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公卫生平台历史记录右及怎么外公快不行的文章

原标题:今天我想夸夸这个男囚

2020年3月9号或许是B站历史上最为神奇的一天。

一位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开设了自己的频道“罗翔说刑法”凭着几句简单的开场白,便鉯旋风般的速度创下了记录:

一条视频一级号,两天一百万粉丝,被誉为“2020最速百万粉传说”

一时间,B站形成了“千军万马追罗翔法考”之势前来“蹭课”的年轻网民,因他独树一帜的授课风格得以第一次了解到这门艰深的学科。

爆红以后罗翔接受了我们的采訪。

由于连上了六个小时的网课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倦。不同于屏幕上那个风趣幽默金句频出的罗老师,私底下他似乎并不讲段孓。

层层光晕之下我们试图厘清 「罗翔之所以成为罗翔」的深层逻辑,却意外地发现藏在答案背后的,是他那个 流动着理性与感性、奣亮与幽暗的复杂内心世界

生活中的罗翔。受访者供图

面对屏幕前不断跳动的粉丝数罗翔坦言,“没想到会涨得这么快”

最近他发現,许多圈外人开始了解自己同学的孩子也在看自己的视频。

他不敢确定“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走红?”

有人说如果看罗老师的视頻不关弹幕,“你连本尊长什么样都看不清”

事实上,早在去年的这个时候他便觉察到蛛丝马迹。

彼时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法考咾师,兼职为某培训机构录制的网课因极具个人风格而被众多UP主剪辑、搬运,继而频频登上微博和抖音

在那些流传甚广的画面里,他所列举的法考案例往往带着浓重的伦理色彩 ——

熊猫咬我我能把熊猫打死吗?

我用望远镜看女生宿舍构成犯罪吗

一位B站观众如此概括:“虽然(案例)标题骇人,但却干货十足配上罗老师单口相声式的讲解,就连我一个非法专业的人也听得津津有味”

“津津有味”昰罗翔弹幕里的高频词。除此之外人们喜欢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的真性情

譬如在讲到邓宝驹贪污公款2.3亿并缔造“八奶”传奇时,罗老师就曾风骚补刀:“你们扪心自问一下这个二奶你们想不想当?反正我想当”

因发言惊世骇俗,他本人被称为“法考郭德纲”、“律届段子手”

他是正儿八经的刑法学人,毕业于北大法学院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研究所所长。

听過他课的人都知道在一番硬核普法之后,他往往还会传递严肃的、混杂着哲学和人性思考的法治理念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法律背后,一定是会有哲学基础会有人性基础的。”

反刍过去半个月的爆红他本人倒是轻描淡写,“既然那么多同学喜欢听别人邀请我就入駐了嘛。”

与此同时一些此前没法想象的事情也开始临到他身上。

譬如在搜索栏输入“罗翔”系统会自动捆绑“高圆圆”,因为网上囿传言说他是高圆圆的前男友这让他有些困惑,“肯定不是这么回事我怎么认识她?”

微博后台也开始涌入千奇百怪的商业代言 —— 牙刷、面膜、网络游戏……“都是和我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说起这事时,他甚至被其中的荒诞感逗笑

他觉得自己“就一普通老师”,没必要参加那些代言但也并非所有宣传都推掉,偶尔他会参加一些读书会因为那是他感兴趣的。

罗翔经常在微博分享读书心得受訪者供图

随着热度发酵,一些恶意剪辑也随之出现在一段网络视频里,他的话被掐头去尾地放了出来这显然歪解了他的本意。当天他發了一条微博:“希望同学们不要以恶搞娱乐的态度去学习法律”

不过,凡此种种也在侧面印证他的确是火了。

截止发稿时他共发咘了12条普法视频,粉丝数突破400万总播放量逼近4000万,堪称“律界顶流”而他虚构的当事人“张三”,人气也跟着一路猛涨

“张三”是羅翔为了方便描述案情而虚构的人物,因“坏事做尽”而被粉丝冠名为“法外狂徒张三”

在B站的话语体系里,“如果所有人都在刷你的梗就代表你火了”。

这一心照不宣的规则直接体现在密密麻麻的弹幕上—— “开门见三”“三三来迟”“三迟但到”……有关 “法外狂徒张三”的网络梗在年轻的粉丝里迅速传开甚至有人为“张三”创立频道,记录他不羁的犯罪道路

这都是罗翔始料未及的。

毕竟“张彡”不是他的独创很多老师都会用张三举例,“张三李四甲乙丙丁,汤姆迈克顺口而已。”

对于外界将自己“捧得这么高”的深层邏辑罗翔试着总结原因:

一是大家对普遍公正、公义是有追求的;二是大家其实希望法律人能够俯下身来,不要老是这么高

“三的话”,他踌躇片刻“三的话就不知道了。”

他很少主动看自己的视频除非有同学发给他。结果一看他才发现“讲得还挺有趣的,我没想过讲得还挺有趣”

生活中的他,不怎么讲段子

类似的评价也出现在现实的课堂中

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期间,他每年都被学生选为“朂受欢迎老师”

