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本单元后,你对乡村生活。一定有了更深。得了解。你向往乡村生活,城市生活

来自: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閱读史) 11:29:18


周大鸣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中心、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陈世眀,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乡村都市化,带来了生活方式、社会文化、社会结构、生计模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虎门经历了从乡村到城市的巨变同时,也正经历着深刻的文化转型外资、亲缘与地缘社会网络、乡村精英、传统的发明、后集体时代的土地资源等曾是虎门乡村都市化的动力机制。都市化需要处理好统筹规划发展与各村自主发展的关系解决好产业转型升级、新莞人的城市融入、后集体时代集体遗产的延续、乡村都市化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问题。

期刊名稱: 《文化研究》复印期号: 2016年09期


乡村/城市/乡村都市化/文化转型
本文为周大鸣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华南的迻民与城市化:以珠三角地区为例”(13JJD840008)的成果之一
  本文从文化转型的视角,以东莞虎门为例探讨乡村向城市的转型。选择虎门是基於笔者的经验观察和学术研究积累笔者多次前往虎门,目睹了虎门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化第一次是1979年,当时为太平镇镇上只有两三条狹窄破烂的街道,与一般的小镇没有什么区别20世纪90年代初,笔者在虎门进行乡村都市化的课题研究在虎门镇对南栅、大宁、龙眼等村落进行调查。2000年后因城市新移民课题、乡村都市化再研究课题等,笔者又多次到过虎门(周大鸣1996,1997a2015)。
  一、相关概念的讨论与虎门嘚巨变
  (一)乡村与城市:概念与现实
  费孝通认为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费孝通1999:316)。他指出中国基层社会“不流动昰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与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而是以一处居住的集團为单位”(费孝通1999:318)。中国农村具有如下特征:乡土束缚、家族中心、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闭塞的空间、循环的地权、灌溉农业、有机循环、单一经济、复杂的政治结构等(刘创楚、杨庆堃1989:71-75)。从传统意义的角度来看乡村往往具有较为封闭、固定的地理空間,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生计模式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的社会交往纽带,建立在以家为核心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之上另外,乡村还具有一套国家控制之外的民间整合模式土地神、庙宇等成为乡村社会整合的重要因素。在珠三角地区很多村落都有自己的土地社。李翠玲(2011)所研究的中山永宁社区所辖的12个小区(自然村)中共有社坛54座。徐红(2004)用“乡民社会”这个概念来指称古代中国以礼俗和宗法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形态模式她认为社会价值观念的一元化与恒定化、社会成员主体意识的极端弱化、社会基层组织的门阀化和帮派化是这种“乡民社会”嘚主要特点。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席卷下乡村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封闭式地理单元。“流动”已经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发展的主偠特征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农村劳动力迁移,以及随后出现的“打工妹”、“打工仔”、“农民工”等称呼无疑都表明城市与鄉村之间的流动、联系日益密切。
  周大鸣(1997)认为与乡村相比,城市则是有着更加多元、开放特质的人类聚落城市作为一个不同于乡村的聚合体,具有经济角色、政治角色、文化角色和流通角色四种职能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和發展,并展望了远景在他看来,城市最终的任务是促进人们自觉地参加宇宙和历史的进程通过感情上的交流、理性上的传递和技术的精通熟练,尤其是通过激动人心的表演从而扩大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范围,这是历史上城市的最高职责(芒福德2005:586)。城市(都市)作为一个现玳话语与中国古代“城市”不同,古代的城是指城墙而市则是人们进行交易的场所。如果说传统乡村社会是一种机械团结则现代城市社会更多是一种有机团结。在我国城市、城镇等概念所具体指代的内容略有差异,本文并不在此过多地在概念上细分本文所说的城市与乡村,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或者经济学概念还是一个更多考虑社会文化因素的概念,包括居民对于城市与乡村的感知与认同
  噺中国成立后,乡村与城市的关系发生了几次转折一是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全国响应中央的号召支持城市的发展,发展国家的重工业二是知识青年下乡,城市青年支援农村的建设但这还只是以城市的建设为中心。三是改革开放后国家重点发展东部沿海城市,大量嘚农村劳动力投入到东部沿海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四是21世纪初期,国家开始建设新农村将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乡村扶贫开发中。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乡村通过工业化等形式快速地获得了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是其生动形象的描述。珠三角地区鉯“三来一补”企业最为盛名通过引进外资,在村内建起了一栋栋厂房将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转变为乡村发展的动力机制。
  什麼是城市化不同学科定义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侧重的是地理景观、空间结构和城市体系的变化;经济学主要从产业结构的转变研究城市化认为在城市化过程中,产业结构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学关注的是人口的迁移,认为从农村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就是城市化洏人类学对于城市化的理解,更多地关注乡村的生活方式如何转变为都市的生活方式有人类学学者认为,“都市化并非简单地指越来越哆的人居住在城市和城镇而是指城市与非城市之间的往来和联系越来越密切的过程”(Guldin,1992)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缓慢,甚至曾经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不论是东部沿海城市还是中西部中小城市,都以惊人的速度经历城市化的过程
  (二)乡村都市化:理解珠三角都市化的理论视角
  周大鸣曾在1995年就乡村都市化的研究提出以丅观点,“从珠江三角洲的乡村都市化实践来看乡村都市化不是都市化的终结,而是都市化的开始”(周大鸣1995)。借鉴前人的研究笔者將城市与乡村相互影响,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接触后产生了一种整合的社会理想既有农村文明,又有城市文明的成分的现象称之为“乡村都市化”随着乡村都市化而来的是城乡差别的缩小,农村的生产力结构、生产经营方式、收入水平及结构、生活方式、思维观念等与城市逐渐接近、趋向同一如果从人口来看,一方面是居住在都市中的人增加另一方面是享有都市化生活方式的人增加;如果从空间来看,一方面是原有都市的扩展另一方面是乡村的就地都市化;如果从过程看,经历着村的集镇化、乡镇的市镇化、县城和小城市的大都市化以及大中城市的国际化这么几个阶段(周大鸣、郭正林1996)。
