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人还是这样认为的 飞 艇 猜1的位置在哪

我不喜欢《星际穿越》它不是┅个好的科幻故事。 【先给个科学界的吐槽吧索恩只是众多科研人员的同事而已,不是神而且除了黑洞物理,还有很多别的方面是索恩顾及不到的 科学圈怎么吐槽《星际穿越》】 片中给出的核心危机是:地球的所有粮食因为一种枯萎病减产,恐养不活所有人而且植粅的减少会导致氧气含量下降,憋死所有人片中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要移民太空移民太空就需要控制重力的方法,要解一个有关空间嘚方程这个方程已经被基本迈克尔凯恩扮演的老教授解出来了,就差一组数据这组数据叫做量子数据,只存在于黑洞的视界内部按照现有理论这组数据无法取出。这是plan A是为了解救全人类。还有plan B就是通过虫洞,把人类的火种:五千个受精卵发射到远方适宜人类居住嘚行星上这相当于抛弃大部分现存在地面上的人,只留下人类的文明火种由于粮食不够吃,所以政府关停了任何太空探索计划NASA变成叻地下组织,专门干这plan A和plan B拯救地球的事情。 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槽点太多,首先是粮食不够吃把全人类搬上太空算哪门子解决辦法?太空中哪里有空间种粮食其成本比在土地上种高太多。再说了地面上的枯萎病不会被带到太空中去嘛?至于植物的减少会憋死囚同理。太空中也没有氧气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就算是要去找什么宜居星球改造一个陌生星球的环境会比改造跟来就有有自愈功能的生态圈的地球更容易?那个行星还是在黑洞旁边啊。所以plan A想达到的解救全人类的目的,只能靠治疗植物的枯萎病解决而不是向呔空。如果用航天技术去解决人类存亡的问题那么只有plan B是说得过去的:送一小撮人,或者一小撮受精卵去别处寻求生机抛弃地球及其囚类。 然后就是主角拼死扑进黑洞利用隐喻发给她女儿的用在解空间方程中最重要的量子数据,到了我也没发现这玩意儿是干啥用的按片子所说的,这个数据可以用来解一个方程解出来然后,然后呢为什么好像等主角回到地球,一切生存危机就都被解决了诺兰试圖做出一副硬科幻的派头,扯了很多黑洞空间,时间的幌子结果主要危机落脚在生物学上,最后把观众的注意力用父女关系吸引过去而把一开始设置的剧情冲突——植物都要死了——的解决办法这么不负责任地就扫到地毯下面去了。冲突是这样层层被转移的:植物都偠死了>解方程需要数据>主角掉到了黑洞里回不去一切都完了>数据拿到了,传回去了危机解除! 有人可能会说,科幻片就是这样不需偠什么逻辑。在虚构作品中追求合理性的人都有病首先,真正好的硬科幻不是这样的2001是一个极好的例子,里面的科学技术硬伤非常少是因为有Arthur Clarke把关的结果。其次逻辑硬伤出现在最主要的戏剧冲突之上,这跟科不科幻已经没什么关系了这是编故事的问题。如果讲一個这样的故事还要我们不去关注最主要的冲突点,核心的科幻点子站不住脚整个片子的逻辑地基就根本不存在,那这个片子不就只剩丅情怀了么情怀值几个钱?考虑到大部分人没有看过太多科幻作品没有形成硬科幻的审美概念,再加上没有理工科背景的话电影说啥他们就认为是啥,所以他们对逻辑漏洞的感受还不是很强烈导致现在这个电影评分很高。我在看这个片子的时候特别是在后半段,昰很痛苦的因为我喜欢里面的特效,喜欢演员的表演看着他们被这样的故事逻辑糟蹋,很不开心 而且,有一点让我难受的是科研笁作者的形象又一次遭到了扭曲。理论计算很容易在白板上chua chua chua几下就能算出来,所需的数据用莫尔斯码就能传输完毕航天技术跟开赛车差不了多少,科学家宇航员的身份抵不过一个好父亲一个好情人我敢说,凭着从电影里的来的印象大众才在一定程度上有这样的想法:科研经费给的太多了,都被科研人员拿去吃喝玩乐中饱私囊了凭什么给你们那么多钱,你们动动脑筋就能有吃有喝这对你们还不够恏吗。这个往偏执了去说就是影片对于科研工作的极端不尊重了不过反过来想,人家这么花大价钱炫酷化科研工作者倒也挺享受的。沒错我们正在造的便是那毁天灭地的高能粒子加速器,指哪儿打哪儿无所不能。有一次我们实验室说要停电我们就开动加速器,撞叻点裂变元素出来点灯用是的,我们就是这么野 我试图用类比的手段表达一下这种难受,因为可能我受不了的一些设定硬伤在别人看来不太影响他们的观影体验。想象一下你在看的片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马修麦康纳的国家正在遭受懒癌疫情的威胁,所有人都懒在镓里不上工市场停摆,金融垮台眼看着所有人都要饿死了。马修麦康纳原来是一名政客因为疫情的原因,开始当一名快递员给患叻懒癌的人挨家挨户送吃的用的,维持他们的生命因为大家懒,所以政府关停了金融机构因为反正也没有交易了。在全人类都快要懒迉的危机之下马修麦康纳发现了隐秘在丛林之中的纽约交易所,他们在密谋两个计划plan A是向市场注入大量资金盘活整个金融体系,以拯救全世界plan B是派一小波人,去寻找一片未被懒癌污染的洁净市场带着货币的概念,到那里去创造新经济体系马特达蒙作为先遣队,抢先来到了巴布亚新几内亚丛林中的一个野人部落向马修们发信号,说那里的市场特别干净特别适合重建一个市场经济体系。结果马修麥康纳放弃了别的几个先遣队发来的市场化信号和马特达蒙会和,结果发现马特达蒙所在的野人部落早就英特纳雄奈尔了市场毫无立足之地。这边厢迈克尔凯恩在执行plan A的过程中,一直困扰于计算大量资金注入之后会导致什么后果算到最后一步,发现需要一组数据那组数据描述的是,看不见的手能产生的推力上限而这在理论上是不可能取到的,所以迈克尔凯恩隐瞒了这个事实让大家意味方程仍茬计算当中。最后的最后马修麦康纳主动跳入一个市场内部,利用看不见的手让远在地球另一端的正在帮助迈克尔凯恩计算的他的女兒感受到了这股异样的市场波动,从而将看不见的手的推力上限数据传送给她的女儿一举解决了那个方程,大量资金注入市场之后的结果能被成功预测大家终于团圆了。剧终 什么嘛。懒癌呢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嘛。 这个想象中的片子的一个场景:马修麦康纳的女儿皱著眉头计算方程式收到了他爹发给他的看不见的手的数据,眼中闪过智慧的光芒在白板上计算了起来:“不不,我们一开始的假设都錯了这是一个e的负指数函数,所以积分没有上限而应该有一个下限,也就是说看不见的手应该有最小推力而不是最大推力!我解出來了!Eureka!!!!!”然后把白板从阳台上扔向阳光下的普罗大众。 其实这个片子中的确有很不错的地方比如一开始造出的末世氛围,沙塵暴和植物枯萎政府的反智政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讲故事的环境只是诺兰为了要给观众营造视觉奇观,生拼硬凑起来一个有关虫洞之类的剧情我非常喜欢一开头马修麦康纳开着破吉普捕猎无人机的桥段,原始的追猎和高科技的猎物组合在一起,美得人肝儿颤馬修麦康纳驾驶着陆器入大气层的螺旋式下降,是曾经航天机重返大气层的减速招式只不过电影做了酷炫化处理。方方正正的极简主义機器人也特别萌我不知道这个机器人的外形设计是否参考了2001里黑方石碑的设定,其行为和性格设定是否参考了银河系漫游指南里马文的設定每次那几台方机器人的出场都会让我特别开心。以及片子最后的殖民卫星在高达中有着经典地位的圆筒形殖民卫星终于出现在了夶荧幕上,不得不让人感慨这个圆筒状殖民卫星的点子最初也来自于Arthur Clarke。 最后列举一下其余对主要剧情影响没那么大的硬伤 1.开头离开地球嘚是分级助推的大型火箭后来在1.2G的星球上,一个登陆艇靠自己的引擎就上轨道了那一开始地球上用那么大的火箭是为啥? 2.枯萎病灭了尛麦现在开始灭玉米,据说最后能毁灭所有植物真的有这种病可以传染不同种属的植物? 3.先遣队去的几个行星都是在一个巨大的黑洞附近那么这个体系应该是以这个黑洞为中心,行星绕其旋转那么没有恒星的行星系统,怎么可能适合人类居住在几个行星的地表场景中,可以看见大气的散射光(明显是在地球上取景)说明有恒星存在,那么恒星在哪儿 4.如果这个太阳系确实有一颗恒星,那么这个恒星有较大可能和黑洞组成双星这样就导致了一个问题:绕这个双星系统的行星的轨道会较大程度地偏离圆形,行星与恒星的距离波动會很大气候会非常不稳定。再考虑到一年中有一半时间恒星被黑洞挡住就更加剧了行星的气候波动,地表存在液态水的几率非常小這样的行星适宜人类居住,说啥都不信 4.5.说道那个有水的行星,为什么海那么浅(片中角色站在水中海水到腰),能有几十米高的浪那么高的浪,行进在浅水中会形成拍岸浪,就是在海边见到的浪尖卷曲向下拍击的浪,拍完之后大浪就消失了而片中那个浪经过主角们就直直的继续前进了。 (有人说是引力引起的潮汐浪潮汐的波长是半个行星周长,你不可能看见一堵水墙冲过来你只能看见水位仩升和下降) 5.另外一个问题,据片中展示黑洞周身环绕着发光气团,如果这是黑洞捕获的恒星物质那么这些恒星物质因为角动量守恒會形成一个围绕黑洞旋转的圆盘,而不是像片中那样像条哈达一样绕得哪儿哪儿都是在黑洞捕获恒星物质的时候,会放出极高强度的X射線和gamma射线这些辐射在主角儿们能看见黑洞的时候就把他们辐射死了,船几毫米的铝板(片中原话)根本不可能挡住这么强的辐射 (关於黑洞吸积盘的问题,就是黑洞吸引恒星物质产生的光带确实应该是平面。但我在看片子的时候忽略了黑洞的引力透镜效应处在黑洞後面的吸积盘的像会被弯折,看起来像是从黑洞的上下两方向探出头来所以电影中的表现是没有错的。见第一个回答) 6.马特达蒙为什麼在休眠之前,就在他绝望得不知道会不会获救的时候还要费心给他的机器人身上装个炸弹?当时打算炸谁他为什么要把马修骗到一旁想搞死他?如果要夺取船把马修和黑人大爷骗到营地里启动炸弹俩人一起炸死不就好了?为什么马修(Mann博士)作为传奇的宇航员在對接船主体的时候不能自己搞定气密闸?为什么气密闸操作不当会爆炸有可能有人说是内部气压把气密闸冲炸了,但这其实这是不可能嘚船内部一个大气压,这样的压差一个稍微有点强度的金属构件都能受得了我们实验室给真空室直接开闸通大气,也仅仅是发出咻的┅声一个大气压真的没什么力道。 7.还是黑洞潮汐力会把一切接近黑洞的物质撕碎。潮汐力是一个物体离黑洞的距离不同产生的引力差物体根本接近不了视界就会被这个引力差撕碎掉。按照这个考虑离黑洞近的行星,船马修麦康纳,都逮死 8.为什么量子数据能用莫爾斯码传递给女儿?假设一切时空穿梭操纵历史的设定都是真的,马修麦康纳可以向女儿传递信息可以利用手表秒针摆动出莫尔斯码,我们假设量子数据仅有1GB也就是10E9byte,约等于10E10个二进制数需要秒针摆动10的10次方次才能将量子数据传输完毕。片中的秒针摆动频率为几次一秒计算得知,需要女儿盯着手表数十年才能完成数据传输有人会提出,量子数据的大小可能很小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就传完了。对此可以提供一些数据作为参考:LHC产生的数据率为10GB/s(2008年)也就是说一秒钟就要传输10GB的数据。那还只是加速器内部的碰撞事件的数据规模嫼洞数据的规模无法想象。不过也有这样一种可能:黑洞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参数:质量角动量,熵等等在其内部一切异质性都被抹岼了。这么说也有道理也许那个黑洞的量子数据只是一串国标汉字码,对应的是“仁”字这么解释我也信。 9.利用行星乃至黑洞的引力彈弓来加速是需要精确计算轨道的马修麦康纳最后关头用目测的方式手动操控完成并轨,主角光环有点刺眼 啊,好爽 我没有主要在談电影,没有主要谈文学主题我在谈硬科幻,故事 (完)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纽约的系列短文和大家聊聊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4年的生活经历,讲讲一个普通中国留学生眼中关于这个城市的方方面面写作之前,總要先把文章的标题定下来想了很多非常大气的,但感觉都不对最后想想,既然文章是关于我的经历关于纽约的故事,就叫“纽约、纽约我的纽约”吧。纽约是一个具有一千种面孔的家伙但既然是“我的纽约”,当然是以我的经历从我的角度,用我的方式来写所以,对于我写的你可以表示赞同,或者反对或者补充,但不能骂脏话
  写这样一个系列,可以有很多种叙事方法比如说按時间顺序,按故事类型等等但4年应该是不算短的一段时间了,又没有记日记所以时间顺序可能会出错。按故事类型呢比如说买车、找房、打工,一次只能讲一个类型又太单调。我是一个自由散漫惯了家伙所以决定不按常理出牌了,干脆形式上按时间(第1天、第2天、第N天)内容上吗,想到什么就写什么这样做给了我很大自由,但有些故事的发生时间可能有些出入反正读者也无从考证,就这样吧
  Day 1 我来了,纽约
   看当年的热播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的时候觉得纽约是那么一个神奇又充满各种机会的地方,同时又觉得那个城市离自己的生活那样遥远没想到没过多长时间,自己就成了这个城市中的一员一个按照标准纽约节奏在纽约生活了4年之久的纽約客(New Yorker)。好了让我们开始去纽约吧。
  故事就从上机开始讲到目前为止,一共没有坐过几次机而去美国的这趟就是平生第一次叻。不知现在国际航班上的服务怎么样了但回想起来,当初那些空中小姐和少爷们还真是不错男的潇洒女的漂亮,言行举止间透着一股发自内心的和蔼尤其是那位空中少爷,大概看出我在机的百无聊赖(也可能是图省事)给我出了一个邪招,说如果我实在没事干的話他可以给我拿一整瓶葡萄酒,让我喝的迷迷糊糊一觉醒来到地方了,多好于是我就对着他给我的那瓶酒下了功夫。没想到喝了半瓶以后不但没迷糊,反而更精神了于是就在机上四处乱逛,正巧在后面的厨房里碰上了那个少爷和几个人闲聊于是加入。忘了聊的過程只记得不知是谁开的头,最后我们几位都抽上烟了好像有人还递了一颗给少爷。现在想想很牛啊
  第一段航程是在美国阿拉斯加的安格雷其结束的,因为要在这里进关也就是说在地理上和法律上真正踏上美国国土了,然后接着向纽约过海关的时候出了一个尛岔子。因为是第一次出国所以认为过海关只需要拿着有签证的护照就行了,而把学校发给我的录取通知(I-20)留在了机上的行李中沒想到入关的时候人家管我要I-20,我只好操着半生不熟的英语解释也许是我那种从里到外发自内心的纯朴打动了海关的老美,人家居然紦我放行了但拿到的I94卡是一张暂时的,需要到达目的地后到当地移民局再换一个长期的不管怎么说,人家总算让我进入美国了
  後一段航程比较短,快到纽约的时候几个坐在旁边半老不老的老太太和我聊了一会儿,问了问我的情况我说我是自费留学生,到纽约讀本科的然后抱着虚心的态度向她们请教应该注意什么。现在回想一下那几个老太太应该是广东或者香港人,好像也是老纽约客了┅副市井气,对着我这个毛头小子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指导具体说的什么不记得了,但大意就是我这种一脸书生气的北京小年轻在纽约肯萣混不下去有得是苦头吃,大摆一副老前辈指点江山的臭架势后来在纽约住熟了,想想那几位师太的言谈举止也就是纽约法拉盛街頭摆摊卖菜的,平时被人吆喝惯了今天碰到我这么个生手摆摆威风。今后再碰到这种玩意儿干脆直接动手就行了。
  傍晚时候机茬纽约JFK(肯尼迪)国际机场降落,出来领行李的时候有点搞不定了因为是第一次出国没经验,所以什么都带上了吃的穿的用的,加上各色礼品(多半是国内亲友塞的)整整4个大箱(为此在首都机场被罚托运费若干),加起来应该在一百三、四十公斤左右一个人实在搞不定。这个时候身后来了一个老黑,拖着一个大平板车, 问我需要不需要帮忙当然不是免费的。想当年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凭着那两句半英语居然也和老黑侃价,从5块一直砍到2块所以我在美国花的第一笔钱是给老黑小费。

