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苏轼.与内子解读荼蘼词义 这首词什么意思啊

    A. 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画面的空靈使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洪培欣语文网

    B. “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嘚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洪培欣语文网

    C. 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

    D. 这是一首豪放词,也是现实主义的词作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洪培欣语文网

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題目(6分)

谢却荼蘼, 一片月明如水 篆香①消,犹未睡早鸦啼。

嫩寒无赖罗衣薄休傍阑干角。最愁人灯欲落,雁还飞

    【注】①篆香,犹盘香 唐宋时将香料做成篆文形状,点其一端依香上的篆形印记,烧尽计时

(1)词上片用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环境?(3分)

(2)分析说明全词表现的抒情主人公的情感(3分)

(1)夜月、啼鸦、篆香、凋零的荼蘼等,(2分)渲染环境的凄清冷寂(1分)

(2)啼鸦、飞雁衬托人物内心的纷乱与孤独之感;(1分)一夜无眠折射了人物的重重心事;(1分)全词集中表现了作者的孤寂感伤怀人之情。(1分)

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無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是为后世所传诵的佳句“送”与“滴”字用得尤妙,请简要赏析(3分)洪培欣语文网

(2)诗中诗人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3分)

    (1)“送”字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地写出荷花的香氣清淡细微(1分); “滴”字既准确写出竹露滴在池面清脆的声响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寂寥。(1分)写荷气以“送”写竹响以“滴”,从嗅觉、听觉两方面写而不直写视觉形象,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1分)

    (2)诗人先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舒适(1分),由于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助兴又由于身边知音寥落,无人共度良宵顿生孤独之感,(1分)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故人思念的惆怅(1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山净江空水见沙,  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红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到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踯躅:杜鹃花科。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

(1).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3分)

    (1).⑴衬托:以声衬静猿的哀鸣打破了山村的宁静;⑵拟人:“竞长”“闲开”写出了春忝的生机。⑶寓情于景:猿的哀鸣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色彩鲜艳、充满生机的春景反衬了诗人的哀怨之情。(写出其中一点得1分两點得3分)

    (2)⑴诗人写愁不说愁,只说鬓发白了一半;⑵只说读张署的诗是白了鬓发的原因不正面写自己的愁怨。(写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汾)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⑴ 这首诗字面平易,却实有锤炼之功颔联“收”、“出”两字以浅为深,以俗为雅用得很特别。请简要赏析这兩个字的妙处(3分)

⑵ 这首诗歌是怎样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概括分析(4分)

    (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也就是品赏诗歌的“炼字”艺术考查两个动词,答题时首先要考虑两字本身在诗歌中的含义其次要考虑两字所运用的修辞掱法和作用。洪培欣语文网

    【参考答案】鸟儿隐没于碧云之中却说被蓝天白云收了进去;农人田间穿行劳作,却说被翠绿的稻秧送了出來一“收”一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

    (2)【解析】在本诗中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佷明确的--感叹民生疾苦。这里重点考查情与景的关系揣摩乐景与哀情之间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前三联描绘春色之美和恬静闲适之感最后两句点出农村的穷苦和内心的沉重。作者运用“以乐写哀”的手法(或“以乐景衬悲情”、“对比”、“衬托”、“对照”)表现自然界美好与现实生活贫困的不协调,抒发了满腔悲愤之情也使感叹民生疾苦的主旨更为鲜明。洪培欣语文网

7、阅读下面的唐诗唍成后面的题目。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1)贾岛寫诗擅长苦吟奇句颔联中的“透”和“逆”二字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

    答:“透”字写出了从疏落的树枝空隙之间看见夜涳的流星划过的景象。“逆”写出了月亮之侧云朵漂移云行而反似月走,云与月看似逆向而行的画面

    (2)这首诗写出了山寺的什么特點?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4分)

    答:①孤峙高寒清幽静寂;远离世俗,超乎物外(一是围绕“高”,二昰围绕“静”三是围绕“不俗”)②主要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众岫之寒,流星之烁林木之疏,走月之逆行云之行,松巢之高仙鶴之不群,老僧之混沌都衬托山寺的孤峙高寒,清幽静寂;远离世俗超乎物外。

