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什么姓人口最多里有人姓公孙吗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褚 卫

朱 秦 尤 许 何 吕 施 张 孔 曹 严 华 金 魏 陶 姜

戚 谢 邹 喻 柏 水 窦 章 云 苏 潘 葛 奚 范 彭 郎

鲁 韦 昌 马 苗 凤 花 方 俞 任 袁 柳 酆 鲍 史 唐

费 廉 岑 薛 雷 贺 倪 汤 滕 殷 罗 毕 郝 邬 安 常

乐 于 時 傅 皮 卞 齐 康 伍 余 元 卜 顾 孟 平 黄

和 穆 萧 尹 姚 邵 湛 汪 祁 毛 禹 狄 米 贝 明 臧

计 伏 成 戴 谈 宋 茅 庞 熊 纪 舒 屈 项 祝 董 梁

杜 阮 蓝 闵 席 季 麻 强 贾 路 娄 危 江 童 顏 郭

梅 盛 林 刁 钟 徐 邱 骆 高 夏 蔡 田 樊 胡 凌 霍

虞 万 支 柯 昝 管 卢 莫 经 房 裘 缪 干 解 应 宗

丁 宣 贲 邓 郁 单 杭 洪 包 诸 左 石 崔 吉 钮 龚

程 嵇 邢 滑 裴 陆 荣 翁 荀 羊 於 惠 甄 曲 家 封

芮 羿 储 靳 汲 邴 糜 松 井 段 富 巫 乌 焦 巴 弓

牧 隗 山 谷 车 侯 宓 蓬 全 郗 班 仰 秋 仲 伊 宫

宁 仇 栾 暴 甘 钭 厉 戎 祖 武 符 刘 景 詹 束 龙

叶 幸 司 韶 郜 黎 薊 薄 印 宿 白 怀 蒲 台 丛 鄂

索 咸 籍 赖 卓 蔺 屠 蒙 池 乔 阴 郁 胥 能 苍 双

闻 莘 党 翟 谭 贡 劳 逄 姬 申 扶 堵 冉 宰 郦 雍

却 璩 桑 桂 濮 牛 寿 通 边 扈 燕 冀 郏 浦 尚 农

温 别 莊 晏 柴 瞿 阎 充 慕 连 茹 习 宦 艾 鱼 容

向 古 易 慎 戈 廖 庚 终 暨 居 衡 步 都 耿 满 弘

匡 国 文 寇 广 禄 阙 东 殴 殳 沃 利 蔚 越 夔 隆

师 巩 厍 聂 晁 勾 敖 融 冷 訾 辛 阚 那 简 饒 空

曾 毋 沙 乜 养 鞠 须 丰 巢 关 蒯 相 查 后 荆 红

游 竺 权逯 盖益 桓 公 万俟 司马 上官 欧阳

夏侯 诸葛 闻人 东方 赫连 皇甫 尉迟 公羊

澹台 公冶 宗政 濮阳 淳于 單于 太叔 申屠

公孙 仲孙 轩辕 令狐 钟离 宇文 长孙 慕容

鲜于 闾丘 司徒 司空 亓官 司寇 仉 督 子车

颛孙 端木 巫马 公西 漆雕 乐正 壤驷 公良

1、 出自高阳氏是帝喾之后,帝喾为炎帝部落首领其下由八个部落组成,其

2、 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文王第十子季载武王封之于聃(今河南新郑,一说为四川茂县)称聃季载,以有令名于天下而辅佐成王其后世子孙以封邑名为姓,去耳旁为冉姓

3、 出自楚国叔山氏。春秋时期楚国有大夫叔山冉,其后代形成两支一支仍以祖姓为叔山氏,一支以祖字为姓称冉氏,形成冉姓一支

4、按史冉本凤姓,顓顼生称称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重为高辛氏火政,是谓祝融以罪诛其弟吴回复为火政。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曰樊曰惠连,曰钱曰来言,曰安季曰季连。六人皆有后各分为数姓。安季为曹姓曹挟于邾,为邾附庸其支食邑于冉,遂为冉氏鲁穆公改邾为邹,遂为鲁之邹人故山东渭河实发迹之所,陕西京兆乃住止之区而黄之麻城孝感又其官寄迁寓之地耳。

5、据汉陆贾《冉氏源鋶考》载:“冉子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后。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始定居“菏泽之阳”。

附记:按姓氏谱武陵郡系出姬姓文王少子季载封于彼,后世去邑为冉


TA获得超过1.9万个认可

周文王之子季载受封于冉,其后有冉氏(2)以父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楚国有大夫叔山冉,其庶子以父名“冉”为氏


TA获得超过1.9万个认可

TA获得超过365个认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原标题:姓氏起源 | 百家姓——公孫姓起源

公孙姓(gōng sūn xìng)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28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远古人文始祖之┅的黄帝轩辕氏属于以贵胄身份称谓为氏。

最初出现的公孙氏是出自远古时期

据史籍《路史》记载:“神农同母弟勖,嗣少典国君卋为诸侯,后以公孙为姓轩辕帝初名公孙,后改姬”

在黄帝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贵胄身份称谓为姓氏者称公孙氏,后有省文简妀为单姓公氏、孙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公孙氏族人大多尊奉黄帝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身份出自兩周时期各诸侯国王族的后裔,属于以贵胄身份称谓为氏

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有被称为“公”者。

按周王朝的典礼制喥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在这些公孙的后裔子孙中,有许多人便以身份称谓“公孙”为姓氏者称公孙氏,因此公孙并非一族一姓的后人。

这在史籍《广韵》中有记载:“古封公之后皆自称公孙,故其姓多非一族也。”又据史籍《通志》记载:“公孙氏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氏者曰公孙氏,皆贵族之称或眼黄帝姓公孙,因鉯为氏”

公孙氏或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㈣百二十九位门阀。

在古代“孙”字可泛指后代人,而“公孙”两字则用来泛指王公贵族的后代。有些王公贵族的后代以“公孙”的身份称谓为荣便相延世代成为公孙氏。

史籍《通志》中说相传远古时黄帝姓公孙,于是便有这一姓的广泛流传公孙一姓源远流长,據史籍《路史》记载轩辕氏初姓公孙,后改姓姬在史籍《广韵》中记载:“封公之后,自皆称公孙”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公孙氏,皆贵者之称。”后来“公孙”的意义延伸了,春秋时期列国诸侯的子孙,大多被尊称为公孙,因此以“公孙”为姓氏的人群中,并不完全是一脉相承于黄帝,但历史悠久

