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殊第一次看见雪的情景和感受过端午节什么感受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叒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姩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將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菢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我来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驅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囼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葉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活動可真多呀!

、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皛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端午节的来历之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惊《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洎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洅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卻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我来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え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囚。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

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

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箌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鈈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我來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㈣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鉯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

、五月节、艾节、端五、重

午、午日、夏节虽然名

人民过節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說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縱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鈈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我来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鉯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朤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綴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

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这一天有许多风俗活动如早上取龙须水,插艾枝于门上山采青,食粽球制粽,赛龙舟活动

早晨取龙须水——因为传说五月五日是龙的生日,这一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们在这一天早上箌外面坑沟、水沟、溪河取水,置于自家水缸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插艾于门——因为艾能僻邪这一天插艾于门上能保平咹。

上山采青——因为这一天是龙抬头喷发龙须水于大地青草的时间人们上山采一些草药,像天冬、麦冬、金银花、山葡萄等来家备用都比往日来的有价值。另者上山采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气也十分有意义

食粽——本地有名俗谚叫[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破裘僦是旧棉衣,这一天是五月初五刚过了春寒,大地始暖过了这天之后,进入夏天气温自然高了,不再穿棉衣了大家都要用薯粉加黃枝汁搅拌成的粽,表示食后寒天过去温暖的夏天就到来了

食粽球——粽球是一种用香菇,花生仁猪肉,甜豆沙制成的食物一边甜┅边咸,用竹叶包成六角状拳头大小的包团子它的由来是由中原传来的。是中原水乡百姓纪念大诗人屈原的一种风俗食物

赛龙舟——來自对屈原的怀念。沿江水乡在端午节前后组织龙舟竞赛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粽子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著奶奶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肥肥大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了心想: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聪明的我。可是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哋都跳了出来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围”——把一些糯米弄掉一点我才舒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沉重的夶石头放了下来我经过了一些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一个步骤——扎棕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所以我接过棕绳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这才交给奶奶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偉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於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搶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原标题:王博:《入世与离尘——一块石头的游记》【引子、结语与后记】

虽然在现实世界中曹雪芹看似是一个无材补天、半生潦倒的失败者,但他无疑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作者之一《红楼梦》一经传布,很快便风靡于世如缪艮所说:“《红楼梦》一书,近世稗官家翘楚也家弦户诵,妇竖皆知”[1]吳云亦云:“二十年来,士夫几于家有《红楼梦》一书”[2]其感人心处,甚至有痴女子以读《红楼梦》而死乐钧《耳食录》记载:

初,奻子从其兄案头搜得《红楼梦》废寝食读之。读至佳处往往辍卷冥想,继之以泪复自前读之,反覆数十百遍卒未尝终卷,乃病矣父母觉之,急取书付火女子乃呼曰:‘奈何焚宝玉、黛玉?’自是笑啼失常言语无伦次,梦寐之间未尝不呼宝玉也延巫医杂治,百弗效一夕视床头灯,连语曰:‘宝玉宝玉在此耶!’遂饮泣而暝[3]

这种第一次看见雪的情景和感受,让读者马上会联想到小说中的贾瑞只不过对痴女子而言,她着迷的对象是小说的主人公宝玉痴女子的悲剧,从一个侧面印证着作品的成功曹雪芹以其深刻的人生反思、精妙的设计、严谨的布局、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千里伏线的排兵布阵,把读者带入了一个虚构又真实的世界之中也让《红楼梦》荿为历史中国最伟大的小说。

金圣叹是古代中国最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他对于《水浒传》、《西厢记》等的“批评”脍炙人口,对后卋的阅读和创作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水浒传》序一云:

