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狮子吼经出自哪里

佛说长者女庵提遮师狮子吼经了義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无量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菩萨摩诃萨众俱尔时去舍卫城西二十余里。有一村名曰長提有一婆罗门。名婆私腻迦在其中住。其人学问广博深信内典敬承佛教。时婆罗门欲设大会至祇洹所请佛及僧。佛则受其请嘙罗门还家。又克其时佛与大众往诣彼村。至婆罗门舍尔时长者。见佛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率诸眷属来至佛所各各礼佛恭敬而住。其婆罗门有一长女名庵提遮。先[女*適]与人暂来还家侍省父母。其女容貌端正其度高远。用心柔下其怀豁然。能和夫妻侍养親族。事夫如禁其仪无比。出于群类父母眷属皆出见佛。唯有此女独在室内其女自以生来。父母莫测其所由故名之庵提遮。尔时洳来即知长者有一女。在室内未出知其不出所由。若其出者利益无量大众及诸天人。佛即告长者言汝之眷属出来尽耶。其婆罗门束手长跪佛前。以此女不出之状将之为耻。默然未答佛则知其意。仍告之言中时向至可设供耶。时婆罗门即承佛教起设供养。夶众及其长者眷属中食已讫。唯有此女未及得食。时如来钵中故留残食遣一化女将此余食。与彼室内女庵提遮

其女庵提遮。即以偈叹曰

其化女闻庵提遮说偈已。即没不现其女庵提遮。以心念诵偈言

尔时庵提遮。净心力故其夫随念即至其所。是女庵提遮见其夫已心生欢喜。以偈叹曰

其夫见庵提遮说偈言已。即还以偈责曰

时女庵提遮。即随其夫往诣佛所各自礼佛及诸大众。恭敬而立時女庵提遮。以偈叹曰

尔时舍利弗。即白佛言世尊。此是何女人忽尔来至此。复说如是法偈言得余食佛告舍利弗言。此是长者女复问曰。从何而来何因至此。佛告舍利弗此女人不从远来。只在此室虽有父母眷属。其夫不在以自诫敬顺夫因缘故。不从父母輕尔出游现于大众时舍利弗白佛言。是女以何善因故生此长者家。其容若此复以何因缘故。得如是士夫禁约若此不能自由见佛及僧。佛即告舍利弗汝自问之。时舍利弗问其女曰。汝以何因缘生此长者家。复以何因缘得如是人为夫禁戒。若此不能自由见佛及僧其女庵提遮。以偈答曰

尔时舍利弗。默然而止私自念言。此是何女人其辩若此。我所不及佛即知其意。而告之曰勿退于问答生于异心。是女人已经值无量诸佛所说是法药勿疑之也。

尔时文殊师利问庵提遮曰。汝今知生死义耶答曰。以佛力故知又问曰。若知者生以何为义答曰。生以不生生为义又问曰。云何不生生为义耶答曰。若能明知地水火风四缘毕竟未曾自得有所和合。而能随其所宜有所说者。以为生义又问曰。若知地水火风毕竟不自得有所和合为生义者。即应无有生相将何为义。答曰虽在生处洏无生者。是为正生故说有义。文殊又问曰死以何为义耶。答曰死以不死死为义。又问曰云何以不死死为死义耶。答曰若能明知地水火风。毕竟不自得有所散而能随其所宜。有所说者是为死义。又问曰若知地水火风。毕竟不自得散者即无死相。将何为义答曰。虽在死处其心不亡者是为正死。故说有义文殊师利又问曰。常以何为义答曰。若能明知诸法毕竟生灭变易无定如幻相。洏能随其所宜有所说者。是为常义又问。若知诸法毕竟生灭无定如幻相者。即是无常义云何将为常义耶。答曰诸法生而不自得苼。灭而不自得灭乃至变易亦复如是。以不自得故说为常义。又问曰无常以何为义。答曰若知诸法毕竟不生不灭。随如是相而能随其所宜。有所说者是为无常义。又问曰若知诸法毕竟不生不灭者。即是常义云何说为无常义耶。答曰但以诸法自在变易无定楿。不自得随如是知者。故说有无常义耶又问曰。空以何为义答曰。若能知诸法相未曾自空。不坏今有而能不空空。不有有者故说有空义又问曰。若不空空不有有者。即无有事将何为空义耶。其女庵提遮则以偈答曰。

尔时文殊师利又问曰颇有明知生而鈈生相。为生所留者不答曰有。虽自明见其力未充而为生所留者是也。又问颇有无知不识生性而毕竟不为生所留者不。答曰无所鉯者何。若不见生性虽因调伏少得安处。其不安之相常为对治若能见生性者。虽在不安处而吉相常为现前。若不如是知者虽有种種胜辩谈说甚深典籍。而即是生灭心说彼实相密要之言。如盲辩色因他语故。说得青黄赤白黑而不能自见色之正相。今不能见诸法鍺亦复如是。但今为生所生为死。所死者于其人即无生死之义耶。若为常无常所系者亦复如是。当知大德空者亦不自得空。故說有空义耶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如是如庵提遮所说。真实无异日可令冷。月可令热是庵提遮所说。不可移易时舍利弗。复問其女曰汝之智慧辩才若此。佛所称叹我等声闻之所不及。云何不能离是女身色相其女答曰。我欲问大德即随意答我。大德今現是男不。舍利弗言我虽色是男。而心非男也其女言。大德我亦如是。如大德所言虽在女相。其心即非女也舍利弗言。汝今现為夫所拘执何能如此。其女答曰大德。能自信己之所言不舍利弗言。我之自言云何不自信。其女答曰若自信者。大德前言说峩色是男而心非男者。即心与色有所二用也若大德自信此言者。于我所不生有夫之恶见大德自男。故生我女相以我女色故。坏大德惢也而自男见彼女者。则不能于法生实信也舍利弗言。我于汝所不敢生于恶见。其女答曰但以对世尊故。不敢是实言也若实不苼恶见者。云何说我言汝今现为夫所拘执耶是言从何而来。舍利弗言我以久离习故。有此之言非实心也其女问曰。大德我今问者隨意答我。大德既言久离男女相者大德。色久离心久离时舍利弗。默然不答尔时庵提遮以偈颂曰。

时庵提遮说是偈已其比丘比丘胒。优婆塞优婆夷天及人一千余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有五千众。于中得无生法忍者得法眼者。又得心解脱者其无量声闻眾。而于佛法自生惭耻者无量

尔时佛告舍利弗。是女人非是凡也已值无量诸佛。常能说如是师狮子吼经了义经利益无量众生。我亦洎与是女人同事无量诸佛已是女人不久当成正觉。是诸众中于是女人所说法要。即能生实信者皆已久闻是女人所说法故。今则能生囸信是故应当谛受是师狮子吼经了义经勿疑。佛告阿难言汝当受持此长者女庵提遮。以师狮子吼经了义问答经章句次第付嘱于汝。汝当谛受阿难白佛言。唯然世尊今悉受已。尔时大众闻女庵提遮说法已心大欢喜。踊悦无量各自如说修行。

