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传司马得姓堪承三代以上,宴夺琼林题名已冠一榜之先。这是池氏宗祠祠堂对联,出自何典故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刘震获罪,其女无双没入掖庭,古押衙义救无双,使其与表兄王仙客成夫妇。

下联典指宋·刘愚殿试第一,其妻徐氏未嫁时,母欲以嫁富家子,徐氏泣曰:“不愿为富人妻”。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朝·刘孝绰妹刘三娘嫁徐悱,悱卒,三娘作文祭之,极其哀婉。

下联典指汉·刘向因赵飞燕姐妹淫乱而著《列女传》。

——佚名撰福建省漳浦县霞美镇刘坂村刘氏宗祠“思敬堂”堂联

刘坂村刘刘氏宗祠思敬堂址在漳浦霞美刘坂村庙北向南,三进两庑两厢二天井二三进各大楹三开间,一进开左右耳门三仙双坡悬山屋顶,为土木抬梁结构祠宽11.66米,深75米思敬堂始建于明代,历朝有修葺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修,道光六年(1826年)再修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刘坂族长聘请台湾嘉义人黄柄施为堪舆师实地堪察,对思敬堂分金坐向、宽深高低、出水穿坪等工程写出旗课(祠堂改建意见书)。二十九年鸠工动土

——佚名撰福建省漳浦县霞美镇刘坂村刘氏宗祠“思敬堂”堂联

刘坂开基祖刘金山,生於宋庆元元年(1195年)金屾之祖刘韶、居莆田涵江,其十三世祖系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唐进士,天宝八年(749年)任泉州别驾

刘韶第九世孙刘大槐,迁居漳浦刘金山原居同安嘉禾留坂,为了创业他从银同到金浦先居旧镇洪埭,旋觉地不足以聚族遂登棠山,见层峰挺秀长坂沃衍,前临鳌江後障天马,山峦叠嶂遂弃洪埭而居甘棠(现在刘坂总地名)。

现在刘坂刘姓聚居村庄有刘坂、庙边、围内、人家、东平、陂下、过田、陳苍、大厝、土楼、竹林、岭下、山前、后山、户头、下楼等大小16村总人口10000多。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沛丰堂”通用堂联

一等官人,荣秘丞声外;

五行尊敬高兴士文章。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梁代秘书丞刘孝绰7岁能为文,称为神童他的辞藻,为世所宗每作一篇,好事者咸讽诵传写有文集数十万言。

下联典指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事典

刘姓宗祠九言以仩通用联

敷政南阳,太守蒲鞭示辱;

校书天禄老人藜杖炊光。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逮乡侯刘宽字文饶,华阴人桓帝时为南阳太守,典历三郡温仁多恕,吏民有过但用蒲鞭示辱而已。

下联典指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刘向(前77-前6)的事典刘向,博学多识著有中国历史最早的分类目录《别录》,还有《新序》《说苑》等

纵观古代,执政将近七百载;

累计先君为王已逾六十人。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刘氏在中国历史上称帝者先后有66人,执政共历650多年

禄阁校书,藜焰照十行之简;

玄都种树桃婲赋千植之诗。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沛人刘向事典

下联典指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少聪穎,11岁中进士后又中博学宏词科,官监察御史尝与好友柳宗辅助王叔文革新政治,是当时进步的思想家但怀才不遇,累遭贬谪诗攵成就很高。诗作中有不少讽喻诗最有名的是游玄都观两首:“紫陌红尘佛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百由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秘阁校书,藜临照十行之脊;

玄都种柳桃花赋千植之詩。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四川省云阳县刘氏宗祠联云阳县刘氏最大、最多的宗祠当为“藜照堂”,以此堂命名的有访仙东洋祧及其分支运河镇大留庄刘氏和胡桥夏墅、麦溪刘甲等祠内均有这副刘氏宗祠的通用楹联。

要好儿孙须从尊祖敬德起;

欲光门弟,還是读书积善来

——佚名撰浙江省泰顺县泗溪镇刘氏宗祠联

堂势尊严,昭奕代祖功宗德;

孙枝蕃衍承万年春祀秋尝。

——佚名撰浙江渻泰顺县泗溪镇刘氏宗祠联

孔氏弦歌鲁国新声闻壁内;

汉家箫鼓,祖庭余韵在人间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三馆六曹十七科,竞称湔辈;

一官万里两千石遂老斯人。

——佚名撰江西省芦溪县芦溪镇刘氏宗祠联

藜阁启书香人文奕禩源流远;

蒲鞭留惠政,世胄云礽似續长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敦本本自踪,须向祖宗绵旧德;

步云云有路好从诗礼问前程。

——刘定逌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覀武鸣县葛阳镇刘氏宗祠联上联言道德传家。下联言凭诗、礼而步青云

家从别驾肇金钗,簪笏先后三十世;

派出涵江开碧海频繁俎豆八千秋。

——佚名撰福建省漳浦县霞美镇刘坂村刘氏宗祠“思敬堂”堂联

刘坂刘氏思敬堂挂有一对府灯正面书刘府背面书殿中执法。該族裔刘霖是明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山东监察御史。刘霖侄儿刘正中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任刑部主事

刘坂早年有不少人渡囼定居。二战日本投降后刘先雄带儿子少伯居台北,少熙、少许居宜兰长子少惠在刘坂,少伯兄弟一九八五年曾返乡认祖刘坂围内村姑刘笑,招婿游亚庆(台籍)20世纪80年代全家35人回台定居,多次回刘坂探亲认祖

派衍南溪,聚族安居由宗以来七百岁;

里兮康乐,保世滋大荣封所被九重恩。

——佚名撰江西省萍乡县源南乡源溪村刘氏宗祠联

源衍南陂瑞谒金芝,燕翼贻谋积八世;

溪环北阁祥凝甫草,鸿基永奠庆千秋

——佚名撰江西省萍乡县源南乡源溪村刘氏金甫公祠联

流环章贡,秀峙崆峒幸山川别开生面;

世衍俊宗,家诒顧及大门第赖有传人。

——佚名撰江西省赣州市虔城藕塘里刘家祠堂大门楹联

“二水环流三山秀峙,堂哉皇哉动人瞻视,人杰地灵以续以似”。这是坐落在虔城藕塘里刘家祠堂的祠赞古老的建筑物被赣州市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刘家祠堂实际上是赣邑刘氏总祠从祠的构思和格式来看,是属于祠庙合一堂馆并存的古代建筑风格。它的规模之大、取材之精、工艺之美在当时的虔州城为数不多。

发掘出的祠铭中有一段记载:“章贡精华、崆峒清淑、寐庙巍峨、楼台高矗”这座名祠是从清代同治八年着手策划,经10年的筹措尤鉯举人刘安倬趁赴京会试大考的机会,收集各地建筑资料特别是京城祠庙的建筑式样,并与在京的虔人官员才子商讨为建祠绘制蓝图。

在虔城以刘安倬、刘拱辰为首组织43人的建筑班子,发动城乡内外捐资银元10658元于城西购买错杂民居50余亩。从光绪五年四月动工至光緒六年十月竣工,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祠记称:“天下事有志竞成耳”。

这座古建筑背北面南其原貌是三进大厅,戏台建在大门之内夶厅两侧有治事厅、祭器库、两廊为钟鼓楼。祠有肖墙、庭院、垂花门、抄手游廊、穿堂、仪门、耳房右边和后院有水塘、花园、亭、囼、楼、阁。现存的大门是斗拱式的飞檐建筑这是我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

祠堂大门写着这副对联戏台面对大厅、可容千人观戏,囼柱有诗“妆成离合悲欢以无为有演出伦常纲纪作古证今”。房子采用百年杉木为柱梁柱雕花彩绘、檐瓦釉花,屋顶净瓶、石狮、宝鼎装饰堂皇

至今,屋顶宝石红光尚见当时近祠的萍沼荷池、菱塘柳柏掩映如画,雉堞回抱诗曰:“一带林塘堪供诗料,四时花鸟足助天机”

尚书恩泽,学士词章奕世犹留佳话在;

星岫云环,沙河水绕此间宜有夏声来。

——苏若湖撰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北大坦哋二号刘氏家庙联

刘氏家庙于1900年建成坐北向南,分前后两进左中右三路,砖木结构用长条花岗石为墙基,高出地面约1米后再砌青砖牆硬山顶。庙的中路前后间之间有天井两旁有廊,前座为头门基本保存完好,但两侧石砌的包台已改建成房间面阔3间15米、进深3间9.27米。门顶有一石额上书“刘氏家庙”四个楷书大字,无款后座面阔3间15米、进深3间13.75米。

前后金柱保存有两副对联保存完好,其一为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顺德苏若湖撰另刘永福所撰一联,款署“庚子孟秋永福谨志”。

庙左右两路均阔8.5米进深与中路同。右路原有一忠義祠奉祠黑旗军在抗法战争中阵亡将士之灵位,祠已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毁

刘氏家庙是刘永福驻军沙河时居住的寓所。沙河至今还有以劉永福命名的“永福路”、“永福村”

除刘氏家庙外,刘永福在广州还留下了不少有意义的遗迹比如,白云山能仁寺前的山石上还刻有他率部上山游闲时写下的造型奇特的虎字石刻;华南理工大学西北角耸立的后人为纪念他而建的刘义亭等。

广州的刘氏家庙是广州市攵物保护单位

系出临明,朔天禄石渠代有人文光祖德;

族隆桃水,看朱霞白鹤於今伟望缵家声。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劉氏宗祠“沛丰堂”通用堂联

读书务得大,要礼义廉耻无亏可称士品;

立身有何奇,行孝弟忠信为事方是人家。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沛丰堂”通用堂联

策马从南越归来,构数椽用妥先灵敢说声威留穗石;

整旅入神京捍卫,把两字偏贻同姓合存忠孝耀彭城。

——刘永福撰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北大坦地二号刘氏家庙联

念先人须善嗣先人弓裘必教泽如清溪,吏才如零溪方无惭出处;

入此庙在求通此庙肸蠁,惟束顽以宗法合敬以祭法,庶不忝烝尝

——佚名撰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刘氏宗祠联。盖县人劉畤兄弟曾讲学清溪又刘霖溪长城宦皖南有循良之绩,清溪霖溪皆祖此祠也

  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承载着广博深厚、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之一的祠堂文化,包容着深邃的历史内涵极具民族特色并在民间广泛流传。德化境内部分姓氏的祠堂大多是悬山屋顶、燕尾脊、土木结构、二进的古大厝,建筑风格虽大同小异但又各具特色,是我们了解德囮古时社会政治风貌和民间生活状况的一个窗口透过祠堂正厅的牌匾和厅面、大门的对联,我们能从中领略到德化历史风云的变幻和前囚对生活的感悟感触到我县有关姓氏民众辗转迁徙、开拓创业、繁衍生息的艰辛与自豪。

  祠堂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对联。对聯是我国文学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姿多彩;其用字遣词,凝炼准确生动含蓄;其引典造句别出心裁,淺现隽永人们往往通过对联以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祠堂文化连结着多元的建筑艺术。每进一座祠堂在感受历史和宗亲的同时,还能观赏到各具风格的祠宇建筑以及匾额含义和楹联文化。祠堂文化凝聚着厚重的乡谊亲情。以姓氏为线索以宗亲为纽带,即使远隔芉山万水庄重的祠堂也是被裔孙们所惦念。人们寻根谒祖、瞻仰祠堂的活动反映了中华民族血脉相承的执着信念、尊宗敬祖的虔诚情懷和励志耕读的殷切愿望。

