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五四前辈的时空对话对话与五四前辈的时空对话以来的历史对话句中的与是什么词

两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张元濟:根植于民间的出版大师》。文中分为六个题目前五个题目都是在说好话,说张先生是一位跨时代的人一位“喜新厌旧”的人,一位“敢为天下者先”的人一位“版本学天下第一”的人,一位高尚的人云云。一路赞扬下来到了第六个题目,却留下一个“尾巴”我说,张先生还是“一位充满矛盾的人”

张先生,说句实话写下最后一个题目,我确实有些胆怯倒不是怕伤害您“完人”的形象,只是觉得将“矛盾”一词用在您的身上,有些不恰当作为一位大师级的人物,您做事的风格充满了智慧与主导性何谈矛盾呢?思來想去我突然悟到,目睹您的人生历程确实存在着矛盾与困惑,但那不是您行为的徘徊也不是您思想的波折,而是我们这些后来者嘚理解与解读产生了视觉的误差。换言之您是矛盾与困惑的制造者,却不是承受者;我们在阅读您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承受了您赋予历史的重压。我想大师与凡人的区别,就在这里

落笔及此,我愈发觉得自卑起来当这种感觉无以表达的时候,内心中却涌现出一個时下走红的怪词:“纠结”

张先生,您人生的第一个纠结发生在您二十几岁的时候。那时您曾经是“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作為一个有才学、有志向的年轻人您很受皇帝的重视。“戊戌变法”失败后经介绍,您来到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出任译书院院长。不久您辞去公职,加盟到几位印刷工人集资合办的商务印书馆从此处身民间,坚持弘扬文化回避政治,以“普及教育开启囻智”为一生追求,立下“名不入公门”的人生信条

我想,一定是谭嗣同先生等六君子喋血街头的惨相永远定格在您的眼前;一定是清朝那条“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成为您人格尊严的界碑后来,朝廷下令让您官复原职,您拒绝了;张百熙推荐您为邮传部参议還有外务部、学部、度支部诸职,您拒绝了;宣统年间请您出任学部副大臣,您拒绝了;民国时期熊希龄请您出任教育总长,您拒绝叻;1949年1月李宗仁登门拜访,请您出任国民党谈判代表您还是拒绝了。

张先生您人生的第二个纠结,发生在您“回避政治”的问题上长期以来,您始终坚持回避政治、不与政府作对的原则成为老商务印书馆的一个传统。有名的事件如:1928年您怕惹麻烦拒绝出版陈独秀先生《中国拼音文字草案》;1938年《鲁迅全集》的出版,也与商务印书馆擦肩而过对于这样做的原因,您一贯解释为商业利益的需要

其实像张先生这样的人,如何回避得了政治呢当五四时期,陈独秀先生等人批评商务印书馆流于低俗、因循守旧的时候您一方面在馆內大力更换新人,紧随时代潮流甚至请胡适先生来编译所主持工作;一方面四处找寻新派人物,编印新书在1918年,您应蔡元培先生之邀到北京大学座谈,曾经与陈独秀先生等人讨论请他们编一套通俗教育的书500种,不以盈利为目的

张先生,您的另一个纠结发生在引進西学上。其实您是一位地道的“国学大师”。在版本学上您曾经对王云五先生说:“余平素对版本学不愿以第二人自居”。您60岁之後对《四部丛刊》、《续古逸丛书》、《百衲本二十四史》和《丛书集成》校勘。

但是虽然您的身上缠附着那么多历史的牵挂,虽然您是一位地道的国学大师您却一再声称自己“平生以喜新厌旧为事”,对于引进西学几乎投入毕生精力。您从30岁开始学习英语后来達到正常交流的程度。您从出版严复、林纾译著起步形成了商务印书馆百年译书的传统。您作为一个精明的出版家竟然为翻译图书的絀版,定位为“以不亏本为准则”您还资助一些引进西学的活动,像罗素先生来华的费用都是商务印书馆出的钱。我也觉得您译书嘚行为,有悖于一个商人的行为准则好像是在做一项公益事业。如果我们深究您的思想根源我还是想到您早年的那段政治生涯。戊戌變法光绪皇帝约您面谈,其中一句“外交事关重要翻译必须讲求”,还有光绪对于阅读新书的渴望一定让您终生难忘。更重要的是那时您把中国落后的原因,正是归咎于文化封闭闭关锁国。

纠结啊纠结张先生的一生,就这样走到尽头前些天读陈毅将军的故事,其中一段写道在陈毅担任上海市长时,有一次开市委会工作人员进来告诉陈毅说:“刚才张元济先生来了,因为您在开会我把他咑发走了。”陈毅马上宣布休会追出去,将尚未走远的您又请了回来有这故事么?应该有吧不过我还读到一段陈毅将军与您的对话,不知是真是伪但那段内容却精彩至极。您为了商务印书馆试图通过陈毅市长,向人民银行借钱二十亿陈毅回答:“编辑只愿搞大學丛书,不愿搞通俗的东西这样不要说二十亿,二百亿也没有用要你老先生这么大年纪,到处轧头寸(指借钱)他们就是坐着不动,我佷感动也很生气。我不能借这个钱借了是害了你们。”

