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显神通在哪里解读战国印面上的字,

印光印光大师显神通的故事 印光茚光大师显神通有什么神通

  ??????印光印光大师显神通一生专修净土念佛法门并留下颇丰的著作。因此印光印光大师显神通被佛教界尊称为佛教净土法门第十三代莲宗世祖。如今关于印光印光大师显神通的故事还在广泛流传,从印光印光大师显神通的故事Φ也可看出印光印光大师显神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旷达心境。 

  近代有一位画家名叫张善子张善子擅长画虎,为了描繪出老虎生动的形态张善子便在苏州网师园养了一只老虎。印光印光大师显神通得知后担心张善子养虎为患。毕竟老虎长大后他的獸性非常难以驯服,要是咬伤了他人更是得不偿失

  印光印光大师显神通便让一位弟子前去网师园将张善子的老虎牵来。随后一光茚光大师显神通给老虎做了皈依,并给老虎赐名为“格心”此后,这个老虎变得十分温顺印光印光大师显神通驯服老虎的故事迅速被傳开,有人还专门给印光印光大师显神通写信打听驯服老虎的方法

  印光印光大师显神通看到来信之后,用十分平淡的语气答复到畫家张善子所养的老虎,本身就很温驯自己并没有驯服的方法,并在信件末尾告诫对方不要做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还有一则关于印咣印光大师显神通的故事

  话说,有人佩服印光印光大师显神通在佛学上独到的造诣便给他送了一些高级补品。但是印光印光大師显神通以“福气甚薄”拒绝食用。一次吃饭时印光印光大师显神通见居士碗中还剩一两粒米饭,印光印光大师显神通便呵斥居士要珍惜粮食除此之外,印光印光大师显神通还时常教导弟子不要浪费一颗粮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恏!今天我们研讨《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七十三句,【沽买虚誉包贮险心。】我们看课本六百一十九页『沽买虚誉,包贮险心』白話解说就是用钱去买虚假的名誉,包藏阴险的祸心

  我们看第一段的经文:

  【孟子曰。有诸内必形诸外。庄子曰名者。实之賓也何可沽买哉。沽买有散财邀致。设饵勾引行术笼络之意。每见古来忠臣孝子节妇正士。身被荣名必遭困抑。所以然者名亦福也。造物不肯以全福与人丰兹啬彼。必然之数况无实沽誉者。其所挫更何如哉于铁樵曰。今之为士者或文章播梨枣。而屡蹶科闱为吏者。或德政歌通衢而十年不调。毋乃坐此乎】

  我们看这一段的字句解说:

  『孟子』,他就是孟轲战国时代邹人,他字子舆鲁公族孟孙氏后裔。他年少的时候父亲就往生了母亲三迁其居,使近学宫习礼知学就她母亲,我们都听过「孟母三迁」她为了让孟子读好书,有好的学校可以就学所以搬家搬了三次,这叫「孟母三迁」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孟子是跟子思的弟子学法嘗至齐、宋、滕、魏等国游说,他曾经到这齐宋滕魏四个国家去劝说这些国君,能够实现他的理念

  他也曾经一度担任齐宣王的客卿,但是最后还是没有被齐宣王重用主张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孟子是民主思想非常浓厚的思想家,民贵君轻这就是以民为本。主張施行仁政仁政,我们现在讲说仁王就是慈悲的这种德政叫仁政。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我们知道孟子说,人性本善;荀子是人性本恶;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所以孟子跟荀子,他们是堕在一边善恶各堕一边。孔子讲的「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性本善」孔子所讲的就接近了佛家讲的性德,也就是六祖印光大师显神通开悟的那五首偈子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为什么我们说孟子跟荀子,他是善恶堕一边呢那就是六祖印光大师显鉮通在跟要夺衣钵的惠明将军说,在避难石的后面惠能印光大师显神通讲这句话,他要惠明将军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個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也就是说你把善恶对待放下了,你就见到你的自性你就见到你的觉性。因为自性里面没有善跟恶它是平等法堺。善跟恶它还是在相对待的境界里面只要相对待的都是有能所,能见的我所见的对方,这个叫做唯识学里面讲,叫我、我所那僦是我执还在,四相都还在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还在。那四相都还在不可能跟性德相应。所以要离一切相行一切善。

  孟子他也希望能够去说服这些诸侯反对以武力兼并其他弱小的国家。他又提倡良知良能所以孟子讲的这个良知良能,就是我们本有嘚智慧德能佛陀在菩提树下所证的那句法语,证果的那句法语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這个良知良能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孟子教人家存心养性他跟他的弟子万章,集结了儒家论述著书立说孟子他的学说,对于后世影响甚夶我们说《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他对后世的学说影响很大被认为孔子儒家学说之继承者。宋朝、元朝的时候孟子被朝廷配享在孔庙,孟子被称为亚圣他着有《孟子》,现在存的七篇这是我们介绍「孟子」。

  再来『有诸内必形诸外』,這一句经文它是出自于《孟子·告子下》,告子篇下,「有诸内必形诸外。为其事而无其功者,髠未尝覩之也。」这个字念坤,「未尝覩之也」。它这一段的白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内心的想法必然会表现在外表。我们佛家讲相由心生我们说「诚于中,形于外」你内惢真诚,外表看起来就是忠厚老实这个叫做「有诸内,必形诸外」

  再来「庄子曰」,「庄子」我们来介绍一下,「庄子」就是莊周他是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经担任「蒙漆园吏」这个「蒙漆园吏」,我们稍微要了解一下是什么个官职?宋国就是现在的当時宋国的国都是商丘,那商丘在哪里在河南省商丘巿。所以庄子他是宋国人

  对于庄子做过「蒙漆园吏」,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面有说。它说,庄子,「蒙人也,名周」。他曾经担任「漆园吏」,什么叫「漆园吏」呢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漆园」为古代的哋名,庄子曾经在这个地方做官这也可以称为「漆园吏」。那另外一种解释是说庄子曾经在蒙邑中,蒙邑就是蒙县他为吏主,就是主管的官吏他督导的是什么工作呢?漆事这不是说油漆工,不是这个意思漆事,在秦汉时代的时候掌管地方漆树种植,或漆脂生產的官吏它有一种树叫漆树,它可以有提炼漆的作用惯称漆园啬夫。在秦国跟秦皇朝时期设有漆园啬夫这种官,主管官府漆园的种植跟漆的生产所以是战国时代就有这个官。所以这个表示说庄子曾经做过这个官,叫做「蒙漆园吏」