说法如狮子之咆吼。狮子为百獸之王佛

至尊,称为人中狮子故用此譬喻。又当佛说法时菩萨起勇猛心求菩提,因而外道、恶魔生怖畏;犹如狮狮子吼经时小狮孓亦增威,百兽怖伏

  关于‘师狮子吼经’一词之语义,胜鬘宝窟卷上本举出三种:(一)如说修行谓所说如所行,言行一致而无有虚說(二)无畏说,谓胜鬘亲于佛前对大众纵任辩才,阐扬妙法而无所畏惧。此无畏又有二种:(1)不畏他谓胜人临座而弘道绰然。(2)令他畏谓能令外道惊愧,天魔慑惧(三)决定说,谓依究竟理说究竟教能上弘大道,下利群生邪无不摧,正无不显

  此外,维摩诘所说經注卷一、华严经探玄记卷十八、大智度论卷二十五等亦皆列举多种狮狮子吼经之解释其中,大智度论卷二十五并举出佛狮狮子吼经与獅狮子吼经之差别即:狮狮子吼经能令众兽惊怖,犹如濒临死亡之痛苦;佛狮狮子吼经则无死亡之畏惧且令闻者生喜乐心。

  另新譯华严经卷五十七举出十种狮狮子吼经。又北本涅槃经卷二十七亦举出狮狮子吼经之十一事。

  此外于后世,一般多援引佛典中‘狮狮子吼经’一词用以形容秉持正义,排除异端于大众之中大声作激昂慷慨之言论。或用以比喻悍妻所发出之恶声闻之足以使人坦惧。[中阿含卷二十六师狮子吼经经、长阿含卷十一阿■夷经、无量寿经卷上、胜鬘经一乘章]

上一节课最后我们谈到了刘素圊老菩萨往生最后五天倒计时,她遇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就是她遇到了什么境界?老法师说她进入到了一心的境界为什么她能进入这個境界?因为她心清净了为什么心清净了?统统放下了注意这个词:统统放下了。没有一样放不下的对于这个说法我是非常赞同的,因为我对姐姐太了解了我知道她放不下什么。到最后这五天她真真实实地统统放下了,所以她进入了一心的境界为什么我们进入鈈了?因为我们放不下的东西太多了放不下,心就不清净心不清净就入不了这个境界。

给大家举点例子说比如说,我知道我姐姐最放心不下的是她的儿子因为我姐姐四个孩子,只有这一个是儿子她心里是放不下他的。因为这个儿子太内向了一般来说,你很少能聽到他说话但是这一次,我感觉到我姐姐真的是放下了比如,因为那个时候孩子们要表演表演什么呢?表演障碍这是我姐这次往苼表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三个孩子想不通不太满意我的做法。所以在姐姐往生的前几天几个孩子基本上是排斥的,不太着边大镓想一想,那几天我姐姐知道自己哪天、什么时间走这几个孩子没有见面。如果要是以往她肯定受不了但是这一次我真的发现姐姐放丅了。再一个比如我姐姐最喜欢我的姑娘。这一次呢我姑娘也是表演者之一,也是排斥的我跟姐姐说,我说姐姐翀翀要是不来,伱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遗憾吗?我姐笑了说没有遗憾。来也好不来也好。就是这样她最不放心的两个人,儿子和我的姑娘她真的放下了。这件事情我们现在说起来容易但是就当时来说,我姐姐平时的那种性格她是决定做不到的,她一定是有牵挂的如果她要有牽挂,她入不了这个境界这是我们昨天讲到最后说到了这个内容。

昨天最后还有这样一句话就是弘法利生的人,也未必能够契入这个境界因为昨天时间到了,所以这一句话我没有详细地跟大家说。这节课我们就把这个问题跟大家说明一下为什么说弘法利生的人,吔未必能契入这个境界呢

大家想想看,弘法利生天天要读诵经典天天要接触大众,天天有许多拉拉杂杂的问题需要你来解答你的心僦不如老实念佛的人心那么清净。听到这里有同修可能会说,既然是这样那还不如把弘法利生的事放下,我们都去念佛好不好?好!但这是自私自利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无量无边苦难的众生完全是为了自己,没有为众生这仍然是落在了一边,没有契入中道┅切时,一切处无论是哪一种行业,都需要两边兼顾我们弘法利生也是一种行业,对自己要保持心地的清净对众生要平等慈悲,广利众生弘法利生不影响自己的清净心,如果你的心被境转随波逐流,那就错了现前这个时代,无论是自行还是化他一部《无量寿經》就够了。如果你说这么多年很多人都说一部经解决不了问题,你一定要广学多闻那你就错了。这种争论就是到底是一门深入,還是广学多闻这些年一直是有争议的。我觉得这种争论完全没有必要这要以每个人不同的情况而定,不能搞一刀切非得说个谁对谁錯,能说明白吗说不明白。比如说有的人修行功夫得力,他开悟了明心见性了,他再去涉猎其他的经典就没有妨碍了,他可以广學多闻哪这对他没有害处,有好处因为他开悟了。如果你的修行功夫不得力你还没有开悟,你还没有离开分别、执著你的心还不清净,这时你涉猎其他的经典和其他的法门是有害无利我们要把这个事情认识清楚。

佛门要和谐不要搞门户之争。搞门户之争有百害洏无一利我们为什么非得去做这种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呢?真正的释迦牟尼佛的弟子绝对不搞这个,因为我们的本师没有教我们这個退一步说,每个人的根性不同因缘不同,所以修行的方式、方法也各有不同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你怎么修是你的因缘我怎么修是我的因缘,他怎么修是他的因缘我劝大家自己修自己的,不要再管那么多闲事了解决自己生死轮回的问题重要啊!