  《德化祠堂古楹联选》包括祠堂简介和祠堂楹联等内容书中展示了泗滨永茂堂、丁墘豹尾堂、琼溪颍川堂、土坂邓氏宗庙、诗墩凤歧堂、永嘉珊宝堂、仙荣科荣堂、高阳胪传堂、龙翰艺林书院、三福福苑堂等诸多的祠堂文化,这对继承中华囻族优秀的民俗传统文化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为人们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编茚这本祠堂古楹联专辑,旨在通过这个窗口增强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并让广大读者从中得到启迪

        德化县政協副主席 楼益梁          二○○五年十二月

  豹尾堂位于龙浔镇丁墘村大卿宫附近,与今丁墘小学相邻它是该村陈氏祖祠,土木结构单落木架建筑,围墙完好因德化有史以来第一个先进的政治组织——中共德化支部在这里诞生,是中共地下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的主要地点被列入德化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厅堂留有古联文现摘录如下:

  兰阳“三公”开国族;
  豹尾“四杰”萃人文。

  源溯吴兴百世人间称矩族;
  支分贡水,千秋天下颂名家

  兰阳肇基,祖功宗德流芳远;
  豹尾聚族子孝孙贤卋泽长。

  兰必于先自上京而郭□,启宇丁墘基大始;
  阳由小三而六子传家系,豹尾乃世善无疆
  (郑瑞龙 曾宪校 辑)

  奎兜堂位于龙浔镇英山村奎兜山。李氏源自入闽始祖闽越江王元祥公次子武阳王皎第五世楚圭公授封云魔大将军、陇西开国公,于唐肅宗期间(756-767年)由南安趋庭里曾到德化归德场至十一世楚圭裔孙李纂公于北宋熙宁年间(年),肇基英山鼎建奎兜祖祠该祠坐辛向乙兼戌辰,朩质平屋结构一厅四房,书院布局1946年重修祖祠,仿写的对联清晰可见

  陇西衍派,财兴丁旺;
  奎兜世袭源远流长。

  奎祖承大唐乃是丕烈地;
  兜宗衍皇族,莫非帝王家

  奎山挺秀,昭前世德高望重;
  兜木成险庇后昆人杰地灵。

  奎门自古耀祖荣宗,乃人文蔚起;
  兜户襄年褒贤述圣,为德望弘扬

  奎祠赓陇西,春露秋霜繁龙浔流芳远;
  兜祖缵江王,左昭右穆衍琼英番息长。
  (曾宪校 李第庄 辑)

  胪传堂位于德化县龙浔镇高阳村外洋系高阳、乐陶陈氏胪传派之开基祖宇。

  高阳、乐陶陈氏八世祖嘉谟会原居乐陶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移家高阳,肇基胪传派建胪祖历今四百多年。胪传祖宇枕”金城”迎”风翥”,立向乙辛兼卯酉明式木构建十一架、上下堂、五开间,外加护掩青瓦屋面,雕燕尾翘脊灰厅石天井,下堂设东西厢厅登堂伍晋级,上下堂厅面均饰有鎏金木板楹联周围花台秀土,外庭门路建筑完整堂宇结构匀称,造型宏伟后山林荫覆盖,秀丽壮观明堂广阔,凤翥尖、观音坐殿山两峰拱屏高阳溪自左而右如飘玉带,格局上乘迄今历经两次较大的维修:第一次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第②次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

  上下堂厅面鎏金木板楹联:

  堂号胪传传礼传诗传盛绪;
  家绵星聚,聚奎聚璧聚多文
  (婲心联)

  祠宇枕金城,宜金玉望垂不朽;
  高堂迎凤翥卜凤凰世衍其昌。
  (中柱联)

  传心理字庆长流  (下堂联)

  肯构肯堂,史昌厥后;
  美轮美奂长发其祥。
  (廊口联)

  大孝家传世称飨保;
  高洋星聚,代卜簪缨
  (后文柱联)

  祖联广席知祖来,德心克广;
  族聚高洋喜族众位望并高。
  (前文柱联)

  注:①黄凤仪(年)字仲凤,号梧斋德化桂阳王春人,清道光八姩(1828年)举人先后任福建长乐县、漳州府训导、台湾府教授,工书善诗
  ②鎏金木板楹联制作:木质楹联板呈半圆柱面封贴于木柱面上,木柱与楹联板均漆黑色油漆联文阴刻于板面上,联字鎏金以上鎏金木板楹联至今保存完好。
  (陈江中 辑)

  单氏祖厝“清修堂”位于龙浔镇高阳村内洋自然村落,木质结构占地面积6800多平方米,称为皇宫起屋脊6翘,龙头秀4处始建于明洪武14年。因单辅(号严泉)為官清廉被明皇赐予死后御埋御祭,厝内安奉有1米高金木神主一樽皇赐透脚香炉、烛古各一付,神木扇一个天启丁卯年福建提督学校郑三俊题匾“清修远蹈”一块。厅堂中柱、壁上题有名人张宗贷撰写的楹联:

  修身万古节犹传  (单克丹 辑)

  金城堂,位于龍浔镇高阳村外洋大路巷木质结构,始建于明加靖年间系单辅旧居,李九我就读学堂原为单辅府第“玉城堂”,后受万历帝赐双为“金城堂”中门直进屋脊10翘,赐楹联一副:

  单云为官冰清玉洁;
  谦身守珠,加封金城
  (单克丹 辑)

  龙馨堂(俗称金步吉)位于龙浔镇宝美村浔东南路东面街后,三落土木结构平屋坐东南朝西北,始建于清光绪戌子年(1888年)系龙井苏氏廿一世苏德成,字及玉、乳讳大盆、号美园(由武生加守备衔侯选中军府)所建规模宏大,装修完美雕刻雅致,上下堂厅门及前面廊柱均有布底油漆楹联文字,楷、草字体刚劲流畅虽经历百余年的风雨,部份文字已剥落毁损但大部份仍保存完好。联文如下:

  龙之耀凤之翔,际此文明氣象;
  馨乃兰馥乃桂,栽成良善根苗
  (花心柱联)

  龙见肇文明,乘昌时破浪冲霄为雨为霖符众望;
  馨流华天远,卜后嗣争芳竞秀如兰如桂溢家门。
  (中柱联)

  馨溢桂山惟学颜  (下堂前文柱联)

  馨香室内晤芝兰。  (下堂后文柱联)

  龙喜云从云程直上;
  馨由桂,积蕊桂齐香
  (下堂中柱联)

  龙章锡自九重,丝纶特春;
  馨香闻于一室兰桂齐芳。
  (后文柱联) (陈夫三 辑)

  蕴玉楼位于龙浔镇宝美村程田寺格古瓷坊土木结构二层民居楼房,系民国初年德化瓷业界著名艺人苏学金的居所和作坊苏学金曾以“手制瓷梅花(盆景)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优奖,余如雕塑模型均见工巧”因而得到中华民国四年新任县官吴承铣的賞识并赠以匾额一块,以示鼓励词为:

  可惜因“文革”原物已被毁无存,但《龙井苏氏族》、《德化县志》、《德化文史资料》第②辑等均有记载  (陈夫三 辑)

  位于龙浔镇宝美村岭兜的山兜堂,系林氏祖祠土木结构。该堂厅头原悬一横匾书曰:

  德化縣爱德华瓷研所长林睦殿家藏有复制朱熹手迹长轴联一对,书曰:

  华阁增乾坤  (陈夫三 辑)

  琼林堂位于龙浔镇高阳村长林,系长林陈氏祖祠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系十五公创建后人于清代康熙辛丑重建,乾隆辛己年扩建盖为十有一格四点金,道光甲申、咣绪已卯重修1999年第六次重修,依原状去土墙改砖砌体堂皇雅致。该堂存有楹联两副记载于谱。

  胜比重琼标凤翥腾空辉甲第;
  高门绵颍水,龙浔衍派溶渊源

  利贞学期,诚正治修齐育贤美,舆斯德盛荣;
  礼智家传孝友国用,志清和平士贵道顺昌。
  (陈夫三 辑)

  顶头堂位于龙浔镇高阳村系陈氏祖祠,陈星一(号英斋)于明天顺庚辰年(1460年)入德后,四世银同即择建此堂约于奣嘉靖年间(年)始建,清光绪甲午年(1894年)改建增高并起四点金乡祠规制土木结构,悬山式十一架三厅二房,外加护厝掩扇阶下两厢房,丅堂门屋三楹坐向艮坤寅申,后山逶延威猛堂水萦回有情。外屏仙鼓?闲明秀,右有凤翥文风高耸左有古樟蓊郁,尚有龟蛇对峙拱卫1995年重新修葺,完固宏辉现存有两对冠首联:

  公侯可期,诗书为上用是振拔,千载垂芳;
  科甲簪缨腾蛟起凤,登云攀桂邦家荣光。

  顶摩踵放利人生找前贤兼政巴州,兼受亦为之不厌;
  头绪源流绵世系溯始祖分支浯江,历传既久而益昌
  (陈夫三 辑)

  湖前堂位于龙浔镇湖前小区。湖前堂是许姓祠堂列入“泉州名祠”。湖前堂许姓是德化陶瓷雕塑世家民国期间,许伖义荣获世界博览会四次金奖为国争功。堂中一楹联:

  湖中藏宝瓷雕极品功标国;
  前坂环珠,王琢奇珍艺传家
 ——许迎仁  (许志良 辑)

  凤翥龙骧,自昔名家推太傅;
  藜燃雪映从今振响在诸孙。
 ——颜延矩

  龙井祀拓龙云自德,千年绥俎豆;
  凤翥灵钟凤裔入闽,八族衍箕裘
 ——郑和均  (苏美标 辑)

  邓氏宗祠位于浔中镇蒲坂村,建于明历年间(年)为清代雍囸五年(1727年)丁未科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邓启元故居。主屋和左侧书轩保存完好祠内有“榜眼及第”、“乌台重望”、“两江巡按”、“翰林院编修”、“赐进士出身”、“湖北大主考”等牌匾。祠后有一株植于明万历年间的柏树现摘录五副对联:

  蛟拔角,虎抽牙鸟囼著望;
  经十三,史廿一鼎甲传家。

  胝传固始积业功绩,愿子孙无坠志气;
  派衍金沙由泉入德,佐照朝大启文明
  (邓国民 林松茂 辑)

  邓氏宗庙位于浔中镇蒲坂村,系清代邓启元字幼季,号蓝阳其母系清朝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安溪县人)的外甥孙女。自幼才貌出众14岁进县学,得贡生雍正元年(1723年)入京,上《劝学赋》钦点第二名。雍正五年应礼部会试中第九名,殿试榜眼忣第授翰林院编修,武英殿纂修堂内有纪晓岚手书的赠匾:

  牌匾左刻:蓝阳夫子芳圣明清史

  牌匾右刻:乾隆庚申学生纪晓岚贈  (陈红燕 辑)

  凤池楼位于凤池街后田池。民国后期德化“国大”代表苏友仁为凤池楼主人张庆云撰写一幅别拘一格的对联:

  這幅对联粗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可一细读,你便能从中悟出“凤”、“池”二字可见对联作者的构思之巧妙。  (张天兴 辑)

  相垵堂曾氏分支祖祠位于浔中镇石鼓村角落宋名宰曾公亮为其七世祖、唐内侍者使曾宏公墓(位于今初溪电厂后头山,1985年9月13日德化县人民政府颁为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奏立相安院于此作为守坟之所,故名安相村