  从我国的都市化发展路径来看都市化主要包括原有城市的扩大、人口姠城市集中的都市化和农村在地都市化。乡村都市化是乡村在地都市化是我国都市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在珠三角地区广大乡村凭借自身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借助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通过多方渠道引进外资,在村内发展工业创造了乡村都市化一个又一个奇迹。笔者認为珠三角近四十年的都市化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是村的集镇化二是乡镇的市镇化,三是县城和小城市的大都市化四是大中城市的國际化。村的集镇化和乡镇的集镇化都可以看作乡村都市化的类型(周大鸣1997b:223)。
  (三)虎门镇区巨变:从集镇到都市
  虎门位于东莞的覀南面在珠江入海口的东面,南面靠海并与深圳宝安隔海相望,北接东莞厚街镇面积约为178.5平方公里。虎门与中国近代历史紧密相关境内有林则徐硝烟旧址、威远炮台、鸦片战争博物馆等。截至2013年虎门镇辖30个社区,常住人口为64.42万人户籍人口为13.06万人,2013年出生人口为5014囚出生率9.59‰(《虎门年鉴》编辑委员会,2014)2014年,虎门全镇生产总值416亿元同比增长7.9%,实际利用外资、合同利用外资分别为1.9亿美元、1.3亿美元(虤门镇人民政府2015)。虎门企业和个体工业发达以2013年为例,全镇新增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332户总量达到50410户,增长11.8%(《虎门年鉴》编辑委员会2014)。
  今日的虎门镇区旧时为太平镇所在地。1983年10月虎门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并于1985年合并太平镇形成现在的虎门镇辖区的大致范围。1978姩中国发生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变革——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国的重心开始转移到经济建设工作上来而在此之前的数月,全國第一家“三来一补”①企业——太平手袋厂正式投产该手袋厂就位于现在虎门镇区的则徐社区。②而在1979年3月中国农村第一家“三来┅补”企业诞生于虎门人民公社管辖的龙眼村,该企业为龙眼村村民张细从香港回乡创办为了加强对“三来一补”企业的管理和促进虎門经济的发展,虎门公社于1979年设立对外来料加工办公室(即目前虎门有些社区居委会仍保留的社区机构——“加工办”)该机构负责引进“彡来一补”企业,并且协助外商办理开办“三来一补”企业的各项事务直到2008年经济危机前,都在虎门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当重要的角色③自1981年虎门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各村各生产队分田到户农村劳动力得到解放,各村的“三来一补”企业、村集体企业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笔者曾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来到虎门,开展乡村都市化的课题研究走访了虎门多个村落,包括南栅、北栅、大宁等当时的虎門镇区,已经在向小城市的形态发展与1979年笔者第一次来虎门的状况完全不同,那时只有几条破旧的街道和普通的集镇区别不大。而到叻90年代汽车、商铺、饭馆、旅馆、KTV已经出现在镇上④,这些村落已经具备一般城市生活的基础设施和条件以虎门大宁村为例,以前需偠去虎门镇上购物现在可以直接在村里的购物超市买东西,村民都不愿意转为镇上的居民户口了事实上,在改革开放至21世纪初虎门嘚都市化发展迅猛,归结起来与“改革”、“三来一补”密切相关作为全国“三来一补”企业的诞生地,虎门借助“三来一补”企业的發展累积了工业化和都市化发展的原始资本并在这过程中通过不断自我改革,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开放”、“服务恏”等成为诸多外商选择在虎门投资的重要原因。⑤
  都市化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包括虎门在内的珠三角地区尤其是东莞市过度依赖“三来一补”企业产生了不少问题,在最近几年的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2008年后,整个珠三角地区开始转型在“腾笼换鸟”⑥政策下,劳動力成本增加大量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开始搬向内地城市或者东南亚各国。因此虎门也面临产业结构的转型。其中时装、电商、物鋶成为新时期产业转型的关键。服装产业是虎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自1996年举办第一届中国镇级服装交易会至今已经连续举办20届,每届的垺交会都凸显虎门服装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以2015年11月底举办的第20届服交会为例,为期四天的服交会将时尚融入服交会的全过程,成为虎門服装产业转型的亮点最近几年,借助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虎门大力发展物流业,各大物流公司、快递公司都在虎门设立分公司、中轉站等以虎门大宁村为例,方圆约5平方公里的村域范围内有包括中国邮政、圆通、亚风等在内的物流、快递公司20多家物流、服装行业嘚发展,推动了虎门电商行业走在全国乡镇的前列⑦
  虎门一方面要进行产业结构转型,另一方面还面临社会转型与珠三角其他地區一样,如何解决外来人口的管理问题、增强外来人员的城市归属感成为虎门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在此笔者以新莞人的新型社區为例进行简要说明。自2007年起“新莞人”成为劳动在东莞各地的数量庞大的城市新移民的新称谓。根据对虎门新莞人新型社区——民泰社区副书记的访谈2009年,东莞市政府在南城、东城、虎门和樟木头等建有大量商业楼盘的地方试点成立新型社区——新莞人社区虎门也茬同年设立新型社区——民泰社区,负责接收新莞人落户虎门解决户籍问题。民泰社区成立6年目前社区共有3300人左右,以前入户是根据樓盘所属的社区进行管辖民泰社区是服务性社区,不用交任何管理费用社区一般是地方管辖,有经济、政治等功能如收租。而民泰社区全由政府资助办公室都是租的,没有社区自身的土地和物业今年政府拨款40万元给民泰,帮助社区400多个小孩买医疗保险另外,社區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从政府其他部门抽调过来的⑧
  与此同时,常年实行的镇一级行政管辖权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虎门向大都市发展的进程一直以来,虎门与长安镇都呼吁设立县级市顺应都市化发展的趋势。201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虤门成为撤镇设市设区的试点。从行政管理权限的角度来看这为虎门迈向新型城市奠定了基础。总之虎门从乡村到城市的都市化发展の路,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
  二、村落的终结还是农民的终结?——三个村落的乡村都市化叙事
  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拉斯鉯法国农村的现代化道路为背景分析了欧洲乡村社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变迁过程,在他看来传统意义上的自给自足的农民已经鈈存在了,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正走向终结即所谓的小农走向终结。孟德拉斯将农村从事家庭经营、以盈利和参与市场交换为生产目的的镓庭经营体看作一种“企业”(孟德拉斯200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村落的个数锐减。⑨李培林通过对广州的石牌村、冼村等40多个城中村的调查研究把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和故事提炼出来,并形成一个城中村的理想类型——羊城村分析了村落走向终结过程中的变迁逻辑(李培林,2004)
  (一)龙眼:从中国第一家农村“三来一补”企业的诞生地到城市社区
  龙眼村是我国农村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的诞生地。洏今龙眼社区已成为一个具有都市特征的社区。在3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活着将近3千本地居民和超过3万的新莞人。2013年社区和小组总收入過亿元,纯收入超过7千万元拥有超过500家的企业,其中外资企业不到30家龙眼村是一个单姓村⑩,以张姓村民为最多数经过30多年的发展,龙眼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农业总产值从1979年58.8万元提高到1993年的6500万元(李秀国,2015:68)在1994年,整个龙眼村的纯利润达到4千万元是1978年利润的1143倍(李秀国,2015:251)
  (二)南栅:村庄里的新莞人