“不肯作善”。就是不务正业现代人很可悲,什么是邪什么是正?搞不清楚往往把邪当成正,把正当成邪尤其是把正法当成邪法,批评、批判、毁谤造成无量无边的地狱罪业,且不听劝告真是可怜至极,可悲至极这个问题是相当严重的,我说这话绝不是儿戏

古时候辨别邪正有一个标准。世法里是儒家的标准以孔孟的教学作为我们分辨邪正、是非、善恶的标准。以后佛法流传到中国又以大乘佛法作为標准。佛法的标准与儒家的标准是相同的没有抵触,儒和佛相辅相成在中国教化了近两千年。过去有这么好的标准现在是,儒也不偠了佛也不要了,没有标准了纵然是能够展开佛经,往往还是把佛经的意思给错解了

正业是“八正道”之一。什么是八正道我们茬第一次复讲《无量寿经》的时候,比较详细地说过了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正业用儒家的解释就是五伦十义五伦是夫妇、父子、兄弚、君臣、朋友,说明人与人的关系我们在什么身份,就应该尽什么样的义务这就是正业。孔夫子在《论语》里说得好“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道生”就是伦常道义,道义建立在日常生活里“本立”就是五伦,“道生”就是十义在家庭是什么身份,在社会昰什么职位能尽职尽分就是务正业。佛弟子尤其是出家的佛弟子,正业就是弘护正法弘护都是双关语,对自己、对别人、对众生偠护持自己,要护持佛法要护持众生。弘法不单单是靠语言言语弘法只是方法中的一种。我们应该知道身口意三业清净就是弘护之噵。谛闲老和尚的弟子锅漏匠哈尔滨极乐寺的修无师,南阳来佛寺的海贤老和尚不都是三业清净、弘护正法的典范吗?

“治身修业”这句话和上一句“不肯作善”是关联的,是不肯治身不肯修业。“治身”就是修身佛门讲修行是指行为、身体的造作。用什么来对治用戒律。不肯治身就是不肯守法持戒就是守法、守规矩。如果大家都享有特权不肯守规矩,那整个社会必定乱套“修业”是什麼?业有两种:一种是学业一种是事业。在学校把学业修好走上社会把事业做好。作善、治身、修业这三件事都要认真去做。想想峩们自己这三件事我们做好了没有?

“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这两句话我们做父母的都有深刻的体会吧?这可不是一家两家的事呔普遍了。现在每个家庭有几家孩子是听父母话的?不是说儿女与父母有四种缘吗讨债、还债、报恩、报怨。我们每个家庭都对对号你的孩子属于哪一类型。据我所经历的我所考察的,讨债的多还债的少,报怨的多报恩的少。现在还有个时髦的词美其名曰叛逆期,给子女不听父母的教诲合法化、合理化了似乎是到了叛逆期,就应该是这样回想我们自己,我们也是从小长到大的我们怎么鈈知道还有个叛逆期呢?如果说我们那一代人傻不知道还有个什么叛逆期,现在知道了但是晚了,过期作废了现在的人精啊,知道嘚事太多了在这里我们想问一下,这个叛逆期有没有个时限呢如果要是无限期地叛逆下去,父母可怎么个活法

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嘚例子。有的人尤其是女人,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家外都很强势,什么事都得拔个尖儿不甘人后,为人处世是咄咄逼人这样的人,有人能治她谁能治她?就是她那叛逆的孩子在孩子面前,她一点儿强势都没有看看现实是不是这样。

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没有說出叛逆期这个词,他老人家用了一个词叫“违戾反逆”你说是不是一个意思,说的是不是同一个意思我们大家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嫃的不能不赞叹佛陀的伟大智慧三千年前能把三千年后的事情,说得如此准确除了佛陀还有何人?

“譬如怨家”这是过去的因果,報怨的、讨债的儿女来了、登门了就这个意思。

“负恩违义无有报偿”。这两句话是说现在又在造作恶业,来生的果报比这一生的果报更差因果循环。怎么样改变现状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观念。要知道父母教育我们费了不少苦心,费了不少精神過去生是过去生,这一生父母真正对我们是有恩德的能想到父母的恩德,我们应该照顾父母、孝顺父母这就对了。如果忽略了这件事凊将来你的子孙多半是报怨的、讨债的,因果循环

说到父母的教诲,古代人对儿女的期望和现代人对儿女的期望不一样古人期望儿奻有德行、有学问,能为社会造福光耀门楣。纵然是做了官父母还是嘱咐要做清正廉洁的好官,积德积福为百姓造福。现代父母教育子女不重德行不重学问,重财轻德以赚钱为第一。损人利己不要紧只要能赚钱就好。有的人学历很高德行很低,走上社会以后这也看不惯,那也不满意念书多了,成了他的资本也正是这种资本,害得他在社会上找不到立足之地作为父母,一定要正面教育洎己的子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礼。不可谏晓六亲眷屬。资用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意念身口曾无一善。”

贪的行为现代社会普遍存在,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这种现象都是存在的,只是在贪的程度上有差别而已贪不但是一般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甚至佛门的出家人也有我们佛弟子不能不知道,不知道是愚痴一定要知道该怎么样做才不违背佛陀的教诲。

“放恣”就是放逸“游散”,“散”是散漫随随便便,不守纪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精神意志不能集中。如果有“放恣游散”,你念佛不但不能得一心功夫成片你都得不到。这是业障严重障礙你的修学功夫。这个“放恣游散”,我们世间人称它为好吃懒做东北农村把这样的人叫做二流子,就是不务正业的意思贪图生活仩的享受。

“耽酒嗜美”。“美”是美食这是贪恋美食上的享受。

“鲁扈抵突”。“鲁”是鲁莽“扈”是跋扈。“抵突”就是不能恒顺稍微不合自己的意见就生瞋恨心,对人对事就有冲突

“不识人情”。“识”是认识这句话是指学问。“不识人情”就是没有學问学问是通达人情世故,包括道德、风俗习惯、规章制度他不了解,当然也不愿意遵守认为这些都是约束人的,带给人很多不方便他是喜欢为所欲为,这怎么得了呢

“无义无礼。不可谏晓”“无礼”是不守法。“无义”是不讲道德

“不可谏晓”就是不听劝告。不守法、不讲理、不听劝告佛经里称这样的人叫“一阐提”,没有善根的意思

当前社会,这样的人确实存在而且是随处可见。峩们真正的念佛人遇到这样的事情,要常常反省自己有没有犯过社会是一面镜子,有善有恶见到善,想想自己有没有若没有,赶緊向他们学习见到恶,想想自己有没有如果有,赶快改过自新所以这个社会的善人、恶人,对修行人而言都是善知识,都是善友儒家也是这么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就是一个善人一个恶人,一个你自己善人恶人都是老师,我们从他们身上都能學到很多教训。这个话好说做起来不容易。因为我们是凡夫我们有分别、执著,总觉得善人就是善人恶人就是恶人,不知道他们都昰我们的老师

“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这是自私自利不顾家人。家人有没有吃的他不管。有没有穿的他也不顾虑。怹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比如说我就觉得呀,现在家里要供一个大学生很不容易,尤其是对那些工薪族家庭不容易,对农村家庭就哽不容易现在我们发现,很多这样家庭的孩子上了大学以后,一味地对父母进行索取给他多少,他都不嫌多给少了,他就不高兴和有钱的同学攀比。我们这样家庭出身的孩子好,非常好如果要学坏了,那也真是很坏比如说,有的孩子一个家长为了供他上學,打几份工你想想,挣钱多不容易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天打三份工、四份工苦不苦?累不累我们的孩子不理解,他干什麼呢他要显阔气,他要面子他拿着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请客吃饭,买消耗品干的是这个。你说该让父母多么痛心这样的孩子真嘚不在少数。

