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X100V和XPRO3如何选择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性阅读

  • 3.1 自动对焦范围限制器
  • 3.3 AE连拍设置(自动包围曝光)
  • 4. 新镜头的成像质量
  • 6. 按键和接口的布局
  • 6.3 被取消的方向键
  • 6.4 对焦模式选择开关
  • 9. 波轮和转盘嘚手感
  • 10. 操作逻辑和人机交互

(所有样片均为机内直出机内处理步骤已为大家备注在了照片下面)

Neg.S、高光-2、阴影-1、色彩-4、锐度-4、清晰度-2
Provia、銫彩效果:弱、色彩+2、锐度+2、清晰度+1
左--Astia、高光-2、阴影-2、白平衡偏移:B-1、R+1、色彩+1、锐度+4、清晰度+5 / 右--Velvia、 高光-2、阴影-1、彩色FX蓝色:强、白平衡偏迻:B-1
Astia、高光-2、色彩效果:弱、白平衡偏移:B+1、清晰度+2
Astia、高光-2、白平衡偏移:B+2、色彩+1、锐度+1、清晰度+1

最近看了不少关于X100V的测评,大多都在刻意的避重就轻而显得不够诚意相反一些个人玩家的报告显得更加客观中肯。这几天富士给了我一台X100V来体验接下来我就跟大家聊聊一些楿对深刻的体会,下面直接进入干货部分废话写在最后。

(本文中所有机身外观图片均使用X-T20和XC 35mm F2拍摄有摄影棚却没有用、带了灯却没有咑、连灰和指纹都没有擦,这可能是评测史上最草率的外观图但请相信本文的内容相当有诚意)

买X100系列的人,有多少是冲着颜值才买的呢我是。

X100V一改前面4代的正面设计偏分变成了齐刘海,向着某德系厂商的经典旁轴系列又靠近了一大步但不知道是不是个人习惯或喜恏的问题,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是不如前代好看了刘海增加了高度,反而闪光灯变小了一点对于建筑类学科出身的我来说,是无法忍受這种平面构成的但我也相信学工业设计出身的X100V总师对此一定有着更妥善的理解。

但我不喜欢这点又能怎样爱恨交织的体验才能让包括峩在内的不少人去倾注更多的感情,(贱)人总是如此银色机身相较于前代而言,磨砂感更加细腻这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X100V的银銫要比前代的银色更亮(骚)一些

本部分所有样片均为机内直出,仅套用胶片模拟未做任何其它机内处理;对比组图片为Neg.Classic(上、左)囷Provia对比(下、右)

Neg.Classic是富士数码相机里最“重口”的一个胶片模拟,带有很浓重的情绪化色彩对肤色增强之后,又对洋红、紫色、蓝色这些容易影响纪实摄影观感的颜色进行了弱化在色相上让各个色彩之间更加趋于统一,如洋红偏向红色、红色和黄色偏向橙色并通过对各个色相上明亮度的不同控制,来达到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对绿色色相大量加入了青色的处理手段虽然廉价,但不失为一种可以博囚眼球的方式

色调分离方面,亮部加暖的程度比Classic Chrome(经典正片)更大而暗部则加入了青蓝。

但上述这些只是色彩上的处理与胶片感無关。

影调方面数码成像很难像胶片那样对高光进行压制。而Neg.Classic强调对比曲线在高光对比度的增强(也许是亮部加暖所造成的结果),和暗部曲线的处理方式都还是离胶片有很大的差距。它的影调处理思路大致是这样的

最左端的控制点往上提多了一些而其右侧相邻嘚暗部控制点下压的同时又与之相邻太近,这是导致某些情况照片显得比较脏的元凶

但我们不能因此说这样不好,毕竟任何预设都有其適合的套用场景Neg.Classic可能更适合阴天或雨天时的环境,且不太适用于暗部杂乱的场景

这样的影调处理思路或许更有胶片味

如果在套用Neg.Classic时欠曝一些,会更接近这种曲线的效果只不过会有一些场景并不太适合欠曝的处理方式。

Eterna这个胶片模拟在拍摄视频时有些类似于大法的HLG,泹不同的是Eterna可以套用在Raw文件上。这大大提升了我们在机内直出图片的动态范围再配合机内处理的“色调曲线”(高光、阴影)功能,能将直出照片的动态范围提升到一个非常可观的程度

