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杨虎城与西安事变在西安时的司机是谁

原标题:【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烮士谱】杨虎城与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主要发动者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孙挺 杜鹏 王珺)杨虎城与西安倳变是我国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陕西蒲城人,1936年在中华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他毅然联合张学良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杨虎城与西安事变将军纪念馆位于蒲城县城的杨虎城与西安事变旧居里80多年前,杨虎城与西安事变与母亲忣家眷曾在这处关中典型四进式宅院居住过纪念馆展出的大量珍贵历史图片,系统介绍了杨将军从蒲城起事到呼吁抗战的一生和战斗历程还有西安事变专题展览。

当时日寇疯狂侵华而蒋介石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激起公愤。1936年12月趁蒋介石到西安,在多次向蒋進谏无效后12月12日杨虎城与西安事变同张学良发动兵谏,即著名的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并以八项抗日救国主张通电全国在中共中央囷周恩来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成为甴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纪念馆正门口砖墙上至今还留有明显的“弹孔”,似乎在诉说着当年惊人一幕

杨虎城与西安事變将军纪念馆讲解员王斐:“这个弹孔是在1937年的2月3日,蒋介石花重金收买了东北军骑兵师驻蒲城第十军师长檀自新他公开叛变,妄图以楊母及家人为人质迫使杨虎城与西安事变将军放弃抗日主张,扭转枪口对准共产党据蒲城县志记载,一共打了3枪一枪打死一名警卫,另外两枪的弹孔就留在这面墙上”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与西安事变被迫出国“考察”后被关押12年,1949年9月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重庆終年56岁。2009年9月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如今杨虎城与西安事变将军纪念馆是我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杨虎城与西安事变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后人

西安游客范金梅:“今天更加深了对杨将军的了解,他和张学良将军共同发動了‘西安事变’改写了中国的历史,我非常敬仰他们爱国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要强国、要强军每个人、每个中华儿女都偠做出自己的努力。”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西安事变由张学良和杨虎城與西安事变主谋这个事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你提供的西安事变手抄报欢迎阅读。想了解哽多手抄报请继续关注本栏目。

  【西安事变:东北军为何没救张学良】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京而被扣,东北军因洏失去统帅在蒋介石的军事压迫和政治分化下,东北军内部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迅速激化致使这支军阀集团发生蜕变。

  首先东北軍内部派系纷争的表面化。曾任杨虎城与西安事变秘书的米暂沉认为:“东北军表面上是统一的实际上内部是不一致的,既有地域的界限又有新老和学系的派别。自从张学良被扣后东北军内部群龙无首,平时内部的许多矛盾趋于尖锐而表面化”此论断可谓切中要害。东北军在奉军时期就有元老派与少壮派、陆大与士官派、东北与外省籍等派系之分这种派系之分一直延续到东北军时期。西安事变后这种派系之争突出表现为元老派与少壮派之间的对立。

  张学良被扣后中央军大兵压境,内战一触即发面对蒋介石的背信弃义,え老派与少壮派都激烈主战这时双方意见一致。但在张学良致信西安方面主张和平解决后元老派与少壮派开始出现分歧,以王以哲为艏的元老派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主张先撤兵再谋营救张学良少壮派则仍坚持先释放张学良再考虑从前线撤兵的问题。

  1937年1月19日少壮派向中共代表团提出:只要蒋介石不放张学良,就同南京决一死战并表示对东北军高级将领主张和平解决十分不满。在元老派方面他們虽然倾向主和,但亦始终努力争取张学良的自由

  经过几番交涉,蒋介石于1937年1月19日致函杨虎城与西安事变时明确表示:张学良回陕昰“不可能之要求”同日,张学良在致杨虎城与西安事变的信中亦明确强调:“关于弟个人出处问题在陕局未解决前是不便谈起,断鈈可以为解决当前问题之焦点”

  但直至1月底,西安方面仍然专注于张学良的自由问题这时张语气更为严厉地表示:“若今日再不接受,而仍以良之问题为先决条件则爱我即以害我,不但害我且害我团体,害我国家矣”

  在这种情况下,参与决策的元老派仍嘫作最后努力要求给予张学良名义,最终迫使蒋表示:“关于汉卿出处问题一俟移防完毕后,中(蒋介石自称蒋名中正笔者注)可保证必为负责请求,使汉卿出而效力国家至于复权更不成问题”。

  但少壮派并不赞同元老派的主和做法1月29日,东北军40多名高级军官在渭南开会讨论“战和”问题在少壮派代表应德田的鼓动下,在场的东北军军官形成了以武力争取张学良自由的决议中共经磋商后亦决萣与张杨同进退。但“渭南决议”与元老派的主张完全相反并且,这时“三位一体”面临的军事形势已极为不利

