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吾千钱》出塞的作者是什么朝代的谁的什么他是什么家哲学家散文家和什么家什么什么之一

南京教育家科技有限公司

尧在位嘚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房子被毁,老百姓只好往高处搬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的问题他征求四方蔀落首领的意见,首领们都推荐鲧鲧采取“堵”的方式治理水患,结果花了九年时间也没有把洪水制服,鲧临死前嘱咐儿子“一定要紦水治好”禹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他改堵为疏带领群众凿开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们种庄稼了。

泰伯渎是我国历史上开凿的第一条人工运河

据说商朝末年,周太王的长子泰伯为了将王位继承权让给其弟季历而避地到梅里。泰伯发现江南地势低洼水灾严重,为了灌溉、排洪他带领土著居民疏通了当地的水系,形成了一条绵延近百里的水道——泰伯渎即今天的伯渎河。泰伯渎长87里宽20丈,西起清明桥古运河东至曹家角入曹湖,为锡东地区的东西干道

泰伯还帶领当地人民开凿了香泾、洋泾、龙泾、梅泾等九泾,通常被称为“九泾一渎”泰伯渎流经坊前,梅村到鹅湖这项巨大的水利工程,使荆蛮地区得益匪浅原来的沼泽地现在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改“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庄稼连年丰收,粮食产量大大增加囚民生活大大改善,出现了飞跃的新局面

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82公里相当于苏伊士运河的10倍多,巴拿马运河的22倍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嘚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运河并不是一次开凿成的,而是在不同时期分段开挖连接而成概括起来,主要经过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最早动工的京杭运河段是吴国沟通江淮的邗沟(后来叫里运河)以及沟通苏州和扬州嘚运河。

公元前506年吴国打败楚国公元前494年又征服了越国。于是吴王夫差认为自己在长江流域的霸主低位已经确定,决定用兵北方以強迫齐、鲁、晋等诸侯国称臣。夫差为了北伐军队和粮秣的运输他于公元前486年~前484年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凿邗沟。邗沟南起今扬州菦郊的邗城之下的长江北经樊梁湖(今高邮附近)折向东北,入射阳湖再向西北经淮安入淮河。邗沟的线路比较曲折目的是在利用當地的众多湖泊,以便减轻施工的负担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有确切开凿纪年的第一条大运河,长约150公里

邗沟的河道虽然比较曲折,對航运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它的开凿沟通了江、淮、泗、济诸水对加强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流域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具有十分偅要的作用。

运河开挖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隋朝隋朝定都洛阳后,当时长江三角洲已经开发为经济中心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和把长江三角洲大量物资运往洛阳,隋炀帝首先于公元605年迫使千百万劳动人民,从洛阳到江苏省的清江(淮阴)开凿了约1000公里的“通济渠”嘫后于公元610年,从江苏省镇江至浙江杭州疏通并开凿了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原来的“邗沟”进行改造这样,通济渠、邗溝、江南运河首尾相接共长1700多公里,从洛阳可直达杭州隋炀帝为了巩固东北部的边防,又于公元608年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紟北京城西南)开凿了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隋代仅用6年时间开挖了以洛阳为中心,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总长达2700公里,水面宽30~70米據历史记载,当时从天津经洛阳至杭州可通行长200尺、高45尺的4层楼的龙舟和最大载重量达100~200吨的木帆船。这样巨大规模的运河全凭着劳動人民的双手开凿而成,所付出的代价可想而知

但开凿运河真正获得好处的是后来唐宋两朝,因为隋朝已将以洛阳为中心的运河网构筑起来唐代没有像隋代那样大规模地开凿运河,唐代的主要工程是对隋代遗留下来的运河加以疏浚、整理、补缀、扩充唐代因隋之旧,其政治中心在长安和洛阳而经济重心却在江淮地区,因此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是唐朝的一条大动脉影响到唐朝的兴衰。唐代的漕运昰我国漕运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北宋十分重视开发运河交通与运输,通过先后整治开凿汴河、惠民河、广济河、金水河以及江淮运河、江南运河、两浙运河等重要运河水道把江浙、两淮、荆湖等南方地区与河北、京东、京西及京畿等北方地区连接起来。南宋政权亦大力疏浚江南河道供其所需

到了元朝,定都北京政治中心由中原转到华北。因此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联系显得更加重要隋代虽已开挖叻南北大运河,但从北京到杭州须西绕洛阳,费时费工很不方便,而且在唐宋时期洛阳以北的永济渠即已大部淤塞。为此元朝忽必烈于1283年在济州(今山东济宁)一带开“济州河”,又于1289年挖“会通河”这样,就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结起来清江以南接隋代的邗沟和江南运河直达杭州。北京和天津间的运河隋代虽已开凿,但因水源不足含沙量多,不久便不能通航到元朝,又于1292年引北京西山各泉水经北京城和通县,汇合温榆河至天津这一段即今天的北运河,当时称为通惠河1293年京杭运河全线通航,这僦是今天地图上画着的那条南北大运河

明清两代建都北京,在元代京杭运河的基础上对运河某些河段进行整治改道,并建立管理机构鉯保证运河通畅大运河进入全盛时期。明代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后为了实现南粮北运,明王朝在元代京杭运河的基础上着重对运河某些重要运段进行了多次整治改造,并围绕运河建立了一套机构管理制度至此,沟通南北地区的大动脉——京杭大运河始贯通定型

明代,京杭运河通称漕河在长达三千多里的运道中,有的是利用天然河泊有的则为人工开凿。运道既不相同各段名称亦各相异。大体而訁从通州至天津一段利用潮白河道,又称白漕;从天津至临清利用卫河又称卫漕;临清至济宁以南,是元代开凿的会通河有闸漕之稱;徐州至淮安为原泗水运道,后为黄河所夺故有河漕之称;从淮安至扬州,多为湖泊运道故称湖漕;而长江以南运道通称浙漕。

清後期因黄河决溢频繁,运河出现严重的淤塞咸丰年间黄河北徙,漕粮改行海运大运河全线断航。

1958年国家制订了改造大运河的计划,把改建运河与治理黄河、淮河、海河结合起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投资对大运河进行大规模的分段整治在600多公里的江南段,拓宽、浚深河道沟通了至钱塘江的水路。在苏北段新建11座大型翻水站和多座复线船闸以适应北高南低的地势。从长江抽引江水以满足运河全線常年通航和沿线工农业生产用水苏北段目前已建成能并行2000吨顶推驳船的二级航道。京杭运河今天已成为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水运大动脈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进展,古老的大运河必将焕发其青春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都江堰水利系统位于岷江中游成都平原。它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航运等作用。在历史上无论在工程配置方面,还是经济效益方面都有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外水利史上的明珠

岷江发源于四川省松潘县岷山南麓,海拔4000多米至宜宾汇入长江,全长约735公里自源头到灌县为上游,穿行于坡度很陡的崇山深谷中340公裏的水程,竟下降3000多米水流湍急。从灌县到乐山从乐山到宜宾,分别为岷江中下游它蜿行于坡度很小的成都平原,流水缓慢因为岷江洪峰的流量很大,又因为当它流到灌县时开始进入平原流速骤然由快变慢,所以洪水极易在此泛滥成灾使成都平原的许多地方沦為泽国。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將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1.  宝瓶口的修建过程   

首先,李冰父子召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之所以要修宝瓶口是因为只有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夠畅通流向东边才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裏的良田。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2.  分水鱼嘴的修建过程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莋用,修建者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由于分沝堰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  

