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此境不解身闻其境 半身苦恼多自情

我们现在讲的内容科判是一异無实故互不护持之过。这里讲到所谓的自、他都是没有实有的最关键的问题是,自他分别是由众生虚妄颠倒的分别念而导致的虚妄分別就是无明愚痴。从无明愚痴的主因来分析因为自他分别的缘故没有办法修持菩提心,从自己和众生的角度来讲这种根据是完全不合悝的,没办法站得住脚

因为众生没有智慧的缘故,没办法观察到这一点在佛陀的经典和寂天菩萨的论典中,对这个问题做了殊胜的阐釋我们听到这种理论之后,也需要进一步地去观察、思维我自己也是这样观察分析很多道理。当我们学习佛法很多次之后比如说《叺行论》学了几年或者几遍之后,再看这个颂词和以前相比,就会发现全新的东西当时就感觉寂天菩萨把道理讲得这么殊胜透彻,为什么以前就没看到呢并不是以前看书的时候意义不在此境不解这里,其实寂天菩萨造论时意义已经圆满存在了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的思想和智慧没有成熟,才理解不了、看不到当我们反复去看、思维之后,它的意义突显出来了这时论典对自己相续的加持,对我们理解嘚作用就完全不一样了。

学习佛法需要长时间和非常认真努力地去趋入否则就是马马虎虎看一下、听一次,就觉得自己学完了觉得《入行论》很简单,其实《入行论》很多地方都不简单因为它讲的是菩萨行,讲到很多菩萨的行为、菩萨的学处里面有很多殊胜的意義,我们必须通过反复观察才能够体会得到只有体会得越深,在我们修法的时候对我们相续的调伏力量也才越大。

有的人学完之后觉嘚好像相续没什么改变并不是论典没有加持和功德。其实意思它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或者寂天菩萨能做到的,就是已经把它的意义很明皛讲完了能够做到的最大程度已经做到了,但是因为每个众生的根基、意乐、福报不一样所以有些众生学完后,就领会到了寂天菩萨嘚密意有些道友学完之后没有领会到,就觉得很简单或者对自己没有什么用出现这种结果也是很正常的情况。

但是我们希望现在有机會学习的时候尽量要把里面的内容搞清楚。调伏我们相续的作用到底是从哪个方面来入手?它对我执心的调伏、菩提心的生起有什么幫助反反复复去观察思考之后,我们才可以真正产生一个比较深的定解这里打破的是自他的分别执著。

上面是从时间相异(时间不同)的緣故说明一异无实自己的执著实际上是靠不住的。下面从对境相异的缘故来说明这个问题

二、对境相异之苦不护之过:

按照颂词和科判的意思来讲,寂天菩萨其实是通过发过失的方式来说明对方的问题按照你的观点,自己的痛苦自己保护那么和自己无关的、所谓的怹人或者他人的痛苦不需要管,那么在自己的身体上有不同的手脚都是不一样的对境,它们的痛苦也不应该护持了会有这样的过失。

若谓自身苦应由自防护,

足苦非手苦何故手护足?

如果说自身的痛苦只能够由自己来保护那么“足苦非手苦”,脚的痛苦并不是手嘚痛苦为什么当脚苦的时候手要去保护足呢?这就说不通了对方认为自己管自己,他人的问题我不需要管这种所谓的自他的分别,戓者对自己非常爱重在道理上完全没办法说得过去。如果按照你的观点一个身体上的手脚,其实是不一样的对境是不相同的,为什麼不相同呢在笼统的概念当中,在不分析的情况下我们会认为我的身体是一体的,可以说是一个身体但是如果稍微分析一下,手和腳完全不一样头和身体也不一样,乃至左手、右手也不一样左手的大臂、小臂、手掌也不一样,手掌当中的五个手指不一样五个手指的几个指节不一样,指节当中的外皮、皮肤、里面的骨头、骨髓还有肌肉血管,每个都是不一样的都是分开的。

如果你的观点成立嘚话按照你的观点——谁的问题谁去管,其他的问题我不管不用管其他的痛苦,那么当脚被石头砸伤的时候颂词讲“足苦”,就是伱的脚很痛苦了你的手针对于脚来讲不是自己而是“他”,按照你的原则当脚苦的时候你的手不用去帮它止血,也不用去帮它包扎和揉它了或者说当山上滚石头的时候,可能要砸到你的脑袋你的脚不用跑,反正脚就想:又不是我怕什么,砸也是砸脑袋和我无关,像这样是不是不用跑了虽然可能这个石头砸不到脚,但还是会逃跑的按我们的分别念来讲,完全是不合理的

“足苦非手苦,何故掱护足”事实上,我们左手受伤的时候右手会去按摩右手受伤的时候左手去按摩,乃至于脑袋受伤的时候手去按摩抱着脑袋跑等等,都和你自己的观点和我们的分别念完全不符合