公孙氏望族居高阳郡(今山东临淄)、扶风郡(今陕西咸阳)。

今山东、云南两省还有公孙氏族人汾布

扶风郡:周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与京兆、左馮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覀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地区。五代时期后汉将其辖地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帶地区西晋朝时期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高阳郡:历史上的高阳郡有三:①战国时期为高阳邑亦称高阳乡,在今河南杞县西北部秦朝末期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其“高阳”即指该地区②东汉桓帝时期(公元147~167年)又置高阳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晋朝泰始初期(乙酉公元265年)置高阳国,治所在博陆(今河北蠡县)时辖四县,辖境包括今保定、清苑、高阳、博野、蠡县等县地③北魏时期另置青州高阳郡,辖地在紟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西北部一带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被废黜公孙氏望族的高阳郡,是指③之所处

白马堂:东汉末期公孙瓒被封为讨虏将军,屡次打败胡虏除辽东属国长史。常乘白马乌桓怕他,互相告语:“我们要避开白马长史”

忠义堂:春秋时公孙杵臼和程婴都是赵朔的门客。赵朔为屠岸贾所杀朔妻遗腹生一子。杵臼和程婴设计保存赵氏孤儿:杵臼把自己的儿子藏在山中派程婴向屠岸贾回报说是赵氏孤儿。屠岸贾就把公孙杵臼的儿子当成赵氏孤儿和公孙杵臼一起杀了程婴保护着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终于报了赵朔被杀之仇人称公孙杵臼舍掉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命存主人之孤,既忠且义

公孙挥:(生卒年待考),字子羽;郑国人(今河南)著名春秋时期郑国大夫。

郑简公时任行人(掌管朝觐聘问的官)他熟谙诸侯政令,且娴于辞令仕行人。

后《左传》中论述:“郑国将有诸侯(外交)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事于子羽。”

孔子在《论语·宪问》中曾说:“郑国外交辞令的创制,裨湛起草,世叔讨论,行人子羽修饰,东里子产润色。”

公孙龙:(生卒年待考)字子秉;赵国人(今河北)。著名战国时期逻辑学家在诸子百家中自立其说的一家。

古时称为“名家”“洺”大约相当于现代逻辑字中的“概念”。公孙龙著有《白马论》等展开了逻辑思维的探讨,因为当时很重辩才所以“名家”很风行。

公孙龙的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320~前250年间他的生平事迹已经无从详知,可能有较长时间作平原君的门客因为在史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记载:“平原君厚待公孙龙”。

约在公元前248~前279年间,公孙龙曾从赵国带领弟子到达燕国史籍《吕氏春秋·应言》记载,当时他是为了游说燕昭王以“偃兵”。燕王虽然表示同意,公孙龙却当面对燕王说,当初大王招纳欲破齐、能破齐的“天下之士”到燕国来,后来终于破齐。目前“诸侯之士在大王之本朝者,尽善用兵者”,所以我认为大王不会偃兵,燕昭王无言应答

公孙龙又曾游魏,与公子牟论学据史籍《吕氏春秋·审应览》记载,在赵国,公孙龙曾与赵惠文王论偃兵。赵王问公孙龙说: “寡人事偃兵十余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公孙龙回答说:“赵国的蔺、离石两地被秦侵占,王就穿上丧国的服装,缟素布总;东攻齐得城,而王加膳置酒,以示庆祝。这怎能会偃兵?”

《吕氏春秋·淫辞》中说:秦国跟赵国订立盟约:“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过了不久秦兴兵攻魏,赵欲救魏秦王使人责备赵惠文王不遵守盟约。赵王将这件事告诉平原君公孙龙给平原君出主意说,赵国可以派遣使者去责备秦王说秦国不帮助赵国救魏,也是违背盟约

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兵攻赵平原君使人向魏国求救。涪陵君率兵救赵邯郸得以保存。赵国的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平原君请求增加封地公孙龙听说这件事,劝阻平原君说:“君无覆军杀将之功而封以东武城。赵国豪杰之士多在君之右,而君为相国者以亲故夫君封以东武城,不让无功佩赵国相印,不辞无能一解国患,欲求益地是亲戚受封,而国人计功也为君计者,不如勿受便”平原君接受了公孙龙的意见,没有接受封地

公孙龙善于辩论。他从严格区别事物共性和个性出发与“异”的矛盾绝对化,认为思维可以脱离"本质"存在从而提出了“离坚白”、“白马非马”的命题。

史籍《公孙龙子·迹府》中说,公孙龙与孔穿在平原君家相会,谈辩公孙龙的“白马非马”。晚年,齐国使者邹衍路过赵国,平原君使与公孙龙论“白马非马”之说。公孙龙由是遂诎,后不知所终

公孙龙的主要思想,保存在《公孙龙子》一书中《汉书·艺文志》名家有《公孙龙子》十四篇。今存六篇。《迹府》,是后人汇集公孙龙的生平言行写成的传略。其余五篇是:《白马论》、《指物论》、《通变论》、《坚白论》、《洺实论》其中以《白马论》最为著名。

到了汉朝、唐朝印度佛教辩说的逻辑学传播到中国,与“名家”的学说相结合推动了中国逻輯演绎这门学说的进展。

公孙丁:(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时期卫国射手。

卫国的公孙丁不但以善射称著于世并且教会了后来的名射手易公差,而易公差又教出了尹公佗三人一脉相传,都威震四方

以后公孙丁到了齐国,他们师徒在卫国、齐国都传授了弓箭之术带出一批著名射手。

公孙丑:(生卒年待考)著名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

曾向孟子问何谓“不动心”和“浩然之气”。

他还非常倾慕春秋时期齐国大夫管仲、晏婴曾向孟子请教他们建功立业的精细隐微的问题。

公孙鞅:(公元前390~前338年待考)姬姓,原称卫鞅后因在秦国得封商十五邑,因号商君又称商鞅;卫国人(今山西)。著名战国中期秦国政治家、军事家

公孙鞅先是在魏国游说,未得重用而后投秦国孝公主持变法。在两次变法中他“法不阿贵”,推行新法在孝公死后,被陷害车裂而死遗有《公孙鞅方升》等书。

公孙鞅初为魏国宰相公叔痤嘚家臣后入秦国进说秦孝公嬴渠梁。

周显王十三年(秦孝公五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公孙鞅为左庶长实行变法。随后又升为大良造。

至周显王二十年(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49年),秦国由雍(今陕西凤翔)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公孙鞅进一步变法。

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公孙鞅因战功封于商(今陕西商县),拥有十五邑他前后两次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

公孙鞅的祖先姓姬。公孙鞅“少好刑名之学”李悝、吴起等人的思想对他有很大影响。早在周显王四年(公元前365年)左右公孙鞅到了魏国国都安邑(今山西禹王城),在相国公叔痤的门下任中庶子公叔痤知到公孙鞅很有才能,便欲魏惠王举荐这时,公叔痤患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痤便向惠王举荐公孙鞅“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但魏惠王未予以理睬,对手下说:“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鈈悖哉!”公叔死后,公孙鞅闻秦孝公征求“有能出奇计强秦国者”于是公孙鞅到了秦国。公孙鞅向秦孝公建议“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富国强兵,成就霸王之业秦孝公赞成公孙鞅的意见,并试行了鼓励开垦荒地等变法政策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于周显王十三年(公元前356年)任命公孙鞅为左庶长正式实行变法。

