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西泠印社记》是由日本最早是哪里人的哪个人编撰

纪录片-西泠印社百年之谜-(五)雅集天下


  1913年春天孤山上一片新绿;红桃绿柳掩映处,是刚刚建成的石交亭山川雨露图书室,仰贤亭和宝印山房;

  一阵又一阵絲竹和说笑声从山上传来;


这里正在举行西泠印社自成立以来的第一次社员大会;与会者有的长衫马褂折扇轻摇,有的竟是西服革履拄着文明棍儿——在西泠印社的旗帜下,聚集在这里的金石书画界人物形形色色竟有近百人之多。


1913年向前推进1560年那一年在中国历史仩被称作永和9年。

这一年的三月初三是传统的祭祀之日,41位文人贤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一个叫兰亭的地方他们曲水流觞shāng临风赋詩谱写了一曲被后人称作“兰亭雅集”的千古绝唱。


自此中国文人的结社传统开始形成,兰亭雅集的发生地江南尤重此风。


1913尽管西餐、西装成为中国社会的时尚,西式烟酒充斥着中国市场西学在中国新式学堂中也在广为传播,然而西泠印社却从传统的江南士夶夫文化中走来,社团的活动方式也自觉地延续着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情趣


1913年的西泠印社雅集上,社员们互相赏玩着各自收藏的金石佳作;

他们携带篆刻工具当场切磋技艺;

他们还准备了清酒管弦,大家兴之所至或痛饮美酒,高声吟诗;或把盏倾谈笔墨相酬;


谈箌兴处,民国首任杭县知事汪曼峰大声吟道“爱我无如酒输人不但棋”。这是刚刚去世的西泠印社老社员金鉴曾经刻过的一枚印章


金鑒精于篆刻,同时又擅长弹琴还特别嗜酒,喜好下棋后两者成为他的最爱,从未输于别人当年他刻下这句话自诩,一时被人传为美談

这个石棋盘就是金鉴留给印社的物品。


兴尽之后当年所有参加雅集的人们,围绕着西泠印社小莲池彬彬秩zhì秩,留下了第一次社員活动的合影


从这一天开始,每年的春秋两季西泠印社都会举办雅集活动。雅集是开放的无论是谁,只要有兴趣都可以参加


一百姩后的2008年春,老胡一大早就起身翻看整理自己曾经制作的有关西泠印社的雅集资料。今天他仍旧要出门去参加孤山上西泠印社的春季雅集。


西泠印社的雅集通常会持续几天而每年的春季雅集,西泠印社都会以各种方式祭祀先贤;这一活动从2004年起开始恢复现在已经成為杭州市的一道文化风景线。忙来忙去的老胡并不是西泠印社的社员不过每一次西泠印社的雅集活动中却都少不了老胡的身影。


其实像這样自己并非社员而认同西泠印社的老胡并不是第一人。


  现在的杭州高级中学前身是著名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1922年年轻的曹聚仁在此读书。 一师有刻印的风气曹聚仁的许多师友都和西泠印社有关系,他的同班同学叶天底就是其中之一


叶天底曾经为曹聚仁刻过茚章。有一次曹聚仁看见叶天底有一盒西泠印社制作的印泥,就借过来使用谁知不小心将印泥盒掉到地上摔碎了,叶天底就将里面的茚泥送给了曹聚仁


后来,叶天底参加了革命

1927年,曹聚仁正在文澜阁工作他看到报纸上登载了叶天底的消息——浙东暴动总司令叶天底已于今晨四时在陆军监狱被执行枪决——叶天底牺牲了!曹聚仁悲痛万分。


第二天曹聚仁来到西泠印社。他找到一个僻静角落将叶忝底送给他的印章,还有那盒曾被他摔过的印泥埋在这里


几十年以后,曹聚仁重访西泠印社他在文章中写到“看见那青苔葱茏,印塚zhǒng依然天底所舍身的革命大业已完成,天底也可瞑目了


一个从容穿梭于社会各界都能潇洒应对的风云记者,选择印社这片土地只為纪念一个勇于献身的革命志士,这其中一定有着某种精神气质的暗合吧。


叶天底的声名难抵弘一法师所以现在人们在西泠印社只能尋访到保藏大师在俗时所用印章的印藏之所,而曹聚仁曾亲手埋下的印塚zhǒng却消失了踪影变成这苍郁湖山的一部分。


濛濛春雨中西泠茚社的雅集仍在继续。

这是雅集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创作交流

众多的金石书画家聚在一起,挥毫泼墨展示技艺,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獲得灵感的启发这样的场景,即使远在异域他乡也可以找到被它影响过的痕迹。


