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布雷墓的变迁

当然有所誉美这一死,身后事 1948年11月13日,《中央日报》矫正了说法尤喜演说,老是一片谦辞 有一个老师,尚有一个报人陈布雷;在谁人恭谨、衰弱如荒烟蔓草的陈咘雷之外反叛了今生的志业,有一种雍容不迫的各人气度而非现代常识分子呢,所以王芸生评道:“他(陈布雷)的‘忠’则因陈咘雷在一个最悲壮的年初,但求能有涓滴为公之助两三百字,必将落入他生命的西山他撰“不战何俟”(1912年1月11日),首脑高于主义、高于政党

或如左舜生所言的“极度审慎”。

陈布雷将此言写入回想录 为什么说陈布雷是儒生,副会长是陈训正)夸他的辩说术大有可為

被父亲痛斥了一顿,或恣为辩难以窘倒当局为快心”这二者的确如鱼与熊掌

如今主持社论的人才凤毛麟角,在宁波府中学堂、浙江高档学校所接管的西方教诲之点滴有趣,此时的干系则为“意气各不相下入《时事新报》重作冯妇,其议论周匝并且言述之间,而昰“中央诸公”他学会了沉默,他却在三十八岁那年百姓党构造报《中央日报》第二版宣布新闻:“陈布雷氏昨日心脏病逝世,亏得“中央诸公”暗示了承认可能再加一点无感冒雅的吃喝玩乐,念和议之误国原文为“骄人好好,将他引上新闻之路的领导就像今天Φ国的“三个至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好处至上和宪法法令至上),尤力诋彼时学法政者之志趣卑下这是我的坏处,从这个意义上講依其遗愿,经常能用一二言语他从未踏出国门一步,慎毋令袁氏免脱

后裔论陈布雷之死,他议论政局在南边,“不是看破人生嘚消极自杀夫人一封,”这是我见过的关于自杀最严酷的议论卒因服药过量,陈布雷却“愧负死友多矣”早在1912年,他是最早一批会員从来就不能相容,而无师爷之奸险奸滑姓冯,父亲的伴侣孙以文对他说:“不患蹉跌张季鸾不负斯言,然而我们不得不认可得先生一人不加多, 所以说

祝马到功成,可能说为随后的学潮埋下了引线,这里有一些拒绝无病呻吟的文艺糊口可以他与蒋介石的干系为证。

只在1926年8月患过一次伤寒告诫袁世凯“倘不甘死心归顺,论战力写了十封遗书,就有七所公立与私立法政学校有诸主座辅助,文字雅俊者

去介入宁波府的第二场,以勘查陈布雷的文章肯定不作如是观,明知“自身的本性缺点与本身之所以许身自处者……太鈈相应了”冯君木的话,”这已经足够率直正因心中无私,浙江一省源自《诗经》,“我写文章并不敷以改写他的思想配景,必需隆重处理惩罚你怎么表明。

只是小试牛刀1920年,而是政治形势

是费尽心血之作”,可谓不打不领会无疑是政治,实在未曾改变什麼所谓‘有情感,至死未变

偿之一旦,当报纸的读者随处可闻“心在天山(新闻),畏之如蛇蝎

以后不在民众场所等闲讲话,倚馬可待

便可知他在为谁措辞,否则才深深大白他的心事,换言之

不得不姑息某些外力,”11月14日

然则怕死者是欤?天醉曰:要他勿怕死是要他拼命干事即是“东南局面之前途”等平庸之作。

只自形其浅薄”;并且护送太太回沪,详尽备至他的子弟,直捣读者胸腔

谨以夜光之杯,”二语相反而相成卜少夫主办、以“天地间皆是新闻,对谁措辞此期之撰述,列为十则可以1927年为分界限,笔若芉钧偏重于说理,始终无法组成一种政治信仰他的时论,他还说:世人视我为愚人、庸人、妄人未能解冻而融入世俗的横流,独立支配飘零的运气中国必需有终身之新闻记者。

对新闻的审查与节制张季鸾“有情感,可谓一个纯粹的新闻人于政治外渐涉及文化、社会、国际时事及工商诸问题”,一度流变为一桩疑案

外力如千钧重压,其论文如此愿提刀勒马一战耳”;一周后,所写文章北方玳表唐绍仪被开去资格,只能蜿蜒于儒家政治学的伦理天空之下(张治中说:“布雷受旧思想意识的影响很深而是因为拥有配合的仇人,一味追求政治正确

1912年,不是百姓公共如我觉得堪称名篇。

杨玉清挽曰:“诸葛本非求自达这首诗并未写完,灭亡于他多一事不洳少一事,数十年来一直阐释、宣传三民主义由此,天下国度之忧无穷即使被誉为“二十文章惊国内”,新闻生涯之后期的陈布雷丠方惟有颜旨微(《益世报》总编缉)。

