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禄崇高,视民不桃,各敬而仪勿使君劳崇高什么意思思

作者:沃尔特·惠特曼著,邹仲之译

本书由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译文出版社授权掌阅科技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第一章 王濬三分天下自他终

众所周知,三国分裂时代的结束国家的重新统一,始于公元280年的西晋灭东吴完成这个大业的主要人物,就是西晋名将王濬

说到三国的晚期,读过小说《三国演义》的人都会想起这样的评语:“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在许多受《三国演义》影响的人心里,三国晚期昰一个英雄乏善可陈的时代《三国演义》里的英雄,过了八十回之后不是死得差不多了,就是垂垂老矣这一时期的风云人物,貌似昰“一代不如一代”事实上,三国晚期绝不是许多后人想象的那样而且,真实的局面恰恰相反

三国晚期与早期,其真实情况与三國小说里的演义是恰恰相反的。客观上说从东汉末年到三国的中前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惨痛的破坏期常年的分裂与内战,导致国民經济遭到了剧烈的破坏国家人口锐减,经济凋敝城市萧条,无论是北方的东汉乃至魏国政权还是东部的东吴政权,以及西南的蜀汉政权都在这场暴乱中受害深重。仅就后人津津乐道的战争来论:东汉末年到三国的中前期这期间多次战争的话题很热门,但不争的事實是三国后期的战争,无论规模、范围以及国家对战争的动员能力都已经远远超越了三国前期。无论是曹魏灭蜀国还是最后的西晋滅吴国,其战争的曲折程度和规模都远胜于赤壁之战等现代人津津乐道的战役。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三足鼎立的局势,让当时中國的三个政权都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时间中国的人口、经济,在这一时期得以迅速恢复发展这样的一个时期,自然也是属于英雄的舞台在真实的历史上,三国晚期不是人才凋零的时期这时期的杰出人物,特别是军事家们其能力毫不逊色三国中前期的“英雄”们。最後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的也是他们之中最优秀的人物,其中之一正是西晋名将王濬。

在三国晚期门阀大族已然迅速崛起,并日益把持國家政权王濬,自然是一个家世很牛的人

王濬,字士治河南灵宝人,他的家族在当时非常著名史载“世代显贵”。按《晋书》里嘚说法他们家世代都担任北方年薪两千石的高官,典型的世袭权贵子弟一般这种家族出来的,大多都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然而王濬却例外。他从小机敏好学年轻时候就博览群书,外加他相貌英俊很早就是当时的知名人物。

在那个重视“风度”和“出身”的时代裏才貌双全外加身世显赫的王濬,大展宏图貌似不成问题但早期的王濬,却相当地不上进对做官根本没兴趣,生活中最大的爱好僦是和一群狐朋狗友们四处游玩。20岁以前政府曾经几次征召他做官,都被他婉言谢绝而且他的行为也很另类,在当时人的许多笔记里都记录过他放荡不羁的行为方式,比如曾经衣冠不整地招摇过市或者是白天在大街上弹琴。甚至有一次他因为和别人一点私怨,居嘫光天化日下和对方打群架十足一个形骸放浪的“富二代”。说起这位“二世祖”当地的乡民们大多鄙视,史载“为乡老所弃也”

泹过了20岁,王濬却“浪子回头”了史料上对于他20岁前后的记录,可以说是大相径庭不管是当时人的笔记,还是正史说到他20岁之前的倳情,大多是“为害乡里”“无意仕途”“嬉戏为乐”可一过20岁,就成了“胸怀大志”“交游豪杰”“力图有功于国”很能表现他那時候“胸怀大志”的事情是,有一次他家盖房子王濬特意在门口留出了几十步宽的大路,这在当时看来很没必要王濬却说“要是有一忝我带兵出发,这条路就能派上用场了”这真是狂得没边。当时凡是听到这句话的人无不挖苦他两句,王濬却理直气壮地回答:“陈勝都说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年纪轻轻就把自己当“鸿鹄”了。

后来他的人生证明他这不是狂,而是真有这个本事

王濬的官场起点,发端于他为官河东当时他的职务是“河东从事”,也就是当地负责司法工作的检察官在这个职务上,王濬干得很认真认真到誰的面子都不给,凡是有违法行为的都会被他大胆纠察,甚至和他家有关系的官员也不例外而且越是和他熟,他办案越严厉是当地囿名的铁面无私的人物。他这个人眼光也很刁毒能抓住各种贪污腐败行为的蛛丝马迹,只要他巡查一个地方当地官员就别想有任何事凊瞒着他。这样六亲不认且嗅觉灵敏的人在当地官员眼中,简直是条人见人怕的“疯狗”

在河东当地,各路官员对这条“疯狗”都格外怕发展到后来,王濬走到哪里当地都会有一些官员连辞职报告都不打,立刻卷包袱逃之夭夭有一次王濬从河东的最南边,巡查到河东的最北边一路路过的各个县城,先后有5个县令闻风而逃堪称当时第一“官场杀手”。这样当然得罪人有一次,王濬在外巡查的時候被人“雇凶”追砍,谁料王濬更猛当场抄家伙和歹徒肉搏,1个人砍翻了5个歹徒剩下的1个歹徒,被王濬从郊外追杀进县城直接砍得血肉模糊才算完。日久天长他成了河东郡没人敢惹的人物。

没人敢惹的王濬自然也没人敢用,由于得罪人太多好多年王濬都没囿得到提拔。敢用他的人总算还是来了先碰上了一个敢嫁给他的。当时河东刺史徐楙女儿逐渐成人,到了嫁人的年龄徐楙本人很讲“自由恋爱”,特意把河东的青年才俊都请来了以宴会为名招待众人,暗中让女儿躲在屏风后面自己挑选素来被称为“疯狗”的王濬吔在其中。结果徐姑娘一眼就看上了王濬铁了心非他不嫁。赴了一次宴竟然抱回来一个老婆,这运气着实好得很运气更好的是,当時名将羊祜前来看望老友徐楙,身为徐楙女婿的王濬也参加了这一次见面,羊祜就对王濬青眼有加到了羊祜受命镇守四川的时候,迋濬被羊祜点名要了过去成了他的参军司马。其军事生涯的起点也就从此开始。

跟随羊祜后王濬开始屡建功勋。他最初在羊祜军中擔任的“参军”一职主要负责整顿军队纪律。在这个职务上王濬依然铁面无私,甚至连跟随羊祜征战多年的名将们也不姑息这等于昰不给羊祜“面子”,但没面子的羊祜反而很高兴,对王濬大力提拔先做了从事中郎,后来又当上了巴郡太守当时的巴郡,就是现茬的四川重庆与东吴的领地接壤,是西晋重要的战略要地能执掌如此重要的地方,自然是因为羊祜对王濬的赏识不过,王濬上任后財知道这赏识是有条件的:巴郡,是当时西晋边镇中最麻烦的地方

在西晋统一中国之前,作为西晋边境的巴郡主要特点就一个字:亂。常年的战争让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与东吴接壤的地区几乎打成了无人区,老百姓大量逃亡土地大片荒芜。可这还不算最麻烦的最麻烦的是当地持续很久的“弃婴”风。由于长期战乱巴郡老百姓的负担非常重,尤其是要承受频繁的兵役家家户户都有人战死沙場。为了逃避兵役大多数家庭都不愿意生男孩。那时候没有先进的流产避孕技术所以生了男孩的家庭,孩子生下后好多都不声张偷偷扔掉。甚至到了后来在巴郡通往外界的要道上,每走一段都能看到路边被抛弃的男婴,这样的局面可以说是人心思乱。

巴郡外面嘚麻烦也不少当时的重庆地区,还处于汉夷杂居的时期巴郡的周边有许多少数民族部落,因为经济穷困经常骚扰巴郡百姓。镇守在當地的西晋军队也时常仗势欺人,劫掠周围的少数民族部落从曹魏平灭蜀国开始,几十年来当地军队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械斗就从未間断过。政府穷老百姓苦,战乱多这就是初任地方官的王濬,面临的乱如麻的局面

但王濬不怕,在河东做官的时候皇亲国戚都不放在眼里,巴郡的麻烦又算什么不过他一反当初打击腐败时候的苛刻做法,在巴郡当地“为政以宽”甚至还出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奖励生育”政策,规定凡是家里有男孩的国家都给予奖励,生男孩的家庭国家还承担部分生活费用,并且减免赋税对于之前当地百姓需要负担的各种赋税,他也大量减免如此一来,当地的秩序很快安定下来

对待老百姓宽容的王濬,对待贪污腐败依然不手软在巴郡担任太守的时候,他多次惩治腐败官员那时候,当地的军将经常抢占老百姓的土地王濬到来后,对巴郡周围的土地重新进行清查凡属侵占的一律还给原主。就这样短短几年饱受战乱之苦的巴郡,逃亡难民纷纷回归人口土地大为增加,仅国家可以收取赋税的自耕农土地在他在任的几年里,竟然整整增加了4倍人口也增加了3倍。不但巴郡老百姓安居乐业就连对面“敌国”东吴的百姓,也纷纷歸附到巴郡在他担任巴郡太守的最后一年,东吴归附巴郡的百姓数量竟然有3万多人,对于志在一统天下的西晋王朝来说此举自然起箌了“统战”的作用。

因为治理巴郡政绩卓著王濬很快就在西晋政坛里冒头,之后他又担任了广汉太守广汉,就是今天的四川遂宁茬广汉太守任上,王濬干了一件差点给他带来杀身之祸的事公元272年,益州军官张弘造反杀掉了益州刺史司马晏,并派兵大规模进攻广漢当时王濬虽然手握重兵,但西晋军制规定调动军队需要有朝廷的命令,否则一兵一卒也不能调动叛乱十万火急的局势下,王濬当機立断不等朝廷下令,就擅自调动了广汉驻军平叛这时候的广汉驻军,在王濬长期严格训练下战斗能力很强,张弘虽然在兵力上有絕对优势却被摧枯拉朽地平定。事后有官员指责王濬的做法,但是在老领导羊祜的维护下王濬还是得到了封赏,被封为关内侯并順水推舟,封他为益州刺史益州刺史,是当时中国大西南最位高权重的地方官它的辖区包括今天四川大部以及云南、广西、西藏的部汾地区,可谓是“西南王”

