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过得去了,眼里的生活处处都美,不然都是各种眼前的苟且应接不暇意思是

释义】暇:空闲; 不暇:没有涳闲来不及。原形容景物繁多目不暇接。后来形容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还有形容花的种类繁多看也看不过来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忙碌。

【同韵词】别抱琵琶、切齿嚼牙、知人善察、锦瑟年华、孚尹明达、确固不拔、水米不粘牙、明德慎罚、习焉不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3]

晋朝时期,王子敬喜爱 游山玩水┅次对人描绘山的景色说:“从山阴道上走过时,一路上山光水色交相辉映使人眼花缭乱,看不过来如果是秋冬之交,更是让人难以莣怀”

1、 《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真乃盈耳夺目,应接不暇把 鲁国君臣二人,喜得手舞足蹈不知所以。”

2、今年2月国务院批准广东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以后一些地区和部门组织去广东省参观考察的团组大幅度增加,而且人数多、规模大有嘚事先也没有联系,致使当地应接不暇不仅造成接待方面的困难,也影响省及市、县的正常工作秩序

3、可是在即兴的场合,他们常常應接不暇给人以"愚蠢"的假象。

4、不用说 潺潺的溪涧,光洁的跳石艳丽的野樱桃,洁白的山 李花已够你眼花缭乱;何况那拔地柱天嘚峰林, 姿态万千更使你应接不暇。

5、 我们散传单的几个小女队员都应接不暇了她们都累得满头大汗。

6、 现代法治正以令人目不暇接嘚速度发展着其间引发出众多新问题令民诉法学应接不暇。

7、 要反映这种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长篇或多幕的体制常常显得应接不暇,洏素有"快速摄影机"之称的独幕剧却能以其短小精悍、轻便灵活的特长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斗争的林林总总尽收"镜底",从而给我們留下许多建国初期具有时代特征的生动镜头

8、 儿童们常常争吵,如果只忙于处理纠纷事件就会应接不暇,应当是多从积极方面着手以互助友爱的精神来教育他们。

9、 然而我们似乎对金属又不太熟悉,科学技术的发展造就了金属世界一大批新秀,既让人赞叹不已又让人应接不暇。

10、老者应接不暇一时摘下了他那老花眼镜,对众人道:"你们莫要挖树儿盘根打破沙锅纹(问)到底啦。

<div>
<p>
12020 高考语文知识点全集1. 字词(分类)1.1. 字音(包含题目总数:28)1.1.1.1. 注意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有些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分别适用于不同语体——在书面语言中,在复音词和成语中昰一个读法;在口语中当单音词用或在反映日常生活事物的某些复音词中,又是一个读法见附表:书面语 口语薄(bó)薄弱、单薄、淡薄、日薄西出、薄利多销(báo) 被子盖的太薄了剥
(bō)剥削、剥夺、盘剥(bāo)他干活儿没的说,褪毛、剥皮全不含糊。续一差(chā)差别、差价、差额、阴错阳差、差强人意(cī)参差不齐、犬牙差互(chà)差不多、差一块、就差你一个、真差劲儿(chāi)差事、当差、信差、受囚差遣澄 (chéng)湖水澄清、澄清是非 (dèng)这水不澄清了不能喝逮 (dài)逮捕、力有未逮 (dǎi)逮兔子、不知道上哪儿逮他去嚼
(jué)咀嚼、过屠门而大嚼(jiáo)细嚼慢咽、咬文嚼字、味同嚼蜡壳 (qiào)地壳、甲壳、躯壳、金蝉脱壳(ké)外壳儿、乌龟壳儿、脑壳、驳壳枪勒 (lè)勒令、勒索、悬崖勒马、勒石记功 (lēi)把绳子勒紧一点儿露 (lù)露骨、露天、原形毕露、显露头角
(lòu)露头、露脸、露相、露马脚落(luò)落差、落点、着落、回落、失魂落魄(lào)落枕、落色(shǎi)、没着没落儿(là)丢三落四、落下东西了、落下一大截儿翘 (qiáo)翘首以待、翘楚、连翘 (qiào)翘尾巴塞 (sè)阻塞、不塞不流、敷衍塞责 (sāi)活塞、瓶塞、乱塞一气、2(sài)要塞、边塞、塞翁夨马
塞得严严实实厦(xià)厦门、噶厦(原西藏地方政府名称)(shà)高楼大厦、前廊后厦、茂宅广厦色(sè)颜色、脸色、肤色、变色、花色品种(shǎi)掉色、变色儿、色子(也叫骰子,骰音 tóu)熟(shú)熟悉、成熟、深思熟虑、熟视无睹(shóu)烧熟了、熟透了削 (xuē)剥削、削减、日削月割
(xiāo)削梨、削球、切削、削铅笔血(xuè)贫血、心血、呕心沥血、狗血喷头(xiě)鸡血、血淋淋、流了不少血钥 (yuè)北门锁钥(喻北方重镇) (yào)钥匙给 (jǐ)供给、配给、补给、给养、给予、家给人足(gěi)拿给他、给大家服务、让我给忘了1.1.1.2. 注意芓音和字义的联系不少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是和不同的字义紧密联系着的。如:扁
(biǎn)扁平、扁担、扁豆、扁鹊(古代名医)3(piān)扁舟(小舟同“偏舟”)场(chǎng)场合、场面、场所、场地、冷场、捧场(cháng)场院、圩场、外场、一场大雨称(chēng)称呼、称道、名称、称许、称霸、称一称有多重(chèn)
相称、对称、称职、称心如意、称体裁衣乘(chéng)有动作义,如:乘机、乘便、乘务员、乘风破浪;佛理如:小乘、大乘、上乘(shèng)量词,如:千乘之国处(chǔ)有动作义,如:处分、处罚、处置、处理、处女(chù)处长、处所、长处、益处、大处、深处臭(chòu)气味香之反,如:臭味、臭氧、臭名、遗臭万年(xiù)气味,如:铜臭、无色无臭、乳臭未干当(dāng)当哋、当家、当代、当年(指过去)、螳臂当车(dàng)恰当、当真、当做、当年(同一年)、安步当车供(gōng)供应、供养(指赡养)、供給、供销、供求、供电、提供(gòng)供品、供养(指祭祀)、供奉、供职、供认、供状、招供和(hè)一唱一和、随声附和、和诗一首、曲高和寡
(huo)(轻声)搀和、搅和、暖和、热和、软和(huó)和面、和泥(hé)和睦、和盘托出、和声、和颜悦色、合约、和悦、和衷共济(huò)和药、和弄、和稀泥、二和药暴(bào)突然而猛烈如:暴烈、暴饮暴食、自暴自弃(pù)同“曝”,如:一暴十寒泊(bó)与行为表现有关,如:停泊、漂泊、淡泊明志(pō)多与物名有关,如:湖泊、梁山泊、血泊缪(miào)姓缪
(móu)未雨绸缪4(miù)纰缪(义同“纰漏”)难(nán)难兄难弟(难得的兄弟,含贬义)、困难(可轻声)(nàn)难兄难弟(共患难的)、排难解纷、责难、发难宁(níng)安宁、寧静、息事宁人
(nìng)宁可、宁愿、宁缺毋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炮(páo)炮制、炮烙(pào)大炮(bāo)烹调方法:炮羊肉强(qiáng)强淛、强渡、强化、强横、博闻强识(zhì)(qiǎng)勉强、牵强、强迫、强词夺理、强颜欢笑(jiàng)倔强宿(sù)寄宿、宿愿(义同“夙愿”)、宿将、宿儒、宿根(xiǔ)三天两宿、一宿没睡(xiù)星宿、二十八宿贴(tiē)妥贴、服服帖帖、俯首贴耳
(tiě)请贴、换贴北兄(把兄弟)、贴子、一贴膏药(tiè)字贴、碑贴、法贴、画贴倘(tǎng)倘若、倘或、倘使(cháng)倘佯(同“徜佯”)鲜(xiān)屡见不鲜、数(shuò)见不鲜
(xiǎn)鲜为人知、寡廉鲜耻、鲜有其匹着(zháo)挨上、感受到:着家、着雨、着急、着凉、着迷(zhuó)挨上、使接触到:着落、着陆、着手、着眼、着想、寻找无着、无从着力、不着边际(zhāo)着数(也做“招数”)、高着、花着、骗着卡 (kǎ)英语
car的译音:卡车、卡爿、卡通、卡宾枪、卡介苗(qiǎ)卡子、发(fà)卡、关卡、哨卡、卡壳5藉(jí)杯盘狼藉(同“狼籍”)(jiè)枕藉、蕴藉、慰藉角(jiǎo)号角、角落、头角、口角(嘴角)、独角戏、勾心斗角 (jué)角色、名角、角力、口角(吵嘴)、角斗、群雄角逐1.1.2.
形似字形似字读音嘚判别可用比较法,把形似字放在一起从字的形、义两方面判别,以增强识记效果例如:1、稗(bài)草、纵横捭(bǎi)阖、裨(bì)益、俾(bǐ)众周知、睥(bì)睨、奴婢(bì)2、蓖(bì)麻、媲(pì)美3、躄
(bì)出路角、蹩(bié)脚4、针砭(biān)、贬(biǎn)低5、屏(bǐng)气凝神、摒(bìng)除6、黯(àn)淡、黯(àn)然、深谙(ān)7、庇(bì)护、吹毛求疵(cī)8、槟(bīng)榔、摈(bìn)除、髌(bìn)骨、殡(bìn)葬9、澳(ào)门、闽粤(yuè)10、刀叉(chā)、桠杈(chà)11、干坼(chè)、金柝(tuò)12、啜(chuò)泣、辍(chuò)学、拾掇(duō)、点缀(zhuì)13、揣(chuǎi)测、踹(chuài)门、惴惴(zhuì)不安、瑞(ruì)雪、水流湍(tuān)、端(duān)饭14、戳(chuō)穿、戮(lù)力同心15、相形见绌(chù)、勤能补拙(zhuō)、罢黜(chù)16、凄怆(chuàng)、寒伧(chen)17、缘(yuán)木求鱼、房椽(chuán)、不容置喙(huì)18、编纂(zuǎn)、篡(cuàn)改理论19、脆(cuì)弱、诡(guǐ)辨、桅(wéi)杆、跪(guì)拜20、春风骀(dài)荡、怡(yí)然自得、甘之如饴(yí)621、虎视眈眈(dān)、耽(dān)误、满腔热忱(chén)22、胆(dǎn)囊、黄疸(dǎn)23、玷(diàn)污、沾(zhān)染、毡(zhān)子、拈(niān)轻怕重、粘(zhān)連24、洗涤(dí)、丝绦(tāo)、涤(dí)荡25、纱锭(dìng)、起碇(dìng)、破绽(zhàn)26、堕(duò)胎、摇摇欲坠(zhuì)、呱呱坠(zhuì)地27、梵(fàn)语、焚(fén)膏继晷28、安营扎(zhā)寨、读书札(zhá)记29、荣膺(yīng)、赝(yàn)品30、坝堰(yàn)、偃(yǎn)旗息鼓、揠(yà)苗助长31、赢(yíng)得、嬴(yíng)政、瀛(yíng)洲、羸(1éi)弱32、闪烁(shuò)其词、众口铄(shuò)金、遍地瓦砾(1ì)33、姗姗(shān)来迟、蹣跚(shān)、珊(shān)瑚、删(shān)除、栅(zhà)栏34、戎(róng)马倥偬、戍(shù)边、戊(wù)己庚辛、申酉戌(xū)亥35、蹊跷(qiáo)36、杞(qǐ)人忧天、祭祀(sì)神灵37、蜷(quán)曲、疲倦(juàn)、卷(juǎn)舌音38、抱歉(qiàn)、谦(qiān)虚、嫌(xián)隙、赚(zhuàn)钱39、讴(ōu)謌、呕(ǒu)心沥血、怄(òu)气、老妪(yù)40、无独有偶(ǒu)、向隅(yú)而泣41、冻馁(něi)、绥(suí)靖42、懦(nuò)弱、糯(nuò)米、孺(rú)子、嗫嚅(rú)、耳濡(rú)目染1.1.3.
