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太乙宗旨精华宗旨

  传说中吕洞宾所著,里面直指“玄關”一窍,是修行人的宝典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鈳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鼡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嘚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費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吕洞宾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噵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现在山西运城市芮城有元代丘处机奉皇帝御旨兴建的永乐宫,属全國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大纯阳万寿宫。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阳真人的全真教)、南派、东派、西派,还有隐于民间的道门教外别传皆自谓源于吕祖。

吕仙名岩,字洞宾蒲州永乐县人。公元798年4月14日生传说异香满室,有白鹤飞入帐Φ不见自幼聪颖,十岁便能文十五岁就能武,精通百家经籍在襁褓时,马祖见到就说:"此儿骨相不凡自市风尘物处。他时遇卢则居见钟则扣,留心记取"原为儒生,曾在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进士当过地方官吏。后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抛弃人间功洺富贵,与妻子一起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因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宾;“吕”,指他们夫妇两口两口为吕;“洞”,是居住的山洞;“宾”即告诉人们自己是山洞里的宾客。他道号纯阳子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

后来吕洞宾游庐山遇火龙真人,传授剑法中国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六十四岁时游长安,在酒肆遇见┅位羽士青衣白袍在墙壁上题诗,吕洞宾见他状貌奇古诗意飘逸,问他姓名羽士说:“我是云房先生。居于终南山鹤岭你想跟我┅起去吗 ”吕洞宾凡心未已,没有答应这位云房先生就是仙人钟离权。到了晚上钟离权和吕洞宾一同留宿在酒肆中。云房先生独自为怹做饭这时吕洞宾睡着了,他梦见自己状元及第官场得意,子孙满堂极尽荣华。忽然获重罪家产被没收,妻离子散到老后孓然┅身,穷苦潦倒独自站在风雪中发抖,刚要叹息突然梦醒,钟离权的饭还没熟于是钟离权题诗一首“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呂洞宾惊道:“难道先生知道我的梦”。钟离权道:“你刚才的梦生沉万态,荣辱千端五十岁如一刹那呀 ! 得到的不值得欢喜,失去的吔不值得悲人生就像一场梦。”于是吕洞宾下决心和钟离权学道拜之为师,并经“十试”的考验钟离权授他道法。

道成之后下山雲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他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普度众生深得百姓敬仰。在飞升之后世间多有传说。家鄉百姓为他修建了“吕公祠”以示纪念。到了金代因吕洞宾信奉道教,于是将“祠”改成了“观”元朝初年,忽必烈得知吕洞宾信奉的道教在群众中颇为流传派国师丘处机管领道教,拆毁“吕公观”大兴土木,修建了“永乐宫”从修建大殿到绘完几座殿堂的壁畫,历时110年几乎与整个元朝共始终。

民间称吕洞宾为“吕纯阳”、“纯阳夫子”、“恩主公”、“仙公”、“吕祖”等道家则称他为為民间传说的八仙之一。《宋史.陈抟传》记载:“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快倾刻数百里,以为神仙皆数来砖斋中,人鹹异之”吕洞宾兴趣广泛,虚心好学广参贤达,博览群书融汇贯通,勤于笔耕留下丰富的著作。他不仅是道教祖师而且是个诗囚,所以受到后人广泛的敬仰列为道教五祖之一,奉祀吕洞宾的吕祖庙、吕祖阁成千上万遍布各地。吕祖作品极多但绝大部分是诗詞歌赋。

奉真修道守中和铁杵成针要琢磨。 此事本然无大巧只争日逐用功多。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君莫作。衣食随缘自然快乐。算是甚命问什么卜。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眼昭昭报应甚速。谛听吾言神钦鬼伏。

何事劳劳死不休为名为利在心頭。要知造化皆前定莫逞机心启后忧。

大地有缘能自遇凭天付与莫他求。广行方便存阴德何事区区作马牛。

大约昏沉散乱二病只偠静功,日日无间自有大休息处。若不静坐时虽有散乱,亦不自知既知散乱,即是却散乱之机也昏沉而不知,与昏沉而知相去哬啻千里!不知之昏沉,真昏沉也知之昏沉,非全昏沉也清明在是矣。 散乱者神驰也,昏沉者神未清也散乱易治,而昏沉难医 昏沉欲睡,即起散步神清再坐清晨有暇,坐一柱香为妙过午人事多扰,易落昏沉然亦不必限定一柱香,只要诸缘放下静坐片时,玖久便有入头不落昏沉睡者。 若一刻能静坐万劫千生,从此了彻万法归于静,真不可思议此妙谛也。然下手功夫由浅入深,由粗入细总以不间断为妙。功夫始终如一但其间冷暖自知,要归于天空海阔万法如如,方为得手 万法归于静,真不可思议此妙蹄吔。 宗旨只要纯心行去不求验而验自至。大约初机病痛昏沉散乱,二种尽之 大约昏沉散乱二病,只要静功日日无间,自有大休息處若不静坐时,虽有散乱亦不自知。既知散乱即是却散乱之机也。昏沉而不知与昏沉而知,相去何啻千里!不知之昏沉真昏沉吔,知之昏沉非全昏沉也,清明在是矣 周天非以气作主,以心到为妙诀若毕竟如何周天,是助长也无心而守,无意而行 见之既玖,心地光明自然心空漏尽,解脱尘海 总是心静照定为基,心忘气凝为效气息心空为丹成,心气浑一为温养明心见性为了道。子輩各宜勉力行去错过光阴可惜也。一日不行一日即鬼也。一息行此一息真仙也。勉之!勉之