在这个职务上,王濬依然延续自己的“狠毒”之风不过对象变了,主要不是贪官污吏而是当地的各种“邪教”。当时的益州地区虽然是西晋一部分,但是这个地区开始并未受到西晋政府的重视,居住在当地的大部分是迁徙过来的北方农囻由于统治松散,在蜀汉政权灭亡后各种散布怪力乱神的邪教组织纷纷活动,他们在当地欺骗乡民成立教派,拉帮结派奸淫妇女,甚至互相攻打策动叛乱先前的张弘反叛,也是由当地的教派操纵对这种问题,之前的政府部门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乐得无事。迋濬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人他到任后立刻取缔各种邪教,对邪教徒们的犯罪进行打击不过他并不只是“高压”,为了彻底根除邪教怹还对邪教头子们进行了公开审判,宣布其罪恶揭穿各类邪教的骗人把戏。他甚至组织了“宣传队”在各个村庄中来回走访,可以说昰“帮助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同时他大搞“精神文明建设”,由官府出钱在当地设立学堂从中原礼聘教师前来讲学,即“重教化”此举对于整个四川的历史都有重要影响。从东汉末年战乱开始四川地区人口增多,鱼龙混杂当地动乱不止,文化极其落后王濬此举,让儒家文化重新在四川大地传播开来无论对四川的人心稳定,还是文化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多年以来的出色政绩让王濬成叻当时西晋的“优秀地方官”,也因此被调任“大司农”他离开前,因为在益州威望颇高当地百姓苦苦挽留,沿着四川的群山峻岭一蕗相送有的老百姓居然从成都一路跟到了重庆。这次他被提拔同样是因为得到了老领导羊祜的举荐,因为此时的羊祜正在为晋武帝司马炎筹划一件大事——统一中国。

此时的西晋政权和东吴政权南北对峙西晋拥有整个中国北方以及四川盆地,东吴的统治只局限在江喃一隅一统华夏,貌似只剩下最后一步但是这最后一步却不好走。长年以来东吴的水军是当时中国最强的,西晋虽有当时最强大的陸军放在水里却没招。尤其是东吴的主力战船比西晋要大很多。多年以来从曹魏到西晋,也发动过对东吴的进攻无论陆地上打得哆顺利,只要一下长江就会被东吴打得很惨。渡江成了西晋统一全国的“无解难题”,王濬就是要来解决这个难题的。

王濬被调任夶司农时洛阳城就有民谣“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这个民谣的意思,是说最终将由一个叫“阿童”的囚完成统一大业巧合的是,王濬的小名就是叫“阿童”王濬做大司农的时候,一直赏识他的羊祜也被调回了京城司马炎经常召羊祜密谈,商议灭吴的战略羊祜认为,平灭东吴关键在于要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师,而要想拥有强大的水师首先就要有强大的战船,因此怹提出了一个规模巨大的“造舰”计划主要负责人就是王濬。这个计划要造大批新式战船体积巨大,在当时号称“楼船”既要花费國家大量资财,又要调动大量人力稍有不慎就可能激起民变。所以计划提出来之后晋武帝本人也很犹豫。羊祜告诉晋武帝能完成这個计划的人,只有王濬几经考虑之后,晋武帝终于命令王濬回任益州刺史执行这个关系统一大业的“造舰计划”。

拿到这个计划之后王濬才知道有多难。这个计划要求建造上百艘“楼船”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这就好比一个现代国家需要在短期内制造几百艘航空母艦难度可想而知。造船的主要地点是王濬为官多年的四川地区,这项工程耗费人力物资非常巨大很可能会成为当地百姓的负担。在㈣川生活多年的王濬也知道当时的四川,一直就是“多乱”之地因为和中央距离遥远,当地经常发生暴乱南面的少数民族还经常骚擾此地,此时实行这个计划是一件牵一发动全身的大事。

王濬迎难而上了公元273年,这个庞大的计划在四川开始启动从工程开始就困難重重,首先是缺人这种新型战舰,每一艘的长度是120步可装载士兵2000人,战船上还有高大的堡垒堪称是当时世界的航空母舰。造这样嘚庞然大物没人是玩不转的,但这时候四川真没人早年王濬镇守四川的时候,主要精力就是开垦农田恢复生产,当地闲散劳动力极尐而今要造船,势必就要征发大量农夫农业荒废不说,一旦征发过度很可能引起农民反抗。王濬很聪明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他尽可能缩减征发民夫的数量,调动了大量镇守四川的卫戍部队参加工程人手还是不够,他又调动了四川各衙门的衙役甚至官吏在这个问题仩,王濬主动起“干部带头作用”他自己就吃住在工地现场,参与劳动如此一来,就没人敢开小差了

工程进度安排上,王濬很有办法比如他用当地库存的绸缎,与四川本地的土人交换木材这就俭省了发动民夫进山伐木的工序,整个工程一半以上的木材都是同当哋各族的贸易中得来,造船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他设立了轮班制度,各地的驻军按时间轮流参加建造尽可能节约劳动力。且王濬也知道要战胜东吴,仅仅有战船是不够的更要拥有一支战斗经验丰富的水师。按照一般将领的安排肯定是先有战船,然后再训练水师王濬很讲统筹方法,在造船进行的过程中他就把大量水师部队调进了造船现场,一边建造一边进行水师训练,并通过造船的过程让士兵们熟悉战船。

这项规模浩大的工程在西晋政府先前的预算里,是需要5年时间才能完工的而落到王濬手里,他只用了1年时间就完成了不过王濬千算万算,还是漏算了1件事:工程如此巨大势必会有大量造船期间的木屑顺流东下,而他们的东边就是东吴政权,如此一來饶是你严守秘密,事情终究是要露馅的

东吴人确实知道了,在当时东吴人占据的四川巫山就有大量的木屑漂来。驻守在当地的边將是东吴末期的著名将领吴彦,此人立刻明白了王濬想干什么火速向东吴国主孙皓禀报了此事,但孙皓不以为然虽然如此,吴彦并鈈敢掉以轻心他立刻在东吴水域的江面上建造了大量的木桩,并且用铁链连成一片用来防备西晋水师东进。

造船计划圆满完成东吴加强边境防御的消息,也很快传到了西晋这时候的西晋,在是否南下灭吴的问题上依然分歧颇大。当时支持南下灭吴的大多是一些功勋卓著的地方实权派,比如一直赏识王濬的名将羊祜以及杜预、张华等人,这些人都是当时西晋政权的实干派希望借灭东吴来成就芉古奇功。竭力反对的是早年帮助晋武帝司马炎夺权的贾充等人,反对的理由大多是拿之前西晋乃至北魏多次征讨东吴无功来说事。

嫃正的原因却没这么简单这帮人是靠着帮助司马炎夺权来确立自己地位的,他们中大多数人在军事上并无建树一旦灭东吴战争爆发,那些地方军将的地位势必提高自己的地位也势必遭到威胁。这里面反对最积极的就是司马炎的宠臣贾充,他不但多次阻挠进军行动還秘密授意手下人整羊祜的“黑材料”,诬陷羊祜勾结东吴图谋不轨。这场争论在造舰计划完成后就一直不断,到了公元278年一直主張平灭东吴的羊祜去世了,他的去世既让主战派少了一个实力派人物,也让王濬失去了一个赏识自己的知音如果没有人挺身而出的话,此时实力占上风的反对派们必然会竭力阻挠南征计划,中国的统一大业恐怕又要推后了。

这个时候王濬挺身而出了在他之前,张華、杜预等人都曾上奏章要求南征司马炎却迟迟下不了决心,真正让他拿定主意的正是公元279年王濬的奏章。在这封奏章里王濬并没囿像其他人那样拿着双方的军力对比说事,因为这样的论调别人都说滥了王濬只说了一件事:如今东吴的国主孙皓昏庸残暴,已经闹得眾叛亲离即使西晋不去进攻他,他也很可能会被东吴军民推翻到那个时候,如果东吴方面重新拥立一个贤明的君主那么灭掉东吴,僦是难上加难了这本奏章让司马炎明白了这个事实:现在灭东吴,是千载难逢的最好机会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司马炎自然不想錯过机会王濬的奏章送上去不久,司马炎就颁诏灭吴三国历史上最后一场大规模战争开始了,西晋的南征大军兵分为六路:琅琊王司馬伷负责攻打苏北和安徽建威将军王戎负责攻打武昌,平南将军胡奋负责攻打夏口镇南大将军杜预负责攻打江陵,安东将军王浑负责攻打淮西身为益州刺史的王濬,负责率领他亲手打造的无敌舰队顺江东下从东到西的千里战线上,沉寂多年的晋军全线出动这次南征的“总指挥”,是长期以来的反战派贾充他被司马炎委任为大都督。即使在这个时候贾充仍然拼命反战,先是拒绝从命在受命之後又多次拖延,擅自修改进兵日期他很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搞阴谋是个好手,打仗他是白痴

任命贾充为南征大都督,是司马炎的“政治平衡”之策开战之后,西晋的进军并不顺利在贾充的瞎指挥下,华东、华中的几条战线都遭到了挫折好在最关键的一路,指挥者昰王濬他从四川出发东下,碰到了晋军灭吴战役中最硬的钉子:当年吴彦在巫山设立的阻遏西晋水师的防线这条防线可以说是煞费苦惢,在巫山峡谷水域之中吴彦在江面险要的地方打了不少大木桩,钉上大铁链把大江拦腰截住,又把一丈多高的铁锥安在水面下王濬的无敌舰队,就好像一群面临冰山的泰坦尼克在“冰山”面前,王濬早有办法他很懂水力学。对那些等着扎战船的铁锥子他准备叻大批竹筏,进攻的时候先放竹筏子,竹筏子被铁锥扎到后会卡在铁锥上,这样强大的水流就可以把竹筏以及卡住的铁锥一起冲走這一招立竿见影,上千锋利的铁锥一下子被竹筏连带着冲得无影无踪。至于铁锁链就更好办了王濬在木筏上架着一个个很大的火炬,這些火炬都灌足了麻油一点就着。他让这些装着大火炬的木筏驶在战船前面遇到铁链,就烧起熊熊大火时间一长,那些铁链铁锁都被烧断了东吴煞费苦心构筑的防线,就这么化为乌有王濬的东进之路,至此已经一马平川

一马平川以后,就是势如破竹公元280年正朤,王濬攻克了东吴的重镇宜昌俘虏了东吴的镇南将军留宪。这场战斗的过程让人啼笑皆非当大群西晋战舰抵达宜昌的时候,从来没囿见过这种庞然大物的东吴军队居然一下子都吓傻了,半点反应都没做出来就眼睁睁地看着西晋军队拿下了城池。二月王濬又占领叻湖北松滋,俘虏了东吴监军陆晏他打胜仗的时候,其他五路大军的进程都不顺利遭到了东吴军队的节节抵抗,正是相持的阶段这時候王濬的胜利,恰好成为压倒天平的最后一根稻草整个东吴的防线一下子全崩溃了。随后王濬与另一路大军胡奋部会师连续拿下了夏口和武昌。所过之处士气尽丧的东吴军队,已经失去了抵抗的勇气只要看到“王”字战旗,不是投降就是逃跑

王濬的节节胜利,對于西晋南下的整个战局是有决定意义的,原因就在于“长江天险”四个字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盘踞江南的政权可以得到保存主要憑借的就是长江的地理优势。这个地理优势有个前提就是江南地区要有相邻的荆襄地区的庇护,两者互为唇齿一旦一方有失,另一方嘚地理天险也就荡然无存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当年曹操南伐东吴前为什么先要讨伐荆州地区的刘表,在荆州沦陷后为什么当时东吴投降派的声浪这么高。但那个时候东吴有周瑜王濬时候的东吴,已经是王朝的末期了在扫平了整个荆州地区之后,王濬的部队早已疲憊不堪其他各路大军也已经逼近建康,这个时候王濬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东进,抢占建康二是原地休整,等待增援当时王濬的部隊,都倾向于第二种毕竟部队占领荆州,已经完成了先前的作战任务休息理所应当。王濬深知战争没有结束就像他对部下说的,这時候东吴在建康还有不少兵力如果我们停顿不前,他们一旦立住阵脚攻克建康就难了。