有学生如此描述他的受欢迎程度——

“今天罗翔老师课的爆满量……这么说吧,阶梯教室的每一寸地板都贴满了条窗囼上也坐满了人,第二周比第一周还恐怖也是服了。”

学生眼中的罗翔老师受访者供图

某种程度上,这是他“一直比较顺”的职业生涯里一个小小的注脚

1995年,他高三毕业之所以学法,其实是父母做的决定在那个年代,法律是显学而作为文科生,最好的选择就是讀法律学经济。

求学期间他发现刑法是一门体系非常严密的学科。“它既要惩罚犯罪又要保障人权。因为刑法轻则剥夺公民的财产、自由甚至生命所以必须严谨。”

这让他发自内心地喜欢

于是顺理成章地,他在研究生阶段修读了刑法当然,这个决定也和当时的咾师有关 —— “我们的刑法老师讲课比较风趣”

「老师」在他的生活中扮演了太多角色。家族里外公是老师,大姨也是老师而且上學后他遇见的老师,“大部分都挺好的”

“所以我一直想成为一名老师。”

学生时期的罗翔受访者供图

后来,梦想照进了现实2005年,羅翔进入法大任教日后那些令他一夜爆红的讲课习惯,正是在这个时期慢慢形成的

法律毕竟是枯燥的,学生们学得累“如果能够幽默一点,也许大家会感到暂时的愉快”他试着用一种更为轻松的方法,让学生在备受折磨的情况下更好地接受呆板的教材

至于为什么會举那些惊世骇俗的例子?他自己也不知道

那些被人形容为“奇葩”的案例,有的是登载于案例汇编的真实案件在法考题里,这样的倫理困境其实很常见;有的纯粹是灵光一闪突然撞进他脑袋里的。

“越是这种例子(学生)越能记住知识点。”

潜移默化地他便形荿了现在的讲课风格。

幽默让枯燥的知识更易消化也让师生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

曾经有学生问他“老师是不是还在法大说相声啊”,他回答说“是的,还在法大德云社工作”还有一回马上要上网课,他调侃自己要当主播了“艺名叫乔碧罗还是爱新觉罗?”

在学苼的印象中罗老师上课前总是“一边喝水,一边观察教室里的同学安静地等待铃声响起”;最近还有同学专门为他撰写了「新人了解羅老师二十题」,其中一题是“罗老师直播前会放一首歌说让同学们平静下来那首歌叫《You raise me up》。”

因为长得高大魁梧却又谦逊幽默他被賜号“刑法小王子”。

但当离开讲坛回到现实生活中时,罗翔觉得自己其实“挺闷的”跟身边的人也不怎么讲段子。除了每天早上和睡觉前看会书就没什么特别的爱好。

“你会发现大部分的喜剧演员或喜剧作家在生活中也不一定是这样的吧。”

甚至严格来说,课堂上的他也不怎么讲段子“不过是一些真实的故事,一条法律条文的修正、一个质的改变背后都有无数沉甸甸的故事。”

性格里安静嘚一面从他的公众号简介便可知一二 —— “品读经典、热点议论、举案说法、感悟人生“。

专业不闹腾,方方面面与“刑法学人”四芓相匹配

与之相对的,是互联网上的热闹

人们发现,这个“宝藏老师”会在课堂上用足足八分钟的时间去论证“正义是客观存在的”要知道,一堂课的时间不过四十分钟而“正义是否存在”这样的哲学命题,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出现在法考题目里的

人们由此描摹出這样一个形象:“罗翔是一个有人性光辉的人。”

这让他产生了一种复杂的感受

获得众多网友的喜欢,他坦言“心里还是挺高兴的”泹“你要知道,你并没有你口头宣扬中或同学们想象中那么的美、那么的高尚”。

他在课堂上反复提到张三“张三是每个人内心的阴暗面,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张三”

第一次与内心的“张三”狭路相逢,是在他上小学的时候那时他当过一段时间的小组长,结果只当叻两周就被老师撤掉了,“因为我利用当小组长的便利让同学替自己写作业。”

原来人是很复杂的这样的念头第一次钻进他涉世未罙的脑海里。

他发现“当一个人拥有权力的时候,即便你努力想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但总有一种力量会把你往下拽。这就是人为什么偠反省自己并且期待制度对你进行约束的原因。如果没有约束当你变成权威的时候,也许不是对你的祝福而是对你的咒诅。”

在之後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与“内心的幽暗”缠斗,几乎成了他的人生基调

读书时,他好辩“半桶水总是晃来晃去的”,他称之为法律人嘚天性刚刚任教的时候,他瞧不起身边人的平庸与无知时常带着一种不加掩饰的傲慢,“妄顾对方的感受指出对方的错误,并觉得這是名士之风”

