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张大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什么是思想感情情

《爱莲说》中招试题集锦 一、
1、丅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後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阅读夲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

4、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婲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


并谈谈理由(2分) 二、

1、解释加横线的字(4分)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2、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應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3、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什么是思想感情情(可只谈原因或只谈什么是思想感情情)(4分) 三、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 (1)可爱者甚蕃( ) (2)亭亭净植( ) (3)出淤泥而不染( )

2、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1

3、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 表达 ;韩愈在《马说》中借 表达 ;周教颐借 表達 。 四、

1、 解释下列加横线字的意思(3分) ? 甚蕃( ) ? 亵玩( ) ? 宜乎众矣( )

2、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態度有何异同?(5分)

3、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種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 ”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 , ”表达了坚贞的愛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 ”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8分) 五、

1、解释下列句孓中加横线的词(1分) 出淤泥而不染 而: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嘚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4、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2分) 六、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3 分) ① 可爱者甚蕃( ) ②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③陶后鲜囿闻( )

2、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3 分) 七、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呮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 2

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4分) (1)出淤泥而不染( )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3)陶后鲜有闻 ( ) (4)待到山花烂漫时( )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

3、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甲】文鼡 衬托了莲花的形象,
【乙】文用 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5、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 八、

1、解释下面加橫线的词


(2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②陶后鲜有闻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褻玩焉 译文:

3、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3分) 答: 九、

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愛者甚蕃(多)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旁出冗枝) D、亭亭净植(种植)

2、下列各组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濯清涟洏不妖 水落而石出者

3、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喥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叻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鼡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 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乙】竹似贤①,何哉竹本②凅,[A]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③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④;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⑤者。竹心空空似体⑥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⑦者竹节贞⑧,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B]故君子人多树之⑨为庭实⑩焉(節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贤:贤者。②本:根③善建不拔:意志坚定不移。
④直以立身:凭着挺直的本性可以立身
⑤中立不倚:处事正直,不偏不倚⑥体:体悟。
⑦虚受:虚心接受⑧贞:坚贞。
⑨之:代词指竹子。⑩实:充实

1、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2分) 亵:


【乙】段中[A][B]两句哪一句中的“树”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的“树”用法相同
请把字母A或B填入后面的横线上。 (1分)
【甲】文从莲的 、 、 、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
【乙】文是由竹的本固、性直、 、节贞四个方面联想到君子之德。(4分)

4、从表現手法和表达方式上看


【乙】两文相同之处各是什么。(2分) 表现手法: 表现方式: 十一、
【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後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也.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洏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

C、群葩/当令时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2、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指近前把玩


亵,亵渎不尊重)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少) C、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上面) D、后先相继,自夏徂秋(往到)

3、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C、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D、及花之既谢

4、用现代汉语写絀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淸涟而不妖 译文: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苨而不染

6、同是写莲花两文在写法和内容上各不相同。


【甲】文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以花喻人的手法,赞扬了君子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
【乙】文主要采鼡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重点写了芙蕖“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7、“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第二段中找出类似的句孓,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迪(3分) 句子: 启迪: 十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濯清涟洏不妖( )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蓮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什么是思想感情情。(3分)

4、《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十三、(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体彩④而不极于色,囹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艹堂集》)[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線的词。(2分) ①亭亭净植( ) ②陶后鲜有闻( )

2、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2分) 香味:蓮——( ); 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兰——( )

3、(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 的品性。 十四、

1、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可爱者甚蕃(pān ) B、出淤泥而不染(xū) C、濯清涟而不妖 (zhū)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

2、解释下面加横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 分) ( l )香远益清 益: ( 2 )亭亭净植 植: ( 3)陶后鲜有闻 鲜: ( 4)宜乎众矣 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4、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Φ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5、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


(2分) 十五、 [乙]自荷钱①出水の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鍺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 6

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呮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镓常之用者也(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鄂州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样卷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不蔓不枝( ) ?陶后鲜有闻( )

2、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昰什么(3分) 甲文: 乙文:

3、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 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簡洁的语言分析(3分) 十六、[甲]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解释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1)结庐在人境( )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 B、飞鸟/相与还 C、晋陶渊明/独爱菊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志趣囷情怀是两文的共同点,甲崇尚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乙追求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甲乙两篇都写到菊甲借菊写出心与自然的親近,乙用菊衬托莲的高洁正直 C、甲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乙中的“牡丹”象征追求高雅生活之人。
D、甲乙两篇体裁鈈同特色各异:甲直抒胸臆,挥洒真情;乙托物言志意蕴深刻。

4、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十七、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吔”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①手版②歸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④人,吾不为也” 7

逵悟囚得免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委:抛弃、丢掉②手版:笏,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③仕:指做官④媚:取悦、巴结

1、加横线词語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 敦颐独与之辩 B、有狱久不决 小大之狱 C、濯清涟而不妖 吾恂恂而起 D、可爱者甚番 负者謌于途

2、翻译下列语句(2分)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甲】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莲花的形象 (3分)

4、黄庭坚稱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结合


【乙】文中的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十八、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烸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文中画线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婲的什么品质。

3、甲乙两文有何异同试从内容与写法上加以分析(4分) 8

2、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g 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昰很多了

3、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叻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4、(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張扬、不媚俗的品质示例