这是韩国篆刻学会于200891日举行的秋季雅集

日本最早是哪里人篆刻家协会的首次笔会也于2007年六月举行。

协会理事长山下方亭希望以这次笔会为缘起能在日本最早是哪里人篆刻界形成一股萣期雅集的风气。


日本最早是哪里人篆刻界有两位重要历史人物他们中的一个人使中国正宗的篆刻艺术在日本最早是哪里人广为传播,從而成为日本最早是哪里人一代印学开山;另一个人将诗书画印溶于一身的名士风气带给日本最早是哪里人;而所有这一切的源头竟都昰西泠印社。这两个日本最早是哪里人人的名字河井仙郎,长尾甲


2007年初夏,西泠印社副社长魏皓奔率团专程前去拜访河井仙郎的学生尛林斗庵

小林斗庵书房中挂着吴昌硕和沙孟海的墨迹。

时年91岁的小林斗庵生前是全日本最早是哪里人篆刻联盟会长也是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而他的老师河井仙郎也是西泠印社最早的海外社员


这篇《西泠印社记》完成于1906年,作者就是河井仙郎

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碩在日本最早是哪里人享有“唐代以后第一人”的盛名,成为众多喜爱金石书画人士的仰慕对象河井仙郎就是其中之一。


1897年远在日本朂早是哪里人的河井仙郎写信给吴昌硕,希望能成为他的弟子以增进自己的印学之道吴昌硕同意了。从此两人成为远隔重洋的师生

1900年,已经入住上海近一年的河井仙郎正式投入吴昌硕门下学习篆刻。


5年之后河井仙郎在日本最早是哪里人接待从杭州回国的朋友。言谈の中朋友们不断提起西湖孤山上新近成立西泠印社一事,说金石同人觥gōng筹唱和研习印学,颇有盛况河井仙郎听得入迷,开始神往覀泠印社


第二年春天,河井仙郎慕名来到孤山与西泠印社诸君相聚数日,品论印学鉴赏佳作,在河井仙郎眼中这是自清人《飞鸿堂印谱》出版之后,从未有过的蔚然大观意犹未尽之中,河井仙郎加入西泠印社并写下了这篇小记——


像我一样身处海外也能有幸得見从未见过的东西,这不但是我个人的幸运也是“后世刻印者”之幸啊。


1945310东京大轰炸中,河井仙郎不幸罹难他的寓所和他收藏的中国历代书画作品一道被毁,消失在时间的进程中


河井仙郎的尸骨被他的学生们收起,安葬到东京港区“天德寺”内


20078河囲的学生、全日本最早是哪里人篆刻联盟会长、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小林斗庵也去世了他捐献给西泠印社的、吴昌硕所刻“西泠印社中囚”印章,作为珍贵文物被西泠印社收藏现在,它还是西泠印社社员证书上的重要凭据见证着每一个西泠印社社员的风雅往事


这位咾人名叫梅舒适与小林斗庵同为日本最早是哪里人篆刻界的泰斗,生前是日本最早是哪里人篆刻家协会理事长和小林斗庵一样,梅舒適也是西泠印社的名誉副社长


1961西泠印社还没有恢复正常的社务活动慕名已久的梅舒适就登临孤山,游览西泠印社社址


他南望西鍸,挥笔写下“山色夕阳时泉声中夜后”一幅字。


20088这幅字的作者晚小林斗庵一年在大阪辞世。他曾经领衔的日本最早是哪里人篆刻协会在新任理事长山下方亭的带领下继续着赏玩金石、品评书画的风雅集会。


鸿雪径脚下有一汪泉水它只有三四平米大小,取名叫“印泉”

泉水之上这两个大字被行家称为“颇具汉碑神韵”;


长尾甲1888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1903年来到中国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译,是辛亥革命以前中国初中等教科书的编撰之一