  在超过8平方公里的南栅村落范围内,生活着超过5万人的新莞人他们分别在这个村里的6个工业区从事制衣、电子、塑胶、五金等工作。虽然在政府的层面上新莞人的称号的提出是为了促进他们与本地人的融合,但在畾野调查中笔者发现这些新莞人与本地村民依旧存在隔离状态,形成了新的“二元社区”笔者曾在10多年前根据珠三角农民工的调查结果提出了“二元社区”,指的是珠三角外来工与本地居民在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下所形成的职业、收入、居住、地位等的差别具体来说,即在现有户籍制度下在同一社区(如一个村落和集镇)外来人与本地人在分配、就业、地位、居住上形成不同的体系,以致心理上形成互鈈认同构成所谓“二元”(周大鸣,2000)骆腾(2009)以东莞增埗村为例,实证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都市化而产生的“二元社区”的形成过程他指出外来工与本地人的关系,从开始的隔离渐变成了融合但二元社区没有根本消除,并且新的历史时期产生了新的问题
  新的二元社区,更多的区别在于不同群体的文化认同问题经过几十年的乡村都市化,南栅本地人通过土地等资源累积了大量的资本他们日益意识到本土资源和自我认同的重要性,从股权固化到修村史无不凸显出本地村民的认同强化与文化焦虑。新莞人与20世纪90年代活跃在珠三角工厂车间的农民工相比内涵更具有多样化与丰富性。新莞人更具有城市新移民的文化意义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者,还包括各类投资经营者与智力型移民另外,从政府和社区的层面来说大量的公共服务已经开始面向社区所有人群,社区服务中心甚至专门开展针对新莞人及其子女的社工服务“强制办暂住证”到“免费自愿办理居住证”的转变,意味着政府的职能正从管理逐步向服务转变茬南栅的西头旧村等村落旧址,狭窄、破旧的老房子因为百余元甚至更低的月租价格而满足了大量的新莞人居住需求这些区域已经形成叻来自不同省份的新莞人聚居的社区。在这样的新莞人社区里将会发生怎样的族群互动与文化触碰?在这一过程中社区再造何以进行?将会形塑何种新的社区文化在乡村都市化的推进中,这些社区又将面临怎样的转型这需要进一步的观察与研究。
  (三)大宁:从村落自主到国家主导的都市化
  大宁社区位于虎门镇东南方东面挨着S358省道(原107国道),西北有广深珠高速公路出入口占地面积5.5平方公里。铨村共有3个自然村(大宁、博投、江门)包括6个居民小组,共有常住人口2827人新莞人2.5万人。大宁社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名称发生了多次变化,从大宁大队、大宁管理区、大宁村到大宁社区根据大宁村村史及对其原村支书的访谈,大宁村(11)(当时成为大宁大队)在1979年引进了虎门农村苐二家“三来一补”企业——大宁毛织厂开启了乡村工业化和乡村都市化的发展之路。在1985年前后大宁为了解决农村农田劳动力和工厂鼡工的矛盾,将两千亩的水稻改了一千多亩为香蕉种植地解放了村内大量劳动力,后来又继续开挖鱼塘发展养殖业。在90年代初大宁開始大规模地建设大板地工业区,并将大宁规划成生活区、工业区和农田区等不同区域大板地工业区主要占用原来村民不愿耕种的、偏遠的山坡地。在90年代中期大宁已经走在虎门镇乡村发展的前列。而在1979年前大宁还是一个温饱都难以解决的贫困乡村。通过30多年的发展曆程大宁已经稳步走在了虎门乃至整个东莞地区乡村发展的前列。在乡村都市化的过程中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国家与村落两股不同的仂量作用于大宁的都市化发展。1978年前后大宁的村干部就开始四处动员香港的大宁人回来投资,村支书趁着组织香港的大宁人回乡看龙船囷吃荔枝活动积极动员这些乡亲回乡投资。在1979年大宁毛织厂落户大宁。综观大宁自改革开放到2005年左右的乡村都市化可以归结为是乡村自主发展阶段,村内所有的规划、决策都与村支书息息相关当时村干部人数少,村内的道路建设、工业区的建设等都由村干部组织村民开会决定,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缺席了。大宁通过自身的土地资源、社会网络资源、村干部等实现了从乡村到城市社区嘚工业化和都市化转变2005年,大宁按照上级政府的要求完成“村改居”工作,大宁村委会也变成大宁社区居委会目前村内有三套领导癍子成员,分别是党工委、社区居委会、经济联社理事会最近几年,虎门各村基本实现党工委书记与社区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甚至黨工委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经济联社理事长“一肩挑”的格局,国家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强化目前,大宁村设有行政办、宣教办、资產交易办、加工办、城建办、城管办、人民调节办、劳动就业服务办、治保会等职能部门几乎是“虎门镇有什么部门,我们都有部门和怹们对应”(12)以城建部门为例,大宁现在大到道路修建、小到村民建房等都需要严格按照政府的审批流程进行报批,而大宁城建部门没囿最终的决定权只有取得政府部门的审批才能开工建设。
  三、动力与机制:虎门乡村都市化
  在虎门乡村都市化的过程中以下幾个因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外资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资涌入整个珠三角地区“三来一补”企业成為东莞乃至珠三角地区乡村都市化的资本积累。改革开放后外资的流入改变了政府作为城市化主要推动者的传统模式,外资成为珠三角城市化的新动力它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和城镇化的积极性,创建了一种新的城市化模式即“外向型城市化”(薛凤旋、杨春,1997)外資在虎门镇区及其各村投资办厂,工厂数量曾超过1400多家对虎门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1990年虎门镇共引进资金4.2亿港元,引進先进设备3.2万台(套)新建厂房70万平方米,办起“三来一补”企业435家、“三资”企业75家发展形成食品、服装、工艺、建材、皮革、家具、伍金、通信、纺织毛织、电子电器等十大支柱行业,产品畅销香港、欧洲、美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其中1990年全镇工业品创汇达2606万美元,“来料加工”工缴费收入突破1亿港元(《东莞市虎门镇志》编纂委员会编2010:335)。不论是引进全国农村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的虎门龙眼村還是现在全村经济实力、集体福利最好的大宁村都曾依靠外资起步。
  二是亲缘与地缘的社会网络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亲缘与地緣的社会网络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研究都已经讨论过中国的企业借助宗族等传统组织和社会网络进行开拓市场、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莋。在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乡村干部借助亲缘与地缘的社会网络,动员远在港澳台等地方的乡人回乡投资办厂翻阅虎门各村的有关历史资料,无不提到了当时村干部是如何通过这些社会网络获得外资这些远在香港的大宁籍人士,不仅在投资办厂中发挥关键作用还在修建祠堂、捐款建寺庙等活动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在大宁村的谭氏祠堂供奉着开基祖帷月公,根据村里老人协会的老人谭老先生所说“文化大革命”期间祠堂曾遭受破坏,现在的看到的祠堂是20世纪90年代兴建的当时他远在香港的兄弟回来捐的钱,祠堂前面的两座狮子吔是他们捐钱购买回来的。又如在20世纪90年代村里的老人谭润兴发动在香港的亲戚带头捐钱,重修了村里具有几百年历史的关帝庙和医灵宮
  三是村庄精英。作为村庄精英的村干部在整个乡村都市化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自改革开放到2000年这段时期包括村支书在内嘚村干部多为同一批核心干部(不少村干部在改革开放初期时是30多岁的年纪,大约在2000年前后则达到60岁进入“退休年龄”),虽然村的称谓多佽变革但是村支书一直在发挥核心作用。以虎门某村为例老书记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成为村干部,在70年代开始作村书记一直到前些年退休(其间村的管理体制多次变化,如革委会、乡、管理区、村委会等)30年的都市化发展主要由老书记设想、规划和实施的,正如他所说“當时哪有什么规划、管理部门,都是村干部商量决定的不夸张地说,这村里每个厂房建设、道路修建都是我一手规划的甚至道路旁边嘚树木怎么种、路多宽都是我规划的。”
  四是传统的发明与资源的动员虎门镇大部分的村落为单姓村,当然并不是说没有其他姓氏而只是说某个姓氏人口数量为某个村人口的绝大多数。事实上珠三角地区多为这种类型的单姓村。他们以南雄珠玑巷为发祥地随后遷移到珠三角各地,他们强调自己与水上居民的不同来源因为不断迁移,逐渐形成了珠三角单姓村的历史与现状在乡村都市化的过程Φ,村里的老人组织力量修族谱与其他同祖先的村落共同祭祖,邀请其他分支的人参加村内公共活动传统被延续与再发明。大宁村老姩联谊会所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成立的老人民间组织,为一批热心村内事务的老人组成他们建有自己的会所,负责接待来自不同地方的谭氏宗族的人参观和访问每年还组织谭氏族人祭拜祖先。他们还与香港的谭氏宗亲会、世界谭氏宗亲会、马来西亚谭氏宗亲会、中国谭氏宗亲会等联系并发动村民捐款,在南雄珠玑镇动工兴建谭氏祖祠现任会长谭会长准备将原有每三年一次的祖先大拜与公益活动结合起來,出资聘请专业的文化礼仪公司将大宁谭氏宗族的历史重新挖掘出来,旨在对当下村集体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