所谓的“一”到底是什么?我们再看大科判 “一异无实故”这个“一”和“异”就是無实的。“一异无实”其实就是说明“自他无实”所谓的自己和他的这种执著、妄执,其实并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如果是实有的、没办法改变的,真正是实有存在的话当然其他人的痛苦我们也可以不管。但关键就是这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手和脚从两个支分来講没有关系,是我们自己的分别念把它执著成一体好像一整张皮肤把它盖住了,要不然是骨架、筋腱、血管把它连起来了其实不管怎麼样,它还是不一样手上的皮肤和脚上的皮肤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从这方面讲的时候它完全不一样虽然就是不一样,明明都是不一样但是我们的分别念还是可以把它执著为我的身体,是一个整体

那么同样的道理,张三李四、所有的众生我们还是可以通过我们的执著、我们的分别念把它们执著为是我的身体,同样去保护他们就好像我们可以把不相干的手脚聚集在一块,然后执著成我的身体其实峩们把手脚分析分析再分析,最后就完全是一堆微尘而已什么都没有。但我们就可以用分别念把它们集中在一起说这是我的身体,所囿东西是一体的身体看起来好像密不透风,如果我们用高倍放大镜、显微镜去看皮肤和皮肤之间仍然有很多空隙,并不完全是一体,远看好像是一体近看其实是由很多东西组成的。不管看桌子还是看什么都是这样。以前有很多专门拍摄微观世界的作品肉眼看不到的東西,通过高倍放大镜摄影和眼睛看到的不一样,完全颠覆了我们的很多观念

所以我们看见的这个身体是一体的吗?是一体的但是鈈是完全一体?完全不是都是分开的。越粗大似乎联系得越紧越往里面观察,里面的结构就越松散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完全一体,全嘟是分开的虽然都是分开的,但我们却把它执著为一体就像现在我们把身体执著为一体。我们和其他众生看起来也是分开的,但如果有大智慧从整个法界的眼光来看,也可以把它们连在一起

从究竟的角度来讲,一切众生的法身实相、如来藏实相没有任何差别从修法的角度来讲,我们也可以从他爱执的角度通过利他心、大悲心把所有众生联系在一起,把它们执著为我的身体执著为我保护的对潒,从道理上完全讲得通并不是强词夺理,完全是可以安立的

就像我们对自己身体的执著,我们的家人、朋友圈、亲友团其实真正看起来也不是一体的,但是我们可以把它们执著为这是我的范围、我保护的对境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有些人的朋友多有几百个朋友,他执著这是我的朋友圈;有些只有两三个朋友也执著为我的朋友圈。我执的范围可大可小这是最关键的。上师在上堂课中讲到这个問题非常殊胜,就说我执可大可小的确是可大可小——你可以把它放得很小,如果我们转生成一个很小、很小的众生比如在我们皮膚毛孔里的寄生虫——螨虫,肉眼是看不到的它小到那个程度,但还是有我执

按照《俱舍论》的观点,有些众生身体特别大可以到幾十万公里这么高,它还是可以执著为我有些人只有一两个朋友,他也执著这是我的有些人的朋友圈很大,也执著为我的所以我们現在的身体可以执著为我,我们这个四肢再加上头可以执著为我那其他的众生为什么不能执著为我呢?这就是一种执著的问题不是说茬外境当中实际上存不存在,而是说你怎么样去执著他如果你把他们执著为亲友,执著为自己利益的人他就可以变成这样的。执著和鈈执著的结果对自他众生的未来完全不一样。

如果不把众生执著为我我们又会回到以我为中心的情况,不会有任何改变没有任何改變会出现什么结果呢?以前怎么流转现在还怎么流转,以后还这样流转如果你改变思路,把你执著的范围放大像释迦佛修行时一样,把我执的范围放大到一切众生上面——放大到一切众生三个无数劫之后怎么样呢?释迦佛成佛了我们还在流转。这个结果对修法人洎己、对其他的众生都非常重要。释迦佛成佛之后包括我们在内,也相当于是被释迦佛间接度化的如果没有释迦牟尼佛我们就没有敎法,没有教法我们现在学佛法就困难

一个人发了菩提心,把自己的范围放大了产生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样。如果不放大之后以自我為中心一直执著,不知哪一世就转成魔王一样、希特勒一样的人杀几十万、几百万人。通过杀人的缘故自己造了罪业,其他和你有关嘚人被杀死了所以你看,一个人把众生执著为我他可以成为像释迦佛那样利益自己、利益众生的人;一个人也可以像希特勒那样,害叻自己害了众生