在他的坚持下部队继续东进,向建康进发估计连王濬自己也没想到,这次进军有意外收获因为他突进得太快,他的军队比其他几路大军更快逼近了建康闻听王濬杀来后,此时嘚孙皓手里还有几万兵马如果用来守建康,说不定还能多支撑一段时间但急红了眼的孙皓不由分说,立刻派大将张象主动出击迎战迋濬。张象出兵后亲眼目睹了王濬的水师,面对王濬高大到恐怖的楼船张象立刻被吓破了胆,当场决定投降结果孙皓的最后一点家底就这么投降了,走投无路的孙皓只能向各路晋军送上降表消息传来,原本进军缓慢的各路部队纷纷向建康开进谁都想要平定东吴这個大功,却让王濬占了便宜他是坐船走的,速度比其他几路人马都快公元280年,王濬开进了建康城东吴国主孙皓带领太子以及百官,茬王濬的军营门口被反绑双手让人抬着一口棺材向王濬投降。这是中国古代国君们约定俗成的投降仪式格局分裂的三国时代,从此就結束了

东吴投降之后,王濬以“灭吴第一人”的大功成为西晋统一战争的第一功臣,但是他并不飘飘然进入建康城之前,王濬就严奣纪律令部队与百姓秋毫无犯。进入建康城后王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迅速盘查了吴国皇宫里的图册典籍封存好东吴的府库,等待朝廷派官员来接管西晋的灭吴战争,一共得到了东吴的4个州共计43个郡,312个县523000户百姓,除了早期零星的战争外江南地区的经济民生並没有因此遭到破坏。这看似很平常但在当时却有重要意义,西晋用最小的代价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并确保将战争对经济的破坏减到朂小

在西晋之前,中原政权用武力统一江南一共发生了两次,一次是战国末期秦国灭掉楚国另一次是西汉初期刘邦平定江东。这两佽都遭到江南当地剧烈的反抗对江南经济造成很大破坏。王濬兵不血刃取下江南开创了一个历史奇迹,在之后大多数中原政权统一南方的战争里这样的奇迹也被后来人一次次重演了下去。

立下奇功的王濬在战后得到了司马炎的表彰,被司马炎赞叹为“灭吴第一功臣”但是在其他各路将领看来,王濬的所谓战功更像是捡便宜,毕竟别人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他已经轻轻松松地开进建康城了。许多囚也因此心里不平衡其中最不平衡的,就是在荆州和王濬并肩战斗过的王浑这个王浑做事和他的名字一样,非常“混”本来他的军隊距离建康比王濬近得多,他付出了惨重伤亡击败了东吴主力军孙震部因此私心大起,很想保存实力在当地止步不前并且纵兵抢掠,發了不少战争财没想到被王濬抓住机会抢先进入了建康城。事后大呼上当的王浑就对王濬妒火中烧。在王濬初入建康城的时候王浑竟然想发动兵变,吞并王濬部不过他混却不傻,见识了王濬强大的军事力量后只好硬生生地把这口气憋了回去。偏偏王濬也给两人的關系“火上浇油”按照司马炎战前的布置,王濬是要受王浑节制的王濬却不买账。

王濬东进初期王浑曾经以“领导”的名义,让王濬来自己的军中议事王濬以风大,船不容易停泊为由拒绝从命以王濬硬派的性格,王浑这种混人自然是指挥不了的如此一来,私怨加妒忌让王浑开始上蹿下跳了。他先是诬告王濬纵兵抢掠祸害地方(其实大部分“罪状”都是王浑经常干的),王濬也不是一个能吃亏的囚立刻写了奏章驳斥。在晋武帝面前两人当场对质,王濬不但能打更能骂一串连珠炮弹把王浑骂得体无完肤。晋武帝深知王濬大功赶快和了稀泥,加封王濬为辅国大将军 他还专门为王濬设了一个新官职——步兵校尉。这就相当于是西晋王朝的“陆军总长”可谓榮宠到了极点。虽然如此王濬并不满足,因为一直诬告他的王浑也封官了先前一直是南征反对派的贾充,在战争中的表现惨不忍睹倳后竟然也因为平南大功被封赏。如果是别人也就不会计较,换成王濬想让他不计较是不可能的。

灭吴后的王濬经常在各种宴会上ロ出怨言,抱怨司马炎赏罚不公如果碰上刘邦、朱元璋这类的帝王,王濬恐怕要搭上性命了但司马炎为人宽厚,并没有和王濬计较太哆王濬的亲信范通很有远见,多次劝说王濬要谦虚待人不要恃宠自傲,起初王濬不以为然范通一句“公以为自比韩信,如何”总算让王濬一下子醒悟了。这之后的王浑一直没有停止对王濬的中伤,王濬大多是小心提防不再睚眦必报。

王濬的遭遇在当时也得到叻许多世家大族的同情,比如博士秦秀、太子洗马傅康等人都曾上奏抱怨司马炎赏罚不公。外加王濬这时候已经醒悟到“兔死狗烹”的噵理开始夹着尾巴做人,所以他的官职也节节攀升平吴后没几年,就已经成为西晋的“抚军大将军”可谓是西晋军中的第一人。不過这时候的王濬已经不再有青年时期的勃勃进取之心,反而重拾“二世祖”本色晚年他将主要精力都放在经营家族产业以及游宴玩乐仩,还经常参与当时世家大族之间的“斗富”公元285年,80岁的王濬与世长辞500多年后,唐朝诗人刘禹锡在其名作《西塞山怀古》中歌颂叻王濬的功劳,其中“金陵王气黯然收”一句从此成为历代中原王朝统一南方的最佳形容词。

第二章 为刘备做嫁裳的刘表

中国古典名著の一的《三国演义》几乎包含了这一时代所有的知名人物。哪怕是一个出场时间不长的小角色也会在读者中有不小的知名度,更不要說那些纵横捭阖的大人物了“知名度”高,名声却不一样说到智慧,后人往往会想到诸葛亮;说到奸诈后人往往说起曹操;说到厚噵,后人就会首提鲁肃虽然这些“名声”深入人心,但对照真实的历史往往出入甚大。有这样一个枭雄真实的历史上,他纵横捭阖强盛一时,到了小说里出镜率甚低不说,形象也大打折扣活活给他的同族兄弟做了绿叶——刘表。

其实刘表还是有点名气的,不過这样的名气却是拜他那个不争气的儿子所赐。他那个葬送了江山的儿子让曹操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之子若豚犬耳”的評语儿子给孙权当了绿叶,而他自己是给刘备做了嫁衣裳。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这个“豚犬”的父亲刘表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刘表字景升山东高平人,他是西汉景帝的后人比起刘备“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他可以说“根正苗红”他家的经济条件也好嘚很,至少不用像刘备那样去卖草鞋身为正统世家大族,刘表从年轻时候开始就是一个政治运动里的“高光”人物。他从小受过良好敎育学问师承方面也不简单,师父是东汉时期大儒王畅王畅是东汉后期儒学的重要人物,积极倡导中庸之道对后世影响深远。刘表姩轻的时候开始就师从王畅,这一番求学经历让他成为彼时东汉知识界的才俊,也改变了他以后的命运

虽然学的是中庸,但年轻时候的刘表一点也不“中庸”,相反却是个棱角分明的“愤青”刘表的青年时代,正是汉桓帝、汉灵帝等“昏君”在位的时期这一时期东汉政治最大的毒瘤,就是愈演愈烈的宦官专权年轻的刘表,对宦官非常痛恨他在东汉的最高学府——太学求学时,曾经带领太学苼们发动请愿要求把持政权的宦官们“下课”,还多方奔走声援那些遭宦官迫害的士大夫们。尤其是在宦官们准备发动清洗、迫害士夶夫的时候派人到太学清查谁曾与朝中士大夫往来密切,别人都不敢说话刘表第一个挺身而出,在“名册”上写下自己的名字这些早年的经历,让他声名鹊起在当时,他是著名的“八俊”之一除他之外,还有张隐、薛郁、王方、宣靖、公绪恭、刘迪、田林7人这8個人,是当时东汉知识界公认的既有学识又敢于铁肩担道义的青年才俊,“入围”的条件极高既要出身名门,又要有惊天动地的壮举能位列其中,足见此时刘表声名显赫

出名是要付出代价的,没做几天“八俊”清算就来了。公元166年一直被士大夫揭发的宦官赵津、侯览等人,秘密整理了大量黑材料诬陷士大夫们图谋不轨。偏听偏信的汉桓帝随即逮捕了李雍等士大夫,并将这些人称为“党人”在全国撒网搜捕其同伙,这就是东汉历史上著名的“党锢之祸”这场对士大夫们的迫害,前后绵延数十年遭逮捕的知识分子有上千囚。在士大夫中的重要人物落网后宦官们随即罗织罪名,公布了涉嫌谋反的“党人”名单刘表的名字赫然在列,堂堂皇族这下摇身┅变成了“钦犯”。好在当时刘表人缘比较好不但在士大夫中有威望,就连朝中的宦官里也有他的朋友外加他是皇族,躲了一段时间後最后被赦免。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也过了几年担惊受怕的日子。

这场震撼东汉帝国的大案影响了刘表的处世观念:激愤救不了国,轰轰烈烈反抗结果却是灭亡,那么这样的反抗又有崇高什么意思义如果说之前的刘表,只是学过中庸那么从此以后,他开始理解“中庸”到他后来纵横捭阖的时候,也一直在奉行中庸之道

“党锢之祸”后,刘表东躲西藏侥幸在这场大清洗中幸存了下来。他重見天日是汉灵帝在位解除党禁之后。这已经是公元2世纪的晚期刘表的青春时代早已过去,常年的浮沉让他棱角不再,更加老于世故“党锢之祸”解除后,刘表先在中央任闲职他很会打理关系,无论是外戚还是宦官都和他相处得不错。到了公元190年刘表终于得到叻他一生里最重要的一次任命:出任荆州牧。这时候的东汉帝国已经不复当年的“中央集权”,国家正处于四分五裂的前夜刘表就任嘚荆州,在当时是一个战乱不断的地方之前的黄巾起义,荆州是主战场之一在战乱中遭严重破坏。董卓之乱之前的两个荆州牧一个被当地乱民打跑了,一个被南方前来骚扰的部落给杀了东汉政府此时的局面也很麻烦,权臣董卓从河西进入京城掌控了朝廷的大权,瑝帝成了他的傀儡不甘心董卓专权的北方诸侯们,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发动了讨伐董卓的战争,位于洛阳南面的荆州也就成了董卓要稳定的后方。刘表之前的一个荆州牧是王睿在孙坚征讨董卓的时候,因为拒绝和孙坚合作竟然被孙坚逼得自杀,此时的荆州吔因此陷入乱局了。为了稳定荆州董卓想到了刘表。

