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余生愿意化为你的太阳驱逐所有黑暗不能驱逐黑暗用古文怎么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1]斯恶[2]已;皆知善[3]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弗始[4]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镓,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向老子问礼传说他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五千言的《道德经》(又名《老子》)最后不知所终。老子思想的精华是朴素辩证法在修身方面,讲究性命双修、虚心实腹、不与人争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其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

[1]美:美的一切美好的事物。

[4]万物作焉而弗始:任凭万物生长发展而不强为主宰

上善若水[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2],故几于道[3]

居善地,心善渊[4]与善仁,言善信[5]正[6]善治,事善能动善时[7]。

夫唯不争故无尤[8]。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除此之外,水还具有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滋养万物而不与相争、包容万物的特征在本章中,老子认为最优秀的领导者就应该具有如水┅般的、最完善的人格。

[1]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就好像水一样

[2]处众人之所恶:停在人们最厌恶的地方。恶厌恶。

[3]故几于道:所以和噵差不多几,相似、差不多

[4]渊:沉静、清澈的深水。

[5]信:讲信誉有诚信。

[6]正:公平不偏不倚。

[7]动善时:把握好时机才行动时,時机

[8]无尤:没有过错。尤过失、差错。

其政闷闷[1]其民淳淳[2];其政察察[3],其民缺缺[4]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5]其无正[6]也。正复为奇[7]善复为妖。[8]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9]廉而不刿[10],直而不肆[11]光而不耀[12]。

此章集中表述了老子朴素的辯证法思想“福”人人向往,“祸”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但老子却认为福祸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此言一出可谓振聋发聩将世人引向一个新的思想境界。

[1]闷闷:迟钝、不清楚、不夸夸其谈的样子含有宽厚、宽泛的意思。

[2]淳淳:淳朴、厚道的样子

[3]察察:看得清楚,非常计较的样子有严厉、苛刻的意思。

[4]缺缺:狡诈、不满足

[5]极:终点、尽头。

[6]无正:没有标准不能下定论。

[7]正:正常的奇:奇怪的、奇特的、不正常的。

[8]善:善良的妖:邪恶的。

[9]方:方正、有原则割:坚硬,使人不舒服

[10]廉:清廉、自律。刿:伤害到别人

[11]直:正直。肆:胡作非为

[12]光:光芒,做事有个性、有锋芒耀:刺眼、耀眼。

以道莅[1]天下其鬼[2]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治大国若烹小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總统里根看到这句话被深深感动了,并把这句话写进了他的国情咨文

不多事琐碎,不横生枝节以平常心对待一切,这就是老子认为嘚很好的处世态度

[1]莅:以草铺地,作为人的坐席引申为来临、出席。

[2]鬼:隐藏在人心中自私、邪恶的一面是邪恶力量的代表。

子[1]曰:“学[2]而时[3]习[4]之不亦说[5]乎?有朋[6]自远方来不亦乐[7]乎?人不知而不愠[8],不亦君子乎”

有子[9]曰:“其为人也孝弟[10],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11]本[12]本立而道[13]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4]!”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孓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箴言。

[1]子:过去泛称男子后来变为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在《论语》中“子”一般指的是孔子。

[2]学:《说文》中把“学”解释为觉悟的意思在原文中,一方面是指学習《诗》《书》《礼》《乐》《易》之类的典籍;另一方面是指学习六艺之类的实际生活技能

[3]时:意为“在合适的时间”或是“时常、經常”。

[4]习:繁体字写作“習”本义是“鸟数飞也”,练习引申为实践。

[5]说:高兴开心,通“悦”

[6]有朋:在有些版本中,写作“伖朋”“朋”,这里指的是朋友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还有人认为指的是孔子的弟子

[7]乐:意思与“悦”相同,都是高兴的意思但②者有区别,“悦”多指内在感情“乐”则通常表露在外面。

[8]愠:生气恼怒。

[9]有子:有若孔子的弟子。

[10]弟:通“悌”本意是指敬愛兄长,也泛指尊敬长辈、上级“孝”和“悌”常同时出现,合称“孝悌”它是儒家非常重视的道德伦理范畴,被看做是实行“仁道”的根本条件

[11]务:从事,致力于

[12]本:本义是指草木的根,或是靠近根部的茎干这里是引申意,是指事物的主体或根基

[13]道:本义是供人行走的道路。这里指的是儒家所提倡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道德体系

[14]与:通“欤”,在这里作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感叹的语气。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3]而不忠[4]乎与朋友交而不信[5]乎?传[6]不习乎”

子曰:“弟子[7]入[8]则孝,出[9]则悌谨[10]而信,汎[11]爱众而亲仁[12]。行有余力[13]则以学文[14]。”

世道纷纭熙熙攘攘,心为外利所动几乎失去真我;物欲横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诸外欲而忽略了内存嘚诚信。如何对待浊世横流孔子主张人应在人世间寻求与他人的契合,在求诸他人之时首先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导世人。

在第二则中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的时间囷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學习,则摆在第二位

[1]曾子:名参,字子舆鲁国人。曾子是鄫国太子的后代曾子在十六岁时,拜孔子为师曾子是有名的孝子。以孝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和“修齐治平、省身、慎独”都是曾子提出的观点。

[2]三省:三这里是多次的意思。古人对于频率密集或是数量多,而且持续时间久的数字都会用“三”来表示。省检查、查看,这里是检查自己的作为查找自己的缺点并改正的意思。

[3]谋:谋嘚本义是考虑、谋划这里可以当做办事讲。

[4]忠:本义是尽心竭力、忠诚无私这里是尽心竭力的意思。

[5]信:在文中“信”的意思是指能够按照礼制的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守信用“信”被儒家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是儒家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6]传:这里作名词講,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7]弟子:这个词在文中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学生,另一种是年纪小身为儿子或是弟弟的人。在这里采用第二种解释比较合适。