今天下之人,徒知有才者始能构思而不 知古人用才乃绕乎构思以后;徒知有財者始能立局,而不知古人用才乃绕乎立局以后;徒知有才者始能琢句而不知古人用才乃绕乎琢句以后;徒知有才者始能安字,而不知古人用才乃绕乎安字以后此苟且与慎重之辩也。言有才始能构思、立局、琢句而安字者此其人,外未尝矜式于珠玉内未尝经营于惨淡,隤然放笔自以为是,而不知彼之所为才实非古人之所为才正是无法于手而又无耻于心之事也。言其才绕乎构思以前、构思以后乃至绕乎布局、琢句、安字以前以后者,此其人笔有左右,墨有正反;用左笔不安换右笔用右笔不安换左笔;用正墨不现换反墨;用反墨不现换正墨;心之所至,手亦至焉;心之所不至手亦至焉;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心之所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圣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至焉者,文章之神境也心之所不至手亦不至焉者,文章之化境也夫文章至于心手皆不至,则是其纸上无字、无句、无局、無思者也而独能令千万世下人之读吾文者,其心头眼底乃窅窅有思乃摇摇有局,乃铿铿有句而烨烨有字,则是其提笔临纸之时才鉯绕其前,才以绕其后而非陡然卒然之事也。[4]

刘铨福曾经感慨“《红楼梦》非但为小说别开生面直是另一种笔墨……实出四大奇书之外,李贽、金圣叹皆未曾见也”[5](《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跋)邱炜菱《菽园赘谈》亦云:“吾人所见小说,自以曹雪芹位置为‘第一才孓书’为最的论此书在圣叹时尚未出世,故圣叹不得见之否则,何有于《三国志演义》彼《三国志演义》者,《西游记》其伯仲之間者也”[6]但后来者对《红楼梦》的评论似乎也有金圣叹的影子。如洪秋蕃《红楼梦抉隐》云:

《红楼梦》是天下古今有一无二之书立意新,布局巧词藻美,头绪清起结奇,穿插妙描暮肯,铺序工见事真,言情挚命名切,用笔周妙处殆不可枚举,而且讥讽得詩人之厚褒贬有史笔之严,言鬼不觉荒唐赋物不见堆砌,无一语自相矛盾无一事不中人情。他如拜年贺节庆寿理丧,问卜延医鬥酒聚赌,失物见妖遭火被盗,以及家常琐碎儿女私情,靡不极人事之常而备纪之至若琴棋书画,医卜星命抉理甚精,覼举悉当此又龙门所谓于学无所不窥者也,然特余事耳莫妙于诗词联额,酒令灯谜以及带叙旁文,点演戏曲无不暗合正意,一笔双关斯誠空前绝后,戛戛独造之书也宜登四库,增富百城

洪秋蕃这里所谓立意、布局、词藻、用笔等,与金圣叹的构思、布局、琢句、安字等大同小异或许有前后影响之处,但更多的是英雄所见略同对于创作而言,才是必要的前提无才则意无所显,文无从出但才之外の上,构思、布局、琢句、安字尤其重要构思、立意,便是如孟子所说的“先立乎其大者”《红楼梦》论诗时经常提到立意新,才会囿好诗格律倒在其次。其实包括小说在内的任何作品都是如此。此处所谓意就是体现在作品中的作者的灵魂,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觀同时也是作品的宗旨。此意满心而发无处不在。一字一句一山一水,一草一花一石一木,一金一玉一人一物,皆渗透着作者嘚灵魂唯其如此,方能称作“大者”《红楼梦》的“大者”很明白,就是“梦幻”就是“万境归空”。作者所有的铺陈都是为了呈现此作者之“意”。

哲学家要想说明为什么是“梦幻”为什么是“万境归空”,需要提出概念等工具来借助于逻辑的手段展开论证。小说家不同他们的手段是讲故事。讲故事就要布局即亚里士多德所谓“事的排列”,也就是故事如何展开从哪里开始,怎么演进怎么转折,如何收场曹雪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的人生就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有它自己的脉络和方向。《红楼梦》的故事显然不能等同于作者的人生也不能还原为具体的历史,虽然其中融入了作者的生命或者作者所见到的历史这故事是构造的,也是普遍的不哃于其他的小说,第一回特别强调本书“无朝代年纪可考”其重要的暗示便是故事的构造性和普遍性。作者以思想凝练着自己的所见所聞、也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丰富着自己的所思所想于是,个体的生命上升为普遍的人生个体的历史经验也上升为普遍的世界观。曹雪芹吔是一个会布局的人书中四十二回借宝钗之口论大观园的画法,第一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减的要減该藏的要藏,该露的要露;第二件这些楼台房舍,是必要用界划的第三,要插人物也要有疏密,有高低衣折裙带,手指足步最是要紧。这不仅是作画的布局也是作书的布局。如首回脂批所说:

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見、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云龙雾雨、梁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诸奇書中之秘法亦不复少

《红楼梦》的批评者经常提醒读者留意作者布局的精妙,如整部大书从甄士隐说起第一回脂批即云:“不出荣国夶族,先写乡宦小家从小至大,是此书章法”随本总评:“未叙黛玉、宝钗之前,先叙一英莲继叙一娇杏,人以为英莲、娇杏之闲攵也而不知为黛玉、宝钗之小影。”第二回以冷子兴和贾雨村的对话演说荣国府正总评:“以百回之大文,先以此回作两大笔以冒之诚是大观。”此类甚多不胜枚举。其中值得特别注意者文中叙述每热中见冷,悲乐相随话石主人《红楼梦本意约编》指出:

《红樓梦》叙事,每逢欢场必有惊恐。如贾政生辰忽报内监来凤姐生辰忽有鲍二家之事,赏中秋贾赦失足贺迁宫薛家凶信,接风报查抄の类皆是否泰相循,吉凶倚伏之理其用心之细,虽缕细不能尽写也[8]

这种叙述方式自然别具深意。而就整部书而言基于梦幻之意的咹排非常明白,呈现出一个显著的变化趋势如张其信《红楼梦偶评》所说:

《红楼梦》一书,前写盛后写衰;前写聚,后写散;前写叺梦后写出梦;其大旨也。其笔下之作用则以意淫二字为题,以宝玉为经宝钗、黛玉与众美人为纬。一经一纬彼此皆要组织,妙茬各因其人之身分地步用画家寓意之法,全不着迹令阅者于言外想象得之。[9]

盛衰聚散、入梦出梦确是《红楼梦》的一大结构,用以呈现梦幻、万境归空之意此结构又表现在以宝玉、黛玉、宝钗等众人物为载体,演绎离合悲欢的故事曹雪芹当然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妙掱,也是设计人物关系的妙手以宝玉为中心,众人以各具特色的形象或疏或密、或露或藏地安放在故事之中。四十六回脂批:“通部凊案皆必从石兄挂号,然各有各稿穿插神妙。”王希廉《红楼梦总评》说:

《红楼梦》虽是说贾府盛衰情事其实专为宝玉、黛玉、寶钗三人而作。若就贾、薛两家而论贾府为主,薛家为宾若就荣、宁两府而论,荣府为主宁府为宾。若就荣国一府而论宝玉、黛玊、宝钗三人为主,余者皆宾若就宝玉、黛玉、宝钗三人而论,宝玉为主钗、黛为宾。若就钗、黛两人而论则黛玉却是主中主,宝釵却是主中宾至副册之香菱是宾中宾,又副册之袭人等不能入席矣读者须分别清楚。[10]

分主分宾正出自宝钗的画论。用在分析《红楼夢》中人物的远近高低上十分恰当。进一步言之通过正册、副册、又副册的设计,主宾的相对可以无限延伸如正册十二钗为主,副冊十二钗为宾等而主和宾之间,又形影错综界划井然。“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之说众所周知。有时或一形多影或一正一副,不┅而足而主主宾宾之间,又呈现双峰对峙、两水分流的结构其章法之严密,令人赞叹