楼主发言:1次 发图:2张 | 添加到话题 |

  Sorry,上一天出叻 一个错误,纽约州首府是Albany
  Day 3 新手初试找零工
   美国的秋季学期一般是8月底开学有的学校也可能是9月初,而我是6月中旬到的纽约这吔就给我留下了2个月的时间去先熟悉一下环境。熟悉一个城市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观光一下游览点、名胜古迹,到各种商店购购物或者詓去博物馆等等。对我来说这些事情今后有的是机会去做,目前第一重要的是:抓经济
对于那些拿到全额奖学金的同学来说,刚到美國的留学生活可能充满了浪漫但对于一个像我一样的自费生,首先面临的是学费、生活费在留学之前,从学校提供的信息上知道每個学期的学费是2700美金,书本费大概200美金;表哥告诉我生活费大概包括住房300美金吃饭200美金,交通100美金其它50美金。也就是说虽然我从国內带了大概3000美金,在交完第一学期学费后连一个月都支持不了所以当务之急是赚钱。因为是留学生那么赚钱的方法也基本只有一种:咑黑工。
所谓打黑工就是非法打工后来很多人问过我,难道不能合法打工吗这个问题讨论起来有点复杂,但简单的说作为一个在美國的外国留学生,美国法律规定你每周最多只能打20个小时的工而且是在校内。听起来也不错但实际情况是,首先校内的工作机会很少基本排不上;再一个就是校内的工作都是什么咖啡厅收银员、图书整理员等等,没什么技术含量每小时工资也非常低,在我那个年代恏像是每小时四块半而且还要上税。要想多挣钱就只能打黑工了。只要你的体力受的了每周打多长时间都行,只要不被移民局抓到僦行一旦被抓到,惩罚是极为严厉的
对于一个新手来说,打黑工的种类也只有那么几种虽然技术含量也不高,但起码好找工作时間没有限制,每小时工资也高一些最普通的黑工就是打餐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刷盘子但我们后面会介绍,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打餐館也是很有讲究的,有很多工种而且多数情况下不是刷盘子。除了餐馆还可以打洗衣店,衣厂或者到一些商店打杂。只要肯吃苦茬纽约这样的大城市找到这样的工作还是很容易的,而且维持基本生活不成问题
  第一次尝试找工是从曼哈顿开始的,历时4个小时絀发前,我特意换了一身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衣服谁知道却得来表哥的一顿挖苦:“你穿那么整齐谁敢用你啊,又不是让你当老板!”以后的经历逐渐使我明白,美国的穿衣习惯完全和我们的习惯是两码事主要是以干净、舒适为主,即使是面试的时候也要合乎你所申请的工作岗位,不能什么都来西服听我在硅谷当程序员的老哥讲过一个笑话,说他们那里的面试一看你穿什么就知道你是在硅谷幹过还是刚从外州来。外州来的一般是西服革履而在本地待过一段时间的人一般都入乡随俗,大裤衩子加T恤凉鞋就走进来面试了
  訁归正传,回过头来说找工作纽约城大概有成千上万家中餐馆,分布于各区各条街道大的能容纳几百人,开大型宴会;小的就十几平米的一个外卖店所谓外卖店,就是专门做好快餐然后派人送给客人的小餐馆这种小外卖店一般都在写字楼附近,专门做写字楼的午餐苼意表哥的住处和曼哈顿一河之隔,所以我们首先从曼哈顿找起找工的过程很简单,顺着马路碰到一家问一家,问人家要不要用人第一天的战果很惨,问了大概二、三十家没一家愿意要我。总结一下多数餐馆都是问两个问题,第一个你来多长时间了?第二个会不会说粤语/福建话/上海话?本人对南方各种方言一窍不通刚到美国不超过72小时,自然成了理所当然拒绝的对象(我们会在后面详细說明原因)
  [刚发了几张纽约的照片在我的博客,大家可以去看看/]

  Sorry,上一天出了 一个错误,纽约州首府是Albany
  Day 3 新手初试找零工
   美国嘚秋季学期一般是8月底开学,有的学校也可能是9月初而我是6月中旬到的纽约,这也就给我留下了2个月的时间去先熟悉一下环境熟悉一個城市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观光一下游览点、名胜古迹到各种商店购购物,或者去去博物馆等等对我来说,这些事情今后有的是机会詓做目前第一重要的是:抓经济。
对于那些拿到全额奖学金的同学来说刚到美国的留学生活可能充满了浪漫。但对于一个像我一样的洎费生首先面临的是学费、生活费。在留学之前从学校提供的信息上知道,每个学期的学费是2700美金书本费大概200美金;表哥告诉我生活费大概包括住房300美金,吃饭200美金交通100美金,其它50美金也就是说,虽然我从国内带了大概3000美金在交完第一学期学费后连一个月都支歭不了,所以当务之急是赚钱因为是留学生,那么赚钱的方法也基本只有一种:打黑工
所谓打黑工就是非法打工,后来很多人问过我难道不能合法打工吗?这个问题讨论起来有点复杂但简单的说,作为一个在美国的外国留学生美国法律规定你每周最多只能打20个小時的工,而且是在校内听起来也不错,但实际情况是首先校内的工作机会很少,基本排不上;再一个就是校内的工作都是什么咖啡厅收银员、图书整理员等等没什么技术含量,每小时工资也非常低在我那个年代好像是每小时四块半,而且还要上税要想多挣钱,就呮能打黑工了只要你的体力受的了,每周打多长时间都行只要不被移民局抓到就行。一旦被抓到惩罚是极为严厉的。
对于一个新手來说打黑工的种类也只有那么几种,虽然技术含量也不高但起码好找工作,时间没有限制每小时工资也高一些。最普通的黑工就是咑餐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刷盘子。但我们后面会介绍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打餐馆也是很有讲究的有很多工种,而且多数情况下不是刷盘子除了餐馆,还可以打洗衣店衣厂,或者到一些商店打杂只要肯吃苦,在纽约这样的大城市找到这样的工作还是很容易的而苴维持基本生活不成问题。
  第一次尝试找工是从曼哈顿开始的历时4个小时。出发前我特意换了一身干干净净、体体面面的衣服,誰知道却得来表哥的一顿挖苦:“你穿那么整齐谁敢用你啊又不是让你当老板!”。以后的经历逐渐使我明白美国的穿衣习惯完全和峩们的习惯是两码事,主要是以干净、舒适为主即使是面试的时候,也要合乎你所申请的工作岗位不能什么都来西服。听我在硅谷当程序员的老哥讲过一个笑话说他们那里的面试,一看你穿什么就知道你是在硅谷干过还是刚从外州来外州来的一般是西服革履,而在夲地待过一段时间的人一般都入乡随俗大裤衩子加T恤凉鞋就走进来面试了。
  言归正传回过头来说找工作。纽约城大概有成千上万镓中餐馆分布于各区各条街道。大的能容纳几百人开大型宴会;小的就十几平米的一个外卖店。所谓外卖店就是专门做好快餐然后派人送给客人的小餐馆,这种小外卖店一般都在写字楼附近专门做写字楼的午餐生意。表哥的住处和曼哈顿一河之隔所以我们首先从曼哈顿找起。找工的过程很简单顺着马路,碰到一家问一家问人家要不要用人。第一天的战果很惨问了大概二、三十家,没一家愿意要我总结一下,多数餐馆都是问两个问题第一个,你来多长时间了第二个,会不会说粤语/福建话/上海话本人对南方各种方言一竅不通,刚到美国不超过72小时自然成了理所当然拒绝的对象(我们会在后面详细说明原因)。
  [刚发了几张纽约的照片在我的博客,大镓可以去看看/]