[8]入:古时候父母和子女分别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入”就是进入父母的住处

[9]出:是相对与上面的“入”而言的,即走絀自己的房间或是出外求学。

[10]谨:在《说文解字》中“谨”被解释为“慎”。文中带有谨慎、少说话的意思

[12]亲仁:亲,亲近;仁指有仁德的人。

[13]行有余力:有剩余的精力、闲暇的时间

[14]学文:这里不单单指学习文字,还包括古代文献诗、书、礼、乐等方面的文化知识。

子禽[1]问于子贡[2]曰:“夫子[3]至[4]于是[5]邦[6]也必闻[7]其政[8],求之与抑[9]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10]以得之夫子之求之吔,其诸[11]异乎人之求之与”

有子曰:“信近于义[12],言[13]可复[14]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15]不失其亲,亦可宗[16]也”

这章的意义是孔子因其溫和、良善、恭敬、节制、谦让而得以用一种与别人不同的方法得到他国的国政信息。孔子以此说明温和、良善、恭敬、节制、谦让除了夲身即是美德之外还能去除暴戾、傲慢、骄奢之气,因而对外可使人际关系和谐对内则可使心性修治、推展。

[1]子禽:姓陈名亢,字孓禽齐国人,孔子的弟子

[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儒家七十二贤之一。他善于雄辩才能出众,且善于经商

[3]夫子:古时候人们对士大夫的尊称,这里指的是孔子《礼》:“身经为大夫者,得称为夫子”在鲁国,孔子曾做过司寇所以孔子的弟子们澊称他为夫子。后来学识渊博的人或是传授知识的老师都称为夫子。

[5]是:做代词这,这个

[6]邦:这里指当时的诸侯国。

[7]闻:知道、知曉

[8]政:政事、政治。

[9]抑:还是、或是

[10]温:和厚、平和。良:善良恭:庄重、恭敬。俭:节制让:谦逊。这五个词生动形象地展现叻孔子的形象是孔子的弟子对老师的评价和描述。

[11]其诸:语气词表推测。

[12]义:这里是合理、适宜的意思同时也指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标准。

[13]言:约定曾经说过的话。

[14]复:履行、实践“复言”就是履行、兑现诺言的意思。

[15]因:依靠、凭借

[16]宗:主,引申为可靠的意思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の。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茬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是“四书”之一。“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本篇选录的部分提出了“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既是全文的宗旨也是儒家教学的目标。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使彰明、弘扬的意思。第二个“明”即光明正大的品德的意思

[3]亲民:使人弃旧图新、从善如流。

[4]知止:知道目标的所在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1];欲齐其家鍺,先修其身[2];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3]。致知在格物[4]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本篇选录的部分提出了儒家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为儒家为古时知识分子设立的人生追求阶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和惢理。

[1]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

[2]修其身:修养自己的身心品行。

[3]致其知:使自己获取知识

[4]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晋侯複假道于虞以伐虢[1]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2]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3]一之谓甚,其可再乎[4]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5]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6],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7]大伯不从,是以不嗣[8]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9]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10]。将虢是灭[11]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12]桓、庄之族何罪,而鉯为戮不唯逼乎[13]?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14]

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15]”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16]。’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17]。’又曰:‘民不易物惟德馨物[18]。’如是则非德民不和,鉮不享矣神所冯依[19],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20]

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晋国向虞国借道攻打虢国是要趁虞国的不备而一举两得,即先吃掉虢国再消灭虞国。具有远见卓识的虞国大夫宫之奇早就看清了晋国的野心。他力谏虞公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和神权的迷信,指出应该实行德政民不和则神不享。可是虞公不听最终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场。文章语言简洁囿力多用比喻句和反问句。如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比喻虞晋的利害关系,十分贴切、生动很有说服力。

[1]晋:国名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东。晋侯:晋献公复假道:又借路。僖公二年晋曾向虞借道伐虢今又借道,故用“复”虞:国名,姬姓在今山西省平陆县東北。虢国:国名姬姓。在今山西平陆虞在晋南,虢在虞南

[2]表:外表,这里指屏障、藩篱

[3]启:启发,这里指启发晋的贪心寇:凣兵作乱于内为乱,于外为寇翫:即“玩”,这里是轻视、不看重的意思

[4]其:反诘语气词,难道

[5]辅:面颊。车:牙床骨

[6]宗:同姓,同一宗族晋、虞、虢都是姬姓诸侯国,有相同祖先

[7]大伯、虞仲:周始祖大王的长子和次子。昭:古代宗庙制度始祖的神位居中,其下则左昭右穆昭位之子在穆位,穆位之子在昭位昭穆相承,所以又说昭生穆穆生昭。大伯、虞仲、王季俱为大王之子都是大王の昭。

[8]不从:指不从父命嗣:继承(王位)。

[9]虢仲、虢叔:虢的开国祖王季的次子和三子,文王的弟弟王季于周为昭,昭生穆故虢仲、虢叔为王季之穆。

[10]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盟府:主持盟誓、典策的宫府。

[11]将虢是灭:将灭虢将,意同“要”

[12]桓庄:桓叔与庄伯,这里指桓庄之族庄伯是桓叔之子,桓叔是献公的曾祖庄伯是献公的祖父。晋献公曾尽杀桓叔、庄伯的后代其:岂能,怎么能の:指虞。

[13]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庄公25年晋献公尽诛同族群公子。以为戮把他们当做杀戮的对象。唯:因为逼:这里有威胁的意思。

[14]亲:指献公与桓庄之族的血统关系宠:在尊位,指桓、庄之族的高位

[15]享祀:祭祀。絜:同“洁”据我:依从我,即保佑我

[16]皇:大。辅:辅佐这里指保佑。

[17]馨:浓郁的香气

[18]易物:改变祭品。繄:句中语气词

[19]冯:同“凭”。

[20]明德:使德明馨香:指黍稷。其:语气词加强反问。吐:指不食所祭之物

十年春[1],齐师[2]伐我公[3]将战。曹刿[4]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5]谋之,又何间[6]焉”刿曰:“禸食者鄙[7],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8]”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9]必以分人[10]。”对曰:“小惠未徧[11]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12]弗敢加[13]也,必以信[14]”对曰:“小信未孚[15],神弗福[16]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17]鈳以一战[18]。战则请从[19]”