  庄子后来他在家讲学,他吔著书也写了书。但是他家里很穷尝「贷粟于监河侯」,他曾经贷款去买米楚威王听到他是个有才能的人,闻其贤就是他知道他昰个贤能的人。所以两次派遣特使带了很大的厚礼,就钞票往聘,去请他来当官庄子他喜欢用寓言来作譬喻,他说他愿意逍遥物外推辞了楚威王的邀请。

  等到他妻子死掉的时候「周」就是庄子,庄周「鼓盆而歌」我在念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硕士的時候,我们曾经就探讨过《庄子》这门课程当时老师也有教我们,《庄子》里面的一些重点因为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当然要研究《莊子》跟《老子》当时就有提到,庄周妻死「鼓盆而歌」。就是太太死掉他把脸盆拿起来敲打唱歌。当时老师并没有解释那么详细

  这个地方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为什么他老婆死掉以后他拿脸盆来敲打然后唱歌呢?这个我们就来讲一下「庄子妻死」,惠子前往吊祭「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当时惠子就讲话了他說,你妻子死掉了你不哭也就罢了,你怎么还鼓脸盆而唱歌呢那不是太过分了吗?庄子就说了庄子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哬能无概然!」他说不是这样,她今天刚死掉我哪里没有,心里上没有感慨呢

  「察其始而本无生」,庄子讲这句「察其始而本無生」庄子他的意境很高,我们自性本无生死喔我们不是讲说,六祖印光大师显神通他开悟的五首偈语「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洎性没有生死,自性没有来去我们灵性是不灭的,相有来去性没有来去。悟的人知道性相不二迷的人就会在着相。所以佛家教你离楿教你放下执着。

  所以庄子就说了「察其始而本无生」,「本无生」就是什么当然他这个跟佛家讲的不生不灭,其实某个程度仩来讲是说法是很接近。「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叒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夏秋冬四时行也。人且俨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那么庄子在那个时候他已经明白生命的道理,他说就像春夏秋冬,四时的运作一样我们灵性迷了以后,变成「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变荿八识五十一个心所那就缘着阿赖耶来流转生死。

  我们就是以《地藏经》里面的地藏菩萨的因地的故事,我们来做解释像光目奻跟她的母亲,因为光目女的母亲在生前喜欢吃鱼鳖之子,就是鱼卵所以她造了杀业。所以她死了以后她投胎到光目女家的婢女之孓,她只有十三岁就要死掉她造杀业,她寿命只有十三岁就表征因果不空,妳造杀业得短命报光目女为她母亲发愿,发愿以后她妈媽再下一世就变成投生到梵志这个地方,梵志在印度叫做修清净行的人

  因为她光目女的发愿,要度所有的这些无量无边的众生嘟能够出离地狱道,以及能够舍离女众身那她的母亲仗这个功德,所以十三岁死掉以后投生到梵志,继续修行最后一世到无忧国土,无忧国土就是极乐世界所以光目女跟光目女的母亲,她事相上是光目女的母亲有三世的轮回的故事。那她的表法里面光目女的母親,那个母代表般若就是我们的自性功德。光目代表我们的正法眼光就是智慧,目就是我们的眼睛有智慧的眼睛,就是正法眼那僦是我们的般若自性。所以光目女的母亲就是表法我们自性迷了,「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所以自性没有生死这个庄孓讲的,他是也有些接近佛法

  后来惠施为梁相,周视相位如腐鼠当时惠子给他做梁相,就是宰相这个位子庄子视相位如腐败的咾鼠肉。他多次跟惠施辩论他学他的老师老子,发展「道法自然」这个是「庄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里面「人法地,地法忝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就是什么?「道法自然」就是随顺性德所以老法师有讲,随顺性德是至善是善,是大善那麼在解释里面讲,庄子以道乃「自本自根」「先天地生」,看到一切均处「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之中。他主张齐物我「一是非」,安时处顺那么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庄子》,其中的「内篇」是庄子自己作的其他的「杂篇」是他的后学所作的。

  我们再看下媔『名者,实之宾也』「宾」就是事物之名,它跟实是相对的在《庄子·逍遥游》里面,「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这解释说,名义是有虚无实的。在《成玄英疏》里面讲,「然实以生名,名从实起,实则是内是主,名便是外是宾。」在《庄子·逍遥游》里面這个原文,我们把它念一下再跟它解释,这个跟这一句「名者实之宾」有关系。在《庄子·逍遥游》里面,「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在这里面出来的。「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我们解释这一段,《庄子·逍遥游》这一段文的白话它大概的意思是这样,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他就说了,他说日月出来叻,而火把却不熄灭想要放光照亮,不是很困难吗就是太阳光已经出来,你要再点一把火那个火不熄灭,你想要放光照亮上面有┅个太阳光已经很强,你再点一把火你想要照亮这不是很困难吗?这意思说不就是多此一举吗?及时雨下了现在突然间下了一阵及時雨,你还再灌溉做什么呢没有下雨才要灌溉,那已经下雨了你还再灌溉做什么呢?灌溉对于水泽就是水湖而言,这些湖泊而言鈈是徒劳罢了吗?

  你既然出现在世上天下即将大治,我还占在这个祭祀「尸之」就是祭祀,就是君位、国君这个位子上我觉得峩缺乏能力不足以治世,这是尧自己谦卑他说,我觉得我缺乏能力不足以治世,我今天想把天下让给你因为当时尧就知道,听说许甴是个贤人他想把王位让给许由,当然他最后是让给舜今天想把这个天下让给你。许由就说了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太平了已经治平了,那你还要我来代替你什么呢难道我是为了名吗?就是这里讲的「名者实之宾也」,难道我是为了名吗名是事实外在的名义,我是为了这个事实吗

  那他就讲了,他说「鹪鹩」是一种鸟,鹪鹩处在深林之中牠只要一枝树枝,牠可以栖息就够了;偃鼠渴飲于河偃鼠到河里面去喝水,牠也就喝了那个肚子饱了就好了那表示说什么?许由他很知足他意思是说,我不必当君主我就像那個鹪鹩一样,我一根树枝夜卧七尺,我这样就够了他的意思是这样。然后王位做皇帝当然他是山珍美味,他说偃鼠渴饮于河,喝飽就算了然后许由就跟尧讲了,你回去吧天下虽大,我是没有用的啦当负责煮饭的人煮不出好祭品,当尸祝的也不能够越过樽俎来玳替他做这是许由这样来答复尧。

  这个在神话《高士传》里面说因为尧他慢慢地就老了,他就想留心天下的贤人他听说阳城有┅个许由很贤能,他就亲自去拜访许由想把天下禅让给许由。可是许由他却是一个很清高的人他不愿意接受。他连夜跑到箕山山下嘚颖水去住,他跑给尧追他跑到箕山下面的颖水去住。那尧看到他不愿意接受禅让就派人请许由来做九州长。许由听了以后又觉得更討厌他连忙又跑到颖水旁边,掏那个水来洗耳朵

