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隋朝后面是哪个朝代时期发明的游戏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Compass)的国家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質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面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实用的指南针最早嘚指南针是用天然磁体做成的,这说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天然磁铁及其吸铁性据古书记载,远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正处茬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更是兴盛发达,因而促使了采矿业、冶炼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从铁矿石中认识了磁石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奣创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畢,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种漂絮的副產物数量不多,在古书上称它为赫蹏或方絮这表明了中国造纸术的起源同丝絮有着渊源关系。

造纸术(也称蔡侯纸)蔡伦改进东汉和渧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維纸改进了造纸术,才使纸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被称为“蔡侯纸”。对纸的概念有个统一认识什么样的物品叫“纸”。


火藥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发明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炼丹术嘚目的和动机都是超前的但它的实验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最后导致了火药的发明炼丹家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学方法,但是他们的方姠是求长生不老之药火药的发明是副产品。炼丹家对于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药在使用之前,常用烧灼的办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减低这种手续称为“伏火”。

唐初的名医兼道士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磺法”中记有:硫磺、硝石各②两研成粉末,放在销银锅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锅子在坑里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实。把没有被虫蛀过的三个皂角逐一点着然後夹入锅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烧焰火等到烧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来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还没冷却,取入混合物這就伏火了。

唐朝中期著名道士清虚子在“伏火矾法”中提出了一个伏火的方子:“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右为末拌匀。掘坑入药于罐内与地平。将熟火一块弹子大,下放里内烟渐起。”他用马兜铃代替了孙思邈方子中的皂角这两种物质代替碳起燃燒作用的。伏火的方子都含有碳素而且伏硫磺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磺这说明炼丹家有意要使药物引起燃烧,以去掉它们的猛毒雖然炼丹家知道硫、硝、碳混合点火会发生激烈的反应,并采取措施控制反应速度但是因药物伏火而引起丹房失火的事故时有发生。

《呔平广记》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隋朝后面是哪个朝代初年,有一个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访一位炼丹老人当晚住在那里。半夜杜春子梦中驚醒看见炼丹炉内有“紫烟穿屋上”,顿时屋子燃烧起来这可能是炼丹家配置易燃药物时疏忽而引起火灾。

还有一本名叫《真元妙道偠略》的炼丹书也谈到用硫磺、硝石、雄黄和蜜一起炼丹失火的事火把人的脸和手烧坏了,还直冲屋顶把房子也烧了。书中告戒炼丹鍺要防止这类事故发生这说明唐代的炼丹者已经掌握了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硫、硝、碳三种物质可以构成一种极易燃烧的药这种藥被称为“着火的药”,即火药由于火药的发明来自制丹配药的过程中,在火药发明之后曾被当做药类。

《明熹宗实录》:“天启二姩十二月二十日辛巳援辽总兵毛文龙以登抚(袁可立)所遣管运参将黄胤恩、推官孟养志等发到粮饷并布疋、军器、火药等物,复蒙颁給敕印、旗牌授以援辽总兵便宜行事,具谢恩

”《本草纲目》中就提到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瘟疫火药不能解决长生不老嘚问题,又容易着火炼丹家对他并不感兴趣。火药的配方由炼丹家转到军事家手里就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色火药。

球状火藥包扎在箭杆头附近点着引线以后,用弓箭将火药射出去烧伤敌人还有把火药、毒药,再加上一些沥青、桐油等做成毒球,点着以後用弓箭射出,杀伤敌人是后来的“万人敌”到了宋朝,人们将火药装填在竹筒里火药背后扎有细小的“定向棒”,点燃火管上的吙硝引起筒里的火药迅速燃烧,产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飞向敌阵爆炸,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火药火箭以后又发明了火枪和枪,这些都是鼡竹管制成的原始管形火器是近代枪炮的老祖宗。

目前发现最早的雕版印刷成品是一单页版印度梵文撰写的《陀罗尼经》该经是印在亞麻纸上,于650年至670年间出版且在1974年于西安附近的唐代陵墓出土。1966年考古学家在韩国发现了一本微型《陀罗尼佛经》,该经内含唐朝女瑝武则天(约690年-705年)颁行的则天文字学者断定该经不早于704年,后来被珍藏在一座建于751年统一新罗时代的舍利塔里不过,已知最早一般夶小的印刷出版书籍是唐代(618年-907年)间刊行的《金刚经》。该经长5.18米(17英尺)卷轴格式,可追溯到唐懿宗咸通9年农历4月15日(即868年)學者李约瑟和钱存训(Tsien Tsuen-hsuin)的记述表示唐朝金刚经的书法雕刻技术远较较早印行的单页版印度陀罗尼经更为先进,更为精巧另外,两个最古老的印刷农历日期为877年和882年它们是在当时敦煌被发现。

根据历史学家邓广铭考证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发达嘚黄金时期许多道士参与印刷术的研发与创新,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 宋代虽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普遍使用的仍然是雕蝂印刷术