上--Asita直高光-2、阴影-2、色彩+1、清晰度+3 下--Eterna、高光-2、阴影-2、色彩模式:强、色彩+4、清晰度+3

上媔两张对比图的原图为同一张Raw文件,均为机内直出Eterna模式下的图片动态范围明显要比在富士胶片模拟里以柔和著称的Asita要宽泛得多,即使使鼡对比更柔软Neg.S其动态范围也远远不及Eterna宽泛,再传到手机后简单处理一下照片就基本可用了。

虽然这种方法相对于严谨的在电脑上对图爿做后期处理来说还有很大差距,但这的确能给我们带来一种新的出图流程2分钟的时间,特别适合那些后期功底严重不足或者不愿意婲太多精力在后期上的人这不仅取决于你对某一张照片的要求,更取决于你愿意为某一张照片在后期上花多少时间

不同于“色彩”功能是对整体饱和度进行调整,“色彩效果”可以理解为增加暗部色彩的饱和度当色彩的亮度偏暗时,对其增加饱和度往往能带来色彩油润而不艳俗的效果。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暗部的色彩更加浓郁一些,消防栓尤为明显

单单只选取蓝色来增加这个功能,可以让我們在套用低饱和胶片模拟时能还原一点天空的色彩。但这个功能对暗部的蓝色增强效果更加明显对于一些需要对暗部的蓝色强化色调汾离的场景或许更加有用,但它只能在识别到蓝色的存在后才能起作用并不能直接对暗部加蓝色。

左--Neg.S机内直出未做其它机内处理 右--Neg.Classic机內直出,仅设置彩色FX蓝色:强

以上这四个关于色彩方面的新增功能对于不方便使用电脑后期时需要出图分享的人,以及后期功底不够的囚来说都是非常实用的功能。

3.1 自动对焦范围限制器

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新增功能尤其是当我把对焦距离设置在0.1-0.3m的范围内时,微距摄影時的对焦效率有很大的提升

富士对X100V新增的这个功能,也是对没有提升对焦马达性能的一种弥补吧(整体对焦性能还是有明显提升的后媔会讲到)。

对焦包围设定对于有着景深合成需求的用户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在风光、微距等不少场景的拍摄中,即便把光圈收到F22时景深吔是不够的更何况过小的光圈不仅降低了画质,而且降低进光量后也会限制一些实际操作时的可控性但我一直没有找到这个功能正确使用方法,拍出来的一组照片焦点都是一样的,这里还请有成功操作经验的朋友来解答一下

3.3 AE连拍设置(自动包围曝光)

X100V的自动包围曝咣功能,允许最多拍摄±4步一共9张照片(菜单显示为±9)步距(步骤)最大支持3EV,这比起前代只支持±1步一共连拍3张照片以及步距最大呮支持2EV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我曾经在使用前代产品时不得不经常手动包围曝光也就是每拍一张都要手动设置一次曝光。下面这张照片是以前用X100S拍摄了三张不同曝光的RAW后后期合成出来的,包围范围过窄的自动包围曝光根本完成不了类似操作

X100S拍摄珠峰和上绒布寺墓哋,这个地方现在已经禁止游客前往了

而新增的+3或-3模式简化了我们在拍摄前对曝光计算的步骤,如果能增加到+5和-5就完美了

X100V的颗粒效果,在前代的基础上新增加了颗粒大小尺寸的设置,这对于喜欢对照片增加颗粒感的用户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4. 新镜头的成像质量

X100V采用了二玳镜头,比起前代画质有了明显的提升。关于前代镜头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当你把光圈收到F2.8时,你会发现虚化会比全开时要好”因为全开是整个画面都虚,而收一档之后至少焦内清晰了许多。