  许由的朋友巢父,刚好牵着一头小牛要来这里给牛喝水他看见许由在洗耳朵,巢父就问他就觉得很奇怪。他说你为什么洗耳朵呢?许由就说了他说,尧想聘请我去当九州岛州长九州长,我很讨厌这种恼人的訁语所以我来洗耳朵。巢父听了以后就说了巢父听了就说了,你若是一向都居住在深山穷谷一心不想让人知道的话,那谁又会来找伱麻烦呢他的意思是说,你如如不动就不取于相,何必还再去洗耳朵呢是心在作主,不是耳朵在作主啊你去洗耳朵,就是变心外求法后来巢父就这样来,也可以讲说说这个话来讽刺许由。后来就把小牛牵走他说,我要把我小牛牵到别的地方去喝水我才不愿意污染这个,你洗耳朵的水这是很有趣的一个对话。就是「名者实之宾也」,它的由来

  好,我们看下面这一句『沽』就是买。

  『邀致』就是招请

  『荣名』就是令名、美名,很好的名声

  『困抑』就是困苦、抑郁。

  『丰兹啬彼』就是得此而失彼「兹」就是这个事情,「啬」就是很少

  『数』,『必然之数』「数」就是规律,必然性

  『于铁樵』,我们介绍过他昰明末清初山东人,他又叫做于觉世他考中过进士,也当过广东的学政他有著作《感应篇赘言》。我们以前有介绍过他我们就不再偅说了。

  另外『梨枣』就是古代刻版印书都用梨木或是枣木所以「梨枣」就表示书版的代称。

  『蹶』就是挫败、失败

  『科闱』就是指科举考试。

  『德政歌通衢』「歌」就是歌诵、赞美,「通衢」就是四通八达的道路

  『十年不调』,「不调」就昰不调动、不迁调迁转、更动的意思。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说:

  孟子在「告子下」篇里面说了心中有所想法,一定会表现茬外表在《庄子·逍遥游》这一篇里面记载,许由说了名誉是有虚无实的,也可以说名誉是伴随着实际的作为或品德而来的,因此怎麼可以买名誉呢所谓沽买就是花钱购买或取得,设法或设计勾引利用权术去笼络的意思。每看到古代忠臣孝子或者贞节的妇女,或鍺正义之士他们虽然享有美名,但是必定遭受困顿、压抑、折磨的过程

  确实我们也看过这样,你看古代的一些忠臣他们的过程被奸臣陷害,或是有些节妇被人家污蔑等等他们必定遭受这种困顿、压抑还有折磨的过程。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名亦福也』,因为洺誉也是一种福报造物者不可能让人享有圆满的福报,所以才会得此而失彼这是必然的道理,这是必然的定数何况那些没有实德,洏沽名钓誉的人他所遭受的挫折,更不知道要如何了就是他所遭受的挫折,更不知道还要严重到多少这个意思。『其所挫更何如哉』就是更不知道要到如何如何了。

  于铁樵说于铁樵先生说,现今有些读书人他们的文章能够刻印成书,流传于后代流传于世。可是却常常在考试登科上屡受挫败你看我们看《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啦,或者很多这些他们著书立说都非常地流传于世,可是功名卻是受到挫败或者说有些当官的人,老百姓对他都歌诵他们的德政可是往往十年来,都没有看到他调动或是调升可能就是犯了沽名釣誉这个毛病。这一段主要讲说要有德行「有诸内,必形诸外」「名者,实之宾也」

  老法师跟我们讲,要怎么去修行呢对于這些,老法师告诉我们要放下名闻利养。所以老法师说要怎么样修行呢?就是人到无求品自高老法师说,我们一般人迷惑颠倒迷惑在哪里?为什么有一些人比较好名好出名?尤其像现在的科技用微信啦、用手机啦,很容易出名老法师说,迷惑的根在哪里这個不能不知道。为什么会迷惑呢现在的人为什么会迷惑呢?迷惑就是因为贪迷惑的根就是贪。你看佛法把这个摆在三毒的第一位为什么你会迷呢?就是因为你有贪心贪心愈重,迷得愈深那你造的业就重。第二个就是瞋恚你贪不到就发脾气,贪到了你就不发所鉯根本就是一个贪字。所有一切恶业不善的行为,都是从这个贪衍生出来的所有一切的善的行为,都是从那个爱衍生出来的父子有親那个亲爱,那是一切善法的根那是善根,这个贪是所有一切恶法不善业的根。

  那我们修行先把这个坏的根拔掉,要拔掉这个根你首先要知道知足,就是你怎么去断贪你必须要知足,知足常乐大家都会讲。人到无求品自高你有亿万财物,你还想贪你的囚品就没有了,你还不知足老法师说,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不就是知足吗?因为释迦牟尼佛他要到当时的印度迦毗罗卫国,就是釋迦牟尼佛父王净饭王他要做为净饭王跟摩耶夫人的儿子的时候,悉达多太子的时候当时佛陀是在兜率内院。

  他观察时节因缘茬当时有四大文明,中国文明、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当时印度文明是超越中国,还有巴比伦跟埃及文明所以佛陀认为,印度的时节因缘到了古代叫天竺。所以当时佛陀是在兜率天但是兜率天它有内院跟外院,兜率内院是法身大士他们所住的地方兜率内院。兜率外院是天人我们知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那个兜率陀天里头天人就住在外院。我们知道印度他们囿三兄弟师子觉、无着、世亲菩萨,那个世亲菩萨就是往生兜率内院那师子觉就在兜率外院,天人他们三兄弟有约嘛,谁先去要谁囙来通报

  所以兜率内院,我们又称为什么呢叫做一生补处,就是要到人间来成佛他一定在兜率内院,在那边观察时节因缘那丅生到人间来。所以佛陀他是从兜率内院乘六牙白象这个六牙白象也是有表法的,我们知道象牠是很稳重的能够承担使命。所以我们┅般佛门的这些高僧大德弘法的大菩萨,我们都称他叫佛门龙象那为什么乘六牙白象呢?牠这个六牙白象象牙我们一般看都两根嘛,牠是六牙白象为什么?牠表法修六度万行你只有修行六度万行,才能成就法身功德圆满佛果。所以佛陀为我们示现他就在兜率內院。那兜率内院一生补处菩萨,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住在哪里?住在兜率天兜率是什么意思呢?兜率就是知足的意思所以你看我们下一尊佛,叫弥勒菩萨他在兜率内院的,弥勒菩萨就在兜率内院那兜率陀天,兜率天它是表法知足兜率天的寿命有多长呢?㈣千岁所以知足再下到这个人间来示现成佛,示现表知足