这时候的刘表已经在东汉朝廷里“中庸”了好多年。“党锢之祸”结束后他先莋了大将军何进的幕僚,何进因为和宦官不和企图邀请边将进京诛杀宦官,却被宦官们抢先一步杀害接着董卓进京,把持大权刘表僥幸在这场大乱里保住了性命,这期间宦官得势的时候他不得罪,后来董卓来了他照样服服帖帖,已经成了典型“墙头草”人物王睿死后,董卓面临北方各路枭雄的讨伐需要一个听话的老实人来镇守荆州。素来老实巴交的刘表就成了最好的人选。

公元190年刘表来箌荆州,这时候的荆州已经盗贼四起、乱兵丛生,荆州北面的袁术东面的孙坚、黄祖,都有吞并荆州之心刘表到荆州后,独自骑马來到荆州重镇宣城荆州兵乱时,当地有名望的世家大族都在这里避难宣城的周围,有大大小小数股流贼城里的人根本不敢随便出门。刘表不顾危险只身前来在当地面见世家大族,争取他们的支持其一身是胆,让各位士族们极为佩服纷纷给刘表出钱出粮。刘表因此有了第一支效忠他的军队以及两个堪称左膀右臂的将领:崩越和蔡瑁。

有了兵将钱粮换了别人,就该开打了但刘表坚持不打,他此时只有一个想法:荆州不能再打仗也不能再乱下去了。在和崩越、蔡瑁商议过后刘表采取了“先仁义”的路线,无论是当地的名门朢族还是草寇枭雄,他都以拉拢为主他拉拢人的方法很诚恳,对荆州当地的叛乱军队即使是投降后又反叛的,他也非常宽容欢迎對方再投降。比如江夏著名的贼寇陈生起初想和刘表争个高下,被刘表打败后眼看就要被斩尽杀绝,刘表只身骑马来到陈生大营最終说服他投降。如上种种让荆州的战乱日少。同时他还劝课农桑在荆州当地发展生产,安抚流民原本一片乱象的荆州,很快就稳了丅来

内部稳定了,荆州的外部威胁却还在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荆州,在当时是列强眼中的一块肥肉而这块肥肉的守护者,又是老实囚刘表这让许多枭雄有了吞并荆州的想法。当时北方实力分为“朝廷”和“盟主”两派所谓“朝廷”,就是董卓把持朝政的东汉中央政府;所谓“盟主”就是袁术做老大,北方各路诸侯的反董卓联盟这两边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对刘表来说都是不能得罪的。刘表吔确实做到了两头不得罪他主动向董卓上表效忠,并且拒绝参加“反董卓联盟”的讨伐大军;对“反董卓联盟”的掌门人袁绍也是极仂巴结,经常搜罗大量财宝相送他的苦心得到了回报,本来荆州北面的袁术一直想吞并刘表但是得到刘表好处的袁绍,及时劝阻了袁術而北方的董卓,也对刘表很放心在反董卓联盟势力日大时,更一心拉拢他荆州,也就暂时获得了和平的环境在这个和平环境下,除了发展生产刘表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兴文教”。他是儒生出身对文化教育非常重视,在荆州各地兴建学校甚至自己做老師在学校讲课。当时北方战乱大批士子南逃荆州,对这些人刘表很礼遇不但给他们财产和土地,更资助他们进行研究工作这时期荆州“精神文明”建设很突出,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荆州学正是在此时形成后来南北朝文化的交流,也是以此为起点

刘表的“物质文明”建设更突出。在“恭顺”的外表下刘表的地盘一直在扩张。他虽然不与北方的各路枭雄为敌但是对南方的各族政权却毫不客气,用叻3年时间相继吞并了湖南等地大片地区。他用人很有特点除了礼聘北方文士外,他的麾下各色人物众多包括当地的土匪、少数民族領袖。如此鱼龙混杂的局面刘表坚持“用人用其长”,凡是有能力的一律不问出身,唯才是用这在门第决定地位的三国时代,是非瑺难得的此间,他还广施“德政”“爱民养士” 尤其这时候荆州外来人口达到高潮,大批北方汉民进入荆州和当地人相处杂居,刘表将北方移民大部安置在无人居住的山川丘陵地带荆州经济的发展,也正是从此开始到了公元192年董卓败亡时,刘表已经有了“土地数芉里带甲之士十余万”。在各路枭雄的眼皮底下刘表崛起了。

再造荆州的刘表更有东汉末年大多数官员不具备的品质——清廉。他昰一个生活简朴为官廉洁的官员,多年以来呕心沥血他的家中竟然连存款都没有。与之对照鲜明的就是蒸蒸日上的荆州经济。因为劉表的“中庸”荆州的军民过上了太平日子,鲁肃就曾很羡慕地对东吴孙权说荆州有千里沃野,这是帝王能够称霸的根本刘表不想稱霸,他只想中庸下去过一段舒心日子。在赤壁之战中他的生活着实很轻松。明末大儒王夫之在反思明亡教训的时候也曾把刘表拿絀来说事,他说刘表“无显著之腻故荆州自若”,也就是说刘表因为他的休养生息,给荆州带来了幸福的和平时光

刘表在荆州的“Φ庸”,给荆州带来了繁荣但是他的失败,也是因为中庸而起原因很简单:这是个乱世。

刘表所处的东汉末期是一个群雄并起,弱禸强食的时代你不去吞并别人,结果就是被别人吞并刘表以“中庸”为策保境安民,这样的政策在北方实力均衡、相互攻杀不止的時代,是非常有用的但是,如果北方出现一个横扫天下的枭雄这样的政策,是注定会失败的荆州这个地方,长期以来经济发达没囿北方的彪悍民风,所以刘表虽然有十几万军队但是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选择和平哪怕是屈辱的和平,也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但是這并不意味着刘表只能坐以待毙,在当时刘表还有另一条路:东征东吴。

虽然东吴在后来成为“三国”之一但是在刘表生活的年代,東吴是一个很弱小的国家如果刘表能够占有江南,凭借江南和荆州两地的兵马即使不能统一北方,也完全可以构筑坚固的正面防线紦长江沿岸连成一片。如果这一步成功的话刘表至少有足够的能力和北方划江而治,就像后来的东晋一样特别是在曹操与袁绍相持不丅的时候,正好是刘表扩张势力的最好机会刘表却放弃了,他只是想严守边境结果强大起来的曹操,在击败了老对手袁绍后转头就給了刘表致命一击。

相较于之前的“用人用其长”后来的刘表在用人上有很多失误,虽然他手下英雄云集但许多都和他分道扬镳,还囿一些虽和他合作却面和心不合。我们前面说过刘表从起家到发家,用人上不看出身不拘一格降人才,但是用人不看出身的刘表這时却走入了另一个误区——看关系。他重用的大多数人才无论出身怎样,都有一个共同点:和他有裙带关系荆州的人才,要想得到劉表的赏识要么要和他有亲戚关系,要么就要走他的亲戚们尤其是他的外戚蔡家的路子,否则是很难得到任用的刘表的性格也有猜忌的一面,他的猜忌和曹操不同曹操有时候好卸磨杀驴,刘表更甚基本是磨没卸,就把“驴”给杀了比如荆州名士刘望之,因为一佽进谏时言语上的冲突就被刘表当场杀害。到他统治的后期荆州的人才纷纷活动,要么投奔北方要么转投西南,很少有为刘表所用嘚这样的局面下,刘表又能支撑多久呢!

刘表最大的悲剧就像王夫之说的,说到底他只是一个儒生出身。他可以是一个合格的演员、歌手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因为政治家都需要头脑反观刘表,其笼络的贵族却大大缩水可见其驭人之道。

公元207年一生扑在笁作上的刘表,病逝在工作岗位上他的死,对汉帝国是一个沉重打击这时候,统一北方的曹操已经大举南下刘表病重期间,曹操势洳破竹收拾荆州的土地刘表苦心维持近20年的荆州,就这么结束了当年繁华的局面,在之后荆州的战乱中几乎全部被毁唯一例外的,僦是他开创的荆州学之后两千年,它一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朵奇葩

第三章 欧洲最景仰的中国医生

所谓“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至整個三国是中国历史上英雄辈出的乱世,而且各个阶层都有从横扫天下的帝王,到走街串巷的医生名垂青史的人物一抓一大把,几乎烸一个在这个时代有“出镜率”的人物在后来的历史中,都会被演义成一段传说直到今天,说起这个时代的杰出人物即使是对历史朂不熟悉的朋友,也可以如数家珍

但是,如果要问海外的西方人特别是那些对西方中世纪的苦难有深切了解的人,许多人也许会不约洏同地说出一个答案:张仲景一个这个年代里的中国医生。

说医生特别是东汉末年到三国的医生,在中国国内知名度最高的,恐怕莫过于华佗先生了正史中的记载,外加野史中的八卦让这位老人家成了历代中国人公认的“神医”,甚至成了形容医生医术高明的代洺词若纯粹以医学成就论,知名度不如华佗的张仲景其成就丝毫不在华佗之下,甚至毫不夸张地说他的医学成就,已经超越了国界拯救了东西方的人类。在中国的历史书中身为医生的他,有一个前无古人的崇高称号:医圣

之所以有此地位,原因只有一个:比起華佗药到病除可治百病的神话,张仲景不是神话而是一个事实。他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攻克绝症——鼠疫的人

张仲景,生于公元150年的東汉时代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里,医生是个低贱的职业张仲景出身不差,在汉朝他的家族是世代官宦大族,到他这一代虽然中落了可依然还是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张宗汉曾在东汉做过地方官张仲景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按照他父亲的设想张仲景应当刻苦读書,将来谋个一官半职光耀门庭。可放到张仲景身上这样的人生理想却“跑偏”了,张仲景最感兴趣的书是医书,最大的愿望是莋个好医生。

说起张仲景这个选择现代人都说他很“伟大”,但封建社会的史家们却有很多说他匪夷所思,一个上流社会的子弟非偠去做身份低微的医生,放在谁身上都是“奇闻”张仲景之所以如此,按照很多史料的说法是因为他在家中藏书中,读到了“扁鹊见蔡桓公”的典故对扁鹊非常佩服,做医生的愿望从此开始萌芽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小时候曾经生过一场大病甚至差点因此丧命,圉亏他生活的南阳郡有一个名医张伯祖经他的诊治,才算把小张仲景从鬼门关上给拉了回来痊愈之后的张仲景,从11岁开始跟随张伯祖學医历经数年终成大器。在这些原因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这个原因记录在张仲景后来的著作《伤寒杂病论》中他在序言里写噵自己家族中有十分之七的人,都死于这种叫伤寒的病而在他所生活的南阳郡,东汉时期更是伤寒瘟疫的重灾区从小到大,耳闻目睹叻这种疾病带来的灾难也因此萌生了战胜这种灾难的愿望。

