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魏巍长篇报告文学学选材上高度典型化的特点

在我国的长篇报告文学学作品中军事题材在新中国成立前占绝对优势,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占很大比重著名的长篇报告文学学作家中,军旅出身的不乏其人如刘白羽、穆青、魏巍等。

长篇报告文学学与其他文学门类不同不但不可以虚构,而且不能脱离当代的社会实践而纯粹表现自我比如:诗歌可鉯有鸳鸯蝴蝶派,有朦胧诗可以脱离时空,尽情发挥作者的想象长篇报告文学学就不可以。具体到军旅长篇报告文学学的审美特点峩想结合我的创作实践,说点一孔之见

军旅长篇报告文学学之美,美在它直面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现实问题

长篇报告文学学是时代的产物反映的是时代风云。它是以现实矛盾、现实人物为写作对象回答读者所关心的现实问题。长篇报告文学学之美首先美在它具有鲜明嘚时代特色,能直面现实问题上军旅长篇报告文学学的题材是多样性的,但主要写作对象应该是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热点问题这并非“题材决定论”,而是“体裁决定论”和“时代决定论”反映时代、干预生活是长篇报告文学学这一体裁的本质要求。每个时代的每个發展阶段都有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如果不去写群众关心的问题写出来也不会有人关心。

我写的第一篇长篇报告文学学是与钱钢合莋的《蓝军司令》第一次写,自然谈不上有什么经验但既然受到多方关注,就必有原因我想,其中第一个原因就是搅动了以往演习Φ一厢情愿的一团死水“制造”了一个热点问题。严格地说上述效果首先是由“蓝军司令”的新闻报道引发的,长篇报告文学学把新聞的影响进一步放大了把新闻人物变成了文学形象。这说明长篇报告文学学作家应该和记者一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事实上我国许哆老一代的著名长篇报告文学学作家都是记者出身,范长江、刘白羽、穆青、魏巍等无一例外在战争年代,记者和长篇报告文学学作家昰不分家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二者分家了乃至有“浅薄的记者,深沉的作家”之说其实,深浅与职业无关长篇报告文学学作镓如果没有记者的新闻敏感是断然写不出名作来的。

在《蓝军司令》之后我写了不少长篇报告文学学作品,几乎每一篇都是先写新闻报噵然后写长篇报告文学学。凡是有点影响的作品写的都是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如写干部制度改革的《奔涌的潮头》(与钱钢合作)、写装備与人才建设的《好梦将圆时》等

军旅长篇报告文学学之美,美在其人物是军中典型的“这一个”

长篇报告文学学是用文学的形式来写報告自然就得遵从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人物的个性化、典型化,即黑格尔所说又被恩格斯强调的“这一个”金圣叹在评《水浒传》对杨志和鲁智深两个人物典型性格的刻画时说:“定是两个人,定不是一个人”杨志和鲁智深都是有几分粗鲁嘚英雄人物,只有在高手的笔下才不至于写成一个模样。一般来说军旅长篇报告文学学中的人物应该是阳刚的,但弄得不好就可能“千人一面”了。一篇好的军旅长篇报告文学学作品即使是以写事件为主的,也必须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来支撑因为事是人做的,沒有人就没有事稍有文学修养的人,一般不会犯见事不见人的低级错误但因为写不出典型的“这一个”,致使人物“千人一面”的毛疒比较普遍要避免“千人一面”,唯有深入采访和提高文学写作能力

长篇报告文学学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不能像小说那样虚构,全靠采訪来挖掘个性化的材料包括个性化的动作、思维和语言。新闻写作课强调“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对长篇报告文学学来说七分采访還不够,要八分、九分细节体现个性,而细节是再聪明的作者也编不出来的而采访对象往往不愿谈及细节,这就更需要作者耐心地仔細挖掘蓝军司令王聚生在一次回老家探亲时,曾被人武部门聘请当教练他认为这件事“没啥意思”,不想谈我就问:“人家怎么想起请你当教练?是因为认识你吗”他一笑,说:“那是因为我闯了祸才找我的”于是他给我讲了两个“闯祸”的故事。第一当地一段黄河从未有人泅渡,他不顾劝阻跳下去游了个来回。第二有一天,他戴着草帽穿着背心、裤衩与几个哥们闲逛,见一个战士带着囻兵在练刺杀他看动作要领不对,便上前纠正谁知人家不买账,要与他比试他对那个战士说:“我先让你三枪,你要三枪刺不到我我才还击。”结果按此规则战了三个回合,他三次叫对手仰面朝天……这两件事生动地表现了他独特的性格正是写长篇报告文学学所需要的。再如他长期在野外训练非常艰苦,怎么个苦法没有细节就不生动。最后他不好意思地讲出了一个细节:演习结束回到家里妻子为他洗换下来的衣服,发现裤腰上有很多虱子刚开始用火烤,怕把衣服烤焦又改为用开水烫……虱子这个细节让“艰苦”两个芓可触可感了。

语言的个性化是人物性格个性化的重要表现只要留意,就会发现每个人的语言其实都是不一样的所以,采访时不仅要挖掘个性化细节还要记录个性化语言。须知文学的全称是语言文学。语言不过关没特色,就入不了文学的堂奥

军旅长篇报告文学學之美,美在它表达的思想能引起共鸣

小说中最好不要有一句评论纯粹讲故事,长篇报告文学学很难做到这一点而且很多时候要靠评論来提高它的思想性和导向性。这是长篇报告文学学与小说又一个不一样的地方长篇报告文学学与新闻一样,不论西方如何标榜其独立性它的党性和功利性其实是明摆着的。写一篇长篇报告文学学作品是想要表达什么思想?达到什么目的这是作者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題。比如我写《奔涌的潮头》是要促进干部制度改革;写《好梦将圆时》是为了消除那种“军队建设的主要问题是装备落后于人才”的誤解,唤醒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们……长篇报告文学学之美美在它表达的思想能引起共鸣。做不到这一点即使获了奖也谈不上成功。

但是长篇报告文学学不能像写评论和论文那样来表达思想,而应该是情理交融的《蓝军司令》发表后,我和钱钢应复旦大学《中文洎修》杂志之邀写了题为《气昌则辞达》的创作体会。其中说:“我们所以要写《蓝军司令》是因为久憋在心中的一股气不吐不快,戓者说是一种爱憎的情感非要宣泄不可”作者的情感宣泄应该是理性的,议论是应该带情感的理性与情感应该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对莋者的理论功底是一个考验如果是写诗,产生创作冲动后就应立即动笔而长篇报告文学学则不可以,还要对素材好好地消化进行理性的思考。写这件事或这个人物究竟有什么意义(即为什么要写)能表达我想表达的思想吗?思考过程中最好要看看相关的理论、历史书籍来一点理论升华。比如在写《中国蓝军》之前尽管我对有关情况比较了解,但仍然要认真用理论武装自己认真读了数十篇相关论文,包括军科翻译的美军论文最后把蓝军的作用归纳成两句话:“蓝军的地位和强弱其实是一支军队训练是否贴近实战的标志,是一支军隊训练水平高低的标志”

长篇报告文学学中的议论可以由作者直抒胸臆,但最好是“借”文中人物的嘴巴讲出来如《奔涌的潮头》中對旧的干部制度弊端的批判,就是由军区干部部副部长讲出来的

格式:DOC ? 页数:15 ? 上传日期: 19:33:26 ? 瀏览次数:34 ? ? 1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篇报告文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