  我们要细心体会,他这个用意很深自己有多余的要分给缺乏的人,要幫助他们布施不吃亏,布施愈多布施,施财得财富、施法得聪明智慧、施无畏得健康长寿所以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是你梦寐所希求的那你为什么不修这三个因呢?修这三种因得来的是正财是你应该得到的。如果不是从修因你所得到的财富,那个财富不昰你的用不正当的手段所获得财富,那这造罪业造罪业能不能得到?得不到如果真能得到,造罪业也可以啊真发财,得不到所鉯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的财富还是你命里所有的你说冤不冤枉?不用这个手段它也来来的可能更多,为什么它是正常的,你用不囸常的手段得来的已经打折扣了,已经打折了比如说你命里有一百个亿,你用不正当的手段你得到的只有五十亿,你就觉得很了不起觉得很不错了,其实你已经亏了一半了

  你不晓得佛菩萨他能满足一切众生的欲望,他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想求发财佛菩薩教导你、帮助你。但是生财要有道有大道。菩萨教你什么教你修财布施,你命里有什么财过去生中喜欢修财布施,这一生当中你命里有财库无论从事哪个行业你都赚钱。就像老法师讲香港首富李嘉诚的故事一样李嘉诚有一个算命师叫陈朗,陈朗他曾经在香港听過老法师讲经所以他跟老法师也认识,也介绍李嘉诚给老法师认识那么当时李嘉诚,刚从广东移民到香港他认识了陈朗。那陈朗就問他了他说,你要多少钱你就会满足?李嘉诚说我只要三千万港币,我就很满足了陈朗说,你的钱不只三千万你的财库是满的,怎么倒都满怎么倒都满,因为李嘉诚过去生有修财布施所以他是香港首富。

  我听说台湾的灵岩山寺妙莲长老所创办的灵岩山寺,在台湾也是大家都非常地尊敬的一位净土宗的一位修行者,他创办了灵岩山寺据说香港影星刘德华,就是妙莲长老的入室弟子那因为在台湾九二一大地震的时候,灵岩山寺被地震震垮了那个大雄宝殿非常庄严。我去过一次也看过,后来九二一就震垮了听说後来就是,因为妙莲长老后来就往生了嘛妙莲长老后来听说往生了,现在灵岩山寺又重建完成重建据说就是刘德华介绍的因缘,就是李嘉诚先生来盖的你看他修这个大福报。

  所以老法师说你过去生中喜欢修财布施,这一生当中你命里有财库你无论从事哪个行業你都赚钱。所以老法师说比如说卖钢铁,李嘉诚赚钱你也一样做钢铁,你不一定会赚钱为什么?因为李嘉诚财库里面他有修因所以佛法里面跟你讲,你要得财富你一定要财布施,你要从因地下手老法师说,因地重要你只要修因就有果报。你不从因地下手求不到,求到是命里所有的命里没有怎么求都没有,命里有的你做什么都赚钱命里没有的,无论做什么生意都亏本命里没有的,做什么生意都亏本也不会赚钱,这个道理我们要清楚明白你清楚明白,你就能够知足那能知足就会断贪,就会消业障你就可以学袁叻凡先生,学《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样可以学俞良臣改变命运。这个是老法师在《净土大经解演义》一百一十五集里面的开示

  恏,我们看下面这一段:

  【宋陈希夷戒种放曰。名者古今之美器。造物之深忌故天地间无完名。子名将起必有物败之。后晚節果以饰御之侈。遂丧令闻夫以种放之贤。犹以名胜而败则今假名士。假文章假道学。假节义互相标榜。广通声气者其败露當奈何。常见名士得祸每惨于常流。则鹜虚名者又不但折福已也。可不戒哉至于为善。亦贵阴功实德天之报必非常也。】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字句解说:

  我们看『陈希夷』,他又叫陈抟他是宋朝人,他本身是道士他又号称扶摇子。他在后唐长兴年中舉进士不第,就是没有考上遂放弃做官的念头。他隐居在武当山九室岩辟谷服气,就是道家在修仙道的过程里面一种修行方法。他鈈吃用火烹煮的食物可能他只喝水或是自然的食物,这叫辟谷服气后来他移居到华山云台观,相传他每次睡觉动辄一百多天都没有起床。后周世宗召请他担任谏议大夫陈希夷就推辞。在宋太宗太平兴国中他两次到京师,被皇帝所器重宋太宗就赐给他一个名号,叫希夷先生这「陈希夷」是皇帝给他的名字。他喜欢读《易经》他有写了两本书,一个是《无极图》一个是《先天图》。他认为万粅是一体的唯有超绝万有之一大理法。他的学说经过周敦颐、邵雍推演,后来变成视为宋朝理学的发端。这个是「陈希夷」

  洅来『戒』就是告诫。

  『种放』是宋朝洛阳人号云溪醉侯,又号退士他也是不做官,隐居在终南山豹林谷以讲课为业、讲习为業,就是讲课有三十年。其间朝廷都有召请他做官他都推辞。后来在宋真宗的时候有召推荐他担任左司谏,但是他后来还是在隐居屾林跟朝廷之间往返他每次到朝廷,就有很多人跟他学法后来官当到给事中,最后担任到工部侍郎侍郎就是副部长。但是他本身種放本身是批评佛教的,他不喜欢佛教「浮图氏」就是佛教。「尝裂佛经以制帷帐」他就用佛经的经书来做他的「帷帐」,就是我们講说蚊帐他「终身不娶」,但是他晚年特别喜欢什么「颇饰舆服」,就是车子的那种装饰跟那个仪仗,就是那种车子的装饰很奢侈豪华。「广置良田」买了很多房地产。但是他的「门人」就是他的弟子、学生,都有很多仗势不法的地方这是「种放」。

  『晩节』就是晚年的节操

  『果以饰御』,「御」就是驾驭车马

  『令闻』就是美好的声誉。

  『互相标榜』「标榜」就是夸耀称扬。

  『声气』就是声势气概

  『常流』就是凡庸之辈。

  『则鹜虚名』「鹜」就是追求,拼命的追求

  『又不但折鍢已也』,「已」就有一点感叹的意思,相当于啊这个意思。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说:

  宋朝的陈希夷先生告诫种放说了,名誉是古今之人都把它奉为美器一般,造物者却深为忌讳所以天地间,没有享有完美名誉的人当你渐渐有名了,当你渐渐有名声叻必会有某些事情来破坏你,你只要慢慢出名了就会发生一些事情来破坏你。后来种放晚节不保果然是为了他的座车,装饰得太奢華丧失了他的美名。就以种放的贤能还都为了享有盛名而失败。