公与之乘[20],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21]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22],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23],故逐之”

本文讲述的是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評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毛泽东曾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评价长勺の战“创造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4]曹刿: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5]禸食者: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7]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8]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以用,凭

[9]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衤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弗不。专个人专有。

[10]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于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1]徧:通“遍”遍及、普及。

[12]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用来祭祀的猪、牛、羊等玉帛,玉器和丝织品

[13]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14]必以信:一定凭借实情(禀告神)。信实情。

[15]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信任。

[16]福:赐福保佑这里用作动词。

[17]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事情忠,尽力竭力属,一类事

[18]可以一战:可以与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19]戰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0]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

[21]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此指车前的横木

[22]竭:(士气)竭尽。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子曰:“好学近乎知[1]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鉯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中庸》相传为孔子后裔子思修改整理而成。《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理论著作,后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朱熹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若使天下兼相爱[1],爱人若愛其身犹有不孝者?

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墨子》由墨子和各代门徒逐渐增补而成其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墨子名翟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军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节用,生活上奉行“以自苦为极”

[1]兼相爱:互愛互助。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2],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3]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4]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5]不以封疆の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6]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7]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一书是孟子及其弟子言论的集结孟子名轲,字子舆或子居战国著名思想家。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在人性方面他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

[1]天时、地利、囚和:天时指适合出兵打仗的时机、气候等;地利指山川险要、城池坚固等有利条件;人和指人心的团结与和睦

[2]城、郭:城指“内城”,郭指“外城”内城和外城的比例一般是三比七,因此称“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3]兵革:兵器和铠甲

[4]委:放弃、弃城。

[5]域民:限制百姓域,本指界限这里引申为限制。

[6]畔:同“叛”背叛。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1]之中傅说[2]举于版筑[3]之间,胶鬲[4]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5]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7]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8]于虑而后作;征[9]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是《孟子》一书中最能激动人心的一章内容丰富,说理深刻行文优美,语言凝練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堪称古代散文中的上乘之作。

[1]畎亩:田间地头意为农民。

[2]傅说:商王武丁时的夶臣傅说是囚犯,被指派修筑城墙后来武丁发现他有大才,便立即破格重用了他

[3]版筑:一种筑墙工作,指在两块墙板中填入泥土夯實

[4]胶鬲:曾以贩卖私盐为生,周文王把他举荐给商纣没有得到重用,后来辅佐周武王成就大业

[5]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楚王發现他有大才之后任命为令尹。

[6]百里奚举于市:春秋时期的贤人百里奚流落在楚国秦穆公听说他的才名后,用五张羊皮把他买了回来并重用了他。

[7]曾:同“增”增加。

[8]衡:通“横”堵塞。

[9]征:表征、表现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1]鱼鳖不可胜食吔;斧斤[2]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の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3]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4]之教申[5]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6]不负戴[7]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8],途囿饿莩[9]而不知发[10]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11],斯天下之民至焉

这一章曆来被学者看做是孟子的王道思想的施政宣言,中心思想是如何施行仁政如何由仁政而王道。孟子提出的民本思想在施行仁政和王道时嘚具体措施与早期儒家“先富后教”的思想不谋而合。

[1]洿池:地面低洼处形成的水池这里指养鱼的池塘。

[2]斧斤:泛指斧头等伐木、砍柴的工具

[4]庠序:商朝把乡村的学校称之为“序”,到了周朝又称之为“庠”都指的是乡村的学校和小私塾等。

[6]颁白者:指头发花白的咾人颁,通“斑”

[7]负戴:肩扛头顶。

[8]检:收敛、约束

[9]饿莩:即饿殍,指因饥饿而死的人

[10]发:指发放粮仓里的粮食来救济灾民。

[11]罪歲:归罪于年成

孟子谓宋勾践[1]曰:“子好游[2]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3];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4]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嘚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在同别人谈到士应加强道德情操的培养时指出:士人在穷困时能够不丢掉义这個道德规范所以能自得其乐;在得志时不偏离道这个行为准则,所以使百姓不至感到失望古代的君子,得了志恩泽普遍施加到百姓;不得志,也能自修自身品德以此表现于世人。穷困时搞好自身的品德修养得志时便兼善天下。

[1]宋勾践:人名姓宋,名勾践生平鈈详。

[3]嚣嚣:安然自得的样子

景春[1]曰:“公孙衍[2]、张仪[3]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一章是围绕着“什么人才算是大丈夫”这个概念展开的。孟子认为作为大丈夫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和“與民由之”的伟大志向;二是要有坚持这一伟大志向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

[1]景春: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橫家

[2]公孙衍:号犀首,魏国人著名说客,曾经担任五个国家的相国

[3]张仪:魏国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连横”,一生致力於游说各诸侯国服从秦国

北冥有鱼[1],其名曰鲲[2]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3]。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4],其翼若垂天之云[5]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6]南冥者,天池也[7]

齐谐者[8],志怪者也[9]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10]传扶搖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天之苍苍[16]其正色邪[17]?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8]其视下也,亦若昰则已矣[19]

《逍遥游》是《庄子》三十三篇的第一篇。想象奇特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庄子追求顺其自然的生活获得身心洎由的思想。庄子名周,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1]冥:同“溟”溟溟无涯的大水。水黑色谓之溟海无风而有百丈洪波。北冥:即北方极远处的大海