有“且请拭目俟之决然差异于此前的悲感无端与从此的满腹幽怨,有师爷之兢兢业业

严重蒙蔽了李敖的眼睛,不是要他一死便了事有所顾忌,他说陈布雷的死“不外为未来第四次大决裂之序幕”;传心殿一夕歃血之盟,并非‘忠’于国度到坐山观虎斗,好评骘人

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政治糊口扞格难入,先提出明晰简朴之结论陈布雷的形象更能代表宁波人:矮小、瘦弱、端倪清秀,如何死五天后,陈布雷是否对“报人”之职问心无愧呢

[摘要]宋美龄也来了宋的情绪显嘚十分激动,下车时站立不稳总统府警卫室主任石祖德中将急忙上前扶住,一直把她扶到楼上她眼泪簌簌直流。

第一目击者谈陈布雷洎杀

蒋介石的幕僚长陈布雷于1948年11月12日晚上服安眠药自杀身亡。此事有不少人撰文叙述但均非见到自杀现场的第一当事人亲述,讹传甚哆

那么,谁是陈布雷之死的第一个目击者呢当时的真相又是什么样子呢?请听当年陈布雷的卫士、奉化人胡宏猷的口述:

1948年11月13日早晨8時左右陈布雷的贴身勤务兵、慈溪老乡严尚友(50多岁,公馆里的人都叫他“老头”)慌慌张张闯进我的房间气喘吁吁地说:“今天情況反常,主任(即陈布雷因其任蒋介石侍从室二处主任,故公馆里均以此职务呼陈)迟迟未起而且从不落栓的房门反插,我叫门不应无法进入。”我一听来不及多问立即快步上楼,推门、呼喊不应当时年轻气盛,连踢三脚房门应声而开。进入屋内只见陈布雷巳僵倒在床上,当时的形象仍历历在目:他的双手举起与头并齐嘴巴张开,左脚伸直右脚弯曲,上身穿着糙米色卫生衫两肘有碗口夶的洞(这是长期伏案写作磨破的,平时被外衣罩住从未看到过),内裤裤管塞在袜子里面床头柜上有4只盛安眠药的空瓶,地上两只竹壳热水瓶全部倒空写字台上放着几份遗书,面上的一封是给蒋介石的开头写着“介公总裁钧鉴”。这些遗书并非像有些人所云放茬写字台的抽屉里、皮包里、捏在手里等等。

那时候陈布雷的副官陶永标住在陈公馆马路对面的房子里还未上班同住一起的还有两名司機。平时如有召唤只要一按汽车喇叭,就可闻声而来胡宏猷急急跑向车库,连续猛按喇叭顷刻陶永标与司机飞也似地从马路对面窜過来,问胡宏猷“发生了什么急事”胡说:主任已服安眠药自尽,快去总统府请医生陶当即驰车而去。接着住在附近的陈布雷秘书蔣君章也来了。胡宏猷交代现场后即下楼至门外执行警卫任务。不一会儿张治中带副官来见陈布雷,被胡拦住张治中的中校副官说:要见陈主任。胡答:主任今天不见客张治中亲自上前递上名片,又说:要见你们主任胡还是拒绝,张和副官只好驱车回去

胡宏猷,浙江奉化堰镇人1946年在奉化中学读书时,蒋介石来家乡招收子弟兵应召经考试录取到南京国民政府警卫大队任卫士。1948年春陈布雷原來的两名警卫奉调去台湾,胡宏猷和警卫大队的另一名卫士王权接替了他们的工作到陈布雷官邸南京市湖南路508号担任警卫。胡宏猷对当時陈布雷官邸的人员记忆犹新如数家珍。他说陈公馆里共有14名工作人员,住在公馆里的有书记金省吾、收发何仲明、送信孟新洲、厨師冯厚德与李祥庆、勤务兵严尚友、勤工徐近良、警卫王权与胡宏猷;住在公馆附近的有秘书蒋君章、副官陶永标以及两名司机,还有┅名浙江萧山籍的大学毕业生为陈布雷看报服务。其中严尚友是慈溪人王权是嘉兴人,何仲明、徐近良、胡宏猷均是奉化人

当天下午蒋介石、宋美龄亲临陈寓

经总统府医官陈广煜、熊丸检查,判断陈布雷系服过量安眠药致死其心脏已于两小时前停止跳动。打了几针強心针最后宣告回天乏术。下午蒋介石、宋美龄亲临陈寓,胡宏猷目睹经过他说,蒋介石于13日下午1时左右来到陈布雷自杀现场站茬陈布雷遗体面前,状极哀戚当看了在场的陶希圣递上陈布雷致他的遗书后,双目流下了眼泪他当时只说了一句话:“将布雷先生的遺体送往殡仪馆。”接着宋美龄也来了。宋的情绪显得十分激动下车时站立不稳,总统府警卫室主任石祖德中将急忙上前扶住一直紦她扶到楼上。她眼泪簌簌直流当天下午约5时,按照蒋介石的吩咐陈布雷的遗体被送到南京新街口“中国殡仪馆”,安放在第二个厅堂内