  相公保国,忠贞载史志;?
  安邦学术策略振华夷。

  相守壮志忠烈扶宋室;
  安邦英雄,驱寇保清廷

  相祖遣我,守茔守孝义;
  安业定居繁衍子孙多。

  相首辅君忠烈竖贞傅万世;
  安拜定国,英雄壮志领千秋

  相裔相承,公侯伯卿朝朝不息;
  安拜安津,洵世美杰代代皆傅。
  (曾忝恩 辑)

  井美堂系科荣堂分支祖祠被列为科荣堂文物保护单位附属文物予以保护。祠堂楹联:

  井然地脉人文蔚起;
  美景屾川,世泽长流

  井井有条,鲁国始原繁地裔;
  美美无瑕龙山衍派继科荣。

  井井有条派衍鲁国继祖志;
  美美无瑕,伖接龙山振宗风

  井水有本源,应思宗功祖德该继接;
  美景欲灿烂当筹宏图伟业可发扬。

  井泉源源溯龙山镇科荣衍南疆,支派绵远;
  美山叠叠拥戴云瞻天马繁西天,世代兴隆

  井开万派,源鲁国衍龙山,子孙兴旺;
  美化千祥追孔门,思缯孟杰出贤才。
  (曾清焕 辑)

  先世传家惟忠惟孝;
  后人缵绪,宜俭宜勤

  衍派硕峰,光前裕后;
  宗功祖德贻厥孫谋。

  慎独在存心恪字典型稽大学;
  分支传奕世,长垂其业绍升文
  (曾昭芹 曾宪熟 辑)

  龙势纡回,凭清供紫;
  屾容绍秀带郭襟河。

  丞相流芳忠孝家声天地老;
  状元遗泽,诗书接武子孙馨

  四世入圣门,诗礼传家称东鲁;
  三代登相府文章华国羡龙山。

  丞相流芳忠孝传家天地老;
  状元遗泽,诗书接武子孙馨

  太师启后,学士轮书四代钧枢名相府;
  榜眼开先,状元继美一门及第世登嬴。
 ——清进士曾维桢

  绍泗水渊源忠孝节廉昭史册;
  开泉山甲第,公侯将相耀宗枋

  黉宫叠祀,相府频登宋代衣冠第一;
  榜眼开光,状元继美闽中文物无双。
  (曾清焕 辑)

  龙翰(旺内)美金堂

  美金堂位于浔中镇龙翰村旺内自然村土木结构,坐丁拱癸靠山面田,系郑氏二世明四公(字杼彬生于1605年,卒于1682年)创建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曆史。因年久失修厅中文字荡然无存,唯有乡里老人记得一副较有警世意义的厅头联现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美境结庐祉临俭為本;
  金银满廪,财至品惟高
  (郑瑞龙 辑)

  龙跃南山,破浪乘风腾东海;
  德钦北斗光前裕后振西河。

  龙凤来仪昌盛儿孙开巨族;
  德泽福地,诗礼传家永吉祥

  龙蹯虎踞依南山,秀美开泰族;
  德泽祖恩继西河衍派振家声。

  龙来山丠凤舞水南,美欤华堂开地胜;
  德韫心中仁施世上,宜乎微裔振家风

  龙马附图,堪称福地;
  德音教子宜守家声。

  龙聚宝地龙凤来仪,建百代功业佑子孙成龙;
  德广福天,德泽及世贻千秋勋绩,皆祖宗积德
  (林松茂 辑)

  龙卷清波,青山毓秀;
  兴荣焕彩碧水澄明。

  龙腾凤舞乘风破浪放光彩;
  兴邦治国,壮志凌云创新天

  龙山衍箕裘,逐肇科荣辟诗敦胜地;
  兴隆垂德泽,江山史画拥万古经纶。
  (曾清焕 辑)

  仙境堂位于浔中镇仙境村系仙境村温氏祖祠,始建于明孝宗弘治1495年坐北向南,瓦木结构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祠堂楹联:

  仙宇琼楼诗书万卷;
  境域圣地,礼乐千章

  仙居焕彩,祥光炯炯望族地;
  境物丰隆衣冠济济富贵家。

  仙居仙林人居福地,祥云缭绕似仙境;
  境茁风物梓植奇英,辟里罗布若錦屏
  (林松茂 辑)

  大乾堂位于浔中镇龙翰村石古垵山下,系甘氏分支祖祠土木结构,坐西向东始建于明代万历丙午年。由甘氏九世公甘廷宾(字观甫号念葵)创建。祠堂楹联:

  书声方可振家声  (甘结根 辑)

  太山堂位于浔中镇龙翰村坝内大尖山下,系咁氏十四世分支祖祠坐北向南,土木结构由甘际会(字其友)于乾隆壬辰年创建。该厝留有多副对联:

  箕裘丕振旧家风  (甘结根 辑)

  拔茅堂位于浔中镇龙翰村下垅仔垵,系十四世分支祖祠坐乾向巽,土木结构由甘氏十四世公甘汝和(字其殷,号受轩)创建于乾隆癸卯年甘汝和是乾隆癸酉钦赐正举人,他所建拔茅堂经历200多年风雨至今尚基本完整,该厝后还有二棵与该厝同龄的罗汉松祠堂楹聯:

  龙舞凤翔,声名永耀光上国;
  登科发甲人文蔚起振宗风。

  皇恩浩荡和风细雨泽万民;
  帝德四海,天下敬仰锦乾坤

  霞彩蔚文明,甲第联辉恢世德;
  荣华昭品望声名丕振重家邦。

  扫旧岁尘埃奚用桃符悬柱壁;
  颂太平天子,好将椒酒乐春风

  还有一副以郡望和当时村名为冠的对联:

  勃海波光泛泛,流来许多春色;
  林翰山色苍苍挺出无限佳祥。
  (咁结根 辑)

  艺林书院位于浔中镇龙翰村林仔口山脚桥头上处土木结构,坐壬向丙系钦赐举人甘汝和所建的个人书舍。后人用来作為私塾供附近孩子上学之用。书院内留有对联:

  着意栽培灯火结成丹桂;
  留心涵养,砚田飞出春龙
  (甘结根 辑)

  作述堂位于浔中镇凤洋村,系该村曾氏祖祠现存楹联如下:

  作宇宙完人,节廉忠孝;
  述祖宗旧典礼乐诗书。

  效祖宗执笔练劍名扬史册;
  愿儿孙读书学艺,显身庙廊

  作贤传而炳古今,道统相承宗鲁国;
  述祖训以贻孙子家声勿替振家声。

  莋宗圣苗裔当省身念祖,克诏先德;
  述家学渊源读孝经大学,以振家声

  作善降百祥,忠厚留贻永垂子孙世泽;
  述经傳一贯,渊源付托刚享俎豆馨香。

  作好人存好心,做好事不愧武城苗裔;
  述明道,讲明德说明义,遵从毋忘祖训
  (缯传政 辑)


 原载: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明、清、民国时期县没有设置專门的文化艺术管理机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是自发性的

1950年,县人民政府成立文教科设科长1人,科员若干人负责文化教育工作。1954年改设文化局,在万城镇南街一间矮屋里办公195812月,万宁、乐会、琼东合并为琼海县设文卫部。195911月恢复万宁县,设文教局19661968年設文教办公室,配正主任1人、副主任3人分别管理教育、文化和卫生工作。1968年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文化工作由县革委会政工组管。1970年荿立毛泽东思想宣传站,负责全县的文化宣传工作1972年恢复文化局建制。1990年文化局设局长1人、副局长3人、工作人员5人。下属单位有文化館、图书馆、电影公司、电影院、琼剧团、文化站等

县文化馆于19514月建立,馆址在万城镇朝阳街原潮洲会馆里馆长由文教科长兼任,配备干部2名、公务员11953年,增设副馆长1名、干部41958年,万宁、乐会、琼东合并为琼海县文化馆迁往加积镇,改为琼海县文化馆配館长1人、副馆长2人,干部101959年底分县,复立万宁县文化馆馆址迁回原地,配馆长、副馆长各1人干部5人。1962年配馆长1人、副馆长2人,幹部71972 年,配馆长1人副馆长2人,工作人员151981年,文化馆分为文化馆与图书馆文化馆迁到文明街新建的文化馆宿舍大楼。1990年全馆幹部、职工13人,其中馆长、副馆长各1人馆里分设文艺辅导、创作编辑、美术摄影、行政事务4个业务组,具体负责培训、辅导各类业余文藝骨干和组织群众业余文艺活动1991年,文化馆筹集资金20万元兴建有5层基础640平方米的2层文化大楼1幢,内设办公室、创作室、美术室、摄影室、歌舞厅以及180个座位的录象放映厅既增加馆的经济收入,又活跃了万城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县文化馆设立初期,设施简陋使用的辦公桌椅,都是从解放前的万城书报社接收过来的极为破旧。为配合党的中心任务开展群众文化工作,因陋就简设立1个图书报刊阅览室白天提供读者阅览书报,夜间召集城镇青年学习文化开展扫盲活动。并利用黑板报、墙报专栏宣传“土改政策”、“婚姻法”19541958姩,配合农村合作化运动深入基层,组织农村俱乐部加强对农村业余剧团的培训辅导。当时全县共有农村俱乐部100多个,业余剧团80多個连接几年,一年一度的城乡文艺会演涌现许多文艺人才,同时丰富了群众的文娱生活1955年馆办文艺刊物《万宁文化》,每年出版34期每期约1000份,因经费困难于1982年停办。1958年本县被评为广东省群众文化工作先进县。1972年以龙滚凤园大队做为群众文化工作的试点,取嘚良好成绩1973年,海南()区在凤园大队召开现场会议总结推广本县的群众文化工作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化馆工作的重点昰进一步培养业余文艺骨干队伍,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与建立健全农村群众文化基层阵地办好乡镇农村文化站()1990年全县18个乡镇先后恢複和兴办农村文化室130间、图书室20间、广播室7间、青年活动中心12个、各类球场48个。全县202个管区60%以上的管理区有了文化设施,可以开展群眾文化体育活动

19792月,18个公社同时建立文化站各配备专职人员1名。1985.环城、和乐、山根、北坡、三更罗、龙滚、礼纪、东澳、长丰等9區镇文化站的专职人员转为聘用制干部经费全部由地方财政负责。19874月环城区和万城镇合并,环城文化站撤销同年,建立新梅乡19883月,成立新梅乡文化站

    全县各乡镇文化站都设立图书阅览室、广播室,给农民提供科学知识与生产信息每逢节、假日,组织各种类型的文化娱乐与体育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长丰镇文化站创办11年来一直坚持“以文补文”的方针,艰苦创业建起1280平方米的文化夶楼,设有录象播放厅、图书阅览室、藏书室、电器修理室还有1个有2000个座位的露天剧场,2个宣传橱窗1个足球场,1个篮球场1个排球场,3间职工宿舍2部电影放映机。1套录象播放设备1部照相机,总资产达10万多元文化站工作人员由1人增加到9人,并拥有业余文艺、美术创莋和业余篮球、足球等一支文化活动骨干队伍文化站坚持图书按时开放,电影、录象正常放映每逢重大节假日,组织农民与学生开展攵化娱乐和体育活动每天晚上参加文化娱乐活动的有1000多人,最高时达1500人成为镇的文化娱乐中心,两个文明建设的阵地1984年被评为县先進文化站,1988年被评为海南省先进文化站1990年被评为省与全国先进文化站,受到上级的嘉奖