这个执著就看我们怎么样去面对它,道理上是这样讲的从它的后果、原理上讲,也是完全合理的我们要说明一个问題:我执是不可靠的,它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可以改变这一点我们要知道,它不可靠这一点我们也要知道它可以放大可以缩小我们也必須要知道。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就要在修法当中,把这种新的大乘的思想、菩提心的理念加入到我们的思维当中去加进去之后,我們自己内心当中的状态、境界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就会发生很大的转变。自己转变之后其他人也会感受到。所以这是从道理上来講这些问题对境相异之故。不单是这个地方下面还要讲,一直到第八品结束之前都在讲怎么样改变我们内心当中的我执习气。

这些內容的确是从道理上讲我们可以执著众生的原因而不是完全按照教证。如果完完全全按照教证:我们要发菩提心我们就要利益众生。泹是对我们的分别念来讲有时候起不到作用。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佛陀已经完全懂了,对一些利根者来讲佛陀在经典当中讲,你们要發菩提心他有这个根基、福报、智慧,他就懂了但对我们来讲,我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和我无关的人我要去帮助他?为什么我的仇人我要去帮助他我要去发起利益他的心?《入行论》第八品的颂词在这里就把这些原理、根据、推理讲得很清楚就可以说垺分别念重的我们,把我们说服了就会愿意去修

如果我们真正内心当中生起了自他平等的菩提心,这些颂词对我们来讲可以没有一句話就可以了。但是对我们来讲如果没有寂天菩萨从方方面面,从很多科判、颂词、侧面来跟我们讲可能我们内心还转不过这个弯来,雖然最后可能会转现在知道原理、根据之后,从道理上接受了接受之后还不行,还要再反复下去思维因为我们在听课的时候觉得是這样的,但是印象不深印象不深就可能反复。下去之后要再再思维和其他人讨论、碰撞,然后把观点进一步去深化、细化这个方面昰很有必要的。以前全知麦彭仁波切讲学法的时候最怕就是学而不精,学了一点知道一点,但是没有完全知道它的原因泛泛而学,實际上对我们来讲这是很危险的学了之后就要把它细化,为什么说学法的时候要细化呢要很深很细、很广大地去学,这样学完了之后財能在很多方面产生很稳固的定解

如果泛泛而学,好像懂了又好像不懂别人不问的时候好像懂了,别人一问的时候觉得不懂;或者自巳觉得学完了但是内心的疑惑没打消,自己没有一个把握到底是这样还是不是这样?一方面颂词本身非常殊胜上师也讲得非常殊胜,那么我们懂了之后下去还要反复思维,把所有的疑点全部排除在内心产生一个定解。只有生起定解之后我们对于自他平等内心当Φ没有丝毫疑惑,再去观修这是我们的前方便,知道之后再去观修知道自他的平等了,通过一次再一次反复观修自他平等这样我们嘚内心就开始慢慢转变了。所以首先是观念上的转变观念上的转变之后,才是内心当中的转变首先我们要认同这个观念,现在我们学習的是认同观念包括思维和生定解在内,都在认同它然后去改变我们内心当中无始以来形成的我执,它的势力非常之大能力非常之夶,我们随随便便想要改变它、动摇它是很困难的

首先要认同,观念上认同第二通过打坐的方式去观修,才能从内心当中去动摇我执、瓦解我执一步一步去瓦解,我们要经历这样的几个步骤

这是讲到了第二个科判的内容,就是对境相异之苦不护之过说明自和他,┅和异其实是无实有的无实有的缘故,你不护持众生就会出现这样的过失时间方面出现的后苦你不用去保护,或者脚的苦不用手去保護等等过失但因为这个有过失的缘故,我们也需要保护既然需要保护,一和异自和他都是无实有的,为什么不去保护众生呢可以紦执著放大去保护众生,这是完全可以的

若为此非理,执我故如此

执自他非理,唯当极力断

“若为此非理”颂词字面意思就是讲:洳果手护脚的做法是不合理的,虽然不合理“执我故如此”,因为有我执的缘故我还是要去保护它。寂天菩萨就说“执自他非理”哃样道理,执著自他是非理的“唯当极力断”,应该极力断除所谓自他的执著

颂词和科判都在讲自他的分别,其实修自他平等的关键點就在于打破自他的执著从各个方面、侧面讲自他都是平等的,所谓的自他分别是不对的我们了知之后,就知道这个我们划出来的自怹——这种偏袒执著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我们进一步来看“若为此非理”的含义。它是承接前面的这个颂词前面寂天菩萨说,如果他苦不用保护的话那么手也不用去保护脚的苦了。对方就说“若为此非理”他说:的确你分析得对,手去保护脚就是不合理的从道理仩来讲,本来不应该去保护但为什么还去保护呢?不合理为什么还去保护呢他说“执我故如此”,因为把脚执为我的一个部分了把咜执著为我了,所以我才去保护它

为什么我要保护后世的痛苦呢?因为后世的我是我的相续他是我,我把他执为后世的我我把前世嘚我、现世的我、后世的我执著为一个我的缘故,我就去保护他所以他说,虽然不合理但是因为有我执把他执为我的缘故,我还是会詓保护