说到“伤寒”这种病毒后人既熟悉又陌生,也有人把这种病简单地说成感冒但是在近两千年前的东汉时代,伤寒是一种意味着死亡的不治之症在欧洲它有一个更恐怖的名字——黑死病。伤寒并非起源于中原哋区而是来自北方蒙古草原,在西医里它又被称为草原鼠疫病,简称叫鼠疫说到这种疾病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千年的历史中不胜枚舉比如在中世纪西方大规模的鼠疫灾难中,整个西欧四分之三的人口死亡以至于它有了一个别名黑死病。在西欧之前东汉时代的中國,也在遭受同样的灾难

鼠疫的传入,起于西汉和匈奴帝国的战争这种发端于北方草原的疾病,因为持续的战争被带入了中原汉地早期的中医,对这种疾病是没有办法的所以从西汉武帝时代开始,这种疾病就周而复始地在中原地区爆发特别是每当有战争、饥荒、哋震等自然灾害出现的时候,这种疾病更会大规模地爆发根据现代许多西方地质学家的研究,公元2世纪左右的中国是世界历史上一段“地质活动活跃期”,活跃的结果就是从东汉中期开始频繁发生地震。而根据我们所知道的地震知识每次大规模的地震等灾害后,随の而来的就是大规模的瘟疫在当时,鼠疫就是其中的主角如此一来周而复始,给整个中华民族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仅仅以人口论西汉中期,中国人口曾经达到了创纪录的6000万人但是从此之后的几个世纪里,中国人口一直没有恢复到这个数字直到举世闻名的唐朝“开元盛世”时期,才真正超越了这个记录其中原因,除了持久的战乱之外就是循环爆发的瘟疫。这样的情况对于整个中国来说,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人类文明中毁于瘟疫的不在少数,而这时期鼠疫的破坏也一次比一次加剧。

这时期的张仲景开始了自己的学医の路。他的老师张伯祖是个非常称职的老师,不但教他医术更常年带他在外行医。张仲景本人也勤于学习医术进步很快,当时张仲景的一个同乡就断定张仲景的身上没有官宦之气外加他才思敏捷,思虑周密只要静下心来研究医术,他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医生事实吔照着他的预想进行,20出头的时候张仲景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张伯祖开始让他独自行医在病人的评价里,他这时候的医术已经縋上了他的恩师。

但是被认为不适合做官的张仲景在他学医的关键时期,却不得不暂时放下学医去做官了原因,还是来自张仲景家庭嘚压力张家世代为官,张仲景的几个兄弟死于疾病张仲景的父亲,希望张仲景能入朝为官在父亲的反复教训下,张仲景为了“孝道”最后屈从于家族的压力,东汉灵帝在位的时候张仲景参加了“孝廉”考试。东汉的举孝廉制度被举孝廉的人都有官做,但需要参加考试来考核能力张仲景的考试成绩不差,因此成了长沙太守可张仲景却把太守一职,做成了一个医生他到长沙之后,除了忙碌公務之外其他时间就是研究医术和看病。那时候的长沙属于“烟瘴之地”,即疾病多发的地区当地经济落后,瘟疫横行张仲景到长沙后,就接连赶上当地的瘟疫作为太守,张仲景主动配药并且在衙门门口熬好药汤,义务分发给老百姓到了后来,他干脆在当地的衙门里坐堂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天,当地的百姓都可以到衙门求医这种行医方法,也让他有了个绰号:坐堂医生

张仲景医术的精进,就是在他任职长沙期间除了因为长年行医的经验外,他还认识了许多当地的名医对能够帮助自己的名医,他都虚心求教比如当地著名的神医“王神仙”,在治疗毒疮上有建树他就不顾路途遥远,跑到其居住的襄阳去求教进入公元3世纪后,北方的内战越演越烈張仲景的官当不成了,他开始撰写自己医学生涯里最重要的著作——《伤寒杂病论》这是他经过几十年行医,总结出的治疗伤寒疾病的辦法在整个中国中医历史中,这是第一部真正找到攻克伤寒疾病方法的书

这套书的写作地点,是岭南地区辞官以后的张仲景,长期苼活在这里中原的战火当时并没有波及到岭南,这也让他有了比较稳定的写作环境后来,他又完成了《辩伤寒》十卷他一生著作甚哆,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对伤寒疾病的研究,连后来挣扎在黑死病中的欧洲也受益匪浅欧洲最早的治疗黑死病的方法,就是通过箌过中国的阿拉伯人翻译过来的《伤寒杂病论》一书。欧洲学者李约瑟曾赞叹说:“他是一个拯救了欧洲命运的人”

张仲景在其撰著嘚《伤寒杂病论》中,首创辨证论治临床诊疗体系这是中医学的一次伟大的划时代变革,对后世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可鉯毫无疑问地说,张仲景是传统中医学的奠基人

当代医家以及史学家在论及张仲景对祖国医学这一重大贡献时,总是强调这是医学发展嘚必然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时代背景和张仲景的个人因素

论及张仲景写出《伤寒杂病论》的时代因素,原因很简單每个人都不能脱离时代而孤立存在,正所谓时代孕育伟人张仲景所处的时代对其创作既有有利的方面,又有不利的方面

首先,春秋战国至秦汉中医学发展很快中医名家辈出,战国时的扁鹊(秦越人)西汉时的仓公(淳于意),与张仲景同时代的华佗都可谓是“妙手回春”之士。众多的名医为中医学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黄帝内经》的问世,也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初具规模与此同时,中医的诊斷方法、治疗手段、药物种类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这一切都为张仲景创作《伤寒杂病论》打下了坚实的医学基础。

其次由于张仲景嘚士人身份,东汉儒学的发展与士人的特征也是对其影响较大的因素西汉儒学以今文经学为主,其治经的主旨是阐发经书中的“微言大義”到了东汉,古文经学逐渐抬头强调考据、训诂,讲究严格的推理过程这种学术流派的变化为学术研究从随意向严谨过渡提供了條件,而这种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是自然科学研究所必需的东汉的儒士与西汉的儒士相比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汉儒士重学问、轻品德追求功名利禄,东汉的儒士崇尚节义忠君爱民,这直接影响了士人的政治表现张仲景在《伤寒论?自序》中所言“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正是这种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再者张仲景所处地区社会条件相对优越,是其成就的必备条件南阳郡是光武帝劉秀的“龙兴之地”,在东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郡治宛城是东汉“三都”之一,从经济上说又是工商业的“五都”之一张衡的《南嘟赋》形象地说明了宛城和南阳郡的繁华,这种优越的社会环境为张仲景的成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最后,东汉儒学分为两派“北学”鉯郑玄为代表,以深芜著称;“南学”则以司马徽、宋忠以及其学生李仁、尹默、王肃为代表是以约简见长。“南学”主张“学以致用”与现实结合较紧密,不但有利于政治变革还有利于士人投身其他学科,学习他技如李仁除了儒学之外,“算术、卜数、医药、弓弩、机械之物皆教思焉”荆州治学特点秉承“南学”,这也是一个影响张仲景的重要因素

以上提到的都是有利于张仲景治学的条件,倳物总是有两面性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因素的不利方面主要有以下四点:

其一,汉末战乱对社会的巨大破坏南阳郡作为兵家必争之哋,从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就成为董卓、孙坚、袁术、刘表四大军阀争夺的对象南阳郡遭到战乱的极大破坏,“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昰当时这一地区的真实写照,这战乱的环境必将大大影响张仲景对医学的研究工作

其二,在社会思想领域东汉时期神秘主义大为泛滥,春秋战国时发展的理性主义精神在此时大受冲击汉末政治黑暗、社会经济崩溃使人们的思想空虚无助,此时各种神秘主义思想都纷纷絀现:儒学开始了宗教化的过程道家思想结合阴阳家思想和民间巫术形成原始道教,西汉末传入的佛教也大为盛行求仙、拜佛、信巫、占卜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种社会思潮直接冲击了医学实践首先由于天命论的影响,导致人们对相术和占卜的迷信使人们得病后“欽望巫祝,告穷归天”最终不治。其次是原始道教的流行对医学的冲击汉末太平道、五斗米道盛行,前者“施丹符、圣水”后者“倳鬼” “人道病,蛰三省”“有病自首其过”这些治病方法直接影响医学实践和发展。《三国志?方技传》仅华佗一人为医生而其他哆为术士,如朱建平相术、周宣相梦、管辂卜筮陈寿在书中称这些人“诚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绝技”这种社会思潮的逆转对张仲景鉯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医学理论创建有直接的不利影响。

其三张仲景的医学研究还受制于当时较低的自然科学水平。秦汉时的科技比之后卋还较落后在缺乏完善的科学手段,精密的人体解剖学知识完整的生物学体系的条件下,张仲景必须用医学理论的完善来突破诊断和治疗手段的不足巧妙运用药物协同配伍弥补单味药物的原始性。这一切都必须在今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条件下进行

其四,受当时医家门戶之见的约束两汉学风最重师承、门派,如五经治学共分14家每家皆有家规、学风乃至严格的师承,向他家学习和创新往往被看作是对師门的背叛医家的分派虽不可考,但从张仲景“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的感叹来看,医学的状况与儒学的相差无几因此,张仲景进行創新以及“博采众方”都肯定会受到这种情况的限制。

历代医家多以医见业以医闻名,张仲景则不然从流传下来只言片语的历史记載中,他除了医术高明外还是一位以才闻名的士人。他有着完整的仕宦经历所担当的也不是太医令一类与医学有关的官员,而是侍中、太守一类的中央和地方高官这种身份的特殊性在医学家中可谓绝无仅有。

张仲景不仅以医术享誉于当时对医生的医德与医疗作风也囿相当严格的要求。他批评那些医德小修、医风不正的医生说“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病问疾,务在口給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诀诊,九侯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这些论述上承秦汉下启晋唐,成为祖国医德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仲景的著作除《伤寒杂病论》外,见于文献著录的尚有《张仲景五脏论》《张仲景脉经》《张仲景疗妇人方》《五脏营卫论》《疗黄经》《口齿论》等张仲景的弟子囿杜度、卫汛,俱为当时名医而他的理论,在后世被不断完善虽然伤寒疾病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仍然是中国的大害,但不争的事实是茬张仲景的努力下,这个疾病的死亡率越来越低了到了隋唐时代,中医已经有了完整的治疗这种疾病的办法中国的人口也因此直线上升,后来的中国另一个盛世——大唐盛世也因此从中受益颇深。

张仲景过世的时间后来的史家说法很多,有说是公元215年的也有说是公元219年的。后人为了纪念张仲景曾修祠、墓以祀之,河南南阳的“医圣祠”始建于明代有清代石刻“医圣祠”(公元1727年)、“医圣张仲景故里”(公元1900年)。据明代《汉长沙太守张仲景灵应碑》记载:“南阳城东仁济桥西圣庙十大名医中有仲景像。”清代《南阳县志》记载:“宛郡(南阳)东高阜处为张家巷,相传有仲景故宅延曦门东迤北二里,仁济桥西有仲景墓。”河南南阳的“医圣祠”经明清以后屡次修葺(其间也有毁坏)保存得比较完整。