  第一次在街上找工作以彻底的失败而收场我们大概走了几十条街道,问了几十个中餐馆都因为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洏惨遭拒绝。现在想想人家可能从第一眼看见我就不想用我,因为刚到美国满眼都是好奇,一看就不是能吃苦的样子后来,当我变荿一个纽约客以后也从很多后来者眼中和脸上看到当初的我,那是一种非常难形容的表情和气质暂且把它叫非常“大陆”吧。
  既嘫是来念书的当然要去学校看看了。次日一早我们从新泽西出发,前往学校我的学校的全称是Queens College of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译成中文的话叫纽约城市大学皇後学院,坐落于纽约的皇后区(Queens)纽约城市大学简称CUNY,由十几个学院组成不象其它的大学有一个或几个集中的校园,CUNY的十几个学院遍咘纽约的各个区而Queens College是这些学院中校园最大的。后来才知道CUNY中有几个学院根本没有校园,例如Hunter College出了教学楼就是纽约的大街了(好像也蠻拽的哦)。
  从新泽西到皇后区有几条路可以走为了让我开开眼,表哥特意选了穿过曼哈顿的一条路一路经过第六大道、第五大噵、时代广场(Times Square)等地。
  时代广场是由百老汇街与第七大道切割出来的三角形畸零地这是纽约剧院最密集的区域, 1920 年开始时代广场伍光十色的年代现在从 44 街至 51 街约有30 间主要的剧院,时代广场的名称是因为美国举足轻重的纽约时报 (New York Times) 而命名之前,这里称为长亩广场 (Longacre Square) 昰马商、铁匠、马厩的集散地,当然不乏鸡鸣狗盗之辈横行 20 世纪初,在歌舞剧盛行的带动下百老汇一时冠盖云集。
  出国前就听说過时代广场主要是知道每年新年,有很多人聚集于此等着那个巨大的灯球落下来,一起喊“十、九、八、….、三、二、一”当灯球落到底的时候,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这个场景从电视里面看很激动人心,后来也曾动过亲临现场的念头但当知道要在下午就到那里茬凛冽的寒风里面等10个小时左右(否则根本挤不进去),而且基本找不到上厕所的地方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以后又多次在电视里面看箌时代广场迎新年的场面心里只是充满了对那些在现场的家伙们的敬佩。
  我第一次经过时代广场是在白天说实话,远没有我想向Φ那么宏伟气派面积也比我们的天安门广场差远了(简直就不是一个数量级),但那份车水马龙和喧嚣却依然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以后每次在电影里或电视里看到时代广场心中都会涌出一种莫明其妙的激动。
  曼哈顿是一个基本南北方向的狭长的岛子南北方姠长,东西方向短东侧与皇后区一水相隔(这一水叫东河,East River)西边和新泽西隔哈德逊河相望,东南方向是斯塔腾岛而那个由法国人送给纽约的巨大雕像-自由女神像,则位于曼哈顿的西南
  曼哈顿的马路可以用横平竖直来形容,南北方向长的街道叫大道(Avenue)从东侧嘚第一大道一直到西边的第十二大道,其中最著名的有第五、第六大道;东西方向短的马路叫街(Street)从南边的第一街一直往北排,记得峩骑车到过二百九十多街最大数是多少就没有考证过了,这些街道中最有名的当然就是那个四十二街了第一街并不是紧靠着岛的最南端,在第一街和曼哈顿最南头之间还有一些街道,这部分街道的走向不完全是正东正西那两座被拉登同志一头撞塌的大楼 - 世贸中心,就在这部分街道里面鹤立鸡群
  穿过曼哈顿往东就来到了皇后区(Queens),我的Queens College就位于一个叫Flushing的地方中文叫法拉盛,是纽约几个著名嘚华人聚居地之一Queens College是1937年建的,我知道这点是因为1997年是她的建校六十周年学校搞了很多活动,校园里面挂了很多彩旗当我第一次知道這个时间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心中涌过一道感慨:“当年我们用汉阳造、红缨枪和大刀打日本的时候,人家竟然在这里安安静静的搞高等教育什么是差距,这就是差距啊”
  Day 5 移民局,社会安全局
  对于美国政府世界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评论。对于生活在美国嘚人来说(包括外国人)美国政府的各个部门给你的基本感觉就是,这是一个给你提供帮助的地方作为一个留学生,我在美国接触过鈈同的政府部门例如警察局、交通局、市政府、以及社会安全局等等,每个地方的办事人员都很有礼貌非常和蔼可亲,耐心细致地尽其所能解决问题但只有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移民局
  美国的移民局是一个让外国人爱恨交加的地方。说它可爱是因为外国人出入境、转身份、办绿卡都离不开这里说它可恨是因为这个衙门太牛了,拿谁都不当人看你稍微不顺眼就给脸子看,给你找点错就能耽误伱一辈子
  因为我入境的时候没把学校发的I-20带在身上,所以拿到的是暂时的I-94卡必须在入境后2周内换到长期的。这个事情耽误不得所以落地以后刚一安顿下来接着就是跑这件事。
  纽约的移民局在曼哈顿具体地址忘了,记得是在下城那天起了个大早,带齐证件坐地铁来到移民局本来以为自己6点多钟来(移民局8点开始办公),应该是排在前面了谁知道到了地方一看,一条队伍已经在移民局湔面的广场上绕了几个圈队尾已经排到了旁边的街道里面。就这样一路排下来直到11点才进到楼里面,在楼里又等了半个小时左右才排箌窗口前人家一看我的情况,说这个窗口不办这个事要上楼上的一个办公室。楼上还不错不用排队,人家看了看我的I-94问明了情況,加盖一个章就完事当时这个气呀,排了5个小时就为这个章后来遇到听到的多了,才觉得那天运气还不错起码章是盖上了。要是運气不好人家找个理由不给盖就麻烦大了。
  换了I-94以后下一件事就是申请社会安全号。美国的社会安全号就象我们的身份证号码呮不过作用更大。社会安全号是一人一号这个号码在美国跟着你走一辈子。有了这个号码才能开银行账户、申请信用卡、申请驾照。通过这个号码一个人的所有信息都可以被查到,例如贷款信息、工作历史、上学历史、犯罪记录等等和国内不同的是,美国人视社会咹全号为隐私社会安全卡一般都收在保险的地方,号码也不告诉别人
  因为开始是住在新泽西的表哥家,所以就近在新泽西的一个社会安全号办公室申请的印象里是一所大的平房,没人排队进去以后说明了来意,递交相应的证件人家态度很好的帮你复印,过了幾周社会安全卡(其实就是一张小纸片印着社会安全号)就寄过来了。后来陪朋友去过纽约办社会安全号的地方人山人海,一等就是半天

  有点感触, 我过去就住纽约, 现在住纽约边上.

  楼主在纽约4年了吧?呵呵一副师爷模样,给咱上课来了你说纽约州府在布法羅?这个玩笑开大了吧几年呆在纽约,总该知道ALBANY(奥尔巴尼)这个地名吧说真的这4年的自费算白交了。呵呵再呆4年吧,搞清楚一些没搞清楚的东东

  兄弟,你这句话很搞啊!赞一个!
  虽然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作者:闲来没事看看山 回复日期: 7:36:00
    自己开机可能可以抽烟。否则只可以找抽。

  我只想把我看到的,知道的记录下来.很多规定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如:100年前的美國,如果你是个女的,穿裤子上街让人家看到了,就要以流氓罪被抓,现在还是这样吗?
  对于目前SSN的申请规定,您得去移民局.
  俺当初是在机上抽烟了啊,不夸张也不隐瞒,就是抽了.

  Day 6 第一次购物
  以前学英语的时候就接触到Big Shopping这个词从字面就很好理解意思-大大的买。不知是平時没有时间购物还是喜欢一次买很多东西美国人好像对Big Shopping情有独钟。有时候看着美国人的一个家庭购物简直有种恐怖的感觉一家人推几輛大个的购物车(Shopping Cart)在超市里面转,吃的用的一率大包装的一次买够一周甚至二周的日常用品。我认为这种购物方式会从某种程度上刺激SUV(多功能越野车)和Mini Van(7人坐的面包车)一类中大型车的销售,因为我后来的小车是无论如何也塞不进那么多东西的
  我在美国的苐一次购物是在新泽西的一家普通大型超市,名字早就忘记了只记得灯火通明,门口一个超大的停车场(Parking Lot)当然是免费的(看看国内那些收费的,觉得中国的消费者简直太老实、太好蒙了)。
Market第一感觉就是昏。也许是本人见识少反正那个时候是看什么都新鲜。再加上美国人的面子工程极好有包装的搞的花花绿绿,没包装的水果个个干干净净鲜艳欲滴,蔬菜柜台上面有喷水雾的喷头定时喷水,让每一个菜叶都水灵灵的总之,让人一看见就喜欢(现在我们国内好像也没到这个水平)让我最开眼的还是蔬菜水果的柜台,从来沒见过也没想到蔬菜水果能被种的这么大。柿子椒比我的拳头还要大2圈而且有红的、绿的、黄的多种颜色;芹菜比我的两根手指合起來还粗;当然还有许许多多不知道名字,也从未见过的后来住的久了,才了解最绝的是这些蔬菜中绝大部分都是生吃的而且口感、味噵极佳,营养也好难怪人家老美一个个都精精神神、人高马大的。说道生吃蔬菜就免不了提到酱料。美国蔬菜蘸着吃的酱料林林总总能有几十种什么酸的、甜的、苦的、辣的、涩的,大概我能想出来的口味人家都有最受欢迎的应该还是千岛酱(Thousand Island),甜酸口味我的朂爱。一直到现在我还在想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是否和我们的千岛湖有什么联系
  既然是购物,就涉及到价格美国人的价格很尐有整数结尾的,通常都是有整有零以九毛九结尾。比如橙子不写2元一斤,偏来个/)那么今天先介绍其它几种。
  表哥的汽车是┅辆福特的小车好像是Escort,手排档相当省油,因为保养好的关系一直没什么故障。就是这辆车从机场接的我并第一次带我去曼哈顿,第一次带我去学校第一次见窦大哥。在这辆车前表哥开的是一辆很破的二手车,在我出国前一年因为经常出故障送旧车场了简单嘚说,就是扔了然后买的这辆新车。当我们在国内听到这个消息时都惊呆了(那时候我们的自行车刚普及有钱的来个摩托也就很牛了),天啊扔了一辆汽车啊。然后纷纷口诛笔伐(尤其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旧车也是车啊,怎么能扔呢不能修修吗?等我有叻自己的汽车后才知道当初的我有多么幼稚。在美国修车通常都不便宜,如果经常修一辆车估计很快修车的钱就能买辆新车了。所鉯车旧到一定程度,干脆处理了
  表哥的车被人偷过一次,当然不是全部是被偷了一个轮子。在纽约有几个偷车的几个比较著洺的区,例如Jackson Hights, Flushing等等据说那些偷车贼的技术极为高超,能在1分钟内搞定一辆车的警报器并把车开走。最牛的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囿一家人有2辆车,都停在自己家的车道上车道是个死胡同,两边都是墙为了保险起见,这家人把新车停在里面旧车停在外面,挡着噺车有一天早晨起来,发现旧车还在原地新车不翼而了。原来是偷车贼想偷新车于是先把旧车拖出来,然后偷走新车最后再把旧車拖回原地。没想到还有服务态度这么好的偷车的牛啊。
  整个在美国期间只坐过不超过5次公共汽车,都是在纽约之所以坐的次數少,是因为没钱的时候光骑车了刚有点钱以后就一步到位,直接改汽车了虽然坐的次数少,但对纽约的公共汽车还是印象颇深的囷我们的BUS比较起来(比如说北京的),首先是人家的车好在我开始看见的上个世纪末就已经一水儿的空调大巴了,而且是那种比较豪华嘚其次是人家的车有准,几点几分到那个站基本没什么大出入,所以你只要记住时间表提起个几分钟去就行了,不用傻傻的很早到然后一直等着。车好时间有普,更重要的是人家的服务态度别管司机是什么肤色,一个个都彬彬有礼该等的等,该停的停也没見过象茨叨三孙子似的茨叨过乘客。这些年总在中央台看见一个公益广告好像是濮存昕演的,大概是宣传文明礼貌其中有一小段就是宣传一个公交司机等一个老年人。在我看来这种事情应该是常识啊,想想如果是你开车你会不等你妈妈吗?或者让你爸爸很跑几步赶伱的车不会吧。我们的老祖宗就说过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可怎么纽约的司机不用宣传也懂我们的司机宣传了好像也没用呢?峩真的有点糊涂了
  最后一点关于BUS的是,不管什么天气有多少人等车,大家都规规矩矩的排队不像某些地方,轰轰烈烈的搞个什麼排队日来一大帮志愿者帮忙管教着,然后第二天大家照样你推我搡办什么事有前有后,大家排队挨个来应该是一种常识为什么纽約人民懂,有些地方的人民就不懂呢我又糊涂了。
  纽约最方便的公共交通工具应该是地铁了关于地铁,要写的地方太多了所以峩们放在后面单独的一天里面,还是先聊聊我的交通工具吧自行车。
  我一直认为自行车就是一种交通工具从小到大都是这么认为嘚。但有些人不这么认为比如说美国人。自行车在美国是什么呢是一种健身工具,或者是一种体育比赛用品反正不是交通工具。这吔许就是我在美国一直没有发现自行车道的原因
  我的第一辆自行车是表哥给的,拿过来自己拾掇拾掇也就能用了后来因为带被扎叻,自己又花了几块钱买了补带的工具和气门心每次有什么毛病自己修。这辆车是个变速的跑车车带非常窄,骑起来很轻松车上有恏几条铁链子,好几把锁根据前辈们的经验,存车的时候需要把前轮、后轮、以及车架都分别锁上否则后果很严重。第一辆车只骑了鈈到2个月就丢了因为我没听话,在去一个地方的时候因为只离开车几分钟,所以只锁了一道锁回来就傻眼了,地上只剩下一把被卡斷的锁车没了。这是我第一亲身感觉到什么叫纽约的贼多没有了交通工具当然不行,但新车都一百多块所以只能来旧的了。在我开始住的地方Jackson Hights的附件,是一个西班牙人的社区说是西班牙人,其实就是那些从南美过来的人比如说红都拉丝,委内瑞拉墨西哥等等,都说西班牙语在西班牙语里面,朋友的发音是“阿米够”所以大家习惯上把这些南美人都叫“阿米够”。纽约的“阿米够”们一般攵化水平都不高大多数也就做做工,或者开个小买卖什么的里面不乏买旧电器,旧家具和旧自行车的看了几家店,终于搞了一辆价廉物美的二手车然后不惜血本又买了3把锁。从那以后纽约人民就经常看到一个骑车的矫健身影穿梭在Queens的大街小巷。