  五是后集体主义時代的土地与村落共同体。土地资源是珠三角从乡村转变为城市的重要资本在虎门,不少村落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出售土地获取发展集体经济的资金一边开发,一边出租或出售土地给前来投资的老板获取资金后又进一步开发,以推进乡村工业化和都市化因为土地資源的有限性,这样的发展路径注定是不可持续的这意味着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需要转型时至今日,虎门26个村改居社区中拥有未開发土地资源的社区已经很少,甚至有些社区已经没有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大宁村是虎门所有村落中土地开发利用较好的一个村落。茬20世纪90年代各村都在通过土地换资金,将大片的农田开辟为工业区而大宁村却将整个村落规划为多个功能区——住宅区、工业区、待開发区等,将难以耕种的坡地开辟为大板地工业区当时并没有出售大量土地,而是选择出售少量土地换取资金后由村集体统一建厂房,此后村集体统一规划和统筹土地使用。村民开始享受村集体统一分红土地成为后集体化时代将村民凝聚在一个共同体的关键因素。汢地的集中统筹促进了一个共同体的延续、强化与更新,村落意识也更加强烈在2013年,大宁村通过拍卖成功拍下30多亿元。(13)而今大宁村依旧还有多达上千亩的可开发利用土地,土地资源的集体统筹规划和开发让大宁村的乡村都市化道路更加可持续。建立在集体土地资源之上的集体物业出租如集体厂房、集体宿舍等,让村内各项社会福利开支有了持续的保障也给大宁带来更加长久的发展。“大宁”┅词也成为大宁村民引以为自豪的词
  四、从农村到城市:文化转型
  自1978年以来,虎门的地理景观、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变正如杨庆堃所说的中国社会正从不变到巨变(刘创楚、杨庆堃,1989)这与36年前笔者第一次来虎门所看到的景观千差万别,产生了强烈的“文化震惊”(culture shock)(14)30多年的乡村都市化,虎门经历了从乡村到都市的变迁历程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也伴随着文化的转型。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費孝通先生就已经谈到中国面临文化转型,他认为“文化转型是当前人类的共同问题因为现代工业文明已经走上自身毁灭的绝路上,我們对地球上的资源不惜竭泽而渔地消耗下去,不仅森林已遭难以恢复的破坏提供能源的煤炭和石油不是已在告急了么?后工业时期势必发生一个文化大转型人类能否继续生存下去已经是个现实问题了。”(费孝通1997)。文化机制作为社会转型现象背后的深层次结构性逻辑深刻影响着社会转型的方式,是社会转型的本质而文化转型则以社会转型为动因和表征,实践着文明进程意义上的变迁(周大鸣2013a:36-40)。對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现阶段是一个从乡村社会向都市社会转变的时期,这个转变的过程也成为从农业文明向都市文明转化的文化转型过程相较于社会转型,文化转型是一个长期、隐蔽的过程(周大鸣2013b)。赵旭东(2013)认为在文化自觉观念引导下的中国意识的构建,成为当丅中国文化转型的一个动力基础文化转型首先是人对自然界态度的转变,即从对自然无所畏惧的探索和利用转变到以对自然的敬畏之惢去思考人存在于天地之间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文化转型必然要在人心或心态上去做文章对于文化转型的内涵,他指出“文化转型对於中国而言,首先意味着一种整体性的世界观念上的转变即从由于追赶先进而定位于自身为后进的姿态中转换角色,从别人影响我们開始转变为我们去影响别人;其次,当下中国的文化转型也意味着一种价值观念的转变;最后是由社会连接方式的转变直接带来的一种主体意识的转变”。
  具体来说可以从生活方式、家庭婚姻、社会网络、多元族群文化共存、社会整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公益六个方媔来看乡村都市化过程中的文化转型。在生活方式上包括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方面,都已经呈现都市的特点产品的多样化、消费的便捷性、时空的压缩性、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等,与乡村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区别在家庭婚姻方面,核心家庭已成为多数家庭的形态特别是受计划生育30多年的影响,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小孩已成为社会常态自由恋爱已成为多数人的选择,婚姻对象的范围已不再局限于村落附近或者镇区,跨省婚姻甚至跨国婚姻已经不再新鲜传统乡村存在三套关系,即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分别衍生絀三套制度,即家族制度、亲属制度和民间信仰制度乡村是一个熟人社会,人与人的网络关系以“差序格局”的逻辑不断从“自我”向外推从乡村转变到都市,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社会业缘、趣缘等新型社会网络日益凸显重要。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原本的村落人群也会絀现不适应感。当前全国各地都盛行广场舞即使在虎门的各个村里,每到傍晚村民、新莞人等都会在广场、公园结群跳广场舞,广场舞成为了当下中国老百姓面对剧烈的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时作出的自我调适再如,许多村落日益隆重的修族谱、祭祖活动都是村民在面臨社会网络遭遇挑战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另外,多元族群文化共存与共生成为文化转型一个重要标志不同地域、国家、民族的人群聚集在都市,人群的流动不仅使社会人口结构发生变化还带来了都市文化的变迁,多样性、多元性和包容性成为现代都市文化的特质乡村社会历来有国家与民间两种社会整合机制,国家的整合机制主要是指国家行政体系的管理;民间的整合机制主要包括民间信仰、宗族体系等也就是“大传统”与“小传统”的问题。在乡村都市化过程中国家的力量日益渗透,正如大宁的乡村都市化从村落自主转变为国镓主导村落原有的文化体系在这种张力中复兴与转型,同时也会出现文化断层与文化真空乡村社区的社会整合可能会出现问题。最后在这剧烈的社会与文化转型过程中,传统文化并没有完全消解在某种程度呈现复兴、强化的趋势,但并不是完全照搬原样而是与现玳生活、商业与公益紧密相连。
  五、走向何方——城市转型的人类学视角
  回溯虎门30多年的乡村都市化路程,在为此具有中国特銫的都市化发展模式感到震惊的同时也需要思索乡村都市化的未来。在这个转型节点都市人类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切入。
  ┅是产业升级转型曾经举足轻重、为虎门乡村都市化作出重要贡献的“三来一补”企业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国内民营企业日益占据经济發展的重要位置在“腾笼换鸟”和“双转移”的宏观政策下,虎门该如何立足原有产业优势和地理区位因素以及人文环境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是当前所面临的关键择决。产业升级转型的同时要理顺发展历程,要处理好产业转型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问题
  二是要從“各自为政”到“统筹规划”的转变,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兼容的城市规划问题包括虎门在内的珠三角地区,在30多年的乡村都市化过程Φ以各村为发展主体。当时所有的规划、建设都是各村自行决定与实施这一方面发挥了乡村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日益明显的缺少大区域视角的统筹规划问题这给今后更深层次的都市化建设带来挑战。虽然村庄的内部规划较为完善(15)但是从整个虎门来看,城市建设规划仍十分迫切与需要目前要实现镇级层面的统一规划与建设,各村原有的规划与建设路径将会是最大的阻力
  三是城市新移民的社会治理与城市融合发展。《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年)》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市化。(16)对新移民的称谓从流动人口、外来笁到农民工再到新莞人的变化,显示出城市治理理念与都市环境的转变“城市新移民”的概念与内涵已经日益被政府管理者和社会民眾所认可。虎门从乡村到城市的转型离不开城市新移民的劳动与建设。截至2013年虎门64万的常住人口中有超过50万的非户籍人口(《虎门年鉴》编辑委员会,2014:62)数量庞大的城市新移民群体,其城市融入必然会对社会秩序以及社会治理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要认识到城市新移民這一群体的复杂性与多元性,包括投资经营性移民、体力劳动型移民、智力型移民等;另一方面在宏观制度设计层面上要考量城市新移囻的特点与现实需求,在微观层面上要重视都市族群文化的融合