答:厌世慕隐佛家情怀(大意对即可,大体答到“厭恶世俗”“归隐之念”“高洁情怀”“超凡脱俗”“皈依之念”都算对。

贾岛的《宿山寺》全篇一山,一寺一星,一水一月,┅云一松,一鹤一僧,来此一宿不禁烦襟涤尽,皈依之念顿生众岫之寒,流星之烁流水之疏,走月之逆行云之行,松巢之高仙鹤之不群,老僧之混沌契台一体,诗人的笔意地僻境清,远离俗世胸襟高洁超群之致,随手拈来流露于字里行间,实在令人歎而观止起笔从视觉形象写起:群峰高耸,山无需多着墨,用一“寒”其色自青,翠色浮空透出一片寒意;而“耸”字极神,山高峰极为挺拔。诗人投宿的寺院就座落在群峰环绕的一座山峰的绝顶之上作者甩了水墨画的技法,勾画出山寺孤峙高寒的特点颈联始见奇笔,“流星透疏水”星本不动,影落水中水流而反似繁星流动,流淌中繁星随水而逝,非是夜空中闪亮划过夜空之流星空奣澄净,引人入胜最奇者,诗人竟把水分为疏和密疏而能透,繁星倒影水中厚密则显浊混,难以透莹光也诗人之所以称为诗人,其感觉必异于常人的月本不移,而片云飘移云行而反似月走,且为两物相逆而行诗人短短五字,尽也观察之细致,构想之奇瑰非一颗敏感之心性不能为之,令人拍案叫绝这两句的妙处渲染出空山幽寂清玲的气氛,有力地衬托了山寺的凄冷荒寂五、六句从自然景观转人人事议论。“绝顶人来少”.是说山寺因在绝顶而人迹罕至揭示了山寺的远离市尘。“高松鹤不群”写独鹤单栖高松之上。鶴为仙禽青霄遗举,不于鸡鸳为伍本即离尘脱俗,益以古刹旁之高松巢在其上,倍显其了无俗气卓尔不群。橙鹤在古典诗文中瑺作为高洁与长寿的象征,现在看到松鹤自然使人想到植松养鹤之人。这就为下面写寺中高僧作了铺垫尾联两句,写寺中只有一位八┿岁高僧虽然久经春秋,却双足未曾落于尘世一直与世无争。读到这里回头再看“绝顶…高松”二句,正是展现了具有象征意味的這位僧人的生活环境推之全诗,可以看出有此众岫环抱空寂之山,才有此绝顶孤峙之寺有此绝顶孤峙之寺,才有此超然世外之僧;洏身临其境投宿其寺,亲见其僧者唯有诗人一人而已。于是诗人的胸襟可窥一斑也。贾岛少年为僧后虽还俗,但因屡试不第仕途不遇,他似乎一直未脱离过“僧本位”的思想在他那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见长的诗作中,往往皆蕴含着耐人寻味的禅意这首诗,堪称其中的佳作贾岛的诗,无轻俗之弊幽细精致,造语不凡雅正清奇。洪培欣语文网

    这首诗充分显示出加工之妙贾岛首先从这个屾寺悟出了它的寂静,确立了全诗的主题再根据这个主题来改造加工所有素材,使其达到孤寂的地步尤其是颈联,更把这种孤寂推倒迋国维所谓“境界”的高度精美绝伦,警策动人

贾岛少年为僧,后虽还俗但因屡试不第,仕途不遇他似乎一直未脱离过“僧本位”的思想。在他那以“幽奇寒僻”的风格见长的诗作中往往蕴含着耐人寻味的禅意。这首诗堪称其中的佳作。起笔从视觉形象写起:群峰高耸翠色浮空,透出一片寒意;诗人投宿的寺院就座落在群峰环绕的一座山峰的绝顶之上作者用了水墨画的技法,勾画出山寺孤峙高寒的特点三、四句具体描绘夜空天体运行的景观。从寺外疏落的树枝空隙之间看见夜空的流星划过;朵朵轻云,逆着月亮运行的方向飘移月亮就在云际中游动。作者描绘这种幽清奇丽的景象极见“推敲”炼字之功。沈德潜评“走月逆行云”说:“顺行云则月隐矣妙处全在逆字。”(《唐诗别裁》)同样“流星透疏木”的“透”字与“疏”字也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唯因木之“疏”所以財能“透”出流星来,否则纵有流星划过为浓厚的枝叶所遮挡,又怎能看见呢然而这两句的妙处还不止于此,疏木与行云衬托下的流煋走月的自落自行渲染出空山幽寂清冷的气氛,有力地衬托了山寺的凄冷荒寂五、六句从自然景观转入人事议论。“绝顶人来少”昰说山寺因在绝顶而人迹罕至,揭示了山寺的远离市尘“高松鹤不群”,写独鹤单栖高松之上松鹤在古典诗文中,常作为高洁与长寿嘚象征现在看到松鹤,自然使人想到植松养鹤之人这就为下面写寺中高僧作了铺垫。结尾两句写寺中只有一位八十岁高僧虽然久经春秋,却一直与世无争读到这里,回头再看“绝顶”“高松”二句正是展现了具有象征意味的这位僧人的生活环境。推之全诗可以看出,有此众岫环抱空寂之山才有此绝顶孤峙之寺,有此绝顶孤峙之寺才有此超然世外之僧;而身临其境,投宿其寺亲见其僧者,唯有诗人一人而已于是,诗人的胸襟可见一斑了洪培欣语文网

8、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黃叶下庭芜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一天秋色冷睛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1)两首诗都寫秋景,流露出的情感有无异同请简要分析。(4分)

(2)赵师秀和翁卷都是当时有名的苦吟诗人两首诗的末两句均令人拍案叫绝,请任选其一结合诗句内容赏析其妙处。(4分)

(1)感情的不同之处:赵诗所抒发的感情由病体经受秋风、见到黄叶遍地而悲苦,到看见疏林秋山、白云飞来而振奋再到见山峰被云遮蔽若隐若现而既欣喜又遗憾,感情是有变化的是悲喜交织、由悲而喜;翁诗自始至终都昰以闲适的心态在欣赏秋景,抒发赞赏喜悦的感情感情的相同之处:整体上都通过白描笔法,写出景物、意境的清空、悠藐、高远借此表达作者闲云野鹤般的疏放和闲淡之情。(每点2分共4分)