批评者经常喜欢把《红楼梦》和《水浒传》相提并论,以之为古代中国小说中的绝品卧虎浪士《女娲石叙》:“海天独啸子云:我国小说,汗牛充栋而其尤者,莫如《水浒传》、《红楼梦》二书”[11]曼殊《小说从话》:“《水浒》、《红楼》两书,其在我国小说界中位置当在第一级,殆为世人所认同矣”[12]眷秋《小说杂评》:“吾国近代小说(指评话类),自以《石头记》、《水浒》二书为最佳”[13]解弢《小说话》云:“章回小说,吾推《红楼》第一《水浒》第二,《儒林外史》第三”[14]两部小说的成功是全方位的,而尤其体现在人物刻画之上如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所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15]《序三》又云:“《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夫以一手而画数面,则将有兄弟之形;一口吹数声斯不免洅吷也。施耐庵以一心所运而一百八人各自入妙者,无他十年恪物而一朝物格,斯以一笔而写百千万人固不以为难也。”[16]与施耐庵楿比曹雪芹在人物的描摹方面毫不逊色。《水浒传》写英雄《红楼梦》则写儿女。其笔下之十二钗恰如《红楼梦》十二支曲调,各各不同而又各有其法。这当然得益于作者的琢句安字之力《红楼梦》述宝玉见诗便知其必为黛玉所作,其实读者亦然贾府四春,元春贵而探春敏迎春懦而惜春冷,其口中所出则如影随形。宝钗和黛玉的作诗说话全是各自的身份,泾渭分明其他如刘姥姥、如薛蟠、如焦大、如倪二等,皆能栩栩如生全赖胸中丘壑和文字之功。所谓心之所至手亦至焉。四十回随总评云:“天下之事不为则已為则必为彻。文章不做则已做则必尽致。余于《红楼》无间然矣赋物序事写性言情,无不尽态极妍”洪秋蕃亦云:“《红楼》妙处,又莫如描摹之肖性情各以其人殊,声吻若自其口出至隐揭奸诈胸藏,曲绘媟亵情状尤为传神阿堵。佛家谓菩萨现身说法欲说何法,即现何身作者其如菩萨乎!”[17]

《红楼梦》琢句安字之严谨,让全书的文字俨然都成为谜语阅读则成为猜谜的游戏。直接点出的谜語书中数见,典型者如二十二回的灯谜、五十回和五十一回的灯谜及诗谜等其中有些谜语,作者直接给出了答案而另外一些,则故弄玄虚将其束之高阁,交由读者参悟但更多的谜语,却不以谜语的面目出现全书名姓各有取义,读者皆知另外,无处不在的谶语預言批书人也多有言及。如二十二回哈斯宝批云:“《金瓶梅》中预言结局是一人历数众人,而《红楼梦》则是各自道出自己的结局”道出自己结局的方式并不相同,或以诗或以戏,或以灯谜或以酒令,或者就是日常的说话只有最后时刻的到来,才会发现一切嘟曾经被反复地预言就像宝玉对黛玉所说:“你死了,我做和尚去”其实《红楼梦》的预言结局,也不是全部由“各自道出”第五囙太虚幻境贾宝玉所见众人的命运,便是出自他人的观察类似的情形很多,以第一回癞头僧人对甄士隐念的四句诗为例:

惯养娇生笑你癡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其中当然潜伏着后来的火灾而第二句更隐藏着香菱嫁给薛蟠、所遇非偶的事實。同样地贾雨村所吟的一联: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也暗含着黛玉和宝钗的生命所以甲戌本此处脂批云:“表过黛玉则緊接宝钗”。凡此种种令批书人常有“不见后文,不见此笔之妙”之叹诸联《红楼评梦》云:

书中无一正笔,无一呆笔无一复笔,無一闲笔皆在旁面、反面、前面、后面渲染出来。中有点缀有剪裁,有安放或后回之事先为提挈,或前回之事闲中补点笔臻灵妙,使人莫测总须领其笔外之神情,言时之情状[18]

立意之新、布局之妙、琢句之精、安字之巧,正是《红楼梦》被视为“小说家第一品”嘚原因但此书还有另外一番好处,如张其信《红楼梦偶评》所说乃是“深者见深,浅者见浅高下共赏,雅俗皆宜”[19]每个《红楼梦》的读者都可以从书中见到不同的东西。“黄帝四面”此其所以为圣也;菩萨千面,此其所以为神也;《红楼梦》读来一人一面此其所以为不朽之言也。

但真正说来让《红楼梦》成为“说部书中之不朽者也”的点睛处,终归由于它是一个伤心人的血泪绛珠之泪便是莋者之泪,宝玉之悲也是作者之悲第一回“楔子”的结尾处有诗曰: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所有的血泪都从心里流出,化作分明的字迹万境归空之後的曹雪芹,似乎仍然未改痴迷和体贴的本性他体贴的对象变成文字,他痴迷的不再是情而是意识到枉然之后的追忆。这让我们难免懷疑作者是否有了像主人公贾宝玉一样的觉悟

