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24名将名将李震的夫人明是谁

白沙“官桥”人们都以为是个哋名,从明朝叫起叫了600多年了,为什么叫做“官桥”呢原来是有来历的...... 白沙“官桥”,是明朝两广总督李敏出资修建的故当地人把咜称为“官桥”。

白沙“官桥”人们都以为是个地名,从明朝叫起叫了600多年了,为什么叫做“官桥”呢原来是有来历的......        白沙“官桥”,是明朝两广总督李敏出资修建的故当地人把它称为“官桥”。

李敏字资明,号白沙生于明洪武十九年(即公元1387年)白沙邓银村,他自幼敏慧好学明永乐十八年中举,二十二年中进士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因支助郑和出使西洋(郑和下西洋)有功迁升广西按察司兼兵备道僉事,后擢升都御使兼两广(广东、广西)总督并代表朝廷处理外夷(外交)事宜。李敏是个清官生平所得俸禄,大多用於公益建设周济贫困,在任广西按察司时将自己积蓄的万两俸银用于整修秦代古运河“灵渠”,修建广西灵川县甘棠渡浮桥及码头等还在家乡白沙捐资修建起桥、坝,人们将它称为”官桥“、”官坝“ 

明朝正统4年,麻林瑶族杨文柏组织乡民起义攻入县城,导致县城被毁之后欲将县城选址赤木,远离麻林八峒乱源当时,李敏时任僉都御史闻知家乡准备迁城,即致信新宁总兵官李震:“县城远徒劳民伤财”,并派亲信专程回新宁将县城选址定于摩柯岭下。他还动员李姓亲属迁徒新址南门居住,直至今日南门街上仍有众哆李姓居民,就源于此

敏公还在南门出资创办“绣衣坊”,招收灾民纺纱织布得以生息。后来为纪念敏公,人们将“绣衣坊”命名為如今的“锦绣街”李姓府宅附近命名为“御史街”。当时的湖南参议道杨逢春还在这里修建了两座石碑取名“都宪坊”和“锦绣坊”,以资旌表 

 明朝正统六年十月二十一日(公元1441年),李敏病逝于两广总督行辕时年54岁。李敏为官清廉囊櫜箫然,其夫人杨氏只得兌换变卖首饰以给夫役扶柩还乡,葬于邓银3组大树园当时,朝廷为旌表李敏有功之臣在邓银村建起了两个插旗用的石墩,在石墩之Φ插上一面大旌旗警示: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以示官威!六十年代,原墓碑文革时被毁九十年代,族人为其重新圈坟立碑(见图)

附注:(该材料由白沙邓银村十八世嗣孙,今年86岁的李良湧提供郑国华整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朝24名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