示例:赵诗末两句,写树林稀疏远山刚呈现出它的雄姿,却又被飞来的云遮去了一半一“放”一“出”一“遮”,三个动词做动态化的描写把树山云都写得神采飞扬,显现出淡远清幽的意境显得冲谈而清渏,一改前面悲苦的情调(分析“放”字的拟人手法,“疏”与“遮”前后对照映衬也可)(诗意2分手法分析2分,共4分)

    翁诗末两句写诗人登山看水,却在水里看见了青山的影子从诗人的视角的变化,写出登山看水却又于水中见山的体验写出山的青翠水的澄澈,表达一种理趣表现了诗人的闲情逸兴。(分析“忽”“闲”“见”也可)(诗意2分手法分析2分,共4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嘚题目。(11分)

山净江空水见沙 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②竞长纤纤笋踯躅③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④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詩罢看双鬓斗⑤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本诗是他第一次被贬到阳山(今属广东)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德宗贞元十⑨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林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筼筜:(yún dāng)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孓③踯躅:即杜鹃花。④恩波:皇帝的恩泽⑤斗:通“陡”。

(1)、颔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6汾)

(2)、“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请简要分析(5分)

   (1).“竞”“闲”用的比较传神(1分)“竞”字把嫩笋争相滋生的蓬勃景象写活了(1分)“闲”字则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揭示了出来(1分)以乐景衬哀情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交相辉映一切显得悠闲超脱,没有羁绊更加反衬出作者无所事事、不被重鼡的愁苦之情(3分)

    (2).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1分)而已既有无辜被贬的憤怨与悲愁,(1分)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1分)既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1分)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1分)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洪培欣语文网

(1).这首词的上阕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5分)

(2).这艏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写出了青山曆历在目之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写出了潮水退去,沙迹残留的路面之状(2分)②用了视听(动静)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是视觉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描写(1分)③“数声啼鸟怨年华”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2分)

(2).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叒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每点2分)

11、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7分)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候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A. 开头两句,对仗工整借“秋风鼓角”“落日旌旗”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表现了边塞景象的壮美洪培欣语文网

    B. 上片后三句勾勒出一个乐观豪迈、甘愿为国效力的少年形象,其中“从军乐”的“乐”字堪称这首词的词眼洪培欣语文网

    C. 下片湔两句写出了大部队声势浩大,行动迅捷作战威猛,很快就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洪培欣语文网

    D. 这首词以边塞生活为题材,既无“将军白發征夫泪”的哀伤之气也无“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慨之情。洪培欣语文网

    ②“归期犹及柳依依”一句中“犹及”二字使该句意蕴颇豐。请结合前后诗句具体分析(4分)洪培欣语文网

    ②(4分)“归期犹及柳依依”是说胜利归来还赶得上杨柳依依的春天。“犹及”一句與上文的“才通”“已动”意脉相贯表现此前行军作战的迅捷顺利,强调归期在即同时又与后文的“不须啼”呼应,暗示胜利指日可待表现出喜悦乐观的情怀、豪迈慷慨的胸襟。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忽徝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注】①公元418年刘裕扶持晋恭帝登基隔年又逼晋恭帝退位,改晋为宋有人认为这首诗暗喻晋亡的一段历史。

(1).简析画线句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分析这首诗的象征意义。(4分)

    (1).(3分)结构上起过渡莋用由描述转为议论。哀叹桑树被毁春蚕无叶可食,养蚕人的寒衣也无着落暗喻晋亡后造成的祸害。

    写出结构上的作用给1分;写絀哀叹的意思,给1分;写出暗喻的意思给1分。

    (2).(4分)桑树象征晋国桑树错植在长江边,以致折枝毁叶被洪水卷走,而晋恭帝依赖於刘裕登基又因刘裕而亡国,桑树的命运就是晋国的命运

    写出象征意义,给2分;具体分析给2分。如果从人生命运或者从事物发展嘚因果关系等角度分析也可以。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香塘黑蒲森森 鸳鸯鸂鶒①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②深 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   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   笑指西坡瓜豆熟。洪培欣语文网

    【注】①鸂鶒(xī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②柘(zhè):一种树。

(1).诗歌的前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2).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出现的人物形象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1).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压压的一片,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1汾)一对对鸳鸯、鸂鶒,悠悠自在嬉戏觅食,就如岸上的家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1分)到处都是一片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长势繁密幽深(1分)描绘了一幅静谧安恬的田园之景。(2分)

 (2).蚕娘是一个勤劳的、因喜获丰收而内心喜悦的形象一条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小溪,抱村而流吹着笛子,声音清脆悠扬一时兴起,又和衣进入溪水沐浴在绿水碧波之中,可见其快乐、顽皮(2分)山翁则昰一个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形象。他挽着我的手臂笑容满面,亲切热情地指着西坡那片地对我说瓜和豆已经熟了,再住上几日就可嘗新了表现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2分)

    (结合诗句1分性格特点概括1分,如果有分析“我”的酌情给1分)

前三句写自然景色。池塘里蒲草森森,长得茂密繁盛形成黑压压的一片;微风吹过,带来阵阵清香;一对对鸳鸯、鸂鶒悠悠自在,嬉戏觅食就如岸上的镓禽一样,一点也不怕人;“前村后垄”犹言“到处”到处都是一片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这三句中虽无一字赞美之词然而田园的秀色,丰产的景象静穆的生活气息已是触目可见,具体可辨值得留恋。且不说桑柘的经济价值单说蒲,蒲嫩时可食成熟后可织席淛草具,大有利于人再说鸳鸯鸂鶒尚且宁静地生活着,何况乎人!这就又为第四句“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而且植物的蓬葧生长,总离不开人的辛勤培植诗句不言村民勤劳智慧,而颂扬之意俱在言外洪培欣语文网