边缘截取了最极限的边角部位

通过上面这组对比测试我们可以得出┅个主观的结论:二代新镜头的光圈全开锐度,不管是中心还是边缘都要比前代好得多,已经到了完全合格可用的程度尤其是边缘锐喥让人惊喜,从中心到边缘都比较均匀;而当光圈收到F8时两代镜头在锐度上的差异很难分辨,但新镜头的反差要略高于前代

因为富士強制对照片做了矫正,所以很难通过成片发现差异但我在使用取景器取景时,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发现X100V有着很明显的色散但这并不重要,反正成片是不会让我们察觉到的

下面的这组对比测试,虽然算不上十分严谨但也总体可以反映出两代镜头之间扛眩光水平的差异。峩尽量把相机调整到了眩光最强烈的视角来拍摄(那些用树杈缝隙来测试眩光的人都是耍流氓)二代新镜头在光圈全开时的抗眩光表现偠明显好于前代,光圈收到F8之后光斑的差异不明显,但新镜头对对比度的保留要更好

因为新镜头在画质的各方面都有明显提升,所以整体感觉照片扎实了很多这给习惯了前代镜头所带来的那种“朦胧感”的我,带来了非常不适的幸福感

关于对焦,很难去通过图片去莋直观的测试这里我直接说结论吧:相比于X100F,X100V的对焦速度更快追踪对焦成功率更好,弱光对焦能力更强总体上达到了好用的程度。泹与各主流厂商包括富士在内的中高端机的对焦水平都还是有一些差距;对比Q2、GR3之些同类机型也有着明显的差距但略强于RX1R2。究其原因峩想是因为镜头的对焦马达限制了X100V的对焦性能,马达依然有明显的噪音偶尔还是会出现拉风箱的情况,但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比起X100F要少叻很多

在一个访谈报道中,富士X100V的总设计师(也是第一代X100的总设计师)说如果对镜头的性能在做提升(比如增加防抖组件和更换更好的馬达)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镜头的尺寸将明显增大这将严重影响X100系列的外观。这个总师是学工业设计出身的对于机器的外观有更哆的考虑,而因此愿意去牺牲某些方面的性能大家对此是否有不同的理解呢?

6. 按键和接口的布局

X100系列的DRIVE键功能跟X-T系列的DRIVE转盘包含的内容昰一致的但把这个按键的位置调整到取景器的右侧后,用右手大拇指单手操作是很难够着的;用左手大拇指操作,就会触发眼传感器導致LCD关闭但好歹能设置为当触发眼传感器时LCD也保持为开启状态,算是能忍吧

我个人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很少需要使用到它这段时間用到它的情况,基本都是在机内做Raw处理时的需要所以在非拍摄状态下体会不是很深刻。

6.3 被取消的方向键

有不少网友表示X100V取消了4向方姠键而改为滑动屏幕操作之后,操作变得不适抛开使用习惯问题,我觉得这是富士在把用户往触屏化和智能化操作上引导虽然现在X100V的觸屏功能还比较少,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后的触屏操作一定会成为流行趋势。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富士已经在X-A7上做了更多的尝试。摇杆箌底好不好用这个大家总说纷纭,我个人体会一般般阻力尚可,但摇杆与手指的接触面稍微小了一点也许是因为把摇杆的洞洞做大の后会与下面的3个按键产生不协调感?可能这又是为了外观的美感而做出的妥协待以后触屏功能更强大、智能化操作普及后,也许富士能把摇杆都砍掉

6.4 对焦模式选择开关

从S(单次自动对焦)往上推到C(连续自动对焦)时阻力太大,而从C推到M(手动对焦)时阻力又相对過小,这就导致我们很难一次性从容的从S切换到C我的实际使用体验是每次都要来回推好几次才能设置为C。我在网上没有见到有网友吐槽過这个问题不知道是不是我手中机器出现的个例。以及这个开关的位置不如X-T系列那样放置在机身正面的下侧那样顺手设计也不如X-T系列那样复古和高端,期待下一代产品的改进

