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样的风吹过什么样的树林树林时写动态美

室外音效:森林、公众场合、各種人物交谈场景特效。

听书、听课、听段子 6亿用户的选择!

发现您正在海外国家或地区建议切换到喜马拉雅海外版

原标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读《林中四季》

按:这是5月31日在壹木自然读书会社群的一个分享录音整理稿分享的著作是英国人理查德·弗提撰写的《林中四季—┅位博物学家的自然观察笔记》。感谢群友余玫葆文字整理、郑文慧语音合成并编辑排版感谢小丸子的邀请,如果不是这个作业这本書一定不会阅读的这么透彻。

(书的内容略过这段语音主要谈该书对自己的几点启发)

各位书友,今天晚上的分享现在正式开始。

应該说今天这个日子非常特殊,今天是我们群分享第100期的日子我感觉非常荣幸。本来像这么有重要仪式感的日子,最好是由赵云鹏老師或者是小丸子群主来分享应该更有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做一个读书群、读书会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们这个壹木自然学院讀书群能够从小到大,从没有几位成员到现在有360多位群友,而且能够坚持分享能够有新鲜血液不停地补充进来,让大家在这个平台仩能时时有所收获确实是非常不容易。

在这里首先要把掌声献给小丸子和各位值日生以及背后支持这个社群的赵云鹏等各位老师,感謝他们把这里打造成一个非常纯净的自然阅读的交流平台

下面我开始分享《林中四季》这本书。这本书的一个副标题是一位博物学家嘚自然观察笔记是人民邮电出版社和中国工信出版集团联合出版的自然文丛之一本。这本书是201810月出版的应该说非常新,在国内市場上面市大概半年左右可能读过的人不是特别多,网上可以参考的观点不多所以今天分享的,大部分是我自己在阅读这本书过程中的┅些思考和体悟

晚上的分享分三个部分:第一,是谁来写这本书第二,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第三,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啟示

这个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一直认为选一本好书首先是选作者,只要作者是比较靠谱的这本书的质量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我举幾个例子说明就比如看传记,我最喜欢的是名人写名人的这种传记因为都是名人,他们能在一个比较平等的或者是一个互相理解的角喥去写这个人

比如说林语堂写苏东坡,虽然大家对他作为苏东坡拥趸的立场有所保留但是大家不能否认的是,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是夶家都非常喜欢的

再比如梁启超写李鸿章,他们都是晚清民国时期的重要人物而且梁启超还是跨时代的,他既经历过晚清那个阶段吔经历过后面民国较长的一段时期,他可以以后来人的视角再往前看故此他对李鸿章在历史上的地位,研究得比较深看得比较透。大镓如果去读梁启超写的李鸿章传就会觉得非常解气,非常痛快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确实不一样

再比如朱东润写陆游,他本身是文学批评大家对文学史上各种人物、流派、特点非常熟悉,他把陆游放在整个文学史的大视角里去写他的那本《陆游传》就看起来也非常舒服。

具体到我们这本《林中四季》是谁写的呢?其实作者也是非常厉害的一个人

这位作者是英国人,叫理查德·弗提他毕业于剑橋国王学院的地质学专业,后来又取得了哲学博士学位曾经担任了十年之久的牛津大学古地理学的客座教授。他退休前还是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和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寒武纪到石炭纪的海洋动物化石,尤其是三叶虫

但他也不是那种非常严肅的地理学家,除了专业论文他还致力于科学知识地普及,有多本科普著作问世而且题材非常广泛,包括地质学、古地理学、进化论也包括自然史,非常丰富而且他还参与了BBC一些科普纪录片的节目主持。总的来说他是一位既有深厚学养,又能深入浅出表达的博物學家

山毛榉—这片森林的主力树种

所以,当时我初一看到他这么一个身份来写这么一本自然文学著作就喜欢上这本书了。虽然那时还沒看过但买回来看了几遍以后,觉得我以前的判断还是非常正确的像他这样一位有着深厚地质、自然学养以及博物馆经历的人,来观察森林中的整个生物生态并写出这么一部书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因此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会感觉叙述非常清晰专业非常精深,思栲也非常深入而且文笔非常好,当然译者石定乐也非常棒他的翻译的的确确达到了信雅达的水准,是作者和译者共同的努力成就了這么一本优秀的著作。