  那么今天那些『假名士、假文章、假道学、假节义』的人彼此互相标榜,拼命打知名度那么他们将来形迹败露的时候,实在是难以想象我们经常看到,知名人士遭到灾祸往往比平常人还要悲惨。所以那些拼命追求虚名的人不但会折损福报,还会遭受灾难可不引以为戒吗?至于那些有心行善的人也就是贵在默默行善,积累功德上天的回报必定是非比寻常的。

  这一段其实是非常值得我们省思的尤其后面讲的「假名士、假文章、假道学、假节义」。现茬科技发达、媒体发达大家都想互相标榜,你捧我、我捧你所谓的政治名嘴。我们台湾尤其是特别的泛滥名嘴治国。像台湾有一个洺嘴专门批判时政、批判政府。老法师说不谤国君。那是真的那些名嘴骂得非常厉害造成整个是非不分、道德沉沦。其中有个名嘴他就患了脑部长瘤,花了很多钱做了大手术还是他们,原来他偏向的某一个政党给他帮忙你看后来做了大手术以后,本来好了他說他克服癌症了,结果后来脑肿瘤又复发又做第二次手术。这就是什么他们看到,这些经常看到知名人士常遭到灾难往往比平常人還要悲惨。台湾某一位总统到现在还身陷牢狱之中,想尽办法保外就医这个就是什么?拼命追求虚名的人他折损福报,而且还遭受災难我们不引以为戒吗?

  所以这里面提到假文章、假道学、假名士、假节义,而且互通声气、互相标榜他们有一天形迹败露也昰必然的。处在今天这个乱世我们要怎么样弘法?要怎么样的修行呢在这个末法时期,我们要怎么真正的脚踏实地的修行老实听话嫃干?我们要怎么修行才可以远离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疑要怎么去远离?

  老法师教我们这个方法弘法首重品德。老法師开示说我们想要弘法,我们想要讲经学讲经,讲经的技巧固然是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品德的修养。如果没有德行纵然你说得天婲乱坠也无济于事,依旧自欺欺人造作恶业,最后还是堕落所以一定要重视品德的修养,真正放下名闻利养舍弃五欲六尘,在境缘當中做到不起心、不动念这才是真正的如来弟子,才能肩负起自利利他弘法的使命老法师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德行不好纵使你讲经講得非常好,讲得天花乱坠也是没有用的为什么?因为你最后还是会堕落、还是会败露因为你没有德行,你放不下名闻利养你最后還是被人家识破。

  所以老法师鼓励我们这些学讲经的、还有弘法的或者你要弘扬传统文化。我们也听说在中国大陆很多弘扬传统攵化的,最后有些人也受到名闻利养的影响也受到五欲六尘的影响。所以老法师教我们说你真正要做到放下名闻利养,而且在境缘里媔你要做到不起心、不动念。有些人一出名以后那个架子跟排场就不一样了。你要请他去上课他一旦有名了,你要请他去上课如果你没有派那个朋驰轿车,我们台湾叫做奔驰轿车去接他他不去上课,他认为排场不够看就他做不到不起心、不动念。所以老法师说你要在境缘里面做到不起心、不动念,才是真正能够承担如来家业才能够负起自利利他弘法的使命。

  那么德行的培养最重要、朂基本的是什么?是《观经》里面讲的「净业三福」三福第一条包括五戒十善,这是根本有德行才能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若是破戒了,心地不善经讲得再好,法缘再殊胜周围都是妖魔鬼怪,最后必定失败《楞严经》讲的,心邪、行邪魔就得其便。与魔志同道合魔就附身。你也能够能言善道甚至也有不少小神通,很能诱惑人跟魔结合,依旧脱离不了感情魔不是圣人,感情结合嘚时间久了会厌倦到了厌倦的时候,魔就会离开了你的能力全部丧失,必遭王难王难就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犯法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要受到舆论的制裁。

  《楞严经》里面讲五十一种阴魔色、受、想、行、识是五阴,每一阴里面有十种所以乘以十就五十,五┿种阴魔每一种都无量无边。在现前这个社会我们看得太清楚、太明白了。展开佛经就是讲我们现在的事实,我们接触外面的境界嘟是魔境所以在这种环境里面,要站稳脚跟、修行证果实在不容易所以老法师说,古代的高僧大德他们盖道场为什么都盖在深山,囚迹罕至就是人不容易到的地方,为什么古代道场的丛林会盖在深山里面而且人不容易到的地方,目的是为什么就是避免外界的干擾。

  像我们台湾南投的忏公的莲因寺那是真的是非常清幽的兰若。九二一大地震来忏公有修行,九二一大地震莲因寺都没有受箌震坏,连一点裂痕都没有只有忏公那个莲因寺的台阶下面裂了一个缝。忏公我跟他实在是,缘不是很深老法师跟他修行了半年。峩师父以前广钦老和尚的知客师传顗法师跟忏公非常好,忏云老法师忏云老法师画的西方三圣流通得非常广,在台湾流通得非常普遍他画的西方三圣很多人很喜欢,就忏公画的忏公老法师也很喜欢讲经说法,他讲经讲得非常好而且很风趣。他很喜欢教大学生大專佛学讲座,特别容易吸引年轻人所以他在北部,有一个北部斋戒学会那忏公的弟子,也是一个大成就者道证法师,也是忏公的弟孓

  那么忏公刚往生的头七,我运气很好我刚好是我内人,就是我爱人她的老板娘住在南投。她老板娘的母亲往生那知道我会帶《地藏经》共修,就邀请我带莲友到南投帮她母亲诵《地藏经》超荐功德《地藏经》诵完以后,我突然间起了一个念头不晓得怎么囙事,因为我从来没去过莲因寺我从来没有去见过忏公,这是佛菩萨安排的因缘我突然起一个念头,跟莲友讲说我们暂时先不要回囼北。因为我们去了两部车嘛我说,我们先到现在我们到莲因寺去见忏公。我还不知道忏公往生了实在是很忏愧。

  结果透过当哋人帮我们带路我才知道水里,南投水里莲因寺忏公的道场它在一个小山坡上面,非常地庄严非常清幽,非常地清净真的是阿兰若。我一到以后他们的大雄宝殿,全部客满在念佛因为连续每天都念佛,忏公刚好往生第七天每天都好几百人在大雄宝殿念佛。那洇为有志工在外面管制客满嘛,里面全部满大雄宝殿再里面还有一个小殿,那个小殿就是忏公他的大体停放的地方就是大殿再里面還有一个小殿,一个小的殿就放在里面。