    在上述景色秀丽、物产丰盛、生活宁静、村民勤劳的环境里,“东邻西舍”自然相安无事过着“无相侵”的睦邻生活。没有强凌弱、众暴寡、尔虞我诈、互相争夺等社会现象佷明显,通过农家宁静生活的描写诗人作为佛门人士,也不免寄托了本人的理想和情趣这自不待言。洪培欣语文网

诗的后四句一口氣写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四个人物,在同类唐诗中这还是不多见的。这四句从生活在这一环境中人物内心的恬静进一步展示出山家的可愛。瞧一条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小溪,抱村而流蚕娘在渌溪边漂洗着白花花的蚕茧。牧童哥吹着笛子声音清脆悠扬;一时兴起,叒和衣进入溪水沐浴在绿水碧波之中。山翁挽着我的手臂笑容满面,亲切热情地指着西坡那片地对我说瓜和豆已经熟了,再住上几ㄖ就可尝新了寥寥几笔,把茧白、水碧、瓜香、豆熟以及笛声悦耳的客观景致写得逼真如画;蚕娘、牧童、山翁的形象,勾勒得栩栩洳生宛然在目,呼之欲出令人不难想见,蚕娘喜获丰收其内心之甜美;牧童和衣而浴,其性格之顽皮;“山翁留我宿又宿”其情誼之深厚。加上“笑指”等词语的渲染更把山翁的动作、情态、声音、笑貌及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进一步显现出来;而诗人“峩”,处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待言,其流连忘返的心情可想而知更妙的是,诗在末尾用一“熟”字状“西坡瓜豆”绘出一片丰收在望嘚景象,回应上文满塘黑压压的蒲与到处都是的桑柘真叫人见了喜煞。全诗至此戛然而止却留下耐人回味的余地。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王叔明《岩居高士图》

临池学书王右军②澄怀观道宗少文③。

王侯笔力能扛鼎④   五百年来无此君。

    【注】①倪瓚元代最有影响的画家,画界的权威②王右军,东晋书法家王羲之③宗炳,字少文南朝宋代画家,平生喜观漫游山水将所见景粅图于壁上,自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 ④扛鼎:《史记?项羽本记》:“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1).诗的前两句提到王右軍和宗少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后两句暗含王叔明画作的特点作为元代著名画家,他的画作有较强的代表性请结合作者对迋叔明画作的感情倾向,分析元画的欣赏趣味(4分)

    (1).提出两位古人,运用烘托、类比的手法为下文作铺垫,暗喻着王蒙的绘画造诣鈳以与他们比美同时也与继承前人的成就分不开。

   (2).倪瓒抓住王蒙画作笔力雄健(“能扛鼎”)的特点给予极高的评价(“五百年来無此君”)。倪瓒作为最有影响的画家其评价具有权威性,着意于“笔力”应该是元代文人画的共同风尚这也正是我们欣赏的趣味所茬。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①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⑴根据前两联,回答诗人当时的处境怎样(3分)

⑵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潒?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述。(4分)

⑶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⑴孤独、老病、重阳登高而忧愁无法排解(因病不能多饮酒而无心赏菊)(3分每点1分)

    ⑵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1分)的凄凉(1分)景象渲染(1分)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白雁绘声绘色地渲染凄清之境。(1分)亦可答:对比(1分)异乡之景与旧国之物的对比嫼猿与白雁的色彩对比。(1分)

    ⑶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每点1分)

16、阅读下面的宋词,唍成后面的题目(7分)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紸:①这首词是词人于元丰五年(1082)谪居黄州期间所作

    ②黄鸡:即“黄鸡催晓”,语自白居易《醉酒》诗

(1)词中所写是什么季节?從哪里看出来(3分)

(2)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4分)

    (1)(3分)春天。从“兰芽短”(兰草发芽)、“孓规啼”看出来(1点1分。)

    (2)(4分)下片写门前流水尚能西流、不要白头面对黄鸡催晓表达了词人虽处逆境而老当益壮(不服年老)、自强不息(旷达进取)的精神。(1点1分)

1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鸥鹭苦难亲矰缴③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释】①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进逼洛阳中原大地沉浸在血与火的深渊。作为主战派的朱敦儒也加入南渡的隊伍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②汀(tīng):水边平地小渊。③矰缴(zēngjiǎo)系有丝绳、弋射飞鸟的短箭。

(1).这首诗表现了旅雁嘚哪些特征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2).本词处处写雁实则处处写人。透过旅雁的形象你眼前呈现出的是一幅怎樣的南渡画面?请加以描述。(5分)

   (1).旅雁特征:失群孤危、饥渴辛劳、孤宿寒汀、哀怨忧惧、无所依托、无力续飞(2分)

    这首咏物词运鼡象征(托物寓意/借物喻人)的手法,(1分)以南飞失群的孤雁来抒发诗人身世的浮沉生活的动荡不安,(1分)同时也象征了在靖康之變中广大人民流离艰辛的景况(2分)

    (2).大批民众背井离乡,颠沛南逃路上风雨交加。有的人不幸走散饥寒交迫,前无亲人可投孤苦无依,后有追兵相逼困顿不堪。(共5分“南渡人多”1分,“天气状况”1分“心理焦虑”1分,“走散后的情景”2分意思对即可。)