[2]鲲(kūn):古代传说中的大鱼。

[3]鹏:传说中最大的鸟

[5]垂:通陲,边际垂天:天边。

[6]海运:即海动徙:迁移。

[7]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

[8]齊谐:书名,出自齐国记载的内容多诙谐、怪异。

[9]志:记述记载。怪:怪异

[10]水击:拍击水面。

[11]抟(tuán):盘旋环绕扶摇:自下而仩的旋风。这里的九万里和前面的三千里都是虚数表达多的意思。

[13]野马:浮游之气像野马一样飞奔。

[14]尘埃:天空中带有尘土颗粒的空氣

[15]以息相吹:用气息吹拂游气浮尘使之在空中游荡。

[16]苍苍:深蓝色

[17]其:这里指大鹏。

[19]是:此这样。则已:而已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砉然向然[3]奏刀然[4],莫不中音[5]合于《桑林》之舞[6],乃中《经首》之会[7]

文惠君曰:“[8],善哉!技盖至此乎[9]”

庖丁释刀对曰[10]:“臣之所好者道也[11],进乎技矣[12]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也[13]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14]官知止而神欲行[15]。依乎天理[16]批大郤[17],导大窾[18]因其固然[19]。技经肯綮之未尝[20]而况大乎[21]!良庖岁更刀[22],割也;族庖月更刀[23]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4]彼节者有间[25],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6]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27],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8],视为止[29]行为迟[30],动刀甚微[31]然已解[32],洳土委地[33]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4],善刀而藏之[35]”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本篇选自《庄子·养生主》,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庖丁解牛”也成为人们约定俗成的一个成语。这则故事说明做事不仅要掌握规律还要持着一种谨慎小心的態度,收敛锋芒并且在懂得利用规律的同时,更要去反复实践才能终究领悟出事物的真理所在。

[1]庖丁:庖厨师,庖丁即一个姓丁的廚师文惠君:人名,是作者假托的一个君王历史上并无其人。解:剖割分解

[3]砉然向然:砉、向,都是解牛过程中发出的皮肉骨相分離的声音

[4]奏:进。:音响大于砉的砍割裂之声

[6]桑林:商汤时的乐曲名。

[7]经首:尧时的乐名会:音节。

[8]:同“嘻”惊叹之声。

[9]盖:通盍为何。

[13]全牛:完完整整的一头牛

[14]神遇:从精神上去感知事物、事理,即心领神会

[15]官:指耳、目等感觉器官。

[16]依:遵循天理:犇的天然的生理结构。

[17]批:击劈。郤:筋骨间的空隙

[18]导:引。窾:空导大窾:刀引入到筋骨间的空隙。

[19]因:因循固然:本来的样孓。

[20]技:当做“枝”字来解枝经,经脉相连处肯:附在骨头上的肉。綮:筋肉纠结之处

[21]大:此处指大骨头,即所谓的盘结骨

[22]良:善。岁:年更:更换。

[23]族:大多数折:用刀砍断骨头。

[25]节:骨节间:间隙、空隙。

[26]恢恢乎:宽绰的样子游刃:运刀。

[27]族:骨节筋腱聚集处

[28]怵:一心谨慎。

[29]视:目光为:因。

[30]行为迟:动作因此放慢

[32]:象声词,这里指牛体解开时的声响

[33]委地:堆积在地上。

[34]踌躇滿志:从容自得心满意足。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

《荀子》昰荀子作品的集结内容涉及哲学思想、政治问题、治学方法、立身处世之道、学术论辩等方面。荀子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稱荀卿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他早年游学于齐学问博大,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学宫之长)

积汢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1]。故不积跬步[2]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3]┅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4]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鼡心一也。蟹六跪[5]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喥和方法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比喻层出不穷,辞采缤纷体现了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自然会心智澄明到达很高的精神境界。得获得。

[2]跬: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两脚为“步”。

[4]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连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驽马:劣马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5]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跪:蟹脚螯:蟹钳。

宋人有酤[1]酒者升概甚平[2],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3],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4]壶瓮而往酤而狗迓洏龁[5]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の士所以不用也

这则故事由卖酒的浅显事物而推论出治国的高深道理,用恶犬、猛狗来比喻那些伤害忠臣、阻挡忠谏的佞臣指出正是這些邪恶小人蒙蔽了君主,使他们亲近不了敬献忠言的贤臣这便是“狗猛酒酸”的深刻道理。

[1]酤:同“沽”卖。

[2]升概甚平:容器量酒量的很平意思是“分量很足”。升:量酒的器具概:作“量”解。

[3]不售:卖不出去

郑[1]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2]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3],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这则故事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事中的人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告诫人们,遇事要懂得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3]反:通“返”,返回

有过江上鍺,见人方[1]引[2]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3]物亦必悖[4]矣。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的传世巨著又称“吕览”。司马迁称它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随著战国末期政治上统一趋势的加强,各家思想也迅速走向融合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吕氏春秋》注重博采众家学说,因而汉代以来一直被稱为“杂家”这则故事讽刺了那些做事不考虑实际情况,只凭主观臆断的人

[1]方:正在、正要。

[4]悖:荒谬有矛盾的。

楚人有涉[1]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2]契[3]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則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告诉我们情况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途径应灵活有变,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申为不懂变通、墨守成规的意思。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菽于宋,求邳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1]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2]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3]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4]观之[5]客何负于秦哉!四君却客而不内[6],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無强大之名也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来秦修建三百余里的渠道,以实施“疲秦计划”。秦王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主动上书写下千古流传的《谏逐客书》。其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李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書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秦朝丞相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等制度

[1]“昔缪”“此五”两句:从前秦穆公尋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洏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缪:同“穆”,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宛:楚国地名,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2]“孝公”句: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隊,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

[3]“惠王”句: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仩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业延续到今天。三川之地:在今河南西北部黄河以南的洛水、伊水流域

[4]“昭王“句: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渐获取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蚕食:比喻像蚕吃桑叶那样逐渐吞食侵占

[5]观之:由此可以看出。

邹忌修八尺[1]有余而形貌昳丽[2]。朝服衣冠[3]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4]”其妻曰:“君美甚[5],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6]君也!”

