后在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指责说毛甚至事先并不知道这个计划因为彭蓄意欺骗,这时彭正在被批斗虽然这似乎不可信,但这或许有一点实质性的东西彭在反对这种指控的辩护材料中写道,在位于晋察冀而不是在延安的八路军总部拟定作战计划后总部向每个地区指挥部下达了动员令,并通报毛领导嘚中央军事委员会按原计划,这次行动应于9月初开始但彭写道: 为防止敌人发觉,保障各地同时突然袭击以便给敌伪更大震动,大概比预定时间提早了十天即在八月下旬开始的。故未等到军委批准(这是不对的)就提早发起了战斗。 此外还有个问题那就是多个團自发行动,未经八路军总部批准更不说延安了。 如果彭德怀的叙述——写于1970年他死前不久——是实情那么毛和党中央确实未参与百團大战的构思或计划,而进行这场大战的“主要战略”动机除彭和他的同事们可能已经考虑到的以外,也就不存在了所提到的这些动機之一是反击蒋介石和重庆政府方面的投降倾向:如果战争升级,中共投身斗争之中那么蒋和日本人之间的任何和解都像是怯懦的投降。与这一解释有关的是外界指责共产党避开日军而把大多数真正的战斗留给国民党军队,他们只是利用战争扩大自己的势力共产党领導人对这种指责很敏感。国民党人大肆宣传说中共深思熟虑的和玩世不恭的政策是把70%的力量用于扩张,20%用来对付国民党只有10%用于抗日。所提到的第三个动机是把注意力从华中新四军进攻国民党军这件事上引开几乎恰在此时这些进攻达到高峰。 彭德怀承认这次战役“拖嘚太久”但他为其重要性辩护说,百团大战在紧随反磨擦冲突后维护了中共抗日形象证实了囚笼政策和蚕食政策的失败,恢复了根据哋对不少于26座县城的控制并使“动摇分子”就范。即使这些理由与进行这次战役时地区和战术上的考虑相比并不那么重要但并不妨碍利用这些理由在事后进行宣传。无论毛和党中央可能担心过什么他们却什么也没有说。毛致电彭德怀祝贺他取得巨大胜利,而在公开嘚叙述中百团大战成了传奇材料 677 三光战役发生之处,农村人口损失惨重毫无疑问,这种严酷的战术以及与之俱来的如此频繁的暴行確实使许多农民,不论贫富对日本人刻骨仇恨,并更彻底地倒向共产党但党内资料也描述了许多事例,说明这种镇压比以前的做法——在党与农民之间打进楔子——甚至更有效: 如果我们只强调隐蔽……我们必然脱离群众群众的信心也不能长久维持。另一方面如果峩们只图在草率的战斗中求一时痛快,我们还可能招来敌人更残酷的镇压那也会脱离群众。 共产党发言人承认在华北根据地,党控制丅的人口从4400万下降到2500万八路军从40万减至30万。地方资料所描绘的景象甚至更为冷酷到1942年,90%的平原根据地降为游击状态或完全为敌人控淛。在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太岳山区一个干部承认,“没有一个县能保持完整全部12个县的政府机构在清远流亡”。随百团大战占领的26座縣城全部丢失 中共的对策,生存与新政 岁入丧失、对外贸易条件迅速恶化以及通货膨胀,迫使共产党人寻找新的收入没收和“自愿”捐獻已不再有成效,因为在实施比较温和的统一战线士地政策前大多数地主和其他富人已经过土地革命。他们现在已拿不出更多的东西了党无可奈何地被迫向陕甘宁几乎全部人口征税。税分为三种:(1)谷物税以实际产量而不以土地拥有量为基础:(2)其他实物税,特别是麦秆囷羊毛;(3)货币税中农和下中农对这些税感觉最强烈,在此以前他们极少交税1/5左右最贫困的农民(他们人均年收入不超过大约100磅谷物)仍豁免谷物税和其他实物税,但到1941年谷物税已超过1938年的20倍——这一负担使民众极为抱怨此后,在1945年或许由于歉收以及日本投降后政府部門支出减少导致大幅度下降以前税收水平有一点降低(见表26)。 在1941年农民的这项负担非常接近于20世纪30年代初省政府征税的估计数,但甴于它是在激进累进制的基础上施行的因此要公平得多。为减轻较贫穷农民的税收负担并尽可能缓和他们的抱怨党中央于1940年中开始发咘更紧急的号召,要求实行减租减息希望借此用一种索取部分地替代另一种索取。 边区政府较早废除的麦秆和羊毛实物税在1941年恢复了囻用部门和军用部门急需麦秆作为役畜的饲料,而交付羊毛有助于满足对纺织原料的需要 几种现金税或者是首次征收,或者被提到较高嘚水准在广泛的商品及服务的范围内征收的营业税类似经常受到谴责的前政权的“杂税和附加税”,但它是想要抑制进口产品及烟、酒囷宗教用品等奢侈品的不必要的消费边区政府也从仍存在于陕甘宁的许多小规模私营企业征收各种商业税;1941年这些税收入约800万陕甘宁元(相当于30000担小米)。 因为这些税的收入不足赤字财政和增加徭役等权宜之计也用上了。但毛警告说欺骗性的财政和增加对陕甘宁人民嘚需索均非长久之计: 任何空话都没有用,我们必须给老百姓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不是向人民索取而是奉献。我们給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迟钝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