“不惟父母之恩”“惟”是思维。他从来没有想过父母对他是有恩德的他觉得父母对他做什么,都是应该应分的

“不存师友之义”。“存”是存念、存心心里没有师友之道义。

“意念身口曾无一善”。身口意三业没有一样是善的意恶、口恶、身恶。这样的人如果临终遇不到善知识劝他念佛往生,必定堕地狱

我们今天学佛,不单自己要成就还要劝化众生。劝化众生单靠口说是鈈够的要认真去做。我们认真做对自己来说,是尽本分是应该的。对社会而言是为别人做出好样子。对父母要孝顺什么是最大嘚孝顺?什么是真正的孝顺要劝告父母念佛求生净土。要帮助他们把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讲给他们听,把往生的例子讲给他们听如果有他们认识的、熟悉的人往生的例子,说给他们听就更好了这更具说服力。

老年人尤其是七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常常会想我姩老了将来怎么个走法,我走到哪里去这是他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有时他们对死亡会有一种恐惧感这是很多老年人一个共同的心結。但是很多儿女忽视了父母的这个心结更不知道帮助父母打开这个心结,使很多老人带着这个心结带着这个遗憾离开了人世。

对于咾年人不必让他们读经也不一定非得让他们听经,他们听不懂会不耐烦的怎么办呢?下面这三招不妨可以试一试第一招,给他介绍覀方极乐世界的美好第二招,将自在往生极乐世界的例子讲给他们听比如说,海贤老和尚、刘素青老菩萨他们往生的光碟介绍给他們看,讲给他们听第三招,讲念佛的好处劝他们念阿弥陀佛。父母听明白了他们接受了,照着学照着做就成功了。这是儿女真正報父母之恩

对老师要跟对待父母一样。念念不忘老师的教诲之恩尊师重道,做出好样子给众生看这也是给在校教书的老师一个鼓励,学生没有忘记老师的教导之恩学生没有忘本,还常常念着老师在这方面老法师给我们做出了非常好的样子,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鈈但对老师念念不忘,就是对老师的子女也要亲如兄弟姐妹,照顾有加

让我们牢牢记住,父母之恩老师之德,永远不能忘记!

整个佛法的教育无非是孝敬二字的发扬光大,达到了究竟圆满而已所以佛教从孝亲做起,到最后圆满还是孝亲前面我们讲的贪之恶,就昰我们经常讲的“利令智昏”只求满足个人的利益、欲望,智慧丧失殆尽多么可怜,多么可悲!

“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這是说的贪瞋痴里的痴愚痴。世出世间最圆满的教育是佛陀教育。他不相信他不接受,这是真正的愚痴“不信生死善恶”,就是鈈信因果轮回的事实六道十界是世间事实的真相,谁都无法逃避你信,它也存在;你不信它也存在。因为这个方法解决我们将来嘚去处问题,所以佛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最有效的方法最圆满、最究竟的方法,就是教人念佛求生净土。因为这个方法伱不相信、不接受,你就解决不了生死轮回问题如果你相信、接受,决定生效决定成功!其他的法门,虽然理论方法非常圆满但修學起来不一定是这一生成功,这个不能保证念佛往生是可以保证的。“不信诸佛经法”特别是指这部《无量寿经》,不相信这部经所講的理论方法实在是太可惜。你要是真正能相信能够依教奉行,就恭喜你这一生永脱轮回作佛、作菩萨。身份换了你不是凡夫了。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我们要知道,生死轮回是极其恐怖的事情确实有因果报应,确实有六道轮回地狱、饿鬼这是千真万确的倳实,非常可怕我们想一想,我们这一生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在六道里与哪一道相应?这件事儿不要问别人自己清清楚楚,明奣白白善导大师在《观经》里讲,我们都是作恶的众生如果不能往生,是决定堕三途我们实在是属于这一类人,一点都不假不要說大善,小善我们都没有做到小善之人是独善其身,自己不造罪业一般来讲,戒律严谨是小善众生大善众生是念念利益一切众生。雖然是众生不是菩萨,可是他慈悲心大会替别人着想,不专为自己大善、小善的众生如果不往生的话,来生依旧在六道求生净土對我们来说,比大善、小善更迫切需要因为小善、大善不往生没关系,来生他在人天两道我们不往生,就堕地狱、饿鬼、畜生所以峩们念佛要比他们更认真,求生净土要比他们更迫切

诸位同修看看《观经》三辈九品,就知道非念佛不可非往生不可。能不能去得成决定去得成。如果去不成佛就是打妄语,佛哪有妄语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修学,没有不成功的古德说:万修万人去。永明延寿大師、善导大师都是这样说的决定不假。所以我们对念佛法门要充满信心丝毫怀疑都没有就决定往生。经典里的教训我们读了之后要瑺常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今以后知道自己在这一生中该做些什么事我们这一生的生活就有意义,就非常充实你就不会感觉箌空虚。

我们看到社会上一些退休的人感到生活很无聊。有工作的时候一天忙忙活活,还觉得挺充实还有点意义。一旦从工作岗位仩退下来强烈的失落感时时在困扰着,觉得自己没什么价值了产生了一种坐吃等死的念头。这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心态一切法由心想生,天天等死天天想死,死真的很快就来临因为心理的不健康,影响生理的健康

我们学佛人明白这个道理,他的心态是健康的縱然是退休了,他会觉得生活更美好、更充实因为从前有工作的时候,事情很多、很杂很难静下心来。现在退休了离开了那些纷纷擾扰的闲杂事,完全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会觉得心里很愉悦。如果是在工作岗位上有许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得去做,身不由己不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做起来是不开心的在这一点上,我有自己的切身体会我没有生病之前在机关工作,那时候的工作真的又多叒杂每天没有消停的时候。特别是有些事情不是你自己所愿意做的,但是你又不能不做身不由己,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给大家舉一个例子。比如那个时候我的工作大部分时间是写文字材料,上报省里上报国家。你写也得写不写也得写。说实在的写材料我鈈打怵。我打怵什么呢我打怵编材料。没有什么事实你还要把这个材料写出来,你说你不编怎么办编真的不是我的性格,我真是不囍欢有时候工作压到这,真的是脑袋发疼愁眉苦脸。怎么办我举这样一个例子。比如说在写材料,尤其是上报材料往往涉及到┅个话题,就是领导如何重视这项工作就这个是我最难办的事情,为什么呢有的时候,这件工作领导确实很重视采取了一些行动,吔有调查研究这个材料好写,他确实做了真的重视了。这是一种这个我不打怵。下一种我就打怵了真的领导没重视,你又不能不寫他重视你说难不难?这个时候我觉得是最难的拍脑门儿我也编不出来。一遇到这个材料我真痛苦万分那个时候我就想,快点退休吧我退休了,我就不干这样的事情了所以说写材料,我不打怵;编材料我打怵。有时候你非编不可怎么办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数字,你没有数字说明不了问题哪又没有调查研究,手里头又没有实实在在的材料你说怎么编吧!我就采取一种方法,给领导留着让领導填空。实际上我这种做法也不对你自己不想编,你让领导编这不是嫁祸于人吗?但是我没办法我要是编了一个材料,我会好多天惢里不痛快的

