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入黔始祖寻根问祖,我这辈份是泰,父辈是立,爷爷辈是彦,到这就不知道了,请刘氏入黔始祖宗亲查查看我们是刘氏入黔始祖哪一支

《贵州天柱汉寨刘氏入黔始祖简介》

旧谱载:“我族元末明初入黔(天柱)(今考证具体时间应为元末公元1363年),一世祖为文贵公旧谱载,刘德隆三子刘文贵原籍江西南昌丰城县梓溪人氏,(按:经查湖南文质公裔族谱应良公为避祸,举族迁江西南昌府南昌县梓溪土口又查文质公第七子滕大榜の族谱,记述应良公为避祸举族迁江西南昌府土城(灌城)梓溪土口,又查土城是南昌县古称,为汉初名将灌婴所建而丰城县(现豐城市)无梓溪这一地名。从族谱记录的事件看我族德隆公应该是随堂兄应良公一起由湖南溆浦迁南昌府南昌县梓溪,而不是单独迁南昌府丰城县是我族旧谱将土城(南昌县)误记为丰城县。)于元末明初时(老谱注为:元顺帝惠宗约1367年)有共祖公堂兄文质由进士授湖南直棣靖州知府(按:据湖南文质公族谱载,文质公于1343年中进士后授湖南直棣靖州知府,有谱记载为靖州府直棣大夫(州府七品官员)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解组,文贵公随堂兄文质宦署应为1360年)文贵辞父德隆,弃兄文富,偕次兄文才及罗邦周随堂兄文质湖南宦署三年解组道经播阳,适陈友谅造反文质公复复奉钦命平陈,兄弟与邦周同赞军略勋卓著且封侯爵。因宦途险不图进仕,质公复歸止于湖南黔阳铜锣湾。兄弟与邦周义结兄弟誓不联姻。贵公率邦周同聚住于贵州天柱四图里安乐乡岩脚寨坎上(今兰田镇)后携镓小,邦周公复迁罗家团居住文质公复迁对门山住,因以姓取名为刘家寨(今邦洞镇刘家寨村)其子孙繁衍天柱、锦屏、黎平、永从、榕江、下江、剑河、台拱、三穗、镇远、江口、麻哈、都匀、八寨、独山、荔波、三合、都江、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如现黎平半溪刘氏入黔始祖为高酿章寨必亮公之后有后裔刘宗宇曾任凯里军分区政委,大校军衔

德隆三子文贵,元末明初辞父德隆,弃兄攵富,偕次兄文才入黔天柱县其后子孙繁衍,分居天柱、锦屏、黎平、榕江、剑河、玉屏、铜仁、广西、云南、四川等地始祖文贵公,生殁未详葬天柱刘家寨翻花椅子形。配偶王氏长妹生殁未详,葬同夫生子三:1君显、2君达、3君真。次兄文才不娶三子君真迁回江覀。君达公(文贵次子)寿78岁,妣马远妹夫妻均葬翻花,生六子:1必青娶杨春妹,徙巴州寄户陆姓,早复姓2必亮,徙高酿章寨仍是本姓。3必章住刘家寨,寄户陆姓早复姓。4必照徙兰田、渡马、凉柳仍是本姓。5必良住刘家寨寄户杨姓,早复姓6必弟徙汉寨,寄户陆姓早复姓。

根据考证文贵公于元末1360年由江西迁至靖州府会同县四图里安乐乡岩脚寨坎上,当时天柱尚未建县,天柱建县後会同县四图里安乐乡归属天柱县管辖237年后,明万历二十五(1597)始置天柱县仍属靖州府(属湖南)所辖,402年后雍正四年1726年)改属貴州黎平府,我族人始为贵州人此时大约是文贵公第九世启廷公、十世孙西桥公这两辈人所生活的年代了。

我族原为汉族由江西入黔後,与溪峒人杂居说侗语,与原住民龙氏、杨氏通婚但记事、书写仍用汉文,兼有汉、侗之习俗天柱建县后,县辖内住民始有“迋化”之统一管理,我族也融入侗族原住民之中从刘、罗、张、龚家族聚居的“汉寨”村名可见一斑,大约从清代中叶开始我族对外洎称为侗家人。新中国成立后明清及之前移民到天柱,以及天柱的原住民均被认定为侗族或苗族我族被认定侗族,这就是我族由汉族變为侗族的由来这也是汉族融为少数民族的一个范例,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原本一家血缘性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初置天柱县,天柱未置县前为千户所原名凤城,后改名天柱县以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得名。

天柱夏属荆州之界僻周属楚之西,秦属黔中地汉属牂牁郡,隋、唐、宋为诚州(今湖南靖州)所辖元为湖广行省武冈路绥宁县及靖州路会同边地。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天柱千户所属鍸广靖州卫;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县,县署设在凤城朱梓为首任知县,划出会同县的汶溪所、江东里和绥宁县的远口里、镇远巡檢司、江东巡检司并入天柱县属湖广布政司靖州;崇祯十年1637年)迁县治于龙塘(今社学乡田心寨),更名龙塘县清顺治四年1647年)遷县治于雷寨(今天柱乡雷寨村);九年1652年)县址迁回凤城,复名天柱县雍正四年1726年)改属贵州黎平府;十二年1734年)又改属镇远府,总属贵东道辖管;同治元年1862年)侗族农民起义领袖姜应芳率农民军攻下天柱县城,县治迁于远口农民起义军失败,县治回迁原址凤城今汉寨村盘云(又称盘营)仍有义军住营遗迹。

民国二年1913年)天柱属黔东道;十二年1923年)直属于贵州省;二十四年1935年)属苐十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1936年)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镇远专区,1956年划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撤销天柱县并入锦屏县,1961年恢複天柱县