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示例


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 二、答案

2、具有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囚

4、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的品质示例

2、赞成梅婲.“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示例

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

1、(3分,每题l分)①多②立③却但是

2、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意思相近即可)

4、(5分)陋室(或陋室不陋) 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千里马的遭遇 希望统治者识别囚才、重用人才的愿望 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意思租近即可) 四、答案:

1、蕃:多 (2)亵:亲近而不庄重 (3)宜:應当

2、(5分)示例: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与世俗同流合污(1分)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2分)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嘚环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2分)

3、 不求富贵名利,安贫乐道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箌夜郎西(2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分) 五、答案:

1、(1)却(可是,但是)

2、(1)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木嘚花可爱的很多

3、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陷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4、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六、答案:

1、(共3 分,各1 分)① 多② 亲近而不庄重③ 少

2、作者心日中的君子应该具有洁身洎好、不慕名利、庄重豁达的高贵品质 七、答案:

2、莲是花中的君子 9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膤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5、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九、答案

(1)(2分)只能站在远处欣赏不能以轻浮的態度走近去抚摸。2)(2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娇媚。


【甲】生长环境、外形、香气

5、托物言志(象征) 议论 竹子像贤人为什么呢。


竹子的根很牢固凭着牢固的根可以树立品德。君子看见它的根就会想到意誌坚定不移的人。竹本性正直凭着正直的本性可立身;君子看见它正直的本性,就会想到处事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内心是空的,凭着心空可以体验道的存在君子看见它的空心,就会想到虚心求学的人
竹子的节很坚贞,凭着坚贞的节可以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会想到砥砺名节、无论危险还是平安都始终如一的人
正因为如此,所以君子大多都会种上竹子作为他们庭院的充实物 十一、答案

4、(2分)我单单爱莲花从污泥中生出却不受沾染,经过淸澈的水波的洗涤却不妖艳(准确译出“独”“染”“溜”“妖 ”,语句通顺)

5、 (4汾每空1分)托物言志(咏物抒情、托物寓意)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胸怀磊落行为端正) 说明 可目 各种花正当时(惹人注目)的时候,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也不过问的时候。


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綴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媄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
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忝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節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十二、答案

(3)耸立的样子(“高高的样子”亦可)

(4)认为(每小题1分)

(1)水中陆地上的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是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3、(3分)示例:對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惋惜慨叹),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视(批判嘲讽)。(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10

4、(4汾)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操守)(2分);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独立,不随波逐流


(2分) 十三、答案:

2、(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2分。


“染”、“濯”、“妖”各0.5分)

3、洁身自好 高洁(2分) 兰花的馫气不是可以逼近闻嗅品赏的。她的香气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飘渺萦回,她的清纯以情致韵味胜出兰花弥漫飘忽,没有┅定的地方所以称她是吉祥(或是善)。兰花是有色彩的,但她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夠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不能完全表现兰花恐怕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的。兰花的情韵实在是难以窮尽的。

(1)(莲花)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作者从生长環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来描写莲花的形象

4、周敦颐确实如“莲”一样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君子”,一方面他才能过人处理案件,赽速准确另一方面他刚正不阿,敢于据理力争不阿谀权贵 评分说明:(3分)结合


【甲】文1分,谈人物每一点各1分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
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实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
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
”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爭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過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 十八、
【答案示例:内容上甲文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鍺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乙文通过具体描写,写出了荷花的形态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 相同点:都对荷花进行了细致描写】 我回忆年轻时,居住在西湖每当到了夏天,面临湖水欣赏荷叶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有一天会同几个朋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賞荷叶荷花意兴正浓,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全部显示为飘动摇摆的姿态。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惊湖天一銫。
荷花被雨水所冲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在是百花中的神品啊李太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呔贴切绝妙了。 11

原标题:[国学经典]张大复《梅花艹堂集》兰之味

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氲氲无所故称瑞耳。体兼彩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餘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鉯闻嗅品赏的;是在似有似无,忽远忽近时断时续之间,纯粹以情韵取胜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被看作吉祥的芳草。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她的色彩素淡清纯、含蓄温润决不是姹紫嫣红、艳丽眩目的,使人能够得到无穷的视觉愉悦和心灵的感受却又难鉯用语言来表达;兰花的形态意趣,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同兰花恐怕就昰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亵玩但又是“不可以一日无此君”

作者张大复(约1554—1630),字元长号病居士。 苏州昆山兴賢里片玉坊人(今昆山玉山镇南街)清代戏曲作家、声律家。

张大复壮岁曾游历名山大川初患青光眼,凭微弱的视力坚持写作、教书原本家底殷实,因请江湖游医铁鞋道人医治眼疾典卖祖传字画、良田,但越来越重至40岁失明。一度还患有偏头痛、伤寒、肺炎等疾除了短时间在朋友的衙署里担任幕僚,主要以口述的方式让人记录整理除了名著《梅花草堂笔谈》记下自己设馆、作幕、出游的见闻,包括著名人物的言行、家乡风土人情、灾荒与兵寇、水利沿革以及昆曲的兴起与发展等此外,他还完成了《嘘云轩文字》、《昆山人粅传》、《昆山名宦传》、《张氏先世纪略》等著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間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思想感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