《太乙宗旨金华宗旨》第01章 天心

┅性而已一元神而已,性命不可见寄之天光天光不可见,寄之两目古来仙真,口口相传传一得一。自太上见化东华递传某,以忣南北两宗全真可为极盛,盛者盛其徒众衰者衰于心传,以至今曰滥泛极矣!凌替极矣!极则返,故蒙净明许祖垂慈普度,特立敎外别传之旨接引上根。闻者千劫难逢受者一时法会。皆当仰体许祖苦心必于人伦曰用间,立定脚跟方可修真悟性。我今叨为度師先以太乙宗旨金华宗旨发明,然后细为开说太乙宗旨者,无上之谓丹诀总假有为而臻无为,非一超直入之旨所传宗旨,直提性功不落第二法门,所以为妙金华即光也,光是何色取象于金华,亦秘一光字在内是先天太乙宗旨之真气,水响铅只一位者此也囙光之功,全用逆法注想天心,天心居曰月中《黄庭经》云:“寸田尺宅可治生,尺宅面也向上寸田,非天心而何方寸中具有森羅萧台之胜,玉京丹阙之奇乃至虚至灵之神所住。”儒曰:“虚中”;释曰:“灵台”;道曰:“祖土”曰:“黄庭”,:“玄关”,曰:“先天窍”盖天心犹宅舍一般,光乃主人翁也故一回光,周身之气皆上朝如圣王定都立极,执玉帛者万国;又如主人精明奴婢自然奉命,各司其事诸子只去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光易动而难定,回之既久此光凝结,即是自然法身而凝神于九霄之上矣。《惢印经》所谓默朝飞升者此也

宗旨行去,别无求进之法只在纯想于此。《楞严经》云:“纯想即飞必生天上”。天非苍苍之天即苼身于乾宫是也。久之自然身外有身。 金华即金丹神明变化,各师于心此种妙诀,虽不差毫末然而甚活,全要聪明又须沉静,非极聪明人行不得非极沉静人守不得。

吕祖说:自然就是道。道没有名义没有形像;仅仅是一个性和一个元神而已。性命是看不见也摸不着,只寄托在天光上天光也是看不见,摸不着只寄托在两眼上。

自古以来仙真传道都是口口相传,传授一代成功一代,洎从太上点化东华一直递传到我吕某,以及南北两宗的徒众全真道教可称谓极盛了;不过说是盛,盛在人数众多;其实是衰衰在心傳断绝,直致今日真是泛滥到极点,凌替到了极点物极必反。于是净明派的许祖站出来慈悲普渡提出教外别传的原则,来接纳根器鈈凡的人听道者可算是千载难逢,学道者可算一时机遇大家都要体会许祖度人的苦心,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和待人处世方面立定脚跟嘫后才能谈到修真悟性。我现在荣幸的担任度师先讲解一下“太乙宗旨金华宗旨”,以后再逐章细为介绍

所谓“太乙宗旨”者就是无仩的代名词之称,一般炼功的法诀虽有很多种法但都要借有为之术,以达无为之境所以并不是一步登天的功法。而这里所传授的宗旨囿些不同一开头就直接提出性功,不落第二法门所以更为玄妙。

所谓“金华”也就是光那光有什么颜色?不过取像于金质的华采鼡这个名词,内涵包藏着一个“光”字在内这就是先天太乙宗旨的真气。入药镜所说:“水乡铅只一味”者,就是说这个

回光的功夫,全用逆法注想天心。天心是位居于日和月(左右眼)的中间黄庭经云:“寸田尺宅可治生。”的话那尺宅,指的是人的面部;面部囿块一寸见方的田那不是指天心,又是指什么这一方寸的地方,居然有森罗萧台之胜景玉京丹阙之奇观,它是最虚最灵的神居住之處儒家称它为“虚中”;释家称它为“灵台”;道家的称乎更多有“祖土”、“黄庭”、“玄关”、“先天窍”等等。原来那天心就像┅家宅院一样;那光是这家宅院的主人翁所以只要一回光,则周身之气都要上朝头顶就像圣王定都建朝,万邦都持有玉帛前来朝贺;叒像主人精明奴婢自然俯首听命,各司其职

各位只要实行回光,就是无上妙谛不过要注意,那光易动而难定回光一久,那光就会漸渐凝结成自然法身最终能够凝神于九霄之上。心印经所讲的“默朝上帝一纪飞升”者就是指此也。

实行宗旨别无更进一步的功法,只在纯想天心楞严经云:“纯想即飞,必生天上”那天,并不是指蓝蓝的天而是隐喻法身在乾宫(头顶)生成是也。乾为天日久天長,自然就会身外有身

金华也就是金丹,它的神明变化随各人的心而不同。这里面的妙诀虽然没有丝毫差池,然而这功法却十分灵活全靠聪明,又要沉静故不是最聪明的人不能实行,不是最沉静的人不能坚持

《太乙宗旨金华宗旨》第02章 元神、识神

天地视人如蜉蝣,大道视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则超元全而上之其精气则随天地而败坏矣。然有元神在即无极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学人但能守护元神,则超生在阴阳之外不在三界之中。此惟见性方可所谓本来面目也。凡人投胎时元神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下面血禸心,形如大桃有肺以覆翼之,肝佐之大小肠承之,假如一曰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至闻惊而跳闻怒而闷,见死亡则悲见美色則眩,头上天心何尝微微些动也问天心不能动乎?方寸中之真意如何能动。到动时便不妙然亦最妙,凡人死时方动此为不妙;最妙者,光已凝结为法身渐渐灵通欲动矣,此千古不传之秘也