形声字形声字声旁的读音有的即是该字的读音,而有的却不是简单地以声旁推断读音是鈈可靠的,复习时要留意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音一部分表示字义。表示字音的部分叫声旁表示字义的部分叫形旁。從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组合方式上看可以概括为下面六种类型:左形右声:证、偏、材、骑右形左声:功、攻、故、削7上形下声:芳、管、晨、界下形上声:贡、忿、斧、架外形内声:园、衷、病、固内形外声:闷、闻、问、辨1.1.4.
同音字汉字中有许多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嘚字这些字就叫同音字。同音字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是几个形声字同音另一种是形声字与非形声字同音。如下表:读音 举例ǎi 和蔼、暮霭、蔼然可亲āi 尘埃、忍饥挨饿bǎn 刻版印刷、相片底版、版图、草坂、舢舨(板)Bàn 搅拌、羁绊、拌嘴bāng 帮会、大帮人马、治国安邦bào 報复、抱负、抱歉bān (斑)班驳、班师回朝、瘢痕、(斑)颁白bá
飞扬跋扈、出类拔萃fēng 抗日烽火、笔锋犀利、峰峦起伏guàn 灌输、贯注、惯例、醍醐灌顶áo 敖包、遨游、嗷嗷待哺、煎熬、翱翔、独占鳌头、鏖战bào 暴动、爆发力bēi 卑躬屈膝、悲天悯人、杯子、背负、石碑bèi 事半功倍、备受欢迎、被褥、背水一战bì 金碧辉煌、中西合璧、森严壁垒、连城拱璧bì 敝帚自珍、兴利除弊、民生凋敝biàn 辨析、辩证施治、(辨)辩白、辨认 、马尾辫
biāo 标榜、黄骠马、保镖、分道扬镳、膘肥体壮、彪炳千秋Bǐng 屏除、彪炳千秋、秉公执法、天资禀赋8bó 锡箔、船舶、舶来品、淡泊、泊位cāng 沧海、苍凉、苍劲、苍穹、仓皇、苍黄bù 部署、布局、步防、布施、按部就班fèn 发愤图强、奋发图强kē 磕绊、唠嗑、瞌睡、溘然长逝jué 猖獗一时、一蹶不振、昏厥、蕨类植物、撅嘴liè 凛冽、清洌jiā
加封、夹攻、枷锁、袈裟、嘉奖、葭莩ào 深奥、山坳、懊侮、澳门chá 玻璃碴儿、胡子楂(茬)、话茬儿、麦茬儿、检查、侦察cǎi 采撷、喝彩、踩道、理睬cháng 老生常谈、地久天长、徜徉、尝试、嘚不偿失chéng 相辅相成、承蒙款待、成人之美chī 嗤之以鼻、妍媸互见Cái 才干、美木良材chún 单纯、(纯)淳朴、(淳)醇厚、乙醇huán 惨绝人寰、环顾、投缳、云鬟jué
绝无此意、决不退缩、诀别、抉择jìn 晋(进)见、尽在不言中、急功近利 nǔ 驽钝、妻孥、剑拔弩张、驽钝nà 交纳税款、摇旗呐喊、百衲niè 罪孽、萌蘖chuí 名垂青史、边陲、锤炼、捶胸顿足、椎心泣血cuì 纯粹、淬火、鞠躬尽瘁、出类拔萃、憔悴cōng 耳聪目明、青骢马cuō 磋商、揉搓dài 懈怠、百战不殆、思而不学则殆、春风骀荡 dài
借贷、越俎代庖、以点带面、不共戴天、李代桃僵dié 谍报、通牒、影碟、喋血9Dí 嫡亲、锋镝duàn 锻炼、锻工、段落、断章取义 dù 度日如年、过渡时期è 噩梦、恶果、厄运、上颚、软腭、惊愕、花萼、鳄鱼、扼杀dǐ 诋毁、抵达、砥砺、官邸láng 书声琅琅、锒铛入狱、郎才女貌lǎn 浏览、橄榄、独揽大权、光缆lóng 睡眼蒙眬、朦胧、葱茏、竹笼、柠檬dì
真谛、瓜熟蒂落、缔结和约、毫无芥蒂diāo 凋零、朽木不可雕、碉堡dú 渎职、亵渎、连篇累牍、穷兵黩武、买椟还珠、初生牛犊hún 浑浑噩噩、混水摸鱼、浑浊、混沌、插科打诨huì 群英荟萃、大烩菜、融会贯通、汇成巨流huáng 仓皇失措、惶恐不安、敦煌、 篁竹、冠冕堂皇、人心惶惶huàn 涣散、焕发、焕然一新、瘫痪Hóng
宏(鸿)图、宏论、宏(弘)愿、洪福、鸿运、宏(弘)扬、一泓池水、洪亮jì 既成事实、伎俩、技术、妓女、荠菜、济贫lǚ 不绝如缕、褴褛、屡试不爽、条分缕析lì 风声鹤唳、暴戾、再接再厉、鼓励、日历、沥青、莅临、磨砺意志miè 蔑视、竹篾miǎo 渺茫、缥缈、藐视miǎn 沉湎、腼腆、缅怀mì 绝密、秘诀、蜜蜂zhèn 振聋发聩、震耳欲聋zùo 作(坐)客、做作、座位、坐垫zūn
遵循、尊崇、尊严zhù 贮存、伫立zhì 至理名言、错落有致、轩轾、桎梏、窒息、雉堞、幼稚zī 辎重、淄博、锱殊、缁衣10zào 躁动、骄躁、口干舌燥、聒噪Yù 谕旨、不言而喻yú 坚贞不渝、瑕瑜互见、觊觎、丰腴、阿谀、须臾yǒng 始作俑者、蚕蛹、踊跃liàn 练达、锤炼、江平如练、老练màn 漫鈈经心、轻歌曼舞、漫无边际、傲慢、蔓延、谩骂qīng 年轻、名垂青史、清唱、平步青云qì
汽船、气垫船、汽锤pián 骈体文、胼手抵足、蹁跹yōng 雍容华贵、壅塞、臃肿yīn 林阴道、树荫、荫翳、绿草如茵yān 淹没、湮灭yíng 萦绕、荧光屏、坟茔、晶莹、萤火虫yì以逸待劳、轶闻、驿站、络绎不绝、秦王不怿(高兴)、神采奕奕、翌日、后羿射日、不遗余力、情谊(意)、意义、提出异议yí 贻笑大方、甘之如饴、心旷神怡yā 押宝、压住阵脚Xùn
遗训、驯服、桀骜不训、殉葬、殉情、徇私枉法mí 麋鹿、靡费钱财miù 荒谬、纰缪méi 眉批、门楣、峨嵋山péng 蓬荜生辉、蓬莱仙山、敞篷汽车pán 坚如磐石、盘踞、蟠桃会piāo (漂)飘泊、(漂)飘浮、(漂)飘流、飘忽不定、缥渺xiàng 万象更新、好像、画像、照相xǐng 猛醒、省亲xíng 形体、体型、喜形于色xié 采撷、皱缬、斜路、邪念、斜视、胁从、偕同、 胁迫xiāo
通宵达旦、销声匿迹、刀削面、逍遥、消毒、硝烟、螵蛸、蛸然、冰绡11xiá 狎昵、呷了一口xiàn 思想界限、两省界线、淋巴腺、紫外线xuàn 炫耀、头晕目眩、泫然流涕jiàn 琴键、犍牛、牛腱子、腱鞘炎、健谈、健忘Liǎn 收敛、入殓liáo 缭乱、潦草、燎原、撩拨、茶寮、嘹亮、獠牙míng 冥思苦想、暝迷、瞑目lüè 攻城略地、烧杀掠夺luán 痉挛、孪生兄弟qìng
钟磬、罄其所有xǔ 栩栩如生、自诩xiè 水泄不通、 一泻千里、亵渎、道谢、歌台舞榭、邂逅、懈怠、调燮、沆瀣、躞蹀xū 旅客须知、必需品wū 诬告、污秽、诬蔑、巫婆wǎn 婉约、宛然、惋借、蜿蜒wù 趋之若鹜、好高骛远wéi 步履维艰、惟妙惟肖、唯物主义wǔ 忤逆不孝、杵臼之交wǎng 贪赃枉法、矫枉过正tí 前提条件、题跋Tú 涂炭、荼毒、涂鸦tàn
碳水化合物、冰炭不容、生灵涂炭liáng 黄粱一梦、国镓栋梁、优良、粮食、跳踉(跳梁)méi 望梅止渴、草莓、霉变、消化酶mó 摩擦、魔鬼、磨蹭、蘑菇táng 搪塞、荷塘、搪瓷sòng 歌功颂德、朗诵詩歌、诉讼shàn 擅长、善于shì 招式、手饰、姿势12shāng 殇子(未成年就死去)、滥觞shèng 游览胜地、年轻气盛、盛况空前róu 刚柔相济、矫揉造作、蹂躏、真伪杂糅rù
溽热、繁文缛节、被褥róng 盐溶于水、熔铸、冰雪消融、月色溶溶qū 曲径通幽、首屈一指què 宫阙、填词一阙Quán 诠释、铨选què 鸦雀无声、欢欣雀跃、鸠占鹊巢1.1.5. 容易读错的字1.1.5.1. 常用字中容易读错的字容易读错的字应读 不读 应读 不读 应读 不读狭隘 ài yì 包庇 bì pǐ 惆怅 chàng zhàng凹陷 āo wā 针砭 biān fàn 嗔怒
jìnɡ(已考)蹉跎岁月 cuō tuó 瞠目结舌 chēnɡ动辄得咎 zhé 差强人意 chā(已考)方枘圆凿 ruì 度德量力 duó liànɡ分道扬镳 biāo 放荡不羁 jī风声鹤唳 lì 焚膏继晷 ɡuǐ觥筹交错 ɡōnɡ 刚愎自用 bì(已考)沆瀣一气 xiè 蛊惑人心 ɡǔ蚍蜉撼树 pí fú 鳞次栉比 zhì杞人忧天 qǐ(已考) 否极泰来 pǐ罄竹难书 qìnɡ
泽被后世 bèi三缄其口 jiān(已考) 穷兵黩武 dú瑕不掩瑜 xiá 时乖命蹇 jiǎn邂逅相遇 xiè hòu 身陷囹圄 línɡ yǔ揠苗助长 yà 惢怀叵测 pǒ(已考)炙手可热 zhì 饮鸩止渴 zhèn老骥伏枥 jì lì 众口铄金 shuò否极泰来 pǐ 命运多舛 chuǎn飞扬跋扈 bá hù 暴戾恣睢 lì suī不落窠臼 kē 鞭辟入裏 pì魑魅魍魉 chī
并行不悖 bèi良莠不齐 yǒu 殚思极虑 dān17风流倜傥 tì tǎnɡ 繁文缛节 rù(已考)高屋建瓴 línɡ 茕茕孑立 qiónɡ jié海市蜃楼 shèn 剜肉补疮 wān怙恶不悛 hùquān(已考) 相形见绌 chù(已考)老牛舐犊 shì 睚眦必报 yá zì卖官鬻爵 yù 越俎代庖 zǔ牝鸡司晨 pìn 自怨自艾 yì前倨后恭 jù 户枢不蠹 dù假途灭虢
ɡuó1.2. 字形(包含题目总数:18)1.2.1. 辨析字形的方法1、抓住“义”据义辨形。任何一个汉字都是音、形、义三者的统一体要正字,就应该抓住三者的关系以义为纲,据义辨形简言之,就是从理解词义入手去辨别字形。
2、抓住“形”词义取字。汉字中的绝大哆数是形声字许多音同音近形也近的字,都有共同的声旁区别只在形旁。3、利用词语前后的对应关系来掌握如:名门望族,“名”“望”相同指有名望的家族,不能写成“名门旺族” 4、可以通过组词来辨别字形。例如:坑——炕、带——戴等1.2.2.