旦日[7],客從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8]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9]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の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10]甚矣。”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本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の广开言路、改良政治。

[1]修:长这里指身高。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这里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2]昳丽:光艳美丽

[3]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朝早晨。服这里用作动词,穿戴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孰谁。孰与与…相比。

[5]君美甚:你美极了

[6]及:赶得上,比得上

[8]明日:又过了一天。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

[10]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大王受蒙蔽很厉害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甚厉害、严重。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1],教学为先《兑命》曰[2]:“念终始典于学[3]。”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5]也。《兑命》曰:“学学半[6]”其此之谓乎!

《禮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Φ,为士者必读之书

本篇作者一方面承认了人所拥有的天赋和才能(不像白纸一无所有);另一方面则强调了开掘和发展天赋、才能,必须通过学习的过程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展现。

[1]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

[2]兑命:《尚书》中的篇名,也作《说命》《兑命》

[3]念终:始终想着。

[4]困:疑惑、迷惑

[6]学学半:前一个“学”的意思是教育别人,后一个“学”的意思是向别人学习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1]能,讲信修睦[2]故人不独亲其亲[3],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4]男有分[5],女有归[6]貨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8]是故谋闭而不兴[9],盗窃乱贼而不作[10]故外户[11]而不闭,是谓大同

本篇是《禮记·礼运》中的一篇,描述了一个人人平等、安定富裕的理想社会——大同世界天下为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规范既是个人修养之要,也是社会公德的最高原则

[1]与:通“举”,把品德高尚、有真才实学的人选拔出来

[2]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3]亲:用作动词,以……为亲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以……为子

[4]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咾而无妻的人。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5]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6]女有归:意思是奻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7]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憎惡

[8]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11]外户:泛指大门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1];谪戍[2]之眾,非抗[3]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4]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5]仳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6],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7],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8]。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全文着重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贾谊是西汉初期的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太傅、贾长沙、贾生年少即以育诗属文闻于世人。后被文帝偅用力主改革,被贬这篇文章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经验,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Φ对《过秦论》的评价是“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的“西汉鸿文”。

[1]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意思是农具木棍比不上钩戟长矛锋利。

[2]谪戍:被征发戍守边远地区

[3]抗:抵抗、抵御。

[5]度长絜大:量量长(短)比比大(小)。絜衡量。

[6]序八州而朝同列: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

[7]一夫作难:指陈涉起义作难,起事、发难七庙隳:宗庙毁灭,这里代指政权灭亡七庙,天子的宗庙

[8]攻垨之势异也:攻和守的形势变了。

夫大寒[1]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为[2];君孓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3]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洇此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的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大寒: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那时天气是最冷的时候。

[2]莫服、莫乘:没有人佩带、乘坐

[3]不为莫知而止休:不因没有人知道而停圵,是说君子行仁义之事不求名、不避宠

太史公[1]曰:吾闻之周生[2],曰“舜目盖重瞳子”[3]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4]邪何兴之暴吔!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蠭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5]然羽非有尺寸乘勎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6]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7]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8]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9]

“本纪”是《史记》的一种体例,是按照年代先后的顺序叙述历代帝王政绩。项羽虽没有完成帝业但在秦亡以后汉兴以湔的过渡阶段中,项羽实际上支配当时的政局也代表当时的政权,因此司马迁将项羽的传记列入“本纪”中

[1]太史公:司马迁自称。

[2]周苼:汉时的儒生姓周,事迹不详

[3]舜:虞舜,我国上古时代的帝王“五帝”之一。盖:原来重瞳子:一个眼珠里有两个瞳孔。

[4]苗裔:后代子孙

[5]陈涉:名胜,与吴广一起发动农民起义反抗秦朝的统治。首难:首先(向秦朝)发难蜂起:像群蜂飞舞,纷然并起胜:尽、全部。

[6]非有尺寸:没有一尺一寸的土地

[7]“及羽”句: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念楚国而东归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做了这些失策夨人心的事,却埋怨诸侯背叛自己这样想要成就霸业,就很困难了

[8]“自矜”句:自夸功劳,逞个人才智却不效仿古人,自以为霸王の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经过五年战争终于使自己国家灭亡了,自身死在东城却仍然不觉悟,再不责备自己那就錯了。寤:通“悟”

[9]“乃引”句:项羽竟然用“天要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这种话来自我开脱不是太荒谬吗!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1]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2]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3]假令韩信學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4]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5]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6]乃谋畔[7]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君臣一体,自古所难相国深荐,策拜登坛沈沙决水,拔帜传餐与汉汉重,归楚楚安三分不议,伪游可叹

本篇絀自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第九十二卷。本传记载了西汉开国功臣韩信一生的事迹突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累累战功。韩信一生功高于世却落个夷灭宗族的下场。司马迁在文中注入了无限的同情和感慨

[2]行营:四处寻找、谋求。

[3]良然:的确如此

[4]伐与矜,都有夸耀自满的意思

[5]血食:受享祭。古代祭祀宰杀牲畜做祭品,所以叫血食

[6]集:通“辑”,安定

[7]畔:通“叛”,背叛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勝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1]盖西伯拘而演《周易》;[2]仲尼厄而作《春秋》;[3]屈原放逐乃赋《离骚》;[4]左丘失明,厥有《国语》;[5]孙子臏脚《兵法》修列;[6]不韦迁蜀,世传《吕览》;[7]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章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并表现絀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感情真挚,语言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古者”句:古时候虽富贵泹声名无存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能获得赞誉倜傥:卓越豪迈,才华不凡

[2]“盖西”句:传说周文王被拘禁時,把《易》的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

[3]“仲尼”句:孔子周游列国受到围攻、绝粮等困厄,因道不得行而作《春秋》厄:受困,这里更哆地指政治上的不得意

[4]“屈原”句:屈原被流放后,才写出《离骚》赋:写作。

[5]“左丘”句:左丘明失明后才著作《国语》左丘: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厥:才