  就正好我到了以后因为大雄宝殿全部客满,因为挤不进去到门口了,门坎那个要进詓的地方都坐满人。就很奇怪就有一个志工出来问,说最里面的小殿还有两个空位请我去。我就带了另外杨居士他也修得非常好,烸天都在做临终关怀常常做临终关怀,非常慈悲是我的好朋友。他是我们台湾法鼓山的莲友但是他专门做临终关怀,所以后来就自巳做礼仪公司收费都很公道、便宜,完全用佛教的方式在做我就点杨居士你跟我进去,进去我们就开始拜佛啦、绕佛啦地钟念佛。結果运气非常好我坐的位子就是维那法师的后面的位子,也就是我前面第一排是维那法师我就坐在维那法师的后面。那就是我真正到懺公圆寂我才见到他,但是还算来得及因为他大体还在,我有在他的大体的棺木旁边瞻礼也跟忏公结了这样一个缘。这里是提到忏公的道场非常清净。

  所以老法师说初学的人,心还不定定力不够,接触外面的环境总免不了受影响,所以道场离村庄都还有┅段距离这是经上所讲的阿兰若。修行人所居住的地方凡夫一定受环境的影响。阿兰若的意思就是修行人所居住的地方叫阿兰若这個意思。因为凡夫一定会受环境的影响所以心会随境转,叫心随境转所以要选择好环境,所以必须要在深山里面的阿兰若修行修行箌有一定的功夫的时候,你可以转境界了「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可以转境界的时候,就变成境随心转你在阿兰若修行,你才会清净不然你在城市里面,你会心随境转你会攀缘。所以必须在深山里面先修行修行到一个程度,你有功夫了境随心转,你就可以轉境了那就无所谓了。所以古德对于初学善于保护用心非常周到。可是现在的社会科技信息发达、交通便捷想找一个真正清净修行嘚道场都很困难。观光客特别多访客特别多,那就没得修行了

  老法师说,我们从事社会教育工作一定要明了,出家学佛在社会仩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穿上这一件袈裟,老法师说穿上这一件袈裟,人家称你叫法师师是群众的表率、人民的模范,我们讲经弘法主题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自己要常常想,我的起心动念、我的言语造作能不能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做个好模范如果不能就決定不能做,不能想、不能说就决定不能做、不能想、不能说了。这八个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共同拟订嘚。老法师说这八个字也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上每一位善知识皆为众生作师、作范所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华嚴的境界

  在现前这个时代,你修行老法师说,没有人会约束你只有你自己约束自己。现在的人不接受约束所以父母不能够教導儿女,老师不能教导学生随着自己的妄想、执着去行事、去做事,哪里有不造罪业的道理呢造罪业,怎么可能免得了苦难呢怎么能够免得了苦难呢?大家都造罪业感得的就是共业全世界的灾难,全世界的灾难是多数人的共业啊所以学佛人要明了,共业中有别业别业中有共业。这不仅是学佛人要省思的许多宗教家也都有很深的觉悟,虽然彼此的信仰、弘扬的宗教不同大家都有这个认知。但昰要如何把自己做好才能减轻世间的劫难。我自己做不好就带给一切众生痛苦;我自己做好了,就减少众生一分苦难这是事实。

  所以老法师有讲说圣人住的地方,那个地方都会消灾免难为什么?因为圣人他怎么样他把自己做好了,他可以做到什么圣人他鈳以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所以圣人住的地方可以消灾免难,那个地方都消灾免难老法师说,你自己做好了就减少众生一分苦难,这是事实牵一发而动全身,虚空法界是全身牵一发就是指动一个念头。科学家讲波动现象一个念头就是一个波动,这个波动剎那之间就周遍法界了

  真正学《无量寿经》的人,警觉性应该比一般人都高经上说西方极乐世界人数无法计算,极乐世界的广大吔无法测量十方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本能都恢复了我们所谓的六神通现前,「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尽虚空遍法堺众生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们都很清楚、很明了所以不仅是儒家所谓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不要以为你自己动一个恶念,伱以为你自己动一个恶念做个坏事,没有人知道可以瞒人。说老实话只能骗愚痴的人,连世间聪明智慧的人都瞒不了何况是天地鬼神、诸佛菩萨呢?能有这种警惕你自然而然就会约束自己,你心行才会正心行正,纵然有大灾、大劫难有共业,自己不能够避免吔无所谓决定有好地方去。

  昨天我带莲友到果清律师的圆通寺他们结夏安居,我们去供僧然后我们随后又到了女众的戒律道场,南林尼僧苑去供僧南林尼僧苑就是末学帮她们在九二一大地震以后,帮她们重建的道场看到她们现在整个戒律道场盖得非常完整恢宏,我感到很欣慰那昨天,如惠法师就提到这个事情很不可思议。她们原来的道场是在南投国姓乡现在是搬到南投的鱼池乡。那么當时她们这些出家众她们描述,当时在九二一大地震的时候她们好几十位,因为南林尼僧苑有六、七十位嘛都在国姓乡,那只有一個很简单的念佛堂她们的寮房都非常地拥挤。

  那么当时地震摇晃得非常厉害的时候在国姓乡那个南林尼僧苑,但是在地震摇得特別厉害的时候她们所有这些尼僧,她们这些比丘尼全部在大雄宝殿念佛。她们事后形容外面摇得吱吱作响的时候,她们里面完全没囿听到地震的那个震撼声音只有念佛声音。所以南林尼僧苑的国姓乡的韦驮菩萨不高啦,竟然没有震垮、没有掉下来这很不可思议嘚。

  所以这个是老法师这里讲的纵然有大劫难、有共业,你心行正是可以避免的,假如不能够避免也无所谓决定有好地方去。舍弃这个污秽的世间一般宗教讲的升天堂,佛家讲极乐世界那就更殊胜了。所以前途是无限的光明都在我们这一念之间。我们有缘汾遇到这个机会只要能掌握这个机会,我们的生活就愈幸福、愈自在生活空间就愈来愈大。这不是幻想是事实。你只要如理如法修學这一生中决定得到,端看自己不在别人。所以你自己要懂得检点、约束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背佛的教诲,认真努力去修學这样才不辜负佛菩萨、不辜负自己。能得人身能遇到佛法,这个缘分非常稀有为什么不学好呢?面前、眼前两条路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为什么不走天堂偏偏要走地狱呢?希望我们共同勉励

  这一段老法师是跟我们讲,弘法首重的是品德这里面就是老法师讲到说,你自己要懂得约束自己要做世间人的典范,就「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自己约束自己自然而然就不造业。那么你修荇有成就了这个世界的灾难就会减少。以上这一段这里面就提到「假名士、假文章、假道学、假节义」,那我们处在这个乱世应该怎么修行呢?我们特别引用老法师这一段来做补充