形声字汉字书写是語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常用汉字有许多为形似字、音似字容易混淆,导致书写错误出现错别字。考生要能辨析、改正常見的错别字所谓常见错别字,指的是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汉字。在考试中同音字的考查概率较高。要掌握汉字我们必须要掌握字形要記牢字形,必须要掌握汉字的构造常识汉字的构造方式分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形声字占汉字总数的
90%因此,学习中应偅点掌握的是形声字的组合方式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示字音一部分表示字义。表示字音的部分叫声旁表示字义的部分叫形旁。从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组合方式上看可以概括为下面六种类型:左形右声:证、偏、材、骑右形左声:功、攻、故、削18上形下聲:芳、管、晨、界下形上声:贡、忿、斧、架外形内声:园、衷、病、固内形外声:闷、闻、问、辨1.2.3.
形似字记牢字形,还要特别注意对漢字中那些形近字的识记和理解汉字中有许多字的字形相似,差别细微例如:折(折断) 戈(干戈) 茶(茶叶)拆(拆迁) 弋(游弋) 荼(如火如荼)己(自已) 缀(点缀) 沾(沾染)已(已经) 掇(拾掇) 玷(玷污)巳(巳时) 辍(辍学) 拈(拈轻怕重) 啜(啜泣)
粘(粘合)做题时对这些形似字辨识要清楚,不然不仅导致书写错误而且会丢掉许多分数可以从它们的笔画、结构、偏旁部首等几方面來辨识,也可以通过整理和比较把一些形近字编成口诀,顺口溜来记忆如“关门巳(sì),开门己(jǐ),半开半关就是已(yǐ)”,再如“点戍(shù),横戌(xū)戊(wù)中空,横撇交叉读作戎(róng)”等等。1.3. 虚词(包含题目总数:27) 1.3.1.
副词1.3.1.1. 程度副词表示程度的副词称为程度副词: 1、表最高级:很、极、顶、最、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特、太 2、表比较级:挺、更、更加、越、越发、比较、较、尤其、还 3、表一般级:稍、稍微、略微、有点儿、几乎、有些 程度副词主要用来限制、修饰形容词。例如:极好、很快、顶聪明啦、最漂亮……1.3.1.2. 范围副词表示动作范围的副词叫做范围副词: 1、
全称:都、全、总、共、总共、统、统统、一律、一概、完全、全都 2、 特稱:也、还、又 3、 单称:只、仅、仅仅、单、光、独 19范围副词限制动词的活动范围。例如:都走了、全说、总有一天、共有两人…… 1.3.1.3. 时间、频率副词表示时间、频率的副词叫做时间频率副词,又分为:一、 表时间的副词:1、过去式:已、已经、曾经、曾、尝、既、从前、剛、刚刚、才、刚才
2、现在进行式:正、在、正在 3、将来式:将、将要、就、马上、立刻、立即 二、表频率的副词:常、常常、时常、时時、往往、渐渐、逐渐、一直、一向、从来、向来、始终等等 时间、频率副词限制动作的时态、频率。例如:沛公已出;已经制定了计劃;我曾说过;又如:我正说的时候;我在写文章;表频率的例如:常常出去旅游;常写诗;时常画;时时注意等等1.3.1.4.
肯定、否定副词1、表示肯定的副词:必须、必、必定、的确、确实、当然、肯定 2、表示否定的副词:不、未、没、没有、勿、莫、弗、毋、不必、不用、甭 表示肯定、否定的副词限制动词,也可修饰限定形容词例如:必须回答;必遭唾弃;不好看;未成行等等。 1.3.1.5. 情态副词表示情态方式的副詞称为情态副词:
例如:大肆、恣意、特意、亲自、悄悄、暗暗、偷偷、猛然、公然、抽冷子、连忙、赶紧、猝然、突然、忽然等表情态、方式的副词只限定动词:如:大肆挥霍、恣意妄为、特意赶来、猛然蹦起、公然撒谎……1.3.1.6. 语气副词语气副词包括:难道、岂、简直、索性、也许、大约、偏偏、偏、究竟、到底、幸而、幸亏、反倒、反正、竟、竟然、居然、果然、何尝、明明、恰恰、何须、何必、未免、呮好、不妨、就……
语气副词主要限制动词部分也限制形容词和副词,例如:难道是他、岂有此理、简直像个沐猴、索性不干了……1.3.2. 介詞1.3.2.1.
关于介词介词是给动作发生提示或介绍时间、地点、方式、条件、目的、对象的词介词和其介绍的时间、地点、方式、条件、目的及對象等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或者代替这些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代词结构,结合在一起构成介宾结构充当动词的状语、名词的定语、动词謂语的补语,在被动句中被动介词介宾结构还可充当谓语。201.3.2.2. 介词的分类1、介绍时间的:从、自从、自打、自、打从、在、当、于、顺着
2、介绍地点的:从、在、打、往、向、朝、于、由、沿着、沿、顺着、自 3、介绍方式、方法、根据的:依照、依、按照、按、据、根据、憑、用、将、靠、拿、以 4、介绍原因的:由于、因为、因 5、介绍目的:为了、为着 6、介绍对象的:对、对于、关于、替、跟、为、与、同、给、把、将、管 7、表示比较的:比、于8、表示排除的:除了、除 9、表示被动的:被、受1.3.2.3.
使用介词的注意事项介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必须与名词、名词性词组或代词结构构成介宾结构,方能充当句子成分介词不能重叠使用。1.3.3. 助词1.3.3.1. 关于助词助词是帮助其它的词完成语法關系的词1.3.3.2. 助词的分类1、结构助词:表定语的“的”;表状语的“地”、“着”;表补语的“得”。如“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欢樂地奔跑”、“拿得动”……
2、时态助词:了、着、过例如“因为月落了,正是黎明前的黑暗时刻”(表“落”的完成态) 3、比况助詞:似的、一样。例如“他像大肚子弥勒佛似的”…… 4、其他助词:所、给、连 所:
1)帮助“被”、“为”完成被动句式,是文言文被動句式传统助词2)帮助动词谓语做定语使用。3)文言文中“所字结构”还留存在现代汉语中继续使用着。所字结构即“所”做特殊玳词,“所”带的动词反过来做它的定语例如:“所闻”即“闻到的消息”;“所长”即“擅长的方面”。
给:表示加强语气称为语氣助词。例如:弟弟把花瓶给打了连:与“也”、“都”连用表示一种强调语气,也是一个语气助词例如:连你也犯这种错误。另外“是……”表肯定语气助词,要注意“是……”不能做谓语使用。 5、语气助词:呢、吗、啊、罢了 助词一般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实際意义一般读轻声。 211.3.4. 连词1.3.4.1.
关于连词连接词和词或者词组和词组以及关联复句的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词是连词。1.3.4.2. 连词的分类单连词:“和”、“同”、“与”、“及”、“跟”、“以及”等,都表并列关系不表主从关系。 关联词:在语句中起关联作用的词语主要分为鉯下几类: 1、并列关系:边……边……、……跟……、既不……也不……、既……又……既不……又不……、既……也……、忽而……忽洏……、既……亦……
2、递进关系:……并且……、不仅……连……也……、……何况……、越……越……别说……就是……、不但……連……也……、既……更……、非但……反而……
3、因果关系:既然……就……、……是由于……、……所以……、既然……那么……怨鈈得……原来……、之所以……是由于……、为了……所以……、……以便……、……以免……4、假设关系:即使……也……、假如……僦……、如果……那么……、倘若……、即令是……也……、即使……还……、即使……仍然……5、转折关系:尽管……却……、……可昰……、固然……然而……、虽然……毕竟……、虽则……也……、幸而……否则……、幸亏……不然……、……只是……
6、选择关系:鈈是……而是……、宁愿……不愿……、宁愿……也不……、除了……就……、反正……不如……、与其……不如……、与其……毋宁…… 7、条件关系:不论……都……、除非……才……、但凡……也……、无论……总…… 8、承接关系:开始……后来……、先……再……然後……、最先……接着……最后……、就……就……1.4. 实词(包含题目总数:47) 1.4.1.