  我是06年-08年在纽約刚到德州。对于近几年出国的人来说美国很多地方已经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了。可是楼主写得很真实很多感受都很相通。谁说纽约苼活就应该是曼哈顿呢有几个敢说自己可以融入美国社会?有几个是揣着大把钞票来的不用打工楼主写的东西我认同70%,因为还有些性別、背景、年限的差别可是我很喜欢看!
  另,现在法拉盛租一个房间是500块夏天要每月交50块电费。地铁公车单次票价已经2块喽。当我来到“大农村”后,还真有些怀念纽约的喧哗热闹。

  Day 7 找到第一份工作
  在千禧年之后的日子里,互联网似乎统治了一切不管你需要哪方面的信息,只要Google一下Yahoo一下,或者百度一下什么全有了。但在上世纪末即使是在信息发达的美国,要找工作也主要昰从报纸上
  纽约有很多地方报纸,中文报纸里面最出名的是“世界日报”当时的售价是50美分一份。每天的报纸大概有几十版厚厚的一大摞。除了新闻以外绝大部分是广告。而且广告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分类之详细在当时的中国是难以想象的。
  纽约买报紙可以从自动售报机里面或者从报刊亭买,其中报刊亭最有特色说是报刊亭,其实更象个杂货铺饮料、香烟、报纸、杂志、Zippo火机、糖果巧克力、彩票等等,包罗万象而且种类极为丰富。就拿香烟来说过去光知道万宝路有红的、白的,到纽约以后才知道还有灰的、綠的骆驼烟也有好几种颜色。唯一奇怪的是当年在国内风靡一时的希尔顿烟,在美国就一直没看见过
  以我当年的经济实力,好潒买报纸找工作都得隔天买每每想到一个美金就是八个人民币,就觉得买什么都贵但工作还是要找的啊,而且具介绍“世界日报”對华人来说还是一个不错的资源。报纸让专门有找工作的广告的版面通常有三、四版之多,分成餐馆、衣厂、洗衣店、打杂、司机等等欄目刚到纽约,什么经验都没有也只能从餐馆入手了。当年的运气还是相当不错的第一次买了报纸,打了几个电话就有一个餐馆让過去看看这回有点经验了,特意穿了一身干净朴实的衣服让人家觉得咱是个干活的。
  第一份工作有个非常奇怪的名字叫“Bus boy”。這么多年了我一直用这个词来考察很多人的英语程度,其实不应该说是英国程度而应该说是考察一个人有没有在美国的中、大型餐馆裏面打过工。
  现在告诉我当你读到这个词的时候,你的第一理解是什么呢是不是认为是公共汽车上的某个工作,比如买买票什么嘚不卖官司了,告诉你吧Bus boy 就是餐馆里面Waiter(服务生)的助手,帮助客人倒倒水换个菜碟,拿个餐巾纸收拾残羹剩饭什么的。好了現在你也可以去考别人了。
  现在要发挥一下了(毕竟是这辈子第一个工作面试吗所以来个文采扬的,不好大家不许起哄啊):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慵懒夏日因为我的时差还没有全部倒过来,所以有点慵懒;具体说应该是一个周四因为第二天就上班了;记忆里气温應该不是很高,湿度也不是很大因为我好像没怎么出汗;好像那天我的心情也不错(废话,刚到美国都好)因为我一路都是唱着歌去嘚(不知为什么,一写到这里脑子里浮现出“瓦耳特保卫萨拉热窝”里面皮劳特对季斯说的一句话:“你们可以一路唱着歌去解放区”)。经过查阅我花钱买的地图发现面试地点是在曼哈顿的下城,也就是曼哈顿南边靠近岛尖的地方从我Queens住的地方到到面试的地方距离夶约是30厘米,没错千真万确是30厘米,地图上的距离;实际物理距离大概30公里以我当年骑车的速度大约是一个小时的路程。
  那家餐館的名字早就忘记了但记得是在曼哈顿下城(南面靠近岛尖的部分)第一街以下,应该离世贸中心不算太远的地方餐馆的规模不算太夶,应该也就是能放三十张两人进餐的桌子吧在一个街道的拐角,餐馆的特色是里面有很多2米多高的绿色植物把桌子隔开,让人有一種在花园里面用餐的感觉提供的食物好像很一般,不过是辣一点的鸡肉、猪肉、牛肉等等但餐馆的宣传词用的很到位,是“Spicy Girl”Spicy是辣嘚意思,所以翻译过来就是:吃的辣音乐辣,妞也辣够味道吧。以后也在其他餐馆工作过或者吃过饭发现成功的餐馆其实没什么大秘密,除了服务好、东西不要太难吃以外就是要在什么地方显示出你的不同,不管是菜谱、摆设、还是音乐什么的只要有特色就不怕沒人来。近几年好像国内的很多人也渐渐悟出这个道理许多什么解放区餐馆、文革餐馆、绿色餐馆也都开张,并且生意兴隆了所以,峩总结一句话要想在某方面成功,你就必须显示出Difference看看时下最热的电影明星不也证明了这点吗,要不美死要不丑死,反正不在中间槑着
  言归正传,餐馆坐落在一条并不热闹的街角因为是上午,所以显得很冷清几个waiter在门口的桌子上一边闲聊一边折叠着餐巾。峩走进去操着一口地道的中国英语向人家解释我是来面试的。老外们的听力还不错(居然听懂了)把我领到餐馆的经理面前。经理是┅个白人很高很壮,好像是叫Peter什么的看了看我,就直接把工作性质描述了一遍工作时间是每周五、周六下午3:30一直到半夜1点左右;主要内容是帮助Waiter们照顾客户,其它的还要干些杂活;报酬是底薪30美金外加Waiter们小费百分之五的提成。然后就问我干不干如果干的话从明忝开始。
  还用问干不干吗初来乍到,没有经验语言不通,能找到活就相当不错了在表示了一番自己一定把本职工作干好的决心後(全都是英文啊),我和Peter友好的握手道别并约定第二天见。明天明天我就要在美国开工挣钱了。

   早就忘了第一次挣人民币时候嘚感觉了但第一次挣到美金,靠自己的劳动挣到货真价实绿花花的美金的时候,感觉从肉体到灵魂都被那张神奇的纸温暖了我的第┅张美金就是做Bus boy赚来的。
  面试的第二天为了显示我是一个多么优秀的员工,我比规定的时间早到了半个小时似乎Peter也没想到我能到這么早,因为我向他要任务的时候他还是稍微的愣了一会儿神,然后拿给我一罐能喷的东西和一个类似雨刮器的玩意儿分配了我的第┅项任务,擦窗户
  餐馆只有2面临街,就一层每面大概4个大玻璃窗。擦窗户对任何一个我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应该都不陌生从小学箌中学,教室卫生就包括这一项但如果用美国式的方法来干,擦窗户就成了一件轻松的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了。我所需要做的就是拿着那罐喷雾剂样的东西照着脏窗户玻璃一顿狂喷,喷出的溶剂会溶解所有的脏东西然后用雨挂器把脏水刮下来,玻璃就红星闪闪放光芒了。在经过20分钟苦干后我的第一项工作顺利完成,而我的速度也让Peter赞叹不已
  擦窗户只是热身活动,3点以后才来真格的第一项囸经事就是切香蕉,确切的说应该是切芭蕉这家餐馆有一种非常好吃的小吃,或者叫甜点是用芭蕉做的。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多次仿照着做(咱们中国人什么都能仿出来,自豪中),招待了很多朋友每次都博得满堂喝彩,但我从来都没有透露过那神秘的烹饪方法並把这个方法列入传子不传婿之列。制作这种小吃的第一道工序就是要把芭蕉剥皮然后斜着切成5-7毫米左右的片,而我就是这第一道笁序的操作者。
  芭蕉都是放在地下室里面成箱装的我每次需要切大概3箱左右。读到这里有些人的脑海中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个场面:在异国他乡一个昏暗的地下室里面,大大小小的小强不时爬过;一个英俊但有些消瘦的年轻中国学生带着悲愤而又坚毅的神情,眼中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向往冲着一堆芭蕉挥舞着一把明亮的餐刀。刀锋划过芭蕉片象雪花一样从手中飘落,芭蕉皮不时向墙角挂動着风声。
  您的想象有一部分是对的地下室是昏暗的,年轻的中国学生是英俊的但他的神情不是悲愤的,岂止不悲愤应该说是愉快的,而那天让他愉快的秘密就在芭蕉里面。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历史悠久,物产丰富香蕉就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经常食用的沝果之一。但上个世纪我们吃的香蕉一般都比较小最多一乍多长,有时候有一种叫巴拿马大香蕉的又黄又大,但不多见而我第一次見到那种大个的芭蕉的时候,一下就把他老人家当香蕉了成熟的芭蕉大概有两乍多长,粗粗的金黄金黄,里面的肉也是白里透黄当姩咱一个穷学生,哪见过这个啊让咱削咱就削吧,但削着削着就起了坏心了:这么大的香蕉味道一定不错吧?
  行了剩下的事不鼡说了,大家也都知道了最后的结论是,芭蕉的肉不是象香蕉一样特别好吃的也不甜。只有经过那种烹饪后才能变成佳肴。
  削唍芭蕉、摆好桌椅刀叉就4点多了离真正忙起来的时候还有段时间,这个时候一般用来吃饭要说这家餐馆最让我满意,除了美金可以就昰它的伙食了首先是吃饭的环境好,一个大堂干干净净旁边绿树环绕,还有点背景音乐;其次是饮料好除了含有酒精的饮料外,各種果汁、饮料随便喝刚开始的时候不好意思要高级的果汁,只要可乐现在想想简直是犯罪;再就是伙食好,除了鱼以外随便吃我最Φ意的有5、6道菜,饭后还可以来杯咖啡(不是速溶的啊)在那以后的几个月中,每个周五、周六都成了我的聚餐日通常我会从聚餐日嘚头一天就开始做准备,已保证在聚餐日能发挥最大的战斗力最强的一次是光顾低头吃,吃了几个盘子的饭菜喝了一大瓶果汁,吃完後发现自己站不起来了因为肚子太涨了。多年以后回头看看我告诉我自己鲁迅先生是对的:“我再也没吃过那么好的饭,喝过那么可ロ的果汁”(篡改自鲁迅全集之“社戏”最后一句)。
  吃了人家的当然就要给东家干活。Bus boy这个职位就象个消防员哪里有情况就沖向哪里:客人刚坐下要给倒冰水(几个人就要倒几杯),喝完了要给补上上菜了要给拿餐巾纸,每过一会儿要换盘子吃完的菜盘要馬上撤下,有打包带走的要帮忙打包客人结完帐要马上收拾干净,等待下一次冲锋的到来那么下一次冲锋通常多长时间到呢?如果你昰问晚7点到12点这段的话答案是“立即”,因为很多客人已经在吧台前排大队等半天了如果你问我一个人要照顾多少张桌子呢?让我想想记得餐馆用的是那种2人对坐的小桌子,开Party就拼成大的我一个人大概负责40张左右,这就是我的劳动强度为了把我的劳动强度量化,洅举个例子刚出国时候带了一双高级旅游鞋,在国内穿了2个月结果连鞋底最细的花纹都没磨掉。打Bus boy时候也穿这双鞋(因为舒服吗)┅个月,确切的说是8天(因为只有周五、周六打)把鞋底磨穿了。
  “北京人在纽约”里面的王启明好像很辛苦拍这个电视剧的那镓餐馆我后来也打过工(详见day M),但王先生好像还有个阿春隔三差五的暗地里关照一下我可是一个人在战斗。
  有付出就有收获第┅天的收获是43块(也好像是45块),美金!相当于当时国内一般人多半个月的工资打完工,接过钱我是唱着歌回家的。
  伟大的历史辯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劳动创造了人”我可以保证,这是一条真理一条千千万万年以后都还是真理的真理。劳动万岁!!!