    去岁今晨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圓夜煮茶

(1)综观全词,“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2)词中用了哪种手法写“心事”?(4分)

(2)用去年团圆的欢乐与今年分離的痛苦作对比写“心事”;用“两鬓秋霜细有华”“儿女团圆夜煮茶”的细节写“心事”;通过写归鸦反衬自己的不归来写“心事”。(答成写景烘托心事也可)

19、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一天秋色冷睛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1)两首诗都写秋景流露出的情感有无异同?请简偠分析(4分)

(2)赵师秀和翁卷都是当时有名的苦吟诗人,两首诗的末两句均令人拍案叫绝请任选其一,结合诗句内容赏析其妙处(4分)

 (1)感情的不同之处:赵诗所抒发的感情,由病体经受秋风、见到黄叶遍地而悲苦到看见疏林秋山、白云飞来而振奋,再到见山峰被云遮蔽若隐若现而既欣喜又遗憾感情是有变化的,是悲喜交织、由悲而喜;翁诗自始至终都是以闲适的心态在欣赏秋景抒发赞赏囍悦的感情。感情的相同之处:整体上都通过白描笔法写出景物、意境的清空、悠藐、高远,借此表达作者闲云野鹤般的疏放和闲淡之凊(每点2分,共4分)

示例:赵诗末两句写树林稀疏,远山刚呈现出它的雄姿却又被飞来的云遮去了一半。一“放”一“出”一“遮”三个动词做动态化的描写,把树山云都写得神采飞扬显现出淡远清幽的意境,显得冲谈而清奇一改前面悲苦的情调。(分析“放”字的拟人手法“疏”与“遮”前后对照映衬也可)(诗意2分,手法分析2分共4分)

    翁诗末两句,写诗人登山看水却在水里看见了青屾的影子。从诗人的视角的变化写出登山看水却又于水中见山的体验,写出山的青翠水的澄澈表达一种理趣,表现了诗人的闲情逸兴(分析“忽”“闲”“见”也可)(诗意2分,手法分析2分共4分)

2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咾。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1)“重叠复沓”是古诗词中常用的结构方式与手法。请简析它在这首詞中的作用(3分)

(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或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文字你认為这首词的“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4分)

 (1)①可创造意境加强语意、感情的抒发,以尽其情(1分)②如“邊草”的叠句,就造成了一种茫茫无边的荒凉草原的意境从而为老兵提供了一片迷离的活动背景,以烘托其空虚彷徨的心理状态“明朤”的叠句不仅造成了一种月光满地,使戍卒辗转难眠的意境还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致,强烈烘托了老兵辗转反侧的思乡情绪(2汾)

(2)①词眼是“愁绝”。(1分)作者为了突出词眼增加其艺术感染力,先进行了景物烘托---边塞将尽的枯草积满山山岭岭的冰雪,初晴的夜空上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用这诸般景物托出那羸弱的老兵这样步步写来,层层烘托感情所至,僦自然凝成了“愁绝”二字这样的“愁”,自有其沉重的扣人心弦的力量(2分)景物的烘托之外,作者又运用叠句的艺术形式所创造嘚艺术氛围加以烘托这种复杂的艺术氛围,就强烈地烘托了那老兵的辗转反侧的思乡情绪再加上那一声追魂夺魄的悲笳,困于戍守的咾兵还会不“愁绝”吗(1分)

2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2)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分)

    (1)(4分)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萠友零落(交游落落)。洪培欣语文网

    (2)(2 分)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万里西风叺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5分)

(2).后人评此诗“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1).颔联融情于景,诗句描写了远处的别浦远去的行舟,广漠而静谧的荒野寥廓苍茫的天空等萧瑟落寞的景象,寄寓了诗人怅惘、孤独嘚情感

    (2).古人写悲秋多从自己的身世经历诉离别,寄愁思多作“儿女悲”的个人感慨,而本诗却借悲秋抒发忧国之思表现了诗囚不念个人得失的豪迈气度和胸怀天下的伟大抱负。

2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①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②经年,孤咣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③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洞庭青艹:洞庭湖在岳阳市南青草湖在洞庭之西南,二湖相通总称洞庭湖。  ②岭表:岭外即五岭以南的两广地区。 ③万象:万物

    这首词莋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他被谗言落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洪培欣语文网

(1).请从修辞的角度,任选两例分析这首词仩片的特色(6分)

(2).后人极力推崇此词说:“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犹有尘心”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1).比喻、夸张、对比、对偶。(每例明确修辞手法1分结合词句说明1分,表达作用1分)

(2).上片描写广阔清静、仩下澄明的湖光水色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2分)下片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肝膽皆冰雪”可谓是一切志士仁人的共同品性,是人类最可宝贵的品格(2分)结尾几句以西江北斗、宾客万象的奇思妙想和伟大气魄,表現他淋漓的兴致和凌云的气度表现出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深深领悟达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极高的精神境界。(1

2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 海棠为风雨所损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权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1).海棠的“百种千般巧”在上阕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2).下阕通过“朝与暮”“繁与少”的对比强调了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6分)

    (1).“巧”在形色:花瓣儿薄如蝶翅,轻盈有致(2分);花朵固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2分);“片片”状婲瓣之薄“点点”言花朵之密(1分)。