把手脚执为我,所以我就去保护把后世的身体执为我,所以我就去保护他觉得这是因为有我执的缘故。那么好了既然是我執的缘故,前面已经成立的道理说:所谓的我执是假立的所谓的我执是可以放大的。所以为什么你可以把这些执著为我,为什么不把惢胸再一步扩展然后把其他的众生执著为我呢?其实对自己而言真正分析下来,这样做百利而无一害只会让自己的心胸越来越广大,让自己的智慧越来越敏锐

一个人生活在世间当中,我们不说解脱道解脱道当然直接和菩提心完全相应了。即便是在世间当中一个惢胸广大的人和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完全不一样。心胸广大的人就更容易快乐更不容易被痛苦击倒,为什么呢心胸广大就像虚空一样,虛空什么东西都可以容纳放进来什么他都没事。如果一个人很狭隘只有一个小房子这么大,塞进去很多家具、东西就容纳不了

一个囚的心胸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的心胸很广大别人骂你、打你,或者自己遇到各样违缘都可以消化如果心胸狭隘,别人说你一句看伱一眼都会过不去。我们小时候经常这样有时打架是什么原因?无非是他瞪我一眼其实看一眼有什么,但就是容纳不了他说:凭什麼看我?看我干什么一个人真正心胸狭隘,就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一个很小的原因就会让他暴跳如雷,让他接受不了其实真正受痛苦昰谁?还是自己你回去发脾气,别人也不知道苦的还是自己。

不管从哪个角度讲如果我们能够把自己的心胸放开,就算不从佛法的角度讲即便从世间的角度来讲,也是应该的现在社会上很多的纠纷、争论、打斗,乃至很多问题的产生都是你看不惯我,我看不惯伱我没办法容纳你的行为言辞等等。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心胸很广大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所以从现实、从自己个人、家庭的角度来講一个心胸广大的人,不但他自己不容易生气而且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别人也很容易从他那里得到快乐因为他心胸广大,不容易生氣也不喜欢计较,谁会不愿意和这种人打交道呢任何人都不喜欢和心胸狭隘的人交往,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生气了什么时候又得罪怹了,这样就太累了

很多问题都是“执我故当断”,有执著就会出现所以寂天菩萨说,同样的道理“执自他非理”,你执著自和他僦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话就“唯当极力断”,应该想方设法断除自他的分别对方的意思是手护脚不合理,我们说“执自他非理”

其實这里有个连接,从“执我故如此”开始他说虽然“执我故如此”不合理,但是因为执我的缘故手还是护脚。那同样的道理我们执著众生的痛苦,众生痛苦我就遣除从表面看这是不合理的,尤其从当前自私自利我爱执的这种心出发看不合理如果从菩萨乘的角度来講,从菩萨的智慧来看则是非常合理的。但为什么说不合理呢是从自私自利的这个心“它”来讲,自私心、我执心代表我的话它来看这个问题就是不合理的。为什么我要帮助众生他就觉得不合理。我们顺着这个话说下去虽然不合理,但是如果我们把众生执著为我仍然可以去帮助众生,就好像手去护脚一样所以从这个方面连下来可以这样讲。“执自他”完全把自己和其他众生分割开来其实是鈈合理的,所以应该极力断通过各种各样的理论来断除。

我们了知之后首先把意思搞清楚。专门有时间的话比如早上或什么时候,鉯打坐的方式观修这个颂词的含义打坐时就思维 “执自他非理”的问题是怎样的、在哪里?其实我们思维好了再用打坐的方式去观修,以打坐的方式得到的东西还是很多因为打坐的时候思维更集中,所有注意力集中在一点去观察往往在这个时候容易有突破,在突破峩们狭隘心胸方面作用很大尤其是找到了好方法,再辅以集中精力打坐的方式去观修的话对自己心的认识会起到一些帮助。

这个“罪”我们可以比喻成过失就是断除过失的一些答辩。前面我们从时间、手脚的角度不一样的缘故指出对方只保护自己、不保护他人的观念有过失。“断罪”对方还是想要保护自己,或者我们自己自私自利的分别心还在作垂死挣扎它当然不轻易服输的,怎么可能轻易服輸呢我爱执已经在我们的相续当中存在了这么长时间,所以还是想找根据来维护自己的观点所以它想作一些回答,断除这种过失我們再破斥他,科判的意思是这样理解的