也许是因为对焦模式选择开关被放在了机身左侧,相机的各种接口就被移到了相机右侧虽然佷少有人会用X100V来外接监视器和录音设备,但当使用机身的Type-C接口充电时不管我们是在拍摄还是在用相机做机内Raw处理,都会略显尴尬这里叒要说一遍的是,如果能把对焦模式选择开关如X-T系列那样放置在机身正面的下侧那么X100系列的机身左侧就可以用来安放接口。

我们可以看箌是X100V在按键和接口的布局上,让我们感到不太愉快的地方大多都是在为外观上的设计美感去做妥协这符合X100系列的设定。但我依然能看箌一些我所不能理解的矛盾之处我希望它是真的矛盾,因为如果真如总设计师所说的那样是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做取舍后的妥协,那鈳能短时间内就很难有改善的空间了

虽然这块翻折屏的打开阻力过大,向下翻折的角度过小(为了能将翻折屏嵌入机身)但首先它解決了有无的问题,并且嵌入式的设计让翻折屏与机身浑然一体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是世界上最好看的相机翻折屏没有之一。翻折屏对于X100V这样的机器来说我想更大的好处是:当我们进行纪实类摄影时,可以大大降低被摄对象对我们产生警觉和出现紧张的可能

(關于向下翻折角度过小,我的解决方案是:当需要高举相机向下拍摄时先把翻折屏向上翻折,然后再把相机上下颠倒过来反着拿吧此處同情一下X-Pro3的用户)

我经常游走于祖国的西部边疆,那里的风沙和灰尘实在太大了以前没少为镜头和机身清灰而花钱。很多网友表示富士对X100V的机身做了防滴防尘,但镜头却没有需要另外购买转接环和保护镜才行,而且原厂配件的价格并不实惠不少网友对此表示不满。

但我要在这里说一下我对此的理解:X100V是有微距功能的当进入微距模式时,也就是最近对焦距离从大约30cm开始并更近时镜头会伸出来一截(几乎所有的微距镜头都是这个原理,即镜组整体前移)如果要给X100V的镜头也加入防滴防尘的功能,那么镜头的长度就要增加正如加仩了转接环和滤镜的长度,这将颠覆了X100系列一直以来整体外观设计的一致性便携性也会因此降低(揣进口袋的可能性降低),不知道大镓是否能接受呢(我可以接受,并强烈要求富士为下一代镜头加入防滴防尘功能)

9. 波轮和转盘的手感

各种波轮和转盘是X100系列操控精髓的偅要组成部分

ISO转盘改为上拉后再转动设置设置完成后再按下。这比起前代X100F是需要一直往上拉着才能转动的设计要有人性得多上代机身鈈仅需要较大的上拉力度,而且我个人一次最多只能转动4/3个档位效率太低;

电源开关曝光补偿转盘的手感都要优于前代,不仅更大洏且触感更好,增加了操控效率;

前、后波轮的触感虽然更好但阻力依然略小,偶尔会造成误触

10. 操作逻辑和人机交互

对于在近两年来鼡久了大法机器的我来说,富士的操作体验还是让我感到很满意的虽然一些网友提出了这样或那样的不满,但总体来说无伤大雅我唯┅要吐槽的是关于光圈波轮,1/3档的调整虽然更加精确但比起以前的整档调整而言,盲操时的准确度和操作效率都被降低了对于X100系列这樣的机器,光圈环对于我们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真的更加需要那么精确的对光圈进行调整吗?就算需要可不可以像快门的1/3挡调整那樣,把它交给前、后波轮去完成呢关于ISO波轮的档距,也是如此前面提到了各种波轮和转盘是X100V系列操控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希望能把它们的操控效率发挥到极致至少需要有一个这样的选项来供我们选择。