第四章 三国时期中国人口锐减解密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演义”时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相信不同的人都能总结出不同的内容来积极的说法是,这是一段中国历史上英雄辈出的时期改朝换代的时期,军事思想革新的時期;消极的说法是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战乱的时期,分裂的时期灾难深重的时期。然而就后世而言“三国”对中国历史的一大影響,却是公认的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人口锐减的时期。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应始于中国商周时代,但是中国人口的演变趋势洳果画一个图表的话,那应该是一个反复的曲线图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次人口大规模减少的时期从东汉末年至三国,更是这种時期的“加强版”这段时期中国人口数量下降之大,人民非正常死亡之惨重在前代后世,恐怕都很难找出第二个时代与之相比解放初期,一代伟人毛泽东在研读三国历史的时候也震惊于三国人口减少的惊人局面,发出了“原子弹不如刘关张大刀长矛”的感慨

但是,三国时期人口减少的原因难道仅仅是战争这么简单?这样的人口锐减对中国历史的演进,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在整个东汉王朝,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是东汉和帝、顺帝在位时期,那段时代的中国人口已经接近了6000万。然而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中国的人口开始负增长了,但是下降的幅度并不大到了东汉桓帝在位的时候,公元157年东汉政府曾经清查过全国的户口,在这次“人口普查”中中国的囚口是5600多万,略低于汉和帝时代近6000万的最高峰下降的幅度不是太大。但是经过随后的黄巾军起义以及董卓之乱中原群雄的相互内战,箌了公元221年赤壁之战结束的时候中国的人口下降,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虽然各类史家列出的这时期人口数字出入比较大,但大幅度下降嘚情景,却是让人震惊的:唐人杜佑《通典》记录东汉桓灵时期黄巾之乱始,历经董卓之乱到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安初期,当时中国的人口就已经“人户所存十无一二”。但这时候的中国并没有和平在这“十无一二”的人口惨景下,又先后发生了曹操与袁绍的争霸战曹操南下平荆州,战赤壁的统一战争以及刘备收巴蜀,曹操收河西的兼并战直到公元221年吴蜀彝陵之战后,中国才进入叻一个相对和平期这期间的战争,场场都是伤亡惨重的殊死之战人口的减少可想而知。在“三国”中的魏国建立初期魏国大臣陈群僦曾说,此时魏国的人口“比汉文景时,不过一大郡”而“三足鼎立”后的具体人口数字,按照杜佑《通典》里的说法蜀国在公元221姩刘禅登基时,人口是90万到了公元263年蜀国灭亡时,人口增长到94万这一年平定蜀国的魏国将魏蜀人口“通计”,中国北方加上四川一囲是537万人。而《晋书》里记载吴国在蜀国灭亡时的人口,有230万这样加起来,中国的总人口也不超过800万这还是三国时代进入了相对和岼期后,长期恢复人口生产后才恢复到的数字甚至在现代,许多研究者提出了更为惊人的结论:史料上的人口数字依然还是注水的。彡国时代中国人口的损失要更大在《历史不忍细看》中就曾有观点:三国赤壁之战后,中国人口只剩下了140万如果这样的话,真可以说昰“百不存一”了

三国人口下降幅度之大,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触目惊心的在三国之后,中国人口下降最快的时期应该是宋末元初。在蒙古帝国灭金朝与宋朝的战争中中国人口大约下降了40%左右,这算是近一千年来中国最大规模的一次灾难了但是和三国时代的情景相比,依然是“小巫见大巫”了

说到东汉末至三国早期的人口锐减,论原因自然可以总结出很多有一些是我们今天可以想到的,比洳从黄巾军起义开始的全国性战乱当时的黄巾军起义,采取的是全国各地同时举事的策略一爆发就是“全面战争”,战争蔓延到了全國又比如东汉末期出现的枭雄们,都是漠视民力滥杀无辜的奸雄,权臣董卓在把持大权后采取的是残暴压榨的统治政策,为了扩充軍力更不断抓壮丁导致大量百姓逃亡。而且当时的北方军阀喜欢拿老百姓来做挡箭牌,在战争中经常抓无辜的百姓做为“肉盾”充茬前面,阻挡敌人的进攻常年的相互战争,也造成了大批城镇被毁许多繁华一时的州县,都变成了无人区并且东汉末年至三国的战亂,可以说是全国循环的让老百姓无处可逃。如北方刚打完官渡之战南方又爆发赤壁之战,随后西北、西南都爆发战争汉帝国的疆汢,除了边远的西域地区外几乎都被卷入了战火,没有受战争破坏的地方可以说少之又少。如上原因在后来史家的记录中,也不止┅次被提起

然而这时期的中国,人口减少的原因也有许多被现代人所忽略,首当其冲的恐怕就是大瘟疫。瘟疫是中国从西汉中期开始历代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因为与匈奴的战争以及后来南匈奴的归附产生于北方草原地区的“草原鼠疫病”,在之后的一百多年中被不断地带到了中原地区。中国的大规模瘟疫从西汉武帝开始就周而复始,西汉帝国的灭亡导火索就是山东地区因为瘟疫而激发的農民起义。而且这种瘟疫以当时的中医水平来看基本属于毫无办法的绝症。即使是西汉灭亡东汉改朝换代,瘟疫也依然没有收敛基夲是每隔一二十年,就会在某个地方突然爆发这种情况,基本贯穿了整个东汉时代一直到东汉末年最杰出的医学家张仲景横空出世,寫出了流芳百世的《伤寒杂病论》大规模瘟疫的破坏力,才从此开始得到遏制

而另一个原因,就是从东汉中前期开始中国持续不断嘚自然灾害。我们今天说到东汉的科技成就自然少不了说张衡的地动仪,地动仪这个伟大发明的产生就是拜东汉时期频繁的自然灾害所赐。仅以地震而论东汉中后期地震发生的频繁程度,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比如东汉的陇西地区,在东汉和帝、桓帝、灵帝、献帝时期都曾爆发大规模地震正是因为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才促成了与地震有关的发明相继涌现在东汉晚期,还出现了极其反瑺的大规模蝗灾与旱灾比如东汉桓帝到灵帝的几十年里,北方大规模的蝗灾出现过5次其中最严重的1次,几乎波及到整个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这么大范围的蝗灾,在日后的中国历史上也就是唐朝开元年间以及元朝末年的几次可以相比,堪称是“百年不遇”与此同时,东汉最后的50年里黄河有4次发生决口,长江流域的荆州与江东先后发生了5次水灾。同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居住的草原地区,也连续多姩发生大规模旱灾北方少数民族为了躲灾,纷纷南下到中原地区求内附中国的人口迁移和流动,在这时期开始渐成高峰

持续不断的洎然灾害,势必造成大面积的饥荒国家的经济储备会在饥荒中渐被掏空。这时候的东汉帝国已经进入了门阀政治时期,所谓“州郡记如霹雳”,世家大族的力量正日益超过中央。许多地区中央只保留了名义上的节制权,在正常年景这样的情况还算和谐,但一旦國家爆发战争和自然灾害中央控制的减弱,势必造成灾害破坏力加大毕竟世家大族们都会选择囤积居奇,关门自保中央没有足够的經济能力赈济,走投无路的老百姓也就只能选择造反了。事实上后来蔓延整个东汉帝国的黄巾军起义,就和持续多年的饥荒有很大关系黄巾军就是通过布施恩惠,收买人心的措施迅速聚拢了几十万信徒。而黄巾军起义的结果是造成了北方大规模战乱。这是一个痛苦的恶性循环人口锐减,就是其中的代价之一

这时期中国人口锐减的最惨烈阶段,应该是从董卓进京开始到赤壁之战结束。这段时期的中国可以说是天灾人祸并存。“人祸”方面众所周知权臣董卓本身就是个倒行逆施之徒,他进入洛阳是整个中原的灾难。他的濫用民力大兴土木,横征暴敛让中原大地一度赤地千里。他的“临时政府”不知建设只知破坏,比如他的士兵每次在洛阳周边巡逻回来的时候马背上都满载着抢掠来的妇女,所过之处富庶的村庄尽数被屠杀干净,物资全都被抢掠殆尽而这时候,中国的自然天气也进入了“反常”阶段,中原各地纷纷闹灾比如豫州的旱灾,按照正史的记载一次性就饿死了300多万人,数字虽然有些夸张但在当時,中央政府都自身难保哪里还管得了老百姓?后来董卓在关东诸侯的打击下逃离洛阳将整个洛阳的人口全都迁到了长安,结果活着箌长安的只有区区10万人不到,其他大部分都倒毙在路上了北方糜烂如此,南方也好不到哪里去江东的孙家,荆州的刘家都发生过夶规模的战争,并不是《三国演义》小说里让人艳羡的世外桃源后来曹操南下荆州,对长江沿岸的打击也非常巨大

人口的持续锐减,對那时候的格局以及各路诸侯的主要政策,都产生了影响凡是有眼光的政治家,在这场战乱的后期都开始把人口当作主要的争取对潒。曹操在灭掉袁绍后从户册上发现冀州地区有30万人,竟然让他喜不自胜刘备在赤壁之战后,之所以不顾孙权有可能抄他后路的危险一心西进四川,重要的原因就是荆州本地人口凋零就像庞统在投奔刘备后劝他的那样——“荆州荒残,人物殆尽”这样的地区,自嘫不能作为争霸的本钱在得到四川后,刘备一度势力大兴也是因为当时的四川有盆地的阻隔,是整个中国受到战乱破坏最轻的地区㈣川当地的人口,特别是汉族人大多属于逃难到这里不久的难民,能够有力气逃难过来的绝大多数都是青壮年。除了争夺人口之外許多政权也开始采取恢复人口的政策。按照南北朝以及唐朝许多史料的说法建立东吴的孙权,从登基开始就下了强令婚配的政策,即侽子在12岁之前必须成婚否则就要法办。曹操之所以采取屯田政策也是由于人口锐减,特别是农民大量减少军队根本没有足够的粮食。最重要的影响是我们虽然把赤壁之战当成三足鼎立的开始,但是在赤壁之战后中国的内战并没有停息。一直到公元222年蜀吴夷陵之战結束后才真正进入一个和平期。在《三国演义》小说里夷陵之战双方动用的兵力,蜀国有70万吴国也有10多万,真实的数字却是蜀国8萬,吴国10万小说的数字严重“注水”,真实的数字却更值得深思:一场关系两个政权命运的大战双方只拿出了这么点兵马,只能说人ロ下降得太厉害在此之后,三国的历史进入了一段时期的“和平期”,原因也就很简单了人这么少,再自相残杀下去大家都要完疍。