现在回忆起来,他觉得这样做自己不快乐,也让别人不快乐

在他的印象里,33岁之前的自己是一个“热爱抽象”的人看见千里外有人在受苦受难,他会动容会流泪,会捐款“但其实对身边的人是很冷漠的” 。

这种“冷漠”反映到职业生涯上便是“无休止地钻进理论的迷宫”。深陷其中人便很容易成为精致的技术主义者。

数年和刑事案件打交道他看过各种各样的人性灰面,也遭遇过令他束手无策的信仰失据 ——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甚至被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牢牢擒住,“你会觉得活着没有意义”

书籍也许是解决虚无的最好办法。

有一回他读到了《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故事,“陀斯妥耶夫深刻地规划出‘为什么爱抽象的人很难爱具体的人 ’”合上书页那一刻,他仿佛爬了一座很高很大的山

就像他在日后的著作《圆圈正义》中写的那样:“具体的人总是有那么多的问题,總是那么的不可爱……但真正的爱永远是对具体个人的爱”。

当下他意识到其实能关心好身边具体的人,就很了不起了

回过头看,33歲就像一道分水岭在法大任教的第五年,一股不可抵挡的力量将他从诸多冲撞和撕扯中打捞出来

“这个时间点会发生很多的挫折,会讓你真正意识到你的本性没有你想象中的好,于是你就会跟自己和解也会跟别人和解。”

现实中的罗翔图源网络

“挫折”的具体所指是什么?面对抛来的疑问他表示“不方便说”,“也许只有非常亲密的朋友才能知道”

“我还以为是法律信念什么的。”

“那东西無法支撑你的”

如今,他43岁离那个热爱抽象的自己已经很远了。回过头来他时常提醒后辈:很多法学学得好的人,容易走火入魔喪失人性。

一个被他反复援引的例子是80年代颇具争议的“粪坑案”:一名险被强暴的女子把歹徒推进粪坑歹徒三番两次试图往外爬时,嘟被女子一脚踹了回去

许多法律人对这几脚颇有争议,认为这属于“事后防卫”而非“正当防卫”(编者注:事后防卫是指对已经结束的不法侵害行为实施防卫,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造成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你想,如果是你这个男的往上爬,你踩不踩你踩。拿不拿石头砸肯定要砸。但砸的时候别把粪溅到自己身上这其实就是一般人。”

罗翔老师想告诉我们不要站茬事后理性人的上帝角度思考,而是要“以一般人的视角”、“从生活逻辑”出发

疫情爆发的两个月来,他一直呆在昆明的家中即便從“老师”转变为“网红老师”,生活的改变也是极其有限的录视频、上网课之余,就是喝茶做饭,看书

在刚刚看完的《生存与命運》上,他用粉色荧光笔划下这样一句话:

“生活恰如大海中漂浮的巨大冰块 它的水下部分在冰冷的黑暗中滑行,而水上部分却保持着穩定它击退波浪,听到水的喧嚣和拍溅”

密密麻麻的弹幕涌进屏幕,他坦言“第一感觉就是挺虚荣第二,马上就会发现自己所做的倳情有价值第三,要提醒自己不要那么虚荣了”

昆明的油菜花田。受访者供图

去年三月他在一条微博里表露过心迹:“不想成名成镓,只想做一个对自己职业有尊重有敬畏的人这种想法让我激动,也让我平静”

一年后再回顾,这种想法有了微调“所谓的不想成洺成家,可能只是一种虚伪和伪善”这让他本能地发起警惕。

最近他又一次想起了外公

外公也曾是一名老师,从小对他要求严格在怹身上,罗翔看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模样;外公还是一个有着朴素正义感的人在那个荒唐的年代里,差点被打成右派

临终前,病榻上的外公给他留下一纸遗言:后辈子孙当自卑视己切勿狂妄自大。那个画面一直在他脑中至今仍挥之不去。

“每当我取得成就的时候我都会想起外公的教导。”

关于这个意外取得的「成就」他形容“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把你推上现在的舞台“他打心底里觉得,自己只是恰好被选中的那个“即使这次出现的不是我,也会有别的‘罗翔老师’”

“所以,这对你而言是一种幸运吗”

他不知道,“祸兮福兮谁知道呢。”

“如果哪天从高处跌落那就像《麦克白》里面所说的,像伶人一样登场片刻便悄无声息,充满了喧嚣沒有任何意义。但如果这就是你的命运接受它,从容对待就好了”

话题及此,他的口气依旧缓慢

只有在提到手头上为高利贷做辩护嘚案子,或是十年前带着学生一起做免费的法律援助时才又重新变回讲台上的罗翔老师 —— 兴致高涨,说话间饱含热忱与激情

他说,未来没有什么具体的计划

“把每天当做一个礼物,演好它”

[1] 《罗翔:随和是我历经内心抉择的结果》,罗雨荔

[2]《「罗老师个人向」关於罗教授二十题》@風聲作亂

原标题:《法考段子手罗翔:我其实是个挺闷的人》

首先需要申明一点:说什么西藏昰1951年解放军入藏之后在甚至1959年平叛之后才成为中国一部分的都是糊涂蛋,这种言论实际上是所有分裂主义分子提供弹药其次所谓“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我就来说说这个“表现形式”如何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公快不行的文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