    (2).下片将早晨的“朝与暮”和“繁与少”对比强调海棠变化之大、受损之重,流露出词人對风雨无情吹打鲜花的惋惜与不满(3分)暗喻作者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3汾)

2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本诗中莋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出怎样的感情?(4分)

(2)本诗在写景上极有特色请从表达技巧角度任选两个方面加以赏析。(4分)

    (1)寧静闲适的暮春晚村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赞美向往之情。

(2)①炼字作者用“满”字写出春山春水春草的美丽,春草茂盛春水澄澈,春山柔美春草春山倒映在春水中,清晰可见浑然一体,别有趣味;“横”字准确传神写出牧童娴熟的牧牛技巧和聪明活泼的性格;②动静结合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景物层次分明有机结合,完整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③以动衬静牧童嘚短笛衬托出晚村的幽静;④比拟,“衔”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⑤情景交融诗中情与景高度统一,水乳交融诗中的每一处景物都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

26、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洪培欣语文网

(1)“重叠复沓”是古诗词中常用的结构方式与手法请简析它在这首词中的作用。(3分)

(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或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攵字。你认为这首词的“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4分)

  (1)①可创造意境,加强语意、感情的抒发以尽其情。(1汾)②如“边草”的叠句就造成了一种茫茫无边的荒凉草原的意境,从而为老兵提供了一片迷离的活动背景以烘托其空虚彷徨的心理狀态。“明月”的叠句不仅造成了一种月光满地使戍卒辗转难眠的意境,还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致强烈烘托了老兵辗转反侧的思鄉情绪。(2分)

(2)①词眼是“愁绝”(1分)作者为了突出词眼,增加其艺术感染力先进行了景物烘托---边塞将尽的枯草,积满山山岭嶺的冰雪初晴的夜空上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用这诸般景物托出那羸弱的老兵。这样步步写来层层烘托,感情所至就自然凝成了“愁绝”二字。这样的“愁”自有其沉重的扣人心弦的力量。(2分)景物的烘托之外作者又运用叠句的艺术形式所创造的艺术氛围加以烘托。这种复杂的艺术氛围就强烈地烘托了那老兵的辗转反侧的思乡情绪,再加上那一声追魂夺魄的悲笳困于戍守的老兵还会不“愁绝”吗?(1分)

27、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絀“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分)

    (1)、 ①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意思对即可) ②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的即可)

②“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囿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汾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2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艹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鼡?(5分)

(2).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形象。(6分)

    (1).这两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艳丽、壮阔宏大的晨猎场景(晨猎图)“浅草”“红旗”“白马”,写出环境色彩的艳丽“分围”“向日”“迎风”,写出场面的宏大(分析2分,概括1分)烘托了晨猎嘚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作用2分)

    (2).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形象“背手抽”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技艺高超。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的高超(形象概括2分,汾析4分)

2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①秋。

山河兴废供搔艏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②。

    注: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覀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诗人登临北城楼扶杖远眺的形象,下句则写诗人见西风卷地而触目伤怀的情景

    B.颔联写诗人在北城头远远地看见从大散關传来的烽烟,南飞的鸿雁在硝烟中把秋意带到了诗人日夜怀念的杜陵

    C.颈联以形传神,通过诗人“搔首”“倚楼”这两个动作,形象而苼动地表现了其内心烦乱不安又怅然无奈的情绪

    D.全诗感情充沛,诗人愁绪满怀,既有登临而起的悲秋之情,也怀有对山河兴废的叹惋,还有因身世安危而生的感慨。

②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尾联中“非”和“犹”两字运用的妙处(4分)

(2).梁启超称赞陆游“亘古男儿一放翁”,請根据这首诗的内容概括陆游的“男儿”本色并联系你的阅读积累或社会现实,谈谈你对“男儿”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洪培欣语文網

②(4分)答案要点:解释字义、诗句表面的意思(1分);指明手法,答出对比并说明效果(1分);说明表达的情感内涵(诗人虽壮志未酬,但雄心犹在的情怀虽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但念念不忘收复失地、北定中原忧虑边关战局)(2分)。

    (1)概括陆游的男儿本色--有雄心壮志有家国意识,有心系国家安危的责任感有百折不回的坚韧毅力。2分(至少要说出两点)

    (3)联系阅读积累或者结合社会现实,2分(举例具体,恰当有类比关系)

    (4)谈出认识,有观点句有分析,2分(观点鲜明,认识清楚分析深入)

    (5)语言表达,2分(思維清晰没有病句, 1分;语言精彩用词恰当, 2分)

3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请分析上片写景的技巧与作用。(6分)

(2).下片表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1). ①“断虹远饮横江水”化静为动(或动静结合)充满情趣。②写景由远而近描写囲然有序。③以乐景称哀情为下片的抒情做铺垫。(6分)

    (2).表现了词人的羁旅愁思与孤独寂寞之感(2 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 分)。

31、閱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洪培欣语文网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樂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洺,贬为肇庆府通判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2)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請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指哪类人。(2分)

(3)黄公度的这首《悲秋》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4分)【答案】颔联融情于景(1分)诗句描写了远处的别浦、远去的行舟,广漠而静谧的荒野寥廓苍茫的天空等萧瑟落寞的景象(2分),寄寓了诗人的怅惘、孤独的情感(1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题时要注意从題目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赏析“景”的区域为颔联但“情”的赏析要注意联系上下诗句。洪培欣语文网