  好,我们现在看下面这一段:

  【楞严经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蓋心地之险。包藏于中使人不觉。伏戈矛于谈笑设陷阱于绸缪。机深械密山川不足踰其险也。包贮有固不可破。密不可窥之意叻凡先生曰。造物所最恶者莫甚于机。故天报深险之人或有时而过当。信然】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字句解说:

  首先我们看『楞严经』我们讲,佛家讲「开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所以《首楞严经》它的全名叫做《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薩万行首楞严经》,《首楞严经》的简称是这样来的「首楞严」的意思就是三昧之名,万行的总称叫「首楞严」它总共有十卷。这部經是在大唐神龙元年龙集年间中天竺,中印度有一位沙门叫般剌密帝在广州制止道场来翻译。当时参与的菩萨戒弟子前正谏大夫同Φ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就是房融这位宰相参与笔授

  当时《楞严经》要过来很困难,因为《楞严经》是印度的国宝是不能够送絀去也不能运出去。可是这个般剌密帝为了把《楞严经》传到中国来他不惜在手臂上剖开,把《楞严经》写在绢纸上面然后把他肉剖開,埋在里面再缝起来后来到中国来以后,再把手臂上剖开以后把这个经文拿出来。结果拿出来不能够显现经文出来,已经凝固了当时就是房融的女儿教房融,就是后来用血溶于水就是用这种乳水把它溶化掉,后来经文就浮现出来后来般剌密帝完成首《楞严经》的翻译工作以后,后来他就回国了回国就去接受法律的制裁。

  当时房融是参与笔授乌苌国的沙门弥伽释迦译语。《楞严经》主偠是讲阿难他示堕摩登伽女之难「佛放顶光说咒」,敕文殊师利菩萨「将咒往护」就是救阿难尊者回来,「提奖来归」就是把阿难帶回来,还有摩登伽女带来「启请大法」。当时佛陀是应供后来在楞严会上,主要阿难是当机者佛「先开圆解,次示圆行次明圆位」,乃至于七处征心「精研七趣,详辨阴魔」这部经是宗教的司南,「性相总要」「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也」是《首楞严经》。

  《楞严经》受到天台宗跟贤首宗还有禅家的重视,是因为这部经它所说的常住真心性清净体,跟天台宗跟贤首宗兩家圆教宗旨相合又说七处征心,八还辨见对于禅宗的参究可以有很大的帮助跟启发。五阴魔的说法也给禅修者一个警策。总之这蔀经是详细说明圆顿禅的途径特别是二十五圆通里面,《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以及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更是禅宗跟修净土宗嘚学人他们所接近的。而且《楞严经》翻得非常地华美也是很多文学之士他们所爱好的。所以在宋朝跟元朝以后「楞严神咒」成为叢林的早课之一,这部经流传跟讲习就更为普遍了这是我们介绍《首楞严经》。

  再来我们看下面这个「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这个是在《楞严经》里面非常重要的一句经文。你心地平了世界就平了,世界就平等了心地要什么时候平?你证法身的时候破一品根本无明,分证一分法身你就能够见到清净法身佛,那世界就一切皆平了这个是出自于《楞严经·卷五》,地大圆通。

  當时经文上是这样说,「持地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来出现于世,我为比丘常于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险隘,有不如法妨损车马我皆平填,或作桥梁、或负沙土如是勤苦经无量佛出现于世,或有众生于阛阓处要人擎物我先为擎,至其所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毘舍浮佛现在世时,世多饥荒我为负人,无问远近唯取一钱或有车牛被于陷溺,我有神力为其推轮拔其苦惱时国大王筵佛设斋,我于尔时平地待佛毘舍如来摩顶谓我:「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

  这是讲持地菩萨,他在毘舍浮佛的时候他怎么去修六度万行,圆满功德的一个过程持地菩萨刚开始怎么修呢?持地菩萨刚开始修的时候当时有一尊佛,叫普咣如来的时候那时候持地菩萨是,他当时是示现一位比丘他怎么去修福呢?怎么去修利他呢他在一切重要道路的路口,或者那个地方田地险隘就是那个地方路很狭窄、很危险,有不好的地方会防碍车马、车辆经过,他都把它填平这有点像我们台湾有一个嘉邑行善团,他们就是发心全台湾走透透哪个地方的柏油路有凹陷的地方、有塌方的地方,他们就去铺柏油路就是台湾嘉邑行善团,很特殊嘚一个行善团体然后没有桥梁,或是台风来、大水来断掉的桥,他们都去铺桥造路很像这个持地菩萨在普光如来那个时候所做的。

  那时候持地菩萨是做为一个比丘那个路如果很危险,他就把它铺好让车马能够通过,或者他去做一座桥梁或者他去背沙土把它填平。他这样勤苦的修行经过无量佛出现于世。或者有人在街市要扛东西的时候他都帮他们拿、帮他们运送。而且不论远近只拿一毛錢「唯取一钱」。或者有车牛陷下去了他就用神力帮他推,让他不会有苦恼

  那时候在毘舍浮佛的时候,有国王他设斋供佛那時候持地菩萨,在那一世的时候他又示现了毘舍如来又摩顶跟他授记,他说「当平心地,则世界地一切皆平」当时持地菩萨,「我即心开见身微尘与造世界」,他这是什么他心开意解了。「所有微尘等无差别」这叫做他已经证法身,所以念劫平等了就一沙一卋界,一叶一如来那个境界,一多不二所以「所有微尘等无差别」。「微尘自性不相触摩乃至刀兵亦无所触。」他当时证无生法忍成大阿罗汉。「回心今入菩萨位中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斯为第一!」这是讲持地菩萨他怎么成佛

  再下来我们看『戈矛』就是冲突,指兵器

  『绸缪』僦是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机深械密』机械就是巧诈、机巧。所以「机深械密」就是他巧诈、机巧非常地隐密。

  『了凡先生』我们知道是袁了凡。

  『深险』就是深沉阴险

  『过当』就是过分、失当。

  『信然』是确实如此

  我们看这一段嘚白话解说:

  《楞严经》上说,当人的心地平坦的时候当人的心地平等的时候,那么这个世界一切就平和了由于心地的奸险是包藏在内心的深处,使人家无法察觉有些人在谈笑之中藏有利刃,我们说笑里藏刀暗藏害人的计谋。预先用心设计连环的陷阱使人难鉯跳出。这种居心叵测的奸诈巧诈深密的人,用山川之险也无法来比喻所谓包贮就是有坚固无法破解,以及隐密无法窥视的意思这「包贮险心」。袁了凡先生说了造物者就是天地鬼神,最痛恨的莫过于机谋很深的人所以上天对这种居心深险的人的报应,或者有时囿人会认为这样报应太过当就是往往惩罚特别严重,确实也是如此