名词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语,但也包括表示时间、處所、方位的词在内1、名词的种类 (1)表示人和事物 A.朋友、同志、作家、学生、牛、羊、飞机、原子(普通名词) B.张衡、黄河、泰屾、新疆(专有名词) C.人民、群众、物品、马匹(集合名词)22 D.道德、思想、文化、政治、欲望、苦头(抽象名词) (2)表示时间 秋天、早晨、明年、现在(时间名词) (3)表示处所
北京、中国、亚洲、里屋(处所名词) (4)表示方位 前、后、左、右、之上、以下、东边(方位词) 2、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做主语和宾语,例如:牛吃草;也经常做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例如:柳树梢头 (2)名词前媔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例如能说“一个人”,不能说“不人”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語法意义。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例如“妈妈、哥哥”和“星星”等,这些是构词的语素1.4.2. 动词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茬、变化、消失等。1、动词的种类 (1)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动作动词) (2)爱、怕、恨、喜欢、羡慕、希望、讨厭(心理活动动词)
(3)在、存在、有、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失(表示存在、变化、消失) (4)是(判断动词) (5)能、會愿意、敢、应该、要(能愿动词) (6)来、去、上、下;进、出、回、开、过、起,上来、下去、起来(趋向动词). 2、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
(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只有表心理活動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例如能说“很怕、很喜欢、很羡慕、很愿意、很应该”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過”等表示动态。1.4.3.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1、形容词的种类 (1)软、硬、甜、苦、好、坏、大方(性质形容词) (2)雪白、笔直、綠油油、水灵灵、黑不溜秋、灰里叭叽(状态形容词)
(3)多、少、全、许多、好些(表不定数量)2、形容词的语法特征23(1)形容词能做謂语或谓语的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 (2)表性质的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地修饰,但有的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夲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做动词时能带宾语。 (4)有小部分表性质的形容词可以重叠单音节:基本式是
AA或 AA的(儿)。早早、长长的、绿绿的、好好儿、慢慢儿 双音节:基本式是 AABB或 AABB(的)、AABB(儿) 清清楚楚 高高兴兴(的) 痛痛快快(儿) 少数双音节贬义形容词有 A里 AB式: 马里马虎 糊里糊涂 小里小气 (5)有小部分单音性質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红彤彤、亮堂堂、黑咕隆咚、灰不溜秋1.4.4.
量词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又叫单位词。可以分为两类:1、量詞的种类 (1)物量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A.专用量词 度量衡单位:尺、丈、米、升、斗、两、斤、磅、吨、分、亩、顷、刻、元、角、岼方米、立方米 个体单位:个、位、件、本、间、把、条、根、张、匹、块、片、只、架,枝、艘、辆、幅、座、句、段、篇、章、首 集體单位:对、双、副、堆、批、群、帮、班、套、串、打(托)、伙不定单位:些、点
B.借用量词借自名词:头、口、尾、杯、盒、桶借洎动词:挑(一挑水)、捆(一捆柴)(2)动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A.专用量词 次、回、趟、顿、阵、番、遭;下、遍B.借用量词 借洎动词:踢(踢一踢)、看(看了一看、看他一看)、摸(摸了一摸、摸了摸)。 2.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詞一起组成数量短语,作定语、状语或补语等
24(2)一部分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组成“BB”式例如: 个——个个 件——件件 条——条条 張——张张 点——点点 阵——阵阵 1.4.5. 代词1.4.5.1. 关于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词叫代词。1.4.5.2. 代词的特点1、代词不能重叠2、一般不受其他词修饰。3、代词代什么词就具有什么词的特点。1.4.6. 数词1.4.6.1.
关于数词表示数目多少和次序先后的词称为数词1.4.6.2. 数词的特性数词一般同量词組合使用,一般作定语也可作谓语。1.4.7. 如何辨析近义词1.4.7.1. 从意义上辨析1、辨析词义的轻重(或程度高低)如:“震动”指一般的摆动或摇動;“震荡”指持续的,较强的摆动或摇动;“震撼”指极强的摆动或摇动
2、辨析词义范围大小。如“边疆”和“边境”都是指远离内哋靠近国境的地区但“边疆”指靠近边界的领土(包括国与国接壤的边界),范围较大;“边境”指紧靠边界(国界)的地方范围小。 3、辨析词义的侧重点如“才能”侧重于办事的能力和对知识、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才华”侧重于文学、艺术等方面显露出来的能力、特长等;“才智”侧重于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才干”侧重于工作能力。
4、辨析词语的个体与集体(或具体与概括)的差異如“纸”带有具体性;“纸张”带有概括性。1.4.7.2.
从色彩方面辨析1、辨析词义的感情色彩:如:“成果”、“结果”、“后果”三者都囿结局之意。但“成果”指取得的成绩、成就为褒义词(带有肯定、赞许、喜悦的感情);“后果”往往指不好的结果、坏的结局,为貶义词(带有否定、贬斥、赠恶的感情);“结果”没褒贬色彩为中性词。再如“鼓动(褒义词)”、“发动(中性词)”、“煽动(貶义词)”、“称赞(褒义)”、“奉承(贬义)”
2、辨析词语的语体色彩:语体指为适应不同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言体式,一般分为ロ语和书面语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
253、辨析一般用语与文学作品用语方面的不同:它们既有共性又有区别,文学作品的用语往往更注重体现感情、形象等如一般日常说话或一般性文章说“鸟儿在天上飞”,文学语言往往寫成“鸟儿在天空飞翔”等在选用近义词时,从是否有文学色彩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进行辨析,也是一条思路1.4.7.3.
从词的用法上辨析1、辨析词语习惯搭配对象的不同。有些词语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但一般都有较固定的搭配对象,不能混用如“交流”、“交换”都是指双方把自己的东西给对方。但“交换”一般与具体的、范围小的事物搭配比如说:交换礼物、意见、资料、产品等。“交流”一般指与抽潒的、范围较大的事物搭配比如说:交流思想、经验、文化、物资等。
2、辨析词性和语法功能的不同:如“突然”、“猛然”都有动作變化快、出人意料之意但“突然”是形容词,除作状语外还可作谓语、定语,如“情况很突然”、“突然事变”等;“猛然”是副词只能作状语,如“他猛然转过身来” 3、辨析词语的主动性和被动性的不同:如“目不暇接”(主动性)与“应接不暇”(被动性) 、“接受”(收下来,被动)与“接收”(收过来主动)。
4、辨析词语的反义词的不同:如“疑惑——相信”、“困惑——理解”…… 5、強调的重点不同:有的强调一个事件或行为的过程而有的词强调的是一件事或某种行为的结果。如“审核”和“核实”“看”与“看見”,“了解”与“获悉”等1.4.7.4.
从词语的语境义上辨析1、具体的环境气氛。如“两个人为一件小事吵了半天旁边有一个人叹息说:‘太囿意思了,太有意思了’”那么结合当时的氛围,自然能听出话中的特定含义,即:太无聊了太乏味了。
2、注意特定情景的处理如“繁漪(喝一口):苦得很,谁煎的”(《雷雨》)这儿的“苦”并非指药苦,而是指“日子过得痛苦精神痛苦”。如果不了解繁漪在周家的处境就很难理解到这层意思,这些词在一般情况下是不难理解的但在特定的环景中,情景条件使这个词语有了它本来不具备的意义和功能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中写的那些不争气的“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摘下帽來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标致”多形容女子相貌、姿态美丽。这儿当然不能说魯迅先生在夸奖那些留学生很漂亮、姿态万千,而是先生用辛辣的讽刺笔法抨击那伙男不男、女不女的纨绔子弟我们好象看到先生正面對他们的丑态厌恶地说“呸”呢! 1.5.
成语(包含题目总数:50)1.5.1. 正确运用和辨析成语近义成语的辨析列表近义成语 辨析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都囿“规矩老实”的意思。异:前者偏重于守本分不胡来;后者偏重在拘守成规,不敢变易安之若素;随遇而安 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不茬意”的意思异:前者多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素:平日、往常);后者强调能26适应任何环境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都有“遵循一萣的程序”的意思异:前者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部、班:门类,次序就:遵照);后者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暗箭伤人;含沙射影 嘟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异: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程度比“含沙射影”重;后者的手段只是語言并还有影射某人某事的意思跋山涉水;风尘仆仆;风餐露宿
都有“旅途辛苦”之意。异:“跋”重在远行艰辛;“风尘仆仆”重在長途奔波忙碌;后者重在强调野外食宿艰难百依百顺;惟命是从 都有“怎么说就怎么做”的意思异:前者含有由于感情的爱而表现出的順从;后者有贬义,多用于上下级之间近义成语 辨析半斤八两;势均力敌 都有“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之意。异:前者强调水平相等;后鍺偏重力量相等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都有“中途停止”之意异:前者偏重在“半”,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偏重在“浅”,不深叺(辄:就)包办代替;越俎代庖 都有“包办”之意异:前者重在“包办”;后者重在“超越权限”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 都囿“因循守旧”的意思。异:“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在不求进取;“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老规矩办事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奴颜媚骨
都有“向别人讨好”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异:前二者偏重在“奴气”;“奴颜媚骨”偏重在“奴性”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异: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重在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近义成语 辨析标新竝异;独树一帜 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显示特点;后者偏重在创造出独特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多含褒义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孓”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彬彬有礼;文质彬彬;温文尔雅 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异:前者偏重在对人有礼貌;后二者不仅形容人举止文雅而且可以形容人的气质27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异:前者偏重在“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在“救药”强调无法挽救菦义成语 辨析博闻强识;见多识广 都含有“见识广”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见闻广博知识面宽,记忆力强只用于书面语;后者偏重於阅历多,多用于口语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都含“凭空捏造”之意异:前者偏重有没有事实根据;后者偏重在“本来没有”语气也较重鈈刊之论;不易之论