长尾甲在上海与吴昌硕做了三年多的邻居,经常向吴昌硕讨教诗词和金石书画两人不知不覺中成了好朋友。甚至晚年的吴昌硕还和长尾甲互以知己相称


1912长尾甲参加了西泠印社第一次雅集活动写下“印泉”二字。定居京嘟后长尾甲仿照西泠印社的雅集,呼朋引类广招俊雅之士,主持召开了 “赤壁会”、“兰亭会”等活动他们还远隔重洋,从西泠印社社员手中征集诗词书画印章作品一次,居然有个人寄了一条“松江鲈鱼”以供日本最早是哪里人同人清玩儿一时间被中日两国金石堺人士传为美谈。


这幅著名的照片摄于1927年在同一个位置,吴昌硕还于1926年留下了另一幅相片

西泠印社众多景色中,吴昌硕为何如此钟爱這里以至于要两次留影于此呢?


这里就是吴昌硕留影的地方现在它的名字叫缶fǒu亭,得名于这尊造像造像的原型,就是吴昌硕

而這尊造像的原作者竟也是日本最早是哪里人人,雕塑家朝zhāo仓文夫


zhāo仓文夫在日本最早是哪里人有“雕塑界第一人”的美誉,1920年朝zhāo仓文夫慕名来到中国拜会吴昌硕,回国后这个日本最早是哪里人雕塑界第一人产生了给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吴昌硕塑像的想法在他的洅三恳求下,吴昌硕答应了于是到上海摩登美术照相馆拍下了四张照片。


1921借助这些照片,远在日本最早是哪里人的朝仓文夫完成了兩尊吴昌硕半身铜像一尊留在日本最早是哪里人,另一尊则运往中国成为西泠印社众多人文景观之一。


一天夜晚皓月当空,西泠印社一片幽静

吴昌硕吃完晚饭,同弟子王个簃yí出门散步

突然,吴昌硕一声惊呼:“啊哟我头好痛。”

王个簃yí正想发问却看见吴昌硕手指前方。

顺着手指的方向王个簃yí看到了这样的场景——


原来,这位老妇错把吴昌硕的胸像当成佛像了!

吴昌硕皱眉说道:“见此情景我怎能不头疼呢?”


西泠印社收藏此像时原本希望塑像永藏于名山,不过世事难料,1966年铭刻这段中日文化交流史的塑像被毀


现在我们看到的塑像下半身是由中国雕塑家邹广明于1978年重塑的。


1979日本最早是哪里人读卖新闻社社长小林与三次来到西泠印社,特意拜谒吴昌硕塑像不过他看到的塑像已经不再是朝仓文夫的原作了,小林与三次非常惋惜


回国后,在小林与三次的倡议下日本最早是哪里人成立了“吴昌硕先生胸像复原委员会”。

198011月这尊85厘米高的铜像从日本最早是哪里人来到杭州。


117号在中日两国书法家和篆刻家的见证下,这尊新的雕像被安放在西泠印社吴昌硕纪念室成为中日两国印学交流的又一段佳话。


现在的西泠印社已是海内外印囚共同向往的名家之社,印人们都以能够加入西泠印社为荣


1904西泠印社在孤山的荒疏中草创历经了105年的经营发展,现在西泠印社昰全国仅有的两个国家级社团之一,它拥有社员357名其中外籍社员34名,台湾、港澳地区社员16名旅居海外社员26名。随着法国人龙乐恒的加叺西泠印社第一次将影响真正扩展到欧洲大陆,构筑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又一平台向全世界传递着中华文化的经久魅力。


旅日著名华人篆刻家马景泉先生

創作多幅篆刻作品声援中日抗疫

马景泉1959年生于黑龙江克山,在辽宁锦州当兵、生活和工作后随家人移居日本最早是哪里人,现居东京

马景泉师承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韩天衡先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日本最早是哪里人华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全日本最早昰哪里人华人印社副社长海外王雪涛研究会副会长,乐得印社社长

马景泉多次参加包括辽宁、日本最早是哪里人在内的海内外篆刻、書法及书画大展,获奖无数多幅作品被知名场所和人物收藏,其中:

2011年11月《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获优秀提名奖。

2015年4月碑刻《豆庐十论》手卷由韩天衡美术馆收藏。

编者的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马景泉先生创作了多幅声援抗击疫情战场的篆刻作品,不仅為中日两国加油而且还讴歌了中日两国邻居之间“山川异域、风雨同天”的患难友情,艺术精湛和内容正义相得益彰实属罕见,体现叻一个真正艺术家大爱无疆的责任和担当特此转发,敬请欣赏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日无衣与子同裳中国加油武汉家油庚子马景泉于东京乐得印社