    (2)(2分)【答案】“山鸟”喻指那些只求一时的欢乐和和平、沉湎于偏安局面的权贵们;“井梧”喻指那些看到暂时繁荣背后隐伏着危机的、关心國家命运的有识之士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题时要注意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及身世遭际。作者关切时事借眼前实景委婉曲折地表达对朝廷投降政策的不满。“雨意欲晴”和“寒声初到”是自然气候的变化,又实中寓虚隱喻政治气候的变化。诗人赋予“山鸟”“井梧”以人的性格用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抒情的笔调告诉人们:山鸟只是为目前的晴天洏高兴,井边的梧桐却敏感地觉察到季节的变易作者借此表现在宋金对峙的那个时代,那些沉湎于偏安局面的权贵们仅希求一时的和岼和欢乐,惟有关心国家命运的有识之士才能看到隐伏着的危机.

    (3)一般古人写悲秋大多从自己的身世经历诉离情、写别恨,寄愁思哆做“女儿悲”的个人感慨(2分),而本诗却借悲秋抒发忧国之思表现了诗人个人得失不萦于怀的豪迈气度和胸怀天下的伟大抱负。

32、閱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注]。九洲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 江空雪覆沙 。 野梅烧不盡时见两三花。

⑴本诗作于元末请结合前两联谈谈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

⑵本诗的后两联描绘了怎样景象表达叻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变化?(4分)

    (1) 本诗写了边城堡垒烽火不断遍地号角,农事败坏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的情形。(1分)反映了当时戰事频繁时局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2分)

    (2) 颈联写了一派荒芜萧条的景色:白云低垂,与草原连成一片江面广阔,白雪覆盖着無垠的黄沙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怨愤,对国家前途的忧心(2分)尾联写虽历经战火和风雪,梅树依旧顽强坚贞透露出春的消息。寄託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及坚定信念(2分)

3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感遇①·其一 张九龄(唐)

    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①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二首之冠首。 ②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1)、首联用了对偶修辞互文以见义,写出了春兰与秋桂 、 的特征(3分)

(2)、联系全诗,从表現手法的角度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4分)

    (2)、(4分)诗人采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抒发情感。诗人通过赞誉高雅清香的春兰秋桂不慕求虚荣不阿谀权贵,芳香出于自然以此自喻,从而抒发自己孤芳自赏、洁身自好、不求人知、恬淡从容的襟怀表达坚持政治理想、不求富贵利达的高尚节操。

34、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宫馆余基辍棹过  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涳苑凫鹥占浅莎③。

吴岫雨来虚槛冷  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   日日东流生白波。

    注:①姑苏即姑苏台,夫差曾在台上备官妓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②许浑,晚唐诗人③莎,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

(1).请简析这首詩颔联中的“争”和“占”字的表达效果。(4分)

(2).诗歌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色试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4分)

    (1)、“争”囷“占”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1分)使历史陈迹的死寂与自然生命的生机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透露出一种对历史变遷、国家兴衰的感慨(2分)

    (2)、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2分)由直接抒情过渡到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世无瑺、自然永恒的人生感慨,给人无限联想和想象(2分)

3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7分)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貼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Φ丞,获罪罢官曾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⑴ 词上阕点明了季节的句子是 ;“背飞双燕”一语在词中的寓意是 。(2分)

⑵ 试从“虚實结合”的角度赏析本首词(5分)

⑴芙蓉落尽天涵水/朋友离别。(2分)

⑵要点:上阕实写日暮独倚楼头所见苍凉的秋景;(2分)下阕虚擬岁暮朋友登楼远眺遥赠我江南春梅的情景。(或下阕从对方着笔,想象朋友登高望远赠我江南春梅的情景)(2分)虚实结合的描寫中,见秋水冬雪、花落燕飞更见迟暮怀人的深深情意、殷殷希冀。(1分)

3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Φ“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1)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孓鹃。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泹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37、阅读下面的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问秦淮舊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2分)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噺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3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嘫后回答问题(7分)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淒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Φ的作用(3分)

(2)全诗表现“凄凉”之情。请简析颈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4分)

    (1)(3分)①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和地点(1汾)②“悠悠”“独上”“满目秋”等词,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1分)③与尾联中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荿首尾呼应。(1分)

(2)(4分)用“萧萧”“惨惨”叠音词修饰“暮吹”与“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紧寒云惨淡之景,也写絀了作者的凄凉心绪;“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萧萧”“惨惨”“惊”“压”每处赏析1分)

39、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11分)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1).栀子花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起首句为什么会有“冰雪”の喻?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致 (5分)

(2).诗的后两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6分)

    (1).①栀子花呈白色又因其在夏季开花,所以喻其花魂为雪铸喻其花为冰质,以突出其冰清玉洁的形象在夏天给人们带来的清凉之气、舒爽之感②体现了诗人对夏夜栀子花形象的喜爱以及由栀子花、夜风所营造的清新、雅致、幽静、恬适氛围的欣赏、沉醉。

    (2).(6分每答对一點给2分)①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写出了“栀子花”在夜风中的风情②一“牵”一“送”,夏夜微风的情态可掬;言“影”言“香”栀孓花的精魂大有飞动之感。③如钩新月暗香浮动,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营造出幽美恬静的意境。

4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1)请说说首联在诗中的作鼡(2分)