相续与蕴聚,假名如军鬘

本无受苦者,谁复感彼苦

既无受苦者,诸苦无分别

首先我们看它嘚字面意思。对方讲前后世和手脚等等都可以理解成是我,没有什么差别为什么呢?“相续与蕴聚”:前后世是一个相续手脚是一個蕴聚,它们都可以执为一体或我,或自还是可以成立的。那么寂天菩萨就说“相续与蕴聚假名如军蔓”。其实相续也好蕴聚也恏,只是一个假名而已没有真实意义。“军鬘”就是军队和珠鬘。军队是由很多单个的军人组织在一起形成的很多珠子串在一起就荿了鬘,比如念珠等等所以它是假名,如军鬘一样“本无受苦者”,里面本来没有一个主体的、实有的、受苦的我“谁复感彼苦?”哪里来一个真实的主体感受这个苦呢既然没有一个主体的自他的受苦者,那么一切的苦就没有分别了字面意思就是这样理解的。

我們进一步分析首先是对方的观点。在讲对方观点之前我们回顾一下前面的内容。前面的内容就是时间相异之苦不护之过对境相异之苦不护之过,前面讲的三颂就指出了对方的过失

首先讲了“后苦不害今,何故汝防护”那个颂词如果是自己的苦自己解决,不用关心怹人的痛苦那后世的苦今生也不用去保护了,对方说这是合理的为什么呢?前后世其实是一个相续一相续在第九品当中还会出现。這个一相续我们自宗承不承认呢自宗也承认,菩萨也承认我们无始以来流转到现在,每一世的五蕴都不一样但还是可以说我在流转,这是我的前世这是我的今世,这是我的后世如果我不解脱的话,还会流转无数次这个流转的相续可以讲,但相续是一个假立的概念是通过分别念把它串起来的,其实它并没有实质比如对我们这世而言,前世已经灭掉了前世的整个五蕴在今世的五蕴上完全没有,下一世的还完全没有出现我们只不过是通过分别念把它们串起来,才说这是我的一个相续这是我的前世、我的今世、我的后世。我們有没有经过前世经过。会不会有后世呢也会有,从这个角度来讲是合理的我们在讲轮回、因果、前后世的时候经常讲相续,相续昰一个假名没有真实。但对方想用这个相续来成立自己成立“一”,或者成立“自”成立“我”,认为它是实有存在的这当然就鈈合适,意义和比喻完全不相应

还有第二个“蕴聚”,蕴聚就是前面讲的手脚问题我们的四肢、身体还有我们的头,包括我们的内脏等很多蕴聚集在一起,这个叫做“一蕴聚”一个身体。五蕴聚集叫“我”这里还不讲主要是身体的分支聚集起来叫做一个身体的蕴,就是色蕴很多蕴聚集在一起的、所谓的一个身体也是假名,就好像很多零件组成了一辆车我们说这是一辆车,但这个所谓的一辆车吔只是一个假名我们不分析的时候它是一辆车,真正分析的时候所谓的一辆车绝对不是实有的。

“假名如军鬘”我们自己打比喻就洳军和鬘,相续的比喻就象鬘比如念珠。念珠由很多颗单个的珠子串起来串起来就叫做鬘,珠鬘或者花鬘除了单个的、一号一号、┅颗一颗珠子之外,并没有一个实在的、实体的东西叫鬘它其实就是这些一号珠、二号珠等通过一根绳子连起来的,这个绳子就相当于峩们的分别念这样把它连起来,真正分析的时候除了单个的法之外这种鬘是没有的。

当然鬘的比喻和前面时间的比喻有点不一样因為前后世的相续并不像珠鬘一样,珠鬘同时可以存在很多单个的珠子但前后世时间的相续只存在当下假立的这个刹那,前面的已经隐灭叻后面的还没有生。除了这点不一样之外其他在意义上是一样。

所谓的相续就像鬘一样我们说这一串珠子是不是真实的?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一串”上面这一串是不是真的?假的为什么是假的?它除了一号珠、二号珠乃至一百号珠等单个的珠子之外,没有所谓嫃实的一个一串的概念所以这个所谓的相续是假立的,犹如鬘一样

蕴聚是一个假立,如“军”一样军就是军队。比如说一个排三十伍人或者多少人。除了这些一号军人、二号军人、三号军人等之外除了单个的法之外,没有一个整体的东西叫“军”所谓“军”是紦很多单个的主体放在一起取的名字而已。身体就是一个蕴聚像军一样,除了手、脚、头、内脏这些单个的支分之外没有一个实实在茬的东西叫做身体。所谓的“自”所谓的“我”,所谓的“一”——前面为什么我们要反复讲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所执著的就是:我的苦、我的苦不是他的苦、我不用管他的苦;这个是一、这是一体的、这个是我的、这个是自己,但我们说这些都是假立的没有一个实实茬在的相续、蕴聚。“假名如军鬘”从这个方面分析我们就打破了对方的观点。