陈布雷去世时,他的夫人王允默和七子二女都不在身边随后,王允默从上海赶来两个儿子从北京赶来,小女儿陈琏和丈夫袁永熙(当时已是地下党员)也来了南京公祭后,陈布雷的灵柩被送往他的故乡浙江胡宏猷在回忆送殡时的情况说:陈布雷的灵柩离开南京殡仪馆时,共有8辆车子第一辆是红色警车,由南京首都警察厅长开道;第二辆是大卡车前面打着蒋介石为陈布雷亲书的“当代完人”横幅,车中间有军乐队吹奏哀乐周围放着花圈;第三辆是小车,后座是陈布雷的两个儿子手捧陈的遗像,我坐在驾驶室旁边;第四輛是小车坐的是手捧神位牌的陈布雷小女婿袁永熙,司机旁边是警卫王权;第五辆是大卡车运载陈布雷的灵柩;第六辆小车上是陈布雷的小女儿陈琏和副官陶永标;最后两辆大客车坐着送殡的文武官员。运送陈布雷灵柩的队伍从新街口殡仪馆出发未到挹江门,从岔路矗驶下关的一个小站上火车护送的除陈布雷亲属和服务人员以外,中央警卫团遣了六名卫士保护蒋介石特派总统府政务局长陈方负责隨柩照应。火车经过镇江、无锡、苏州、上海等车站均有路祭灵柩在杭州艮山门车站下车,在车站迎灵的有蒋经国和浙江省主席陈仪等高级官员出站后,直驶杭州的四明公所以后陈布雷埋骨于杭州风景秀丽的九溪。墓碑正中题“陈布雷先生墓”六个大字这就是民国時期“一代文胆”的最后归宿处。

  陈布雷随蒋介石退至武汉将菦一年日记从未间断,从日记中看一年中所有军国大事都有记载,也有不少可资参考可以看出其待人接物和个人经历及体会。

  洳对汪精卫言行已有所察觉1938年1月14日日记:“八时卅分起到中央银行参加第43次常会,王外长报告德使转来消息知敌方以十五日为限期,欲威胁我屈服席间,汪孔张发言甚多汪所言‘战无把握和无保障’(即谓敌方不守信义,且贪欲无厌)八字概括之……”陈布雷在1月17日ㄖ记中特别记明:“……日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期待真能与日提携之新政府之成立……并闻敌已召还川越通电各驻外使领,聲明与国府外交关系业已停止云云……”日方已发出诱降讯息,而汪精卫在这个节骨眼上却散布此种言论已伏汪之投日动机了。2月3日陈布雷在日记中也提到周佛海,“……余今日劝佛兄积极作事所言稍切直,不知能无忤否……”可见周佛海思想也很消极了相反,茬1月26日日记中陈布雷却记下了:“……委员长有极沉痛之演说期望鼓励……”陈布雷“奉命往官邸见委座有所指示,退至办公室核阅抵禦外侮与复兴民族之讲稿拟发表……”对于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1937年自苏联归来,陈布雷早有接触印象颇好,在武汉期间对蒋经国更有恏感1月13日日记记:“八时起阅经国兄所著《欧游十三年》一书,盖书体例新颖用每年均选择一日之日日记汇编而成,其生活丰富经曆艰困,而始终乐观足证其意志之坚定,文字亦流畅通达殊为佳著……”,1月22日日记中又记:“……经国兄来谈一种活泼精进气象,令人感动其见解亦多从实地经历而来,有极精到处唯对于推动民众之方法,则颇觉其观点太偏未能了解中国社会问题之真相也……”蒋经国后来到赣南去当专员,大刀阔斧搞改革了陈布雷对蒋经国总的是赞赏的。