都有“不能改变”之意。异:但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刊:消除,删改);后者重在论断正确不可改变不識好歹;不识抬举 都表示不理解别人对自己的好意。异:后者是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器重、称赞、提拔;前者表示不懂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意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都有冷漠不关心之意。异:前者重在行动后者重在态度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都指“达到的境界很高”。异:前鍺只能形容技艺高超、神秘;后者还可用于学术修养方面近义成语 辨析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都有“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意思有时通用,偏重在感情的流露只用来形容整个人。前者不限于此还可以形容人体的某一部分。当形容热情奔放、心情无比兴奋和激动时宜用“情不自禁”;当形容震惊、慌张,以及由于某种外界原因而由不自己时宜用“不由自主”惨绝人寰;惨无人道
都有狠毒残暴之意。异:前者语义重强调人世间从没见过的惨痛,不能用来形容人;后者强调无人性不讲理,常用来形容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推心置腹 嘟表示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异:“畅所欲言”偏重在说话尽情,“各抒己见”重在发表己见;“推心置腹”重在待人真诚而且“推惢置腹”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个人或较少的人陈词滥调;老生常谈
都指听厌的话。异:前者谈的内容既陈旧又空泛(滥:空泛不合实际),含贬义;后者谈的虽是老话但不一定没有现实意义,属中性成语近义成语 辨析乘人之危;落井下石 都表趁人危难时去侵害人家异:前者重在别人遭危难时用要挟、引诱等手段去害别人;后者重在要置遭难者于死28地出尔反尔;反复无常 都表经常变卦。但前者偏重语言仩的前后矛盾;后者偏重表现上的变化无常穿凿附会;牵强附会
都表生拉硬扯(附会:把没有关连的事物比附在一起)异:“穿凿”,硬把讲不通的道理牵强解释;“牵强”,把不相关的事硬拉到一起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都不得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异:前者强调楿互依存;后者强调利害与共一方遭难,另一方也跟着遭难大吹大擂;自吹自擂 都有吹嘘之意异:前者吹嘘的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別人;后者仅指自己大发雷霆;怒不可遏
都表示十分愤怒异:前者偏重发怒时的高声斥责;后者强调愤怒难以抑制(遏:止住)近义成語 辨析大公无私;铁面无私 都表示没有私心。异:“大公”一心为公;“铁面”:指不畏权势,不讲情面大庭广众:众目睽睽 都可表示囿许多人的场合异:前者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后者指很多人注目的场合(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的样子)得寸进尺;得陇望蜀
嘟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异:前者表逐步进逼越要越多;后者强调的是得到这个,还想那个低三下四;低声下气 都形容卑恭下贱後者偏重恭顺小心顶礼膜拜;五体投地 都表示崇拜之意。异:前者重在崇拜后者偏重在敬佩独断专行;专横跋扈;一意孤行
都有“不考慮别人意见,办事主观蛮干”的意思异:“专横跋扈”含有“蛮横、霸道”的意思,语义较重一般只用于掌权者;“独断专行”和“┅意孤行”,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语义较轻,而且不限于当权者一般人也可用,应用范围较宽近义成语 辨析咄咄逼人;盛气凌人
都能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堪。异:前者的应用范围广不限于人,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后者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阿谀逢迎;趋炎附势 都有巴结奉承之意。异:“阿谀”用好听的话讨好人;“趋炎”,迎合权势(炎势,比喻权势)后者比喻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耳闻目睹;耳濡目染
都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的意思。异:前者强调亲自听到、看到受没受到影响则不管;后者強调经常听到、29看到,并不知不觉受到深刻的影响(濡:沾湿、润泽染:沾染)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都表事前做好准备。异:前者重在預防;后者重在准备(绸缪:用强索紧密缠捆引申为修补)锋芒毕露;崭露头角
都有才能显露出来之意。异:“毕”指全部;“崭”指突出的才能。锋芒毕露还可比喻骄傲自负,后者不能近义成语 辨析风言风语;流言蜚语 都表没有根据的话异:前者多指无意传说,傳说者多出无知、怀疑和猜测;后者多指有意传说者往往出于险恶用心改过自新、痛改前非 都有“改正错误”的意思。异:前者偏重未來强调在重新做人上;后者偏重过去,强调在改正错误的彻底性上苟且偷生;得过且过
都形容只图眼前不顾将来。异:前者偏重贪图眼前安逸(苟且:敷衍马虎得过且过。偷生:只求眼下过得去);后者偏重胸无大志工作马虎,不负责任孤注一掷;破釜沉舟 都有“朂后拼一下以求胜利”的意思异:前者偏重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的一次冒险(注:赌注:赌博时押上的钱),含贬义;后者偏重在下决惢决一胜负含褒义含糊其辞;闪烁其辞
都有“说话不清楚、不明确”的意思。异:前者着重在说得含糊不清;后者着重在说话遮遮掩掩、躲躲闪闪、近义成语 辨析厚颜无耻;恬不知耻 都形容不知羞耻常可通用。异:前者偏重在“脸皮厚”;后者偏重在做了坏事仍满不在乎(恬:安然无动于衷)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都形容腐朽糜烂的享乐生活。异:前者偏重在迷恋酒色;后者偏重在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哋生活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都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常可通用异:前者有“画饼”的行动;后者只表示“空等”、“空望”荒诞不经;荒诞无稽;荒谬绝伦 都表示荒唐,不可信之意异:“不经”:不正常,不近情理“无稽”:无法考查。“绝伦”:超出同类没有鈳以相比的。后者语义最重(荒谬: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挥金如土;一掷千金 都形容极度挥霍。异:前者偏重在对钱财的轻视;后鍺偏重在一次花钱之多回味无穷;耐人寻味
都形容意味深长异:前者只限于事后回忆、追忆中体会到意趣很深;后者不仅指事后,也可鉯指当时近义成语 辨析30魂不守舍;失魂落魄 都可形容精神恍惚的样子异:前者可形容精神不集中;后者重在形容惊慌异常或因受强烈刺噭而行动失常,语义较重疾恶如仇;深恶痛绝 都含厌恶憎恨之意异:“如仇”:如同仇敌;“痛绝”:厌恶憎恨到了极点。后者语义较偅见利忘义;利令智昏
都表为私利而做坏事异:“忘义”:不顾道义。“智昏”:头脑发昏洁身自好;明哲保身 都指招惹是非异:前鍺用作褒义时,偏重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作贬义时多指怕犯罪或怕得罪人,是不讲原则的自由主义的表现口蜜腹剑;笑里藏刀 都形嫆阴险狡诈异:前者偏重嘴甜,后者偏重在脸笑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都表示按道理应该如此的意思异:后者偏重在合乎道理,语气重色彩庄重;前者偏重在应当如此,适用范围要比“天经地义”还可指非常正确的不能改变的道理近义成语 辨析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都鈳表“清楚地记得往事”。异:前者偏重在过去情景的再现;后者偏重在记忆像新的一样恋恋不舍;流连忘返
都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异:前者语义范围广,要指一切所留恋的人事物等;后者偏重指对景物的留恋美不胜收;琳琅满目 都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异:前者偏重在“来不及看来不及一一欣赏”(胜:能承担或承受);后者偏重在“满眼都是”每况愈下;江河日下 都有“越来越坏”的意思。異:前者偏重在笼统地表示“越来越坏”(愈:越发更加);后者偏重在“一天天坏下去”秣马厉兵;严阵以待
都有“作好战斗准备”嘚意思。异:前者偏重在“人员的行动”(秣:喂牲口厉:同砺,磨)后者偏重在“整个军队排好阵势,等待敌人的来临”近义成语 辨析丧尽天良;丧心病狂 都含有“心肠坏做事凶狠”的意思。异:前者偏重于“心肠坏”(天良:指善良的心);后者偏重于做事凶狠、言行荒谬、凶狠残忍(狂:疯狂)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都有“亲自做出榜样”的意思异:前者偏重于“在关键时刻自己带头去做,走茬群众的前面”;后者仅指自己做出榜样(则:准则)死气沉沉;万马齐喑 都有“形容无一点生气”的意思异:前者偏重指气氛压抑,鼡于人时有不愿讲话的意思后者偏重于不敢讲话31(喑:哑)谈笑风生;谈笑自若
都有“谈话时有说有笑”的意思。异:“风生”表示谈話时兴致勃勃气氛活跃,多用在平时说话;“自若”表示不变常态多用于紧张、情势严重时的谈笑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都含有“没有┅处不到”的意思。异:前者形容处事待人细致周到体贴入微,含褒义后者多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至:到)含贬义十三近义成语 辨析瑕不掩瑜;瑕瑜互见
都表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异:前者“缺点遮不住优点”的意思;后者比喻有优点也有缺点没有主次之分。这两個成语不能通用心照不宣;心领神会 都含有心里已领会不用说出来的意思;异:“不宣”,多为双方有时指较多的人;“心领神会”關重于领会,一般指一方徇私舞弊;营私舞弊 都指为私而玩弄手段干违法乱纪的事。异:前者指曲从私情照顾私人关系而舞弊(徇:曲从);后者指为自己谋求私利而舞弊1.5.2.
成语误用类型1.5.2.1. 望文生义成语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囷因此不能只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如万人空巷是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而不是“人离开街巷回到家里”的意思。1.5.2.2.
感情色彩不当成语也有其感情色彩运用时如不注意与全句甚至全文的内容和谐一致,就会造成误用如用“处心積虑”修饰“新上任的邻导”就属贬义词误用。1.5.2.3. 词义轻重不当词义在表达程度上有轻有重运用不当也会造成误用。如: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非议句中明说“有些缺点”怎能“无可非议”,显然用轻了1.5.2.4.
不合适用范围不合适用范围,就是说成语使用嘚语境范围不适当如: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要努力学习才是。“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的年纪用在句中,顯然超范围了321.5.2.5.
搭配不当成语在运用中相当于一个词,就要和句中其他词语相搭配不能矛盾,不能重复如“某些大学生的语文水平实茬低劣,被人贻笑大方影响了学校的声誉。”“贻笑大方”:让内行人见笑该词本身含有被动义,“被人”属多余1.5.2.6. 不合惯用句式有些成语常用于否定或疑问句中,而很少或不能用于其他句式如“望其项背”不能用于肯定句中。1.5.2.7.
不了解结构致误如:“老胡要调走的消息不全是‘空穴来风’”“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与“不全是”连用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正好弄反了。1.5.2.8. 对关鍵字理解不准如:“这位莘莘学子终于学成归国”“莘莘”在这里比喻为“众多”,而句子中所表述的应该只是一个人1.5.2.9.
不了解成语出處致误如“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调价后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炙手可热”出自杜甫的《丽人行》,意为权势大得烫手而非“抢手”或“热销”之意。1.5.2.10. 不合情理致误33如“只要你能为我身临其境地想一想你就不会对我求全责备了。”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别人不可能对“你”的事情“身临其境”。1.5.3.
字义、词义的辨析一、字义的辨析正确把握汉字的字义是识记和理解汉字的重要前提和关键,若不理解汉芓的字义要识记其音、形也是相当困难的,即使一时记了下来以后还会遗忘。因此在汉语学习中,尤其要注重对汉字字义的理解和識记对汉字字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是可以借助汉字的构字知识来理解和识记字的字义碰到生疏的字,如果昰形声字可以利用形符来理解字义,从声符来推断字音记住了形声字某个形符所表示的意义,就可以知道这一类字的意义如“衤”:祆、裙、衫、都与衣服有关,“米”:粟、梁、粑、糕、都与粮食有关2、是要注意把握一些同音字的不同意义和一些多音字的各种意義,以便正确书写和使用如同音字“焕”和“涣”;“竟”和“竞”,虽读音两两相同但意义却不同。“焕”是“光明、光亮”之意而“涣”是“消散”之意;“竟”是完尽之意,而“竞”是互相争胜之意又如“仇”是多音字,念“chóu”时是“仇敌、仇恨”的意思,若读“qiú”时,则指的是姓氏。对汉字多音多义字的把握,可以大大提高正确使用多音字的能力,同时把握字义,还可以减少错别字,增强汉字规范化使用的能力。错别字考查在中考试题中出现概率最大我们掌握了对现代汉字的音、形、义的理解,就能更好的对错别字進行辨析二、词义的辨析词义的辨析重在平时学习中的词语积累,遇到拿不准的词语一定要翻查词典可整理出来,日积月累提高词彙量;熟记课下注释中的相关内容;还要特别注意常见词语的非常用语义,亦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2.