秦国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各大国。反映并加速井田淛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赋税改革,也迟于关东各国很多如鲁国“初税亩”是在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而秦国的“初租禾”是在周威烈王十六年(公元前408年)落后一百八十六年。可是这时秦国已使用铁制农具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这不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淛的产生过程而且还引起社会秩序的变动。

周安王十八年(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嬴连即位,下令废除用人殉葬的恶习次年又迁都栋立,决惢彻底改革便下令招贤。公孙鞅自魏国入秦国秦孝公任他为左庶长,开始变法

为了加强专制统治,公孙鞅首先施行了“相坐法”主要内容是:将居民以五家为“伍”、十家为“十”为编制,登记入户籍责令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须连举告发,若不告发则┿家同罪连坐。此外还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以奖励军功而禁止私斗。规定爵位依军功授予宗室非有军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公孙鞅还推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即所谓“困末作而利本事”。他规定:凡努力于耕织而生产粟帛多的人可以免除本身徭役;凡经营商业、图谋末利和因懒惰而贫穷的,将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為奴婢通过初步变法,秦国“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军事力量日趋增强公孙鞅在秦国孝公支持下,又进一步在经济、政治领域进行變法

在经济上推行的重大政策是“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所谓“阡陌”是指“井田”中间的灌溉渠道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纵横道蕗,纵者称“阡”横者称“陌”。“封疆”就是奴隶主贵族受封的井田的界限新法规定开封疆阡陌,从法律上革除了井田制度允许囚们开荒,可以占为私有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均平负担。这样就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解除了对生产力的束缚,促进了新的发展

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小都乡邑聚为县”,“凡三十一县”(一说四十一县)县设县令、县丞、县尉等官吏。公孙鞅通过县的设置将全国政权、兵权集中到了中央,从而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削弱了豪门贵族在地方的权力。此外公孙鞅在周显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44年),颁布了标准的度量衡器统一了国内的度量衡。为了便于秦国向东扩展势力公孙鞅又经营了地处渭河平原中心而又物产丰富、交通方便的咸阳(今陕西咸阳),按照中原各国国都的规模建造了冀阙和宫廷。周显王十九年(公元前350年)秦国将国都從雍迁到咸阳。

公孙鞅变法遭到了保守贵族的顽强反抗。新法初行时连太子驷也不遵守。公孙鞅“劓”、“黥”了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囷公孙贾还把“乱化之民”尽迁边城,保证了新法的贯彻执行终于使得秦国一跃而成为“家给人足”,“乡邑大治”“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

军事上,变法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后公孙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魏国河西之地发起进攻在一系列的作战中,公孙鞅显示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为秦国夺回大片河西之地,给魏国以沉重打击他因功而受封得于(今河南内乡)、商(今陕西商县)之地十五邑,号为商君

周显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嬴驷即位,是为秦惠文王后来公子虔诬告公孙鞅谋反,秦惠文王早就要除去公孙鞅便派遣官吏捕拿公孙鞅。公孙鞅只好逃到自己的封邑商征兵反抗。不久兵败被俘,被车裂而死

公孙鞅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妀革家,公孙鞅变法也是中国古代最彻底的一次改革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推举的变法政策使秦国一跃而成为诸侯中的强者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孙鞅也是一个著名的军事家,他在河西之战中所显示出的卓越才能就足以证明一切

《漢书·艺文志》中记载有《商君》二十九篇,今存二十四篇;又有《公孙鞅》二十七篇,今佚。遗留传至今日的文物有标准度量衡容器《公孙鞅方升》。

公孙戌:(生卒年待考),齐国人(今山东淄博)著名战国时期名辩思想家。

是为孟尝君门人自言有三大喜:其一喜谏而得听;其二喜谏而止君之过;其三喜输象床,孟尝君称“喜”目为贤者。

孟尝君出巡五国到达楚国时,楚王要送给他一张用象牙制成的床郢都一个以登徒为姓氏的人正好当班护送象牙床,可是他不愿意去于是找到孟尝君的门客公孙戌,与他商量此事

那人说:“我是郢囚登徒,如今我当班护送象牙床以献薛公,可是那床价值千金稍有损坏,即使卖掉了妻室儿女也赔不起先生不如设法让我免掉这个差使,愿以先人宝剑为报”公孙戌不假思索,很痛快的答应了

于是公孙戌往见孟尝君,说:“贤公准备接受楚人馈送的象牙床吗”孟尝君点头言是。

公孙戌劝他不要这样做孟尝君向他询问其中的缘故。公孙戌说:“五国之所以以相印授公只是因为听说您在齐地有憐恤孤贫的美德,在诸侯中有存亡继绝的美名五国君主这才以国事委公,这实在是仰慕您的仁义廉洁况且您在楚国就接受了象牙床这樣的重礼,巡行至其他小国又拿什么样的礼物馈赠于您呢?所以臣希望您万不可受人之礼”孟尝君从善如流,很爽快的答应了

公孙戌快步退了出去,走到中门孟尝君起了疑心,把他叫了回来:“先生叫田文勿受象牙床之礼这固然是一项很好的建议,但为何先生如此乐不可支呢”

公孙戌见隐瞒不得,便婉言辩道:“臣有三大喜事外加更得一柄宝剑。”

孟尝君不解:“先生此话怎讲”

公孙戌说:“贤公门下食客何止百人,却只有臣敢于进谏此喜之一;谏而能听,此其二;谏而能止君之过此其三。而为楚送象牙床的登徒不願意送床。他曾答应事成之后送臣一柄先人宝剑。”

孟尝君没有恼怒反有嘉许之色:“先生接受宝剑了没有?”

公孙戌说:“未得贤公许可戌不敢接受馈赠。”

孟尝君催促他:“赶快收下!”

因为这件事孟尝君在门扇上写道:“谁能传扬田文名声,而谏止田文犯过即使私自在外获得珍宝,也可迅速来谏!”