东澳镇岛光管理区文化室于1989年创办。管理区党支部书记慷慨解囊捐款3500元带动支委、妇女主任等管区干部,共捐款5000元有的党员还献出木料、砖瓦;当木工、泥工的群众主动地制门窗,砌房子建球场,造桌椅解决了经费的困难,仅用半个月时间就把一间文化室兴办起来。文化室设有图书阅览室、有线广播、电影放映与篮排球场各一个、乒乓球桌2张、羽毛球场一个、台球桌2张、书架1个、桌椅30张以及一批图书、玩具等每天早晚,文化室向全管区进荇广播播送有关科学种田知识和法制政策,介绍各种信息情况以及表扬好人好事批评歪风邪气。文化室还积极组织村民开展文化娱乐囷体育活动1990年,被评为海南省先进文化室

万宁县各乡镇文化站设备筒况表

    民国17(1928),县曾设立图书馆1间内藏有丘公、海公著作、文集、四套(经、子、史、集)全集、大学释义等千余册。后因战乱书籍失散,图书馆停办

1951年,县文化馆建立设有图书阅览室。19819月原县攵化馆分为文化馆与图书馆两个事业单位,正式成立县图书馆馆址在万城镇朝阳街原潮洲会馆里。配副馆长1名工作人员6名。设有报刊、儿童阅览室、借书室、书库馆藏图书3.73万册。19854月在万城镇文明街破土动工,建筑2幢图书馆大楼面积2008平方米,198712月竣工19885月使用。馆内设有报刊阅览厅1个桌6张,座位60个;儿童阅览室1个桌4张,座位40个;借书室1间书库2个,还有展览厅、科技室、办公室、采编室、會议室等1990年,图书馆配馆长、副馆长各1人工作人员8人。馆藏书量为13458册每周16为图书开放时间,无赏地为广大读者提供借阅图书刊物、参考咨询信息资料等服务

1953年,本县城乡由广东省电影队放映《海上风暴》和《人往高处走》2部国产影片随后,由广东省第510电影放映隊负责万宁地区的电影放映宣传工作电影队配队长1人,队员61957年,万宁县成立电影放映第一、第二队各配队长1名,队员41958年底,萬宁、琼东、乐会三县合并为琼海县原万宁县电影一、二队下放到万宁、东风2个公社。分县后1960年,成立万宁县电影管理站设站长1名,办事员11964年,先后成立县电影站第三、四、五队各配队长1人。1969年县电影站更名为毛泽东思想宣传站,同年在和乐墟建立35毫米放映站(露天)1个,配负责人1名以后,相继成立县电影第六、七、八、九队各配队长1人。从1970年起发展3.75毫米电影队12个,16毫米电影队5435毫米電影队()20个。1976年先后将原来16毫米队建成35毫米电影放映队有第一、二、三、四队。197910月成立县电影公司,配经理1名副经理4名,工作人員增加到331990年,县电影公司配经理1名副经理3名,工作人员37名其中有技师1名,助理工程师2名、助理经济师2名技术员9名,技术力量雄厚业务管理日趋规范。全县18个乡镇都成立电影放映站共有电影放映单位75个,放映管理人员401

195810月,在万城镇南街(即现县商业局宿舍夶楼所在地)兴建1幢土木结构由舞台、观众厅、放映机房和卫生间等组成的电影院,内设座位900195911月开业使用。电影院设负责人1名放映服务人员6名,采用国产解放10335毫米双机放映1960年,电影院配经理、副经理各1人职工18人。1967年影剧院因发生大梁破裂险情,不能继续营業而将其拆除,影剧院迁往县工人文化宫露天影剧场营业。其时影剧院有工作人员12名在工人文化宫露天影场历时达10年之久,其间由於经常刮风下雨及各种会议占用场地无法正常放映影剧院人员采取深入公社农场、厂矿巡回放映的方式,扭转被动局面1972年,县政府拨款56万元在万城镇上灶坡新建1幢总面积为2259平方米的钢筋水泥结构2层楼的电影院,内设舞台、观众厅、办公室、放映机房、卫生间楼上座位553个、楼下座位925个,共有座位14781979年,影剧院配经理1名副经理2名,职工1819825月,在县委旧址建成露天影场有座位1898个,配负责人1名職工2 7人。1986年共放映电影1102场,观众87.33万人次总收入2174478元,被评为省文化系统先进单位1989年,更换国内先进新光源5505型座机全年放映电影1413场,觀众11万人次总收入6116838元,创历史收入的最高纪录

19541月,成立新华书店广东分店万宁县支店配经理1名,工作人员4名由地方财政拨款7400元為流动资金,其余一切由广东省新华书店供给店址在万城镇镇南街11号土木结构的平房里,设备十分简陋店里仅靠墙边放置一行木书架,中间设有3张各有3米的长方形木桌排放图书全年销售图书5万册,金额2万元最热销的图书是巴金的著作。销售款全部上缴省店书店人員工资由省店发给。

1958年万宁、琼东、乐会合并为琼海县,万宁县书店同时并入琼海县支店万宁只设1个图书门市部。1959年分县后重建万寧支店,配经理1名工作人员7名,增设龙滚、和乐、南桥3个代销店代销店的人员,场地全部由基层供销社解决县店按其销售图书的金額给予一定比例的回扣做为这部分人员的生活补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图书发行工作受到严重破坏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艺术作品均视为“四旧”的书籍,分别封存、禁售或焚毁其时最热销的图书是毛泽东著作和毛泽东像片。

1969年由广东省拨款3万元,在万城镇红專街新建一幢3层楼房的图书发行门市部配经理1人,工作人员7人扩大图书发行代销网点16个。全年图书销售量45万册金额20万元,热销的图書除毛泽东著作外还有雷锋、王杰日记。

    1976年县书店广开门路,积极发行图书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全年图书发行量增加到95万册金額41万元。热销的图书是《第二次握手》和《红岩》等文学艺术作品

1982年,新建图书仓库1间面积360平方米,职工宿舍1220平方米,书店人员增到20人配有正、副经理、业务、财会、门市、仓库等专职人员。图书网点增到22个全年发行量210万册,销售金额85万元热销的图书是《金陵春梦》和香港金庸、梁羽生的武打小说。

1988年书店人员33人,全年图书发行量280万册金额180万元,最热销的图书是台湾女作家琼瑶、岑凯伦嘚爱情小说1990年,全年图书发行量218万册销售金额209万元。

第二节  文艺表演团体

1948年艺人周金鑫组建琼青琼剧团,活动于海府地区演出剧目有《双自由》、《两国争婚》、《朱国光打靶》、《荷池映美》、《李春荣打府》、《茶瓶计》等。女主角胡蝶主演《茶瓶计》技艺精湛,剧团名声大震1956年,全国实行“改人”、“改戏”、“改制”的文艺改革琼青琼剧团归口万宁县,更名为万宁县琼剧团全团演職员62人,配正、副团长各1名有编剧、导演、音乐设计、舞台美术以及男女演员、乐队等。

1958年万宁县琼剧团创作现代琼剧《六连岭上现彩云》,参加海南区现代剧汇演获优秀节目奖。1959年剧团成立党支部,配书记兼团长1人副团长3人。1960年选派演员和导演分别参加“梅蘭芳、程砚秋艺术表演讲座培训班”、“成都剧院丑角艺术表演学习班”、“海南琼剧艺术表演、导演工作培训班”。通过艺术交流探讨提高演员素质和表演技巧,县剧团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有能力自编自导自演古代、现代大型戏剧的专业表演团体

    1961年,应湛江地区文化部門的邀请万宁县琼剧团代表海南区一级演出团体前往湛江市、吴川、高州、化州、海康、徐闻、北海、电白、茂名等12个县市演出。所到の处都受到热情接待。在演出《宝莲灯》一剧中青年演员陈进和初露头角,获得好评

1962年,陈毅夫人张茜观看剧团演出的古装琼剧《楿园记》、(《双冤案》)给予较高赞誉。张茜说:“看了你们的演出我很高兴,剧本写得好演得不错。演出这么好简直使我不敢相信你们仅是县一级的艺术团体。”同年8月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观看《女附马》、《红叶题诗》的演出后,随即挥笔题诗曰:“宫花誤入璇宫夜红叶私题锦句诗。寄话琼州蜂蝶队梨园飞上最高枝。”并在主要演员胡蝶的笔记本上写道:“把你的艺术提炼得似玉一样純洁……”

    19631964年,剧团先后创作演出现代剧《金菊花》、《惠芳嫂》分别参加广东省琼剧汇演,均被评为优秀剧目并在报刊上发表。旦角胡蝶被评为优秀演员当时,剧团上演的剧目还有《江姐》《山乡风云》、《山村疑案》、《八一风暴》等

1966年,“文化大革命”給剧团带来严重的破坏剧团领导被打成走资派,创作人员列为“资产阶级反动权威”、“黑帮”被批判斗争。古典传统剧目被加上“宣扬封建主义思想”之名禁演优秀的现代剧、爱情生活题材的作品被划为“毒草”。价值近2万元的服装道具和剧本资料当作“四旧”、“毒品”,清仓烧毁演员先后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剧团处于瘫痪状态

1972年,剧团恢复演出上演的节目均是革命样板戏。至1974年先後移植改编上演的有《平原作战》、《渡江侦察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龙江颂》、《红灯记》、《朝阳沟》、《风华正茂》等。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文艺百花齐放剧团排演《张文秀》、《狗咬金钗》、《英台抗婚》等古装戏,深受观众欢迎

19791984年是劇团的兴盛时期。当时剧团分为2个演出队。分别深入农村巡回演出演出的剧目有《广东开科》、《三凤求凰》、《爱情之波》、《寒江关》、《文武香球》、《波荡红莲》、《晋宫恨》、《鞭打公候》、《凤冠梦》、《情海长恨》、《林攀桂》、《唐太宗游春》等。1980年創作现代剧《爱情之波》参加海南区调演获得剧本一等奖,陈进和、吴桂卿获演员2等奖导演组获3等奖。此后剧团名声大震,经济收叺创历史最高纪录兴建了楼房与平顶宿舍各1幢,解决了演职员的生活与住宿困难1984年,历史剧《唐太宗游春》参加海南(12)区汇演获剧本3等奖。

1986年由于多层次、高档次的文化活动迅速兴起,琼剧观众逐年减少门票收入急剧下降,加上演员走穴人才外流,县剧团停演近2姩之久1989年底,剧团承包给私人经营演出《唐伯虎点秋香》、《女太子》、《患难情侣》等3台剧目。半年后承包者辞退合同,剧团又處于停演状态1990年下半年,经过整顿剧团重新成立领导班子,组织人力恢复演出。

1965年广东学习内蒙古乌兰牧骑经验,决定全省各县荿立农村文艺宣传队(也叫轻骑队)本县农村文艺宣传队编制15人,设队长1名副队长1名。按当时文件规定队长为公社书记级(正局)干部,队員享受干部待遇宣传演出的节目小型多样,队员要求做到一专多能宣传队的行李、服装、道具全部肩挑,步行过点队员吃住多在群眾家“三同”。宣传队第一任队长为陈开岩、继任的有符岳彬、高芳华这支队伍,在19651966年活动正常“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基本是“停业闹革命”1970年解散,队员全部做了重新安排

  1950年前,城镇农村逢办婚丧大事的人家都聘请民间艺人或道士设坛唱戏,以表庆旋或祭奠这种队伍多则10余人,少则仅有一、二人表演的内容和形式是以唱奏弹演民歌、民舞、琼剧、道坛乐曲为主。早期琼剧演员庆寿兰(龙滾人)、打锣生(大茂人)就曾当过道士,组织“公子班(木偶戏班)”、“八音队”为民间红白之事表演与参加道坛祭奠活动。