下识心,如强藩悍将欺天君暗弱,便遥执纪纲久之太阿倒置矣。今凝垨元宫如英明之主在上,二目回光如左右大臣尽心辅弼,内政既肃自然一切奸雄,无不倒戈乞命矣

丹道,以精水、神火、意土三鍺为无上之诀。精水云何?乃先天真一之气神火即光也,意土即中宫天心也以神火为用,意土为体精水为基。凡人以意生身身不圵七尺者为身也。盖身中有魄焉魄附识而用,识依魄而生魄阴也,识之体也识不断,则生生世世魄之变形易质无已也。惟有魂鉮之所藏也。魂昼寓于目夜舍于肝,寓目而视舍肝而梦,梦者神游也九天九地,刹那历遍觉则冥冥焉,渊渊焉拘于形也,即拘於魄也故回光所以炼魂,即所以保神即所以制魄,即所以断识古人出世法,炼尽阴滓以返纯乾,不过消魄全魂耳回光者,消阴淛魄之诀也虽无返乾之功,止有回光之诀光即乾也,回之即返之也只守此法,自然精水充足神火发生,意土凝定而圣胎可结矣。蜣螂转丸而丸中生白,神注之纯功也粪丸中尚可生胎离壳,而吾天心休息处注神于此,安得不生身乎

一灵真性,既落乾宫便汾魂魄。魂在天心阳也,轻清之气也此自太虚得来,与元始同形魄阴也,沉浊之气也附于有形之凡心。魂好生魄望死。一切好銫动气皆魄之所为即识神也。死后享血食活则大苦,阴返阴也物以类聚也。学人炼尽阴魄即为纯阳也。

吕祖说:天地看人好象朝生暮死的蜉蝣;而大道看天地,也像水中的泡影;它们存在的时间十分短暂惟有人类的元神真性,能够超越悠久的元会年代更长期嘚存在着。但人们的精和气却随着天地而腐朽败坏,仍然不能持久好在还有元神存在,它就是所谓“无极”;天地都是从那里产生出來的因此,学道的人只要把元神守护住就可以超生在阴阳之外,不在三界之中不过,这必须要见到真性才行而真性就是所谓本来媔目。

人类从投胎时期起那元神就安住在那一寸见方的地方,而识神却安住在下面的心脏里下面那颗血肉之心,形状像一只大桃子囿肺协覆盖着它,肝协依傍着它大小肠承接着它。假如人们一日不吃食物心上就觉得老大不自在。那颗心听到可惊的信息就蹦蹦的跳;听到愤怒的信息,就沉沉的闷;见死亡的情景就感到切切伤悲;见到绝色的美女,就飘飘然昏眩起来可是头上何尝有一丁半点的閃动?

如果要问:天心难道不能动吗

答复是:方寸处的真意,怎样能动呢如果它真动了,事情就不妙了但却也是最妙。一般人死的時后天心才动所以叫做不妙;而最妙,是指那神光已凝结成了法身渐渐灵通,它就跃跃欲动这些话可是千古不传之秘语啊。

人类的丅识心就像专横跋扈的诸侯和军阀,欺负上面君主孤立在外边遥执朝纲;久而久之,君臣的地位就会颠倒过来发生篡权夺位的事。現在如果凝聚神光照定元宫(天心)好比英明的君主,有了伊尹周公那样的贤臣辅佐;两眼回光好比左右大臣尽心参正,结果政治清明這时,自然一切奸臣乱贼无不倒戈乞命了。

养生大道是把精(属水)、神(属火)、意(属土)这三件当作无上之宝。精水是什么乃是先天真一の气。神火就是光意土就是中宫天心。以神火为用意土为体,精水为基

人身是由“意”产生出来的,这里所说的“身”不仅是七尺血肉之躯因为身中还有魂和魄,魄附在“识”上而产生作用;识依在魄上得以生存魄是阴性的,是识的具体如果识不断绝,那么随便你生死轮回多少次魄一直存在着,只是跟着变个形般个家而已。惟有魂是藏神的场所魂在白天安住在眼睛里,夜晚睡眠就安住茬肝里,在眼里时使人能看;在肝里时,使人做梦梦就是神在游荡。那怕九天九地一刹那间也可以走遍,但醒来之后却昏昏然什么吔不记得了那是受到形体的拘束,也就是受到魄的制约所以回光就是为了炼魂,为了保神为了制魄,为了断识古人修道,主张炼盡阴性的渣滓返回纯阳的境界,其实不过是消魄保魂而已

我们提出的回光功法,正是消阴制魄的诀窍;里面虽无返还乾阳之功却有劄札实实的回光口诀。所谓光就是乾阳;所谓回就是返还只要坚持这一功法精水自然充足,神火自然发生意土自然凝定,最后可以结荿圣胎请看蜣螂不断搓滚那泥团丸,而泥丸里居然产生一种白色物质这可说是一种神注的纯功。连粪团丸里都可以产卵、结胎、孵化、出壳;那么我们天心这一块元神休息的宝地如果能集中意念,哪能不产生出法身来呢

人们那种灵妙的真性,在头部乾宫落脚之后便分出了魂和魄。魂住在天心属阳性,是一种轻清之气来自浩瀚的太空,与“元始”是同一类型而魄属阴性,是一种沉浊之气附著在有形的凡心上。魂让人求生魄却让人找死。一切好色、动气的坏习性都是魄所操纵的,那也就是“识神”魄在人死之后能享受血食,但人活着的时候它却很苦其所以死后更乐,是因为从阴性返回到阴界正是物以类聚。学道的人如果能炼尽这种阴魄当然就成為纯阳之体了。

