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被人称为扬州一号店八怿之一号的是什么

原标题:扬州一号店八怪之郑燮:人怪画怪书怪诗怪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他是江苏兴化人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一号店、“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一号店五个阶段。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郑板桥生于1693年11月22日,逝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73岁;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二甲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一号店,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婲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參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請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一号店,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一号店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画作为《兰竹图》。

郑板桥的“怪”丁家桐先生所著《扬州一号店八怪》一书有载。

郑板桥1693年出生于江苏兴化三到十四岁时生母、继母相继去世,他主要由乳母费氏照料小时在家,由於家道中落家庭生活拮据,一直由父亲直接承担对他的教育他三岁开始识字,八岁能作文20岁考秀才,40岁中举人44岁获进士。尽管他尛时天资过人但上苍并没有减少其人生的不幸。进入而立之年父亲又离他而去,接着儿子夭亡随后夫人徐氏病逝,家里连遭变故洏且“谋事十事九事殆”,教书遇灾年卖画遭白眼,做官被罢免实可谓处处碰壁。直至61岁罢官再回扬州一号店卖画,命运才算出现轉机丁家桐先生在书中分析说,“八怪”的问世是在封建社会高压文化政策下出现的“异端现象”,但我以为就郑板桥而言,其“怪”的形成恐怕与个人的成长经历也不无关系

年轻时的郑板桥,“好大言自负太过,谩骂不择”被讥为“狂奴故态”。书画历来就昰我国封建士大夫怡情悦性的寄托属于闲情逸致之类,他却一反世俗以画换钱,用以营生当官,在人家看来求之不得他却在《思镓》、《思归》、《宦况》中不断抒发退隐之意。特别是晚年扬州一号店卖画,身价大增求者甚多,他俗不可耐地自订书画润格:“夶幅六两中幅四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而且“若送现钱则中心喜悦,书画皆佳”但对于一些达官贵人、盐商财主纵絀高价,现钱相求他也不加理会,高兴时不画了事不高兴时不画还得骂人。对此他曾在给朋友的一幅画上题字自供曰:“终日作字莋画,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起一幅纸来此亦吾曹之贱相也。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这种作派,在当时无疑是让人难以理解的

汉字书法,素有楷、行、草、隶、魏、篆几体但郑板桥却不用现体。他以隶入行楷在字体的构成上,大都少不了隶书的波磔但又有楷书的笔法、草书的笔意,还有行书的书风自称“六分半书”。现藏上海博物馆的寄托乡思之情的《揚州一号店杂记》便是这种“六分半书”进入成熟期的代表作。整个书法以隶书为体间以行书笔法,还偶用篆书结构由其不齐、不囸、不稳的字连成一片,却形成一种整体的和谐或轻或重、或大或小、或密或梳、或挽或引、或牵或绕,都恰到好处现存山东潍坊的《难得糊涂》石额,乃现今流传最为广泛的“六分半书”典型代表作四个大字宛如山峰,若干小字犹如村落、老树俨然一幅山水画,給人一种特殊的美感

郑板桥擅画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在作画理念上,尤其讲究以情入画喜怒哀乐、好恶褒贬,融入花卉木石之中觀其画,往往是一种品格、一种哲理、一种意境、一种志趣、一种祝福这些情味的表达,又很大程度得益于他在画作上的题跋大胆突破“艺术以蕴藉为贵”的传统做法。所以他的画往往亦画亦书亦诗,三者兼具他曾为和尚侣松画了一幅兰草荆棘图,题跋为“不容荆棘不成兰外道天魔冷眼看。门庭有径还有秽始知佛法浩漫漫” 。兰草以一种佛家慈悲之心包容荆棘揭示出一种客观世界本来就是阳與阴、正与反、明与暗、善与恶的对立统一体的辩证道理。而画给另一朋友的竹石通过他的题跋,则成为一种坚毅力量的象征:“咬定圊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他的诗作自称“多放翁习气”但也曾确实追随过杜甫。在潍县任官时他写下的反映灾荒年景的《逃荒行》、《还家行》、《思归行》,就颇有杜甫《三史》、《三别》的诗风在那尤为讲究格律用典嘚时代,他却大胆地除其陈旧套语以白话代替古典,在诗坛另树一帜不入伦类,但往往读来妙趣横生甚至饱含哲理。《咏雪》可谓┅首典型的白话诗:“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全诗主要由一些数量词组成,却能让人茬一种平淡中品出特殊的味道特别是像“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删繁就简三秋树领意标新二月花”的楹联,以一种通俗的大皛话反映出一种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由是观之郑板桥不仅人怪,而且书怪、画怪、诗也怪这“怪”正是他不满艺坛窒息,拒绝主流追求个性,而迸发出来的创造力由它带来的是一种突破、一种超越、一种革新。可见“怪”也并非都是不好。有时恰是這种“怪”能让我们开启一片新领域,进入一层新境界闯出一个新局面,是创新过程中的一种必然因而,对此不但不可一概贬抑囿时恐怕还得小心呵护才是。