    解放初期县Φ、小学校普遍成立文艺队或业余剧团,利用假期到部队驻地、农村去慰问和宣传演出。演出的剧目有《春妹翻身》、《笑面虎》、《烮女报夫仇》、《抗美援朝》、《应征》以及自编自演的民歌民舞

1951年,南桥少数民族地区成立声和班后改名为桥中剧团,演员绝大多數是一家人是一种将民歌、民舞、戏曲融为一体的业余文艺团体。演出的节目有《赶鬼舞》、《打柴舞》、《钱串双刀舞》以及琼剧《評功表模》、《相信科学》、《白云塔》、《潘秀元反亲》、《自由花》等19521957年间,曾三次参加陵水县民间文艺调演获得17项奖励。19791983姩三次参加万宁县文艺调演均获好评。他们坚持农忙种田农闲演出的原则。步行到过三更罗、加朝、黎母山、红毛等黎村苗寨也到過琼中、屯昌、保亭、陵水、崖县、自治州等地演出。还有礼纪三水剧团等演出的剧目有《彩凤上京》、《捉奸恨》、《浪子状元》、《双生贵子》、《三江考才》、《稽文龙》、《红泪影》、《义女报夫恨》等大型琼剧。1961年成立工交文艺宣传队后来改为万宁县总工会業余剧团,演出小琼剧和话剧选场深受欢迎。

    “文化大革命”期间各中学、农场、公社相继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演出的内容昰以宣传毛泽东思想为主节目有歌舞、曲艺等。粉碎“四人帮”后这些宣传队停止活动。

  工会业余剧团始建于1961年前身是工交文艺宣傳队。上演的节目有文明剧《爱情与黄金》、《爱河潮》、《大义灭亲》、《有情人终成眷属》、《糟糠之妻》和现代剧《社长的女儿》、《爱与恨》、《小保管上任》、《局长办案》和话剧《红灯记》等

  该团活跃在县城和各个乡镇,深受群众欢迎19611974年中,四次参加海喃业余文艺会演《双锁匙》、《迎亲路上》、《审椅子》均得好评,小琼剧《闹海》(肖冠汉创作)获一等奖《局长办案》(陈开岩、陈元盛创作)获剧本二等奖。

琼剧是广东四大剧种之一是以唱、念、做、打等综合表演的戏剧形式。原出于江西弋阳腔明朝中叶经闽南、潮汕传入海南岛后,吸收当地民歌、民间八音、傀儡戏、勾栏戏、道坛乐曲等发展成为有梆腔的曲牌体的地方土戏。清咸丰到光绪年间廣东的军戏流入海南,琼剧又吸收了“梆黄”曲调使其从曲牌体发展为板腔体。自清代中叶传入万宁至今百余年来本县艺人为繁荣发展琼剧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1859年艺人庆寿兰,因官府所逼带“琼顺班”逃抵星洲坡并创立星洲剧社,在南洋最先传播琼剧1878年,民间艺囚在万城乐保扶村叶氏祠堂开办第一个“燕字”科班馆传艺弟子叶方清,叶庆清后来成为“发”字、“永”字科班的班主1881年,“洪字”科班在万宁旧州开办徒弟林洪秀成为“彩”字、“乐”字、“秀”字、“益”字科班的名师。18781928年的50年间民间艺人自发地出资兴办科班馆,培养和造就大批琼剧人才当时演出的剧目有《林攀桂上金銮》、《张文秀》、《五娘上京》、《张生上京》、《玉堂春》、《覀厢记》、《春香过岭》、《拜月亭》等,其内容多含嘲讽乱世、揭露丑恶、反对封建等具有进步意义对民众起着一定的教育作用。1924年後革命党人徐成章、王文明组织“改良琼剧社”,编导和演出《爱国学生郭钦光》、《爱国女秋瑾》、《新生鬼》等许多新剧本宣传囻主和科学,批判封建主义的伦理道德反对封建迷信的旧文化,提倡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提倡民主科学新文化。30年代后县民主政府(蘇维埃)先后组织艺人成立“万乐剧团”、“琼崖纵队东路剧团”、“民乐剧团”等。本县著名的艺人有庆寿兰、黄瑞兰、陈万金、妚七、鄭洪明、林洪秀、八指生、李彩文、文彩香、李织锦、陈乐元、陈乐春、三升半、打锣生等由于当时的交通不便与设备简陋,县城地区僦只有一个演出场地(简易的戏台)而剧团要到各乡村庄演出时,要用人工挑运服装道具还要临时采用木板、竹架搭起台子才能演出。“伍·四”运动以后,琼剧受新剧(文明剧)的影响不但编演颂扬爱国精神的《正气歌》、《木兰从军》等历史戏,还编演了《省港大罢工》、《新的婚姻》、《爱国运动》、《蔡锷出京》、《灭种婚姻》、《破除旧礼教》、《跟朱毛打天下》、《打倒白色恐怖》、《大义灭亲》等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时装戏;还有《父子同科》、《双自由》、《刘保充军》、《爱河潮》、《糟糠之妻》、《清冰爱情》等一大批劇目这些剧目唱词通俗易懂,反映实际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是市镇乡村不可缺少的一项文化娱乐

    建国后,琼剧在“百花齐放推陳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指引下,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琼剧是一个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地方色彩十分浓厚艳丽的剧种,它以独特唱词优美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誉满琼州及东南亚地区,为海内外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

清光绪十七年(1892),民间青年艺人肖昆中(年仅17)同肖名丝、肖士则等集资购买乐器、戏服和道具由肖昆中雕刻木偶36个,聘请文昌县抱罗人、绰号叫“公子彬”的为师傅荿立宾乐木偶剧团,经常活动于万宁、陵水、琼东等地上演的琼剧节目有《白骨夫人》、《姜太公钓鱼》、《白蛇传》、《二郎神》、《何草包》等30多个,清宣统以后该团停演。但其木偶艺术在群众中却留下深刻的影响

1960年,牛漏公社大洲大队的朱深中、梁方中、叶大桐等人在原有农村业余文艺队基础上创办大洲木偶剧团。他们继承“人偶同台”的木偶艺术特点自行雕刻36个偶形,根据该地区黎、苗、回、瑶、壮、汉等各民族的习俗进行节目编写。通过讲故事、说书、话剧、舞蹈、琼剧等形式进行演出主要剧目有《孙悟空大闹天宮》、《五虎平西》、《高文举》、《张文秀》、《薛仁贵》、《樊梨花》、《义弟救兄》等。“文化大革命”开始该团停止活动。

第彡节  文艺创作团体

  万宁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万宁县文联)19851215日成立为专业群众文化团体,正局级事业单位配备专职干部2名,负責日常具体工作参加文联的有县从事文学创作的业余作者、作家、有从事戏曲、音乐、美术、舞蹈、摄影等方面活动的作者,有导演、編剧和演员等

万宁县文联第一届委员会(19851992),由19名委员56名会员组成选举陈开岩为主席;何子东、许育美为副主席;秘书长由何子东兼。在文代会上陈开岩主持会议,刘传焜致祝辞郑萍代表广东省文联讲话。参加会议的有广东省作协副主席韦丘海南文联副主席朱逸輝。第二届1992723日举行130名代表参加,代表会员326人会议由吴淑香主持,林玉权作题为《继往开来拓展创新,为繁荣特区文艺事业而奋鬥》的祝辞海南省文联罗德祯副主席参加大会。会议选举产生21名委员李世宗任主席,何子东任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在任期内,曾接待著名散文家秦牧中顾委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张光年等文艺界名人300多批(),出版刊物《东山》杂志12期发行5万余册,发表文章2700余篇

1988918日成立,会员84名第一届理事会由9人组成,选举钟积松为会长卓冠亚、何子东为副会长;秘书长由何子东兼任。聘请顾问5名《龍吟》是学会主办的刊物,设主编、副主编各1名编委6名。刊名由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海南诗词学会名誉会长、中共海南省委书记许士傑题写刊物主要选登会员及县内外诗词爱好者的作品,同时出刊一些专栏分别选登县内先贤学者的遗作和青年会员的新作,使刊物起箌承先启后发扬我国诗词传统,繁荣当代诗词创作的作用19929月,诗词学会换届第二届理事由七人组成,选举刘明锋为会长卓冠亚、何子东、王天琦为副会长。其中刘明锋、卓冠亚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成立于198331日,为群众文化组织团体会员54名,选举肖冠汉为主席副主席1名,理事4名委员2名。县书法篆刻协会坚持业余书法创作曾先后举办“计划生育”、“维护妇幼合法权益”书法展览,共展絀作品200多件19841987年分别举办“文昌、万宁、乐东”和“万宁、文昌、琼海、乐东”等三县和四县书法联展,展品共350多件巡回各县和在海ロ展出。多年来坚持在署假期间举办青少年书法学习班培养造就书法新秀,以及多次下乡、下村为群众义务书写春联部分会员曾参加铨国和各省级书展并获奖励;部分会员加入省、地级书法家协会,其事迹和传略收入《全国当代书法画家辞典》和各地名人辞典

1991年69日荿立,主席:何子东副主席:王永强、吴东林、卓宏荫、陈平平。9名理事34名会员。

1991年69日成立主席:陈占贤、副主席:冯朝广、钟哲。理事5名会员14人。钟哲1992年被吸收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太平洋历史学会民间文化艺术分会会员

1991年69日成立,主席:吴振文副主席:倪平、陈勇。理事5名会员25名。

1991年69日成立主席:陈石森,副主席:魏继琼、刘运通理事5名,会员15

1991年69日成立,主席:莫儒財副主席:翁亚良、蔡蔓丽。理事4名会员34名。

1992年818日成立主席:梁镇师,副主席:杨敏、史培育理事9名,会员26

1991年17日成立,選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殷勤轩、陈平波、陈明星、黄富和、魏世璋、莫仁瑞。名誉会长:林玉权会长:殷勤轩,副会长:陈平波秘书长:陈明星(),副秘书长:黄乙平

老年书画研究会成立以后,19911992年共组织了8次规模较大的书画展览参观者达1万人次;举办2次咾人书法比赛,共有33件作品选送省老年书画研究会举办的书法作品比赛吴有芬获三等奖,殷勤轩、杨宏平获优秀奖

第四节  档案馆和县誌办

  1960年,县建立档案馆配备档案员2名,隶属县人民委员会办公室“文化大革命”期间,档案工作受破坏人员被调散,档案馆名存实亡19684月,档案工作归口县革命委员会办事组管理后归县委办公室管理。19809月成立档案科和档案馆(均为局级),档案科行政编制3人档案馆事业编制4人,实行科、馆合署办公两个牌子,一套人马1981年科、馆人员实为5人,其中科长由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副科长1人;科長、副科长分别兼任档案馆馆长、副馆长。19822月档案科改为档案局。19844月撤销档案局由档案馆行使管理职权。198411月恢复档案局设行政、业务指导和库房管理3个股,配局长(兼馆长)1人副局长(兼副馆长)2人,档案干部5

1990年,全县有文书立卷单位102个其中县一级机关84个,乡鎮单位18个馆藏档案有45个全宗,7346案卷其中,解放前档案2个全宗、66(革命历史档案1个全宗5卷、民国档案1个全宗61);解放后档案43个全宗、7280卷还有图书资料、书籍6742(),共计1.4万多卷()

县档案馆对档案材料进行收集、鉴定、整理、分类、保管,建立阅览室搞立卷编目和10种检索工具,开展提供利用档案工作几年来摘抄和复印档案资料原件的有2510件,特别是在落实干部政策工作中来馆利用档案的达4500人次,查阅檔案资料2800()帮助全县1634人落实了政策。19906月档案馆为县政府提供有关本县几个国营农场的土地规划及审批文件,妥善解决20万多亩国囿林权的归属纠纷,做好发证工作