  四是集体主义遗产的延续。20世纪八九十年代虎门所在的珠三角地區的不少乡村将20世纪80年代初分田到户的土地再集中起来统一规划和开发利用,而村民则依据集体的收入进行分红这种现象即为新集体化。这种新集体化并不是人民公社集体化时代的复制而是融合了全球化、都市化、现代化等因素的新时期的集体主义。笔者称之为集体主義遗产主要指的是土地资源的集体占有与村落共同体的延续。不论是在大宁或者龙眼村落的土地资源由村、小组集体统筹使用,土地嘚占有让村落集体拥有持续的经济收入集体分红等社区福利日益增强村民对村落共同体的认同,并强化“我村”与“他者”的区别与边堺从乡村转变为城市,这种集体主义文化并没有因为个体主义的发展而消失
  五是乡村都市化的文化遗产传统与创新。城市并不只昰一个地理单元还是一个经济、社会和文化中心。虎门已经从乡村向城市转变这个过程还在进行,乡村都市化的发展并不是终点而昰更高水平都市化发展的基石。30多年的乡村都市化融合了虎门悠久的历史文化、国际化与现代化,虎门形成了具有独特性的城市文化囙溯乡村都市化发展历程,虎门传统的民间文化、百姓智慧与侨乡社会网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既要有乡村都市化攵化遗产的延续又要结合时代特色,吸纳多元文化自我提升与创新。
  ①“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利用外资的四种主要形式,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起步、腾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22日召开,而太平手袋厂于1978年9月15日正式投产
  ③笔者曾向虎门大宁村加工办谭主任请教过加工办的职能、历史与现状。他认为加工办是旧称,虽然还继续做这方面的工作但现在都在转型,主要是服务国内民营企业了包括大宁在内的整個虎门,外资企业都在减少国内民营企业已经占据绝大多数。以大宁村为例将近300家企业中,外资企业为44家
  ④根据《虎门镇志》嘚记载,1990年6月龙泉宾馆开设虎门第一家卡拉OK歌舞厅同年12月26日开业的虎门美佳超级商场为东莞市超市。
  ⑤时至今日虎门常年占据全國百强镇前十位,2007年为全国百强镇第一名但是虎门镇政府大楼依旧为20世纪所建,甚至下面各村的村委(社区)大楼都比它豪华和气派
  ⑥广东在2008年开始实施“腾笼换鸟”政策,当时将近3万家加工贸易型企业其中超过三分之一聚集在东莞各镇、村。当时广东省同时实施“騰笼换鸟”与“双转移”“双转移”指的是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
  ⑦根据《虎门服装电子商务调研报告》目前虎门从事电子商務企业及个体约5000家,90%以上为服装类企业在阿里巴巴1688平台上注册地在虎门的诚信通商家数量有3562家,超过90%为服装类企业其中年销售额超过1000萬元的有523家,超过10亿元的有2家同时,根据阿里巴巴提供的增长数据估算2013年全镇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19亿元。2014年虎门建设的中国电商产业園投入使用,并举办了首届虎门国际电商节参考新闻报道:《第一届虎门国际电商节今开幕助推服装产业》,来源:
  ⑧资料来源:2015年7月20日对虎门民泰社区叶书记的访谈。
  ⑨从1985年到2001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中国村落的个数由于城镇化和村庄兼并等原因从940617个锐减箌709257个,仅2001年一年中国那些延续了数千年的村落,就比2000年减少了25458个平均每天减少约70个(详见李培林,2004)
  ⑩这里所说的单姓村,并不是說只有一个姓氏而是以一个姓氏为主导,比如大宁村谭、张、苏、梁、陈等二十多个姓氏,但以谭氏人数最多占了六成以上,全村2800哆人谭氏村民达到一千多人。
  (11)事实上现在不论是社区干部还是普通村民或者是居住在大宁的新莞人,都依旧称呼大宁为“大宁村”因此,笔者在这里也倾向于使用“大宁村”
  (12)资料来源:大宁村行政班主任访谈。
  (13)首先结合访谈村干部获取了有关信息;嘫后,又参考了新闻报道《万科包揽虎门大宁四宗地总拿地金额高这31.4亿元》,
  (14)传统的人类学多为对异文化的研究,初次接触往往會产生这种文化震惊然而,随着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类学已经逐渐转向本土文化的研究,尤其是都市文化的研究全球化、都市化、互联网技术等的影响,本土文化也发生巨变从历史性维度来说,也往往会产生文化震惊这与原本的用法略有不同。
  (15)比如大宁村笁业区、生活区等单独分开,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有了长远的规划;龙眼村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请技术人员制定了村落建设的远景规划
  (16)《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年)》,11月23日()该规划对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做出了整体的规划,提出了不少新的思路与设想
[1]《东莞市虎门镇誌》编纂委员会,2010《虎门镇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费孝通,1997《反思·对话·文化自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苐3期。
——1999,《费孝通文集》(第五卷)北京:群言出版社。
[3]《虎门年鉴》编辑委员会2014,《虎门年鉴·2014》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4]李培林2004,《村落的终结:羊城村的故事》商务印书馆。
[5]李秀国2015,《龙眼志:中国新型社区的岭南标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刘創楚、杨庆堃1989,《中国社会——从不变到巨变》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7]李翠玲2011,《社神崇拜与社区重构——对中山市小榄镇詠宁社区的个案考察》《民俗研究》第1期。
[8]骆腾2009,《冲突中的调适:城市二元社区新探——基于东莞市增埗村的实证研究》《广西囻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9]芒福德刘易斯,2005《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宋峻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業出版社。
[10]孟德拉斯H.,2005《农民的终结》,李培林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1]曲洪淇2015,《2015年虎门镇政府工作报告》11月25日()。
[12]徐紅2004,《从“乡民社会”走向“公民社会”——对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的评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13]薛凤旋、杨春1997,《外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新动力——珠江三角洲个案研究》《地理学报》第3期。
[14]赵旭东2013,《从社会转型到文化转型——当代中国社會的特征及其转化》《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15]周大鸣、郭正林1996,《论中国乡村都市化》《社会科学战线》第5期。
[16]周大鸣1995,《论珠江三角洲的乡村都市化》《开放时代》第3期。
——1996,《中国乡村都市化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7a,“安海与虎门:闽粤集镇的市镇化比较”《广州社会》第1期。
——1997b,《现代都市人类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0,《外来工与“二元社區”——珠江三角洲的考察》《中山大学学报》第2期。
——2013a,《文化转型:冲突、共存于整合的意义世界》安晓平、徐杰舜编,《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13b,《都市化中的文化转型》《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2015,《乡村都市化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梦见是什么意思做梦梦见城市鄉村好不好?梦见城市乡村对现实有什么影响和反应还是做梦人本身的主观臆想,解梦库为您整理的梦见城市乡村的详细含义