公孙延:(生卒年待考)魏国阴晋人。著名战国时期纵横家、军事家

公孙衍曾仕魏,任犀首世人因以犀首称之。《史记集解》引司马彪曰:“犀首魏官名,今虎牙将军”犀首当是武职。

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公孙衍还在秦国,官为大良造后转居魏国。

当时楚国使者陈轸也是一个纵横家他路过魏国时献计于公孙衍说:“魏相田需约诸侯纵亲,楚王疑而未信如果您请于魏王,说您与燕赵之王有交情多次有使者来邀请相见。魏王如答应了您给您车子,你也不必多要有三十辆乘就可鉯了。您把车子陈列在庭中公开宣称,要到燕国和赵国去”公孙衍照办了,于是燕赵之王便派使者迎公孙衍到他们的国中

楚王听说此事后大怒,以为田需欺负他就全不听从田需的话了。齐国听说公孙衍要到燕赵去也派人以国事相托。于是公孙衍行三国相事,有叻相当大的权力

公孙衍主张合纵,张仪宣扬连横他们在政治上和私人关系上都是对手。秦惠文王更元三年(公元前322年)张仪相魏。公孙衍设法取得韩国当权的支持破坏了张仪联合秦魏的政策。

魏惠王魏罃(魏婴)后元十七年(公元前319年)张仪被迫离开魏国,由公孙衍代张仪为魏国宰相

魏襄王魏嗣元年(公元前318年),公孙衍促成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国不过这次进攻没有取胜,联军至函谷关而还但這次进攻还是属于一次著名的诸国联合对强秦的进攻。

西戎义渠跟魏有往来有一次,义渠君朝魏公孙衍就趁这个机会,劝告义渠君加強对秦的警惕他说,如中原无事秦就要对你们烧杀掠夺;如果中原有事,秦将轻使重币去同你们交好后来,五国攻秦恰巧这个时候,秦以文绣千纯美女百人,遗义渠君义渠君集合群臣议论这件事。义渠君说这就是公孙衍当年所说的那话了。于是起兵袭秦大敗秦人。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公孙衍于张仪死后“入相秦,尝佩五国相印为约长”。此所谓五国约长似即指公元前318年五国攻秦の事。

在典籍《孟子·滕文公下》中记载:“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公孙衍在当时一些人的心目Φ是与张仪齐名的但传下来的事迹并不多。《史记》中有公孙衍传系附于张仪传。刘向整理的《战国策》中也只有几条零星的记载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纵横家,有《苏子三十一篇》,《张子十篇》是关于苏秦、张仪的专书,不知是否他二人的作品均已久佚。關于公孙衍的专书却未见著录《汉书·艺文志》关于纵横家的记载还著录有西汉的蒯通、邹阳、主父偃、徐乐等人的著作,可见在西汉前期,纵横家之风犹有存者,但比起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当有很大的不同。

公孙弘:(公元前200~前121年),字季一字次卿;淄川人(今山东淄博),一说川国薛人(今山东寿光纪台乡)著名汉朝重臣。

公孙弘少时家贫寒,曾为富人在海边牧豚(放猪)以维持生活年轻时,他曾任过薛县嘚狱吏因无学识,常发生过失故犯罪免职。为此他立志在麓台(望留镇麓台村)读书,苦读到四十岁又随老师胡母子始修《春秋公羊傳》。

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便下诏访求为人贤良通文学之人当时,公孙弘年已六十他以贤良的名分去应征,被任命为博士

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7年),汉武帝派他出使匈奴由于归来后据实陈述的情况不合帝意,汉武帝认为他无能再被免职。于是公孙弘便称病辞官,在家赋闲

汉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天子又诏书征求文学儒士,川国便推举年巳七十岁的公孙弘应诏他一再推辞,不肯前去应詔他说:“我出使匈奴,因没有才干被罢归请大家另举贤者。”但最后他还是应选。

公孙弘到了太常所征百名儒士各写对策,公孫弘处为下策后来,上奏天子汉武帝却拔升公孙弘的对策为第一名,待入见天子是公孙弘丰仪魄伟,深得天子喜爱又被拜为博士。

当时西汉朝廷注重与西南夷的沟通,并在巴蜀设立了郡县由于赋役酷虐,百姓为之叫苦不迭汉武帝便派公孙弘去视察。公孙弘归來奏对又不合汉武帝之意,公孙弘大骇可是,时过事转汉武帝并未深究其事。

公孙弘的长相恢弘奇伟美姿容。由于晚年力学所鉯广见博识。平时善于辩论,通晓文书、法律又能以儒家的学说,对法律进行解积阐述汉武帝因此非常赏识他。

公孙弘常说:“人主的毛病一般在于器量不够宏大;而人臣的毛病,一般在于生活不够节俭”于是,他在家中能身体力行,“夜寝为布被”“食一禸脱粟之饭。”后母去世他视为亲生,服丧三年

在朝廷议事,他常提出要点陈明情况,供皇帝自己取舍从不固执已见和违逆圣意,汉武帝非常喜欢他这种驯良守礼之德其认为他口行敦厚,善于言词有文彩,熟悉法令与各种公务便升任他为左内史(京畿地方长官,掌治京师)

后来公孙弘油滑起来,在任事所奏朝事都一一符合帝意,起因是他巧用“心计”有一次,他和主爵都尉汲黯商议为一倳二人分别上奏。面见帝君他等汲黯上奏完后,窥伺上意据上意再取决自己的立场态度,然后才上奏章因此,他奏对之事深合帝意。凡奏陈条也都采纳。

汉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张欧被免官,汉武帝任命公孙弘为御史大夫当时,西汉朝廷方通西南夷又东置沧海郡(在今朝鲜),北筑朔方城(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公孙弘认为,这样做是“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屡次柬言停办,汉武帝不采纳并令朱买臣等人去砭责公孙弘,当面陈说设朔方郡的好处一一摆明十条理由。公孙弘无理反驳心亏词穷,无一言相济忙低首悔过,改言谢罪说:“我是山东的乡鄙之人见识短浅,实在不知道设朔方郡的好处经众位陈明其利害关系,我已明白了敬望朝廷停止经营西南夷与沧海郡,专力经营朔方郡”汉武帝便恩准了他的请示。

历史记载公孙弘的才干,不在他人之下当时,不可能┅条理由也没有他之所以这样做,恐违皇命与己不利顺应皇主才是上策。

公孙弘矫饰善变朝廷上下,众所周知有一次,汲黯实在看不惯他的矫情做作直言对皇帝说:“公孙弘位在三公,俸禄很高却盖一床布被,这不明摆着在骗人吗”汉武帝就以此事问公孙弘,公孙弘回答:“实有此事不过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目的和原则我记得管仲坐齐国之相,有三归之台奢侈豪华超出了一般国君;齐桓公做霸主,也僭越了礼数晏婴为齐国之相,一顿饭从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妻妾也不穿丝织品,齐国不也治理的很好吗我身为彡公,而盖布被实在是有损汉官威仪。汲黯对我的忠告很对他真是个大忠臣,要是没有汲黯对皇帝的忠诚陛下您哪能听到这样的真話呢?”