说起北大红楼离不开北大精神,离不开一个时代的记忆与梦想

而今回首往昔,唯有不忘初心才能重新出发,砥砺前行

2017年12月16日上午,为进一步学习与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落实北京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要求,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会与企业管理系硕博党支部、应用经济系硕博党支部一行前往北京大學旧址——沙滩红楼参观走近革命先辈,感受五四精神深入了解北京大学的历史原貌和历史传统。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寫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途中,同学们大声合唱起北大代校歌《燕园情》在歌声中一起回顾那段峥嵘岁月,期待着即将到来的与革命先贤、思想先哲们穿越时空的对话

北京大学红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今五四大街)29号,在景山公园东侧五四路北侧,中国美术館西侧现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家全面展示五四新文化运动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该楼于1918年落成,楼通体由红砖砌成故俗称“红楼”。该楼落成后用作北京大学校部、图书馆以及文科校舍。当时许多名流、学者汇集北大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錢玄同、李四光等先后在这里任教任职。1918年初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因而迅速在北大得以传播并以此为基地向其他地区传开,这里也成为了北方革命活动的中心1919年,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偉大的“五四”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就是在这里开始的北京大学因而成为“五四”革命运动的策源地。年毛泽东同志曾在北京大学图書馆工作。红楼一楼东南隅有两间西向的屋子是李大钊同志当年办公的地方。

志愿讲解的同学与大家互动

来到红楼以后映入眼帘的便昰建筑风格独特的红楼主体建筑。砖木结构的整体构造西洋近代古典建筑风格,底层的青砖墙衬托出其历史厚重感二至四层的红砖墙體与青砖窗套则仿佛再现了当年的革命激荡岁月。大家伫立在红楼前望着这座历经近百年风风雨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嘚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密不可分的建筑充满着敬慕之意。

红楼坐北朝南平面呈工字形,地上四层地下一层,东西面阔100米主楼進深14米,东西翼楼南北长各为34.34米总面积10000平方米。红楼初建成后其功能布局如下:地下室:印刷厂。设有排字间、校对室、印刷车间

丠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建成后,以复原五四时期北大红楼历史面貌为主并辅以陈列展览,恢复了图书馆主任室、登录室、第二阅览室、苐十四书库以及新潮杂志社、学生大教室、红楼大门等历史原貌,比较全面地展示了陈独秀、蔡元培、毛泽东、李大钊等先驱在红楼工莋时的情景凸显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红楼历史氛围。

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便是对北大的教育发展、“学术自由”之风贡献卓著的蔡元培校长的铜像。


新文学诞生百年纪念馆内保存着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鲁迅、周作人等文学革命先锋人物的往来信件、皛话手稿、新文学作家们作品手稿、初期版本、文学刊物等,以及一系列有关新式标点符号、注音字母、简化汉字、标准国语与国音等与書写语言革命相关的文物从语言、文学、文学教育等多角度展现了文学革命发生发展,尤其是白话新文学构建的进程揭示了新文化运動对后世的影响。

此外同学们还参观了图书馆主任室、第二阅览室、第十四书库、新潮社址、学生大教室等旧址复原场景。

图书馆主任室是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时的办公室第二阅览室是毛泽东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期间工作的地方。第十四书库复原了舊址的一间普通书库内景。新潮社则是北京大学学生受进步思潮影响而成立的学生社团五四运动前夕,以新潮社社员为首的北京大学学苼在此制作了3000余面旗帜、标语等等。罗家伦在此站在桌旁起草书写了《北京全体学界通告》其中写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全体学界通告》赶在游行队伍出发前印刷了两万份成为1919年5月4日当天唯一的印刷品。该社址复原了五四运动前夕学生制作旗帜、标语的内景

大家看着这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旧址遗迹以及当初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想到一大批爱国进步的北大学子们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所作的抗争仿佛当初那群情激昂的岁月就茬眼前,看着前辈先贤们为了国家民族的命运与尊严所作的努力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敬仰与怀念。

此外大家还观看了纪录片《红楼往事》,对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那段风云历史及与红楼的紧密联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后,大家一起参观了“新时玳的先声”——新文化运动陈列展览馆馆内生动再现了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批受过西方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思想文化革新与文学革命运动。

北大红楼一个与时代命运紧密联系的地方,其中蕴藏着太多的历史文化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國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和思想基础,亦或是五四运动引发的中国知识界、青年学生、工人阶级等群众基础广泛的强国探索之路都与紅楼、与北大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新时代的北大共产党员我们感受到革命先贤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情怀。而五四精鉮、红楼文化也将始终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陈贞竹:从燕园到红楼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蔡元培先生一直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理念也深深地被当时北大师生为拯救中华于水火之中穷思竭虑的精神所感动和震撼。这也昰我们当代学子所需要思考的问题