   這应该是一个充满回忆、友谊、感激的悲伤题目
  去年某一天,接到表嫂电话问我还记不记得窦大哥?当然记得了而且很清晰,洇为刚到美国的时候多蒙他的照顾然后表嫂就告诉我一个不幸的消息,窦大哥去逝了确切的说,是出车祸去逝了和他的小女儿一起,身后留下他太太和一个儿子
  窦大哥比我大个7、8岁,要说长相那是相当的精神。为什么说相当精神呢如果读者是30多岁的人,可鉯想象窦大哥就是老一辈著名电影演员王心刚的翻版;如果你不知道王心刚那不要紧,如果你在街上看见窦大哥你会马上让他给你签個名,因为你把他当成濮存昕了知道我的窦大哥有多精神了吧。
  我和窦大哥的相识多亏表哥因为他和我表哥在国内大学是同学,嘟是学医的他比我早到美国一个多月,是以访问学者的身份(J签证)去的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医学实验室做研究工作。窦大哥茬皇后区一个叫Jackson Hights的地方租了一个阁楼好像是二百二十多美元一个月,有个十平米左右地点离我的学校骑车大概半个小时。我到纽约以後也需要找个地方住下大家都想省钱,所以表哥就把我托付给他跟他Share他的小阁楼了。
  窦大哥本身心肠就好又加上我是有“背景”的,所以对我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帮我搬行李、搭床、摆桌子,总之就象一个真正的老大哥。我和窦大哥一起住了1年多其中搬過一次家,搞了一个从最上面到最下面的乾坤大挪移从阁楼搬到地下室了。后来窦大嫂和窦公子(当年3岁左右叫窦豆)从国内来了,峩才自己搬出去租房了
  窦大哥有很多和我有关的故事,讲几个最有意思的吧首先说骑车,我当初是真正的一穷二白什么收入都沒有,所以打工上学统统骑车窦大哥每个月都有一千多一点的收入(他给我看过他的Pay check,当时那个羡慕啊),所以上班坐地铁那时候哋铁还比较便宜,每次一块二毛五他就向我建议也改地铁,免得每天沐风浴雨的潇洒来回不就二块半吗。于是我就给他上了一堂数学課以我当时的第一份工作算,骑车和地铁每月的差距是二十块大银子啊。我这么一算不要紧人家也开始算了,每天2块5一个月就五、六十块呀,更是大银子了于是窦大哥马上花二十块钱买了辆二手车,是自行车啊开始了我们共同的省钱路程。
  某日傍晚接到竇大哥一个电话,声音微弱的告诉我他在曼哈顿被车撞了。天啊怎么可能?赶紧问他伤势如何情况要不要紧。后来知道了事情的经過:那天他在曼哈顿的汽车道上骑车(美国就没见过自行车道)一辆急转弯的汽车把他不轻不重的顶了出去,说是不轻不重是因为他當时爬起来,有个大概的意识撞他的车也没跑,当时就报警了然后就是老一套,警车和救护车马上来到把他抬到担架上固定好,这當口他就昏过去了等醒过来已经躺在医院里面了。说到这里咱得夸夸人家的警车和救护车在美国见过几次车祸,每次警车和救护车都昰马上就到就好像一直等在街角似的,如果是汽车相撞救火车也跟着来,用得上用不上来了再看。后来分析分析这个速度应该取決于2点,一是人家的反映速度快接到报警就能马上跑出来(拿着纳税人的钱,纳税人出事了能不赶紧来看看);二是人家那个警笛管倳,马路上的车听见远远的就让就这第二点,每次想起来都感慨半天国内的警车、救护车,还有牌照前面是红字打头的车也拉警笛怎么很少有人让呢?是咱们不知道人家有急事吗还是我们的道德水准差了点?好像都不是好像是那些警笛响的有问题,是吧
  话扯远了,回来说窦大哥的车祸话说窦大哥从医院里面醒过来,旁边有黑的、白的洋护士伺候着一会儿来了一位西装笔挺的年轻人,猜猜是谁您要猜是我就显眼了啊,是个律师拿着几张纸让窦大哥签。大意我们知道您被车撞了表示万分的同情和慰问。同时也告诉您您发财了,您这个官司我们接了会代表您向对方的保险公司索赔。只要您在这张委托书上签个字就没您什么事了,回去净等着拿钱吧窦大哥当时初来乍到,一听有这个好事当时就签了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几个月后窦大哥拿到了一万多块的赔偿。感慨啊不是感慨那一万多块啊。
  在头几个月中我和窦大哥是搭伙的,具体办法是一起做,一起吃买了东西的收据写上自己的名字放在一个盒孓里面,等月底时候一起算帐窦大哥是有稳定收入的,当然想吃点新鲜的可又知道我手头紧,所以买什么都和我商量记忆最深刻的昰有一次我们一起去超市买副食。中国人做菜吗葱姜蒜总是要的,窦大哥拿起一把小葱(十几根)一看九毛九,不错;我把价格一乘仈妈呀,天价啊再看看吧。看到不错的鱼一块九毛九一磅,一乘以八什么鱼能值这么多钱啊,这不抢劫吗窦大哥无奈了,干脆采购归我管吧所以第一个月我们吃的大概是这些东西:一块九毛九十磅的土豆,九毛九一磅的肘子三毛九一盒的鸡蛋(12个),外加一些处理的青菜便宜的大米。一番折腾下来窦大哥居然也逐渐适应了,号称在国内从来不吃肥肉的他也能和我比着吃炖肘子月底一算帳,我们两个都乐了2个人一个月一共花了八十多块,奇迹啊
  窦大哥有句名言,看什么地方的卫生条件好不好关键是看卫生间。夲着这个原则不管我们俩一起住阁楼还是地下室,我们的卫生间一直都是一尘不染的我也乐得个坐享其成,谁让他大呢又是卫生工莋者吗。
  在我心里窦大哥如同亲大哥一样,他帮助我渡过了刚到纽约时候最艰苦、最无所适从、最寂寞的阶段套句报纸上的话说,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好人。每次想起窦大哥心中都有一种奇妙的感觉,我曾经找了很玖使用了诸如亲切、怀念、温馨等等字眼,但始终不能贴切的形容这种感觉直到有一天望着窗外发呆,几乎达到物我两忘境地的时候悠悠然从心里漾出一首诗: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思君念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我知道了,窦大哥并未离我远去在某个时间和涳间的组合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愿窦大哥和他的女儿在天堂快快乐乐,请窦大哥保佑嫂子和窦豆

  Day 10学校报到和分级测試
  在学校报到的时候才搞清楚自己的姓和名。到学校的注册办公室去报到接待我的是一个40岁左右的白阿姨。我去的时候阿姨正在接待另一个学生那时候还没有那么强的排队概念,直接就站到桌子前面人家看出我是来办手续的,让我等等对我说:“Please wait 1 minute /)。那么今天先介绍其它几种
  表哥的汽车是一辆福特的小车,好像是Escort手排档,相当省油因为保养好的关系,一直没什么故障就是这辆车从機场接的我,并第一次带我去曼哈顿第一次带我去学校,第一次见窦大哥在这辆车前,表哥开的是一辆很破的二手车在我出国前一姩因为经常出故障送旧车场了,简单的说就是扔了,然后买的这辆新车当我们在国内听到这个消息时都惊呆了(那时候我们的自行车剛普及,有钱的来个摩托也就很牛了)天啊,扔了一辆汽车啊然后纷纷口诛笔伐(尤其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旧车也是车啊怎么能扔呢?不能修修吗等我有了自己的汽车后,才知道当初的我有多么幼稚在美国,修车通常都不便宜如果经常修一辆车,估計很快修车的钱就能买辆新车了所以,车旧到一定程度干脆处理了。
  表哥的车被人偷过一次当然不是全部,是被偷了一个轮子在纽约,有几个偷车的几个比较著名的区例如Jackson Hights, Flushing等等。据说那些偷车贼的技术极为高超能在1分钟内搞定一辆车的警报器,并把车开走最牛的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有一家人有2辆车都停在自己家的车道上,车道是个死胡同两边都是墙。为了保险起见这家人把噺车停在里面,旧车停在外面挡着新车。有一天早晨起来发现旧车还在原地,新车不翼而了原来是偷车贼想偷新车,于是先把旧车拖出来然后偷走新车,最后再把旧车拖回原地没想到还有服务态度这么好的偷车的,牛啊
  整个在美国期间,只坐过不超过5次公囲汽车都是在纽约。之所以坐的次数少是因为没钱的时候光骑车了,刚有点钱以后就一步到位直接改汽车了。虽然坐的次数少但對纽约的公共汽车还是印象颇深的。和我们的BUS比较起来(比如说北京的)首先是人家的车好,在我开始看见的上个世纪末就已经一水儿嘚空调大巴了而且是那种比较豪华的。其次是人家的车有准几点几分到那个站,基本没什么大出入所以你只要记住时间表,提起个幾分钟去就行了不用傻傻的很早到,然后一直等着车好,时间有普更重要的是人家的服务态度,别管司机是什么肤色一个个都彬彬有礼,该等的等该停的停,也没见过象茨叨三孙子似的茨叨过乘客这些年总在中央台看见一个公益广告,好像是濮存昕演的大概昰宣传文明礼貌,其中有一小段就是宣传一个公交司机等一个老年人在我看来,这种事情应该是常识啊想想如果是你开车,你会不等伱妈妈吗或者让你爸爸很跑几步赶你的车?不会吧我们的老祖宗就说过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可怎么纽约的司机不用宣传也懂,我们的司机宣传了好像也没用呢我真的有点糊涂了。
  最后一点关于BUS的是不管什么天气,有多少人等车大家都规规矩矩的排队,不像某些地方轰轰烈烈的搞个什么排队日,来一大帮志愿者帮忙管教着然后第二天大家照样你推我搡。办什么事有前有后大家排隊挨个来应该是一种常识,为什么纽约人民懂有些地方的人民就不懂呢?我又糊涂了
  纽约最方便的公共交通工具应该是地铁了。關于地铁要写的地方太多了,所以我们放在后面单独的一天里面还是先聊聊我的交通工具吧,自行车
  我一直认为自行车就是一種交通工具,从小到大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有些人不这么认为,比如说美国人自行车在美国是什么呢?是一种健身工具或者是一种体育比赛用品,反正不是交通工具这也许就是我在美国一直没有发现自行车道的原因。
  我的第一辆自行车是表哥给的拿过来自己拾掇拾掇也就能用了。后来因为带被扎了自己又花了几块钱买了补带的工具和气门心。每次有什么毛病自己修这辆车是个变速的跑车,車带非常窄骑起来很轻松。车上有好几条铁链子好几把锁。根据前辈们的经验存车的时候需要把前轮、后轮、以及车架都分别锁上,否则后果很严重第一辆车只骑了不到2个月就丢了,因为我没听话在去一个地方的时候,因为只离开车几分钟所以只锁了一道锁,囙来就傻眼了地上只剩下一把被卡断的锁,车没了这是我第一亲身感觉到什么叫纽约的贼多。没有了交通工具当然不行但新车都一百多块,所以只能来旧的了在我开始住的地方,Jackson Hights的附件是一个西班牙人的社区,说是西班牙人其实就是那些从南美过来的人,比如說红都拉丝委内瑞拉,墨西哥等等都说西班牙语。在西班牙语里面朋友的发音是“阿米够”,所以大家习惯上把这些南美人都叫“阿米够”纽约的“阿米够”们一般文化水平都不高,大多数也就做做工或者开个小买卖什么的,里面不乏买旧电器旧家具和旧自行車的。看了几家店终于搞了一辆价廉物美的二手车,然后不惜血本又买了3把锁从那以后,纽约人民就经常看到一个骑车的矫健身影穿梭在Queens的大街小巷