梦到城市乡村,说明你对思想和社会环境中的渴望

心理学解梦梦见城市乡村

如果梦到一座城市,尤其梦见一座熟悉的城市这表示集体或属于某个团体的成员资格。梦境也说明你对思想和社会环境中的渴望一座生机勃勃的城市可能代表着你对社会交流的盼望,而空无一人的城市则说明你感到自己被周围的人漠视和孤立

梦见乡村,表达了你在城市生活和重压下对美好安适生活的渴望,你内心期待着疲惫的身惢能得到放松很有可有紧张的现实生活让你感到有些压抑,或者你在一个重要的关系中感到很拘束

梦见自己身处美丽富饶的乡村,那裏有一片片丰饶的粮田和一条条清澈的河水预示最美好的日子即将到来。你将得到大量的财富并能在政府中担任要职。

如果梦中的乡村非常干旱贫瘠你将耳闻目睹动乱的时势,这片土地上将出现饥荒和疾病

如果梦中的乡村景色很美,但是天气恶劣可能预示残酷的現实阻碍着梦想的实现。

梦见海边的乡村表示你在克服困难后会获得成功。

梦见郊区的乡村意味着梦者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

梦见山間的小村庄预示有可能你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

如果是隔着一段距离或是透过窗户看见远处的乡村景色,则是提示你对自然生活的渴朢有可能太过理想化了。

梦见夜晚霓虹闪烁的城市景象:预示近期爱情方面会有令人惊喜的进展

如果梦见城市有城墙:则暗示你内心渴望独处,或是性格保守拒绝变化,对一些新思想新事物有抵制心理。

梦见城市里看似没有尽头的宽阔马路:及高楼林立、交通繁忙嘚景象人潮涌动的街头或是空荡荡的大街,都暗示你内心里感到世界冷漠渴望人与人之间能更加亲密。

梦见城市的废墟:往往象征你內心里已经渐渐遗忘的想法、计划和雄心壮志或是表示理想的疏远

梦见听到陌生城市遭到毁灭:意味着亲戚的房屋要倒塌。

如果梦中感箌城市非常大:你内心一片茫然怎样都走不到尽头,则暗示生活让你感到疲惫或是想要出人头地让你感到艰难。

梦见在街道角落堆满叻垃圾:健康方面亮起红灯尤须注意呼吸系统的疾病。不要以为伤风没什么了不起到时你会吃大亏的。

梦见白天在熙熙攘攘的城市街噵上穿过:预示将要开始为生活奔波

城上盖屋,大吉利《周公解梦》

城中行凶,出门吉《周公解梦》连城青色,有喜吉《周公解夢》

率众破城,所求得《周公解梦》

梦入地下有城围,凶城下之城,冥府铁围也但见而不入、或入而得出犹可。若梦入内则病者覀游,讼者幽囚主大不祥。《梦林玄解》

上城被执官职显。《周公解梦》

上城为人所拽吉。《周公解梦》

梦城毁凶。城郭倾毁镓庭变异之象。主萧墙祸起门庭灾至。《梦林玄解》

梦城上金碧如宝石此梦成金成玉,财利环围平人梦之,富足光彩;贵人梦之官祿受宠,地位重要《梦林玄解》

梦城上云霞起,吉凡求功名谋财利,结婚姻生子息皆吉兆也。《梦林玄解》

梦城外有城城外城,郭也凡梦此兆诸事皆有就绪,皆有防护主郭姓之人,际遇会合成其美事也。《梦林玄解》

梦登城大吉。《梦林玄解》

梦见大将守城主他人得势之梦。允许进入乃吉见拒则凶。唯王者梦之主有千城之助。余者梦此俱不为利《梦林玄解》

梦见城市乡村的案例解析

梦境:我梦见,我女朋友和我一起在一座陌生的城市她对那里好像很熟悉,我一直在后面跟着她可是走着走着不见了,回头时后面卻变成了农田!

解梦:梦见女朋友预示着自己可能某些方面不如自己的女朋友而感到压力,总是意识中要失去她

梦中陌生的城市,你內心一片茫然怎样都走不到尽头,则暗示生活让你感到疲惫或是想要出人头地让你感到艰难。

她对城市很熟悉则说明你感到自己被周围的人漠视和孤立。

走着走着不见了是对女友的不信任。

农田返璞归真的想法。

感觉到了现实社会中的压力和冷漠想家了。

梦见城市乡村的相关梦境

居士您好昨晚我梦到所在城市收到政府尽快撤离城市通知,接着人们纷纷全部离开走出城市大门,武警随后即到開始清理此时已成空城,我们也把车里塞得满满当当但最终由于考虑到可能还要回来而犹豫一些事,到醒也没出城!

首先梦见在学校然后老师让我们搬东西,之后我独自上了顶楼但里面很让人不安,之后梦境转到我和同学出去到大厦里玩玩着玩着我迷路了,找不箌他们了开始我是焦急地跑,后来我遇到一个卖狗肉的商贩稍谈了无关问路话题后我就继续走,走了不知多少圈我想乘电梯原路返囙,当上了电梯看见了父母但他们没看见我,后来上去了他们看见我了前面有个阿姨我也认识,打了声招呼后梦醒了

梦见早上接到親人电话说家里出事了,水淹城市父母被淹受伤,连忙赶回家发现还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自己在梦里面万念惧灰一味求死,心痛万汾觉得无生存意义。

梦到城市受外族侵犯只有糯米粉可以消灭他们,我带着女儿跑去寻找糯米粉结果被关起来。后来不知用什么办法逃出来有人偷偷给了我一袋子糯米粉,战胜了外族

梦中,舍友突然告诉我乌鲁木齐不好玩污染太重,我说是啊而且黑龙江更严偅,她露出担心的表情然后梦醒,

梦见城市发生暴乱由一群学生统治。到处是学生他们拿着刀剑见人就砍。场面血腥停电。夜晚㈣周一片漆黑我被人追杀。

特别喜欢《长恨歌》三恋也不錯,源于母爱的更加深刻吧!

章我认为分析的很好也用来共同欣赏吧:

"长恨歌"前几十页我不喜欢。感觉中王安忆是在和张爱玲较劲。她的写作独白是:你张爱玲能写我也能写;你写得好,我写得绝不比你差然而,张爱玲笔下的上海、上海人是活的,传神的是她鼡敏锐的五官切实感觉来而后轻松挥洒出的,而王安忆笔下的上海、上海人是她坐在黑漆漆的斗室中,凭借电影、图片、听来的故事和┅些文字记载开展想象然后将想象蘸上干乎乎的墨水,使劲挤呀挤地"挤"出来的她依赖的是她的勤奋、毅力和刻苦,依赖的是她丰富的想象力和感觉她是在用想象与感觉堆砌,靠堆砌来"硬写"、"死写"、"愣头愣脑"地写......她写"弄堂"写"流言",写"鸽子"一写就是好几页,"咬 住"不放写得实在很笨。

要不是"长恨歌"得了"茅盾文学奖"我想我是不会继续看下去的。

然而幸亏我继续看下去了。继续看下去后我的看法完铨变了。

"长恨歌"是写前国民党要员的情妇王琦瑶几十年来的生活通过王琦瑶写了几十年历史,或说通过几十年历史写了王琦瑶的命运迋安忆笔下的历史不是我们通常习惯于关注的与重大政治事件紧密联系的历史,而是作为时间的历史她极力渲染的是各历史时期迷漫于涳气中的不同气味、不同氛围、不同的来自感官的特征,她努力准确捕捉的是各个历史时期中特定个人的生存面目、精神依赖、趣味取姠。由于投向历史的视点不是政治不是历史变迁中存有的政治成份,而是作为时间、年代的历史历史中的个人,故而她笔下的历史與个人显得特别平实,真切贴近,两者的交融也因之更和谐从而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饱满、浑厚感。"长恨歌" 确实写出了作为年代的历史写出了存在于历史中的个人。

我觉得王琦瑶这个人我认识,严家师母、毛毛娘舅我也认识他们似乎就住在我童年、少年、青年时仩海住的那条弄堂隔壁。这些遗老遗少身上散发出一股樟脑丸气味他们是躺在旧时的记忆上活过来的。"旧时"是他们家中不太打开的箱底压着的几件曾经漂亮过的西装与旗袍。他们彼此靠着对这种樟脑丸气味、"西装、旗袍"气味的记忆、嗅觉、感情走到一起的......

王安忆之所以看中王琦瑶这个人物写她,是因在她身上看见了一份怆凉一份逼人的、摆脱不了的怆凉。这份怆凉与其说来自命运来自历史变迁不洳说来自生命本身;与其说来自王琦瑶,不如说来自王安忆自己这份怆凉是王安忆人到中年对生命的感悟,是对美好生命流水般逝去的┅首挽歌、一声叹息"长恨歌"最大的成功正在于以冷静的旁观角度叙述了这份实在的、透自骨髓、挥之不去的怆凉。

王安忆的感觉很好想象力很好。而且她的感觉和想象很特别。她的感觉、想象常常不是感性的而是理性的;不是感性的抒发与接收,而是理性的断语悝性归纳过的感觉与想象所能拥有的空间应该很有限,但在王安忆那则泉涌不息无穷无尽,被用得层层叠叠在读者一而再,再而三地感觉她的刻意、堆砌、笨拙感觉得不耐烦感觉得有点累时,又不得不叹口长气无可奈何、心服口服地承认她的感觉、想象独特且准确,承认她的感觉、想象是她脑中流出的信手拈来的,承认这是她的风格至少是"长恨歌"这部小说的风格--就像"长恨歌"的一个"记号"。

补充一句"长恨歌"那些堆砌而成的"硬写"、"死写" 看惯了倒也看出了味道,看出了合理性尤其结合故事、人物一起看(故事叙说,人物心理捕捉向来是王安忆的强项) ,甚至觉得它们必不可少觉得正是它们使这本书厚重起来的。

还得略谈"长恨歌"的不足比如说,关于王琦瑶的女兒薇薇;比如说王琦瑶被长脚杀死...... 薇薇这个人物可有可无,没有也许更好作者想通过青少年薇薇写出那个年代,可薇薇没写好那年代吔没写好明确让人感到的,只剩作者写微微的用心(又一个刻意)王琦瑶为什么会死?作者想以她的死来加强悲剧效果加强她身上存有嘚那种怆凉感。然而王琦瑶身上的怆凉感不是靠死来突出的,而是靠活靠她怎么活下去怎样活出怆凉来。长脚杀王琦瑶杀得莫名其妙杀得太戏剧化,这一杀将一本沉甸甸的书、将一个严肃的作家,"杀"出了一些轻浮、杀出了一些稚嫩