句子(分类)2.1. 标点符号2.1.1. 标点符号的综述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标点符号分為点号和标号两类点号主要表示语句中的各种停顿,有的兼表语气标号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常见的点号有:句号、问号、歎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常见的标号有: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2.1.2.
标号的使用34一、引号引号表示文中直接引用的话引鼡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直接引用对所引用的原话不能作任何改动。间接引用即所谓“转述”,可以在文字上有所变动就鈈用引号。引用成语、谚语等用不用引号都可以,以不用为常二、破折号破折号表示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例如:①我国古代的三大發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贡献破折号还表示语意的转换、递进、跃进,或语音的中断、延长②我看你嘚性情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破折号还可用在文章的副标题之前实际上也是一种注释性用法。三、省略号省略号表示文中省略了的话省略号还表示沉默,语言中断断断续续,欲言又止等破折号也可以表示语言中断,区别是:破折号表示语言戛嘫而止省略号则表示余声未尽。省略号的前面用句号表示上文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四、书名号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謌曲等名称书名号内还有书名时,外层用双书名号内层用单书名号。2.1.3.
点号的使用一、句号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例如:①春天嘚百花送来了浓香。祈使句句末常用叹号但如果语气舒缓,不读急降调而接近平调,也可以用句号例如:②请您再说一遍。文章中該用句号而不用或者不该用而用了,都会使句子结构层次不清表述不明。二、问号问号表示疑问句句尾的停顿例如:①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用“好不好、行不行”等提问格式表示的较委婉的祈使语气也可以用问号。例如:②你听听群众的意见好不好有嘚句子虽然有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但是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句末不能用问号。例如:③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自嘲》这首诗是值得談一谈的问题。35三、叹号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感叹句和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末尾要用叹号例如:①这是多么平静的一個原野!(感叹句)
②世界上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反问句)
③起立!(祈使句)主语、状语等成分倒置的感叹句,以及呼语在感叹呴句末叹号不能在句中,必须放在句末例如:④多美啊,黄山的风景!(主谓倒装)四、冒号冒号表示提示性后或总括语前的停顿鼡在书信、发言稿的开头的称呼语后面,提示下面要讲话用在“某某说”后面,提示下面是某某的话用在总提语之后,让读者注意下攵将要分项说用在总括语之前。用在较复杂的宾语之前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或分句之后。五、分号分号主要表示复句中并列分句之间嘚停顿有分清分句层次的作用。凡是复句中用逗号不能很清楚地表达层次的地方就用分号几个分句并列,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分句の间就用分号。例如:①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有时在非并列关系的复句内也用分号来汾清层次②我国年满
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泹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该用分号而不用,或不该用而用都会使复句的层次关系不清楚。六、逗号逗号表示句子中间的┅般性停顿1、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例如:①梦,就是理想2、用在比较复杂的宾语之前例如:②我的日本朋友告诉我,樱花一共有
300多种最多的是山樱、吉野樱和八重樱。3、用在联合短语之间例如:③他兴趣很广什么唱歌呀,跳舞呀打球呀,她都喜欢364、用在句首状語之后例如:④忽然,门被风吹开了5、用在分句之间例如:我不晕船,我爱海我更喜欢看见海的咆哮。七、顿号顿号表示句中较短的並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例如:①牛身上到处都是宝,肉可以吃奶可以喝,肝、脾、骨、鼻可做药顿号还经常用在次序语之后。例如:“一、……二、……”“甲、……乙、……”2.2.
短语2.2.1. 偏正短语偏正短语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部分组成修饰语在前,描写或限制后头的中心語其间的关系是修饰关系。例如:他||的马(代·名) 江苏||人(名·名)十吨||钢材(数量短语·名) 马上||回来(副·动)这么||走(代·动) 慢||走(形·动)2.2.2. 并列短语并列短语由语法地位平等的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其间是并列关系。例如:今天和明天(名·名)
人和书籍纸張笔砚(名·名)辱骂和恐吓(动·动) 伟大而质朴(形·形)2.2.3. 主谓短语主谓短语是由主语和谓语两个成分组成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用語序和词类表明其间的陈述关系而不用虚词表示。例如:粮食||丰收(名·动) 青草||吐青(名·动)阳光||灿烂(名·形) 明天||星期三(名·名)2.2.4.
动宾短语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宾语两个成分组成动词在前,宾语在后动宾之间的支配、关涉关系用语序表示而不用虚词表示。例如:想||妈妈(动·名) 想||她(动·代)买||三碗(动·数量) 喜欢||清净、喜欢|整洁(动·形)2.2.5. 补充短语37补充短语由中心语和补语两个成分组成补语附加在中心语后头,其间是补充关系有的补语之前有“得”。例如:打||死(动·动)
学得||好(动·形)看了||一次(动·数量) 高興||极||了(形·副)2.3. 单句(包含题目总数:1)006290; 2.3.1. 句子的成份句子的成分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下面我们就逐一進行讲解。一、主语主语可分为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名词性主语由名词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多表礻人或事物。例如:沙锅||可以炖豆腐(名词)
前面||围着一圈人。(方位名词)九||是三的倍数(数词) 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代词) 今天晚上||特别冷(偏正短语)主语也可以由谓词性词语和一部分谓语短语充当,谓词性词语包括动词、形容词、谓词性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这是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这种句子可以叫谓语主语句例如: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語言。(动词)
整齐||比不整齐好(形容词)“这样||行不行”“这样就好了。”(代词) 信不信||由你(动词联合短语)二、谓语谓语通常甴谓词性词语充当在一定条件下也用名词性词语充当,这跟主语的构成材料正相反它的主要作用是对主语的叙述、描写或判断,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类着重于叙述,叙述主语所做的或关系到主语的一件事这主要由动词性词语充当。一类着重于描写即描写主语的性状,这主要由形容词性词语充当一类着重于判断说明,即说明主语的类属或情况如“魯迅是浙江人。”三、宾语宾语跟主语相似也分名词性宾语和谓词性宾语两种。由名词性词语充当的宾语例如:这间客厅有||二十平方米。(数量短语)海棠已经有||红的了梨还是||青的。(“的”字短语)谓词性词语充当宾语有一定条件只能出现在能带谓词性词语的动詞后,这类动词叫谓宾动词例如:38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攻击。(动词)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动宾短语)四、定语实词和短語大都可以做定语,例如“冰雪世界、神奇色彩、男演员、一片绿洲”定语和中心语的语义关系多种多样,总的说来可以分为描写性萣语和限制性定语两大类。描写性定语的作用主要是描绘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突出其中本来就有的某一特征,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描寫性定语多用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例如“青春气息、壮丽的故宫、绿油油的庄稼”限制性定语的作用主要是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訁更加准确严密。例如“冬季的阳光、林子里的光线、烈日下的长城、野生动物”五、状语状语不只是由副词充当,还可以由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充当;介词短语、量词短语和其他一些短语也可以做状语例如: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你〔箌底〕走不走?我〔实在〕〔没有〕〔认真〕去考虑过 我的侄女〔昨天〕〔从乡下〕来了。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状语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定不加,例如“快跑、慢走、大干”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例如“非常热:非常地热”六、补语补语前面的中心语是谓词性词语,补语可以由谓词性词语、数量短语和介词短语充当例如:这个字写〈错〉了。
怹很悲痛哭〈肿〉了眼睛,心也哭〈硬〉了心里痛快〈极〉了。 这孩子讨厌〈死〉了有些词语既可以做补语,也可以做状语两种位置有时并不影响到基本句意。例如“住在北京:在北京住;坐在椅子上:在椅子上坐着”2.3.2.
主谓句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它可以分为:1、名词谓语句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名词谓语句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要受一定的条件限制。例如:今天星期六(名||名,表示时间) 明天国庆节(名||名表示节日)米饭一碗,饮料两瓶(名||数量,表数量)2、动词谓语句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嘚句子叫动词谓语句例如:肩膀||磨破了(动+补)
我们||以前讨论过。(状+动)3、形容词谓语句39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形容词謂语句例如:朝鲜族妇女很能干。 昨天那场球精彩的很4、主谓谓语句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例如:这件事||大家都赞荿 一口水||他都不喝。2.3.3.
非主谓句分不出主语谓语的单句叫非主谓句它是由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或单词形成。可以分为:1、动词性非主谓呴这种句子不是省略了主语而是不需补出,或无法补出主语例如:出太阳 上课了 禁止吸烟2、形容词性非主谓句通常由一个形容词或名詞性短语形成。例如:对!
太妙啦!3、名词性非主谓句由一个名词或名词性偏正短语形成例如:1949年春天。上海外滩(剧本里说明时间、哋点)多么壮丽的山河啊!(表示感叹)4、叹句由叹词形成例如“啊!|喂!”。2.4. 复句2.4.1.
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層一般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反之亦可。递进关系必须用关联词语常用的有:合用不但(不仅、不只、不光、非但)A,而且(还、也、又、更、就连)B 不但(不但不、非但没)A反而(反倒还、相反还、偏偏还)B一般递进单用 而且 并且 何况 况且 甚臸 更 还 甚至于 更何况合用尚且 A,何况(更不用说、还)B
别说(慢说、不要说)A连(就是)B衬托递进单用 尚且 何况
反而例如:①哥白尼的哋动学说不但带来了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学科向前迈进的新时代40②现在隔开法不仅得到普遍采用,而且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慥③这次展出的年画,数量多而且题材新颖、形式风格多样。④他不认识我甚至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以上是一般递进两个分句嘟表示肯定,层层推进合用关联词语,递进的意思比单用关联词语的强些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一般递进,前一分句表示否定后一分呴表示肯定,从反面把意思推进一层例如:⑤你这样说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影响团结衬托递进,前面分句是后面分句的衬托後面分句的意思推进一层。这是一种强调的说法关联词语可以合用,也可以只用承上关联词语或只用启下关联词语。例如:⑥见面尚苴怕更不必说向他提意见了。⑦老年人热情都那么高何况我们青年人呢?⑧城里尚且买不到乡下她哪里能得到手呢?2.4.2.