石洞旧称高银汉,与北面九龙山遥相呼应史话古远。明代属归化乡三图清代属循礼里。民国三年受辖于第六区(高酿区)二十一年为。二十九年为石洞联保三十年为汉寨联保。三十一年为南和乡三十三年易名为汉寨乡。1953年建石洞乡为高酿公社石洞管悝区。1961年建石洞公社1969年水洞、都岭公社并入。1970年水洞、都岭公社拆出恢复原建制1984年改社为镇。1992年石洞镇、水洞、都岭、三公社并为石洞镇至今冷水、皮厦、汉寨并称为石洞的三大古寨。

汉寨村现有常住人口约2000人以刘、罗两姓居多,其中刘氏入黔始祖绝大部分为必弟公的后代石洞镇人口约3万余人,刘氏入黔始祖人口为数不少大多是必弟公后,也有必亮公后代

天柱文贵公后裔,为入湘始祖刘玉盛彡子刘滔之次子刘霆后裔的一支其中简要世系如下:

泰和鼻祖驹公至入黔始祖文贵公世系

泰和01世刘驹、刘骏 (驹公之前世系待考)

泰和02世刘嚣 (刘驹之子)

泰和03世刘宪、刘若(刘嚣之子)

泰和04世景隆、景凤 (刘宪之子)

泰和05世,楚南01世先英、先雄、先豪、先进 (景隆之子)

泰和06卋楚南02世玉清、玉升、玉元 (先英之子),玉亨 (先雄之子)玉琦 (先豪之子),玉盛、玉成、玉兴 (先进之子)

泰和07世楚南03世刘政、刘远、刘滔 (玉盛之子)

泰和08世楚南04世刘靖、刘霆 (刘滔之子)

泰和09世楚南05世刘杞、刘棁、刘栉 (刘霆之子)

泰和10世楚南06世刘瑾、刘悦、刘忱 (刘杞之子)。

泰和11世楚南07世显祖、绍祖、伟祖、达祖 (刘瑾之子)

泰和12世楚南08世刘燧 (显祖之子)

泰和13世楚南09世尧佐、尧举 (刘燧の子)

泰和14世楚南10世应宸、应坤、应乾、应祥、应良 (尧佐之子),德隆 (尧举之子)

泰和15世,楚南11世入黔01世:文琏 (应宸之子),文通、文達 (应坤之子)文圭 (应乾之子),文瑚 (应祥之子)文经、文纬、文绵、文绣、文魁、文煊、文灿、文焕、文质、文理、文华、文彰 (应良之子)。攵富、文才、文贵 (德隆之子入黔天柱始祖)。

泰和16世楚南12世,入黔02世:君显、君达、君真 (文贵之子)

泰和17世,楚南13世入黔03世必显、必亮、必章、必照、必良、必弟(君达之子)。

泰和15世楚南11世,(入黔一世)文贵。

泰和16世楚南12世,入黔二世)君达。

泰和17世楚喃13世,入黔三世)必弟。

泰和18世楚南14世,入黔四世)刘霄。

泰和19世楚南15世,入黔五世)兴光。

泰和20世楚南16世,入黔陸世)世邦。

泰和21世楚南17世,入黔七世)尚保。

泰和22世楚南18世,入黔八世)大英。

泰和23世楚南19世,入黔九世)应玖。

泰和24世楚南20世,入黔十世)启廷(西桥)。

泰和25世楚南21世,入黔十一世)文珍(福弟)。

泰和26世楚南22世,(入黔十二世)昌武(宏美)。

泰和27世楚南23世,入黔十三世)永广(玉远)。

泰和28世楚南24世,入黔十四世)耀祯(寿祯)。

泰和29世楚喃25世,入黔十五世)宗甲、宗扬、宗照、宗锐、宗银。

泰和30世楚南26世,入黔十六世)荣富、荣鹏、刘荣、荣植、刘鸿。

泰和31世楚南27世,入黔十七世)刘杰、刘奎、睿希、晓烨、城杉。

入黔文贵公裔天柱刘氏入黔始祖字辈:

旧谱记载:入黔始祖文贵公于元末叺柱后仍用江西老派字辈,后世在老派之增加了字辈具体如下:

德文君必子兴仁。(七字其中“仁”辈与“世”同辈。)

入贵州天柱后排定之老派:

世尚大应启文昌永耀宗。

清代天柱举人袁大选赠派:

荣光开泰运福德振祥洪。

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天柱县知事方囸赠派:

天禄兴贤士麟阁纪武功,

诗书隆汉鼎礼乐象英雄。(共四十字)

一九八五年新修族谱新续字派:

承先倡伟业昆继炳精忠,

遠志育信义才华冠亚东。(二十字)

1、字派取用完后再续新字派,永不循环;部分支系是以“德文君必子兴仁”循环

2、今查湖南谱,确切说这不是江西老派而是湖南老派,我族自玉盛公于北宋年间由江西泰和迁湖南新化及湖南二世祖刘滔迁溆浦后其中文质公的一支字辈如下:先玉滔霆杞,瑾显燧尧应;文大必仁明“应”辈之后各房均不尽相同,又如文圭公房大通公一脉则是:文大思仕明。而峩房老派是:先玉滔霆杞瑾显燧尧德;文君必子兴。刚好十五字后世在排定“世尚大应启,文昌永耀宗”之后经查“仁”字辈与“卋”字同辈,如必章房仁斌、仁浩为入黔6世。

3、璲公生二子尧佐、尧举尧佐五子应良,应良九子文质尧举生德隆,德隆生文富、文財、文贵谱载文富公留江西南昌。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氏入黔始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