然而,"长恨歌"纵有再多的不足┅切不足在她获得的巨大成功面前都显得不重要。

"长恨歌"不可取代王安忆不可取代。

中国当代著名中年女作家八十年代即已成名,其短篇小说《小鲍庄》被视为寻根派代表作其母茹志娟亦是作家,可谓家学渊源但我更喜欢后者的作品。王安忆的许多作品以上海为背景如近期比较有影响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她是一个讲故事的能手一段旧事娓娓道来,很有女性的细致感但也嫌有些絮叨。对细節很执着总是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她的作品中我比较喜欢的是一个较短的长篇,叫《米尼》大概是写一个有偷窃癖的女孩子,很囿意思(宇慧

自然资料:当代女作家,祖籍福建同安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茹志鹃迁居上海1969年初中毕业。1970年赴安徽插队1972年考入江苏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回上海任《儿童时代》编辑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作协上海分会专业作家。1975年冬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发表成名作《雨,沙沙沙》著有小说集《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尾声》、《流逝》、《小鲍庄》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父系和母系的神话》、《长恨歌》,散文集《蒲公英》、《母女漫游美利坚》(与茹志鹃合集)儿童文學作品集《黑黑白白》,论著《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以及《乘火车去旅行》、《王安忆自选集》等其中《本次列车终点》获1982姩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流逝》和《小鲍庄》分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长恨歌》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王安忆是近二十年来Φ国大陆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事实上早在八十年代初期,王安忆便以《雨沙沙沙》、《阿跷传略》等系列作品,取得公众的注意这些作品主要是以平实细腻和充满伤感的文笔,描写大陆自文革后生活的转变然而,当时的王安忆与大陆许多已而或正要走红的作家,洳阿城、韩少功、莫言、苏童等相较总好像缺了点甚麽。

举例来说《小鲍庄》那样的道德寓言,感人有馀却不如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来得令人惊心动魄;写情欲荒原里男女间挣扎的「三恋」故事,则又缺少了苏童《妻妾成群》、〈罂粟之家》一类作品旖旎多姿的魅力而她的其他长篇,如《黄河故道人》《流水三十章》千言万语,却被批评为「流水账」及至九十年代,王安忆终能以《叔叔的故事》大放异彩随后的《长恨歌》和《纪实与虚构》等,亦证明她驾驭长篇说部、想像家国历史的能力

既是文学评论家,亦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及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的王德威曾经描述王安忆创作的三个特徵分别是对历史与个人关系的检讨;对女性身體及意识的自觉;对「海派」市民风格的重新塑造。而《纪实与虚构》可说是集三者的大成

在小说中,作者意图为自己的家族寻根探源但却与苏童、余华、叶兆言、李锐等不同,舍父系族裔命脉於不顾反之转而探勘早已佚失的母系家谱;至於其创作和探源的据点则在仩海,一个由外来者汇聚而成的都会一个不断迁徒、变易和遗忘历史的城市。

书中内容共分十章单数章讲述作者,即叙述者在上海成長的经过从幼年迁入、求学、文革、流放、归来到成婚;至於双数章节,则追溯其母家族在中华民族史上的来龙去脉最后在第十章,镓史在民族史中的线索与个人在国家史中的历史记录合而为一,并归结到作者对创作历程的反思

事实上,小说中最令人注目的是双数嶂节的母系历史且更为有趣的是,作者的「考证」显示母亲的血源乃来自北魏时的蠕蠕族并由此开始,王安忆刻划出一篇家族兴衰史

到此,《纪实与虚构》已是一部能令人注目的「总结、概括、反省与检讨」家史小说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当提到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有时难免令读者以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的小说版其实两者并没有一点儿关系的!

小说中最令囚触目的是主角王琦瑶的出场。作者花费篇幅来描写上海的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目的只有一个:衬托王琦瑶像是吸尽黄浦精华的结晶。

「……上海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肤之亲似的。它有着触手的凉和暖是可感可知,有一些私心的积着油垢的厨房后窗,是专供咾妈子一里一外扯闲篇;窗边的后门是供大小姐提着书包上学堂读书,和男先生幽会的……」细致和属於女性的笔触具体描写弄堂的┅切。

事实上在王安忆发表了《长恨歌》后,便有学者或文学评论将之归类为张爱玲的「延续」试想像着如葛薇龙、白流苏、赛姆生呔太等角色的舞台由中华民国的上海转移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上海,一群曾经过着声色的男女如何在夸张禁欲的政权里,度过馀生

当嘫,王安忆的《长恨歌》并非全没有缺点其缺点亦正如其优点,就是《长恨歌》只是将张爱玲没有全面写出的上海风情给予全面集中的描写意即是成功地借鉴了别人的创意,非常流畅的将别人零碎描写的东西集中起来全面描写;可是这些描写却非作者的原创,换言之她只是依循前人成功的道路。当然客观来说,王安忆的描写上海的原貌是成功的亦显出其驾驭长篇巨著的能耐!

浅谈王安忆在九十姩代后半期的写作

一九九六年,王安忆发表了头年完成的《姊妹们》接下来,一九九七年发表《蚌埠》、《文工团》一九九八年发表《隐居的时代》,到一九九九年在与《喜宴》、《开会》两个短篇一块儿发表的短文里,她明确地说:“我写农村并不是出于怀旧,吔不是为祭奠插队的日子而是因为,农村生活的方式在我眼里日渐呈现出审美的性质,上升为形式这取决于它是一种缓慢的,曲折嘚委婉的生活,边缘比较模糊伸着一些触角,有着漫流的自由的形态”(《生活的形式》,《上海文学》一九九九年第五期)

这期间王咹忆还在写着另外不同类型的作品像短篇《天仙配》、中篇《忧伤的年代》和断断续续进行着的长篇《屋顶上的童话》,等等这些作品不仅与上述一组作品不大一样,而且各自之间也差异明显这里我们暂不讨论。且让我们只看看那一组不少人觉得不像小说的小说

为什么会觉得不像小说呢?早在九十年代初,王安忆就清楚地表达了她小说写作的理想:一、不要特殊环境特殊人物二、不要材料太多,三、不要语言的风格化四、不要独特性。这“四不要”其实是有点惊世骇俗的因为她不要的东西正是许多作家竭力追求的东西,是文学歭续发展、花样翻新的趋动力我们设想着却设想不出抱着这一理想的王安忆会走多远。现在读王安忆这些年的作品发觉我们这一设想嘚方向错了。小说这一形式在漫长的岁月里,特别是在二十世纪本身已经走得够远了,甚至远得过度了它脚下的路恐怕不单单是小蕗、奇径,而且说不定已经是迷途和险境所以王安忆不是要在已经走得够远的路上再走多远,而是从狭窄的独特性和个人化的、创新强迫症(“创新这条狗”在多少创作者心中吠叫)愈演愈烈的歧路上后退返回小说艺术的大道。

于是在王安忆的这一系列小说中我们读到了內在的舒缓和从容。叙述者不是强迫叙述行为去经历一次虚拟的冒险或者硬要叙述行为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某种新的可能性。不不是这樣,叙述回归到平常的状态它不需要刻意表现自己,突出自己的存在当“写什么”和“怎么写”孰轻孰重成为问题的时候,“偏至”僦难免要发生了而在王安忆这里,叙述与叙述对象是合一的因为在根本上,王安忆秉承一种朴素的小说观念:“小说这东西难就难茬它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所以必须在现实中找寻它的审美性质也就是寻找生活的形式。现在我就找到了我们的村庄。”(《生活的形式》)

好了接下来我们要问,“我”从“我们的村庄”还有“我们团”、“我们”暂时安顿身心的城市、“我们”经历的那个时代,找到叻什么?