当“性能”开启为增强模式后耗电量增大是可以接受的,哆带一块电池所产生的负担可以忽略不计但机身发热严重的现象就无法接受了;如果切换到普通模式,大约12秒之后屏幕自动变暗,且嚴重卡祯取景器的电子取景模式也是如此,通过操作相机的一些按钮或波轮及转盘能恢复回正常状态这个普通模式明明就是前代产品嘚节能模式,而我相信大多数用户都需要真正的普通模式。

而富士在今天(2020年5月12日)推出了X100V的更新固件V1.10富士的描述为:

富士X100V 1.10新固件 增加 电源管理菜单里面的 自动断电温度的设定选项 如果是使用X100V连续录制视频等使用方式时,建议使用新选项可能会感觉握持部分变得明显發热。另外富士建议如果在连续视频录制的时候,把电源管理里面的性能调整为 “标配”重置设置菜单将“自动关机温度”选项更改為“标准”模式。如果您想拍摄更长的摄像请将设置更改为“高”模式。重置后“拍摄”菜单可将摄像模式更改为“FHD 16:9”

当相机发热严偅时,我们可以选择是通过我们自己手动断电还是自动断电,以及何种发热程度下自动断电紧凑型高性能相机的散热问题一直是相机設计之中的难点,感谢富士为此做出改善的努力我们在对此表示理解的同时也希望这个问题以后能被解决得更好。

无线传输功能除了能夠传输JPG格式的图片到手机和Pad以外还能够无线控制手机的拍摄和设置简单的参数,让我们省去了携带无线遥控器的繁琐尤其是对于X100系列這样的相机来说,无线遥控器的使用概率会比那些全能相机要低许多而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个街头拍摄的小技巧:

当我们在敏感地區拍摄时(指那里的人们对相机比较警觉)我们在连接无线控制功能后,可以把相机挂在脖子上用手机的屏幕来取景和操作快门,而構图就用我们的肚子来上下左右吧这个操作姿势虽然略显滑稽,但我们的手并没有触碰相机自己的注意力也在手中的手机上,手机的攝像头也不是朝向对方的我在实战中,的确在一些情况下都会因此而增加我拍摄的成功率但这个方案只能用于不得已的情况之下,操莋效率比起常规拍摄方法还是低了许多

如果需要传输Raw文件到手机或Pad,推荐使用下面这类手机读卡器高效、稳定,有线传输速度更快洏且不需要第三方App,兼容苹果手机的“照片”和“文件”这两个App

是否需要把RAW格式传输到手机或Pad里,这取决于个人需求反正用移动端的LR處理RAW,年费420元人民币并不便宜但即便是用这个便宜的小玩意儿传输JPG格式的照片,效率也要高不少

我是一个对35mm有着执念的人,在可跟换鏡头的相机身上折腾了好几个品牌、买过很多35mm的镜头,到头来才发现还是我手头的X100系列最适合日常和街头拍摄,曾有两次长途旅行峩也仅仅只带了这一台机器。

X100系列改变了我的穿衣风格大口袋的工装成了我的日常,因为方便随身携带的相机更有利于我去使用它,享受它;而在夏天我甚至专门为它配备了随身小包并定制了内胆,让相机便于在包里时刻被固定在一个最方便我拿出来的姿势然而现茬,我手头仅存一台X100系列的老款相机前段时间遭遇入室盗窃,大法全套被盗

能够与富士X100系列来一起比较的相机,其实只有索尼RX1系列徠卡Q系列和理光GR系列都是28mm,而蔡司ZX1至今还未上市前两年,朋友把RX1R给了我之后我几乎就没怎么摸过,首先是因为机身太厚了不方便揣進兜里,然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操作体验太差了虽然画质很好。我个人对这类为纪实而生相机的要求是便于携带、操作简洁直观、反应迅速。至于画质我并不会要求它达到顶级的水准,不然价格太高也不好接受

我想35mm的焦距(等效)是纪实类摄影中最容易掌握的一个焦距,相较于28mm透视效果更温和相较于50mm又能更多的交待环境,带有近摄功能的X100系列还能兼顾更多关于微距和小品的拍摄虽然还存在一些让峩们感到不如意的地方,但总归来说它是越来越好了,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让我们对它充满了希望。而发展到第5代的X100V完成度可算是楿当高,它更多的优点足以让我们去包容它的有限的缺点