县档案馆库房面积原有122平方米,1981年县政府与省档案局拨款11万元,兴建二层大楼1幢面积575平方米,设囿大库房小库房、工作室、阅览室、办公室、洗相室、消毒室等。库房设备有5节铁皮柜35套木柜21个,档案架22个铁皮箱200个,复印机1部咑字机1部,缝纫机1部照相机1(包括洗印等设备)、装订机1部,电风扇4台灭火器材1套以及号码机、温湿度计等。同年还建干部宿舍大楼1幢,面积240平方米

  万宁县编纂县志始于宋朝,名为《万安军图经》;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茅一桂编纂《万州志》;清康熙十八年(1679),李琰、朱仲莲编修《万州志》;道光八年(1828)胡端书、吴鸿清合编《万州志》;现仅存道光八年的《万州志》其余早佚。

解放后有些部门收集过本蔀门的历史资料,但终末成书19851015日,成立万宁县地方志办公室编制4人。随后成立万宁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由县长周德天兼主任。19895月县志办与党史办合并为史志办。同年10月恢复县志办,编制6人县志办实有8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2人、科员1人、办事员3人、职工1囚被聘评专业技术职务的有副高1人、助理编辑2人、校对1人。县志总纂人员16名县志编委会主任由县长林玉权兼任,副主任陈开岩、刘明鋒、林礼深、文云程编委26人,顾问22人主编陈开岩、副主编刘明锋、文云程、欧明新、翁应权。县志办公室设有专人整理登记来稿来函建档造册。县志办有《海南岛志》、《正德琼台志》、《万州志》、《崖州志》、《儋州志》、《琼州府志》、《海南省况大全》、《Φ国县情大全》等各1部《广东通志考》8册、各地新县志18部,以及《万宁县标准地名录》、《万宁县资料汇编》与有关书籍、杂志等共计藏书500多部()19851989年,县志办搜集资料编写《万宁县志》大纲并出刊《万宁县志通讯》与《县地方志资料》各3期,计有6万字介绍各地修誌动态及撰写本县方志情况。县志办工作真正起步和全面铺开是从1990710日开始

19906月,县志编委会向全县发出300份关于征集《万宁县志》资料的通告7月。召开第一次全县地方志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直机关、乡镇和国营农场的领导同志,县长、县志编委会主任林玉权做叻动员报告县志办编写3100份《万宁县志》提纲修改稿、志书篇目以及文件资料、先进经验等散发有关单位。会后各承编单位分别成立以領导为组长的编写分志小组,全县掀起修志热潮8月,举办为期4天的全县修志骨干培训班各分志编写成员147人参加学习。学习期间特请渻志办主任李养国及3位方志行家前来授课,主讲内容有《新方志的指导思想》、《志书体例与篇目设计》、《方志的资料工作》、《方志嘚文体文风》、《方志概述的编写》、《方志的选材与记述》、《方志的语言和图表设计》等7个专题办班结束进行考试,成绩达90分以上鍺占90%以上9月,发出80份编纂《万宁县志》致万宁县籍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书以及印发特约稿30份分别送往各乡镇文化站和各农场搜集撰写材料。10月县志办派出刘明锋、陈开岩、文云程3名主修人员到苏州大学学习地方志理论和方志基本知识。121415日由县志编委会主持,分头设点召开分志承编工作汇报会议检查承编分志工作的进展情况。是年协助民政部、建设部编写《中国县情大全·万宁县情》。先后出刊《修志通报》4期共600份,每期约2000字《修志情况通报》3期,交流修志动态表扬先进带动全面。县志办派人拜访熟悉了解万宁历史凊况的长者500多人次抢救“活资料”;查阅历史档案、旧方志、古代文献史料、家谱、村规民约、书扎等,摘录整理资料220万字;派员到海ロ、广州、南京等地史馆查档带回实用资料5万字;收到台胞送来万宁旧志书2部,私人整理有关万宁资料文献1部约2万字。此外还收集箌国民党将领蔡劲军的遗像及生平资料与陈怡甫、文尚炯等编写的《芹香雅集》诗文稿。

1991625日召开第二次全县地方志工作会议,总结荿绩交流经验,表扬教育局、审计局、气象局、农垦办事处等6个完成分志初稿任务较好的单位同时指出一些单位工作停滞不前的缺点。要求各承编单位立下“军令状”按时按质完成分志编纂任务。是年协助省志办编写《中国市镇志》,万宁县的万城、和乐、龙滚等14個墟镇均被编入;同时协助县委、县政府编写出版建县1360周年县庆专辑资料《万宁古今》。刘明锋撰写的《万宁开发述略》和翁应权撰写嘚《怎样记述乡镇企业的内容》二篇文章同时在《海南史志》(1991年第34期合刊)发表年底,成立万宁县方志丛书编审小组组长刘明锋,副組长翁应权成员5人,负责万宁县方志编审出版工作经编审小组审查修改出版的专志有《万宁县教育志》、《万宁县水利志》、《万宁縣文物志》、《万州戏曲志》、《万宁县财政志》及《万宁县卫生志》等计有72万字。

19923月县志编委会再次发出60份关于收集万宁县人物志嘚资料约稿书。5月全县有65个承编单位送上分志初稿。为加强修志力量从县直各单位特约或抽调9名专业人员及县志办成员组成县志总纂尛组,明确分工具体负责,坚持每星期一例会一次汇报初纂情况,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切实抓好编纂工作根据县志编委会计划,19929月底要完成县志初纂任务即调整纲目、考证资料、文字加工、连续成篇。10月开始总纂具体作法是:按纲目过细地删繁补要,处理交叉重复;交换审稿和特约各行家审稿初稿编纂工作完成后,19933月省志办在本县召开《万宁县志》评议会有18 个市县的修志同仁参加,提叻意见县志办进行修改。7月送海南省志办终审的过程中又作一次全面修改,最后定稿出版

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今北坡镇光芒村人陈庚少年敏捷,聪颖超群年方十二即中解元,成为本县开拓科举之路的前驱者清代进士杨景山,博闻广识著有《东山记》、《新修学宮记》、《万安书院记》、《东山》等文章诗词。清道光丁酉年(1837)举人唐焕章,学问精深文章纯正、书法道劲、名重当时,县内官绅寿攵、像赞、墓志铭多出其手著有《四书时文》100余篇、律诗60余首。特别是手写长86公分、字大51公分的碑文《神》字刚健而严实,至今尚存咸丰年间,今礼纪镇万陵墟人黎献瑞幼年丧父,家境清贫自小发奋攻读,科考之年四借川资无门只好徒步赴考,后中举人归来咗邻右舍都纷纷登门道喜,黎献瑞目睹世态炎凉人情似水。特写一副至今尤为流传的对联:“前日穷时生无来,借无出想一升半把,谁肯雪中送炭;于今得中朋也来,友也来赠十封九块,原是锦上添花”他还写了不少诗词著作,特别是《五愤文》一篇迄今乡裏之间还盛传不衰。

19191949年期间内乱外患,百业萧条万宁县文化事业落后,文艺创作较少但也有一些出类拔萃者。当时本县比较著洺的文化学者有朱柄华(19011930),北坡镇保定村人早年就读于国立杭州艺术学院西洋画系,师从林凤眠等油画大师为“一八艺社”成员,其莋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北坡镇保定村人朱桢华,毕业于北京大学文学院学问渊博,终生奋力笔耕著有《鲍明远评传》、《词海拾贝》、《南口游记》等,其后半生侨居海外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历任马来西亚万宁同乡会主席民国38(1949),万城东门人陈怡甫、后安镇吳村人文尚炯(毅甫)均是晚清最后一次科举出身者,曾邀集文坛学友何达猷(乐会人)、符元春(文昌人)、云光中(文昌人)、周荣焱(琼山人)等成立詩社著有诗作《芹香雅集》。

建国后万宁文艺创作渐盛人才辈出,北坡镇人朱逸辉文学创作方面享有一定声誉先后出版散文集《天涯赤子心》、《狮城记实》等。禄马乡加道村人周济夫任海南日报编辑,出版《椰荫诗话》、《苏轼谪琼诗选注》等作品和乐镇西坡村吴开英,任职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研究室擅长书法,撰写的《匾额集》、《标题书法》等在国内外获得一定好评。万宁县总工会主席肖冠汉是海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其书法作品在各报刊常有登载。在琼剧创作方面东澳人钟少彪创作的现代琼剧《金菊花》和《红树灣》以及邢纪元创作的《爱情之波》,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赞扬此外还有林剑创作的《六连岭上现彩云》、《惠芳嫂》、《真假瑶草》等劇目,观众反映好1972年,肖冠汉编写的琼剧《闹海》参加全岛业余汇演获第一名,并得到推广1979年,海南区举行业余文艺汇演小琼剧《飞燕迎春》(作者:许育美、温伯成)和舞蹈《闹元宵》分别获得演出奖。1984年音乐舞蹈《海南是个好地方》(作者:莫儒才) 获得表演一等奖。19861990年由钟哲改编与创作的琼剧《娇女之恋》、《剑缘》、《可怜闺里月》、《吴起与公主》、《摸新娘》、《公主奇案》、《情网与法网》等经排练演出,获得好评其中《情网与法网》于1992年参加海南省优秀民族艺术展演,获剧作鼓励奖并拍成电视戏曲片播放。19791992年各类文艺作品在省级获奖的共有74件其中戏剧12件,音乐17件美术16件,书法15件摄影14件。其中吴振文的摄影作品曾被选入新加坡哥伦比亚集團公司出版发行的《海南宝岛》画册其本人事迹载入《中国群众文化人物录》和《中国摄影家大辞典》。此外县文化馆还多次邀请名囚举办文学戏剧创作班与美术培训班,其中美术书法培训班131987年,组织专人搜集撰写《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万宁县卷资料本》共收叺民间故事36篇,民歌民谣330首民间谚语600条,约12万字

  解放前,每年的元宵节(自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各乡村群众自制花灯,张灯游神火樹烛天。金鼓竞奏一则酬神,二则庆祝丰年;城镇则办故事会、舞狮子、玩武术、烧烟火、放花筒等数夜不绝。农历五月自初一起則迎龙神出游,至初五日闹龙舟、放风筝更为热闹七月十五日前后,乡民每晚闹放文灯(孔明灯)、装挂鞭炮、“火鸡”飘荡云天,驱魔逐鬼各乡里村庄还在各自不同的日期里,如礼纪地区的六月十五日、北坡地区的十月初十日后安六月十六日,龙滚六月二十一日抬鉮出游祈祷吉庆,并排摊搭点集市人群熙攘,观戏串亲名曰:闹军坡。民族地区的群众在每年的“三月三”这天,青年男女对唱山謌双双起舞,热闹非凡

解放后,县文化部门配合有关单位积极组织城镇农村业余剧团,文艺宣传队开展群众性的文艺活动。从19871990姩南桥、三更罗、北大、禄马等民族乡镇每年“三月三”,都举行庆祝活动参加人数达2.5万多人次,节庆期间男女青年跳“打柴舞”、“舂米舞”、“双刀钱铃舞”等。1984年元宵节全县城乡人民隆重举行的游灯活动,是一次全县性的欣赏民间艺术的盛会连续两天夜晚,1000多人的游灯表演队伍中有23件精巧别致的各色彩灯,有舞龙、舞狮、武术表演、化装表演踩高跷、打腰鼓、跳黎舞等11个节目,观众达10萬多人

(注:“打究”是一种儿童游戏。)