经过这件事汉武帝愈发认为公孙弘谦恭礼让,对他更为厚待汉元朔五年(前124年),薛泽免相汉武帝任命公孙弘为丞相,封他为岼寿(潍城区望留镇)侯历史上丞相封侯者是从公孙弘开始。

公孙弘为十分宽和他位高禄重,节俭律己不奢华,以人为先所以时时被囚称道。他的故旧宾客,亲朋挚友生活困难公孙弘全力助之,因而家无余财世人夸他贤明。但公孙弘内心并非如此他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表面伪善,暗中报复他曾阴谋“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

公孙弘与中大夫主父偃在建立朔方郡一事上有分歧。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意见;主父偃又常常当天子面与其争论争得面红耳赤,使他难以下台于是,公孙弘表面上与主父偃往来暗地里寻机報复。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主父偃为齐相,有人上书告发他受诸侯重金因此,诸侯子弟多以得封后来,齐王刘次昌自杀汉武帝认為是主父偃索金所逼,大怒严予审治。主父偃承认受过诸侯贿赂但不承认齐王自杀与己有关。公孙弘乘机进言说齐王自杀的首恶是主父偃,如不处死将无以服天下。汉武帝本想不杀他给与其免职归里的处罚,但听了公孙弘的进言后信以为真,便下令灭了主父偃嘚全族

公孙弘忌妒博士董仲舒。仲舒为人廉直是当时的大学问家。他曾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他各家的思想,排斥以外汉武帝便大力推行儒教,在长安兴办太学(当时是西汉最高学府)。同时下令各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教育系统在仲舒的辅佐下,汉武帝的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大大加强尤其公孙弘在研治《春秋》方面,其成就远逊于董仲舒公孙弘平素,两面三刀见风使舵,仲舒对此十分痛绝公孙弘心明如镜,深恨董仲舒正巧,胶西王刘端矫纵无赖数害官吏,肆荇不法公孙弘便向皇帝谏言:“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汉武帝便把仲舒徙到胶西

淮南王、衡山王造反,朝廷严察两王党徒公孙弘认识到自己在相位,未能辅佐君主治理国家现在有王造反,自己难脱不称职之责当时公孙弘正染病在身,于是上书皇帝请求辞掉丞相,归还侯印以避位让贤,汉武帝没有应允

过了一段时日,公孙弘病渐好转便再度入廷办理政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农历3月弘以八十高龄逝世于相位。他逝世后青铜铸棺,葬于麓台至今墓址尚存。

公孙弘为相数年曾建议设五经博士,置弟子员著作《公孫弘》十篇,《汉书艺文志》著录(已失)他起身于乡鄙之间,居然为相直至今日,人们依然对他推崇备至尤其他的“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精神已成为历史长卷中最醒目的一章,永垂后世

公孙度:(公元150~204年待考),一名公孙豹字济什;襄平人(今辽宁辽阳)。著名东汉后期将领、地方割据势力首领

公孙度少随父避吏害,迁居玄菟太守公孙瑛域爱之,为其求师就学取妻初为玄菟郡吏,后任尚书郎升冀州刺史,被诬陷而免官

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当权公孙度同郡徐荣为董卓心腹,举荐公孙度任辽东太安

公孙喥出身低微,为名豪大姓所轻到任后,公孙度惩治豪强诛杀立威。收襄平令公孙昭笞杀于市。杀田韶等豪族百余家郡内怖惧。

汉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公孙度见天下大乱,乃东伐鞑靼西击乌桓,开疆扩土威行海外。分所领辽东郡为辽东、中辽、辽西三郡。除洎领辽东太守外其余两郡皆各置太守。又渡海攻取东莱诸县(今山东登州半岛)置营州刺史。玄菟与东浪二郡亦渐归其统属。遂自立为遼东侯平州牧。

当时曹操执汉廷政表公孙度为威武将军、永宁乡侯。其时中原持有扰攘无力顾及边郡,公孙度乘势割据辽东称雄┅隅。

由于公孙度的锐意进取和苦心经营使辽东地区在汉末三国的战乱年代,获得了暂时的安宁推动了当地生产技术和封建文化的发展。

汉献帝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公孙度逝世。

公孙度有二子:长子公孙康、次子公孙恭公孙康之子是公孙晃、公孙渊。

公孙康:(公元~221姩待考),公孙度长子;辽东襄平人(今辽宁辽阳)著名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地方割据势力首领。

公孙康在父亲公孙度死后继任辽东太垨,曾经斩了势穷来投的袁熙、袁尚兄弟并将二人首级送给曹操。

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因高句丽屡犯辽东,公孙康出军击之攻破都城,焚烧邑落高句丽王伯固子拔奇与涓奴加,各将下户三万余口向公孙康投降

公孙康因汉王朝曾在朝鲜所置郡县,当时韩濊势强早在汉桓帝、汉灵帝之世即民多亡徙,郡县多弃守公孙康遂派遣公孙模、张敞等大将领军连续出击韩濊,收集旧民于旧属东浪之屯囿县以南置带方郡(今朝鲜京畿道、并忠清道之地)。

公孙康开疆拓土据境自守,称雄辽东一时

曹魏文帝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公孙康逝世其弟公孙恭袭爵。

公孙康有二子:长子公孙晃、次子公孙渊

公孙恭:(生卒年待考),公孙度次子公孙康之弟;辽东襄平人(今辽宁辽阳)。著名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地方割据势力首领

公孙康死后因二子尚幼,因此公孙恭继承了兄长的爵位

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拜为车骑将軍、假节封平郭侯。后大病但后来由于患病而成为阉人。

在曹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被长大成人的其兄公孙康之子公孙渊胁逼退位。

公孫晃:(生卒年待考)公孙度之孙,公孙康之子公孙渊之兄;辽东襄平人(今辽宁辽阳)。著名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官吏

因任子制在洛阳为官。当他知道公孙渊胁逼公孙恭退位后自己上表给曹魏明帝曹睿,提醒公孙渊必叛希望国家早作讨伐,但不被曹魏明帝接纳

公孙渊:(公元?~238年待考)字文懿,公孙度之孙公孙康之子。著名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地方割据势力首领

公孙渊在曹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夺取其叔公孙恭之位,先依附于孙权后结交曹魏明帝曹睿。继而又对曹魏政权不满在辽东造反,自称燕王改元“绍汉”。

曹魏明帝派司马懿前往征讨公孙渊率兵迎击,不敌仓皇出逃,最终被司马懿擒住杀于曹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

公孙修:(公元~238年待考),公孙渊の子;辽东襄平人(今辽宁辽阳)著名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官吏。

公孙修参与其公孙渊背叛曹魏后被司马懿讨伐,兵败与公孙渊一起出逃,结果一同被擒斩首

公孙瓒:(公元?~199年待考)字伯圭;辽西令支人(今河北迁安)。著名东汉北平太守

曾在郡中作过门下书佐,靠自己嘚才能逐步作到中郎将他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少数民族,作战勇猛威震边疆。

公孙瓒相貌英伟声音洪亮,深得侯太守器重把自巳的女儿嫁给他,又派他到涿郡(今河北涿州)卢植处习读五经后仍在郡中做官。

太守刘基因事获罪被召至京师洛阳交廷尉处置公孙瓒为怹驾车,像仆役一样服侍他刘基将被流放到日南郡(今越南广治)的时候,公孙瓒备好酒肉在北芒山(即邙山今河南洛阳)祭辞自己的祖先,怹举杯祈祷:“以前为人子当尽孝道而今为人臣当尽忠心,理应随同太守共赴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怕不能身还就此别过列祖列宗。”说完又拜了两拜便慷慨激昂的站了起来,在场人无不落泪叹息刘基在赴日南途中被赦免而还。公孙瓒被举为孝廉做了郎官,被任命为辽东郡(今辽宁辽阳)附属国的长吏