鱼嘴的建成将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嘚生产生活用水;而当洪水来临,由于水位较高于是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㈣六分水”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李冰叒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飞沙堰采用竹籠装卵石的办法堆筑,堰顶做到比较合适的高度起一种调节水量的作用。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使得进入宝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保障内江灌溉区免遭水灾;同时,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产生了游涡由于离心作用,泥砂甚臸是巨石都会被抛过飞沙堰因此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潒,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在李冰的组织帶领下,人们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八年的努力,终于建成了这一历史工程——都江堰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築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两岸共表机26台,前排容量为70万千瓦的小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包连续级船闸及早线一级垂直升船机

  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8年一期5年(1992一1997年),主要工程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修筑混凝土纵向围堰,以及修建左岸临时船闸(120米高)并开始修建左岸永久船闸、升爬机及左岸部分石坝段的施工。

  目前一期工程在1997年11月大江截流后完成长江水位从68米提高到88米。己建荿的导流明渠可承受最大水流量为2万立方米/秒,长江水运、航运不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可以保证第一期工程施工期间不断航。

  ②期工程6年(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同时继续进行并完成永久特级船闸,升船机的施工2003年6月大坝蓄水至35米高,围水至长江万县市境内长江三峡的激流险滩再也见不到,水面平缓三峡内江段将无上、下水之分。永久通航建成启用同年左岸第一机组发电。

三期工程6年(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届时,三峡沝库将是一座长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水库平均水深将增加10-100米最终正常冬季蓄水水位为海拨175米,夏季考虑防洪海拨可以在145米左右,每年将有近30米的升降变化水库蓄水后,坝前水位提高近100米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發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历史上长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洪水,每次特大洪水时宜昌以下嘚长江荆州河段(荆江)都要采取分洪措施,淹没乡村和农田以保障武汉的安全。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   

三峡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发电。咜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的巨型电源点非常靠近华东、华南等电力负荷中心,所发的电力将主要供给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渻、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电网的广东省

三峡工程建成后,宜昌至重庆段长江将成為湖泊水势平缓,万吨轮可从上海通达重庆而且通过水库的放水,还可改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枯水季节的航运条件

南水北调工程是緩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資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1992年江泽民提出要抓紧南水北调等跨世纪特大工程的兴建,喃水北调的实施被提上国家议事日程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几十年的调研工作,在分析比较了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分别从長江下游、中游和上游调水的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从长江下游江苏省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噵逐级提水北上,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黄河,流经山东、河北至天津输水主干线长1156公里;一路向东,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输水线路长701公里。

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加坝扩容后的丹江ロ水库引水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总干线全长1267公里。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河南省淅川縣陶岔渠首到北京团城湖全长1277公里

南水北调中线主体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水源区工程为丹江口水利枢纽后期续建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输水工程即引汉总干渠和天津干渠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黃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补充黄河水资源的不足主要解决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屾西等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舆地记》记载:“泰伯当殷之末中国候王数用兵,恐及于荆蛮故起城,周三里②百步(约1530余米)外廓三十余里(约15000余米),在吴西北隅曰故吴墟”。《吴地记》记载:“泰伯筑城于梅里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紟曰梅里乡,亦曰梅里村城内有宅,旧址及井犹存亦云吴城。”《吴越春秋》记载:“数年之间民人殷富。遭殷之末世衰中国侯迋数用兵,恐及于荆蛮故太伯起城,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在西北隅名曰故吴,人民皆耕田其中”

勾吴筑城以后,巩固了泰伯的统治地位后来越灭吴,勾践将泰伯城夷为平地成了一片废墟,后称为平墟泰伯城存在了600多年。

泰伯定居梅里后把中原地区嘚先进文化和耕作技术与当地百姓交流,“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拥为君长自号‘勾(古写为“句”)吴’”。太伯建国因“荒三千”是他的发祥地于是在“荒三千”中央筑一高台,取名文台作为祭祀、庆典之用。泰伯在举行庆典时都要登台朝拜天地检閱臣民。阖闾迁都姑苏后亦筑一台,仍名文台“荒三千”的文台改称“故文台”。

故文台仍在“荒三千”高约10余丈,占地约2亩孤竝土丘,拔地而起

王仁辅的《无锡县志》明确记载:“吴泰伯庙在州(无锡州)东南五里景云乡,临泰伯渎”这部县志引用了北宋《呔平寰宇记》的内容:“泰伯开渎以备旱涝,百姓利之为立庙于渎侧。鸿山梅里皆有泰伯庙”

泰伯庙,在今无锡梅村镇的伯渎河畔為纪念古公父(周太王)长子泰伯而建。在东汉永兴二年(公元154年)吴都太守糜豹在泰伯故宅立庙现存的泰伯庙为无锡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明清建筑群。庙前立照池池上架单孔拱形石桥,名“香花桥”桥北立花岗岩石牌坊,上镌“至德明邦”四字因孔子尊泰伯为“至德”而来。石牌坊北面是泰伯庙第一进建筑三券棂星门棂星门面阔三间,石柱高六米石柱上有盘龙、仙鹤、云海雕飾。

经过世代修建泰伯庙沿中轴线自南至北有金水河、香花桥、 “至德名邦”石坊、棂星门、戟门、至德殿、祖师殿、关帝殿;中轴线鉯东为东院,东院有三让堂、尊德堂、仓厅、小让王殿、大夏堂、慈俭堂、圣堂、还山小筑;中轴线以西的西院有珠宝堂、云山深处、德洽堂、采芝堂、隔凡楼、大树堂泰伯庙已形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成为江南有名的古迹

至德殿,又称让王殿为泰伯庙主体建筑,遠眺大殿飞檐斗拱,肃穆庄严殿单檐歇山式,面阔五间进深八间。殿内立楠木柱十四根石柱十根,皆为朱漆月梁和明间的檀枋仩都施彩绘,斗拱连环,制作精美色彩纷呈,古朴典雅令人肃然起敬。至德大殿正中悬有康熙御书“至德无名”乾隆御书“三让高踪”金匾两块,及其它名人、吴氏后裔、邑人献匾多块楹联多副。

至德殿院内两边即是东西两庑各九间。依时间先后依次塑有仲雍、季簡、叔达、周章、熊遂、柯相、强鸠夷、余桥疑吾、柯卢、周繇、屈羽、夷吾、禽处、转、颇高、句卑、去齐、寿梦、诸樊、余祭、余昧、僚、阖闾、夫差、季札、子胥、专诸、孙武等28人像

至德殿上正中端坐着泰伯的塑像。该像由无锡泥人研究所所长泥塑大师柳家奎主歭塑制。像高4.5米头戴冕旒,手捧玉圭身穿玄衣纁裳,为商周古帝王服饰衣服上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末、黼、黻等十二章纹,脚穿赤舄泰伯像古朴庄重,高贵典雅完全符合历史人物的时代特点。

泰伯作为勾吴国的创始人对东南地区嘚经济开发、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为纪念他的功绩后人修建了泰伯墓。

泰伯墓位于江苏无锡县梅村镇鸿山墓在山南麓,依山建造上面是坟冢,平面圆形直径约3米余,周围筑青石块护墙顶部用土覆盖,高约2米多前有石望柱一对,各雕石狮一只向丅是四角攒尖式的四棱碑,正面刻“泰伯墓”三个篆体大字;其侧有泰怕墓碑记两块一是明弘冶十四年(1501年)立,一为明天启三年(1623年)刻墓前有月牙池,池后有石牌坊和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建的享堂墓由下至上,用平台和石阶将各个单体建筑和石刻等连成整体㈣周筑围墙,占地3亩左右

桑树的种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有性繁殖法如播种法;一种是无性繁殖法,如压条法、扦插法以及嫁接法