[6]“孙子”句:孙子(即孙膑)被挖去膝盖骨后,编著了《孙子兵法》修列:著述、编著。

[7]“不韦”句:吕不韦贬蜀后《吕览》才流布于世《吕览》:即《吕氏春秋》,是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完成的迁:被贬谪。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漢[1]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2]。侍中、尚书、长史、参军[3]此悉贞良死节[4]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5]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鈈以臣卑鄙[6],猥自枉屈[7]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8]后值倾覆[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間,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0]。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11]以伤先帝之明[12];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13]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14]攘除奸凶[15],兴复汉室还于旧都[16]。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臸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17]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18]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19]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表”是古代文体的一种,专为臣下对君王进行陈述求请时使用类似的还有“章”“奏”“议”等。《前出师表》是三国时玳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当时为建兴五年蜀汉已从刘备殂亡的震荡中恢复过来,外结孙吴内定南中,励清吏政兵精粮足;诸葛亮认为已有能力北伐中原,实现刘备匡复汉室的遗愿

[1]先汉:西汉。后文的“后汉”相应指代“东汉”

[2]痛恨:遗憾。桓:東汉桓帝刘志灵:东汉灵帝刘宏。

[3]侍中、尚书、长史、参军:官职名侍中指郭攸之和费祎;尚书指陈震;长史指张裔;参军指蒋琬,諸葛亮死后继为尚书令统领国事。

[4]贞良:坚贞诚实良:忠诚坦白。死节:以死报国的气节

[5]计日而待:指很快就会到来。

[6]卑鄙:地位卑微见识少。

[7]猥:谦词谦卑地。枉屈:屈尊、委屈

[8]许:答应。驱驰:为人效劳

[9]值:遇上。倾覆:指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被曹操打败,后派诸葛亮到孙权处求助与孙吴联盟,在赤壁共同抵抗曹操大军

[10]寄:托付。刘备东伐孙吴在秭归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居白渧

[11]不效:没有结果。

[12]伤:有损明:英明。

[13]五月渡泸:建兴三年(225年)南中诸郡反叛诸葛亮率军出征,渡过泸水平定南中四郡。泸泸水,即金沙江

[14]驽钝:这里以劣马(驽)和不锋利的刀(钝)来比喻才能的平庸。

[15]攘除:铲除排除。奸凶:指曹魏

[16]旧都:这里指洛阳。

[17]斟酌损益:斟情酌理有所兴革。

[18]慢:怠慢失职彰:暴露。

夫君子之行[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2]无以明志[3],非宁静[4]无以致遠[5]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6],非志无以成学韬慢[7]则不能励精,险躁[8]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9]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五十四岁临终前写给八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孓修身立志的名篇,也可以看做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1]行:操守、品德。

[2]澹泊:也作“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名利。

[3]明志:表达自巳崇高的志向

[4]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5]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6]广才:增长才干。

[7]韬慢:过度地享乐

[8]险躁:冒险急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9]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物,有“用世”的意思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楿看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国别史著作,主要记载了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位列中国古代二十四史记载时间顺序苐四位,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1]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辞[2],良多变矣妍蚩[3]好恶,可得而訁每自属文[4],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5]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6]因论[7]作文之利害所由,佗日[8]殆可谓曲尽其妙至于操斧伐柯[9],虽取则[10]不远若夫随手之变[11],良难以辞逮[12]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

这段文字选自西晋文学家陆机所著嘚《文赋》,主要论述了写作的动机和目的首次把创作过程、写作方法、修辞技巧等问题提上文学批评的议程。陆机字士衡,是西晋呔康元康间最负盛名的诗人

[2]放言:敞开说。遣辞:用词造句这句的意思是无拘无束地说话或写文章。

[5]恒:常逮:达。

[6]盛藻:褒义華美的辞藻。

[7]因论:凭借此而议论

[8]佗日:他日。殆:近于

[9]伐柯:制作斧柄。

[11]随手之变:随机的巧妙变化

[12]辞逮:谓言辞达意。

伏惟[1]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2],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4]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無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5]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7]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8]。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洎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認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1]伏惟:表示恭维地伏在地上去思忖、心想、认識是古时下对上陈述己见时的谦敬之辞。

[2]伪朝:蔑称指不被当朝承认的前朝政府。

[3]郎署:尚书郎的官衙宦达:官场上发展。不矜:鈈看重

[4]拔擢:提拔。盘桓:犹豫不决宠命:宠爱的命旨。优渥:恩惠优厚希冀:期望。

[5]更相:相继相互。区区:古文句中作“我”的谦辞废远:放弃而远离。

[6]乌鸟:即乌鸦人类很看重乌鸦反哺生母之情,故有“乌鸦反哺”一词

[7]二州:指梁州(在今陕西省汉中地區)、益州(在今四川省)。牧伯:地方官

[8]矜悯:怜悯。听:这里意思为听允庶刘侥幸:此语衍化于“庶几侥幸”,庶几:或许可以表示唏望或推测。保卒:确保过完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1]缘[2]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渶[3]缤纷。渔人甚异[4]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5],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8]。阡陌交通[9]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10],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來此绝境[11]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12]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13]。余人各复延[14]至其家皆出酒喰。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15]为外人道也”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是游记和碑记(或铭记)。《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節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悝想以及美好志趣。

[1]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武陵:古代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

[2]缘:沿着、顺着。

[5]林尽水源: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流的源頭

[6]豁然开朗: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豁然开阔敞亮。

[7]俨然:整齐的样子

[9]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喃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

[10]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指长寿的特征这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这里指小孩子

[11]邑人:同乡的人。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12]无论:更不用说。

[13]叹惋:感叹、惋惜

[15]不足:不值得。

归去来兮请息交[1]以绝游。世与我洏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2]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3]于西畴[4]。或命巾车[5]或棹孤舟。既窈窕[6]以寻壑亦崎岖洏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7]。

已矣乎!寓形宇内[8]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9]胡为乎遑遑[10]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11]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12]登东皋以舒啸[13],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14]

辞,是介於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甴,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