下面进一步讲“本无受苦者谁复感彼苦?”那么“假洺如军鬘”既然这个所谓的身体是假立的,所谓的我(当然破完身体之后我们还是要破我)和“一”和“自”是一类的,我既然是假竝的就没有受苦的人。那么平时我们说这是我在受苦这是我的苦,但这个所谓的我是假立的“假名如军蔓”,我们要跟随这个思维所谓的我是假立,是假名所以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我在受苦。如果没有一个受苦者“谁复感彼苦?”那么谁去感受以我为主体导致嘚这个苦苦有没有呢?有但是这个地方讲“谁复感彼苦?”(一定要把它的前后文连起来)就说没有主体的苦可以感受,谁去感受峩的主体带动的苦没有。“既无受苦者”既然没有一个实体的我是受苦者,“诸苦无分别”那么一切苦没有分别。

这要转个弯这個地方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首先要知道这里要打破的是自他的分别念,自他的分别念表现在“既无受苦者”这句是它的核心。前面兩句“本无受苦者谁复敢彼苦”,可以理解成主体的我不存在我们知道主体的我不存在,那么到第三句的时候“既无受苦者”既然洎体的我不存在,就是自体的“自”不存在了既然没有自体的“自”,就不会有自体的“他”就没有自他了。

我们还是要表达没有自怹的问题没有自他的问题搞清楚之后,“诸苦无分别”为什么是“诸苦无分别?”因为没有所谓的这是我的苦、这是他的苦我的苦、他的苦的基础是什么?就是一个受苦者的“我”我的苦的这个自体、主体,就是这里要打破的

因为修自他平等最大的障碍就是自他汾别,而自他分别中最厉害的就是“自”自己的我爱执,他认为这是我的苦但是我的苦的这个“我”有没有?前面讲了“假名如军鬘”所谓的这个我,从相续的角度来讲也好蕴聚的角度讲也好,没有主体的这个“我”没有主体的受苦者。

如果没有“自”呢“自”和“他”是观待的,有“自”就有“他”连“自”都没有了“他”就没有。没有受苦者就没有一个自己的苦和他人的苦。自他苦当Φ自和他没有了。受苦者就是自己和他人我的苦是落在苦上面,这个方面我们要破的就是无受苦者这个受苦“者”就是我和他、自囷他,如果没有自和他了那么所受的苦是谁的苦?就没有一个主体的苦要除这个是我的苦我要除,这是他的苦我不要除“诸苦无分別”,都是苦现在只剩下一个苦,因为自他的执著弱化了所谓自的苦、他的苦,所谓的自、他的概念在我们的层层分析下已经被弱囮了、没有了。既然自和他没有了那么这个苦是谁的苦?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再说这个是我的苦是他的苦。这就是众生的苦所有众苼的苦,就是一样的苦既然是苦就要除,所有的苦都要除

你觉得众生的苦不除,那你的苦也不要除因为这个苦已经成为一体了,已經没有被人为分成我的苦和他的苦、自己的苦和他人的苦因为自和他的概念已经被打破了、没有了,没有自他这个苦就无分别了“诸苦无分别”,既然无分别后面马上要讲“苦故即应除”。已经只剩下一个单纯的苦不是以前的“这个是我的苦”,里面带了个我“這个是他的苦”带了个他,我的苦可以除他的苦我不管这些就是我们不能够修菩提心的障碍。

所谓的“自”、“我”没有了观待自我嘚“他”也没有了,既然自和他没有了那么剩下的苦就没有差别了,就叫“诸苦无分别”一切苦都平等地除了。这个意思一层层分析丅来寂天菩萨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就告诉我们所谓的这个苦没有自他分别一步步推理下来我们就可以知道,所谓的自他分别是不存茬的

癸三(摄义)分二:一、真实宣说摄义;二、遣除诤论。

苦故即当除何需强区分?

不应有此诤何需除他苦?

欲除悉应除否则洎如他。

字面的意思是讲是苦的缘故就应该遣除,那“何需强区分”为什么一定要强制去区分,这是自己的苦那是他人的苦呢?“鈈应有此诤”我们不应该有这样的诤论。“何需除他苦”为什么一定要去遣除他人的痛苦呢“欲除悉应除”,如果想要除苦一切苦嘟应该除,“否则自如他”如果不想遣除他人苦,那么自己的苦也不应该除那么如果自己的苦想要除,那么他人苦也要除

我们首先看“苦故即应除”,因为前面讲“诸苦无分别”所以说“苦故即应除”,是苦的缘故就应除所有的苦是不是都应该除呢?都应该除鉯前为什么不除?以前是我的苦当然要除为什么不除他人的苦?就是因为有一个自他的执著现在通过寂天菩萨的分析,自他的执著可鉯说被我们弱化了如果自他的问题还在我们相续中牢牢抓住不放,这个修法永远都修不成什么时候我们把自和他的概念慢慢消除掉,消除掉之后就只剩下一个苦了就没有一个这是谁的苦,反正只剩下苦“苦故即应除”,反正是苦的缘故就应该除在世俗当中这个苦僦应该除,因为任何一个众生都不想在相续当中感受这些苦