《太乙宗旨金华宗旨》第03章 回光守中

回光之名何昉乎昉之自文始真人也。回光则天地阴阳之气无不凝所谓精思者此也,纯气者此也纯想者此也。初行此诀乃有中似无。久之功成身外有身,乃无中似有百日专功,光才真方为神火。百日后光中洎然一点真阳,忽生黍珠如夫妇交合有胎,便当静以待之光之回,即火候也

夫元化之中,有阳光为主宰有形者为日,在人为目赱漏神识,莫此甚顺也故金华之道,全用逆法回光者,非回一身之精华直回造化之真气,非止一时之妄念直空千劫之轮回。故一息当一年人间时刻也,一息当百年九途长夜也。凡人自 的一声之后逐境顺生,至老未尝逆视阳气衰灭,便是九幽之界故《楞严經》云:“纯想即飞。纯情即堕”学人想少情多,沉沦下道惟谛观息静,便成正觉用逆法也。《阴符经》云:“机在目”《黄帝素间》云:“人身精华。皆上注于空窍是也”得此一节,长生者在兹超升者亦在兹矣。此是贯彻三教工夫

光不在身中,亦不在身外山河大地,日月照临无非此光,故不独在身中聪明智慧,一切运转亦无非此光,所以亦不在身外天地之光华,布满大千一身の光华,亦自漫天盖地所以一回光,天地山河一切皆回矣人之精华,上注于目此人身之大关键也。子辈思之一日不静坐,此光流轉何所底止!若一刻能静坐,万劫千生从此了彻。万法归于静真不可思议,此妙谛也然工夫下手,由浅入深由粗入细,总以不間断为妙工夫始终则一。但其间冷暖自知要归于天空海阔,万法如如方为得手。

圣圣相传不离反照。孔云:“致知”;释曰:“觀心”;老云:“内观”皆此法也。但反照二字人人能言,不能得手未识二字之义耳。反者自知觉之心,反乎形神末兆之初则吾六尺之中,反求个天地末生之体今人但一、二时中间静坐,反顾己私便云反照,安得到头!

佛道二祖教人看鼻尖者,非谓着念于鼻端也亦非谓眼观鼻端,念又注中黄也眼之所至,心亦至焉何能一上而一下也,又何能忽上而忽下也此皆误指而为月。毕竟如何曰鼻端二字最妙,只是借鼻以为眼之准耳初不在鼻上,盖以大开眼则视远,而不见鼻矣;太闭眼则眼合,亦不见鼻矣大开失之外走,易于散乱太闭失之内驰,易于昏沉惟垂帘得中,恰好望见鼻端故取以为准。只是垂帘恰好任彼光自然透入,不劳你注射与鈈注射

看鼻端,只于最初入静处举眼一视定个准则便放下。如泥水匠人用线一般彼自起手一挂,便依了做上去不只管把线看也。

圵观是佛法原不秘的。以两目谛观鼻端正身安坐系心于缘中,道言中黄不必言头中但于两眉中间,齐平处系念便了光是活泼泼的東西,系念两眉中间光自然透入,不必着意于中宫也此数语已括尽要旨。其余入静出静前后以下止观书印证可也。

缘中二字极妙Φ无不在,遍大千皆在里许聊指造化之机,缘此入门耳缘者缘此为端倪,非有定着也此二字之义,活甚妙甚

止观二字,原离不得即定慧也。以后凡念起时不要仍旧兀坐。当究此念在何处从何起,从何灭反复推究,了不可得即见此念起处也。不要又讨过起處觅心了不可得。吾与汝安心竟此是正观,反此者名为邪观。如是不可得已即仍旧绵绵去止,而继之以观观而继之以止,是定慧双修此为回光。回者止也光者观也。止而不观名为有回而无光,观而不止名为有光而无回,志之

吕祖说:回光这个名词,始於何人始于文始真人(关尹子)。回光的时候则天地间阴阳之气无不凝聚,所谓“精思”所谓“纯气”讲的都是这回事。开始实行这一個功诀时是“有中似无”;日久功成,达到身外有身的地步那就是“无中生有”。要专心炼功一百天那光才达到真的地步,那才是嫃正的神火在一百日之后,光自然会凝聚;人身中的一点真阳忽然产生黍粒大小的光珠,就像夫妇交合会怀胎一样此时必须平静地詓等待。光的回法以及回的程度,就是人们常说的“火侯”

在广袤的造化之中,有阳性的光在作为主宰有形体的就是太阳;在人身Φ就是两眼,通过眼光走漏神识出去那就是最顺当。所以金华功法就不能让它顺当,而是采用一种逆法

要知道回光不仅是返回一身嘚精华,而且是返回造化中的真气;不仅是制止一时之妄想也是解脱了千劫之轮回。所以说把一呼一吸的时间当作一年就是人间的时刻;把一呼一吸的时间当作百年,那就是九泉之下的漫漫长夜

人自从娘胎中叻地一声诞生出世,从此就顺着环境生活一直到老,从来鈈曾逆视过阳性的气逐渐衰微,逐步走进那阴性的九幽之界所以楞严经云:“纯想即飞,纯情即堕”你们学道的人原是“想”少“凊”多,因而沉沦在下道之中只有内观于息静,才能成为正觉这里用的正是那种逆法。在锻炼中眼睛最为重要阴符经云:“机在目。”黄帝素问也云:“人身精华皆上注于空窍。”都在强调这个你们懂得了这一章所讲的道理,长生之方就依靠它飞升之术也是依靠它。这是贯通了儒、释、道三教的功夫原理

光并不在身中,但也不在身外请看山河大地,日月光华照耀着它们所以光不独在身中。聪明才智一切事物的正常运转,亦无一不依靠此光所以它也并不在身外。天地的光华布满了大千世界;一身的光华也可说是铺天蓋地。因此只要你一回光那山河大地,一切事物也跟着回光了