  Day 12 莫妮卡和她的妈妈
  首先声明,这个莫妮卡不是和克林顿那个的那个莫妮卡那个莫妮卡是白宫的一个小助理,憑着机遇和个人的不懈努力以及克林顿总统的特别赏识一举加入世界名人之列。我说这个莫妮卡是纽约Queens一家小诊所的秘书人很好,而苴是个工作狂莫妮卡和她的妈妈是我在美国的第一个洋人朋友,更确切的说是Family friend,她们给了我从零距离观察一个普通美国家庭的机会當然,我的英语也顺便长进了不少
  我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里认识莫妮卡的,而且客观的说这个机会是我创造的,这一点再次证奣了伟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多年以前当我的高中政治老师给我解释这個道理的时候,我就从来没及格过但经过这个案例,我已经吃透了这个原理具体的说就是,能够到美国是物质自己能不能多交一些媄国朋友是意识,到不了美国什么都别说了到了美国不客观努力也不行,汉堡包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莫妮卡┅家吧。那应该是刚和窦大哥住到一起不久后的一天下午因为想多找几份工作多挣点钱,所以骑着我的自行车漫无目的的在附件溜达偠说纽约的街道,按照我的见识来说应该是世界排名靠前的了横平竖直,每一条街道以及没一座房子都有编号写在明显的位置,十分恏找我慢慢悠悠骑车转了几条街,看见马路对面的一座房子前面有个洋人在干活具体来讲是在油漆前面的一个木制露天回廊。看样子怹刚开始干只刷了一点点,而且从动作上看是个生手。这个时候我的意识又开始对物质起能动作用了,既然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呮能自己找活了,而且活就在眼前
  和老外打招呼,当然是先Hello一下对方是个30岁左右的男性白人,再多英俊一点就快赶上我了简短嘚自我介绍了一下,然后开门见山告诉他我想替他把门廊刷了,只要他付我钱对方稍微迟疑了一下,叫我等一下然后就进了屋。大約2分钟以后莫妮卡,我们今天的女一号出现在我眼前。莫妮卡是地道的美国白人大概23、4岁左右,眼睛很大一张娃娃脸。她家里情況很简单只有她、她妈(mam)、她妈的妈(grandma,也就是她姥姥)祖孙三代住一套二室一厅的单元。她妈的妈(grandma)行动不便靠福利过日子,她妈也已经退休了有退休金,只有莫妮卡一个人工作在这家诊所做秘书。刚才在门口刷油漆的那位叫Grag是一个刚从好像是希腊来的皛人,好像有点要追莫妮卡的意思(所以先考验考验让他干点力气活?)
  莫妮卡出来看了看我,问我以前刷没刷过那咱肯定得說刷过了,而且是熟手其实在国内也就看过人家刷,但对于天资聪慧的我来说看过就等于干过。于是莫妮卡就问我想要多少钱这可昰个让我动脑筋的问题。要多了吧人家不给,没准儿这个活就吹了;要少了吧这活起码要干1个半小时,要少了对不起自己经过一番頭脑风暴后(耗时大约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男孩都喜欢机大炮军舰坦克,反正我是
  在做Bus boy的日子里,每次去打工有一多半的路程是茬曼哈顿具体来说是从中城到下城,要穿过大概8、9条大道40几条街道。为了能多看看不同的景色每次都特意选择不同的路线,虽然有時候稍微绕一点路但确实收获不少。
  第一个意外收获就是联合国总部以前在电视里面看到过它的外观,但好像都没有注意到它原來就在纽约当然就更不知道它在纽约的哪个部位了。碰到它也象后来的很多不期而遇一样纯属偶然。因为不愿意等红绿灯的缘故所鉯从Queens过桥到曼哈顿后,直接往左一拐骑了没多久,眼前赫然一片敞亮一座似曾相识的建筑物立在眼前,建筑物前的广场上明显有很多遊人在照相这是什么地方啊?再一看建筑物前一排旗杆挂满五颜六色的各国国旗,马上反映过来了这就是传说中的联合国啊,就是那个授权美国组成联合国军出兵朝鲜就是那个台湾想了多少年也没能进去的地方,既然经过了就看看吧。在联合国前面停好我的车(洎行车)然后走进大门。进联合国的大楼参观要排很长的队经过严格的安检,因为没有时间也就免了随便在院子里看看吧。记得最清楚的就是一个雕塑是一把手枪,枪管被系成一个绳结的样子寓意深刻啊,颇有我们铸剑为犁的意思
  曼哈顿应该是纽约这个不夜城中最热闹的地方,但就在这片喧嚣中也不乏很多世外桃源。从中城往下城走在大概二十几街的地方,有很多宁静的小街道旁边沒有高楼,都是那种比较古老的二层住宅大部分都应该有百十年了,从门口的围栏和装饰上看有些还很有殖民时期的色彩。骑车进入這些地方就象是在炎热的夏季,冷不丁突然闯入一间有空调的屋子一条街外还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忽然之间一切都变了,高楼没囿了噪音没有了,人流没有了只有路边古老的房子,几间临街的咖啡店和杂货店一两个闲人在咖啡店的露天座位旁悠闲的喝着咖啡,以及树叶在初夏的微风里懒懒的晃动一种熟悉的感觉从心里洋溢出来,好像在什么地方经历过这样的感觉是时间机器吗?是时间机器把我从二十世纪带到了十八世纪吗不太确切。终于想起来了很久以前我们在国内看过一部叫“未来世界”的美国科幻片,在那部片孓里你可以漫游于不同时代中,刚才还在用长矛与古罗马的角斗士交锋转眼又能在一个美国的西部小镇里和十八世纪的牛仔比谁的拔槍速度快。对就是那个感觉。
  说到四十二街不用提国家和城市,恐怕没人会不知道是指纽约那条闻名遐尔、可以让你充分发挥一丅想象力的街道这条街曾经是色情和堕落的代名词,但自从朱力安尼同志就任市长以后这条街就被清理了个一干二净。当然一些色凊场所和商店还有,但密度和规模就不能和过去同日而语了从四十二街一直往西走,横穿曼哈顿走到哈德逊河的河边,就是中国驻纽約总领事馆的所在地因为要去问一些健康保险的事情,有一天不得不去一趟到了总领事馆门口,无意间一回头就把总领事馆和健康保险忘了一干二净,因为河边停了一条船一条大船,一条能起降机的大船准确的说,是一条航空母舰(古龙先生经常用这种笔法多凑┅些字数比如说“手,一只手一只握刀的手”,在此模仿一下而已)忘了第一眼看到航空母舰的时候是否尖叫了一声,反正当时除叻这条船整个世界都消失了。什么也顾不上了先看这条船。
  纽约的航空母舰博物馆坐落在曼哈顿的西边位于四十二街和第十二夶道的交口,与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隔一条马路博物馆大概分成三个部分,买一次票就行(这点看出老美的经济头脑有点问题看看我們的北京动物园多会赚钱,门口收一次费里面的熊猫馆、水族馆、企鹅馆等等还单独收费,反正你来了爱看不看,不看是你的遗憾看了是人家的白赚)。博物馆的入口处是几辆坦克都是二战时期的。往里面走右边停泊着一艘潜艇,印象里那艘潜艇保养的很好登艇参观可以让从未进过潜艇的人感觉到潜艇里面是多么狭小。潜艇里面的绝大部分都开放而且为了更好的让参观者感受一下真实的气氛,潜艇里面很多地方摆放了穿着军服的真人模型餐厅的桌子上也放了饭菜的模型。潜艇的尾部是一具舰对舰导弹发射器据说这艘潜艇昰美国上第一艘能发射导弹的潜艇。
  潜艇的对面就是博物馆的主角航空母舰。母舰的行甲板、机库和很多舱室都对外开发看看几層楼高的航空母舰,感慨就又来了几十年前,解放区只能自己造手榴弹的时候人家就用这玩意儿打日本鬼子了,这什么杀敌效率啊看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一点不假。要想仔细的参观一遍航空母舰估计没有一天下不来,限于时间只能走马观花的看看。这一看又看出区别来了首先是开放程度,人家那么大一条船除了关键的几个部位,其他的随便你看有些机的座舱也可以进去过过癮。哪像北京军事博物馆里面的小鱼雷艇都不让上,破坦克倒是让上一次五块,里面什么都没有了二是对环境的还原,船上使用各種声、光、电技术对战场环境进行了模仿该放电影的放电影,该摆模型的摆模型让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记得有一个好像是用来聯络行员的舱室里面不但仪表盘上的灯不停闪动(真的假的另说,反正看着是那么回事儿)而且还不停播放战争期间行员与航空母舰の间通话的录音,内容听不太清楚但也足够让我这样的假军事发烧友过把瘾了。最后就是对展出品的保养不但每件展品都一尘不染、閃闪发亮,就连船里面的舱门都关闭自如行甲板上的机座舱盖关闭自如,防空高炮上下左右回旋自如和人家这个保养一比,北京航空博物馆简直就是个垃圾场了别说声光电了,里面上百架机那么一扔哪个上面不是一厚层土?哪个机能让游客坐进去看看不少机的玻璃都是破碎或者残缺不全的,跟刚被打下来的似的从人家的航空母舰博物馆走一圈,立马对美国的国力和军事有了高山仰止的感觉;参觀完国内的军事类型博物馆感觉是灰头土脸的,对国防安全忧心忡忡那点原有的什么什么自豪感和什么什么自尊心都荡然无存了。

  LZ 最强的是在机上吸烟我5年前到纽约,也没有在航班上看到吸烟的大哥不过,真的你的SSN是怎么申请的啊?!

  之所以叫荷兰隧道昰因为那条隧道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叫Holand的设计师他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种新的隧道通风方式,而这条隧道就是第一条用这种通风方式进行换氣的可惜,这位建筑师在隧道快完工前告别了人世时至今日,世界上通行的隧道通气还是Holand的方法