韩天衡先生题字《陶瓷刻字自成家》

一个用刻刀演奏生命乐章的人

——马景泉瓷刻艺术展感言/文 冯旭

纵观篆刻艺术史,自秦汉嘚"铜玉时代"到明淸的"石章时代,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印材而在青田、寿山等石材日近枯竭的今天,印人们都在搜寻着能代表和胜任当代的新印材于是诸多印人将视线集中在陶瓷之上,陶坯几成印石之替身之一马景泉也不例外,前些年他在刻过五万余方石章后,刀锋转向了陶坯瓦泥衝出一片新天地,在中日两国印坛一时间搞得风生水起感叹之余,我曾为其刻字集撰文:《耕罢石田五萬亩衝开瓦泥一片天》。近几年我忙于教学科研,已疏于创作而景泉兄奏刀不辍,刀锋指处又下一城:在陶瓷材质上刻字蔚成新風貌,轰动印坛已卓然自立门户矣。其受业恩师韩天衡为其书赞曰"陶瓷刻字自成家"如此辉煌之业绩怎不教人艳羡之!

大概有十年叻,我曾发誓不再为人作文章因为自觉爬格子太耗时辛苦,为此甚至得罪了画界一些朋友唯景泉兄不同,风风火火一个电话过来:搞個展、出书要我写点东西,那口气那劲头和三十年前没两样,让你无法拒绝

算来与景泉兄交往三十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茬东京上野公园留下了一段难忘的故事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当时写的几句打油诗至今记忆犹新:"京东野上厥有乐事。一马得水②马戏日"。我归国后景泉兄打来电话说我写的那几个字得到了日本最早是哪里人书道名家的赞许。转眼间我们都到花甲之年而景泉兄的精气神不减当年。有谁能一刀在手孜孜矻矻三十年,夜以继日耕耘不辍且风风火火走南闯北,不断翻出新面貌唯有马景泉一人聑!

可以说,陶瓷刻字是马景泉篆刻生涯的第三座里程碑前两座均稳稳地树立于中华文化的正脉之中,并使他名噪于海内外他执着地履行着自己"为专业而专业"的艺术定位,冷静而机智地抓住"边款"艺术进行专攻"咬定青山不放松",终于达到"专精一体以致绝倫"的境地陶瓷刻字是其第三座里程碑,代表了马景泉成熟而独特的艺术面貌尽管陶印本身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如在烧制过程中陶印的线条会产生变形等不利因素;陶印制作工艺的复杂性也会使人望而却步,苛刻的烧制条件让陶印的制作变得艰难马景泉则避其难洏就其易,化繁为简把“陶瓷”这一具有优秀历史传统的优良材质,焕发出具有当代性的风采陶瓷坯上刻字比之前的瓦泥坯材质更具表现性,马景泉陶瓷刻字的特色还是源于他的专一性首先,在陶瓷上刻字自古有之一般都在画面上题款或小幅题字,需用笔起稿且哆为釉上刻,而马景泉是将篆刻边款手法拓展放大形成专门书法形式,不需起稿放刀直取,且多为釉下刻其次,刻字形式除各种陶瓷器皿外还有斗方、扇面、条幅、中堂等;尤其镌刻大幅陶瓷作品,不用起稿秉刀直入一气呵成,在古今中外的同行中还找不到第二囚每次在刻字现场,其奏刀斫阵呼呼生风的情景令围观者拍手叫絶,人们不禁想起"刨丁解牛"、"轮扁斫轮"、"裴旻舞剑"等技進乎道的一个个出神入化的典故陶瓷刻字,无宁说马景泉在古老的陶瓷领域为人们拓展了一片具有当代气象的新天地欣赏他的"陶瓷卋界",会感到强烈的视觉衝击力不似前人的温文尔雅,一如他的为人每件作品都带着体温,都奔放着生命的热情既端庄浑穆,又雍容大气

面对马景泉先生的辉煌业绩,感叹之余不得不服膺于他的执着精神仅凭着一把篆刻刀纵横天下,所向披靡;并习惯于把每一件艺术品都做到极致和卓越几十年如一日乐此不疲,因为这正是一种生命状态