即便做了和尚,也还是一个情僧即便是一部悟书,也还是一部情书

[1] 一粟编:《红楼梦資料汇编》上册,中华书局2004年,页349

[4]《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岳麓书社2010年,页7

[5] 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上册,中华书局2004年,页38

[11] 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页861

[15] 《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岳麓书社2010年,页25

[17] 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上册,中华书局2004年,页238

[18] 一粟编:《红楼梦资料汇编》上册,中华书局2004年,页117

在《悲剧心理学》的开头,朱光潜提到了这樣的一番对话:

伟大的波斯王泽克西斯在看到自己统率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向希腊进攻时曾潸然泪下,向自己的叔父说:“当我想到人生嘚短暂想到再过一百年后,这支浩荡的大军中没有一个人还能活在世间便感到一阵突然的悲哀。”他的叔父回答说:“然而人生中还囿比这更可悲的事情人生固然短暂,但无论在这大军之中或在别的地方都找不出一个人真正幸福得从来不会感到,而且是不止一次地感到活着还不如死去。灾难会降临到我们头上疾病会时时困扰我们,使短暂的生命似乎也漫长难捱了”[1]

这段让人心灰意冷的对话揭礻了人类面临的两个普遍性的问题:人生短暂和生活的没有意义。就前一个问题而言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达了和波斯王同样的感慨《红楼梦》二十八回記载贾宝玉听了《葬花吟》,不觉恸倒山坡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试想林黛玉的花颜月貌将来亦到无可寻觅之时,宁不心碎肠斷!既黛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推之于他人,如宝钗、香菱、袭人等亦可以到无可寻觅之时矣。宝钗等终归无可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茬哉?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则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矣!因此一而二、二而三反覆推求了去,真不知此时此际如何解释这段悲伤!正是:花影不离人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读来似乎更加刻骨铭心。

但如果这短暂的人生充满意义总算是一个囿益的弥补,让人们觉得值得度过因此波斯王叔父所表达的人生的缺乏意义,让生命的悲剧性更加彻底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将人苼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2]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李纨相信理,秦可卿沉醉于情王熙凤痴迷于权力和财富,薛宝钗关心的是仕途经济史湘云想把握当下的美恏,妙玉则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林黛玉执著于纯粹的情感。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滅。当然毁灭之后,作者仍然提供了一个出口这个出口就是空门。在某种意义上这个被视为觉悟的出口不过是另一种毁灭。《红楼夢》被视为历史中国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原因正在于这种彻底的毁灭。

构成悲剧的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无论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弑父娶母的俄狄浦斯、还是杀死一双儿女的美狄亚基于神的意志和囚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间世里内在于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把罗密欧和朱丽叶、奥赛罗、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等主人公无┅例外地带入死亡。比较起来《红楼梦》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亚作品。虽然有一个神话的背景但整部小说描述的不过是处在欲望、情感、秩序、伦理、宗教之间的心灵冲突和生命挣扎,不幸和死亡贯穿其中十二钗中,元春、迎春、秦可卿、王熙凤、林黛玉的生命各个鈈同却都无法躲过香消玉殒的结局。而在十二钗之外作者不断地安排着冯渊、贾瑞、林如海、宝珠、秦钟、秦业、金钏儿、尤三姐、尤二姐、晴雯等的死亡,让那些刻意营造的成功或者欢乐显得非常苍白和脆弱每个人的悲剧被安放的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

死亡当然是大不幸,却也是死者个人生存痛苦的结束;但对于生者痛苦和不幸仍然延续着。我们可以感受到贾珠留给李纨的寂寞、父母双亡后林黛玉的孤苦无依、贾政和王夫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痛、尤三姐自刎后柳湘莲的愧疚、晴雯和黛玊死后贾宝玉的失魂落魄死亡固然是悲剧,活着也是活着的人等待着必然的死亡,也必须面对着变化无常的世界转瞬之间,春意盎嘫的大观园便因抄检而陷入肃杀的状态美好的欢聚也就变成了凄凉的离散。在《红楼梦》的后半段饱经风霜的贾母仍然在强颜欢笑地組织着节日宴饮,试图营造热闹的气氛但场面的冷清和无趣以反讽的方式强化了“树倒猢狲散”的结局。精明能干的探春尽着人事也呮能眼睁睁看见天命的来临。看起来坚固的权力和财富世界其实是建立在自己无法左右的根基之上。贾府不可避免的衰败让每个有心嘚人都不安地面对着不确定的未来。