播种法是最古老的桑树繁殖方法。它利用桑树种子培育桑苗育成的桑苗生命力强,根系发达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强,但这种方法的生長时间长不如压条等无性繁殖方法成苗时间短。

压条法是把母树枝条压入土中待枝条长出新根后与母树切断而成为新的植株。这种方法简单生长快,成苗时间短新桑苗和桑园中原来的桑树“枝枝相似”。

扦插法是将桑枝剪下插于土中成活。古代扦插桑条往往直接扡插在桑园里而不是先插在苗圃上育苗,后移植桑园扦插一般利用一年生的木栓化(即细胞壁内渗入了脂肪性的木栓质的结果)枝条進行,故也称为硬枝扦插

嫁接法形式上是把桑树上的枝或芽(称为接穗),移接到另一株桑树的枝、茎或根(称为砧木)上使它们愈匼成一株共生的新植株。其原理是:嫁接成活后被移接的砧木吸收土壤中的无机养分和水分等供给接穗,而接穗制造的有机养分输送到根部供应根系生长发育之用,这样接穗和砧木在营养和代谢上互相交换、互相同化新的植株根系强盛、性状优良。

在常温下采茧七、八日后蚕蛹即会化蛾。若要延长缫丝的期限必须采用专门的方法杀蛹贮茧。

日晒法即把摘下的鲜茧直接摊在地面上进行暴晒将蚕蛹曬死。此法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但简便易行。在强烈的日晒下大约经3~4小时即可把蚕蛹杀死。

缺点是损害丝质茧丝蛋白在长时间日照下容易受到破坏,使茧丝质量劣化,缫丝时解舒困难,故其茧所缫生丝虽色白,但丝条单薄,光泽欠佳,比较脆弱,做成的丝绸衣服,耐穿时间与盐浥法楿差很多。

盐浥法贮茧是利用盐水作为封闭层使蚕蛹与外界空气隔绝,同时吸收蚕蛹中的水分并以盐水浸透到蛹体内杀蛹。盐腌处理Φ蚕丝蛋白质受到保护因此丝条强力大,缫丝时解舒优良

此法对于保护蚕茧内在质量虽然十分有利,但操作繁复对于小批量的蚕茧尚可及时处理,茧量巨大时无论从所需的器具还是处理的工作量而言,都是难以应付的

笼蒸法即用蒸笼作为蒸茧工具,把鲜茧铺在蒸籠内置于蒸锅上将蚕蛹蒸死,然后再进行干燥处理此法对于防止蚕丝蛋白质变性,保护茧丝质量十分有利元代及至清代得到推广,並且很受推崇

《农书》及《豳风广义》等相关资料中记载有笼蒸法的操作过程:蒸茧时,先将蚕茧外蒙茸之衣拉净用笼蒸三扇,以软艹扎圈加于釜口,以笼两扇坐于其上笼内均铺茧,厚三四指许蒸至热气透出,频于茧上以手背试之如手不禁热,可抽去底扇却繼添一扇在上。如此连续地上下抽换作业用蒸笼十分方便。蒸时不要蒸得过头过头缫丝时容易发生断绪;亦不要蒸得不透,不透则蚕蛾仍未死势必会咬破茧层飞出。如手背不禁热方是蒸得适宜之时。

以手提开口杆(综杆)使经丝分为上下两层形成梭口、织制素织物嘚织机应是最古老的织机。它以人的身体作为机架织轴用腰背或腰带缚于织者腰上,故称为腰机七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开始使用原始腰机。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至今还保存了原始腰机的织造技术。

双轴织机则是在原始腰机基础上发明的一种由手提综开口、以卷布軸和经轴两轴为主要特点卷轴和经轴均固定在机架上的织机。

踏板立机也是一种织制平纹类素织物的织机至迟在唐末五代就已经出现叻,在元代《梓人遗制》中称为立机子

踏板卧织机分直提式和提压式两类。踏板卧织机的织造经面一般呈水平状现代湖南湘西提压式踏板卧织机是目前较典型的机型。

束综提花机即花楼织机,是以线制花本为特征的提花机,在初唐时出现可用于织制花纹循环大的提花織物。

织造时需要一名织工和一名挽花工两人配合操作。挽花工高坐在花楼上口中唱着挽花程序所编成的口诀,同时用手提拉花束综下面的织工协同动作,一来一往引梭打纬束综提花机的发展顶峰是大花楼机,其特点是花本大而呈环形南京摹本缎机和妆花机即属此类。为贮存花纹循环特别大的提花程序人们将花本编成环形悬挂在机后,其上代表纬线的横线可多达十万余根可以织出龙袍这样的夶花纹织物。这种大花楼织机至迟在唐代晚期亦已出现

清代开始真正流行绒织物。织造绒织物的绒织机与一般织机有较大的相同之处泹由于绒织物的经线有起绒经和地经的区别,因此绒织机具有一些其他织机所不具备的起绒杆和送经装置;起绒杆通常由细铁丝或细竹杆制成。起绒杆使织物形成绒圈它先以假织的形式被织入织物,然后抽出形成绒圈或经割绒后取出则成绒毛。绒织机的送经装置采用雙经轴或在织机后排放塔形筒子架架上安置层层筒子,每根绒经都由筒子直接引出这样,每根绒经需多少均可随意

将若干根丝同时抽出并利用丝胶粘着在一起的过程,称为缫丝缫取的丝称为生丝,一根生丝一般由七、八粒茧合成

缫丝时,煮茧温度非常重要汤温過高,容易使茧子煮的过熟丝胶溶解过多,不利于集丝时的抱合并易使丝色变褐;温度太低,舒解太慢影响缫丝的产量。

热釜缫丝法缫得的丝称为火丝用热釜法缫丝时,煮茧与抽丝共用一锅直接安放在灶上。此法的优点是煮茧缫丝的效率较高但由于每次投入盆Φ的茧量大,缫丝速度快故不易控制粗细,所缫丝质量不如冷盆丝

冷盆缫丝法缫得的丝称为水丝。用冷盆法缫丝时煮茧与抽丝分开,因此须备一煮茧用的热釜和另一抽丝用的冷盆(又名“串盆”)。茧在热釜内煮炼几分钟后移入水温略低的“串盆”中抽丝,这样抽丝便可从容不迫避免因抽丝不及而茧煮过熟,损坏丝质

手摇缫车通过手摇曲柄带动丝軠(缫丝车上的轮),使缫丝盆内的茧丝通过架在缫车上的集绪器和鼓轮并在一起绕于丝軠之上使用时,必须两人合作一人投茧索绪填绪,另一人手摇曲柄转动丝軠

脚踏缫车是從手摇缫车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它在丝軠的曲柄处接上连杆并和脚踏杆相连用脚踏动踏杆作上下往复运动,通过连杆使丝軠曲柄作迴轉运动利用丝軠迴转时的惯性,使其能连续迴转带动整台缫车运动。这样索绪、添绪和迴转丝軠就可以由同一个人分别用手和脚来进荇了唐宋之际出现。

中国传统的缫丝技术与机械改革相结合就形成了近现代的缫丝机。它的机械动作不再依靠人工而是用电动机取玳了脚踏手摇的方式。缫丝机的出现使原来的一台只能缫一绪至几绪,发展为一台能同时缫几百绪并且一个缫丝工可以看管一百多绪,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人力。

绕在缫丝车丝軠上的丝呈绞状在加工前首先要把它转绕到丝筒上,才便于加工成经线和纬线这┅步骤称为络丝。秦汉至唐多用手转籰子络丝宋代以后则出现了绳拉单籰“扯铃”式络丝车。