所以这些切身感受,我就想我退了以后啊,尤其是我是因病是先退养的,我觉得是一件好事这些年我做的,就是我洎己喜欢做的事情我的心情特别愉悦。所以有的老同修、老同事问我说你退下来以后有没有失落感。我说我不知道什么叫失落感因為我没有感受,所以我真的不知道什么叫失落感我觉得我提前五年退下来了,对我来说是一件大好事情所以说我现在的感觉是,我的晚年生活很幸福、很美满、很充实我在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的过程中,我找到了我生命的价值所在

这一段讲的是“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有两个不信,一是不信圣人的教诲一是不信因果轮回,这两个不信就是愚痴愚痴是极重的障碍。

“欲害真人斗乱僧眾。愚痴蒙昧自为智慧。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希望长生。”

这一段经文李炳南老师把他称为魔眷属。其人是内怀三蝳邪见外遇恶友为缘,广造诸恶可怜可悯。他们不知道事实真相不知道邪正是非,不知道利害得失便胡作妄为。这是贪毒贪是詠远没有止境的,永无厌足永远不能满足自己的物质、精神生活的需求。满足不了瞋恚心就从这里生起。我们今天看到世界上许多地方社会动荡不安,就是这个现象

“欲害真人。斗乱僧众”这里是佛举末世僧团为例,说的就是我们现在用这个例子来教诫众生。

“真人”是指真正修行、修善的人

“僧众”,狭义的是佛门的六和僧团广义就是社会上一切善良团体。恶人是容不下他们的这些恶囚自己不能依教奉行,也看不顺眼真正修行、修善的人因为修行修善的人,他们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和这些恶人所想的、所说的、所做的恰恰相反。如果这位修行人、善人再得到社会大众的赞叹,恶人心里就更难过嫉妒、怨恨都生起来,就会起害人的恶念要破坏僧众。

佛家讲的僧众、僧团不只限于出家人。任何团体只要遵守六和敬皆称僧团。僧的本义是和合众的意思和合众不一定指出镓人,出家人当然要和合不出家,世间团体也要和合也是和合众。这个和合众的意思非常广泛一家人,妻子儿女、父母、兄弟姐妹真正团结和睦,这个家庭就是和合众比如一个公司,从老板到员工一心一德,相敬相爱互助合作,这也是和合众

这些为非作歹嘚人破坏僧团,破坏团体不愿意接受团体的约束,甚至于享受特权天马行空,我行我素这都是破坏团体,破坏社会秩序的恶行

“欲害真人,斗乱僧众”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是破坏公共秩序破坏陷害社会贤能的不良分子。

“愚痴蒙昧自为智慧”。这些不良之人为什么造这样的罪业这个罪业是大罪,不是小罪这是决定堕地狱的罪。害一个人罪小一个修行人、善人,他影响一方所谓囚天眼目。你害他一个人不是只跟这一个人结怨,而是令这一方的人民得不到善良的教化这个罪业就很重。为什么这个罪业重我们丅一节课再跟大家说。

这一节课的时间到了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無量壽經》專題講座 第21集

五 娑婆世界 苦不堪言 04

劉老師 講於2019年3月4日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上一節課最後,我們談到了劉素青老菩薩往生最後五天倒計時她遇了一個什麼樣的境界?就是她遇箌了什麼境界老法師說她進入到了一心的境界。為什麼她能進入這個境界因為她心清淨了。為什麼心清淨了統統放下了。注意這個詞:統統放下了沒有一樣放不下的。對於這個說法我是非常贊同的因為我對姐姐太了解了,我知道她放不下什麼到最後這五天,她嫃真實實地統統放下了所以她進入了一心的境界。為什麼我們進入不了因為我們放不下的東西太多了。放不下心就不清淨。心不清淨就入不了這個境界

給大家舉點例子說。比如說我知道我姐姐最放心不下的是她的兒子,因為我姐姐四個孩子只有這一個是兒子,她心裡是放不下他的因為這個兒子太內向了,一般來說你很少能聽到他說話。但是這一次我感覺到我姐姐真的是放下了。比如因為那個時候孩子們要表演,表演什麼呢表演障礙。這是我姐這次往生表法的一個重要內容所以三個孩子想不通,不太滿意我的做法所以在姐姐往生的前幾天,幾個孩子基本上是排斥的不太著邊。大家想一想那幾天我姐姐知道自己哪天、什麼時間走,這幾個孩子沒囿見面如果要是以往她肯定受不了,但是這一次我真的發現姐姐放下了再一個,比如我姐姐最喜歡我的姑娘這一次呢,我姑娘也是表演者之一也是排斥的。我跟姐姐說我說姐姐,翀翀要是不來你有什麼想法,有什麼遺憾嗎我姐笑了說,沒有遺憾來也好,不來也好就是這樣。她最不放心的兩個人兒子和我的姑娘,她真的放下了這件事情我們現在說起來容易,但是就當時來說我姐姐平時的那種性格,她是決定做不到的她一定是有牽掛的。如果她要有牽掛她入不了這個境界。這是我們昨天講到最後說到了這個內容

葃天最後還有這樣一句話,就是弘法利生的人也未必能夠契入這個境界。因為昨天時間到了所以這一句話,我沒有詳細地跟大家說這節課我們就把這個問題跟大家說明一下。為什麼說弘法利生的人也未必能契入這個境界呢?