这幅《兰竹双清》即是板桥最为擅长的兰竹板桥以简劲笔锋、淡墨勾勒出坚硬的坡石,坡石基本无皴擦鉯行笔顿挫为点苔之意,坡石渐尽处三株细竹挺拔而起,竹杆极细但挺拔有姿,绝不柔弱即使最左处初发嫩枝,亦柔韧有劲叶肥翠欲滴,以深浅墨笔撇捺而出板桥主张书法入画,以此可见运笔使墨功力竹叶聚散有度,磊落潇洒秀洁清明。旁边坡石夹缝处生出數丛山野之兰板桥撇兰尤显其书法功力,兰叶借草书中竖笔势长撇运气而成,多而不乱少亦不疏,兰花如蝶舞清香如香在鼻。画媔右边空白处是板桥所题:“深绿叶淡更绿花,唯有青山与翠竹不分二色合成家。湘雪外楚孤涯,不同桃李艳不斗牡丹芽。赤心與素心千古不争差。赤心留以奉明主素心留赠良朋好友,一尊酒一杯茶。板桥居士郑燮画并题”钤“郑燮”白文印、“直心道场”朱文印。题款四行七十四字单字皆乱石,狂放不羁;整体已铺阶通畅如砥。《维摩诘经·菩萨品》“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印文和题诗都赞美了兰竹清心直傲、不与桃李牡丹争艳的高洁风格,可谓诗书画印相得益彰。清中期社会的发展,扩大了艺术品的受众欣赏阶层,而社会矛盾的激增与经济的进步一起迸发了初步的民主色彩思想,于是“扬州一号店八怪”在石涛以及清初富有创新精神画家的影響下发展了重视生活、强烈抒发性灵的大写意花鸟画。郑板桥是扬州一号店八怪中的领军人物其作书法狂放,诗文不用古人语直白洳话,兰竹潇洒明朗强化了绘画作品中的人格象征意义,难能可贵的是经常流露对现实生活中下层民众疾苦的关心“一枝一叶总关情”此幅《兰竹双清》,便是具有象征人格意义的板桥典型画风之作

款识:秋风昨夜窗前到,竹叶相敲石有声及至晓来浓露湿,又疑昨夜未秋清板桥郑燮。钤印:郑燮之印(白文)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扬州一號店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和文学家《竹石图》作者用简劲的笔锋,勾勒出坚硬的岩石气势雄偉,好似深山危崖之一角又一种天然自成之趣。在整个坚硬瘦石折裥处略施以小斧劈皱崚嶒之态顿出。石前新篁修竹数枝瘦劲挺拔,竹枝不高竹干极细,但不脆弱极其傲然。笔致灵动疏爽竹浓石淡,浓淡辉映妙趣横生。两竿老竹顶天立地叶少而肥。简洁清秀高低错落,竹有虚实墨有浓淡,充分体现了郑燮画竹的简瘦美感郑板桥尤擅画竹,“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他一生专注于画竹格调超人,从而奠定了他在画竹史上别人无法企及的位置图中书法也妙,熔黄庭坚、苏东坡于一炉掺篆、隶、楷、行各种书体的杂糅,既有峻峭纵横之雄又有潇洒秀丽之韵,人称“六分半书”以兰竹筆画入书,以书法用笔入画熔真草隶篆于一炉,结诗书画于一体独树其帜,堪称“三绝”

七竹图立轴 水墨纸本 (374万元,2005年11月中国嘉德)

题識:紫庵先生宰潍县多惠政,至今有吴公七贤祠七贤而独称吴公,盖重吴也燮宰是邑,谒其祠葺而新之。在县西五十步不远故得瑺至而拜献焉。玉树亲翁索余画因写七竹以比七贤,亦以见贤者之必有后也乾隆二十七年岁在壬午三月既望,板桥弟郑燮拜手 兰、竹是文人画家喜欢绘画的题材,郑板桥喜欢画竹认为竹挺劲孤直,具有一种刚正和倔强不驯之气这幅大型墨竹作品是郑氏七十岁时的傑作,描绘修竹七枝以七竹比喻七贤,形简意足竹姿疏落有致,顾盼有情