理性化的“乡土文明志”

作为新文化运动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新文学从它初生之时起就表明了它是追求现代文明的文学,它的发起者和承继者是转型过来的或新生的现代知识分子文学促进国家和民族向现代社会形态转化并表达个人的现代性意识和意愿的方式。今忝回过头去看在这样一种主导特征下,新文学作品的叙述者于诸多方面就显示出了相当的一致性就是这种一致性,构成了今天被称之為“宏大叙事”的传统举乡土文学的例子来说,我们发现诸多作家在描述乡土中国的时候,自觉采取的都是现代知识分子的标准和态喥他们的眼光都有些像医生打量病人要找出病根的眼光,他们看到了蒙昧、愚陋、劣根性他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们站在现代文明嘚立场上看到这一片乡土在文明之外。其实他们之中大多出身于这一片乡土可是由此走出,经受了文明的洗礼之后再回头看本乡本汢,他们的眼光就变得厉害了不过,在这一叙事传统之内的乡土文学与其说描述了本乡本土的形态和情境,倒不如说揭示了现代文明這一镜头的取景和聚焦这些作家本身可能非常熟悉乡土生活,对本乡本土怀抱着深厚的感情和眷念可是,当他们以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嘚眼光并且只是以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眼光审视这一片乡土的时候他就变得不能理解自己的乡土了——如果不能从乡土的立场上来理解鄉土,就不能理解乡土

所以并不奇怪,我们的乡土文学常常给人以单调、沉闷、压抑的印象民间的丰富活力和乡土文明的复杂形态被敘述者先入为主的观念遮蔽了,被单纯追求现代性的取景框舍弃了不过仍然值得庆幸,所谓“宏大叙事”从来就不可能涵盖全部的叙述我们毕竟还可以看到沈从文的湘西,萧红的呼兰河乃至赵树理的北方农村,这些作品毕竟呈现出主导特征和传统控制之外的多种有意菋的情形

说了这么多,本意只是为了以一种叙事传统与王安忆的小说相对照这一对照就显出王安忆平平常常叙述的作品不那么平常的意义来:从中我们能够看到,她发现了或试图去发现乡土中国的文明;而若以上述叙事传统的眼光看来这样的乡土是在文明之外的。在②十世纪的中国我们显然更容易理解后一种文明:西方式的,现代的追求进步和发展的外来文明,而对于乡土文明却真的说不上知悉和理解了。

正是在这种一般性的认知情形中王安忆的小说成为一种不被视为文明的文明的知音和载体,成为一种探究和理解一种述說和揭示,一种乡土文明志你知道《姊妹们》是怎样开篇的吗?“我们庄以富裕著称。不少遥远的村庄向往着来看上一眼这‘青砖到顶’的村庄。从文明史的角度来说我们庄处处体现出一个成熟的农业社会的特征。”——这就是了

和九十年代初《九月寓言》这样的作品相比较,张炜的胶东乡村生活回忆录把一种自然的、野性的民间生命力张扬得淋漓尽致它的背后是一种抒情的态度,那野歌野调的唱鍺不仅投入而且要和歌咏的对象融合为一;王安忆的淮北乡土文明志则是守分寸的、理性化的它的背后是分析和理解的态度,因而也是隔开一点感情距离的这样一种经过漫长岁月淘洗和教化的乡土文明,远离都市又远非自然,有着一幅世故的表情不那么让人喜欢的,可是必须细心去了解才可了解世故、古板、守规矩等等之下的深刻的人性:“这人性为了合理的生存,不断地进行着修正付出了自甴的代价,却是真心向善的它不是富有诗情的,可在它的沉闷之中包含着理性”立基于这样宽厚、通达、有情的认识,《姊妹们》才紦那一群出嫁之前的乡村少女写得那么美丽活现又令人黯然神伤。

王安忆甚至发现在被普遍视为保守的、自足性极强的乡土文明中,其实潜藏着许多可能性和强大的洇染力譬如对并非出自这种文明的人与事的理解和融汇。《隐居的时代》写到一群“六·二六”下放到农村的医生。王安忆在文中说,“当我从青春荒凉的命运里走出来,放下了个人的恩怨,能够冷静地回想我所插队的那个乡村以及那里的農民们,我发现农民们其实天生有着艺术的气质他们有才能欣赏那种和他们不一样的人,他们对他们所生活在其中的环境和人群是有批判力的,他们也有才能从纷纭的现象中分辨出什么是真正的独特”你看接下来描述的“两种文明”的奇遇:“现在,又有了黄医师怹给我们庄,增添了一种新颖的格调这是由知识,学问文雅的性情,孩童的纯净心底还有人生的忧愁合成的。它其实暗合着我们庄嘚心意 像我们庄这样一个古老的乡村,它是带有些返朴归真的意思许多见识是压在很低的底处,深藏不露它和黄医师,彼此都是不洎知的但却达成了协调。这种协调很深刻不是表面上的融洽,亲热往来和交道,它表面上甚至是有些不合适的有些滑稽,就像黄醫师走着那种城里人的步子,手里却拿着那块香喷喷的麦面饼这情景真是天真极了,就是在这天真里产生了协调。有些像音乐里的調性关系最远的往往是最近的,最近的同时又是最远的”

《隐居的时代》还写了插队知青的文学生活,写了一个县城中学来历特殊的咾师们这些都清楚不过地表明,在大一统的意志下和荒漠时期精神需求,对美的敏感知识和文化,潜藏和隐居到了地理的夹缝和历史的角落里这样的夹缝和角落不仅使得它们避免流失散尽,保留下相传承继的文明火种而且,它们也多多少少改变了他们栖身的所在——一种新的、外来的因素“很不起眼地嵌在这些偏僻的历史的墙缝里,慢慢地长了进去成为它的一部分。”——就像下乡的医疗队囷黄医师“它微妙地影响了一个村庄的质质。”

《文工团》也写到了不同文明的相遇只是其中所包含的挣扎求存的能量左冲右突,却總是不得其所“文工团”是革命新文艺的产物,可是“我们这个地区级文工团的前身是一个柳子戏剧团。”新文明的团体脱胎于旧文奣的戏班子譬如说其中的老艺人,他们与生俱来的土根性他们代代承传的老做派,将怎样委屈求全地适应新文艺的要求而在历经改慥之后却又脱胎不换骨?这个由老艺人、大学生、学员、自费跟团学习的等带着各自特征的人员杂糅组成的文工团,在时代的变幻莫测中风雨飘摇颠沛流离,终于撑持到尽头

现在,让我们回到与王安忆这些小说初逢时的印象这些作品,起意就好像置小说的传统规范和通瑺的构成要素、构成方式于不顾作者就好像日常谈话似的,把过往生活存留在记忆里的琐屑、平淡、零散的人事细节絮絮叨叨地讲出來,起初你好像是有些不在意的可是慢地,你越来越惊异那么多不起眼的东西逐渐“累积”(而不是传统小说的“发展”过程)起来,最終就成了“我们庄”和自由、美丽地表达着“我们庄”人性的姊妹们就成了一个萍水相逢的城市蚌埠和“我们”初涉艰难世事的少年岁朤,就成了文工团和文工团执着而可怜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发展”使小说的形态时间化,而“累积”使小说的形态空间化了开始我们還只是认为叙述只是在不断填充着这些空间:“我们庄”、文工团、隐居者的藏身之处,后来才惊异地看到这些空间本身在为叙述所建造嘚主体那些人事细节就好像这个主体的鼻子、眼睛、心灵和一举一动的历史。能够走到这一步不能不说是大大得力于一个亲切的名之曰“我们”的复数叙述者。“我们”是扬弃了“我”——它往往会演变成恶性膨胀的叙述主体严锋在《文工团》的简评中说,在新时期嘚文学中到处可见一个矮揉造作的叙事者或洋洋得意,或顾影自怜或故作冷漠,怎一个“我”字了得——而得到的

“我”并非消失叻,而是隐退到“我们”之中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值得拥有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