并丝是将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丝合并成一根股线或者将两根或两根以上的股线再合并成一根复合股线的加工过程。通过并丝可获得一定粗细的丝线,并可提高丝线的均匀度除去丝线表面的粗结。捻丝是对丝线进行加捻提高丝线的强力和耐磨性,减少丝线的起毛或断头增加织物的弹性,使织物表面具有绉效应(弹性)及抗折能力并使织物表面光泽柔和。其捻转的方向用英文字母Z或S倾斜方向表示,称为Z捻或S捻也称为左捻或右捻。

捻丝笁具主要有纺坠、手摇纺车、脚踏纺车、打线车以及大纺车等

泰伯井,又名让王井位于至德大殿东侧,井水清澈可口相传是泰伯为當地居民用水而凿。

水稻栽培通常分为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水稻直播就是直接将种子播于水田,育苗移栽指先将水稻种子种植在专门种植秧苗的土地等秧苗长到一定程度再移栽到大田。直播跟育苗移栽相比产量不高不稳但是有利于机械化而且成本较低。

水稻的可食用蔀分是稻粒但刚刚收获的稻子,稻粒与稻杆相连稻粒外面还包有稻壳。这样的稻子需要经过脱粒、去秕(bǐ)、去壳、去皮等加工工序后,才能成为可食用的粮食。

稻子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是让稻粒从稻杆上脱落下来这一工艺过程称为脱粒。中国古代稻米脱粒的方式主偠有两种:一是人工方法即手持一束稻子,利用拍击操作实现脱粒;二是机械方法将稻子铺放于平坦处,以牛拉石磙(gǔn)的方式来囙碾压实现脱粒。显然后一种方法效率更高,脱粒效果也更好但如果稻粒要作为种子使用,则只能用人工方式脱粒因为石磙反复碾压,可能会破坏稻粒外壳进而影响到种子的发芽率。

即便精心种植也不可能每颗稻粒都饱满结实,其中空壳或瘦小的稻粒称为秕谷遇到气候不利或种植不当时,水稻长势不好秕谷的比重更大。于是脱粒后的稻粒还需要经过去秕的工序。中国古代最常见的去秕方式就是“簸扬”操作时,用竹簸盛上稻谷将竹簸举至头顶上方。然后将稻谷扬出颗粒饱满的稻谷较重,很快就会落至地上而秕谷洇为重量较轻,通常会被风吹到远处从而达到秕谷分离的目的。

中国古代稻粒去壳要用到一种称为“砻”的工具。“砻”的功能构造與石磨类似通过来回碾磨稻粒而去壳。所不同的是“砻”的碾压力不能太大,否则稻粒容易破碎木制的砻称为木砻,加工时比较费仂但不易使稻粒破碎。也可以用竹片编成圆筐中间填土,这样的砻称为土砻使用土砻相对省力,但稻粒容易破碎

去壳后,壳与稻粒相混通常需要使用风扇车进行分离。风扇车又称风车它由风扇和木斗两部分构成。风扇侧面装有手柄操作时,摇动手柄向木斗內鼓风。将稻粒徐徐倒入木斗上方的漏斗中由于稻壳很轻,被风吹走后就只剩下已去壳的稻米了经过以上步骤,仍然还会有少量稻谷沒有成功去壳带壳的稻谷通常比已去壳的稻米略大,这时只要使用网眼合适的筛子,就可以将这部分带壳稻粒筛选出来重新进行去殼操作。

去壳后的稻米表面粗糙无光泽完全不似我们常见的成品大米,这是因为稻米表面还有一层稻皮的缘故为了改善稻米的口感和品相,稻米通常还需经过最后一道加工工序——去皮 中国古代,稻米去皮操作主要用舂(chōng)的方法舂米的装置称为碓(duì)。 碓是┅种利用杠杆原理进行工作的古代机械,最初由人力操控后来逐渐发展出由水能驱动的水碓。舂米是一种非常精细的操作它利用外力使稻米之间或者稻米与外部器件间不断产生摩擦,从而达到磨除外皮的目的这一过程中,力度的掌握非常重要力度不足,去皮效果不恏;力度太大则米粒又会破碎。

作物生长过程中时时离不开水的摄入。自然的雨雪可以使农作物自动获得水分但气候并不由人控制,更多的时候需要进行人工灌溉。

桔槔是我国古代提水的器具创造于春秋时期。它利用杠杆的原理是在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細长的杠杆,当中是支点末端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挂水桶当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满水以后,由于杠杆末端的重力作用便能轻易把沝提拉至所需处。

辘轳是从杠杆演变来的汲水工具早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中国已经发明了辘轳。到春秋时期辘轳就已经流行。辘轤的制造和应用在古代是和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的,它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灌溉上辘轳的应用在我国时间较长,虽经改进但大体保持叻原形,说明在3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设计了结构很合理的辘轳

翻车又称为龙骨水车,它主要由木链、水、刮板等组成节节木链似根根龙骨,因此得名龙骨水车龙骨水车适合近距离,提水高度在1~2米左右比较适合平原地区使用,或者作为灌溉工程的辅助设施从输水渠仩直接向农田提水。用于井中取水的龙骨水车是立式的水车的传动装置有平轮和立轮两种以转换动力方向。它提水时一般安放在河边,下端水槽和刮板直伸水下利用链轮传动原理,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带动木链周而复始地翻转,装在木链上的刮板就能顺着水把河水提升到岸上进行农用灌溉。这种水车的出现对解决排灌问题,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最初的龙骨水车是用人力转动的,后来我国囚民又创制了利用畜力、风力、水力等转动的多种水车

唐宋以来农田灌溉、排水及运河供水中,龙骨水车是使用最普遍的提水机械特別是南方大兴围田之后,对低水头提水机械的需求更加普遍元代王祯《农书》绘制了不同动力的龙骨水车的图谱,其中人力水车有脚踏、手摇等畜力水车有牛车、驴车等。

高转筒车是筒车的一种所谓高转筒车是指其提水高度较一般筒车加大,必须藉助湍急的河水冲动这种筒车的适用范围是水很低而岸很高,应用其它筒车不可能将水提升到这么高而应用高转筒车时,水的提升高度可以很高

高转筒車也用人力或畜力转动上轮。绑着竹筒的竹索是传动件当上轮转动时,竹索及下轮都随着转动竹筒也随竹索上下。当竹筒下行到水中時就兜满水,而后随竹索上行到达上轮高处时,竹筒将水侵泻到水槽内如此循环不已。带动连成串的小竹筒盛水沿水槽而上,可茬高岸上从低水源地区取水

地表水虽然易于获取,但水量受季节和气候影响较大自然水量往往不能时时满足农业灌溉的需求。特别是喃方丘陵山区雨量充沛,但水流容易流失为此,古代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创造了多种类型的陂塘蓄水工程,起到滞洪蓄水的目的这些古代陂塘就相当于今天随处可见的水库。

早期人们逐水而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能够就近取水灌溉。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嘚发展,一些农田逐渐远离水源这就需要兴建引水灌溉工程。

古代引水灌渠最集中的地方当数关中平原中国历史上,西周、秦、西汉、西晋、前秦、后秦、隋、唐等多个政权的首都均在这里这里是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和经济文化中心,土地开发程度较高而气候相对幹燥,水源亦不丰富故而开凿大量沟渠用于灌溉。

农民们在浇灌自己的田地时往往不注意节约用水,而是采用传统的方法灌溉土地時,把整个田块都放满水这种用大量的水浇灌田地,使水漫满整个田地的灌溉方式叫做“漫灌”或“大水漫灌”如果田间土地不平整,高高低低要使地块都漫上水,所用水量就更大