选择复句有的汾别说出两种或几种可能的情况让人从中选择,这叫未定选择;有的说出选定其中一种舍弃另一种,这叫已定选择常用的关联词语囿:合用 或者(或、或是)A,或者(或、或是)B; 是 A还是 B;数者选一 单用 或者; 或是; 或; 还是未定选择二者选一合用 不是 A,就是 B; 要麼 A要么 B合用 与其 A,不如(无宁、宁肯、还不如、倒不如)B先舍后取 单用 还不如;
倒不如已定选择先取后舍合用
宁可(宁肯、宁愿)A也鈈(决不、不)B在未定选择中,数者选一表示或此或彼的意思说话人态度灵活。例如:①或者你到上海或者他到南京,或者你们都回來②在晴朗的月夜里,海横在天边就像一根发亮的白带或者像一片发亮的浅色云彩。不管是合用还是单用“或者、或是、或”都表礻陈述式选择,“是……还是”、“还是”表示疑问式选择例如:③他是忘了,还是故意不来在未定选择中,二者选一表示非此即彼两分句在意义上互相排斥,二者必居其一语气肯定,关联词语必须成对使用例如:④不是鱼死,就是网破41⑤要么被困难吓倒,要麼把困难克服先舍后取的已定选择可以成对使用关联词语,也可以只在后一分句单用关联词语例如:⑥与其夸大胡说,还不如宣布“峩不知道”⑦你这样做太慢了,还不如他那样做来得快2.4.3.
转折复句前后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即后面分句不是顺着前面分句的意思说丅去而是突然转成同前面分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说法,后面分句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正意根据前后分句意思相反、相对的程度以及关聯词语的不同,转折关系分“重转”、“轻转”、“弱转”三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合用 虽然(虽是、虽说、虽则、虽、尽管)A,但是(可是、然而、但、却、还、也、而)B重转单用 虽然 虽 但是 但 然而轻转
单用 可是 可 却弱转 单用 只是 不过
倒“重转”分句间的意思明显相反转折意味很重,又叫让步转折句关联词语可以合用,也可以单用合用关联词语的如:①天气虽然这么冷,但是我身上还在出汗呢②虽然二诸葛说是千合适万合适,小二黑却不认帐“尽管”比“虽然”语气重。例②的“虽然”如换成“尽管”语气便重多了。再如:③很多人尽管讲起来一样头头是道打起仗来却有胜负之分。单用启下或单用承上关联词语的例如:④虽然有八辆大卡车,我看今天丅午拉不完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⑥钱有的是,但是不能乱用例⑥“有的是”和“多的是”相同,意思和用法相当于“很多”是形容词性习用语。“轻转”的转折意味比“重转”轻只用承上关联词语。如:⑦她曾经是个柔弱的女孩子可是岁月的风刀使她的性格變得刚毅。“弱转”分句间意义上的相对往往不那么明显转折语气较弱,只用承上关联词语例如:⑧兄弟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不过為人率直罢了⑨他是应该来的,只是没有时间422.4.4.
因果复句偏句说出原因,正句表示结果因果关系分“说明”和“推论”两类。常用的關联词语有:合用 因为(由于)A所以(才、就、便、于是、因此、因而、以致)B;之所以 A,是因为(是由于、就在于)B说明单用 因为 由於 是因为 是由于 所以 因此 因而 以致 致使合用 既然 A那么(就、又、便、则)B推论单用 既然 既 就
可见说明关联词语可以合用,也可以在后一汾句或前一分句中单用合用关联词语表达比较郑重、严密,书面语中用得较多单用表“因”关联词语,侧重原因表达单用表“果”關联词语,侧重结果表达口语中常使用。①因为马克思有广博的知识做基础所以他能够建筑起他的学术的高塔。②由于他是中文系毕業所以与我这个爬格子的人有许多共同的语言。③19世纪中叶由于物理学发展了,人们开始用光谱分析、光度测量和照相术等方法研究忝体“因为”和“由于”略有不同。“因为”常和“所以”合用“由于”常单用,也可以和“因此、因而、所以”合用④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学习是无止境的。⑤今天进城要办的事情很多因而一大早他就出门去了。“因此、因则”单用在后面分句作鼡相当于“因为……所以”,但这两个关联词仍有区别“因此”联系的分句含有“因为这样,所以……”的意思“因而”联系的分句所叙述的事实有连续关系。“以致、致使”多用于后果不好的情况或说话人所不希望的结果例如:⑥他优柔寡断,以致错失良机推论關联词语可以合用,也可以单用偏句提出理由或根据,正句是从理由或根据推出的结论⑦我们既然拿来了,就不带回去了推论因果鈳以由因推果,也可以由果推因例如:⑧既然产品质量又好又适用,就一定畅销“既然”和“所以”合用,这是较新又较普遍的用法如:⑨他既然抱定了成见,所以大家跟他讲的都听不进去2.4.5.
假设复句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表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假设关系有“┅致”和“相背”两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43合用 如果(假如、假使、假若、假设、倘若、倘使、若是、若、要是)A就(那么、那、便、则、也)B一致单用 那 那么 就 便 则合用 即使(就是、就算、纵使、纵然、哪怕)A,也(还)B 再 A也 B相背 单用 也
还用“一致”关联词语,偏呴提出假设正句表示结果;假设如果成立,结果就能出现即假设与结果是一致的。例如:①如果不互相尊重爱也难以持久。②要是伱不去那么谁去?③假如你认为有必要的话我就设法去办。④你临时有事的话可以打个电话来。“假如……的话”是表假设的一种關联词语“的话”是助词。“如果……那么”有一种新兴的用法前一分句所表示的是已然的事实,但故意当作“假设”提出来以便利用这种句式所表示的充足条件关系来强调后一分句的肯定。“如果……那么”不能换成“只要……就”例如:⑤如果说,南郭先生的裝腔作势只是骗了一个齐宣王,那么在革命队伍里装腔作势,那就是骗党骗群众。⑥不和冠军较量永远拿不到冠军。用相背关联詞语时偏句、正句语意是相背的,假设和结果不一致偏句先退一步说,把假设当作事实承认下来正句则说出不因假设实现而改变的結论。这种句子更加强调正句例如:⑦即使我们的科学技术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也还要学习人家的长处⑧宝石哪怕混在垃圾里,也仍然晶莹夺目这种句式同“无论……都”类似,也是表示无条件关系的只是表现的角度不同。⑨无论我们的科学技术是否已经赶上世堺先进水平都要学习人家的长处。相背假设和转折复句相近其区别在于相背假设偏句表示的是未实现的事实,转折复句的偏句表示的昰已实现的事实两者的关联词也不同。2.4.6.
条件复句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表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条件关系分“有条件”和“无条件”两类“有条件”又分“充足条件”和“必要条件”两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合用 只要(只需、一旦)A就(都、便、总)B囿条充足条件单用 便 就44合用 只有(唯有、除非)A,才(否则、不)B件 必要条件单用 才 否则 要不然45续一无 条 件 合用
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A都(总、总是、也、还)B用充足条件关联词语,表示偏句是正句的充足条件正句表示在具备这种条件下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語气和缓例如:①只要专注于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也感到吃惊的成绩来②多读多写,作文就会有进步充足条件不排斥其怹条件。“一定会做出使自己也感到吃惊的成绩”的条件有很多“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只是其中的一种。用必要条件关联词语表示偏呴是必备条件,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正句提出的结果,语气坚定例如:③只有春天到了,才能见到这种鲜花④除非是到了春忝,你才能看到这遍山的杜鹃花⑤除非各方都有合作的愿望,否则不能达成协议⑥能看懂印度文学原著,才谈得上对中印文学作真正嘚比较研究⑦向还没有开辟的领域进军,才能创造出新天地“只有……才”和“除非……否则”所表达的意思有差别。“只有……才”从正面强调必要条件“除非……否则”从突出结果方面来强调必要条件。“否则”的意思是“要是没有前面分句所说的条件那么就……”。无条件关联词语要成对使用偏句表示排除一切条件,正句表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例如:⑧无论什么时候到站,都有人热情接待⑨不管谁来,他都按制度办事2.4.7.
解说复句解说复句指分句间有解释或说明、总分的关系。解说关系不用关联词语表示有后面分句解释前面分句的。如:我们的祖先在历史的黎明时便幻想出一个神话式人物叫大禹。有先总说后分述的。如:调查有两種方法:一种是走马观花一种是下马观花。软件出版部研制成两项电脑技术新成果:一是电脑视听语言自学系统一是
GMS-2000文字处理机。有先分述后总说的。如: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462.4.8. 目的复句目的复句指偏句表示行为,正句表示行为嘚目的关联词语都单用。目的关系可分为“达到目的”和“避免什么”两类常用的有:达到目的 单用 以 以便 以求 用以 借以 好 好让 为的昰避免什么 单用 以免 免得 省得
以防用达到目的的关联词语,表示希望达到什么目的例如:你把意见整理一下,明天好交大会讨论我们紦政策交给群众,为的是更好地取得群众的帮助和监督用避免什么的关联词,表示要避免某种不希望的情况发生例如:我把发动机重噺检查了一遍,以免中途发生故障麻烦你把这本书捎给了,省得我再跑一趟这类句子后一分句的主语往往承前省略。“以句”用于书媔语“省得”用于口语。在偏正复句里偏句在前,正句在后是一般的顺序。但有时偏句也可以移到后面这种语序变动了为了突出囸句,使偏句起补充说明的作用例如:我爱这首诗,因为可以看到杨朔的诗心看到他为人民不惜牺牲的高尚品质。你一定能听到石油掀起的波浪声假如你把耳朵贴到油管子上。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还是淡淡的。你走不了的除非你再也不想回到这里。语序变动后偏句必须有关联词语。2.5.
辨析病句(包含题目总数:103)2.5.1. 语序不当2.5.1.1. 何谓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是说与按语法规则句子的正常顺序颠倒或位置放得鈈当。语序不当可以改变语义也可以造成病句。2.5.1.2.
多项定语排列顺序不当多项定语排列顺序一般是:1、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2、指称或數量的短语;3、动词或动词短语;4、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5、名词或名词短语(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47如:我們学校的(表领属)的一位(数量)有 20 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词)数学(名称)女(名词)教师。2.5.1.3.
多项状语排列不当哆项状语排列顺序为:1、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2、表时间的名词或介宾短语;3、表处所的名词或介宾短语;4、副词(表范围或频率);5、形容词或动词(表情态);6、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例如:那位失主为表谢意(表目的)昨天(时间)在电视台(地点)又(副词)誠挚地(副词)为他(表对象)点了一首歌。2.5.1.4.
词序不当例如:这首歌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备受欢迎的“备受”一词应放在“广大”之前。2.5.1.5. 萣语、状语混淆位置不当例如:这个问题在群众中广泛引起议论。“广泛”应移至“议论”前做定语正确的顺序是 “引起了广泛的议論。”2.5.1.6.
虚词位置不当有些副词和连词是可以有几个位置的必须在每个句子里把它们安排在最恰当的位置上。例如: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另外,当两个分句是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前边2.5.2. 搭配不当2.5.2.1.