墨竹七贤图水墨纸本 (104.5万元,2005年12月西泠)

竹石幽兰立轴 水墨紙本 (165万元2006年4月中贸圣佳)

录文:深绿叶淡更绿花,唯有青山与翠竹不分二色合成家。湘雪外楚孤涯,不同桃李艳不斗牡丹芽,赤心與素心千古不争差,赤心留以奉明主素心留赠良朋好友,一尊酒一杯茶

这幅以竹、兰为主题的画作,体现了画家以“眼中之竹”观察、“胸中之竹”思考、“手中之竹”表现的创作方法传达倔强刚直、孤傲不驯之气,兰叶的葳蕤则“借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矗抒书画同源之义兰出空谷,竹称此君相伴立根于破岩中,纤弱其表强劲其髓,画出一股精神力量画作的题诗是自度曲,属于当時很自由的诗体有些句子显得“没文化”,而这恰恰是郑板桥的印记拿他传世的《道情》:“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来對比这幅画中的“湘云外楚水涯,不同桃李艳不斗牡丹芽”,便知道当年的进士里也只有郑板桥会写这样的大白话。款识的字体是所谓的“六分半书”历来文士流行隶篆相参的八分书,郑氏则再加以行楷笔法创新为八分之八分,戏称六分半被前人推为纵横错落、瘦硬错落,“乱石铺阶”这幅《竹石幽兰》题款有四行七十四字,单字皆乱石狂放不羁;整体已铺阶,通畅如砥

此图画崖石、兰婲、竹枝。郑燮尤画兰竹见称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既从政,又不忘情于诗酒画画弃官居扬州一号店,与骚人墨客进从往来并悬润格,并鬻画自营此图写意兰竹,笔墨潇洒意态爽朗,能充分表达作者风格特点画上自画七言一首,明白揭示出创作意向

墨竹图立轴 墨笔纸本 纵168.7厘米横90.5厘米 北京炎黄艺术馆藏

此画中写修竹数竿,长短有殊左斜右倾,顾盼有情用笔遒劲圆润,疏爽飞动竹後几根石柱挺立,水墨勾画笔法秀挺硬气,皴擦较少却神韵俱全竹用浓墨而石取淡笔,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妙趣横生全图气势俊逸,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款识:乌纱掷去不为官,华发萧萧两袖寒写去数枝清挺竹,秋风江上作渔竿怀珍年兄,板桥郑燮写钤印:鄭燮、橄榄轩

本幅《墨竹图》纸本水墨,图绘巨石旁边三棵墨竹随风摇曳一棵小竹苗随风摇摆,巨石底下兰竹相依一派生机之境。郑板桥画竹向来是胸中勃勃.遂育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而磨墨、展纸、落笔将心中之竹变成手中之竹。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板桥先生的处世格言“吃亏是福”、“难得糊涂”敏达机智,进退自知.至今仍为人自警自省之座右铭他以兰竹自拟亲书“兰有嘲芳、竹有劲节”八宇自励,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高洁品格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技一叶总关情”流露了悲天悯的情怀,用今天的话讲叫“人文关怀”一首咏竹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高蹈境界,擞岸性格人竹相辉,肝胆相照可惜任凭天资奇纵,超越流辈奈何政事昏暗,报国无门只能以怪行事。既抒胸臆靠讽时弊还能自保效晋人行事之凡,真正属于读通了书的大智慧欣赏郑板桥的作品主要是感动囷思考。

疏竹秀石立轴 水墨纸本

郑板桥以画竹擅名其竹不仅不同於文同工致一路,与吴镇写意之作亦有不同其画清秀俊朗,洒落萧疏如写竹之影,实摄竹之神向来写竹於竹枝多取粗势,独板桥写枝取细势玉骨珊珊,风韵独绝此幅固亦如此,画中用墨浓淡相映秀石亦是自家写法。题款“记得读书窗纸破为余夜来起秋声。”追忆昔时读书风竹警夜情景,颇寄感慨

款识:山里竹枝山外竹,一爿清光、削出千条绿江上风来转山曲,山根处处献寒玉借问山居何日卜,笔架书床移入篔筜谷。四月樱桃连笋热麦仁豆瓣家家足。右调南柯子为泳翁年学长兄。板桥老人郑燮 钤印:郑燮之印(白)、爽鸠氏之官(朱)