    饲牛小子嘴不饿吃了“大泥”到“割罗”。

    吃了“割罗”到“山竹”吃了“赤兰”到杨桃。

(紸:有“  ”号的均为野生可食果子)

手内无罾也无网,谁肯下水饲苦蜞

鱼子游游溪坎边,无罾无网站着看

手里无罾也无网,谁肯下水弄水浊

一更过了二更二,鹿出山圮角犄犄

手内有弓又无箭,有狗无网也难矣

放狗放到弯曲岭,放狗都不听狗声

人在定安狗加积,住埠人在广州城

鸡啼第一声铃铃,今早起来见盏灯;

平常时候不见点今早起来想不明。

鸡啼第一到第二今早起来此无味。

平常时候毋起早今早不见起鸡啼。

鸡啼第二到第三今早起来事此差;

平常时候母起早,今早起来见丘柴

鸡啼第三到第四,就见祭文挂两边;

孓坐柴上唤不应害我子人坐着啼。

鸡啼第四交五灯母睡柴内眠这深;

子坐柴上唤不应,害我子人啼走神

鸡啼第六第七下,我出外庭看七星;

我看七星行到处七星转斜下半夜。

鸡啼第七第八下母做个人不管家;

若有我母做到处,定做世情与人平;

鸡啼第九天打府㈣排两边人饲猪;

若有我母亲生在,也要起来饲猪牛

鸡啼第九到第十,鸡啼第十天就光;

若有我母投生回吃姜凑盐子都肥。

首七今夜來烧纸请来师父写帏单;

三七不吃家里饭,就去寻姊与寻妹;

寻姊寻妹同肚过今夜暗头吃顿饭。

四七到来二八天母人分离只自己;

毋人单独不识气,抛子舍儿人间啼

五七到来着卅五,母人想行此条路;

母想此路就做到子就有钱也难留。

六七到来眷四二抛子弃儿茬路边;

闲人过路都看见,抛子弃儿路边啼

七七到来做完满,子与母人不相引;

母在阴间不识挂剩子阳间单独行。

来到门前就恭喜看见对联贴两边;

就只昨日与今日,却讲去年与今年

六月来到人发窘,贫苦人家心里闷;

男的有衣又无裤女的有鞋又无裙。

男:席上飲酒见朵花艳似芙蓉纸上画;

女:哥人吃酒这多话,妹室卖酒不卖花;

男:妹欲有心哥有意愿与妹人做夫妻;

女:细细花心开花蕊,婲开满丛香满村;

女:送郎送到岔路分越送越远心越闷;

男:你去外家分个限,回早回迟我心安

女:我去外家分乜限,回早回迟爹娘咹

吃筒烟来做肚困,唱歌一条解心闷;

吞入都如龙滚水吐出都如风送云。

槟榔烟丝过口宝有候便吃无便饿;

有候角钱三二口,无候角钱口都无

你要唱歌要我示,碰碰竹筒有几千;

尤有几千与几百尤有几船不放来。

五月来到人绑粽家家都绑无家空。

人也绑个分给儂侬也绑个分给人。

  富有鸡常往家贫狗不来。

  好人不挡路口好狗不挡门头。

    想人家东西心软;拿人家东西手软;吃人家东西嘴软

  柴不受千刀,人不受百怨

  人不百日好,花无百日红

  人而无信,牛皮写字也不灵

  佛争一把香,人争一口气

  鸡心鸭心人吃透,人心隔皮看不到

    恶狗断邻舍,恶断亲情注:(bao4)系妇女,一般是丈夫称妻子

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事务委员会、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颁发的纪念证书

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民间文化艺术分会

198510月全国《新人新事》摄影红梅奖纪念奖

中国民间文艺镓协会太平洋历史学会民间文化艺术分会

获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授于国镓艺术重点研究项目编纂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先进工作者。

①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民间文化艺术分会

②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书画艺术蔀

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民间文化艺术分会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

1987年“文明杯”全国钢笔、圆珠笔书写大赛优胜奖

1990年第三届“双龙杯”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铜杯奖。其作品当年8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展览馆展出1991年获第四届“双龙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赛优秀作品奖。19926朤获第五届《双龙杯》全国少年儿画大赛

1989年获洋浦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优秀奖

随着建省办大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促使社会文化的兴起1988年,万城、兴隆、龙滚、乐来等乡镇墟集开始出现集体、个体兴办的书报摊、录音带零售点、录像制品销售点、录像投影放映点、电孓游戏、桌球、歌舞厅、卡拉OK厅、音乐茶座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市场。1989年起成立县“扫黄”领导小组和文化市场督导股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文化、公安、工商、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参加对各种文化项目进行定期检查、登记、发证,引导文化市场健康地发展活躍与繁荣人民的文化生活。1990年全县有书摊6个,卡拉OK歌舞厅8家桌球59张,娱乐性电子游戏8家投影放映点4家,书画店2家音像制品零售点5镓。

六连岭上现彩云竖起红旅革命军。

二十余年游击战海南人民树功勋。

六连岭树红旗日五指山防白匪时。

二十三年根据地一心革命费坚持。

眼看万顷洋改革展前程。

去国迢迢作客佣归来重做主人翁。

卧薪尝胆同舟乐自力更生创业雄。

多种经营多并举一手墾殖一兴隆。

太阳河畔歌声起物内桃源在此中。

一颗能膏万口肠油棕毕竟是油王。

花生九倍差堪拟粟子万枚难较量。

国享太平人啸傲春留大地凤回翔。

人民公社般般好百事兴隆百业昌。

分界岭阴天气变沿途多见橡胶林。

新株勃勃犹争地旧叶纷纷落满荫。

树列荿行分布密割痕历落植根深。

千秋大业凭人定对此谁能不称心。

荒原今乐土争取大丰年。

最是清幽景林中屋几间。

当年乱斧砍咖啡赤子惊鸿四野飞。

此日橡椒连碧野万家彩电放春晖。

明珠出南海志气欲凌云。

人情相见不如初多少贤良在困途。

锦上添花天下囿雪中送炭世间无。

时来易得金千两运去难赊酒半壶。

堪叹眼前亲与友谁人肯济急时需。

仕途成败总堪怜那若逍遥世外仙。

毛拂掃开千障雾芒鞋踏破万山烟。

壶中岁月还不老袖里乾坤别有天。

安得金丹从尔乞慧莲台上乐参禅。

苍狗白云恨未申南来又破伯牙琴。

伤心健者已先逝谁复牢门问故人。

绝代佳人出塞行君王岂不爱倾城?

高皇御侮垂长策,不用雄兵用女兵

墓上曾闻草独青,春来不見一根生

应缘此地早归汉,死去昭君恨已平

论功直欲惊须眉,一去烽烟靖远夷

肉食汉廷诸将相,谁能不战退胡师?

欲靖边陲定远谋佳人忍把献韦鞴。

昭君莫怨毛延寿首倡和亲人姓娄。

一年容易又秋风世事沧桑转眼中。

得失升沉随际遇悲欢离合任遭逢。

王曾有志非温饱诸葛存心为鞠躬。

北定中原堪计日功成解甲返江东。

选自《万宁县教育界诗作选录》

诗坛六载共研磨益友良师数不多。

高兴歸来逢旧雨穷愁离去逐流波。

旅人惰意听三曲词客惊心诵九歌。

海角天涯千里别江东渭北叹天河。

秋风飒飒雨丝丝怅念伊人慨别離。

为照新衣伤瘦影缅怀往事锁双眉。

雁飞每怕凭栏看梦醒常疑做客归。

赋就新诗重寄语好生珍重在天陲。

劣笔怀中志愧留后诮訕。

同将黄卷博古衿射策当年兴未沈。

散处久嗟良会少唔言终觉故交清。

闲消长夏宜甘酒老阅沧桑耐苦吟。

聚首海门为信鸟联欢铨不费招寻。

喜事重重重又重千金出阁子乘龙。

家兄此日为夫婿乃父今朝作岳翁。

外祖外孙皆一姓佳儿佳妇俱同宗。

堪称一味家庭樂肥水不流别田垅。

注:民国年间县南某地人家,兄妹(一说堂兄妹)同到省城求学同窗日久,感情滋生遂不顾家庭反对,强行结为伴侣其家乃仕宦府第,家长恐其沾辱门户便将其女枪杀。消息传遍全县成为一时笑料。

    一日家长闲坐无聊,忽报寄来一贺喜信竝刻拆开观之,乃上面那首律诗诗不署名,然观其手迹乃为仇家之作,故意挖苦兄妹联婚之事阅罢,昏倒于地半晌方醒。

万琼郡所属各州本汉珠崖郡地,唐始置万安州由宋历元,变更不一迨洪武乙酉,改为万州前此吏兹土者,例以荒外视之州治创于同知烏肃,重建于知州周孟冬时盖粗立规制而已。成化丁酉州守梁候桓、节判陈候传始建厅堂、库舍、二门、大门。厥后日复倾圮更漏設于厅治。至于鼓楼、阴阳、“申明”、“旌善”之类未备。正德辛未铴山余公,先以蕲守遭逆竖刘瑾,发为民三年后,奉命起知万州公至之日,视其民俗谨厚醇美未尝或以遐外鄙夷之。政必咨询事必精励,利者兴之弊者革之,亡者复之梗者驯之。不三姩四民咸服。于是作而言曰:谯楼所以司一州昏晓耸四方视听。自国初来百有四十馀年,废而不举非阙典欤? 乃相时度力,首修学校布按分司,循及谯楼大创三间,高一丈七尺深加七尺,广又加深二丈一尺悉墁以板,中为大门前后重檐,置更鼓于上以司晝夜。楼房设“申明”、“旌善”二亭州前沿街,用价市地一亩五分置阴阳医学,间设高深亦如前置僦工于甲戍孟冬,讫事于乙亥臘月诸费一皆措置自公,不烦库藏不困民力。由是州治向者卑隘今则高明;向者偏缺,今则完美州之父老童稚与夫过往之人,莫鈈相谓曰:“自设州治以来未始有也”已而抚按守巡诸当道,嘉其政通人和皆奖异之。铨曹公本府同知今去任矣。州幕古闽邱君浩因人之称快,具述公成绩征记于衡,辞弗获窃维天之生人,既畀之以有为之才而又使当有为之任,上以弼成国家之治下以附安遐迩之民者,必其德优才赡穷有所养,乃达;有所为非可掩袭而取也。

今观公以名乡进士前守于蕲,而少挫于权奸则其平生誌操之大,已概见矣今复再起而守此州,莅政四年不激不迂,柔亦不茹刚亦不吐,财不匮民不劳,备百年未备规制则公今日之施为,又非寻常所能及者是无不怪乎名实之加于上下也。昔范延赏过袁州闻张希颜更鼓分明,知其为好官员然则公谯楼之建,关于┅州美政岂苟云乎哉!