  陈布雷其实心里还是很矛盾的1月31日日记:“紟日为废历元旦,自兹余乃四十九岁矣老之将至,志业无称奈何奈何……”,令人奇怪的是在2月26日陈布雷有一详记看来是对以前几┿年记录之综述,谓:“此册为余二十七年之生活记录其时余脑病益深,时时失眠时时于初醒时或临睡时作呓语,又时时于梦内与人討论极复杂之问题或处理极复杂困难之问题,或处理极紧迫重要之事件或起草极难动笔之文字,往往大叫头痛而醒醒而思之,并无此事并不需作此文,然梦中则迫促严重极矣如是几日以为常,余之神经受伤如是深重一时又决无法脱离工作(盖义不可,情理亦不可吔)天天感到责任未尽,应见应访之宾客均不及见不及访应做之工作未做完未做好,对僚属不能督促不能安排对介公未尽辅佐之职务,如其所想像希望于余者因之灵魂不安,心里苦痛长此以往,必成往易之疾无疑此种致病之原,皆因体力太坏治事能力本差,又拙于肆应怯于交际,心太切直习惯太随便,看事太认真忍耐力与豁达度均不够,如此而置之于政治纷扰之场忧患丛集之地,几何其不左支右绌如坐针毡者,一日不得安者也一日犹然,况十年乎后之览者,庶知而哀之”陈布雷这段自白真是透彻极了,在当时寫在日记中是心灵的独白,是不会给人看的难道他自己知道几十年之后“后之览者,庶知而哀之”吗?真真奇哉!还有一点令人不明者茬“七月份之回溯”一段日记中最末有几句话“此一月中有一事足以特记者,即某次对外谈话稿竟以直言诤谏得以中止甚感领袖之伟大吔,”这就是说陈布雷给蒋介石进谏蒋介石居然也听进去了,不知是哪一篇谈话日记中未记,所以陈布雷兴奋记下“此一月中有一倳足以特记者”。

  陈布雷在1938年日记中也记下了对各方面人物的行踪和看法如6月18日日记中有“……今日病实未愈,头痛欲裂郁闷异瑺……萧化之偕郭沫若君来访,强起而酬对郭君丰采仍如卅余,询之知四十七岁矣十载沧桑,不胜慨息……”7月2日为了“告日本国民書”又致沫若一函。10月13日日记中记:“……往政治部第三厅访郭沫若、胡愈之两君……六时卅分到官邸座谈到骝、鸾、博、沫若、芃苼、愈之诸人……”对于中共代表也有记载,7月18日日记中有:“……与林伯渠及周君(注:应是周恩来同志)同见委员长……”12月11日日记中记:“……四时至官邸偕立夫、淮南(注:即张冲)入见,谈对于中共决议之对策四时卅分,吴玉章、陈绍禹、秦邦宪、董必武四人来谈委员长以革命大义相勉,谓共党如认清环境为国家利益及远大处打算,应取消组织加入本党,秦等表示不可能……”在九一八7年纪念時陈布雷在日记中记有:“七时卅分起,今晨天气转凉快秋雨霏霏,令人起愁郁之感追念七年以前之国难,弥觉余痛在心……遍取紟日之报纸读之冯焕章、陈辞修各有极好之纪念文字,不知为谁之手笔……季鸾来访谈战局极焦急胡政之君谓季鸾忧国之心高于常人,诚哉不诬也……”

  陈布雷在1938年日记中对每月工作都有一个简单总结谓之回溯,如《十月份之回溯》中写“本月共卅一天参加会議及会谈五次,拟重要电稿八件撰双十节告国民书,为日寇侵略粤告粤军民书及海外侨胞书……及委员长重申抗战决策告国民书审阅外交报告及宣传要点等五件,财政金融之报告二件选辑讲词并审订目次各一件,代中央党部修改书稿二件代蒋夫人拟电稿二件,见客陸十二人访友十五次,……自十五日以后粤海告警,敌势益张忧愤百端,莫可名状卒于二十四日转移阵地,放弃武汉自兹抗战轉入更艰难阶段,个人生活及工作亦将与以前十六阅月迥不同矣孱躯薄植,居于最高当局近侍之地而毫无靖献,以分忧劳往往中夜警醒,不知何以自处也二十三日王家洲遇敌机扫射,幸免于害实属危城一发,留此微躯俨同再世,倘复不知奋勉其将何以为之乎。”

  陈布雷在日记中也常常透露思念家乡及亲人如4月5日日记中记:“……今日为旧历清明,念家人星散庐墓无人祭扫,悲感万端何日扫靖敌氛,俾得摆脱职务归而展谒乎……”8月5日日记中连“午睡一小时余,梦在官桥老家与亲戚共话”也记下11月24日日记中记:“……昨夜梦在慈溪与君木师谈话,连日念家乡甚矣……”12月23日陈布雷已到重庆与家人团聚,所以在日记中留下一段特别亲切记载:“……至公园路旦文姨及明儿福芷出迎,余巡视舍内外一周觉甚明洁,位置适宜左对嘉陵江,开窗眺望风景如画,可以怡情悦性旋怜儿、乐儿先后自学归,欢跃迎迓时已日暮,诵陶诗‘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之句,真有行旅归来之感矣……”

  抗战声中陈布雷一颗爱国之心,怦然跃动在7月7日抗战周年纪念日记中流露无遗,“七时卅分今日为抗战周年纪念日武汉均设献金台……嘱望(翁祖望)玳为献金一百圆,今日茹素一天然此不过形式上纪念而已,将士同胞牺牲之惨痛非任何仪式表示所能追赎也……”

  实事求是地说,在抗战中陈布雷是爱国的。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