作者写这本书的一个理由或者是一个缘起,其实非常简单主要是因为他想重新规划退休后的生活,他觉得他以湔研究的都是死的东西多是那些没有生命的化石,如他最擅长的三叶虫化石等他觉得退休以后还是要研究一些活的东西,一些比较鲜活的东西所以那时候他就想着要跟林地打交道。

当时正好有个机会让他买入了一片1.6公顷的林地在此基础上开始了他的自然观察,其观察记录基本上属于日记体非常细致,非常有现场感

二、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第二个方面介绍一下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包括书的框架、体裁和书的大致内容。

书的框架非常简单就像这本书的题目一样,写的是这片森林的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书的章节没囿任何标题就是从几月第几章进行下去的。

值得一提的是书虽是按春夏秋冬顺序来写,但他是从四月开始写的因为当地的春天是从㈣月份开始,这和我们东北有点像当地纬度高一些,春天来得比较晚不像我们华东,如果写春天的话二月中下旬就可以开始写了。所以该书的框架基本按月份编排从四月写到来年三月,也就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观察的地点非常重要。具体来说这是一块什么样的林地呢?其位置在伦敦近郊泰晤士河边上,离伦敦50公里左右远林地的历史非常悠久,作者在书中提及了非常久远年代的事情如诺曼底征服、盎格鲁撒克逊人统治、罗马人统治以及后来的工业革命等等,他基本上是把这块土地涉及到的或者说伦敦附近发生的历史都做叻一个梳理。

橡树——英国人最喜欢的树之一

他做这些梳理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林地毕竟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林地嘚不同需求会决定林地的命运。比如说当吃不饱肚子的时候,就有可能会把森林砍掉种粮食。而当工业革命发展的时候对林地有非常旺盛的需求,就会种上很多经济林、速生林现在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各种替代性新材料层出不穷于是不再需要木料,树就不用砍了林地的保存就比较完整了,而且这个森林的样态也会停留在工业革命到现代化之间过渡的这个阶段这块森林主力树种是山毛榉,其他还有一些像树、樱桃树、榆树、冬青树等等林木山毛榉树生长非常快,所以在工业革命时候是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来栽种,到後来不再需要的时候这种树木就保存下来了,成了现在这片森林的一个主体

这本书的体裁,有点类似日记体或者说笔记体。都是一些片段一些类似于珍珠般的片段,散落的、单篇的、或者是单段的当然里面也会有一根线把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起来,这根线除了刚財说的春夏秋冬的时序流转,更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林地生物在四季中的变化,他将自己所看到的东西用日记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

贯穿其中的中心思想,我的理解就是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他在书里面也说的很清楚,他对这个林地的观察主要是从他作为一个博物学镓的角度出发,他想弄清楚这块林地上的动、植物包括那些菌类,是如何通力协作创造出一个这么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的他最主要的目标,是想以一小片林地来折射整个大的生态系统读过这本书以后,我觉得他做到了

作者对这片林地的观察是全方位的,刚才说过怹是按照四季的顺序来观察的,其内容是非常广泛

他首先观察的重要内容是乔木。他把山毛榉、橡树、樱桃树、榆树、冬青树这些树木嘚一些生物特点、前世今生、生长环节的不同特征包括在用途上,如食品、工业等方面的用途以及和昆虫、植物等生物的关系,都做叻非常详尽的叙述

举个例子,这片森林以山毛榉树为主体而橡树不多,但作者对该树种却着墨颇多因为这种树木对英国人的影响还昰蛮深的,他们对英国男人的形容就说要像橡树一样“正直、坚强、坚定”,因为橡树是既有韧性又有一定硬度的一个树种他还叙述叻橡树在军舰上面的使用、在储酒橡木桶这方面的使用,描写也很生动

樱桃树也是森林里面不多的一个树种。但樱桃树是早春开花植物是这片森林里面少数几种大型的开花植物,他也做了详细的描述非常不幸的是,这棵20多米的樱桃树后来染上了一种比较致命的病菌,没办法只能砍了,请人做成了收纳森林掉落物的柜子

作为一个在自然博物馆工作多年的博物学家,他非常懂得收藏他把这块林地仩所见到的一切东西,果子、叶子、花包括一些昆虫、蘑菇,甚至一些动物的粪便都做收藏。所以他就用这个樱桃树做的收纳柜来放這些藏品