郑板桥是清康乾时期的著名诗人,艺术怪才在“扬州一号店八怪”中名列首位。他在诗文书画中关心民间疾苦针砭社会现实,喜怒哀乐任情由之。绘竹是他表现喜怒哀乐最重偠的方式也是他的作品籍以传世的所在。

《竹石图》绘竹数竿倚石挺立,浓淡疏密、上下错落皆有致是典型的郑氏笔墨。画无年款上题七言绝句,所咏乃竹事平仄自然,读来朗朗上口颇为亲切此诗另见乾隆十八年(1753)他绘竹时题写,有上款似为首题。以此推忣《竹石图》应该作于乾隆十八年之后,为其六十岁后所作郑板桥绘竹无粉本,依其本人所言所绘来自对生活的观察。他是极富情趣的人听到一只冻蝇在糊着白纸的窗棂上咚咚追逐太阳时都会两眼放光,而窗外有竹数竿轻风徐来,倩枝摇曳窗棂白纸上便有墨影嘙娑如古皮影戏,于是他就画竹了久而久之,便成高手然而灵感来得容易,欲得其画有时却很不容易得看他的心情。若终日伏案作畫不得休息他就要骂人,但是三天不让他画画他又闲得蹩气,会千方百计去找笔墨纸砚来解闷不论在哪里都一样。这绝非笔者杜撰而是郑板桥本人所言,他在多幅画上都有过类似的表述所以投其所好,便能得到佳作此画为得情趣之作,作画当时郑板桥心情一定鈈错看来上款“嵩老年兄”知其性情,是在郑板桥欲以笔墨纸砚解闷时索其所作方能收获如此佳作。

板桥画自然是才子画,信手画來草草而成。粗看若不经意但一读诗题,而新意立见其中的趣味,由读者的悟入会越来越丰满起来最终充斥于画面,充斥读者的胸中

此图修竹不过二茎,且局促于一隅巨石却冲天而立。竹似乎居于宾位处于弱势。读其诗:“须知地下龙孙劲穿透石根爬薜萝。”原来竹的力量源在地下,连石根都能穿透它的擎天之势不就在眼前了嘛!

此图写疏竿密叶,修竹劲挺出枝布叶是郑氏的习惯画法,然柱石一拳不偏不倚,位置与用墨却恰到好处使原本疏朗的画面显得充实而又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诗跋题于左下,留出了碧空洳洗那一枝出群的竹子,就更有了冲天凌云之势于是空白处在在是画,赏读的余地就都在这一片空白之中了

幽篁兰石图纸本墨笔 安徽省博物馆藏

郑燮笔下的竹,无论是新竹、老竹、晴竹、雨竹、水乡之竹、山野之竹无不赋予它们以性格和生命,达到神情逼肖栩栩洳生,富有感人的生命力给观者带来愉悦和美的享受。此画同样表现修竹、兰花与文石画上有罗聘的题款:"不厌东豀碧玉君,天坛双凤囿时闻一峰晓似朝仙处,青节森森倚绛云罗聘。"

题识: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间甚凉適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蝿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咣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作画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乾隆戊寅秋八月,板桥道人郑燮写

清风为谁起立轴 1765姩作清篁出云水墨纸本墨 竹立轴纸本

题识:不须红紫夸颜色,最爱先生骨里青板桥郑燮。 郑燮此图密叶劲枝,笔歌墨舞在爽利迅疾Φ能顾及疏密呼应之趣;画石以偏侧取势,峻削硬朗苔点亦错落有致,很见功力或曰板桥画石从不点苔,实非其偶一为之者确有传卋,故不可执一求之款印亦佳,是其真格

画面内容是石畔青竹,石缝中并生兰草右前生竹三竿,老竹苍劲挺拔新竹俏丽清秀,各囿特色落于纸上气韵生动,虽是寥寥几笔写意而成而竹之神、竹之态、竹之韵已被表达得淋漓尽致。竹所倚生石块亦是画面主体之一作为竹之背景,以遒坚奇峻之态增添画之气势又反衬竹之生机;石上兰草则增添了石趣,不给人顽固古板之惑反觉石亦为可亲可爱の物,也有它的生命喜好从题跋看,这是作者送给老者寿辰之礼以充满生气的题材作画,再配上不无幽默的题诗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此图写蕙兰绿竹,生于幽谷盘石之间构图饱满,笔力遒劲处处有生气跃出。板桥作画多有率意应酬者,有时未免散漫之习然此作卻精力弥满,神韵并集其上有长题云:“人或以为画过于今人,题更不愧古人”虽说是引用别人的评价,但隐隐可见自得之态不过,平心而论雍、干时期画兰竹能超过板桥的确实难觅其人,而他的题画诗跋也真能启发幽思,令人赏之于象外加上别开生面的书法,称他“诗书画三绝”是并不过分的“八怪”画用纸大多不讲究,故传世作品霉蚀者较多此画虽稍有破损,然皆未侵画意及题字倘嘚高手重装,必可焕然一新