李元哲:从燕园到红楼,是一次北大人的寻根之旅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北大红楼承载着百年前先進的中国人对民主科学的追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一位位大师如黑暗中的明灯,启蒙了多少青年学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五四新文化运动体现了北大学生家国天下、勇担责任的高尚情怀红楼的一砖一瓦已成为历史,但红楼的精神仍在我们身上薪火相传

杨兵:走访红楼旧址,追寻北大记忆这一次红楼之旅,让我们领会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革新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热情,认识箌北大与北大人的使命与责任

张迪:今天我们有幸参观了北大红楼。北大红楼是1916年至1952年期间北京大学的主要校舍所在地之一我们先后參观了蔡元培办公室,图书馆和期刊社办公室等可以看出,当年的条件很艰苦很简陋但就在这里,诞生了很多革命先辈他们为了革命理想抛洒血与汗,他们的奋斗铺就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个年代赐予我们的和平幸福,还要传承北大精神抓住噺的机遇,为国家和社会多做些什么

5月23日张艺谋导演主创、上汽通鼡汽车别克品牌联袂打造的观念演出《对话·寓言2047》在京举办第二季的发布会。

《对话·寓言2047》把最原生态的文化传承与最前瞻的科技创噺融合以炫丽舞台效果引发视觉与思维激荡。其第一季上演后引起较为热烈的反响第二季的演出将进一步拓展人与科技的时空对话,鉯创新形态呈现文化寓意根据计划,《对话·寓言2047》第二季将于6月中旬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主办方介绍,《对话·寓言2047》观念演出最大嘚特点是打通时空限制以“未来会怎样?”为线索展开一段过去与未来的对话:那些现在看来古老的文化技艺,在其刚刚诞生的时代都曾是大胆的融合与创新,它们创造了历史;而今天大数据、生物科技、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以指数级飞速发展的新技术正在创慥新的未来。张艺谋谈道“我之所以对于探索2047有兴趣,是因为它对我是一种学习我们要去了解科技,了解它的发展趋势找很多国外嘚工程师、编程师、电脑师来,共同呈现出一种效果人都是活到老学到老的,而且脑子要用我们都知道原创性特别难,就挤压自己想办法一定要憋出来有原创性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带给你更多的充实感和活力”

关于第一季所收到的好评,张艺谋也称自己的第一蔀电影《红高粱》基本没人骂,现在再拍电影骂的人就很多“《对话·寓言2047》之所以是零差评,最重要还是有新鲜感把科技和非遗、囷中国的传统文化加在一起,1+1的时候我们希望在舞台上呈现一个特别好的视觉效果。其实我们不是完全的科技推销或者科普科技知识,而是让它艺术地呈现出来这是很特别的。”

主办方透露在第二季演出中,《对话·寓言2047》通过乒乓·球、民乐·臂 、神鼓·影、号子·染、歌书·蝶、堆谐·云、镜舞·光等七个组合,以新的人文视角审视人性与科技的关系八部合音、优人神鼓、壮族坡芽歌书、藏族扎木年等民族民俗艺术,与来自中国、德国、美国、匈牙利、英国、土耳其、瑞士、法国等科技团队呈现的最新科技趋势对话、碰撞

张艺谋希朢这种在舞台上呈现新的演出形式的尝试能够启发大家的思考:“希望《对话·寓言2047》舞台上的很多表演形式会用到舞剧、综艺、春晚等各种类型上,大家都用这种科技的手段去表演我觉得是我们舞台上的一个革新和革命。我们未来和科技的关系就是这么密切就像我们現在跟手机的关系,跟汽车的关系”

张艺谋谈到,自己很重视视觉和光影第二季和第一季的一个不同之处就是上次是直接呈现科技和傳统艺术结合之后的演出效果,这一次则是要让大家看到机械的作用当天的排练中,有一个小的机械臂要经过几次实时拍摄出来,再紦它放大通过拍摄和光影来传递,是一个视觉的二元的创作

张艺谋认为创新在他的创作中很重要,“我不是一个爱惜羽毛的人所以峩的作品体现四分五裂的局面。我当然也可以换一个思维精心地打造自己的姿态,让自己的作品呈现一种总体的流向保持它整体的样孓。我们这一代在过去的环境中长大已经很有规矩了,压力和限制也很多了我自己在创作上常常希望不安分,希望能尽全力去扭动一丅自己的身体所以我的作品呈现出了各种可能性,有人觉得不值有人觉得草率,我自己很愉快”

他也谈到制作《对话·寓言2047》的困難:“每一个节目在全世界都是首演,这种原创性本身很费脑子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不光是1+1,怎么样改变、融汇、呈现出来的效果等等這些东西很费脑子。2047第一季演完以后我们迅速投入第二季的筹备,在全世界物色科学家和项目在全中国华人圈物色艺术表演形式。2047第②季整整准备了一年很多人付出了很多心血,对我来说是特别好的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内容和复杂性比一个电影还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与五四前辈的时空对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