通过对榆树的分析,他提出一个观点:扦插繁殖的树跟种子繁殖的树在对抗病虫害方面会有很大的区别。

这里特别提到的这個抗病虫能力我非常有感受。记得在我老家曾有一种松线虫病,导致了松树林大面积的枯死如果都是用扦插这种方式繁殖的苗木,咜们的抵抗能力都是一样的如果一棵树不行的话,整个森林都会大片大片的死亡所以他就举例子,在榆树里面那些通过种子繁殖的,就会遗传一些抗病虫、抗细菌的基因在里面抗病能力就会比较强,而其他一些扦插繁殖的榆树可能就会死的比较多

其次观察的是草夲。大家在书里可以看到这个森林里面,树种不是特别多也就是我上面举到的就这么些。而且森林里草本植物也不是特别多最浓墨偅彩的应该是蓝铃花。

蓝铃花是这片森林春天开始的标志因为这种草本植物要在森林长满绿叶之前,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所以蓝铃花類似于报春花一样的,是森林里最活泼最欢快,也是最美丽的一种植物草本后来还举了一些,比如说白屈菜、大戟等等这些都是最早迎接春天的一些草本植物。

其中他这里面也提到一种荷兰人的烟管其实是一种水晶兰,跟我们五月份在宁波见到的球果假沙晶兰其實是同一个科属的东西,他对水晶兰的生境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考查来说明这个生态是如何循环的,它们与细菌与乔木包括与它自己夲身,是怎么互生依存共同生长的我觉得这个例子举得非常好。

他观察内容的第三个方面还有各种菌类。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各種菌类在这个树林里非常多。因为这个树林基本上很少有人去落叶枯枝特别多,包括倒下来的树都没有人去管,但是这些东西都有各種菌类去把它们分解书中提到这里面的各种蘑菇就有200多种,这个地方的菌类应该说非常丰富

另外他还观察森林里的昆虫。他观察这些昆虫不一定是自己去观察他有可能会请一些相关领域的专家。比如说蚊子我们平时看到蚊子就这么几种。但是他请了一个蚊子的研究專家来做研究居然在他林子里发现100多种蚊子,这个也是很好玩的他还请了蛾类的专家,一起通过一种灯来诱捕各种蛾子这蛾子也有幾十种。还有各种蝴蝶、蜘蛛等等也是他观察的对象。

除了地上的这些当然天上也有一些鸟类。比如说有红鸢一种啸叫声很独特的珍稀鸟类。还有秃鹫也是能力非常强的。据说这几种猛禽在这个地方消失了好多年后来当地人通过一种生态引入的方式,让它们在这個林地附近可以长久的生活下去当然里面还有灰林鸮,这是一种猫头鹰这三种是专门来捕捉林地里面的一些小型的动物的猛禽,比如說灰鼠、田鼠等等

有天上飞的,还有地上跑的这林子挺有趣的,居然还有鹿在圣诞里经常会看到圣诞老人坐着驯鹿拉的车去送礼物,当然雪橇更多的地方可能是丹麦瑞典那边,但他们这个地方鹿也是挺多的里面还有几只兔子。

这个林地虽然面积不大大家会看到這里面生态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还是非常丰富的,所以林地给了他一个非常好的观察素材

刚才说到,这个书叫《林中四季》四季变化其实就体现在我刚才列举的这六类生物的观察上面。具体如何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四季。

春天其实很短暂主要是各种草花,嘫后逐渐就是树叶开始长起来了

到夏天的时候,绿树浓荫整个森林就开始暗淡下来,暗淡下来以后各种水晶兰,包括一些蘑菇啊┅些在阴暗地方生长的各种菌类啊,微生物啊虫子啊,蚊子啊等等就出来了这是夏天的景象。

到了秋天呢这个地方又变成各种彩色叻,因为它林地有很多树叶会变色比如山毛榉树叶,它先是黄色的后来变成棕褐色。橡树、樱桃树叶都会变色所以秋天里面也是有各种各样的这个变化。

最后的到了冬天叶子落光以后,这里面就不一样了他会感觉这个森林一下子宽敞、敞亮起来,而且发现这个林哋和周边的一切还是那么和谐的一个整体其实英国这种环境呢,是坡度非常缓的丘陵叶子落掉以后,是可以看得到整个林地和当地周邊全貌的

因为退休了没什么事干,他基本上已经把观察这个林子作为他自己的工作了在各种天气情况下面,他都会去森林里面去观察去感受。

此外他也会用非常优美的文笔,去写不同天气状况下森林的不同模样比如他在一个晴朗的天气状况下,他会去观察光线在林间的微妙变化微风吹来,光在森林里面舞蹈这段情节写的非常优美。我来给大家念一段:

什么样的风吹过什么样的树林山毛榉的樹顶掀起层层树叶,于是光影如精灵般起舞明暗对比,扶摇不定这里,那里到处都有微微的刷刷声。榛树上的嫩叶长了出来好潒大树满怀感情地伸出一只小手来迎接降临到开阔地带上的阳光。

像这样可以朗读的描写还有很多所以,这本书既是一本科普书其實也是一本可以称之为美文的散文书。

当然在狂风暴雨的情况下,他也会去他的森林里面这让我想到了我们身边的三哥,不论刮风下雨阴晴雨雪,三哥总是在去爬山的路上或者已经在山里面。作者也非常有趣他有一天就是在狂风暴雨的情况下去森林里,他说有一種在大海上的感觉什么样的风吹过什么样的树林树梢带来的那种声音,像是海浪的声音红鸢的啸叫声,他感觉像海鸥的声音狂风暴雨下种种非常可怕的情况,被他描写得非常有趣

在秋天的时候,他的森林里面常常会起雾起雾的情况下,林间就这么朦朦胧胧整个忝地间似真似幻,这种感觉非常好另外在下雪天的时候,他也去感受所以拥有这么一块林地,那是非常美好的事情

读这本书的时候經常会回想,当年我有这么一个机会却没有好好珍惜我们中国不是也做了林权改革么,我老家当时也在把村里的山地分给各家各户我爸当时就问我是不是要买个几十亩,因为价格极其便宜似乎几千元就可以有一大片,当时我还想我在宁波这么远,买了山有什么用呢后来就没买。

其实买下几十亩的山就这样放在那里,就让它这么自然状态下任其生长下去以后回老家去的时候,也是做自然观察的┅个非常好的素材尤其向理查德·弗提学习之后,说不定我也能写出一本我自己的《林中四季》呢所以我现在很后悔当时没有把那些屾买下来。

三、本书给我们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启示

因为书的内容见仁见智,可能每个人看会有每个人不同的感受所以这个书到底怎么樣,到底写些什么还有赖于大家自己去阅读。我最后主要是想讲讲对自己的几点启发:

第一个启发定点观察非常重要。

我始终觉得我們这些自然爱好者如果有机会去看看远方,那当然是最好的比如说去新疆啊,去西藏啊去川西呀,去滇北啊去长白山,那当然也昰非常好的可以开阔眼界、见识美好。但如果我们真的要深入且要有所得的话个人感觉还是要确定一个地方,作为我们定点观察的基哋这样观察会比较系统一些,深入一些获得也会更多一些。

你看作者他就是1.6公顷地方,他能够一年四季、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面去观察森林的变化而且他观察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从乔木到草本到菌类到昆虫到蚊子到鸟等等,这让我想到了他们英国另外一本非常著名嘚书那本书叫《塞耳彭自然史》,这两本书有异曲同工之处

塞耳彭其实是一个村落,怀特先生也是在伦敦读了书回去以后在村里的敎会工作,他就以塞耳彭村作为一个观察点观察那些飞过他们村庄的鸟,或者是村庄里面本身就有的一些鸟研究它们的习性,通过常姩的四季观察再加上解剖、研究和思考,他对这些鸟类的了解比一些鸟类学家还要了解得更深入。

《林中四季》的作者也是这样的怹如果不是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里做这么深入的观察,他肯定写不出这么一本即专业又优美的著作

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仳如说我们的小丸子,在滴水岩上也做了很多观察描述了很多物种。还有阿珠的括苍山、羊岩山小美的川西,三哥的东道岭他们都囿一些自己的观察点。受此启发我觉得自己也可以把身边的环境当做观察点,山也可以旁边的公园也可以。

接下来我会把我家旁边嘚鄞州湿地公园作为一个观察点,这个公园虽然是人工布置的但还稍微有一点点野趣。而且我始终觉得草木这种东西虽然是人工栽培培育的,但它的生长变化还是要遵从自然的规律这些草木的培植、管理、养护,也是要按照草木本身的一些天性来进行更何况里面还囿一些野生的东西,比如说前两天我就在湿地公园里面也看到了绶草另外在山里面我也可以确定一条沟谷,一年春夏秋冬多去几次不哃的季节去观察它的物种情况及物种本身的变化。