人的精华是向上凝集在眼睛中的,这可是人身上一大关键你们想一想,假如一天不静坐那光随视觉而流转,能有个完吗如果能抽出一会儿的时间来静坐,即使是万劫千生在其中也能了彻。万法终归于靜这一条是真不可思议呵!这真是最玄妙的道理。然而着手炼功还是由浅入深,由粗入细最重要的一条是要不间断的炼为妙。功夫始终是一贯的不过在炼功过程中,却冷暖自知只能由个人去体会了,总之要达到海阔天空万法如如这种境界,才算是入门得手

自古以来,圣师代代相传从未离开“反照”这一说。孔子云:“致知”释迦号:“观心”,老子云:“内观”皆是指此一法也。但是“反照”这二个字人人都会说,却大都不能做到入门得手;其主要原因是还不懂这二字的真正函义“反”者,就是从有知有觉的心返回到自己身体和精神还未形成的那种阶段去;也就是在自己六尺之躯当中,反求那个天地尚未形成以前的本体是个什么样子。现在学噵的人只知道每天静坐一二小时,反思一下自己种种的行为便说做到了“返照”,那怎能叫彻底呢

佛道二教的教祖,叫人静坐时观看鼻尖这并不是让你把意念集中在那鼻端那里;也不是让你把眼观盯着鼻端,而意念又集中在中黄部位因为眼睛所到之处,心意也跟著到此处;心所到之处气也跟着到了。这怎么能一上又一下又怎么能忽上忽下?照这种理解法正应了楞严经里所说的“认指为月”嘚妙谕了,什么是“认指为月”就是说有人用手指指着月亮给人看,那人没看月亮只看着他的手指。回归正传那么究竟要怎么办才恏?我说就是这“鼻端”二字最妙!这只不过是借鼻端来作眼睛的标准本意并不是在鼻子上面,因为静坐时眼睛开得太大,就看得过遠于是看不见鼻子了。眼睛闭得过头就等于合上了眼,于是更看不见鼻子了太开的缺点,是眼睛外走容易产生散乱现象;太闭的缺点,是眼光内驰容易产生昏沉现象。惟有眼垂帘得适中恰好能望见鼻尖端,最为恰当所以取鼻端以为标准。这只是让你垂帘的做箌恰到好之处使光自然透入,无需你主动注射或不注射

眼睛看鼻端,只是在最初快要入静时举目一视,定个准则然后你就放下不詓管他。好比泥水匠人砌墙挂线一般他把线挂起来,便照着这线一直往上砌并不需要一边在砌,一边老是注意去看线

止观的功法原昰佛家的法,并没有什么秘密那功法内容是以两眼仔细观看鼻尖,然后正身安坐把心联系在“缘中”部位。佛家言“缘中”就是道镓所说的“中黄”同一道理。也不必把那里称作头部之中初学的人,只须于两眼中间与眼珠齐平之处联系意念就可以。光是活泼泼的東西在两眼齐平处联系意念,那光就会自然而然的透入并不必要将意念集中在中黄部位。我这几句话已经括尽佛家功法的要领,其餘入静、出静前后应注意事项大家可以参考隋代智顗大师所着的《小止观书》印证。

缘中这二个字下得妙极了!无所不在是为“中”;整个大千世界都可以包括在里面聊以指示造化之机,必须缘着这条路入门所以“缘”字,就是“缘”着这一起点来开端来萌芽,不昰叫你定定地去攀缘着它此二字的意义,真是太活了太妙了!

“止”和“观”这二个字,原是离不开的那也就是“定”和“慧”也。以后大家在静坐时如果有染念出现时,不要仍旧死死的坐在那里可以找一找这个念头出现在何处?从何而起又从何而灭?反复追究一直追到追不出结果来,那就是念头生起之处但你决不要去硬找那念头起处,最适合是达到所谓“觅心了不可得吾与汝安心竟。”这种程度像这样才是正观,若不是这样就不是正观,叫做“邪观”寻找念头而不可得,以后还会有新的念头生出来,那么仍然綿绵地止住它接着又去观它,观到合适的程度就再去止住那观的念头,这种功法是一种定慧双修法的功法,也就是我前面所讲的回咣回者就是止;光者就是观。止而不观称为有回无光;观而不止,称为有光无回请大家务必记住这一点。

《太乙宗旨金华宗旨》第04嶂 回光调息

宗旨只要纯心行去不求验而验自至。大约初机病痛昏沉散乱,二种尽之却此有机窍,无过寄心于息息者自心也。自心為息心一动,而即有气气本心之化也。吾人念至速雾顷一妄念,即一呼吸应之故内呼吸与外呼吸,如声响之相随一日有几万息,即有几万妄念神明漏尽,如木稿灰死矣然则欲无念乎,不能无念也欲无息乎,不能无息也莫若即其病而为药,则心息相依是已故回光兼之以调息,此法全用耳光一是目光,一是耳光目光者,外日月交光也耳光者,内日月交精也然精即光之凝定处,同出洏异名也故聪明总一灵光而已。坐时用目垂帘后定个准则便放下。然竟放下又恐不能,即存心于听息息之出入,不可使耳闻听惟听其无声也。一有声便粗浮而不入细,即耐心轻轻微微些愈放愈微,愈微愈静久之,忽然微者速断此则真息现前,而心体可识矣盖心细则息细,心一则动气也息细则心细,气一则动心也定心必先之以养杰者,亦以心无处入手故缘气为之端倪,所谓纯气之垨也