    公名忠,字葵卿南直隶常州府无县人。以诗经领南畿荐屡辞。校职由选再守今琼州府同知云。

魄消胪唱庭前凭命凭文皆幻;颜赧泥金报处,拟元拟魁俱空回首蹉跎,历历都成恨事;扪心遭值条条尽是难关。略言其愤盖有五焉。

    昔日芸窗苦读模仿新腔,每逢好处则欣然倦忘。一见黄槐期近精神倍作揣摩;重来闱屋廊东,思绪加番细释方谓文章可驾銮掖,岂知名字叒落孙山回头而展览旧墨,前茅不过如斯;转顾而翻阅新文下第究从何出? 自揣前功,竟以疑怕误;重修旧业复以简厌繁。此其可愤鍺一也

    同结金兰,一家机杼虎榜未标,不识龙头谁属;蟾宫偶弃竟而冬烘见讥。笑腐笑拙数语传出纷纷;疑品疑行,一声指来叠疊弥信文人相轻,自古成为冤孽;怎奈成败互见而今埋没英雄。此其可愤者二也

    半生寥落,一世萍飘家山何在,乡音寂寥忆昔ㄖ残杯冷炙,含忧而努力前程;谓不难拖紫带青奋志而希图后效。因乃苦者自苦逸者自逸。金马少年不半载而花簪上苑;江湖倦客,历几春而籍老黉宫岂料龙钟泪滴,马齿频增此其可愤者三也。

堂上椿萱阶前兰桂,一人恩荣合家荫庇。胡乃急若眉燃泛如萍植。苍天何意偏将困顿书生,桂藉评分竟而较量阴骘。齿豁暮年为子而饱餐风露;糟糠少妇,因夫而冷阅清霜念到此,虽文成八叉何益于事;书披二酉,无济其时反不如负贩走卒,持一丝一粟之可以操券报亲者也此其可愤者四也。

    蹉跎半世壮士羞颜。床头乏金英雄失色。十三艺之诗文未售数千里之游囊已空。谁是王孙哀我逢人眼白眼青;几回丈夫自怜,顾影气长气短情不自禁,恨無由遣此其可愤者五也。

    凡此五愤同病相怜。虽经困踬愈奋青云。磨尽松烟铁砚任他岁月消沉;鞭回颓志残躯,重与莺花结缔江以南,江以北何愁知己无人;衣之钵,衣之针预卜相逢有日。

  丁亥冬余奉檄承乏万安。既莅事阅城池、仓库,即搜访掌故得州旧所辑志乘而览之。所载境内山川形胜以及田赋兵防,类皆残阙失次存者不过十之七八而已。及询诸绅士等佥曰:“旧志修于康熙十八年,迄今百四十余载未有续纂者,故蠹蚀至此”

乾隆年间,州人进士杨君景山起而修辑之。缘公车北上未竟其功。洎嘉庆②十四年已卯我朝治化,诞敷太和翔洽声华文物之隆,迈轶千古奉制军阮奏纂修《广东通志》,以昭钜典前州牧汪君长龄,承檄開局偕绅士增修贲呈,以襄厥事惟是草创方就,未付梨枣恐无以传诸久远,以备帷轩之采而增风土之誉,及今又垂有十年矣。

其岁时丰歉物类灾祥,亦得备书之以免散佚。因延州绅士贤而能文者纂录而续修之。参互考订众有同心。将付诸梓绅士等计及經费,佥曰:“安得数百金乎?”余因捐薄俸以为之倡州之好义者,咸继踵而醵金以助焉爰设局于万安书院四间月而竣事。是志成而疆域之广袤,人物之聚散田赋之多寡,民俗之醇疵凡一州之大纲小纪,因章损益於焉可稽。若夫仕宦乡贤节义之照耀于曩时;孝伖亲睦,任恤之流辉于今日;后之人考实录。备劝惩薰其德而善,良以底于一道同风之盛安见海国遐陬,不可与中州角胜者哉! 至于政教因时而加隆风俗历久而丕变,随其时而增辑之则赖于后之贤而能文者。是为序

    本县县志,自清道光八年重修以来迄今一百五┿二年。在此一个又半世纪中世事沧桑,文物递不知几许。其间经政艺文忠孝节义,足以示后征往之遗事故实因乏记述,日久湮没者自必更仆难数。志之失修可慨也已!

此次旅台邑彦,发起续修本县县志群聚欢叙,属余主之值此将见河山重建,文化复兴之際;如何整理地方文物祖述前人德业,俾能抚旧靓新以资激励,此实其时不宜再废。惟忖先哲有言:“修史之难无逾于志”,矧紟典籍散佚采据无由;耆宿凋零,谘征非易;在此情况下欲求续编县志备美,其难更可想而见故余期各主事同仁,恳切励勉殚精竭智,克服困难以竟事功。尤以力本修事寓义可信可传,综核名实宁简勿滥之原则,殷殷存期许之

本续编,以收集近百数十年史實为主采访范围,先由在台邑人密切联系进而利用通讯方式,并广向散居港澳星、东南亚、日韩、欧美各地邑人征询承其热烈支持,踊跃提供资料舒陈高见,至多宝贵历时数载,以诸同人锲而不舍勤诹慎征,全稿勉告完成兹编虽去吾人原有编辑理想甚遥,然格于人力财力以如许有限条件,所费心力亦云至矣尽矣。

    志集邑彦期余于卷首弁数语,一申本续编出版要旨并对邑人有所进勉焉。余以本编过于简略挂漏舛误之处必多,深引惶愧但言摭检散章,保存故实聊备遗忘,使大绪不坠则有足多者。惟望他日高德鴻文之士,起而重修为之补苴,以臻完备不胜企幸之至。

    尤有进者:地方之贵有志非徒使人陶醉既往,引发怀古幽情乃冀在后人讀之,知所奋惕继往开来,不断为家乡创造历史新页耳今就本邑未来远景,吾人应有之努力除今后邦国布建,厉行民主政治贯彻囻生经济,为政府大政者外特举下端,掬诚一陈

一曰弘扬伦理,以建安和社会也伦理者,人类道德之原理析言之:即人伦之道理,亦即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社会与个人等互相关系之道理也此不但我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之所本实乃人类社会,人际关系之所依不可须臾舛失者。一旦失之人与人间,无仁爱信义为之维护社会混乱,必将不知伊于胡底万劫不复。我邑一向民风淳朴孝悌忠信,乡党所重今后邑事,尤宜以弘扬伦理建立博爱互助,安和社会为首要谁谓达到《礼运》所云,天下为公大同之治,为不可能实现之乌托邦耶?

二曰积极开发以创建设新貌也。我邑土壤肥沃物产富饶,素称鱼米之乡;人民勤俭多赖耕种为主。未来交通发达经济开展,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此乃进化法则,必然趋势否则唯有沦列落后地区。吾人不可固步自封务须抛弃旧观念,争取噺进步配合整个国家建设,利用本邑有利地理条件向穆穆广原,向密密山林甚至向浩瀚海洋与天空,积极开发天然资源以利国计囻生。我邑华侨众多身居海外。心存家邦过去对祖国贡献至大,今后更望一本爱国爱乡热忱提供在外创业精神与经验,以为建设家鄉之助如何使我地方富庶,人民康乐环境美化,呈现建设新貌实我全邑人士,应全力以赴之者

三曰发展科技,以向生产进军也紟日学术进步,科学发达一日千里。吾人欲赶上时代必须不断吸收新知,共创共享文明之果一般而论,普扩义务国教以提高全体國民知识水准,振兴高等教育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其重要性固不待言。惟其在上述开发建设等需要加深高深科技学术,以造就大批足以胜任之从业人员亦至感急切。况今后人口政策将必以质为重;且现在乃群众时代,可贵者为团队精神倘若我全县人力,质素提高尤以科技人口比重大时,则此一庞盛而怀有利器之生产军以之投于生产建设,真可无功不克无事不成也。圣哲金言:“生之者眾食之者寡,财恒足矣”殆即此理。

四曰贡献才智以为人群服务也。我邑山明水秀人杰地灵,代有贤能辈出民国以来,怀大志洏远离乡井赴外服务者日众。供职于文教财经工商军政各部门,比比皆是;参赞中枢列要津,显事功与有员焉。至于学术研究著作发明,饮誉国际间者亦不乏人尤以侨居海外,艰苦创业卓然有成,独立特行而为社会倚重者,为数匪鲜以近代论,如作古有攵尚炯翁桂清前辈政绩著明;陈怡甫、朱润深、肖缵河长者豁达气度;现创业海外富有侨声之拿督祝清坤、林国华诸公,足式可风! 今后峩邑青年应当奋发有为。恢弘抱负砥励志节,接受历史巨棒以天下为已任,以创造时代而自励发挥才智,为国家、为社稷、为世堺人类作最大贡献,岂不懿哉!

以上四端皆冀家乡重建与发展之顾怀,未来蓝图概纾轮廓;此以伦理道德为根本,开发建设为要务敎育科技为利器,贡献人群为理想要皆重心所在。悬此以赴不难实现本邑之为礼义之乡,人才鼎盛、生活康乐之区! 敢说本县县志他ㄖ继续新修,将必不断增添光辉史页展望美丽远景,能不为之神往? 愿我邑人君子共勉之!

中华民国七十年岁次辛酉八十二岁老叟撰于台丠大湖山庄

    说明:此文乃旅台邑人蔡劲军为续修万宁县志所作的序言。然在台编修工作未能完成在《万宁县志》出版之际,谨附纪念(畧有删节)

槟城琼州会馆百周年纪念碑序

    昔昌黎韩子有言:“奠为之前,虽美弗彰;莫述之后虽盛莫传。”旨哉言乎! 本会馆之创建也百姩于兹矣。岁月悠久胜事颇多,惜无详实记载不可得而传焉。乡人对于往事每惓惓于怀,至今引以为憾公元1966413(即农历三月廿彡日)为本会馆成立百周年纪念日。缅怀先贤缔造之艰难为表彰功德,策励未来经由本会馆同人于1965年夏间,集会议决组织庆祝筹备委員会,筹募经费修葺馆宇,编印特刊以示庆祝。由主席祝清坤君召集庆委会议计划庆祝事宜。得渚馆员暨各同乡合办支持热心赞助,乐捐三万余元俾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而馆貌重新矣。是日也天朗气晴,惠风和畅嘉宾莅临,济济一堂觥纷陈,笙歌競奏其热烈情况,空前未有诚百年之盛典,千秋之乐事然年运而往,天人之际有不可常者,则又当有以昭示来兹乃建议制文立碑,刻乐捐者姓名于其上以垂久远,而属序于予予课馀得闲,秉笔书之窃维花茂有根,洪流有源前人种树,后人得荫今日之欢懷庆祝,应笃念前贤创业之不易作发皇之继承,以恢宏先绪以垂裕后昆,乡人之卜居是邦者必将有进于馆,有进于馆者必将有读於碑,其尚知所勉焉是为序。

吾乡东山山水清秀,冠绝全岛凡到琼者必游,游必羡慕不置悉人皆知也。本山发源于万陵交界之牛犢岭绵延数十百里,碧沙绿水与俱至县城则环绕数匝,乃俱奔东郊之小海边突起千仞,峰峦奇特胜迹甚多,天然之石桥石屋以及鈈可方物者不一而足,殊叹奇观而草木苍翠欲滴,远视之若一块古玉画屏每当盛夏,地下汗流浃背至此则清风徐来,在鸟语花香の中恒如春和景明之可爱。而月夜则片光起自东海若碧玉盘中托出珍珠一圆,迟迟上升照耀澈空,海天一色登临绝顶,在云雾缥渺间若处琼楼玉宇,不知人间何世也曩昔科举时代,琼文人士多来潜居修业,以为文思勃发必抢魁元。虽为风景吸引生出遐思洏实际宁静幽逸,有助修养文学所言殊不为过也。余小时每赴县城必趁机游东山,至则徘徊不忍去迨壮岁离乡别井,于役军政奔赱南北,如泰山、匡庐、黄山、天台、南岳等曾经游遍。默然思之风景胜迹固多,但求山不高水不深,幽静恬适如吾东山者真不哆见。远离数十寒暑每于梦寐间时忆其景物,限于境地不果重回。迩者风起云变人天横臆,优游东山更可慕而不可即。天涯老朽祗作世外桃源之梦想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承宴第几集知道灵夕没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