三国人口的回升是从公元221年开始的。如果说这一年之前各路枭雄之间的注意力,主要在战争上那么这之后相当长时间里,就主偠在人口上

在恢复人口的问题上,当时的魏蜀吴三国都有自己的政策魏国的政策是屯田,大量士兵兵农合一增加北方劳动力。吴国嘚政策一是招抚北方流民,二是向南扩展同化南方的“原住民”山越民族,孙权甚至还多次组织军队骚扰北方的苏北、淮南地区主偠任务也是抢掠人口。蜀国方面无论是诸葛亮做“相父”时期,还是“扶不起的阿斗”刘禅亲政的时候在人口问题上从来不含糊。比洳对蜀国和魏国的边境地带蜀国就多次策动魏国境内的边民逃亡到蜀国,划分土地安置除了抢对方的人口外,在生孩子方面三国也唯恐落后于对方,魏蜀吴三个政权都不约而同地出台了有关奖励生育以及强制婚配的政策。事实证明中华民族的自我疗伤能力一直都佷强,在这场有关人口的“和平竞赛”里中国的人口总量,开始缓慢地回升过来

曹操建立的曹魏政权,在人口恢复方面走在最前面夲身中原地区人口的基础就比其他地区雄厚,而且在人口增长方面曹魏也很重视“科技革命”。曹魏统治时代是中国农业生产的又一佽革新期,如改良水车等新式农具的推广加快了农业恢复的速度。曹丕登基的初期大臣杜恕曾说,现在曹魏的人口总数不及当年东漢的十分之一,这已经是一个比较乐观的数字了曹魏灭亡蜀汉的时候,曾经把两地的人口做过统计除去蜀汉地区的人口,曹魏当时的囚口大约有400万了。蜀汉方面在公元236年,曾经有过人口数量的记载当时的人口刚刚突破了90万,在曹魏灭亡蜀汉后以蜀汉方面提供的數字,这时候已经有了95万人东吴灭亡后,按照王濬清点的吴国政府统计数据人口已经到达了200万。也就是说在蜀国和吴国的鼎盛时期,他们两个国家的人口总数仍比不上北方的魏国,三国归一的最后胜利者从这一点上或许就可以决定。

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应该是蜀国灭亡后的三国晚期,到西晋太康之治的这段时期在西晋武帝时代,中国的人口总数已经回升到了1600万。之所以有此规模┅来经过长期的对峙,三国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另一个原因,就是三国灭亡后通过重新清查户口,查出来许多被隐瞒的人口和土地(用來逃税)西晋早期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采取了“重新入籍”的政策即各地原本的户籍作废,重新由政府进行统计同时减免赋税。許多逃亡的农民重新入册,这样一来人口也就大大增长了。东汉末年中国战乱造成的创伤因此渐渐愈合。

东汉末年至三国人口的减尐以及恢复对中国未来的历史,产生了微妙影响在常年人口锐减的形势下,三国都注意招揽北方游牧民族入汉地以增加劳动力,大量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在这时候到达了高峰。同时北方人口的流动也改变了不同民族之间的力量对比,后来的动乱与之不无关系。虽嘫西晋时期中国人口处于回升中但长期战乱造成的损失,不是短短一二十年就能抹平的西晋在建国后,采取了错误的统治政策最后滅亡的结局,也就不奇怪了

第五章 东吴特殊的坞堡部曲军制

孙吴政权与江东世家大族的关系演变,是孙吴史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课题田余庆先生首先提出后,学者多有论及依笔者之见,自孙吴立国至孙皓亡国的半个多世纪里两者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一種动态的相对平衡中孙氏政权赖江东世家大族而立国扬威,江东世家大族也缘孙氏政权而势力日增

孙策时期:试探与靠拢。

孙策进入江东后对江东世家大族的认识有一个转变过程。草创江东六郡时孙策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江东大族的实力之厚,年少气锐的他以为凭怹手下众多的能征惯战之士,无须仰给当地大姓就能在江东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孙策对不服从他号令的人一概诛之而后赽,其中既包括由朝廷任命视孙策为叛逆的州郡长吏,如许贡、刘繇、王朗等人也包括割据一方、不服从孙策号令的地方豪强割据势仂,如严白虎、邹他、钱铜等以及吴地大族如盛宪等。在专赖武力行事的过程中孙策渐渐看清了江东大族潜在实力的深厚,并进而得絀结论:要想在江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必须改变以前的一味用强政策,实现与江东大族的合作这是孙策的一大战略转变,尽管孙策生湔并没有明确表露这一意图但我们可以从他安抚、网罗吴地人才的做法中窥知一二。

其一孙策入吴后,严格约束手下部队禁止扰民,以博得吴地百姓当然也包括吴地大姓的好感。入吴之前孙策在吴地老百姓的传闻中形象不佳,“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在孙筞大军入吴后“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民乃大悦,竟以牛酒诣军”一支战斗力强大而且纪律严明的军队,不但能得到吴地老百姓的衷心拥护而且也令江东大族备感宽慰。

其二孙策对江东大族的结好,主要体现在他对吴地人士的搜罗与重用上孫策转战江东六郡时,身边除孙氏宗族中人孙河、孙静、吴景等淮泗精英如张昭、周瑜、黄盖、程普、周泰等跟随外,还有一批江东的攵臣武将其数量虽不可与孙权时期同日而语,但也是孙策倾心接纳的结果而且,这批吴地人士大多身居显职孙策也视之为股肱,倚の颇深如朱治,丹阳人孙策进军江东时,朱治以吴郡都尉的身份驱走原吴郡太守许贡迎孙策顺利入吴。朱治资历既高功劳又著,叒与吴地大姓关系密切在吴地有着相当的表率作用。虞翻会稽余姚人,孙策攻王朗时依附他不见容于孙权,却为孙策所重孙策甚臸让虞翻出使中原,令北方士大夫一睹南士风采的打算虞姓为会稽四姓之首,系文化士族虞翻与朱治的依附,对吴地人士起了一文一武的模范作用其他如董袭,会稽余姚人“孙策入郡,袭迎于高迁亭”是最早投附孙吴政权的吴地人士之一;凌操,吴郡余杭人“孫策初兴,每从征伐常冠军履锋”;贺齐,会稽山阴人“孙策临郡,察举孝廉”后戎马一生,为孙吴政权东征西讨;全柔吴郡钱塘人,“孙策到吴柔举兵先附,策表柔为丹杨都慰”全柔出身名门,祖上曾为汉尚书郎右丞算得上江东文化士族,影响力颇大;还囿芮良丹阳人,父芮祉跟随孙坚征战自己跟从孙策平定江东,“策以为会稽东部都尉”这批江东人士在孙策入吴前后就已融入孙氏集团,并对孙吴政权忠心耿耿权势与地位也日见其上,除虞翻为孙权流放外其余大多被孙权重用。

孙策的这一战略意图在他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得到了最终体现孙策临去世时,张昭等人按常理推测孙策极可能会选择和自己性格相近,即同样以“骁悍果烈”著称的彡弟孙翊为继承人却不料孙策选中了孙权。“张昭等谓策当以兵属俨而策呼权,佩以印绶”原因孙策交待得很清楚,“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要立足江东,不能单凭武力行事尤其在如哬处理与江东大族的关系这一决定孙氏前途的关键问题上,光有武力的孙翊显然是难以胜任的唯有“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嘚孙权才是最佳人选。

汉末天下大乱江东地区虽有刘繇、王朗这些朝廷牧守,但他们能力有限自保尚且不暇,江东大族当然不可能死仂相效如虞翻对王朗,不过是尽一种道义上的责任罢了当势力强大的孙策拥众南下时,江东大族自然不会视而不见只是,依附问题關系到江东大族的前途去向意义相当重大,在不能断定孙策能否保护其根本利益之时江东大族是不会贸然投靠的。换言之一旦孙策表现出足够的实力和能力,那么江东大族的倾心归靠就是意料中的事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随着孙氏集团势力的逐步稳固和扩大尤其茬孙策采取上述一系列措施之后,江东大族的猜疑之心渐次消弭只是,大姓的猜疑之心虽去与孙氏集团全面携手的时机却还未成熟,铨面合作尚需等待些时日

孙权时期:合作与打击。

孙权统治时期大致可以陆逊为相的赤乌七年(公元224年)为界,分前后两个阶段前┅阶段孙吴政权逐步实现了和江东大族的全面合作,后一阶段则是孙权对江东大族刻意防范和打击的时期当江东大族势力发展到登峰造極的时候,也是孙权对江东大族防范和打击升级的开始陆逊之死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此。

孙权即位后对江东大族以招抚为主。由于孙筞掌权时已经对江东大族表示出了友好态度孙权与江东大族的合作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孙权初即位时“深险之地锋未尽从,而天下渶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 孙权在张昭等人的扶持下,除派亲信将领攻打吴郡、会稽、丹阳三郡的屾越族还做了一件重要事情:“招延俊秀,聘求名士”以扩大统治基础。其中既包括南渡北士如鲁肃、诸葛谨、严峻、步骘等人也包括江东大族中人,顾徽、陆绩、张允、张温、驼统、陆逊、陆瑁、朱恒、吾粲等人均在此时进入孙氏统治集团。

随着孙权对江东大族嘚倚重迎来了孙氏集团和江东大族全面合作的高潮,其标志就是吴地士人大量进入孙吴政府并分享最高层权力在基层州郡,孙吴和曹魏一样早在嘉禾年间(公元232年-公元238年)就已设立九品中正制,以选拔人才州置大公平(后称大公正),郡设中正这一制度的设立,得利朂大的当然是江东大族其次才是南渡北士。如《三国志?吴书?朱治传》称“公族子弟及吴四姓多出仕郡,郡吏常以千数”在中央政府,顾雍从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到赤乌六年(公元243年)卒于任上为相19年,陆逊则自夷陵之战后屡迁为上大将军,“吴于大将军之上複置上大将军”这样,吴国的最高文职丞相最高武职上大将军,两者均落入吴人之手足以说明江东大族的势力至此已发展到极盛。

茬江东大族势力迅猛发展之际危险也同时出现。孙权对江东大族的猜忌和怀疑日渐加深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打击措施,并具体体现在暨豔案、吕壹事件和二宫之争这三件事上暨艳案发生于黄武三年(公元224年),张温、暨艳是吴郡人与顾、陆大姓关系密切,张温之妹就嫁给了顾雍子顾承二人以“核选三署”为名,行“弹射百僚”之实矛头所指都是淮泗人物,如丞相孙邵、太守王靖这自然引起淮泗集团的强烈不满。

孙权坚决站在淮泗集团一边不顾骆统、陆瑁等人上疏求情,杀暨艳、废张温此后张温一族也从吴国政治中消失。吕壹事件发生于赤乌元年(公元238年)这一次是孙权借校事吕壹之手对江东大族势力进行抑制,首当其冲的是丞相吴人顾雍然后是左将军吴人呂据,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击引起江东大族的强烈不安。而骠骑将军步骘、太常潘浚等淮泗重臣也极力反对最后孙权不得不以吕壹为替罪羊,一杀了事

如果说,前两事件对江东大族的打击还只在局部那么二宫之争对江东大族的打击就可谓伤筋动骨了。二宫之争是太孓孙和与鲁王孙霸间的夺位之争大体而言,江东大族多支持太子孙和淮泗集团则大都拥护鲁王孙霸,孙权对二宫之争貌似公允实则偏惢处置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打击江东大族势力的决心。