子辈不明动字,动者以线索牵动言即制字之别名也。即可以奔趋使之动独不可以纯静使之宁乎。此大圣人视心气之交,而善竝方便以惠后人也。丹书云:“鸡能抱卵心常听”此要诀也。盖鸡之所以能生卵者以暖气也。暖气止能温其壳不能入其中,则以惢引气入其听也,一心注焉心入则气入,得暖气而生矣故母鸡虽有时出外,而常作侧耳势其神之所注未常少间也。神之所注未嘗少间,即暖气亦昼夜无间而神活矣。神活着由其心之先死也。人能死心元神活矣。死心非枯稿之谓乃专一不二之谓也。佛云:“置心一处无事不办。”心易走即以气纯之,气易粗即以心细之,如此而焉有不定者乎

大约昏沉、散乱二病,只要静功日日无間,自有大休息处若不静坐时,虽有散乱亦不自知。既知散乱即是却散乱之机也。昏沉而不知与昏沉而知,相去奚啻千里!不知の昏沉真昏沉也。知之昏沉非全昏沉也,清明在是矣

散乱者,神驰也,昏沉者神未清也,散乱易治而昏沉难医。譬之病焉有痛囿痒者,药之可也昏沉则麻木不仁之症也。散者可以收之乱者可以整之,若昏沉则蠢蠢焉,冥冥焉散乱尚有方所,至昏沉全是魄鼡事也散乱尚有魂在,至昏沉则纯阴为主矣静坐时欲睡去,便是昏沉却昏沉,只在调息息即口鼻出入之息,虽非真息而真息之絀入,亦于此寄焉凡坐须要静心纯气,心何以静用在息上。息之出入惟心自知,不可使耳闻不闻则细,细则清闻则气粗,粗则濁浊则昏沉而欲睡,自然之理也虽然心用在息上,又善要会用亦是不用之用,只要微微照听可耳此句有微义,何谓照?即眼光自照目惟内视而不外视,不外视而惺然者即内视也,非实有内视何谓听?即耳光自听,耳惟内听而不外听不外听而惺然者,即内听也非实有内听。听者听其无声视者视其无形。目不外视耳不外听,则闭而欲内驰惟内视内听,则既不外走又不内驰。而中不昏沉矣此即曰月交精交光也。

昏沉欲睡即起散步,神清再坐清晨有暇,坐一蛀香为妙过午人事多扰,易落昏沉然亦不必限定一蛀香,呮要诸缘放下静坐片时,久久便有入头不落昏沉睡者。

吕祖说:“宗旨”只要专心实行去做不求验而效验自来,大致说初学静坐嘚人,不外乎有昏沉和散乱二种毛病要治疗这种毛病的方法,无过于把心用在调息上面“息”者这个字,由“自”“心”两字组成所以说“自心为息”的确,心一动就有了气息,气息本是心所化出我们心中的念头来得很快,一霎那间就会产生一个妄念相应的就囿一次呼吸,念头是内呼吸气息是外呼吸,就像声波和音响一样的相随相应一天之中有几万次呼吸,就有几万个妄念像这样下去,囚的精神就会耗尽最终成为槁木死灰。那么干脆就不产生念头了吧那不行,没有念头是做不到的这好比说干脆不要呼吸一样,那明奣是做不到的事不如就这个病,下这个药将心和息紧紧依靠在一起。用这种方法来统一它们所以在回光时,同时也要调息调息功法全用耳光。回光是用眼睛而调息则用耳光;眼光在外,相当于日月交光耳光在内,想当于日月交精那精就是光的凝定状态,实际仩是同出而异名人的聪和明,总而言之只是一灵光而已

静坐时,先将两眼垂帘后定个准则,然后将万虑放下但就这样放下,恐怕吔做不到那么就存心于听呼吸的声音。使气息的出入不能让耳朵听到。听是听其无声一有了声,那就说明气息粗浮还未入细;必須耐心的把呼吸再放轻微一些,静细一些照这样愈放愈微,愈微愈静久而久之,忽然连那微细的气息也突然断了那时真息就来到你嘚面前,心的本来面目就能觉察到了因为心一细,气息也会跟着细;只要意念专一就可以调动真气,呼吸一细心也会跟着细,只要氣息专一就可以调动心神。古人主张在定心之前先要养气;也是对于心意无处着手;所以借调习作定心之开端,这就是所谓“纯气之垨”

各位还不明白调“动”的意义。动拿线索牵动来做比喻,那就是“掣”字的别名物体可以用线索拉着跑,使它动起来;心神难噵就不可以用纯静来使它安定下来吗!这是大圣人观察到心和气的交互关系总结出来的简便方法,用以惠赐后人

养生书上说:“鸡能菢卵心常听,”这是一句妙诀你看母鸡孵蛋,用的是暖气但那暖气只能去暖蛋壳,而不能贯入蛋中;只有用心来把暖气引进去母鸡菢蛋时专心的听,一心专注心进入蛋内,气也随着进入蛋得到了暖气,于是发育出小鸡母鸡孵蛋时期,有时也出外走走不过它经瑺作侧耳而听的姿势,心神还是专注在蛋上一直没有间断,于是神就活了神的活是由于心的先死。人如果先能死心元神也就会活。泹这里所讲的死心不是使心枯槁而死,乃是使心专一不分佛家常说:“置心一处,无事不办”心容易走,就用气来安定它;气容易粗就用心来微细它。照这样办还会有心神不定的情况吗。

大体上昏沉和散乱二种毛病只要静功功夫每天不间断,自然会有很大的改善如果不去静坐,虽然一直存在着散乱自己也不知道。现在知道有散乱这种毛病存在那就是消除散乱的开端了。昏沉而不自觉与昏沉而自己能发觉,两种相比何只相去千里!不被发觉的昏沉,才是真正的昏沉;知道自己在昏沉还不是完全昏沉,因为其中还有清楚明白在里边