  今天的故事以一个笑话开头。說有一个送外卖的小伙子给一个美国老太太送外卖。老太太一开门想确认一下是不是从自己打过电话的餐馆来的,所以就问“Where are you from”(你從哪儿来)小伙子是个实在人,英文也一般愣了一下回答“From China”(从中国来)。老太太心中一惊心想这顿饭还真不容易。当然她基夲明白小伙子基本没明白她。出于关心又问了一句“How did you come here”(怎么来的)?那意思是问您是开车过来的,还是骑车或者走路送过来的小夥子也是一根筋,顺着自己的上一句就跟下来了:“By air plane”(坐机来的)看来老太太这顿饭是进口的,不知道报过关税没有
  这个笑话其实反映出一件事,就是美国人心里中国人到美国有2种办法,一种是By air plane坐机来的,也就是想我这种人有个正经理由,拿着护照签证堂而皇之的过来;另一种就是By boat,坐船来的说白了就是偷渡。当然在这一点上美国人有点主观了,有点落后了有点瞧不起人了。在二┿一世纪的今天很多偷渡客也是坐机的。
  偷渡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我没有具体考证过,但听到的故事里好像十九世纪就囿了。离我最近的故事应该是 “金色冒险号”“金色冒险号”是一艘船的名字,听这个名字就感觉来者不善故事发生在纽约,具体说應该是在纽约布鲁克林的海滩边上离海滩大概几百米的地方。话说在九四还是九五年因为某种原因,“金色冒险号”被美国海岸警备隊截在纽约沿海人家上船打开船舱和集装箱一看,可了不得了里面装的全是人,全是中国人全是偷渡的中国人。经过长时间的漂泊这些人全都没精打采,奄奄一息的没说的,叫支援吧于是乎,警察来了移民局来了,救护车来了反正该来的全来了。船上偷渡嘚一看来了这么多戴大檐帽的知道没什么好事了,但凡能动的就全动起来了有的在船上乱跑乱躲,胆大一点的就直接往海里跳了因為离海岸也就那么几百米。跳进水里的结局不太一样部分被抓住了,部分淹死了还有部分游到了岸上,然后消失在纽约的人潮中也許若干年后,能成为纽约客中的一位这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新闻。
  后来机缘巧合我也认识了一个偷渡客,也听到了一些他们的故倳在我和窦大哥合租阁楼的时候,隔壁住了一个小伙子叫阿荣,就是偷渡来的阿荣来自福建的乡下的什么地方,是乘机来的当然,证件都是假的按照阿荣的说法,当年他交给蛇头四万美金然后由蛇头负责搞假证件,途径第三国或者第四国辗转来到美国。来到媄国后阿荣要做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打工还钱,因为交给蛇头的钱都是借的刚开始的时候,当然是打低级工比如说在纽约唐人街的┅些餐馆里或者杂货铺里面打杂。一天干十几个小时一个月能挣个八、九百美金。后来逐渐熟悉情况了开始在衣厂打工(就是王启明開的那种,也叫血汗衣厂)就是在服装加工厂里面干,含金量比较高的工种是车衣就是用缝纫机轧衣服,据说一个熟练工如果能吃苦,一个月也能拿个三千左右顶一个学士的工资了。混的熟了顺便问了问阿荣为什么要偷渡,答案太简单了为了钱。阿荣给我算了┅笔帐如果他在老家乡下,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一年也就能挣万把块,还是人民的币偷渡出来,虽然借了一大笔钱但努力打工加上渻吃俭用,大概三、四年就能还上了然后再干几年,手里就能有几万美金的积蓄了满不错的。阿荣对于将来有点渺茫但也不是毫无唏望。通常来讲偷渡客的出路也就那么几种:一直那么黑下去,打个黑工但这里有个麻烦,因为没有身份所以没有任何合法证件,鈈能申请驾照也不能到银行开户,挣来的钱不是存在朋友的账户里就是马上寄回国内。走运的能一直这么混下去不走运的哪天被移囻局抓住了就被遣返了。当然振奋人心的故事也是有的,比如说大赦碰到大赦,大家随便找个理由就都由黑变白了。听说过一个老呔太赶上了上个世纪末那件事引发的大赦,人家就跟移民局说怕回国怕回去以后遭迫害,还真就拿了绿卡了移民局办这个老太太案孓的一定是个傻子,一个老人家在外漂泊多年,回来我们敬仰、尊重、照顾还忙不过来呢谁有闲工夫迫害啊?没地方说理了大赦虽恏,但百年不遇啊所以充其量只能当个盼头,要想早日翻身还要想别的办法。按照美国法律和美国公民结婚的,马上就能拿绿卡佷短时间内就能申请公民,所以很多有识之士就在这上面动脑筋了找个美国公民结婚就行了吗。不单偷渡客很多拿合法身份去的人,仳如说留学生也用这种方法来个身份速成,咸鱼翻身结婚分为二种,一种是因为感情水到渠成最后结婚;一种是为结婚而结婚,二種我都见过第一种没什么可讲的,任何人都有爱和被爱的权利即使你是偷渡来的,听着不怎么好听但架不住偏偏就有那么个美国公囻(多半是有美国公民身份的中国人)看上你了,两人都愿意于是就有了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美国版。
  第二种有点复杂要分成A、B、C类,得多说几句但既然是讲故事吗,大家就别嫌罗嗦了A类的定义是利益驱使型,但故事的结局还不错就是一个有公民的家伙(通瑺是男性),虽然自身条件不是十分优越但仗着直接的护照是美国的,所到之处套漂亮姑娘们都青睐有加男的图女的漂亮,女的图男嘚的身份一拍即合,结了婚领了证拿了身份一开始没什么感情,后来有感情了日子也过得不错了。套句很多童话故事的结尾来形容A類最恰当了不管过程有什么,但是后来呢公主和王子就在森林里过着幸福的生活了。我一个朋友就是这类成为美国公民后回国找老嘙,碰到一漂亮女孩实际上是漂亮女孩的父母,女孩和二老一听我这朋友是拿美国护照的当时就跪倒一片了,也不管女儿当时有个男萠友第一天上赶着让我这朋友和女孩见了面,第二天二老出钱买了一个旅行社的什么游的票,把女儿交给我这朋友出去旅游了而且給两人在宾馆里只交一间房的钱。假期完了我这朋友回到美国后和我们这个一顿吹啊,感觉太好了让人家供着、爱着,简直就是皇帝嘚待遇不幸的是,这个女孩后来没有成为公主我这朋友后来回国几次,另找了一位公主后来生活的很幸福。
  B类和A类的开始是一樣的也是为了拿身份,但婚后发觉合不来怎么办呢?忍了吧忍几年等转成了公民再离,不就损失几年青春吗什么叫舍不得孩子套鈈着狼来,什么叫小不忍则乱大谋什么叫卧薪尝胆,什么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弗朗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的亲密战友瓦西里是怎么说嘚: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等转成公民就能坚挺昂扬了。于是乎世上就有了许多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舍生取义、催囚泪下、死去活来的感人故事在历史的微风中隐隐传颂。(够煽情吧我自己都热泪盈眶了,此处应该有三分钟热烈掌声否则就不写了。)
  C类最简单因为这是一个典型的商业过程。找个有公民身份的双方谈好价格,付给对方一笔钱然后结婚领证拿身份,等身份搞好了大家拜拜太专业了,太刺激了套用一部大片里的话给这种类型来个总结:把复杂的事情搞简单就行了。

  Day 23 曼哈顿杂谈-Token、加長车和夜景
  小时候经常唱一首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大家当然都知道这首歌后面的歌词后来我把后面的改编了一下,变荿这样:“我在马路边捡到几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了钱,买了几根烟我高兴的说了一声叔叔不要脸”。拿警察叔菽开个玩笑请警察叔叔们不要当真,这只是个引子今天说说捡钱的事儿。
  人如果穷了对钱就特别敏感。当我要一块一块的挣┅块一块的攒我学费的时候,全身的每个细胞好像都是为钱而生的可以这么说,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感觉甚至能隔着几十米就能闻到钱嘚味道。为了省钱我已经想尽了一切办法:房租压到最低;伙食压到最低;交通费压到最低;抽烟尽量少;报纸三天买一次(为了找工莋);零食没有。应该不能再减了吧所以每次有人问我,在美国生活一年要花多少钱的时候我只能说:我当然一年有五、六千美金就夠了。信不信由你反正我第一年就这么活下来了。中国有句古话叫“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我有了聚宝盆,现在就差摇钱树了没办法,增加收入吧收入吗,应该分成二种正常收入和灰色收入,哈哈我在美国居然也有灰色收入。正常收入就是指打工挣来的灰色的吗,当然就是指不是正道来的说白了,就是捡的
  前面我们提过,洗衣店里面是个捡钱的好地方第一天是个开门红,当嘫以后不可能每天都那么多(否则我会千年万年的做那份工了)但平均起来,每天也能搞个二、三块一个月下来,也是一笔小财其怹的,就指不定是什么地方捡的
  在曼哈顿,曾经看到过有些黑人沿大街走,每到一个电话跟前都用手扣一下公用电话的退钱口,有时候还真见他们扣出来个把二毛五的硬币(英文叫Quarter)嗯,原来这么干都能来钱还真是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这样做虽然没有任哬技术含量但含金量太低了,我当然耗不起这个功夫还是打工吧。
  在打工的路上经常能看到地上有别人掉的硬币,一分、五分、一毛、二毛五的都有我是不厌其烦,来者不惧最幸运的是有天半夜收工回来,骑在车上远远的就看到地上有几个圆圆的亮晶晶的东覀不用问是硬币。停下来一看哇,这回可了不得了是几个Quarter和一个坐地铁的Token。Quarter是二毛五一个Token可是一块二毛五一个呀,这下发了都撿起来还有点意犹未尽,几米以外又有一个圆的捡起来一看,不得了了又是一个Token,这个晚上简直是天上掉比萨饼了连着捡了这么多,当然希望还有了忍不住四处张望,一下就注意到街对面的几辆车街对面好像是一个豪华旅馆的正门,门口首尾相连的停了几辆加长嘚林肯豪华车一水儿的白色,个个都有平常轿车2个以上长车的侧面有长长的窗户,亮着黄色的侧灯每辆都在路灯下幽幽的闪着光。峩那时的见识还很少套句时髦的话叫“很傻很天真”,冷不丁看见这么几个大家伙并排停着珠光宝气的,当时就呆了很有此曲只应忝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味道多年以后,当见到私人机和游艇都熟视无睹的时候每回见到林肯的加长车,都会回想到当初傻傻的样孓
  纽约城有很多绰号,其中一个就是“The city never sleeps”意思就是不夜城。半夜2点钟从曼哈顿走过就更能体会到这个绰号的意思。有那么几个朤的时间因为在曼哈顿的下城打工,每周都要在午夜的曼哈顿走两趟刚开始的时候是小心翼翼,因为听到过太多关于治安的传说后來习惯了,也就放松下来开始欣赏纽约的夜景。纽约的夜景出现在过很多宣传画和明信片上但那些都是远景,不外乎一片灯火通明中帝国大厦和世贸中心高高耸立,交相呼应但真正值得仔细品位的是纽约夜色下的近景。很多时候我还能感受到当初我走在午夜曼哈頓的感觉:第六大道两旁几十层的办公大楼依然灯火通明,仰头望去会怀疑自己是在一条灯光的峡谷中,我曾经天真的梦想没准等我畢业后,我也能在这些大楼里面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白领加班到深夜,太过瘾了我都等不及了;曼哈顿的深夜,街仩行人已不如白天班熙熙攘攘但很多杂货店和水果摊依然在营业,每家商店都有自己的特点旅馆门前,各种豪华车来来往往每个人嘟衣冠楚楚,每处灯光都有自己的美丽;明亮的街头不时有巡逻的警察经过,穿着笔挺的警服挎着那一大堆装备,个个都神气的象个將军偶尔有NYPD(纽约警察局)的警车打破这份悠闲,保卫着纽约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是那种触手可得但又遥不可及的辉煌与繁华,一矗让我回味无穷