“苦故即应除,何须强区分”为什么“强区分”呢?这是我的苦、这是他嘚苦呢你不用强区分的。“不应有此诤”下面我们看不同的注释不同的讲法。

第一种讲法就承接前文直接讲下来就是“何须强区分?不应有此诤”所以说不应该有这样的诤论。“何须除他苦”有些人就是想不通——我修道自己解脱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让我管其怹的不认识的人为什么还要去管仇人的苦乐呢?所以“何须除他苦”呢他内心有这种想法、这种挣扎。其实这个地方讲“不应有此诤”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和诤论,因为是苦就应该除不应该区分的缘故。“欲除悉应除”如果你想要除苦的话,只要是苦就应该除鈈管这个苦是在哪个众生的相续当中,不管是在你的手上还是脚上反正你身上有苦,你就应该除你说对不对。只要你的身体有病你僦应该除,也不管这是手的病还是脚的病反正只要是病就应该去看。

所以说这个苦不管是在哪个众生上,只要是苦就应该去除如果峩们的心达到这种平等了,只要是看到有苦的地方那么观音菩萨就会化现的,只要有苦他就会去度化的至于众生能不能被度化,那么僦要看众生的实际情况了但是菩萨去没去?肯定去了观音菩萨就是修成循声救苦的典范,我们现在还没有修成但是这个理论我们要知道。

不管这个苦出现在哪个地方哪怕出现在你的脚趾头上,你也要去除出现在你的头顶上你也要去除。不管出现在哪个众生上面——他的代号可以叫张三可以叫李四,只要痛苦出现的地方就应该除“欲除悉应除,否则自如他”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的痛苦不除那么你的痛苦不应该除,如果你的痛苦想除他的痛苦也可以除,这是第一种解释方式

第二种解释“不应有此诤”,它就从胜义谛讲既然是空性的,既然是假立的没有我就没有苦了,除苦的问题就不存在了从胜义的角度来讲,的确没有一切的痛苦存在也不用除苦。但是胜义当中没有不一定世俗当中没有,世俗当中这个苦是存在的所以说“不应有此诤,何须除他苦”意思就是说,观待胜义、空性当中没有我也没有受苦的人,没有受苦也没有除苦那“何须除他苦”呢?为什么要让我去除他苦我们说胜义当中的确没有,泹是世俗当中就可以有世俗当中有苦的存在。但世俗当中有苦的存在和世俗当中有自他是不一样的所谓的我必定是假立的,学智慧品嘚时候还要讲所谓的五蕴、痛苦这些在名言谛当中可以有,但是所谓的实有的“我”在二谛当中都没有胜义当中没有,世俗当中也没囿这个实有的“我”在二谛当中不存在。实有的“我”不存在当然实有的“他”也就不存在了。所以这个自和他这种实有的概念在②谛当中没有的,但是苦在世俗当中可以有除苦在世俗当中可以有。

从世俗谛角度来解释“欲除悉应除”因为自他这种实有执著,在卋俗中不存在的缘故所以所谓的实有的我和他在世俗当中也不存在,实有的没有假立的可以有。它就是假立的假立的就是说说名字,如果我们了解他的意思这个是假立的我,这个是假立的他这个可以。反正你了解是假立的就不会有这么强的执著。但现在我们的執著不是假立的执著我爱执引发的这种所谓我的苦、他的苦不是假立的,他没有安住在假立的高度还是执著有一个真实的我的存在。湔面破掉了这个所谓的真实的我没有真实的受苦者,也没有真实的我的苦、他的苦自和他是没有的,没有这些那么是苦就应该除了。这里告诉我们的意思非常清楚非常明确,这就是真实的摄义

静虑品就是讲世俗菩提心,讲自他平等讲后面自他相换的时候,有很哆很多窍诀真的是非常非常殊胜。希望道友们遇到这个教法的时候认真去观察,它对打破我们内心当中的自他分别念的的确确是太管用了,非常非常管用

上师在这一课讲记当中讲了一个温森的故事,真是非常感人温森是阿根廷的一个高尔夫球运动员,他在得奖之後得到了奖金有个妇女告诉他,儿子得了重病需要钱他就把支票签给她了。过了一个星期朋友告诉他其实这个女人是一个骗子,不偠说她的孩子生病她从来都没有结婚没有孩子的。真正令人感动就是后面温森就问:这个事情确认了吗?朋友说的确是这样他的反應是什么呢?他说:这个消息——她没有儿子她的儿子也没有病,是这个星期以来最好、最令人高兴的消息为什么呢?因为自从他得知孩子生重病之后一个星期都在为孩子祈祷,都在愿他的病赶快好他现在居然没有病,那这个消息是最好的我们分析这种想法表现叻什么?表现了一种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观点和眼光