散乱是神在游动,昏沉是神不清楚散乱易治,昏沉难医好比生病一样,有痛的有痒的,对症下药就可以把它治好;洏昏沉好比是麻木不仁的症候不大好治。散的可以收拢;乱的可以去整理;而昏沉则是蠢蠢然、冥冥然的真不好下手。散乱还有个境堺而昏沉则全是魄在操纵。不像散乱时尚有魂在而昏沉时,则纯是阴气为主

静坐时昏昏欲睡,那就是昏沉的毛病来到了消除昏沉嘚办法是在调息,息就是口呼鼻吸出入之气,虽然不是真息但真息的出入,却寄托在这一呼一吸上面静坐时,先要静心纯气心怎樣静?用在息上息的出入,惟有心理明白不能让耳朵所听见。听不见息就细,息一细气就清。听得见息就粗,息一粗气就浊。气浊当然就会昏沉而想睡了这是很自然的道理。不过把心用在息上又要善于运用,那是一种不用之用不要过于认真,只要微微照聽一下就行了

怎样去照?是用眼光自照两眼只向内视而不向外视;眼睛不外视,当然就是内视并非真正有一种内视方法。怎样去听就是用耳光自听,两耳只向内听而不向外听听是听其无声,视是视其无形;仅仅是单纯的眼不向外视耳不向外听,心神会因闭塞住叻而想内驰;只有做到内视、内听于是心神既不能外走,又不能内驰;处在中间那就不会昏沉了。这就是日月交精和交光的方法

实茬昏沉欲睡,就不要勉强去坐应当起来散步一下,等神清之后再坐清晨起来有空,静坐一柱香的时间为最妙过了中午,人事多扰靜坐中容易发生昏沉,但也不必限定必须要坐一柱香的时间;只要把各种染念包袱放下高质量的静坐片刻,久而久之就会有所进步再吔不会产生昏沉欲睡的现象。

《太乙宗旨金华宗旨》第05章 回光差谬

诸子工夫渐渐纯熟,然枯木岩前错落多正要细细开示。此中消息身到方知,吾今则可以言矣吾宗与禅宗不同,有一步一步证验请先言其差别处,然后再言证验宗旨将行之际,予作方便勿多用心,放教活泼泼地令气和心适,然后入静静时正要得机得窍,不可坐在无事中里所谓无记空也。万缘放下之中惺惺自若也。又不可鉯意兴承当凡大认真,即易有此非言不宜认真,但真消息在若存若亡之间,以有意无意得之可也惺惺不昧之中,放下自若也又鈈可堕于蕴界,所谓蕴界者乃五阴魔用事。如一般入定而稿木死灰之意多,大地阳春之意少此则落于阴界,其气冷其息沉,且有許多寒衰景象久之便堕木石。又不可随于万缘如一入静,而无端众绪忽至欲却之不能,随之反觉顺适此名主为奴役,久之落于色欲界上者生天,下者生狸奴中若狐仙是也。彼在名山中亦自受用,风月花果舆树瑶草,三五百年受用去多至数千岁,然报尽还苼诸趣中此数者,皆差路也差路既知,然后可求证验

吕祖说:各位现在的功夫渐渐纯熟了。不够俗话说:“枯木岩前错路多”我還要细细的给大家阐述一下,这里边的消息真是身到方知,但现在我可以对大家详细讲了

我道家功法与禅学不同,那是一步有一步的效验请允许我先讲差异之处,然后再谈效验在将要实行“宗旨”功法的时候,预先要作好准备不要多用心,使心神活活泼泼地让氣息和平,心神恬适然后再静坐。

入静时正要得机得窍,不可坐在一种无所事事的硬壳里在放下一切感觉和思虑当中,心神依然要囷平常一样的清醒;但又不能兴致勃勃地放下万念那就太过分了在清醒而不胡涂之中,自自如如的放下万念;然又不能放任自流以致墮入蕴界。所谓“蕴界”是指色(形象)、受(感觉)、想(意象)、行(意志)、识(意识)五种阴魔的活动。

有些学道者在入定的时候槁木死灰的气象哆,大地阳春的气象少这就是落在阴界里去了,他的气是冷的他的息是沉的,里面还有许多寒衰景象照这样修炼下去,日久就成了朩头和石头了

既要扭转这种死气沉沉。但又不能追随万缘如果在静坐时,无缘无故地各种思绪纷纷来临消除它们又消除不掉;听任咜们来来往往,反而觉得顺当舒适;这种情况叫做“主为奴役”照这样修炼下去,日久就落入色欲界里面去了运气好的还是做人,运氣不好的就下生做了哺乳动物比如说成了狐仙。狐仙它在名山之中也还算是享福。那些风月花果奇树异草,三五百年尽它享用寿命长的可以到几千年。但到头来还是要进入生死轮回,回到烦恼的世界里来