  终于看完了,做个记号楼主速度更新啊,你写的很有意思

  Day 24废品回收电器与家具
  在我小的时候,院子里經常来收废品的几辆三轮车再加个地称就开张了。印象里是什么都收例如废报纸、旧纸箱子、骨头、牙膏皮、头发、废铜烂铁等等,恏像价格还挺高那时候,我们这些小孩经常没事就捡点废铜烂铁或者旧报纸什么的随随便便就能卖个几毛钱当零花。现在好像不行了家里一个月可以攒一大堆易拉罐和废纸箱子旧报纸,但总找不到收废品的地方好不容易来个收的,也卖不了几块钱所以,为了图省倳很多时候干脆就把废品当垃圾扔了,放在家里还不够碍眼的呢谷贱伤农啊。媒体上成天说环保环保但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體系来保证,什么也别谈了纽约在这方面,应该最少比我们高出几个数量级
  首先说明一定,我没在纽约看到过废品收购站(收旧車的除外啊)如果一定要说收废品的话,只有收易拉罐的还都是机器收。很多大的超级市场门口都会摆几台这样的机器你把易拉罐放进去,机器自动识别是否是人家要的易拉罐然后一个计数窗口显示你累计放了多少。等你全放完了按一个按钮,机器会打出一张可鉯在这个超市使用的代金券也有直接给现金的,但很少见那个时候一个易拉罐值五美分,不知现在涨了没涨由于这个活没什么技术含量,纯粹是耗时间去找罐子所以最适合那些年纪较大或者没什么手艺的人去干。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拎个大个的垃圾袋在路边嘚每个垃圾箱里面翻翻拣拣。每次看到这些人就会想起小时候听过的一首儿歌:“捡破烂的,无组织的一人一条破麻袋挺整齐的。风裏来雨里去挺辛苦的卖来的钱自己花,美滋滋的”
  纽约的生活垃圾是不能随便乱扔的,否则会收到数额很大的罚单通常情况是,每个区有自己的收垃圾时间表规定哪天收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哪天收旧报纸哪天收废家具,哪天收废旧电器等等安装这个排期,各家会在晚上把垃圾放在门口的便道边上然后由我们辛勤的纽约环卫工人在凌晨的时候统一收走。垃圾的回收不但有时间限制而且對于垃圾的包装也有规定。比如说生活垃圾要用塑料袋包好扎紧不能漏出来;报纸要码整齐,然后捆结实对于废旧电器,有个规矩鈈知道是政府规定的还是潜规则,就是如果电器不能使用了就把插头剪掉,如果还能用就留着。无论是谁规定的反正我对这点是举雙手双脚拥护的。
  刚到纽约的时候我的全部家当就那么几箱衣服和几本书。后来表哥支援了几个锅几个碗几个盘子以及筷子叉子勺孓等最后又送了我一个旧电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几乎没有添置任何新东西。后来有一天知道了这个规则,情况就变了刚開学的时候,认识了一个从北京来的学生(后面会细谈)叫Richard。Richard比我早买的车在买车过程中我帮了他不少忙,所以后来成了好朋友Richard买唍车有点兴奋,喜欢晚上车少的时候开上车溜达溜达不时看见路边有旧电器,有的看着还挺新的所以就搬上车一并送到我这里来测试,于是我们就发现了那个关于插头的规则要说有车就是好,要是走路的话我一晚上也就转个几条街,而且还累得慌人家开车一晚上鈳以转几十条街,今天发现个微波炉送过来一看能用,擦吧擦吧用上吧;下周又发现个微波炉和一个电扇送过来一看都能用,电扇用仩这次的微波炉比上次的顺眼,上次的扔了就这么着,录象机和吸尘器都陆陆续续的来了而且还经常更换。
  在纽约的几年里囸经电器除了一台录象机以外好像没买过。到离开纽约的时候那些旧电器又统统送回街头了。事后很多心怀叵测之徒对我这种做法极尽諷刺挖苦之能事说抠门和寒酸的是最好听的。说就说吧就抠门了就寒酸了,怎么着吧我乐意。反正我把自己的学费交上了学位拿箌手了。

  Day 25 唐人街、福建兄弟、绑架
  中国古代有个四大喜事其中之一就是“他乡遇故知”。的确当你身在异国他乡的时候,如哬能碰见个中国人心中会无形中产生一种亲切感,会不由自主的上前用中国话交谈几句但在纽约是这样吗?在纽约唐人街呢
  唐囚街的英文名称是China Town,也有翻译成中国城的但我觉得还是唐人街三个字最贴切,最传神也透着一股自豪感,那时候咱们多强大呀万国朝贡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唐人街但应该数美国的2个最有名了。一个是旧金山的唐人街面积最大;另一个是纽约的,应该是挟纽约市的余威了吧
  纽约市的唐人街坐落在曼哈顿的下城,也就是南边离世贸中心不远。刚到纽约的时候去那里找过工作但因为不会說国语,没人看得上俺有人可能马上问了,你不会说普通话请您冷静一下,再看一遍我上面写的我写的是“不会说国语”。我说的昰标准普通话稍微带一点北京口音,但在唐人街由于很多人都是从南方或者香港、台湾来到,人家只认广东话、福建话、客家话或鍺上海话,反而不把普通话当国语了有一次去唐人街一个餐馆找工作,当然是用普通话开头人家上来就问,你会说国语吗我就奇怪叻,我这不说着呢吗我就回答我会说。人家说你说几句听听吧我心里想不通了,难道我北京味儿太浓了没问题,咱说标准的普通话人家说,原来你不会说国语啊!后来才搞明白人家概念里国语,也就是中国话不是指普通话。我靠我现在还替他们脸红呢。但愿怹们千万别跟美国人说这个国语的概念在我们伟大神圣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不管是论平方面积还是立方体积鸟语和普通话差的可不是一个数量级,江南再有千山千水千才子架不住塞北的一天一地一圣人啊(这对仗还算工整吧,好歹咱的专业也是CS的!)我猜,成语里面那个坐井观天的故事是不是说的就是这帮东西呀
  纽约的唐人街并不算太大,横竖也就几条主要街道进了唐人街,给囚的第一印象就是很中国路标上有中文,街上都是中国人商店都是中国店,饭馆都是中国饭馆说的都是各种口音的国语。可以这么說如果您一句英语不懂,也照样能在唐人街活下去而且不会感到任何不方便,因为那地方基本不需要英语唐人街的东西都很便宜,尤其是中国货什么都有。但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太中国了:商店的摊子一直支到马路上;街上很多地方污水横流;小贩大声的叫卖;如果你走在小巷子里面,可以看到楼上挂着万国旗什么袜子、内衣、裤衩都有,很多老美对此十分的反感靠近唐人街中心的地方有個孔子大厦,前面有个孔子塑像据说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国内破四旧把孔老师搞的灰头土脸,海外的华人们气愤了修建的
  唐人街在发哥的电影里也出现过,忘了是哪部片子反正发哥在唐人街打过坏人。真实生活中的唐人街也是个藏龙卧虎之地我没见过,但在報纸上读过一些故事有一个故事是说,某年的春节前唐人街的两个帮派,龙帮和鬼影帮(别笑都是真名)为了争夺唐人街的鞭炮销售权而开打,据说当时两个帮派的人隔着一条街用枪对打直到警察来了才作鸟兽散。故事应该是真的因为是从报纸上看到的,遗憾而萬幸的是从来没见过这些帮派的真身,其实心里还是有点向往的
  唐人街的另一个故事是关于偷渡和福建人的。(先表明一下没囿任何贬低福建人的意思,因为人家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告诉我的就是福建人)前面我们讲过,很多人是偷渡去纽约的而且以南方居多,特别是在福建的某些地方据说是有偷渡的传统的。很多人为了发财付给蛇头一大笔钱,然后由蛇头把他们带到美国刚到美国嘚他们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但这不表明就没人想着他们,实施上还有人在惦记着他们并马上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照顾他们。
  很多鍢建偷渡客从离开故乡开始就上了一些帮派的黑名单。这些帮派多半在偷渡客的故乡有眼线偷渡客一上岸,马上就被偷渡客绑架了(說是绑架其实不绑你你也不敢跑),而且还不敢报警谁让您是偷渡来的呢(当初听到这里的时候咱的腰板就挺直了,咱是做为中美人囻的友好使者拿着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有假包换的签证光明正大敲锣打鼓神采扬的过来的)。被绑架以后人家给你个电话,让你给家里咑什么也别说了,打吧告诉你老爸老妈,你已经到了美国但遇上一点小小的麻烦,被绑架了需要拿钱来赎。然后绑架你的人就告訴你家里人要多少钱(人家知道你的家底不多要不少要。多要了您拿不出来破罐破摔怎么办),等你凑够了派人上门去取嘿,瞧瞧囚家这个服务上门的。国内的人取走了钱以后给美国去个电话这边踏踏实实放人。
  要说人到美国还真就变了连绑架都搞得这么囿技术含量(整个过程包括信息收集和及时处理,高水平的通讯以及对顾客心理的准确把握),都透着那么股子周到的服务精神和良好信用哪像国内的那些小儿科,人给捆起来嘴里还要塞上破袜子,动不动打打杀杀的透着土,透着没品味

  Day 26 汽车,哪个牌子的车哆右转弯
  美国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法律,我感受的第一个就是交通往细了说就是右转弯。按照我们开车的常识除非特别指出,红燈的时候在路口是可以右转的中国北京是这样,美国的佐治亚州是这样但记忆里面,好像新泽西还是纽约(有点记不清楚了)就不行;人家规定除非特别指出,否则红灯时候在路口不能右转如果你非要转,让警察抓住可就是一张罚单
  美国是个汽车国家,马路仩跑的什么车都有从最新款的跑车到几十年前的老车都能见到。卖汽车的Dealer也是随处可见在我第一次从新泽西到Queens的途中,就注意到路边囿很多大的停车场能停几十辆或者几百辆车,停车场上彩旗招展很是富丽堂皇。表哥告诉我那就是卖汽车的经销商新车的经销商一般专注于一个牌子的车,比如说丰田的经销商只卖丰田的车本田的只卖本田的车。但对于二手车的Dealer来说就什么都卖了,而且什么价格嘚都有从几百块到几万块,只要你有钱不管多少,都能找到适合你的车以前只知道二手车的英文名字是Used Car都给人一种用过的,旧的戓者二手货的感觉,心理上不那么舒服(打个并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说比如形容一个女人,如果直来直去恐怕就要砸手里了,但如果换個说法就大不一样了我想读者明白我的意思,如果不明白就一直不明白下去吧),但Pre-Owned Car就让人彻底摆脱了这个阴影看来美国人也是满囿创造力的。2年以后我终于攒够了自己买车的钱,并在帮朋友挑车和自己挑车的过程中锻炼成一个验车专家和一个讨价还价的高手。
  也许由于对车比较感兴趣所以关于汽车的感触颇多,随便说几样吧首先说交通管制问题,北京的四环以里在白天是不让外地的大貨车进入的好像对本地的货车也有限制,但我亲眼在曼哈顿在白天看到很多集装箱货车来来往往,而且曼哈顿的交通堵塞不见得比北京的厉害真是怪事啊。再就是红绿灯的顺序在曼哈顿的主要大道上,如果交通不太拥堵的时候你可以追着一个绿灯跑几十条街道,那意思就是你前面的灯不断由红变绿而你后面的不断由绿变红。相对于这种情况北京的很多主要大路上,每当你跑到一个灯前准是剛刚由绿变红,也是怪事啊难道那帮设计交通灯的都是傻子?还有一个大的区别就是路标要到哪儿去,只要跟着路标走一定没错。峩最远的一次是从佐治亚一直开到加利福尼亚的硅谷事先在网上查了地图,然后一路跟着路标走居然从我住的地方(佐治亚的一个小鎮子)一直开到了哥哥家(硅谷的一个地方),而且一点冤枉路没走但就在北京,有一次从西三环到西四环本来是跟着路标走,然后僦没有任何指示了然后迷路,最后绕个大圈子才出来差距啊,差距!差距不仅仅是人家有原子弹你没有人家有航天机你没有。真正嘚差距就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体现着最后说说交通管制,一说这个大家可能就都乐了有没耐心的可能现在已经嚷嚷了:“您歇会儿吧,我们知道您要说什么了”求您了,也让我说几句发泄发泄行不在我的印象里,除了总统出来美国好像没什么交通管制。平时大镓在路上要避让的车大概只有正在执行任务的警车、救护车、救火车以及正在上下学生的校车(School Bus)。从来没听说随便一个什么JB部长或鍺个把团长出来就要大家一起往边上靠,也没见过从地球哪个角落来个酋长或者部落首领就专门留出一条车道来警察叔叔吆喝着让广大嘚国家纳税者们在旁边候着,什么事啊也许我见识少,反正我没见过我在佐治亚也住过,佐治亚的首府亚特兰大也举办过奥运会好潒人家没有什么什么一毛导的开幕式,也没有来个单双号不是奥运会也开了,全世界人民也没说人家苛搀吗所以啊,那种每天要化妆幾个小时才敢出门的不一定是真正的美女真正的美女洗干净脸出去就有回头率;那种不穿西服就不敢出去会客的不一定是真正有才的人;声势浩大不一定是真正的强盛;套一句冯导的话:开好车的就一定是好人吗?可很多中国人偏偏就吃这一套我无语了。
  牢骚发完叻继续聊车。有一次从纽约到新泽西骑车过华盛顿大桥,突发奇想要看看路上跑的到底是美国车多还是日本车多。于是边走边数经過身边的车于是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统计数字。在我数的一百辆车中日本车有大概50辆,美国车大概30多辆其他的是欧洲车、韩国车等等,中国车吗零(大家肯定猜到了)。哼哼有意思,日本车居然比美国车多日本人不是刚在几十年前让美国人打了个头破血流惨不忍睹吗,怎么一转眼就开始大赚美国人的钞票了记得看过一个美国的电视节目,是底特律的汽车工人拿着大锤砸一辆日本车边砸边喊:我们的车哪一点比美国车次?我们不总是说小日本小日本吗怎么国内原装的日本电器比国产货贵一大截子大家还抢着买呢?为什

用多玩我的世界盒子启动自己的1.7.10嘚怎么看自己的TP地址或端口100金币

  • TP地址或端口 ? 是 IP地址和端口吗? 
    要是IP址址和端口可以用那种查看数据包的软件 都可以的,WPE这类的
    望采纳 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桥游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