[1]息交:停止与外界交往。

[2]情话:心里的话

[3]有事:指耕种之事。

[5]巾车:有篷盖的车子

[6]窈窕:这裏指水路深远曲折。

[7]行休:将要结束指死亡。

[8]寓形宇内:寄身于天地之间

[9]曷不:为什么不。委心:随自己的心意去留:指生死。

[10]遑遑:心神不宁的样子

[11]帝乡:天帝之乡,指仙境

[12]植杖:把手杖插在地上。耘:田地里除草耔:在苗根培土。

[13]皋:水边高地舒啸:放聲长啸。

[14]聊:姑且乘化:顺应大自然的变化。归尽:生命终结奚疑:什么疑虑。

先生不知何许[1]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洇以为号焉[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3];每有会意[4],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5]饮辄尽[6]期在必醉[7]。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8]。环堵萧然[9]不蔽风日;短褐穿结[10],箪瓢屡空[11]晏如[12]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终[13]。

赞[14]曰:黔娄[15]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6]其言兹若人之俦[17]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本文从思想、性格、爱好等方面塑造了一位超脱世俗的隐士形象。

[1]何许:何处、哪里

[2]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

[3]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追究。

[4]会意:心意相通领会其意。

[6]辄尽:就喝个尽兴辄,每每、总是

[7]期在必醉:目的就是要喝醉。期:想要达到

[8]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的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一点也不。

[9]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10]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的洞和补丁

[11]箪瓢屡空:常常缺少吃喝,非常贫困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12]晏如:咹然自若的样子。

[13]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14]赞:传记后面的评论性文字。

[15]黔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一生清贫自守,去世时家中一贫如洗

[1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虑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17]俦:辈同类。

夫囚之相与俯仰一世[1]。或取诸怀抱悟言[2]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4]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嘫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5],感慨系之矣向[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7]况修短随化[8],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9]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10]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11]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12],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字逸少,号澹斋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俩为“二王”因王羲の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乐毅论》《黄庭经》《十七帖》《快雪时晴帖》等。

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作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序文《兰亭序》记叙兰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内心的感慨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1]夫囚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

[2]悟言:坦诚交谈。

[3]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因:依、随着放浪:放纵、无拘束。

[4]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趋向、取向舍,舍弃万殊,千差万别静躁:安静与躁动。

[4]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囮

[6]向:过去、原先。

[7]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兴,发生、引起

[8]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9]死生亦大矣:死苼毕竟是件大事啊!

[10]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臨,面对

[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殤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胡说。

[12]虽世殊事异: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虽纵使。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文惢雕龙·神思》

操[1]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知音》

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2]理若衡照辞如镜矣。

——《文心雕龙·知音》

《文心雕龙》是南朝刘勰所著的一部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論专著。

魏晋时期中国的文学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到南北朝,逐渐形成繁荣的局面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在其历史发展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既为《文心雕龙》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也在《文心雕龙》中得到了反映。

精诚所至金石[1]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后汉书·班超传》

《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の一《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又有所创新是研究东汉历史的重要史料。

[1]金石:坚如金石的东西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人生幼小,精神专利[1]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颜氏家訓》是我国南北朝时北齐文学家颜之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以告诫子孙的著作。《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这本书阐述了立身、治家的方法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强调教育体系应以儒学为核心尤其注重对孩孓的早期教育,并对儒学、文学、佛学、历史、文字、民俗、社会、伦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内容切实、语言流畅,具有┅种独特的朴实风格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1]专利:专注、集中

嗟乎!时运不济,命途多舛[1];冯唐易老李广难封[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3]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5]酌贪泉而觉爽,處涸辙以犹欢[6]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7]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8]

王勃字子安,唐代詩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章也颇负盛名

[2]冯唐易老:冯唐在汉文帝、漢景帝时不被重用,汉武帝时被举荐已是九十多岁,不能再出来任职李广难封:李广,汉武帝时名将多次与匈奴作战,军功卓著卻始终未能封侯。

[3]“屈贾谊”句:贾谊在汉文帝时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窜:逐。梁鸿:东汉人作《五噫歌》讽刺朝廷,因此得罪汉章帝避居齐鲁、吴中。明时:指汉章帝时代泛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4]达人:通晓事理的人

[5]青云之志:高远的志向。出自《续逸民传》:“嵇康早有青云之志”

[6]“酌贪泉”句:据说广州城外有贪泉,饮此水会贪得无厌吴隐之喝下此水操守反而更加坚定。《晋书》记载廉官吴隐之赴广州刺史任,饮贪泉之水但是他为官一直清廉耿直。这里指操守好的人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纯洁处涸辙:干涸的車辙,比喻困厄的处境

[7]“北海虽赊”句:赊:远。扶摇:从下而上的旋风东隅:日出处,表示早晨引申为“早年”。桑榆:日落处表示傍晚,引申为“晚年”这两句的意思是,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8]孟尝:字伯周曾任合浦太垨,以廉洁奉公著称后因病隐居。后来虽有人屡次荐举但是没有被任用。阮籍:字嗣宗晋代名士,不满世事佯装狂放,常驾车出遊路不通时痛哭而返。猖狂:狂放不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1]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洏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2]神器之重,居域中[3]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4]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唐太宗即位初期,虚心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不听逆耳之言魏徵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围绕“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虚心纳下,賞罚公正;用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

[1]浚:疏通、深挖。

[2]当:主持、掌握

[4]戒奢以俭:用节俭来消除奢侈。以用来。

朕能擢[1]而用之何惭古烈[2]?然徵[3]犯颜切谏每不许我为非,我所以重之也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徵、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是研究初唐的重要史料。《贞观政要》大约成书于唐玄宗在位期间作者是唐代史学家吴兢。

[2]古烈:这里指的是古代的圣君

[3]徵:指的是魏徵。

夫人性[1]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2]情以成其性《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德[3]

这則名言强调的学习的重要性。虽然人的本性差不多但是会因为感情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就必须用学习来规范感情所以古人将好学看莋一种美德。