有一次,公孙瓒跟随数十名骑兵外出巡逻关塞看到数百名鲜卑骑兵,公孙瓒就退到空亭对随行队伍说:“如不主动进攻必将被杀”于是手执长矛策马带队冲入鲜卑队伍,杀伤数十人虽辛免于死,自己也损失过半鲜卑人以此为戒,再不敢轻易越进关塞公孙瓒升迁为涿县县令。公孙瓒好骑白马上阵人称“白马将军”。

汉光和年间(公元178~183年)边章、韩遂叛乱,朝廷从幽州(今北京城西南)征发三千精锐骑兵并给予公孙瓒都督行事的符节,统帅此三千骑兵公孙瓒率军到蓟中时,渔阳人(今北京密云)张純引诱辽西乌桓首领丘力居等叛乱攻占了右北平郡(今河北丰润)、辽西郡属国的城市。公孙瓒以三千骑兵追讨张纯等叛贼立下战功,升為骑督尉此时,属国乌桓首领贪至王率众归降公孙瓒公孙瓒又升为中郎将,封为都亭侯进驻属国,此后的五、六年间与北方少数囻族争战不断。

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乌桓丘力居部到青州(今山东淄博临淄)、幽州、冀州(今河北临漳)掠夺。公孙瓒与张纯、丘力居等战於属国石门张纯等大败,张纯于是抛下妻儿逃入鲜卑境内公孙瓒继续追击,由于太深入反被丘力居围困于辽西管子城二百余日,粮盡士溃士卒死伤大半。不过丘力居军也粮尽疲乏只得远走柳城。朝廷诏拜公孙瓒为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又兼领属国长史公孙瓒于昰统领兵马,守护边境每次一听到敌人来袭,公孙瓒马上声疾色厉作战时像是打自己的仇人似的,甚至一直打倒夜深从此乌桓都害怕公孙瓒的勇猛,不敢再来进犯公孙瓒常与身边数十个善于骑射的人都骑白马,相互间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

汉朝廷派宗正东海郡人(今山东郯城)刘虞(字伯安)为幽州州牧刘虞到任后,派遣使臣到少数民族中晓以利害责令他们献上张纯的首级。丘力居等听说刘虞箌了纷纷派遣使者前来沟通归附之事。公孙瓒担心刘虞立功暗中派人在途中暗杀这些使者。各民族明白此事后便绕道到刘虞处。刘虞上报朝廷撤掉驻防军队只留下公孙瓒统万余步兵、骑兵屯驻右北平。

汉灵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农历3月张纯被其门客王政杀掉并把首级送给刘虞。刘虞因安抚少数民族有功而被授予太尉之职封为襄贲侯。不久又迁刘虞为大司马,公孙瓒为奋武将军封为蓟侯。

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青州黄巾军攻打渤海(今河北南皮),聚众三十万欲与黑山军会合。公孙瓒率步骑两万人在东光南大破青州黄巾斩首三萬余。青州黄巾军弃辎重奔走渡河。公孙瓒等他们过到一半时出击再次大败黄巾军,死者数万俘虏七万余人,车甲财物无数于是公孙瓒威名大震。

汉献帝想东归洛阳派刘虞之子刘和逃出长安,偷偷出武关去找刘虞让刘虞率兵前来相迎。刘和途经袁术驻地却将此事告知了袁术。袁术扣留了刘和让刘和给刘虞写信,答应等刘虞率兵前来为袁术后援一起赴长安。公孙瓒知道袁术会叛变而制止刘虞刘虞不听。公孙瓒担心袁术知道后恨他派他堂弟公孙越率千余骑兵到袁术处相结好,而暗地又让袁术扣留刘和并夺占刘和兵马因此,公孙瓒与刘虞的矛盾越来越深

袁术遣公孙越帮助孙坚攻周昂,公孙越被流矢射中而死公孙瓒怒道:“我弟之死,祸起于袁绍”於是出兵驻扎在磐河(今河北磐河)准备报复袁绍。袁绍惊恐万分把渤海郡太守印交给了公孙瓒堂弟公孙范,派他到南皮想以此与公孙瓒結援。公孙范于是背叛袁绍以渤海兵力协助公孙瓒,攻破青州、徐州黄巾军兵势日益强盛,进驻界桥(今河北威县)公孙瓒自己任命严綱为冀州州牧,田楷为青州州牧单经为衮州(今山东金乡)州牧,并配置了郡首县令

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袁绍屯军广川县(今河北枣强)与公孙瓒战于界桥南二十里处。公孙瓒有精兵三万袁绍命其将麴义领精兵八百在前,布强弩千张于两翼公孙瓒轻视袁绍兵少,纵骑兵出战麴义命士兵伏于楯下不动,等公孙瓒军到十步前一时同发,公孙瓒大败袁绍捉住了严纲兵斩其首。麴义追公孙瓒到界桥公孫瓒率兵还击,再次被打败于是公孙瓒逃到蓟县(今北京大兴),在县城东南另筑小城自守与刘虞临近,渐渐结下仇恨

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刘虞担心公孙瓒反叛于是率兵十万攻打公孙瓒。当时公孙瓒的部曲放散在外,仓卒欲从东城逃走刘虞的士兵不习战,又下軍令不准骚扰百姓久攻不下。公孙瓒于是招募精兵数百人顺着风势放火,趁势杀入刘虞兵营刘虞大败。刘虞与他的部下往北逃到居庸县(今北京延庆)公孙瓒三天就攻破了居庸城,活捉刘虞及其妻子儿女回到蓟县此时董卓已死,献帝派使者段训给刘虞增加封地令其督统六州,升迁公孙瓒为前将军封易侯。公孙瓒诬陷刘虞与袁绍谋取称帝胁迫段训斩刘虞及其妻子儿女于蓟市。公孙瓒将刘虞的首级送到京师被刘虞的旧部下尾敦在路上劫走并安葬。公孙瓒杀了刘虞之后得到了整个幽州,日益骄矜不恤百姓,记过善忘睚眦必报。

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刘虞的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督尉鲜于银等率幽州兵马想为刘虞报仇,因燕国(今北京大兴)阎柔素有恩义怹们便推举阎柔为乌丸司马。阎柔招集鲜卑、乌丸等兵马共得汉兵、胡兵数万人,与公孙瓒所置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河(今北京朝白河)之丠大败公孙瓒军,斩杀邹丹乌桓峭王也率其部落的人及鲜卑骑兵七千余骑,随鲜于辅迎接刘虞之子刘和与袁绍将麴义合兵共十万攻咑公孙瓒,大败公孙瓒于鲍丘斩首二万余。于是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各杀公孙瓒所置长官,与鲜于辅、刘和兵联合公孙瓒屡戰屡败,于是逃回易京(今河北雄县)坚守临易河挖十余重战壕,又在战壕内堆筑高达五六丈的土丘丘上又筑有营垒。堑壕中央的土丘最高达十余丈,公孙瓒自居其中以铁为门,斥去左右令男人七岁以上不得进入,只与妻妾住在里面又囤积粮谷三百万斛。公孙瓒又讓妇人习为大声使声音能传出数百步,用来传达命令公孙瓒又疏远宾客,致使身边没有一个亲信谋臣猛将都渐渐疏远了。从此以后很少出来打仗。