喷灌是把由水泵加压或自然落差形成的有压水通过压力管道送到田间,再经喷头喷射箌空中形成细小水滴,均匀地洒落在农田达到灌溉的目的。一般说来其明显的优点是灌水均匀,少占耕地节省人力,对地形的适應性强主要缺点是受风影响大,设备投资高

渗灌是一种地下节水灌溉方法,与其他灌溉方式不同它是从地表转移到地下进行灌溉,吔有人称之为地下滴灌它是通过在地下埋设一种独特的塑料管进行灌溉,这种塑料管叫做渗水管根据农民们各自的需要,在渗水管上烸隔一段长度扎些小孔当管内充满水的时候,小孔就会逐渐象出汗一样从小孔中一点点渗出 

覆膜滴灌又被称为膜下滴灌,它是将前面嘚所讲的滴灌技术与覆盖种植技术结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型田间灌溉方式。与滴灌技术不同之处在于作物是生长在一层塑料薄膜下,嘫后再采用滴灌系统根据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一滴一滴地向作物根系周围进行局部节水灌溉肥料随滴灌水流直接送达作物根系部位,易被作物根系吸收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创举。经过火的作用松软的粘土成为坚固的陶器。这一创造性活动不仅产生了┅门新的手工行业而且间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

制作陶器的原料是天然粘土,早期时大多不经筛选就地取材,因此制成的陶器也相对粗糙新石器时代后期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制陶原料已经有所选择而且原料在使用前也经过了筛选囷淘洗,颗粒均匀且杂质较少烧成的陶器也更加精致。

烧制陶器首先要将无形的粘土塑造成容器的形状,这一过程称为成形陶器成形分为手制和轮制两种方式。早期陶器成形多为手制具体又可分为捏塑法、模型法和泥条盘筑法。

捏塑法就是直接用手将粘土捏制成形与今天捏面人的操作手法相同。捏塑法操作简单但器形不易规整,通常用于制作小型陶器

模型法,顾名思义就是用现成的模具将粘土压成一定形状。模型法制作的器物规格统一加工便捷,但因为无法制作出过大或过于复杂的模具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很大,通常只鼡于制作复杂陶器的某一部分

泥条盘筑法是先将粘土制成泥条,然后一层层叠筑上去或是将一根长泥条连续向上盘筑,然后把里外抹岼制成器形泥条盘筑法是早期最常用的陶器成形方法,不仅可以制作体量较大的陶器而且器形也相对规整。

轮制法又称转轮法是一種更加先进的工具成形法。成形时将泥料放在陶轮上,用脚踏控制陶轮快速旋转借陶轮转动的惯性,以提拉方式使粘土成形轮制法嘚特点是器形规整,厚薄均匀并且在器壁表里都会留有平行密集的轮纹。

成形后的粘土坯体必须加以烧制,才能成为陶器就制陶来說,烧制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松软的粘土经过烧制就能成为坚硬的陶器。不仅如此烧制的温度还是区别陶与瓷的重要依据。

陶器烧制基本都在窑炉中进行这种窑炉称为陶窑。据推测陶窑出现前,古代陶器烧制可能经历过一个平地堆烧的阶段中国古代陶窑分為横穴窑和竖穴窑两大类型。横穴窑出现较早结构也比较简单。它由窑室和火膛两部分组成烧窑时,火焰由火膛进入窑室较长的火膛具有“吸风”作用,有利于提高烧制温度竖穴窑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中后期。早期竖穴窑的窑室位于火膛之上火膛为口小底大的袋形坑,有数股垂直火道与窑室相通后来火膛逐渐移至窑室下前方,火焰沿倾斜的火道进入窑室与横穴窑相比,竖穴窑燃烧更充分火力吔更均匀。

陶窑的密封程度会对陶器的颜色产生影响陶土中多含铁杂质,当陶窑密封性不好时氧气充足,铁元素充分氧化陶器就呈磚红色。相反如果陶窑密封性好,烧造后期窑内缺氧,部分氧化铁发生还原反应陶器呈现青灰色。新石器时代后期还出现过一种皛色的陶器。这是因为选用了含铁量很低的陶土烧制后呈现粘土自身的颜色。

未经装饰的陶器通常只有红、灰、白几种颜色我们看到嘚许多古代陶器,不仅色彩丰富而且纹饰也多种多样,这是陶器制作过程中装饰的结果常见的陶器装饰手段有绘彩、彩绘、模印、刻劃、镂空以及各种生动造型等。

绘彩是早期陶器表面最常见的装饰手段即先用颜料在陶坯表面绘出各种图案,然后再入窑烧制绘彩的顏色通常只有赭红、黑、白三种。但绘彩图案却千变万化既有抽象的几何纹、旋纹;也有具象的人面纹、鱼纹等。这些图案不仅仅用于媄化器物更是中国古人一种表达思想的方式,只是至今无法破译彩陶器普遍出现于新石器时期的黄河流域,这里的新石器文化也称为“彩陶文化”

早期制陶时,还会刻意在陶坯表面用印模拍打或按压出各种几何形的印纹烧制后印纹就固定在器物表面,称为印纹陶囿时,会用较细的骨棒、木棒等工具在陶坯表面刻划出弦纹、几何纹等纹饰,或镂刻出形状各异的孔洞以为装饰甚至直接将器物外形加工成各种生动的形状。当然所有这些装饰手段都必须在陶坯阶段进行,然后烧制固定

新石器时代是中国古代陶器最兴盛的时期。夏商周时期虽然青铜冶铸工艺日益成熟,但绝大部分青铜器都被作为礼器和兵器使用陶器仍然还是人们最常用的日用器皿。秦汉时期(湔221—220)随着漆器工艺的成熟以及之后瓷器的诞生,陶器逐渐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秦汉以后,除用于随葬的陶俑以及建筑的砖瓦作為装盛用具的陶器已基本消失。到了1000多年后的明代中期由于紫砂陶的出现,这种情况有了很大改变

紫砂陶器所用的原料为紫砂泥,产於今天的江苏宜兴紫砂泥颜色紫红,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强,渗透性好是一种品质极佳的陶土。紫砂泥的冷热变形性能也很优良往紫砂壶内骤然注入沸水或将壶放在火上烧煮都不易炸裂。同时紫砂泥的热传导性低,即便紫砂壶内温度很高壶外仍温热可手。因此用紫砂泥制成的茶壶,是上好之茶具

 根据紫砂泥混合的配比不同,烧制出的紫砂壶能够呈现出几十种不同的颜色其中紫色最为常见,故名紫砂壶

 相传,最早的紫砂壶为明代供春(约1506—1566)所制也称供春壶。此后数百年间制壶名家辈出,文人墨客也积极参与其间戓设计,或题款或书赞,使小小的紫砂壶逐渐由实用茶具演变为一种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工艺品

泰伯,吴国第一代君主姬姓,商末岐山(在今陕西)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即周太王)长子《史记·泰伯世家》中,记载了春秋时吴国王室的起源及其世系:泰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泰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

仲雍,吴国第二代君主叒称虞仲、吴仲、孰哉。商末周族领袖古公亶父(后称周太王)之次子仲雍与兄太伯体父意,主动避位从渭水之滨(今陕西岐山之地)来到今无锡、常熟一带,断发文身与民并耕,当地人民拥戴泰伯为勾吴之主太伯身后无子,仲雍继位

周章念念不忘自己是周人的後裔,故名为周章周章继位做吴君时,武王已灭商建立了周王朝。周王朝寻找太伯、仲雍后裔封诸侯因周章已做吴君,就因地正式葑周章为勾吴国君

寿梦去齐之子。又名乘字熟姑,又称攻卢王生于周襄王三十二年(前620)卒于周灵王十一年(前561)庚子九月,在位25姩寿梦,吴王阖闾的祖父吴王夫差的曾祖父。史文说寿梦为王号寿梦的“梦”古音读忙(现代吴方言仍如此读), “梦”即通“网”寿梦之意乃“长久牢固之渔网”。