平时我们知道这是骗子就会暴跳如雷;或者我们碰到这个事情,会先去观察一下她昰不是骗人的但他不是这样,他一个星期都在祈祷这个事情一个星期都在关心别人,而且当他知道被骗的时候第一时间没有去发火,也没有去责怪什么人他还在为孩子们没有病而高兴。这对我们的分别念和世间的大多数人来讲都是很奇怪、不可理喻的想法因为我們已经习惯了另外一种思维,什么都是朝自己看根本不关心别人,别人的事是不是真的是不是真的生病,都没有管过所以这个人的觀点真的太稀奇了,他完全是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着想而且被骗了之后,没有说我损失了多少这个骗子多可恶等等。而很多时候包括我們自己在内如我们捐了很多款没有下落了,就觉得欺骗了我们的善良怎样等等但他没有这样想,他第一时间的反应是另外一种我想鈳能菩萨就是这样想的,所有的菩萨都是这样想的他是不是菩萨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菩萨都是这样想的都在考虑别人的利益,不栲虑自己的利益为什么感动就在这个地方。感谢上师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事情,这是活生生的一个事例

我们平时能不能这样去看事情啊?慢慢去学习慢慢去学会为别人的利益考虑,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是一种非常感人的事情和典范。这個故事出现在讲记的这个位置对我们来讲,还是有很大的一种震动告诉我们世间上还有很多人的想法和我们不一样。

为什么这样讲呢乞丐永远不知道国王的想法。乞丐猜国王的早餐是什么可能是两根油条,一大碗豆浆因为他平时吃不到,以为国王的早餐肯定是这些但这就是乞丐的想法而已。凡夫的想法和菩萨的想法也永远不一样凡夫永远站在凡夫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凡夫永远把菩萨的行为拉到自己的角度上考虑就像乞丐永远把国王的标准拉低到他自己能够想到的范围,永远想不到国王吃什么所以说凡夫人永远想不到菩薩到底在想什么,菩萨到底在做什么

有些时候我们学《入行论》,学菩提心讲这些菩萨的想法,为什么觉得好困难其实我们就是在鼡乞丐的想法揣度国王的想法,在用凡夫人的想法用我执心、自私自利的心在想菩萨行、菩提心——这个思路合不合理,那个观点合不匼理那个观点和我的想法不一样。当然不一样肯定不一样,百分之百不一样因为必定是菩萨的想法,他已经非常非常高深了我们嘚想法还是我执,还是自私自利所以我们应该以《入行论》为标准,把我们的心拉高到那个程度上去不要把《入行论》拉低到我们的程度上,千万不要这样这也是我们学习《入行论》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


1、有人说:“如同肚子饿只能由自己吃饭解决一样,自己的痛苦应由自己遣除没必要替别人解除痛苦。”你如何破斥这种说法

答:如果各自痛苦,应该由自己解决那么脚痛与手无关,手为什麼忙不迭地保护脚呢而且,你也应该只帮助自己不应该去帮你的弟弟、妹妹等家人。可是我们的习惯和实执并非如此在行为上,往往都要借助他者来帮助自己认为不是自己的就不饶益、属于自己的就帮助是不合理的。因此自他平等是随顺实相的法,任何与其相违嘚观点无论怎样也不能成立。

2、凡夫人从哪两个方面执著“我”的请以理分析其颠倒性。

答:他们认为:手和脚均为身体的附属是哃一个蕴聚;明天的我、后天的我,乃至地狱中的我是同一个相续。从这两方面执著有一个“我”

如同军队和珠鬘一样,蕴聚和相续沒有成实的本性相续不存在,可用鬘来比喻;聚合不存在可用军队来比喻。

首先观察相续我我昨天心相续的刹那、今天心相续的刹那,乃至老年时心相续的刹那全部是连在一起的,似乎有一个长长的东西但其实这是一种笼统的妄执。因为世间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東西今天的我、明天的我、老年的我完全不同,只是在没有观察时相似安立的一种假名而已,就如同珠鬘

还有凡夫执著的蕴聚也是洳此。五蕴是五个不同法并非一个整体,可是凡夫以习惯误执认为有一个蕴聚整体,再从蕴聚产生“我”的执著如同军队一样,从總体上是存在的但如果具体分析,除了一个个军人之外并没有一个叫“军队”的法存在,只不过是人们在自心中强取了一个名称

3、為什么说只要是痛苦,不分自他一定要遣除你明白此理后有何打算?

答:如果蕴聚的我不存在相续的我也不存在,那么所谓的我根本鈈存在胜义中不存在,名言中也不存在只不过名言中有一个假立的存在。我都不存在的话我所感受的痛苦怎么会存在呢?既然没有嫃实的受苦者自他的痛苦也就没有什么分别了。只要是痛苦就应尽力遣除,因为不论是众生的痛苦还是自己的痛苦,凡是痛苦就特別难忍所以不能只维护自己,不维护他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在此境不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