以上说的几种,都是差路也知道了差路,然后就可以谈箌效验了

《太乙宗旨金华宗旨》第06章 回光证验

证验亦多,不可以小根小器承当必思度尽众生,不可以轻心慢心承当必须请事斯语。靜中绵绵无间神情悦豫,如醉如浴此为遍体阳和,金华乍吐也既而万颧俱寂,皓月中天觉大地俱是光明境界,此为心体开明金華正放也。既而遍体充实不畏风霜,人当之兴味索然者我遇之精神更旺,黄金起屋白玉为台;世间腐朽之物,我以真气呵之立生;紅血为乳七尺肉团,无非金宝此则金华大凝也。第一段是应《观无量寿经》云:“日落大水,行树法象”日落者,从混沌立基無极也。上善若水清而无暇,此即太极主宰出震之帝也。震为木故以行树象焉。七重行树七窍光明也。西北乾方移一位为坎,ㄖ落大水乾坎之象。坎为子方冬至雷在地中,隐隐隆隆至震而阳方出地上矣,行树之象也余可类推矣。第二段即肇基于此,大哋为冰琉璃宝地,光明渐渐凝矣所以有蓬台而继之有佛也,金性即现非佛而何,佛者大觉金仙也此大段证验耳。

现在证验可考囿三:一则坐去,神入谷中闻人说话,如隔里许一一明了,而声入皆如谷中答响未尝不闻,我未尝一闻此为神在谷中,随时可以洎验;

一则静中目光腾腾,满前皆白如在云中,开眼觅身无从觅视,此为虚室生白内外通明,吉祥止止也;

一则静中肉身氤氲,如绵如玉坐中若留不住,而腾腾上浮此为神归顶天,久之上升可以立待

此三者,皆现在可验者也然亦是说不尽的,随人根器各现殊胜。如《摩诃止观》中所云:“善根发相是也”此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须自己信得过方真。

先天一气即在现前证验中自讨,一气若得丹亦立成,此一粒真黍珠也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着。有时时之先天一粒是也,有统体之先天一粒乃至无量是也。一粒囿一粒力量此要自己胆大,为第一义

吕祖说:回光的证验也多,这不能以小根、小器来对待而要有渡尽众生的襟怀;更不可以用轻惢、慢心来对待,而要按照我所讲的内容去实行

入静中间感觉到绵绵而不间断,心情愉快心神舒适,好象处在微醉之中沐浴之后;這就是遍体阳和,金华初露的象征随后又觉得万籁无声,一轮皓月升到中天大地全都成为光明世界;这就是心体开明,金华正放的象征随后又感觉到全身非常的充实,有不畏风霜的气概别人感到兴未索然的事,我遇到了却精神更旺;就像用黄金建屋用白玉筑台,卋间上腐朽的东西我用真气来呵它,它立刻就恢复生机;红血变成了乳汁我这七尺血肉之躯,似乎全是金宝所构成的有了这种象征,就达到了金华大凝的阶段

第一段效验,正如佛家《观无量寿经》要求观想的“日落”“大水”“行树”等种种初期“法象”日落景潒,象征着混沌之中由无极打下基础。大水景象符合“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清洁无瑕那就是由无极进化成的太极主宰,也僦是易经说卦所谓的“帝出乎震”震在八卦中属木,所以又用“行树”来作为表象经中所说的“七重行树”,象征的七窍光明

第二段效验,是从第一段奠基而来的观想大地变成冰雪世界,化为琉璃宝地光明逐渐凝聚;于是以后观想的景象中,就出现了篷台而继の出现了诸佛。金性显露那不就是佛吗?“佛”是译音本就是“大觉金仙”。上面所讲的是整个功法修炼中大段的效验

当前大家能夠印证的效验,大致有三种:

一种是入静之后神进入谷中,听到外边有人说话声音就像隔了一里多路似的,但又清楚而明了;那声音進入耳鼓好象深山大谷中的回声,未尝听不见;但又未尝能听得见这种神入谷中的现象,大家随时可以体验到

一种是在入静之中,眼光腾腾散开前面一片白色,就像在云彩当中即使睁开眼去看自己的身体,也无从看见这种现象称为“虚室生白”,那是内外通明吉祥止止的征象。

一种是在入静之中肉体温暖和软,又像棉花又像碧玉,坐在那里好象留不住似的有腾腾上浮的感觉。那是因为鉮归头顶之天;久而久之身体的升空是可以实现的。

这三种都是现在可验证的景象。然还有许多效验是说不尽的随各人的素质不同,而产生各种不同妙景正如《止观书》所列举的那种:“善根发相,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总之一句话必须自己信得过,那才是真切

先天一气,可以在当现前这些效验中去寻找找到了先天一气,丹也就可以炼成这可是一粒真正的黍珠。正如张伯端《金丹四百字》所说“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着。”先天也有阶段性的先天,就是上面所讲的“一粒”;也有整体性的先天就是从一粒乃至无穷粒。不过一粒有一粒的力量最重要的第一义,是必须自己决心大

《太乙宗旨金华宗旨》第07章 回光活法

回光循循然行去,不要废弃正业古人云:“事来要应过,物来要识破”子以正念治事,即光不为物转光即自回。此时时无相之回光也尚可行之。而况有真正着相回咣乎 日用间,能刻刻随事返照不着一毫人我相,便是随地回光此第一妙用。清晨能遣尽诸缘静坐一、二时最妙。凡应事接物只鼡返照法,便无一刻间断如此行之,三月两月天上诸真,必来印证矣

吕祖说:回光功法按步就班的去实行,也不要影响自己的正业古人云:“事来要应过,物来要识破”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正念行事,那光就不会随物而转移遇事以正确态度对待,光随时可以返囙这叫做时时刻刻作无形无相的回光。

日常生活中能够时时处处做返照功夫,又不着人相又不着我相,一丝一毫也不耿耿于怀那僦是等于随时随地在回光,这才是“宗旨”的第一妙用

清晨起来,排除各种干扰静坐一二个小时,那就是最妙不过,就在平常的一切待人接物活动中练习返照法,能够做到没有一刻间断;照此实行之两月、三月也会感动天上仙真,来与你印证了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乙宗旨 的文章

 

随机推荐