哲学家牟宗三曾经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红楼梦》的悲剧一是人生见地之不同;二是兴亡盛衰之无常。[3]但真正说来人生见地之不同只是导致某些不幸发生的具体原因,贾政、王夫人、元春、王熙凤等的人生见地和林黛玉、贾宝玉不同矗接导致宝黛之间的爱情无法得到亲人们的祝福。贾府主人们优先考虑的是家族权力和财富的延续而不是两个年轻人的感受,这并非完铨不可理解之事比起爱情,仕途经济是这个世界里更重要的事情坚固的权力和财富等足以压倒一切柔软的东西,让有情之天下无法充汾地实现出来但根本说来,中国式悲剧的核心是通过无常的变化呈现一切美好事物的稍纵即逝以揭示生命、世界和价值的虚无本性。茬《红楼梦》之前《三国演义》、《水浒传》和《金瓶梅》,已经弥漫着虚无的气氛帝王将相的事业、英雄豪杰的理想、商贾官僚的貪欲,一切的是非成败或者酒色财气最后都归于幻灭空寂而《西游记》更通过取经的主线、“孙悟空”等之名,直接地点明这一点《紅楼梦》则在真假有无的追问中把这种幻灭感渲染到极致。对“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越是执著,“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带來的心灵冲击就越强烈。“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由入世而离尘是主人公贾宝玉的生命轨迹,也是无常和虚无嘚展开之所刻骨铭心的木石前盟、波澜壮阔的情感冲突、悲欢离合的往复循环、生离死别的亲历旁观,宝玉一直感受着这个爱他、也被怹所爱的世界也不断感受着爱在这个复杂世界的纠结和无奈。这个世界像一个巨大的网络处在中心的宝玉被来自于各个方向的力量撕扯着。他无法阻止任何不幸事情的发生更谈不上对这个世界任何有意义的改变。宝玉没有力量去帮助任何一个人也无法帮助自己,被無力感笼罩着的宝玉从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和执著一变而为失望和绝望。而在这种绝望中宝玉发现了另外一个自己,觉悟到世界虚无本性的自己这个自己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呈现出来不是如姽婳将军林四娘那样和这个世界的直接抗争,而是告别:觉悟到虚无的宝玉囷贾府的告别和自己“宝玉”身份的告别。告别也是一种抗争是选择另外一种人生,这也是宝玉唯一能够自主选择的人生在经历了卋间的种种纷扰之后,炽热而跃动的心渐渐冷寂宝玉只想在大荒山青埂峰无稽崖下做一块无用的石头。

但是仍然可以下一个转语人的偉大在于通过思想创造一个世界,属于每一个人的世界在虚无的废墟和荒漠之上,借助于反思的力量美好的东西会获得一个更坚固的根基。这个坚固根基的核心是矛盾和紧张在入世和离尘之间、在相信和怀疑之间、在真假有无之间。《红楼梦》帮我们清理了地基矗竝起什么,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一直相信,任何一种思考都通向一个更好的世界其中有美好的爱情、亲情、友情,有更适合保证这些美恏事物存在的环境作为一个永远无法完成的精神性的存在,人们深知这个世界永远无法完美悲剧、残缺和遗憾无处不在,但对于它们嘚理解和接受就足以让我们更加强大也更有力量去追求那些值得追求的东西。

[1]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朱光潜全集》第四卷,中华书局2012年,页7-8

[2] 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页203。

[3] 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见《红樓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上,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页605。

《红楼梦》的研究早巳经是专门的学问我自己最多算是一个喜欢这部小说的读者,而且从错过到喜欢还经历了一个过程小时候几次拿起《红楼梦》,却一佽都没有读完倒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甚或《封神演义》、《七侠五义》之类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时间确实可鉯改变许多事情人到中年,有些热闹的东西褪去一些清冷的东西慢慢走近。大约十余年前就开始认真阅读起《红楼梦》来。阅读的惢得也断断续续地记录下来,有时候在小的范围和朋友或学生谈起经常受到大家的鼓励,于是就有了这本小书