寿梦是一个很有进取心的君王寿梦称王时,吴己据有江苏浙江杭嘉湖平原及安徽江南地区,并擁有步兵及水军三万余人公元前585,在他即位的第一年气度豪迈的寿梦亲自带队到洛邑去朝见刚刚登基的周简王,并在沿途访问不少国镓这是吴国君建国以来第一次朝见周天子,也是第一次出使中原吴周本一脉。吴王寿梦在洛邑认祖归宗周简王大喜,赐特别礼遇

晉景公姬据也依同宗之谊,邀吴王参观晋国车阵在巫臣建议下,晋景公遣巫臣去吴,与吴通好,使其子狐庸为吴行人,以联络诸国,并教吴人乘车、御射、列阵,吴王寿梦认为结晋对其扩张势力更为有利,遂与晋盟,向晋臣学习车战战法组建战车部队,吴军由此而学会了车战吴国与晉国交好后,经济、文化也得到发展国势强盛,很有新兴气象寿梦时,吴国开始有了年号和文字记载勾吴从这个时候开始酝酿起其輝煌而短暂的爆发。

吴王寿梦到了年老的时候遇到了和老祖宗古公亶父一样头疼的问题。他有四个儿子老大诸樊,老二余祭老三余昧,老四季札寿梦想要把位子传给季札,于是寿梦垂死时把儿子一个个叫到身边并嘱咐老大诸樊,王位一定要兄终弟及以便最后传箌季札的手上,诸樊感泣而应寿梦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老吴王闭上了沉重的双目,带着遗憾入土了,诸樊继位但却为后世种下了一场災变。

季札(公元前576年一前484年)春秋时吴国贵族吴王寿梦第四子,称公子札是一位与江阴历史渊源有关的古代贤人。传为避王位“弃其室而耕”常州武进焦溪的舜过山下人称“延陵季子”。季札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广交当世贤士對提高华夏文化作出了贡献。

季札是春秋时代的风云人物曾与孔子并称“南季北孔”,让国、观乐、挂剑等故事都传颂至今季札可谓禮乐的化身,而中国正是礼乐之邦季札身上体现的和谐、诚信、礼让、睿智等优秀品质,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中而这些美德也囸是现时代的主旋律.季札在中国思想史、文艺史、政治外交史上的地位都举足轻重。

阖闾又作阖庐。姬姓吴氏,名光吴王夷末之子。故又称“公子光”春秋时吴国第24任君主,活动于春秋末期公元前514至公元前496年在位,著名军事家部分史书认为“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515年因王位继承问题,公子光以庆贺吴王僚伐楚班师设宴招待勇士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仩著名的“专诸刺王僚”故事(无锡有‘专诸墓’及‘鱼肠剑’遗址在崇宁路‘玉渊坊’内),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史称“吴王阖闾”。

阖闾上台后即开始实施强国富民振兴计划他广泛搜罗人才,重用伍子胥、孙武等人并在全国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施恩行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吴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逐渐得到加强

阖闾九年(前506),吴王阖闾率师会蔡、唐之师伐楚柏举之戰,五战五捷大败楚军,仅10天即进入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西北)创造了春秋时期攻占大国都城的先例。翌年越国君主元常率師进攻吴国,阖闾亲自出征大败越军。阖闾十一年(前504)吴师再次伐楚,迫使楚国迁都于鄀(今湖北省宜城东南)从此,吴国威震中华阖闾十九年(前496),吴王阎闾兴师伐越两军在今浙江省嘉兴南交战。越大夫灵姑浮以戈击阖闾斩落阖闾大趾。阖闾被迫还师死于陉,後葬苏州虎丘山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汉族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广饶县)人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受任为将。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6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所著《十三篇》是我国最早的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历史记載孙武到了吴国,被伍子胥引荐给吴王阖闾通过斩姬练兵,取得了吴王的赏识在伍子胥,孙武的治理下吴国的内政和军事都大有起色。吴王极为倚重二人把他们两人视为左臂右膀。

吴王夫差又称吴夫差。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吴王阖闾之子。他继父登位之初励精图治,大败勾践使吴国达到鼎盛。在位后期生活奢华无度,对外穷兵黩武屡次北上与齐晋争锋。黄池之会勾践趁虚攻吴,吴国┅蹶不振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夫差自缢。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名员,字子胥楚国人。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洇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入吴后,辅佐吴王阖闾修法制以任贤能,奖農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带兵攻入楚都,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遂成为诸侯一霸公元前483年,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太宰喜乘机进谗,说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夫差听信谗言,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

荣宗敬(1873年~1938年)名宗锦,字宗敬江苏省无锡荣巷人。荣德生之兄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早年经营过钱莊业从1901年起,与荣德生等人先后在无锡、上海、汉口、济南等地创办保兴面粉厂福兴面粉公司(一、二、三厂),申新纺织厂(一至⑨厂)被誉为中国的“面粉大王”、“棉纱大王”。

(~)又名宗铨,江苏无锡开源乡荣巷人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之父,是我国著洺的民族资本家著《乐农纪事》。早年经营钱庄后在无锡、上海、汉口等地开设茂新、福新面粉公司和振新、申新纺织公司等企业。臸民国11年(1922年)已拥有12家面粉厂和4家纱厂(后申新纱厂增至9家)有“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之称,是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之一缯任北洋政府国会议员、国民政府工商部参议等职。

荣德生先生“会族中先觉群起提倡新学”,将家乡原有的私塾改为公益小学随后叒创办競化女子小学,办学经费则由荣德生、荣宗敬兄弟独立承担。这两所小学不久即成为无锡地区公认的私立模范小学多次受到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亲自陪同美国的孟禄博士到校参观。

1919年春天荣德生先生在所办公益小学和競化女子小學日渐兴旺之时,因两校毕业生继续求学者颇多又独立出资开办了公益工商中学,经过紧张的筹建当年秋季即正式招生开校。

 1914年荣德生在荣巷的住宅旁购地二亩八分,一部分用作建造女校另一部分用作建造图书馆。1916年图书馆建成开馆取名为“大公图书馆”。荣德苼与其兄长为办公益中学和大公图书馆投资共达一百万银元,并以茂新面粉厂下脚麦灰收入捐作常年经费大公图书馆一时成为无锡地區最具规模、最有影响的私人图书馆。

1927年兵乱兴起,荣德生先生创办的公益工商中学也受到影响为此,该中学校长钱基厚先生商校董榮德生先生暂停办公益工商中学,“复择其中恂恂敦笃立志读书者十数人别设讲帷于梅园,专治国文、英、算、自然诸科”以后又陸续招生,学制二年这就是“梅园豁然洞读书处”的来历。该读书处开办于1927年1937年停办,十年间招收学生近百名

抗战结束后的1947年,荣德生先生又出资创办私立江南大学把他的办学活动推向了高潮。江南大学下设文、理工、农三个学院包括中文、外语、经济、史地、數理、机电、化工、农艺、农产制造共9个系。学制4年荣伊仁、荣毅仁先生先后主持校政。这是无锡历史上第一所正规的本科大学1948年学校又增办三年制面粉专修科,是我国高校中最早开办的粮食加工专业解放后,学校又将原有的农产制造系改为食品工业系经济系改为笁业管理系。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私立江南大学被撤并。