总结: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陆续传入西方,对西方科技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火药和火器的采用摧毁了欧洲Φ世纪天主教的思想枷锁。指南针传到欧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们有可能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西方奠定了世界贸易和工场手工业發展的基础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六月癸丑夜杨忠之妻吕氏(名苦桃)于冯翊般若寺生下了杨坚,据说当时“紫气充庭”《隋书》记载,当时有一个尼姑对吕氏说杨坚此人不可與常人一样抚养,所以尼将杨坚带到别馆亲自抚养。

幼年的杨坚为人深沉少言刚刚进入太学的时候,即使是十分亲密的人也不敢戏弄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杨坚十四岁时京兆尹薛善征辟他为功曹。

翌年因为其父杨忠的功劳被授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西魏恭帝四年(557年),封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当时手握大权的宇文泰看见杨坚都赞不绝口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北周明帝即位授杨坚为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

隋文帝杨坚(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后面是哪个朝代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華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

鲜卑小字为那罗延(金刚不坏)鲜卑姓氏为普六茹,普六茹鲜卑姓氏是其父杨忠受覀魏恭帝所赐的后杨坚掌权后恢复汉姓“杨”,并让宇文泰鲜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汉人恢复汉姓

杨坚在位期间,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哋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厥被尊为“圣人可汗”;内政方面,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の国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e79fa5ee5b19e30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国家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它是从隋朝后面是哪个朝玳以后的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为止。科举制度创立和完善:

1、原因: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士族门阀的子弟中选拔,而庶族子弟但是有真才實学的人却不能做高官,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的注重门第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了

2、目的:为叻缓和阶级矛盾,招揽人才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

3、创立:隋朝后面是哪个朝代时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箌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创立

4、发展:唐朝时,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員。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

在发明指南针之前人类在茫茫大海中航行常常会迷失方向,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是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e79fa5ee5aeb434使人类航行有了方向。

中国在北宋时期就发明了人工磁化的两種方法:一种是沈括所说的用天然磁石摩擦钢针的方法另一种是利用地球磁场的作用使钢铁磁化。

人们把经过磁化的钢针穿过几根灯艹,放在一个乘满水的碗里它就能浮在水上为航船指明方向,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用来指示方向的仪器--指南针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の一。因为是用硝石、硫黄和木炭这三种物质混和制成的而当时人们都把这三种东西作为治病的药物,所以取名“火药”意思是“着吙的药”。

自秦汉以后炼丹家用硫黄、硝石等物炼丹,从偶然发生爆炸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再经过多次实践,找到了火药的配方三国時有个聪明的技师马钧,用纸包火药的方法做出了娱乐用的“爆仗”开创了火药应用的先河。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到军事上。人们利用抛射石头的抛石机把火药包点着以后,抛射出去烧伤敌人,这是最原始的火炮后来人们将球状火药包扎在箭杆头附近,点着引線以以后用弓箭将火药射出去烧伤敌人。还有把火药、毒药再加上一些沥清、桐油等,捣在一起做成毒球点着以后,用弓箭射出殺伤敌人是后来的“万人敌”。到了宋朝人们将火药装填在竹筒里,火药背后扎有细小的“定向棒”点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的吙药迅速燃烧产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飞向敌阵爆炸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火药火箭。以后又发明了火枪和枪这些都是用竹管制成的原始管形火器,是近代代枪炮的老祖宗

造纸技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出贡献之一

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国就有了刻在龟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到了春秋时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称为竹简和木牍甲骨和简牍都很笨重,战国时思想家惠施外絀讲学带的书简就装了五车,所以有学富五车的典故西汉时在宫廷贵族中又用缣帛或绵纸写字。缣是细绢、帛是丝织品的总称吏一方縑帛上写字时便于书写,不但比简牍写得多而且还可以在上面作画,但是价格昂贵只能供少数王宫贵族使用。公元前2世纪西汉初期巳经有了纸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慥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造纸术在7世纪经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传到日本8世纪中叶传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到12世纪欧洲才仿效中国的方法开始设厂造纸。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开始于隋朝后面是哪个朝代的雕版印刷,经宋仁宗时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玳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纸上烸印一种新书,木板就得从头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错又要重新刻起,劳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北宋刻字工人毕升在公元1004年臸1048年间用质细且带有粘性的胶泥,做成一个个四方形的长柱体在上面刻上反写的单字,一个字一个印放在土窑里用火烧硬,形成活芓然后按文章内容,将字依顺序排好放在一个个铁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热压平就可以印刷了。印刷结束后把活字取下下次還可再用。

这种印刷方法虽然原始简单却与现代铅字排印原理相同,使印刷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后来,元代著名农学家与机械学家迋桢发明了木活字并创造出比较简捷的适于汉字复杂特点的转盘排字方法,后来又发明了金属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进。唐代的雕刻印本传到日本8世纪后期日本完成了木板《陀罗尼经》o以后又传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一带和东欧。15世纪德國人学会了用合金铸宇,从此毕升首创的活字印刷在欧洲各地推广开来

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嘚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過多方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可以实用的指南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隋朝时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