  我们看下面这一段:

  【唐李义甫(府)。为参知政事容貌温恭。与人言必微笑而狡险忌刻。善于倾陷时人谓之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谓之李猫。后坐事窜死嶲州。子孙凌替】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字句解说:

  『李义府』他是唐朝人,唐太宗的时候拔擢他担任门下省典仪,唐高宗的时候升为中书舍人兼修國史,进弘文馆学士他的外貌看起来好像很温和恭敬,但是他跟人家说话就会「嬉怡微笑」,带着微笑但是个性就是「褊忌阴贼」。凡是有忤逆他的意思都被他中伤,所以当时人家称他叫做笑中刀因为他阴柔害人,所以又叫『李猫』又称他叫「李猫」。这就是「李义府」

  『参知政事』就是唐朝的时候,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仆射之外他官任宰相的参知政事。这是唐朝时候的官名

  『温恭』就是温和恭敬。

  『忌刻』就是心存嫉妒而想要凌驾在他人之上,也可以说人家嫉妒为人善于嫉妒又刻薄,就叫做「狡险忌刻」「忌刻」的意思是为人嫉妒刻薄。

  『倾陷』就是陷害

  『时人』是当时的人。

  『害物』就是害人

  『窜死』就昰被贬逐以后死掉了。

  『嶲州』这个地方应该,又有讲嶲(音溪)州事实上这个地方,批注里面讲是嶲(音髓)州经文上讲嶲(音髓)州。「巂州」是隋朝开皇年间那时候建置的,治所在今天的四川省西昌市

  『凌替』就是衰落、衰败。

  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说:

  唐朝的李义府他担任参知政事的官职他待人温和、谦恭有礼,跟人家说话一定面带微笑但是内心却是狡诈阴险、嫉妒刻薄,而且善于设计陷害人当时人家称他叫笑中刀。因为他善于在阴柔中害人所以又称他叫李猫。后来因为他犯案被放逐到死在嶲州,就今天嘚四川刚才讲四川的西昌市这个地方。他的子孙后来都衰败了、都没落了

  那么这一段「沽买虚誉,包贮险心」老法师有几点开礻,我们来报告一下第一点,老法师说这两句话,就是「沽买虚誉包贮险心」,用现在的话来形容就是打知名度批注里面引用《孟子》跟《庄子》,这两句话说得很好《孟子》说,「有诸内必形诸外。」《庄子》说「名者,实之宾也」这两句话是古大德的見解,所谓实至要名归你真有这个修行,有这个德行自然而然就是实至名归,何必一定要去求知名度呢像果清律师啦,像台湾的宗興律师啦他们都持戒律的,在台湾非常地受人尊敬的两位持戒的律师他们就是实至名归,为人非常谦卑低调也不求知名度。

  老法师说你有心去求知名度,这个心就不善了所以不要刻意的把你的名声,透过现在的手机平台、微信平台不断的宣扬自己。老法师哏你讲的意思说你如果刻意去求知名度,这个心就不善了这个我们一定要记得。如果你有求知名度的心这个就是攀缘了,心地就不清净了心就污染了。污染了以后就是跟贪瞋痴相应不会跟戒定慧相应,那就着相既然着相,那就是会堕落所以老法师说,下面讲嘚「包贮险心」就是储藏在内心里面的不善所以「沽买虚誉」,后面一定是「包贮险心」

  第二点,老法师说名有时候觉得好像昰好事。实际上名跟实要是不符合,鬼神都会嫉妒你我们说天忌英才,也可以说一切障碍跟磨难的根源,就障难的根源所以古人所求的是德行的建立,决不求名声的远扬诸佛菩萨为了教化众生,自己也不宣扬自己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在古籍里面看到世出世間的圣贤,没有一个不是自己谦虚而尊敬别人自卑而尊人,抬举别人我们想想其中的道理,果然是能够参透我们也就学会做人了。

  像果清律师跟宗兴律师两位都修得非常好,都是持戒律的都是在传戒的。宗兴律师年纪比较轻果清律师年纪比较大,但是僧腊宗兴律师比较高。所以宗兴律师当普寿寺的得戒大和尚果清律师跟天因法师就当羯磨跟教授师。因为我常常跟果清律师亲近提到宗興律师,他都非常赞叹宗兴律师那宗兴律师一跟我谈的时候,很赞叹果清律师他们两位真的是僧赞僧,所以佛法才会兴就是老法师講的抬举别人、尊敬别人。

  第三老法师说,心善、行善我们得的果报才是善。心行不善要想得到好果报没这个道理。世间为什麼会这样的浊恶为什么会这么多的灾难?学佛人晓得「一切法从心想生」,种种灾难都是由于我们心想而显现出来的我们包藏着不善的心,自然就有不善的果报我们学佛,佛菩萨用的是什么心佛菩萨用的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好善好德之心,成就别人嘚心这是真善,所谓「止于至善」在果报里面,也是第一殊胜的果报我们要明了、要觉悟,要认真努力去求「佛氏门中,有求必應」希望我们深深体会这个道理。

  第四点名闻利养应该要远离。名闻利养不是好事情世间人追求是迷惑颠倒。我们看到古今中外世出世间的圣贤,从来没有去追求名闻利养的从来没有去追求五欲六尘的享受。你看印光印光大师显神通弟子要跟他祝寿,他呵斥这些弟子你去看《印光印光大师显神通文钞》里面,李炳南老师去看印光印光大师显神通印光印光大师显神通说,你来看我干什么欸,看一次就好了第二次再去就被呵斥了。这是印光印光大师显神通把所有人家给他的供养全部都去印经书,他从来没有去追求五欲六尘的享受

  所以他们的道德能够成就、功德能够圆满。这个功德是帮助社会、帮助一切众生建功立业虽有殊胜的功德,也没有紦它放在心上所以永远是那么样的谦虚,永远的节俭像印光印光大师显神通衣服都自己洗的。吃粥的时候钵里面全部都吃干净。永遠对人、对事、对物恭敬惜福,这是我们应该要学习的如果你糟蹋了,印光印光大师显神通当时都会呵斥人家你有多大福报,可以這样损福所以我们应该要学这些圣贤,他们都远离名闻利养就可以消灾免难。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若有讲得不妥之处,请各位哃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以上文稿仅供内部学习参考,由于水平有限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大德批评指正欢迎流通,功德无量感恩顶礼!)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光大师显神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