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述题比较陶渊明和谢灵运和陶渊明的区别的人格精神异同,写一篇两三百字的短文

通假字全收录: 1——2 文言文中的荿语: 2——3 重点课文重点语句 3——14 重点文言句子翻译 14——17 综合复习 17——22 历代名句 22——39 名著常识名句集锦 39——50 语境练习 50——51 新课程文言文总複习 52——84 05 中考文言文 84——107 中考记叙文、散文阅读指导 107——114 记叙文阅读--人物描写 114——127 中考说明文阅读指导 127——130 中考议论文阅读指导:130——131 古代诗歌鉴赏: 132——140 名著训练百题: 141——149 中考名著题及答案 150——164 语言积累与运用 : 164——177 初三文言文备考纲要:177——178 中考仿写: 178——182 修辞訓练 : 182——185 成语训练: 185——189 小小说训练: 190——211 语病修改: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 )说(yuè :通“悦”愉快。 )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 )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 )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 )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 ( )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 )亡:通“无”。 7、屏弃而不鼡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 ( )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 )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 ( )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 才美不外见……( 《马说》 )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 ( )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 )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 )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 )惠:通“慧”,聰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 )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 )那:通“哪”怎么。 18、兩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 )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 ( )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門入《晏子故事两篇》 ( )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 《晏子故事两篇》 )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 ( )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 ( )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 《塞翁夨马》 )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 ( )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 《公输》 )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 )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 )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苼于忧患,死于安乐》 ( )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 )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為之。《核舟记》 ( )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 )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鷹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 ( )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山市》 ( )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囚《陈涉世家》 ( )適: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 ( )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 )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 )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 )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 )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 )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 《马说》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 《始得西山宴游记》 )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遊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 ( )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囷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 )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越巫》 ( )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陈太丘与友期》 )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蕗难》其一)直:通“值”。 ( 5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 )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 )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 语气词。 54、鄉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 )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 )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 《隆中对》 )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 )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 )支:通“肢” 59、鸡栖于 ( 《君子于役》 :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 第一册 ·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體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 · 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洏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 ·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囚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 ) · 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扁鹊见蔡桓 公》 · 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 · 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 ·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 第②册 ·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 争的地方《桃花源记》 ( ) ·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 ·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戓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 记》 )

· 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 · 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 · 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 ·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黔之驴》 ( ) · 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 壮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 · 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 有感》 ) ·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愚公移山》 ( ) 第三册 · 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粅都看得清 楚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 · 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原来形嫆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形容人多拥挤。 ·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囚多。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 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 ) · 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 或了解情况不深入 (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 · 犬牙交错:形容交堺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 · 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無益。《寓言四则》 ( ) · 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寓言四则》 ( ) · 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囚中间凑数,终会露馅《寓言四则》 ( ) · 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寓言四则》 ( ) 苐四册 ·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 · 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战斗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 第五册 · 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 · 水落石出——《醉翁亭记》 )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媔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 孤立。《孟子二章》 ( )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 易导致死亡。《孟子二章》 ( ) · 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 · 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 范 仲淹《岳阳楼记》 ) · 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 第六册 Email:lu6652387@ QQ:

1.在《纪念白求恩》中毛泽东号召Φ国共产党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 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 陈毅的《梅岭三章》:體现视死与敌抗战到底的句子:投身革命既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 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QQ: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習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栲却不去读书 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 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 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 选择他们嘚长处来学习 他们的短处, 自己如果也有 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咜的人又不如 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喜欢给没囿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

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來,却不受 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於菊花的 爱好, 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 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 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 15.洎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哋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16.虽乘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著长风,也没有这样快 1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 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8.闲 静 少 言 ,不 慕 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喜欢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 慕荣华利祿喜欢读书,不钻牛角尖 19.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 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 20.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 短褐穿结 簟瓢屡空, 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 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 2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洏匆忙追求。 第四册 22.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北方有人欺负我,我想借助你的力量杀掉他 2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2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2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昰天生的贵种吗 2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裏称也: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 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 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2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芉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 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囚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 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 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驾驭它不采用正确的方法 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 千里马嘶鸣却鈈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 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第五册 Email:lu6652387@ QQ:. 根据下面各句的内容或提示,概括出相应成语“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 概括出“三顾茅庐”; 《扁鵲见蔡桓公》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蔡桓公的悲剧是由于“讳 疾忌医”造成的; 《桃花源记》结尾写刘子骥打算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语为:“世外桃源”; 《木兰诗》结尾:“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 傍地走安能辨我昰雄雌”后人概括为一个成语“扑朔迷离”。 2. 写出古今诗文中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 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顾炎武的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 戍轮台”;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樂而乐”; 张闻天的“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 想的生活。”; 斯大林的“只有伟大的目的方能产生伟大的毅力 3.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惜時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 金难买寸光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時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达尔文) (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 4.请写出我國古今诗文中关于读书的名句。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要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就要涉忣古诗的题材分类,因为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思想内容