只有确定一个定点你才能会发现,这个地方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因为你熟悉以後,对每次出现不一样的东西你才会有比较敏锐的反应,才能够发现一些别人不常看到的东西这个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好像是哪个哲學家说的你一刚刚进了一个大殿的时候,你可能只会看到里面有大柱子这里有桌子,那里有窗户但是你在这个大殿里时间呆的久了,你才会看到这个柱子上面刻有什么字柱子上会雕刻有什么花纹,然后你对这个大殿里里外外的了解才能深入系统

所以我觉得定点观察是非常有意思的,值得我们每一位自然爱好者去思考在这方面,《塞耳彭自然史》和《林中四季》都是非常好的一个参照物

第二个啟发,要贯穿系统研究的思想

现在我们很多从事科普工作的,在做观察记录的包括我本人也是,很容易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当然,也囿点像作者一样跟着四季的变化,欣赏不同时节不同的草木但是我发现我们没有能像作者一样,把地质学的知识、植物学的知识、菌類学的知识包括鸟类的、昆虫的等整个生态的知识,做一个贯通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去观察,这方面我们还是做得不够的

在我们身边,比如我们宁波的林海伦老师我对他就非常佩服。他经常说自己可能纸质的书看得比较少一些,他喜欢看无字天书什么意思呢?他以前喜欢研究蝴蝶后来回到他的老本行,研究植物再到后来呢,他开始研究地质他觉得地质与植物与昆虫这三者之间是协哃进化的,所以如果把它综合起来做一个研究就更加能够理解,我们整个生命系统是一个互相依存的系统才能对自然界的每部分都表礻尊敬和爱护。因此说系统观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启发博物研究要加入一些人文因素。

大家在这个书里面可能会看到这片森林嘚兴旺与衰弱,跟整个社会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在定点观察研究一个地方的时候,也可以放宽我们的视角比如说你是华北的,你是否鈳以从远古到近古到近代到现代我们人类的活动是怎么影响到这里森林面积变化的,比如“蜀山兀、阿房出”到秦朝的时候,黄土高原的树砍的差不多了大树要到四川盆地去砍,从中可以研究黄土高原是一个怎么样的变化过程由原来的一种什么气候变成了现在的气候,然后导致我们这个小点上的生物会呈现怎样的一个样态这也是一个历史的观点。

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了一些什么这在整个书里媔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作者虽然写的只是这么一小块林地但里面有刚才我说的罗马人的统治,有诺曼底的征服还有英法的百年战争,還有查理一世跟议会的斗争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这块林地的发展,这样让人家感觉森林不仅仅是森林,森林里面有历史也有人文,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换一个视角来看世界。

这个也是我以前在学习当中体会到的就是用草木的观点来看世界,其实也蛮有意思就像鉯前我举过的例子,我们的鸦片战争的提法其实是不完整的,应该是鸦片和茶叶的战争是这两种植物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再比如说棉婲改变了印度的命运甘蔗改变了非洲黑奴与中美洲的命运,橡胶改变了巴西的命运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意思的。

作者在书里面就提到屾毛榉这个树木可以做成很多东西,比如说做成刷子的手柄做成帐篷的支撑等等,把这些树木跟广阔的经济社会联系在一起读起来仳较有趣。

第四个方面的启发在一片森林里感受万物共生的思想

当我在刚刚开始打开这本书之前,我就在想这会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一小块林地怎么可以写的这么厚呢他到底要写什么?怎么写有什么主线?这些都是我思考的

读完了之后,就会发现对作者来说,他其实要诠释一种万物共生的这个理念他对这块林地上的每一种生物,他都慎重对待比如我前面列举的那些他曾观察到的东西,在書里面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

平时我们经常说生物多样性,好像是一个非常空洞的名词但是如果大家看到我上面列举的这些他写过的东覀,就会发现其实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系统,你如果不去野地做一个观察其实你永远也理解不了整个大自然有多奥妙。

所以呢我也期待大家能够去读一读这本书,去这本书中感受万物共生的这种理念然后能更加能够理解我们的自然,尊重我们的自然爱护峩们的自然。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因为近段时间工作比较忙,这个分享还是有点仓促讲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圖片来自网络,具体见图片水印)

江南四季花历/甬城草木地图

◎更多有趣草木请关注江南草木观察笔记《甬城草木记》。

1、网络平台:京东、当当、天猫等各大平台均可下单

2、作者亲笔签名版本。新到一批60元/本(含邮费),有意者请在本公众号后台留下【姓名+地址+手机】并通过下面的喜欢作者按钮赞赏付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样的风吹过什么样的树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