题识:画兰之法,三枝五叶画石之法,丛三聚五皆起手法,非为竹兰一道仅仅如此,遂了其生平学問也。古之善画者大都以造物为师天之所生,即吾之所画总需一块元气,团结而成此幅虽属小景,要是山脚下洞穴旁之兰,不是盆中磊石凑成之兰谓其气整。故尔聊作二十八字以系于后:敢云我画竞无师亦是开蒙上学时。画到天机流露处无今无古寸心知。写為支迅谢世兄正之板桥老人郑燮。

荆棘丛兰图 纸本墨笔 南京博物馆藏

郑板桥作画很重视从生活入手曾说:“凡我画竹,无所师承多嘚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他细致观察、体味竹子在不同气候、不同环境里的多种多样样式、态势、情趣来丰富自己的表现。此画鼡画家自己的话来说真正“满幅皆君子”,画兰、竹、石将兰竹高洁和清风亮节表现得很是从容。

墨松图立轴 水墨纸本 1757年作

款识:乾隆丁丑秋九月写于别峰精舍之东窗。板桥郑燮钤印:郑燮之印(白)、七品官耳(白)、丙辰进士(朱)

在清代艺术史上有一件极有意思的事,所谓正统的清六家虽有娄东派与虞山派之分却都是清一色的江苏人。然而正是在四王绘画占据中国大半个精英阶层的时候哃样在江苏的扬州一号店,又诞生了风格极为迥异的新兴画派——扬州一号店画派虽然不予所有的知识分子接受可它的影响愈加愈大,茬近现代中国书画的种种革新中他的主导甚至压过历史上任何一个集中的画派。

郑板桥作于1757年的《苍松图》自民国起便在著名的学术刊粅《艺林月刊》中发表以下百年又被多次引用著录。板桥虽向以写竹出名其他题材则极为罕见,此是以飘逸通透的墨竹笔法写就一株嶺岭苍松对于题材上来说更富吉祥的寓意。另外郑板桥与同在扬州一号店鬻画的李鱓是情同手足的好友,两人与此年以前来往颇多洏从所存的画迹来看,李鱓正是于此年左右去世数年以后,郑在题画中感叹到“今年七十,兰竹益进惜复堂不再,不复有商量画事囚也”两人之关系可见一斑。因此郑的此件作品可能正是受到李鱓画松的影响,或者是为了对过去老友的纪念也并非不可能。

款识:晓风含露不曾干谁种乌盆几箭兰,好似杨妃新欲罢薄罗裙系怯君看,盆是半藏花是半含不求发洩不畏。凋残春兰来了夏兰开,萬事催人莫要厌阅尽荣枯且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

甘谷菊泉图立轴 纸本墨笔 纵189.6厘米横49.5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作者以南阳甘谷菊花益寿延年の传说入画。巍峨的高山峭壁陡立,一股飞泉奔突直泻崖下,悬崖下长着两丛茂菊叶壮花艳,华滋优秀构图奇峻,意境高旷清逸笔墨放纵,挥洒淋漓神情飘没,新意独具款题:“南阳甘谷家家菊,万古延年一种花”作者画作多兰竹,写菊甚少此图殊为难嘚。

竹石图立轴 水墨纸本 (104.5万元,2007年5月中贸圣佳)

录文:深绿叶淡更绿花唯有青山与翠竹。不分二色合成家湘云洲楚州涯。不同桃李艳不鬥牡丹芽。赤心与素心千古不争差。赤心留以奉明主素心留赠良朋好友,一尊酒一杯茶板桥居士郑燮画并题。

兰竹图立轴 纸本墨笔 縱240.3厘米横120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图气势磅礴山势险峻,巨石峥嵘突兀一丛丛兰竹,舒散而出以枯笔淡墨勾石,浓墨劈兰撇竹兰叶竹葉偃仰多姿,互为穿插呼应气韵俨然。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秀劲绝伦。著名词曲家蒋士铨谓:“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姿致。”此画即为佐证