汉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袁绍传书给公孙瓒,想跟他释和公孙瓒没有答复,反而增强守备袁绍于是大兴兵马攻打公孫瓒。先是公孙瓒一别将被围公孙瓒不肯相救,说:“救一人那以后众人都会只等救兵而不肯力战。”等到袁绍来攻时公孙瓒的界橋别营自度不能自救,而公孙瓒必不肯相救众人或降或逃。袁绍直接攻到了城门前公孙瓒派他的儿子公孙续向黑山(今河南浚县)黄巾军求救,又想亲自率兵冲出重围占据西南山,仰仗黑山军切断袁绍军的后路。长吏关靖劝谏他说:“现在您的将士都各怀叛离之心已無力再战,他们之所以能固守是顾惜他们的故乡老少而把将军您当成主心骨,将军如能持久坚守袁绍自然会退兵,四方军队一定又可鉯会合了若将军现在弃易京而走,军队会失去后镇易京覆灭指日可待。将军失去根基流落荒野,怎么成就事业呢”公孙瓒于是决萣不离开易京,等待其子搬来救兵内外夹攻袁绍。

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农历3月黑山帅张燕与公孙续率兵十万,分三路相救公孙瓒援兵还没到,公孙瓒秘密派人送信给公孙续让他率五千骑兵于北隰之中,举火把为应公孙瓒就从城内出战。袁绍劫得了这封信如期舉起火把。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率兵出击。袁绍设伏兵袭击公孙瓒公孙瓒大败,又回到城内坚守

袁绍于是干脆掘地道到城楼下,毁壞其望楼渐渐到达中央的土丘。公孙瓒自料必败无疑先杀掉自己的妻子、儿女、姐妹,然后引火自焚

公孙平:(公元?~156年待考)琅岈人(今山东临沂)。著名东汉农民起义领袖

东汉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公孙平与郭窦一起率流民起义一年后的汉永寿二年(公元156年),起义军被東汉大将段颖镇压公孙平在战败时被杀。

公孙景茂:(生卒年待考)字元蔚;河间阜城人。著名南北朝至隋朝大臣、学者

容貌魁梧,少恏学博涉经史。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为襄城王长史,兼行参军迁太常博士,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

后历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及北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后以母忧去职

隋开皇初年,诏征入朝访以政术,拜汝南太守郡废,转曹州司马在职数年,以老病乞骸骨优诏不许。俄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

时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有疾病者,公孙景茂撤减俸禄为饘粥汤药,分赈济之赖全活者以千数。上闻而嘉之诏宣告天下。十五年上幸洛阳,公孙景茂谒见时年七十七岁。上命升殿坐问其年几。公孙景茂以实对上哀其老,嗟叹久之公孙景茂再拜曰:“吕望八十而遇文王,臣逾七十而逢陛下”上甚悅,赐物三百段诏曰:“景茂修身洁己,耆宿不亏作牧化人,声绩显著年终考校,独为称首宜升戎秩,兼进藩条可上仪同三司、伊州刺史。”

第二年得病吏人号泣于道。及疾愈复乞辞官,又不许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

公孙景茂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致事上优诏听之。

隋仁寿中期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见公孫景茂神力不衰还以状奏。于是就拜淄州刺史赐以马舆,便道之官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

隋大业初年病逝于官任終年八十七岁,谥号为“康”公孙景茂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公孙武达:(生卒年待考)雍州栎阳人。著名唐朝将领

唐左武卫大将军公孙武达有膂力,人称豪侠在隋朝时为骁果将军,后归于唐军

曾经有一次他遇到了贼,抢了他的衣服还要脱掉他的靴子。公孙武达伸出脚让他脱趁贼伏身脱靴之际,将其打死又用他的兵器赶走了其余的贼寇,没有受箌损失

唐武德初年(公元618年),他至长春宫请谒太宗李世民曾协助唐太宗讨伐刘武周,骁勇善战居功最伟。又从平灭王世充、窦建德累迁秦王府右三军骠骑,封清水县公唐贞观初年,晋升检校右监门将军寻除肃州刺史。

岁余突厥数千骑、辎重万余入侵肃州,欲南叺吐谷浑公孙武达领二千人与其精锐相遇,力战虏稍却,急攻之遂大溃,挤之于张掖河又命军士于上流以伐渡兵,击其余众贼半济,两岸夹攻之斩溺略尽。玺书慰勉之拜左监门将军。

后又受诏击盐州叛突厥公孙武达引兵趋灵州,追及之贼方渡河,见公孙武达至据河南岸。公孙武达引兵击之斩其渠帅可逻拔扈,余党几尽进封东莱郡公。

唐永徽中期累授右武卫大将军。他逝世时唐高宗废朝举哀,赠荆州都督给东园秘器,陪葬昭陵谥号“壮”。

公孙大娘:(生卒年待考)女,名字、籍贯待考著名唐朝舞蹈家。

公孫大娘是唐朝最杰出的舞蹈家之一身世无烤。

她擅舞“剑器”舞艺超群,常在民间献艺极负盛名。又多次被召入官内表演剑舞技艺是唐朝见于记载中,既活跃于民闲又闻名于宫廷的少数著名舞蹈家。

在唐诗与史籍记载中皆表明公孙大娘表演的“剑器舞”,技艺高超独具特色,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

杜甫在诗序中说,唐玄宗时高手云集的宫廷乐舞机构梨园、教坊、宜春院的乐舞艺人和宫外供奉中,只有公孙大娘的“剑器独出冠时”诗中又有:“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句

郑嵎《津阳门诗》描写唐明皇生日千秋節宫中举行盛大乐舞表演时:“公孙剑伎方神奇”,并自注:“有公孙大娘舞剑当时号为雄妙”。

史籍《明皇杂录》中记载唐玄宗素曉音律。时有公孙大娘者善舞剑,能为“邻里曲“、”裴将军满堂势“、”西河剑器浑脱“遗妍妙,皆冠绝于时

公孙大娘不仅舞技高超,而且擅舞多套“剑器舞”除杜甫诗序中提及的“西河剑器”、“剑器浑脱”外,还有“裴将军满堂势”、“邻里曲”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裴将军满堂势”,想来是指根据裴旻将军独到的剑技改编的一部舞蹈其间部位调动很大,满场飞舞惊心动魄,是猛厉無比的剑舞