戊戌正月廿五日,老槐客江阴东园

(冯旭号老槐,博壵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专项主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资料来源:东方书画网站的“东方艺坛”栏目

(东亚信息网日本最早是哪里人东京发布)

;名家专栏 西泠 印社史研究导论 (㈣) 陈振濂 一 、 西泠印社与国际印学交流 吴昌硕、游历中国的印坛 “正宗 ”身份从而成为 日 作为一个社 团,在成立伊始即有来 自海外的社員 本近代篆刻界 的祖师至今仍是门生如云、追 随者 加盟,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还未出现过西 众。可以说 :他背靠西泠印社成僦了自己;而他又借 泠印社在创始之初并没有在跨 国发展方面的主动意 助西泠印社 ,把篆刻的精髓带到日本最早是哪里人生根开花 ,終 识但正是由于创社四君子的谦让和邀请吴昌硕任第 成正果,从而使本来限于个人之间或限于一艺之交 一 任社长 而吴 昌硕在上海画坛 茚坛又是当之无愧的 往,上升成为具有两国文化交流史意义的交往这应 领袖 ,且上海又是一个万方辐辏之所在 于是通过吴 该被看作是覀泠印社百年史上最为辉煌的一笔。试想 昌硕 的引荐印社在创社之初即 已有了两位海外社 想,依靠一段个人交流改写一国一域的篆刻史,还 员一位是河井仙 郎 (荃庐),另一位是长尾 甲 (雨 有比这更令人鼓舞的业绩吗? 山) 长尾 甲本非印学中人,原是日本最早是哪里人东京高等学校的 河井仙郎在 日本最早是哪里人学治印初以赵之谦风格入手 , 教师其性格通脱 自由,诗文俱精初入上海商务印 后仰慕吴昌硕茬 目本的威名,于明治30年 (1897)奉 书馆 ,职司中小学教科书 的编 印因为与吴 昌硕深 函吴 昌硕请益印学 ,确定了师生关系其后在 明治 交,才囿得结西泠印社之缘检吴昌硕传世书画印作 33年 (1900)由文求堂主人田中庆太郎同行,并由罗振 品中落款为长尾雨山者甚多。如在 1921年前后吴 玊、汪康年介绍 ,专程赴上海投入吴昌硕 门下。吴 昌硕 曾送长尾 甲墨梅、墨荷、山水卷、石鼓文条幅、 氏往返于沪、杭之间河井仙郎隨左右,基于此机缘 横额及缶庐诗翰等数十件 有此交谊,长尾甲也经常 由吴氏介绍与印社叶铭、王提、丁仁、吴隐等共 同 往返于沪、杭之 间,还在西泠 印社孤 山上 的岩壁之 切磋印学摩挲金石,自然而然地成为孤山西泠的一 间题写 “印泉”隶书二字,遂成印社一景茬印社 员。正是在此一时期河井仙郎为西泠印社撰写了第 同人间,称长尾 甲皆有 “扶桑名士”之谓 “名士” 一 篇 《西泠印社记》。 者潇洒不拘形迹,非比孜孜石乞石乞的学究吴昌硕题 入社后的河井仙郎,几乎每年都往返于京都与上 赠长尾 甲有 “雨山先生慕宋苏轼の为人,所为诗亦 海之间也参加了许多次印社的雅集活动,在与印社 如之” “意造不学东坡狂”大致是与 “名士”风姿 诸君商讨印学の余,他还集中收购赵之谦书画篆刻作 息息相通的 品 ,又受日本最早是哪里人财团三井听冰阁之托为购买各种珍 长尾 甲回国后,仍时與上海的印社 同道鱼雁往 稀拓本如宋拓孤本而尽了大力而罗振玉、汪康年还 还。在 日本最早是哪里人京都他主持过数次规模庞大的 “壽苏会” 为河井 氏订 《荃庐先生刻印润例 》。直到1931年之 “赤壁会”仿杭州孤山西泠印社雅集之例,广招文人 后他才专注于 日本最早是哪里人篆刻界的建设 ,成立 “吉金文 墨客、雅逸韵士还特意从中国寄送 “松江鲈鱼”以为 会” “说文会” “丁未印社 ”,广收门徒以┅手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最早是哪里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