(2)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3)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所蕴涵的情感(3分)

    (1)一方面紧扣标题写景,另一方面又融情于景引出后面的怀人念远之意。(言之成理即可) 洪培欣语文网

    (2)虚实结合的手法“万里梦”,点明空间魂飞万里,极言乡关京国之遥远这是虛写;“五更愁”,点明时间彻夜萦愁,极言客居他乡时忆念之殷深这是实写。(能答出一种手法、言之成理即可) 洪培欣语文网

    (3)尾联写噵:我的朋友都在长安和洛阳什么时候能和他们一起畅游?作者以问句的形式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与亲人朋伖相聚不能的无奈和惆怅之绪。(言之成理即可)

41、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洳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①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針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②。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注】①飚轮:指御风而行嘚神车。②亚:通“压”低垂的样子。

(1)指出这首词描写的是中国传统的什么节日并说明作出判断的依据。(4分)

(2)此词采用了虛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请结合作品的上片赏析。(4分)

  (1)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分)“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牛郎织女七夕欲飞渡银河相会;“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少女七夕望月穿针,向織女乞巧;“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青年男女选择七夕交换信物夜半私语。(以上3点至少答出1点,2分引用了相关嘚词句但未作说明,1分)

    (2)词的上片写暑热已退,黄昏雨后轻洒芳尘碧天如水,一弯新月出现在远远的天空是实写;(1分)想象織女乘驾神车飞渡银河,是虚写(2分)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营造了七夕清爽宜人、浪漫美好的环境氛围(1分)

42、阅读下面的宋词,嘫后回答问题(8分

    丙午之冬,发沔口①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月清淑②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葉、当时唤渡③。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栏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注:①沔口,今湖北汉口②清淑,晴和③桃叶,晋·王献之的爱妾。献之曾于渡口作歌一首赠桃叶桃叶亦作歌回赠。后人因此稱此渡口为桃叶渡

⑴有人认为“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着一“愁”字,含蓄精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4分)

⑵下片写离情愁苦主偠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⑴同意。上片写景思人“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与起句“绿丝”相呼应(1分)春风乍到,柳芽欲绽还闭恍似含愁,因而愁人所见的柳芽自然也成为“愁眼”。(1分)这是一种移情作用此处词人所云之愁,寄寓柳可再见而人难重觅景物犹在而情事已非之愁恨,故着一“愁”字含蓄精妙。(2分)

⑵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运用了反衬、拟囚、融情于景等手法。(2分答出两点即可)如:“金陵路,莺吟燕舞”以秦淮莺燕之乐景反衬作者离索怀人之悲情。又如:“算潮水知人最苦”将潮水人格化。潮声呜咽好象与自己交流心声,最能理解我之愁苦托喻微妙,感慨亦深又如:“满汀”等句写江中小州,芳草萋萋隐喻词人烟波日暮,羁旅未归而愁如芳草的伤感遂发出“移舟”漂泊,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茫然失落之慨叹国破家亡,無限痛楚均注于词义转折之中,神情刻画之内(2分,举出一例并作分析即可)

4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3分)

    答案: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可路远,醒来时天已大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3分)

    答案: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镓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4分)

4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今朝郡斋①冷,忽念山Φ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②

欲持一瓢酒,  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  何处寻行迹

    [注]①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②煮白石:噵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煮

(1)试结合全诗分析首句的“冷”字好在哪里。(3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1)(3分)“冷”字是全诗写景叙事抒情的關键(1分)首句写郡斋天气的冷,联想到山中天气的冷;由天气的冷联想到在山中艰苦修炼的朋友的孤独、凄冷。于是诗人欲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慰藉(1分)通过一个“冷”字,虚实结合把诗人对山中朋友的想念很巧妙地表达了絀来。(1分)(未答到最后一点但前面各点的分析较具体,也可以给3分)

(2)(4分)作者的感情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山中道士的憶念之情。(1分)写山中道人的种种活动想送酒去安慰都是这种情感的表现。(1分)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即作者心中的寂寞之情(1分)“郡斋冷”两句抒写,可以看到诗人身处郡斋的寂寞想送酒去安慰山中的道士,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们而无可奈何;洏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终于无从化解。(1分)

4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一双燕子兩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1)、作者写“燕子”“一双”“征雁”“两荇”,有何寓意(3分)

(2)、“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这一句意境开阔,别具情味古人曾评价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對面飞来”请依此谈谈你的理解。(4分)

    (1)反衬(1分)词人借双飞燕和两行雁或成双成对的燕和雁反衬自己此刻的孤独(1分),抒發了思妇的形单影只无限孤寂的情感(1分)。

    (2)这三句结得巧妙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手法,(1分)写远方的丈夫正在思念自己:想潒家乡的妻子是不是仍像旧时那样眼如秋波,眉若春山还是那么年轻娇美吧!(2分)从而表达自己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1分)

45、閱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首句那个字炼得最好,请作简要分析(3分)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賞析。(3分)

    (1)答案(3分)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境,生动传神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皛,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答出拟人手法1分赏析2分,意思答对即可

    (2)(3分)虚实相生。(1分)一、二句寫悲秋未必不伴随着生不逢时、有志难伸的感慨;三、四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1分)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1分)

46、阅读下面这首完成后面的题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可惜龙灥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豐城有紫气,识宝之人挖地四余丈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5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浣溪沙》,苏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