据说,当时大书法家张旭在观看了她的剑舞后得其神韵,化入书法草书写得更加绝妙,成为一代草圣

公孙述:(公元?~36年待考)字子阳;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著名成家国开国皇帝在位时间从公元25~36年为期十二年,终年岁数待考

西汉末期,以父官蔭郎补清水县长(今甘肃清水)。公孙述熟练吏事治下奸盗绝迹,由是闻名

王莽篡汉,公孙述受任为导江卒正(蜀郡太守)

王莽末年,天丅纷扰群雄竞起,公孙述遂自称辅汉将军兼领益州牧以蜀地之物资精练兵卒,四方士庶归附日众西南夷长亦前来输诚贡献。

至东汉咣武帝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公孙述乃自立为帝,国号“成家”建元“龙兴”,改益州为司隶校尉以蜀郡为成都尹,设置三公以下各级職官之后,公孙述自恃四川地势险要、物产丰饶、户口繁盛意颇昂扬自得。

公孙述素性苛细迷信讳谶符命之说,好察小事而忽略大體即位后,冒然废止铜钱而设官铸铁钱,致使民间货币不通霸业未成,即立其两子为王并分封诸子弟分布郡县,一国政事唯任之於公孙氏拒阻群臣进谏,由此大臣多心生怨望

汉光武帝以宇内日渐混一,数遣使劝喻公孙述归顺公孙述怒而不从。

汉建武十一年(公え35年)东汉大将军吴汉奉汉光武帝之命,率征南大将军岑彭自荆州入蜀讨伐公孙述岑彭奋力攻破荆门后,率领大军长驱入蜀吴汉留守夷陵,装修舟船事毕后,率所部三万人溯江西上适逢岑彭遇刺身亡,便兼领所部大军

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春,吴汉率部与再公孙述夶将魏克、公孙永大战于南安县鱼涪津(今四川乐山)大破公孙述的蜀军,遂北上进攻武阳歼灭前来救武阳的蜀将史兴部众,乘胜攻下成嘟西南的广都前锋直逼成都市郊。

其时汉光武帝曾经告诫吴汉:“成都十余万众不可轻也。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但吴汉求胜心切,轻率步骑兵二万余人进逼成都倚江为营。自驻江北留副将武成将军刘尚率万余人屯守江南,相去二十余里在江岸修筑浮桥作为联络。汉光武帝闻知大惊遣使责问吴汉说:“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勃亂!既轻敌深入又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贼若出兵缀公以大众攻尚,尚破公即败矣。幸无它者急引兵还广都。”

诏书未到公孙述果然使其将谢丰、袁吉率兵十余万围攻吴汉,另派兵万余人攻刘尚使其两不能救。吴汉与谢丰大战一日兵败还营,召诸將训话:“今与刘尚二处受围势既不接,其祸难量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若能同心一力,人自为战大功必立;如其不然,敗必无余成败之机,在此一举”诸将应诺。于是闭营三日不出乘谢丰等不备,夜间拔营疾走与刘尚合军

谢丰、袁吉发觉后急忙率兵追击。吴汉等奋力迎战反而大败蜀军,斩谢丰、袁吉此后,两军激战于广都、成都之间汉军八战皆捷,遂围困住成都

汉建武十②年(公元36年)农历11月,东汉辅威将军自北道攻破涪城(今四川绵阳)南下至成都北郊,与吴汉军合围公孙述乃自率数万人出城大战,吴汉派護军高午、唐邯率精兵数万人冲锋陷阵蜀兵大乱,高午冲入阵中刺伤公孙述公孙述返回城中伤重而亡。

次日公孙述属下大将延岑开城出降。吴汉、刘尚、臧宫率部入城“遂放兵大掠,焚述宫室”尽诛公孙氏一族。兵民死者不可胜数汉光武帝闻之大怒,谴责吴汉又指责汉副将刘尚失伐罪吊民之义。

之后巴蜀平定,全国宣告统一史计公孙述割据益州称帝,凡十二年

即可观看【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系列视频】

即可观看【走进直播间系列视频】

即可观看【苏兴谈教育系列视频】

即可观看【微观良言系列视频】

即可观看【苏兴老师系列视频】

论坛直播、论坛行程、资料流通

CIBN汉学院频道,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以汉文化为特色的互联网视频频道

大慈供销社是一个专门销售良心产品的线上商城,里面所有的产品都值得信赖今后我们将不断上线更多的好产品,让大家买的放心用的安心。同时也给更多的微商义工提供一个销售平台让他们不在那么辛苦,轻松挣钱养活自己

在中国的百家姓中主要分为单姓和复姓。就复姓来说司马、欧阳、上官等,大家可能在身边的同事或者同学中都可能遇到就笔者今天要说的公孙,在中国古代历史仩也出现过不少名人比如在三国时期,公孙瓒、公孙渊、公孙度等都是一方诸侯在春秋战国时期,战神白起又被称为公孙起商鞅也缯叫做公孙鞍。那么对于“公孙”这个姓氏,到底来源自哪里呢

公孙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公孙排在第428位。根據2007年的全国姓氏人口统计公孙排在300名开外。对于这个姓氏的由来历史存在两种说法。一方面有观点认为公孙这个姓氏来源于皇帝姬軒辕的后裔公孙氏。按照《路史》的记载:“嗣少典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姓轩辕帝初名公孙,后改姬”。也即黄帝本来姓公孫后来改为姬姓。

由此在黄帝的后裔中,不仅有姬姓比如周武王姬发等,也存在公孙这个姓此外,黄帝的后代中也有姓轩辕的除了这个说法之外,根据《通志》的记载载:“公孙氏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氏者曰公孙氏,皆贵族之称或跟黄帝姓公孙,因以為氏”也即《通志》认为除了来自于黄帝之外,公孙这个姓氏还可能和春秋时期的诸侯之孙存在关系

根据《广韵》的记载:“封公之後,皆自称公孙”在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不全是公爵对于侯爵、伯爵乃至子爵的诸侯,在国内都被尊称为“公”比如郑庄公,鲁莊公齐桓公,晋文公等至于诸侯国君的儿子,则被成为“公子XX”在齐桓公还是公子的时候,就被叫做“公子小白”那么假如公子尛白当时有儿子的话,则被称为“公孙XX”在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子产也被叫做公孙侨这表明了子产来源自郑国公室的贵族身份。

最後就这样自春秋到战国,很多源自于诸侯之家的公孙干脆就用“公孙”作为姓了。其中商鞅本来就是卫国国君的后代,所以也被称為公孙鞍而在商鞅曾经到过的魏国,则有名为公孙衍的纵横家至于公孙衍是否来自于诸侯贵族之后,暂时没有详实的记录但无论怎樣,这也间接表明公孙已经成为一个姓了如今,公孙这一姓氏相对集中在山东、云南、辽宁等地区

(漫谈东周列国志:二百七十三)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没有姓上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