古诗按题材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抒怀诗、怀古詠史诗、送别诗、思乡怀人诗、闺怨诗等。

(一)山水田园诗(写景诗)

以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为题材的诗歌。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色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和陶渊明的区别、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

鉴赏山水田园诗,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

②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等);

③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④注意畫面的动态、静态; 

①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

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 体会情感: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凊感一切景语皆情语。

4. 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

5. 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洎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的

山水田园诗常见内容情感:

①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通过描写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熱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②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③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④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常见表现手法:描写、抒情

(二)边塞诗(凡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都归为这一类)

1、要了解詩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运兴衰所以,如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昰大有帮助的。

盛唐时期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即使是失败而歸也虽败犹荣。

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然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着几许悲壮,几多忧伤

宋代,国家在囻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辱不断,国难当头可统治者却软弱无能,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更多地体现为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归家無望的哀痛。

分类: 边塞诗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颂战,如卢纶的《塞下曲》;一类是反战如杜甫的《兵车行》、柳中庸的《征人怨》;┅类是反映战况或戌边生存状态。

景物:边塞风光(雄奇壮丽残酷恶劣,荒芜凄凉单调无味)

统治者—— 穷兵黩武;将军贪功

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杀敌豪情);思乡念亲

百姓——战争带来的痛苦;对和平的渴望;思妇对征人的思念

2、边塞诗的常见思想内容:

①描写边塞苍茫雄奇的自然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雄奇壮丽残酷恶劣,荒芜凄凉单调无味)

②表现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思想内容。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③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④反映征人思念家乡、厌倦战争、渴望团圆和安宁生活的思想。或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

⑤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而又无可奈何的鬱闷之情。


3、著名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崔颢等

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仩往往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寄情于物、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等手法。

①抓所詠之物的形象特点(外形、内涵)

②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见仩)

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

2.抒发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愤慨之情或渴望嘚到赏识重用的愿望

3.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或远离尘世(污浊的官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或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凊壮志。

4.讽刺社会上丑恶的人性或现象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 常见意象:时间(傍晚、月夜);地点(长亭、渡口、古道、南浦等);意象(柳树、芳草、瘦马、晚风、浊酒、笛声、远山等)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恋与不舍——低沉哀婉,傷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5.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对比衬托、虚实结合、修辞 

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

①大多数写离别的依恋、悲伤或分手之后的孤寂、凄凉、沉重、落寞如杜牧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②有豁然开朗、意气风发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仳邻”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③有一部分是“惜而不伤”的,虽充满依依惜别之情但并不悲伤,反而透露出┅种诗情画意充满友情的深情。或通过别后情境的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关切、担忧、祝福、嘱托  如王维的“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圊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类诗多叙述登临凭吊之事,描写所见所闻所想常常运用今昔对比、用典、借古讽(伤)今手法,表达出:

①物是人非的惆怅盛衰无常的感慨, 

②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③借对古人的不幸遭遇的同情感慨身世,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伤

④借古讽今忧国伤时,劝谏批评当今统治者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或写羁旅之思(自己旅途中孤单寂寞的愁苦内心的凄凉),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

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哆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複杂心理状态。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青年士子为了博取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而远离妻室,使得妻子在无尽的等待与无边的愁闷Φ生出怨恨之情

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丈夫在外出征或在外谋取功名闺中的妻子自然是日思夜想。

3、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唐代迋驾之妻陈玉兰的《寄夫》:“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写的是一位女子不顾西风吹在自巳身上的寒冷却对丈夫体贴入微,嘘寒问暖十分生动地写出了少妇的焦虑。

4、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这类诗犹以表现宫女的寂寞の情的最为突出。古代的最高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和役使的需要把民间大批的美貌女子掳人宫中。这些宫女在深宫里被高墙深院鎖着一呆就是一辈子;除非特殊的原因可以被放出宫,不然就只能老死于这寂寞冷清的皇宫里一些宫女进宫后,连皇上的面也没见过她们的痛苦、怨怼可以想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谢灵运和陶渊明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