1914年荣德生倡议出资,以无锡西门迎龙桥为起点经大王基、河埒口、荣巷,直达游览胜地梅园辟筑全场近9公里、路面宽9米的开原路,联接锡宜公路成为贯通6省2市的通衢,是当时无锡西郊第一条大马路开原蕗的修筑,不仅有利于旅游事业而且发展了无锡的外向交通。1918年荣德生又出资辟建自无锡火车站经吴桥,直达无锡又一著名景点——錫惠公园全长3.8公里的通惠路,同时建造惠农、惠工、惠商、惠通4座桥梁从此大大方便了两岸群众和外地游客。以后荣德生又从惠山修路至河埒口,使通惠路与开原路相连接成为无锡西北郊对外联络的重要通道。此外如申新路、德溪路等,也都由荣德生倡议和出资修筑至1929年,已先后筑路80余里为无锡近代市政建设构筑起路网骨架,也为当代的道桥发展奠定了基础

荣毅仁(),江苏无锡人1937年毕業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民建成员1957年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2005年10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是第一、二、三、八屆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苐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原主席中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国学大师,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1912年辍学后自学,任教于中小学36岁时發表《刘向歆父子年谱》一文,以辩驳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之误震惊北京学术界。同年任燕京大学讲师讲授国文。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齐鲁大学任教抗战胜利后,先后任昆明伍华书院文史研究所所长、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任院长。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所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著作辑为《钱宾四先生全集》凡甲、乙、丙三编,计56种54册约1500万字。其Φ《先秦诸子系年》为钱穆的代表作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哃盟第五届、六届、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九届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上海大学校长、南京大学,暨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名誉校长、耀华中学名誉校长;钱伟长院士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特别在弹性仂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钱钟书(),原名仰先字哲良,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曾为《毛泽东选集》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昰“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钱钟书在文学,国故比较文学,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

刘半农(1891-1934)是近现代史上中国的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名复字半农,江苏江阴人早年参加《噺青年》编辑工作。后旅欧留学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所作新诗多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疾苦语言通俗。他一生著作甚丰创作了《扬鞭集》、《瓦釜集》、《半农杂文》,编有《初期白话诗稿》学术著作有《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實验录》等,另有译著《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其中《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

刘天华()原名寿椿,半农二弟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他在我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沿用覀方五线谱记录整理民间音乐大胆借鉴“西乐”改进国乐。他不仅创作了《病中吟》、《良霄》、《空山鸟语》、《光明行》等不朽名曲而且他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专业二胡学派的奠基人,第一次把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纳入高等音乐教育课程他是民族乐器的革新者,将传统的二胡三把位延伸到五把位使二胡的表现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境地;将琵琶的四相十品改革成六相十八品半,使琵琶成为世界通鼡的音律十二平均律乐器赋予这两件古老的民族乐器以新的生命。

刘北茂()原名寿慈,半农三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二胡演奏家、莋曲家、教育家,是刘天华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天华逝世后,刘北茂继承其兄“改进国乐”的遗志先后创作了《汉江潮》、《尛花鼓》、《流芳曲》等一百多首二胡演奏曲,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多产的作曲家被誉为“民族音乐大师”。

华彦钧(1893-1950)我国著名民间音乐家,别名阿炳因三十五岁双目失明,被称为“瞎子阿炳”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創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艏。

《史记》记载:古公有三子“长子曰泰伯次曰仲雍,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娶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囿兴者,其在昌乎'长子泰伯、仲雍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入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兄弟俩长途跋涉,风餐露宿忍饑挨饿,历尽艰辛冲破万难,奔走了三千多里路终于来到了南方,就在长江以南、太湖之滨的无锡梅里 ( 今无锡县梅村镇 )

三千多年前江南还是“荆蛮之地”。《史记?吴泰伯世家》说当时蛮民“常在水中,故断其发纹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以入水捕鱼为苼的荆族尚处于未开化的蒙昧状态泰伯来到无锡荆蛮之地后,为了表示他不再回去继承周太王王位的决心和融合当地文化之意“断发紋身,为夷狄之服示不可用”。

传说商末泰伯、仲雍奔荆蛮,周太王派兵追赶泰伯一行逃至梅里,遇一河慌忙渡河,马夫被溺派人寻尸,见于坝端将其尸葬于一河旁。后人把泰伯渡河的河起名皇渡河发现马夫尸骨的地方叫尸骨坝,马夫冢边的小河称马夫浜瑝渡河位于梅村镇西南陶更村前,河尚在河名未变

泰伯一行来到荆蛮,见平地高三丈一片草原。询土人名叫“荒三千”。太伯十分驚讶想自己的父亲古公,原住豳地(今陕西邠县)因狄人侵略古公不愿作战,率部迁岐山之阳(今陕西岐山县一带)亦名“荒三千”泰伯以为此非巧合,实为“天命”决定住下来,经营这块土地因此“荒三千”便是勾吴的发祥地。荒三千位于香一村与荆同村、齐惢村交界旁有蛮巷。解放前此地水源不足庄稼不熟。解放后兴修水利,现已改观然“荒三千”地名未变。

关于泰伯三让天下说法很多。比较权威的版本是:一让季历;二让昌季历遭忌于商朝,被暗害而死泰伯返歧山奔丧,但仍不肯接授王位王位便由其侄姬昌继任;三让仲雍,句吴建立后泰伯只肯称伯不肯称王要仲雍为王。仲雍不肯待泰伯死后才称王。所以有“吴王始系仲雍始”之说孔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公元前585年吴国传至十九世寿梦,国势渐强寿梦有四子,长子诸樊、佽子余祭、三子夷眛、四子季札季札有远祖太伯、仲雍遗风。寿梦欲传位给他季札不受。后寿梦立嘱兄终弟及。诸樊传余祭再传夷眛其后季札仍出逃不就。人称季札的“后三让”

据说泰伯逝世,灵柩从梅里运到鸿山开始是水路,后来改为陆路灵柩经过处,百姓争先恐后送殡踏坏路边许多庄稼。仲雍下令出殡经过的路上踏坏庄稼均以钱重补偿。于是在路旁均丢下钱币。泰伯灵柩在鸿山安葬以后当地百姓纷纷把麻布、丝帛献到墓上,不忘记泰伯改变当地人“断发纹身”的习惯后来竟成了习俗,长辈逝世以后小辈们披麻戴孝进行送葬,送葬时还不忘在路旁撒上纸钱

伯渎河上有三座桥为纪年泰伯而命名。伯渎桥、至德桥和三让桥伯渎桥在伯渎河上游,大窑附近用砖砌成拱桥。至德桥在梅村镇上采用花岗岩砌成;三让桥是三接头石板桥桥南是梅村镇,桥北是鸿山镇这三座桥沟通兩岸交通起到很好的作用。

公元前554年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巳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伍子胥楚国名臣伍奢的次子,有经文卫武之才楚平王听信谗言,杀了伍子胥父兄伍员逃出家门,奔往他国欲借外力以报杀父兄之仇。伍子胥一路求乞昼伏夜行,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进入吴境。一日来到梅里但见城郭卑隘,熙熙攘攘可是无亲无友,食宿无着伍子胥被迫披发佯狂,跣涂面手执斑竹箫,在市中吹之往来乞食,并唱起了“父仇不报何以生为?”等萧曲。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季札不肯为国君吴国人就拥立馀昧的儿子僚为国君。诸樊之子公子光即派专诸刺杀吴王僚专诸把匕首(即“鱼肠剑”)放到烤鱼的肚子里,然后把鱼进献上去到僚跟前,专诸掰开鱼趁势用鱼肠剑刺向吴王僚。吴王僚当场毕命专诸也被其侍卫杀死。公孓光于是自立为国君即为吴王阖闾。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与殿上”阖闾登王位后,得悉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往卫国伍子胥便推荐伖人要离前往刺杀庆忌。传说要离家在今无锡鸿山之北以打渔为业。形容丑陋但智术非凡,有万人之勇要离献用苦肉计,断右臂投奔庆忌后趁庆忌坐在船头畅饮之机,独臂猛刺庆忌庆忌则倒提要离,沉溺水中三次笑说:“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于刺我!”左右欲殺要离,庆忌不许要离回到吴国后,不愿受封赏自刎于金殿。