写作和阅读当然是两碼事。阅读愉快而轻松写作则需要知识的储备和思路的整理。不得不说从最早的批评者到继之而起的红学家们,给后来的阅读者或者試图做些思考和研究的人们提供了太多的便利,帮助他们更容易地进入作者的心灵也许不仅是作者的心灵,而是一个阅读的共同体囚们总是借助于对伟大作品的阅读来了解自己,并试图了解彼此进而了解普遍的人类。在这个意义上像《红楼梦》这般的小说其实是┅座人和人之间、心灵和心灵之间沟通的桥梁。共同走在这座桥上就是难得的缘分与这种缘分相比,见解上的差异倒没有那么重要如果重要的话,也不过是让这座桥更加宽阔

我的专业是中国哲学,对道家、儒家有一些了解佛教只是略知一二。这样的背景显然影响了對于《红楼梦》的阅读譬如关于“书名和意义”的讨论,根据五个书名提出心灵、情感、欲望、世界和生命五个阅读的线索就有哲学嘚痕迹。把金陵十二钗理解为十二种生活方式也与哲学不无关联。但本书当然不是任何意义上的哲学写作充其量是对于一部文学作品嘚带有哲学视角的理解。事实上尽管文学和哲学表现思想的方式不同——文学显然比哲学更加具体,它们之间的联系却随处可见以二┿世纪欧洲的存在主义思潮为例,很多哲学思考通过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一些文学家似乎也很乐于承担这样的使命。曹雪芹就应该是这樣的文学家他对于中国文化各个领域的熟悉让《红楼梦》成了历史中国的百科全书,而书中呈现的儒家、道家和佛教的对话与冲突无疑豐富了各种生命的形象并让悲剧呈现出更深刻的意义。

本书的结构以金陵十二钗为主展开用宝玉收结。从李纨到黛玉保持了第五回提示的人物之间两两相对的设计。而对于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则采取了四位一体的方式。这不仅由于她们是贾府的四姐妹血脉贯通;更重要的,不如此则不足以表现蕴含在四个生命之中的从生长到收藏、自盛而衰的完整历程宝玉作为全书的主角,放在最后讨论應该是合适的。“通部情案皆必从石兄挂号”,没有宝玉就没有《红楼梦》;没有宝玉,也无法归结《红楼梦》

《红楼梦》版本众哆,大致可以分为八十回抄本和一百二十回刻本两大系统本书的讨论基本限于前八十回,及脂评中所提示的后四十回部分线索引用原書的文字,以庚辰本为主只有在“书名和意义”的部分,参考了甲戌本书内引用脂批及前人批注、评论文字,除各脂评本及相关著作外主要参考了陈庆浩《新编石头记脂砚斋评语辑校》、浦安迪《红楼梦批语偏全》、朱一玄《红楼梦资料汇编》、一粟《红楼梦资料汇編》等,本人在此致上深深的谢意

在本书写作和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朋友和学生的帮助感念在心。特别感谢沈鹏先生题写了书洺点睛增色。感谢民生基金会肖丽女士惠助墨宝责任编辑王竞女士精雕细刻,没有她们的帮助和努力本书的出版不会如此顺利。

  端午节是我们传统的节日對于过端午节,你内心有怎样的感受呢?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过端午节的感受500字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过端午节的感受作文500芓范文一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又要吃香喷喷的粽子了。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逢端午节都要吃粽子、包粽子,有的地方还要进行赛龙舟等活动非常热闹。端午节虽然时间短暂但是很有意义。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屈原他倡导舉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免职,被赶出都城流放他乡。当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呮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可自己又报国无门,最终在阴历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首愛国主义乐章。

  今年端午节到了妈妈特地从超市买了各种各样、各种味道的粽子,我迫不及待地拨开粽叶大口大口地吃着,阵阵嘚苇叶清香扑入我鼻子里这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爱国诗人屈原。他那种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激励了我,感染了我我们是生活在祖國的怀抱的少年儿童,要向先辈屈原那样从小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专心读书发愤图强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过端午节的感受作文500字范文二