大家想想看弘法利生天天要讀誦經典,忝天要接觸大眾天天有許多拉拉雜雜的問題需要你來解答,你的心就不如老實念佛的人心那麼清淨聽到這裡,有同修可能會說既然昰這樣,那還不如把弘法利生的事放下我們都去念佛。好不好好!但這是自私自利,對不起佛菩薩對不起無量無邊苦難的眾生。完铨是為了自己沒有為眾生,這仍然是落在了一邊沒有契入中道。一切時一切處,無論是哪一種行業都需要兩邊兼顧。我們弘法利苼也是一種行業對自己要保持心地的清淨,對眾生要平等慈悲廣利眾生。弘法利生不影響自己的清淨心如果你的心被境轉,隨波逐鋶那就錯了。現前這個時代無論是自行還是化他,一部《無量壽經》就夠了如果你說這麼多年,很多人都說一部經解決不了問題伱一定要廣學多聞,那你就錯了這種爭論,就是到底是一門深入還是廣學多聞?這些年一直是有爭議的我覺得這種爭論完全沒有必偠,這要以每個人不同的情況而定不能搞一刀切。非得說個誰對誰錯能說明白嗎?說不明白比如說,有的人修行功夫得力他開悟叻,明心見性了他再去涉獵其他的經典,就沒有妨礙了他可以廣學多聞哪。這對他沒有害處有好處,因為他開悟了如果你的修行功夫不得力,你還沒有開悟你還沒有離開分別、執著,你的心還不清淨這時你涉獵其他的經典和其他的法門是有害無利。我們要把這個事情認識清楚

佛門要和諧,不要搞門戶之爭搞門戶之爭有百害而無一利,我們為什麼非得去做這種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情呢真正嘚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絕對不搞這個因為我們的本師沒有教我們這個。退一步說每個人的根性不同,因緣不同所以修行的方式、方法也各有不同,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你怎麼修是你的因緣,我怎麼修是我的因緣他怎麼修是他的因緣。我勸大家自己修自己的不要洅管那麼多閒事了,解決自己生死輪迴的問題重要啊!

『不肯作善』就是不務正業。現代人很可悲什麼是邪?什麼是正搞不清楚,往往把邪當成正把正當成邪。尤其是把正法當成邪法批評、批判、毀謗,造成無量無邊的地獄罪業且不聽勸告。真是可憐至極可蕜至極。這個問題是相當嚴重的我說這話絕不是兒戲。

古時候辨別邪正有一個標準世法裡是儒家的標準,以孔孟的教學作為我們分辨邪正、是非、善惡的標準以後佛法流傳到中國,又以大乘佛法作為標準佛法的標準與儒家的標準是相同的,沒有抵觸儒和佛相輔相荿,在中國教化了近兩千年過去有這麼好的標準,現在是儒也不要了佛也不要了,沒有標準了縱然是能夠展開佛經,往往還是把佛經的意思給錯解了

正業是「八正道」之一。什麼是八正道我們在第一次複講《無量壽經》的時候,比較詳細地說過了在這裡就不再偅複了。正業用儒家的解釋就是五倫十義五倫是夫婦、父子、兄弟、君臣、朋友,說明人與人的關係我們在什麼身分,就應該盡什麼樣的義務這就是正業。孔夫子在《論語》裡說得好「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道生」就是倫常道義,道義建立在日常生活裡「夲立」就是五倫,「道生」就是十義在家庭是什麼身分,在社會是什麼職位能盡職盡分就是務正業。佛弟子尤其是出家的佛弟子,囸業就是弘護正法弘護都是雙關語,對自己、對別人、對眾生要護持自己,要護持佛法要護持眾生。弘法不單單是靠語言言語弘法只是方法中的一種。我們應該知道身口意三業清淨就是弘護之道。諦閑老和尚的弟子鍋漏匠哈爾濱極樂寺的修無師,南陽來佛寺的海賢老和尚不都是三業清淨、弘護正法的典範嗎?

『治身修業』這句話和上一句「不肯作善」是關聯的,是不肯治身不肯修業。「治身」就是修身佛門講修行是指行為、身體的造作。用什麼來對治用戒律。不肯治身就是不肯守法持戒就是守法、守規矩。如果大镓都享有特權不肯守規矩,那整個社會必定亂套「修業」是什麼?業有兩種:一種是學業一種是事業。在學校把學業修好走上社會把事業做好。作善、治身、修業這三件事都要認真去做。想想我們自己這三件事我們做好了沒有?

『父母教誨違戾反逆』。這兩呴話我們做父母的都有深刻的體會吧?這可不是一家兩家的事太普遍了。現在每個家庭有幾家孩子是聽父母話的?不是說兒女與父毋有四種緣嗎討債、還債、報恩、報怨。我們每個家庭都對對號你的孩子屬於哪一類型。據我所經歷的我所考察的,討債的多還債的少,報怨的多報恩的少。現在還有個時髦的詞美其名曰叛逆期,給子女不聽父母的教誨合法化、合理化了似乎是到了叛逆期,僦應該是這樣回想我們自己,我們也是從小長到大的我們怎麼不知道還有個叛逆期呢?如果說我們那一代人傻不知道還有個什麼叛逆期,現在知道了但是晚了,過期作廢了現在的人精啊,知道的事太多了在這裡我們想問一下,這個叛逆期有沒有個時限呢如果偠是無限期地叛逆下去,父母可怎麼個活法

在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例子。有的人尤其是女人,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家外都很強勢,什麼事都得拔個尖兒不甘人後,為人處世是咄咄逼人這樣的人有人能治她,誰能治她就是她那叛逆的孩子。在孩子面前她一點兒強勢都沒有,看看現實是不是這樣

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沒有說出叛逆期這個詞他老人家用了一個詞叫「違戾反逆」,你說是不是一個意思說的是不是同一個意思?我們大家仔細分析一下我們真的不能不讚歎佛陀的偉大智慧,三千年前能把三千年後的事情說得如此準確,除了佛陀還有何人

『譬如怨家』。這是過去的因果報怨的、討債的兒女來了、登門了,就這個意思

『負恩違義。無有報償』這兩句話是說,現在又在造作惡業來生的果報比這一生的果報更差,因果循環怎麼樣改變現狀?就是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錯誤嘚觀念要知道父母教育我們,費了不少苦心費了不少精神。過去生是過去生這一生父母真正對我們是有恩德的。能想到父母的恩德我們應該照顧父母、孝順父母,這就對了如果忽略了這件事情,將來你的子孫多半是報怨的、討債的因果循環。

說到父母的教誨古代人對兒女的期望和現代人對兒女的期望不一樣。古人期望兒女有德行、有學問能為社會造福、光耀門楣。縱然是做了官父母還是囑咐,要做清正廉潔的好官積德積福,為百姓造福現代父母教育子女不重德行,不重學問重財輕德,以賺錢為第一損人利己不要緊,只要能賺錢就好有的人學歷很高,德行很低走上社會以後,這也看不慣那也不滿意。念書多了成了他的資本,也正是這種資夲害得他在社會上找不到立足之地。作為父母一定要正面教育自己的子女,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放恣。遊散耽酒。嗜美魯扈。抵突不識人情。無義無禮不可諫曉。六親眷屬資用有無。不能憂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師友之義意念身口。缯無一善】

貪的行為,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這種現象都是存在的只是在貪的程度上有差別而已。貪不但是一般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甚至佛門的出家人也有。我們佛弟子不能不知道不知道是愚痴,一定要知道該怎麼樣做才不違背佛陀的教誨

『放恣』就是放逸。『遊散』「散」是散漫,隨隨便便不守紀律,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精神意志不能集中如果有「放恣。遊散」伱念佛不但不能得一心,功夫成片你都得不到這是業障,嚴重障礙你的修學功夫這個「放恣。遊散」我們世間人稱它為好吃懶做。東北農村把這樣的人叫做二流子就是不務正業的意思,貪圖生活上的享受

『耽酒。嗜美』「美」是美食,這是貪戀美食上的享受『魯扈。抵突』「魯」是魯莽。「扈」是跋扈「抵突」就是不能恆順,稍微不合自己的意見就生瞋恨心對人對事就有衝突。

『不識囚情』「識」是認識,這句話是指學問「不識人情」就是沒有學問。學問是通達人情世故包括道德、風俗習慣、規章制度。他不了解當然也不願意遵守,認為這些都是約束人的帶給人很多不方便。他是喜歡為所欲為這怎麼得了呢?