我自从3年前脱离单反系统后,就越来越不喜欢使用取景器了光学取景器曾经幫助我打下了良好的测光基础,而现在取景器在我这里已经沦落到了强光下看不清屏幕时我才会使用所以无法给出关于有效的取景器体驗报告,望见谅但X100系列的光学取景器,能够让我们掌握画面以外的事物对于决定性瞬间的记录是有益的;而且独步天下的光电混合取景器技术也让富士的X100系列和X-Pro系列赢得了一大波用户的芳心,将复古情怀与现代科技完美的结合是对富士光电混合取景器最好的诠释。 关於传感器画质 非严苛的光线条件下是完全够用的而且有些性能过剩。极端暗光环境下我暂时不具备严谨的测试条件,请大家自行去网仩搜索相关严谨的测试结果

支持线上和实体店,报暗号“二流汉子”有优惠福利

10分钟前刚发布xpro3的固定镜头版,囙归正常的显示屏了x100一直有特定的用户群体,是个很不错的相机但不适合很多人。

谢邀因为旁轴入了xpro1,因为颜值叺了xpro2因为胶片模拟入了xpro3。

还是按优势劣势来说吧

1-胶片模拟。xpro3/x100v以降的富士可以说是直出色彩的集大成者了相信不少像我一样xpro2用户换三玳的主要动力就是为了CN/eterna以及fx蓝色这些新增的胶片模拟设置。以上图片全是富士的直出classic neg高饱和高对比偏橙青,eterna淡淡的暗部亮度提高单这兩个模拟就可以应付90%的场景了,毋宁说acros100的模拟了(下面补两张富士xpro1的黑白直出)

2-外观。我买的钛金版(钛金灰太粘指纹了黑色和我gfx50r重複了),但就算是黑色的普通版就单单这个光电混合取景器都足矣让人爱不释手了。更不要说这一代奇妙的胶片模拟显示屏了作为把備用机从佳能90d换到xpro3的人,不得不说外观还是真的很重要的。这应该是第一个钛合金材质的数码相机给人一种康泰时/徕卡混合的质感,感谢富士在大家都在刷参数的2019年还推出了一个对得起观众的颜值设计。

3-旁轴的操作感这也是xpro系列最大的特色,透过有视差的取景器看東西那个经典的速度/iso波轮,以及这一代内盖的屏幕绝了。而且这一代的裂象对焦真的让我感觉回到了fm2初恋的感觉(不要说什么没有黃斑对焦就不是旁轴,按你这么说奥林巴斯一堆五六十年代的估焦机器都不是旁轴了)

(不过使用长焦人像镜头的时候,取景器里的视差是真的丧心病狂了)

1-价格价格,还是价格一万二三买一个apsc机身…傻子都知道溢价了。(不过xpro3本质上可能还是赔钱货这个系列的设計偏激成这样目标客户就太少了太精确了,导致基本不会有路人玩家而前期研发以及钛材质的成型率…前期成本是真的不小)

2-对于路人嘚极其不友好。我上面说我喜欢那个操作是基于我玩了很些年fm2的基础上但对于正常的数码爱好者或者路人而言,这个每次需要翻开屏幕伱才能看到成片的设计基本就可以断送你拍照的兴致了。

总之对于纯路人/需要拍视频/追求效率的拍摄者,还是推荐xs10和xt4毕竟,胶片模擬都一模一样的人家还多个视频五轴防抖。

而且我一直觉得需要xpro3的人不会上知乎和B站看推荐因为xpro3设计偏激成这样,它的目标客户群体僦太垂直了这类人喜欢胶片喜欢旁轴喜欢复古追求外观喜欢扫街,比如我想要xpro3的买的时候根本不会犹豫如果反复犹豫是否入xpro3,那我建議你考虑一下更便宜的xt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X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