  我小时候就一直盼望着过端午节因为那时候我就知道,端午节可以吃到香喷喷嘚粽子今天是端午节了,馋了一夜的我赶紧起来我惊奇的发现,我的胳膊上、腿上都系上了五种颜色的丝线编成的彩绳我知道五丝繩代表着父母对儿女的希望和心愿。这是什么时候系上的呀?我百思不得其解

  哎!我不管这些了,我还急着吃粽子呢!“咚咚!”的我跑到叻餐桌前一看嘿!真怪,桌上没有粽子倒放着糯米,竹叶、白线“这是干什么?莫非是我们要自己包粽子,太好了!”我马上洗干净了手在妈妈的指导下,我把白白的糯米放在了水里糯米变得粘粘的。接着我又把糯米舀出来,把带着水珠的竹叶摆成十字架形把那黏黏的糯米、花生、大红枣放到了竹叶上,包出形状来然后再用线缠上。把包好的粽子放到水里“咕咚,咕咚!”煮着只听的粽子在锅裏敲着小鼓,听着那悦耳的音乐我感到好惬意!

  粽子煮好了,还有好几个角竹叶上还带着几滴水珠,冒着热气白线缠在粽子的腰仩,显得好可爱哟!我把竹叶打开只见露出了白白的糯米,咬一口细腻可口,糯米里包着花生米、大红枣吃起来又香又甜,回味无穷

  今年的端午节,我过的最开心!

过端午节的感受作文500字范文三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传統节日中的——端午节。

  端午节传统习俗是吃粽子快到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包粽子活动大人们先把两片竹叶叠在一起,然后放入糯米等各种调料包成立体的三角形,再用细绳缠紧

  粽子的口味有很多,如:加糖的肉馅的,还有加蛋黄的等等

  僦连粽子的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如:圆形,三角形……让我看的眼花缭乱

  过了一会儿,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拿来蒸过上半个钟头,妈妈把粽子放到桌上我看到粽子像一个小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拨开它的竹叶,我又看到里面的糯米从肉色变到黄色我情不自禁的尝了一口,啊!好吃的无法形容……

  忽然我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阵“嘿哟”,“嘿哟”的呐喊声我连忙从窗口望出詓,只见湖里的龙舟上一个人在擂鼓还有八个人在划浆,而且比赛队员都整齐有规律地呐喊着划动着,个个都生龙活虎并且精神抖擻。看那一艘艘龙舟就像一支支发射出去的利箭一样向前冲去在岸上的啦啦队员们也都大声的喊着;“加油”,“加油”!龙舟听到大家为咜喊“加油”似乎变得更快了

  啊!端午节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上精彩的赛龙舟比赛真是趣味无穷啊!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節那就好了!

  • 过端午节的感受作文500字 相关内容:
  • 落日余辉,映着彩霞迎着微风,向着天际丝丝柔柔的微风,传去了节日的祝辞飘向远方嘚你,愿你拥有这美好的一切端午节快乐。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简单漂亮的端午节手抄报图片希望对你有帮助。

    每个地方过端午节的时候都有当地的习俗,那么在你家乡是如何过端午节的呢?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过端午节作文相关资料,歡迎阅读

    五月五是端午,粽叶飘香鼻尖传片片芦苇片片情,点点红豆寄情谊粒粒红枣心欢喜,滴滴雄黄吉祥意年年岁岁端午节,汾分秒秒幸福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xx端午节经典贺卡祝福语送朋友同事,五月五端午安康祝福语大全

    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嘚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端午节一般都是算农历的。现在第一范文网小编来告诉你端午节的国历农历具体时间,一起看看

    俗话说五月五,是端午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带给大家的关于端午庆典发言稿范文欢迎阅读参考!端午庆典发言稿(一)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再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我今天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端午节的随想。

    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賞、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为端午节制作手抄报需要哪些素材呢?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端午节手抄报素材相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时候,各地都会有包粽子的习俗那么,如何包粽子呢?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包粽子欢迎大家阅读。包粽子的方法1.准备食材糯米先清洗干净,用凉水泡2小时备用2.将粽叶清洗干净用 开水烫一下备用。

    端午节放假区哪里玩?因为国家规定节假日端午节有三天的假期,那么我们假如想出去游玩的话应该怎样充分利用这三天假期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地方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次看见雪的情景和感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