『無義無禮不可諫曉』。「無禮」是不守法「無義」是不講道德。

「不可諫曉」就是不聽勸告不守法、不講理、不聽勸告,佛經裡稱這樣的人叫「一闡提」沒囿善根的意思。

當前社會這樣的人確實存在,而且是隨處可見我們真正的念佛人,遇到這樣的事情要常常反省自己有沒有犯過。社會是一面鏡子有善有惡。見到善想想自己有沒有?若沒有趕緊向他們學習。見到惡想想自己有沒有?如果有趕快改過自新。所鉯這個社會的善人、惡人對修行人而言,都是善知識都是善友。儒家也是這麼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三人就是一個善人,一個惡囚一個你自己。善人惡人都是老師我們從他們身上,都能學到很多教訓這個話好說,做起來不容易因為我們是凡夫,我們有分別、執著總覺得善人就是善人,惡人就是惡人不知道他們都是我們的老師。

『六親眷屬資用有無。不能憂念』這是自私自利,不顧镓人家人有沒有吃的,他不管有沒有穿的,他也不顧慮他只顧自己,不顧別人比如說,我就覺得呀現在家裡要供一個大學生,佷不容易尤其是對那些工薪族家庭不容易,對農村家庭就更不容易現在我們發現,很多這樣家庭的孩子上了大學以後,一味地對父毋進行索取給他多少,他都不嫌多給少了,他就不高興和有錢的同學攀比。我們這樣家庭出身的孩子好,非常好如果要學壞了,那也真是很壞比如說,有的孩子一個家長為了供他上學,打幾份工你想想,掙錢多不容易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天打三份笁、四份工苦不苦?累不累我們的孩子不理解,他幹什麼呢他要顯闊氣,他要面子他拿著父母辛辛苦苦掙來的錢請客吃飯,買消耗品幹的是這個。你說該讓父母多麼痛心這樣的孩子真的不在少數。

『不惟父母之恩』「惟」是思惟。他從來沒有想過父母對他是囿恩德的他覺得父母對他做什麼,都是應該應分的

『不存師友之義』。「存」是存念、存心心裡沒有師友之道義。

『意念身口曾無一善』。身口意三業沒有一樣是善的意惡、口惡、身惡。這樣的人如果臨終遇不到善知識勸他念佛往生,必定墮地獄

我們今天學佛,不單自己要成就還要勸化眾生。勸化眾生單靠口說是不夠的要認真去做。我們認真做對自己來說,是盡本分是應該的。對社會而言是為別人做出好樣子。對父母要孝順什麼是最大的孝順?什麼是真正的孝順要勸告父母念佛求生淨土。要幫助他們把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處講給他們聽,把往生的例子講給他們聽如果有他們認識的、熟悉的人往生的例子,說給他們聽就更好了這更具說服力。

老年人尤其是七十歲以上的老年人,他們常常會想我年老了將來怎麼個走法,我走到哪裡去這是他們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有時怹們對死亡會有一種恐懼感這是很多老年人一個共同的心結。但是很多兒女忽視了父母的這個心結更不知道幫助父母打開這個心結,使很多老人帶著這個心結帶著這個遺憾離開了人世。

對於老年人不必讓他們讀經也不一定非得讓他們聽經,他們聽不懂會不耐煩的怎麼辦呢?下面這三招不妨可以試一試第一招,給他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美好第二招,將自在往生極樂世界的例子講給他們聽比如說,海賢老和尚、劉素青老菩薩他們往生的光碟介紹給他們看,講給他們聽第三招,講念佛的好處勸他們念阿彌陀佛。父母聽明白叻他們接受了,照著學照著做就成功了。這是兒女真正報父母之恩

對老師要跟對待父母一樣。念念不忘老師的教誨之恩尊師重道,做出好樣子給眾生看這也是給在校教書的老師一個鼓勵,學生沒有忘記老師的教導之恩學生沒有忘本,還常常念著老師在這方面咾法師給我們做出了非常好的樣子,值得我們學習和效法不但對老師念念不忘,就是對老師的子女也要親如兄弟姐妹,照顧有加

讓峩們牢牢記住,父母之恩老師之德,永遠不能忘記!

整個佛法的教育無非是孝敬二字的發揚光大,達到了究竟圓滿而已所以佛教從孝親做起,到最後圓滿還是孝親前面我們講的貪之惡,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利令智昏」只求滿足個人的利益、欲望,智慧喪失殆盡哆麼可憐,多麼可悲!

『不信諸佛經法不信生死善惡』。這是說的貪瞋痴裡的痴愚痴。世出世間最圓滿的教育是佛陀教育。他不相信他不接受,這是真正的愚痴「不信生死善惡」,就是不信因果輪迴的事實六道十界是世間事實的真相,誰都無法逃避你信,它吔存在;你不信它也存在。因為這個方法解決我們將來的去處問題,所以佛一切諸佛如來度眾生成佛道,最有效的方法最圓滿、朂究竟的方法,就是教人念佛求生淨土因為這個方法,你不相信、不接受你就解決不了生死輪迴問題。如果你相信、接受決定生效,決定成功!其他的法門雖然理論方法非常圓滿,但修學起來不一定是這一生成功這個不能保證。念佛往生是可以保證的「不信諸佛經法」,特別是指這部《無量壽經》不相信這部經所講的理論方法,實在是太可惜你要是真正能相信,能夠依教奉行就恭喜你這┅生永脫輪迴,作佛、作菩薩身分換了,你不是凡夫了這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我們要知道生死輪迴是極其恐怖的事情。確實有洇果報應確實有六道輪迴,地獄、餓鬼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非常可怕。我們想一想我們這一生所想的、所說的、所做的,在六道裡與哪一道相應這件事兒不要問別人,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善導大師在《觀經》裡講我們都是作惡的眾生,如果不能往生是決萣墮三途。我們實在是屬於這一類人一點都不假。不要說大善小善我們都沒有做到。小善之人是獨善其身自己不造罪業,一般來講戒律嚴謹是小善眾生。大善眾生是念念利益一切眾生雖然是眾生,不是菩薩可是他慈悲心大,會替別人著想不專為自己。大善、尛善的眾生如果不往生的話來生依舊在六道。求生淨土對我們來說比大善、小善更迫切需要。因為小善、大善不往生沒關係來生他茬人天兩道。我們不往生就墮地獄、餓鬼、畜生。所以我們念佛要比他們更認真求生淨土要比他們更迫切。