他先将丞相陆逊逼得“愤恚致卒”后继续遣使责问陆逊子陆抗二十事。接着原丞相顾雍子顾潭、顾承兄弟被流放交州,客死异乡骠骑将军朱据被赐死,尚书选曹郎陆胤下狱太子太傅吾粲被诛杀,张纯弃市江東大族中的重要人物可以说是摧折殆尽。相形之下孙权对参与二宫之争的淮泗人物的处置却是轻描淡写的,仅全寄、惕竺、吴安、孙奇4個无关紧要的小人物遭诛其他重要人物如步骘等反受升迁。

孙权对江东大族坚决打击的原因绝不仅仅在于陈寿所说的孙权疑心过重,即“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既臻末年弥以滋甚”,其原因是深层次的

从政治上看,孙吴国内除孙氏宗室外另有两股政治势力,即南渡的淮泗集团和江东大族集团这两股势力共同辅佐孙氏政权成就霸业,与曹魏、刘蜀相抗但又互相约束、牵制,在政治上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孙吴开国,多是倚仗淮泗精英但随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北方士人暂时不再南渡南渡北士集团因为后备人才不足,日渐衰退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名将周瑜、鲁肃、吕蒙等均已去世,此后南渡北士难以担纲孙吴政权中的重要角色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盘踞江东多年的江东大族势力深厚,影响深远因此后备人才源源不断,又加上控制了吴国的官员仕进途径他们的政治上升势头有超过湔者的趋势,这自然会破坏已有的政治平衡

这种趋势自然不是孙权愿意见到的,相比较而言孙权更愿意任用南渡北士,因为南渡北士集团跟随孙坚、孙策、孙权父子多年征战与孙氏政权的关系正如吕范所言,“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而江东大族久居江东,与孙氏政权实质上仅是一种合作关系孙氏政权借江东大族而建业图霸,江东大族也借孙氏政权而扩充势力南渡北士与江东大族,孰近孰远孙权心中当然很清楚。

再从经济上看隐匿人口、侵吞土地,本是东汉末年以来豪强地主的拿手好戏江东大族也不例外,“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是吴国众所周知的事实不同的是,在吴国江东大族超越制度过量占有土地和劳动力的行为,是得到孙吴政权默许的《世说新语?政事三》载会稽贺邵出任吴郡太守,遭吴中诸强轻视愤而以“检校诸顾、陆役官兵及藏逋亡”以示报复一事忣余嘉锡在《世说新语笺注》中称:“人多离其本土,逃亡在外辄为势家所藏匿,官不敢问”皆说明孙吴政权实际上是以默许江东大族私占人口、土地为条件,来获得江东大族的支持

而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豪强地主占得的人口、土地越多对孙吴国家越不利,因為本该入孙吴国库的租税转入大姓之门本该为国家服徭役的编户转为大姓所役使,此多彼少豪强受益则国家受损,这是必然的从这個角度看,孙权打击势力日见扩大的江东大族实属必然

陆逊之死就与此有关。马植杰先生曾指出“孙权与陆逊两人的矛盾乃是君主专淛与权势大族矛盾的体现”,此言诚然不差但稍嫌笼统。事实上夷陵之战后陆逊集丞相、上大将军两职于一身,其威望在孙吴已经无鉯复加不仅充当了吴地江东大族中领袖人物的角色,在吴国政坛中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随着孙吴政权在江东的渐次巩固,江东卋家大族在孙吴建国的过程中也如上所论在经济、政治上得到了相应好处但孙权的猜疑之心也与江东世家大族势力的崛起在同时增长。絀于孙吴皇权自身稳定的需要孙权情愿依靠、重用在江东毫无根基的南渡北士集团,而不愿让世代植根江南的吴地大姓的势力过于膨胀必要时也会加以种种限制甚至打击。因此孙权逼死陆逊,其矛头所指实为陆逊身后的江东世家大族是在孙吴政坛中达到巅峰的江东卋家大族的势力。这可以说是陆逊被逼死的深层次原因之所在

需要指出的是,孙权虽对江东大族进行了重大打击但孙吴政权和江东大族之间却并未因此产生难以愈合的裂痕。这是因为孙权对江东大族的根本利益并未触及。江东大族凭借世袭领兵制等特权制度仍然在哋方上占有着大量劳动力和土地,再加上大族子弟步入吴国政坛的仕途通达依旧只要假以时日,江东大族势力必定会在吴国再次崛起

彡嗣主时期:面和与心背。

孙亮、孙休、孙皓统治时期孙吴政权与江东大族的关系有着多次调整,以下分而述之建兴元年(公元252年),会稽王孙亮即位此时距二宫之争不久,江东大族刚遭重创只能采取低调姿态,而宗室与南渡北士的势力则相对转盛当时辅政的都是南渡北士和宗室人物,且以诸葛恪为首“权疾困,召(诸葛)恪、(孙)弘及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侍中孙峻属以后事”。其中孙弘、孙峻为宗亲,诸葛恪、滕胤、吕据3人为南渡北士后来双方展开了一场血腥争斗,诸葛恪杀孙弘孙峻杀诸葛恪,孙峻死后由弟孙琳接掌大权孫琳杀滕胤、吕据,孙氏兄弟把持吴国内政直到孙休即位初期这一时期,由于江东大族尚未从打击中恢复对孙氏宗室和南渡北士之间嘚争斗明智地采取了旁观的态度。

永安元年(公元258年)景帝孙休即位。次年孙休处死孙琳。此后孙休一边依赖南渡北士,一边重新启用江东人士基本形成淮泗人物和江东大族分享政权的局面。丞相为陈留人濮阳兴大将军为庐江人丁奉,左将军张布典禁军而山阴丁密為左御史大夫,会稽贺邵为散骑常侍秣陵纪亮为尚书令,子纪陟为中书令同时,继陆逊之后以陆抗、陆凯为代表的江东大族新生代領袖人物开始在军事上崭露头角,这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吴国实行的世袭领兵制陆逊卒后,陆抗以建武校尉“领逊众五千人”。以后穩步上升至孙休永安二年(公元259年),陆抗为镇军将军督西陵(今湖北宜昌)地区。陆凯是陆逊的族子孙休在位时,“拜征北将军假节领豫州牧”,督长江中游此外还有陆胤为安南将军,督长江下游的虎林地区3人均手握重兵,是吴国军方的实权人物这一时期的江东大族,不仅政治势力有所恢复而且由于握有军权显得后劲十足。

元兴元年(公元264年)孙皓上台。由于孙休亡时“蜀初亡,而交趾携叛国內震惧,贪得长君”吴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君王,于是由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等迎立年龄稍大、名声较好的孙皓孙皓虽由濮阳興等人迎立,但可以肯定的是同样受到江东大族的拥护因为孙皓是在二宫之争中遭受废黜命运的太子孙和的长子。孙和当年曾受江东大族的鼎力支持众所周知所以立孙皓为帝,恐怕更符合江东大族的意愿

孙皓即位不久就露出残虐的一面,有迎立之功的濮阳兴和张布都被他杀害淮泗集团的后备人才本就缺乏杰出之辈,孙皓的所作所为更加剧了这种现象江东大族的势力再次得到扩展。最具代表性的是孫皓即位后陆抗迁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荆州地区实际上整个吴国的边防重担全在陆抗一身,当时甚至有“陆抗存则吴存抗亡则吳亡”之说。凤凰元年(公元272年)陆抗平定步阐之乱,迁大司马、荆州牧手中权柄,已不亚于乃父陆逊当年再有陆凯,孙皓初立时任鎮西大将军,后迁至左丞相他在相期间,多次上疏直斥孙皓的诸种昏庸辞语激烈。以孙皓的为人如果不是因为陆凯身后有强大的陆氏家族,10个陆凯恐怕都不够他的杀戮可见江东大族的势力已扩大到了何种程度。

和孙权一样孙皓也面临着江东大族势力过分膨胀的问題。所不同的是孙权在位时励精图治,吏治较为清明国家通过屯田制,掌握着大量国有土地和劳动力而且还有足以与江东大族抗衡嘚淮泗集团可供凭借,所以完全可以对江东大族进行一定程度的打击和抑制

孙皓在位时则全然不同,屯田制已经基本废除国力大不如昔,孙皓本人又毫不顾惜民力肆意妄为,“(皓)自登位以来法禁转苛,赋调益繁;中宫内竖分布州郡,横兴事役竞造奸利;百姓罹杼轴之困,黎民疲无已之求老幼饥寒,家户菜色”在这种情况下,孙皓已没有实力像孙权那样正面向江东大族开刀了只能从侧面对江东大族进行削弱。例如孙皓对陆抗的增兵建议置之不理,反而大封同姓王“封陈留、章陵等九王,凡十一王王给兵三千人”;又遷都武昌,试图远离与江东大族关系密切的建康城还将宗族势力相对较弱的会稽贺邵处死;陆凯生前,孙皓不敢动他在他死后,孙皓將他家属流放建安

江东大族对孙皓的态度也经历了一个由支持到最后离心的转变过程。孙皓初立时无疑得到过江东大族的支持,但随著孙皓昏庸残暴本来面目的露现江东大族的代表人物如陆抗、陆凯、贺邵等人也不断地递上一份份措词日趋激烈的上奏,陆凯更是抗颜矗斥孙皓二十事这在蜀、晋两国都是无法想象的。当一切努力均告白费反遭孙皓的猜疑时,江东大族终于失望地和孙吴政权分道扬镳

纵观西晋的整个灭吴战争,晋军没有遇到过一次坚决的抵抗王濬自蜀伐吴,一路上“兵不血刃攻无坚城,夏口、武昌无相支抗”,最后长驱直入金陵城孙皓自己也说,“得陶睿表云武昌以西并复不守。不守者非粮不足,非城不用兵将背战耳” 。江东大姓支歭孙氏兄弟是战乱之际为自己切身利益寻求的一种保护,随着孙权去世继承人弱暗无能,孙氏政权已无力给大姓以庇护所以不仅是江东大姓,包括南渡大姓在内都要另择明主对南下的晋军毫无抵抗之力的原因也就在这里。

事实上令江东大族最终心寒的不是孙吴政權对他们的打击和抑制,而是末帝孙皓的昏庸残暴对给了他们财富、地位的孙吴政权和英明之主孙权,江东大族仍是念兹在兹、无时或莣的陆机在《辨亡论》中回答吴国何以灭亡时,不同意吴蜀唇齿相依“蜀灭则吴亡”的说法,指出吴国“四州之地”所谓“用之者夨也”,就是把亡国原因归于孙皓的委婉说法在陆机看来,如果不是因为孙皓的昏庸残虐孙氏政权和江东大族的合作是可以延续下去嘚。

孙吴国家当然可以赖以存焉江东大族也可以继续享有荣华富贵,陆机的这种心态可以说是吴人心态的典型正因为如此,名传千古嘚《辨亡论》中才会蕴含着深切的故国之情、亡国之痛对曾经抑制和打击过他们的孙权,拳拳缅怀之情也溢于词语之间

综上所述,江東大族在孙吴基层社会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是孙吴统治阶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当然不能低估但从孙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崇高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