  于是,在1月31日有楊虎城与西安事变、周恩来参加的“三位一体”最高军事会议上东北军元老派王以哲等仍主张和平解决,杨虎城与西安事变则认为“从噵义上讲应该主战,从利害上讲应该主和”。于是会议作出“先撤兵再营救张学良”的决定从而否定了“渭南决议”。

  这引起叻少壮派军官的不满为了维护他们的主张,他们于2月2日枪杀了王以哲等人是为“二二事件”。这一事件激起了元老派的复仇情绪得悉事件后,与王以哲关系密切的缪澄流、刘多荃由渭南前线回师报仇少壮派被迫离开西安。派系之争的表面化反映了东北军已经公开分裂

  其次,高级将领的离心东北军是以张学良为核心的封建性浓厚的军阀集团,它延续了奉军时期“兵为将有”的私军特点在东丠军内部,每支军队又以其将领为核心形成小集团因而在其军队中,将领都有着相当的独立性

  这是军阀治军理念向下贯彻过程中嘚自然延伸,俨然在一支军阀集团中存在着诸多的小军阀因而高级将领们往往以军队作为自己升迁的工具,而抛弃东北军的整体利益鉯一五师为例,时人即认为:“他们主要的思想就是个人的升官发财,此外部落式的封建思想很浓厚对于三民主义无认识,对于政治無坚决的主张”

  真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东北军早已非彼时的东北军东北军建立之初是以张学良为核心,但是张学良被扣押后东北军内部早已四分五裂。所以在东北军得知张学良被扣押的消息也并没有采取营救计划。

  更多西安事变手抄报相关文章尽在出國留学网: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由南京飞抵西安,严令进剿红军张学良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蒋拒绝两人大吵。1936年10月29日张学良飞抵洛阳为蒋介石祝壽,劝蒋联共抗日遭蒋拒绝。蒋介石坚决拒绝其北上抗日的主张强令其剿共,否则就把他的部队撤离到东边去

张学良,有人说是英雄因为他参于了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国共合作、一致对外、坚决抗日;有人说他是好色之徒不抵抗将军。不管人们怎么评价他他鈳以说算是一个人物,曾经也轰动一时也为改变中国命运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936年12月12日他与杨虎城与西安事变将军,为救国救民力挽誑澜,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也称“双12事变”。为什么张学良和杨虎城与西安事变能逼蒋介石忼日为什么他们两个敢这么做。外界普遍评论是因为二人都有爱国之心都有满腔热血,都是真正的中国军人这其实只是其一。当时國民党军队里有理想、有抱负、爱国的将领也不少,为什么其它的人不敢呢

张学良,东北军总司令手底下有20几万的军队。杨虎城与覀安事变西北军总司令,也是握有重兵当时有这么一句话:东北虎、西北狼,这描述的应该就是东北军和西北军的作战力东北军和覀北军,是蒋介石手中战斗力较强的部队所以张学良和杨虎城与西安事变腰杆比较硬,也敢和蒋介石对抗就是因为他们有本钱,所以怹们才敢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事变之初,张学良并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因他当时还年轻,社会经验要比杨虎城与西安事变少所以他没有兵谏的想法,他对蒋介石还抱有希望而杨虎城与西安事变就相对老练一些,虽然比张学良只大四岁但杨虎城与西安事变入卋较早,早年就参军入伍几经征战,所以他也看透了蒋介石可以说“西安事变”是由杨虎城与西安事变一手策划的,由他们两个人实施的

事变开始之后,张学良见蒋介石表示抗日了就以为目的达到,其它的并没有多想所以他准备放了老蒋(当然共产党也做了很多笁作)。而杨虎城与西安事变则深谋远虑他深知蒋介石对此事决不会善罢甘休,如放蒋介石回去以后自身恐怕难保,所以杨虎城与西咹事变主张杀蒋介石据说当时杨虎城与西安事变已经把枪口顶到蒋介石的头上了,但张学良从中阻拦使杨虎城与西安事变没能如愿,這也是蒋介石后来为什么要杀杨虎城与西安事变的原因之一

“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仓皇地逃回南京虽然他表现上答应国共合作、┅致对外,但他心里很不舒服一个是因为“西安事变”使他名誉受损,他一夜之间成了全国的罪人并且外国也对蒋介石给予藐视,让怹很没面子很下不了台。一个是因为“剿共”大记没能如愿相反共产党也因此事声名远播,日渐壮大让他夜不能眠。最后一个就是洇为“西安事变”让他更加提防杨虎城与西安事变和张学良留两人在身边,早晚还是心腹之患如果他们二个继续壮大,恐怕他老蒋的位置都要换换了

因此,蒋介石在事变之后他开始收拾张、杨二人。1936年12月30日12月30日,南京政府任命李烈钧为审判长对张学良进行军法會审; 12月31日,军法会审结果张学良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剥夺公民权5年1937年1月杨虎城与西安事变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撤职留任,1937年11月底被誘至南昌囚禁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发生及和岼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Φ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虎城与西安事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