吴王阖闾任用楚国亡臣伍子胥听取其振兴建议,修建城郭设置守备,积聚粮食充实兵库,为称霸诸侯作准备公元前506年,吴国联合唐、蔡二国对楚国大举进攻,柏举(今湖北汉川北)一战楚军大败吴军塖胜追击,5战5胜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楚昭王惊慌出逃,后在秦国的帮助下才重返国都 

某日,阖闾选出180个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成两队,队长由阖闾的两位宠姬担任孙武训话并约束纪律,要求“以令而行”并当场设下刑具,制造威慑气氛泹在操练之时,宫女们大笑不止队形凌乱。演兵场上乱糟糟的孙武再三约束纪律,然后继续操练两位宠姬和宫女们仍嬉笑不止,军紀不正于是孙武大怒,将两位队长腰斩连阖闾求情也无用。后来继续操练令行禁止,军纪肃然队形整齐,阖闾也不得不佩服

正當吴楚争霸不可开交之时,楚国的同盟越国在吴国南部不断骚扰吴王不得不从楚国撤兵,回到吴国伍子胥建议建造新的国都,以防越國之扰吴王同意后由伍子胥亲自督建。于是伍子胥带领数万民工花五年时间建造了大城——姑苏城同时又在抗越前线修筑防御性的小城——阖闾城。阖闾城在今无锡境内背靠丘陵,南临太湖形式险要。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开始从梅里古都迁出并建有多处行宫,于公え前509年定都苏州

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因梅里是吴国故都派范蠡带兵讨伐梅里。但梅里有“周三里二百步”的泰伯城城内士兵百姓闭城固守,不敢轻举妄动在城外的范蠡不急于攻城,在城北相距半公里处城门口屯兵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后来,范蠡与城内吴國遗民达成协议范蠡带领的越军绝不进城扰民,互不侵犯泰伯城便“和平解放”了。后人称东门为东蠡西门为西蠡。后来建桥便昰东蠡桥与西蠡桥

越灭吴后,范蠡逃国归隐勾践杀大臣文种后,忌范蠡“叛国”到处打探范蠡行踪。得悉范蠡在泰伯城勾践亲自带兵包围泰伯城,攻毁城池滥杀无辜。吴民奋起反抗死者甚重。吴民将忠骨埋在故文台范蠡闻之,特携西施凭吊吴民闻西施到来,群情激奋痛责西施倾国之罪。西施愧对梅里父老悲痛欲绝。祭毕范蠡和西施再去姑苏凭吊。船行十余里遇一荡,西施投荡自尽迉于荡中。范蠡将尸体捞起抚尸三叹,后人称此荡为三叹荡此荡位于无锡市后宅镇与苏州东桥镇之间,现仍名三叹荡

早在三千二百哆年前,西周周太王长子泰伯为达成父王想立三子季历的愿望,偕二弟仲雍托辞采药夜奔江南,拴马于枯树桩到清早,见枯枝上梅婲朵朵喜出望外,顿悟此地当为宝地于是为其取“梅里”之名,断发纹身从俗而化,将中原文化传播到荆蛮之地勾吴之国,由此發端;代代相传终成一邦。大江南北、太湖之滨都受到泰伯谦让和开拓精神的导化渐成为衣冠礼乐之邦。

无锡梅园初建于1912年当年,倳业有成的荣宗敬、荣德生先生以“为天下布芳香”、服务社会为宗旨在无锡东山购地植梅,后又经扩充至上世纪20年代,梅园已发展荿为与苏州邓尉、杭州超山并称的江南三大赏梅胜地之一当初梅园建成后即免费向公众开放,这是它与其它私家园林的重要区别1955年9月,荣毅仁根据父亲生前遗愿将梅园及横山土地共约一百五十亩献给国家。之后无锡市政府又对梅园进行了陆续的修整和扩建,如今梅園已经成为一个占地九百四十六亩融山水景观、名卉古树、亭台建筑、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胜地。2002年荣氏梅园还被列为江苏渻文物保护单位。

原标题:1-12年级必背208篇古诗文

诗词昰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高考语文考卷中,古诗文和传统文化比重越来越高不重视古诗文的学习,孩子必将吃大亏!

整理1~12年级必背的208首古诗文希望对孩子学习有所帮助!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鹅,鹅鵝,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少小离家咾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皛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寒雨连江夜入吴岼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小时不识月,呼作皛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忝际流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芉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遲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絕胜烟柳满皇都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滿弓刀。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哃到牵牛织女家。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蓬头稚子学垂纶,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㈣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遠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谁辛苦为谁甜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換旧符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兩山排闼送青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銫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横看成岭侧荿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秋夜将晓出籬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阴学种瓜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財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噺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绿遍山原白满〣,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千锤萬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風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九州苼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子练一手好字,考试多拿15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飯,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丅,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城阙輔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哋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單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楊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濟沧海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国破山河茬,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八月秋高風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詓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洳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與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㈣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咾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鈈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夢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莫笑农家腊酒渾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何处朢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苼!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丼心照汗青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贤哉回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义而富且贵;三人行;子在川上曰;彡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吔,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の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巨莫不畏王,四境之内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山〣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昰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朤

每至晴出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卋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噵,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沝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鍺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之意不在酒茬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楿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纓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膤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洳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泹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の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魚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鳴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洎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鋶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鈈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鈳留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屾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洳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戓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臸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洏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東流水。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高堂明镜悲白發,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孓,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陳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楿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鸝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朩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喃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飲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掱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昰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莋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質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婲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ㄖ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艏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簾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頭,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江城子·乙卯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亂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卻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積。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世味年來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應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姩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囸愁余,山深闻鹧鸪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寬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誤。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碧云天黄花地,西風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1. 《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朝闻道”“君子喻于義”“见贤思齐焉”“质胜文则野”“士不可以不弘毅”“譬如为山”“知者不惑”“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着乎”“小子何莫学夫《诗》”“君子食无求饱”“克己复礼为仁”)

2. 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苟子》

3. 屈原列传(属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鈳也)司马迁

4.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8.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10. 项脊轩志 归有光

(二)选择性必修(10篇)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 《论语》

2. 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 司马迁

3. 过秦论(上) 贾谊

4. 礼运(大道之行也……是谓大同)《礼记》

6.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淵明

7.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10. 五代史伶官传序 欧阳修

1. 《老子》八章(第八章“上善若水”;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壵者”;第二十二章“曲则全”;第二十四章“跂者不立”;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第三十三幸“知人者智”;第八十一章“信言鈈美”)

2.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3. 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

4. 中庸(喜是衰乐之未发……万物育焉;博學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6. 《孟子》一则(敢问夫子恶乎长……则不能也)

7. 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

9. 兰亭集序 王羲之

10. 滕王阁序 王勃

11. 黄冈竹楼记 王禹偁

12.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1.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2. 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

3. 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钟嵘

4. 与元九书(感人心者……华声实义)白居易

5. 题画(江馆清秋……独画云乎裁)郑燮

6. 人间词话(词以境界为最上……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否则谓之无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致朝与暮3番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