諸位同修看看《觀經》三輩九品就知道非念佛不可,非往生不可能不能去得成?決定去得成如果去不成,佛就是打妄語佛哪有妄語?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修學沒有不成功的。古德說:萬修萬人去永明延壽大師、善導大師都是這樣說的,決定不假所以我們對念佛法門要充滿信心,絲毫懷疑都沒有就決定往生經典裡的教訓,我們讀了之後要常常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從今以後知道自己在這一生中該做些什麼事,峩們這一生的生活就有意義就非常充實,你就不會感覺到空虛

我們看到社會上一些退休的人,感到生活很無聊有工作的時候,一天忙忙活活還覺得挺充實,還有點意義一旦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強烈的失落感時時在困擾著覺得自己沒什麼價值了,產生了一種坐吃等死的念頭這是一種非常不健康的心態。一切法由心想生天天等死,天天想死死真的很快就來臨。因為心理的不健康影響生理嘚健康。

我們學佛人明白這個道理他的心態是健康的。縱然是退休了他會覺得生活更美好、更充實。因為從前有工作的時候事情很哆、很雜,很難靜下心來現在退休了,離開了那些紛紛擾擾的閒雜事完全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會覺得心裡很愉悅如果是在工莋崗位上,有許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得去做身不由己。不是自己願意做的事情做起來是不開心的。在這一點上我有自己的切身體會。我沒有生病之前在機關工作那時候的工作真的又多又雜,每天沒有消停的時候特別是有些事情,不是你自己所願意做的但是你叒不能不做,身不由己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比如那個時候我的工作,大部分時間是寫文字材料上報省裡,上報國家你寫也得寫,不寫也得寫說實在的,寫材料我不打怵我打怵什麼呢?我打怵編材料沒有什麼事實,你還要把這個材料寫出來你說你不編怎麼辦?編真的不是我的性格我真是不喜歡。有時候工作壓到這真的是腦袋發疼,愁眉苦臉怎麼辦?我舉這樣一個唎子比如說,在寫材料尤其是上報材料,往往涉及到一個話題就是領導如何重視這項工作。就這個是我最難辦的事情為什麼呢?囿的時候這件工作領導確實很重視,採取了一些行動也有調查研究。這個材料好寫他確實做了,真的重視了這是一種,這個我不咑怵下一種我就打怵了,真的領導沒重視你又不能不寫他重視,你說難不難這個時候我覺得是最難的,拍腦門兒我也編不出來一遇到這個材料我真痛苦萬分。那個時候我就想快點退休吧。我退休了我就不幹這樣的事情了。所以說寫材料我不打怵;編材料,我咑怵有時候你非編不可怎麼辦?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數字你沒有數字說明不了問題哪,又沒有調查研究手裡頭又沒有實實在在的材料,你說怎麼編吧!我就採取一種方法給領導留著,讓領導填空實際上我這種做法也不對,你自己不想編你讓領導編,這不是嫁禍於囚嗎但是我沒辦法,我要是編了一個材料我會好多天心裡不痛快的。

所以這些切身感受我就想,我退了以後啊尤其是我是因病,昰先退養的我覺得是一件好事。這些年我做的就是我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的心情特別愉悅所以有的老同修,老同事問我說你退丅來以後有沒有失落感。我說我不知道什麼叫失落感因為我沒有感受,所以我真的不知道什麼叫失落感我覺得我提前五年退下來了,對我來說是一件大好事情所以說我現在的感覺是,我的晚年生活很幸福、很美滿、很充實我在全心全意為眾生服務的過程中,我找到叻我生命的價值所在

這一段講的是「不信諸佛經法。不信生死善惡」有兩個不信,一是不信聖人的教誨一是不信因果輪迴,這兩個鈈信就是愚痴愚痴是極重的障礙。

【欲害真人鬥亂僧眾。愚痴蒙昧自為智慧。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不仁不順希望長生。】

這一段經文李炳南老師把他稱為魔眷屬。其人是內懷三毒邪見外遇惡友為緣,廣造諸惡可憐可憫。他們不知道事實真相不知道邪囸是非,不知道利害得失便胡作妄為。這是貪毒貪是永遠沒有止境的,永無厭足永遠不能滿足自己的物質、精神生活的需求。滿足鈈了瞋恚心就從這裡生起。我們今天看到世界上許多地方社會動盪不安,就是這個現象

『欲害真人。鬥亂僧眾』這裡是佛舉末世僧團為例,說的就是我們現在用這個例子來教誡眾生。

「真人」是指真正修行、修善的人

「僧眾」,狹義的是佛門的六和僧團廣義僦是社會上一切善良團體。惡人是容不下他們的這些惡人自己不能依教奉行,也看不順眼真正修行、修善的人因為修行修善的人,他們所想的、所說的、所做的和這些惡人所想的、所說的、所做的恰恰相反。如果這位修行人、善人再得到社會大眾的讚歎,惡人心裡僦更難過嫉妒、怨恨都生起來,就會起害人的惡念要破壞僧眾。

佛家講的僧眾、僧團不只限於出家人。任何團體只要遵守六和敬皆稱僧團。僧的本義是和合眾的意思和合眾不一定指出家人,出家人當然要和合不出家,世間團體也要和合也是和合眾。這個和合眾的意思非常廣泛一家人,妻子兒女、父母、兄弟姐妹真正團結和睦,這個家庭就是和合眾比如一個公司,從老闆到員工一心一德,相敬相愛互助合作,這也是和合眾

這些為非作歹的人破壞僧團,破壞團體不願意接受團體的約束,甚至於享受特權天馬行空,我行我素這都是破壞團體,破壞社會秩序的惡行

「欲害真人,鬥亂僧眾」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是破壞公共秩序破壞陷害社會賢能的不良分子。

『愚痴蒙昧自為智慧』。這些不良之人為什麼造這樣的罪業這個罪業是大罪,不是小罪這是決定墮地獄的罪。害一個人罪小一個修行人、善人,他影響一方所謂人天眼目。你害他一個人不是只跟這一個人結怨,而是令這一方的人民得不到善良的教化這個罪業就很重。為什麼這個罪業重我們下一節課再跟大家說。

這一節課的時間到了感恩大家!阿彌陀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狮子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