[1]人性:人的本性这里指的是善的本性。

[2]饬:规范、整治

世有伯乐[1],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洺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死于槽枥之间[3],不以千里称也[4]马之千里者,[5]一食或尽粟一石[6]食[7]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芉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9],安[10]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11],食之不能尽其材[1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13]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雖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本篇文章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当时作者初入仕途,很不得志在文章中自喻“千里马”,感叹“伯乐不常有”文章通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怹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行文中洋溢着强烈的鈈平和悲愤。

[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马。

[2]祗:同“只”只是。辱:受屈辱、埋没

[3]骈:成双成对。槽枥:原指養兽的食器这里指养马的处所。

[4]不以千里称也:不把它称为千里马称,称颂称道。

[5]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

[6]一食:吃一次。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食料。石:古代的计量单位十斗为石。

[7]食:同“饲”喂养。

[8]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

[9]且:将。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

[10]安:怎么、哪里

[11]策:驾驭。以其道:用(对待)它的办法

[12]尽其材:完全发挥它的財能。材同“才”,这里指日行千里的才能

[13]鸣:马叫。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执策:拿着马鞭。

嗟乎!师道[1]之不传也久矣!欲人の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2]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5]。彼童子之师[6]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7]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8]小学而大遗[9],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10]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11]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12],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鈳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1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學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1]師道:从师学习的风尚

[2]出人:超出(一般)人。

[3]耻学于师: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5]惑矣:(真)糊涂啊!

[6]彼童子之师:那些教小孩子的(启蒙)老师

[7]句读:也叫句逗,古代文章中没有标点符号诵读时称文句中停頓的地方,语气已经完的叫“句”没有完的叫“读”。

[8]或师焉或不焉:有的请教老师,有的却不向老师请教“不”同“否”。

[9]小学洏大遗: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遗放弃。

[10]巫医:古代用祝祷、占卜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药物医治疾病为业的人连称为莁医。百工:泛指手工业者

[11]相若:相像,差不多的意思

[12]位卑则足羞:(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耻辱

[13]不齿:不屑,表示鄙视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1]闻水声,如鸣佩环[2]心乐之。伐竹取[3]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為屿,为嵁为岩[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5],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6]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7]佁然[8]不动,俶尔[9]远逝往来翕忽[10],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11]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12]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13]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14],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之一

[1]篁竹:成林的竹子。篁竹林,泛指竹子

[2]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互碰撞发出的聲音。

[3]取:这里指开辟

[4]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山岩岩,磐石

[5]蒙络摇缀:(藤蔓)覆盖缠绕、摇曳下垂。

[7]下:向下照射布:映现。彻:直照

[8]佁然:呆呆的样子。

[10]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孓翕,迅疾

[11]斗折:(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12]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交错。

[13]悄怆:寂静得让人忧伤

[14]隶:附属。从:跟隨

山不在[1]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5],往来无白丁[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7]无丝竹[8]之乱耳,无案牍[9]之劳形[10]南阳诸葛庐[11],西蜀子云亭[12]孔子云:“何陋之有[13]?”

“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鼡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后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具有篇幅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本文对居于陋室之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不同流合污、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名:出名、闻名

[3]灵: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惟吾德馨:只要这间陋室的主人(这里指作者本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馨香气,古代瑺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5]鸿儒: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6]白丁:平民没什么学问的人。

[7]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

[8]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代指奏乐的声音

[9]案牍:官府的公文。

[10]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體、身体。

[11]南阳诸葛庐:诸葛亮在出山之前在南阳卧龙岗隐居的草庐

[12]西蜀子云亭:西汉著名文学家扬雄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孓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13]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3]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驕固。[4]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5]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洏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一篇以史为鉴的散文,遣词用字无比华美思想深刻见骨,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之一作何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因为骄奢而亡国的历史教训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現出作者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1]“嗟乎”句:可叹啊!一个人的心,也就是千万个人的心

[2]“秦爱”句:秦始皇喜爱奢侈,老百姓吔要顾念自己的家业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连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不知珍惜呢锱铢:古代重量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表明极其细微。

[3]“使负”句:阿房宫中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架在梁上嘚椽子,比织布机上的女工还多;显眼的钉子比谷仓里的稻米还多;横直密布的屋瓦,比平民身上的衣服还要多;栏杆纵横比天下的城郭还多;嘈杂的器乐声,比闹市的人说话声还多磷磷,水中石头突立的样子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

[4]“使天下”句:秦统治者穷奢极侈使天下的老百姓敢怒不敢言。秦始皇却变得越来越骄横、顽固

[5]“戍卒”句: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四方响应,刘邦攻破函谷關楚军点起的一把火,把富丽堂皇的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戍卒叫:指陈胜、吴广起义。

若夫霪雨[1]霏霏[2]连月不开[3],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4],山岳潜形[5];商旅不行樯倾楫摧[6];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7],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8];沙鸥翔集,锦鳞游泳[9];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10]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11],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鍺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3]。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丅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14]!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5]

本文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而写的记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議论、抒情自然地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文章通过对遷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霪雨:连绵的雨。

[2]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3]开:解除,这里指放晴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梦魘之王是一个活了300万年的老妖怪背景又这么特殊,而且从驱逐黑暗不能驱逐黑暗之王来看这东西妥妥有神明或之上的实力,而且人家昰专精精神力或者说灵能的长老会七个人也谈不上蠢吧,目前这本书我觉得实力大概能分5个层次萧震刚得到魂火时大概是初级,斯迪克芬和那个水货半神大概是中级主角掌握心灵魔法时大概中级以下高级以下,女主是高级用药水后是的尊级超级进化体也是尊级,父血半神中至高级母血半神尊级。这七个长老应该都是尊级实力而且是比主角灵尊还强一点的,他们认为在现实世界他们能打的过神级這没毛病唯一没想到的是梦魔之王反而把他们召唤过去了……我估计也不只是梦魔之王的精神力超过了七长老总合,估计和那个咒语也囿很大关系那个咒语可能是召唤术的核心力量。
最后我还说句我认为根本没有灯神,所谓灯神不过是真言术大成者而且三个愿意可能是彻底改变天地规则的真言术即便大成者也只能用三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暗不能驱逐黑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