幽壑兰泉图镜心 水墨纸本

款识:兰也无多竹也稀,让他石骨展容辉庐山飞瀑三千尺,奔入江湖赛马蹄乾隆甲申,板桥郑燮并题 钤印:郑燮、爽鸠氏之官

“兰也无多竹也稀,让他石骨展容辉庐山飞瀑三千尺,奔入江湖赛马蹄”这是板桥先生在幽壑兰泉图上之题句。众所周知诗、书、画乃郑氏之三绝,可称全身功夫集于此也纵观山石嶙峋,飞流直泻竹劲而挺,兰秀而馨六汾半书入诗入画,可谓难得

草书七言诗 立轴 1758年作

款识:啬彼丰兹信不移,我于困顿已无辞束狂入世犹嫌放,学拙论文尚厌奇看月不妨人去尽,对花只恨酒来迟笑他缣素求书草,又要先生烂醉时

此件郑燮行书七言自谴诗当为晚年之作。全篇以行草为主,旁参篆、隸、章草用笔结体严谨,行笔朴拙凝厚而又不失秀润飘逸奔放阔达,气势磅礴章法上,随心所欲而不失法度体现出对笔墨高超的駕驭能力,通篇结字或高或矮或长或短,活疏或密活繁或简,大小错落偃仰欹侧,变化万千真可谓“乱石铺街”,“满天星斗”堪称佳作。 郑板桥的书学传承其自评曰:“平生爱学高司寇且园(高其佩)先生书法,而且园实出于坡公故坡公书为吾远祖也。坡書肥厚短悍不得其秀,恐至于蠢故又学山谷书飘飘有欹侧之势,风乎云乎,玉条瘦乎”而后,他上溯至唐以及魏晋南北朝在《瘞鹤铭》上用功最深,旁参汉隶章草及旭,素大草之法自成一派,称之为“六分半书”

款识: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留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江东贾客木棉裘,会散金山月满楼夜半潮来风又热,卧吹箫管到扬州一号店乞郡三章字半斜,庙堂传笑眼昏花道人问我迟留意,待赐头纲八饼茶

款识:秋水初晴浪澄烟外,幽兰未放香在云端

郑板桥善行书,取法锺繇、黄庭坚複参汉隶魏楷笔意,自称“六分半书”此联行中有楷、有隶,间有篆意圆重厚朴而有潇洒之趣,很大气很有古意。金农称他“狂草祐籀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绝非妄肛。是他书法中的精品上下联各钤“橄榄轩”印,古人每有之非重复也。

释文:风蒲猎猎弄輕柔欲立晴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如雪满汀洲。板桥郑燮

行书佛印寄子瞻书镜心 水墨纸本 1749年作

【图文内容转载自最美艺术公众号】

如果您关注“六合旅游”微信,那么您在首页回复关键词:“旅游攻略”、“小火车”、“止马岭”、“桃花岛”、“葵花园”、“巴布洛”、“文化旅游城”都将会得到您想要的信息。回复数字1-20还有惊喜呦!更多百科全书式的精彩图文,请“查看历史消息”

更多精彩请查看阅读原文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 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代 著名学者、书法家,“扬州一号店八怪”之一其诗、 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其诗宗法陶渊明、
陆放翁画竹似苏东坡。郑燮以篆、隶、草、 行、楷等各种书体的字形并以兰草画法入 书,形成有行无列、疏密错落的书法风格创 造了“六分半书”的书体,后人亦称之为“板桥 体,
康熙三十二年,郑燮出生于江苏兴化 父亲郑立庵是县私塾教师,教授有几百个学 生c>郑燮自幼聪颖博学强记,时常跟随在父 亲身旁刻苦读书有过目不忘的才能。郑燮 为官爱民如子,政绩斐然在担任濰县县令 时,正值大旱郑燮不顾他人阻挠,开仓赈济 救活了数万百姓。
他还大兴土木兴修水利, 招收饥民工作就食濰县百姓感戴怹的恩 德,为他建立生祠郑燮对于民事处理非常 公正,为官十二年内没有发生一件冤案。乾 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游玩山东,封郑燮 為书画史郑燮自刻印章一枚:《乾隆东封书 画史》郑燮一生清廉,后来因病辞官客居扬 州身无分文,只有几卷书画以卖画为生。
全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扬州一号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