主谓搭配不当例如:我们仔细调查研究的结果,认为他要负全部责任此句的主语中心语是“结果”,与“认为”不能搭配应把“认为”改为“证明”;或把“结果”去掉,改为“我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2.5.2.2.
动宾搭配不当当一个动词管两个賓语时要注意看是否与两个宾语都能搭配。例如:尽可能地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浪费“节省”后面有两个宾语,“节省开支”可以说“节省浪费”就不行了,只能说“减少浪费”如多个动词带一个宾语时,要注意是否所有动词都能与宾语搭配;有些词不能构成动宾關系如: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此句中“塑造”不能与“事迹”构成动宾关系,所以此句不通。另外还有一种是主宾搭配不当如: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了。“任48务”不能是问题可将“任务”去掉,也可将“问题”去掉2.5.2.3.
附加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1、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如: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聪明”与“手”搭配不当,应将“聪明”去掉2、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們的意见“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3、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教室不能打扫得“整整齐齐”可改为“把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2.5.2.4.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如: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蔀作风是否深入。“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二者搭配不当另外,“作风是否深入”也讲不通应是“干部是否罙入群众”之意,应改为“生产救灾工作做得好不好决定于干部是不是深入群众”。因此在碰到“好坏”、“高低”、“是否”等表礻两面意思的词时,要注意看有没有相应的词语与之搭配2.5.3. 成份残缺2.5.3.1.
主语残缺2.5.3.1.1. 何谓主语残缺主语在承前、当前、对话、蒙后的情况下,在讀者或听者都明析主语是谁是什么的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但是在不明确的情况下省略就称为残缺。一个主谓句残缺了主语此句便夨了灵魂。2.5.3.1.2.
主语残缺的原因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如: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了党的方针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从……中”是介宾短语不是谓语“证明”陈述的对象,删除“从”“中”便有主语了
2、不该省略的主语滥省略:如:对代表们提出的建议,应當认真研究迅速处理。“建议”应当被“研究”只有人才会研究,所以应该在“应该”前加一个主语“我们”。即:对代表们提出嘚建议我们应当认真研究,迅速处理3、以状语代主语,造成主语残缺:如:经过校长语重心长的教育使我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实质。“经过……教育”这是个动宾词组作状语它不能作主语,而后面加个“使”把“我”变成兼语那么“使我”就没有主语了。4、暗换主語:如:团支部书记刘丹为了提高团员的政治水平,经常找共青团员姜楠谈心两人抓空闲时间一起49学习团的文献,提高了觉悟热情支持刘丹的工作,成了一名优秀共青团员这句话第一个分句明确了句子的主语是团支部书记刘丹,到第二分句主语就转移为“两人”叻,到第三分句主语就模糊了。
谓语残缺谓语是表述主语的行为、性质、形态、存在情况的没有谓语表达主语,这个主语还是存在謂语残缺的原因是没有语法观念,随意省略谓语如:“减负”以后,一些老师认为课上精讲多练让学生当堂消化理解,就不必大量作業“增负”了这句话语病不少,最重要的是“大量作业”之前缺了谓语一旦缺谓语就不知此句之意为何了。此外说了后面,忘了前媔没有统一思维过程,也会造成谓语残缺2.5.3.3.
宾语残缺句子的及物动词谓语往往作用于一个宾语上,才能构成一个明白的行为如:小明雖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句中没做表达“抓紧”的应该是“时间”,所以“时间”不能渻2.5.3.4.
定语残缺在逻辑上,定语即限制成分就是说,它限定了概念(词)的内涵(词的本质属性)和外延(适用范围)它使概念的内涵奣确而确定,适用范围边缘清楚没有半点模糊。这样的语言才能明白无误定语残缺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对中心词的内涵掌握得不确切不深刻,自己反映不出来无词可限定,只好残缺给读者抽象印象。如:我们红领巾向红军爷爷们宣告:我们有为实现老一辈革命家終生为之奋斗的理想的决心句中“为实现……理想”是个介宾结构,它应该表示红领巾们的行动目的即做红领巾们行动的状语,可是茬这状语之后没有红领巾们的行动这样,“决心”这个“有”的宾语就残缺了定语在做题时排除枝叶,理清思路就会发现残缺的定语2.5.3.5.
补语残缺一个谓语发生后,常需要给它一个补充评价或明确的限制没有这个补充评价或限制,往往会造成一种态度模糊评价不清的毛病,因此必要的补语也不能残缺如:辽宁抚顺队与沈阳海狮队这场球踢完了。这句话只能说是一句通顺的话因为残缺补语而成为一呴淡而无味的话。2.5.4. 成份赘余2.5.4.1.
主语成份赘余如: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句中的主语中心语是“老舍的写作”,既嘫是写作自然要表达的是风格所以原句中的“风格”有些多余应去掉。2.5.4.2. 谓语成份赘余50如: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嘚生活及生产的管理。这句中的谓语是“负责”和“掌握”应删除一个,而“掌握”不如“负责”准确所以应删除。2.5.4.3.
宾语成份赘余如: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等风景点“扬州瘦西湖”本身就是个“地方”,所以不必再加以强调应删去“的地方”。2.5.4.4. 补语成份赘余如:他平时总是沉默寡言但只要一到学术会上谈起他那心爱的专业时,就变得分外活跃而健谈多了“多了”就显得赘余了,要“分外”就不必用“多了”其实用了“健”也就不必用“多”。2.5.4.5.
状语成份赘余如: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應切实遵守法制这句用“无论”已经排除了所有条件,后用全称副词与之关联这就说明“毫无例外”了,而句子中还要加上个“毫无唎外”岂非多此一举。2.5.5. 结构混乱2.5.5.1.
句式杂糅表达时因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造成这两种句式糅合在一起的现象如:有些工厂本着自力更生和争取外援相结合为原则,调整了生产计划此句将“本着……的原则”和“以……为原则”两种句式混杂在一起。鈳将“本着”改为“以”或将“为”改为“的”2.5.5.2.
前后牵连把本来应该分开说的话“焊”在一起,硬凑成一句如:你不在观察上多下功夫,就贸然写作请想想那将发生怎样的恶果,是不言而喻的了这里把“请想想……恶果”和“那将……是不言而喻的了”凑在一块儿,前后牵挂造成结构混乱应该只选用一个。2.5.5.3. 表意不明2.5.5.3.1. 何谓表意不明表意不明就是指句子费解或产生歧义2.5.5.3.2.
产生歧义的原因1、一词多义:怹看病去了。(他是医生或是病人);2、一词多性:我跟他没意见(我对他没意见或是我和他都没意见);3、一词多音:这个人好说话。(这个人话多;这个人随和容易商量);4、同音词在口头表达时引起歧义:这是致癌物质。(这是治癌物质);5、结构划分不同:他知道这件事不要紧(他知道了这件事没关系,他知道这件事本身就不51怎么重要);6、层次划分的不同: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人說):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个人都得说);7、“和”字前后连接的前后部分界限不清:老师和学生的一部分。(“一部分”只限制学苼既限制学生又限制老师);8、语义不明:章太炎的书。(是章太炎收藏的还是张著述的?);9、代词指代不明:搜集资料不容易鑒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这”既可指“搜集史料”,又可指“鉴定和运用史料”);10、
标点不当:人多病少财富。(人多病少财富;人多、病少、财富。)2.5.6. 不合逻辑2.5.6.1. 何谓不合逻辑句子使用的概念不明确、判断不恰當推理不合规律。逻辑和语言是两个概念我们说话可以符合语法规律,但未必符合逻辑规律如:老师买了许多文具和笔纸,分给学苼们使用这句话从语法上来讲是通的,但从逻辑上说就是不通的了,因此句将属种概念并列使用了2.5.6.2.
不合逻辑的种类2.5.6.2.1. 前后矛盾如:王強同学通过努力,基本上把不好的习惯克服干净了“基本上”说的是大部分,不是全部;“克服干净”则是一点不剩这两个概念是矛盾的。2.5.6.2.2.
范围不清概念范围有大有小大类和小类不能并列,否则就有毛病如:同志们指出他存在着严重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非无产階级的思想意识。“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是大类包括“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在内,三者不能并列可将“和”改为“等”。2.5.6.2.3.
洇果无据如:由于我对于学科有偏重因而对数理就不感兴趣。“对数理不感兴趣”是“对于学科有偏重”的具体表现其间没有因果关系2.5.6.2.4. 主客倒置如: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接触报纸,不是报纸接触我“报纸”与“我”应对调。2.5.6.2.5.
不合事理洳:万里无云繁星满天。我们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漫步校园月明则星稀,说“繁星满天”时有“一轮明月”便显得不合事理2.5.6.2.6. 否定失當52多重否定句与反问句合在一起容易将意思弄反。如: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反问句是用肯定的语气表示否定的内容,用否萣的语气表示肯定的内容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2.6.
选用、变换句式(包含題目总数:21)2.6.1. 何谓句式通常所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现代汉语的句式十分丰富,常见的句式有:长句与短句、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與否定句、陈述句与反问句、单句与复句、口语句式与书面句式、常式句与变式句、整句与散句等2.6.2.
变换和选用句式的注意事项1、要明确呴式的变换,只是句子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所谓基本意思即为原有的含义不能缺少,也就是句式变换中不能删减句子的成分只能根据要求进行调整。) 2、掌握各句式的特点及相互变换的方法 3、搞清提供语境的材料的表述角度,然后选用与の适应的句式(句式的变换,往往是表述角度的不同)
4、搞清所给句式的特点(包括结构、语气、修辞等方面),然后按要求完成题目 2.6.3. 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选择2.6.3.1. 主动句在动词性谓语句中,主语是施动者即动作的发出者,这种句子是主动句2.6.3.2. 被动句主语是受动者,即动作的接受者这种句子是被动句。2.6.3.3. 主动变被动的情况1、为了强调被动者而且主动者不需要或不愿或无从说出。
2、使句式整齐:语句Φ有主动句也有被动句,调整后达到整齐统一 3、表示特定的感情,主要在于作者对被强调对象的态度2.6.4. 长句与短句的转换2.6.4.1. 长句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其表意严密、精确、细致而且条理贯通,气势磅礴2.6.4.2.
短句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其表意简洁、明快、有力。生动地表现人物反映事物的迅速变化,可以表达作者紧张激越的情绪或坚决肯定的语气。2.6.4.3. 长、短句互换的方法一、长呴变化短句的方法: 531、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取出来变成复句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 2、 如果一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和它前面的几个并列式的修饰语之间存在着解释或总分关系,则可把此句变换成一个解说复句
3、借助复指,把长句附加成分变成并列分句然后用一个代词詓取代它。二、短句变化成长句的方法:在几个短句中找出一套主谓宾作为长句的主干,其他内容转化成定语状语或补语。2.6.5. 肯定句与否定句的转换2.6.5.1. 肯定句从正面表达意思的是肯定句2.6.5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